TW201629724A - 顯示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9724A
TW201629724A TW104115718A TW104115718A TW201629724A TW 201629724 A TW201629724 A TW 201629724A TW 104115718 A TW104115718 A TW 104115718A TW 104115718 A TW104115718 A TW 104115718A TW 201629724 A TW201629724 A TW 2016297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film
component
touch device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5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6146B (zh
Inventor
許毅中
徐國書
江耀誠
謝燕俊
張春勇
Original Assignee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9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9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6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6146B/zh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之顯示觸控裝置,包括顯示組件、觸控組件、以及抗眩光膜。抗眩光膜位於顯示組件與觸控組件之間,其中抗眩光膜與顯示組件之總眩光值介於60至80之間。上述抗眩光膜可為霧化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其厚度介於100微米至300微米之間。

Description

顯示觸控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顯示觸控裝置,更特別關於降低其反射率的結構。
隨著科技進步,各種資訊設備不斷地推陳出新,例如手機、平板電腦、超輕薄筆電、及衛星導航等。除了一般以鍵盤或滑鼠輸入或操控之外,利用觸控式技術來操控資訊設備是一種相當直覺且受歡迎的操控方式。其中,顯示觸控裝置具有人性化及直覺化的輸入操作介面,使得任何年齡層的使用者都可直接以手指或觸控筆選取或操控資訊設備,因此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習知顯示觸控裝置大致可分為觸控組件及顯示組件。觸控組件與顯示組件可分別獨立形成,再進行貼合,觸控組件與顯示組件之間具有光學膠,且觸控組件位於顯示組件之外側。
在完成上述顯示觸控裝置後,往往在最外側貼附一層光學膜如抗反射膜、抗污膜、及/或抗眩光膜。然而現有裝置經實際量測,其反射率都偏高(>2.5%)。過高的反射率會讓使用者在強環境光之環境下無法清楚辨識顯示組件所顯示的內容。
綜上所述,如何在不大幅改變製程的情況下,有效降低顯示觸控裝置的反射率為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顯示觸控裝置,包括顯示組件、顯示組件上的觸控組件、以及位於顯示組件上的抗眩光膜,且抗眩光膜位於顯示組件與觸控組件之間。抗眩光膜與顯示組件之總眩光值介於60至80之間。上述顯示觸控裝置不需大幅改變製程,且可有效降低顯示觸控裝置的反射率。
10‧‧‧顯示觸控裝置
11‧‧‧顯示組件
11A、33‧‧‧基板
11B‧‧‧液晶層
11C‧‧‧對向基板
13‧‧‧抗眩光膜
15‧‧‧觸控組件
15A、15C‧‧‧觸控電極結構
15B‧‧‧絕緣層
21‧‧‧光學膠
23‧‧‧蓋板
25‧‧‧光學膜
31‧‧‧屏蔽層
第1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顯示觸控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顯示觸控裝置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顯示觸控裝置之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液晶顯示器對不同波長的入射光之反射率曲線。
為降低顯示觸控裝置的反射率,本案揭露一種顯示觸控裝置10如第1圖所示。在第1圖中,顯示觸控裝置10包括顯示組件11、抗眩光膜13、與觸控組件15。顯示觸控裝置10可包括但不限於應用在互動廣告系統、賣場優惠訂購系統、門禁識別系統、資訊查詢系統、提款系統、或可攜式行動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組件11可例如為液晶顯示器(LCD),其包括基板11A、液晶層11B、以及對向基板11C。舉例來說,基板11A可為陣列基板,而對向基板11C可為彩色濾光 片基板。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板11A或對向基板11C之一者為陣列上彩色濾光片(COA)或彩色濾光片上陣列(AOC)基板,而另一者為單純的基板而無陣列與彩色濾光片設置其上。在另一實施例中,顯示組件11亦可為電子紙、電子閱讀器、電致發光顯示器(ELD)、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OELD)、真空螢光顯示器(VFD)、發光二極體(LED)、陰極射線管(CRT)、電漿顯示面板(PDP)、數位光學處理器(DLP)、矽基板上液晶顯示器(LCoS)、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顯示器(SED)、場發射顯示器(FED)、量子點雷射電視、液晶雷射電視、鐵電液晶顯示器(FLD)、干涉測量調節顯示器(iMOD)、厚膜介電電致發光器(TDEL)、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D-LED)、屈伸畫素顯示器(TPD)、有機發光電晶體(OLET)、光致變色顯示器、雷射螢光體顯示器(LPD)、或類似物。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觸控組件15包含觸控電極結構15A與15C,彼此之間隔有絕緣層15B。觸控電極結構15A具有第一軸向的電極圖案,而觸控電極結構15C具有第二軸向的電極圖案,其中第一軸向與第二軸向交錯配置,比如相互垂直。在此實施例中,上述電極結構包含承載基板。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電極結構直接形成於蓋板,而不包含承載基板。觸控電極結構15A與觸控電極結構15C可為金屬奈米導線、透明導電膜、或金屬網格(metal mesh)。上述金屬奈米導線可為奈米銀線(silver nanowire)或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而透明導電膜可為銦錫氧化物(ITO)、銦鋅氧化物(IZO)、摻氟氧化錫(FTO)、摻鋁氧化鋅(AZO)、摻鎵氧化鋅(GZO)、或石墨烯 (graphene)等導電物。上述絕緣層15B其具有透光的特性。舉例來說,絕緣層可為光學膠,使觸控電極結構15A全貼合於觸控電極結構15C上。在另一實施例中,絕緣層可為基板,而觸控電極結構15A與觸控電極結構15C分別形成於基板的兩側上。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觸控組件15可為其他結構,而不限於上述之三層結構。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觸控組件15僅包含單層觸控電極結構,在此情況下,單層觸控電極結構具有多個電極圖案,可同時偵測第一和第二軸向的觸控訊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層觸控電極結構具有第一和第二軸向的電極圖案,其中第一軸向與第二軸向交錯配置,比如相互垂直。在此實施例中,同一行之第一軸向的電極圖案彼此電性連結,而第二軸向的電極圖案則與第一軸向的電極圖案電性隔離。絕緣層係位於第一和第二軸向的電極圖案上,而架橋層經由絕緣層的接觸孔電性連接同一列之第二軸向的電極圖案。
上述顯示組件11的眩光值通常大於100,但搭配抗眩光膜13後,兩者之總眩光值可降低至60至80之間。上述眩光值的量測方法,係以BYK-Gardner之微眩光計量測60度的眩光值。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以光學膠貼合抗炫光膜13與顯示組件11,值得一提的是,抗炫光膜13貼合至顯示組件11後,不需經過熱固、熱壓或其他加工處理,因此不會對顯示組件11造成影響甚至損壞。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抗眩光膜13為霧化處理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lm,PET),上述霧化處理為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進行粗糙化處理(例如可使用表面切削、研磨、精磨、電解研磨等方法)而形 成抗眩光膜13,抗眩光膜13具有粗糙的表面,也就是表面呈現不規則的高低起伏,因此光線照射到抗眩光膜13時會產生散射,藉以降低顯示觸控裝置10的反射率。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抗眩光膜13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小於0.2微米,並且抗眩光膜13的霧度(haze)小於4%。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抗眩光膜13厚度介於100微米至300微米之間。若抗眩光膜13的厚度過薄,則無法較有效地降低顯示觸控裝置10的反射率。若抗眩光膜13的厚度過厚,在無法較有效地降低顯示觸控裝置10的反射率之情況下反而增加顯示觸控裝置10的重量與厚度。
第2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觸控裝置的示意圖。如第2圖所示,顯示組件11上依序為抗炫光膜13、光學膠21、觸控組件15、蓋板23、與光學膜25。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顯示觸控裝置的形成方法先將抗眩光膜13貼合於顯示組件11上,並且將觸控組件15形成於蓋板23觸控組件觸控組件顯示組件顯示組件觸控組件上,再以光學膠21黏合抗眩光膜13與觸控組件15。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採用另一光學膠(未圖示)將抗眩光膜13貼合於顯示組件11上。此外,將光學膜25如抗反射膜(Anti-reflective coating,AR)、抗污膜(Anti-finger coating,AF)、另一抗眩光膜(Anti-glare coating,AG)、或上述之組合形成於蓋板23上。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光學膜25之厚度介於400nm至600nm之間,常見為500nm,遠小於抗眩光膜13之厚度。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蓋板23為玻璃、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之層狀物或膜材。
第3圖係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觸控裝置的示意 圖。如第3圖所示,顯示組件11上依序為抗炫光膜13、光學膠21、屏蔽層31、基板33、觸控組件15、光學膠21、蓋板23、與光學膜25。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顯示觸控裝置的形成方法將抗眩光膜13貼合於顯示組件11上,其貼合方式可採用光學膠(未圖示)。此外,在基板33上形成觸控組件15,並形成屏蔽層31於基板33的另一面上。接著以光學膠21黏合屏蔽層31與抗眩光膜13,並以另一光學膠21貼合觸控組件15與蓋板23。此外,將光學膜25如抗反射膜、抗污膜、另一抗眩光膜、或上述之組合形成至蓋板23上。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光學膜25之厚度介於400nm至600nm之間,常見為500nm,遠小於抗眩光膜13之厚度。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基板33可為玻璃、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之層狀物或膜材。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屏蔽層31由透光導電材料製成,具有抗靜電的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屏蔽層31包含一高溫ITO層以及一SiO2層。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蓋板23為玻璃、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之層狀物或膜材。
以第2圖之結構為例,最後形成的顯示觸控裝置的反射率可小於1.5%。若省略第2圖之抗眩光膜13(即以光學膠21直接黏合觸控組件15與顯示組件11),則顯示觸控裝置的反射率將大於2.5%。
為了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實施例配合所附圖示,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
實施例1
取五組LCD,量測其眩光值為111。將抗眩光膜(霧化處理的PET)分別貼合至五組LCD後,量測其眩光值,其眩光值分別為79.8、74.6、64.6、79.9、與75.3。與未貼合抗眩光膜之LCD相較,具有抗眩光膜貼合其上之LCD具有較低的眩光值。
實施例2
取三組LCD,量測其光學反射性質(量測標準為MFS-630,光入射角度為8°)如第1表所示。上述LCD之光反射圖如第4圖所示。
取同樣的三組LCD,在其表面貼合抗眩光膜(霧化處理的PET)後,再量測其光學反射性質(量測標準為MES-630,光入射角度為8°)如第1表所示。上述貼有抗眩光膜的LCD之光反射圖如第4圖所示。
由第1表與第4圖可知,本申請案之抗眩光膜可降低LCD之反射率。
實施例3
取與實施例1相同的三組LCD,以光學膠將形成於蓋板上的觸控組件黏合至LCD,並在蓋板表面塗佈抗反射膜以形成顯示觸控裝置,並量測其光學反射性質(量測標準為MFS-630,光入射角度為8°)如第2表所示。
取同樣的三組LCD,在其表面先貼合抗眩光膜(霧化處理的PET)後,以光學膠將形成於蓋板上的觸控組件黏合至LCD上的抗眩光膜,並在蓋板表面塗佈抗反射膜以形成顯示觸控裝置(顯示觸控裝置之結構如第2圖所示),並量測其光學反射性質(量測標準為MFS-630,光入射角度為8°)如第2表所示。
由第2表可知,本申請案之抗眩光膜可降低顯示觸控裝置之反射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數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任意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顯示觸控裝置
11‧‧‧顯示組件
11A‧‧‧基板
11B‧‧‧液晶層
11C‧‧‧對向基板
13‧‧‧抗眩光膜
15‧‧‧觸控組件
15A、15C‧‧‧觸控電極結構
15B‧‧‧絕緣層

Claims (14)

  1. 一種顯示觸控裝置,包括:一顯示組件;一觸控組件,位於該顯示組件上;以及一抗眩光膜,位於該顯示組件上,且位於該顯示組件與該觸控組件之間,其中該抗眩光膜與該顯示組件之總眩光值介於60至80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其中該抗眩光膜係霧化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其中該抗眩光膜之厚度介於100微米至300微米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其中該抗眩光膜具有粗糙的表面,且該表面的算術平均粗糙度小於0.2微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光學膠貼合該抗眩光膜與該顯示組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更包括:一蓋板,位於該觸控組件上;以及一光學膜,位於該蓋板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光學膠貼合該抗眩光膜與該觸控組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其中 該光學膜包括抗反射膜、抗污膜、另一抗眩光膜、或上述之組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其中該光學膜之厚度介於400nm至600nm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更包括:一屏蔽層,位於該抗眩光膜上並位於該抗眩光膜與該觸控組件之間;一基板,位於該屏蔽層上並位於該屏蔽層與該觸控組件之間;一蓋板,位於該觸控組件上;以及一光學膜,位於該蓋板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光學膠貼合該抗眩光膜與該屏蔽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更包括一第二光學膠貼合該觸控組件與該蓋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其中該光學膜包括抗反射膜、抗污膜、另一抗眩光膜、或上述之組合。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觸控裝置,其中該光學膜之厚度介於400nm至600nm之間。
TW104115718A 2015-02-12 2015-05-18 顯示觸控裝置 TWI556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74686.3A CN105988619B (zh) 2015-02-12 2015-02-12 显示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9724A true TW201629724A (zh) 2016-08-16
TWI556146B TWI556146B (zh) 2016-11-01

Family

ID=543402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5718A TWI556146B (zh) 2015-02-12 2015-05-18 顯示觸控裝置
TW104207604U TWM507020U (zh) 2015-02-12 2015-05-18 顯示觸控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7604U TWM507020U (zh) 2015-02-12 2015-05-18 顯示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88619B (zh)
TW (2) TWI556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8619B (zh) * 2015-02-12 2019-08-1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触控装置
TWI598795B (zh) * 2016-08-05 2017-09-11 奇象光學有限公司 光學膜片以及使用者輸入系統
CN111596389B (zh) * 2019-02-20 2022-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装置和智能镜子
CN110442273A (zh) * 2019-07-19 2019-11-1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触控显示装置
CN111292877A (zh) * 2020-01-17 2020-06-16 广州市东晅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触控显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4240B2 (ja) * 2008-04-28 2012-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用防眩フィルム
WO2011065531A1 (ja) * 2009-11-30 2011-06-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TWI422906B (zh) * 2010-02-12 2014-01-11 Cando Corp Touch panel structure
US9563315B2 (en) * 2010-11-09 2017-02-07 Tpk Touch Solutions Inc.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20140320422A1 (en) * 2013-04-26 2014-10-30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poration Touch-sensitive panel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360709A (zh) * 2013-06-25 2013-10-23 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多功能光学膜及其组成物、多功能光学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909746U (zh) * 2014-05-15 2014-10-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
CN105988619B (zh) * 2015-02-12 2019-08-1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6146B (zh) 2016-11-01
TWM507020U (zh) 2015-08-11
CN105988619B (zh) 2019-08-13
CN105988619A (zh)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72222C (en) Window cover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TWI614649B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556146B (zh) 顯示觸控裝置
US8081169B2 (en) Cover lens with touch-sensing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525499B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I659341B (zh) 觸控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
TWI524252B (zh) 觸控顯示面板
US20120206406A1 (en) Touch screen
US9036240B2 (en) Electronic paper display
KR20170018922A (ko) 정전 용량 결합 방식 터치 패널 입력 장치 부착 표시 장치
TWM493100U (zh) 觸控面板
TW201545027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M526121U (zh) 觸控顯示裝置與觸控面板
US9538654B2 (en)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251860B1 (ko) 전극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윈도우
KR101415589B1 (ko) 데코 인쇄 필름 및 터치 패널
Anisimov et al. 16.3: Printed Touch Sensors Using Carbon NanoBud® Material
TWI634470B (zh) Polarized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of the same
KR20110109244A (ko) 시인성이 개선된 정전용량 방식의 윈도우 일체형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M503608U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03914164A (zh) 触控面板
CN203930729U (zh) 触控显示面板
KR20140087761A (ko) 터치패널
TWI529595B (zh) 觸控顯示面板
CN204480200U (zh) 显示触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