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2738A -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 Google Patents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2738A
TW201622738A TW103145191A TW103145191A TW201622738A TW 201622738 A TW201622738 A TW 201622738A TW 103145191 A TW103145191 A TW 103145191A TW 103145191 A TW103145191 A TW 103145191A TW 201622738 A TW201622738 A TW 2016227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phase
acne
organic phase
organic solv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5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35449B (zh
Inventor
吳明娟
丁秀玉
郭玫君
邱淑媛
蔡月夏
葉倪君
王慧温
Original Assignee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filed Critical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Priority to TW103145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544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5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544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22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738A/zh

Links

Landscapes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到手香萃(Plectranthusamboinicus)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其係施予一有效劑量之到手香萃取物於皮膚,以清除自由基、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以及抗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acnes)與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達到改善痤瘡之功效。

Description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尤其係指富含多酚類之到手香第三萃取物具有抑制細菌、抗氧化及抗發炎活性,故可進一步作為抗痤瘡之化妝材料組成物或醫藥組成物,以達到改善或治療皮膚痤瘡之目的。
   按,痤瘡(Acne)俗稱青春痘,係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常造成青少年與成年人的困擾,主要與賀爾蒙的不平衡、細菌感染、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和炎症反應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另外,食物或化妝品的不當食用或使用亦可能造成痤瘡現象。阻塞的毛囊容易滋生細菌,例如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及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等,主要寄生於皮膚上厭氣性之痤瘡桿菌會分解皮脂,造成毛孔角質化,以致於皮脂堆積形成粉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引起之感染常有膿形成,即化膿性感染,當身體防禦能力降低時,或者角質層脂質缺陷時,平衡的狀態會改變,而伺機性微生物菌叢便大量繁殖;痤瘡的病灶中亦可發現此菌,會引起毛囊炎。
   目前針對輕微痤瘡的治療方法,係利用水或適當的洗面乳去除皮膚表面多餘的油脂和細菌;針對較嚴重痤瘡的治療方法,包括外用或口服抗生素以殺死細菌和減低炎症、外用維他命A 酸 (Retinoic acid)及其衍生物如異維A酸(Isotretinoin)以調節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的分化使粉刺溶解和排出、外用杜鵑花酸(Azelaic acid) 以降低皮膚表面、毛囊及皮脂腺內的菌群、外用果酸類產品以促進細胞再生和加速痘疤的癒合,或外用化學合成藥劑以改善痤瘡情形,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329650 號揭示一種『痤瘡(青春痘)之治療用藥劑』、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476648號揭示一種『用以治療痤瘡及其他皮膚狀況之非刺激性組成物』,中華民國專利公開第200519126號揭示一種『抗痤瘡丙酸桿菌之抗菌劑』,以及中華民國專利公開第200932205號揭示一種『痤瘡肌膚用皮膚外用劑』等;然,上述治療方式仍存在多種缺失,例如不當使用抗生素易造成抗藥性,尤其在成人的痤瘡上,抗生素療法的功效有限;以異維A酸治療雖然可降低皮脂分泌量,但停藥之後,因為皮脂分泌量回復,而使得菌數相對提高;使用杜鵑花酸常造成局部紅斑與刺痛等不良副作用;使用果酸的效果雖然顯著,但也可能產生過度刺激及皮膚敏感的副作用。因此,如何發展更佳的方式以對抗或治療痤瘡,便成為相關領域發明人思及之方向。
   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又稱廣藿香、藿梗、藿香、藿香葉等,係屬於唇形科(Lam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至副熱帶區,具特殊香氣,極易辨認,莖葉肥厚脆嫩,插枝即可繁殖。由於到手香具有特殊香氣,常被用作香水成分、驅蟲劑或替代藥物(alternative medicines)。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取自到手香的精油(essential oil)具有調節腸胃、抗菌、抗發炎和鎮痛功效,且到手香葉片萃取之香芹酚(carvacrol)及百里香酚(thymol)具有較強的抗發炎及鎮痛作用。到手香的抗菌功效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開第201332583 號,揭示一種『包含有左手香萃取液的口腔清潔保養品之製作方法及其成份』,該包含有左手香萃取液的口腔清潔保養品之製作方法係利用萃取、過濾、濃縮、混合、攪拌等步驟,製作出對造成蛀牙、牙菌斑的轉糖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以及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sobrinus )有良好抑制功效之牙膏或漱口水等的口腔清潔劑及保健品;再者,到手香的抗發炎功效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320714號揭示一種『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植物萃取物』,其提供一種包含左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Benth;PA)粗萃物或萃取物之醫藥組合物,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亦提供一種使用左手香粗萃物或萃取物於製備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藥物的用途。
   另,到手香亦具有治療癌症或治療皮膚病症之功效,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357334號及I399210號即揭示『用以治療癌症及/或腫瘤之到手香葉汁』,其主要係關於一種用於治療腫瘤之組合物,其包括有效量的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葉汁,並提供製備該組合物之方法,以及該組合物用於製造治療肝細胞癌及/或黑色素細胞瘤之藥物的用途;以及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335225號揭示『製備用於治療皮膚病症及促進傷口癒合之植物萃取物的方法』,主要提供一種藉由攪拌分離方法製備左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萃取物之方法,且該發明亦有關於一種包含左手香粗萃取物及/或萃取物之醫藥組合物,其可用於治療皮膚病症,包括促進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之傷口癒合。
   然而,目前少有到手香研究係針對痤瘡治療作探討,故本發明人利用不同的到手香萃取物比較其抗痤瘡能力,以期研發出較佳的抗痤瘡相關產品。
   今,發明人即是鑑於上述現有抗痤瘡方法於實際實施使用時仍具有多處缺失,於是乃一本孜孜不倦之精神,並藉由其豐富專業知識及多年之實務經驗所輔佐,而加以改善,並據此研創出本發明。
   本發明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其係指富含多酚類之到手香第三萃取物具有抑制細菌、抗氧化及抗發炎活性,故可進一步作為改善或治療痤瘡之化妝材料組成物或醫藥組成物。
   為了達到上述實施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其係施予一有效劑量(較佳為0.3~10 mg/mL,更佳為0.3~5 mg/mL)之到手香萃取物於皮膚,以清除自由基、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以及抗痤瘡桿菌與金黃葡萄球菌。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具改善痤瘡用途之到手香萃取物之製備方法,係包括:步驟一:將到手香材料添加第一有機溶劑在室溫下萃取,以獲得第一萃取物。步驟二:進行分配萃取,利用不互溶的溶劑使成分分配其中,用第二有機溶劑將第一萃取物劃分得出一第一有機相以及一第一水相。步驟三:第一有機相利用減壓抽離,只留下成分混合物濃縮,再加入第三有機溶劑進行分配,以劃分出一第二有機相以及一第三有機相,其中第二有機相具有含低極性的第二萃取物,第三有機相具有一富含多酚類之第三萃取物;步驟四: 第一水相再和第四有機溶劑分配,以劃分出得一第四有機相及一第二水相,其中第四有機相具有一含高極性之第四萃取物,第二水相含極高極性之第五萃取物;其中第三萃取物具有最佳抗發炎及改善痤瘡效用。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第一有機溶劑為體積百分比95%的乙醇溶液,第二有機溶劑為體積比1:2的水/乙酸乙酯溶液,以及第三有機溶劑為體積比1:1的正己烷/95%甲醇溶液;第一有機相為乙酸乙酯相,第二有機相為正己烷相,以及第三有機相為甲醇相。
   據此,到手香萃取物可進一步作為抗發炎及改善痤瘡之化妝材料組成物或醫藥組成物。
   本發明之目的及其結構功能上的優點,將依據以下圖面所示之結構,配合具體實施例予以說明,俾使審查委員能對本發明有更深入且具體之瞭解。
   本發明一種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其係將一有效劑量為0.3~10 mg/mL(更佳為0.3~5 mg/mL)之一到手香萃取物施予皮膚,以清除自由基、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以及抗痤瘡桿菌(P. acnes )與金黃葡萄球菌(S. aureus)
   本發明亦揭示一種具改善痤瘡用途之到手香萃取物之製備方法,請參閱第一圖,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到手香萃取步驟流程圖,係包括:
   步驟一(S1):利用第一有機溶劑(例如為體積百分比95%的乙醇溶液)萃取一到手香材料,以獲得一第一萃取物;
   步驟二(S2):利用第二有機溶劑(例如為體積比1:2的水/乙酸乙酯溶液)萃取第一萃取物,以劃分出一第一水相以及一第一有機相(例如為乙酸乙酯相);以及
   步驟三(S3):利用減壓濃縮機將第一有機相溶媒去除,再加入第三有機溶劑(例如為體積比1:1的正己烷/95%甲醇溶液)分配萃取,以劃分出一第二有機相(例如為正己烷相)以及第三有機相(例如為甲醇相),其中第三有機相具有一第三萃取物,且第三萃取物具有抗發炎及改善痤瘡效用。
   此外,藉由下述具體實施例,可進一步證明本發明可實際應用之範圍,但不意欲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實施例一:製備到手香萃取物
   到手香材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Lour.) Spreng 來自花蓮農業改良場邱淑媛博士及蔡月夏技佐所提供。本發明其一具體實施例之到手香萃取步驟流程圖如第二圖所示,首先將到手香葉片洗淨,晾乾後秤濕總重,並篩選完整葉片,以 35~40℃烘乾;將到手香的乾燥葉子磨成粉末得到總重為1.58 kg,在室溫下以乙醇(第一有機溶劑)浸泡連續萃取5 次,收集並過濾上清液再進行減壓濃縮,得到萃取物為第一萃取物約130.0 g。接著用水(H2 O) 和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EA) 以 1:2 的比例(第二有機溶劑)作分配萃取,分別得到 EA 層(第一有機相)及 H2 O層(第一水相),其中EA 層(第一有機相)利用減壓濃縮機將乙酸乙酯去除,且H2 O 層(第一水相)具有H2 O 層萃取物(第一剩餘物)。進一步再將去除溶媒的乙酸乙酯層利用正已烷 (n-Hexane) 和95% 甲醇 (MeOH) 以1:1 的比例(第三有機溶劑)進行分配萃取,分別得到n-Hexane層(第二有機相) 和MeOH 層(第三有機相),其中MeOH 層具有第三萃取物為22.3 g,且n-Hexane 層具第二萃取物為27.4g。另,將H2 O 層(第一水相)的第一剩餘物再利用正丁醇(n-BuOH)和水 (H2 O) 以1:1 的比例(第四有機溶劑)進行分配萃取,得到 n-BuOH層(第四有機相)及H2 O 層(第二水相),其中n-BuOH層(第四有機相)具有第四萃取物為31.5 g,且H2 O 層(第二水相)具有第五萃取物為46.7 g。
  實施例二:到手香萃取物之抗氧化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分析
   (1) 總多酚含量測定
   抗氧化成分之分析係利用 Folin-ciocalteu試劑測試樣品中的酚類物質,其可自身還原成藍色複合物,在 OD620 有最大的吸收峰,吸光值愈高,表示樣品中的總多酚含量越高。預配製 2%碳酸鈉(Na2 CO3 )及 50% Folin-ciocalteau試劑各別溶於ddH2 O 待溶解後備用,以沒食子酸(Gallic acid)當作標準品,濃度為 0、20、40、60、80、100 μg/ml。實驗加入 ddH2 O、沒食子酸、或加入不同濃度的到手香萃取物混勻後,加入10 μL的Folin-ciocalteau試劑反應 30 分鐘,再加入200 μL的碳酸鈉混勻並在室溫下反應 2~5 分鐘,即可測OD620做一標準曲線對照,結果表示以每毫克的到手香含有多少微克的沒食子酸(μg of gallic acid/mg of P. cablin dw)。
   (2)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之測定
   DPPH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 為一種簡易之抗自由基方法測試,實驗利用抗氧化物提供氫離子的能力,及可清除自由基的特性來進行到手香的抗氧化能力。利用 DPPH將稀釋成不同濃度的到手香萃取物,加入 100 μM DPPH混勻後放入 37℃ 水浴鍋避光反應30分鐘,最後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得 OD517,並做出檢量線圖,算出自由基抑制率50% 之濃度 (IC50 ),其抑制率計算公式如下:DPPH自由基抑制率(DPPH scavenging)(%)=[1-(實驗組吸光值/對照組吸光值)x100%]。
   (3) 總抗氧化能力
   總抗氧化能力分析實驗係以2,2’-Azino-bis (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簡稱ABTS,經過氧化氫(H2 O2 ) 和過氧化酶 (peroxidase)產生作用,產生 ABTS+ 陽離子自由基,待呈現穩定藍綠色,加入的待樣品,若有清除 ABTS+ 陽離子自由基的能力,則顏色會變淺吸光值會降低。計算總抗氧化能力時,係利用水溶性維生素E (Trolox)為對照標準品以製作標準曲線並評估各萃取物之總抗氧化能力,稱為水溶性維生素E當量抗氧化能力(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TEAC)。預配製7 mM ABTS 和 2.45 mM過硫酸鉀(K2 O8 S2 ) 的ABTS. + 混合溶液,避光反應18~24小時,直到反應完全呈藍綠色溶液,並在波長 743 nm 有最大吸收波峰。實驗加入 90 μL 之 ABTS. + 和 10 μL的到手香萃取物或trolox混勻,於室溫反應 45 秒,並測 OD734 吸光值。
        總多酚含量測定結果與抗氧化能力分析結果如表一,到手香第三萃取物中所得總多酚含量最高,為其他萃取物的約6~12倍之多;第五萃取物的總多酚含量最低。DPPH自由基半抑制濃度測試結果顯示,第一萃取物DPPH自由基半抑制濃度為176 ± 20 μg/ml、第三萃取物為27 ± 0.00 μg/ml、第四萃取物為272 ± 50 μg/ml,而第二萃取物與第五萃取物則皆大於 500 μg /mL,可知以總多酚含量最高的的第三萃取物具有最明顯的清除DPPH自由基效果,其次是第一萃取物。ABTS自由基半抑制濃度測試結果顯示,第一萃取物ABTS自由基半抑制濃度為129 ± 10 μg/ml、第三萃取物為21± 0.00 μg/ml、第四萃取物為325 ± 20 μg/ml,而第二萃取物與第五萃取物則皆大於500 μg/mL,表示第三萃取物具有最佳的清除ABTS自由基效果,而第二萃取物與第五萃取物清除效果最弱。
   表一  
  實施例三:到手香萃取物之抗菌活性測試
   實驗所用的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株(Staphylococcus aureus ) BCRC 12657與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BCRC10723,皆購自於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resource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Center,BCRC)。利用 BCRC 建議之方法開管活化,以檢驗菌種之純度及活化情形。而活化菌體則全部移入指定的液體培養基內,並依指定的溫度培養。
   (1)利用紙錠擴散法 (Disk-diffusion method)進行抑菌活性測試,將不同濃度的到手香萃取物以適當溶劑浸於濾紙上備用,製備Mueller Hinton Agar (MHA)平板,取 0.2 mL 菌液均勻的塗抹於培養基表面上,靜置 3~5分鐘後,將分別含有濃度為 5 mg 或 10 mg 的到手香萃取物(第一萃取物或第三萃取物)之紙錠(8mm),放置培養基表面上,以 37℃ 培養 24 小時,觀察並記錄濾紙四周形成的環抑制圈 (Zone of inhibition);若有明顯的抑制效果會產生抑制圈,其抗生物活性強弱所量測之抑制圈大小是以其直徑至抑菌圈外環間之距離來計算,以公厘 (mm) 表示。
   結果請參閱第三圖,到手香萃取物對於痤瘡桿菌的抑菌能力測試圖,上圖為到手香第一萃取物對於痤瘡桿菌的抑菌能力,加入 5 mg 之第一萃取物抑制圈直徑 10 mm,而加入 10 mg 之第一萃取物直徑為 13 mm;下圖為到手香第三萃取物對於痤瘡桿菌的抑菌能力,加入5 mg之第三萃取物,即有抑制痤瘡桿菌的效果,抑制圈為16 mm,加入10 mg之第三萃取物,抑制圈明顯增加為 26 mm。結果顯示利用第三萃取物時,隨著濃度增加其抑制圈的直徑增加,故第三萃取物確實具有極佳的抑制痤瘡桿菌效果。
   請再參閱第四圖,到手香萃取物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測試圖,上圖為到手香第一萃取物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加入 5 mg 之第一萃取物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並無明顯的抑制效果;下圖為到手香第三萃取物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加入5 mg之第三萃取物,即有抑制痤瘡桿菌的效果,抑制圈為28 mm。結果顯示第三萃取物確實具有極佳的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效果。
   (2)測試第一萃取物及第三萃取物對痤瘡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之最小抑菌濃度
   將實驗的菌株活化培養 18~24 小時,活化菌液測OD595吸光值,再利用稀釋液將菌液稀釋到105 ~106 CFUs/mL,並倒盤計算總生菌數確認。而後取180 μl的稀釋菌液至 96孔的培養盤內,放入 20 μl 的對照組及待測樣品(第一萃取物及第三萃取物),測 OD595 並紀錄之,再將菌盤放置 37℃ 培養箱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18~24小時,而痤瘡桿菌則培養 72 小時。
   結果請參閱表二,相較於第一萃取物,第三萃取物最小抑菌濃度較低,第三萃取物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為0.3 mg/mL,對於痤瘡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為0.5 mg/mL,故第三萃取物具有較佳抑菌效果。
   表二  
  實施例四:到手香萃取物之抗發炎能力測試
   所使用的小鼠巨噬細胞 RAW264.7 (BCRC60001) 購自BCRC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其為BALB/c小鼠以Abelson鼠科白血病毒引發而來的小鼠巨噬細胞。細胞生長條件之培養液 DMEM 含有 10% 胎牛血清 (Fetal bovine serum, FBS),置於恆溫細胞培養箱以37 ℃、5% CO2 培養,細胞約2~3天長到八至九分滿時再進行繼代培養。
   (1) 細胞生成一氧化氮之測定
   細胞內生成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會氧化成亞硝酸鹽(nitrite,NO2- )和硝酸(nitrate,NO3- ),因此透過測定亞硝酸鹽(nitrite)的方式,可間接測定一氧化氮的生成量。本實驗使用的Griess 試劑與亞硝酸鹽反應會形成紅色溶液,在 OD550下有最大吸收峰,因待測細胞培養液中亞硝酸鹽累積量不同而濃度也會不同,其呈現深淺的吸光值不同。先將已定量為 100 μL/well 的巨噬細胞 (5x104 cell/well) 分別置於96孔的培養盤內,於37℃ 培養 24 小時待細胞貼附後,更換新的培養液,依實驗設計加入不同濃度(25或50 μg/mL)的到手香萃取物(第一萃取物或第三萃取物)每孔 1μL,反應 30 分鐘後,再加入 LPS (10 ng/ml) 培養 20 小時後,加入等量的 Griess試劑(sigma) 100μL/well,震盪 5 分鐘,利用ELISA reader以 550 nm之波長偵測吸光值,以亞硝酸鈉(NaNO2 ) 作為標準檢量線並求出亞硝酸鹽的釋出量。
   結果請參閱第五圖,細胞沒有經 LPS 誘導之一氧化氮值為 1.643 ± 0.604 μM,而細胞單獨加入 LPS (10 ng/mL) 24小時後會誘導大量一氧化氮產生,值為 19.615 ± 0.702 μM;細胞添加 LPS (10 ng/mL) 及不同濃度到手香第一萃取物,其隨著劑量增加無明顯的抑制一氧化氮作用。請再參閱第六圖,加入25 μg/mL的第三萃取物時,一氧化氮量降低至11.092 ± 0.721 μM,另外加入50 μg/mL的第三萃取物時,一氧化氮量更降低至 3.017 ± 1.313 μM。據此可知,一氧化氮量會隨著加入的第三萃取物劑量增加而降低,故第三萃取物具有抗發炎功效,而第一萃取物則無明顯效果。
   (2) 細胞存活度分析
   將已定量為100 μL/well 的小鼠巨噬細胞RAW264.7 (5x104 cells/well) 分別置於96孔的培養盤,37℃ 培養 24 小時待細胞貼附之後,更換新的培養液,依實驗設計加入不同濃度(25或50 μg/mL)的到手香萃取物(第一萃取物或第三萃取物)反應30分鐘,再加入 LPS (10 ng/mL) 培養24小時,去除培養基並加入MTT溶液(0.5 mg/mL溶於PBS 溶液),在37℃下反應 3 小時。而後離心5分鐘並去除上清液,加入 100 μL/well 的 DMSO 將結晶溶解,震盪5 分鐘,最後利用 ELISA reader偵測OD550。判讀公式如下:細胞存活度 (%)=(實驗組吸光值/對照組吸光值)x100%)。
   結果請參閱第七圖,細胞單獨加入 LPS (10 ng/mL) 24小時後會造成細胞存活度下降;細胞添加 LPS (10 ng/mL) 及不同濃度到手香第一萃取物的細胞存活率皆為 80% 以上,無明顯差異。請再參閱第八圖,細胞單獨加入 LPS (10 ng/mL) 24小時後會造成細胞存活度下降;細胞添加 LPS (10 ng/mL) 及加入25 μg/mL的第三萃取物其細胞存活度為 72.27 ± 4.811 %;加入50 μg/mL的第三萃取物其細胞存活度為 94.02% ± 0.291,表示第三萃取物對於細胞沒有毒性反應,且50 μg/mL的第三萃取物可抑制LPS 誘導細胞存活度下降情形,提高細胞存活率。
   藉由上述實驗證實,到手香萃取物(尤其係一富含多酚類之第三萃取物)不僅具有抑制細菌的能力,更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能力;藉此,到手香萃取物可進一步作為抗痤瘡之化妝材料組成物、保養品或醫藥組成物,並且上述組成物可與一皮膚外用劑合併使用。上述「皮膚外用劑」意指一通常在化妝品或醫藥品中被使用的外用成份,包括,但不限於:其他的美白劑、保濕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介面活性劑、增稠劑、色料以及皮膚營養劑等等,可例如為濃縮精華液之成分或添加於面膜中,提供使用者以一適當量施予皮膚,進而達到防止痤瘡產生或減緩痤瘡發展之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之「到手香萃取物」(特指「第三萃取物」) 係使用0.3~10 mg/mL,由於第三萃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痤瘡桿菌之最小抑菌濃度分別為0.3 mg/mL及0.5 mg/mL,故劑量小於0.3 mg/mL之較難達到明顯的抗菌效果,而劑量大於10 mg/mL之第三萃取物雖具極佳的抗菌效果,但在使用上可能造成使用者皮膚刺激、紅腫、過敏等問題,或增加成本耗費;故,本發明中到手香萃取物之較佳劑量係為0.3~10 mg/mL。
   由上述之實施說明可知,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較之下,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以科學研究證實,到手香萃取物不僅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痤瘡桿菌之能力,亦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能力,故利用到手香萃取物作為改善痤瘡之化妝材料組成物、保養品或醫藥組成物,可達到最佳效果。
   2.本發明之到手香萃取物係萃取自天然植物,對於細胞不具毒殺性,且相較於傳統的痤瘡治療方法,可避免產生抗藥性或對皮膚造成刺激性等問題。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的確能藉由上述所揭露之實施例,達到所預期之使用功效,且本發明亦未曾公開於申請前,誠已完全符合專利法之規定與要求。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之申請,懇請惠予審查,並賜准專利,則實感德便。
   惟,上述所揭之圖示及說明,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非為限定本發明之保護範圍;大凡熟悉該項技藝之人士,其所依本發明之特徵範疇,所作之其它等效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之設計範疇。
(S1)‧‧‧步驟一 
(S2)‧‧‧步驟二
(S3)‧‧‧步驟三
   第一圖: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到手香萃取步驟流程圖
   第二圖:本發明其一具體實施例之到手香萃取步驟流程圖
   第三圖:到手香萃取物對於痤瘡桿菌的抑菌能力測試圖
   第四圖:到手香萃取物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測試圖
   第五圖:到手香第一萃取物對於一氧化氮生成的影響
   第六圖:到手香第三萃取物對於一氧化氮生成的影響
   第七圖:到手香第一萃取物對於細胞存活率的影響
   第八圖:到手香第三萃取物對於細胞存活率的影響
(S1)‧‧‧步驟一
(S2)‧‧‧步驟二
(S3)‧‧‧步驟三

Claims (10)

  1. 一種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其係施予一有效劑量之到手香萃取物於皮膚,以清除自由基、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以及抗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 )與金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其中,該到手香萃取物係藉由下列步驟而製得:   步驟一:利用第一有機溶劑萃取一到手香(Plectranthus amboinicus )材料,以獲得一第一萃取物;   步驟二:利用第二有機溶劑萃取該第一萃取物,以劃分出一第一水相以及一第一有機相;以及   步驟三:將第一有機相的溶媒去除,再利用一第三有機溶劑萃取,以劃分出一第二有機相以及第三有機相,其中該第三有機相具有一第三萃取物,且該第三萃取物具有抗發炎及改善痤瘡效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效劑量係為0.3~10 mg/mL。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效劑量係為0.3~5 mg/mL。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第一有機溶劑為體積百分比95%的乙醇溶液,該第二有機溶劑為體積比1:2的水/乙酸乙酯溶液,以及該第三有機溶劑為體積比1:1的正己烷/95%甲醇溶液。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第一有機相為乙酸乙酯相,該第二有機相為正己烷相,以及該第三有機相為甲醇相。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用途,其中該到手香萃取物係作為具有抗發炎及改善痤瘡之化妝材料組成物或醫藥組成物。
  7. 一種具改善痤瘡用途之到手香萃取物之製備方法,係包括:   步驟一:利用第一有機溶劑萃取一到手香材料,以獲得一第一萃取物;   步驟二:利用第二有機溶劑萃取該第一萃取物,以劃分出一第一水相以及一第一有機相;以及   步驟三:將第一有機相的溶媒去除,再利用一第三有機溶劑萃取,以劃分出一第二有機相以及第三有機相,其中該第三有機相具有一第三萃取物,且該第三萃取物具有抗發炎及改善痤瘡效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有機溶劑為體積百分比95%的乙醇溶液,該第二有機溶劑為體積比1:2的水/乙酸乙酯溶液,以及該第三有機溶劑為體積比1:1的正己烷/95%甲醇溶液。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有機相為乙酸乙酯相,該第二有機相為正己烷相,以及該第三有機相為甲醇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三萃取物係作為具有抗發炎及改善痤瘡之化妝材料組成物或醫藥組成物。
TW103145191A 2014-12-24 2014-12-24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TWI5354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5191A TWI535449B (zh) 2014-12-24 2014-12-24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45191A TWI535449B (zh) 2014-12-24 2014-12-24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5449B TWI535449B (zh) 2016-06-01
TW201622738A true TW201622738A (zh) 2016-07-01

Family

ID=56755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5191A TWI535449B (zh) 2014-12-24 2014-12-24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54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055B (zh) * 2016-11-10 2018-06-11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杭荊芥萃取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皮屑芽孢菌與白色念珠菌組成物之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2832A (zh) * 2019-11-04 2020-02-04 广州市迪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左手香冻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57495A (zh) * 2020-10-20 2020-12-11 梵诗吉生物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一种到手香提取液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US11826395B2 (en) 2021-06-28 2023-11-28 Oneness Biotech Co., Ltd. Methods for preparation of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extrac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055B (zh) * 2016-11-10 2018-06-11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杭荊芥萃取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皮屑芽孢菌與白色念珠菌組成物之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5449B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6041703A (ja) 刺五加皮抽出物を含有するニキビ性皮脂生成抑制用組成物
TWI535449B (zh) 到手香萃取物於製備改善痤瘡之組成物之用途
JP2005213178A (ja) TNF−α産生抑制剤、エストロゲン様作用剤及び皮膚外用剤
KR101397160B1 (ko) 선복화, 백미 및 영릉향을 이용한 두피 자극완화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20058850A (ko) 항염증 및 항균활성을 가지는 조성물
KR100668290B1 (ko) 아토피 피부의 개선 효과를 갖는 애기수영 및/또는 대황추출물 함유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4010553A (zh) 一种用于控油、细致毛孔的组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KR20110130184A (ko) 항 여드름 효능을 갖는 꾸지뽕나무 추출물과 이를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817941B1 (ko) 산딸기 잎 추출물을 함유한 항아토피 효능을 갖는 피부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MX2011004149A (es) Una composicion topica que comprende extractos de a. indica y m. charantia o s. indicum.
JP2007238464A (ja) 化粧料
KR101398549B1 (ko) 센티페드그라스 추출물 또는 이의 분획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질환 개선용 조성물
TWI626055B (zh) 杭荊芥萃取物及其用於製備抑制皮屑芽孢菌與白色念珠菌組成物之用途
KR101227590B1 (ko) 홍삼 오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여드름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0860272B1 (ko) 선학초로부터 유효성분의 추출ㆍ정제방법 및 그 추출물을함유한 여드름 예방 및 치료용 생약 조성물
KR102059620B1 (ko) 택란 추출물 또는 이의 분획물을 포함하는 여드름 개선용 화장료 조성물
JP5972732B2 (ja) 抗菌剤及び皮膚外用剤
KR102115668B1 (ko) 프로바이오틱스 발효물을 포함하는 항여드름 활성을 갖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20130090071A (ko) 초임계유체를 이용한 생강으로부터 여드름성 피부 항균성분의 선택추출법
KR101363028B1 (ko) 레몬밤, 베르가못, 박하잎, 한련초 및 지구자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여드름 예방, 개선 또는 치료용 화장용 조성물
JP2009062312A (ja) ニキビ治療剤
KR20140145268A (ko) 모공 수렴 및 여드름 균 억제 기능을 갖는 화합물이 포함된 화장료 조성물
EP2879647B1 (en) Skin care
KR102512376B1 (ko) 생약 혼합물로부터 저온 숙성 공정을 이용하여 얻은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2568146B1 (ko) 수크로스, 트레할로스 및 히알루론산의 혼합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항균, 피부 모공 축소 및 피부 각질 개선용 조성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