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19518A - 運動導引裝置及致動器 - Google Patents

運動導引裝置及致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19518A
TW201619518A TW104130117A TW104130117A TW201619518A TW 201619518 A TW201619518 A TW 201619518A TW 104130117 A TW104130117 A TW 104130117A TW 104130117 A TW104130117 A TW 104130117A TW 201619518 A TW201619518 A TW 2016195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moving block
groove
imaginary line
lo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5166B (zh
Inventor
Shinji Aoki
Hiroki Irikawa
Original Assignee
Th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k Co Ltd filed Critical Thk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619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9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51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51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09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end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change direction, e.g. end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e.g. a carriage or part thereof, provided between the legs of a U-shaped guide rail or tra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40/00Specified values or numerical ranges of parameters; Relations between them
    • F16C2240/30Angles, e.g. inclin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40/00Specified values or numerical ranges of parameters; Relations between them
    • F16C2240/40Linear dimensions, e.g. length, radius, thickness, ga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2/00Apparatus used in shaping articles
    • F16C2322/39General build up of machine tools, e.g. spindles, slides, actu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一邊達成裝置之小型化,一邊實現導引運動之高速化、高精度化。本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10具備有:軌道導軌11,其形成有滾動體滾動溝11a;及移動塊13,其經由複數個滾動體12而被組裝於軌道導軌11;移動塊13具備有:移動塊本體部14,其具有與滾動體滾動溝11a協同動作而形成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5之負載滾動體滾動溝13a,並且具有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6;返回構件14a,其形成有連接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5與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6之內周側方向轉換溝17a;及端板14b,其形成有外周側方向轉換溝17b。端板14b具有朝與移動塊本體部14之連接面方向突出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而於滾動體撈起臂部41,形成有與外周側方向轉換溝17b連續之滾動體撈起溝42。

Description

運動導引裝置及致動器
本發明係關於運動導引裝置,尤其,關於可進行穩定之導引動作之運動導引裝置。此外,本發明係關於利用上述運動導引裝置所構成之致動器。
作為一種運動導引裝置之線性導軌,其具備有:軌道導軌,其形成有沿長度方向平行地延伸之複數條滾子滾動溝;及移動塊,其經由複數個滾子可相對移動自如地被組裝於軌道導軌。移動塊係構成為包含有:移動塊本體部,其具有與滾子滾動溝協同動作而形成負載滾子滾動道之負載滾子滾動溝,並且具有相對於該負載滾子滾動溝被平行配置之無負載滾子滾動道;返回構件,其係安裝於移動塊本體部上相對移動方向之兩端面,並且形成有連接負載滾子滾動道之一部分與無負載滾子滾動道之一部分之內周側方向轉換溝;及一對之端板,其以包覆返回構件之方式被安裝於移動塊本體部上相對移動方向之兩端面,並且在與移動塊本體部之安裝面側形成有外周側方向轉換溝。
滾動在形成於軌道導軌之複數條滾子滾動溝之滾子,係藉由端板下端之撈起部而自滾子滾動溝被撈起,並進入由內周側方向轉換溝及外周側方向轉換溝所形成之方向轉換通道。經由一方向轉換通道而循環於無負載滾子滾動道之滾子,一邊被後續之 滾子推壓一邊進入另一方向轉換通道,然後再次進入負載滾子滾動道(軌道導軌之滾子滾動溝與移動塊之負載滾子滾動溝之間)。
如此之線性導軌,若欲使移動塊以高速(例如,2.5m/s以上)移動,存在有端板下端之撈起部會破損之可能性。已知有一種作為運動導引裝置,而記載於專利文獻1者,即使以高速移動也不易造成撈起部之破損,而可解決上述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68880號公報
然而,最近於產業界中,存在有欲擴大上述運動導引裝置之應用範圍之要求,並存在有移動塊更高速化(例如,5m/s以上)之要求。然而,於習知之技術中,要實現一種能一方面維持習知之裝置形狀,或者一方面實現裝置之小型化,另一面又可穩定地進行上述高速移動之運動導引裝置,非常地困難。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穎之運動導引裝置,其藉由提供可實現運動導引裝置之高速導引化之嶄新之改良技術,一方面可達成習知技術所無法實現之裝置之小型化,一方面還能實現導引運動之高速化及高精度化。
本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其具備有:軌道導軌,其沿長度方向形成有滾動體滾動溝;及移動塊,其經由複數個滾動體可相對移動自如地組裝於上述軌道導軌;上述移動塊具備有:移動塊 本體部,其具有與上述滾動體滾動溝協同動作而形成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負載滾動體滾動溝,並且具有相對於該負載滾動體滾動溝被平行配置之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返回構件,其係安裝於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上相對移動方向之兩端面,並且形成有連接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一部分與上述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一部分之內周側方向轉換溝;及一對之端板,其以包覆上述返回構件之方式被安裝於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上相對移動方向之兩端面,並且在與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之安裝面側形成有外周側方向轉換溝;其特徵在於,上述端板具有朝與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之連接面方向突出之滾動體撈起臂部,且於該滾動體撈起臂部形成有上述外周側方向轉換溝連續之滾動體撈起溝。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新穎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一方面可達成裝置之小型化,另一方面還可實現導引運動之高速化、高精度化。此外,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利用該運動導引裝置而構成之致動器。
10‧‧‧運動導引裝置
11‧‧‧軌道導軌
11a‧‧‧滾子滾動溝(滾動體滾動溝)
12‧‧‧滾子(滾動體)
13‧‧‧移動塊
13a‧‧‧負載滾子滾動溝(負載滾動體滾動溝)
13b‧‧‧開口部
13c‧‧‧螺孔
14‧‧‧移動塊本體部
14a‧‧‧折返件(返回構件)
14b、94b‧‧‧端板
15‧‧‧負載滾子滾動道(負載滾動體滾動道)
16‧‧‧無負載滾子滾動道(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
17‧‧‧方向轉換通道
17a‧‧‧內周側方向轉換溝
17b、97b‧‧‧外周側方向轉換溝
20‧‧‧無限循環通道
41、91‧‧‧滾動體撈起臂部
42、92‧‧‧滾動體撈起溝
61‧‧‧緩斜面加工部
101‧‧‧致動器
110‧‧‧螺桿
111‧‧‧螺桿用滾動體滾動溝
120‧‧‧內塊
121‧‧‧移動板
122‧‧‧滾珠螺桿螺帽
124‧‧‧端板
124a‧‧‧貫通孔
124b‧‧‧方向轉換通道
125‧‧‧第2負載滾動體滾動溝(負載滾動體滾動道)
126‧‧‧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
131‧‧‧第1端部構件
132‧‧‧第2端部構件
133‧‧‧側蓋
134‧‧‧驅動手段收納部
140‧‧‧側面罩體
141‧‧‧上板
142‧‧‧側板
143‧‧‧密封部
150‧‧‧上表面罩體
151‧‧‧開口部
180‧‧‧外導軌
181‧‧‧緊固螺栓
182‧‧‧側壁部
182a‧‧‧滾動體滾動溝(負載滾動體滾動道)
183‧‧‧底部
F‧‧‧朝端板之碰撞負載
K‧‧‧假想線
Ka、K1‧‧‧第一假想線
Kb、K2‧‧‧第二假想線
K3‧‧‧第三假想線
L1‧‧‧撈起起始點之滾子之切線方向
L2‧‧‧撈起起始點之滾子之行進方向
P‧‧‧滾子之滾動方向之負載
S‧‧‧撈起起始點
△‧‧‧施以緩斜面加工部之長度
δ‧‧‧自撈起起始點至移動塊本體部與端板之連接面為止之距離
δ1、δ2‧‧‧基於緩斜面加工部之存在,於滾子與滾動道之間所產生之間隙
θ、θ1、θ2‧‧‧滾子之撈起角
圖1為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一形態之圖,尤其是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概略構造之立體圖。
圖2為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一形態之圖,尤其是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主要部分放大分解圖。
圖3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無限循環通道之示意圖。
圖4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端板之構造之圖,且為自斜上方觀察與移動塊本體部之連接面側之情形時之立體圖。
圖5為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撈起滾子之狀況之圖。
圖6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可發揮之作用效果之圖,圖中之分圖(a)表示習知技術,分圖(b)表示本實施形態,而分圖(c)為表示用以說明作用效果之補充圖。
圖7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可進一步發揮之作用效果之圖,圖中之分圖(a)表示習知技術,分圖(b)表示本實施形態。
圖8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之形成條件之示意圖。
圖9為表示本發明之端板可採取之各種變形形態之一例之圖。
圖10為表示本實施例之致動器之整體構成之立體圖。
圖11為本實施例之致動器之分解立體圖。
以下,使用圖式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以下之實施形態並非限定各請求項之發明者,此外,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特徵之所有組合不一定為發明之解決手段所必須。
圖1及圖2為表示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一形態之圖,尤其,圖1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概略構造之立體圖,圖2為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主要部分放大分解圖。此外,圖3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之無限 循環通道之示意圖。
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10,係表示將線性移動導軌與滾珠螺桿組合而成為一體構造之形式之運動導引裝置10者。主要之構造,包含作為軌道構件之軌道導軌11、及經由作為滾動體之滾子12而移動自如地被安裝於該軌道導軌11之移動塊13。此外,於移動塊13之中央部,設置有形成有螺旋狀之螺紋溝之開口部13b,於該開口部13b設置有未圖示之螺桿,該螺桿係導通該開口部13b,並且經由未圖示之滾子旋轉移動自如地被安裝。
軌道導軌11係具有大致U字形截面之長型構件,於其內側兩側面橫跨軌道導軌11之全長而形成有左右各2條可容許滾子12進入之作為滾動體滾動溝之滾子滾動溝11a。亦即,本實施形態之軌道導軌11,係作為以覆蓋後述之移動塊13下側之方式而設置之外導軌所構成之構件。再者,於該軌道導軌11,沿著其長度方向隔開適當間隔地形成有複數個螺栓安裝孔(未圖示)。藉由被螺合於該等未圖示之螺栓安裝孔之螺栓(未圖示),軌道導軌11係固定於既定之安裝面、例如工具機機床之上表面。此外,圖示之軌道導軌11雖為直線狀,但也可使用曲線狀之導軌。
另一方面,移動塊13係構成為具有在鋼等強度高之金屬材料鑽孔之構造之移動塊本體部14(參照圖2)。於該移動塊本體部14,設置有分別與軌道導軌11所具有之4條滾子滾動溝11a相對向之4條作為負載滾動體滾動溝之負載滾子滾動溝13a。藉由滾子滾動溝11a與負載滾子滾動溝13a之組合,而於軌道導軌11與移動塊13之間,形成有4條作為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負載滾子滾動道15。
此外,於移動塊本體部14,形成有與4條負載滾子滾動溝13a平行配置之4條作為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無負載滾子滾動道16。而且,於移動塊本體部14,安裝有作為返回構件之折返件14a,並且進一步以覆蓋該等一對之折返件14a之方式對移動塊本體部14之兩端面安裝一對之端板14b,該折返件14a係形成有用以將負載滾子滾動道15之一部分與無負載滾子滾動道16之一部分連接於該移動塊本體部14之兩端面之內周側方向轉換溝17a。於該端板14b,在與移動塊本體部14之安裝面側形成有呈拱形凹陷之外周側方向轉換溝17b,並藉由內周側方向轉換溝17a與外周側方向轉換溝17b協同動作而形成方向轉換通道17。如圖3中示意性地表示,該方向轉換通道17係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與無負載滾子滾動道16之間呈拱形狀突出所形成之滾動道,其具有一邊承受負載一邊將在負載滾子滾動道15內直線移動而來之複數個滾子12撈起,並於無負載狀態下進行方向轉換,而朝無負載滾子滾動道16送出之作用。此外,亦具有於無負載狀態下以無負載之狀態使在無負載滾子滾動道16內直線移動而來之複數個滾子12進行方向轉換,而朝作為負載區域之負載滾子滾動道15送出之作用。
如此,移動塊13係藉由將移動塊本體部14、一對之折返件14a及一對之端板14b組合而構成,且進一步藉由將其組裝於軌道導軌11,而形成作為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負載滾子滾動道15、作為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無負載滾子滾動道16及方向轉換通道17,並藉由該等負載滾子滾動道15、無負載滾子滾動道16及一對之方向轉換通道17之組合,來構成本實施形態之無限循環通道20。
再者,於移動塊13之上表面,形成有複數個螺孔 13c。利用該等螺孔13c,可將移動塊13固定於既定之安裝面,例如工具機之床鞍(saddle)或作業台之下面。再者,移動塊13不只可為僅由金屬材料所構成者,也可為包含與鋼等強度高之金屬材料射出成形為一體之合成樹脂製之模塑品之構造。
以上,已對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10之基本構造進行說明。其次,使用圖4~圖8,對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10之特徵事項進行說明。此處,圖4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端板14b之構造之圖,且為自斜上方觀察與移動塊本體部14之連接面側之情形時之立體圖。
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端板14b具有朝與移動塊本體部14之連接面方向突出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於該滾動體撈起臂部41,形成有與外周側方向轉換溝17b連續之滾動體撈起溝42。因此,滾動體撈起臂部41係插入移動塊本體部14之內部而設置,而且,形成於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滾動體撈起溝42,可發揮將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滾動而來之複數個滾子12朝方向轉換通道17撈起之功能。
圖4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可發揮各種適宜之作用效果。此處,為了說明該作用效果,進一步將圖5~圖8作為參照圖式。圖5為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撈起滾子12之狀況之圖。此外,圖6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可發揮之作用效果之圖,圖中之分圖(a)表示習知技術,分圖(b)表示本實施形態,分圖(c)表示用以說明作用效果之補充圖。此外,圖7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可進一步發揮之作用效果之圖,圖中之分圖(a)表示習知技術,分圖 (b)表示本實施形態。再者,圖8為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形成條件之示意圖。
首先,如圖5及圖6中之分圖(b)所示,藉由本實施形態之端板14b具備有滾動體撈起臂部41,該滾動體撈起臂部41被插入移動塊本體部14之內部,而成為位於突出至負載滾子滾動道15內之位置。如此一來,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滾動而來之複數個滾子12,雖然會藉由形成於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滾動體撈起溝42而被撈起,但該滾子12藉由滾動體撈起臂部41而被撈起之撈起起始點S,相較於習知技術,位於靠近移動塊本體部14之內部側之位置。此時,在思考撈起起始點S之滾子之行進方向L2與滾子之切線方向L1之間之角度、即滾子之撈起角θ時,可知相較於撈起起始點S位於端板14b內之習知技術,撈起起始點S存在於靠近移動塊本體部14之內部側之位置之本實施形態之撈起角θ較小。更具體而言,於將本實施形態之情形之撈起角設為θ2,而將習知技術之情形之撈起角設為θ1時,θ2<θ1。
使用圖6中之分圖(c),來驗證撈起角θ之差異會對於朝端板14b之碰撞負載產生何種程度之影響。朝端板14b之碰撞負載F,可以下式(1)表示。
F=P×sinθ...(1)
此處,由於只要為相同型號之運動導引裝置,滾子12之滾動方向之負載P即為相同,因此,朝端板14b之碰撞負載,會因撈起角θ之差異而受到影響。
而且,若對本實施形態之情形與習知技術之情形進行比較,由於 (sinθ2)/(sinθ1)<1
因此,在相較於習知技術撈起角θ較小之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朝端板14b之碰撞負載F明顯減少。亦即,本實施形態之運動導引裝置10,藉由具備有滾動體撈起臂部41,可減小滾子12之撈起角θ,而藉由該構成由於可較習知技術大幅減少施加於端板14b之碰撞負載,因此,可提供例如能滿足移動塊之高速化(例如,5m/s以上)之要求之運動導引裝置10。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提供一種新穎之運動導引裝置,其能實現習知技術所無法實現之導引運動之高速化、高精度化。
此外,如圖6中之分圖(a)及(b)所示,在形成於移動塊本體部14之負載滾子滾動溝13a之端部,為了不在與形成於折返件14a之內周側方向轉換溝17a之連接點產生不適當之階差,而形成有施以緩斜加工之緩斜面加工部61。因此,於習知技術中存在有如下之問題:在負載滾子滾動溝13a與方向轉換通道17之交界部附近,基於緩斜面加工部61之存在,於滾動道內之滾子12與緩斜面加工部61之間會產生較大之間隙δ1,而於緩斜面加工部61之附近產生滾子12之游裕動作。然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形成於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滾動體撈起溝42與緩斜面加工部61,係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對向而配置。亦即,藉由突出至負載滾子滾動道15內而設置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存在,可減小緩斜面加工部61附近之滾子12與滾動道之間的間隙δ2。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構成為滿足δ1>δ2之條件,因此在緩斜面加工部61附近之滾子12之游裕動作發生之頻率較習知技術變少,從而實現複數個滾子12之穩定之排列滾動動作。
而且,藉由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存在,明顯可獲得適合於滾子12之方向轉換動作之作用。亦即,如圖7所示,於將滾子12自負載滾子滾動道15而朝方向轉換通道17滾動時滾子中心點之滾動軌跡作為假想線K而加以掌握時,於圖7中之分圖(a)所示之習知技術之情形時,可知圖中以一點鏈線所示之假想線K係由第一假想線Ka及第二假想線Kb所構成,該第一假想線Ka係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內可作為一直線而掌握,該第二假想線kb係於方向轉換通道17內為具有一定曲率之曲線而掌握。然而,於此種習知技術之情形時,由於滾子12係自可作為直線而掌握之第一假想線Ka,突然沿著可作為具有一定曲率之曲線而掌握之第二假想線Kb,而使滾子中心點以描繪滾動軌跡之方式進行滾動動作,因此,複數個滾子12會被迫進行劇烈之方向轉換。於該習知之構成中,尤其會成為阻礙高速移動時之平滑且穩定之滾動動作之主要原因,因此於習知技術中,難以提供能滿足移動塊之高速化(例如,5m/s以上)之要求之運動導引裝置10。
然而,於圖7中之分圖(b)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可知圖中以一點鏈線所示之假想線K,係由第一假想線K1、第二假想線K2及第三假想線K3所構成,該第一假想線K1係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內可作為直線而掌握,該第二假想線K2係於方向轉換通道17內可作為具有一定曲率之曲線而掌握,該第三假想線K3係橫跨移動塊本體部14與端板14b之連接面,並且可作為連接第一假想線K1與第二假想線K2之直線而連續,且朝向與上述第一假想線K1不同之方向。此外,第三假想線K3係構成為與形成有緩斜面加工部61之位置重疊。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 假想線K並非自可作為直線而掌握之第一假想線K1,突然連接至可作為具有一定曲率之曲線而掌握之第二假想線K2,而是藉由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存在,才存在有連接第一假想線K1與第二假想線K2之第三假想線K3。根據該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滾子中心點所描繪之滾動軌跡之假想線K,成為描繪平滑之移動軌跡。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由於進行方向轉換之複數個滾子12不會被迫進行劇烈之方向轉換,而以沿3個線段(K1-K3-K2)之多階段來進行方向轉換動作,因此可實現尤其在高速移動時之平滑且穩定之滾動動作。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提供能滿足移動塊之高速化(例如,5m/s以上)之要求之運動導引裝置10。
如以上所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存在,可帶來各式各樣適宜之作用效果。再者,若增加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長度而使得插入移動塊本體部14內之插入量過大,滾動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之滾子12之個數便會減少,而使運動導引裝置10本身之負載容許量下降。因此,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長度,必須設定為適當之長度。因此,接著使用圖8,來對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形成條件進行說明。
如圖8中所示意性地表示,將施以緩斜面加工部61之長度設為△,將自滾動於負載滾子滾動道15之滾子12藉由滾動體撈起臂部41而被撈起之撈起起始點S,至移動塊本體部14與端板14b之連接面為止之距離設為δ時,於本實施形態中,必須構成為使△≧δ之不等式成立。藉由具備滿足該條件之構成,可不過度減少滾動於 負載滾子滾動道15之滾子12之個數,而實現能適宜地實施滾子12之撈起動作之運動導引裝置10。此外,藉由設為將適當長度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插入移動塊本體部14之構成,可一邊達成裝置之小型化,一邊實現移動塊之高速化。亦即,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實現能一邊達成裝置之小型化,一邊滿足移動塊之高速化(例如,5m/s以上)之要求之運動導引裝置10。
以上,雖然已對本發明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所記載之範圍。也可對上述實施形態添加各種變更或改良。
例如,前述之本實施形態之移動塊13,係藉由將移動塊本體部14、一對之折返件14a、及一對之端板14b分別設為獨立之構件,並將該等獨立之構件組合所構成。然而,該等構件也可使用射出成形技術等而構成為一體之構造。例如,亦可由一個構件來構成折返件及端板。
此外,於前述之本實施形態中,表示有以使一個滾動體撈起溝42相對於一個外周側方向轉換溝17b連續之方式配置滾動體撈起臂部41之構成。亦即,於本實施形態之滾動體撈起臂部41中,採用有僅於一個點來撈起複數個滾子12之構成、即所謂單臂撈起之構成。再者,關於本實施形態所採用之單臂撈起之構成,具有滾子12之接觸角之方向與旋轉之方向可不必相同之特徵,根據該特徵,可獲得提高設計自由度之效果。惟,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於該種單臂撈起之構成。例如,亦可如圖9所示,採用具有以使2個滾動體撈起溝92相對於一個外周側方向轉換溝97b連續之方式配置複數個滾動體撈起臂部91之構成之端板94b。圖9所示之形態 例,表示所謂雙臂撈起之構成例,亦可獲得與前述之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此外,由於可以2個點來撈起複數個滾子12,因此於剛性方面較為有利。
再者,本說明書之「運動導引裝置」,例如,包含使用於工具機等之各種滾動軸承或在真空中使用之無潤滑軸承、線性導軌或直線導引裝置、滾珠花鍵裝置、滾珠螺桿裝置等,伴隨所有滾動、滑動動作之裝置。
根據申請專利之範圍之記載,可清楚得知施加該等變更或改良之形態,也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疇內。
[致動器之應用例]
以上,已對本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進行說明。關於本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可藉由利用該運動導引裝置,來構成致動器。因此,以下參照圖10及圖11,對將本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利用於致動器之情形之實施例進行說明。此處,圖10為表示本實施例之致動器之整體構成之立體圖。圖11為本實施例之致動器之分解立體圖。
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之致動器101係形成為細長之箱形,其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並且橫跨於第1端部構件131與第2端部構件132之間之一對之側面罩體140、由設置於該側面罩體140兩端之第1端部構件131及第2端部構件132所構成之一對之端部構件、及封閉沿長度方向形成於側面罩體140之對向面間之開口部151之上表面罩體150。再者,第2端部構件132係藉由側蓋133所覆蓋,且形成本實施例之致動器101之外形形狀。此外,沿開口部151進行往返移動之作為移動塊之內塊120,係經由用以使 上表面罩體150迂迴之未圖示之迂迴手段而被安裝,該上表面罩體150位於與該內塊120重疊之位置。
如圖11所示,於本實施例之致動器101之內部,以在第1端部構件131與第2端部構件132之間可旋轉自如之狀態支撐有螺桿110,該螺桿110係於外表面形成有螺旋狀之螺桿用滾動體滾動溝111,並且沿著長度方向延伸,其一端係連結在被配置於形成於第1端部構件131之驅動手段收納部134內之未圖示之驅動馬達。而且,螺桿110係插通在形成於內塊120下端之滾珠螺桿螺帽122,並於螺桿110與內塊120之間經由未圖示之滾珠螺桿用滾動體而卡合。此外,內塊120係於兩側面分別形成2條合計共4條與螺桿110平行地形成之第2負載滾動體滾動溝125。而且,與螺桿110平行地被穿孔之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26,係以對應於第2負載滾動體滾動溝125之方式形成。並且,於內塊120之兩端面,安裝有一對之端板124。
內塊120,其往返運動係藉由被配置於下端之作為軌道導軌之外導軌180所導引,外導軌180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之底部183、及自底部183之兩端立設而與滾珠螺桿螺帽122之兩側面對向之一對之側壁部182。而且,於內塊120,以自上下夾入上表面罩體150之方式安裝有移動板121。此外,於側壁部182,以與第2負載滾動體滾動溝125對向之方式形成有滾動體滾動溝182a,並以第2負載滾動體滾動溝125及滾動體滾動溝182a構成負載滾動體滾動道。而且,於端板124形成有供螺桿110插通之貫通孔124a、及方向轉換通道124b,該方向轉換通道124b係用以連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25、182a與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26。
內塊120係經由未圖示之複數個滾動體而被組裝於外導軌180,滾動體係藉由滾動於由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25、182a、方向轉換通道124b及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126所構成之無限循環通道內進行無限循環,並沿著外導軌180往返運動自如地導引內塊120。
側面罩體140具有與上表面罩體150平行地延伸之上板141、及自該上板141垂下之側板142。此外,於上板141之端部,形成有與上表面罩體150接觸之密封部143。再者,密封部143只要能密封上表面罩體150,無論以何種方式與上表面罩體接觸皆可,例如,較佳為可安裝永久磁鐵等而與上表面罩體150磁吸。再者,上表面罩體150可適宜地使用具有磁性之不鏽鋼帶等。而且,側面罩體140係藉由緊固螺栓181將側板142緊固於外導軌180而加以安裝固定。
如以上所說明,可實現利用本發明之運動導引裝置之致動器101。該致動器101係具備有防塵機構之全罩式致動器101,即使於惡劣環境下也可對運動導引裝置提供防塵性,因此可提供長期穩定之導引動作。
14b‧‧‧端板
17b‧‧‧外周側方向轉換溝
41‧‧‧滾動體撈起臂部
42‧‧‧滾動體撈起溝

Claims (5)

  1. 一種運動導引裝置,其具備有:軌道導軌,其沿長度方向形成有滾動體滾動溝;及移動塊,其經由複數個滾動體可相對移動自如地被組裝於上述軌道導軌;上述移動塊具備有:移動塊本體部,其具有與上述滾動體滾動溝協同動作而形成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負載滾動體滾動溝,並且具有相對於該負載滾動體滾動溝被平行配置之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返回構件,其係安裝於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上相對移動方向之兩端面,並且形成有連接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一部分與上述無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一部分之內周側方向轉換溝;及一對之端板,其以包覆上述返回構件之方式被安裝於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上相對移動方向之兩端面,並且在與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之安裝面側形成有外周側方向轉換溝;其特徵在於,上述端板具有朝與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之連接面方向突出之滾動體撈起臂部,且於該滾動體撈起臂部形成有與上述外周側方向轉換溝連續之滾動體撈起溝。
  2. 如請求項1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形成於上述移動塊本體部之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溝具有緩斜面加工部,該緩斜面加工部係用以與形成於上述返回構件之上述內周側方向轉換溝無台階差地連接,上述滾動體撈起溝與上述緩斜面加工部,係於上述負載滾動體滾 動道對向而配置。
  3. 如請求項2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將施以上述緩斜面加工部之長度設為△,並將藉由上述滾動體撈起臂部撈起滾動於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道之上述滾動體之撈起起始點,至上述移動塊本體部與上述端板之連接面為止之距離設為δ時,使其以△≧δ之不等式成立之方式構成。
  4. 如請求項1之運動導引裝置,其中,上述滾動體在自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道朝藉由上述內周側方向轉換溝與上述外周側方向轉換溝所形成之方向轉換通道滾動時之滾動體中心點的滾動軌跡,作為假想線而掌握時,上述假想線係由第一假想線、第二假想線及第三假想線所構成,該第一假想線可於上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道內作為直線而掌握,該第二假想線可於上述方向轉換通道內作為具有一定曲率之曲線而掌握,該第三假想線係橫跨上述移動塊本體部與上述端板之連接面,並且作為連接上述第一假想線與上述第二假想線之直線而連續,且朝向與上述第一假想線不同之方向。
  5. 一種致動器,其利用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運動導引裝置而構成。
TW104130117A 2014-09-19 2015-09-11 Motion Guide and Actuator TWI5951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0685A JP5932926B2 (ja) 2014-09-19 2014-09-19 運動案内装置、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9518A true TW201619518A (zh) 2016-06-01
TWI595166B TWI595166B (zh) 2017-08-11

Family

ID=5553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0117A TWI595166B (zh) 2014-09-19 2015-09-11 Motion Guide and Actuator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6488B2 (zh)
JP (1) JP5932926B2 (zh)
CN (1) CN106662147B (zh)
DE (1) DE112015004274T5 (zh)
TW (1) TWI595166B (zh)
WO (1) WO20160427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0673B2 (ja) * 2016-05-25 2019-12-1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スライド装置
USD875150S1 (en) * 2017-05-31 2020-02-11 Thk Co., Ltd. End plate for motion guide device
JP7219877B2 (ja) * 2017-08-29 2023-02-09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WO2019044493A1 (ja) * 2017-08-29 2019-03-07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US11852192B2 (en) * 2018-11-27 2023-12-26 Thk Co., Ltd. Motion guide apparatus
TWI720636B (zh) * 2019-10-02 2021-03-01 東佑達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環器結構及使用此循環器結構之滑台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82800B1 (ko) 1990-08-14 1999-05-15 쓰보이 우즈히고 직동형 가이드 장치
JPH04366017A (ja) * 1990-08-14 1992-12-17 Koyo Seiko Co Ltd 直動形ガイド装置
JP3412914B2 (ja) * 1994-05-20 2003-06-03 Thk株式会社 転がり案内装置および転がり案内装置の移動ブロックの製造方法
JP2001173718A (ja) * 1999-12-20 2001-06-26 Thk Co Ltd 免震用大荷重平面案内装置
JP2001214932A (ja) * 2000-01-31 2001-08-10 Thk Co Ltd 直線運動装置
JP3420204B2 (ja) * 2000-11-17 2003-06-23 Thk株式会社 案内装置
JP2004019728A (ja) * 2002-06-13 2004-01-22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4053826B2 (ja) * 2002-06-25 2008-02-27 Thk株式会社 循環部品、並びにこの循環部品を用いた運動案内装置及びボールねじ
JP2004068880A (ja) 2002-08-05 2004-03-04 Nsk Ltd 直動装置
JP4565545B2 (ja) * 2004-03-24 2010-10-20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DE602005024028D1 (de) * 2004-08-26 2010-11-18 Thk Co Ltd Bewegungsführungsvorrichtung
JP5901956B2 (ja) * 2011-12-16 2016-04-13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直線往復動装置
CN202971572U (zh) * 2012-12-10 2013-06-05 吴旻杰 具有保持装置的线性滑座
CN203685859U (zh) * 2014-01-21 2014-07-0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动式引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07011A1 (en) 2017-10-26
DE112015004274T5 (de) 2017-06-01
WO2016042702A1 (ja) 2016-03-24
JP5932926B2 (ja) 2016-06-08
CN106662147A (zh) 2017-05-10
CN106662147B (zh) 2018-04-24
US10006488B2 (en) 2018-06-26
TWI595166B (zh) 2017-08-11
JP2016061389A (ja) 2016-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5166B (zh) Motion Guide and Actuator
TWI409393B (zh) Rolling guid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937783B1 (ko) 직선 안내 장치
US4659238A (en) Linear roller bearing unit
KR20080022128A (ko) 구름 안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7465094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US9939013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device
US6682218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with separator between any two adjoining rolling elements
WO2008065878A1 (fr) Dispositif cannelé à billes
KR20130003125U (ko) 선형 슬라이딩 블록
US4553794A (en) Linear slide roller bearing unit
JP3176185U (ja) 柱状ローラー式リニアスライディングブロック
CN109863322B (zh) 运动引导装置及输送装置
EP1953399A1 (en) Movement guiding device
CN102593022A (zh) 交叉滚针导轨副
JP3750637B2 (ja) 低発塵直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1199222B2 (en) Motion guide device
US4518206A (en) Linear slide roller bearing unit
CN111065831B (zh) 运动引导装置
JP4894607B2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CN216736378U (zh) 一种具有物料挡止功能的悬臂轴及悬臂轴式移动机器人
CN218718198U (zh) 一种导轨
US9435375B2 (en) Linear slide over-molding fabrication method, linear slide thus made
CN215257389U (zh) 一种重载导向用滑块机构
CN216862855U (zh) 一种晶圆平移机构及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