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04357A - 強化水泥結構 - Google Patents

強化水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04357A
TW201604357A TW104117394A TW104117394A TW201604357A TW 201604357 A TW201604357 A TW 201604357A TW 104117394 A TW104117394 A TW 104117394A TW 104117394 A TW104117394 A TW 104117394A TW 201604357 A TW201604357 A TW 2016043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ength
rod
frame member
root
transition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7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0416B (zh
Inventor
村田義行
鹿子生悟
伊藤寿生
高岡慎
Original Assignee
高周波熱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周波熱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高周波熱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4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4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0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04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3/00Structural elongated elements designed for load-supporting
    • E04C3/30Columns; Pillars; Struts
    • E04C3/34Columns; Pillars; Struts of concrete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permanent form elements,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or external reinforcement, e.g. metal cov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04Prismatic or cylindrical reinforcement cages composed of longitudinal bars and open or closed stirrup ro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45Shear reinforcements, e.g. shearheads for floor sla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103/00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 E04B2103/02Material constitution of slabs, sheets or the like of ceramics, concrete or other stone-lik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主強化桿在正常強度部份與高強度部份之間有強度過渡部份。該高強度部份配置於接頭區段中。該正常強度部份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經組構成為設計點。該設計點經設計成,在地震時,在該主強化桿於該梁在該接頭區段之根部屈服之前,該主強化桿會先在該設計點屈服。該高強度部份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位在該接頭區段中,以及該梁之根部位在該強度過渡部份。該強度過渡部份在該梁之根部的強度等於或高於必要強度。

Description

強化水泥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強化水泥結構。
在強化水泥結構(例如柱及梁)的相關技術中,強化桿(reinforcing bar)在柱-梁接頭區段(column-beam joint section)及中間區段有不同的強度。例如,先前技術的強化水泥結構有數條強化桿,各有正常強度部份與強度高於正常強度部份的高強度部份,而該高強度部份係配置於地震所造成之應力會大於長期荷載作用所造成之應力的區段(例如,參考日本專利第JP3147699U號)。
根據揭示於日本專利第JP3147699U號的先前技術,高強度部份與正常強度部份經形成在各主強化桿中彼此相互毗鄰。為了形成高強度部份,對正常強化桿的對應部份進行熱處理。通常,主強化桿是在主強化桿送入加熱設備時進行熱處理。為了形成日本專利第JP3147699U號的主強化桿,將給定長度的正常強化桿送入至加熱設備內,然後加熱對應至高強度部份的部份。
當在送入正常強化桿的同時進行加熱時,在正常強度部份與高強度部份之間產生強度過渡部份,在 此強度以連續方式從正常強度部份轉移到高強度部份。不過,日本專利第JP3147699U號在強度設計上並無教示到考慮強度過渡部份。
本發明的目標是要提供一種使用在正常強度部份與高強度部份之間有強度過渡部份之主強化桿而可輕易建造的強化水泥結構。
根據本發明的強化水泥結構包含:形成一第一框架構件(first frame member)的複數支第一縱向強化桿;以及形成第二框架構件的複數支第二縱向強化桿,該等第二縱向強化桿在該第一框架構件與該第二框架構件相互連結的接頭區段中與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交叉,其中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各自包含具有由JIS G 3112定義之屈服點(yield point)或0.2%保證應力(0.2% proof stress)的第一桿部、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的第二桿部、以及設於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桿部之間且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但是低於該第二桿部之強度的一強度過渡部份,該第一桿部、該第二桿部及該強度過渡部份經形成為單桿結構,其中該第二桿部配置於該接頭區段中,其中該第一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boundary)經組構成為設計點,該設計點經設計成,在施加外力時,在該第一縱向強化桿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位於該接頭區段的根部處屈服之前,該第一縱向強化桿會先在該設計點處屈服,其中該第二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位於該接頭區段內,以及該第 一框架構件之該根部位在該強度過渡部份,以及其中該強度過渡部份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之該根部的強度係設計成等於或高於反算自力矩分布的強度。
該第一框架構件在該接頭區段的根部需要足夠的強度,使得該主強化桿(該第一縱向強化桿)在該設計點屈服之前不會先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之根部屈服。在此,當該第一框架構件的根部是在該強度過渡部份的中間時,如果該強度足以抵抗在根部的彎曲力矩,則沒有問題。另一方面,在生產具有該正常強度部份及該高強度部份的該主強化桿時,要有一定長度的強度過渡部份。因此,根據本發明,藉由設定大於力矩梯度的強度梯度,即使在該主強化桿有長的強度過渡部份時也可應用。換言之,藉由在該接頭區段設計該強度過渡部份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之該根部有等於或高於反算自力矩分布之必要強度的強度,即可應用於建築物。此外,該強度過渡部份愈長,該主強化桿可愈有效地被熱處理成具有強度不相同的區域。換言之,藉由使該強度過渡部份較長一些,在使待加熱區域從該正常強度部份移到該高強度部份時,可增加該主強化桿對於加熱設備的相對移動速度,藉此可改善主強化桿的生產效率。
根據本發明的強化水泥結構包含:形成第一框架構件的複數支第一縱向強化桿;以及與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交叉且形成複數個第二框架構件的複數支第二縱向強化桿,其中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各自包含具有由JIS G 3112定義之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的第一桿部、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的第二桿部、以及設於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桿部之間且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但是低於該第二桿部之強度的強度過渡部份,該第一桿部、該第二桿部及該強度過渡部份經形成為單桿結構,其中該第二桿部係配置於該第一框架構件與其中一個該第二框架構件相互連結的接頭區段中,其中該第一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經組構成為設計點,該設計點經設計成,在施加外力時,在該第一縱向強化桿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位於該接頭區段的根部處屈服之前,該第一縱向強化桿會先在該設計點處屈服,其中該第二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位在或遠離該第一框架構件之該根部,其中該等第二框架構件中相鄰兩者的相對面之間的距離等於2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8公尺,以及該強度過渡部份的長度等於或短於1.5公尺。
如上述,該第一框架構件在該接頭區段的根部要有足夠的強度,使得該主強化桿在該設計點屈服之前不會先在該第一框架構件的根部屈服。在此,為了有效利用該高強度部份,可僅僅將其強度設計成等於或高於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之根部的必要強度,而不具有強度過渡部份的強化桿並非總是必要者。換言之,當使用具有該強度過渡部份設置於該高強度部份、該正常強度部份之間的主強化桿時,該強度過渡部份與該高強度部份之間的界面可位在或遠離第一框架構件在該接頭區段的根部。在此情形 下,必須合理地設定主強化桿之強度過渡部份與相鄰第二框架構件之相對面之間的距離的關係。因此,根據本發明,已發現,如果相鄰第二框架構件之間的尺寸等於2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8公尺,以及如果該強度過渡部份的長度等於或短於1.5公尺,考慮到可能的應用部份(框體,例如柱、梁、牆壁及樓板)與力矩分布的梯度時則可加以應用。同時,在生產上述主強化桿時,藉由使該強度過渡部份較長一些,可增加主筋(main reinforcement)在加熱期間要送入加熱設備的相對送入速度,藉此可輕易生產主強化桿。
在本發明中,最好該框架構件為梁以及另一框架構件為柱。在此組構中,在使用在正常強度部份與高強度部份之間具有強度過渡部份的梁主強化桿的情形下,建築物可具有耐震結構。
1‧‧‧螺紋鋼筋結構
2‧‧‧梁
3‧‧‧柱
4‧‧‧接頭
21‧‧‧梁主強化桿
21A‧‧‧上層部份
21B‧‧‧下層部份
21C‧‧‧側邊部份
22‧‧‧梁剪力強化桿
31‧‧‧柱強化桿
32‧‧‧柱剪力強化桿
100‧‧‧水泥主體
200‧‧‧接頭區段
210‧‧‧強度過渡部份
211‧‧‧高強度部份
212‧‧‧正常強度部份
A、B‧‧‧位置
C‧‧‧距離
D‧‧‧長度
L‧‧‧曲線
P‧‧‧界面
R‧‧‧根部
Q‧‧‧設計點
S、T、U‧‧‧距離
X‧‧‧箭頭
D3‧‧‧強化桿的直徑
SD3‧‧‧材料的直徑
S1‧‧‧十字型接頭
S2‧‧‧T型接頭
NL、TL、TH‧‧‧強度
TH’‧‧‧必要強度
第1圖的示意圖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圖示強化水泥結構;第2圖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圖示強化桿的前視圖;第3圖根據本發明第一具體實施例圖示主筋,其係包含:(A)震波力矩分布圖,其係表示主筋上之位置與震波力矩的關係,(B)主筋的示意前視圖及示意側視圖,以及(C)表示主筋之強度分布的強度分布圖;第4圖的曲線圖表示強化桿上之位置與其維克氏硬度 (Vickers hardness)的關係;第5圖根據本發明第二具體實施例圖示主筋,其係包含:(A)震波力矩分布圖,其係表示主筋上之位置與震波力矩的關係,(B)主筋的示意前視圖及示意側視圖,以及(C)表示主筋之強度分布的強度分布圖。
將參考第1圖至第5圖來描述本發明的第一具體實施例。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中,圖示有耐震結構的建築物實施例,而地震係將被施加的外力實施例。
第1圖圖示此具體實施例的整體組構,而第2圖圖示主筋。第1圖的建築物為具有複數個樓層的強化水泥結構,包括複數支梁2(第一框架構件)以及連結至梁2的複數支柱3(第二框架構件),而水泥主體100係放置於螺紋鋼筋結構(rebar structure)1中。梁2及柱3在接頭區段處互相連結,例如十字型接頭S1與T型接頭S2,但是本具體實施例可應用於其他類型的接頭。在以下描述中,會以十字型接頭S1為例詳細說明。
梁2的螺紋鋼筋結構1包含配置成朝水平方向延伸的複數支梁主強化桿21(第一縱向強化桿)以及以相等間隔配置成可在與主強化桿21軸向相交之平面中包圍主強化桿21以加強梁2之剪切強度的複數支梁剪力強化桿22。在水平方向相鄰的主強化桿21係用接頭4連結。接頭4可為機械接頭或其他接頭。或者,也可使用利用鋼絲或類似者將其末段互相疊加及連接的組構。柱3的螺紋鋼筋 結構1包含以預定間隔配置成朝垂直方向延伸的複數支柱強化桿31(第二縱向強化桿)以及朝強化桿31之延伸方向以相等間隔配置成在與強化桿31軸向相交之平面中可包圍強化桿31以加強柱3之剪切強度的複數支柱剪力強化桿32。強化桿31及剪力強化桿32均為正常強化桿。由於第1圖係圖示此具體實施例的外形,因此主強化桿21及強化桿31的數目及配置與後述第3圖的不同。
如第2圖所示,主強化桿21具有在其中央部份的高強度部份211(第二桿部)以及各在其末段的正常強度部份212(第一桿部)。強度過渡部份210設於高強度部份211、正常強度部份212之間。高強度部份211、正常強度部份210及強度過渡部份210係由單一強化桿一體成形。
正常強度部份212的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是定義於JIS G 3112。被定義於JIS G 3112的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是在235MPa至625MPa的範圍內。高強度部份211的強度高於正常強度部份212。強度過渡部份210的強度高於正常強度部份212且低於高強度部份211的強度。例如,高強度部份211的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為490MPa(N/mm2)或以上以及1000MPa(N/mm2)或以下。正常強度部份212的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為295MPa(N/mm2)或以上以及390MPa(N/mm2)或以下。在此具體實施例中,如第3圖所示,係藉由使其強度梯度大於強度過渡部份210的震波力矩梯度(seismic moment gradient)來設定高強度部份2.11之強度。
第3圖圖示(A)震波力矩分布,(B)主筋的示意前視圖以及示意側視圖,以及(C)強度分布。如第3圖之(B)所示,主強化桿21係由三支上層部份(upper section)21A、三支下層部份(lower section)21B以及兩支側邊部份21C形成,該等上層部份21A和下層部份21B係各自在上、下位置朝水平方向平行地配置,而側邊部份21C係在兩個側邊上朝水平方向配置成各自與上層部份21A及下層部份21B有一高度。雖然主強化桿21的部份數不限於10支,但該數目較佳為5支或更多以及10支或更少。複數支剪力強化桿22經設置成在遠離主強化桿21之接頭區段200的位置處可覆蓋上層部份21A、下層部份21B及側邊部份21C的的外環部份。這些剪力強化桿22係朝梁的縱向以相等的間隔設置。相鄰兩柱3之對立垂直面之間的距離C,亦即,梁2之根部R在相鄰兩個接頭區段200之間的長度等於2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8公尺。
剪力強化桿22較佳由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1275MPa(N/mm2))大於正常強化桿之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345MPa(N/mm2))的ULBON 1275(高週波熱鏈株式會社的商標)製成。不過,在此具體實施例中,也可使用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與正常強化桿相同的剪力強化桿而不是ULBON 1275。
在圖示於第3圖之(A)的震波力矩分布中,力矩在相鄰主強化桿21之間的正常強度部份212接頭處等於零並且朝在第3圖之(B)左邊的接頭區段200逐漸變大。 震波力矩係藉由只由地震荷載引起的力矩加上常數(自身重量)力矩得到。此具體實施例的設計點Q為一位置,其經設計成,在地震時,主強化桿21在它在梁2根部R屈服之前先在此位置屈服。因應震波力矩,在根部R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如果以正常強化桿的強度來計算的話,在強化桿在設計點Q屈服之前,強化桿不會在接頭區段200的根部R屈服。在此,為了有效利用高強度部份211,最好在根部R具有高強度部份211。不過,根部R可能位於強度過渡部份210的中間,而即使在此情形下,如果在梁2根部R有充分抵抗震波力矩的強度(例如,約1000千牛頓米至2000千牛頓米)仍會有問題產生。
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中,高強度部份211與強度過渡部份210之間的界面P係位於接頭區段200內部,亦即,位於向接頭區段200內部與梁2根部R有一段距離T,使得根部R位在強度過渡部份210的中間。強度過渡部份210與正常強度部份212之間的界面為設計點Q,而設計點Q係位在遠離根部R的位置,亦即,遠離接頭區段200的外表面有距離S。計算強化桿數(在此具體實施例為10支),藉此在設計點Q處得到必要的正常強度。
設定強度過渡部份210在根部R的強度,使得該強度等於或大於根據震波力矩分布所得之高強度區域的強度。在第3圖之(C)中,主強化桿21的強度分布係用實線表示,而基於已知數學公式或其類似者由第3圖之(A)震波力矩分布所反算出之主強化桿的必要強度分布係 用鏈線表示。不過,在第3圖之(C)中,所圖示的必要強度分布有一部分被省略掉。如第3圖之(C)所示,主強化桿21的強度係用在高強度部份211的強度TH、在正常強度部份212的強度TL以及在強度過渡部份210的強度NL來表示。強度NL係藉由連接強度TL與強度TH之末段的線段表示。在根部R也需要強度TH。在根部R的必要強度與在設計點Q的必要強度用曲線L連接,而強度過渡部份210與高強度部份211之界面P位置處的強度值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為在高強度部份211所需的必要強度TH’。換言之,用曲線L表示的梯度為在地震時所需的必要強度。主強化桿21的強度係設定成使得強度NL在設計點Q、界面P之間的的梯度大於由曲線L得出的梯度(用兩點鏈線表示)。
在正常強化桿與加熱設備(未圖示)朝正常強化桿的縱向相對移動時,加熱使用於此具體實施例的主強化桿21。例如,如第2圖所示,單一正常強化桿(例如,強化桿的直徑為D3及其材料為SD3)朝以箭頭X表示的強化桿縱向移動以及用設置在第2圖之左端的加熱設備(未圖示)加熱。開始加熱的位置為用“0”表示的位置,以及在位置“0”以約1000℃進行硬化。由於強化桿內的溫度在位置“0”不會突然上升,因此強度不會立即變大;強度在正常強化桿移到預定位置時變大,亦即,在強化桿離位置“0”有一預定尺寸的右側時。在硬化後,以410℃進行回火。
針對上述方法所生產之主強化桿21進行維克氏硬度試驗及拉伸試驗。維克氏硬度試驗的結果圖示於第4圖。在第4圖中,橫軸表示沿著正常強化桿之縱向的位置。橫軸上的位置0為硬化的開始位置;位置0的右側為熱處理側而且用正值表示,而位置0的左側為非熱處理側而且用負值表示。與正常強化桿相比,已從硬化開始位置0移到位置A(7毫米)之正常強化桿的維克氏硬度並沒有顯著的變化;不過,當正常強化桿離開位置A前進到位置B(20毫米)時,其維克氏硬度逐漸增加,而在位置B及超出位置B外時,維克氏硬度到達最終得到的硬度。在位置A、位置B之間的區域對應於強度過渡部份210。非熱處理側上的區域以及從位置0到位置A的區域對應於正常強度部份212。離開位置B的右邊區域對應於高強度部份211。
當針對如上述所生產之主強化桿21進行拉伸試驗時,正常強度部份212之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的測得值為388MPa(N/mm2),抗拉強度的測得值為550N/mm2,以及伸長率(JIS No.2,8d)的測得值為28%。發現熱處理對於正常強度部份212沒有影響。在此,“JIS No.2,8d”意指伸長率的測量是用如JIS Z 2201所界定具有8d(d:試件的直徑)之線規長度的2號試件來進行者。形成正常強度部份212之正常強化桿的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為345MPa(N/mm2)或更多以及440MPa(N/mm2)或更少,其抗拉強度為490N/mm2)或更多,以及根據JIS G 3112 SD345的伸長率(JIS No.2,8d)為18%或更多。根據正常強化桿在 加工前的鋼材證書,其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為386MPa(N/mm2),抗拉強度為536N/mm2),以及伸長率(JIS No.2,8d)為25%。
強度過渡部份210之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的測得值為393MPa(N/mm2),抗拉強度的測得值為556N/mm2,以及伸長率(JIS No.2,8d)的測得值為28%。強度過渡部份210沒有發現強度的脆變及劣變。高強度部份211之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的測得值為1014MPa(N/mm2),抗拉強度的測得值為1106N/mm2,以及伸長率(JIS No.2,8d)的測得值為10%。如上述,發現由正常強度部份212、高強度部份211及強度過渡部份210一體成形於其中的主強化桿21係藉由熱處理以單一正常強化桿製成。
根據上述第一具體實施例,主強化桿21的組態是將正常強度部份212、高強度部份211及強度過渡部份210(其設置於正常強度部份212、高強度部份211之間及其強度高於正常強度部份212且低於高強度部份211)形成為單桿結構。此外,高強度部份211配置於接頭區段200中,正常強度部份212與強度過渡部份210之間的界面組構為設計點Q,其係設計成在地震時,在接頭區段200之根部R發生屈服之前會在設計點Q屈服,高強度部份211與強度過渡部份210的界面係位在接頭區段200內部,梁在接頭區段200的根部R係位在強度過渡部份210,而強度過渡部份210在梁之根部R的強度係設計成等於或大於反算自震波力矩分布之必要強度TH’的TH。亦即,即使在 強度過渡部份210很長時,藉由使強度的梯度大於震波力矩的梯度,它可使用於具有耐震結構的建築物。此外,藉由使主強化桿21的強度過渡部份210很長,在由單一正常強化桿製成主強化桿21時,可增加正常強化桿的送入速度,藉此可有效率地製作主強化桿21。
梁2係組構成具有上述之結構。因此,建造具有耐震結構的建築物可利用各自在正常強度部份212、高強度部份211之間具有強度過渡部份210的梁主強化桿21。
接下來,用第5圖描述本發明的第二具體實施例。第二具體實施例與第一具體實施例不同的地方是主強化桿21相對於接頭區段200的配置,但是其他的組構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相同。如同第一具體實施例,根據第二具體實施例的主強化桿21在中央部份具有高強度部份211,在高強度部份211兩側上各有強度過渡部份210,以及在兩端側上各有正常強度部份212。高強度部份211、正常強度部份212及強度過渡部份210係由單一強化桿一體成形。高強度部份211、正常強度部份212及強度過渡部份210的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係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的相同。
第5圖圖示(A)震波力矩分布圖,(B)主筋的示意前視圖及示意側視圖,以及(C)強度分布。如第5圖之(B)所示,如同第一具體實施例,主強化桿21係由高強度部份211、正常強度部份212及強度過渡部份210構成, 強度過渡部份210各自設置於高強度部份211、正常強度部份212之間。主強化桿21在縱向彼此相鄰的正常強度部份212係經由接頭4連結。提供垂直於主強化桿21的複數支柱3,使得相鄰兩柱3相對面的距離C等於2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8公尺。
圖示於第5圖(A)的震波力矩分布與圖示於第3圖(A)的震波力矩分布相同。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如同第一具體實施例,用正常強化桿的強度計算在設計點Q的震波力矩。而且,在梁之根部R需要足夠的強度使得主強化桿21在設計點Q屈服之前不會在根部R屈服。在此,由於在梁之根部R較佳有高強度部份211以有效地利用高強度部份211,所以高強度部份211與強度過渡部份210之間的界面P向外遠離梁根部R有一段距離U。在第二具體實施例中,界面P可位在根部R(U=0)。
在此具體實施例中,計算強化桿數(在此具體實施例中為10支)藉此根據正常強化桿的強度求出在設計點Q的必要強度。此外,給定高強度部份211之強度的裕度,使得強度高於在設計點Q的強度。如第5圖之(C)所示,在設定高強度部份211之強度考慮到震波力矩分布之梯度的情形下,如果相鄰兩柱3之對立垂直面之間的距離C(梁2在根部R之間的長度)為2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8公尺,則強度過渡部份210的長度D等於或短於1.5公尺,較佳為0.5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1.0公尺。如果超過1.5公尺,則正常強化桿中要熱處理的部份會變得太 長,主強化桿21的生產成本會變高。
根據第二具體實施例,除了第一具體實施例所提供的效果以外,可提供以下效果。亦即,考慮到梁以及震波力矩分布的梯度,其中相鄰兩柱之間的距離C等於2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8公尺,強度過渡部份210的長度D經設計成等於或短於1.5公尺。因此,即使在強度過渡部份210的長度D做成很長時,可建造出在強度計算上沒有問題的建築物。此外,如同第一具體實施例,在生產主強化桿21時,藉由使強度過渡部份210較長一些,便可輕易地製作主強化桿21。
本發明不受限於上述具體實施例,以及本發明包括在能夠實現本發明目標的範疇內的修改、改良等等。例如,雖然將地震描述成將會施加於上述具體實施例的外力實施例,然而外力不限於地震,而且本發明可應用於彎曲力矩分布與地震類似的荷載被施加於建築物的情形。亦即,除了描述於以上具體實施例的地震荷載以外,固定荷載(自身重量)、活動荷載、雪荷載、風荷載等等皆為造成彎曲力矩的荷載,本發明可應用於有此類荷載施加於建築物使得力矩分布類似圖示於第3圖及第5圖之(A)之震波力矩分布的情形。此外,雖然上述具體實施例的主強化桿21使用於梁,然而本發明的主強化桿不限於用在梁,也可使用於柱3,舉例來說,可進一步應用於構成建築物的所有構件,例如牆壁、樓板及樁。在使用主強化桿21而不是強化桿31以便使用於柱的情形下,梁2的強化 桿可由正常強化桿形成,或是如同各個上述具體實施例,可由具有高強度部份211、強度過渡部份210及正常強度部份212的主強化桿21形成。
此外,雖然在各個上述具體實施例中,接頭4係用來連結主強化桿21中相鄰的正常強度部份212,在本發明中,焊接也可用來連結本發明中的正常強度部份212。此外,雖然主強化桿21的組構是藉由提供設置於中央區段的高強度部份211、設置於兩個末段的正常強度部份212以及設置於單一高強度部份211、兩個正常強度部份212之間的強度過渡部份210來實現,然而各自在單一鋼構件中設置高強度部份211、強度過渡部份210及正常強度部份212的組構也可使用於本發明。
本發明可應用於建築物的強化水泥結構。
2‧‧‧梁
3‧‧‧柱
4‧‧‧接頭
21‧‧‧梁主強化桿
21A‧‧‧上層部份
21B‧‧‧下層部份
21C‧‧‧側邊部份
22‧‧‧梁剪力強化桿
31‧‧‧柱強化桿
100‧‧‧水泥主體
200‧‧‧接頭區段
210‧‧‧強度過渡部份
211‧‧‧高強度部份
212‧‧‧正常強度部份
C‧‧‧距離
P‧‧‧界面
R‧‧‧根部
Q‧‧‧設計點
S、T‧‧‧距離
NL、TL、TH‧‧‧強度
TH’‧‧‧必要強度

Claims (4)

  1. 一種強化水泥結構,其係包含:形成第一框架構件的複數支第一縱向強化桿;以及形成第二框架構件的複數支第二縱向強化桿,該等第二縱向強化桿在該第一框架構件與該第二框架構件相互連結的接頭區段中與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交叉,其中,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各自包含具有由JIS G 3112定義之屈服點(yield point)或0.2%保證應力(0.2% proof stress)的第一桿部、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的第二桿部、以及設於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桿部之間且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但是低於該第二桿部之強度的強度過渡部份,該第一桿部、該第二桿部及該強度過渡部份經形成為單桿結構,其中,該第二桿部配置於該接頭區段中,其中,該第一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經組構成為設計點,該設計點經設計成,在施加外力時,在該第一縱向強化桿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位於該接頭區段的根部處屈服之前,該第一縱向強化桿會先在該設計點處屈服,其中,該第二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位於該接頭區段內,以及該第一框架構件之該根部位在該強度過渡部份,以及 其中,該強度過渡部份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之該根部的強度係設計成等於或高於反算自力矩分布的強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強化水泥結構,其中,該第一框架構件為梁,而該第二框架構件為柱。
  3. 一種強化水泥結構,其係包含:形成第一框架構件的複數支第一縱向強化桿;以及與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交叉且形成複數個第二框架構件的複數支第二縱向強化桿,其中,該等第一縱向強化桿各自包含具有由JIS G 3112定義之屈服點或0.2%保證應力的第一桿部、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的第二桿部、以及設於該第一桿部與該第二桿部之間且強度高於該第一桿部之強度但是低於該第二桿部之強度的強度過渡部份,該第一桿部、該第二桿部及該強度過渡部份經形成為單桿結構,其中,該第二桿部配置於該第一框架構件與該等第二框架構件中之一者相互連結的一接頭區段中,其中,該第一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經組構成為設計點,該設計點經設計成,在施加外力時,在該第一縱向強化桿在該第一框架構件位於該接頭區段的根部處屈服之前,該第一縱向強化桿會先在該設計點處屈服, 其中,該第二桿部與該強度過渡部份之間的界面位在或遠離該第一框架構件之該根部,其中,該等第二框架構件中相鄰兩者的相對面之間的距離等於2公尺或更長,但是不大於8公尺,以及該強度過渡部份的長度等於或短於1.5公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強化水泥結構,其中,該第一框架構件為梁,而該等第二框架構件為柱。
TW104117394A 2014-05-30 2015-05-29 強化桿結構 TWI700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2292A JP6514856B2 (ja) 2014-05-30 2014-05-30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及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設計方法
JP2014-112292 2014-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4357A true TW201604357A (zh) 2016-02-01
TWI700416B TWI700416B (zh) 2020-08-01

Family

ID=5470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7394A TWI700416B (zh) 2014-05-30 2015-05-29 強化桿結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10320B2 (zh)
JP (1) JP6514856B2 (zh)
NZ (1) NZ708629A (zh)
TW (1) TWI700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8000785B1 (pt) * 2015-07-17 2023-02-07 Sumitomo Mitsui Construction Co., Ltd Estrutura de quadro e método de construção de estrutura de quadro
JP6605358B2 (ja) * 2016-03-01 2019-11-13 高周波熱錬株式会社 鉄筋構造
US10619342B2 (en) 2017-02-15 2020-04-14 Tindal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structing a concrete structure
US11951652B2 (en) 2020-01-21 2024-04-09 Tindall Corporation Grout vacuum systems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461891A (en) * 1922-02-11 1923-07-17 Franklin H Coney Concrete building
DE3344775C1 (de) * 1983-12-10 1984-10-11 Berchem & Schaberg Gmbh, 4650 Gelsenkirchen Vorspannglieder für Baukonstruktionen
JPH05287801A (ja) * 1992-04-08 1993-11-02 Fujita Corp プレキャ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によるラーメン構造における梁の配筋構造
JP3147699B2 (ja) 1995-03-08 2001-03-1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における索状体の固定構造
JP3418726B2 (ja) * 2000-04-11 2003-06-23 京都大学長 アンボンド高強度芯材による高耐震性能rc橋脚
CN100566871C (zh) * 2002-09-30 2009-12-09 有限会社里那西美特利 金属加工方法
CN102782229B (zh) * 2010-03-02 2016-03-02 阿尼尔·克里希纳·卡尔 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的改良加强筋
CN102287029B (zh) * 2011-06-20 2013-06-05 北京工业大学 内置高强钢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构件
NZ610739A (en) * 2012-05-18 2014-04-30 Neturen Co Ltd Rebar structure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0416B (zh) 2020-08-01
NZ708629A (en) 2022-04-29
JP6514856B2 (ja) 2019-05-15
US20150345128A1 (en) 2015-12-03
US9410320B2 (en) 2016-08-09
JP2015224533A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3476B2 (ja) 鉄筋構造
TW201604357A (zh) 強化水泥結構
TW201402918A (zh) 補強桿結構及經補強之水泥構件
US1465307A (en) Reenforced-concrete beam
JP2008025236A (ja) 端部と中央部とで強度の異なる緊張材を用いたプレキャスト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梁
JP6646206B2 (ja) Rc部材の接合構造
JP6434767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の設計方法及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
JP6204027B2 (ja) 補強構造
JP6353637B2 (ja) 柱梁接合部の鉄筋構造
CN106032701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自平衡整体式模板拼装结构
KR20140026693A (ko)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의 유리섬유강화플라스틱 리바아 전용 연결 슬리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연결방법
KR101255004B1 (ko) 전단보강근을 갖는 구조물용 보
Astawa et al. Ductile Structure Framework of Earthquake Resistant of Highrise Building on Exterior Beam-Column Joint with the Partial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Column Reinforced Concrete
JP6438213B2 (ja) 鉄筋構造及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
JP6438257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の設計方法及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
JP5939707B2 (ja) 柱梁接合部の補強構造
JP6978901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梁部材の接合構造および接合方法
JP6605358B2 (ja) 鉄筋構造
JP6568388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の設計方法及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造
RU2486322C1 (ru) Элемент усиления колонны
CN208870220U (zh) 一种竖向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JP6564636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隅角部構造
CN109610872B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边缘加固方法
JP6324762B2 (ja) 柱接合構造
JP6862096B2 (ja) 変断面梁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