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2364A - 電路裝置、電源模組、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人體穿戴機器及助聽器 - Google Patents

電路裝置、電源模組、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人體穿戴機器及助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2364A
TW201532364A TW103145961A TW103145961A TW201532364A TW 201532364 A TW201532364 A TW 201532364A TW 103145961 A TW103145961 A TW 103145961A TW 103145961 A TW103145961 A TW 103145961A TW 201532364 A TW201532364 A TW 2015323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attery
unit
power
circui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45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1926B (zh
Inventor
田中武藏
津田尚
Original Assignee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32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3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1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19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 H02J7/0004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in response to measured battery parameters, e.g. voltage, current or temperature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 H02J7/0004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using passive battery identification means, e.g. resistors or capacitors using switches, contacts or markings, e.g. optical, magnetic or barc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provisions for charg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包含:變壓部124,其係以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3之充電電力;充電部112,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可以任意之充電態樣將電池3充電;識別部125,其識別電池3之種類;及充放電控制部127,其係以根據電池3之種類而切換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充電部112。

Description

電路裝置、電源模組、可攜式機器、充電系統、人體穿戴機器及助聽器
本發明係關於具備以對應於電池種類之充電態樣進行充電之功能之電路裝置、可攜式機器、及充電系統等。
先前以來,已知有充電電池之各種電路裝置。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提出一種充放電控制電路,其係包含:控制二次電池充放電之控制機構、及與以二次電池驅動之機器之通信機構,於自以二次電池驅動之機器接收到意圖長期間停止之信號之情形時,停止來自充電器之輸入,且以使SOC成為特定之SOC值以下之方式控制放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39279號公報
然而,上述先前之充放電控制電路係以對相同種類之電池充電為前提,不具備對不同種類之電池充電之功能。即使電池為相同尺寸或相同形狀,但因以各種材料或構成而形成,導致亦存在充電規格不同,而無法充電之一次電池。因此,由於先前之充放電控制電路限制可充電之電池,故期望若能充電各種電池,則可擴大可作為驅動零件之電源使用之電池之選擇範圍。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以對應於電池種類之充電態樣進行充電之電路裝置、可攜式機器、及充電系統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第1發明係一種電路裝置,其具有:變壓部,其係以驅動零件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之充電電力;充電部,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可以任意之充電態樣充電上述電池;識別部,其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充電控制部,其係以根據上述電池之種類切換上述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可根據電池之種類切換充電態樣,故即使於各種電池之充電規格不同之情形,亦可作為驅動零件之電源使用。
又,第1發明之上述充電控制部係可為以如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者: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一次電池則以不進行充電之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二次電池則以進行充電之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將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作為驅動零件之電源使用。
又,第1發明之上述識別部係可基於放電電壓而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
根據上述之構成,基於輸入於變壓部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之種類,藉此,可容易識別,且可使電路裝置小型化。
又,第1發明之電路裝置亦可具有:檢測部,其檢測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及切換控制部,其係僅於藉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時,將上述變壓部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停止狀態。
根據上述之構成,即使不搭載手動式接通斷開機構或利用機械 接點之自動式接通斷開機構,亦可具備充電/驅動停止功能。即,可藉由來自外部供電之有無切換充電時禁止各驅動零件之動作、與充電停止時容許各驅動零件之動作。藉此,若搭載上述構成之電路裝置,則由於不需要手動式或利用機械接點之自動式接通斷開機構,故可實現機器之小型化及製造之容易化。
又,第1發明之電路裝置係亦可作為積體電路裝置而形成。
根據上述之構成,藉由將包含充電部或變壓部之電路裝置作為積體電路裝置而單晶片化,可實現搭載電路裝置之機器之進一步小型化。
第2發明係一種電路裝置,其具有:變壓部,其係以驅動零件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之充電電力;充電部,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充電上述電池;識別部,其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充放電控制部,其係以根據上述電池之種類切換充放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變壓部與上述充電部。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可根據電池之種類切換充放電態樣,故即使於各種電池之充電規格或放電規格不同之情形,亦可作為驅動零件之電源使用。
又,第2發明之上述充放電控制部係可為以如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者: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一次電池則以不進行充電之充放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二次電池則以進行充電之充放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將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作為驅動零件之電源使用。
又,第2發明之上述識別部係可基於上述放電電壓而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
根據上述之構成,基於輸入於變壓部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之種 類,藉此,可容易識別,並可使電路裝置小型化。
又,第2發明亦可具有:檢測部,其檢測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切換控制部,其係僅於藉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到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時,將上述變壓部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停止狀態。
根據上述之構成,即使不搭載手動式接通斷開機構或利用機械接點之自動式接通斷開機構,亦可具備充電/驅動停止功能。即,可藉由來自外部供電之有無切換充電時禁止各驅動零件之動作、與充電停止時容許各驅動零件之動作。藉此,若搭載上述構成之電路裝置,則由於不需要手動式或利用機械接點之自動式接通斷開機構,故可實現機器之小型化及製造之容易化。
又,第2發明之電路裝置亦可作為積體電路裝置而形成。
根據上述之構成,藉由將包含充電部或變壓部之電路裝置作為積體電路裝置單晶片化,可實現搭載電路裝置之機器之進一步小型化。
第3發明係一種電源模組,其具有:如第1發明或第2發明之電路裝置;及受電模組,其係藉由非接觸方式自外部供給電力,並作為上述外部電力輸出於上述充電部。
根據上述之構成,藉由以非接觸方式進行供電,可提高充電電池時之操作性。
第3發明之電源模組亦可具有:受電模組,其係藉由共振現象自外部供給電力,並作為上述外部電力輸出於上述充電部;第1發明或第2發明中任1項記載之電路裝置;且該電源模組係其上述電路裝置配置於以磁場強度比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藉非接觸方式供電、且可藉由採用共振現 象而進行較電磁感應方式供電更長距離之供電,藉此,可擴大充電電池時之設計規格之自由度。此外,藉由具備以共振現象供給電力之受電模組,使受電模組之附近位置出現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並將該空間部分作為電路裝置之配置部位而有效利用。藉此,可實現機器之小型化,且僅進行將電源模組組入機器之作業即可完成電路裝置等之配置。
第4發明係一種可攜式機器,其具有第1發明或第2發明態樣之電路裝置、及作為將上述外部電力而輸出於上述充電部之受電模組、及可裝卸地設置之上述電池。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獲得可攜性優良之小型化之可攜式機器。
第4發明之可攜式機器具有第3發明之電源模組及可裝卸地設置之上述電池。
根據上述之構成,可獲得可攜性及操作性優良之小型化之可攜式機器。
第5發明係一種充電系統,其具有:第4發明之可攜式機器、及將電力供給於上述受電模組之供電模組。
第6發明係一種人體穿戴機器,其包含第1發明或第2發明之電路裝置。
第7發明係一種助聽器,其包含第1發明或第2發明之電路裝置。
又,本發明之電路裝置具有:變壓部,其係以驅動零件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之充電電力;充電部,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可以任意之充電態樣充電上述電池;識別部,其識別上述電池之充電規格;充電控制部,其係以根據以上述識別部識別之上述電池之充電規格切換上述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
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可以對應於各種電池之充電規格之充電態樣進行充電,故可使各種電池作為驅動零件之電源使用。
根據本發明,可以對應於電池種類之充電態樣對電池充電。
1‧‧‧電源電路基板(電路裝置)
3‧‧‧電池
4‧‧‧受電部
5‧‧‧驅動零件
6‧‧‧可攜式機器
7‧‧‧充電裝置
8‧‧‧充電系統
9‧‧‧耳掛型助聽器
10‧‧‧電源模組
13‧‧‧保持台
13a‧‧‧凹部
14‧‧‧蓋構件
61‧‧‧受電模組(受電線圈)
63‧‧‧控制基板
65‧‧‧輸出部
66‧‧‧輸入部
71‧‧‧供電模組(供電線圈)
72‧‧‧電源部
73‧‧‧控制部
74‧‧‧顯示部
91‧‧‧助聽器本體
92‧‧‧耳模
93‧‧‧連結部
101‧‧‧壁構件
111‧‧‧整流/穩定化部
112‧‧‧充電部
122‧‧‧切換控制部
122a‧‧‧輸入端子
123‧‧‧檢測部
123a‧‧‧基極端子
123b‧‧‧射極端子
123c‧‧‧集極端子
124‧‧‧變壓部
125‧‧‧識別部
126‧‧‧充電控制部
127‧‧‧充放電控制部
128‧‧‧控制部
611‧‧‧受電共振線圈
612‧‧‧電力提取線圈
631‧‧‧介面部/端子部
651‧‧‧揚聲器
661‧‧‧操作按鈕
662‧‧‧母型連接器
711‧‧‧供電共振線圈
712‧‧‧電力供給線圈
911a‧‧‧頭抵接面部
911b‧‧‧內側抵接面部
911c‧‧‧底面部
911d‧‧‧上表面部
911e‧‧‧耳廓抵接面部
911f‧‧‧外側抵接面部
1111‧‧‧輸出電力線
1121‧‧‧第1充電部
1122‧‧‧第2充電部
1241‧‧‧線性穩壓器
1242‧‧‧DC/DC轉換器
1243‧‧‧第1DC/DC轉換器
1244‧‧‧第2DC/DC轉換器
1245‧‧‧穩定化部
1246‧‧‧第1降壓部
1247‧‧‧第2降壓部
S1~S16‧‧‧步驟
圖1係充電系統及電路裝置之方塊圖。
圖2係充電系統及電路裝置之方塊圖。
圖3係電力控制電路之方塊圖。
圖4係電力控制電路之方塊圖。
圖5係電源控制電路之詳細方塊圖。
圖6係空氣電池-LiB交換電路之方塊圖。
圖7係顯示空氣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8A係顯示空氣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8B係顯示空氣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9係LiB-鎳氫電池交換電路之方塊圖。
圖10A係顯示LiB-鎳氫電池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0B係顯示LiB-鎳氫電池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1A係顯示LiB-鎳氫電池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1B係顯示LiB-鎳氫電池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2係銀鋅電池-LiB交換電路之方塊圖。
圖13A係顯示銀鋅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3B係顯示銀鋅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4A係顯示銀鋅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4B係顯示銀鋅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5A係顯示銀鋅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5B係顯示銀鋅電池-LiB交換電路之動作狀態之說明圖。
圖16係充電系統之方塊圖。
圖17係顯示耳掛型助聽器之概略構成之說明圖。
圖18A係電源模組之俯視圖。
圖18B係電源模組之前視圖。
圖19係顯示充電裝置之概略構成之說明圖。
圖20係複數種電池交換電路之方塊圖。
圖21係充放電數據表之說明圖。
圖22係充放電控制例行過程之流程圖。
(電路裝置1之構成:充電態樣切換功能)
本實施形態之電路裝置1係如圖1所示,包含具備以對應於電池3種類之充電態樣進行充電之功能之電力控制電路。電力控制電路具有:變壓部124,其係將各種電池3之充電電力以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輸出;充電部112,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可以任意之充電態樣充電電池3;識別部125,其識別電池3之種類;充電控制部126,其係以根據電池3之種類切換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充電部112。藉此,電路裝置1由於可根據電池3之種類切換充電態樣,故即使於各種電池3之充電規格不同之情形,亦可作為驅動零件5之電源使用。結果,對相同尺寸及相同形狀之電池3,可擴大選擇之餘地。
又,識別部125只要可識別電池3之充電規格即可。又,充電控制部126只要可以根據以識別部125識別之電池3之充電規格切換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充電部112即可。即,電力控制電路係可為具有如下之構成:變壓部124,其係將各種電池3之充電電力以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輸出;充電部112,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可以任意之充電態樣對電池3充電;識別部125,其識別電池3之充電規格;充電控制部126,其係以根據以識別部125識別之電池3之充電規格切換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充電部112。根據該構成,由於可以對應於各種電池3之充電規格之充電態樣進行充電,故可將各種電池作 為驅動零件5之電源使用。
此處,『充電態樣』包含不進行充電之狀態。若具體說明,則充電態樣係若電池3為二次電池,則為以適合電池3之種類或充電規格之電壓或電流、充電循環進行充電之態樣,若電池3為一次電池,則為不進行充電之態樣。
電池3包含一次電池及二次電池。作為一次電池例示為空氣電池。作為二次電池,可適用可充放電之電池之全部種類。例如,可將鉛蓄電池、控制閥式鉛蓄電池、鋰-空氣電池、鋰離子電池、鋰離子聚合物電池、磷酸鐵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鈦酸-鋰電池、鎳-鎘蓄電池、鎳-氫充電池、鎳-鐵電池、鎳-鋰電池、鎳-鋅電池、充電式鹼性電池、鈉-硫電池、氧化還原-液流電池、鋅-臭液流電池、矽電池、銀鋅電池(Silver-Zinc)等作為電池3而例示。
一次電池即空氣電池之標稱電壓係1.2V~1.4V。此處,所謂『標稱電壓』係以平常狀態使用電池時所獲得之端子間電壓作為基準所決定之值,於近接滿充電之電池中,獲得高於標稱電壓之端子電壓,於進行放電之情形、或將較大電流供給於負載之情形時,為低於標稱電壓之端子電壓。
鎳氫二次電池之標稱電壓係與空氣電池相同,為1.2V~1.4V。作為標稱電壓高於空氣電壓之標稱電壓之二次電池3,可例示鉛蓄電池、控制閥式鉛蓄電池、鋰-空氣電池、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二氧化錳鋰二次電池、鈦酸碳鋰二次電池等。
又,鋰離子電池及鋰聚合物電池之標稱電壓係3.6V~3.7V。二氧化錳鋰二次電池之標稱電壓係3.0V。鈦酸碳鋰二次電池之標稱電壓係1.5V。又,鋰離子電池之『放電終止電壓』與『充電終止電壓』之電壓範圍係2.7V~4.2V。所謂『放電終止電壓』係可安全地進行放電之放電電壓之最低值之電壓,所謂『充電終止電壓』係可安全 地進行充電之充電電壓之最高值之電壓。
二次電池3係較好為鋰離子電池。於該情形時,由於鋰離子電池之標稱電壓為3.6V~3.7V之範圍,故高於空氣電池或鎳氫二次電池之標稱電壓即1.2V~1.4V。又,顯示鋰離子電池之電池電壓隨著放電自4.2V左右下降至2.7V左右之放電特性,但由於能量密度比空氣電池或鎳氫二次電池高,故與使用空氣電池或鎳氫二次電池之情形相比可更長時間驅動機器。
變壓部124係作為執行將電池3之充電電力轉換為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力並輸出之信號處理之變壓部發揮功能之變壓電路。作為變壓部124,作為降壓用途可應用線性穩壓器,作為升壓及降壓用途可應用開關穩壓器。又,可例示其等各穩壓器藉由半導體元件以高速接通/斷開電流之方式等。
充電部112係定電流/定電壓線形.充電用之IC(充電電路),具有:告知充電電流減少至設定值之特定值之功能、或藉由計時器結束充電之功能、藉由熱反饋之充電電流穩定化功能、高電力動作時或高周圍溫度條件下晶片溫度限制功能等。又,充電部112可包含複數個充電電路,其係將電池3之充電規格劃分為特定階段,以於各劃分中以最適合之效率進行充電。於該情形時,可以高效率進行充電。
識別部125具有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而識別電池3種類之功能。藉此,藉由基於輸入於變壓部124之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該電池3之種類,可容易識別,且實現電路裝置1之小型化。
又,識別部125係除了基於上述放電電壓進行識別之功能以外,亦可具有組合1種以上之如下各種識別功能之識別功能:基於對電池3供給識別電力時之充電舉動進行識別之功能、藉由光學感測器檢測電池3表面之反射光之不同或讀取記號而進行識別之功能、藉由經由未圖示之輸入按鈕等手動輸入電池3之種類進行識別之功能、及基於使 交流電流於電池3內流動時之內部電阻進行識別之功能等。於該情形時,藉由根據所搭載之機器或使用環境而組合識別功能,可獲得提高電池3識別精度之識別部125。
充電控制部126具有如下般控制充電部112之功能:若電池3之種類為一次電池則以不進行充電之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充電部112,若電池3為二次電池則以進行充電之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充電部112。藉此,電路裝置1係藉由充電控制部126之控制功能,可更換使用包含一次電池之電池3、與包含二次電池之電池3。此外,充電控制部126具有以成為適合二次電池3種類之電壓及電流進行充電之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充電部112之功能。藉此,電路裝置1即使於藉由更換包含二次電池之電池3,而變更電池3種類(充電規格)之情形時,亦可有效地將電池3充電。
(電路裝置1之構成:充放電態樣切換功能)
對如以上般構成之電路裝置1具備控制充電部112之充電態樣切換功能之情形進行說明,但並非限定於此者,除了充電態樣切換功能以外,亦可具備控制變壓部124之放電態樣切換功能。即,電路裝置1亦可具備控制充電部112及變壓部124之充放電態樣切換功能。
若具體說明,則如圖2所示,電路裝置1具有:變壓部124,其係以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3之充電電力;充電部112,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將電池3充電;識別部125,其識別電池3之種類;及充放電控制部127,其係以根據電池3之種類切換充放電態樣之方式控制變壓部124及充電部112。即,電路裝置1代替圖1之充電控制部126而具有充放電控制部127。根據上述之構成,由於可根據電池3之種類切換充放電態樣,故即使於各種電池3之充電規格或放電規格不同之情形,亦可作為驅動零件5之電源使用。
(電路裝置1之構成:充電時變壓部124之動作停止功能)
如上述般構成之具備圖1之充電態樣切換功能之電路裝置1及具備圖2之充放電態樣切換功能之電路裝置1,較好為具備於充電時停止變壓部124之動作之動作停止功能。
若以具備充電態樣切換功能之電路裝置1為例加以說明,則電路裝置1係如圖3所示,較好為具有:檢測部123,其檢測外部電力對充電部之輸入;及切換控制部122,其係僅於藉由檢測部123檢測到外部電力對充電部112之輸入時將變壓部124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停止狀態。
若具體說明,則電路裝置1具有:整流/穩定化部111,其係經由輸出交流電力之受電部4整流自外部供電之交流電力,藉此,輸出直流電力;充電部112;變壓部124;檢測部123,其檢測對充電部112之電力輸入;切換控制部122,其係僅於檢測部123檢測到對充電部112之電力輸入時將變壓部124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停止狀態。且,電路裝置1可連接於藉由電池3之充電電力而動作之驅動零件5。
若為具備上述構成之電路裝置1,則即使不搭載手動式接通斷開機構或利用機械接點之自動式接通斷開機構,亦可具備充電/驅動停止功能。即,藉由來自外部供電之有無,切換充電時禁止各驅動零件5之動作、與充電停止時容許各驅動零件5之動作。藉此,若搭載上述構成之電路裝置1,則由於可不需要手動式或利用機械接點之自動式接通斷開機構,故可實現機器之小型化及製造之容易化。
上述受電部4可採用有線供電方式及無線供電方式之任一方式。作為無線供電方式可例示電磁感應方式或電磁場共振方式等。若具體說明整流/穩定化部111,則如圖4所示,可使用整流/穩定化IC。整流/穩定化IC係將全橋式同步整流、電壓調整及無線電力控制、對電壓/電流/溫度異常之保護功能等各功能積體於一個晶片之IC。另,於自受電部4輸出之電力為直流電力之情形時,省略整流/穩定化部111。
檢測部123係輸出表示直流電力自整流/穩定化部111輸出至充電 部112之檢測信號之檢測電路。檢測部123係亦可藉由電晶體等類比電路而形成。若具體說明,則檢測部123係將NPN電晶體之基極端子123a連接於整流/穩定化部111及充電部112之間之輸出電力線1111,並將射極端子123b連接於接地。又,藉由將集極端子123c經由電阻器連接於電池3之正側,設為高電阻狀態,且連接於切換控制部122之輸入端子122a。
藉此,於直流電力不自整流/穩定化部111輸出之情形時,由於檢測部123之基極端子123a為低位準而使射極端子123b及集極端子123c之間成為非導通狀態,故高位準之檢測信號輸入於切換控制部122之輸入端子122a。另一方面,於直流電力自整流/穩定化部111經由輸出電力線1111發送至充電部112時,基極端子123a為高位準,結果,集極端子123c及射極端子123b成為導通狀態,集極端子123c變化為接地電位之低位準之檢測信號。結果,於直流電力自整流/穩定化部111輸出至充電部112之情形時,於切換控制部122之輸入端子122a輸入低位準之檢測信號。又,檢測部123亦可由數位電路形成。
切換控制部122係於自檢測部123輸入低位準之檢測信號時將變壓部124設為停止狀態,另一方面,於輸入高位準之檢測信號時(未輸入低位準之檢測信號時)將變壓部124設為動作狀態之切換控制電路。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將低位準之檢測信號作為變壓部124之停止條件及將高位準之檢測信號作為變壓部124之動作條件,但並非限定於此,亦可將低位準之檢測信號作為變壓部124之開始條件及高位準之檢測信號作為變壓部124之停止條件。
驅動零件5係於變壓部124處於動作狀態時,藉由電池3之充電電力而動作之機器。作為驅動零件5,可應用如馬達、揚聲器、發光器、顯示器、微電腦等之藉由電力動作之所有種類之機器。
藉此,電路裝置1係作為可藉由自外部對電池3之供電之有無, 自動切換電池3充電時禁止驅動零件5之動作、與充電動作停止時容許驅動零件5之動作之積體電路基板而形成,可以簡單之電路構成高密度地形成電路裝置1。又,電路裝置1亦可應用於汽車(包含EV)或機車、航空機等運輸機器,亦可應用於後述之可攜式機器。
又,電路裝置1較好作為積體電路裝置而形成。於該情形時,藉由將包含充電部112或變壓部124等之電路裝置1作為積體電路裝置而單晶片化,可實現搭載電路裝置1之機器之進一步小型化。
(電路裝置1之具體例)
針對如上述般構成之電路裝置1,例示具體之電路構成。如圖5所示,電路裝置1具有:控制部128、充電部112、整流/穩定化部111、及變壓部124。於整流/穩定化部111,連接受電部4之受電模組61。變壓部124具有線性穩壓器(LDO)1241、與DC/DC轉換器1242。控制部128具備圖1之識別部125之功能,且具有選擇變壓部124中線性穩壓器1241與DC/DC轉換器1242之變壓器選擇之功能。變壓器選擇部之功能係以高效率將電池3之放電電壓轉換為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之方式,選擇線性穩壓器1241與DC/DC轉換器1242之功能。
(電路裝置1之具體例:空氣電池-LiB)
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為1.2V~1.4V,於電池3為鋰離子電池(LiB)及空氣電池之情形時,可應用圖6之電路構成。於圖6之電路構成中,具有包含將來自受電模組61之交流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力並輸出至充電部112之AC/DC部之整流/穩定化部111。電池3之放電電壓係可藉由控制部128檢測。且,控制部128具有與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種類之圖3之識別部125相同之識別功能。此外,控制部128具有變壓部動作停止功能,其係自複數個變壓部124(線性穩壓器1241、DC/DC轉換器1242)中,選擇適合經識別之電池3種類之變壓部124,並藉由將選擇之變壓部124之啟動引腳(Enable Pin)設為高位準,將選 擇之變壓部124設為作用狀態。另一方面,藉由將未選擇之變壓部124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未選擇之變壓部124設為關閉狀態(停止狀態)。
又,同時,控制部128具有充電部動作停止功能,其選擇適合經識別之電池3種類之充電部112,並藉由將選擇之充電部112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選擇之變壓部124設為作用狀態。另一方面,藉由將未選擇之充電部112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未選擇之充電部112設為關閉狀態(停止狀態)。
又,整流/穩定化部111與充電部112之間之供供電壓可藉由控制部128檢測。控制部128具有與藉由檢測供供電壓檢測充電狀態之圖3之檢測部123相同之充電檢測功能,並具有於檢測出充電狀態時,以禁止充電中放電之方式,而停止作用狀態之變壓部124之動作之功能。又,藉由以微電腦構成控制部128,執行程式而實現各功能。又,控制部128亦可構成為藉由硬體實現各功能。
於上述之構成中,對使用空氣電池之情形進行說明。如圖7所示,控制部128係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之種類為空氣電池。結果,控制部128執行選擇變壓部124中之線性穩壓器1241,而不選擇DC/DC轉換器1242之處理,並執行不選擇充電部112之處理。
若具體說明,則控制部128係將DC/DC轉換器1242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DC/DC轉換器1242設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線性穩壓器1241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作用狀態。又,控制部128係將充電部112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並將充電部112設為關閉狀態。
藉此,包含空氣電池之電池3之放電電壓之電力藉由線性穩壓器1241作為驅動電壓之電力予以輸出。另一方面,藉由檢測供供電壓判定為充電狀態之情形時,由於電池3為空氣電池,故藉由維持充電部 112關閉,而禁止充電電力自充電部112供給至電池3。即,於電池3為空氣電池之情形時,將充電功能設為關閉。
接著,對使用鋰離子電池之情形進行說明。如圖8A所示,控制部128係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之種類為鋰離子電池。結果,控制部128執行選擇變壓部124中DC/DC轉換器1242,而不選擇線性穩壓器1241之處理,並執行選擇充電部112之處理。
若具體說明,則控制部128係將線性穩壓器1241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DC/DC轉換器1242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DC/DC轉換器1242設為作用狀態,又,控制部128係將充電部112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充電部112設為作用狀態。藉此,包含鋰離子電池之電池3之放電電壓之電力藉由DC/DC轉換器1242作為驅動電壓之電力予以輸出。
另一方面,如圖8B所示,於藉由檢測來自整流/穩定化部111之供供電壓判定為充電狀態之情形時,維持線性穩壓器1241關閉,並藉由將DC/DC轉換器1242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關閉DC/DC轉換器1242。藉此,進行充電部112對電池3之充電,並禁止放電。
(電路裝置1之具體例:LiB-鎳氫電池)
於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為1.2V~1.4V,且電池3為鋰離子電池(LiB)及鎳氫電池之情形時,可應用圖9之電路構成。於圖9之電路構成中,作為充電部112,具有鋰離子電池用之第1充電部1121、與鎳氫電池用之第2充電部1122。又,於變壓部124中,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鎳氫用,將DC/DC轉換器1242設為鋰離子電池用。
於上述構成中,對使用鎳氫電池之情形進行說明。如圖10A所示,控制部128係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之種類為鎳氫電池。結果,控制部128執行選擇變壓部124中之線性穩壓器1241,而不選擇DC/DC轉換器1242之處理,並執行選擇充電部112之第2充電部 1122,而不選擇第1充電部1121之處理。
若具體說明,則控制部128係將DC/DC轉換器1242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DC/DC轉換器1242設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線性穩壓器1241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作用狀態。又,控制部128係將第1充電部1121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第1充電部1121設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第2充電部1122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第2充電部1122設為作用狀態。藉此,包含鎳氫電池之電池3之放電電壓之電力藉由線性穩壓器1241作為驅動電壓之電力予以輸出。
另一方面,如圖10B所示,藉由檢測供供電壓判定為充電狀態之情形時,維持DC/DC轉換器1242關閉,並關閉線性穩壓器1241。即,於電池3為鎳氫電池之情形時,進行第2充電部1122對電池3之充電,並禁止放電。
接著,對使用鋰離子電池之情形進行說明。如圖11A所示,控制部128係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之種類為鋰離子電池。結果,控制部128執行選擇變壓部124中之DC/DC轉換器1242,不選擇線性穩壓器1241之處理,並執行選擇充電部112之第1充電部1121,不選擇第2充電部1122之處理。
若具體說明,則控制部128係將線性穩壓器1241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DC/DC轉換器1242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DC/DC轉換器1242設為作用狀態。又,控制部128係將第2充電部1122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第2充電部1122設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第1充電部1121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第1充電部1121設為作用狀態。藉此,包含鋰離子電池之電池3之放電電壓之電力藉由DC/DC轉換器1242作為驅動電壓之電力予以輸出。
另一方面,如圖11B所示,藉由檢測供供電壓判定為充電狀態之情形時,維持線性穩壓器1241之關閉狀態,並將DC/DC轉換器1242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而將DC/DC轉換器1242設為關閉狀態。藉此,進行自第1充電部1121對電池3之充電,並禁止放電。
(電路裝置1之具體例:銀鋅(Silver-Zinc)電池-LiB)
於驅動零件5之驅動電壓為1.2V~1.4V,電池3為銀鋅電池及鋰離子電池(LiB)之情形時,可應用圖12之電路構成。又,銀鋅電池具有於1.5V~2.0V放電電壓與1.2V~1.5V放電電壓之2階段變化之放電特性。顯示此種放電特性之放電電壓係可藉由控制部128所具備之AD轉換器等之電壓檢測電路檢測。於圖12之電路構成中,作為充電部112,具有鋰離子電池用之第1充電部1121、與銀鋅電池用之第3充電部1123。於變壓部124中,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1.2V~1.5V放電電壓時之銀鋅電池用。又,變壓部124具有1.5V~2.0V放電電壓時之銀鋅電池用之第1DC/DC轉換器1243、與鋰離子電池用之第2DC/DC轉換器1244。
於上述之構成中,針對藉由內置於控制部128之AD轉換器判定為使用1.2V~1.5V放電電壓之銀鋅電池之情形進行說明。如圖13A所示,控制部128係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之種類為1.2V~1.5V放電狀態之銀鋅電池。結果,控制部128執行選擇變壓部124中線性穩壓器1241,不選擇第1DC/DC轉換器1243及第2DC/DC轉換器1244之處理,並執行選擇充電部112之第3充電部1123,不選擇第1充電部1121之處理。
若具體說明,則控制部128係將線性穩壓器1241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作用狀態,另一方面,控制部128係分別將第1DC/DC轉換器1243及第2DC/DC轉換器1244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其等轉換器1243、1244設為關閉狀態。
又,控制部128係將第1充電部1121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而使第1充電部1121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第3充電部1123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第3充電部1123設為作用狀態。藉此,包含銀鋅電池之電池3之1.2V~1.5V之放電電壓的電力藉由線性穩壓器1241作為驅動電壓之電力予以輸出。
另一方面,如圖13B所示,於藉由檢測自整流/穩定化部111輸出之供供電壓判定為充電狀態之情形時,維持第1DC/DC轉換器1243及第2DC/DC轉換器1244之關閉狀態,並將線性穩壓器1241設為關閉狀態。即,於該情形時,進行自第3充電部1123對電池3之充電,並禁止放電。
接著,於銀鋅電池為1.5V~2.0V放電電壓且為放電狀態之情形時,如圖14A所示,控制部128係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之種類為1.5V~2.0V放電狀態之銀鋅電池。結果,控制部128於變壓部124中執行選擇第1DC/DC轉換器1243、不選擇線性穩壓器1241及第2DC/DC轉換器1244之處理,並於充電部112中執行選擇第3充電部1123、不選擇第1充電部1121之處理。
若具體說明,則控制部128係將第1DC/DC轉換器1243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第1DC/DC轉換器1243設為作用狀態,另一方面,分別將線性穩壓器1241及第2DC/DC轉換器1244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線性穩壓器1241及第2DC/DC轉換器1244設為關閉狀態。
又,控制部128係將第1充電部1121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而使第1充電部1121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第3充電部1123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第3充電部1123設為作用狀態。藉此,包含銀鋅電池之電池3之1.5V~2.0V之放電電壓的電力藉由第1DC/DC轉換器1243作為驅動電壓之電力予以輸出。
另一方面,如圖14B所示,於藉由檢測供供電壓而判定為充電狀 態之情形時,一面維持第2DC/DC轉換器1244及線性穩壓器1241之關閉狀態,並將第1DC/DC轉換器1243設為關閉狀態。即,於該情形時,進行自第3充電部1123對電池3之充電,並禁止放電。
接著,對使用鋰離子電池之情形進行說明。如圖15A所示,於判定為放電狀態之情形時,控制部128係基於電池3之放電電壓識別電池3之種類為鋰離子電池。結果,控制部128於變壓部124中執行選擇第2DC/DC轉換器1244、不選擇線性穩壓器1241及第1DC/DC轉換器1243之處理,並於充電部112中執行選擇第1充電部1121、不選擇第3充電部1123之處理。
若具體說明,則控制部128係分別將線性穩壓器1241及第1DC/DC轉換器1243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使線性穩壓器1241及第1DC/DC轉換器1243為關閉狀態。另一方面,將第2DC/DC轉換器1244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使第2DC/DC轉換器1244為作用狀態。又,將第1充電部1121之啟動引腳設為高位準,將第1充電部1121設為作用狀態,另一方面,將第3充電部1123之啟動引腳設為低位準,將第3充電部1123設為關閉狀態。藉此,包含鋰離子電池之電池3之放電電壓之電力藉由第2DC/DC轉換器1244作為驅動電壓之電力予以輸出。
另一方面,如圖15B所示,於判定為充電狀態之情形時,維持線性穩壓器1241及第1DC/DC轉換器1243之關閉狀態,並關閉第2DC/DC轉換器1244。即,於該情形時,進行自第1充電部1121對電池3之充電,並禁止放電。
(可攜式機器6:電路裝置1之應用例)
接著,對將如上述般構成之電路裝置1應用於可攜式機器6之情形具體加以說明。
可攜式機器6係如圖16所示,具有:受電模組61(受電部4),其係藉由共振現象自外部供給電力;電池3,其係可充放電電力;控制基 板63,其係組入有上述之電路裝置1及介面部631;揚聲器或發光零件、顯示器等之輸出部65(驅動零件5);微電腦或開關等之輸入部66(驅動零件5)。此處,所謂『共振現象』係指2個以上線圈於共振頻率中調諧。如此般構成之可攜式機器6係藉由充電裝置7充電。
充電裝置7包含供電模組71,其係對可攜式機器6之受電模組61藉由共振現象供給電力。且,可攜式機器6及充電裝置7構成充電系統8,其係自供電模組71,對受電模組61藉由共振現象供給電力(無線傳送)。
控制基板63上安裝電路裝置1及介面部631,並連接於輸出部65及輸入部66。介面部631具有:對輸出部65輸出控制信號之功能、接收來自輸入部66之輸入信號之功能、及處理對應於可攜式機器6之驅動零件5之使用目的之各種資訊或資料之功能。
包含電路裝置1及介面部631之控制基板63配置於以磁場強度比其他部位小之方式藉由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即,可攜式機器6具有如下構成:於利用共振現象供電時使受電模組61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出現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並將該空間部分作為控制基板63之配置部位。藉此,可攜式機器6係藉由抑制因配置於空間部分之控制基板63之磁場引起渦流產生,而防止誤動作或特定溫度以上之發熱,結果,可實現小型化。又,關於『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之詳細係於後述。又,除了控制基板63以外,亦可將電池3或輸出部65、輸入部66配置於空間部分(磁場空間)。
受電模組61具有受電共振線圈611及電力提取線圈612。作為受電共振線圈611及電力提取線圈612所使用之線圈種類例示有螺旋型或螺線管型、環型。
本實施形態1之『可攜式機器6』包含「手持式(可用手握住)」及「穿戴式(可穿戴於身體:人體穿戴機器)」之任意機器。具體而言, 可攜式機器6係可例示可攜式電腦(膝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型PC)、或相機、音響機器/AV機器(可攜式音樂播放器、IC記錄器、可攜式DVD播放器等)、電腦(可攜式電腦、計算機)、遊戲機、電腦周邊機器(可攜式印表機、可攜式掃描器、可攜式數據機等)、專用資訊機器(電子詞典、電子手冊、電子書籍、可攜式資料終端等)、可攜式通信終端、音頻通信終端(可攜式電話、PHS、衛星電話、第三方無線、業餘無線、特定小電力無線/個人無線/市民無線電收音機等)、數據通信終端(可攜式電話、PHS(功能型電話/智慧型手機)、可攜式電話機)、發送接收機(電視/無線電收音機)、可攜式無線電收音機、可攜式電視、單波段電視、其他機器(手錶、懷錶)、助聽器、手持式GPS、安全蜂鳴器、手電筒/筆形電筒、電池組等。又,『助聽器』係可例示耳掛型助聽器、耳孔型助聽器、眼鏡型助聽器。
(充電裝置7)
對如上述般構成之可攜式機器6進行充電之充電裝置7具有可載置可攜式機器6之充電台。又,充電裝置7包含對載置於充電台之可攜式機器6藉由共振現象供給電力之供電模組71。供電模組71包含供電共振線圈711及電力供給線圈712。作為供電共振線圈711及電力供給線圈712所使用之線圈種類例示螺旋型或螺線管型、環型。又,充電裝置7具有:電源部72、其係將交流電力供給於供電模組71;及控制部73,其控制電源部72。
藉由載置於該充電裝置7之充電台,使充電裝置7所包含之供電模組71與可攜式機器6所包含之受電模組61成為對向配置。且,僅將可攜式機器6載置於充電裝置7之充電台,即可開始對電池3之充電,並自攜式機器6之電池3將輸出部65或輸入部66等驅動零件5之電源設為斷開。又,僅自充電裝置7之充電台拉開可攜式機器6,即可停止對電池3之充電,並使自可攜式機器6之電池3朝輸出部65或輸入部66等 驅動零件5之電源設為接通。
又,充電裝置7與可攜式機器6同樣,可具有如下構成:於利用共振現象供電時使供電模組71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出現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並將該空間部分作為電源部72或控制部73之配置部位。於該情形時,除了可實現可攜式機器6小型化以外亦可實現充電裝置7之小型化。
(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
接著,主要對可攜式機器6之控制基板63之配置部位『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進行詳細地說明。
可攜式機器6係構成為於所期望位置形成『磁場較小之空間部分』。空間部分之所期望位置之形成係可藉由設定與充電裝置7之位置關係或供電狀態、內部構成等供電條件而實現。
例如,可攜式機器6係可如下構成:於自充電裝置7之供電模組71之供電共振線圈711藉由共振現象將電力供給於受電模組61之受電共振線圈611時,於供電模組71之供電線圈711與受電模組61之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之所期望位置,將具有比該所期望位置以外之磁場強度更小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作為『空間部分』而形成。於該情形時,由於可使受電模組61之充電裝置7側之附近位置出現『空間部分』,故藉由將受電模組61之配置位置設定於較外壁構件之充電裝置7側之前端部略微後側,可確保將外壁構件之前端部側作為控制基板63之配置部位。
若詳細地說明『空間部分』之形成方法,則例示如下之方法:於自充電裝置7之供電模組71之供電共振線圈711藉由共振現象對可攜式機器6之受電模組61之受電共振線圈611供給電力時,以於供電模組71之供電共振線圈711流動之電流流向與受電模組61之受電共振線圈611流動之電流流向為相反流向之方式,設定供給於供電模組71之供 電共振線圈711之電力頻率。
根據上述之形成方法,於進行利用共振現象之電力傳送時,藉由靠近配置供電模組71之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模組61之受電共振線圈611,表示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耦合強度之耦合係數變高。如此於耦合係數較高之狀態,測量傳送特性『S21』(成為自供電共振線圈711將電力送電至受電共振線圈611時之送電效率之指標之值)時,其測定波形之峰分離為低頻側與高頻側。且,藉由將供給於供電共振線圈711之電力頻率設定為該高頻側峰附近之頻率,使供電共振線圈711中流動之電流流向與受電線圈611中流動之電流流向為相反流向,使供電共振線圈711之內周側產生之磁場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內周側產生之磁場抵消,藉此,於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內周側,降低因磁場引起之影響,而可將具有較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內周側以外之磁場強度更小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作為『空間部分』形成。
又,作為『空間部分』之其他形成方法,例示如下之方法:於自供電共振線圈711對受電共振線圈611藉由共振現象供給電力時,以供電共振線圈711中流動之電流流向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中流動之電流流向為相同流向之方式,設定供給於供電共振線圈711之電力頻率。
根據上述之形成方法,於進行利用共振現象之電力傳送時,藉由靠近配置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而使表示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耦合強度之耦合係數變高。如此於耦合係數較高之狀態,測量傳送特性時,其測定波形之峰分離為低頻側與高頻側。且,藉由將供給於供電共振線圈711之電力頻率設定為該低頻側峰附近之頻率,使供電共振線圈711中流動之電流流向與受電線圈611中流動之電流流向為相同流向,使供電共振線圈711之外周側產生之磁場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外周側產生之磁場抵消,藉此,於供 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外周側,降低因磁場引起之影響,而可將具有較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外周側以外之磁場強度更小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作為『空間部分』形成。
又,亦可使關於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調整參數變化,並基於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產生之磁場耦合強度而設定『空間部分』之大小。例如,可藉由使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產生之磁場耦合相對較弱而擴大磁場空間之大小。另一方面,可藉由使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產生之磁場耦合相對較強而縮小磁場空間之大小。藉此,可形成最適合可攜式機器6之尺寸之『空間部分』。
又,亦可將供電共振線圈711之配置關係、及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配置關係設為調整參數,使該調整參數變化,而變更供電共振線圈711及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產生之磁場耦合強度,藉此,變更磁場空間之大小。
又,亦可將供電共振線圈711及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形狀設為調整參數,使其等線圈之形狀變化為所期望之形狀,而變更供電共振線圈711及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及周邊產生之磁場耦合強度,藉此,將『空間部分』之形狀設定為所期望之形狀。於該情形時,藉由將供電共振線圈711及受電共振線圈611設為所期望之形狀,可以沿著線圈形狀之所期望之形狀形成磁場強度相對較弱之磁場空間。
又,亦可將供電共振線圈711及電力供給線圈712之間之第1距離、及電力提取線圈612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之第2距離之至少一者設為調整參數,並基於該調整參數,設定『空間部分』大小。例如,可藉由使供電共振線圈711及電力供給線圈712之間之第1距離、及電力提取線圈612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之第2距離相對較短,而擴大磁場耦合相對較弱之磁場空間之大小。另一方面,可藉由供電共 振線圈711及電力供給線圈712之間之第1距離、及電力提取線圈612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之第2距離相對較長,而縮小磁場耦合相對較強之磁場空間之大小。
此外,亦可如下般形成『空間部分』:以覆蓋除受電共振線圈611及供電共振線圈711之對向面以外之至少一部分之面之方式配置磁性構件,藉由於供電共振線圈711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間使磁場變化進行電力傳送,於所期望位置將具有較該所期望位置以外之磁場強度更小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設為『空間部分』。例如,磁性材料係可以覆蓋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內周面之方式配置。於該情形時,可遮斷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內周側產生之磁場,將於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內周側具有相對較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作為『空間部分』而形成。
又,磁性材料係亦可以覆蓋與供電共振線圈711及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對向面相反側之面之方式配置。於該情形時,可遮斷於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對向面相反側之面附近產生之磁場,將於與受電共振線圈611之對向面相反側之面附近具有相對較小之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作為『空間部分』形成。
如此,可攜式機器6係基於上述空間部分形成方法1種以上之組合,於受電模組61之內側或附近所期望位置刻意地將磁場強度較小之磁場空間作為『空間部分』而形成,並可設定『空間部分』之大小或形狀。即,可攜式機器6係可藉由受電模組61之設置態樣形成所期望之空間部分。
(助聽器)
接著,對如上述般構造之可攜式機器6應用於人體穿戴機器即助聽器之情形詳細地進行說明。又,於本實施形態1中,使用耳掛型助聽器9作為助聽器之一例進行說明,但並非限定於此。即,作為助聽器,例示可攜型(盒型)助聽器、耳掛型助聽器(BTE)、耳孔型助聽器 (ITE)、耳道型助聽器(ITC)、CIC型助聽器(CIC)、開放型助聽器、RIC型助聽器(RIC)、骨傳導型助聽器、及嵌入型助聽器。又,作為人體穿戴機器例舉如上述助聽器或音樂播放器等穿戴於耳朵之機器、或如將可攜式電腦搭載於眼鏡組件(眼鏡等)之機器之穿戴於臉上之機器、或如手錶之穿戴於手腕之機器、或進而嵌入於人體使用之醫療機器等。
(助聽器:耳掛型助聽器9)
耳掛型助聽器9係如圖17所示,包含:助聽器本體91,其安裝於耳廓;耳模92,其抵接於耳孔開口或其附近;連結部93,其連結上述助聽器本體91與上述耳模92;控制基板63,其包含電路裝置1及介面部631;輸出部65及輸入部66,其等係連接於控制基板63。輸出部65係輸出聲音之揚聲器651等。輸入部66係用以控制音量位準或電源接通/斷開之操作按鈕661、或將外部聲音轉換為電性聲音信號之集音麥克風等。
助聽器本體91具有自頂部至底部沿耳廓之根部之方式彎曲之六面體之殼體(外壁構件)。即,助聽器本體91之框體具有:上表面部911d,其位於頂部;底面部911c,其位於底部;頭抵接面部911a,其抵接於頭;耳廓抵接面部911e,其係對向於頭抵接面911a而配置,並抵接於耳廓;內側抵接面部911b,其係沿著耳廓之根部呈面狀抵接;外側抵接面部911f,其係對向於內側抵接面部911b而配置。又,助聽器本體91係可以頭抵接面部911a與耳廓抵接面部911e分割為二等分。藉此,頭抵接面部911a係作為蓋體發揮功能,耳廓抵接部911e係作為收納體發揮功能。
於助聽器本體91之上表面部911d,連接連接部93之一端部。連接部93係形成為中空之管狀。連接部93之另一端部連接於耳模92。藉此,耳掛型助聽器9係自揚聲器651經由連結部93將於助聽器本體91中 經集音及擴大之聲音輸出至耳模92,使耳掛型助聽器9之穿戴者聽取到清楚的聲音。
(助聽器:耳掛型助聽器9:電源模組10)
如上述般構成之耳掛型助聽器9包含可於特定位置裝卸之電源模組10。電源模組10具有:受電功能,其係藉由共振現象進行受電;二次電池功能,其係可充放電;充放電功能,其係對二次電池進行充放電;控制功能,其係使耳掛型助聽器9之各部動作。
電池模組10係如圖18A及圖18B所示,具有平板狀之控制基板63、設置於控制基板63上表面之電路裝置1及電池3。電路裝置1係亦可作為控制基板63之一部分而形成。電路裝置1包含上述整流/穩定化部111等,並包含介面部631。又,於控制基板63之周圍,設置壁構件101。壁構件101係藉由金屬等導電性材料形成。於壁構件101之外周面,設置受電共振線圈611與電力提取線圈612。受電共振線圈611及電力提取線圈612係使用附有絕緣被膜之銅線材。
藉此,藉由以覆蓋受電共振線圈611及電力提取線圈612之內周面之方式配置作為磁性構件發揮功能之壁構件101,使配置於受電共振線圈611及電力提取線圈612內周側之電路裝置1存在於相對較小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結果,設置於控制基板63上之電路裝置1成為難以受到受電模組61受電時之磁場影響者。
又,壁構件101之內周側係以覆蓋電路裝置1及控制基板63之方式,填充樹脂及固化。藉此,電源模組10成為電路裝置1及電池3等對於衝擊或漏水難以損傷者。
於控制基板63之端面,突出有端子部631。端子部631係連接於介面部631,並形成各種控制信號端子或GND端子、電源端子等。且,端子部631係作為公型連接器發揮功能,並可裝卸母型連接器662。母型連接器662係連接於揚聲器651等之輸出部65及操作按鈕661 或集音麥克風等之輸入部661。
根據如上述般構成之電源模組10,於製造或修理耳掛型助聽器9時,由於可藉由以電源模組10單位裝卸而完成各作業,故可於短時間且簡單地進行製造或修理。此外,電源模組10藉由規格化尺寸或形狀、端子部631,而可於多數種類之助聽器等可攜式機器共用。
又,於本實施形態1中,設為以作為磁性構件發揮功能之壁構件101覆蓋控制基板63周圍之構成,但並非限定於此,此外,可以磁性構件覆蓋電源模組10之下表面(控制基板63之下表面),亦可以磁性構件覆蓋電源模組10之上表面。於該情形時,可使控制基板63上之各零件存在於進而更小磁場強度之磁場空間。
(對應於耳掛型助聽器9之充電裝置7)
上述耳掛型助聽器9係藉由對應於耳掛型助聽器9之充電裝置7而充電。充電裝置7係例如如圖19所示,具有以特定之供電姿勢自由裝卸地保持耳掛型助聽器9之保持台13。若具體說明,則保持台13具有可收納耳掛型助聽器9之凹部13a。凹部13a係形成為於水平方向及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定位耳掛型助聽器9。又,高度方向之定位係藉由於耳掛型助聽器9載置於凹部13a時,耳掛型助聽器9之下側面因重力作用抵接於凹部13a而進行。
藉此,於將耳掛型助聽器9載置於保持台13之凹部13a時,藉由以凹部13a於水平方向及高度方向保持耳掛型助聽器9,而將耳掛型助聽器9之受電模組61與充電裝置7之供電模組71之距離及位置關係維持一定,並可以對應於電池3之充電特性之電壓進行充電。又,保持台13之凹部13a之形狀係應用於耳掛型助聽器9之情形時之例示,係可根據助聽器之種類或尺寸而變化者。
此外,充電裝置7具有可覆蓋保持於保持台13之耳掛型助聽器9之露出部(上表面側)之蓋構件14。蓋構件14係以可開閉保持台13之上 表面之方式設置。於蓋構件14,設置對保持於保持台13之耳掛型助聽器9之受電模組61藉由共振現象供給電力之供電模組71。供電模組71係以於蓋構件14覆蓋耳掛型助聽器9之露出部時,對向於耳掛型助聽器9之受電模組61之方式配置。藉此,由於僅於以蓋構件14覆蓋耳掛型助聽器9時進行充電,故可將是否以蓋構件14覆蓋耳掛型助聽器9作為充電執行中及充電停止中之確認方法使用。即,充電裝置7係可藉由蓋構件14之開閉態樣容易地進行充電執行中及充電停止中之辨別。
又,供電模組71係亦可設置於保持台13。又,充電裝置7係可與耳掛型助聽器9相同,設為如下構成:於利用共振現象之供電時使供電模組71之內側位置或附近位置出現磁場較小之空間,並將該空間作為控制部73等之配置部位。於該情形時,除了可實現耳掛型助聽器9之小型化以外亦可實現充電裝置7之小型化。
藉由將耳掛型助聽器9載置於上述充電裝置7之保持台13之凹部13a,而使充電裝置7所包含之供電模組71與耳掛型助聽器9所包含之受電模組61對向配置。且,於藉由識別部125判定為電池3係鋰離子電池等二次電池之情形時,藉由充電控制部126使充電部112成為動作狀態。藉此,如圖3所示,僅將耳掛型助聽器9載置於充電裝置7之保持台13,開始對電池3之充電。
又,檢測部123檢測充電時自整流/穩定化部111輸入至充電部112之直流電力,並將表示已檢測之檢測信號(低位準之檢測信號)傳送至切換控制部122,接收到檢測信號(低位準之檢測信號)之切換控制部122藉由將變壓部(處理部)124設為停止狀態,可將自耳掛型助聽器9之電池3朝揚聲器651等之輸出部65及操作按鈕661或集音麥克風等之輸入部661(驅動零件5)之電源設為斷開。即,僅進行對於充電裝置7之耳掛型助聽器9之安裝操作,即可進行充電開始並進行助聽功能之關閉(OFF)之切換。
另一方面,於藉由識別部125判定為電池3係空氣電池等一次電池之情形時,藉由充電控制部126使充電部112成為停止狀態。藉此,即使將耳掛型助聽器9載置於充電裝置7之保持台13,亦不會進行對包含一次電池之電池3之充電。結果,即使於搭載一次電池及二次電池任一者之電池3之情形,由於均可安裝於充電裝置7,故可擴大可使用之電池3之種類。
又,於電池3為二次電池之情形時,藉由自充電裝置7之保持台13拉開耳掛型助聽器9,停止對電池3之充電,且檢測部123檢測充電停止時直流電力未自整流/穩定化部111輸入於充電部112,並將表示已檢測未輸出直流電力之檢測信號(高位準之檢測信號)傳送至切換控制部122,接收到檢測信號(高位準之檢測信號)之切換控制部122藉由將變壓部(處理部)124設為動作狀態,可將自耳掛型助聽器9之電池3朝揚聲器651等之輸出部65及操作按鈕661或集音麥克風等之輸入部661(驅動零件5)之電源設為接通。即,僅進行相對於充電裝置7之耳掛型助聽器9之卸除操作,可進行充電之停止並進行助聽功能之打開(ON)之切換。
(變化例)
以微電腦形成控制部128之電路裝置1亦可設為參照充放電表進行控制之構成。於該情形時,藉由追加或更新充放電表之電池3之種類等資料,可使電路裝置1之動作容易對應於電池3種類之增加。
若詳細說明,則如圖20所示,電路裝置1具有作為充電部112之第1充電部1121及第2充電部1122。又,電路裝置1具有穩定化部1245、第1降壓部1246與第2降壓部1247。又,該等之各部分係例示,只要具有與充電部112之輸出電壓不同之複數個充電電路即可,只要具有與變壓部124變壓程度不同之複數個變壓電路即可。
控制部128係於圖21之充電電表儲存各種充放電資料。充放電資 料表具有電池種類、與電池種對應之各種資料。若具體說明,則充放電資料表係將顯示一次電池及二次電池之分類資料、標稱電壓資料、顯示放電狀態時穩定化部等之動作與停止之放電狀態資料、顯示充電狀態時穩定化部等之動作與停止之充電狀態資料與電池種類建立對應並儲存。
又,控制部128係如圖22所示,記憶使用充放電資料表控制電路裝置1之充放電控制例行過程,並以特定時間間隔再次執行。執行充放電控制例行程過時,首先,判定是否已更換電池3(S1)。於已更換之情形(S1:是),特定出電池3種類(S2)。判定所特定之電池3是否為空氣電池等一次電池(S3)。若為一次電池(S3:是),則執行充電禁止處理(S4)。即,參照圖21之充放電資料表。接著,取得與空氣電池等一次電池建立對應之充電狀態資料。例如於空氣電池之情形時,取得穩定化部1245、第1降壓部1246與第2降壓部1247停止之充電狀態資料,將圖20之電路裝置1設定為空氣電池之放電用電路。
其後,於檢測出放電電壓時(S5),參照充放電表執行電壓轉換處理(S6)。即,若判定電池3為空氣電池,則藉由將穩定化部1245設定為動作狀態,使電池3之電力經由穩定化部1245輸出至驅動零件5。其後,結束本例行過程。
又,於電池3未更換之情形(S1:否)或電池3並非一次電池之情形(S3:否),判定是否為藉由將可攜式機器6安裝於充電裝置7之充電狀態(S7)。於充電狀態之情形(S7:是),藉由充電資料表之充電狀態資料「停止」而執行放電禁止處理(S8)。接著,執行對應於電池3種類之充電處理(S9)。即,於圖20中,將第1充電部1121及第2充電部1122任一者設為動作狀態,並將另一者設為關閉狀態。開始充電時,判定是否已滿充電(S10)。若非滿充電(S10:否),則自S7開始再次執行。另一方面,於已滿充電之情形(S10:是),告知已滿充電,且為了防 止過充電而執行停止充電之充電結束處理(S11)。其後,結束本例行程序。
另一方面,於非充電狀態之情形(S7:否),執行充電禁止處理(S12)。即,於圖20中,將第1充電部1121及第2充電部1122設為關閉狀態。接著,於檢測出放電電壓時(S13),參照充放電表執行電壓轉換處理(S14)。即,若判定電池3為鋰離子電池,則藉由將第1降壓部1246設定為動作狀態,使電池3之電力經由第1降壓部1246輸出至驅動零件5。又,亦可藉由控制部128之AD轉換器檢測放電電壓之電壓值,根據電壓值切換第1降壓部1246、第2降壓部1247與穩定化部1245。於該情形時,即使於如銀鋅電池般放電電壓於複數個階段變化之電池3中,亦可進行適當之變壓處理。
其後,判定放電電壓是否為放電界限(S15)。若非放電界限(S15:否),則自S7開始再次執行。若為放電界限(S15:是),則藉由將包含第1降壓部1246之全部變壓部124設定為停止狀態,執行放電禁止處理(S16)。其後,結果本例行過程。
於以上詳細之說明中,為了可更容易地理解本發明,以特徵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係不限定於以上詳細說明所記載之實施形態,亦可應用於其他實施形態,並應儘可能廣泛地解釋其應用範圍。又,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用語及語法係為了明確說明本發明而使用者,並非為了限制本發明之解釋而使用者。又,本發明者認為,若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則容易自本說明書所記載之發明概念,設想到包含於本發明之概念之其他構成、系統、方法等。因此,申請請求範圍之記載應被視為包含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思想之範圍內均等之構成者。又,為了充分理解本發明之目的及本發明之效果,希望能充分參酌所揭示之文獻等。
1‧‧‧電力控制電路(電路裝置)
3‧‧‧電池
4‧‧‧受電部
5‧‧‧驅動零件
6‧‧‧可攜式機器
7‧‧‧充電裝置
10‧‧‧電源模組
61‧‧‧受電模組(受電線圈)
71‧‧‧供電模組(供電線圈)
112‧‧‧充電部
124‧‧‧變壓部
125‧‧‧識別部
126‧‧‧充電控制部

Claims (21)

  1. 一種電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變壓部,其係以驅動零件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之充電電力;充電部,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可以任意之充電態樣充電上述電池;識別部,其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及充電控制部,其係以根據上述電池之種類切換上述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
  2. 如請求項1之電路裝置,其中上述充電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一次電池則以不進行充電之充電態樣控制前述充電部,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二次電池則以進行充電之態樣控制上述充電部。
  3. 如請求項2之電路裝置,其中上述識別部係基於放電電壓而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
  4. 如請求項3之電路裝置,其中包含:檢測部,其檢測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及切換控制部,其係僅於藉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時,將上述變壓部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停止狀態。
  5. 如請求項4之電路裝置,其係作為積體電路裝置而形成。
  6. 一種電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變壓部,其係以驅動零件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之充電電力; 充電部,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充電上述電池;識別部,其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及充放電控制部,其係以根據上述電池種類切換充放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變壓部與上述充電部。
  7. 如請求項6之電路裝置,其中上述充放電控制部係以如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一次電池則以不進行充電之充放電態樣控制上述充電部,若上述電池之種類為二次電池則以進行充電之充放電態樣控制上述充電部。
  8. 如請求項7之電路裝置,其中上述識別部係基於上述放電電壓而識別上述電池之種類。
  9. 如請求項8之電路裝置,其中包含:檢測部,其檢測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及切換控制部,其係僅於藉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上述外部電力對上述充電部之輸入時,將上述變壓部自動作狀態切換為停止狀態。
  10. 如請求項9之電路裝置,其係作為積體電路裝置而形成。
  11. 一種電源模組,其特徵在於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1項之電路裝置;及受電模組,其係藉由非接觸方式自外部供給電力,並作為上述外部電力輸出於上述充電部。
  12. 一種電源模組,其特徵在於包含:受電模組,其係藉由共振現象自外部供給電力,並作為上述外部電力輸出於上述充電部;及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電路裝置,且該電源模組係其上述電路裝置配置於以磁場強度較其他部位更小之方式藉由上述共振現象形成之磁場空間。
  13. 一種可攜式機器,其特徵在於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電路裝置、作為上述外部電力而輸出於上述充電部之受電模組、及可裝卸設置之上述電池。
  14. 一種可攜式機器,其包含如請求項11之電源模組、及可裝卸設置之上述電池。
  15. 一種充電系統,其包含如請求項14之可攜式機器、及充電裝置,其包含將電力供給於上述受電模組之供電模組。
  16. 一種可攜式機器,其包含如請求項12之電源模組、及可裝卸地設置之上述電池。
  17. 一種充電系統,其包含如請求項16之可攜式機器、及充電裝置,其包含將電力供給於上述受電模組之供電模組。
  18. 一種充電系統,其包含如請求項13之可攜式機器、及充電裝置,其包含將電力供給於上述受電模組之供電模組。
  19. 一種人體穿戴機器,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電路裝置。
  20. 一種助聽器,其特徵在於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電路裝置。
  21. 一種電路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變壓部,其係以驅動零件之驅動電壓輸出各種電池之充電電力;充電部,其係藉由自外部供電之外部電力之輸入而可以任意充電態樣充電上述電池;識別部,其識別上述電池之充電規格;及充電控制部,其係以根據上述識別部識別之上述電池之充電規格切換上述充電態樣之方式控制上述充電部。
TW103145961A 2013-12-27 2014-12-27 Circuit devices, power modules, portable machines, charging systems, body wearable devices and hearing aids TWI591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2285A JP2015126691A (ja) 2013-12-27 2013-12-27 回路装置、携帯機器、及び充電システム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364A true TW201532364A (zh) 2015-08-16
TWI591926B TWI591926B (zh) 2017-07-11

Family

ID=5347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5961A TWI591926B (zh) 2013-12-27 2014-12-27 Circuit devices, power modules, portable machines, charging systems, body wearable devices and hearing aids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56665A1 (zh)
EP (1) EP3089313A4 (zh)
JP (1) JP2015126691A (zh)
KR (1) KR20160105287A (zh)
CN (1) CN105144541A (zh)
SG (1) SG11201508099SA (zh)
TW (1) TWI591926B (zh)
WO (1) WO20150989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35084B1 (ko) * 2016-03-31 2016-06-30 주식회사 핀크래프트엔지니어링 전압 및 전류 제어를 통한 멀티 충전이 가능한 충전 장치
CN106410901A (zh) * 2016-10-21 2017-02-15 于弼君 一种智能终端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JP2018069463A (ja) * 2016-10-24 2018-05-10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29732B2 (ja) * 2017-03-31 2021-09-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補聴器
WO2018181512A1 (ja) * 2017-03-31 2018-10-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補聴器
JP6939080B2 (ja) * 2017-05-17 2021-09-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方法
CN107707016B (zh) * 2017-09-29 2023-12-15 深圳市亿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的可插拔式加固型计算机
CN108594137B (zh) * 2018-07-02 2023-09-12 深圳市瑞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一次锂电的识别装置和方法
WO2020042644A1 (en) 2018-08-29 2020-03-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battery charging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JP2020035173A (ja) * 2018-08-30 2020-03-05 矢崎エナジー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警報器
JP6571300B1 (ja) * 2019-02-19 2019-09-04 日清工業有限公司 ストロボ装置及びストロボ装置の充電制御方法
US12042043B2 (en) 2020-06-11 2024-07-23 Kohler Co. Temperature tracking mirr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9498B2 (ja) * 1994-09-01 2000-07-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充放電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747381B2 (ja) * 1994-11-10 2006-02-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池内蔵の電子装置の電源制御回路
JP3234760B2 (ja) * 1995-11-30 2001-12-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装置
JP2000261974A (ja) * 1999-03-10 2000-09-22 Sony Corp 電池駆動式電子機器
JP2001035542A (ja) * 1999-07-26 2001-02-09 Nec Saitama Ltd 電池パックの検出方法及び移動端末
US6700352B1 (en) * 1999-11-11 2004-03-02 Radiant Power Corp. Dual capacitor/battery charger
JP2003339127A (ja) * 2002-05-21 2003-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停電電源装置
KR20060082547A (ko) * 2005-01-12 2006-07-19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휴대폰 충전기를 이용한 디지털 이미지 처리 장치 내 2차전지 충전 장치 및 그를 채용한 디지털 이미지 처리 장치
JP2010068639A (ja) * 2008-09-11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電池ユニットおよび電源装置
US8890482B2 (en) * 2009-01-14 2014-11-1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Protection monitoring circuit and battery pack
DE102009028322A1 (de) * 2009-08-07 2011-02-10 Robert Bosch Gmbh Ladevorrichtung zum Aufladen eines Akkupacks
CN103348558B (zh) * 2011-01-20 2016-04-27 株式会社东芝 半导体设备、电力传送设备、电力接收设备、充电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4106194B (zh) * 2012-02-08 2016-07-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
US20130271069A1 (en) * 2012-03-21 2013-10-17 Mojo Mobilit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JP2013206090A (ja) * 2012-03-28 2013-10-07 Nec Computertechno Ltd 電源制御装置、それを使用する情報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JP5865822B2 (ja) * 2012-04-17 2016-0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磁界空間の形成方法
JP6059522B2 (ja) * 2012-04-17 2017-01-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供給システム、給電装置、受電装置、及び、磁界空間の形成方法
JP2013239279A (ja) 2012-05-14 2013-11-28 Panasonic Corp 電池電源システム
US9060233B2 (en) * 2013-03-06 2015-06-16 iHear Medical, Inc. Rechargeable canal hearing device and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9313A4 (en) 2017-08-09
US20160056665A1 (en) 2016-02-25
EP3089313A1 (en) 2016-11-02
SG11201508099SA (en) 2015-11-27
CN105144541A (zh) 2015-12-09
KR20160105287A (ko) 2016-09-06
WO2015098908A1 (ja) 2015-07-02
TWI591926B (zh) 2017-07-11
JP2015126691A (ja) 2015-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1926B (zh) Circuit devices, power modules, portable machines, charging systems, body wearable devices and hearing aids
US20210313837A1 (en) Portable device, charging system, and power source circuit substrate
CN105594230B (zh) 助听器以及助听器充电系统
US20160365751A1 (en) Power source device for portable apparatus, portable apparatus, and charging device
JP6159610B2 (ja) 回路基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JP6604708B2 (ja) 補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