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2076A - 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2076A
TW201532076A TW104103231A TW104103231A TW201532076A TW 201532076 A TW201532076 A TW 201532076A TW 104103231 A TW104103231 A TW 104103231A TW 104103231 A TW104103231 A TW 104103231A TW 201532076 A TW201532076 A TW 2015320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etal nanowire
group
colored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3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4625B (zh
Inventor
Ryosuke Iwata
Yasuhisa Ishii
Mikihisa Mizuno
Shinobu Hara
Original Assignee
Dex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x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Dexerial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32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2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4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46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01B1/22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comprising metals or allo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金屬奈米線的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具備所述透明導電膜的資訊輸入裝置、以及具備所述透明導電膜的電子機器,所述金屬奈米線可高效地抑制觸控面板等的顯示畫面中的外光散射、並提高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透明導電膜包含金屬奈米線,且在所述透明導電膜的每個縱30μm、橫40μm的長方形的面積區域中,存在於所述透明導電膜中的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為3個以下。

Description

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設置於觸控面板等顯示面板的顯示面上的透明導電膜、進而配置於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的資訊輸入裝置的透明導電膜等要求透光性的透明導電膜中,使用如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之類的金屬氧化物。然而,使用金屬氧化物的透明導電膜由於在真空環境下進行濺鍍成膜而耗費製造成本,另外,容易因彎曲或撓曲等變形而產生破損或剝離。
因此,正研究可藉由塗佈或印刷而成膜、且對於彎曲或撓曲的耐性亦高的使用金屬奈米線的透明導電膜來代替使用金屬氧化物的透明導電膜。使用金屬奈米線的透明導電膜亦作為不使用作為稀有金屬的銦的下一代透明導電膜而受到關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
但,所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透明導電膜有時呈現出紅 色,會損及透明性。
進而,於將使用金屬奈米線的透明導電膜設置於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的情況下,因外光於金屬奈米線的表面進行漫反射,而產生顯示面板的黑顯示略微明亮地顯現的所謂黑色浮現(black rise)現象。黑色浮現現象成為導致因對比度下降而引起的顯示特性的劣化的因素。
出於防止此種黑色浮現現象的產生的目的,提出有一種 使用難以產生光的漫反射的金(Au)的金奈米管。關於金奈米管的形成,首先使用容易使光進行漫反射的銀奈米線作為模板(template),對其實施鍍金。然後,將用作模板的銀奈米線部分進行蝕刻或氧化而轉變為金奈米管(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另外,提出有將金屬奈米線與二次導電性介質(碳奈米管(carbon nanotube,CNT)、導電性聚合物、ITO等)併用而防止光散射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然而,利用前者的方法來獲得的金奈米管不僅用作模板 的銀奈米線作為材料而浪費,進而亦需要用以實施鍍金的金屬材料。因此,材料費變高,且步驟亦變得繁雜,因此存在製造成本變高的問題。
另外,於後者的方法中,由於將CNT、導電性聚合物、ITO等二次導電性介質(著色材料)配置於金屬奈米線網絡的開口部,因此有存在損及透明性的顧慮的問題。另外,材料費變高,且步驟亦變得繁雜,因此亦存在製造成本變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提出有包含金屬奈米線本體及吸附於該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染料)的透明導電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專利文獻5)。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10-5071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2010-52552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表2010-525527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12-19077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12-190780號公報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解決現有的所述各種問題,並達成以下目的。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含金屬奈米線的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具備所述透明導電膜的資訊輸入裝置、以及具備所述透明導電膜的電子機器,所述金屬奈米線可高效地抑制觸控面板等的顯示畫面中的外光散射、提高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
本發明者發現,金屬奈米線於塗膜中凝聚而成為束的部分(管束結構(凝聚體))與黑色浮現現象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有很大關係。
本發明者為了達成所述目的而進行了積極研究,結果發現,藉由將膜中的金屬奈米線的束(管束結構)的個數確實地設為一定量以下,可抑制外光散射,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是基於本發明者等人的所述見解而成者,用以解決所述課題的手段如下所述。即,
<1>一種透明導電膜,包含金屬奈米線,所述透明導電膜的特徵在於:於所述透明導電膜的每個縱30μm、橫40μm(30μm×40μm)的長方形的面積區域中,存在於所述透明導電膜中的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為3個以下。
該<1>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中,包含可高效地抑制觸控面板等的顯示畫面中的外光散射、提高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的金屬奈米線。
此處所謂的「管束結構」,定義為2根以上的金屬奈米線在一部分或整體中相互進行線接觸的結構。
此外,本說明書中的所謂「線接觸」,是指2根以上的金屬奈米線接觸1μm以上。
<2>如所述<1>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包括金屬奈米線本體、以及吸附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並且所述有色化合物為染料。
<3>如所述<2>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相對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所述有色化合物的吸附量為0.5質量%~10質量%。
<4>如所述<2>或<3>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染 料吸收可見光區域的光。
該<2>~<4>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中,藉由在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中吸收光、特別是可見光,則較如所述<1>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而言,進而高效地防止金屬奈米線本體的表面的光的漫反射。另外,藉由規定量的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的表面上,可更確實地防止該漫反射。
<5>如所述<1>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 奈米線包括金屬奈米線本體、及吸附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並且所述有色化合物含有於可見光區域中具有吸收的發色團、以及鍵結於構成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金屬上的基團。
<6>如所述<5>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相對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所述有色化合物的吸附量為0.5質量%~10質量%。
該<5>及<6>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中,藉由在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中吸收光、特別是可見光,則較如所述<1>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而言,更高效地防止金屬奈米線本體的表面的光的漫反射。另外,藉由規定量的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的表面,可更確實地防止該漫反射。
<7>如所述<5>或<6>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有色化合物是由下述通式(I)所表示,R-X...(I)
(其中,R為於可見光區域中具有吸收的發色團,X為鍵結於構成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金屬上的基團)。
<8>如所述<5>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發色團包含選自由不飽和烷基、芳香族、雜環及金屬離子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
<9>如所述<5>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發色團包含選自由亞硝基、硝基、偶氮基、次甲基、胺基、酮基、噻唑基、萘醌基、吲哚啉基、二苯乙烯衍生物、靛酚衍生物、二苯基甲烷衍生物、蒽醌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二嗪衍生物、靛類衍生物、氧雜蒽衍生物、噁嗪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噻嗪衍生物、含硫原子的化合物、以及含金屬離子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
<10>如所述<9>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發色團包含選自由Cr錯合物、Cu錯合物、Co錯合物、Ni錯合物、Fe錯合物、偶氮基及吲哚啉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
<11>如所述<5>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鍵結於所述金屬上的基團為硫醇基以及二硫醚基的至少任一者。
<12>如所述<2>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短軸徑為1nm~500nm,平均長軸長為5μm~50μm。
<13>如所述<2>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 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包含選自由Ag、Au、Ni、Cu、Pd、Pt、Rh、Ir、Ru、Os、Fe、Co、Sn、Al、Tl、Zn、Nb、Ti、In、W、Mo、Cr、V及Ta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元素。
<14>如所述<13>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反射L*值為2.5以下。
此處所謂的「△反射L*值」,是可依據JIS Z8722來測定的數值,由以下的式子所表示。
(△反射L*值)=(包含基材的透明電極的反射L*值)-(基材的反射L*值)
<15>如所述<13>或<14>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更包含黏合劑,並且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於所述黏合劑中。
<16>如所述<13>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聚集於基材上。
<17>一種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其製造如所述<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所述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對金屬奈米線分散液實施水流分散處理後形成透明導電膜的步驟。
依據該<17>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可將透明導電膜中的管束結構的個數確實地設為一定以下,因此可抑制透明 導電膜的外光散射,可提高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
<18>如所述<17>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 法,其於所述水流分散處理之前包括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步驟,所述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步驟包括:(1)將透過有色化合物及溶媒、且不透過金屬奈米線及有色化合物的凝聚體的過濾器製的容器放入至具有溶解或分散有所述有色化合物的溶劑的容器內的步驟;(2)於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內放入金屬奈米線本體,使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與溶解或分散於溶媒中的有色化合物接觸的步驟;以及(3)取出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將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內的溶媒以及游離於所述溶媒中的有色化合物去除的步驟。
依據該<18>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藉由使有色化合物吸附量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可更高效地抑制透明導電膜的外光散射,提高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
<19>一種資訊輸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透明基 材;以及如所述<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設置於所述透明基材上。
該<19>所記載的資訊輸入裝置中,防止資訊輸入畫面的因漫反射等而引起的黑色浮現、電極可見性,畫面顯示的可見性變得良好。
<20>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顯示面板;以 及如所述<1>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透明導電膜,設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
該<20>所記載的電子機器中,防止顯示畫面的因漫反射等而引起的黑色浮現、電極可見性,畫面顯示的可見性變得良好。
依據本發明,可解決現有的所述各種問題,並達成所述目的,可提供包含金屬奈米線的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具備所述透明導電膜的資訊輸入裝置、以及具備所述透明導電膜的電子機器,所述金屬奈米線可高效地抑制觸控面板等的顯示畫面中的外光散射、提高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
進而,依據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電子機器,因使用在其顯示畫面中黑色浮現得到改善的透明導電膜,故而可提高顯示面中的明處對比度。
1、1-1、1-2、1-3、1-4、1-5‧‧‧透明電極
11‧‧‧透明基材
13‧‧‧金屬奈米線本體
15、15a‧‧‧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
17、17'、17b‧‧‧線層(分散膜、透明導電膜)
80‧‧‧保護層
90‧‧‧錨定層
110、120、121‧‧‧硬塗層
a‧‧‧有色化合物
圖1是對具有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的剖面示意圖。於金屬奈米線吸附有色化合物的情況下,存在有色化合物a。
圖2(A)及圖2(B)是表示具有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的形成步驟的概略的圖。
圖3是對具有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1)進行說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對具有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2)進行說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對具有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3)進行說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對具有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4)進行說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對具有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5)進行說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8(A)、圖8(B)及圖8(C)是表示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中的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的一部分概略的圖。
圖9是實施例1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觀察圖像。
圖10是比較例1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圖像。
圖11是比較例3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圖像。
(透明導電膜)
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至少包含金屬奈米線,進而視需要而含有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其他成分。所述金屬奈米線較佳為分散於所述黏合劑中,亦可如後述圖5所示,聚集於基材上。
<金屬奈米線>
所述金屬奈米線至少包括金屬奈米線本體,較佳為進而視需要而含有吸附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其他成分。
所述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的個數只要在所述透明導 電膜的每個縱30μm、橫40μm(30μm×40μm)的長方形的面積區域中為3個以下,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較佳為2個以下,更佳為1個以下,特佳為0個。
若所述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的個數超過3個,則無法抑制外光散射。另一方面,若所述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的個數在所述較佳範圍內、所述更佳範圍內、或者所述特佳範圍內,則就可進一步抑制外光散射的方面而言有利。
此外,所謂所述管束結構,是指2根以上的金屬奈米線在一部分或整體中相互進行線接觸的結構。
此處,本說明書中的所謂「線接觸」,是指2根以上的金屬奈米線接觸1μm以上。
圖8(A)、圖8(B)及圖8(C)是表示本發明的透明 導電膜中的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的一部分概略的圖。
圖8(A)中,2根金屬奈米線13在整體中相互進行線接觸。
圖8(B)中,2根金屬奈米線13在一部分中相互進行線接觸。
圖8(C)中,3根金屬奈米線13在一部分中相互進行線接觸。
<<金屬奈米線本體>>
金屬奈米線本體是使用金屬來構成,是具有nm級別的直徑的微細的線。
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構成元素只要是金屬元素,則並 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Ag、Au、Ni、Cu、Pd、Pt、Rh、Ir、Ru、Os、Fe、Co、Sn、Al、Tl、Zn、Nb、Ti、In、W、Mo、Cr、V、Ta等。該些金屬元素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該些金屬元素中,就導電性高的方面而言,較佳為Ag或Au。
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短軸徑並無特別限制,可根 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1nm~500nm,更佳為10nm~100nm。
若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短軸徑小於1nm,則有時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導電率劣化,包含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透明導電膜難以作為導電膜而發揮功能,若超過500nm,則有時包含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透明導電膜的全光線透過率劣化,且霧度(Haze)變高。另一方面,若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短軸徑為所述更佳的範圍內,則就包含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高,且透明性高的方面而言有利。
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長軸長並無特別限制,可根 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5μm~50μm。
若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長軸長小於5μm,則有時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彼此難以連接,包含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透明導電膜難以作為導電膜而發揮功能,若超過50μm,則有時包含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透明導電膜的全光線透過率劣化,並且形成 透明導電膜時使用的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分散性劣化。
此外,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短軸徑及平均長軸長為可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進行測定的數量平均短軸徑及數量平均長軸長。更具體而言,測定至少100根以上的金屬奈米線本體,根據電子顯微鏡照片,使用圖像分析裝置來算出各個金屬奈米線本體的投影直徑及投影面積。將投影直徑設為短軸徑。另外,根據下述式來算出長軸長。
長軸長=投影面積/投影直徑
平均短軸徑設為短軸徑的算術平均值。平均長軸長設為長軸長的算術平均值。
進而,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亦可為金屬奈米粒子連接成念珠狀而具有線形狀者。於該情況下,長度並無限定。
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單位面積重量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0.001g/m2~1.000g/m2,更佳為0.003g/m2~0.03g/m2
若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單位面積重量小於0.001g/m2,則有時金屬奈米線本體並不充分地存在於吸附線層中,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劣化,若超過1.000g/m2,則有時透明導電膜的全光線透過率或霧度(Haze)劣化。另一方面,若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單位面積重量為所述更佳的範圍內,則就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高、 且透明性高的方面而言有利。
<<有色化合物>>
所述有色化合物為於可見光區域具有吸收、且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物質。此處,本說明書中的所謂「可見光區域」是指約360nm以上、830nm以下的波長帶域。此種有色化合物為(i)染料、或者(ii)具有於可見光區域具有吸收的發色團、及鍵結於構成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金屬上的基團的化合物(通式[R-X](其中,R為於可見光區域具有吸收的發色團,X為鍵結於構成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金屬上的官能基(部位))所表示的化合物)。
所述有色化合物對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吸附量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0.5質量%~10質量%。
若所述有色化合物對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吸附量小於0.5質量%,則有時外光散射的抑制效果小,圖案的不可見性變差,若超過10質量%,則有時所吸附的有色化合物阻礙金屬奈米線的接觸,導電性劣化。
-染料-
所述染料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等。
所述染料的具體例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日本化藥製造的Kayakalan Bordeaux BL、Kayakalan Brown GL、Kayakalan Gray BL167、Kayakalan Yellow GL143、 Kayakalan Black 2RL、Kayakalan Black BGL、Kayakalan Orange RL、Kayarus Cupro Green G、Kayarus Supra Blue MRG、Kayarus Supra Scarlet BNL200,田岡化學工業製造的Lanyl Olive BG,日本化藥製造的Kayalon Polyester Blue 2R-SF、Kayalon Microester Red AQ-LE、Kayalon Polyester Black ECX300、Kayalon Microester Blue AQ-LE等具有磺基的染料;N3、N621、N712、N719、N749、N773、N790、N820、N823、N845、N886、N945、K9、K19、K23、K27、K29、K51、K60、K66、K69、K73、K77、Z235、Z316、Z907、Z907Na、Z910、Z991、CYC-B1、HRS-1等作為Ru錯合物的具有羧基的染料(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用色素);花青苷(Anthocyanin)、WMC234、WMC236、WMC239、WMC273、PPDCA、PTCA、BBAPDC、NKX-2311、NKX-2510、NKX-2553(林原生物化學製造)、NKX-2554(林原生物化學製造)、NKX-2569、NKX-2586、NKX-2587(林原生物化學製造)、NKX-2677(林原生物化學製造)、NKX-2697、NKX-2753、NKX-2883、NK-5958(林原生物化學製造)、NK-2684(林原生物化學製造)、曙紅(Eosin)Y、紅汞(Mercurochrome)、MK-2(綜研化學製造)、D77、D102(三菱製紙化學製造)、D120、D131(三菱製紙化學製造)、D149(三菱製紙化學製造)、D150、D190、D205(三菱製紙化學製造)、D358(三菱製紙化學製造)、JK-1、JK-2、JK-5、ZnTPP、H2TC1PP、H2TC4PP、酞菁染料(Phthalocyanine Dye)(酞菁鋅-2,9,16,23-四-羧酸(Zinc phthalocyanine-2,9,16,23-tetra-carboxylic acid)、2-[2'-(鋅9',16',23'-三-第三丁基-29H,31H-酞菁基)]丁二酸(2-[2'-(zinc9',16',23'-tri-tert-butyl-29H,31H-phthalocyanyl)]succinic acid))、聚噻吩染料(Polythiophene Dye)(TT-1)、側基型聚合物(Pendant type polymer)、花青染料(Cyanine Dye)(P3TTA、C1-D、SQ-3、B1)等作為有機色素系的具有羧基的染料(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用色素)等。
-發色團[R]-
所述發色團[R]只要是於可見光區域具有吸收者,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不飽和烷基、芳香族、雜環、金屬離子等。該些發色團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該些發色團中,就可製造透明性提高的透明導電膜的方面而言,較佳為芳香族、雜環,特別是花青、醌、二茂鐵、三苯基甲烷、喹啉。
所述發色團[R]的具體例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亞硝基、硝基、偶氮基、次甲基、胺基、酮基、噻唑基、萘醌基、吲哚啉基、二苯乙烯衍生物、靛酚衍生物、二苯基甲烷衍生物、蒽醌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二嗪衍生物、靛類衍生物、氧雜蒽衍生物、噁嗪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噻嗪衍生物、含硫原子的化合物、含金屬離子的化合物等。該些發色團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該些發色團中,就可製造透明性提高的透明導電膜的方面而言,較佳為Cr錯合物、Cu錯合物、Co錯合物、Ni錯合物、Fe錯合物、偶氮基、吲哚啉基。
-官能基[X]-
所述官能基[X]為鍵結於構成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金屬上的基團。所述官能基[X]的具體例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磺基(包含磺酸鹽)、磺醯基、磺醯胺基、羧酸基(包含羧酸鹽)、胺基、醯胺基、磷酸基(包含磷酸鹽及磷酸酯)、膦基、矽烷醇基、環氧基、異氰酸酯基、氰基、乙烯基、硫醇基、二硫醚基、甲醇基、羥基、可配位於構成金屬奈米線的金屬上的原子(例如N(氮)、S(硫)、O(氧)等)等。該些官能基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所述官能基[X]只要於所述有色化合物中存在至少1個即可。
該些官能基中,就抑制因有色化合物的吸附而引起的導電性下降的方面而言,較佳為硫醇基、二硫醚基。
針對構成金屬奈米線本體的每種金屬,自所述通式[R-X]所表示的化合物中選擇可吸附於該金屬上的化合物來使用。
作為具有所述官能基[X]的有色化合物,亦可使用自組 織化材料。另外,所述官能基[X]亦可為構成所述發色團[R]的一部分者。此外,不論所述有色化合物具有所述官能基[X],還是不具有所述官能基[X],均可藉由與包含所述官能基[X]的化合物的化學反應而對具有所述發色團[R]的化合物重新附加所述官能基[X]。
<<其他成分>>
所述其他成分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吸附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分散劑;用以提高金屬奈米線本體彼此以及與透明基材的密合性或耐久性的添加劑等。
所述分散劑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聚乙烯吡咯啶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聚乙烯亞胺等含胺基的化合物;可藉由具有磺基(包含磺酸鹽)、磺醯基、磺醯胺基、羧酸基(包含羧酸鹽)、醯胺基、磷酸基(包含磷酸鹽、磷酸酯)、膦基、矽烷醇基、環氧基、異氰酸酯基、氰基、乙烯基、硫醇基、甲醇基等官能基的化合物而吸附於金屬上者等。
藉由使所述分散劑吸附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上,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分散性提高。
所述分散劑是以後述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不會劣化、所 述有色化合物的吸附不會受到阻礙的程度的量而附著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
<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
所述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是使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者,可從已知的透明的天然高分子樹脂或者合成高分子樹脂中廣泛選擇來使用。
所述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正型感光性樹脂或負型感光性樹脂等。
<<熱塑性樹脂>>
所述熱塑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硝基纖維素、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偏二氟乙烯、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啶酮等。
<<熱硬化性樹脂>>
所述熱硬化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包含(i)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等)、聚氧伸烷基系聚合物(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等)、纖維素系聚合物(甲基纖維素、黏膠(viscose)、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甲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等聚合物;以及(ii)金屬烷氧化物、二異氰酸酯化合物、嵌段異氰酸酯化合物等交聯劑的組成物等。
<<正型感光性樹脂>>
所述正型感光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包含(i)酚醛清漆樹脂、丙烯酸共聚樹脂、羥基聚醯胺等聚合物;以及(ii)萘醌二疊氮化合物的組成物等公知的正型光阻材料。
<<負型感光性樹脂>>
所述負型感光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i)將感光基導入至主鏈及側鏈的至少任一者中而成的聚合物;(ii)包含黏合劑樹脂(聚合物)與交聯劑的組成 物;(iii)包含(甲基)丙烯酸單體及(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的至少任一者與光聚合起始劑的組成物等。
-(i)將感光基導入至主鏈及側鏈的至少任一者中而成的聚合物
所述感光基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包含氮原子的官能基、包含硫原子的官能基、包含溴原子的官能基、包含氯原子的官能基、不含所述任一種原子的官能基等。
所述感光基的具體例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疊氮基、二氮環丙烯(diazirine)基、二苯乙烯基、查耳酮基、重氮鎓鹽基、桂皮酸基、含有丙烯酸基的官能基等。
該些感光基中,較佳為疊氮基、二氮環丙烯基。
所述將感光基導入至主鏈及側鏈的至少任一者中而成 的聚合物理想為不阻礙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較佳為水溶性。此處所述的「水溶性」,是指為了溶解於水中,相對於分子內的主鏈而具有必要且足夠的量的離子性或極性的側鏈的化合物。
此外,所述將感光基導入至主鏈及側鏈的至少任一者中而成的聚合物對於水的溶解度(溶解於水100g中的克數)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於25℃下為1以上。
所述感光基導入至主鏈及側鏈的至少任一者中之前的 聚合物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聚 乙烯醇、聚乙烯丁醛、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烯基乙醯胺、聚乙烯基甲醯胺、聚乙烯基噁唑啶酮、聚乙烯基丁二醯亞胺、聚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醯胺、聚乙烯亞胺、聚乙酸乙烯酯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等)、聚氧伸烷基系聚合物(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等)、纖維素系聚合物(甲基纖維素、黏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甲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明膠、酪蛋白、膠原蛋白、阿拉伯膠、三仙膠、黃蓍膠、瓜爾膠、聚三葡萄糖、果膠、海藻酸鈉、玻尿酸(hyaluronic acid)、聚葡萄胺糖(chitosan)、甲殼素(chitin)衍生物、卡拉膠(carrageenan)、澱粉類(羧基甲基澱粉、醛澱粉)、糊精、環糊精等)、構成該些聚合物的單體彼此的共聚物等。該些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該些聚合物中,較佳為下述通式(I)所表示者。藉此,可於不阻礙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的情況下進行油墨化。另外,可於基材上形成均質的塗膜,可於實用的300nm~500nm的波長下形成透明導電膜及既定圖案的透明導電膜。
(通式(I)中,X為含有疊氮基的感光基的1種以上,R為鏈狀或環狀的伸烷基,可於主鏈及側鏈的至少任一者中含有1種以上的不飽和鍵、醚鍵、羰基鍵、酯鍵、醯胺鍵、胺基甲酸酯鍵、硫醚鍵、芳香環、雜環、胺基、四級銨鹽基,R'為鏈狀或環狀的烷基,可於主鏈及側鏈的至少任一者中含有1種以上的不飽和鍵、醚鍵、羰基鍵、酯鍵、醯胺鍵、胺基甲酸酯鍵、硫醚鍵、芳香環、雜環、胺基、四級銨鹽基,l及m為1以上,n為0以上)
-(ii)包含黏合劑樹脂(聚合物)與交聯劑的組成物-
所述黏合劑樹脂(聚合物)理想為不阻礙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較佳為水溶性聚合物。此處所謂的「水溶性聚合物」,是為了溶解於水中,相對於分子內的主鏈而具有必要且足夠量的離子性或極性的側鏈的聚合物。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對於水的溶解度(溶解於水100g中的克數)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於25℃下為1以上。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 擇,例如可列舉:聚乙烯醇、聚乙烯丁醛、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烯基乙醯胺、聚乙烯基甲醯胺、聚乙烯基噁唑啶酮、聚乙烯基丁二醯亞胺、聚丙烯醯胺、聚甲基丙烯醯胺、聚乙烯亞胺、聚乙酸乙烯酯系聚合物(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等)、聚氧伸烷基系聚合物(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等)、纖維素系聚合物(甲基纖維素、 黏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甲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甲基纖維素等)、天然高分子(明膠、酪蛋白、膠原蛋白、阿拉伯膠、三仙膠、黃蓍膠、瓜爾膠、聚三葡萄糖、果膠、海藻酸鈉、玻尿酸、聚葡萄胺糖、甲殼素衍生物、卡拉膠、澱粉類(羧基甲基澱粉、醛澱粉)、糊精、環糊精等)、構成該些聚合物的單體彼此的共聚物等。該些聚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所述交聯劑理想為不阻礙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較佳為 水溶性。所述交聯劑的水溶性是指可提供0.1mM以上的濃度的水溶液。
所述交聯劑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雙疊氮化合物、芳香族雙疊氮化合物、多官能疊氮化合物、芳香族多官能疊氮化合物、二氮環丙烯化合物、芳香族二氮環丙烯化合物、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四甲氧基乙炔脲(tetramethoxy glycoluril)等。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該些化合物中,較佳為雙疊氮化合物、芳香族雙疊氮化合物、多官能疊氮化合物、芳香族多官能疊氮化合物、二氮環丙烯化合物、芳香族二氮環丙烯化合物。
-(iii)包含(甲基)丙烯酸單體及(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的至少任一者與光聚合起始劑的組成物-
作為所述感光性材料,亦可使用包含(甲基)丙烯酸單體及(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的至少一者與光聚合起始劑的組成物。所述包含 (甲基)丙烯酸單體及(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的至少一者與光聚合起始劑的組成物理想為不阻礙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較佳為水溶性。
所述包含(甲基)丙烯酸單體及(甲基)丙烯酸寡聚物的至少一者與光聚合起始劑的組成物對於水的溶解度(溶解於水100g中的克數)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於25℃下為1以上。
所述感光性材料中的負型感光性材料的具體例並無特 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含有感光基疊氮的聚乙烯醇、水系紫外線(Ultraviolet,UV)聚合物(中京油脂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O-106、O-391等)等。
所述負型感光性材料的化學反應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 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i)經由光聚合起始劑的光聚合系、(ii)二苯乙烯或順丁烯二醯亞胺等的光二聚化反應、(iii)藉由疊氮基或二氮環丙烯基等的光分解來進行的交聯反應等。
該些化學反應中,就不會受到由氧引起的反應阻礙,且硬化塗膜的耐溶劑性、硬度、耐擦傷性優異等硬化反應性的方面而言,較佳為(iii)藉由疊氮基或二氮環丙烯基等的光分解來進行的交聯反應。
所述黏合劑中,亦可視需要而添加作為添加劑的界面活 性劑、黏度調整劑、分散劑、硬化促進觸媒、塑化劑、抗氧化劑或抗硫化劑等穩定劑等。
<△反射L*值>
所述△反射L*值表示後述透明電極的電極部及非電極部的反射L*值的差。通常,△反射L*值越低,透明電極的電極部及非電極部的外光散射的差變得越小,越可抑制圖案可見度(pattern visibility)。於搭載有使用了電極部的外光散射小的透明電極的觸控面板的顯示元件中,明處對比度提高。當於屋外使用行動機器時,畫面的可見性提高,可抑制電力消耗量。
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反射L*值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2以下,尤佳為1.5以下,特佳為1.0以下。
若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反射L*值超過2.5,則有時圖案的不可見性變差,明處對比度變低,產生黑色浮現現象,無法應用於配置在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的用途。另一方面,若所述透明導電膜的△反射L*值為所述更佳的範圍內、所述尤佳的範圍及所述特佳的範圍內的任一者,則就抑制黑色浮現現象的產生,可適合應用於配置在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的用途的方面而言有利。
此外,△反射L*值可依據JIS Z8722進行評價,且由下述式所表示。
(△反射L*值)=(包含基材的透明電極的反射L*值)-(基材的反射L*值)
(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包括對金屬奈米線分散液實施水流分散處理後形成透明導電膜的步驟,進而視需要而包括金屬奈米線製備步驟、透明導電膜製造用的分散液製備步驟、其他步驟。
另外,於使所述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情況下,所述有色化合物理想為不會於透明導電膜內產生游離等,而僅偏在於金屬奈米線本體表面。因此,於使所述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而製造透明導電膜的情況下,使用如下方法:預先製備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而成的金屬奈米線,使用將游離的有色化合物去除而成者來製備金屬奈米線分散液,進行水流分散處理。
<金屬奈米線分散液>
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液至少包含所述的金屬奈米線、及分散液介質,進而視需要而包含所述的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用以提高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的分散劑、用以提高密合性或耐久性的添加劑、其他成分。
<<分散液溶媒>>
所述分散液溶媒只要是可使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的溶媒,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水;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等醇;環己酮(cyclohexanone)、環戊酮等酮(ketone);N,N-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formamide,DMF)等醯胺;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DMSO)等硫醚等。該些溶媒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為了抑制使用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液而形成的透明導電膜的乾燥不均、龜裂、白化,於所述分散液溶劑中可進而添加高沸點溶劑,來控制溶劑自分散液中的蒸發速度。
所述高沸點溶劑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丁基溶纖劑、二丙酮醇、丁基三甘醇、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異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單甲醚、三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異丙醚、二丙二醇異丙醚、三丙二醇異丙醚、甲基乙二醇等。該些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其他成分>>
所述其他成分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吸收材料、抗靜電劑、潤滑劑、調平劑、消泡劑、阻燃劑、紅外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黏度調整劑、分散劑、硬化促進觸媒、塑化劑、抗氧化劑、抗硫化劑等。該些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此處,於添加所述分散劑的情況下,較佳為設為最終所獲得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不會劣化的程度的添加量。
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液中的金屬奈米線的調配量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相對於所述金屬奈米線分 散液100質量份,較佳為0.01質量份~10質量份。
若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液中的金屬奈米線的調配量小於0.01質量份,則有時於最終所獲得的透明導電膜中,金屬奈米線無法獲得充分的單位面積重量(0.001g/m2~1.000g/m2),若超過10質量份,則有時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極度劣化。
<金屬奈米線製備步驟>
所述金屬奈米線製備步驟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步驟等。所述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步驟中適合使用圓筒濾紙法。
<<圓筒濾紙法>>
所述圓筒濾紙法至少包括:(1)將透過有色化合物及溶媒、且不透過金屬奈米線及有色化合物的凝聚體的過濾器製的容器放入至具有溶解或分散有所述有色化合物的溶媒的容器內的步驟;(2)於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內加入金屬奈米線本體,使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與溶解或分散於溶媒中的有色化合物接觸的步驟;以及(3)取出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將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內的溶媒以及游離於所述溶媒中的有色化合物去除的步驟;且視需要而包括其他步驟。
首先,於圓筒濾紙的內部僅加入溶媒,使圓筒濾紙(過 濾器)充分濕潤。此處,所使用的濾紙是使用可透過溶媒、有色化合物分子,另一方面,無法透過有色化合物分子的凝聚體、金 屬奈米線本體者。
所述圓筒濾紙的材質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氟纖維濾紙、纖維素纖維紙、玻璃纖維紙、二氧化矽纖維紙等。該些材質中,就於溶媒中形狀難以走樣的方面而言,較佳為氟纖維濾紙。
雖使用圓筒形狀的濾紙(圓筒濾紙)作為過濾器,但所述過濾器的形狀只要是可於內部收納分散有金屬奈米線的溶媒的形狀,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此外,於本說明書中,為了與現有技術中的有色化合物對於金屬奈米線的吸附方法進行區分,出於方便起見,亦可將本發明中使用的方法稱為「圓筒濾紙法」。
所述「溶媒」表示可溶解所述有色化合物的水以外的溶 劑。
所述溶媒只要是可將有色化合物溶解為既定濃度的溶劑,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乙腈、3-甲氧基丙腈、3,3-二甲氧基丙腈乙氧基丙腈、3-乙氧基丙腈、3,3-氧基二丙腈、3-胺基丙腈、丙腈、氰基乙酸丙酯、異硫氰酸3-甲氧基丙酯、3-苯氧基丙腈、對甲氧苯胺-3-(苯基甲氧基)丙烷腈、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正丁醇、2-丁醇、異丁醇、第三丁醇、乙二醇、三乙二醇、1-甲氧基-乙醇、1,1-二甲基-2-甲氧基乙醇、3-甲氧基-1-丙醇、二甲基亞碸、苯、甲苯、鄰二甲苯、間二甲苯、對二甲苯、氯苯、二氯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環己烷、環己 酮、乙基甲基酮、丙酮、二甲基甲醯胺等。該些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所述溶媒較佳為適當選擇可將所述有色化合物溶解及/或分散為既定濃度、且與金屬奈米線分散液相容的材料。
於較圓筒濾紙大的容器中加入有色化合物溶液,於不進行乾燥的期間,使去除了內部的溶媒的圓筒濾紙以開口部為上、底面為下而浸漬於所述有色化合物溶液內。此時,較佳為靜置至若干量的外部有色化合物溶液滲透至圓筒濾紙內部為止。
所述有色化合物溶液是將有色化合物溶解於所述溶媒中來製備。
所述有色化合物溶液中的有色化合物的濃度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有色化合物的種類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0.01質量%~10.0質量%,更佳為0.1質量%~1.0質量%。
若所述有色化合物溶液中的有色化合物的濃度為0.1質量%~1.0質量%,則可使有色化合物高效地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且難以產生有色化合物溶液內的有色化合物分子的凝聚。
製備所述有色化合物溶液時,亦可混合硫醇類及二硫醚類的至少一者。
於圓筒濾紙內部放入分散於第1液媒中的金屬奈米線本體(金屬奈米線本體分散液),靜置既定時間(吸附步驟)。
使金屬奈米線本體分散的第1液媒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水、可用作所述溶媒的溶劑等。該 些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所述第1液媒中的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分散量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相對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分散液,較佳為0.1質量%~2.0質量%,更佳為0.2質量%~1.0質量%。若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分散量為0.1質量%~2.0質量%,則可高效地吸附有色化合物,且難以產生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凝聚等。
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時的吸附溫度只要是溶媒及第1液媒不沸騰的溫度,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25℃~100℃,更佳為40℃~80℃。
另外,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時的吸附時間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較佳為1小時~120小時,更佳為1小時~12小時。
於所述吸附步驟結束後,取出圓筒濾紙,於室溫下以保持圓筒形狀的狀態靜置,使內部的液體作為濾液而自底部滲出。此時,使液體不會完全乾涸。於內部的液體的大部分已滲出的狀態下,於圓筒濾紙內部加入所述溶媒,進而使液體自底部滲出。該操作較佳為重複多次,直至濾液成為無色透明為止。此外,該步驟中,視需要亦可於溶媒中添加分散劑、界面活性劑、消泡劑、黏度調整劑等添加劑。
繼而,於圓筒濾紙中加入第2液媒,使內部的液體作為濾液而浸出(清洗步驟)。
所述第2液媒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 可列舉:水、可用作所述溶媒的溶劑等。該些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該些中,較佳為具有較所述溶媒高的極性者。
第1液媒與第2液媒可為相同者,亦可為不同者。適當的是兩種液媒均使用純水。
圓筒濾紙內的溶媒與第2液媒進行交換,於內部的液量 成為與最初的金屬奈米線本體分散液大致相同的量後,利用聚乙烯吸管(Poly Spuit)等,對附著於圓筒濾紙的壁內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吸附著有色化合物的金屬奈米線進行沖洗而使其掉落,將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吸附著有色化合物的金屬奈米線回收。
依據所述圓筒濾紙法,由於之後容易剝離脫落的有色化 合物凝聚體不與金屬奈米線本體接觸,且藉由清洗步驟來去除游離的有色化合物,故而可取得難以產生游離的有色化合物的金屬奈米線(吸附著有色化合物的金屬奈米線本體)。此外,所述圓筒濾紙法是表示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中的金屬奈米線製備步驟的一例者,所使用的過濾器的原材料或形狀、所使用的溶劑、各階段的溫度或時間的條件等可適當變更。
<<有色化合物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吸附量的評價 >>
相對於金屬奈米線本體,於所述金屬奈米線製備步驟中取得且用於後述的透明導電膜的形成的金屬奈米線中的有色化合物的吸附量為0.5質量%~10質量%。
若所述有色化合物的吸附量小於0.5質量%,則無法充分地獲 得藉由金屬奈米線來減少光的漫反射的效果,若超過10質量%,則可能產生所形成的透明導電膜的導電性容易下降、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下降等問題。
用於製備透明導電膜、分散液的金屬奈米線的有色化合物吸附量的評價藉由以下分析來進行。
-利用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能量分散光譜法(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STEM EDS)的分析-
藉由對金屬奈米線進行利用STEM EDS的分析,可測定或算出相對於金屬奈米線本體的質量而言的有色化合物的質量。例如,可藉由將拓普康精密儀器(Topcon Technohous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EM-002B以及賽默飛世爾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系統(system)6的EDS測定與感應耦合電漿(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元素分析、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等加以組合來實施。
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吸附量可利用以下的方法來分析、算出。
藉由EDS測定,而分別測定金屬奈米線的構成元素、及有色化合物中的特徵性元素的質量%,繼而,算出金屬的質量與有色化合物的質量的比。
藉由以上的方法,可確認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 合物的吸附量。
<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
提高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液中的金屬奈米線的分散性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攪拌、超音波分散、珠粒分散、混練、均質機處理、水流分散處理等。該些方法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其中,水流分散處理適合於在不損壞金屬奈米線的情況下提高分散性。
<<水流分散處理>>
所述水流分散處理是利用柱塞泵(plunger pump)等將分散液壓入微細的流路中,藉由流路中的紊流及剪切力而使被分散物分散於分散介質中的方法。分散處理條件主要由所述泵的噴出量、噴出壓及流路徑及長度、處理次數來大致決定。於分散處理為1次而並不充分的情況下,亦可增加次數來進行。另外,亦可使分散液連續地環流一定時間來進行處理。
<透明導電膜的形成>
以下,對透明導電膜(例如圖1的第1實施形態的透明電極中的透明導電膜17)的形成進行說明。
所述透明導電膜是經過後述的分散膜的形成、分散膜的乾燥.硬化等製程而形成於透明基材上。於形成有所述透明導電膜的透明基材上,視需要而實施後述的圖案化(圖案蝕刻)、壓光處理等處理來製作透明電極。
<<透明基材>>
所述透明基材的材料只要是對於可見光具有透過性的材料,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無機材料、塑膠材料等。
所述透明基材的厚度只要是於透明電極中所需的厚度(例如,可實現如下的膜狀(片狀)的程度的厚度、可實現適度的彎曲性與剛性的程度的厚度,所述膜狀(片狀)是經薄膜化為可實現柔軟的彎曲性的程度的膜狀(片狀)),則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
-無機材料-
所述無機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石英、藍寶石、玻璃等。
-塑膠材料-
所述塑膠材料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三乙醯基纖維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聚酯(熱塑性聚酯彈性體(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r,TPE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醯亞胺(polyimide,PI)、聚醯胺(polyamide,PA)、芳族聚醯胺、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酸酯、聚醚碸、聚碸、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二乙醯基纖維素、聚氯乙烯、丙烯酸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環氧樹脂、脲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環烯 烴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COP)等。
使用所述塑膠材料的透明基材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就生產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5μm~500μm。
<<分散膜的形成>>
繼而,如圖2(A)所示,使用以所述方式製作的分散液,於透明基材11上形成分散有金屬奈米線本體13的分散膜17b。於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上的情況下存在有色化合物a。
分散膜17b的形成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但就物性、便利性、製造成本等方面而言,較佳為濕式製膜法。
所述濕式製膜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塗佈法、噴霧法、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
所述塗佈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微凹版塗佈法、線棒塗佈法、直接凹版塗佈法、模塗佈法、浸漬法、噴塗法、反向輥塗佈法、簾塗法、缺角輪塗佈法、刮刀塗佈法、旋轉塗佈法等公知的塗佈法。
所述印刷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凹版印刷、橡膠版印刷、網版印刷、噴墨印刷等。
於該狀態下,形成了於包含未硬化的透明樹脂材料(黏 合劑)15a的溶劑中分散有金屬奈米線本體13的分散膜17b。於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上的情況下存在有色化合物a。
<<分散膜的乾燥.硬化>>
繼而,如圖2(B)所示,使形成於透明基材11上的分散膜17b中的溶劑乾燥而去除。然後,進行未硬化的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15a的硬化處理,形成使金屬奈米線本體13分散於硬化的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15中而成的線層17。於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上的情況下存在有色化合物a。以上的藉由溶劑的乾燥進行的去除可為自然乾燥,亦可為加熱乾燥。然後,進行未硬化的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15a的硬化處理,成為使金屬奈米線本體13分散於硬化的透明樹脂材料15中的狀態。
<<圖案化>>
於製作具有包含線層17的電極圖案的透明電極的情況下,於圖2(A)所示的分散膜17b的形成步驟中,只要形成預先經圖案化的分散膜17b即可。分散膜17b的圖案形成例如可藉由印刷法來進行。另外,作為其他方法,亦可於使所形成的分散膜17b硬化以後的步驟,對分散膜17b(線層17)進行圖案蝕刻。該情況下,只要以在分散膜17b(線層17)中的電極圖案以外的區域中,至少將金屬奈米線本體13分割而成為絕緣狀態的方式來進行圖案蝕刻即可。
<<壓光處理>>
為了降低所獲得的透明電極的薄片電阻值,較佳為實施輥壓製、平板壓製等壓光處理。此外,所述壓光處理可視需要而於所述圖案化步驟前進行,亦可於所述圖案化步驟後進行。
<<其他處理>>
視需要,亦可於透明電極中形成不可見化微細圖案。不可見化微細圖案是藉由在透明電極中形成多個孔部,且於不存在透明電極的基材的絕緣部的表面設置多個凸部,來抑制電極圖案的可見性的技術。多個孔部或凸部可依據日本專利第4862969號的記載,利用蝕刻法或者印刷法的方法來形成。藉此,可進一步提高電極圖案的不可見性。
<設置有保護層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1)>
圖3中表示作為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1)的於第1實施形態的透明電極(圖1中的透明電極1)中設置有保護層80的透明電極1-1的構成。保護層80是用以對使用金屬奈米線13本體而構成的線層17加以保護者,其設置於線層17的上部。
該保護層80重要的是對於可見光具有透光性,包含聚丙烯酸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或纖維素系樹脂,或者包含金屬烷氧化物的水解、脫水縮合物等。另外,此種保護層80是以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不會受到阻礙的膜厚來構成。保護層80亦可具有選自由硬塗功能、防眩功能、抗反射功能、抗牛頓環(anti-Newton ring)功能、及抗黏連功能等所組成的功能組群中的至少1種功能。
於形成保護層80的情況下,較佳為使金屬奈米線本體13的至少一部分自保護層80的表面露出。
<設置有錨定層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2)>
圖4中表示作為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2)的於第1實施形態的透明電極(圖1中的透明電極1)中設置有錨定層90的透明電極1-2的構成。錨定層90是用以確保使用金屬奈米線13而構成的線層17-透明基材11間的密合性者,其夾持於線層17-透明基材11之間。
該錨定層90重要的是對於可見光具有透光性,其包含 聚丙烯酸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或者纖維素系樹脂,或者包含金屬烷氧化物的水解、脫水縮合物等。另外,此種錨定層90是以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不會受到阻礙的膜厚來構成。
此外,本變形例2亦可與變形例1進行組合。於進行組 合的情況下,成為於錨定層90-保護層80間夾持線層17的構成,所述線層17是使用金屬奈米線本體13而構成。於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上的情況下存在有色化合物a。
<不分散於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中而是使金屬奈米線聚集的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3)>
圖5中表示作為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3)的自第1實施形態的透明電極(圖1中的透明電極1)中去除了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的透明電極1-3的構成。於透明基材11上,金屬奈米線本體13並不分散於黏合劑(透明樹脂材料)中而是聚集。於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上的情況下存在有色化合物a。而且,藉由金屬奈米線本體13的聚集而構成的線層17'保持與透明基材11的表面的密合性而配置於透明基材11上。此種構成應用於金屬 奈米線本體13彼此以及金屬奈米線本體13與透明基材11的密合性良好的情況。
此外,此種變形例3可與變形例1及變形例2的至少一 者進行組合。即,可與變形例1進行組合而於線層17'的上方設置保護層,亦可與變形例2進行組合而在透明基材11與線層17'之間設置錨定層。
即便是此種構成的透明電極1-3,只要於透明導電膜的 每個40μm×30μm的長方形的面積區域中,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為3個以下,則亦可獲得與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構成的透明電極相同的效果。
<於基材的一主面上設置有硬塗層的透明電極的構成 例(變形例4)>
圖6中表示作為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4)的於第1實施形態的透明電極(圖1中的透明電極1)上設置有硬塗層110的透明電極1-4的構成。硬塗層110是用以保護透明基材11者,其設置於透明基材11的下部。
該硬塗層110重要的是對於可見光具有透光性,其包含 有機系硬塗劑、無機系硬塗劑、有機-無機系硬塗劑等。另外,此種硬塗層110是以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不會受到阻礙的膜厚來構成。
此外,此種變形例4可與變形例1~變形例3中的至少 1者進行組合。例如,可進而設置保護層或錨定層等。錨定層例如 設置於透明基材11與線層17之間、以及透明基材11與硬塗層110之間的至少一者中。保護層例如設置於線層17的上部、以及硬塗層110的下部的至少一者中。
<於基材的兩主面上設置有硬塗層的透明電極的構成 例(變形例5)>
圖7中表示作為透明電極的構成例(變形例5)的於第1實施形態的透明電極(圖1中的透明電極1)上設置有硬塗層120、硬塗層121的透明電極1-5的構成。硬塗層120是用以保護透明基材11者,其設置於透明基材11的下部。硬塗佈層121是用以保護透明基材11者,其設置於透明基材11的上部。線層17設置於硬塗層121的上部。
該硬塗層120、硬塗層121重要的是對於可見光具有透 光性,其包含有機系硬塗劑、無機系硬塗劑、有機-無機系硬塗劑等。另外,此種硬塗層120、硬塗層121是以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不會受到阻礙的膜厚來構成。
此外,此種變形例5可與變形例1~變形例3中的至少 1者進行組合。例如,可進而設置保護層或錨定層等。錨定層例如設置於透明基材11與硬塗層121之間、硬塗層121與線層17之間、以及透明基材11與硬塗層120之間中的至少一部位中。保護層例如設置於線層17的上部、以及硬塗層120的下部的至少一者中。
(資訊輸入裝置)
本發明的資訊輸入裝置至少具備公知的透明基材、及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進而視需要而具備其他公知的構件(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第4893867號)。所述資訊輸入裝置由於具備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故而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優異。
所述資訊輸入裝置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如日本專利第4893867號中所示的觸控面板等。
(電子機器)
本發明的電子機器至少具備公知的顯示面板、及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進而視需要而具備其他公知的構件(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第4893867號)。所述電子機器由於具備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故而防黑色浮現性(明處對比度)及電極圖案不可見性優異。
所述電子機器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目的來適當選擇,例如可列舉如日本專利第4893867號所示的電視機、數位照相機、筆記型個人電腦、攝影機、可攜式終端裝置等。
[實施例]
如以下所述,製作作為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的實施例1~實施例4、作為對照用的透明導電膜的比較例1~比較例4,進行透明導電膜的物性評價。將各例的評價結果示於表1中。
(實施例1)
作為金屬奈米線本體,使用銀奈米線[1](貝殼科技(Seashell Technelogy)公司製造,Ag NW-25(平均直徑為25nm,平均長度 為23μm))。
將銀奈米線[1]、水及乙醇進行混合,通向濕式的水流分散裝置來進行水流分散處理。此處,關於所述分散處理條件,於柱塞泵壓為1.0MPa的條件下,於流路徑為0.5mm且長度為300mm的流路中反覆通過3次,藉此進行水流分散處理。繼而,將該些與水溶性感光性樹脂(東洋合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AWP-MRH)進行混合。此外,該些是以成為下述調配的方式進行調整。
銀奈米線[1]:0.065質量%
水溶性感光性樹脂(東洋合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AWP-MRH):0.130質量%
水:89.805質量%
乙醇:10質量%
繼而,利用支數為10的線棒將分散液塗佈於透明基材上而形成分散膜。銀奈米線的單位面積重量為0.013g/m2。透明基材是使用膜厚為125μm的PET(東麗製造的露米勒(Lumirror)U34)。
將它們於大氣中,利用乾燥器對塗佈面吹拂暖風,將分散膜中的溶劑乾燥去除後,使用金屬鹵化物燈,於大氣中,自銀奈米線層以累計光量200mJ/cm2來照射紫外線,使水溶性感光性樹脂(黏合劑)硬化。
然後,進行壓光處理(夾持(nip)寬度為1mm,荷重為4kN, 速度為1m/min)。
(實施例2)
除了於實施例1中,將塗料的組成設為以下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透明電極。
銀奈米線[1]:0.04質量%
水溶性感光性樹脂(東洋合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AWP-MRH):0.08質量%
水:89.88質量%
乙醇:10質量%
(實施例3)
作為金屬奈米線本體,使用銀奈米線[1](貝殼科技公司製造,Ag NW-25(平均直徑為25nm,平均長度為23μm))。
有色化合物(染料)是藉由以下的順序來製備。
將田岡化學工業製造的Lanyl Black BG E/G、與和光純藥工業製造的2-胺乙硫醇鹽酸鹽,以質量比4:1於水溶媒中進行混合。使用超音波清洗器,使混合液反應100分鐘,然後靜置15小時。利用孔徑為3μm的纖維素混合酯類型的薄膜過濾器,將反應液進行過濾,將所得的固體以水清洗3次後,於真空烘箱中以100℃進行乾燥,製作染料[I]。
製備0.2質量%的染料[I]乙醇溶液。繼而,使藉由乙醇而潤濕的愛多邦得科(ADVANTEC)公司製造的氟樹脂圓筒濾紙No.89浸漬於所述染料[I]乙醇溶液中。於染料[I]乙醇溶液剛滲出至圓筒 濾紙內部後,添加銀奈米線[1]0.025g。
將它們於70℃下加熱4小時,使染料[I]吸附於銀奈米線[1]上,獲得吸附著有色化合物的銀奈米線[2]。加熱後,恢復為室溫,自染料[I]乙醇溶液中取出圓筒濾紙。繼而,於圓筒濾紙內部添加乙醇,利用乙醇反覆清洗,直至濾液於目視下成為無色透明為止。
回收清洗後的銀奈米線[2],使用STEM EDS來測定、算出銀奈米線[2]中的吸附於銀奈米線[1]上的染料[I]的吸附量。
STEM EDS的測定是使用拓普康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EM-002B以及賽默飛世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系統6來實施。此外,EDS測定是對銀奈米線[2]的1個樣品測定4次,將其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藉由EDS測定,可確認到於銀奈米線[2]中存在92.6質量%的Ag、0.2質量%的S。
染料[I]的組成式為C40H34N9O13S3Cr1,分子量為997,因此以如下方式算出染料[I]的吸附量。
0.2/92.6=0.00216(相對於Ag的S的質量比例)
96/997=0.0963(相對於染料[I]的S的質量比例)
0.00216/0.0963×100=2.24質量%
因此判明,於實施例3中,銀奈米線[2]中的吸附於銀奈米線[1]上的染料[I]的吸附量約為2.2質量%。此外,於同樣使用染料[I] 的實施例4、及比較例3及比較例4中亦利用相同的方法來測定、算出染料[I]吸附量。
除了於實施例1中,使用所得的銀奈米線[2]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透明電極。
(實施例4)
除了於實施例3中,將塗料的組成設為以下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的方式製作透明電極。
銀奈米線[2]:0.04質量%
水溶性感光性樹脂(東洋合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AWP-MRE):0.08質量%
水:89.88質量%
乙醇:10質量%
(比較例1)
除了於實施例1中,不進行通向濕式的水流分散裝置中的水流分散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作透明電極。
(比較例2)
除了於實施例2中,不進行通向濕式的水流分散裝置中的水流分散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的方式製作透明電極。
(比較例3)
除了於實施例3中,不進行通向濕式的水流分散裝置中的水流分散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的方式製作透明電極。
(比較例4)
除了於實施例4中,不進行通向濕式的水流分散裝置中的水流分散處理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的方式製作透明電極。
<評價>
對於以上的實施例1~實施例4及比較例1~比較例4中製作的透明導電膜,評價A)管束的評價、B)全光線透過率[%]、C)霧度值、D)薄片電阻值[Ω/□]、E)△反射L*值。各以如下方式進行評價。
A)管束的評價
使用場發射型掃描電子顯微鏡(商品名;S-4700,日立(HITACHI)製造),以2000倍且依據如下的評價基準,對各透明導電膜的管束進行評價。
○:於透明導電膜面內隨機選擇3個點,所選擇的3個所有點中,所具有的管束結構的個數在透明導電膜的每個縱30μm×橫40μm的長方形的面積區域中為3個以下的情況。
×:所述具有的管束結構的個數在透明導電膜的每個縱30μm×橫40μm的長方形的面積區域中為4個以上的情況。
B)全光線透過率的評價
對於各透明導電膜的全光線透過率,使用HM-150(商品名;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股)製造),依據JIS K7136進行評價。
C)霧度值的評價
對於各透明導電膜的霧度值,使用HM-150(商品名;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股)製造),依據JIS K7136進行評價。此外,霧 度值較佳為1.1以下。
D)薄片電阻值的評價
各透明導電膜的薄片電阻值是使用MCP-T360(商品名;三菱化學分析技術(Mitsubishi Chemical Analytech)(股)製造)來進行評價。此外,薄片電阻值較佳為500[Ω/□]以下。
E)△反射L*值的評價
於銀奈米線層側貼合黑色的乙烯膠帶(米其邦(Nichiba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VT-50),自與銀奈米線層側相反之側,依據JIS Z8722,使用偉迪捷愛色麗(Videojet X-Rit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Color i5台式來評價△反射L值。光源是使用D65光源,藉由排除鏡面反射光(Specular Component Excluded,SCE)方式,於任意的3個部位進行測定,將其平均值作為反射L值。此處,△反射L*值可藉由下述計算式來算出。
(△反射L*值)=(包含基材的透明電極的反射L*值)-(基材的反射L*值)
此外,△反射L*值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1.5以下。
根據表1所示的結果而確認到以下情況。
首先,若將實施例1與實施例3、以及實施例2與實施例4進行比較,則使用吸附著有色化合物的銀奈米線本體者(實施例3與實施例4)與未吸附有色化合物的銀奈米線(實施例1與實施例2)相比較,霧度值及△反射L*值低,獲得良好的結果。認為這是藉由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銀奈米線本體的表面而抑制外光散射的結果。
若將實施例1與比較例1、實施例2與比較例2、實施 例3與比較例3、以及實施例4與比較例4分別進行比較,則即便存在於透明導電膜內的銀奈米線重量為相同程度,管束結構不存在、或微少者(實施例1~實施例4)的薄片電阻值及△反射L*值均為低。認為這是由於管束結構不存在、或微少,故而高效地具有導電性、且抑制外光散射的結果。
此外,圖9為實施例1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 察圖像,圖10為比較例1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圖像,圖11是比較例3的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圖像。
圖9(實施例1)中,管束結構的個數為0個,圖10(比較例1)中,管束結構的個數為8個以上,圖11(比較例3)中,管束結構的個數為8個以上。

Claims (20)

  1. 一種透明導電膜,包含金屬奈米線,所述透明導電膜的特徵在於:於所述透明導電膜的每個縱30μm、橫40μm的長方形的面積區域中,存在於所述透明導電膜中的所述金屬奈米線的管束結構為3個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包括金屬奈米線本體、以及吸附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並且所述有色化合物為染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相對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所述有色化合物的吸附量為0.5質量%~10質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染料吸收可見光區域的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包括金屬奈米線本體、以及吸附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有色化合物,並且所述有色化合物含有於可見光區域中具有吸收的發色團、以及鍵結於構成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金屬上的基團。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相對於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所述有色化合物的吸附量為0.5質量%~10 質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有色化合物是由下述通式(I)所表示,R-X...(I)(其中,R為於可見光區域中具有吸收的發色團,X為鍵結於構成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金屬上的基團)。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發色團包含選自由不飽和烷基、芳香族、雜環及金屬離子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發色團包含選自由亞硝基、硝基、偶氮基、次甲基、胺基、酮基、噻唑基、萘醌基、吲哚啉基、二苯乙烯衍生物、靛酚衍生物、二苯基甲烷衍生物、蒽醌衍生物、三芳基甲烷衍生物、二嗪衍生物、靛類衍生物、氧雜蒽衍生物、噁嗪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吖啶衍生物、噻嗪衍生物、含硫原子的化合物、以及含金屬離子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發色團包含選自由Cr錯合物、Cu錯合物、Co錯合物、Ni錯合物、Fe錯合物、偶氮基、以及吲哚啉基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 鍵結於所述金屬上的基團為硫醇基以及二硫醚基的至少任一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第3項、第5項及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的平均短軸徑為1nm~500nm,平均長軸長為5μm~50μm。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第3項、第5項及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包含選自由Ag、Au、Ni、Cu、Pd、Pt、Rh、Ir、Ru、Os、Fe、Co、Sn、Al、Tl、Zn、Nb、Ti、In、W、Mo、Cr、V及Ta所組成的組群中的至少1種元素。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反射L*值為2.5以下。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更包含黏合劑,並且所述金屬奈米線分散於所述黏合劑中。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其中所述金屬奈米線聚集於基材上。
  17. 一種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其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第5項及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所述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包括:對金屬奈米線分散液實施水流分散處理後形成透明導電膜的步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於所述水流分散處理之前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 本體上的步驟,所述使有色化合物吸附於金屬奈米線本體上的步驟包括:(1)將透過所述有色化合物及溶媒、且不透過金屬奈米線及所述有色化合物的凝聚體的過濾器製的容器,放入至具有溶解或分散有所述有色化合物的所述溶媒的容器內的步驟;(2)於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內放入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使所述金屬奈米線本體與溶解或分散於所述溶媒中的所述有色化合物接觸的步驟;以及(3)取出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將所述過濾器製的容器內的所述溶媒以及游離於所述溶媒中的所述有色化合物去除的步驟。
  19. 一種資訊輸入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透明基材;以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第5項及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設置於所述透明基材上。
  20. 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顯示面板;以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第5項及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透明導電膜,設置於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面側。
TW104103231A 2014-02-03 2015-01-30 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TWI6546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8869 2014-02-03
JP2014018869A JP6441576B2 (ja) 2014-02-03 2014-02-03 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2076A true TW201532076A (zh) 2015-08-16
TWI654625B TWI654625B (zh) 2019-03-21

Family

ID=53757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3231A TWI654625B (zh) 2014-02-03 2015-01-30 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5750B2 (zh)
JP (1) JP6441576B2 (zh)
CN (1) CN105960685B (zh)
TW (1) TWI654625B (zh)
WO (1) WO201511563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9150B (zh) * 2018-01-22 2020-11-01 日商同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銀奈米線印墨及銀奈米線印墨的製造方法
TWI740400B (zh) * 2020-03-02 2021-09-21 力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US11298925B2 (en) 2016-09-30 2022-04-1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ectro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41576B2 (ja) 2014-02-03 2018-12-1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DE102015115004A1 (de) * 2015-09-07 2017-03-09 Leibniz-Institut Für Neue Materialien Gemeinnützig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strukturierten Oberflächen
KR102452651B1 (ko) 2015-10-19 2022-10-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전체,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소자
JP6356114B2 (ja) * 2015-11-26 2018-07-1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JP6859083B2 (ja) * 2016-11-28 2021-04-14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導電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FR3061605B1 (fr) * 2016-12-29 2019-05-31 Aledia Dispositif optoélectronique à diodes électroluminescentes
KR20190030810A (ko) * 2017-09-14 2019-03-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신경신호 측정용 신경전극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201940323A (zh) 2018-03-09 2019-10-16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膜、感測器、觸控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82436B1 (en) 2006-10-12 2019-08-28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Nanowire-bas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m
EP2160765B1 (en) 2007-04-20 2019-08-14 Cambrios Film Solutions Corporation High contrast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US20090321364A1 (en) 2007-04-20 2009-12-31 Cambrios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iltering nanowires
JP4943254B2 (ja) * 2007-07-18 2012-05-30 太陽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ペースト組成物、およ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透光性導電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5332186B2 (ja) * 2007-11-26 2013-11-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金属ナノワイヤを用いた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透明導電膜
TW200946266A (en) 2008-02-27 2009-11-16 Kuraray Co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talnanowire and dispersion medium comprising the resultant metalnanowire, an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US8535805B2 (en) * 2008-04-28 2013-09-17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Hydrophobic nanostructured thin films
CN102087884A (zh) * 2009-12-08 2011-06-0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基于有机聚合物和银纳米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106730A2 (en) * 2010-02-27 2011-09-01 Innova Dynamics, Inc . Structures with surface-embedded additives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2012009219A (ja) * 2010-06-23 2012-01-12 Fujifilm Corp 導電材料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20120148823A1 (en) * 2010-12-13 2012-06-14 Innovation & Infinity Global Corp.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KR101849816B1 (ko) * 2011-02-23 2018-04-17 데쿠세리아루즈 가부시키가이샤 투명 도전막, 정보 입력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2012185770A (ja) * 2011-03-08 2012-09-27 Sony Corp 透明電極素子、情報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2216535A (ja) * 2011-03-31 2012-11-0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金属ナノワイヤー含有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塗布液
EP2727165A4 (en) * 2011-06-28 2015-08-05 Innova Dynamics Inc TRANSPARENT CONDUCTORS INCORPORATING ADDITIV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U2012298650A1 (en) * 2011-08-24 2014-03-27 Tpk Holding Co., Ltd. Pattern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s
JP2013084571A (ja) * 2011-09-29 2013-05-09 Fujifilm Corp 透明導電性塗布膜、透明導電性インク、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タッチパネル
WO2013133272A1 (ja) 2012-03-06 2013-09-12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導電性素子、組成物、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3211130A (ja) * 2012-03-30 2013-10-10 Toray Ind Inc 導電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導電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体
KR102009321B1 (ko) * 2012-04-16 2019-08-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GB201209221D0 (en) * 2012-05-25 2012-07-04 Isis Innovation Solid material and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solid material
WO2014010270A1 (ja) 2012-07-10 2014-01-16 東レ株式会社 導電積層体、パターン化導電積層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てなるタッチパネル
US9099222B2 (en) * 2012-10-10 2015-08-04 Carestream Health, Inc. Patterned films and methods
JP6308737B2 (ja) * 2013-08-26 2018-04-11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金属ナノワイヤー、分散液、透明導電膜、情報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802567B1 (ko) * 2013-10-17 2017-12-0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투명 도전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JP6327870B2 (ja) * 2014-01-29 2018-05-2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金属ナノワイヤー、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分散液、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6441576B2 (ja) 2014-02-03 2018-12-1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98925B2 (en) 2016-09-30 2022-04-12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ectro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784970B (zh) * 2016-09-30 2022-12-01 日商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導電性膜、觸控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US11648759B2 (en) 2016-09-30 2023-05-1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ectro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709150B (zh) * 2018-01-22 2020-11-01 日商同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銀奈米線印墨及銀奈米線印墨的製造方法
TWI740400B (zh) * 2020-03-02 2021-09-21 力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池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4625B (zh) 2019-03-21
WO2015115630A1 (ja) 2015-08-06
CN105960685A (zh) 2016-09-21
JP2015146127A (ja) 2015-08-13
CN105960685B (zh) 2019-06-25
JP6441576B2 (ja) 2018-12-19
US10365750B2 (en) 2019-07-30
US20170010736A1 (en) 2017-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4625B (zh) 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TWI697453B (zh) 金屬奈米線、透明導電膜及其製造方法、分散液、資訊輸入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JP6094270B2 (ja) 透明導電膜、導電性素子、組成物、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EP2613328B1 (en) Transparent electroconductive film,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instrument
TWI606465B (zh)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conductive element, composition, colored self-assembled material,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6654834B2 (ja) 分散液、透明導電膜、入力装置及び有機el照明装置
EP3040381B1 (en) Thiol group-containing colored compound, metal nanowire, dispersio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44923A (zh) 透明導電膜形成用墨水組成物、透明導電膜、透明電極的製造方法及圖像顯示裝置
US20180082762A1 (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Dispersion Liquid,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15040316A (ja) ナノ粒子担持金属ナノワイヤー、分散液、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
JP6356114B2 (ja) 透明導電膜の製造方法
JP6633387B2 (ja) 透明導電膜、構造体、及び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320365B2 (ja) 金属ナノワイヤー、透明導電膜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分散液、情報入力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