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30398A -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30398A
TW201530398A TW103101776A TW103101776A TW201530398A TW 201530398 A TW201530398 A TW 201530398A TW 103101776 A TW103101776 A TW 103101776A TW 103101776 A TW103101776 A TW 103101776A TW 201530398 A TW201530398 A TW 2015303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substrate
touch panel
electrod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Chih Hsu
Jiann-Liang Chou
Kuo-Hsi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riority to TW103101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530398A/zh
Priority to CN201410068681.5A priority patent/CN104793777A/zh
Priority to CN201420085450.0U priority patent/CN203759664U/zh
Publication of TW201530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30398A/zh

Links

Abstract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多個第一電極、多個第二電極以及多條第一導線。第一電極配置於第一基板。第一電極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電極與第一電極電性絕緣。第二電極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不同。第一導線配置於第一基板上,並且對應地連接第一電極。第一導線與第二電極彼此電性絕緣,且第一導線位在至少其中一第二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另揭露一種包括上述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裝置。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面板與顯示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與應用此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裝置。
近年來,隨著資訊技術、無線行動通訊和資訊家電的快速發展與應用,為了達到更便利、體積更輕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許多資訊產品已由傳統之鍵盤或滑鼠等輸入裝置,轉變為使用觸控面板(touch panel)作為輸入裝置。觸控面板依照感測形式的不同大致上可區分為電阻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光學式觸控面板、聲波式觸控面板以及電磁式觸控面板。由於電容式觸控面板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觸控面板具有反應時間快、可靠度佳以及解析度高(high definition)等優點,因此被廣泛的應用於各類手持電子裝置上。
圖1是習知的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一般而言,觸控面板10通常是將分別沿兩個不同方向(例如是圖1中的方向X與Y)延伸且彼此電性絕緣的第一電極12與第二電極14配置在基板16上,其中第一電極12與第二電極14分別連接信 號傳輸線18a與18b,且信號傳輸線18a與18b匯集至位在基板16一側的接合區19。如此,可供一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接合至觸控面板10的接合區19,可以使第一電極12與第二電極14藉由信號傳輸線18a與18b而與軟性電路板或其他電子裝置電性連接。
信號傳輸線18a與18b(圖1是以信號傳輸線18a為例)會配置在基板16的周邊。此時,觸控面板10需在基板16的周邊上預留設置信號傳輸線18a的空間,使得觸控面板10的邊框(border)的寬度增加。再者,圖1僅繪示少數的電極與信號傳輸線作為示意,實際上觸控面板10具有更多的電極與信號傳輸線。 當觸控面板10的電極與信號傳輸線的數量增加時,觸控面板10勢必須配置更大的邊框,才能容納信號傳輸線。此種作法使觸控面板10不利於應用在講求窄邊框的電子產品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具有窄邊化(zero border)的設計而能降低邊框(border)寬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具有窄邊化的設計而能降低邊框寬度。
本發明的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多個第一電極、多個第二電極以及多條第一導線。第一電極配置於第一基板的一側。第一電極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 電極與第一電極電性絕緣。第二電極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不同。第一導線配置於第一基板上,並且對應地連接第一電極。第一導線與第二電極彼此電性絕緣,且第一導線位在至少其中一第二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由所連接的第一電極朝向一接合端延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部分第一電極各自藉由至少一間距劃分成多個子電極。至少一間距位在至少其中一第二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且至少部分第一導線通過至少一間距以連接至對應的第一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間距於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其所對應的第二電極於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部分第一電極所具有的子電極的數量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部分第一電極中至少兩者所具有的子電極的數量不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至少一間距內,其中各虛擬電極位在其中一第二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且各虛擬電極位於至少一子電極與至少一第一導線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部分第一電極各自具有至少一狹縫圖案,各狹縫圖案位在其中一第二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部分第一電極的至少一端具有一內縮區。內縮區重疊於最外側的兩第二電極的至少其一,第一導線位在內縮區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內縮區於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其所對應的第二電極於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越接近接合端者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越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對應於內縮區的第二電極具有一本體部以及多個補償部,補償部從本體部沿第一方向朝相鄰的第二電極突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補償部於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等於各補償部所對應的內縮區於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線中至少兩者的線寬彼此不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多條第二導線,配置於第一基板上,並且對應地連接第二電極。第二導線與第一電極彼此電性絕緣。
本發明的觸控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觸控面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顯示介質層。第二基板面對第一基板。顯示介質層配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配 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都位在顯示介質層與第一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位於顯示介質層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配置於第一基板的相對兩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位於顯示介質層與第二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位於顯示介質層與第一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層,配置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電極、絕緣層與第二電極配置於第一基板的同一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三基板,面對第一基板,且第一基板位於第二基板與第三基板之間,其中第一電極、絕緣層與第二電極配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三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彩色濾光陣列,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其中一者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 畫素陣列,設置於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其中一者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介質層為一液晶層、有機發光層、電泳材料層、電濕潤顯示介質層或上述之組合。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觸控面板與應用此觸控面板的觸控顯示裝置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電極配置於第一基板上,而對應地連接第一電極的第一導線配置於第一基板上,並且第一導線位在至少其中一第二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由此可知,本發明的觸控面板的邊框不需預留設置第一導線的空間,且第一導線可藉由對應的第二電極遮蔽。據此,本發明的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具有窄邊化的設計,而能縮減邊框寬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100、100a、100b、100c、200、200a、200b‧‧‧觸控面板
12、120a至120d、220a至220d‧‧‧第一電極
14、130a至130c、230a至230d‧‧‧第二電極
16‧‧‧基板
18a、18b‧‧‧信號傳輸線
19‧‧‧接合區
50、50a、50b、50c、50d、50e‧‧‧觸控顯示裝置
52‧‧‧第二基板
54‧‧‧顯示介質層
56‧‧‧絕緣層
58‧‧‧第三基板
102‧‧‧覆蓋板
1022‧‧‧透光區
1024‧‧‧周邊區
104、106‧‧‧黏著層
110、210‧‧‧第一基板
112、212‧‧‧接合端
122‧‧‧子電極
124a、124b‧‧‧狹縫圖案
140、240、240a至240d‧‧‧第一導線
150、250‧‧‧第二導線
160‧‧‧虛擬電極
202‧‧‧飾邊層
204‧‧‧裝飾層
204a‧‧‧第一裝飾層
204b‧‧‧第二裝飾層
204c‧‧‧底裝飾層
206‧‧‧緩衝層
208‧‧‧遮光層
209‧‧‧外框層
209a‧‧‧第一外框層
209b‧‧‧第二外框層
232‧‧‧本體部
234‧‧‧補償部
A‧‧‧正投影面積
A1至A3‧‧‧區域
AM‧‧‧畫素陣列
C、C1、C2、C3‧‧‧通道
CF‧‧‧彩色濾光陣列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1至G9‧‧‧間距
L‧‧‧光線
R1至R6‧‧‧內縮區
w1至w5‧‧‧寬度
X、Y‧‧‧方向
圖1是習知的一種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2B與圖2C是圖2A的觸控面板在不同的實施例中沿I-I’剖線的示意圖。
圖2D是圖2A的觸控面板在另一實施例的周邊結構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7是圖6的觸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圖。
圖8是圖7的觸控面板的電容值的變化趨勢圖。
圖9A是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9B是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10A至圖10F是本發明應用圖1的觸控顯示裝置的可能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A,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一電極120a至120d、第二電極130a至130c、多條第一導線140以及多條第二導線150。圖2A將第二電極130a至130c繪示為實線,而其餘被第二電極130a至130c遮蔽的構件在圖2A中以虛線繪示(例如是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一導線140)。第一電極120a至120d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一側。第一電極120a至120d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一側。第二電極130a至130c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第二方向D2延伸,其中第二方向D2與第一方向 D1不同,例如相交。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例如是由透明導電材料製成的感應電極。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彼此電性絕緣,且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相交,據此藉由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之間的互電容變化提供觸控感測功能,於此,當第一電極120a至120d為驅動電極時,第二電極130a至130c為感測電極;當第二電極130a至130c為驅動電極時,第一電極120a至120d為感測電極。 第一基板110可以是塑膠基板、玻璃基板或薄膜基板,其厚度為0.1mm至2mm。另外,在一選擇的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也可以用一整面絕緣層來取代,絕緣層材質可以是有機絕緣材、無機絕緣材(如SiO2及/或SiNx)。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線14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一側,並且對應地連接第一電極120a至120d,而第二導線150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一側,並且對應地連接第二電極130a至130c。第一導線140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彼此電性絕緣,而第二導線150與第一電極120a至120d彼此電性絕緣。第一導線140與第二導線150分別由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延伸至位在第一基板110一側的接合端112,以使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可以透過第一導線140、第二導線150與接合端112上所接合的軟性電路板(未繪示)或電子裝置(未繪示)。
為了實現窄邊化的設計而縮減觸控面板100的邊框寬度,本實施例將第一導線140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中間,且第一導線140位在第二電極130a至130c其中至少一者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由所連接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朝向接合端112延伸。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0a至120d之中的第一電極120b至120d各自藉由間距G1、G2與G3劃分成兩個子電極122,而第一電極120a設置為連續的電極。換言之,第一電極120b的兩相鄰子電極122之間具有間距G1,而第一電極120c的兩子電極122之間以及第一電極120d的兩子電極122之間也分別具有間距G2與間距G3。因此,為使第一電極120a與所有子電極122都能藉由第一導線140連接至接合端112所接合的電路,其中一條第一導線140連接第一電極120a,而其餘第一導線140分別對應地連接第一電極120b至120d中的子電極122。
在本實施例中,間距G1至G3對應於第二電極130b,且間距G1至G3位在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且第一導線140通過間距G1至G3以連接至對應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間距G1至G3的寬度可以一致或不一致,且各間距G1至G3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1小於其所對應的第二電極130b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2。也就是說,雖然間距G1至G3存在於相鄰的兩個子電極122之間,這些子電極12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仍部分地重疊於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 110上的正投影,而可以實現兩電極之間的電容耦合。然而,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各間距G1至G3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1也可以等於或略大於其所對應的第二電極130b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2,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0b至120d各自所具有的子電極122的數量相同(均各自具有兩個子電極122),且各間距G1至G3所對應的第二電極相同(均為第二電極130b)。如此一來,重疊於同一第二電極130b的正投影的間距G1至G3相互連通而形成通道C。所有第一導線140都位在通道C內,並且各個第一導線140連接第一電極120a或對應的子電極122。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間距G1至G3以及位在間距G1至G3中的第一導線140均位在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因此間距G1至G3與第一導線140可視為是隱藏在第二電極130b的下方。如此,通過間距G1至G3的第一導線140可以藉由第二電極130b遮蔽而不影響觸控面板100的視覺效果,且將第一導線140配置間距G1至G3中,則第一基板110的邊框不需預留設置第一導線140的空間。據此,可以縮減觸控面板100的邊框寬度,達到窄邊化的設計。
圖2B與圖2C是圖2A的觸控面板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沿I-I’剖線的示意圖。請參考圖2A至圖2C,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導線140位在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可定義成,當光線L從垂直於第一基板110的方向射入觸控 面板100時,或者是當使用者從垂直於第一基板110的方向觀看觸控面板100時,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產生投影即為正投影,且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具有正投影面積A,而第一導線140位在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A內。如此,第一導線140在垂直於第一基板110的方向上可以受到第二電極130b的遮蔽而不影響觸控面板100的視覺效果,且第一基板110的邊框不需預留設置第一導線140的空間,界已使觸控面板100達到窄邊化的設計。
此外,請參考圖2A與圖2B,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 100可以將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相對兩側。之後,才將覆蓋板102藉由黏著層104覆蓋第二電極130a至130c而使觸控面板100形成單片雙層薄膜式(GF2)型式的觸控面板。此時,第一基板110可以是薄膜基板、塑膠基板或玻璃基板,而覆蓋板102係為一透明覆蓋板,透明覆蓋板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之覆蓋板,透明覆蓋板的厚度可介於0.2mm至2mm。選用透明覆蓋板的覆蓋板102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之組合,例如為2.5D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且透明覆蓋板係具有85%以上的透光度。 另外,覆蓋板102也可以選擇在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之一側設置一防污鍍膜(Anti-Smudge Coating)。如此,第一基板110可以承載並分離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而覆蓋 板102同樣可用於保護觸控面板100。之後,觸控面板100可在藉由覆蓋第一電極120a至120d的黏著層106貼附於其他構件上(例如是顯示面板的彩色濾光基板)。
再者,請參考圖2A與圖2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也可以將第一電極120a至120d配置於第一基板110上,而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覆蓋板102上。之後,覆蓋板102藉由黏著層104而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一側,並覆蓋在第一電極120a至120上。第一基板110可以是薄膜基板或塑膠基板,覆蓋板102可以是如上所述的透明覆蓋板,而使觸控面板100形成雙基板(G/G)型式的觸控面板。或者,第一基板110可以是薄膜基板,而覆蓋板102採用如上所述的透明覆蓋板,而使觸控面板100形成單一玻璃基板與單一塑膠薄膜(G/F)型式的觸控面板。換言之,第一基板110的材質可依據需求作調整,而覆蓋板102可以用來承載第二電極130a至130c,並同時用於保護觸控面板100。
另外,圖2A所示的觸控面板100也可在透明覆蓋板周圍設置一裝飾層,裝飾層可以是黑色油墨或光阻,也可以選擇彩色的裝飾層。圖2D是圖2A的觸控面板在另一實施例的周邊結構的剖視示意圖。請參考圖2D,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100的覆蓋板102具有透光區1022以及周邊區1024,周邊區1024設置於透光區1022之至少一側。在透光區1022內可設置前述各實施例之觸控元件(例如是圖2C的第二電極130a至130c),在此不再贅述。觸控面板100包括覆蓋板102、飾邊層202、裝飾層204、緩衝層206、遮光 層208以及外框層209。覆蓋板102係為透明覆蓋板,其透光度在85%以上均在此範疇內。覆蓋板102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例如觸控面板100)之覆蓋板,且覆蓋板102的厚度可介於0.2mm至2mm。覆蓋板102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之組合,例如為2.5D或3D形狀的強化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另外,觸控面板100也可以選擇在覆蓋板102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之一側面設置防污鍍膜(Anti-Smudge Coating)。飾邊層202設置於周邊區1024靠近透光區1022的邊緣,且飾邊層202可以包含油墨材料或是光阻材料。裝飾層204可選擇性地為一複合層,例如包括第一裝飾層204a與第二裝飾層204b由下而上依序堆疊於覆蓋板102上。本實施例之第二裝飾層204b之圖形範圍大於第一裝飾層204a之圖形範圍,因此第二裝飾層204b包覆了第一裝飾層204a之側邊。此外,裝飾層204更包括底裝飾層204c設於第一裝飾層204a之下側,其中底裝飾層204c之圖形範圍係大於第一裝飾層204a與第二裝飾層204b之圖形範圍,且底裝飾層204c於接近透光區1022之內側邊係較第一裝飾層204a和第二裝飾層204b之內側邊更接近透光區1022。在另一實施例中,觸控面板也可以選擇性省略掉第二裝飾層204b。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裝飾層204a、第二裝飾層204b與底裝飾層204c皆由同色系之彩色油墨或光阻材料所構成,但不以此為限,例如其中二層同顏色,剩餘的一層是另一種顏色,另外, 裝飾層204也可以使用單層光阻。緩衝層206係設置於裝飾層204之上,全面覆蓋整個覆蓋板102的表面且包覆了裝飾層204。緩衝層206較佳由透明絕緣材料所構成,其材料舉例為氧化矽、氮化矽、二氧化鈦、氧化鈮、油墨材料及光阻材料之至少其中一者,且緩衝層206的堆疊結構可以依光學需求而為單層或多層之堆疊結構,例如為上述材料之其中兩者以上之多層堆疊。遮光層208可以是油墨材料或是光阻材料,且其覆蓋至少部分緩衝層206與裝飾層204,並且緩衝層206係位於遮光層208與裝飾層204之間。外框層209設於周邊區1024之外側,外框層209係部分覆蓋遮光層208、緩衝層206以及裝飾層204,其中外框層209可為複合層,包括第一外框層209a與第二外框層209b,兩者之材料較佳不相同,或是分別為不同色系之材料層。遮光層208與第二外框層209b可具有深色系或暗色系顏色,可以遮蔽後方的電子元件,而裝飾層204與第一外框層209a可具有淺色系顏色以使觸控面板100具有較明亮的外觀,但不以此為限。再者,遮光層208的光學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高於裝飾層204的光學密度值。較佳地,裝飾層204的光學密度值可小於2.5。上述裝飾層204的堆疊方式與層數不限於本實施例圖示所揭示的架構,可視設計需求而有不同的堆疊架構。
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3,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a與觸控面板100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100a中第一電極120b至120d中至少兩者所具 有的子電極122的數量不相同,且各間距G4至G9各自對應不同的第二電極130a至130c,而第一導線140位在多個第二電極130a至130c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0b至120d各自具有互相分離的多個子電極122。具體而言,第一電極120b藉由間距G4劃分成兩個子電極122,且間距G4位在第二電極130a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第一電極120c藉由間距G5與G6劃分成三個子電極122,且間距G5與G6分別位在第二電極130a以及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同樣地,第一電極120d藉由間距G7、G8與G9劃分成四個子電極122,且間距G7、G8與G9分別位在第二電極130a至130c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有關於間距G4至G9位在對應的第二電極130a至130c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的定義可參考前述內容,在此不多加贅述。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各間距G4至G9的寬度可以一致或不一致。各間距G4至G9分別位在第二電極130a、130b與130c其中一者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而各間距G4至G9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小於其所對應的第二電極130a至130c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舉例而言,間距G4的寬度w1小於第二電極130a的寬度w2。然而,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各間距G4至G9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也可以等於或略大於其所對應的第二電極130a至130c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
間距G4、G5與G7皆位在第二電極130a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且相互連通而形成通道C1。間距G6與G8都位在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且相互連通而形成通道C2,而間距G9位在第二電極130c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積內而且形成通道C3。此時,第一導線140通過對應的間距G4至G9所構成的通道C1至C3,並且由所連接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或子電極122)朝向接合端112延伸。
相較於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將部分第一電極120c至120d切割成較多段的子電極122,以形成多條對應於第二電極130a至130c的通道C1至C3,而將第一導線140分散在通道C1至C3內。此外,將第一導線140配置在第二電極130b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可以使觸控面板100a維持具有觸控感測功能,且基板110的邊框不需預留設置第一導線140的空間。據此,可以降低觸控面板100a的邊框寬度,達到窄邊化的設計。此外,本實施例所述的觸控面板100a可具有如圖2B與圖2C的剖面圖或者圖2D的示意圖所示的配置方式,亦即圖3所述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的相對位置與配置關係可以參考前述對應於圖2B與圖2C的描述,且觸控面板100a所使用的覆蓋板102也可依據需求配置如圖2D所示的裝飾層,在此不多加贅述。
圖4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b與前述的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類似,其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100b更包括多個 虛擬電極(dummy electrode)160,其配置於由間距G4至G9所構成的通道C1與C2內且不接觸第一電極120a至120d。具體而言,觸控面板100b具有類似觸控面板100a的組成,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然而,當光線通過觸控面板時,若子電極122之間的間距G4至G9的寬度過大,會產生亮度不均或是視覺效果不均勻的問題。因此,本實施例採取將虛擬電極160配置於通道C1與C2內,其中各虛擬電極160位在對應的通道C1與C2內,且位在其中一第二電極130a至130c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且各虛擬電極160位於至少一子電極122與至少一第一導線140之間。如此,可以改善觸控面板100b因間距G4至G9的寬度過大而降低的視覺效果。類似地,本實施例所述的觸控面板100b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的相對位置與配置關係可以參考前述對應於圖2B與圖2C的描述,且觸控面板100b所使用的覆蓋板102也可依據需求配置如圖2D所示的裝飾層,在此不多加贅述。
圖5是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c與前述的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a類似,其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100c的部分第一電極120a至120d各自具有至少一狹縫圖案124a或124b。具體而言,觸控面板100c具有類似觸控面板100a的組成,其類似的構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且具有類似的功能。當第一導線140對應配置在由間距G4至G9所形成的通道C1至C3內時,條狀的第一 導線140之間彼此相隔一距離而形成狹縫(slit)般的視覺效果。此時,設置有第一導線140的區域與未設置有第一導線140的區域將有顯著的視覺差異。因此,本實施例採取在第一電極120a至120d上配置狹縫圖案124a或124b,其中狹縫圖案124a為位在第一電極120a至120c上並對應於第二電極130a至130c的多個條狀開口,而狹縫圖案124b為位在間距G內的多個條狀電極。
在本實施例中,各狹縫圖案124a與124b位在其中一第二電極130a至130c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狹縫圖案124a未截斷其對應的第一電極120a與子電極122,故狹縫圖案124a不影響對應的第一電極120a與子電極122的電性導通,而狹縫圖案124b不接觸第一電極120a、子電極122與第一導線140,故狹縫圖案124b不影響觸控面板100b中各構件的電性獨立。由此可知,狹縫圖案124a可使第一電極120a至120c中不具有對應第二電極130a至130c的間距G4至G9之處具有類似於在間距G4至G9中配置第一導線140所形成的狹縫般的視覺效果,而狹縫圖案124b可以填補間距G內未配置有第一導線140的區域,以改善觸控面板100c的視覺效果。類似地,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100c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的相對位置與配置關係可以參考前述對應於圖2B與圖2C的描述,且觸控面板100c所使用的覆蓋板102也可依據需求配置如圖2D所示的裝飾層,在此不多加贅述。
圖6是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 考圖6,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00包括第一基板210、第一電極220a至220d、第二電極230a至230d、多條第一導線240以及多條第二導線250。第一電極220a至220d各自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並且沿著第二方向D2依序排列,而第二電極230a至230d各自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並且沿著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第一電極220a至220d分別連接於第一導線240,而第二電極230a至230d分別連接於第二導線250。同時,第一基板210用來承載第一電極220a至220d、第二電極230a至230d、多條第一導線240以及多條第二導線250這些構件至少一部份,並且提供使用者觸碰。
為了實現窄邊化的設計而降低觸控面板200的邊框寬度,在本實施例中,部分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一端具有內縮區R1至R3。內縮區R1至R3重疊於最外側的第二電極230a,第一導線240位在內縮區R1至R3中。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20a至220d越接近接合端212者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越小。換言之,第一電極220a至220d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沿第二方向D2依序遞減,以使部分的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一側可以分別定義出內縮區R1至R3。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電極220a也可以選擇地具有內縮區。亦即,第一電極220a在第一方向D1的寬度最大,而第一電極220d在第一方向D1的寬度最小。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d的寬度依序遞減,故對應不同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內縮區R1至R3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3至w5依序遞增。內縮區R1至R3重疊於第二電極230a, 且各內縮區R1至R3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3至w5小於其所對應的第二電極230a於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此時,重疊於同一第二電極230a的內縮區R1至R3形成通道,第一導線240位在內縮區R1至R3所形成的通道中。如此,第一導線240位在第二電極230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由所連接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d朝向接合端212延伸。
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內縮區R1至R3位在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一端,且內縮區R1至R3以及位在內縮區R1至R3中的第一導線240均位在第二電極230a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而位在第一基板210的側邊,故相較於前述的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不需要將部分第一電極220a至220d切割成多個子電極,而能以連續一體的電極圖案製作第一電極220b至220d。再者,將第一導線240配置在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內縮區R1至R3內,基板210的邊框不需預留設置第一導線240的空間。據此,可以降低觸控面板200的邊框寬度,達到窄邊化的設計。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230b至230d為條狀電極,但對應於內縮區R1至R3的第二電極230a具有條狀的本體部232以及多個從本體部232側邊突出的補償部234。具體而言,由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220b至220d具有內縮區R1至R3,且內縮區R1至R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w3至w5依序遞增,因此第一電極220b至220d與條狀的本體部232在第一基板210上的 正投影的重疊面積依序遞減。如此,會使各第一電極220a至220d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初始電容值不相同。因此,本實施例將第二電極230a配置成具有多個補償部234。補償部234從本體部220沿第一方向D1朝相鄰的第二電極230b突出並分別對應於內縮區R1至R3,且各補償部234於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的面積可以設置為等於各補償部234所對應的內縮區R1至R3於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的面積,因此本實施例的補償部234的面積也是沿第二方向依序改變。如此,藉由補償部234的設計,可以使第一電極220a至220d重疊於第二電極230a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的重疊面積相等,以降低各第一電極220a至220d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差異。
圖7是圖6的觸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圖。圖8是圖7的觸 控面板的電容值的變化趨勢圖。請參考圖6至圖8,在本實施例中,以圖7中的區域A1至A3作為模擬,其中區域A1至A3分別為第一電極220a至220c在不具有補償部234的情況下重疊於第二電極230a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的重疊區域。由於第一電極220a不具有內縮區,而第一電極220b與220c的內縮區R1與R2依序遞增,故本實施例的區域A1至A3的面積依序遞減。比較區域A1至A3所對應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c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與電容差異值相對於第二電極230a是否具有補償部234的結果如下表:表一:電容值比較表
由此可知,當第二電極230a未配置補償部234時,區域A1所對應的第一電極220a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約為1.1538皮法拉(picofarad,pF),區域A2所對應的第一電極220b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約為0.7532皮法拉,而區域A3所對應的第一電極220c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約為0.5423皮法拉,其趨勢如圖8所示。
相對地,當第二電極230a配置補償部234時,第一電極220a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重疊區域維持為區域A1,但第一電極220b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重疊區域變成區域A2與其所對應的補償部234,而第一電極220c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重疊區域變成區域A3與其所對應的補償部234。此時,區域A1所對應的第一電極220a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約為1.1702皮法拉,區域A2與其所對應的補償部234所對應的第一電極220b與 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約為0.9132皮法拉,而區域A3與其所對應的補償部234所對應的第一電極220c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約為0.8087皮法拉,其趨勢如圖8所示。因此,藉由補償部的設計,可以使第一電極220a至220c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的差異降低。再者,上述的比較結果是在補償部234設置為讓第二電極230a重疊於第一電極220a至220c的重疊面積大致相等來進行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適當調整補償部234的面積,可以使第一電極220a至220c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電容值更為接近。據此,藉由在對應於內縮區R1至R3且位在第一基板210最外側的第二電極230a上配置補償部234,可以改善觸控面板200的邊緣的感測效果。此外,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0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d與第二電極230a至230d的相對位置與配置關係可以參考前述的圖2B與圖2C中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且在觸控面板200採用如圖2B與圖2C所示的覆蓋板102之後,覆蓋板102也可依據需求配置如圖2D所示的裝飾層,在此不多加贅述。
圖9A是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 考圖9A,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00a與前述的第五實施例中的觸控面板200類似,其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兩端都分別具有內縮區R1至R3,位於同一側的內縮區R1至R3對應地重疊於最外側的第二電極230a與230d,而第一導線240a至240d位在對應於第二電極230a的內縮區R1至R3所形 成的通道中或者位在對應於第二電極230d的內縮區R1至R3所形成的通道中。第一導線240a至240d位在最外側的兩個第二電極230a與230d在第一基板210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由所連接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d朝向接合端212延伸。因此,觸控面板200a也同樣具有類似於觸控面板200的功能。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對應於內縮區R1至R3的第二電極230a與230d具有條狀的本體部232以及多個從本體部232側邊突出的補償部234。關於補償部234的說明可以參考前述的第五實施例。如此,藉由補償部234的設計,可以補償各第一電極220a至220d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初始電容值的差異。
此外,本實施例的第一導線240a至240d中至少兩者的線寬彼此不相同。由於各第一導線240a至240d所連接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d不相同,且各第一電極220a至220d的位置與佈線長度也不同。因此,本實施例將第一導線240a至240d設置成線寬不一致,例如是第一導線240a至240d的線寬依序遞減,可以降低第二電極230a或230d的阻抗差異。上述將第一導線240a至240d的線寬不一致的設計也可以應用在前述的第一實施例至第五實施例中。類似地,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0a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d與第二電極230a至230d的相對位置與配置關係可以參考前述的圖2B與圖2C中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且觸控面板200a所使用的覆蓋板102也可依據需求配置如圖2D所示的裝飾層,在此不多加贅述。
圖9B是本發明的第七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示意圖。請參 考圖9B,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200b與前述的第五實施例中的觸控面板200以及第六實施例中的觸控面板200a類似,其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兩端都分別具有內縮區,但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寬度相等。因此,對應不同第一電極220b至220d左側的內縮區R1至R3越接近接合端212者寬度(於第一方向D1上)越大,但對應不同第一電極220b至220d右側的內縮區R4至R6越接近接合端212者寬度(於第一方向D1上)越小。舉例而言,如圖9B所示,第一電極220b的兩端的內縮區R1與R4大小不一致,且第一電極220d的兩端的內縮區R3與R6大小不一致。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兩端都配置內縮區而形成用以配置第一導線240a至240d的通道,並且對應於內縮區R1至R3的第二電極230a與對應於內縮區R4至R6的第二電極230d具有條狀的本體部232以及多個從本體部232側邊突出的補償部234。如此,藉由補償部234的設計,可以補償各第一電極220a至220d與第二電極230a之間的初始電容值的差異。再者,本實施例將第一電極220b至220d設計成寬度相等,可以使第一電極220b至220d的阻抗更為接近。類似地,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200b的第一電極220a至220d與第二電極230a至230d的相對位置與配置關係可以參考前述的圖2B與圖2C中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且觸控面板200b所使用的覆蓋板102也可依據需求配置如圖2D所示的裝飾層,在此不多加贅述。
圖10A至圖10F是本發明應用圖1的觸控顯示裝置的可能實施例的示意圖。請先參考圖10A,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50包括上述的六個實施例中的觸控面板的其中之一(以下的說明是以觸控面板100為例)、第二基板52以及顯示介質層54。 第二基板52面對第一基板110。顯示介質層54配置於第一基板100與第二基板52之間。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0a至120d(圖10A僅繪示第一電極120a,而第一電極120b至120d可參照圖2的說明)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52之間,且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分別位於顯示介質層54的相對兩側。
此外,觸控顯示裝置50更包括彩色濾光陣列CF與畫素陣列AM。彩色濾光陣列CF設置於第一基板110上,以使第一基板110形成一彩色濾光基板,而第二基板52上可選擇地設置有畫素陣列AM,以使第二基板52形成一畫素陣列基板,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52可以分別是畫素陣列基板與彩色濾光基板。當然,畫素陣列AM與彩色濾光陣列CF可以整合在一起而配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52其中一者上。
配置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52之間的顯示介質層54為一液晶層、有機發光層、電泳材料層、電濕潤顯示介質層或上述之組合,本發明並不限制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52與顯示介質層54的種類。如此,觸控顯示裝置50藉由形成彩色濾光基板的第一基板110、形成畫素陣列基板的第二基板52以及顯示介質 層54提供顯示影像的功能,並藉由觸控面板100提供觸控功能,其中觸控面板100具有窄邊化的設計,因此應用觸控面板100的觸控顯示裝置50同樣具有窄邊化的設計,而能降低邊框寬度,有利於觸控顯示裝置50朝向輕薄化的趨勢。
請參考圖10B,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50a類似於 觸控顯示裝置50,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電極120a至120d(圖10B僅繪示第一電極120a,而第一電極120b至120d可參照圖2的說明)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52之間,且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都位在顯示介質層54與第一基板110之間。更進一步地說,第二電極130a至130c、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彩色濾光陣列CF依序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並面對畫素陣列AM。此外,觸控顯示裝置50a更包括多個絕緣層56,分別配置於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之間以及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彩色濾光陣列CF之間,以分離第二電極130a至130c、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彩色濾光陣列CF。如此,觸控顯示裝置50a藉由形成彩色濾光基板的第一基板110、形成畫素陣列基板的第二基板52以及顯示介質層54提供顯示影像的功能,並藉由觸控面板100提供觸控功能,且具有窄邊化的設計。
請參考圖10C,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50b類似 於觸控顯示裝置50與50a,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電極120a至120d(圖10C僅繪示第一電極120a,而第一電極120b至120d可 參照圖2的說明)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相對兩側,且第一電極120a至120d位於顯示介質層54與第二基板52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電極120a至120d配置於第二基板52的畫素陣列AM上,彩色濾光陣列CF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並面對第二基板52,而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相對於彩色濾光陣列CF的另一表面上。此外,觸控顯示裝置50b亦可如圖2C所示配置覆蓋板102與黏著層104。覆蓋板102藉由黏著層104覆蓋第二電極130a至130c,用以保護觸控顯示裝置50b。如此,觸控顯示裝置50b同樣具有顯示影像以及觸控功能,且具有窄邊化的設計。
請參考圖10D,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50c類似於觸控顯示裝置50至50b,其主要差異在於,第一電極120a至120d(圖10D僅繪示第一電極120a,而第一電極120b至120d可參照圖2的說明)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相對兩側,且第一電極120a至120d位於顯示介質層54與第一基板110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彩色濾光陣列CF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並面對第二基板52,第一電極120a至120d配置於彩色濾光陣列CF上並面對畫素陣列AM,其中第一電極120a至120d與彩色濾光陣列CF之間也可以配置絕緣層(未繪示),而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相對於彩色濾光陣列CF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的另一表面上。類似地,觸控顯示裝置50c亦可如圖2C所示配置覆蓋板102與黏著層104。覆蓋板102 藉由黏著層104覆蓋第二電極130a至130c,用以保護觸控顯示裝置50c。如此,觸控顯示裝置50c同樣具有顯示影像以及觸控功能,且具有窄邊化的設計。
請參考圖10E,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50d類似於 觸控顯示裝置50至50c,其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顯示裝置50d更包括絕緣層56,配置於第一電極120a至120d(圖10E僅繪示第一電極120a,而第一電極120b至120d可參照圖2的說明)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之間,且第一電極120a至120d、絕緣層56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同一側。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彩色濾光陣列CF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並面對第二基板52的畫素陣列AM,第一電極120a至120d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相對於彩色濾光陣列CF的另一表面上,絕緣層56配置在第一電極120a至120d,而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在絕緣層56上。類似地,觸控顯示裝置50d亦可如圖2C所示配置覆蓋板102與黏著層104。覆蓋板102藉由黏著層104覆蓋第二電極130a至130c,用以保護觸控顯示裝置50d。如此,觸控顯示裝置50d同樣具有顯示影像以及觸控功能,且具有窄邊化的設計。
請參考圖10F,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顯示裝置50e類似於 觸控顯示裝置50至50d,其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顯示裝置50e更包括絕緣層56與第三基板58。絕緣層56配置於第一電極120a至120d(圖10F僅繪示第一電極120a,而第一電極120b至120d可參照圖2的說明)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之間。第三基板58 面對第一基板110,且第一基板110位於第二基板52與第三基板58之間,其中第一電極120a至120d、絕緣層56與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於第一基板110的同一側且位於第一基板110與第三基板58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彩色濾光陣列CF配置在第一基板110上並面對第二基板52的畫素陣列AM,第一電極120a至120d配置在第一基板110相對於彩色濾光陣列CF的另一表面上,絕緣層56,例如是光學膠層,配置在第一電極120a至120d上,第二電極130a至130c配置在第三基板58上,且第三基板58以第二電極130a至130c面向第一基板110而配置或是貼附在絕緣層56上。此外,第三基板58也具備前述的覆蓋板102的保護功能。如此,觸控顯示裝置50e同樣具有顯示影像以及觸控功能,且具有窄邊化的設計。由此可知,本發明的觸控面板100至200a可以應用在各種不同類型的觸控顯示裝置50至50e,以使觸控顯示裝置50至50e同樣具有窄邊化的設計,而能降低邊框寬度。
此外,圖10C至圖10F所示的覆蓋板102及第三基板58係為一透明覆蓋板,透明覆蓋板可包括玻璃覆蓋板、塑膠覆蓋板或其他具有高機械強度材質所形成具有保護(例如防刮)、覆蓋或是美化其對應裝置之覆蓋板,透明覆蓋板的厚度可介於0.2mm至2mm。透明覆蓋板可為平面形狀或曲面形狀,或前述之組合,例如為2.5D玻璃,但並不以此為限。透明覆蓋板係具有85%以上的透光度。另外,也可以選擇在透明覆蓋板面向使用者進行操作之一側設置一防污鍍膜(Anti-Smudge Coating)。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觸控面板與應用此觸控面板的觸控 顯示裝置將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電極配置於第一基板上,而對應地連接第一電極的第一導線配置於第一基板上,並且第一導線位在至少其中一第二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由此可知,本發明的觸控面板的邊框不需預留設置第一導線的空間,且第一導線可藉由對應的第二電機遮蔽。據此,本發明的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具有窄邊化的設計,而能降低邊框寬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面板
110‧‧‧第一基板
112‧‧‧接合端
120a至120d‧‧‧第一電極
122‧‧‧子電極
130a至130c‧‧‧第二電極
140‧‧‧第一導線
150‧‧‧第二導線
C‧‧‧通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G1至G3‧‧‧間距
w1至w2‧‧‧寬度

Claims (27)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多個第一電極,配置於該第一基板的一側,該些第一電極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多個第二電極,與該些第一電極電性絕緣,該些第二電極彼此平行排列,並且分別沿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不同;以及多條第一導線,配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並且對應地連接該些第一電極,該些第一導線與該些第二電極彼此電性絕緣,且該些第一導線位在至少其中一第二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該些第一導線並由所連接的該些第一電極朝向一接合端延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各自藉由至少一間距劃分成多個子電極,該至少一間距位在至少其中一第二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且至少部分該些第一導線通過該至少一間距以連接至對應的該些第一電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至少一間距於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其所對應的該第二電極於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所具有的該些子電極的數量相同。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中至少兩者所具有的該些子電極的數量不相同。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多個虛擬電極,配置於該至少一間距內,其中各該虛擬電極位在其中一第二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並且各該虛擬電極位於至少一子電極與至少一第一導線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各自具有至少一狹縫圖案,各該狹縫圖案位在其中一第二電極在該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積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至少部分該些第一電極的至少一端具有一內縮區,該內縮區重疊於最外側的該兩第二電極的至少其一,該些第一導線位在該些內縮區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內縮區於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小於其所對應的該第二電極於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越接近該接合端者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寬度越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對應於該些內縮區的該第二電極具有一本體部以及多個補償部,該些補償部從該本體部沿該第一方向朝相鄰的該第二電極突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各該補償部於該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等於各該補償部所對應的該內 縮區於該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面積。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些第一導線中至少兩者的線寬彼此不相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多條第二導線,配置於該第一基板上,並且對應地連接該些第二電極,該些第二導線與該些第一電極彼此電性絕緣。
  15.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一觸控面板;一第二基板,面對該第一基板;以及一顯示介質層,配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配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都位在該顯示介質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分別位於該顯示介質層的相對兩側。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配置於該第一基板的相對兩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極位於該顯示介質層與該第二基板之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極位於該顯示介質層與該第一基板之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絕緣層,配置於該些第一電極與該些第二電極之間。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該絕緣層與該些第二電極配置於該第一基板的同一側。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第三基板,面對該第一基板,且該第一基板位於該第二基板與該第三基板之間,其中該些第一電極、該絕緣層與該些第二電極配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三基板之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彩色濾光陣列,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其中一者上。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更包括一畫素陣列,設置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其中一者上。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介質層為一液晶層、有機發光層、電泳材料層、電濕潤顯示介質層或上述之組合。
TW103101776A 2014-01-17 2014-01-17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2015303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776A TW201530398A (zh) 2014-01-17 2014-01-17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201410068681.5A CN104793777A (zh) 2014-01-17 2014-02-27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CN201420085450.0U CN203759664U (zh) 2014-01-17 2014-02-27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01776A TW201530398A (zh) 2014-01-17 2014-01-17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0398A true TW201530398A (zh) 2015-08-01

Family

ID=51254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776A TW201530398A (zh) 2014-01-17 2014-01-17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3759664U (zh)
TW (1) TW20153039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644B (zh) * 2015-09-07 2017-06-01 宸盛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596527B (zh) * 2016-12-14 2017-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TWI650701B (zh) * 2018-02-11 2019-02-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適用於窄邊框觸控面板的線路佈局裝置
TWI666576B (zh) * 2017-05-30 2019-07-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US10503031B2 (en) 2017-08-31 2019-12-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I699677B (zh) * 2018-10-29 2020-07-2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30398A (zh) * 2014-01-17 2015-08-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04615324B (zh) * 2015-02-17 2017-06-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107250961A (zh) * 2015-02-24 2017-10-13 夏普株式会社 具有触控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05096841A (zh) * 2015-08-18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319753A (zh) * 2015-11-18 2016-02-1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
CN106201109B (zh) 2016-07-29 2019-02-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450788B (zh) * 2017-09-19 2020-12-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9656412A (zh) * 2018-12-18 2019-04-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93677B1 (ko) * 2011-01-18 2017-11-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8994673B2 (en) * 2011-12-09 2015-03-3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hav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provided in inactive regions of display panel
CN103208248B (zh) * 2012-01-17 2016-02-24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TW201530398A (zh) * 2014-01-17 2015-08-01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5644B (zh) * 2015-09-07 2017-06-01 宸盛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596527B (zh) * 2016-12-14 2017-08-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裝置
TWI666576B (zh) * 2017-05-30 2019-07-21 禾瑞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US10503031B2 (en) 2017-08-31 2019-12-10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TWI650701B (zh) * 2018-02-11 2019-02-11 大陸商業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適用於窄邊框觸控面板的線路佈局裝置
TWI699677B (zh) * 2018-10-29 2020-07-21 大陸商宸美(廈門)光電有限公司 觸控模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3777A (zh) 2015-07-22
CN203759664U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30398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TWI471774B (zh) 觸控裝置及觸控顯示裝置
CN104793790B (zh) 透光型输入装置
US9454273B2 (en) Touch panel with narrow border
TWI476656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EP2597551B1 (en) Touch panel having border without color differen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439818B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KR102175563B1 (ko) 터치 패널
TW201324003A (zh) 觸控顯示面板
KR20100095400A (ko) 용량성 터치 패널
US20100201633A1 (en) Touch screen with improved optical performace
TWM448733U (zh) 多功能單基材的觸控面板
TW201519022A (zh) 觸控面板
TW201604729A (zh) 觸控面板
TWM484742U (zh) 裝飾面板及觸控裝置
TWM516748U (zh) 觸控面板
TW201405385A (zh) 觸控基板、顯示面板以及圖案化遮光層
CN105549780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TWM405012U (en) Resistance-type touch panel
KR102254179B1 (ko) 터치 감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28161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제조 방법
TWI616900B (zh) 四線電阻式觸控面板用介電基板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TWI530835B (zh) 觸控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觸控面板之製造方法
TW201545008A (zh) 觸控面板
TW201516793A (zh) 觸控面板與覆蓋板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