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5846A - 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25846A TW201525846A TW102148004A TW102148004A TW201525846A TW 201525846 A TW201525846 A TW 201525846A TW 102148004 A TW102148004 A TW 102148004A TW 102148004 A TW102148004 A TW 102148004A TW 201525846 A TW201525846 A TW 20152584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dividing line
- touch screen
- area
- process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38 somato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ingle or a set of motion sensors for pointer control or gesture input obtained by sensing movements of the portable compu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此方法適用於具有觸控螢幕且處於螢幕鎖定模式的電子裝置。此方法包括:在觸控螢幕上顯示分隔線;根據電子裝置的傾斜狀態調整分隔線;接收作用在觸控螢幕上的接觸操作;以及當接觸操作起始於分隔線的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分隔線相對於第一側邊的第二側邊時,將電子裝置切換至解鎖模式。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解鎖方法與使用此方法的電子裝置。
對於具有觸控螢幕的行動裝置來說,在行動裝置閒置一段時間之後,行動裝置會自動關閉觸控螢幕的螢幕顯示功能。當使用者再次開啟螢幕時,行動裝置會進入螢幕鎖定模式。在螢幕鎖定模式下,大部分的觸控操作都會被過濾掉,以避免因使用者意外的觸碰到螢幕而使行動裝置執行誤動作。換句話說,在螢幕鎖定模式下,行動裝置只會對預設的解鎖操作起反應。
目前較常見的解鎖操作例如是滑動解鎖、密碼輸入解鎖、幾何連線解鎖、指紋辨識解鎖及人臉辨識解鎖。由於密碼輸入解鎖與幾何連線解鎖都是需要較為複雜的解鎖程序,並且指紋辨識解鎖及人臉辨識解鎖可能會因誤判等原因而導致無法順利解鎖,因此,最常被使用者使用的解鎖方式仍屬操作上相對簡便的滑動解鎖。但是,由於螢幕上呈現的解鎖物件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因此,對於螢幕尺寸較大的行動裝置或手較小的使用者來說,使
用者可能無法輕易地以單手完成解鎖操作。
本發明提供一種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可即時地根據電子裝置的傾斜狀態來調整解鎖用的分隔線,從而提升使用者將電子裝置解鎖時的便利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解鎖方法,此方法適用於具有觸控螢幕且處於螢幕鎖定模式的電子裝置。此方法包括:在觸控螢幕上顯示分隔線;根據電子裝置的傾斜狀態調整分隔線;接收作用在觸控螢幕上的接觸操作;以及當接觸操作起始於分隔線的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分隔線相對於第一側邊的第二側邊時,將電子裝置切換至解鎖模式。
從另一角度來看,本發明另提出一種電子裝置,此電子裝置包括觸控螢幕、重力感測器及處理器。觸控螢幕用以接收作用在觸控螢幕上的接觸操作。重力感測器用以感測電子裝置的傾斜狀態。處理器耦接觸控螢幕與重力感測器。當電子裝置處於螢幕鎖定狀態時,處理器用以在觸控螢幕上顯示分隔線,並且根據電子裝置的傾斜狀態調整分隔線。當接觸操作起始於分隔線的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分隔線相對於第一側邊的第二側邊時,處理器更用以將電子裝置切換至解鎖模式。
基於上述,當電子裝置處於螢幕鎖定狀態時,觸控螢幕上的一分隔線會適應性地根據電子裝置的傾斜狀態而被調整。當
處理器偵測到使用者在觸控螢幕上的接觸操作是起始於此分隔線的一側並且終止於此分隔線的另一側時,處理器就會將此電子裝置解鎖。藉此,即使使用者是用單手來操作此電子裝置,使用者可以透過調整分隔線至易於操作的位置來達到單手解鎖此電子裝置的目的。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電子裝置
102‧‧‧觸控螢幕
104‧‧‧重力感測器
106‧‧‧處理器
108‧‧‧前鏡頭
21‧‧‧顯示畫面
201、202‧‧‧分隔線的側邊
211、212‧‧‧顯示畫面的側邊
22‧‧‧分隔線
221、222‧‧‧端點
23、24‧‧‧區域
31、32‧‧‧接觸位置
45_1‧‧‧解鎖物件
45_2~45_5‧‧‧應用程式物件
701、702、801、802‧‧‧位置
D1、D2‧‧‧距離
L1、L2‧‧‧長度
S1002、S1004、S1006、S1008、S1010、S1012‧‧‧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的解鎖方法各步驟
θ1、θ2‧‧‧角度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顯示分隔線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調整分隔線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切換至解鎖模式的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顯示分隔線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調整分隔線的示意圖。
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移動可操作物件的示意圖。
圖8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移動可操作物件的示意圖。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顯示應用程式介面的示意圖。
圖10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解鎖方法的流程圖。
圖1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1,電子裝置10可以是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電子書、遊戲機或平板電腦等各式可攜式電子裝置。或者,電子裝置10也可以是可拆式筆記型電腦或可拆式桌上型電腦的螢幕組件。
電子裝置10包括觸控螢幕102、重力感測器(G-sensor)104及處理器106。
觸控螢幕102用來作為輸入操作指令與顯示輸出訊息的介面。例如,使用者可以藉由觸控筆(stylus)或手指等輸入工具在觸控螢幕102上執行點擊或滑動等接觸操作,以輸入文字或指令。觸控螢幕102可以包括電阻式(resistive)觸控面板、電容式
(capacitive)觸控面板、光學式(optical)觸控面板、聲波式(acoustic wave)觸控面板及電磁式(electromagnetic)觸控面板,且不限於此。此外,觸控螢幕102也可以包括觸控螢幕控制器(未繪示)。觸控螢幕控制器用來根據處理器10的指令控制觸控螢幕102顯示畫面,並接收觸控螢幕102偵測到的觸碰訊號,並將此觸碰訊號轉換為位置訊息傳送給處理器10。
觸控螢幕102具有關閉狀態與開啟狀態。例如,當電子裝置10閒置超過一預設時間(例如,10秒)時,觸控螢幕102可能會自動地被切換至關閉狀態。或者,使用者也可以透過特殊的手勢或按壓電子裝置10上的實體按鈕來將觸控螢幕102切換至關閉狀態。當觸控螢幕102處於關閉狀態時,觸控螢幕102不顯示任何畫面,且觸控螢幕102的觸控偵測功能可以被選擇性地維持或關閉。使用者可以透過特殊的手勢或按壓電子裝置10上的實體按鈕來將觸控螢幕102從關閉狀態切換為開啟狀態。當觸控螢幕102處於開啟狀態時,觸控螢幕102會正常顯示畫面,並且會執行觸控偵測功能。
重力感測器104用以感測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在本範例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是以傾斜角度來表示。例如,重力感測器104可以感測電子裝置10的一軸心方向與水平面(horizontal plane)之間的夾角之角度或者此夾角角度的餘角(complementary angle)之角度。電子裝置10會將感測到的角度值傳送至處理器106。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重力感測器104還可以
搭配線性加速度計(Accelerometer)等體感電路來實施,以提升感測的精確度與多樣性。
處理器106耦接至觸控螢幕102與重力感測器104。處理器106用以負責電子裝置10主要的資料處理工作。處理器106可以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嵌入式控制器(embedded controller)及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且不限於此。
此外,電子裝置10還可以包括攝影裝置(未繪示)、儲存裝置(未繪示)、電源供應裝置(未繪示)、音訊輸出裝置(未繪示)及訊號輸入裝置(未繪示),且不限於此。攝影裝置用以執行攝影程序,以取得並記錄影像。例如,攝影裝置可以包括前鏡頭、後鏡頭及包含感光元件的攝影模組。儲存裝置用以儲存資料並且供處理器106存取。例如,儲存裝置可以包括硬碟(Hard Disk Drive,HDD)、揮發性記憶體(volatile memory)及非揮發性記憶體(non-volatile memory),且不限於此。電源供應裝置用以供應電子裝置10運作所需的電力。例如,電源供應裝置可以包括電池。音訊輸出裝置用以輸出聲音訊號。例如,音訊輸出裝置可以包括揚聲器。訊號輸入裝置用以接收輸入訊號。例如,訊號輸入裝置可以包括配置在電子裝置10上的實體按鍵與麥克風等音訊輸入裝置以及各種外接式訊號輸入裝置。此外,在一範例實施例中,訊號輸入裝置還可以包括滑鼠、鍵盤及觸控版(touch pad)等訊號輸入裝置,且不限於此。
電子裝置10可以在螢幕鎖定模式與解鎖模式之間進行切
換。在解鎖模式下,電子裝置10可以被正常地操作,例如,偵測使用者作用在觸控螢幕102上的所有接觸操作,並且由處理器106產生相對應的操作指令。當觸控螢幕102從關閉狀態被切換為開啟狀態時,電子裝置10會維持在螢幕鎖定模式或者自動進入螢幕鎖定模式。此外,使用者也可以透過按壓特定的按鈕或執行特定的應用程式而使電子裝置10進入螢幕鎖定模式,本發明不加以限制。在螢幕鎖定模式下,觸控螢幕102會顯示螢幕鎖定畫面,並且大部分的觸控功能會被限制。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處於螢幕鎖定模式且觸控螢幕102是處於開啟狀態時,處理器106會控制觸控螢幕102顯示螢幕鎖定畫面,並且在觸控螢幕102上顯示一條分隔線。處理器106會根據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來調整此分隔線。例如,處理器106可以根據重力感測器104的感測結果來獲得電子裝置10的傾斜角度(例如,來自重力感測器104的角度值)。此外,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也可以透過前鏡頭108來偵測人臉,並且可根據人臉的傾斜狀態得知電子裝置10的傾斜角度。然後,處理器106可以根據此傾斜角度調整此分隔線。例如,於一範例實施例中,處理器106可以根據此傾斜角度調整此分隔線的位置或是傾斜角度。
此分隔線可以是直線或曲線,並且可以是平滑的或者具有波浪或水花等視覺效果。此外,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處理器106也可以是在觸控螢幕102上顯示多條分隔線,本發明不加以限
制。在本範例實施例中,每一條分隔線都會具有兩個端點。例如,每一條分隔線的兩個端點會分別連接至螢幕鎖定畫面相對或相鄰的兩個側邊。然而,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分隔線的兩個端點也可以擇一或同時都不連接至螢幕鎖定畫面的側邊,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顯示分隔線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2,當電子裝置10處於螢幕鎖定模式且觸控螢幕102處於開啟狀態時,觸控螢幕102所顯示的顯示畫面21是螢幕鎖定畫面,並且觸控螢幕102會在此螢幕鎖定畫面上顯示分隔線22。在此是假設顯示畫面21的尺寸與觸控螢幕102的尺寸相同,故顯示畫面21的各個側邊會與觸控螢幕102的各個側邊重疊。
在此範例中,處理器106會根據重力感測器104或前鏡頭108的感測結果而判定目前電子裝置10的軸心方向與水平面垂直,因此,處理器106會顯示與水平面呈水平的分隔線22。也就是說,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當處理器106判定目前電子裝置10的軸心方向與水平面垂直時,分隔線22的長度約會等於顯示畫面21的短邊之長度,其中分隔線22的端點221是連接至顯示畫面21的側邊211,分隔線22的端點222是連接至顯示畫面21的側邊212,並且分隔線22與顯示畫面21的側邊211之間的夾角之角度θ1約是90度。也就是說,在本範例實施例中,夾角θ1的角度約相等於電子裝置10的軸心方向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之角度。
當電子裝置10處於螢幕鎖定模式且觸控螢幕102是處於開啟狀態時,處理器106會持續地判斷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是否發生變化。在此提及的發生變化可以是指單純的傾斜角度改變,或者是指傾斜角度的改變超過一預設幅度。若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沒有發生變化,處理器106不會調整分隔線。反之,當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發生變化時,處理器106會動態地調整分隔線。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調整分隔線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3,本範例實施例與圖2的範例實施例之差別在於,在本範例實施例中,使用者是將電子裝置10向左傾斜,使得處理器106根據重力感測器104或前鏡頭108的感測結果判定目前電子裝置10的軸心方向發生變化。此時,處理器106會根據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來調整分隔線22。例如,處理器106可以將分隔線22調整為保持與水平面呈水平。如圖3所示,在分隔線22被調整之後,分隔線22與顯示畫面21的側邊211之間的夾角θ2小於90度,且夾角θ2的角度約相等於電子裝置10的軸心方向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之角度。
值得一提的是,如圖2與圖3所示,顯示畫面21可以被分隔線22劃分為區域23與24。區域23位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1,並且區域24位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2。在分隔線22被調整之前,例如在圖2的範例實施例中,區域23具有第一面積。而在分隔線
22被調整之後,例如在圖3的範例實施例中,區域23具有一第二面積。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第一面積會等於第二面積,並且區域24可以此類推。也就是說,在本範例實施例中,不管分隔線22被如何的調整,區域23與24各別的面積都是不變的。然而,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處理器106則是會隨著分隔線22被調整而適應性地調整區域23與24的大小及/或比例。
當使用者觸碰觸控螢幕102來執行拖曳或滑動的接觸操作時,若此接觸操作是起始於分隔線的一側並且終止於分隔線的另一側時,處理器106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為解鎖模式。
圖4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切換至解鎖模式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3與圖4,當使用者用手指觸碰接觸位置31,將手指從接觸位置31滑動至接觸位置32,然後將手指從觸控螢幕102移開時,處理器106會透過觸控螢幕102得知此接觸操作是起始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1(或區域23中),然後終止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2(或區域24中)。此時,處理器106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為解鎖模式,並且控制觸控螢幕102將顯示畫面21切換為正常操作畫面。此正常操作畫面例如是桌面、首頁或電子裝置10進入螢幕鎖定模式之前觸控螢幕102所顯示的應用程式介面。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此接觸操作必須是起始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1(或區域23中),然後終止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2(或區域24中),處理器106才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為解鎖模式。也就
是說,若此接觸操作是起始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1(或區域23中),但不是終止在側邊202(或區域24中),則處理器106不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至解鎖模式。此外,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若一接觸操作是起始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2(或區域24中),然後終止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1(或區域23中),則處理器106同樣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為解鎖模式。上述解鎖操作同樣適用於圖2的範例實施例,在此不重複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處理器106還會另外判斷此接觸操作是否有跨越分隔線22。若此接觸操作有跨越分隔線22,且符合上述規則,則處理器106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為解鎖模式。反之,若此接觸操作沒有跨越分隔線22,則即使此接觸操作符合上述規則,則處理器106仍不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為解鎖模式
也就是說,在上述範例實施例中,使用者可以在螢幕鎖定畫面上的空白位置執行跨越分隔線的滑動操作,來將電子裝置10解鎖。然而,在以下的範例實施例中,使用者則是需要透過拖曳特定的物件才能將電子裝置10解鎖。為方便說明,以下將顯示在螢幕鎖定畫面上且可以讓使用者在螢幕鎖定畫面上拖曳的物件統稱為可操作物件。例如,在一範例實施例中,此可操作物件是僅具有解鎖功能的解鎖物件。
圖5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顯示分隔線與可操作物件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5,本範例實施例與圖2的範例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在本範例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10處於螢幕鎖定模式且觸控螢幕102處於開啟狀態時,觸控螢幕102會在分隔線22的側邊201顯示解鎖物件45_1。如圖5所示,在此範例中,解鎖物件45_1與分隔線22之間的距離是D1,並且分隔線22的長度是L1。
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調整分隔線與可操作物件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6,當使用者將電子裝置10向左傾斜,使得處理器106根據重力感測器104或前鏡頭108的感測結果判定目前電子裝置10的軸心方向發生變化時,處理器106會根據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來調整分隔線22。例如,將分隔線22調整為保持與水平面呈水平。在分隔線22被調整時,解鎖物件45_1的位置也會對應地被調整。在分隔線22與解鎖物件45_1被調整之後,如圖6所示,解鎖物件45_1與分隔線22之間的距離是D2,並且分隔線22的長度是L2。
在本範例實施例中,距離D1與距離D2實質上相同,並且長度L2會大於長度L1。然而,在一範例實施例中,解鎖物件45_1與分隔線22之間的距離則是會與分隔線22的長度成負相關(negative correlation)。若分隔線22的長度被調長,則解鎖物件45_1與分隔線22之間的距離會被縮短。反之,若分隔線22的長度被調短,則解鎖物件45_1與分隔線22之間的距離會被加長。因此,距離D2可能會小於距離D1。此外,在另一範例實施例中,解鎖
物件45_1與分隔線22之間的距離則是會與分隔線22的長度成正相關(positive correlation),本發明不加以限制。
然後,當觸控螢幕102接收到接觸操作時,處理器106會判斷觸控螢幕102所接收的接觸操作是否是對應於解鎖物件45_1的拖曳操作。當處理器106判定此接觸操作是對應於解鎖物件45_1的拖曳操作時,處理器106會接續判斷此接觸操作是否是起始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1,並且終止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2。當此接觸操作是起始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1,並且終止於分隔線22的側邊202時,處理器106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至解鎖模式。
圖7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移動可操作物件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7,在使用者利用手指將解鎖物件45_1從側邊201(或區域23中)的位置701拖曳至側邊202(或區域24中)的位置702之後,若使用者在位置702將手指移開觸控螢幕102,則處理器106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至解鎖模式。例如,處理器106可以控制觸控螢幕102顯示圖4的顯示畫面21。反之,若使用者不是在側邊202(或區域24中)的任一位置將手指移開,而是將解鎖物件45_1再次移動至側邊201(或區域23中),則處理器106不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至解鎖模式。
在一範例實施例中,可操作物件還可以包括應用程式物件。每一個應用程式物件對應於一個應用程式。
請再次參照圖5至圖7,在一範例實施例中,當電子裝置
10處於螢幕鎖定模式且觸控螢幕102處於開啟狀態時,觸控螢幕102會在分隔線22的側邊201顯示解鎖物件45_1及應用程式物件45_2~45_5或者僅顯示應用程式物件45_2~45_5。類似於解鎖物件45_1,在分隔線22被調整後,應用程式物件45_2~45_5與分隔線22之間的距離可以是實質上維持不變的,或者是與分隔線22的長度成負相關或正相關。此外,在一範例實施例中,由於區域23的形狀會隨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而改變,因此,對應於區域23的形狀,應用程式物件45_2~45_5也可以被適應性地調整為較為集中或分散。
圖8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移動可操作物件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8,以應用程式物件45_3為例,在使用者利用手指將應用程式物件45_3從側邊201(或區域23中)的位置801拖曳至側邊202(或區域24中)的位置802之後,若使用者在位置802將手指移開觸控螢幕102,則處理器106會將電子裝置10切換至解鎖模式,並且控制觸控螢幕102會顯示對應於應用程式物件45_3的應用程式介面。
圖9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顯示應用程式介面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8與圖9,假設應用程式物件45_3是對應於一個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即時通訊物件,則在處理器106將電子裝置10切換至解鎖模式的同時或之後,處理器106會在觸控螢幕102
的顯示畫面21上顯示此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應用程式介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範例實施例皆是將分隔線22維持在與水平面平行。然而,在其他的範例實施例中,分隔線22也可以是被維持在與水平面垂直,或者使分隔線22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維持在任意角度。此外,在一範例實施例中,分隔線22也可以例如是圍合成圓形或矩形等幾何形狀,從而可將分隔線22所圍合的內部區域視為上述區域23,並且將分隔線22所圍合的內部區域之外的區域視為上述區域24。或者,將分隔線22所圍合的內部區域視為上述區域24,並且將分隔線22所圍合的內部區域之外的區域視為上述區域23。然後,根據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分隔線22在觸控螢幕102的顯示畫面上的位置及/或圍合區域的大小則會被動態地調整。例如,當使用者將電子裝置10左傾時,處理器106會將分隔線22在顯示畫面上的位置向顯示畫面的一個側邊移動。反之,當使用者將電子裝置10右傾時,則處理器106會將分隔線22在顯示畫面上的位置向顯示畫面的另一個側邊移動。
圖10為根據本發明之一範例實施例所繪示的解鎖方法的流程圖。
請參照圖10,在步驟S1002中,由處理器106在觸控螢幕102上顯示分隔線。
在步驟S1004中,由處理器106判斷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是否發生變化。
若處理器106判斷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是否發生變
化,則在步驟S1006中,由處理器106根據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調整分隔線。
接續於步驟S1006,在步驟S1008中,由觸控螢幕102接收使用者作用在觸控螢幕102上的接觸操作。此外,在步驟S1004中,若處理器106判斷電子裝置10的傾斜狀態沒有發生變化,則在步驟S1004之後,步驟S1008也會被接續執行。
在步驟S1010中,由處理器106判斷接收到的接觸操作是否是起始於分隔線的一個側邊並且終止於分隔線相對於此側邊的另一個側邊。
當處理器106判斷所接收到的接觸操作是起始於分隔線的一個側邊並且終止於分隔線相對於此側邊的另一個側邊時,在步驟S1012中,由處理器106將電子裝置10切換至解鎖模式。反之,當處理器106判斷所接收到的接觸操作是起始於分隔線的一個側邊並且終止於分隔線相對於此側邊的另一個側邊時,步驟S1002例如是會被接續執行。
值得注意的是,步驟S1008被執行的時間點並不一定是在步驟S1006之後,而可以是與步驟S1006同時或在步驟S1006之前執行。此外,圖10中各步驟可以實作為多個程式碼或是電路,本發明並不在此限。再者,圖10的方法可以搭配以上各範例實施例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本發明並不在此限。
綜上所述,當電子裝置處於螢幕鎖定狀態時,觸控螢幕所顯示的分隔線會適應性地根據電子裝置的傾斜狀態而被動態地
調整。當處理器偵測到使用者在觸控螢幕上的接觸操作是起始於此分隔線的一側並且終止於此分隔線的另一側時,處理器就會將此電子裝置解鎖。藉此,即使使用者是用單手在操作此電子裝置,使用者也可以透過調整分隔線至易於操作的位置來達到單手將電子裝置解鎖的目的。此外,由於使用者解鎖時必需要執行跨越分隔線的滑動或拖曳操作,因此,相對於一般可在觸控螢幕上的任意位置進行滑動解鎖的解鎖機制,本發明也可有效地降低電子裝置被誤觸而解鎖的機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1002、S1004、S1006、S1008、S1010、S1012‧‧‧解鎖方法各步驟
Claims (20)
- 一種解鎖方法,適用於具有一觸控螢幕且處於一螢幕鎖定模式的一電子裝置,該方法包括:在該觸控螢幕上顯示一分隔線;根據該電子裝置的一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接收作用在該觸控螢幕上的一接觸操作;以及當該接觸操作起始於該分隔線的一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相對於該第一側邊的一第二側邊時,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一解鎖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步驟包括:根據該電子裝置的一重力感測器的一感測結果獲得該電子裝置的一傾斜角度;以及根據該傾斜角度調整該分隔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步驟包括:使該分隔線保持平行於一水平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步驟包括:使該分隔線與該觸控螢幕的一顯示畫面的一側邊之間的一夾角小於9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該觸控螢幕 的一顯示畫面被該分隔線劃分為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前,該第一區域具有一第一面積,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後,該第一區域具有一第二面積,並且該第一面積與該第二面積實質上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該分隔線具有一第一端點與一第二端點,該第一端點連接該觸控螢幕的一顯示畫面的一第一側邊,並且該第二端點連接該顯示畫面的一第二側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解鎖方法,更包括:在該分隔線的該第一側邊顯示一可操作物件,其中當該接觸操作起始於該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的該第二側邊時,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該解鎖模式的步驟包括:判斷該接觸操作是否是對應於該可操作物件的一拖曳操作;當該接觸操作是對應於該可操作物件的該拖曳操作時,判斷該接觸操作是否是起始於該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的該第二側邊;以及當該接觸操作是起始於該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的該第二側邊時,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該解鎖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該解鎖模式的步驟包括:在該觸控螢幕上顯示對應於該可操作物件的一應用程式介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前,該可操作物件與該分隔線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並且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後,該可操作物件與該分隔線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離實質上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解鎖方法,其中該可操作物件與該分隔線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並且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步驟包括:調整該分隔線的一長度,其中該第一距離與該分隔線的該長度成負相關。
-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觸控螢幕,用以接收作用在該觸控螢幕上的一接觸操作;一重力感測器,用以感測該電子裝置的一傾斜狀態;以及一處理器,耦接該觸控螢幕與該重力感測器,當該電子裝置處於一螢幕鎖定狀態時,該處理器用以在該觸控螢幕上顯示一分隔線,並且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當該接觸操作起始於該分隔線的一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相對於該第一側邊的一第二側邊時,該處理器更用以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一解鎖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操作包括:根據該重力感測器的一感測結果獲得該電子裝置的一傾斜角 度;以及根據該傾斜角度調整該分隔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操作包括:使該分隔線保持平行於一水平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操作包括:使該分隔線與該觸控螢幕的一顯示畫面的一側邊之間的一夾角小於90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觸控螢幕的一顯示畫面被該分隔線劃分為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前,該第一區域具有一第一面積,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後,該第一區域具有一第二面積,並且該第一面積與該第二面積實質上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分隔線具有一第一端點與一第二端點,該第一端點連接該觸控螢幕的一顯示畫面的一第一側邊,並且該第二端點連接該顯示畫面的一第二側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更用以在該分隔線的該第一側邊顯示一可操作物件,當該接觸操作起始於該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的該第二側邊時,該處理器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該解鎖模式的操作包括: 判斷該接觸操作是否是對應於該可操作物件的一拖曳操作;當該接觸操作是對應於該可操作物件的該拖曳操作時,判斷該接觸操作是否是起始於該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的該第二側邊;以及當該接觸操作是起始於該第一側邊並且終止於該分隔線的該第二側邊時,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該解鎖模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將該電子裝置切換至該解鎖模式的操作包括:在該觸控螢幕上顯示對應於該可操作物件的一應用程式介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前,該可操作物件與該分隔線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並且在該分隔線被調整之後,該可操作物件與該分隔線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其中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離實質上相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該可操作物件與該分隔線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並且該處理器根據該電子裝置的該傾斜狀態調整該分隔線的操作包括:調整該分隔線的一長度,其中該第一距離與該分隔線的該長度成負相關。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8004A TWI502479B (zh) | 2013-12-24 | 2013-12-24 | 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 |
CN201410167215.2A CN104731496B (zh) | 2013-12-24 | 2014-04-24 | 解锁方法与电子装置 |
US14/506,686 US9727147B2 (en) | 2013-12-24 | 2014-10-05 | Unlock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8004A TWI502479B (zh) | 2013-12-24 | 2013-12-24 | 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25846A true TW201525846A (zh) | 2015-07-01 |
TWI502479B TWI502479B (zh) | 2015-10-01 |
Family
ID=53400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8004A TWI502479B (zh) | 2013-12-24 | 2013-12-24 | 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27147B2 (zh) |
CN (1) | CN104731496B (zh) |
TW (1) | TWI50247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6777B (zh) * | 2015-11-04 | 2018-03-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型穿戴裝置及其解鎖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22174B (zh) * | 2012-02-23 | 2013-12-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屏幕的解锁系统和方法 |
CN105388993B (zh) * | 2015-11-09 | 2018-09-1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终端 |
CN106778195A (zh) * | 2015-11-20 | 2017-05-3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穿戴装置及其解锁方法 |
CN108496140B (zh) * | 2016-02-24 | 2021-0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US10747386B2 (en) | 2017-06-01 | 2020-08-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ndow control in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
CN109085971A (zh) * | 2018-06-29 | 2018-12-2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及其界面锁定、解锁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558035A (zh) * | 2018-11-27 | 2019-04-02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光线传感器的输入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09600514B (zh) * | 2018-12-03 | 2021-02-2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解锁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US11138912B2 (en) * | 2019-10-01 | 2021-10-0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ynamic screen modes on a bendable computing device |
CN112882777B (zh) * | 2019-11-30 | 2024-10-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27254B2 (en) * | 2007-06-29 | 2012-02-28 | Nokia Corporation | Unlocking a touch screen device |
US8604364B2 (en) * | 2008-08-15 | 2013-12-10 | Lester F. Ludwig | Sensors,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for a high dimensional touchpad |
TWI402741B (zh) * | 2009-05-27 | 2013-07-21 | Htc Corp | 解除螢幕鎖定的方法、行動電子裝置及電腦程式產品 |
CN101907968A (zh) * | 2009-06-02 | 2010-12-08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解除屏幕锁定的方法、移动电子装置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KR101638056B1 (ko) * | 2009-09-07 | 2016-07-1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휴대 단말기의 ui 제공 방법 |
TW201120867A (en) * | 2009-12-14 | 2011-06-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rotating displaying direction of a display |
TWI441072B (zh) * | 2010-09-21 | 2014-06-11 | Altek Corp | 觸控螢幕解鎖方法及其具有攝像功能之電子裝置 |
CN102479038A (zh) * | 2010-11-30 | 2012-05-30 |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屏、触摸屏解锁方法及便携式电子终端设备 |
TW201227393A (en) * | 2010-12-31 | 2012-07-01 | Acer Inc | Method for unlocking screen and executing application program |
US20130033436A1 (en) * | 2011-02-17 | 2013-02-07 | Htc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KR101497762B1 (ko) * | 2012-02-01 | 2015-03-05 | 서울시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잠금 해제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단말기 및 기록매체 |
KR101894567B1 (ko) * | 2012-02-24 | 2018-09-0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락스크린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단말기 |
KR20130134508A (ko) * | 2012-05-31 | 2013-12-1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을 이용한 잠금 해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전자 기기 |
CN102750107A (zh) * | 2012-08-02 | 2012-10-24 | 深圳市经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屏幕手持电子设备单手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
US8694791B1 (en) * | 2012-10-15 | 2014-04-08 | Google Inc. | Transitioning between access states of a computing device |
KR102013940B1 (ko) * | 2012-12-24 | 2019-10-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어플리케이션의 보안성 관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TW201500961A (zh) * | 2013-06-26 | 2015-01-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移動終端的解鎖裝置及解鎖方法 |
KR102348947B1 (ko) * | 2014-10-30 | 2022-01-1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장치의 화면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2013
- 2013-12-24 TW TW102148004A patent/TWI502479B/zh active
-
2014
- 2014-04-24 CN CN201410167215.2A patent/CN104731496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05 US US14/506,686 patent/US9727147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16777B (zh) * | 2015-11-04 | 2018-03-0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智慧型穿戴裝置及其解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31496A (zh) | 2015-06-24 |
TWI502479B (zh) | 2015-10-01 |
US9727147B2 (en) | 2017-08-08 |
CN104731496B (zh) | 2018-10-19 |
US20150177972A1 (en) | 2015-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02479B (zh) | 解鎖方法與電子裝置 | |
JP6429981B2 (ja) | ユーザ入力の意図の分類 | |
US10372260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power mode of a display of a device | |
TWI630472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 |
US8842084B2 (en) | Gesture-based object manipul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 |
JP5759660B2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携帯式情報端末および入力方法 | |
JP5507494B2 (ja) |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を備える携帯式電子機器および制御方法 | |
TWI608407B (zh) | 觸控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2085267B1 (ko) | 변환가능한 컴퓨팅 디바이스의 동작 상태를 변경하기 위한 가속도계 입력의 사용 | |
US9665162B2 (en) | Touch input determining method which can determine if the touch input is valid or not vali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applying the method | |
KR102243652B1 (ko)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US20150078586A1 (en) | User input with fingerprint sensor | |
CN103995668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TW201329835A (zh) | 顯示控制裝置、顯示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 |
JP2014102850A (ja) | 連続的なズーム機能を提供するユーザー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の方法 | |
TW201816581A (zh) | 介面控制方法和電子裝置 | |
TWI689864B (zh) | 手持裝置、其顯示模式的控制方法與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
US20150212725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JP6304232B2 (ja) | 携帯電子機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1209899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入力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KR20140086805A (ko) | 전자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 |
TW201504931A (zh) | 電子裝置及人機交互方法 | |
TW201433945A (zh) | 電子裝置及人機交互方法 | |
WO2019113895A1 (zh) | 控制方法和电子装置 | |
TWI773194B (zh) | 電子裝置及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