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2461A -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樹脂發泡體及發泡樹脂製容器、以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樹脂發泡體及發泡樹脂製容器、以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2461A
TW201522461A TW103133472A TW103133472A TW201522461A TW 201522461 A TW201522461 A TW 201522461A TW 103133472 A TW103133472 A TW 103133472A TW 103133472 A TW103133472 A TW 103133472A TW 201522461 A TW201522461 A TW 2015224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olypropylene resin
mass
parts
modified polypropyl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3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shi Yamashita
Yosuke KAWAMORITA
Eiji Fukuyama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Plas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Plastics filed Critical Sekisui Plastics
Publication of TW201522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246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5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 C08F25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10/00 on to polymers of olefins having two or three carbon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了提供熔融張力極高、可獲得外觀良好的發泡體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而提供一種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聚丙烯系樹脂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Description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樹脂發泡體及發泡樹脂製容器、以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將聚丙烯系樹脂改質而得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使聚丙烯系樹脂進行改質而製作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以及藉由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所形成之樹脂發泡體及發泡樹脂製容器。
以往,聚丙烯系樹脂係因具有優異之機械性質及耐藥品性等,故被利用來作為各種成形品的原材料。
聚丙烯系樹脂製的成形品,一般而言,係藉由擠出成型法、吹塑成型法、發泡成型法等而製作。
一般,由於聚丙烯系樹脂具有結晶性,故熔融時的黏度及熔融張力較低。
因此,聚丙烯系樹脂製之成形品,在其製作時,即使高精密度地實施條件設定,亦有時不能獲得所期望之性狀。
例如,聚丙烯系樹脂系的樹脂發泡片材, 一般,係使聚丙烯系樹脂擠出發泡而形成,惟當進行該擠出發泡時,因氣泡膜的張力不足而容易引起破泡,有時不會形成細緻的發泡狀態。
而且,樹脂發泡片材若氣泡膜破裂而使複數個氣泡連續之粗大氣泡大量存在於內部時,恐有強度不足或外觀不佳之虞。
又,樹脂發泡片材係可利用來作為藉由熱成形而製作食品用碟盤(tray)等之發泡樹脂製容器時之原料片材,惟若未能成為細緻的發泡狀態,恐有難以形成強度優異且外觀漂亮的發泡樹脂製容器之虞。
為解決此種問題,吾人係研究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而調整熔融特性。
例如,於下述之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使用有機過氧化物及交聯助劑而改質結晶性聚丙烯系樹脂以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專利文獻1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使用二丙烯酸酯及三丙烯酸酯之中之至少一者作為前述交聯助劑。
下述之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使用有機過氧化物、自由基捕捉劑(radical scavenger)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以製作聚烯烴系的改質樹脂。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專利第369490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專利第2006-316241號公報
專利文獻1、2中所揭示之改質樹脂,可瞭解到顯示較未改質前之樹脂為更高的熔融張力。
然而,專利文獻1、2中所揭示之改質樹脂,並非可發揮足夠高的熔融張力者。
因此,聚丙烯系樹脂製之樹脂發泡片材係很難藉由擠出發泡等而形成細緻的發泡狀態。
再者,於聚丙烯系樹脂要要高熔融張力,係不限於利用來作為樹脂發泡片材之形成材料之情形。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熔融張力高的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又,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如上述般的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亦提供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使含有聚丙烯系樹脂、有機過氧化物、以及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樹脂組成物反應,使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而成者,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於230℃之熔融張力為10cN以上,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的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且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5質量份 以上、20質量份以下的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樹脂發泡體,其係由上述之改質丙烯系樹脂所形成之樹脂發泡體,具有0.025g/cm3以上、0.5g/cm3以下之密度,且具有30%以下之連續發泡率。
本發明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係使含有聚丙烯系樹脂、有機過氧化物、以及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樹脂組成物熔融混練,以製作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而成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於該製造方法中,使用前述樹脂組成物而製作230℃之熔融張力為10cN以上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在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係含有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的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且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5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的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
若依據本發明,由於可製得具有高熔融張力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故可製得細緻的發泡狀態之樹脂發泡體,並可得到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
以下,就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加以詳細說明。
首先,就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加以說明。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使含有(A)聚丙烯系樹脂、(B)有機過氧化物、以及(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樹脂組成物反應,使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而成者,故可使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藉由有機過氧化物產生之自由基而鍵結於聚丙烯系樹脂。
更詳言之,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前述有機過氧化物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且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5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之樹脂組成物,經熔融混練者,而於230℃具有10cN以上之熔融張力(MS)。
其中,“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聚丙烯系樹脂而成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並非僅意指於所有之聚丙烯系樹脂均鍵結有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狀態者。
亦即,於一部分之聚丙烯系樹脂未鍵結有丙烯基多官能基單體之情形,亦屬於本發明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所涵蓋之範圍者。
又,“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聚丙烯系樹脂所成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並非僅意指所有之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均鍵結於聚丙烯系樹脂之狀態者。
亦即,如存在有未結合於聚丙烯系樹脂之丙烯酸系多 官能基單體或以該單體所形成之均聚物時,亦係屬於本發明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所涵蓋之範圍者。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由於具有高的熔融張力(MS),故適合於外觀良好且強度優異的樹脂發泡體之形成。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即使以高的發泡倍率使其發泡,內部不易產生破泡,可得到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
又,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當擠出發泡成片材狀時,具有容易製得具有細緻的發泡狀態之樹脂發泡片材之優點。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在使其發泡時不易產生破泡之點,熔融張力(MS)愈高愈佳。
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較佳係於230℃時之熔融張力(MS230)為11cN以上,以熔融張力(MS230)為15cN以上更佳。
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較佳係於250℃時之熔融張力(MS250)為10cN以上。
再者,通常,由於熔融張力(MS)在測定溫度愈高時會成為愈低的值,故於250℃時之熔融張力(MS250)為10cN以上時,可判斷為於230℃時之熔融張力(MS230)亦在10cN以上。
再者,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於230℃時之熔融張力(MS230),通常視為30cN以下。
為製得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所 使用之前述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D)自由基捕捉劑」,亦可含有(A)至(D)成分以外之「(E)其他成分」。
以下,就為製得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所採用之各成分加以說明。
[(A)聚丙烯系樹脂]
(A)聚丙烯系樹脂係使丙烯單體聚合所得之聚合物。
本實施形態中,係可使丙烯單體的單獨聚合物(homopolymer)及以丙烯單體作為主成分之聚合成分的共聚物之中的1種以上作為(A)聚丙烯系樹脂而含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而製得。
前述共聚物較佳為例如聚合成分100質量%中,丙烯單體之含量在50質量%以上者,更佳為丙烯單體之含量在80質量%以上者,特佳為丙烯單體之含量在90質量%以上者。
共聚合係可為無規共聚合(random copolymerization),亦可為嵌段共聚合(block copolymerization)。
聚丙烯系樹脂為共聚物時,丙烯單體以外之成分,較佳為乙烯單體及碳數4至8之α烯烴單體之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乙烯單體及1-丁烯單體之中之1種以上。
(A)聚丙烯系樹脂而言,可具體例舉:丙烯均聚物(propylene homopolymer)、丙烯無規共聚物以及丙烯嵌段共聚物。
(A)聚丙烯系樹脂較佳為丙烯單體之單獨聚合物,且較佳為丙烯均聚物。
(A)聚丙烯系樹脂較佳為熔融質量流率(melt mass flow rate(MFR))在0.2g/10分鐘以上。
(A)聚丙烯系樹脂,係通常熔融質量流率之值愈低,對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賦與高熔融張力上,愈有利。
另一方面,(A)聚丙烯系樹脂係通常熔融質量流率之值愈高,愈能在使用擠出機熔融混練樹脂組成物時減輕機器之負荷。
從此觀點,(A)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質量流率(MFR),較佳為0.3g/10分鐘以上,特佳為0.5g/10分鐘。
又,前述熔融質量流率(MFR),較佳為15g/10分鐘以上,更佳為10g/10分鐘以下,特佳為5g/10分鐘以下。
再者,(A)聚丙烯系樹脂之前述MFR,係依據JIS K7210,1999之B法,以試驗溫度230℃、荷重21.18N之條件進行測定。
[(B)有機過氧化物]
(B)有機過氧化物係使用1分鐘半衰期溫度在150℃以上、280℃以下者。
(B)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較佳為160℃以上,更佳為超過170℃之溫度。
(B)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較佳為270℃以下,更佳為260℃以下者。
(B)有機過氧化物係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再者,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可依照「日油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過氧化物(ORGANIC PEROXIDES)第10版」所記載之如下記之方法加以確認。
(1分鐘半衰期溫度之測定方法)
使用苯,調製0.1mol/L之有機過氧化物溶液,並封入於經氮氣置換之玻璃安瓿中。
將此浸漬於經調整成特定溫度(於10小時半衰期溫度附近測定3點)之油浴(oil bath)中,以使前述溶液中之有機過氧化物進行熱分解。
一般,稀釋溶液中之有機過氧化物之分解,可依近似一次反應處理,故若使分解有機過氧化物量為(x)、分解速度常數為(k)、時間為(t)、有機過氧化物初期濃度為(a),下述(1)、(2)之式可成立。
dx/dt=k(a-x)……(1)
In[a/(a-x)]=kt……(2)
半衰期係藉分解而有機過氧化物濃度減少至一半為止之時間,故使半衰期以(t1/2)表示,並於(2)式之(x)中代入(a/2),可以下述(3)之式表示。
kt1/2=In(2)……(3)
因而,若以某一定溫度使有機過氧化物熱分解,並使時間(t)與In[(a)/(a-x)]之關係作圖,從所得直線之斜率求出分解速度常數(k),則可從(3)式獲得於其溫度下之半衰期(t1/2)。
然後,以數點溫度實施前述之熱分解,測定於各溫度下之半衰期(t1/2),並將In(t1/2)與(1/T)之關係作圖,可從所得之直線求出成為1分鐘半衰期之溫度。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B)有機過氧化物,並未特別加以限定,可例舉:氫過氧化物化合物、二烷基過氧化物化合物、過氧化縮酮化合物、烷基過酯化合物、過碳酸酯化合物、酮過氧化物化合物以及二醯基過氧化物化合物等。
就前述氫過氧化物化合物而言,可例舉:2,4,4-三甲基戊基-2-氫過氧化物、二異丙基苯氫過氧化物、枯烯(cumene)氫過氧化物、以及第三-丁基氫過氧化物等。
就前述二烷基過氧化物化合物而言,可例舉:二枯基(cumyl)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烷、1,3-雙(第三丁基過氧化異丙基)-苯、第三丁基枯基過氧化物、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以及參(第三丁基過氧化)三等。
就前述過氧化縮酮化合物而言,可例舉:11-二第三丁基過氧化-3,3,5-三甲基環己烷、1,1-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環己烷、2,2-二(第三丁基過氧化)-丁烷、4,4-二第三丁基過氧化戊酸(valeric acid)-正丁基酯、以及2,2-雙(4,4-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環己基)丙烷等。
就前述烷基過酯化合物而言,可例舉:第三丁基過氧化-3,5,5-三甲基己酸酯、第三丁基過氧化醋酸酯、以及第三丁基過氧化安息香酸酯等。
就前述過碳酸酯化合物而言,可例舉:第三丁基過氧化異丙基碳酸酯等。
本實施形態之(B)有機過氧化物,較佳為二烷基過氧化物化合物,更佳為二枯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烷、或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之中之任一者。
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B)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為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
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若(B)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過少,由於樹脂組成物之反應性降低,故有不能發揮高的熔融張力之可能性。
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若(B)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過多,則因在熔融混練時容易產生聚丙烯系樹脂之分解反應,故有不能發揮高的熔融張力之可能性。
亦即,藉由(B)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為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前述樹脂組成物係即使未以高精度控制在熔融混練時之反應條件,仍然可製作具有優異的熔融張力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於本實施形態中,為更確實地製作具有優異的熔融張力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B)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較佳為0.005質量份以上,且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下。
[(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
(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係與(A)聚丙烯系樹脂進行化學性結合,形成支鏈構造之同時,作用為交聯劑之成分。
使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組成物所含有之(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可僅為1種,亦可為2種以上。
本實施形態之(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較佳為具有複數個(甲基)丙烯醯基之單體,較佳為具有複數個丙烯醯基之單體。
在此,「(甲基)丙烯醯基」之用語,係表示丙烯醯基或甲基丙烯醯基之意。
(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係祗要為2官能基以上之丙烯酸系單體即可,可為2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單體,可為3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單體,亦可為4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單體。
前述2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單體而言,可例舉:烷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羥甲基三環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之乙二醇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雙酚A之丙二醇加成物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就前述3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單體而言,可例舉: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環氧乙烷加成三(甲基)丙烯酸酯、甘油環氧丙烷加成三(甲基)丙烯酸酯、以及三(甲基)丙烯醯氧乙基磷酸酯等。
就前述4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單體而言,可例 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聯三羥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等。
從更加提高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張力,以製得外觀更加良好的樹脂發泡體之觀點來看,(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較佳為2官能基之丙烯酸系單體,更佳為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特佳為烷二醇二丙烯酸酯。
前述樹脂組成物中之(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係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為0.5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若(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過少,在熔融混練中不能充分形成支鏈、交聯構造而有不能充分發揮熔融張力之可能性。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若(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過多,在熔融混練(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一部分易成為未反應,故有成為具有臭氣或冒煙問題之可能性。
亦即,藉由(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為0.5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前述樹脂組成物即使未以高精度控制熔融混練時之反應條件,仍能製作具有優異的熔融張力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由於此種緣故,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較佳為0.8質量份以上,較佳為9質量份以下。
從欲製得外觀更加良好之樹脂發泡體之觀點來看,前述樹脂組成物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 份,(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特佳為超過1.5質量份,最佳為1.6質量份以上。
前述樹脂組成物不應特別限定(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與(B)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的質量比例,惟前述之質量比例((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含量/(B)有機過氧化物之含量)為較低時,係意指在熔融混練所引起之反應時,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受到(B)有機過氧化物所產生之自由基攻擊之數目,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存在量為較少。
前述之質量比例((C)/(B))為較高時,係表示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受到自由基攻擊之數目,丙烯系多官能基單體大量存在之意思。
因此,在不容易發生臭氣問題,且在使具有高熔融張力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容易製作之上,前述樹脂組成物較佳為質量比例((C)/(B))在特定之範圍內。
亦即,前述之質量比例((C)/(B))較佳為50以上,更佳為100以上。
又,質量比例((C)/(B))較佳為1000以下,更佳為200以下,特佳為150以下。
[(D)自由基捕捉劑]
為製得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前述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D)自由基捕捉劑。
(D)自由基捕捉劑之使用係在提高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張力上為有效者。
亦即,(D)自由基捕捉劑係在使用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以製得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上為有效者。
(D)自由基捕捉劑係能與烷基自由基種反應。
(D)自由基捕捉劑較佳為能與烷基自由基鍵結後之丙烯酸系單體進行鍵結者。
(D)自由基捕捉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D)就自由基捕捉劑而言,可例舉:(苯)醌化合物(苯醌類)、萘醌化合物(萘醌類)、以及啡噻(phenothiazine)化合物(啡噻類)等。
就前述苯醌化合物而言,可例舉:對-苯醌、對-萘醌、2-第三丁基-對苯醌、以及2,5-二苯基-對-苯醌等。前述萘醌而言,可例舉:1,4-萘醌、2-羥基-1,4-萘醌、以及維他命(vitamin)K等。
前述啡噻化合物而言,可例舉:啡噻、雙(α-甲基苄基)啡噻、3,7-二辛基啡噻、以及雙(α-二甲基苄基)啡噻等。
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D)自由基捕捉劑之含量較佳為0.005質量份以上,更佳為0.05質量份以上。
又,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D)自由基捕捉劑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下。
若(D)自由基捕捉劑之含量為前述下限以上及前述上限以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張力效果性變高,發泡 體之外觀更良好。
除此等以外,作為使樹脂組成物含有之(E)其他成分而言,可例舉:(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或各種(E2)添加劑等。
[(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
前述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含有(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因(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之使用,而成為容易發揮優異的熔融張力,並成為更適合於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之形成。
(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可為僅使用1種,亦可為經併用2種以上。
(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而言,可例舉:甲基(甲基)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丁基(甲基)丙烯酸酯、2-乙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異戊基(甲基)丙烯酸酯、十二烷基(lauryl)(甲基)丙烯酸酯、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異硬脂基(甲基)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醯氧乙基琥珀酸酯等。
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之含量,較佳為1質量份以上,更佳為3質量份以上。
又,(E1)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之含量,係相對於(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較佳為15質量份以下。
[(E2)添加劑]
前述之(E2)添加劑係可於熔融混練之前,或,亦可在進行熔融混練時使其含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
又,(E2)添加劑亦可於熔融混練後添加以使其含於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中之方式。
(E2)添加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E2)添加劑係可依各種目的而適當使用,並無特別限定。
(E2)添加劑之具體例而言,可舉例:耐候性穩定劑、抗靜電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結晶核劑、顏料、滑材、以滑動性之賦予或防沾黏性之賦予作為目的之表面活性劑、無機填充劑、以及提升無機填充劑之分散性之分散性改善劑等。
就前述分散性改善劑而言,可例舉:高級脂肪酸、高級脂肪酸酯以及高級脂肪酸醯胺等。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於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中,係使含有(A)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B)有機過氧化物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以及(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0.5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之樹脂組成物進行熔融混練,以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在前述樹脂組成物之熔融混練時,為使前述樹脂組成物形成熔融狀態,可使前述樹脂組成物進行加熱。
前述樹脂組成物係藉由於其熔融混練時之加熱進行反應。
亦即,藉前述加熱而使有機過氧化物產生自由基,該自由基攻擊鍵結於聚丙烯系樹脂之三級碳之氫,以形成烷氧基自由基。
又,在如此之狀態,產生β開裂(cleavage),以致產生聚丙烯系樹脂之分子切斷,惟於本實施形態中,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該處,以形成支鏈構造(交聯構造)。
(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從提升其添加效果之觀點,較佳為在混合(A)聚丙烯系樹脂與(B)有機過氧化物而製得混合物後,添加於所得之混合物中。
但,亦可(A)聚丙烯系樹脂、及(B)有機過氧化物以及(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一起混合。
(D)自由基捕捉劑係可在添加(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前添加,亦可在添加(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後予以添加,亦可與其他成分一起混合。
(E)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亦可於添加(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前予以添加,亦可於添加(C)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後予以添加,亦可與其他成分一起混合。
從有效地提高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張力,從更加改善發泡體外觀之觀點來看,較佳為使(B)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設為T1(℃)時,以(T1+15)℃以下之溫度熔融混練前述樹脂組成物,以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又,以(T1+15)℃以下之溫度熔融混練前述樹脂組成物時,因聚丙烯系樹脂之分解難以進行,故聚丙烯系樹脂可 有效地被改質。
就提高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張力,更容易製得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之做法而言,熔融混練前述樹脂組成物時之溫度,更佳為T1(℃)以下。
又,進行熔融混練時之溫度,較佳為(T1-15)℃以上,特佳為(T1-15)℃以上、(T1+15)℃以下。
就提高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張力,更容易製得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之做法而言,熔融混練前述樹脂組成物時之溫度,使聚丙烯系樹脂之融點設為Tm(℃)時,較佳為(Tm+15)℃以上,較佳為270℃以下。
前述溫度較佳為180℃以上。
再者,樹脂組成物之熔融混練,可使用捏合機(kneader)、班伯里混練機(Bumbury mixer)、擠壓機(extruder)等一般性機器而實施。
當進行熔融混練時之樹脂組成物之溫度,一般可藉由附設於此等機器上之溫度測定器而控制。
例如,於擠壓機一般係將缸筒(cylinder)分割為4至8個區域(zone)而可各別地設定溫度,以便各區域之設定溫度及實測溫度可在控制盤控制。
因而,於熔融混練中之樹脂組成物之溫度,一般可藉由此控制盤所示之缸筒溫度之實測值而大致控制。
但,於使用擠壓機之熔融混練時,有時剪切發熱而樹脂組成物之溫度在溫度測定點以外之處成為較該溫度測定點更高的溫度。
亦即,於使用擠壓機之熔融混練時,有時實際的樹脂組成物之溫度較控制盤所示之實測值更高。
此實際的樹脂組成物之溫度與實測值之間的誤差,一般頂多在10℃左右。
因而,例如,若必須將熔融混練時之樹脂組成物之溫度調整為Tx℃以下,使機器溫度設定為(Tx-10)℃以下,可防止實際的樹脂組成物之溫度超過Tx℃之虞。
當進行前述樹脂組成物熔融混練時,較佳為使用擠壓機。
較佳係對擠壓機供給前述樹脂組成物,以使其在擠壓機內進行交聯反應,一邊形成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一邊從擠壓機擠出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對擠壓機連續供給前述樹脂組成物,並從擠壓機連續擠出改質聚丙烯系樹脂,藉此,可有效率地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就前述擠壓機而言,可例舉單軸擠壓機及雙軸擠壓機等。
前述擠壓機係以單獨、或經複數連結之串列型(tandem type)之擠壓機,可使用於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
特別是,從更提高其他成分的分散性及反應性之觀點來看,對於作為基質樹脂之聚丙烯系樹脂,較佳為使用雙軸擠壓機。
(樹脂發泡體)
有關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適宜使用於 用以得到樹脂發泡體。
由於使用本實施形態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可製得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
前述樹脂發泡體較佳為被擠壓發泡成片材狀所成之樹脂發泡片材,或該樹脂發泡片材經熱成形所成者。
就該熱成型而言,可例舉:真空成形、壓空成型(pressure forming)、真空壓空成型(vacuume pressure forming)、匹配塑模成型(match mold forming)、壓塑成型(pressing)等。
由此種熱成型所製作之具體性製品而言,較佳為容器。
如此方式所製作之發泡樹脂製容器,由於不僅為輕量且高強度、且容易大量生產,故較佳為可利用來作為各種包裝用容器。
又,發泡樹脂製容器係即使在絕熱性(thermal insulation)等亦優異,故較佳為使用來作為食品包裝。
於本實施形態之樹脂發泡體之表面,可於不影響發明目的之範圍內,依照用途,而使不織布、金屬箔、化粧紙、印刷薄膜等予以層合(laminating)。
前述樹脂發泡體係藉由使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發泡而製得,例如,使用發泡劑而使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發泡而製得。
前述發泡劑並無特別限定。
前述發泡劑可為化學性發泡劑,亦可為物理性發泡劑。
前述發泡劑較佳為易揮發性發泡劑。
前述發泡劑之沸點,較佳為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軟化溫度以下者。
前述發泡劑而言,可例舉:丙烷、正丁烷、異丁烷、正戊烷、異戊烷、環戊烷等碳化氫或此等的鹵化物、二氧化碳氣體以及氮氣。
前述發泡劑可僅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前述樹脂發泡體之密度,較佳為0.025g/cm3以上,更佳為0.09g/cm3以上。
又,前述樹脂發泡體之密度,較佳為0.5g/cm3以下,更佳為0.25g/cm3以下。
若前述樹脂發泡體之密度為前述下限以上,樹脂發泡體之剛性及耐熱性會升高。
又,一般而言,若以高的發泡倍率使其發泡而降低樹脂發泡體之密度,有樹脂發泡體之外觀變差之傾向。
相對於此,因使用本發明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並使其以高的發泡倍率發泡而降低樹脂發泡體之密度,亦可製得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
前述樹脂發泡體之密度,係依據JIS K7222:1999「發泡塑膠及橡膠之表觀密度測定」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其具體上以如下之方法測定。
(密度測定方法)
從樹脂發泡體,不改變原來之泡孔構造之方式,裁切100cm3以上之試料,並將此試料於JIS K7100:1999之記號23/50、2級環境下進行16小時狀態調節後,測量其尺 寸及質量,並依下述式算出密度。
表觀密度(g/cm3)=發泡體之質量(g)/發泡體之體積(cm3)
再者,為試驗片之尺寸測定,可使用例如Mitutoyo(三豊)Corporation(股份有限公司)社製「DIGIMATIC」CD-15型。
前述樹脂發泡體之連續發泡率,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
如前述連續發泡率愈低,樹脂發泡體之外觀愈良好,且樹脂氣泡體之強度變高。
再者,所謂連續發泡率係指於樹脂發泡體之氣泡構造中,連續發泡所佔之比例。與泡孔(氣泡構造之單元)相鄰接之泡孔連續之氣泡稱為連續氣泡,又,將各泡孔完全獨立之氣泡稱為獨立氣泡。
前述樹脂發泡體之連續發泡率,可依如下之方法加以測定。
亦即,從樹脂發泡體,裁切縱25mm、寬25mm之片材狀試樣複數片,以無空隙之方式疊合所裁切之試樣而作成厚度25mm之測定用試樣,並使用三豊社製「數字式萬用測徑規(digimatic caliper)」將此測定用試樣之外尺寸測定到1/100mm,以求出表觀體積(cm3)。
其次,使用空氣比較式比重計1000型(東京科學(science)社製),以1-1/2-1氣壓法(barometric method)以求出測定用試樣之體積(cm3)。
從此等所求出之值及下述式計算連續發泡率(%),以求 出試樣數5個之平均值。
在此,測定係將測定用試樣於JIS K7100-1999記號23/50、2級之環境下實施16小時狀態調節後,在JIS K7100-1999記號23/50、2級之環境下進行。
又,空氣比較式比重計,係藉由標準球(大28.9cc,小8.5cc)進行校正。
連續發泡率(%)=100×(表觀體積-以空氣比較式比重計時的測定體積)/表觀體積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雖然就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及其製作方法進行如上述之例示,惟本發明並不受上述例示所限定。
[實施例]
以下,將舉出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內容,惟本發明不受下述之實施例所限定。
(實施例1)
(1)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作
將聚丙烯系樹脂(同元聚丙烯樹脂、Prime polymer公司製「E111G」、MFR=0.5g/10分鐘,密度=0.9g/cm3)100質量份、與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日油社製「PERHEXYNE 25B」、1分鐘半衰期溫度T1:194℃)0.03質量份以螺條式摻合機(ribbon blender)攪拌混合後,製得混合物。
將所得之混合物供給至口徑為30mm之雙軸擠壓機 (L/D=47)中,並使用液體灌注泵從雙軸擠壓機之中途供給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社製「A-HD-N」)3質量份。
以樹脂溫度200℃及旋轉數85rpm之條件,於雙軸擠壓機中進行樹脂組成物之熔融混練,以使該樹脂組成物反應而形成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該熔融混練係藉由以缸筒愈朝下游側愈成為高溫之方式所設定溫度之雙軸擠壓機來實施。
在此,樹脂溫度係藉由插入在擠壓機與安裝在該擠壓機前端之模頭(die)之間的濾膠板(breaker plate)之直徑方向中心部所配置之電熱偶所測定之值。
於此實施例中,由於使用1分鐘半衰期溫度為194℃之有機過氧化物,故為免因剪切發熱而樹脂組成物之溫度成為較1分鐘半衰期溫度更高15℃以上之溫度,如前述方式,將樹脂溫度設定於200℃後實施樹脂組成物之熔融混練。
該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從安裝於擠壓機前端之口徑4mm、成型段(land)5mm、孔數2個之模頭(dies),以5kg/hr之排出量擠出成股(strand)狀。
接著,使所擠出之股狀的改質聚丙烯系樹脂通過收容有30℃之水之長度2m的冷卻水槽中加以冷卻。
將所冷卻之股狀的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以造粒機切割後製得塑料(pellet)。
(2)樹脂發泡體之製作
將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塑料100質量份、及氣泡調整劑(大日本精化工業社製「Fine Cell MasterHCP0410K」)0.2質量份予以乾混後,製得混合物。
於具備口徑 55mm之第1擠壓機及口徑 65mm之第2擠壓機之串列式擠壓機中,對口徑 50mm之第1擠壓機,經過料斗供給所得之混合物,並在第1擠壓機開始該混合物之熔融混練。
其後,於此第1擠壓機中,壓入作為發泡劑之丁烷(異丁烷/正丁烷=70/30),再繼續實施熔融混練。
接著,將於第1擠壓機所熔融混練之混練物移送到口徑65mm之第2擠壓機中,並於該第2擠壓機中一邊繼續熔融混練、一邊使熔融混練物之溫度較第1擠壓機所移送來時之溫度更低,並從口徑60mm之圓筒狀模頭以吐出量30kg/小時使其擠出發泡後,製得圓筒狀發泡體。
使所得之圓筒狀發泡體,順沿著內部被約20℃之水冷卻之直徑 170之圓形心軸(mandrel)上,又使其外面藉由較其直徑更大之空冷環(air ring)吹出空氣以進行冷卻,並於圓周上之1點藉切割機予以切開後,製得長條帶狀之樹脂發泡片材。
(實施例2)
除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8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3)
當將聚丙烯系樹脂(同元聚丙烯樹脂,Prime Polymer公司製「E111G」,MFR=0.5g/10分鐘,密度=0.9g/cm3)100質量份、與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日油社製「PERHEXYNE 25B」,1分鐘半衰期溫度T1:194℃)0.03質量份以螺條式摻合機攪拌混合時,除再供給自由基捕捉劑之對苯醌(和光純藥工業社製)0.015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4)
除將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之調配量從3質量份改變為1.6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5)
除將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之調配量從3質量份改變為1.5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6)
除將聚丙烯系樹脂從E111G(同元聚丙烯樹脂,PrimePolymer公司製,MFR=0.5g/10分鐘,密度=0.9g/cm3)改變為E200GP(同元聚丙烯樹脂,Prime Polymer公司製,MFR=2.0g/10分鐘,密度=0.9g/cm3)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7)
除將有機過氧化物從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日油公司製「PERHEXYNE 25B」,1分鐘半衰期溫度T1:194℃)變更為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烷(日油公司製「PERHEXA 25B」,1分鐘半衰期溫度T1:180℃)、以及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8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8)
除將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之調配量從0.03質量份變更為0.1質量份,並將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社製「A-HD-N」)3質量份變更為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社製「A-TMPT」)5質量份、聚丙烯系樹脂(E111G)100質量份與有機過氧化物(PERHEXYNE 25B)0.1質量份以螺條式摻混機攪拌混合時,供給自由基捕捉劑之對苯醌0.05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9)
除將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己炔-3之調配量從0.03質量份變更為0.005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0)
除將聚丙烯系樹脂從E111G改變為E200GP,以及將樹 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9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1)
除將聚丙烯系樹脂從E111G改變為E200GP,將有機過氧化物從PERHEXYNE 25B改變為PERHEXA 25B,以及將於擠壓機之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8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2)
除將聚丙烯系樹脂從E111G改變為J105G(同元聚丙烯樹脂,Prime Polymer公司製「J105G」,MFR=9.0g/10分鐘,密度=0.9g/cm3),以及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9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3)
除將聚丙烯系樹脂從E111G改變為J105G,將有機過氧化物從PERHEXYNE 25B改變為PERHEXA 25B,以及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8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4)
除將A-HD-N之調配量從3質量份改變為2.1質量份,再使用A-TMPT 0.9質量份,以及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9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5)
除將A-HD-N之調配量從3質量份改變為1.5質量份,再使用A-TMPT 1.5質量份,以及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9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6)
除將A-HD-N之調配量從3質量份改變為0.9質量份,再使用A-TMPT 2.1質量份,以及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195℃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7)
除將聚丙烯系樹脂從E111G改變為E200GP,使用液體灌注泵而從雙軸擠壓機中途供給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A-HD-N」)3質量份時,同時供給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之異硬脂基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ISTA」)3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實施例18)
除將聚丙烯系樹脂從E111G改變為E200GP,使用液體灌注泵而從雙軸擠壓中途供給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公司製「A-HD-N」)3質量份時,同時供給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之異硬脂基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ISTA」)10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9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比較例1)
除將樹脂溫度從200℃改變為220℃以外,其餘與實施例8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及樹脂發泡體。
(比較例2)
除將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之調配量從0.03質量份改變為0.3質量份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
使用所得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嘗試樹脂發泡體之製作。
但,由於使用比較例2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故未能製得樹脂發泡體。
(比較例3)
除未使用2,5-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過氧化)-己炔-3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使用所得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與實施例1同樣方式後,製得樹脂發泡體。
(評定)
(1)改質聚丙烯系樹脂的熔融張力之測定
於基亞斯特公司製雙腔毛細管流變儀(twinbore capillary rheometer)(Rheologics5000T)之垂直方向所配置之內徑15mm的缸筒內,收納所製得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塑粒作為試樣。
將所收納之試料以230℃或者250℃之溫度加熱5分鐘 而使其熔融。
其後,以使活塞下降速度成為0.0773mm/s(秒)之一定速度之方式,從設置於缸筒下端之毛細模頭(capillary die)(口徑:2.095mm,長度:8mm,流入角度:90度(圓錐形),擠出熔融之樹脂成為繩狀,並使用位於前述毛細模頭之下方27cm之捲繞輥(wind-up roll)而捲取。
將開始捲取之初速設為3.94388mm/s,加速度設為12mm/s2並逐漸加快捲取速度,使藉由張力檢測滑輪所觀察之張力急激降低時之捲卷速度設為裂斷點速度。
測定觀察到該裂斷點速度為止之最大張力作為熔融張力。
(2)發泡體之外觀
在所得之發泡體,以目視評定其外觀。使外觀依下述基準加以判定。
[發泡體外觀之判定基準]
○(良好):表面平滑且美麗
△(稍良好):雖然表面平滑,惟於擠出方向具有連續之淡薄條紋花樣。
×(不良):表面具有條紋花樣、破裂、凹凸等顯著的外觀不良處。
(3)樹脂發泡體之密度
測定所得樹脂發泡體之密度。
在此,樹脂發泡體通常較佳係密度判定為「A」者。
[發泡體之密度之判定基準]
A:密度為0.025g/cm3以上且0.5g/cm3以下。
B:密度為未達0.25g/cm3或超過0.5g/cm3
(4)發泡體之連續氣泡率
測定所得之氣泡體之連續氣泡率。
在此,樹脂發泡體通常較佳係連續氣泡率判定為「A」者。
[發泡體的連續氣泡率之判定基準]
A:連續氣泡率為30%以下者
B:連續氣泡率為超過30%者
將結果表示於下述之表1、表2中。
在此,實施例3之發泡體的外觀,雖然為高的發泡倍率,但與實施例1至2、4、6至16之發泡體的外觀相同,為良好者。
由此可知,若使用本發明,可製得一種在熔融張力極 高、外觀良好的樹脂發泡體上有用的改質聚丙烯系樹脂。

Claims (14)

  1. 一種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係使含有聚丙烯系樹脂、有機過氧化物、以及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樹脂組成物反應,使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而成者,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於230℃之熔融張力為10cN以上,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的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且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5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的前述丙烯酸基系多官能基單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其中,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為150℃以上、28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其中,於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以50倍以上、1000倍以下之質量比例含有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以超過1.5質量份之比例含有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 脂,其中,前述聚丙烯系樹脂之熔融質量流率為0.2g/10分鐘以上、15g/10分鐘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更含有自由基捕捉劑,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0.005質量份以上、1質量份以下的該自由基捕捉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其中,前述樹脂組成物更含有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含有1質量份以上、15質量份以下的該丙烯酸系單官能基單體。
  8. 一種樹脂發泡體,係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所形成者,且具有0.025g/cm3以上、0.5g/cm3以下之密度,並具有30%以下之連續發泡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樹脂發泡體,其中係對前述改質聚丙烯系樹脂進行擠出發泡而成之樹脂發泡片材。
  10. 一種發泡樹脂製容器,其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樹脂發泡體經熱成形而成者。
  11. 一種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係使含有聚丙烯系樹脂、有機過氧化物、以及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之樹脂組成物熔融混練,而製作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鍵結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而成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在該製作方法中,使用前述樹脂組成物而製作230℃之熔 融張力為10cN以上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在前述樹脂組成物中,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係含有0.0005質量份以上、0.2質量份以下的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且相對於前述聚丙烯系樹脂100質量份係含有0.5質量份以上、20質量份以下的前述丙烯酸系多官能基單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為150℃以上、280℃以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設定為T1(℃)時,以(T1+15)℃以下之溫度實施前述熔融混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2項所述之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其中,將前述有機過氧化物之1分鐘半衰期溫度設定為T1(℃)時,以(T1-15)℃以上之溫度實施前述熔融混練。
TW103133472A 2013-09-27 2014-09-26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樹脂發泡體及發泡樹脂製容器、以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TW2015224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01980 2013-09-27
JP2014036643 2014-0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2461A true TW201522461A (zh) 2015-06-16

Family

ID=52743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3472A TW201522461A (zh) 2013-09-27 2014-09-26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樹脂發泡體及發泡樹脂製容器、以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68798B2 (zh)
TW (1) TW201522461A (zh)
WO (1) WO20150462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6223B2 (ja) * 2019-03-26 2023-03-27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乳酸樹脂発泡シート、樹脂成形品、および、ポリ乳酸樹脂発泡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16765B2 (ja) * 2000-10-31 2008-07-09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自動車用成形天井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316241A (ja) * 2004-10-18 2006-11-24 Sekisui Chem Co Ltd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発泡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222811A (ja) * 2007-03-12 2008-09-25 Japan Polypropylene Corp 改質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法
CN101376683B (zh) * 2008-10-07 2011-09-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JP5368148B2 (ja) * 2009-04-07 2013-12-18 株式会社カネカ 射出発泡成形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射出発泡成形体
EP2627686A4 (en) * 2010-10-14 2014-04-09 Reliance Ind Lt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PYLENE POLYMERS WITH HIGH MELT RESIST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46259A1 (ja) 2015-04-02
JPWO2015046259A1 (ja) 2017-03-09
JP6568798B2 (ja) 2019-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56318B2 (en) Thermoplastic foaming agent
WO2005026255A1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れからなる発泡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34724B2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093795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3100432A (ja) 高分岐型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シート
TW201522461A (zh)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樹脂發泡體及發泡樹脂製容器、以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JP6302629B2 (ja) スチレン−(メタ)アクリル酸系共重合体組成物
JP6717599B2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スチレ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及び食品容器
JP2009029873A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発泡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WO2016067814A1 (ja) 改質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発泡樹脂製容器、及び、改質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318655B2 (ja) 発泡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5158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発泡シート
JP5638928B2 (ja) 射出発泡成形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およびその射出発泡成形体
TWI627193B (zh) 改質聚丙烯系樹脂及改質聚丙烯系樹脂之製造方法
JP6229100B1 (ja) 積層発泡シート及び発泡成形品
JP5346823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改質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改質樹脂組成物
JP2017179070A (ja) 改質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213280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よりなる発泡体
JP2017177471A (ja) 改質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2020007547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射出発泡成形体
JP2018059056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樹脂発泡体、及び、樹脂成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