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1804A - 微型針貼布 - Google Patents

微型針貼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1804A
TW201521804A TW103130566A TW103130566A TW201521804A TW 201521804 A TW201521804 A TW 201521804A TW 103130566 A TW103130566 A TW 103130566A TW 103130566 A TW103130566 A TW 103130566A TW 201521804 A TW201521804 A TW 2015218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needle
skin
patch
microneedle patch
degre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0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2081B (zh
Inventor
Naoki Yamamoto
Makoto Ogura
Original Assignee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filed Critical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21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1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2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208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38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having a channel at the side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53Methods for producing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關於一實施形態的微型針貼布,具備:大致沿著貼布主面形成於該貼布之複數的微型針。藉由使貼布彎曲而使微型針從主面立起,使立起的該微型針刺入皮膚。於至少一部份的微型針,在穿刺狀態中,形成有用來將形成於皮膚之裂縫予以露出的區域。

Description

微型針貼布
本發明之一形態係關於一種為了輔助微型針之活性成分之投予而用的微型針貼布。
以往,為人所周知有透過皮膚來投予活性成分的微型針、以及具備有該微型針的裝置。例如於後述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能夠旋轉的微細構造裝置,係具備:曲線狀的基材、以及貼著於該基材之第1表面上之包含有複數個微細要素的滾輪構造。複數個微細要素,是係具有既定的大小及形狀而使當微細構造裝置置於皮膚上並朝向預定的方向滾動時,可貫通皮膚的角質層。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表2005-503210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微細構造裝置中,由於是藉由滾輪來使微細要素突起,故在欲藉由微型針使活性成分適用於皮膚之前,該針有可能會碰到並掛勾到其他東西(例如使用者的皮膚或衣服等)。於是,要求能夠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的安全性。
關於本發明之一觀點的微型針貼布,具備大致沿著貼布主面形成於該貼布之複數的微型針,藉由使貼布彎曲而使微型針從主面立起,使立起的該微型針刺入皮膚,於至少一部份的微型針,在穿刺狀態中,形成有用來將形成於皮膚之裂縫予以露出的區域。
上述觀點中,在貼布被彎曲之前,其微型針是成為大致沿著貼布主面的狀態。這代表著微型針在適用於皮膚之前,微型針的前端不會從該主面上突出。因此,只要不將微型針貼布適用於皮膚,就不用擔心微型針與其他東西碰觸或掛勾。其結果,可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的安全性。
此外,於至少一部分的微型針,形成有用來將形成於皮膚之裂縫予以露出的區域,故藉由穿刺所產生之細微裂縫的至少一部分,會露出而不會被微型針給擋住。於是,即使不拔除該微型針,活性成分亦可從該裂縫進入皮膚內,該份量就是可增加之活性成分的投予量。
關於其他觀點的微型針貼布,區域是在穿刺狀態中與皮膚的表面交叉的孔或槽亦可。
關於其他觀點的微型針貼布,孔或槽是從微型針的根部朝向前端延伸亦可。
關於其他觀點的微型針貼布,區域是位於比微型針的前端部更靠根部側的位置,且為在穿刺狀態中與皮膚的表面呈交叉的狹幅部,狹幅部的寬度比前端部的最大寬度還小亦可。
關於其他觀點的微型針貼布,前端部呈大致菱形亦可。
關於其他觀點的微型針貼布,立起的微型針對皮膚的穿刺角度為34度以上且未達180度亦可。
關於其他觀點的微型針貼布,從主面立起的微型針,與從貼布的曲率中心到該微型針之根部為止的虛擬線所夾的最大角度大於90度亦可。
關於其他觀點的微型針貼布,最大角度為95~130度亦可。
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可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的安全性。
10‧‧‧施作器
11‧‧‧導引板
12‧‧‧滑塊
14‧‧‧第1圓柱構件
15‧‧‧第2圓柱構件
20‧‧‧微型針貼布
21‧‧‧主面
22‧‧‧微型針
22a‧‧‧孔
50‧‧‧微型針
51‧‧‧槽
60‧‧‧微型針
61‧‧‧根部
62‧‧‧前端部
63‧‧‧相當於狹幅部的區間
第1圖是關於實施形態之微型針貼布的俯視圖。
第2圖是關於實施形態之施作器的立體圖。
第3圖是對應於第2圖的側視圖。
第4圖是表示將微型針貼布安裝於施作器之狀態的側視圖。
第5圖是第4圖的局部放大圖。
第6圖是示意地表示穿刺態樣的圖。
第7圖是表示微型針刺入皮膚之狀態的圖。
第8圖是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微型針的圖。
第9圖是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之累積滲入量的圖表。
第10圖是表示關於變形例之微型針的圖。
第11圖是表示關於其它變形例之微型針的圖。
以下,一面參照所添附的圖面,一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又,於圖面說明中對於相同或是同等的構成元件標示以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使用第1~3圖,來說明關於實施形態之施作器10及微型針貼布20的構造。微型針貼布20為具有穿刺於皮膚之多數微型針的器具,施作器10是將微型針貼布20適用於皮膚用的補助裝置。
首先,針對微型針貼布20進行說明。如第1圖所示,微型針貼布20為帶狀,具有大致沿著貼布的主面21而形成於該貼布的複數個微型針22。此等的微型針 22是在貼布的長邊方向及寬幅方向之各別,以整齊排列之方式排列,所有微型針22的前端,無一例外地朝向貼布的一端(於第1圖中為左方向)。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微型針22的外形為大致等腰三角形,於一部分或全部的微型針22形成有孔22a。孔22a的形狀,與微型針22本身的形狀幾乎相同,更具體而言,為底邊是與微型針22的根部幾乎一致的等腰三角形。因此,考慮到該孔22a,微型針22亦可說是呈V字狀。孔22a的形狀、位置、及大小並未限定於圖1之例。例如,孔22a的形狀亦可與微型針22的外形相異,孔22a的底邊亦可位在從微型針22的根部往前端側偏移既定距離的位置。但是,該孔22a,是形成為在穿刺狀態中與皮膚的表面交叉。
微型針貼布20及微型針22的材料並未限定。例如可由:不鏽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其他金屬、其他樹脂、生物分解性材料、陶瓷、或是生物體吸收性材料的任何一種材料來製作微型針貼布20及微型針22。或是,組合該等材料來製作微型針貼布20及微型針22亦可。
微型針22是可以藉由蝕刻技術來形成。貼布若為金屬者,可藉由藥液對該貼布衝孔來形成微型針22;貼布若為非金屬者,可藉由雷射對該貼布進行衝孔而形成微型針22。孔22a亦可由同樣的方法來形成。於此等情形時,於微型針22的周圍會產生空隙。當然,也可 以藉由蝕刻以外的手法來形成微型針22。由於沒有必要預先使微型針22從貼布的主面21立起,所以可以容易且廉價地製造微型針貼布20。
微型針貼布20的尺寸並沒有限定。具體上,厚度的下限可以是1μm、5μm、也可以是20μm,厚度的上限可以是1000μm、300μm、100μm、也可以是50μm。長度的下限可以是0.1cm也可以是1cm,長度的上限可以是50cm也可以是20cm。寬度的下限可以是0.1cm也可以是1cm,寬度的上限可以是60cm也可以是30cm。微型針貼布20之長度及寬度的下限是考量活性成分的投予量所決定,長度及寬度的上限是考量生物體的大小所決定。
對於微型針22的參數並沒有限定。具體上,針的高度的下限可以是10μm也可以是50μm也可以是100μm,其高度的上限可以是10000μm也可以是1000μm也可以是500μm。針的密度的下限可以是0.05根/cm2也可以是1根/cm2,該密度的上限可以是10000根/cm2也可以是5000根/cm2。密度的下限,是由能夠投予1mg活性成分之針的根數及面積所換算出的值,而密度的上限,是考量針的形狀之後的極限值。
在一個微型針22中之孔22a所占的區域比例R,亦可任意決定。該比例R,是使用微型針22的面積(以微型針之外緣及根部(底邊)所區劃出的平面面積)Aa、及孔22a所占的區域面積(以孔22a之外緣所區劃出的平面面積)Ab,以R=Ab/Aa來表示。比例R的下限可 為0.1(亦即10%),其上限可為0.9(亦即90%)、亦可為0.81(亦即81%)。
作為應用於皮膚之活性成分的準備方法,係有:預先將活性成分塗層在微型針貼布20本身的手法、及在將微型針22穿刺於皮膚之前,先將活性成分塗佈於該皮膚上的手法、以及以微型針22在皮膚上進行穿刺之後,再將活性成分塗佈於該皮膚上的手法。若是要預先將活性成分塗層於微型針貼布20時,雖是以儘可能將預定黏度的塗層液以均等的厚度塗佈於貼布整體為佳,但由於微型針22是沿著主面21,所以以沿著主面進行塗佈可以容易地執行。塗層也可以使用網版印刷的原理來實施,藉由其他的方法來實施亦可。由於在微型針22形成有孔22a,故就該孔22a的空間部分,可以比沒有孔22a的微型針將更多的塗層液塗布在微型針22上。因此,被塗層之活性成分的量增加,於是,可增加活性成分的投予量。將活性成分塗布於微型針22的兩面亦可,此情況時,於穿刺後在皮膚內會使塗層液在微型針22的兩面接觸皮膚,故塗層內的活性成分會快速地溶解而浸透於皮膚內。使用生物分解性之貼布的情形時,也可以使該貼布本身內含有活性成分。
其次,使用第2、3圖來說明施作器10的構造。施作器10為整體呈細長的形狀,且具備:沿著長邊方向延伸的導引板11、及設在該導引板11的滑塊12。本實施形態中,分別將第3圖(側視圖)之左側、右側、上 側、及下側,定義為施作器10的前側、後側、上側、及下側。
作為施作器10之材料的例子,可舉出壓克力等的塑膠,不過其材料並沒有任何的限定,例如亦可使用金屬或者是其他種類的樹脂等來製作施作器10。
施作器10的尺寸,可以配合微型針貼布20的尺寸來決定。例如,施作器10的寬幅(與長邊方向垂直相交之方向的長度)可以對應微型針貼布20的寬幅來決定。又,施作器10的全長(沿著長邊方向的長度)可以考量微型針貼布20的長度、或是微型針貼布20對皮膚的適用範圍來決定。
導引板11,是呈直線狀延伸之細長的板狀構件,在其後端設有腳。為了將微型針貼布20導引至導引板11的下面,在導引板11的後側形成有孔(未圖示)。
滑塊12,為了可沿著導引板11的長邊方向移動,而安裝於該導引板11。在滑塊12的上面,考量滑動操作的容易性而形成有凹凸。該滑塊12,具備沿著寬幅方向延伸之兩個細長的圓柱構件。第1圓柱構件14是設在靠近導引板11下面的位置。第2圓柱構件15是設在滑塊12的下部(在施作器10使用時幾乎抵接於皮膚面的位置)且比第1圓柱構件14更靠後方。該等兩個圓柱構件的直徑是因應微型針貼布20的厚度及微型針22的長度(高度)所設定,例如為1~4mm。
於滑塊12的內部,係形成有用以使微型針貼 布20從導引板11的下表面附近通往皮膚表面的導引路徑。具體上,該導引路徑,首先,從滑塊12的後端到第1圓柱構件14大致於水平方向延伸,並在第1圓柱構件14朝下方折返之後,往第2圓柱構件15延伸,藉由在第2圓柱構件15再次朝下方折返而到達皮膚表面。在本實施形態中,於高度方向,由於第1圓柱構件14的下端位置與第2圓柱構件15的上端位置大致相同,所以微型針貼布20的行進方向是在第1圓柱構件14進行反轉(大約變化180度)。不過,此等的高度為相互不同亦可。例如,位在高度方向的第1圓柱構件14與第2圓柱構件15的間隔更加擴大的話,微型針貼布20的行進方向的變化便成為未滿180度。
其次,使用第4~6圖,說明施作器10及微型針貼布20的使用方法。又,在第4、5圖中,為了易於瞭解地顯示微型針貼布20是如何被設定於施作器10,將微型針貼布20以實線表示,將施作器10以虛線表示。
首先,使用者將微型針貼布20設定於施作器10。具體上,使用者先將微型針貼布20通過導引板11後側的孔,然後進一步地通過滑塊12內的導引路徑之後,使微型針貼布20的一端從第2圓柱構件15的下側露出。接著,使用者使滑塊12位在導引板11的前端附近位置,將從導引路徑露出的微型針貼布20的一端保持朝向施作器10的前方,同時將施作器10置於皮膚S上。
藉由如此之一連串的操作,微型針貼布20如 第4圖所示地被設定。亦即,通過了導引板11後端之孔的微型針貼布20是沿著導引板11的下表面而被導引朝向滑塊12,藉由在該滑塊12內的兩個圓柱構件14、15彎曲成S字形狀後到達皮膚S。
此時,藉由後述的滑動操作,使用者利用手指或者是黏著帶等將微型針貼布20的前端固定於皮膚S,以使微型針貼布20在皮膚上不會偏移。或者是,為了該固定,亦可以於微型針貼布20的前端部設有黏著劑。
將施作器10及微型針貼布20放置在適用活性成分之處後,使用者將滑塊12朝向導引板11的後端(第5圖之以箭頭A所示的方向)移動。藉由該滑動操作,微型針貼布20,被導引至相當於彎曲部的第2圓柱構件15,到達第2圓柱構件15之微型針貼布20的部分在該處被彎曲。如此一來,如第5圖所示,使位在彎曲部分的微型針22從貼布的主面21立起,並使立起後的微型針22刺於皮膚S。
於第2圓柱構件15一度立起的微型針22,是沿著微型針貼布20之寬幅方向呈一橫列分。所立起的微型針22與主面21所夾角度當然是比0度大且未滿180度。又,微型針22在通過第1圓柱構件14時亦曾一度立起,不過此情況,並不會成為該微型針22在通過第2圓柱構件15時的障礙。
使用者藉由將滑塊12移動一段所期望的距離,於該距離的範圍內使複數根微型針22刺於皮膚。因 此,使用者可以藉由調整微型針貼布20的適用面積來投予所期望之份量的活性成分。
如第6圖所示,從主面21所立起的微型針22在刺於皮膚時的穿刺角度θ(微型針22與皮膚S所夾角度)是比0度大且未滿180度。穿刺角度的下限可以是20度、34度、或是40度,該角度的上限可以是160度、140度、或是100度。
第6圖的r值是表示第2圓柱構件15之前端的曲率半徑。藉由彎曲微型針貼布20而從主面21立起的微型針22、與從曲率中心C至該微型針22根部的虛擬線V所夾的最大角度是大於90度。例如該最大角度可為95~130度的範圍,亦可為95~120度的範圍。如此般藉由使最大角度大於90度,使微型針刺入皮膚部分的長度變長,提高活性成分的皮膚滲透性。
且,針長h對於曲率半徑r的比(h/r)設為大於0.20,藉此可確實地使微型針22刺入皮膚S。
微型針22刺入皮膚S的狀態是示意地表示於圖7。微型針22,其全體可完全進入皮膚S內,亦可只進入一部分。只有一部分進入皮膚S內的情況時,微型針22的根部側是露出於皮膚S上。因此,關於孔22a也一樣,其全部或僅一部分進入皮膚S,剩餘的部分在穿刺後亦位於皮膚S上。因此,孔22a在穿刺狀態時是與皮膚S的表面交叉。相當於該交叉部分之皮膚S的裂縫F,不會被微型針22塞住。因此,即使在穿刺後,將微型針貼布 20持續適用於皮膚,並從其上方將活性成分塗覆於皮膚時,該活性成分可從裂縫F浸入至皮膚內。如第1、7圖所示般,將孔22a形成為從微型針的根部朝向前端延伸的情況時,可更確實地在穿刺狀態中使裂縫F露出,就使活性成分浸入皮膚的觀點來看更有利。
微型針貼布20,是適合使用在流動性高之藥物溶液的應用與組合。由於使藉由穿刺所產生的微細裂縫F露出,藥物溶液會從該裂縫F浸入皮膚內,其結果,可使活性成分直接滲透至皮膚內。
使用者將施作器10在皮膚上僅移動所期望的距離,藉此可在該距離的範圍使複數的微型針22刺入皮膚。因此,使用者可調整微型針貼布20的適用面積來投予所期望之量的活性成分。
如以上所說明般,根據本實施形態,直至藉由施作器10的圓柱構件14、15使微型針貼布20彎曲為止,微型針22是處在大致沿著貼布的主面21而延伸的狀態。此代表著微型針22的前端並未從該主面21上突出。因此,只要沒有使用施作器10,就不用擔心微型針22會觸碰到或是勾到其他物品(例如使用者的皮膚或是衣服等)。其結果,可以確保微型針22在操作時的安全性。例如,使用者可以安全地進行微型針貼布20的保管或搬運、即將使用前的準備等。
此處的微型針貼布20是薄且柔軟者,故可配合生物體的形狀將該貼布20抵接於皮膚,其結果,可有 效率地投予活性成分。
此外,至少一部分的微型針22,是形成有使用來將形成於前述皮膚之裂縫F予以露出的孔22a,故藉由穿刺所產生之微細裂縫F的至少一部分,會露出而不會被微型針22所隱藏。因此,即使不拔除該微型針22亦可使活性成分從該裂縫F浸入皮膚內,該份量就是可增加之活性成分的投予量
且,施作器10,由於並不是將衝擊施加於微型針貼布20,而是藉由將微型針22立起之後再朝皮膚壓入來使各微型針22穿刺於皮膚,所以能夠在不會給被施打者造成恐懼感的情況下來投予活性成分。
〔實施例〕
以下,依據實施例來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不過本發明並非受此等說明所限定。
調查了使用人體的皮膚來適用兩種類之微型針貼布之情況時藥物的皮膚滲透量。如第8圖所示般,在實施例中,形成與上述實施形態之微型針22相同之V字狀的微型針,在比較例中,形成沒有孔的三角形微型針。微型針貼布的尺寸是實施例與比較例共通,長邊設為20mm,寬幅設為10mm。實施例及比較例雙方各自的微型針高度設為約500μm,根部的寬度設為約400μm。在實施例中,將沿著微型針高度方向之孔的長度設為約300μm,將微型針根部之孔的底邊設為約250μm。
將微型針貼布適用於人體皮膚的方法是實施例與比較例共通,具體而言如下所述。首先,將微型針貼布配置於具備圓柱狀細棒(以下稱為「圓柱棒」)的框體,使用該圓柱棒將微型針貼布折返,來使微型針立起,進一步使該圓柱棒沿著人體皮膚的上表面移動,藉此將該微型針刺入人體皮膚。接著,維持著使微型針貼布適用於人體皮膚的狀態,將人體皮膚設置於流通池。然後,從穿刺於人體皮膚的微型針貼布上適用氫溴酸加蘭他敏水溶液,並調查從該適用後經過24小時之氫溴酸加蘭他敏對皮膚的滲透量。作為接收溶液使用PBS(磷酸緩衝生理食鹽水),每兩小時實施一次取樣。
第9圖表示從塗布的時間點開始之累積滲透量的推算。該圖表的縱軸為累積滲透量(μg/cm2),橫軸為從塗布開始的經過時間(小時)。線La表示實施例,線Lb表示比較例。從該圖表可以得知,在維持著適用微型針貼布的狀態將活性成分從其上方塗布的情況,使用在穿刺狀態中使皮膚的裂縫露出的微型針時就活性成分的投予面而言為有效。
以上,是依據其實施形態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非是受上述實施形態所限定者。本發明,在不脫離該要旨的範圍內是可進行各種的變形。
微型針的形狀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例如亦可採用圖10所示般的微型針50。於該微型針50,形成有沿著高度方向延伸的槽51。槽51的起點、終點、及 長度,只要在穿刺狀態中使該槽51與皮膚的表面交叉的話即可任意地設定。圖10的例子中,槽51,是在沿著微型針貼布主面之微型針50的面,形成為從該微型針50的根部一直到前端。又,亦可取代槽51,或是除了槽51之外,在與微型針貼布的主面呈垂直相交之微型針50的面形成槽。
當微型針50刺入皮膚時,藉由該穿刺而產生之皮膚的裂縫之中對應於槽51的部分會露出而不會被微型針50給擋住,故活性成分可從該露出部分進入皮膚內。將槽51形成為從微型針的根部朝向前端延伸的情況時,在穿刺狀態中可更確實地露出裂縫,故就使活性成分浸入皮膚的觀點來看更有利。
或是,亦可採用如圖11所示般之微型針60。該微型針60,是由矩形狀的根部61、以及在該根部61的前端所設置之大致菱形的前端部62所構成,整體呈現箭尾般的形狀。將前端部62形成菱形狀的理由,是為了於穿刺後容易將微型針60從皮膚拔除。微型針60的寬幅在前端部62幾乎中央部成為最大,從該中央部到根部為止的區間63,其微型針60的寬幅比該最大寬幅還要小。相當於狹幅部之區間63的長度,是設定成在穿刺狀態中使該區間63與皮膚的表面交叉。
當微型針60刺入皮膚時,藉由該穿刺而產生之皮膚的裂縫之一部分會露出而不會被微型針60給擋住,故活性成分可從該露出部分進入皮膚內。
如此般,在穿刺狀態中,使形成於皮膚的裂縫露出的區域,可為孔、亦可為槽,亦可為狹幅部。
只要為具有使微型針貼布彎曲的構成要素,施作器的形狀及構造就不受任何限定。例如,施作器可為單純的圓柱棒,亦可為具備任意的機械性、電氣性、或電子性的構造或是控制手段。
微型針貼布的形狀並不限定於帶狀,例如亦可為長邊與寬幅大致相同的矩形,亦可為圓形或橢圓形。
微型針貼布20亦可為單獨使用,因此並不一定需要利用施作器。
關於本發明之微型針貼布,可併用電氣(離子導入(iontophoresis))、壓力、磁場、超音波(超音波導入(sonophoresis))等之其他經皮吸收促進技術。藉由併用微型針貼布與該等般的其他技術,可進一步增加藥物吸收量。
20‧‧‧微型針貼布
21‧‧‧主面
22‧‧‧微型針
22a‧‧‧孔

Claims (8)

  1. 一種微型針貼布,其特徵為:具備大致沿著貼布主面形成於該貼布之複數的微型針,藉由使前述貼布彎曲而使前述微型針從前述主面立起,使立起的該微型針刺入皮膚,於至少一部份的前述微型針,在穿刺狀態中,形成有用來將形成於前述皮膚之裂縫予以露出的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型針貼布,其中,前述區域是在穿刺狀態中與前述皮膚的表面交叉的孔或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型針貼布,其中,前述孔或槽是從前述微型針的根部朝向前端延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型針貼布,其中,前述區域係位於比前述微型針的前端部更靠根部側的位置,且為在穿刺狀態中與前述皮膚的表面呈交叉的狹幅部,前述狹幅部的寬度比前述前端部的最大寬度還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微型針貼布,其中,前述前端部呈大致菱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微型針貼布,其中,前述立起的微型針對前述皮膚的穿刺角度為34度以上且未達180度。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微型針貼布,其中,從前述主面立起的前述微型針,與從前述貼 布的曲率中心到該微型針之根部為止的虛擬線所夾的最大角度大於90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微型針貼布,其中,前述最大角度為95~130度。
TW103130566A 2013-09-06 2014-09-04 Micro needle patch TWI6520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5322 2013-09-06
JP2013185322 2013-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1804A true TW201521804A (zh) 2015-06-16
TWI652081B TWI652081B (zh) 2019-03-01

Family

ID=5262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0566A TWI652081B (zh) 2013-09-06 2014-09-04 Micro needle patch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06866A1 (zh)
EP (1) EP3042690B1 (zh)
JP (1) JP6272333B2 (zh)
KR (1) KR20160052590A (zh)
CN (1) CN105517621B (zh)
TW (1) TWI652081B (zh)
WO (1) WO20150339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6344B2 (en) 2016-09-21 2022-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measuring skin condi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for
WO2018116990A1 (ja) * 2016-12-20 2018-06-28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タ
DE102019001251A1 (de) * 2019-02-21 2020-08-27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Applikator für Mikronadelpflaster
KR20220054881A (ko) * 2019-10-08 2022-05-03 히사미쓰 세이야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마이크로 니들ㆍ시트 및 어플리케이터
JP1680005S (zh) * 2020-10-30 2021-02-22
CN114748783A (zh) * 2022-04-15 2022-07-15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微针、微针贴及制造设备、立形设备和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53549C (en) * 1996-06-18 2005-10-25 Alza Corporation Device for enhancing transdermal agent delivery or sampling
US7131987B2 (en) * 2000-10-16 2006-11-07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Micro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and conditioning skin which cause less irritation during exfoliation
EP1425064A2 (en) 2001-09-14 2004-06-0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Microstructures for delivering a composition cutaneously to skin using rotatable structures
AU2002352978A1 (en) * 2001-11-30 2003-06-17 Alza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orming microprojection arrays
PT1465535E (pt) * 2001-12-20 2008-02-08 Alza Corp Microprojecções que perfuram a pele tendo controlo de profundidade de perfuração
US20030211619A1 (en) * 2002-05-09 2003-11-13 Lorin Olson Continuous strip of fluid sampling and tes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packaging and using the same
BRPI0412021A (pt) * 2003-06-30 2006-08-15 Alza Corp método para revestir microprojeções de perfuração de pele
CA2534821A1 (en) * 2003-08-04 2005-02-24 Alz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hancing transdermal agent flux
US8591436B2 (en) * 2004-04-30 2013-11-26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Lancets for bodily fluid sampling supplied on a tape
US7909776B2 (en) * 2004-04-30 2011-03-22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Lancets for bodily fluid sampling supplied on a tape
US7658728B2 (en) * 2006-01-10 2010-02-09 Yuzhakov Vadim V Microneedle array, patch, and applicator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WO2007127811A2 (en) * 2006-04-25 2007-11-08 Alza Corporation Microprojection array application with grouped microprojections for high drug loading
KR100793615B1 (ko) * 2006-07-21 2008-01-10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생분해성 솔리드 마이크로니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7785301B2 (en) * 2006-11-28 2010-08-31 Vadim V Yuzhakov Tissue conforming microneedle array and patch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or biological fluid collection
AU2008241470B2 (en) * 2007-04-16 2013-11-07 Corium Pharma Solutions, Inc. Solvent-cast microneedle arrays containing active
US8764712B2 (en) * 2009-08-04 2014-07-01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Micro-needle arra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6182137B2 (ja) * 2012-06-12 2017-08-16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72333B2 (ja) 2018-01-31
TWI652081B (zh) 2019-03-01
CN105517621B (zh) 2019-01-01
EP3042690A1 (en) 2016-07-13
CN105517621A (zh) 2016-04-20
EP3042690B1 (en) 2021-04-14
KR20160052590A (ko) 2016-05-12
WO2015033959A1 (ja) 2015-03-12
US20160206866A1 (en) 2016-07-21
EP3042690A4 (en) 2017-04-26
JPWO2015033959A1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82752B1 (ko) 어플리케이터
KR102101522B1 (ko) 마이크로 니들·시트
TW201521804A (zh) 微型針貼布
US10576257B2 (en) Article comprising a microneedle and methods of use
JP5709137B2 (ja) 剣山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アプリケーター
KR102135495B1 (ko) 마이크로 니들·시트
JP6038311B2 (ja) アプリケータ
TWI787652B (zh) 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JP2008188273A (ja) 薬物輸送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