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20120A - 腳踏車懸吊 - Google Patents

腳踏車懸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20120A
TW201520120A TW103108210A TW103108210A TW201520120A TW 201520120 A TW201520120 A TW 201520120A TW 103108210 A TW103108210 A TW 103108210A TW 103108210 A TW103108210 A TW 103108210A TW 201520120 A TW201520120 A TW 2015201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mber
bicycle
bicycle suspension
suspended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8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0976B (zh
Inventor
Toyoto Shirai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Kk filed Critical Shiman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52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0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0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09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5/00Axle suspensions
    • B62K25/04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 B62K25/06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 B62K25/08Axle suspensions for mounting axles resiliently on cycle frame or fork with telescopic fork, e.g. including auxiliary rocking arms for front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腳踏車懸吊,其包括一圓筒元件、一活塞元件及一行程調整結構。該圓筒元件包含在該圓筒元件之一軸向方向上延伸之一內部空間。該活塞元件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以在該圓筒元件中定義一第一空氣腔室及一第二空氣腔室。該第二空氣腔室相對於該活塞元件與該第一空氣腔室對置。該行程調整結構經組態以調整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行程,且包含經組態以起始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行程調整之一軸向可移動部件。該軸向可移動部件經組態以完全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Description

腳踏車懸吊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腳踏車懸吊。
騎腳踏車成為一種愈來愈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一種交通工具(means of transportation)。此外,騎腳踏車已變成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兩者的一種非常流行的競技運動。無論腳踏車是否用於娛樂、交通或競技,腳踏車產業皆在不斷地改良腳踏車之各種組件。近來已被重新設計之一組件係一腳踏車懸吊。
在腳踏車懸吊中,有時候可期望能夠視需要及/或如所需般調整懸吊行程。因此,提議提供經組態以調整懸吊行程之懸吊。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腳踏車懸吊包括一圓筒元件、一活塞元件及一行程調整結構。該圓筒元件包含在該圓筒元件之一軸向方向上延伸之一內部空間。該活塞元件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以在該圓筒元件中定義一第一空氣腔室及一第二空氣腔室。該第二空氣腔室相對於該活塞元件與該第一空氣腔室對置。該行程調整結構經組態以調整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行程,且包含經組態以起始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行程調整之一軸向可移動部件。該軸向可移動部件經組態以完全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 態以使得該行程調整結構進一步包含一致動器,其經組態以操作該軸向可移動部件。該致動器包含具有一內部空間之一外殼。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外殼經組態以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外殼之該內部空間經組態以與該第一空氣腔室流體連通而相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之外部及該外殼呈一氣密狀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外殼經組態以完全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該第一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第一空氣腔室定義該腳踏車懸吊之一正(positive)空氣腔室。該第二空氣腔室定義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負(negative)空氣腔室。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外殼之該內部空間經組態以與該第一空氣腔室流體連通,以連同該第一空氣腔室一起定義該腳踏車懸吊之一正空氣腔室。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致動器包含一輸出部分,其可相對平行於該軸向方向之一旋轉軸旋轉。該軸向可移動部件連接至該輸出部分。該輸出部分經組態以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該第八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輸出部分經組態以完全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外殼之一外周邊表面在垂直於該軸向方向之一徑向方向上與該圓筒元件之一內周邊表面隔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該第二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致動器包括一馬達。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根據該第十一態樣之腳踏車懸吊經組態使得該馬達包含:一定子,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外殼且包含一線圈;及一轉子,其經組態以可相對於該定子旋轉且包含一磁鐵。
10‧‧‧腳踏車
12‧‧‧腳踏車懸吊
14‧‧‧腳踏車車架
14a‧‧‧頭管
16‧‧‧手把
18‧‧‧前輪
19‧‧‧立桿
20‧‧‧轉向管
22‧‧‧上連接部件
24‧‧‧第一上圓筒/圓筒元件
26‧‧‧第一下圓筒
28‧‧‧第二上圓筒
30‧‧‧第二下圓筒
32‧‧‧下連接部件
34‧‧‧第一減震器
36‧‧‧第二減震器
38‧‧‧第一支撐部分
40‧‧‧第二支撐部分
42‧‧‧外管部件
44‧‧‧內管部件
46‧‧‧活塞/活塞元件
46a‧‧‧活塞主體
46b‧‧‧通孔
47‧‧‧上密封結構
48‧‧‧下密封結構
48a‧‧‧密封主體
48b‧‧‧通孔
50‧‧‧線圈彈簧
52‧‧‧下管部分
53‧‧‧蓋部件
53a‧‧‧圓柱部分
53b‧‧‧附接開口
54‧‧‧行程調整結構
56‧‧‧上部可調整阻尼總成
58‧‧‧下部可調整阻尼總成
60‧‧‧軸向可移動部件
62‧‧‧致動器
64‧‧‧支撐部件
66‧‧‧馬達
68‧‧‧傳動結構
70‧‧‧外殼
70a‧‧‧連通通道
72‧‧‧定子
74‧‧‧轉子
76‧‧‧線圈
78‧‧‧磁鐵
80‧‧‧第一齒輪
82‧‧‧第二齒輪
83‧‧‧第三齒輪
84‧‧‧第四齒輪
86‧‧‧輸出部分
86a‧‧‧外螺紋
88‧‧‧連接部分
88a‧‧‧螺紋孔
88b‧‧‧連通通道
90‧‧‧上管部分
92‧‧‧導引部分
92a‧‧‧導引腔
92b‧‧‧第一導引槽
92c‧‧‧第二導引槽
94‧‧‧管部分
94a‧‧‧凸緣
96a‧‧‧第一銷
96b‧‧‧第二銷
97a‧‧‧外密封環
97b‧‧‧上密封環
98‧‧‧第一板
100‧‧‧第二板
101‧‧‧軸承部分
102‧‧‧第一支撐桿
104‧‧‧第二支撐桿
106‧‧‧第一逆止閥
108‧‧‧第二逆止閥
110‧‧‧第一通道
112‧‧‧第二通道
114‧‧‧內密封環
116‧‧‧外密封環
118‧‧‧上圓柱通道
120‧‧‧下圓柱通道
122‧‧‧第三通道
124‧‧‧內密封環
126‧‧‧外密封環
128‧‧‧第一內密封環
130‧‧‧第二內密封環
132‧‧‧第一外密封環
134‧‧‧第二外密封環
136‧‧‧第三逆止閥
138‧‧‧第四逆止閥
140‧‧‧第一連通通道
142‧‧‧第二連通通道
144‧‧‧電動控制系統
146‧‧‧開關
146a‧‧‧電源開關
146b‧‧‧選擇器桿
148‧‧‧控制器
150‧‧‧馬達驅動器
152‧‧‧位置感測器
154‧‧‧電池
156‧‧‧偵測板
158‧‧‧電連接單元
160‧‧‧電線
162‧‧‧電連接器
212‧‧‧腳踏車懸吊
312‧‧‧腳踏車懸吊
AX‧‧‧旋轉軸
D‧‧‧軸向方向
E1‧‧‧第一線
E2‧‧‧第二線
F1‧‧‧向上軸向力
F2‧‧‧向下軸向力
P1‧‧‧長行程位置
P2‧‧‧短行程位置
P21‧‧‧長行程位置
P22‧‧‧短行程位置
S1‧‧‧內部空間
S11‧‧‧第一空氣腔室
S12‧‧‧第二空氣腔室
S13‧‧‧內部空間
S14‧‧‧內部通道
S21‧‧‧第一流體腔室
S22‧‧‧第二流體腔室
S3‧‧‧中間通道
S4‧‧‧下腔室
在結合隨附圖式考慮之後,由於參考以下詳細描述而變得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及其許多伴隨優點,所以將容易獲得對本發明及其許多伴隨優點之一更全面瞭解,其中:圖1係裝備有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腳踏車懸吊之一腳踏車之一部分之一示意側視圖;圖2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之一部分之一示意正視圖;圖3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縱向截面圖;圖4係沿著圖6之IV-IV線取得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截面圖;圖5係沿著圖6之V-V線取得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截面圖;圖6係沿著圖4之VI-VI線取得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截面圖;圖7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截面圖(長行程位置);圖8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截面圖(短行程位置);圖9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截面圖(長行程位置);圖10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電動控制系統之一方塊圖;圖11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截面圖;圖12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第一減震器之一示意圖(長行程狀態);圖13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第一減震器之一示意圖(短 行程狀態);圖14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第一減震器之一示意圖(短行程狀態);圖15係圖1中圖解說明之腳踏車懸吊之一第一減震器之一示意圖(長行程狀態);圖16係根據一第二實施例之一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之一示意圖;及圖17係根據一第三實施例之一腳踏車懸吊之一部分之一示意圖。
現將參考隨附圖式描述實施例,其中類似的參考數字在各個圖式中代表對應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實施例
最初參考圖1,圖解說明裝備有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腳踏車懸吊12之一腳踏車10。腳踏車10進一步包含一腳踏車車架14、一手把16及一前輪18。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腳踏車懸吊12併入至腳踏車10之一前叉中(或以其他方式定義該前叉)。然而,腳踏車懸吊12可替代地(或額外地)作為一後懸吊總成或一後懸吊總成之部分,且藉此可包含對應於此等其他懸吊總成組態之其他組件。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術語係指基於(例如)面向手把16坐在腳踏車10之一車座(未展示)上之騎乘者所決定之方向。因此,用來描述腳踏車懸吊12之此等用語應相對於如在一水平表面上以一直立騎乘位置使用之腳踏車10予以解釋。
腳踏車懸吊12之一上端可旋轉地安裝至腳踏車車架14之一頭管14a。手把16經由一立桿19固定至腳踏車懸吊12之上端。腳踏車懸吊 12之一下端可旋轉地支撐前輪18。腳踏車10之剩餘部分可為任何類型之腳踏車,且因此為簡短起見,本文將不進一步詳細論述或圖解說明腳踏車10。
參見圖2中,腳踏車懸吊12包括一轉向管(steerer tube)20及一上連接部件22。轉向管20可旋轉地安裝至腳踏車車架14之頭管14a。轉向管20之一上端經由立桿19耦合至手把16。轉向管20之一下端固定至上連接部件22。
腳踏車懸吊12進一步包括一第一上圓筒(或一圓筒元件)24、一第一下圓筒26、一第二上圓筒28、一第二下圓筒30及一下連接部件32。第一上圓筒24之一上端固定至上連接部件22。第二上圓筒28之一上端固定至上連接部件22。第一下圓筒26包含一第一支撐部分38。第二下圓筒30包含一第二支撐部分40。第一支撐部分38及第二支撐部分40可旋轉地支撐前輪18(圖1)。下連接部件32連接第一下圓筒26及第二下圓筒30以提供強度且最小化其等扭轉。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下圓筒26、第二下圓筒30及下連接部件32形成為一單一整體部件。
第一上圓筒24係伸縮地容納於第一下圓筒26中。第一上圓筒24及第一下圓筒26構成一第一減震器34之一部分,該第一減震器34經組態以在崎嶇地區上騎乘腳踏車10時伸展及收縮以進行減震。第一減震器34經組態以對腳踏車懸吊12之壓縮提供阻力,且經組態以在壓縮期間釋放所儲存的能量以使得腳踏車懸吊12伸展(或回彈)。
第二上圓筒28係伸縮地容納於第二下圓筒30中。第二上圓筒28及第二下圓筒30構成一第二減震器36之一部分,該第二減震器36經組態以在崎嶇地區上方騎乘腳踏車10時伸展及收縮以進行減震。第二減震器36經組態以提供抵抗腳踏車懸吊12之壓縮及回彈兩者之阻尼力,且藉此經組態以調節腳踏車懸吊12之壓縮速率及回彈速率。
參見圖3,第一減震器34之第一上圓筒(或圓筒元件)24包含一內 部空間S1,此內部空間S1在第一上圓筒24之一軸向方向D上延伸。更具體言之,第一上圓筒24包含一外管部件42及一內管部件44。外管部件42及內管部件44在軸向方向D上延伸。內管部件44設置於外管部件42中。內部空間S1定義於外管部件42及內管部件44中。
腳踏車懸吊12進一步包括一活塞(或一活塞元件)46及一行程調整結構54。此外,腳踏車懸吊12可包括一上密封結構47、一下密封結構48、一線圈彈簧50、一下管部分52及一蓋部件53。活塞(或活塞元件)46設置於內部空間S1中以在第一上圓筒(或圓筒元件)24中定義一第一空氣腔室S11及一第二空氣腔室S12。第二空氣腔室S12相對於活塞(或活塞元件)46與第一空氣腔室S11對置。第一空氣腔室S11定義腳踏車懸吊12之一正空氣腔室。第二空氣腔室S12定義腳踏車懸吊12之一負空氣腔室。
活塞46設置於第一上圓筒24之內管部件44中。活塞46可在軸向方向D上相對於內管部件44之一內周邊表面相對滑動。上密封結構47係固定於內管部件44之一上端。第一空氣腔室S11之一部分係由內管部件44、活塞46及上密封結構47定義。下密封結構48係固定於內管部件44之一下端。第二空氣腔室S12係由內管部件44、活塞46及下密封結構48定義。
線圈彈簧50在第二空氣腔室S12中設置於活塞46與下密封結構48之間。在腳踏車車架14或其他腳踏車組件之重量施加至腳踏車懸吊12之一初始狀態中,線圈彈簧50壓縮在活塞46與下密封結構48之間。
下管部分52在軸向方向D上延伸且將活塞46連接至第一下圓筒26。更具體言之,下管部分52之一上端固定於活塞46。下管部分52之一下端固定於第一下圓筒26。下管部分52可相對於下密封結構48滑動。活塞46、下管部分52及第一下圓筒26可在軸向方向D上相對於第一上圓筒24及下密封結構48移動。
參見圖3中,蓋部件53固定於第一上圓筒24之上端。更具體言之,蓋部件53固定於外管部件42之一上端。第一空氣腔室S11在第一上圓筒24中定義於活塞46與蓋部件53之間。第一空氣腔室S11之一部分在內管部件44中定義於活塞46與上密封結構47之間。第一空氣腔室S11之一部分在外管部件42中定義於蓋部件53與上密封結構47之間。
行程調整結構54經組態以調整腳踏車懸吊12之一行程。行程調整結構54設置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更具體言之,行程調整結構54在第一上圓筒24中設置於蓋部件53與上密封結構47之間。行程調整結構54設置於第一上圓筒24之外管部件42之內部。稍後將詳細描述行程調整結構54。
腳踏車懸吊12之第二減震器36包含一上部可調整阻尼總成56及一下部可調整阻尼總成58。上部可調整阻尼總成56設置於第二上圓筒28中。下部可調整阻尼總成58設置於第二上圓筒28及第二下圓筒30中。第二減震器36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流體腔室S21及一第二流體腔室S22,其等填充有諸如油之流體。上部可調整阻尼總成56及下部可調整阻尼總成58經組態以改變抵抗腳踏車懸吊12之壓縮及回彈兩者之阻尼力。由於已知第二減震器36之結構,所以為簡短起見,此處將不詳細描述第二減震器36之結構。
參見圖4,第一減震器34之行程調整結構54包含一軸向可移動部件60。第一減震器34之行程調整結構54進一步包含一致動器62。此外,第一減震器34之行程調整結構54可包含一支撐部件64。軸向可移動部件60經組態以起始腳踏車懸吊12之一行程調整。致動器62經組態以操作軸向可移動部件60。軸向可移動部件60可相對於第一上圓筒24在一長行程位置P1與一短行程位置P2之間移動。致動器62設置於支撐部件64中。致動器62經組態以使軸向可移動部件60相對於第一上圓筒24在長行程位置P1與短行程位置P2之間移動。致動器62包括一馬達 66,且可進一步包括一傳動結構68。
馬達66經組態以產生一驅動力以操作軸向可移動部件60。致動器62(即,馬達66)包含一外殼70。馬達66包含一定子72及一轉子74。外殼70經組態以至少部分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馬達66係(例如)一步進馬達。然而,馬達66亦可為其他致動器,諸如一直流馬達或一電磁閥。
致動器62較佳地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更具體言之,外殼70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外殼70具有一內部空間S13。外殼70之內部空間S13經組態以與第一空氣腔室S11流體連通,而相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外部及外殼70呈一氣密狀態。內部空間S13經組態以與第一空氣腔室S11流體連通以連同該第一空氣腔室S11一起定義腳踏車懸吊12之一正空氣腔室。外殼70包含一連通通道70a,內部空間S13經由該連通通道70a與第一空氣腔室S11流體連通。因此,由於致動器62之內部空間S13與第一空氣腔室S11流體連通,所以可有效獲得此一正空氣腔室之必要容積。
定子72設置於外殼70中。定子72經組態以固定於外殼70且包含一線圈76。轉子74經組態以可相對於定子72繞一旋轉軸AX旋轉且包含一磁鐵78。
參見圖4及圖5,致動器62設置於第一上圓筒24之外管部件42中。支撐部件64經組態以完全設置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外殼70之一外周邊表面在垂直於軸向方向D之一徑向方向上與第一上圓筒(或圓筒元件)24之一內周邊表面隔開。更具體言之,支撐部件64之一外周邊表面在徑向方向上與第一上圓筒(或圓筒元件)24之外管部件42之一內周邊表面隔開。致動器62之外殼70之外周邊表面在徑向方向上與支撐部件64之管部分94之一內周邊表面隔開。管部分94在徑向方向上位於外管部件42與致動器62之外殼70之間。
參見圖5,傳動結構68經組態以將由馬達66產生之驅動力傳遞至軸向可移動部件60。致動器62包含一輸出部分86。更具體言之,致動器62之傳動結構68包含一第一齒輪80、一第二齒輪82、一第三齒輪83、一第四齒輪84及輸出部分86。第一齒輪80固定至轉子74之一端且與第二齒輪82嚙合。第二齒輪82附接至第三齒輪83以可相對於馬達66之外殼70一體地旋轉。第四齒輪84與第三齒輪83嚙合且固定至輸出部分86之一端。第二齒輪82具有大於第一齒輪80之一外徑之一外徑。第四齒輪84具有大於第三齒輪83之一外徑之一外徑。傳動結構68作為減速齒輪。
返回至圖4,輸出部分86可相對平行於軸向方向D之旋轉軸AX旋轉。軸向可移動部件60係連接至輸出部分86。輸出部分86經組態以至少部分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輸出部分86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輸出部分86包含鎖固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中之一外螺紋86a。
軸向可移動部件60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軸向可移動部件60包含一連接部分88及一上管部分90。連接部分88具有一實質上圓柱形狀且在軸向方向D上延伸。連接部分88包含一螺紋孔88a。輸出部分86之外螺紋86a螺合於連接部分88之螺紋孔88a中。外螺紋86a及螺紋孔88a經組態以將輸出部分86之一旋轉轉換為軸向可移動部件60之一軸向移動。
連接部分88之一下端固定於上管部分90之一上端。支撐部件64包含一導引部分92及一管部分94。導引部分92經組態以在軸向方向D上導引軸向可移動部件60。導引部分92包含在軸向方向D上延伸之一導引腔92a。連接部分88設置於導引腔92a中以可滑動地接觸導引部分92。管部分94具有一實質上圓柱形狀且在軸向方向D上自導引部分92延伸。管部分94之一上端裝配於蓋部件53之一圓柱部分53a中。馬達 66設置於管部分94中。馬達66裝配於管部分94之一凸緣94a中。
參見圖4,軸向可移動部件60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銷96a及一第二銷96b。第一銷96a及第二銷96b固定於連接部分88,以在彼此相對之方向上自連接部分88突出。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銷96a及第二銷96b在垂直於旋轉軸AX之徑向方向上自連接部分88延伸。
參見圖4及圖6,導引部分92包含一第一導引槽92b及一第二導引槽92c。第一銷96a設置於第一導引槽92b中。第二銷96b設置於第二導引槽92c中。第一導引槽92b在軸向方向D上延伸以在軸向方向D上導引第一銷96a。第二導引槽92c在軸向方向D上延伸以在軸向方向D上導引第二銷96b。第一導引槽92b及第二導引槽92c防止軸向可移動部件60相對於支撐部件64之導引部分92旋轉。
參見圖4,支撐部件64之一內部空間經由第一導引槽92b及第二導引槽92c與定義於外管部件42與支撐部件64之間之一空間流體連通。連接部分88包含一連通通道88b。支撐部件64之內部空間與設置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中之一內部通道S14流體連通。第一空氣腔室S11可經由連接部分88之連通通道88b與內部通道S14流體連通。內部通道S14定義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及下管部分52中(圖3)。
參見圖4,一中間通道S3係定義於外管部件42與內管部件44之間。中間通道S3在軸向方向D上自上密封結構47向下延伸。在導引部分92與外管部件42之間設置一外密封環97a。第一空氣腔室S11與中間通道S3之間用外密封環97a密封。
第一空氣腔室S11之一上部與腳踏車懸吊12之外部之間用設置於蓋部件53與外管部件42之間的一上密封環97b密封。第一空氣腔室S11之一上端定義於圖4中圖解說明之一第一線E1上。中間通道S3之一上端定義於圖4中圖解說明之一第二線E2上。參見圖4,第一空氣腔室S11之上端位於中間通道S3之上端上方。
致動器62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板98、一第二板100、一軸承部分101、一第一支撐桿102及一第二支撐桿104。第一板98固定至馬達66之外殼70。第一支撐桿102之一上端附接至第一板98。第二支撐桿104之一上端附接至第一板98。第一支撐桿102之一下端設置於第一導引槽92b中。第二支撐桿104之一下端設置於第二導引槽92c中。第一支撐桿102及第二支撐桿104延伸穿過設置於第二板100上之孔。第二板100由第一支撐桿102及第二支撐桿104支撐。軸承部分101設置於第二板100上以可旋轉地支撐致動器62之輸出部分86。
參見圖7,上密封結構47經組態以切換第一空氣腔室S11與第二空氣腔室S12之間之流體連通之一狀態。上密封結構47包含一第一逆止閥106及一第二逆止閥108。第一逆止閥106經組態以允許空氣自第一空氣腔室S11流動至第二空氣腔室S12,且經組態以防止空氣自第二空氣腔室S12流動至第一空氣腔室S11。第二逆止閥108經組態以容許空氣自第二空氣腔室S12流動至第一空氣腔室S11,且經組態以防止空氣自第一空氣腔室S11流動至第二空氣腔室S12。
上密封結構47進一步包含一第一通道110、一第二通道112、一內密封環114及一外密封環116。第一通道110將第一逆止閥106之一入口連接至定義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與支撐部件64之間的上圓柱通道118。第二通道112將第二逆止閥108之一出口連接至定義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與支撐部件64之間的下圓柱通道120。第二通道112在軸向方向D上設置於第一通道110之一下側上。內密封環114在軸向方向D上設置於第一通道110與第二通道112之間。上圓柱通道118與下圓柱通道120之間用內密封環114密封。
軸向可移動部件60之連接部分88包含一第三通道122。第三通道122經組態以將連接部分88之一內部空間連接至上圓柱通道118及下圓柱通道120之一者。
參見圖7,在軸向可移動部件60位於長行程位置P1處的狀態中,第三通道122在軸向方向D上位於內密封環114之一下側上。第三通道122與內密封環114之間的位置關係容許連接部分88之內部通道S14經由第二通道112、下圓柱通道120及第三通道122與第二逆止閥108之出口流體連通。
參見圖8,在軸向可移動部件60位於短行程位置P2處之一狀態中,第三通道122在軸向方向D上位於內密封環114之一上側上。第三通道122與內密封環114之間的位置關係容許連接部分88之內部通道S14經由第三通道122、上圓柱通道118及第一通道110與第一逆止閥106之入口流體連通。連接部分88之內部通道S14可作為腳踏車懸吊12之一正空氣腔室。
參見圖9,軸向可移動部件60之上管部分90可在軸向方向D上相對於活塞46相對滑動。活塞46可在軸向方向D上相對於第一上圓筒24(內管部件44)相對滑動。活塞46包含一活塞主體46a,其具有讓上管部分90延伸穿過之一通孔46b。活塞46進一步包含一內密封環124及一外密封環126。內密封環124設置於通孔46b之一內周邊表面中。外密封環126設置於活塞主體46a之一外周邊表面中。藉由內密封環124及外密封環126密封第一空氣腔室S11使其與第二空氣腔室S12隔絕。
下管部分52固定至活塞46。下管部分52可相對於下密封結構48在軸向方向D上相對滑動。下密封結構48包含一密封主體48a,其具有讓下管部分52延伸穿過之一通孔48b。下密封結構48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內密封環128、一第二內密封環130、一第一外密封環132及一第二外密封環134。第一內密封環128及第二內密封環130設置於通孔48b之一內周邊表面中。第一外密封環132及第二外密封環134設置於密封主體48a之一外周邊表面中。第二空氣腔室S12與一下腔室S4之間用第一內密封環128及第二內密封環130密封。下腔室S4係由下密封結構48 及外管部件42定義。第二空氣腔室S12與中間通道S3之間用第一外密封環132密封。中間通道S3與下腔室S4之間用第二外密封環134密封。
下密封結構48包含一第三逆止閥136及一第四逆止閥138。第三逆止閥136及第四逆止閥138之各者經組態以容許空氣自中間通道S3流動至第二空氣腔室S12,且經組態以防止空氣自第二空氣腔室S12流動至中間通道S3。
參見圖9,內管部件44包含一第一連通通道140,其經組態以將中間通道S3連接至第一空氣腔室S11及第二空氣腔室S12之一者。在腳踏車懸吊12之長行程狀態中,第一連通通道140在軸向方向D上位於外密封環126上方,以將中間通道S3連接至第一空氣腔室S11。在腳踏車懸吊12之短行程狀態中,第一連通通道140在軸向方向D上位於外密封環126下方,以將中間通道S3連接至第二空氣腔室S12。
上管部分90包含一第二連通通道142,其經組態以將上管部分90之內部通道S14連接至第一空氣腔室S11及第二空氣腔室S12之一者。在腳踏車懸吊12之長行程狀態中,軸向可移動部件60位於長行程位置P1(圖4)處,且第二連通通道142在軸向方向D上位於內密封環124上方,以將上管部分90之內部通道S14連接至第一空氣腔室S11。在腳踏車懸吊12之短行程狀態中,軸向可移動部件60位於短行程位置P2(圖4)處,且第二連通通道142在軸向方向D上位於內密封環124下方,以將上管部分90之內部通道S14連接至第二空氣腔室S12。
參考圖10,腳踏車懸吊12包含一電動控制系統144,其經組態以在腳踏車懸吊12之長行程狀態與短行程狀態之間切換腳踏車懸吊12之一狀態。更具體言之,電動控制系統144經組態以控制行程調整結構54之致動器62,以使軸向可移動部件60在長行程位置P1與短行程位置P2之間移動。
電動控制系統144包含一開關146、一控制器148、一馬達驅動器 150及一位置感測器152。開關146安裝於手把上且包含一電源開關146a及一選擇器桿146b。電源開關146a經組態以允許一騎乘者開啟或關閉電動控制系統144及致動器62。選擇器桿146b經進一步組態以允許騎乘者選擇腳踏車懸吊12之長行程狀態及短行程狀態之一者。控制器148經組態以基於來自選擇器桿146b之一輸出而輸出對應於長行程狀態及短行程狀態之指令。馬達驅動器150經組態以基於自控制器148輸出之指令而產生驅動脈衝,以操作致動器62。致動器62經組態以根據驅動脈衝而旋轉輸出部分86,以使軸向可移動部件60在軸向方向D上移動。位置感測器152經組態以偵測軸向可移動部件60是否位於長行程位置P1或短行程位置P2處。控制器148經組態以基於來自位置感測器152之一偵測結果而輸出指令以停止致動器62。
參見圖2,一電池154安裝於手把16中且經組態以對電動控制系統144供電。開關146安裝於手把16上。控制器148及馬達驅動器150附接至頭管14a。位置感測器152安裝於第一上圓筒24中。
參見圖5及圖6,位置感測器152設置於支撐部件64之導引部分92中。位置感測器152經組態以偵測安裝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之連接部分88上之一偵測板156之位置。偵測板156包含分別對應於長行程位置P1及短行程位置P2之一第一偵測靶及一第二偵測靶。位置感測器152經組態以偵測軸向可移動部件60上之第一偵測靶及第二偵測靶。
參見圖11,腳踏車懸吊12進一步包含附接至蓋部件53之一電連接單元158。電連接單元158附接至蓋部件53之一附接開口53b。電連接單元158具有一密封結構使得第一空氣腔室S11經密封與第一減震器34外部隔絕。馬達66經由一電線160及一電連接器162電連接至該電連接單元158。電線160連接至馬達66之端子。電連接器162經組態以連接至該電連接單元158。電連接單元158經由電線連接至控制器148及馬達驅動器150。
參考圖12至圖15,將詳細描述腳踏車懸吊12之操作。參見圖12,在腳踏車懸吊12之一長行程狀態中,第一上圓筒24相對於第一下圓筒26位於一長行程位置P21處。當騎乘者在長行程狀態中使用開關146之選擇器桿146b選擇短行程狀態時,軸向可移動部件60由致動器62自長行程位置P1移動至短行程位置P2。因此,第一空氣腔室S11經由第二連通通道142、上管部分90之內部通道S14及第一逆止閥106與中間通道S3流體連通。中間通道S3與第三逆止閥136及第四逆止閥138流體連通。當騎乘者向下按壓第一上圓筒24時,空氣經由內部通道S14及中間通道S3自第一空氣腔室S11流動至第二空氣腔室S12,使得第一上圓筒24相對於第一下圓筒26向下移動。
參見圖13,當第二連通通道142向下行進穿過設置於活塞46中之內密封環124時,防止空氣經由內部通道S14及中間通道S3自第一空氣腔室S11流動至第二空氣腔室S12。這使得第一上圓筒24相對於第一下圓筒26停止在一短行程位置P22處。因此,可降低腳踏車懸吊12之一初始總長度。
參見圖14,當騎乘者在腳踏車懸吊12之短行程狀態中使用開關146之選擇器桿146b選擇長行程狀態時,軸向可移動部件60由致動器62自長行程位置P1移動至短行程位置P2。因此,第二空氣腔室S12經由第一連通通道140、中間通道S3及第二逆止閥108與上管部分90及下管部分52之內部通道S14流體連通。在短行程狀態中,第二空氣腔室S12之一壓力高於第二空氣腔室S12在長行程狀態中之一壓力。因此,空氣經由中間通道S3及內部通道S14自然而然地自第二空氣腔室S12流動至第一空氣腔室S11,使得第一上圓筒24相對於第一下圓筒26向上移動。
參見圖15,當第一連通通道140向上行進穿過活塞46之外密封環126時,防止空氣經由中間通道S3及內部通道S14自第二空氣腔室S12 流動至第一空氣腔室S11。這使得第一上圓筒24相對於第一下圓筒26停止在長行程位置P21處。因此,可增加腳踏車懸吊12之一初始總長度。
運用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腳踏車懸吊12,由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所以可抵消由第一空氣腔室S11中之壓力引起之一軸向力。例如,參考圖4,壓力自一上側及一下側施加至第一空氣腔室S11中之軸向可移動部件60。一向上軸向力F1定義為由自下側施加至軸向可移動部件60之壓力造成之一軸向力。一向下軸向力F2定義為由自上側施加至軸向可移動部件60之壓力造成之一軸向力。由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所以向下軸向力F2可抵消向上軸向力F1。這減小由第一空氣腔室S11中之壓力造成之總軸向力,從而容許減小自致動器62施加至軸向可移動部件60之驅動力。因此,運用此腳踏車總成12,致動器62可比與其中一軸向可移動部件之一部分設置於一正腔室外部之一比較腳踏車懸吊之致動器更為精簡。
第二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16描述根據第二實施例之一腳踏車懸吊212。惟致動器62之一配置以外,腳踏車懸吊212具有與腳踏車懸吊12相同之構造。因此,此處將同樣地編號具有實質上與第一實施例中之元件功能相同之功能之元件,且為簡短起見,此處將不再詳細描述該等元件。
參見圖16,致動器62可部分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更具體言之,馬達66之外殼70可部分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致動器62之一上部(外殼70之一上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外部。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致動器62之上部具有一密封結構,以相對於腳踏車懸吊212之外部密封第一空氣腔室S11。更具體言之,外殼70之上部具有一密封結構,以相對於腳踏車懸吊212之外部密封第一空氣腔室S11。外 殼70之內部空間S13可與第一空氣腔室S11流體連通。
運用根據第二實施例之腳踏車懸吊212,由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所以與比較之腳踏車懸吊以及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腳踏車懸吊12之一致動器相比,致動器62可更為精簡。
第三實施例
下文將參考圖17描述根據第三實施例之一腳踏車懸吊312。除了致動器62之一配置以外,腳踏車懸吊312具有與腳踏車懸吊12及212相同之構造。因此,此處將同樣地編號具有實質上與上述實施例中之元件功能相同之功能之元件,且為簡短起見,此處將不再詳細描述該等元件。
參見圖17,馬達66可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之外部。更具體言之,馬達66之外殼70可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外部。傳動結構68之輸出部分86延伸穿過蓋部件53。在此實施例中,致動器62可為無電子元件之一手動操作結構。
運用根據第三實施例之腳踏車懸吊312,由於軸向可移動部件60經組態以完全位於第一空氣腔室S11中,所以與比較腳踏車懸吊以及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腳踏車懸吊12之一致動器相比,致動器62可更為精簡。
在上述實施例中,術語「經附接」或「正附接」(如本文所使用)涵蓋以下組態:其中藉由將一元件直接固定至另一元件而將該元件直接附接至該另一元件之組態;其中經由(若干)中間部件將元件間接附接至另一元件之組態;及其中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成一體(即,一元件本質上係另一元件之部分)之組態。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意義之用詞,例如「接合」、「連接」、「耦合」、「安裝」、「結合」、「固定」及其等衍生詞。
期望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如本文所使用)係開放式術語,其等指定所陳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陳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之存在。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意義之用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其等衍生詞。
當術語「部件」、「區段」、「部分(portion)」、「部分(part)」或「元件」以單數使用時,其等可具有一單一部分或複數個部分之雙重意義。
本申請案中以術語「第一」、「第二」或類似物敘述之序數僅僅係識別符,而不具有任何其他意義(例如,一特定順序或類似物)。此外,(例如)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非暗示存在「第二元件」,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非暗示存在「第一元件」。
除了其中一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之形狀或結構之組態以外,術語「一對」(如本文所使用)亦可涵蓋其中該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之形狀及結構之組態。
最後,諸如「實質上」、「約」、「近似」之程度術語(如本文所使用)意謂所修改之術語之一合理偏差量使得最終結果未顯著改變。
顯然,根據上述教示可進行本發明之許多修改及變動。因此應理解,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可以不同於如本文中具體描述之其他方式實踐本發明。
12‧‧‧腳踏車懸吊
22‧‧‧上連接部件
24‧‧‧第一上圓筒/圓筒元件
26‧‧‧第一下圓筒
28‧‧‧第二上圓筒
30‧‧‧第二下圓筒
34‧‧‧第一減震器
36‧‧‧第二減震器
42‧‧‧外管部件
44‧‧‧內管部件
46‧‧‧活塞/活塞元件
47‧‧‧上密封結構
48‧‧‧下密封結構
50‧‧‧線圈彈簧
52‧‧‧下管部分
53‧‧‧蓋部件
54‧‧‧行程調整結構
56‧‧‧上部可調整阻尼總成
58‧‧‧下部可調整阻尼總成
D‧‧‧軸向方向
S1‧‧‧內部空間
S11‧‧‧第一空氣腔室
S12‧‧‧第二空氣腔室
S14‧‧‧內部通道
S21‧‧‧第一流體腔室
S22‧‧‧第二流體腔室

Claims (12)

  1. 一種腳踏車懸吊,其包括:一圓筒元件,其包含在該圓筒元件之一軸向方向上延伸之一內部空間;一活塞元件,其設置於該內部空間中以在該圓筒元件中定義一第一空氣腔室及一第二空氣腔室,該第二空氣腔室相對於該活塞元件與該第一空氣腔室對置;及一行程調整結構,其經組態以調整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行程,且包含經組態以起始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行程調整之一軸向可移動部件,該軸向可移動部件經組態以完全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2. 如請求項1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行程調整結構進一步包含一致動器,其經組態以操作該軸向可移動部件,及該致動器包含具有一內部空間之一外殼。
  3. 如請求項2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外殼經組態以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4. 如請求項2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外殼之該內部空間經組態以與該第一空氣腔室流體連通而相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之一外部及該外殼呈一氣密狀態。
  5. 如請求項2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外殼經組態以完全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6. 如請求項1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第一空氣腔室定義該腳踏車懸吊之一正空氣腔室,及該第二空氣腔室定義該腳踏車懸吊之一負空氣腔室。
  7. 如請求項2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外殼之該內部空間經組態以與該第一空氣腔室流體連通,以連同該第一空氣腔室一起定義該腳踏車懸吊之一正空氣腔室。
  8. 如請求項2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致動器包含一輸出部分,其可相對於平行於該軸向方向之一旋轉軸旋轉,該軸向可移動部件係連接至該輸出部分,及該輸出部分經組態以至少部分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9. 如請求項8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輸出部分經組態以完全位於該第一空氣腔室中。
  10. 如請求項2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外殼之一外周邊表面在垂直於該軸向方向之一徑向方向上與該圓筒元件之一內周邊表面隔開。
  11. 如請求項2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致動器包括一馬達。
  12. 如請求項11之腳踏車懸吊,其中該馬達包含一定子,其經組態以固定至該外殼且包含一線圈,及一轉子,其經組態以可相對於該定子旋轉且包含一磁鐵。
TW103108210A 2013-11-18 2014-03-10 腳踏車懸吊 TWI590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83,326 US9481425B2 (en) 2013-11-18 2013-11-18 Bicycle suspen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0120A true TW201520120A (zh) 2015-06-01
TWI590976B TWI590976B (zh) 2017-07-11

Family

ID=5317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8210A TWI590976B (zh) 2013-11-18 2014-03-10 腳踏車懸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81425B2 (zh)
CN (1) CN104648585B (zh)
DE (1) DE102014116675A1 (zh)
TW (1) TWI59097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84359B2 (en) 2022-02-25 2024-01-30 Sram, Llc Bicycle suspension components
TWI835879B (zh) * 2018-10-04 2024-03-21 瑞士商快德洛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控制流體流動的裝置
TWI836455B (zh) * 2021-06-24 2024-03-21 美商速聯有限責任公司 自行車懸吊組件
US12024257B2 (en) 2020-06-17 2024-07-02 Sram, Llc Bicycle suspension componen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56650B2 (en) * 2009-06-15 2015-06-16 Trek Bicycle Corporation Bicycle shock assemblies with plunger operated valve arrangement
JP6462470B2 (ja) * 2015-04-20 2019-01-30 Kyb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サスペンション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6487759B2 (ja) * 2015-04-20 2019-03-20 Kyb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サスペンション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9885388B2 (en) * 2015-09-23 2018-02-06 Saint-Gobain Performance Plastics Rencol Limited Linear motion assembly
JP6581511B2 (ja) * 2016-01-05 2019-09-25 Kyb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11136083B2 (en) * 2016-09-20 2021-10-05 Shimano Inc. Bicycle telescopic apparatus
IT201600106717A1 (it) * 2016-10-24 2018-04-24 E Shock S R L Sospensione per bicicletta
IT201800005099A1 (it) * 2018-05-07 2019-11-07 Dispositivo ammortizzatore per una sospensione di una bicicletta
US11535323B2 (en) 2018-05-18 2022-12-27 Shimano Inc. Telescopic apparatus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nd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system
FR3094056B1 (fr) * 2019-03-22 2022-05-06 Decathlon Sa Suspension réglable comprenant un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e fluide
JP7316308B2 (ja) * 2021-02-15 2023-07-27 Kybモーターサイクルサスペンション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541A (en) 1997-07-16 2000-08-01 Rockshox, Inc. Adjustable gas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US6105988A (en) 1997-07-16 2000-08-22 Rockshox, Inc. Adjustable suspension system hav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springs
CN2502930Y (zh) * 2001-09-04 2002-07-31 景宗兰 易控可调式减振器
US7011325B2 (en) * 2003-05-15 2006-03-14 Kinzler Frederick W Adjustable length suspension fork for a bicycle
KR100599308B1 (ko) * 2004-08-09 2006-07-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각센서를 이용한 가스리프터의 내압 조절방법
DE102007060422A1 (de) * 2007-12-14 2009-06-18 Audi Ag Federbeinanordnung für Radaufhängungen von Kraftfahrzeugen
US8317171B2 (en) * 2008-04-11 2012-11-27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having stroke and damper adjustment
JP5424751B2 (ja) * 2009-07-10 2014-02-2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US8251376B2 (en) 2009-07-17 2012-08-28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having stroke and damper adjustment
US8499906B2 (en) * 2009-09-15 2013-08-06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having stroke and damper adjustment
US9126651B2 (en) * 2010-03-04 2015-09-08 Shimano Inc. Bicycle suspension adjustor
US8596663B2 (en) * 2011-03-29 2013-12-03 Shimano Inc. Fluid flow control structure
JP5759226B2 (ja) 2011-03-31 2015-08-05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DE102011102070A1 (de) * 2011-05-19 2012-11-22 Suspa Gmbh Elektrisch betätigbare Längen-Verstell-Einrichtung
JP5961033B2 (ja) * 2012-04-27 2016-08-02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緩衝器及び油圧緩衝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5879B (zh) * 2018-10-04 2024-03-21 瑞士商快德洛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控制流體流動的裝置
US12024257B2 (en) 2020-06-17 2024-07-02 Sram, Llc Bicycle suspension components
TWI836455B (zh) * 2021-06-24 2024-03-21 美商速聯有限責任公司 自行車懸吊組件
US11884359B2 (en) 2022-02-25 2024-01-30 Sram, Llc Bicycle suspension compon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8585B (zh) 2018-08-10
US20150137478A1 (en) 2015-05-21
TWI590976B (zh) 2017-07-11
CN104648585A (zh) 2015-05-27
DE102014116675A1 (de) 2015-05-21
US9481425B2 (en) 2016-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0976B (zh) 腳踏車懸吊
US11180212B2 (en) Fluid flow control structure for a telescopic apparatus of a human powered vehicle
US8770594B2 (en) Electric suspension device and motorcycle
US8955633B2 (en) Two-wheeled motor vehicle
US2012008027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ag adjustment
US8251376B2 (en) Bicycle suspension having stroke and damper adjustment
US7413064B2 (en) Front fork
US11535323B2 (en) Telescopic apparatus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height adjustable seatpost, and bicycle component control system
TWI380929B (zh) 自行車懸吊系統
EP2123933A2 (en) Shock absorber and vehicle
US11697467B2 (en) Rider-posture changing device
CN104249797A (zh) 自行车制动钳组件
TWI645123B (zh) 自行車端蓋
US10710666B2 (en) Motorcycle frame
US11548580B2 (en) Telescopic apparatus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9885398B2 (en) Shock absorber
JP6492133B2 (ja) 鞍乗型車両
EP2450591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ag adjustment
EP3121103A1 (en) Front fork
JP2009269418A (ja) 2輪車用タイヤ空気供給装置
JP6899442B2 (ja) 自転車用サスペンション
JP2019026115A (ja) 鞍乗型車両
US20190351967A1 (en) Damper device for bicycles
KR102532579B1 (ko) 능동 현가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