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7416A - 同軸連接器插頭 - Google Patents

同軸連接器插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7416A
TW201517416A TW103124106A TW103124106A TW201517416A TW 201517416 A TW201517416 A TW 201517416A TW 103124106 A TW103124106 A TW 103124106A TW 103124106 A TW103124106 A TW 103124106A TW 201517416 A TW201517416 A TW 2015174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coaxial connector
axis direction
connector plug
cen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4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6487B (zh
Inventor
Shingo Nakamura
Naoaki Fujino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17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7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6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64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同軸連接器插頭,能夠抑制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脫離的情況。一種同軸連接器插頭,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外部導體部,其包含形成為從上側俯視時在圓環狀的一個位置設有切斷部的形狀的第1外部導體,以及從第1外部導體向下側伸出的第1外部端子以及第2外部端子;以及第1中心導體部,其包含從上側俯視時,設置於被第1外部導體包圍的區域內的第1中心導體。上述第1外部端子以及上述第2外部端子,從上側俯視時,與連結上述第1外部導體之中心和上述切斷部之第1線正交,且較通過該中心之第2線靠該切斷部側,以彼此夾著上述切斷部的方式設置。

Description

同軸連接器插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同軸連接器插頭,更特定而言,具備設置有在一個位置被切斷的切斷部之形成為圓環狀的外部導體。
作為習知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已知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圖16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同軸連接器插頭510的外觀立體圖。
如圖16所示,同軸連接器插頭510具備外部導體部512、中心導體514a以及絕緣體516。外部導體部512包含外部導體512a以及外部端子512c、512d。再者,由於外部端子512c隱藏於外部導體512a而未圖示。
外部導體512a形成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狀。外部端子512c、512d從外部導體512a的下側伸出,從上側俯視時,向遠離外部導體512a的方向折彎,並且,夾持外部導體512a而相對。
絕緣體516形成為具有彼此對置的一對邊的板狀,外部導體512a的下端與絕緣體516的上表面接觸,並且,一對的外部端子512c、512d分別在一對邊處與絕緣體516的下表面接觸,藉此,絕緣體516被外部導體512從上下方向夾持。中心導體514a安裝於絕緣體516,並且,設置於被外部導體512a包圍的區域內。
在如上述之同軸連接器插頭510,安裝有同軸連接器插座。 具體而言,同軸連接器插座具備形成為圓筒狀的外部導體以及設置於外部導體的中心的中心導體。而且,同軸連接器插座的外部導體被插入於同軸連接器插頭510的外部導體512a內。此時,同軸連接器插頭510的中心導體514a與同軸連接器插座的中心導體連接。進而,外部導體512彈性變形,而設置於外部導體512a的狹縫稍稍擴張,外部導體512a壓接於同軸連接器插座的外部導體的外周面。藉此,同軸連接器插頭510與同軸連接器插座被固定。
然而,同軸連接器插頭510中存在薄型化的需求。因此,外 部導體512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逐漸降低。但是,若外部導體512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變低,則外部導體512a的剛性降低。因此,無法利用足夠的力使外部導體512a壓接於同軸連接器插座的外部導體的外周面。其結果,同軸連接器插頭510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脫離。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118121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插頭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脫離的情況的同軸連接器插頭。
本發明的一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具備:第1外部導體部,其包含形成為從上側俯視時在圓環狀的一個位置設有切斷部的形狀的第1外部導體、以及從該第1外部導體向下側伸出的第1外部端子以及第2外部端子;以及第1中心導體部,其包含從上側俯視時設置於被上述第1外部導體包圍的區域內的第1中心導體。上述第1外部端子以及上述第2外 部端子,從上側俯視時,與連結上述第1外部導體之中心和上述切斷部之第1線正交,且較通過該中心之第2線靠該切斷部側,以彼此夾著上述切斷部的方式設置。
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插頭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脫離的情況。
C‧‧‧中心
L1,L2‧‧‧直線
S‧‧‧切斷部
10、10a、10b‧‧‧同軸連接器插頭
12‧‧‧外部導體部
12a~12g‧‧‧外部端子
14‧‧‧中心導體部
14a‧‧‧中心導體
14b‧‧‧外部端子
16‧‧‧絕緣體
16a‧‧‧基部
16b‧‧‧突起
16c~16f‧‧‧卡合部
110‧‧‧同軸連接器插座
112‧‧‧外部導體部
112a‧‧‧外部導體
112b~112d‧‧‧外部端子
114‧‧‧中心導體部
114a‧‧‧中心導體
114b‧‧‧外部端子
116‧‧‧絕緣體
圖1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外觀立體圖。
圖2係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外部導體部12的外觀立體圖。
圖3係從z軸方向俯視外部導體部12的圖。
圖4係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中心導體部14的外觀立體圖。
圖5係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絕緣體16的外觀立體圖。
圖6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外觀立體圖。
圖7係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外部導體部112的外觀立體圖。
圖8係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中心導體部114的外觀立體圖。
圖9係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絕緣體116的外觀立體圖。
圖10係安裝前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以及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剖面結構圖。
圖11係安裝後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以及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剖面結構圖。
圖12係第1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a的外觀立體圖。
圖13係從z軸方向俯視第1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a的圖。
圖14係第2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b的外觀立體圖。
圖15係第2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b的製造過程的外觀立體圖。
圖16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同軸連接器插頭510的外觀立體圖。
以下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進行說明。
(同軸連接器插頭的構成)
首先,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進行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外部導體部12的外觀立體圖。圖3是從z軸方向俯視外部導體部12的圖。圖4是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中心導體部14的外觀立體圖。圖5是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絕緣體16的外觀立體圖。
後述的同軸連接器插座從下側被安裝於同軸連接器插頭10。即,使用同軸連接器插頭10時,同軸連接器插頭10以開口朝向下方的狀態被使用。但是,為方便起見,將圖1的上方做為鉛垂方向的上方,圖1的下方為鉛垂方向的下方。而且,將圖1的下方定義為z軸方向的正方向,將圖1的上方定義為z軸方向的負方向。
另外,同軸連接器插頭10從z軸方向俯視時為長方形。因此,將從z軸方向俯視同軸連接器插頭10時,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2邊延伸的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x軸方向、y軸方向以及z軸方向正交。
同軸連接器插頭10被實裝於可撓性印刷電路基板那樣的電路基板上,如圖1以及圖2所示,具備外部導體部12、中心導體部14以及 絕緣體16。
外部導體部12通過對具有導電性以及彈性的1片金屬板(例 如磷青銅)進行沖裁加工以及彎曲加工而製作。進而,對外部導體部12實施鍍鎳、鍍銀或者鍍金。如圖1至圖3所示,外部導體部12包含外部導體12a以及外部端子12b~12f。如圖1至圖3所示,外部導體12a形成為沿z軸方向延伸的圓筒形狀。
另外,如圖1至圖3所示,外部導體12a形成為從z軸方向 俯視時,在圓環狀的一個位置設有切斷部S的形狀。切斷部S在外部導體12a沿z軸方向延伸。另外,外部導體12a形成為在切斷部S開口的結構,形成為所謂的C字型。以下,如圖3所示,將從z軸方向俯視外部導體12a時的外部導體12a的中心稱為中心C。另外,將連結中心C和切斷部S的直線稱為直線L1。此外,直線L1通過切斷部S的中央。將通過中心C且與直線L1正交的直線稱為直線L2。直線L1與y軸方向平行,直線L2與x軸方向平行。
如圖2以及圖3所示,外部端子12b~12f與外部導體12a連 接。外部端子12b~12f從外部導體12a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並且,從z軸方向俯視時,向遠離外部導體12a的方向延伸。
外部端子12b向外部導體12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並 且向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折回。更詳細而言,從z軸方向俯視時,外部端子12b在較中心C靠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與外部導體12a連接,向從中心C朝向切斷部S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即,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延伸。
如圖1至圖3所示,外部端子12c,12d設置於從z軸方向 俯視時較直線L2靠切斷部S側的相反側(即,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更詳細而言,如圖3所示,外部端子12c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以中心C作為中心使切斷部S朝逆時針方向僅旋轉135度的位置與外部導體12a連接。而且,外部端子12c向外部導體12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進而,外部端子12c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向從中心C朝向外部端子12c與外部導體12a的連接部分的方向延伸後,向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折彎。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外部端子12d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 以中心C作為中心使切斷部S朝順時針方向僅旋轉135度的位置與外部導體12a連接。而且,外部端子12d向外部導體12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另外,外部端子12d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向從中心C朝向外部端子12d與外部導體12a的連接部分的方向延伸後,向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折彎。
如圖1至圖3所示,外部端子12e,12f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夾持切斷部S設置於較直線L2靠切斷部S側(即,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更詳細而言,如圖3所示,外部端子12e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以中心C作為中心使切斷部S朝逆時針方向僅旋轉45度的位置與外部導體12a連接。而且,外部端子12e向外部導體12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進而,外部端子12e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向從中心C朝向外部端子12e與外部導體12a的連接部分的方向延伸後,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折彎。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外部端子12f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以中心C作為中心使切斷部S朝順時針方向僅旋轉45度的位置與外部導體12a連接。而且,外部端子12f向外部導體12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另外,外部端子12f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向從中心C朝向外部端子12f與 外部導體12a的連接部分的方向延伸後,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折彎。
如圖3所示,如上述構成的外部端子12c~12f在從直線L1 延伸的方向(即y軸方向)俯視時,在直線L2延伸的方向(即x軸方向)不從外部導體12a突出。
中心導體部14通過對1片金屬板(例如磷青銅)進行沖裁 加工以及折彎加工而製作。另外,對中心導體部14實施鍍鎳、鍍銀或者鍍金。如圖1以及圖4所示,中心導體部14具備中心導體14a以及外部端子14b。
如圖1所示,中心導體14a設置於從z軸方向俯視時被外部 導體12a包圍的區域內(更詳細而言為外部導體12a的中心C)。另外,如圖4所示,中心導體14a形成為沿z軸方向延伸的圓筒形狀。在中心導體14a設置3個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狹縫。由此,中心導體14a能夠向水準方向稍稍地擴張。如圖4所示,外部端子14b連接於中心導體14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端部,並且,朝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直線狀地延伸。
絕緣體16由樹脂等絕緣性材料製作,如圖5所示,包含基 部16a、突起16b以及卡合部16c~16f。如圖5所示,基部16a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為形成圓形的板狀部件。另外,將基部16a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主面稱為上表面S1,將基部16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主面稱為下表面S2。
突起16b相對基部16a設置於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相對基部16a向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突出。
卡合部16c~16f從z軸方向俯視時以基部16a為中心呈放射 狀地突出。更詳細而言,卡合部16c從基部16a向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以及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卡合部16d從基部16a向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以及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延伸。卡合部16e從基部16a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以及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卡合部16f從基部16a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以及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延伸。
中心導體部14安裝於絕緣體16。更詳細而言,如圖1所示 中心導體部14和絕緣體16通過嵌入成形而一體成形。由此,中心導體14a在基部16a的中心向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突出。另外,中心導體部14的外部端子14b在突起16b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從絕緣體16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伸出。
另外,外部導體部12安裝於絕緣體16。更詳細而言,如圖 1所示,外部導體12a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端部與基部16a的上表面S1接觸。另外,外部端子12c~12f分別卡合於卡合部16c~16f。更詳細而言,外部端子12c從卡合部16c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向卡合部16c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外部端子12d從卡合部16d的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向卡合部16d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外部端子12e從卡合部16e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向卡合部16e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外部端子12f從卡合部16f的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向卡合部16f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另外,外部端子12b在卡合部16c和卡合部16d之間向絕緣體16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伸出。由此,絕緣體16相對外部導體12a設置於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
另外,如圖1所示,突起16b位於切斷部S內。即,突起 16b作為覆蓋切斷部S的蓋部件發揮功能。但是,突起16b不與外部導體12a接觸。即,突起16b與外部導體12a之間存在細微的間隙。由此,外部導體12a能夠向其直徑變小的方向發生細微的變形。
(同軸連接器插座)
接下來,參照附圖對安裝於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同軸連接器插座進行說明。圖6是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外觀立體圖。圖7是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外部導體部112的外觀立體圖。圖8是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中心導體部114的外觀立體圖。圖9是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絕緣體116的外觀立體圖。
以下,在圖6中,將絕緣體116的法線方向定義為z軸方向, 將從z軸方向俯視時與絕緣體116的2邊平行的方向定義為x軸方向以及y軸方向。x軸方向、y軸方向以及z軸方向彼此正交。另外z軸方向為鉛垂方向。
但是,同軸連接器插座110被從下側安裝於同軸連接器插頭 10。即,使用同軸連接器插座110時,同軸連接器插座110以開口朝向上方的狀態被使用。因此,令圖6的上方為鉛垂方向的上方,圖6的下方為鉛垂方向的下方。因此,將圖6的上方定義為z軸方向的正方向,圖6的下方定義為z軸方向的負方向。
同軸連接器插座110安裝於可撓性印刷電路基板等電路基板上,如圖6所示,具備外部導體部112、中心導體部114以及絕緣體116。
外部導體部112通過對具有導電性以及彈性的1片金屬板(例如磷青銅)進行沖裁加工以及彎曲加工而製作。另外,對外部導體部 112實施鍍鎳、鍍銀或者鍍金。如圖6以及圖7所示,外部導體部112包含外部導體112a以及外部端子112b~112d。如圖6以及圖7所示,外部導體112a形成為向z軸方向延伸的圓筒形狀。
外部端子112b~112d連接於外部導體112a,並且,設置於外 部導體112a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外部端子112b從外部導體112a向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伸出,並且向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折回。外部端子112c從外部導體112a向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伸出,並且向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折回。另外,外部端子112c從z軸方向俯視時為T字型。外部端子112d從外部導體112a向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伸出,並且向x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折回。另外,外部端子112d從z軸方向俯視時為T字型。
中心導體部114通過對1片金屬板(例如磷青銅)進行沖裁 加工以及彎曲加工而製作。另外,對中心導體部114實施鍍鎳、鍍銀或者鍍金。如圖6以及圖8所示,中心導體部114具備中心導體114a以及外部端子114b。
如圖6所示,中心導體114a設置為在外部導體112a的中心 沿z軸方向延伸。即,中心導體114a從z軸方向俯視時被外部導體112a包圍。而且,如圖8所示,中心導體114a形成為沿z軸方向延伸的圓柱形。
如圖6所示,外部端子114b連接於中心導體114a的z軸方 向的負方向側的端部,並且,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如圖8所示,外部端子114b從z軸方向俯視時夾持外部導體112a的中心與外部端子112b對向。
絕緣體116由樹脂等的絕緣性材料製作,如圖6以及圖9所 示,從z軸方向俯視時為矩形。但是,在絕緣體116設置切口C4。切口C4通過除去絕緣體116的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的邊的中央部分而形成。
外部導體部112、中心導體部114和絕緣體116通過嵌入成 形而一體成形。由此,外部導體112a在絕緣體116的中央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突出。另外,外部導體112a的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端部被絕緣體116覆蓋。外部端子112b透過切口C4向絕緣體116外側伸出。另外,外部端子112c、112d分別從絕緣體116的x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邊以及正方向側的邊向絕緣體116外側伸出。另外,中心導體114a在被外部導體112a包圍的區域內從絕緣體116向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突出。另外,外部端子114b從絕緣體116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伸出。
(同軸連接器插座對同軸連接器插頭的安裝)
以下,參照附圖對同軸連接器插座110對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安裝進行說明。圖10是安裝前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以及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剖面結構圖。圖11是安裝後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以及同軸連接器插座110的剖面結構圖。
如圖10所示,同軸連接器插頭10以外部導體12a的開口朝向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的狀態被使用。而且,如圖11所示,同軸連接器插座110從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被安裝於同軸連接器插頭10。具體而言,外部導體112a從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被插入外部導體12a。外部導體112a的外周面的直徑被設計為比外部導體12a的內周面的直徑稍大。因此,外部導體112a的外周面壓接於外部導體12a的內周面,外部導體12a被外部導體112a向水準方向推動。即,外部導體12a被擴張為切斷部S整體的寬度變 大。而且,外部導體12a的內周面的凹凸與外部導體112a的外周面的凹凸卡合。由此,外部導體12a保持外部導體112a。使用時,外部導體12a、112a被保持在接地電位。
另外,中心導體14a與中心導體114a連接。具體而言,如圖11所示,中心導體114a被插入於圓筒形狀的中心導體14a內。中心導體114a的外周面的直徑被設計為比中心導體14a的內周面的直徑稍大。因此,中心導體114a的外周面壓接於中心導體14a的內周面,中心導體14a被中心導體114a推動為偏離水準方向。由此,中心導體14a保持中心導體114a。使用時,在中心導體14a,114a流過高頻訊號電流。
(效果)
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插頭10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11脫離的情況。更詳細而言,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同軸連接器插頭510中,若實現薄型化,則外部導體512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變低。但是,若外部導體512a的上下方向的高度變低,則外部導體512a的剛性降低。因此,無法利用足夠的力使外部導體512a壓接於同軸連接器插座的外部導體的外周面。其結果,同軸連接器插頭510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脫離。
在此,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中,外部端子12e,12f通過焊接等被固定于電路基板的板面。因此,安裝同軸連接器插座110時,在外部導體12a中的外部端子12e、12f和切斷部S之間的部分彈性變形。因此,如圖1至圖3所示,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中,外部端子12e,12f從z軸方向俯視時在較直線L2靠切斷部S側以夾持切斷部S的方式設置。由此,在 外部導體12a中的外部端子12e、12f和切斷部S之間的部分變短。因此,在外部導體12a中的外部端子12e、12f和切斷部S之間的部分難以發生彈性變形。結果,外部導體12a穩固地壓接於外部導體112a,能夠抑制同軸連接器插頭10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110脫離的情況。
另外,能夠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中實現小型化。更詳細而 言,如圖1至圖3所示,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中,外部端子12e,12f在從z軸方向俯視時在較直線L2靠切斷部S側以夾持切斷部S的方式設置。由此,如圖3所示,外部端子12c,12d在從y軸方向俯視時不從外部導體12a突出。由此,能夠使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x軸方向的寬度變小。另外,由於外部端子14b向y軸方向的負方向側延伸,因此從y軸方向俯視時不從外部導體12a突出。因此,從這一觀點來看,也能夠使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x軸方向的寬度變小。
另外,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中,外部導體12a通過外部端 子12b~12f被固定于電路基板。由於外部端子12b~12f與外部導體12a連接,因此外部導體12a被固定於5個位置。另一方面,在同軸連接器插頭510中,外部導體512a被固定於3個位置。結果,同軸連接器插頭10的外部導體12a與同軸連接器插頭510的外部導體512a相比難以發生彈性變形。因此,同軸連接器插頭10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110脫離的情況被抑制。
(第1變形例)
以下,參照附圖對第1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a進行說明。圖12是第1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a的外觀立體圖。圖13是從z軸方向俯視第1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a的圖。
同軸連接器插頭10a係,於外部導體部12具備取代外部端 子12c、12d之外部端子12g之點上與同軸連接器插頭10不同。以下,以上述不同點為中心對同軸連接器插頭10a進行說明。
外部端子12g從z軸方向俯視時為T字型。外部端子12g從 外部導體12a向z軸方向的負方向側伸出,並且向y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折回。
如以上構成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a也與同軸連接器插頭10 相同,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110脫離的情況被抑制。
(第2變形例)
以下,參照附圖對第2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b進行說明。圖14是第2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b的外觀立體圖。圖15是第2變形例的同軸連接器插頭10b的製造過程的外觀立體圖。
如圖14所示,同軸連接器插頭10b在切斷部S不設置間隙 這點上與同軸連接器插頭10不同。這樣,通過在切斷部S不設置間隙能夠抑制外部導體12a的內徑變動。
更詳細而言,在將外部導體部12安裝于絕緣體16時,如圖15所示,通過從x軸方向的兩側向打開後的狀態的外部端子12c~12f加壓,使外部端子12c~12f埋入卡合部16c~16f的z軸方向的正方向側。此時,對外部導體12a也施加力。但是,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b中,由於在切斷部S不存在間隙,因此即使外部導體12a變形,切斷部S的間隙的大小也不變動。因此,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b中,外部導體12a的內徑變動的情況被抑制。
另外,在同軸連接器插頭10b中,相比同軸連接器插頭10, 在將外部導體部12安裝于絕緣體16時外部導體12a的變形小。因此,對外部端子12c~12f施加的力不用於外部導體12a的變形,而用於外部端子12c~12f的變形。結果,外部端子12c~12f更可靠地变形。
(其他的實施形態)
本發明的同軸連接器插頭不限定於上述同軸連接器插頭10,10a,10b,能夠在其要旨的範圍內進行變更。
如上所述,本發明涉及同軸連接器插頭,特別在能夠對同軸連接器插頭容易從同軸連接器插座脫離的情況進行抑制的點上優良。
12‧‧‧外部導體部
12a~12f‧‧‧外部端子
S‧‧‧切斷部

Claims (7)

  1. 一種同軸連接器插頭,其特徵在於,具備:第1外部導體部,其包含形成為從上側俯視時在圓環狀的一個位置設有切斷部的形狀的第1外部導體、以及從該第1外部導體向下側伸出的第1外部端子以及第2外部端子;第1中心導體部,其包含從上側俯視時設置於被上述第1外部導體包圍的區域內的第1中心導體,上述第1外部端子以及上述第2外部端子,從上側俯視時,與連結上述第1外部導體之中心和上述切斷部之第1線正交,且較通過該中心之第2線靠該切斷部側,以彼此夾持上述切斷部的方式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其中,上述第1外部端子以及上述第2外部端子在從上述第1線延伸的方向俯視時,在第2線延伸的方向不從上述第1外部導體突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其中,上述第1外部端子從上側俯視時,從上述第1外部導體的中心朝向該第1外部端子與該第1外部導體的連接部分的方向延伸後,以與上述第1線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彎曲;上述第2外部端子從上側俯視時,從上述第1外部導體的中心朝向該第2外部端子與該第1外部導體的連接部分的方向延伸後,以與上述第1線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彎曲。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其中,上述第1中心導體部包含從上側俯視時,從上述第1外部導體的中心朝向上述切斷部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第3外部端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其中,進一步具備,從上述第1外部導體向下側伸出之第4外部端子以及第5外部端子,從上側俯視時,設置於較上述第2線靠上述切斷部側的相反側之第4外部端子以及第5外部端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其中,在上述切斷部不有間隙。
  7. 根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同軸連接器插頭,其中,同軸連接器插座的筒狀的第2外部導體插入上述第1外部導體,上述同軸連接器插座的第2中心導體連接於上述第1中心導體。
TW103124106A 2013-10-29 2014-07-14 同軸連接器插頭 TWI566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4046A JP5858024B2 (ja) 2013-10-29 2013-10-29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7416A true TW201517416A (zh) 2015-05-01
TWI566487B TWI566487B (zh) 2017-01-11

Family

ID=52995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4106A TWI566487B (zh) 2013-10-29 2014-07-14 同軸連接器插頭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43854B2 (zh)
JP (1) JP5858024B2 (zh)
CN (1) CN104577580B (zh)
TW (1) TWI56648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903B (zh) * 2016-10-18 2019-0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連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9969B2 (ja) * 2016-11-28 2021-03-1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673301B2 (ja) * 2017-07-04 2020-03-2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基板実装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73161B1 (en) * 2018-04-23 2020-06-02 Acacia Communications, Inc. Conductive connector
JP7344150B2 (ja) * 2020-02-10 2023-09-1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17501549A (zh) * 2021-06-10 2024-02-02 旭硝子欧洲玻璃公司 电端子、系统及相关联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89562B1 (ja) * 1998-04-21 1999-05-10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JP3761501B2 (ja) * 2002-07-31 2006-03-29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が実装されるグランドパッド
JP2006066384A (ja) * 2004-07-27 2006-03-09 Hosiden Corp 基板対基板接続用同軸コネクタ
JP4541431B2 (ja) * 2008-06-18 2010-09-08 Smk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CN201498718U (zh) * 2009-07-24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472272B2 (ja) * 2011-12-05 2014-04-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2759104U (zh) * 2012-07-18 2013-02-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903B (zh) * 2016-10-18 2019-02-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同軸連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77580B (zh) 2017-03-01
JP5858024B2 (ja) 2016-02-10
TWI566487B (zh) 2017-01-11
US20150118900A1 (en) 2015-04-30
JP2015088263A (ja) 2015-05-07
US9343854B2 (en) 2016-05-17
CN104577580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72194B2 (en) Coaxial connector plug
TWI566487B (zh) 同軸連接器插頭
TWI462411B (zh) 同軸連接器插頭及其製造方法
TWI513113B (zh) 連接器裝置
TWI485941B (zh) Coaxial connector plug and coaxial connector socket
TW201530933A (zh) 同軸連接器插頭
US9455532B2 (en) Connector
JP2015095326A (ja) 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2012028210A (ja)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2014127398A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053223A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2020071954A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WO2014013833A1 (ja) 同軸コネクタ
JP578708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3195101U (ja) コネクタ端子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含む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6117042B2 (ja) 給電用コネクタ
KR20130058297A (ko) 도전성 분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 테스트 소켓
TWM556422U (zh) 電連接器用之外殼
JP2016195061A (ja) コネクタ
TWM425443U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