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13379A - 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 Google Patents

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13379A
TW201513379A TW103123290A TW103123290A TW201513379A TW 201513379 A TW201513379 A TW 201513379A TW 103123290 A TW103123290 A TW 103123290A TW 103123290 A TW103123290 A TW 103123290A TW 201513379 A TW201513379 A TW 2015133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cell
adhesive
adhesive layer
cell component
c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32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hilip Chiu
Eric M Rehder
Original Assignee
Boe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ing Co filed Critical Boeing Co
Publication of TW201513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337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3Mechanically stacked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2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mad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6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31/06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the potential barriers being only of the PN homojunction type, e.g. bulk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or thin film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PN homojunction solar cells
    • H01L31/0687Multiple junction or tandem so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92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emporary, remova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4Solar cells from Group III-V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係包含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一設置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以及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的黏著層、以及一延伸穿過該黏著層以將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電耦接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的接點。

Description

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此申請案係有關於晶圓接合,並且更具體而言係有關於利用一黏著劑來接合太陽能電池構件。
太陽能電池係藉由光伏效應來轉換太陽能量成為有用的電能。因此,太陽能電池係提供一種適合用於各種地面及太空應用的可靠、輕量且可持續的電能來源。
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係包含兩個或多個堆疊的電池,例如一高能隙(bandgap)的頂端電池堆疊在一低能隙的底部電池上。因此,透射該頂端電池的太陽能可被該底部電池所吸收。就此而論,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係以顯著高於傳統的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來操作,其具有輕量的額外優點。
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傳統上係藉由磊晶生長來加以形成,以產生一單塊結構(monolithic structure)。例如,一第一電池可以是生長在一基板上。接著,另一電池可以是生長在該第一電池上。然而,例如是在相鄰電池之間的晶格不匹配的各種因素係使得利用磊晶來製造某些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是困難的,並且因此是昂貴的。
晶圓接合係已經被使用作為傳統的單塊磊晶技術之一替代方案。明確地說,已經達成嘗試來晶圓接合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之相鄰的 電池,其係利用直接的接合(沒有中間的黏著層)、陽極的接合(氧化物至氧化物的接合)、以及金屬接合。然而,在直接的接合以及陽極的接合中,該接合通常發生在兩種不一致的材料之間,並且因此需要極佳的表面粗糙度及無粒子的表面。金屬接合係具有低的光學透射率,並且因此當該金屬接合之下有一主動層(例如,一p-n接面)時,一般是不適合的。
因此,對於開發出一種克服上述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例如,磊晶生長及晶圓接合)的缺點之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係有需要的。
在一實施例中,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可包含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一設置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以及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的黏著層、以及延伸穿過該黏著層以將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電耦接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的一接點(或是複數個接點)。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可包含一高能隙的太陽能電池、一低能隙的太陽能電池、一設置在該高能隙的太陽能電池以及該低能隙的太陽能電池之間的黏著層、以及一接點(或是複數個接點),其中該接點係延伸穿過該黏著層以將該高能隙的太陽能電池電耦接至該低能隙的太陽能電池。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揭露的組件可包含一第一晶圓、一第二晶圓、一設置在該第一晶圓以及該第二晶圓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之透明的黏著劑,該黏著劑係具有一最高1.6的折射率、以及一接點(或是複數個接點),其中該接點係延伸穿過該黏著層以將該第一晶圓電耦接至該第二晶圓。
在又一實施例中,揭露的是一種用於製造一太陽能電池組件之方法。該方法可包含(1)提供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以及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2)形成一黏著層;(3)形成一延伸穿過該黏著層的接點;以及(4)利用該黏著層來將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接合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的步驟。
本案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其它實施例從以下的詳細說明、所附的圖式以及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來看將會更為明顯。
100‧‧‧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102‧‧‧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
104‧‧‧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
106‧‧‧黏著劑
108‧‧‧接點
110‧‧‧接點
112‧‧‧第一導電的介面層
114‧‧‧第二導電的介面層
116‧‧‧第一側
118‧‧‧第二側
120‧‧‧第一側
122‧‧‧第二側
124‧‧‧黏著層
200‧‧‧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202‧‧‧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
204‧‧‧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
206‧‧‧黏著劑
208‧‧‧接點
210‧‧‧接點
212‧‧‧第一導電的介面層
214‧‧‧第二導電的介面層
224‧‧‧黏著層
230‧‧‧通道
232‧‧‧通道
300‧‧‧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302‧‧‧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
304‧‧‧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
306‧‧‧黏著劑
308‧‧‧接點
310‧‧‧接點
324‧‧‧黏著層
400‧‧‧方法
402‧‧‧方塊
404‧‧‧方塊
406‧‧‧方塊
408‧‧‧方塊
410‧‧‧方塊
C‧‧‧橫截面厚度
R‧‧‧進入的太陽輻射
T‧‧‧橫截面厚度
圖1是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一實施例的概要橫截面圖;圖2是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另一實施例的概要橫截面圖;圖3是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又一實施例的概要橫截面圖;圖4是圖1-3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透射光譜的圖形表示;圖5是針對於圖1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對於離開該頂端構件的光在870nm的反射率為入射角度的一函數的圖形表示;以及圖6是描繪所揭露的用於製造一太陽能電池組件之方法的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以下的說明係參考到太陽能電池,並且明確地說是參考到黏 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構件。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會體認到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技術可被用來形成各種的晶圓至晶圓的接合,而不脫離本揭露內容的範疇。
參照圖1,大致以100指明的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一實施例可包含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一黏著劑106、以及接點108、110。此外,一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可被塗覆至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且/或一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4可被塗覆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
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可以是一太陽能電池堆疊的任何構件,不論是否為主動(例如,其係包含一或多個p-n接面)或是非主動的(其並不包含p-n接面)。作為一個一般性的例子,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可以是一太陽能子電池(subcell),並且可包含一個p-n接面、兩個p-n接面、或者是三個或更多個p-n接面。換言之,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可以是單一接面的太陽能電池、或是一種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特定非限制性的例子,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可以是一生長在砷化鎵(GaAs)或鍺(Ge)上之高能隙的(約1.4以及約2.2eV)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
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可包含一第一側116以及一第二側118。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的第一側116可包含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的最上面的表面,並且可以最初接收進入的太陽輻射(箭頭R)。或者是,儘管未顯示在圖式中,額外的太陽能電池構件可以堆疊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的頂端上。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的第二側118可以藉由該黏著劑106而連接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即如同在 此更加詳細描述者。
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可被設置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的第二側118上。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可包含一種金屬或是一種透明導電的氧化物("TCO")。適當的透明導電的氧化物的例子係包含但不限於氧化鋅(ZnO)、氧化鎘(CdO)、銦錫氧化物(ITO)、二氧化錫(SnO2)、硫化鋅(ZnS)以及硒化鋅(ZnSe)。
在此點上,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會體認到在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中利用透明導電的氧化物可以提供雙重功能。作為一功能的是,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可以強化垂直方向的導電度(例如,該層112可以具有低電阻率),同時是實質光學通透的(例如,該層112可以具有高透射率)。作為另一功能的是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可以作用為一抗反射(AR)塗層,其可以強化低能隙的光垂直入射透射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例如是CdO及ZnO之高通透率的導電的氧化物由於其高的折射率而可以是特別有用的作為抗反射塗層。
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可以是一太陽能電池堆的任何構件,不論是否為主動(例如,其係包含一或多個p-n接面)或是非主動的(其並不包含p-n接面)。作為一個一般性的例子,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可以是一太陽能子電池,並且可包含一個p-n接面、兩個p-n接面、或者是三個或更多個p-n接面。換言之,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可以是單一接面的太陽能電池或是一種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作為一特定的非限制性的例子,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可以是一生長在矽(Si)或磷化銦(InP)上之低能隙的(例如,約1.1eV或更低的能隙)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作為另一個 一般性的例子,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可以是一非主動的承載(handle)基板。
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可包含一第一側120以及一第二側122。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的第一側120可以藉由該黏著劑106而連接至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即如同在此更加詳細描述者。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的第二側122可以是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的底部,尤其是當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是一承載基板時。儘管未顯示在圖式中,額外的太陽能電池構件可以被設置在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的第二側122之下。
該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4可被設置在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的第一側120上。像是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該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4可包含一種金屬或是一種透明導電的氧化物。適合用於該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4之透明導電的氧化物的例子係包含但不限於氧化鋅(ZnO)、氧化鎘(CdO)、銦錫氧化物(ITO)、二氧化錫(SnO2)、硫化鋅(ZnS)以及硒化鋅(ZnSe)。
該黏著劑106可被設置在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以及該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4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124,該黏著層124係接合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該黏著劑106可以是實質光學通透的,並且可具有一相當低的折射率。例如,該黏著劑106可具有一最多約1.6的折射率,例如約1.5。
在未被限制到任何特定的理論下,該黏著劑106的相當低的折射率可以相對高能隙的太陽能電池(例如,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的 折射率產生折射率對比,來產生高的垂直入射的透射率以及角度平均反射率(例如,大於百分之90),以強化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內的電池中的光子回收。
該黏著劑106可以是一種透明的黏著劑。適合用於形成該黏著層124的黏著劑106的例子係包含但不限於苯環丁烯(BCB)、SU-8光阻、旋轉塗佈玻璃、HD-7010聚醯亞胺(德州Wilmington的Hitachi DuPont MicroSystems,LLC)以及HD-3007聚醯亞胺(Hitachi DuPont MicroSystems,LLC)。
除了其它可能的因素以外,該黏著層124的橫截面厚度T可以依據被用來形成該黏著層124的黏著劑106的成分而定。譬如,例如是BCB及SU-8之較高黏度的黏著劑106可能產生一具有一相當厚的(例如,約1至約100微米)橫截面厚度T之黏著層124,而例如是旋轉塗佈玻璃之較低黏度的黏著劑106可能產生一具有一相當薄的(例如,約1微米或是更小)橫截面厚度T之黏著層124。
該些接點108、110可以延伸穿過該黏著層124以將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電耦接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例如,該些接點108、110可以是與該第一及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2、114電性接觸。因此,該些接點108、110可以穿過該黏著層124的黏著劑106來形成導電路徑。
該些接點108、110可以是導電的微粒。作為一非限制性的例子,該些接點108、110可以是金屬微粒。作為另一非限制性的例子,該些接點108、110可以是碳奈米結構,例如奈米碳管。作為又一非限制性的例子,該些接點108、110可以是被塗覆一導電材料(例如,金屬)的微粒(例 如,聚合物球體)。其它導電的微粒的使用亦被思及。
除了其它方面以外,形成該些接點108、110的導電的微粒的尺寸可以是由該黏著層124的橫截面厚度T所決定的。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會體認到,形成該些接點108、110的導電的微粒的尺寸可以是具有一足夠的大小,以形成完全穿過該黏著層124的黏著劑106的導電路徑。例如,當該黏著層124的橫截面厚度T大約是1微米時,該些接點108、110可具有至少一約1微米的橫向尺寸。
由於每個接點108、110係穿過該黏著層124的黏著劑106來形成一導電路徑,因此導電的微粒(接點108、110)的濃度是相當低的。就此而論,在該黏著層124內之接點的存在並不顯著降低穿過該黏著層的透射率(遮蔽損失可以是相當低的)。
在一特定的實施中,形成該些接點108、110的導電的微粒可以是預先混入(例如,分散)在該黏著劑106中。因此,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可以是藉由塗覆該黏著劑106(具有預先混入的接點108、110)至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例如,在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之上)並且接著將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設置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之上來加以形成,使得該黏著劑106(具有預先混入的接點108、110)被夾設在該第一及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2、114之間。一旦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被組裝後,該黏著劑106可以選配地加以固化。
儘管只有兩個接點108、110被展示在圖1中,但是額外的接點(未顯示)可以穿過該黏著層124來形成額外的導電路徑,而不脫離本揭露內容的範疇。
參照圖2,大致以200指明的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另一實施例可包含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202、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204、一用於形成一黏著層224的黏著劑206、以及接點208、210。可選配的是,一第一導電的介面層212可被塗覆至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202且/或一第二導電的介面層214可被塗覆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204。
該第一及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202、204以及該第一及第二導電的介面層212、214可以如上相關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圖1)所述地加以配置。黏著劑206亦可以是類似於相關的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圖1)所用的黏著劑106(圖1)(例如,一種低折射率的透明黏著劑)。然而,其並非利用由導電的微粒所形成的接點,而是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200的接點208、210可以由一種沉積到預先形成在該黏著層224中的通道230、232的導電材料所形成的。
在一特定的實施中,被用來形成該黏著層224的黏著劑206可以是一種光敏的黏著劑。例如,該黏著劑206可以是苯環丁烯或是SU-8的一種光敏的變體(variant)。因此,該黏著劑206可被塗覆至該太陽能電池構件202、204中之一,並且一光罩可被用來圖案化在該黏著劑206中的通道230、232(例如,貫孔)。該些通道230、232可以延伸而實質完全穿過該黏著層206。因此,在該些通道230、232預先形成在該黏著劑206中,該導電材料可以沉積到該些通道230、232中。最後,剩餘的太陽能電池構件202、204可被設置在該黏著層224之上,使得該黏著層224係被夾設在該第一及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202、204之間。在該接合製程期間,在該些通道230、232中的導電材料可以在其熔化或軟化時流動,並且因此可以電耦接該第一 及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202、204的第一及第二導電的介面層212、214,並且黏附地耦接202、204。例如,該些接點208、210可以是稍微高於該黏著劑206。當在壓力及溫度下接合時,該些接點208、210可能會軟化。在壓力下,該些接點208、210可以被向下擠壓並且向外突出,使得該金屬的流動將會提供良好的電連接並且促使該些構件黏著接觸。
作為一特定的非限制性的例子,被用來形成在該黏著劑206中的通道230、232內的接點208、210的導電材料可以是一種金屬,例如一種低熔點金屬(例如,銦或錫合金)。然而,各種的導電材料可被用來形成該些接點208、210。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會體認到,一特定的導電材料的選擇可包含考慮被用來形成該些接點208、210的沉積技術的類型。用於形成該些接點208、210的適當的沉積技術的例子係包含但並不限於電鍍及真空沉積。
參照圖3,大致以300指定的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又一實施例可包含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302、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304、一形成一黏著層324的黏著劑306、以及延伸穿過該黏著劑306的接點308、310。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300可以是類似於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圖1)。然而,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300的黏著劑306可被塗覆作為一足夠薄的黏著層324,使得該黏著劑306作用為一抗反射塗層,藉此消除對於用在圖1及2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200之導電的介面層的需求。
該黏著層324的橫截面厚度C可加以控制以達成所要的抗反射性質。因此,該黏著層324的橫截面厚度C可以加以選擇以最佳化針 對於一特定頻率(或是頻率的範圍)的光的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300。
舉例而言,該黏著層324的橫截面厚度C可以是最多1微米。作為另一例子的是,該黏著層324的橫截面厚度C範圍可以從約100奈米到約1000奈米。作為又一例子,該黏著層324的橫截面厚度C範圍可以從約250奈米到約500奈米。
為了達成該黏著層324的此種相當薄的橫截面厚度C,該黏著劑306可以是一種低黏度的黏著劑。一適合用於形成該黏著層324的低黏度的黏著劑的一非限制性的例子是旋轉塗佈玻璃。
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200、300係呈現許多優於標準的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的優點。明確地說,一種用於晶圓接合的透明的黏著劑的使用可以使得一較廣範圍的晶格匹配的材料被單塊地整合到單一裝置中的使用變得容易。由於在該黏著劑以及該半導體之間的大的折射率對比,因此該透明的黏著劑亦容許強化光子回收。再者,接點(例如,導電的微粒或是沉積的導電材料)在一黏著劑基質中的使用係使得該接合材料既為透明且為導電的。
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200、300的垂直入射的透射光譜係被展示在圖4中。由於針對近紅外光而被最佳化的導電的介面層112、114、212、214以及所提出的透明的黏著劑的低吸收率存在於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200中,因此從900到1400nm的平均垂直入射的透射率係大於百分之97。在該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300中利用該黏著劑306作為一AR塗層係在900到1100nm之一較窄的範圍上產 生一百分之96的平均透射率,此對於許多的多接面的太陽能電池應用而言仍然是足夠的。
用在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100、200、300的黏著劑的低折射率(例如,大約1.5)係容許該黏著層成為用於在接合線之上的高能隙的接面之再輻射的光子之一反射器。不同於大部分以垂直入射進來的入射的太陽輻射,再輻射的光子係以4π立體角被發射出。因此,為了有效的光子回收,一全方向的反射鏡是必需的。圖5係展示在870nm(假設是一GaAs電池)的再輻射的光的能隙之反射率。在垂直入射處之反射鏡的反射率是接近0,如同低能隙電池將需要有效的光透射率。然而,對於折射率1.5的黏著劑而言,在大於25°的臨界角度的入射角度,反射率係上升至大約百分之100,此係產生百分之92的角度平均反射率。產生圖5中所示的有利的反射率特徵之25°的低臨界角度可以是在該電池以及該黏著劑之間的大的折射率對比之一直接的結果。此種高的平均反射率可以是足以用於達成顯著的光子回收以及相關的電壓強化。
參照圖6,亦被揭露的是一種大致以400指明的用於製造一太陽能電池組件之方法。該方法400可以開始一具有提供兩個太陽能電池構件(或是兩個晶圓)的步驟之方塊402。舉例而言,兩個太陽能電池構件可以是主動電池。作為另一例子的是,一太陽能電池構件可以是一主動電池,而另一太陽能電池構件可以是一承載基板。
在方塊404,一導電的介面層可以選配地被塗覆至待被接合的太陽能電池構件中的一或兩者。該導電的介面層可以是一透明導電層,並且可作用為一抗反射塗層。
在方塊406,一黏著劑可被塗覆以在該些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形成一黏著層。該黏著劑可以是一種透明的黏著劑。
在方塊408,接點可被引入該黏著層,以電耦接該些太陽能電池構件。舉例而言,該些接點可以是預先混入在該黏著劑中之導電的微粒。作為另一例子的是,該些接點可以是沉積到形成在該黏著劑中的穿通通道內的導電材料。
在方塊410,該些太陽能電池構件可以藉由該黏著劑來彼此接合。
再者,該揭露內容係包括根據以下的項次之實施例:
項次1。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係包括: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一設置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以及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的黏著層(124);以及一延伸穿過該黏著層以將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電耦接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的接點。
項次2。如項次1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係包括一高能隙的太陽能電池。
項次3。如項次1或2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係包括一低能隙的太陽能電池。
項次4。如項次1至3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係包括一承載基板。
項次5。如項次1至4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具有一最多約1.6的折射率。
項次6。如項次1至5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包括苯環丁烯、SU-8、旋轉塗佈玻璃以及聚醯亞胺的至少一種。
項次7。如項次1至6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具有一至少1微米的橫截面厚度。
項次8。如項次1至7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具有一約100奈米到約1000奈米的橫截面厚度。
項次9。如項次1至8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接點係包括一導電的粒子。
項次10。如項次9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導電的粒子係包括一金屬以及一碳奈米結構中的至少一種。
項次11。如項次1至10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界定一通道,並且其中該接點係被收納到在該通道中。
項次12。如項次1至11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進一步包括一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上的導電的介面層(112),其中該導電的介面層係被設置在該黏著層(124)以及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
項次13。如項次12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導電的介面層(112)係包括一金屬以及一透明導電的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種。
項次14。如項次12或13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導電 的介面層(112)係包括氧化鋅、氧化鎘、銦錫氧化物、二氧化錫、硫化鋅以及硒化鋅中的至少一種。
項次15。如項次1至14中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進一步包括:一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上的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其中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係被設置在該黏著層(124)以及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以及一在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上的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4),其中該第二導電的介面層係被設置在該黏著層以及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
項次16。如項次15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係包括複數個延伸穿過該黏著層的接點,其中該複數個接點的每個接點係將該第一導電的介面層(112)電耦接至該第二導電的介面層(114)。
項次17。一種組件,其係包括:一第一晶圓;一第二晶圓;一設置在該第一晶圓以及該第二晶圓之間以形成一黏著層之透明的黏著劑,該黏著劑係具有一最多1.6的折射率;以及至少兩個接點,其中每個接點係延伸穿過該黏著層以將該第一晶圓電耦接至該第二晶圓。
項次18。一種用於製造一太陽能電池組件之方法,其係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以及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 形成一黏著層(124);形成延伸穿過該黏著層的接點;以及利用該黏著層來將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接合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
項次19。如項次18之方法,其中該些接點係包括導電的微粒,並且其中該些導電的微粒係被分散在該黏著層(124)中。
項次20。如項次18或19之方法,其中形成接點的步驟係包括:形成穿過該黏著層的通道;以及沉積導電材料到該些通道中。
儘管所揭露的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各種實施例係已被展示及描述,但是熟習此項技術者在閱讀該說明書之後可以思及修改。本申請案係包含此種修改,並且僅由該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來加以限制。
100‧‧‧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102‧‧‧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
104‧‧‧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
106‧‧‧黏著劑
108‧‧‧接點
110‧‧‧接點
112‧‧‧第一導電的介面層
114‧‧‧第二導電的介面層
116‧‧‧第一側
118‧‧‧第二側
120‧‧‧第一側
122‧‧‧第二側
124‧‧‧黏著層
R‧‧‧進入的太陽輻射
T‧‧‧橫截面厚度

Claims (10)

  1. 一種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係包括:一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一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一設置在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以及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之間的黏著層(124);以及一延伸穿過該黏著層以將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電耦接至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的接點。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第一太陽能電池構件(102)係包括一高能隙的太陽能電池。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係包括一低能隙的太陽能電池。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第二太陽能電池構件(104)係包括一承載基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具有一最多約1.6的折射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包括苯環丁烯、SU-8、旋轉塗佈玻璃(spin-on glass)以及聚醯亞胺的至少一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層(124)係具有一至少1微米的橫截面厚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黏著 層(124)係具有一約100奈米到約1000奈米的橫截面厚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的任一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接點係包括一導電的粒子。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太陽能電池組件,其中該導電的粒子係包括一金屬以及一碳奈米結構中的至少一種。
TW103123290A 2013-07-08 2014-07-07 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TW2015133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936,592 US20150007864A1 (en) 2013-07-08 2013-07-08 Adhesive Bonded Solar Cell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3379A true TW201513379A (zh) 2015-04-01

Family

ID=5113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3290A TW201513379A (zh) 2013-07-08 2014-07-07 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07864A1 (zh)
EP (1) EP2824706A3 (zh)
JP (1) JP2015019063A (zh)
CN (1) CN104282784A (zh)
TW (1) TW20151337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81446B2 (en) 2015-10-08 2023-02-14 The Boeing Company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layer and a bypass diode in a carrier
US10177265B2 (en) 2016-01-04 2019-01-08 The Boeing Company Bonding using conductive particles in conducting adhesives
TWI590475B (zh) * 2016-06-17 2017-07-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堆疊型太陽能電池模組
US11398355B2 (en) 2019-10-01 2022-07-26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R&Db Foundation Perovskite 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7416403B2 (ja) * 2019-11-29 2024-01-1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018207B (zh) * 2020-08-14 2023-02-03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6759A (zh) * 2020-09-22 2021-0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三端双面叠层太阳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CN114497287A (zh) * 2022-04-15 2022-05-13 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复合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系统
CN115207143B (zh) * 2022-06-02 2023-10-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MXene互联层的钙钛矿/Si两端机械叠层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0422A (en) * 1985-10-30 1987-07-14 The Boeing Company Two-terminal, thin film, tandem solar cells
TWI349371B (en) * 2007-02-13 2011-09-21 Epistar Corp An optoelectron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bonding structure
CN101877378B (zh) * 2009-04-28 2013-05-15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明粘结结构的光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252103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Chiu-Lin Yao Photoelectronic element having a transparent adhesion structur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2790230A3 (en) * 2009-08-27 2015-01-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grated multi-junction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ame
US8993879B2 (en) * 2010-06-14 2015-03-31 The Boeing Company Solar cel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20120180854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Bellanger Mathieu Mechanical stacking structure for multi-junction photovoltaic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king
US8088990B1 (en) * 2011-05-27 2012-01-03 Auria Solar Co., Ltd. Color 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pan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2784A (zh) 2015-01-14
EP2824706A2 (en) 2015-01-14
US20150007864A1 (en) 2015-01-08
JP2015019063A (ja) 2015-01-29
EP2824706A3 (en) 2015-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13379A (zh) 黏著接合的太陽能電池組件
US11211510B2 (en)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 with bond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interlayer
US9564548B2 (en) Direct wafer bonding
WO2005081324A1 (ja) 光電変換装置用基板、光電変換装置、積層型光電変換装置
KR101161378B1 (ko) 백색 반사층을 구비한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2151471A (ja) マルチ接合光電池装置用の機械的積層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779896A (zh) 晶片接合的太阳能电池和制造方法
Inoue et al. Enhanced light trapping in multiple quantum wells by thin-film structure and backside grooves with dielectric interface
CN110574170B (zh) 一种柔性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5422082B2 (ja)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45268B (zh) 具有结合结构的半导体光电元件
US20100180927A1 (en) Affixing method and solar decal device using a thin film photovoltaic and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JP2016111279A (ja) 多接合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53890B (zh) 太陽電池模組
KR101626929B1 (ko) 화합물 박막을 이용한 다중접합 태양전지 제조 방법 및 다중접합 태양전지
JP2009238784A (ja) 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8207008B1 (en) Affixing method and solar decal device using a thin film photovoltaic
US20080203411A1 (en) Direct attachment of optically-active device to optical element
JP7416403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40038911A1 (en) Flip-chip solar cell
US9418844B1 (en) Selenium interlayer for high-efficiency multijunction solar cell
CN210692552U (zh) 一种低界面态异质结光伏器件
Tauke-Pedretti et al. Hybrid Integration of III–V Solar Microcells for High-Efficiency Concentrated Photovoltaic Modules
CN110993705A (zh) 一种高转换效率异质结器件
TWI840317B (zh) 具有中間光學濾光器之機械式堆疊的串聯式光伏打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