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7649A - 鞋之底部元件 - Google Patents

鞋之底部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7649A
TW201507649A TW103100032A TW103100032A TW201507649A TW 201507649 A TW201507649 A TW 201507649A TW 103100032 A TW103100032 A TW 103100032A TW 103100032 A TW103100032 A TW 103100032A TW 201507649 A TW201507649 A TW 20150764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hoe
partition wall
region
to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0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52691B (zh
Inventor
Osamu Shibata
Masao Shibata
Original Assignee
Him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m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m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07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69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1Resiliency achiev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38Built-in insoles joined to upper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e.g. structural insoles; Insoles glued to shoe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A43B13/40Built-in insoles joined to upper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e.g. structural insoles; Insoles glued to shoe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ith cush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02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13/12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 A43B13/125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 A43B13/127So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idsole or middle layer the midsole being multi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14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ve form
    • A43B13/18Resilient soles
    • A43B13/189Resilient soles filled with a non-compressible fluid, e.g. gel, w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3/00Soles; Sole-and-heel integral units
    • A43B13/38Built-in insoles joined to upper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e.g. structural insoles; Insoles glued to shoe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A43B13/386Built-in insoles joined to upper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e.g. structural insoles; Insoles glued to shoe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multilayer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7/00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 A43B17/02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wedge-like or resilient
    • A43B17/026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wedge-like or resilient filled with a non-compressible fluid, e.g. gel, wa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 A43B7/14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situated under the heel, i.e. the calcaneus b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7/00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 A43B7/14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 A43B7/140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 A43B7/141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 A43B7/1445Footwear with health or hygienic arrangements with foot-supporting parts with pads or holes on one or more locations, or having an anatomical or curved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under the foot situated under the midfoot, i.e. the second, third or fourth metatars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鞋之中底由底板(1)、罩體(2)、複數個葉片(3)以及液體(4)構成。葉片(3)係形成為從設置於底板(1)之第1區域(11)立起。葉片(3)由互相以狹縫(31)隔開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32、33)構成,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傾斜。平板葉片元件(32、33)係配置為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狀展開。底板(1)與罩體(2)互相接合以形成密閉空間(5),液體(4)係密封於此密閉空間。

Description

鞋之底部元件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鞋之底部元件,特別有關於一種可帶來具有安定感的舒適步行感,可吸收步行時之衝擊,同時刺激腳底以發揮按摩效果,並且防止密封於底部元件之液體漏出的鞋之底部元件。
據說在步行中,當踵(腳後跟)著地於地面時,施加於腳後跟之衝擊力是體重的約1.25倍,又,在慢跑時則變成約3倍。此衝擊會傳達至腳後跟、腳踝、膝蓋,甚至傳達至腰,對這些部位造成負擔。另外,與腳後跟著地於地面時所施加的衝擊相比,已知以腳趾踢上地面時的衝擊更大。
因此,本發明人提出了可分散吸收步行時腳底著地於地面時所施加的衝擊,並可刺激腳底以發揮按摩效果的鞋之中底(例如,參照專利文件1)。
參照第17圖說明上述專利文件1所記載的鞋之中底A的構成。即上述專利文件1所記載的鞋之中底A包括與鞋底形狀相似的底板1與罩體2。且底板1與罩體2皆使用熱可塑性樹脂。相當於腳底著地形狀的第1凹部11係形成於底板1,對向於此第1凹部11的第2凹部21係形成於罩體2。
複數個葉片3整體立起地形成於底板1的第1凹部 11。複數個葉片3以一定間隔整列形成於與底板1之長度方向略呈直交的方向上,並朝向腳後跟或腳尖傾斜。在底板1之第1凹部11的內周壁14以及複數個葉片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之間設有從底板11整體立起的隔壁15。
此外,在平行於底板1之方向上由腳後跟朝向腳尖看時,複數個葉片3形成每個葉片之寬度方向的兩端部往下方傾斜的略梯形形狀,在此寬度方向的中途部中,形成2個液體4可流動的溝31。
底板1與罩體2在環繞第1凹部11與第2凹部21之外周的接合部6中互相熔著,夾在此第1凹部與第2凹部之間的密閉空間5中密封有水或丙二醇等液體4。
接著說明上述鞋之中底A的作用。當步行時,首先是腳的後腳跟部份著地。接著往腳心之外側擴大接地面,然後將體重移至腳趾根部的隆起部份(球狀部)。在完成將體重放至球狀部時,為抑制左右或前後向的擺動,各腳趾會往左右方向擴展。接著將重心往前方向移動,同時會從球狀部開始彎曲腳底,腳後跟部份會抬起來,然後腳趾會整體踏上地面。
在以上一連串的步行動作中,例如在腳後跟著地的時候,體重的壓力會集中地施加至中底A中與腳後跟接觸的部份,根據所謂的帕斯卡原理,透過密封於第1凹部11與第2凹部21所夾住之密閉空間5中的液體4,此壓力會均等地傳至此密閉空間的全部內面。
此外,例如後腳跟的部份接觸密封液體4的密閉空間5時,此接觸部份朝下方移位,施加壓力於此位置中的液體 4。在此,由於水或丙二醇等液體4具非壓縮性,不會自體收縮。因此,例如在接觸後腳跟部份的部份中的液體4會往其他不被施加壓力的部份移動。
然而,為了使被施加壓力的液體4移動至其他不被施加壓力的部份,密閉空間5必會變形且隆起。為了使密閉空間5變形且隆起,構成此密閉空間的片狀第1凹部11以及第2凹部21必須要延長且變形,為此,增大液體4的壓力是必要的。
也就是說,當被施加壓力的液體4移動至其他不被施加壓力的部份時,密閉空間5內的液體4壓力增大,被施加壓力的部份會承受此增大之液體4壓力的反作用力。因此,例如腳後跟著地於地面時所施加的衝擊可以藉由此液體4的反作用力而被吸收。
此外,在中底A不包括葉片3的情況下,例如當腳後跟著地時,由於密封之液體4容易在密閉空間5內朝四面八方移動,罩體2中被腳後跟施加壓力的部份容易觸底至底板1,腳後跟著地時的衝擊力幾乎無法被緩和。另外,由於密封之液體4容易在密閉空間5內朝四面八方移動,中底A對腳底的支撐力變得不穩定,鞋的舒適感變差。
然而,在中底A包括葉片3的情況下,例如當腳後跟著地時,此複數個葉片會妨礙密封之液體4的移動。由於密封之液體4的移動被妨礙,罩體2中被腳後跟施加壓力的部份產生相對於下沉的抵抗力,難以觸底至底板1,因此可以緩和腳後跟著地時的衝擊力。
此外,複數個葉片3朝向腳後跟或腳尖傾斜。在此 以複數個葉片3朝向腳後跟傾斜的情況進行說明,當腳後跟著地時,中底A中被腳後跟施加壓力部份的液體4會在密閉空間5內傾向於朝腳尖移動。但由於葉片3往與液體4朝向腳尖之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傾斜,也就是往朝向腳後跟之方向傾斜,妨礙此液體移動的阻力變得更強,因此可以更有效地緩和腳後跟著地時的衝擊力。
此外,在複數個葉片3朝向腳尖傾斜的情況下,可以更有效地緩和腳尖著地時的衝擊力。除此之外,在複數個葉片3之一部份朝向腳後跟傾斜以及其他葉片朝向朝向腳尖傾斜的情況下,可以各自更有效地緩和腳後跟以及腳尖著地時的衝擊力。
除了上述,複數個葉片3係各自立起地形成於底板1,並如上所述朝腳後跟或腳尖傾斜。因此,例如當腳後跟施加壓力至中底A時,會產生由葉片3之彈性力所造成的反彈力。因此,加上上述液體4的作用,藉由葉片3的反彈力,對於在罩體2中被施加壓力之部分下沈,可發揮更強的阻力。
因此,例如當腳後跟施加壓力至中底A時,罩體2難以觸底至底板1,所以可以更有效地緩和腳後跟著地時的衝擊力。另外,支撐腳底的力較穩定,鞋的舒適感處於良好狀態。
此外,在步行的時候,由於複數個葉片3的頂端依序透過罩體2刺激腳底,發揮按摩腳底的效果。在此,當沒有密封液體4時,複數個葉片3的頂端透過罩體2接觸腳底的力較強,過度刺激腳底,因此會有產生痛感的情況。
然而,當有密封液體4時,藉由此液體的阻力,可 適度地抑制複數個葉片3的頂端透過罩體2接觸腳底的力,因此可得到舒適的按摩效果。
如上所述,專利文件1所記載的鞋之中底A,藉由密封於此中底內的液體4以及自底板1立起的複數個傾斜葉片3,分散吸收步行時腳底著地於地面時所施加的衝擊,並且刺激腳底以發揮優良的按摩效果。
然而,關於上述中底A,在步行或慢跑的一連串動作中,當腳後跟、足弓外側、球狀部以及腳趾著地時,會重複受到很大的施壓力。另外,當中底A之一部份被施加壓力時,會對位於此部分的液體4施加壓力,根據此施壓力,密閉液體4的壓力會急遽增大。此外,會產生被施加壓力之部分的液體4急速移動至沒被施加壓力之部分的衝擊力。
也就是說,在步行等的時候,對構成中底A之底板1以及罩體2,除了抗張應力、壓縮應力、剪切應力以及彎曲應力以外,急遽上昇的液體4的高壓力以及此液體極速移動的衝擊力皆會重複發生。因此,在底板1以及罩體2中,必須要採取防止液體4洩漏出至外部的手段。特別必須要防止液體4從底板1與罩體2之間的接合部6洩漏。
因此,為了防止密封於鞋之中底A中的液體4洩漏,本發明者提出下述手段。
在底板1的第1凹部11以及罩體2的第2凹部21的外周,增厚接合兩者之接合部6的板厚度(參照專利文件1和2)。這是為了增加接合部6的強度。
另外,全周地均一化接合部6的寬度(參照專利文件 3)。藉由全周地均一化每接合部6之單位面積的接合強度,可避免產生接合強度較弱的部分
另外,在葉片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以及底板1之第1凹部11的內周壁14之間,全周地形成從此底板整體立起的隔壁15(參照專利文件1)。避免由於中底A被施加壓力而急速移動的液體4直接接觸接合部6,因此難以產生液體4的洩漏。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公報WO2010/023793
【專利文獻2】特開平6-14805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0-236908號公報
然而即使採取上述防止液體洩漏的手段,還是有發生液體從底板和罩體之間的接合部洩漏的事例。因此,為了防止密封的液體洩漏至外部,已知須要加以改良。
勤奮研究的結果,為了防止密封液體洩漏致外部,本發明者發現,藉由抑制液體的急遽移動,降低液體接觸接合部的衝擊力,並且有效地抑制因防止液體流動而產生的局部壓力上昇,並且根據此發現完成本發明。
換句話說,根據本發明的鞋之底部元件包括底板、罩體、複數個葉片以及液體。上述底板具有相當於腳底之形狀的第1區域以及包圍此第1區域之全周的第1水平凸緣部。上述罩體具有對向於上述第1區域之形狀的第2區域以及對向於上述第1水平凸緣部之形狀的第2水平凸緣部。
上述葉片係形成為從上述第1區域的上表面立 起。上述葉片以互相隔開預定間隔的方式配置為略直交於從上述底板之腳尖側至腳後跟側的中心線。上述葉片包括互相以狹縫間隔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上述平板葉片元件係每上述葉片地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傾斜。
在上述葉片中,從上方看,位於上述第1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係被配置為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形展開。上述第1水平凸緣部以及上述第2水平凸緣部互相接合以形成由之第1區域以及第2區域所夾成的空間,上述液體被密封於上述空間。
在此,「底板」、「罩體」以及「葉片」的材質,不論其種類,理想為具有彈性。例如熱塑性樹脂、熱固性樹脂、合成橡膠、天然橡膠材料為適用的。另外,「底板」、「罩體」以及「葉片」理想為射出成形或壓製成形。除此之外,「底板」以及「葉片」理想為一體成型。
「相當於腳底之形狀」意指與在步行、慢跑以及止步站立的狀態中腳底著地形狀大致相似的形狀。另外,理想為不包含5隻腳趾以及這些腳趾之根部。
「第1區域」以及「第2區域」理想為分別設置於與底板以及罩體互相對應之平面的凹狀下陷,但也包括不形成凹狀下陷的平面的情況。「第1水平凸緣部」以及「第2水平凸緣部」的外周形狀理想為分別與鞋底的內周形狀大致相似,但更理想為切除外週邊可以符合鞋底之尺寸的稍大形狀。
「狹縫」理想為將葉片從上端自根部分離,但也包括將葉片從上端至根部之高度的50%以上分離的情況。
關於「在上述葉片中,從上方看,位於上述第1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係被配置為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形展開」,意指在例如葉片包括4枚平板葉片元件的情況下,至少兩端的2枚平板葉片元件從上方看係被配置為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形展開。也就是說,剩下的2枚平板葉片元件包括配置為互相扇行展開的情況以及配置為互相排成一列的情況。
另外,「鞋之底部元件」的「鞋」包括紳士鞋以及婦女鞋兩者,也適用運動鞋、休閒鞋、有帶以及無帶的涼鞋、商務鞋、滑雪鞋、高爾夫鞋、登山鞋、步行鞋、靴子、長靴、室內鞋、涼鞋、拖鞋以及襪子等。另外,「底部元件」包括所謂的中底以及本底。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功效。也就是說,本發明的鞋之底部元件與上述習知技術一樣,藉由密封於中底內的液體以及自底板立起的複數個傾斜葉片,分散吸收步行時腳底著地於地面時所施加的衝擊,並且發揮刺激腳底的優良按摩效果。除了上述,本發明的鞋之底部元件更有效地防止密封於此底部元件內的液體的洩漏。
接著,關於防止密封液體洩露的功效,例如以腳後跟著地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也就是說,本發明的鞋之底部元件,葉片由互相以狹縫分離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所構成,從上方看,位於寬度方向之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係配置為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狀展開。
舉例而言,當由腳後跟對罩體表面的一部份施加 壓力時,此被施加壓力的地方中的液體也被施加壓力,往密閉空間中沒有被施加壓力的部分急遽移動。然而,在密閉空間內,設置有互相以預定間隔隔開的複數個葉片。因此,藉由此複數個葉片,會妨礙被施加壓力的液體的移動,被施加壓力的液體沿著葉片間的間隙往中底的寬度方向急遽移動。
在此,從上方看,位於底部元件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係配置為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狀展開。因此,沿著葉片間的間隙往寬度方向急遽移動的液體會因為位於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而改變行經路徑,從葉片間的間隙的兩端斜向地流出至腳尖側或腳後跟側。
因此,從葉片間的間隙的兩端流出的液體以斜向角度衝擊位於此外側的底板與罩體之間的接合部。也就是說,若急速移動的液體斜向衝擊底板與罩體之間的接合部,與直交地衝擊此接合部的情況相比,可大幅降低到達此衝擊部分的液體衝擊力。
另外,若液體斜向衝擊底板與罩體之間的接合部,與直交地衝擊此接合部的情況相比,液體可以平順地變更為朝向腳後跟或腳尖方向。也就是說,當液體直交地衝擊底板與罩體之間的接合部,衝擊的液體難以逃向腳後跟或腳尖方向而停止流動,因此在衝擊部分中的液體的靜壓會上昇。
因此,若液體斜向衝擊底板與罩體之間的接合部,衝擊的液體較容易逃向腳後跟或腳尖方向,可以抑制在衝擊部分中的液體的靜壓上昇。
另外,藉由以互相以狹縫分離的複數個平板葉片 元件構成葉片,可以發揮下述功效。也就是說,在配置為扇行展開的平板葉片元件中,若沒有設置狹縫,由於平板葉片元件即使從上方被施加壓力也不容易彎曲,對腳底的刺激較強,恐怕會產生痛覺。藉由在此設置狹縫,可以防止平板葉片元件的彎曲剛性過高,提供腳底適當的刺激,因此可以發揮舒適的按摩效果。
另外,藉由在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之間設置狹縫,被腳後跟等施加壓力的液體透過此狹縫可以流出至腳後跟側或腳尖側。因此,沿著葉片間的間隙抑制寬度方向上液體移動的速度以及圍阻壓力,而可以降低液體對接合部的衝擊力。
另外,藉由以平板狀形成構成葉片的複數個葉片元件,抑制葉片元件本身的彎曲剛性,提供腳底適當的刺激,可以發揮舒適的按摩效果。
以底板的第1區域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為分界,關於位於分界兩側葉片,若傾斜方向互相相反,則在腳後跟著地時以及腳尖上踢時兩者中,可以有效地緩和衝擊力。
在此,根據本發明的其他鞋之底部元件中,上述複數個葉片係由位於從上述第1區域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至腳尖側的範圍中的複數個腳尖側葉片以及位於從此中央部至腳後跟側的範圍中的複數個腳尖側葉片所構成。構成上述腳尖側葉片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係每此腳尖側葉片地分別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傾斜。
構成上述腳後跟側葉片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係每此腳後跟側葉片地分別朝向與構成上述腳尖側葉片的複數 個平板葉片元件相反的方向傾斜。在上述腳尖側葉片中,從上方看,位於上述第1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傾斜而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狀展開。在上述腳後跟側葉片中,從上方看,位於上述第1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傾斜而向與構成上述腳尖側葉片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相反的方向扇狀展開。
另外,關於離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最近的葉片,當液體從分隔平板葉片元件的狹縫流出,液體的衝擊力會直接施加至位於對向於此狹縫的接合部。特別是在離腳尖側最近的平板葉片元件傾斜而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的情況下,或者是在離腳後跟最近的平板葉片元件傾斜而向腳尖側扇狀展開的情況下,液體會更迅速地從狹縫流出,液體的衝擊力會更強。
在此,關於離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最近的葉片,藉由沒有狹縫的1枚平板葉片元件,可以不產生從狹縫流出之液體的衝擊力。
此外,例如當腳後跟對密閉液體的一部份施加壓力時,被施加壓力部分的液體沿著葉片間的間隙往底板的寬度方向移動,從葉片間的間隙的兩端流出,衝擊位於外側的底板與罩體之間的接合部。因此,若不讓從葉片間的間隙的兩端流出的液體直接衝擊接合部,則可以有效地防止液體的洩漏。在此,如專利文件1所記載,本發明者採用在葉片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與底板的第1凹部的內周壁之間全周地形成自此底板整體立起的1重隔壁的手段。
然而,必須了解到,只有1重隔壁無法防止液體從 位於此外側之接合部洩漏。換句話說,例如當腳後跟對密封液體施加壓力時,被施加壓力的液體往其他不被施加壓力的部分移動,此部分的密封空間會變形且膨脹。
因此,在沒有被施加壓力的部分中,1重隔壁的上端與罩體的下表面之間的接觸部分為分開,移動的液體透過此分開間隙直接衝擊位於此外側的接合部。因此,液體容易從接合部洩漏。
在此,在根據本發明的其他鞋之底部元件中,在上述第1區域的內周壁以及上述複數個葉片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之間,形成從此第1區域的上表面立起的第1隔壁。另外,在上述第1隔壁的內周側或外周側,於與此第1隔壁隔開預定間隔的位置上,形成從上述第2區域的下表面立起的第2隔壁。
除此之外,在上述第1隔壁以及第2隔壁上,分別在複數個地方設置溝或切口部。此外,設置於上述第1隔壁的溝或切口部以及設置於上述第2隔壁的溝或切口部,從沿著此溝或切口部的中心線的方向看,係配置為不互相重疊。
也就是說,隔壁有2重,其中一隔壁形成為從底板立起,隔開預定間隙地,另一隔壁形成為從罩體垂下設置,藉由液體移動,例如即使產生雙方隔壁的上端與罩體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通過開口於位於內側的隔壁的上端的間隙的液體由於被位於外側的隔壁的根部部分阻擋,可以避免直接衝擊位於此外側的接合部。
另外,藉由在第1隔壁以及第2隔壁上分別於複數個地方設置溝或切口部,流入至位於外側的隔壁與接合部的內 周側之間的間隙的液體,容易從溝或切口部逃至第1隔壁或第2隔壁的內側,避免圍阻於此間隙內,可以抑制此圍阻壓力的上昇。
此外,設置於第1隔壁的溝或切口部以及設置於第2隔壁的溝或切口部,從沿此溝或切口部的中心線的方向看,係配置為不互相重疊,因此,被施加壓力而從葉片間的間隙的兩端流出的液體透過溝或切口部可以避免直接衝擊底板與罩體之間的接合部。
1‧‧‧底板
2‧‧‧罩體
3、3c、3d‧‧‧葉片
3a‧‧‧腳尖側葉片
3b‧‧‧腳後跟側葉片
4‧‧‧液體
5‧‧‧密閉空間
6‧‧‧接合部
11‧‧‧第1區域
12‧‧‧第1水平凸緣部
14‧‧‧內周璧
15‧‧‧第1隔壁
21‧‧‧第2區域
22‧‧‧第2水平凸緣部
31‧‧‧狹縫
32、33‧‧‧平板葉片元件
A‧‧‧中底
第1圖係表示切除罩體之一部分時的鞋之中底的俯視圖。
第2圖係在底板與罩體分離之狀態下沿長度方向剖切的截面圖。
第3圖係在底板與罩體接合之狀態下沿長度方向剖切的截面圖。
第4圖係在底板與罩體接合之狀態下沿寬度方向剖切的截面圖。
第5圖係分離平板葉片元件之狹縫的部份放大前視圖。
第6圖係第1隔壁與第2隔壁的部分放大俯視圖。
第7圖係設置於第1隔壁與第2隔壁之溝或切口部從沿溝或切口部之中心線的方向所見的放大圖。
第8圖係表示平板葉片單元的配置例的俯視圖。
第9圖係表示平板葉片單元的其他配置例的俯視圖。
第10圖係表示平板葉片單元的扇形展開方向的例子的俯 視圖。
第11圖表示係平板葉片單元的扇形展開方向與傾斜方向之間的關係的俯視圖以及剖面圖。
第12圖表示係平板葉片單元的扇形展開方向與傾斜方向之間的其他關係的俯視圖以及剖面圖。
第13圖係表示第1隔壁與第2隔壁的例子的放大剖面圖。
第14圖係表示在第1隔壁與第2隔壁中沒有預期設置溝及切口部的地方的鞋之中底的俯視圖。
第15圖係表示中底位置的鞋的分解斜視圖。
第16圖係表示本底位置的鞋的分解斜視圖。
第17圖係表示切除罩體之一部分時的根據習知例的鞋之中底的俯視圖。
參照第1~7圖,關於根據本發明的鞋之底部元件,舉鞋之中底為例進行說明。如第1圖所示,根據本發明的之中底A包括底板1、罩體2、複數個葉片3以及液體4。
底板1具有相當於腳底之形狀的第1區域11以及圍繞此第1區域全周的第1水平凸緣部12。此外,罩體2具有對向於設置於底板1之第1區域11的第2區域21以及對向於第1水平凸緣部12的第2水平凸緣部22。另外,如從第1圖所得知,底板1的第1區域11係形成為長度為從腳後跟至腳趾根部側為止的長,而寬度為腳底著地時的寬。
此外,如第2~4圖所示,第1區域11係形成為從第1水平凸緣部12的上表面稍微往下方凹陷的凹部形狀,而第2區 域21係形成為從第2水平凸緣部22的下表面稍微往上方凹陷的凹部形狀。另外,第1區域11的上表面以及第2區域21的下表面之間,係透過平緩地朝向第1水平凸緣部12與第2水平凸緣部22之間的接合面傾斜的內周壁14、24連接,避免應力集中。
如第1~4圖所示,複數個葉片3係從底板1立起地整體形成於底板1的第1區域11。複數個葉片3互相隔開預定間隔,並且配置為略直交於從底板1的腳尖側至腳後跟側的中心線。如第1圖及第4圖所示,葉片3由彼此以位於中心之狹縫31隔開的2枚平板葉片元件32、33構成。
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葉片3以第1區域11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為分界而分別朝相反方向傾斜。
也就是說,位於從長度方向的中央部至腳尖側的範圍中的葉片(以下稱為「腳尖側葉片3a」)係朝向腳後跟側傾斜,而位於從長度方向的中央部至腳後跟側的範圍中的葉片(以下稱為「腳後跟側葉片3b」)係朝向腳尖側傾斜。
此外,也可以全部的葉片3朝向腳尖側傾斜,或朝向腳後跟側傾斜,再者,也可以腳尖側葉片3a朝向腳尖側傾斜,而腳後跟側葉片3b朝向腳後跟側傾斜。除此之外,腳尖側葉片3a與腳後跟側葉片3b之間的分界也可以設定為偏向腳尖側或偏向腳後跟側以取代長度方向的中央部。
如第1圖所示,從上方看,構成葉片3的2枚平板葉片元件32、33係配置為使每葉片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形展開。
也就是說,構成腳尖側葉片3a的平板葉片單元 32、33係配置為向腳後跟側扇形展開,而構成腳後跟側葉片3b的平板葉片單元32、33係配置為向腳尖側扇形展開。
如第1圖所示,距離腳尖側以及腳後跟側最近的葉片3c、3d分別以沒有狹縫的1枚平板葉片單元形成。距離腳尖側最近的葉片3c朝向腳後跟側傾斜,距離腳後跟側最近的葉片3d朝向腳尖側傾斜。
另外,根據鞋的使用型態,可省略沒有狹縫的1枚平板葉片元件,可2枚以上鄰接地設置,也可設置於從腳後跟側至腳尖側的任意位置。
此外,第4圖所示的狹縫31,如第5圖之(A)所示,理想為將平板葉片元件32和33從上端至根部分離。但如第5圖之(B)所示,也可以將平板葉片元件32和33從上端至根部之高度的50%以上分離,形成兩者在根部部份連結的部份會殘留。
如第1~4圖所示,在底板1的第1區域11的內周壁14與葉片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之間,形成從此第1區域的上表面立起的第1隔壁15。另外,在第1隔壁15的內周側,於與此第1隔壁相隔預定間隔的位置上,形成從第2區域21的下表面立起的第2隔壁25。另外,第2~4圖所示的第1隔壁15與第2隔壁25,為了容易了解形狀與構成,以比實際上來得大的尺寸表示。
此外,如第6圖及第7圖的(A)所示,第1隔壁15與第2隔壁25上分別在複數個地方設置溝151、251。設置於第1隔壁15的溝151與設置於第2隔壁25的溝251係配置為從沿此溝或切口部之中心線的方向所見不互相重疊。
另外,如第7圖的(B)所示,代替分別設置於第1隔 壁15與第2隔壁25的溝151、251,也可分別設置切口部151、251。
此外,也可以配置為第1隔壁15和第2隔壁25的位置互相交換。除此之外,在第1隔壁15和第2隔壁25以外,也可以相隔預定間隔再設置第3隔壁,甚至是第4隔壁。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底板1的第1水平凸緣部12以及罩體2的第2水平凸緣部係透過帶狀的接合部6互相接合,形成由第1區域11與第2區域21夾成的密閉空間5。從腳後跟側的注入口(圖未示)將液體4注入至密閉空間5,並在注入完成後塞住注入口以密封。
另外,在第1水平凸緣部12以及第2水平凸緣部22的內周端部,帶狀的接合部6在全周上具有均一的寬度。此外,接合部6理想上係藉由熱壓而熱熔接,也可以使用接合劑接合。
底板1和罩體2係以氯乙烯樹脂等熱可塑性樹脂為材料,藉由射出成形方法成形。液體4以水透過性低不易蒸發之特性者,並且使用不腐壞者為佳。另外,為使液體4在寒冷的地方也不會結凍,較佳為使用例如丙二醇。
另外,如第4圖所示,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寬度方向的外側端部係形成為從上端至根部部份沿平緩曲線描成的形狀,不與第2隔壁25的內周面連結。平板葉片元件32、33被施加壓力時容易彎曲,可發揮舒適的按摩效果。另外,透過形成於第2隔壁25的內周面以及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寬度方向的端部之間的間隙7,液體4容易流往前後方向,藉此可避免液體4的圍阻壓力升高。
另外,如第4圖所示,在液體4密封於密閉空間5的狀態下,葉片3的高度較佳形成為使此葉片的上端與第2區域21的下表面接觸的高度,但也可以是比此接觸高度高或低的高度。此外,第1隔壁15以及第2隔壁25的高度較佳形成為分別使其頂部接觸第2區域21的下表面以及第1區域11的上表面的高度,但也可以是比此接觸高度高或低的高度。
接著,參照第8~10圖,關於葉片3以及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配置,說明其他實施型態的例子。第8圖係表示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枚數與配置。即第8圖之(A)所示的葉片3由互相以狹縫31分離的3枚平板葉片元件32、34、33構成。平板葉片元件32、33係配置為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中央的平板葉片元件34係配置為直交於第1區域1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
第8圖之(B)所示的葉片由互相以狹縫31分離的4枚平板葉片元件32、35、36、33構成。平板葉片元件32、33係配置為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中央的平板葉片元件35、36係配置為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此外,中央的平板葉片元件35、36也可配置為直交於第1區域1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
第8圖之(C)所示的葉片3由互相以狹縫31分離的5枚平板葉片元件32、37、38、39、33構成。平板葉片元件32、33係配置為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內側的平板葉片元件37、39也配置為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中央的平板葉片元件38係配置為直交於第1區域1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此外,內側的平板葉片元件37、39也可配置為直交於第1區域11的長度方向的中心線。
第9圖係表示從沿狹縫31之中心線的方向所見相互鄰接的葉片3的狹縫31設置於不互相重疊之位置的型態。若將相互鄰接的葉片3的狹縫31設置於互相重疊的位置,被施加壓力的液體4過於容易流出至前後方向,因此藉由液體4的反作用力緩和衝擊力的效果會降低。
另外,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扇狀展開角度較佳為170~120度,更佳為160~140度。在超過170度的情況下,從葉片3相互間隙的兩端流出,衝擊底板1與罩體2之間的接合部6的液體4的衝擊力的緩和效果會下降,若未滿120度,在步行等中腳底等著地的時候,橫幅方向的穩定感會下降。在本實施型態中,設定為略150度。
第10圖係表示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扇狀展開的型態例。即第10(A)圖表示將腳尖側葉片3a的平板葉片元件32、33配置為向腳尖側扇狀展開,將腳後跟側葉片3b的平板葉片元件32、33配置為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的型態。
第10(B)圖表示將腳尖側葉片3a以及腳後跟側葉片3b的平板葉片元件32、33配置為共同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的型態。另外,第10(C)圖表示將腳尖側葉片3a以及腳後跟側葉片3b的平板葉片元件32、33配置為共同向腳尖側扇狀展開的型態。
第11~12圖表示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扇狀展開方向與傾斜方向之間的關係。第11(B)圖與第12(B)圖各自表示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扇狀展開方向與傾斜方向為相同方向的情況。也就是說,在第11(B)圖中,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扇 狀展開方向與傾斜方向皆配置為朝向腳尖側。另外,在第12(B)圖中,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扇狀展開方向與傾斜方向皆配置為朝向腳後跟側。
另一方面,第11(C)圖與第12(C)圖各自表示平板葉片元件32、33的扇狀展開方向與傾斜方向互為相反方向的情況。也就是說,在第11(C)圖中,平板葉片元件32、33被配置為朝向腳尖側扇狀展開方向但朝向腳後跟側傾斜。另外,在第12(C)圖中,平板葉片元件32、33被配置為朝向腳後跟側扇狀展開方向但朝向腳尖側傾斜。
另外,關於離第10圖所示之腳尖側葉片3a最近的葉片3c,理想上為朝向腳後跟側傾斜,而關於離第10圖所示之腳後跟側葉片3b最近的葉片3d,理想上為朝向腳後跟側傾斜,但也可以各自皆朝向相反方向傾斜。
平板葉片元件32、33等的傾斜角度理想為從垂直面傾斜30~60度,更理想為40~50度。若未滿30度,以腳底施加壓力時,平板葉片元件32、33等難以倒下,對腳底的刺激過於強大,若超過60度,此平板葉片元件32、33容易倒下,對腳底的刺激過於弱。在本實施型態中,設定為大約45度。
另外,平板葉片元件32、33等的上端的剖面形狀理想為由圓弧曲線等圍成的形狀。對腳底的刺激較溫和,因此可得到較舒適的按摩效果。
第13圖示例性表示第1隔壁15與第2隔壁25的剖面形狀。也就是說,第13(A)圖表示將半圓形的尖端形成至矩形根本部分的剖面形狀。另外,第13(B)圖表示尖端角部圓弧化 之矩形的剖面形狀。此外,第13(C)圖表示尖端角部圓弧化之梯形的剖面形狀。除此之外,第1隔壁15與第2隔壁25並不限於上述剖面形狀。
在第14圖中標示有C之文字的5個地方表示在根據習知例的鞋之中底A中可能發生從底板1與罩體2之間的接合部6洩漏液體4的位置。因此,第6圖以及第7圖所示的第1隔壁15的溝或切口部151以及第2隔壁25的溝或切口部251理想為設置在這些標示有C之文字的5個地方以外的位置。這麼做是為了使急速移動的液體4不直接接觸位於標示有C之文字的5個地方的接合部6。
第15圖表示將本發明的鞋之底部元件適用為上述鞋之中底A的情況。另外,第16圖表示將本發明的鞋之底部元件適用為鞋之本底B的情況。
【產業利用可能性】
因此可以在步行等中獲得穩定感並吸收衝擊的同時,發揮刺激腳底的按摩效果,更防止密封液體的洩露,具有廣泛運用於與鞋相關之產業的可能性。
1‧‧‧底板
2‧‧‧罩體
3、3c、3d‧‧‧葉片
3a‧‧‧腳尖側葉片
3b‧‧‧腳後跟側葉片
4‧‧‧液體
5‧‧‧密閉空間
6‧‧‧接合部
11‧‧‧第1區域
12‧‧‧第1水平凸緣部
14‧‧‧內周璧
15‧‧‧第1隔壁
21‧‧‧第2區域
22‧‧‧第2水平凸緣部
31‧‧‧狹縫
32、33‧‧‧平板葉片元件
A‧‧‧中底

Claims (9)

  1. 一種鞋之底部元件,包括底板、罩體、複數的葉片以及液體;其中上述底板具有相當於腳底形狀的第1區域以及包圍該第1區域之全周的第1水平凸緣部;其中上述罩體具有對向於上述第1區域之形狀的第2區域以及對向於上述第1水平凸緣部之形狀的第2水平凸緣部;其中上述葉片係形成為從上述第1區域的上表面立起;其中上述葉片係配置為互相以預定間隔隔開並略直交於從上述底板的腳尖側至腳後跟側的中心線;其中上述葉片由互相以狹縫隔開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構成;其中上述平板葉片元件係每上述葉片地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傾斜;其中在上述葉片中,位於上述第1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從上方看係配置為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狀展開;其中在上述第1水平凸緣部以及上述第2水平凸緣部之間互相接合以形成由第1區域以及第2區域所夾成的空間;其中上述液體係密封於上述空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上述複數個葉片由位於從上述第1區域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至腳尖側之範圍的複數個腳尖側葉片以及位於從該中央部至腳後跟側之範圍的複數個腳後跟側葉片構成; 其中構成上述腳尖側葉片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係每該腳尖側葉片地分別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傾斜;其中構成上述腳後跟側葉片的複數個平板葉片元件係每該腳後跟側葉片地分別朝向與構成上述腳尖側葉片的平板葉片元件相反的方向傾斜;其中在上述腳尖側葉片中,位於上述第1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從上方看係傾斜以朝向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扇狀展開;其中在上述腳後跟側葉片中,位於上述第1區域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的平板葉片元件從上方看係傾斜以朝向與構成上述腳尖側葉片的平板葉片元件相反的方向扇狀展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離腳尖側或腳後跟側最近的上述葉片由沒有狹縫的1枚平板葉片元件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在上述第1區域的內周壁與上述複數個葉片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之間形成從該第1領域的上表面立起的第1隔壁;其中在上述第1隔壁的內周側或外周側與該第1隔壁相隔預定間隔的位置上形成從上述第2區域的下表面立起的第2隔壁;其中在上述第1隔壁與第2隔壁上分別於複數個地方設置溝或切口部;其中設置於上述第1隔壁的溝或切口部與設置於上述第2隔 壁的溝或切口部從沿該溝或切口部的中心線的方向看係配置為不互相重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在上述第1區域的內周壁與上述複數個葉片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之間形成從該第1領域的上表面立起的第1隔壁;其中在上述第1隔壁的內周側或外周側與該第1隔壁相隔預定間隔的位置上形成從上述第2區域的下表面立起的第2隔壁;其中在上述第1隔壁與第2隔壁上分別於複數個地方設置溝或切口部;其中設置於上述第1隔壁的溝或切口部與設置於上述第2隔壁的溝或切口部從沿該溝或切口部的中心線的方向看係配置為不互相重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上述鞋之底部元件為鞋之中底或鞋之本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上述鞋之底部元件為鞋之中底或鞋之本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上述鞋之底部元件為鞋之中底或鞋之本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鞋之底部元件,其中上述鞋之底部元件為鞋之中底或鞋之本底。
TW103100032A 2013-05-22 2014-01-02 The bottom part of the shoe TWI552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64269 WO2014188546A1 (ja) 2013-05-22 2013-05-22 履物の底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649A true TW201507649A (zh) 2015-03-01
TWI552691B TWI552691B (zh) 2016-10-11

Family

ID=51933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0032A TWI552691B (zh) 2013-05-22 2014-01-02 The bottom part of the shoe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28423A1 (zh)
EP (1) EP3000344A4 (zh)
JP (1) JP5695794B1 (zh)
KR (1) KR102042553B1 (zh)
CN (1) CN104321118B (zh)
AU (1) AU2013387183B2 (zh)
CA (1) CA2873158C (zh)
HK (1) HK1203876A1 (zh)
MX (1) MX2014006573A (zh)
RU (1) RU2621650C1 (zh)
SG (1) SG11201403689VA (zh)
TW (1) TWI552691B (zh)
WO (1) WO20141885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9008270A (es) * 2017-03-17 2019-09-16 Desarrollo Integral Del Molde Sl Suela para calzado.
US20180352901A1 (en) * 2017-06-07 2018-12-13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Reversible Multi-Purpose Liner
CN107125838A (zh) * 2017-06-22 2017-09-05 张佩春 体育健身矫正增高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68105A (en) * 1959-03-03 1961-01-17 Olympio C Rizzo Pneumatic jump boot construction
US3087262A (en) * 1961-04-24 1963-04-30 Forward Slant Sole Company Resilient shoe sole
US3871117A (en) * 1973-04-17 1975-03-18 Rex E Richmond Fluid filled insoles
US4451994A (en) * 1982-05-26 1984-06-05 Fowler Donald M Resilient midsole component for footwear
FR2628946B1 (fr) * 1988-03-28 1990-12-14 Mauger Jean Semelle ou premiere de chaussure avec circulation d'un fluide incorpore
US5189816A (en) * 1990-11-22 1993-03-02 Kabushiki Kaisha Himiko Mid-sole or sole of shoes
JP2566628Y2 (ja) * 1992-05-07 1998-03-30 株式会社卑弥呼 靴の靴底
JP2549602B2 (ja) 1992-05-07 1996-10-30 株式会社卑弥呼 靴の中底または靴底
US6178663B1 (en) * 1993-04-15 2001-01-30 Henning R. Schoesler Fluid filled insole with metatarsal pad
IT1278358B1 (it) * 1995-02-07 1997-11-20 Scarpa Calzaturificio Spa Suola per calzatura.
US6119370A (en) * 1999-02-11 2000-09-19 Baron; Kyle L. Sole liner for shoe
JP2000236908A (ja) 1999-02-23 2000-09-05 Himiko Co Ltd 靴の中底または靴底
US6769202B1 (en) * 2001-03-26 2004-08-03 Kaj Gyr Shoe and sole unit therefor
JP3081377U (ja) * 2001-04-25 2001-11-02 請吉 山本 靴底と同靴底を用いた靴
JP3623186B2 (ja) * 2001-11-15 2005-02-23 義知 徳重 健康中敷及び健康靴
US20070051018A1 (en) * 2005-09-06 2007-03-08 Columbia Insurance Company Bladder with improved construction
JP4919697B2 (ja) * 2006-05-15 2012-04-18 信義 森田 靴底用中敷
CN101049193A (zh) * 2007-04-20 2007-10-10 许景贤 减震换气鞋
EP2316294A4 (en) * 2008-08-27 2013-05-29 Himiko Co Ltd INSIDE SOLE OF SHOE AND SHOE
TWM359222U (en) * 2008-11-12 2009-06-21 hui-ping Zhou Improved shoe insole structure
CN103082562A (zh) * 2013-02-25 2013-05-08 林志铭 一种按摩排气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88546A1 (ja) 2017-02-23
JP5695794B1 (ja) 2015-04-08
CA2873158C (en) 2016-09-13
AU2013387183B2 (en) 2015-07-16
US20160128423A1 (en) 2016-05-12
CA2873158A1 (en) 2014-11-27
KR102042553B1 (ko) 2019-11-08
MX2014006573A (es) 2015-06-10
HK1203876A1 (zh) 2015-11-06
EP3000344A1 (en) 2016-03-30
SG11201403689VA (en) 2014-12-30
WO2014188546A1 (ja) 2014-11-27
KR20160013788A (ko) 2016-02-05
CN104321118B (zh) 2016-05-25
TWI552691B (zh) 2016-10-11
RU2621650C1 (ru) 2017-06-06
AU2013387183A1 (en) 2014-12-11
EP3000344A4 (en) 2017-01-25
CN104321118A (zh)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1848B (zh) 鞋中底及鞋類
US10455894B2 (en) Auxetic structures and footwear with soles having auxetic structures
US9826796B2 (en) Sole with projections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US10016017B2 (en) Sole and article of footwear having a pod assembly
US20120005920A1 (en) Shoe sole structure and assembly
US20120227291A1 (en) High-heeled foot apparel
JPWO2016208062A1 (ja) 後足部が分割された靴底を有する靴
CN103720129B (zh) 鞋底
KR200462847Y1 (ko) 무릎 관절 보호 및 오다리 교정이 가능한 기능성 신발 밑창
JPH05253005A (ja) 靴の前部に使用される流体パッド
TWI552691B (zh) The bottom part of the shoe
KR101301690B1 (ko) 발바닥 전면 밀착형 신발의 인솔
JP2015085134A (ja) 靴の中敷き
US20160338450A1 (en) Method for shaping shoe spikes
JP2003180404A (ja) 健康、ダイエット、靴、スニーカー、サンダルの製造方法
CN104544729A (zh) 脚趾垫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