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2670A -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2670A
TW201502670A TW103111298A TW103111298A TW201502670A TW 201502670 A TW201502670 A TW 201502670A TW 103111298 A TW103111298 A TW 103111298A TW 103111298 A TW103111298 A TW 103111298A TW 201502670 A TW201502670 A TW 2015026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electrode
comb
display device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11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28089B (zh
Inventor
Masaya Tamaki
Toshiharu Matsushim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502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2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28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280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07Structures for producing distorted electric fields, e.g. bumps, protrusions, recesses, slits in pixel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8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 G02F1/133784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by treatment of the surface, e.g. embossing, rubbing or light irradiation by rubb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1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having a patterned common electr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5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wo-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interdigit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高反應速度、並且降低光之透過損耗之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液晶顯示裝置包含第1電極及第2電極,第1電極包含:複數個電極基部,其沿第1方向延伸;複數個之第1梳齒部,其沿與該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且相互隔開固定距離並自各電極基部呈梳齒狀突出;及複數個之第2梳齒,其沿與第2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且相互隔開固定距離並自各電極基部呈梳齒狀突出;自相鄰之電極基部延伸之第1梳齒部及第2梳齒部之前端,彼此空開距離地對向,該前端間成為透過無效區域,複數個透過無效區域並非連續地排列於直線上。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技術係關於一種具備液晶之液晶顯示裝置。又,本技術係關於一種包括具備液晶之液晶顯示裝置之電子機器。
作為驅動液晶之方式(模式),已知有使用於基板間在縱方向上產生之電場、所謂縱向電場之液晶驅動方式。作為使用此種縱向電場驅動液晶之液晶顯示裝置,已知有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配向)及ECB(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電場控制雙折射)等縱向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又,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作為驅動液晶之方式,亦已知有使用在相對於基板平行之方向(橫向)上產生之電場、所謂橫向電場之液晶驅動方式。作為使用此種橫向電場驅動液晶之液晶顯示裝置,亦已知有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邊緣場切換)及IPS(In Plane Switching:共平面切換)等橫向電場型液晶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52161號公報
上述橫向電場型之液晶裝置係藉由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且在相對於基板平行之方向上形成電場,而使液晶分子於與基板面平行之面內旋轉,利用與該液晶分子之旋轉對應之透光率變化進行顯示。橫向電場型顯示裝置要求提高液晶之反應速度。根據使反應速度提高之第1電極或第2電極之形狀,存在因製造偏差而產生光透過之損耗之可能性。
本發明係鑒於該問題而完成者,提供一種可提高反應速度,並且降低光之透過損耗之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包含:對向之第1基板及第2基板;液晶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第2基板之間;及第1電極及第2電極,其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液晶層之間。上述第1電極包含:複數個電極基部,其等沿第1方向延伸;複數個第1梳齒部,其等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上述電極基部之各者呈梳齒狀地突出,並沿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梳齒部,其等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上述電極基部之各者呈梳齒狀地突出,並沿與上述第2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自相鄰之上述電極基部延伸之上述第1梳齒部及上述第2梳齒部之前端,係分別空開間隔地對向,於對向之上述前端之間之部分分別形成透過無效區域,且上述透過無效區域並非連續地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
作為本發明之較理想之態樣,電子機器具備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且具有對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供給輸入信號之控制裝置。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提高反應速度並且降低光之透過損耗之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1‧‧‧液晶顯示裝置
2‧‧‧顯示面板
3‧‧‧驅動IC
11‧‧‧玻璃基板
21‧‧‧顯示區域部
22‧‧‧垂直驅動器
23‧‧‧水平驅動器
241、242、243~24M‧‧‧掃描線
24m、24m+1、24m+2‧‧‧掃描線
251、252、253~25N‧‧‧信號線
25n、25n+1、25n+2‧‧‧信號線
31‧‧‧第1電極
32‧‧‧第2電極
70A‧‧‧像素基板
70B‧‧‧對向基板
70C‧‧‧液晶層
71‧‧‧TFT基板
72‧‧‧玻璃基板
73a‧‧‧第1配向膜
73b‧‧‧第2配向膜
74‧‧‧絕緣層
76a‧‧‧黑矩陣
76b‧‧‧開口部
76B‧‧‧彩色濾光片
76G‧‧‧彩色濾光片
76R‧‧‧彩色濾光片
90‧‧‧汲極電極
90H‧‧‧接點
91‧‧‧源極電極
92‧‧‧半導體層
93‧‧‧閘極電極
131‧‧‧梳齒部
131a‧‧‧第1梳齒部
131af‧‧‧前端
131al‧‧‧第1梳齒部
131as‧‧‧第1梳齒部
131b‧‧‧第2梳齒部
131bf‧‧‧前端
131bl‧‧‧第2梳齒部
131bs‧‧‧第2梳齒部
132‧‧‧電極基部
132A‧‧‧電極基部
132B‧‧‧電極基部
132m‧‧‧電極基部
132mA‧‧‧電極基部
132mB‧‧‧電極基部
132s‧‧‧長邊
132W‧‧‧寬度
135‧‧‧連接部
136‧‧‧連接部
510‧‧‧影像顯示畫面部
511‧‧‧前面板
512‧‧‧濾光玻璃
521‧‧‧發光部
522‧‧‧顯示部
523‧‧‧選單開關
524‧‧‧快門按鈕
525‧‧‧透鏡蓋
531‧‧‧本體部
532‧‧‧透鏡
533‧‧‧攝影時之開始/停止開關
534‧‧‧顯示部
541‧‧‧本體
542‧‧‧鍵盤
543‧‧‧顯示部
551‧‧‧上側殼體
552‧‧‧下側殼體
553‧‧‧連結部(鉸鏈部)
554‧‧‧顯示器
555‧‧‧次顯示器
556‧‧‧圖片燈
557‧‧‧相機
561‧‧‧殼體
562‧‧‧顯示部
570‧‧‧儀錶單元(電子機器)
571‧‧‧液晶顯示裝置
572‧‧‧外裝面板
573‧‧‧液晶面板
574‧‧‧指針
741‧‧‧絕緣膜
742‧‧‧絕緣膜
743‧‧‧絕緣膜
744‧‧‧絕緣膜
AXI‧‧‧長軸方向
COM‧‧‧共用電極
d‧‧‧厚度
dcl‧‧‧向錯線
Fa‧‧‧長度
Fb‧‧‧長度
IC3‧‧‧驅動器
Lal‧‧‧梳齒突出長度
Las‧‧‧梳齒突出長度
Lbl‧‧‧梳齒突出長度
Lbs‧‧‧梳齒突出長度
LC‧‧‧液晶元件
Lcm‧‧‧液晶分子
LCQ‧‧‧液晶旋轉方向
Lo‧‧‧總狹縫長
LQ1‧‧‧行
LQ2‧‧‧行
Ls‧‧‧狹縫區域
nb‧‧‧透過無效區域
np‧‧‧透過無效區域
nq‧‧‧透過無效區域
Pix‧‧‧像素
Rs‧‧‧狹縫區域
Rub‧‧‧摩擦方向
S‧‧‧狹縫
Tr‧‧‧TFT元件
Vpix‧‧‧像素
W‧‧‧距離
X、Y、Z‧‧‧方向
θp‧‧‧預傾斜角度
θp1‧‧‧角度
θp2‧‧‧角度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系統構成之方塊圖。
圖2係表示驅動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像素之驅動電路的電路圖。
圖3-1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像素之俯視圖。
圖3-2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像素之俯視圖。
圖4係表示圖3-1及圖3-2之A1-A2線剖面之模式圖。
圖5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之第1電極之形狀與開口部之關係的模式圖。
圖6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之透過無效區域之模式圖。
圖7係用於說明於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未施加形成電場之電壓之情形時的液晶之配向之說明圖。
圖8係表示圖7之B1-B2線剖面之模式圖。
圖9係用於說明於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施加有形成電場之電壓之情形時的液晶之配向之說明圖。
圖10係表示圖9之C1-C2線剖面之模式圖。
圖11係用於詳細說明比較例之第1電極之形狀之模式圖。
圖12係表示比較例之第1電極之向錯線(disclination line)之模式圖。
圖13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第1電極之向錯線之模式圖。
圖14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2之第1電極之形狀之模式圖。
圖15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形狀之模式圖。
圖16係用於詳細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模式圖。
圖17係表示圖16之E1-E2線剖面之模式圖。
圖18係用於詳細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變化例1之模式圖。
圖19係表示圖18之F1-F2線剖面之模式圖。
圖20係用於詳細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變化例2之模式圖。
圖21係用於詳細說明實施形態4之第1電極之模式圖。
圖22係表示圖3-1及圖3-2之A1-A2線剖面之變化例之模式圖。
圖23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之變化例2之第1電極之形狀與開口部的關係之變化例之模式圖。
圖24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25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26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27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28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29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0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1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2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3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4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5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6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
圖37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儀錶單元(meter unit)之概略構成圖之圖。
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並不由以下實施形態所記載之內容限定本發明。又,於以下所記載之構成要素中包含業者可容易地設想者、及實質上相同者。進而,以下所記載之構成要素可適當組合。再者,說明係按以下順序進行。
1.實施之形態(液晶顯示裝置)
1-1.實施形態1
1-2.實施形態2
1-3.實施形態3
1-4.實施形態4
1-5.變化例
2.應用例(電子機器)
將上述實施形態或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應用於電子機器之例
3.本發明之態樣 <1.實施形態(液晶顯示裝置)> <1-1.實施形態1>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裝置之系統構成例之方塊圖。再者,液晶顯示裝置1相當於本發明之「液晶顯示裝置」之一具體 例。
液晶顯示裝置1係透過型之液晶顯示裝置,且包含顯示面板2、及驅動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3。未圖示之可撓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傳輸對驅動器IC3之外部信號或將驅動器IC3驅動之驅動電力。顯示面板2包含透光性絕緣基板、例如玻璃基板11、位於玻璃基板11之表面且將包含液晶單元之像素矩陣狀(列行狀)地配置多個而成之顯示區域部21、水平驅動器(水平驅動電路)23、及垂直驅動器(垂直驅動電路)22。玻璃基板11包括將包含主動元件(例如電晶體)之多個像素電路矩陣狀地配置形成之第1基板、及與該第1基板保持特定之間隙地對向而配置之第2基板。第1基板與第2基板之間隙係藉由配置形成於第1基板上之各處之感光性間隔件而保持為特定之間隙。而且,將液晶封入至該等第1基板、第2基板間。
(液晶顯示裝置之系統構成例)
顯示面板2係於玻璃基板11上具有顯示區域部21、具有介面(I/F)及時序發生器之功能之驅動器IC3、垂直驅動器22及水平驅動器23。
顯示區域部21中,包含液晶層之像素Vpix具有構成顯示上之1像素之單元M列×N行地配置而成之矩陣(列行狀)構造。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列係指具有沿一個方向排列之N個像素Vpix之像素列。又,所謂行係指具有沿與列中包含之像素Vpix排列之方向正交之方向排列的M個像素Vpix之像素行。而且,M與N之值係根據垂直方向之顯示解像度與水平方向之顯示解像度而決定。顯示區域部21對於像素Vpix之M列N行之排列,於每列配線有掃描線241、242、243‧‧‧24M,於每行配線有信號線251、252、253‧‧‧25N。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中,存在將掃描線241、242、243‧‧‧24M記為掃描線24作為代表,將信號線251、252、253‧‧‧25N記為信號線25作為代表之情況。又,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掃描線241、242、243‧‧‧24M中之任 意3條掃描線記為掃描線24m、24m+1、24m+2(其中,m為滿足m≦M-2之自然數),將信號線251、252、253‧‧‧25N中之任意3條信號線記為信號線25n、25n+1、25n+2(其中,n為滿足n≦N-2之自然數)。
對液晶顯示裝置1,自外部輸入作為外部信號之主時鐘、水平同步信號及垂直同步信號,並將該等信號賦予至驅動器IC3。驅動器IC3將外部電源之電壓振幅之主時鐘、水平同步信號及垂直同步信號位準轉換成驅動液晶所必需之內部電源之電壓振幅,而產生主時鐘、水平同步信號及垂直同步信號。驅動器IC3將所產生之主時鐘、水平同步信號及垂直同步信號分別賦予至垂直驅動器22及水平驅動器23。驅動器IC3產生對每一像素Vpix之下述共用電極COM各像素共通地賦予之共用電位,並將該電位賦予至顯示區域部21。
垂直驅動器22於1水平期間將與垂直時鐘脈衝同步地自驅動器IC3輸出之顯示資料依序取樣並鎖存。垂直驅動器22將經鎖存之與1列相應之數位資料以垂直掃描脈衝之形式依序輸出,並賦予至顯示區域部21之掃描線24m、24m+1、24m+2‧‧‧,藉此以列單位依序選擇像素Vpix。垂直驅動器22例如自掃描線24m、24m+1、24m+2‧‧‧之顯示區域部21之靠上方、垂直掃描上方向,向顯示區域部21之靠下方、垂直掃描下方向,依序輸出數位資料。又,垂直驅動器22亦可自掃描線24m、24m+1、24m+2‧‧‧之顯示區域部21之靠下方、垂直掃描下方向,向顯示區域部21之靠上方、垂直掃描上方向,依序輸出數位資料。
對水平驅動器23賦予例如6位元之R(紅)、G(綠)、B(藍)之數位影像資料Vsig。水平驅動器23對於藉由利用垂直驅動器22之垂直掃描而選擇之列之各像素Vpix,經由信號線25將顯示資料寫入至每一像素、或每複數個像素、或者所有像素。
液晶顯示裝置1存在由於對液晶元件持續施加同極性之直流電壓 而導致液晶之比電阻(物質固有之電阻值)等劣化之可能性。液晶顯示裝置1為了防止液晶之比電阻(物質固有之電阻值)等劣化,採用如下之驅動方式,即,以驅動信號之共用電位VCOM為基準使影像信號之極性以特定之週期反轉。
作為該液晶顯示面板之驅動方式,已知有線反轉驅動方式、點反轉驅動方式、幀反轉驅動方式等驅動方式。線反轉驅動方式係以相當於1列(1像素列)之1H(H為水平期間)之時間週期使影像信號之極性反轉之驅動方式。點反轉驅動方式係針對相互鄰接之上下左右之每一像素使影像信號之極性交替地反轉之驅動方式。幀反轉驅動方式係針對每一相當於1個畫面之1幀使寫入至所有像素之影像信號同時以相同極性反轉之驅動方式。液晶顯示裝置1可採用上述各驅動方式中之任一者。
(顯示區域部之構成例)
圖2係表示驅動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像素之驅動電路的電路圖。於顯示區域部21,形成有將像素信號作為顯示資料供給至各像素Vpix之薄膜電晶體(TFT:Thin Film Transistor)元件Tr之信號線25n、25n+1、25n+2,及驅動各TFT元件Tr之掃描線24m、24m+1、24m+2等配線。如此,信號線25n、25n+1、25n+2於與上述玻璃基板11之表面平行之平面延伸,並對像素Vpix供給用以顯示圖像之像素信號。像素Vpix包含TFT元件Tr及液晶元件LC。TFT元件Tr係由薄膜電晶體構成者,於此例中,由n通道之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氧半導體)型之TFT構成。TFT元件Tr之源極或汲極之一者連接於信號線25n、25n+1、25n+2,閘極連接於掃描線24m、24m+1、24m+2,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連接於液晶元件LC之一端。液晶元件LC係一端連接於TFT元件Tr之源極或汲極之另一者,另一端連接於共用電極COM。
像素Vpix藉由掃描線24m、24m+1、24m+2,與屬於顯示區域部21之 同一列之另一像素Vpix相互連接。掃描線24m、24m+1、24m+2與垂直驅動器22連接,而自垂直驅動器22被供給掃描信號之垂直掃描脈衝。又,像素Vpix藉由信號線25n、25n+1、25n+2,與屬於顯示區域部21之同一行之另一像素Vpix相互連接。信號線25n、25n+1、25n+2與水平驅動器23,而自水平驅動器23被供給像素信號。進而,像素Vpix藉由共用電極COM,與屬於顯示區域部21之同一行之其他像素Vpix相互連接。共用電極COM與驅動器IC3連接,而自驅動器IC3被供給驅動信號。
圖1所示之垂直驅動器22將垂直掃描脈衝經由圖2所示之掃描線24m、24m+1、24m+2,施加至像素Vpix之TFT元件Tr之閘極,藉此依序選擇矩陣狀地形成於顯示區域部21之像素Vpix中之1列(1水平線)作為顯示驅動之對象。圖1所示之水平驅動器23將像素信號經由圖2所示之信號線25n、25n+1、25n+2,分別供給至由垂直驅動器22依序選擇之1水平線所包含之各像素Vpix。然後,該等像素Vpix根據所供給之像素信號進行1水平線之顯示。驅動器IC3施加驅動信號,而驅動共用電極COM。
如上所述,液晶顯示裝置1藉由垂直驅動器22將掃描線24m、24m+1、24m+2以依序掃描之方式驅動,而依序選擇1水平線。又,液晶顯示裝置1藉由水平驅動器23對屬於1水平線之像素Vpix供給像素信號,來對每1水平線逐一進行顯示。於進行該顯示動作時,驅動器IC3對共用電極COM施加驅動信號。
又,顯示區域部21包含彩色濾光片。彩色濾光片具有網格形狀之黑矩陣76a、及開口部76b。黑矩陣76a係如圖2所示般覆蓋像素Vpix之外周而形成。即,黑矩陣76a藉由配置於二維配置之像素Vpix與像素Vpix之交界,而成為網格形狀。黑矩陣76a由光之吸收率高之材料形成。開口部76b係以黑矩陣76a之網格形狀形成之開口,且對應於像 素Vpix而配置。
開口部76b例如包含著色為紅(R)、綠(G)、藍(B)之3色之顏色區域。彩色濾光片係於開口部76b週期性地排列例如著色為紅(R)、綠(G)、藍(B)之3色之彩色濾光片之顏色區域,而將R、G、B之3色之顏色區域作為1組以像素Pix之形式與圖2所示之各像素Vpix相對應。
再者,彩色濾光片若被著色為不同顏色,則亦可為其他顏色之組合。一般而言,彩色濾光片之綠(G)色之顏色區域之亮度,高於紅(R)色之顏色區域及藍(B)色之顏色區域之亮度。亦可無彩色濾光片,於此情形時成為白色。或者,亦可將透光性之樹脂用於彩色濾光片而設為白色。
顯示區域部21於自與正面正交之方向觀察之情形時,係配置於掃描線24及信號線25與彩色濾光片之黑矩陣76a重疊之區域。即,掃描線24及信號線25於自與正面正交之方向觀察之情形時,隱藏於黑矩陣76a之後方。又,顯示區域部21之未配置黑矩陣76a之區域成為開口部76b。
如圖2所示,掃描線24m、24m+1、24m+2等間隔地配置,信號線25n、25n+1、25n+2亦等間隔地配置。而且,各像素Vpix於以鄰近之掃描線24m、24m+1、24m+2與鄰近之信號線25n、25n+1、25n+2劃分之區域,朝向相同方向配置。
圖3-1及圖3-2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之像素之俯視圖。各像素Vpix係於垂直掃描下方向(圖中下方向)形成有開口部76b,於垂直掃描上方向(圖中上方向)左側配置有TFT元件Tr,且於垂直掃描上方向(圖中上方向)右側,形成有像素電極連接於TFT元件Tr之汲極電極之接點90H。再者,所謂TFT元件Tr之汲極,係包含半導體層(活性層)之一部分及汲極電極90。同樣地,所謂TFT元件Tr之源極,係包含半導體層(活性層)之另一部分及源極電極91。彩色濾光片 76R、76G及76B係於開口部76b週期性地排列例如著色為紅(R)、綠(G)、藍(B)之3色之彩色濾光片之顏色區域,而於圖2所示之各像素Vpix之每一者形成有R、G、B之3色之顏色區域。
圖4係表示圖3-1及圖3-2之A1-A2線剖面之模式圖。如圖4所示,液晶顯示裝置1包含像素基板(第1基板)70A、於相對於該像素基板70A之表面垂直之方向上對向地配置之對向基板(第2基板)70B、及插入設置於像素基板70A與對向基板70B之間之液晶層70C。再者,於像素基板70A之與液晶層70C相反側之面,配置有背光源(未圖示)。再者,感光性間隔件(未圖示)將像素基板70A與對向基板70B之間隙保持為特定之間隙。
液晶層70C藉由於設置於像素基板70A之TFT基板71之液晶層70C側之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在相對於TFT基板71平行之方向上產生電場(橫向電場),而使液晶層70C之液晶分子於與基板面平行之面內旋轉,從而利用與液晶分子之旋轉對應之透光率變化進行顯示。實施形態1之液晶層70C係FFS模式,即,藉由於在垂直於像素基板70A之TFT基板71之表面之方向(Z方向)上積層之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在相對於TFT基板71平行之方向上形成電場(橫向電場),而使液晶層70C之液晶分子於與基板面平行之面內旋轉,從而利用與液晶分子之旋轉對應之透光率變化進行顯示。例如,圖4所示之第2電極32係上述像素電極,第1電極31係上述共用電極COM。又,於圖4所示之液晶層70C與像素基板70A之間、及液晶層70C與對向基板70B之間,分別配設有第1配向膜73a及第2配向膜73b。
對向基板70B包含玻璃基板72、及形成於該玻璃基板72之一個面之遮光性之黑矩陣76a。黑矩陣76a於與像素基板70A垂直之方向上,與液晶層70C對向。
像素基板70A包含作為電路基板之TFT基板71。於TFT基板71 上,形成有圖3-1及圖3-2所示之掃描線24m。掃描線24m與閘極電極93電性連接。再者,於圖3-1、圖3-2及圖4中,掃描線24m及閘極電極93形成於不同之層,但亦可將掃描線24m及閘極電極93一體形成。
TFT元件Tr之成為活性層之含有非晶矽(a-Si)之半導體層92係形成於閘極電極93之上層。半導體層92與構成TFT元件Tr之源極電極91連接。源極電極91係導電體,且電性連接於半導體層92之一部分。源極電極91電性連接於圖3-1及圖3-2所示之信號線25n(於圖4中未揭示)。半導體層92與構成TFT元件Tr之汲極電極90連接。汲極電極90電性連接於半導體層92之另一部分。再者,於圖3-1及圖3-2中,信號線25n及源極電極91形成於不同之層,但亦可將信號線25n及源極電極91一體形成。
絕緣層74例如積層有掃描線24m與半導體層92之間之絕緣膜741、半導體層92與信號線25n之間之絕緣膜742、信號線25n與第2電極32之間之絕緣膜743、及第2電極32與第1電極31之間之絕緣膜744。絕緣膜741、絕緣膜742、絕緣膜743、及絕緣膜744可為相同絕緣材料,亦可任一者為不同之絕緣材料。例如,絕緣膜743由聚醯亞胺樹脂等有機系絕緣材料形成,其他絕緣膜(絕緣膜741、絕緣膜742、絕緣膜744)由氮化矽、氧化矽等無機系絕緣材料形成。
由導電性金屬形成之接點90H形成於所謂接觸孔內,而將汲極電極90與第2電極32連接。第1電極31作為共用電極COM,被賦予有各像素共通地賦予之共用電位VCOM。第1電極31及第2電極32係由ITO(Indium Tin Oxide,銦錫氧化物)等透光性導電材料(透光性導電氧化物)形成之透光性電極。
圖5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之第1電極之形狀與開口部之關係的模式圖。如圖5所示,第1電極31藉由作為無導電材料之區域之狹縫S,而成為梳齒狀。第1電極31包含自沿Y方向延伸之電極基部132突出之 複數個梳齒部131。各梳齒部131包含自相鄰之電極基部132向相反方向突出之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複數個第1梳齒部131a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各電極基部132突出。同樣地,複數個第2梳齒部131b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各電極基部132突出。自各電極基部132,第1梳齒部131a沿著X方向延伸,第2梳齒部131b沿著X方向而朝與第1梳齒部131a延伸之方向相反方向延伸。自相鄰之電極基部132中之一電極基部132延伸之第1梳齒部131a之前端131af、與自另一電極基部132延伸之第2梳齒部131b之前端131bf以不接觸之方式相對。再者,電極基部132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同樣地,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光性導電材料(透光性導電氧化物)形成。
第1梳齒部131a係自電極基部132至前端131af之長度較長之第1梳齒部131al、與自電極基部132至前端131af之長度較短之第1梳齒部131as交替且相互隔開固定距離地自電極基部132突出。第2梳齒部131b係自電極基部132至前端131bf之長度較長之第2梳齒部131bl、與自電極基部132至前端131bf之長度較短之第2梳齒部131bs交替且相互隔開固定距離地自電極基部132突出。
圖6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1之透過無效區域之模式圖。於相鄰之電極基部132之間,第1梳齒部131al與第2梳齒部131bs介隔無透光性導電材料之透過無效區域np相對。又,於相鄰之電極基部132之間,第1梳齒部131as與第2梳齒部131bl介隔無透光性導電材料之透過無效區域np相對。
圖7係用於說明於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未施加形成電場之電壓之情形時的液晶之配向之說明圖。例如,如圖7所示,將X方向上之電極基部132間之總狹縫長設為Lo。又,將X方向上之第1梳齒部131as之梳齒突出長度設為Las。又,將X方向上之第1梳齒部131al之梳齒突出長度設為Lal。第1梳齒部131as之 前端131af與第1梳齒部131al之前端131af之長度之差為長度Fa。
上述圖6所示之透過無效區域np之間隔、即第1梳齒部131as之前端131af與第2梳齒部131bl之前端131bf之距離W係與第1梳齒部131al之前端131af與第2梳齒部131bs之前端131bf之間隔相同。
同樣地,將圖7所示之X方向上之第2梳齒部131bs之梳齒突出長度設為Lbs。又,將X方向上之第2梳齒部131bl之梳齒突出長度設為Lbl。第2梳齒部131bs之前端131bf與第2梳齒部131bl之前端131bf之長度之差為長度Fb。
上述第1配向膜73a為了於X方向上具有特定之初始配向性,而於圖3-1、圖3-2及圖5所示之摩擦方向Rub(第1摩擦方向、第1配向方向)被實施摩擦處理。第2配向膜73b係與第1配向膜73a之摩擦方向Rub反平行(第2摩擦方向、第2配向方向)地被實施摩擦處理。第1配向膜73a及第2配向膜73b成為摩擦方向(配向方向)相互反平行之關係。如上所述,第1梳齒部131a沿著X方向延伸,第2梳齒部131b沿著X方向而朝與第1梳齒部131a延伸之方向相反方向延伸,摩擦方向Rub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延伸之方向平行。此處所謂平行,係只要以可維持下述圖9所示之液晶分子Lcm之旋轉方向LCQ之程度平行即可。更具體而言,包括0度以上、0.5度以下之製造誤差在內。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為了具有特定之初始配向性而對第1配向膜73a及第2配向膜73b實施摩擦處理。然而,使第1配向膜73a及第2配向膜73b具有初始配向性之方法並不限定於摩擦處理。亦可將具有光配向性之材料用於第1配向膜73a及第2配向膜73b而形成,從而使其具有特定之初始配向性。
圖8係表示圖7之B1-B2線剖面之模式圖。圖9係用於說明於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中,在第1電極與第2電極之間施加有形成電場之電壓之情形時的液晶之配向之說明圖。圖10係表示圖9之C1-C2線 剖面之模式圖。
如上所述,第1配向膜73a為了於X方向上具有特定之初始配向性,而於圖3-1、圖3-2、圖5、及圖7所示之摩擦方向Rub被實施摩擦處理。因此,如圖7所示,於在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未施加形成電場之電壓之情形時,液晶層70C之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存在沿著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延伸之方向平行之方向對齊之傾向。因此,於在狹縫S之寬度方向上對向之各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右側長邊之附近區域及左側長邊之附近區域,液晶分子Lcm沿著平行於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延伸方向之方向初始配向。又,圖8所示之液晶分子Lcm沿著摩擦方向Rub,並且以相對於TFT基板71之表面具有預傾斜角度θp之方式朝向摩擦方向Rub向上地初始配向。
如圖9所示,若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施加形成電場之電壓,則液晶分子Lcm沿液晶旋轉方向LCQ旋轉。即,液晶旋轉方向LCQ表示X-Y平面中之液晶之扭轉或旋轉之方向。處於第1梳齒部131al之右側長邊之附近區域、與第1梳齒部131al之左側長邊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Lcm受到互為逆向之電場,而易於逆向地旋轉。處於第1梳齒部131as之右側長邊之附近區域、與第1梳齒部131as之左側長邊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Lcm受到互為逆向之電場,而易於逆向地旋轉。同樣地,處於第2梳齒部131bl之右側長邊之附近區域、與第2梳齒部131bl之左側長邊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Lcm受到互為逆向之電場,而易於逆向地旋轉。處於第2梳齒部131bs之右側長邊之附近區域、與第2梳齒部131bs之左側長邊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Lcm受到互為逆向之電場,而易於逆向地旋轉。
如此,於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液晶層70C,第1梳齒部131al之長邊及第1梳齒部131as之長邊於狹縫S之寬度方向相鄰,第2 梳齒部131bl之長邊及第2梳齒部131bs之長邊於狹縫S之寬度方向相鄰。而且,於對第1電極31及第2電極32施加電壓之情形時,液晶分子於相鄰之長邊之一者即右側長邊之附近區域、及另一者即左側長邊之附近區域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轉。因此,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1相較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FFS模式之顯示裝置,液晶分子Lcm對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之電場之變化高速地反應。而且,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反應速度提高。又,如圖9所示,第1梳齒部131al之長邊之一部分及第2梳齒部131bl之長邊之一部分於狹縫S之寬度方向上相鄰。而且,處於第1梳齒部131al及第2梳齒部131bl之相鄰之長邊之各者之附近區域的液晶分子Lcm相對於X方向而朝同一方向傾斜。
再者,所謂反應速度,係於對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施加電壓時,使液晶之透過率於特定位準間轉變時之速度。即,由自未施加電壓之狀態(例如透過率=0)向施加電壓之狀態(透過率=1)轉換時、或與其相反之轉換時所需之時間規定。
若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施加形成電場之電壓,則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一面於平行於像素基板70A(TFT基板71)之表面之平面(X-Y面)內旋轉,一面如圖10所示般於Z方向亦變化。由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於垂直於像素基板70A(TFT基板71)之表面之方向上對向而配置,故而形成於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之電場成為通過狹縫S之邊緣電場。藉由該邊緣電場,液晶分子Lcm之長軸一面於圖9所示之X-Y平面沿各液晶旋轉方向LCQ(順時針、逆時針)旋轉,一面朝向垂直於像素基板70A(TFT基板71)之表面之方向(Z方向)上升。
如圖10所示,於處於第2梳齒部131b間之狹縫區域Rs,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成為大於預傾斜角度θp之角度θp2。於處於第1梳齒部131a間之狹縫區域Ls,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成為與預傾 斜角度θp相反之方向之角度θp1。狹縫區域Ls中之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存在相較於狹縫區域Rs中之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不易上升而反應性變差之可能性。
如上所述,圖10所示之狹縫區域Ls中之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存在相較於狹縫區域Rs中之液晶分子Lcm之長軸方向AXI,不易上升而反應性變差之可能性。為了使狹縫區域Ls小於狹縫區域Rs,而使圖7所示之梳齒突出長度Lal小於位於較第1梳齒部131al靠摩擦方向Rub側之第2梳齒部131bl之梳齒突出長度Lbl。藉此,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1可提高反應速度。
圖11係用以詳細說明比較例之第1電極之形狀之模式圖。圖12係表示比較例之第1電極之向錯線之模式圖。藉由該構造,第1梳齒部131a與第2梳齒部131b介隔無透光性導電材料之透過無效區域np相對,而即便對第1電極31施加電壓液晶分子亦不易移動之透過無效區域np連接而變得易於觀察到。其結果,由於繞射光之重疊之影響,觀察到透過無效區域np擴大,而存在透過率降低之可能性。
實施形態1之第1電極31係第1梳齒部131al與第1梳齒部131as交替且相互隔開固定距離地自電極基部132突出複數個。因此,於透過無效區域np間具有第1梳齒部131al,而透過無效區域np並不於Y方向上連續地排列成一行。例如,圖7所示之透過無效區域np之距離W設為小於長度Fa×(1/2)。藉由該構造,複數個透過無效區域np係於相鄰之透過無效區域np間隔著第1梳齒部131al(或第2梳齒部131bl),而不連續地排列於Y方向之直線上。因此,繞射光之重疊之影響較小,從而透過無效區域np擴大之可能性變小。
如圖12所示,即便對第1電極31施加電壓液晶分子亦不易移動之向錯線dcl易於產生於第1梳齒部131a之中心、第2梳齒部131b之中心、相鄰之第1梳齒部131a間之中心、及相鄰之第2梳齒部131b間之中 心。如圖11及圖12所示,比較例之第1電極31係第1梳齒部131a之前端131af、與第2梳齒部131b之前端131bf於Y方向上交錯地配置。因此,液晶分子Lcm之朝向於行LQ1成為相同朝向。又,液晶分子Lcm之朝向於行LQ2成為相同朝向。其結果,於第1梳齒部131a之中心產生之向錯線dcl、與於相鄰之第2梳齒部131b間之中心產生之向錯線dcl連接而變得易於觀察到。又,於第2梳齒部131b之中心產生之向錯線dcl、與於相鄰之第1梳齒部131a間之中心產生之向錯線dcl連接而變得易於觀察到。如此,圖12所示之第1電極31之向錯線dcl較多,而透過率降低。
圖13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第1電極之向錯線之模式圖。如圖13所示,於第1梳齒部131al與第1梳齒部131as在狹縫S之寬度方向上相鄰之區域,處於相鄰之長邊之各者之附近區域的液晶分子Lcm相對於X方向而朝反方向傾斜。於第1梳齒部131al與第2梳齒部131bl在狹縫S之寬度方向上相鄰之區域,處於相鄰之長邊之各者之附近區域的液晶分子Lcm相對於X方向而朝同一方向傾斜。進而,於第2梳齒部131bl與第2梳齒部131bs在狹縫S之寬度方向上相鄰之區域,處於相鄰之長邊之各者之附近區域的液晶分子Lcm相對於X方向而朝反方向傾斜。因此,若自相鄰之電極基部132之一者向另一者觀察於X方向上排列成一行之2個右側長邊之附近區域及於X方向上排列成一行之2個左側長邊之附近區域,則液晶分子以互為反方向、同一方向、反方向之順序排列。因此,向錯線dcl變得不易連接,而實施形態1之第1電極31之向錯線dcl變得少於圖12所示之向錯線dcl。而且,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1除了高速反應、廣視場角度之類之優異之特性以外,亦可提高透過率。
(製造方法)
實施形態1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製造方法包括例如以下之製程。 製造裝置處理第1基板之準備步驟,該步驟係準備透光性基板即玻璃基板作為像素基板(第1基板)70A之TFT基板71。
繼而,製造裝置將掃描線24m及閘極電極93形成於TFT基板71上。繼而,製造裝置將掃描線24m及閘極電極93與半導體層92之間之絕緣膜741形成於TFT基板71上。繼而,製造裝置形成源極電極91、汲極電極90、半導體層92等之層。繼而,製造裝置形成半導體層92與信號線25n之間之絕緣膜742。繼而,製造裝置形成信號線25n,並將信號線25n與源極電極91連接。繼而,製造裝置形成信號線25n與第2電極32之間之絕緣膜743。
繼而,製造裝置藉由濺鍍法、蝕刻等,將第2電極32成膜作為像素電極,並經由上述導電性之接點90H將汲極電極90與第2電極32連接。第2電極32之厚度為例如10nm以上、100nm以下。繼而,製造裝置藉由電漿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法等,將絕緣膜744成膜於第2電極32之上。
繼而,製造裝置藉由濺鍍法、蝕刻等,將第1電極31成膜作為共用電極COM。第1電極31之厚度為例如10nm以上、100nm以下。第1電極31係藉由狹縫S形成梳齒狀。製造裝置在第1電極31上形成對聚醯亞胺等高分子材料實施摩擦方向Rub之處理而成之第1配向膜73a。以如上方式,製造裝置處理第1基板之製造步驟。
製造裝置處理第2基板之準備步驟,該步驟係準備透光性基板即玻璃基板作為對向基板(第2基板)70B之玻璃基板72。
製造裝置將彩色濾光片76R、76G、76B、及黑矩陣76a之層形成於玻璃基板72上,並於其上形成保護層等。然後,製造裝置將對聚醯亞胺等高分子材料實施與摩擦方向Rub反平行(反方向)之處理而成之第2配向膜73b形成於保護層上。以如上方式,製造裝置處理第2基板之製造步驟。
製造裝置使像素基板70A與對向基板70B對向,將液晶注入其間,並以邊框部密封,藉此形成液晶層70C。於像素基板70A之背面側安裝偏光板或背光源等,於前表面側安裝偏光板等。於上述邊框部之電極端連接上述驅動器IC3,從而製造液晶顯示裝置1。
再者,於實施形態1中,作為構成TFT元件Tr之半導體層92,使用非晶矽(a-Si),但並不限定於此。作為半導體層92,亦可使用多晶矽(poly-Si)。又,亦可使用其他半導體材料(例如鍺(Ge))代替矽,或使用在矽中添加其他材料而成之材料(例如矽鍺(SiGe))。進而,作為半導體層92,亦可使用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作為該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例如亦可使用含有銦(In)之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又,於實施形態1中,TFT元件Tr係閘極電極93設置於較半導體層靠下方之底閘極型TFT,但只要可能,亦可使用閘極電極93設置於較半導體層靠上方之頂閘極型TFT之構成。
<1-2.實施形態2>
其次,就實施形態2之液晶顯示裝置1進行說明。圖14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2之第1電極之形狀之模式圖。再者,對與上述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構成要素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
實施形態2之電極基部132A及132B成為沿Y方向延伸,且X方向之位置不同之鋸齒配置。例如,於第2梳齒部131bs之前端131bf與第2梳齒部131bl之前端131bf之長度之差為長度Fb之情形時,電極基部132A及132B配置於在X方向上相差長度Fb之位置。
狹縫S之內部且電極基部132A或132B附近之區域易成為即便對第1電極31施加電壓液晶分子亦不易移動之透過無效區域nb。實施形態2之電極基部132A及132B成為沿Y方向延伸且X方向之位置不同之鋸齒配置。因此,透過無效區域nb不沿Y方向排列,從而繞射光之重疊減 少。因此,液晶顯示裝置1之透過率提高。其結果,實施形態2之液晶顯示裝置1除了高速反應、廣視場角度之類之特性以外,亦可提高透過率。
<1-3.實施形態3>
其次,就實施形態3之液晶顯示裝置1進行說明。圖15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形狀之模式圖。再者,對與上述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所說明之構成要素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
由於電極基部132m無助於光之透過,故而電極基部132m之X方向(與電極基部132m延伸之方向正交之方向)之寬度132W較窄為較佳。然而,於電極基部132m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同時形成之情形時,由於曝光之光之折入,電極基部132m之X方向之寬度132W易於變得大於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Y方向之寬度。尤其於電極基部132m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同樣地,設為由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光性導電材料(透光性導電氧化物)形成之透光性電極之情形時,由於曝光之光之折入,電極基部132m之X方向之寬度132W易於變得大於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Y方向之寬度。
圖16係用以詳細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模式圖。圖17係表示圖16之E1-E2線剖面之模式圖。如圖16及圖17所示,實施形態3之梳齒部131(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具有積層於電極基部132m之下之連接部135。藉由該構造,利用曝光形成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層、與利用曝光形成電極基部132m之層並不同時形成,故而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曝光之曝光之光對電極基部132m之形成影響較小,而亦可使電極基部132m之X方向之寬度132W成為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Y方向之寬度以下。而 且,實施形態3之液晶顯示裝置1可提高反應速度,並且可降低相當於寬度132W之減少量之第1電極31之光之透過損耗。
電極基部132m更佳為由導電性之金屬材料形成,該導電性之金屬材料不同於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同樣之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光性導電材料(透光性導電氧化物)。導電性之金屬材料例如可使用鋁(Al)、鉬(Mo)等。於電極基部132m為金屬材料之情形時,電極基部132m之電阻下降而可使寬度132W變細。又,於電極基部132m為金屬材料之情形時,可使電極基部132m變細之乾式蝕刻步驟變得易於應用。因此,於電極基部132m為金屬材料之情形時,細線化變得容易。
如圖17所示,於連接部135附近,在梳齒部131之角部之上電極基部132m不易成膜,而存在上層之厚度d變少之傾向。若厚度d較小,則出現斷線之可能性。於電極基部132m斷線之情形時,存在產生連接於電極基部132m之複數個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中亦同時斷線之影響之可能性。因此,亦可使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31如圖18及圖19所示之變化例般。圖18係用以詳細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變化例1之模式圖。圖19係表示圖18之F1-F2線剖面之模式圖。
(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1)
如圖18及圖19所示,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之梳齒部131(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積層於電極基部132m之上並具有連接部136。藉由該構造,利用曝光形成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層、與利用曝光形成電極基部132m之層並不同時形成,故而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曝光之曝光之光對電極基部132m之形成影響較小,而亦可使電極基部132m之X方向之寬度132W成為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之Y方向之寬度以下。
於連接部136附近,在電極基部132m之角部之上梳齒部131不易 成膜,而存在上層之厚度d減少之傾向。若厚度d較小,則出現斷線之可能性。於梳齒部131斷線之情形時,與電極基部132m斷線之情形相比,受到影響之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被限定。
電極基部132m更佳為由金屬材料形成,該金屬材料形成不同於與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同樣之ITO(Indium Tin Oxide)等透光性導電材料(透光性導電氧化物)。金屬材料可使用上述材料。於電極基部132m為金屬材料之情形時,電極基部132m之電阻下降而可使寬度132W變細。又,於電極基部132m為金屬材料之情形時,可使電極基部132m變細之乾式蝕刻步驟變得易於應用。因此,於電極基部132m為金屬材料之情形時,細線化變得容易。
(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2)
其次,就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2之液晶顯示裝置1進行說明。圖20係用以詳細說明實施形態3之第1電極之變化例2之模式圖。再者,對與上述實施形態1及實施形態2所說明之構成要素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
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2之電極基部132mA及132mB成為沿Y方向延伸且X方向之位置不同之鋸齒配置。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2之梳齒部131(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具有積層於電極基部132mA及132mB之下之連接部135。又,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2之梳齒部131(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亦可積層於電極基部132mA及132mB之上而具有連接部136。
實施形態3之變化例2之電極基部132mA及132mB更佳為由金屬材料形成。金屬材料可使用上述材料。
<1-4.實施形態4>
其次,就實施形態4之液晶顯示裝置1進行說明。圖21係用以詳細說明實施形態4之第1電極之模式圖。再者,對與上述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2及實施形態3所說明之構成要素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
實施形態4之第1電極31係於相鄰之電極基部132,第1梳齒部131as與第2梳齒部131b介隔無透光性導電材料之透過無效區域np相對。又,實施形態4之第1電極31係於相鄰之電極基部132,第1梳齒部131al與電極基部132之長邊132s介隔無透光性導電材料之透過無效區域nq相對。第1梳齒部131as之前端131af與第1梳齒部131al之前端131af之長度之差為長度Fa。
上述圖21所示之透過無效區域np之間隔(距離)、即第1梳齒部131as之前端131af與第2梳齒部131b之前端131bf之距離W係與透過無效區域nq之間隔(第1梳齒部131al之前端131af與電極基部132之長邊132s之間隔)相同。
實施形態4之第1電極31係第1梳齒部131al與第1梳齒部131as交替且相互隔開固定距離地自電極基部132突出複數個。因此,於透過無效區域np間具有第1梳齒部131al,而透過無效區域np並不於Y方向上連續地排列成一行。例如,圖21所示之透過無效區域np之距離W設為小於長度Fa×(1/2)。藉由該構造,複數個透過無效區域np係於相鄰之透過無效區域np間隔著第1梳齒部131al,而不連續地排列於Y方向之直線上。因此,繞射光之重疊之影響變小,而透過無效區域np擴大之可能性變小。
<1-5.變化例>
以下,就實施形態1、2、3及4之變化例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之變化例1)
其次,就實施形態之變化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1進行說明。圖22係表示圖3-1及圖3-2之A1-A2線剖面之變化例之模式圖。再者,對與上述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構成要素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而省 略重複之說明。
實施形態之變化例1之液晶顯示裝置1係FFS模式,即,藉由於在垂直於像素基板70A之TFT基板71之表面之方向(Z方向)上積層之第1電極31與第2電極32之間,在相對於TFT基板71平行之方向上形成電場(橫向電場),而使液晶層70C之液晶分子於與基板面平行之面內旋轉,從而利用與液晶分子之旋轉對應之透光率變化進行顯示。例如,圖22所示之第2電極32係上述共用電極COM,第1電極31係上述像素電極。第1電極31例如經由導電性之接點90H而連接於汲極電極90。第1電極31係針對上述像素Vpix之每一區域而被劃分,與相鄰之像素Vpix之區域之第1電極31絕緣而成為獨立之圖案。
(實施形態之變化例2)
其次,就實施形態之變化例2之液晶顯示裝置1進行說明。圖23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之變化例2之第1電極之形狀與開口部的關係之模式圖。再者,對與上述實施形態1所說明之構成要素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同一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1電極31具有自沿X方向延伸之電極基部132突出之複數個梳齒部131。各梳齒部131包含自相鄰之電極基部132向反方向突出之第1梳齒部131a及第2梳齒部131b。複數個第1梳齒部131a相互隔開固定距離地自各電極基部132突出。同樣地,複數個第2梳齒部131b相互隔開固定距離地自各電極基部132突出。自各電極基部132,第1梳齒部131a沿著Y方向延伸,第2梳齒部131b沿著Y方向而朝與第1梳齒部131a延伸之方向相反方向延伸。
因此,上述第1配向膜73a為了於Y方向上具有特定之初始配向性,而於圖23所示之摩擦方向Rub被實施摩擦處理。第2配向膜73b係與第1配向膜73a之摩擦方向Rub反平行地被實施摩擦處理。第1配向膜73a及第2配向膜73b成為摩擦方向(配向方向)相互反平行之關係。再 者,該摩擦處理亦可如上述光配向處理般由其他配向處理代替。
<2.應用例>
其次,參照圖24乃至圖37,就實施形態及其變化例所說明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應用例進行說明。圖24至圖37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之一例之圖。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可應用於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等行動終端裝置、電視裝置、數位相機、筆記型個人電腦、視訊攝影機、或設置於車輛之儀錶類等所有領域之電子機器。換言之,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可應用於將自外部輸入之影像信號或於內部產生之影像信號以圖像或影像之形式顯示之所有領域之電子機器。電子機器具備對液晶顯示裝置1供給影像信號而控制液晶顯示裝置1之動作之控制裝置。
(應用例1)
圖24所示之電子機器係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電視裝置。該電視裝置例如具有包含前面板511及濾光玻璃512之影像顯示畫面部510,該影像顯示畫面部510係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
(應用例2)
圖25及圖26所示之電子機器係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數位相機。該數位相機例如具有閃光用之發光部521、顯示部522、選單開關523及快門按鈕524,其顯示部522係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如圖25所示,該數位相機具有透鏡蓋525,且藉由使透鏡蓋525滑動而攝影透鏡露出。數位相機可藉由對自其攝影透鏡入射之光攝像,而拍攝數位照片。
(應用例3)
圖27所示之電子機器係表示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 晶顯示裝置1之視訊攝影機的外觀者。該視訊攝影機例如具有本體部531、設置於該本體部531之前方側面之被攝體攝影用之透鏡532、攝影時之開始/停止開關533及顯示部534。而且,顯示部534係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
(應用例4)
圖28所示之電子機器係應用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筆記型個人電腦。該筆記型個人電腦例如具有本體541、用以進行文字等之輸入操作之鍵盤542及顯示圖像之顯示部543,顯示部543係藉由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而構成。
(應用例5)
圖29至圖35所示之電子機器係應用液晶顯示裝置1之行動電話機。圖29係已打開行動電話機之狀態下之前視圖,圖30係已打開行動電話機之狀態下之右側視圖,圖31係已將行動電話機摺疊之狀態下之前視圖,圖32係已將行動電話機摺疊之狀態下之左側視圖,圖33係已將行動電話機摺疊之狀態下之右側視圖,圖34係已將行動電話機摺疊之狀態下之俯視圖,圖35係已將行動電話機摺疊之狀態下之仰視圖。該行動電話機係例如藉由連結部(鉸鏈部)553將上側殼體551與下側殼體552連結而成者,且具有顯示器554、次顯示器555、圖片燈556及相機557。該顯示器554係安裝有液晶顯示裝置1。因此,該行動電話機之顯示器554除了顯示圖像之功能以外,亦可具有檢測觸摸動作之功能。
(應用例6)
圖36所示之電子機器係作為可攜式電腦、多功能之行動電話、可音訊通話之行動電腦或可通信之行動電腦動作且有時亦被稱為所謂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之資訊行動終端。該資訊行動終端於例如殼體561之表面具有顯示部562。該顯示部562係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 之液晶顯示裝置1。
(應用例7)
圖37係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儀錶單元之概略構成圖。圖37所示之儀錶單元(電子機器)570具有燃料計、水溫計、速度計、轉速計等複數個上述實施形態或其變化例之一之液晶顯示裝置1作為液晶顯示裝置571。而且,複數個液晶顯示裝置571一併被一塊外裝面板572覆蓋。
圖37所示之液晶顯示裝置571分別成為將作為液晶顯示構件之液晶面板573與作為類比顯示構件之移動機構相互組合而成之構成。該移動機構具有作為驅動構件之馬達、及藉由馬達旋轉之指針574。而且,如圖37所示,液晶顯示裝置571中,可於液晶面板573之顯示面顯示刻度顯示、警告顯示等,並且移動機構之指針574可於液晶面板573之顯示面側旋轉。
再者,於圖37中,設為於一塊外裝面板572設置有複數個液晶顯示裝置571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於由外裝面板包圍之區域設置1個液晶顯示裝置571,而使燃料計、水溫計、速度計、轉速計等顯示於該液晶顯示裝置。
<3.本發明之態樣>
本發明包含以下態樣。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對向之第1基板及第2基板;液晶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第2基板之間;及第1電極及第2電極,其等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液晶層之間;且上述第1電極包含:複數個電極基部,其等沿第1方向延伸; 複數個第1梳齒部,其等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上述電極基部之各者呈梳齒狀地突出,並沿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梳齒部,其等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上述電極基部之各者呈梳齒狀地突出,並沿與上述第2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並且自相鄰之上述電極基部延伸之上述第1梳齒部及上述第2梳齒部之前端,係分別空開間隔地對向,於對向之上述前端之間之部分分別形成透過無效區域,上述透過無效區域並非連續地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
(2)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包含自上述電極基部之突出長度不同之第1梳齒部。
(3)如(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間隔小於上述第1梳齒部之上述突出長度之差之1/2。
(4)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2電極以產生驅動上述液晶層之橫向電場之方式配置。
(5)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隔著絕緣層積層於上述第2電極之上。
(6)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層係於對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之情形時,在上述第1梳齒部之長邊相鄰之區域,處於該長邊中之一者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與處於另一長邊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相對於上述第2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轉。
(7)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包含:第1梳齒部,其自上述電極基部之突出長度不同;及第2梳齒部,其自上述電極基部之突出長度不同;且於對上述第1電極及上述第2電極施加電壓之情形時,在上述第1 梳齒部之長邊與上述第2梳齒部之長邊相鄰之區域,處於該長邊之各者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相對於上述第2方向而向同一方向旋轉。
(8)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更包含:第1配向膜,其設置於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液晶層之間;及第2配向膜,其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與上述液晶層之間;且上述第1配向膜沿與上述第2方向為平行方向之第1配向方向受到配向處理,上述第2配向膜沿與上述第1配向膜之上述第1配向方向為反方向之第2配向方向受到配向處理,於未對上述第1電極及上述第2電極施加電壓之情形時,上述液晶層之液晶分子之長軸於上述第1配向方向上排列而配向。
(9)如(8)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於對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之情形時,上述液晶分子之長軸以如下方式配向:一面於相鄰之上述第1梳齒部之長邊中之一者之附近區域,以上述第1基板之面內方向順時針旋轉,於另一者之附近區域以上述第1基板之面內方向逆時針旋轉,一面朝向相對於上述第1基板垂直之方向上升。
(10)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梳齒部或第2梳齒部具有於上方或下方積層有上述電極基部之連接部。
(11)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電極基部由透光性導電材料形成。
(12)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電極基部由金屬材料形成。
(13)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梳齒部由透光性導電材料形成。
(14)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電極基部位於較上述連接部下層處。
(15)一種電子機器,其包含: 如(1)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控制裝置,其對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供給輸入信號。
131a‧‧‧第1梳齒部
131af‧‧‧第1梳齒部之前端
131al‧‧‧第1梳齒部
131as‧‧‧第1梳齒部
131b‧‧‧第2梳齒部
131bf‧‧‧第2梳齒部之前端
131bl‧‧‧第2梳齒部
131bs‧‧‧第2梳齒部
132‧‧‧電極基部
np‧‧‧透過無效區域
Rub‧‧‧摩擦方向
X、Y‧‧‧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含:對向之第1基板及第2基板;液晶層,其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第2基板之間;及第1電極及第2電極,其等設置於上述第1基板與上述液晶層之間;且上述第1電極包含:複數個電極基部,其等沿第1方向延伸;複數個第1梳齒部,其等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上述電極基部之各者呈梳齒狀地突出,並沿與上述第1方向不同之第2方向延伸;及複數個第2梳齒部,其等在上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開固定距離而自上述電極基部之各者呈梳齒狀地突出,並沿與上述第2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且自相鄰之上述電極基部延伸之上述第1梳齒部及上述第2梳齒部之前端,係分別空開間隔地對向,於對向之上述前端之間之部分分別形成透過無效區域,上述透過無效區域並非連續地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包含自上述電極基部之突出長度不同之第1梳齒部。
  3. 如請求項2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間隔小於上述第1梳齒部之上述突出長度之差之1/2。
  4.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2電極以產生驅動上述液晶層之橫向電場之方式配置。
  5. 如請求項4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隔著絕緣層積層 於上述第2電極之上。
  6.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液晶層係於對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之情形時,在上述第1梳齒部之長邊相鄰之區域,處於該長邊中之一者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與處於另一長邊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相對於上述第2方向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轉。
  7.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電極包含:第1梳齒部,其自上述電極基部之突出長度不同;及第2梳齒部,其自上述電極基部之突出長度不同;且於對上述第1電極及上述第2電極施加電壓之情形時,在上述第1梳齒部之長邊與上述第2梳齒部之長邊相鄰之區域,處於該長邊之各者之附近區域之液晶分子,相對於上述第2方向而向同一方向旋轉。
  8.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進而包含:第1配向膜,其設置於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液晶層之間;及第2配向膜,其設置於上述第2基板與上述液晶層之間;且上述第1配向膜沿與上述第2方向為平行方向之第1配向方向受到配向處理,上述第2配向膜沿與上述第1配向膜之上述第1配向方向為反方向之第2配向方向受到配向處理,於未對上述第1電極及上述第2電極施加電壓之情形時,上述液晶層之液晶分子之長軸於上述第1配向方向上排列而配向。
  9. 如請求項8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於對上述第1電極與上述第2電極之間施加電壓之情形時,上述液晶分子之長軸以如下方式配向:一面於相鄰之上述第1梳齒部之長邊中之一者之附近區域,以上述第1基板之面內方向順時針旋轉,於另一者之附近區域以 上述第1基板之面內方向逆時針旋轉,一面朝向相對於上述第1基板垂直之方向上升。
  10.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第1梳齒部或第2梳齒部包含於上方或下方積層有上述電極基部之連接部。
  11.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電極基部由透光性導電材料形成。
  1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電極基部由金屬材料形成。
  13.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梳齒部由透光性導電材料形成。
  14.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電極基部位於較上述連接部下層處。
  15. 一種電子機器,其包含: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及控制裝置,其對上述液晶顯示裝置供給輸入信號。
TW103111298A 2013-03-29 2014-03-26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TWI5280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5001 2013-03-29
JP2014059227A JP2014209212A (ja) 2013-03-29 2014-03-20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2670A true TW201502670A (zh) 2015-01-16
TWI528089B TWI528089B (zh) 2016-04-01

Family

ID=51597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11298A TWI528089B (zh) 2013-03-29 2014-03-26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77658B2 (zh)
JP (1) JP2014209212A (zh)
KR (1) KR101634854B1 (zh)
CN (2) CN106873262B (zh)
TW (1) TWI5280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0032B (zh) * 2016-04-19 2017-04-21 錸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8035B2 (ja) 2014-05-12 2018-01-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247149B2 (ja) 2014-05-12 2017-12-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630068B2 (ja) 2014-06-30 2020-01-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048275A (ja)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2016048276A (ja)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4317119B (zh) * 2014-11-05 2017-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TWI567461B (zh) * 2015-03-31 2017-01-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以及包括此畫素結構的液晶顯示器
JP6504990B2 (ja) * 2015-10-22 2019-04-2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CN105223744B (zh) * 2015-10-29 2016-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102423435B1 (ko) 2015-11-04 2022-07-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609491B2 (ja) 2016-03-01 2019-11-2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28A (ja) * 1997-06-10 1999-01-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81248B2 (ja) * 2002-01-17 2007-02-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243271B (en) * 2002-05-17 2005-11-11 Advanced Display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40012202A (ko) * 2002-08-01 2004-02-11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2중 도메인 ffs 모드의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58246B1 (ko) * 2003-11-26 2010-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횡전계 방식의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6021900A1 (en) * 2004-08-23 2006-03-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ctive matrix devices
JP2008052161A (ja) 2006-08-28 2008-03-06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356247B (en) * 2006-10-12 2012-01-11 Chimei Innolux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889436B2 (ja) * 2006-10-13 2012-03-07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5167780B2 (ja) * 2007-03-13 2013-03-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界駆動型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466708B2 (ja) * 2007-03-15 2010-05-26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
CN101533190A (zh) * 2008-03-13 2009-09-16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面板
JP5239495B2 (ja) * 2008-05-12 2013-07-17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横電界方式の液晶表示装置
RU2480802C2 (ru) * 2008-08-04 2013-04-27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го дисплея
JP4826626B2 (ja) * 2008-12-05 2011-11-3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CN201654402U (zh) * 2009-12-30 2010-11-24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边缘电场开关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其电极结构
CN101894836B (zh) * 2010-07-05 2012-02-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EP2600178A4 (en) * 2010-07-29 2015-12-3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COLOR FILTER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213886B (zh) * 2011-06-09 2012-1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与液晶显示面板
CN102269898B (zh) * 2011-07-18 2013-11-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电极及液晶显示面板
TWI471664B (zh) * 2011-12-20 2015-02-01 Innolux Corp 顯示裝置和電子裝置
WO2013133022A1 (ja) * 2012-03-08 2013-09-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093166B2 (ja) * 2012-12-06 2017-03-08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素子、液晶表示装置
JP6132281B2 (ja) * 2013-01-07 2017-05-24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レンズ素子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端末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0032B (zh) * 2016-04-19 2017-04-21 錸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09212A (ja) 2014-11-06
CN104076560B (zh) 2017-04-12
KR20140118876A (ko) 2014-10-08
CN104076560A (zh) 2014-10-01
CN106873262B (zh) 2020-10-09
CN106873262A (zh) 2017-06-20
KR101634854B1 (ko) 2016-06-29
TWI528089B (zh) 2016-04-01
US20140293175A1 (en) 2014-10-02
US9377658B2 (en) 201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8089B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電子機器
US1015195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860485B2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57893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24714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4209228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6337888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