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00631A - 支撐架及具有支撐架之光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撐架及具有支撐架之光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00631A
TW201500631A TW102129504A TW102129504A TW201500631A TW 201500631 A TW201500631 A TW 201500631A TW 102129504 A TW102129504 A TW 102129504A TW 102129504 A TW102129504 A TW 102129504A TW 201500631 A TW201500631 A TW 2015006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upport frame
photovoltaic device
connecting portion
curved elas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9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710B (en
Inventor
Sih-Siou Chiu
Min-Chien Kuo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00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0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7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13/00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 F16M13/02Other supports for positioning apparatus or articles; Means for steadying hand-held apparatus or articles for supporting on, or attaching to, an object, e.g. tree, gate, window-frame, cy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伏裝置包含一光伏面板、一框體、一支撐架以及一T型電合流部。框體具有一容置空間。光伏面板位於容置空間內。支撐架連接框體,且支撐架包含一連接部與至少一懸掛部。T型電合流部電性連接二外部裝置與光伏面板。連接部將這個支撐架固定於框體,懸掛部支撐T型電合流部。

Description

支撐架及具有支撐架之光伏裝置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支撐架,且特別係關於一種具有支撐架之光伏裝置。
由於石油存量逐年地減少,能源危機已成為近來全世界所共同關注的焦點,故替代能源的發展刻不容緩。在眾多的替代能源中,太陽能具有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優勢,因此一直是最受矚目的焦點。
目前收集太陽能的方法通常將光伏裝置裝設在建築物的屋頂上,使得光伏裝置之光伏面板可接受長時間的日照而收集足夠的太陽能,進而轉換成電流。此些光伏面板各別藉由一電合流部(junction)達成彼此間的電性連接,進而將所轉換的電能匯集至一電儲存器中。
然而,目前都沒有合適的方法置放上述之電合流部,使得電合流部無法如預期地依附於光伏裝置上,故,不可避免地會增加裝配人員的不便與工作時間。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種支撐架及具有此支撐架之光伏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一種光伏裝置包含一光伏面板、一框體、一支撐架以及一T型電合流部。框體具有一容置空間。光伏面板位於容置空間內。支撐架連接框體,且支撐架包含至少一懸掛部。T型電合流部電性連接二外部裝置與這個光伏面板。支撐架包含一連接部與至少一懸掛部。連接部呈片狀,連接部連接懸掛部,且將這個支撐架固定於框體,懸掛部支撐T型電合流部。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一種支撐架,可支撐一光伏裝置之一T型電合流部,此T型電合流部包含相互連接之一水平部與一垂直部。支撐架包含一連接部與至少一對懸掛部。連接部呈片狀,可鎖固於光伏裝置之一框體上。此些懸掛部均連接此連接部,可支撐T型電合流部之水平部,且懸掛部之間具有一間隙,此間隙可使T型電合流部之垂直部穿過。
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方式,一種支撐架,可支撐一光伏裝置之一T型電合流部,此T型電合流部包含相互連接之一水平部與一垂直部。支撐架包含一連接部與單一懸掛部。連接部呈片狀,可鎖固於光伏裝置之一框體上。單一懸掛部連接此連接部,可支撐T型電合流部之垂直部與水平部其中一者。
於本發明上述實施方式中,藉由光伏裝置上所裝設 之支撐架,T型電合流部可立即懸掛於支撐架上,或自支撐架上卸除,不僅方便T型電合流部之更換,也方便對調T型電合流部的導線的安裝方向,進而降低裝配人員的不便利性與工作時間。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發明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AY‧‧‧光伏陣列
PV‧‧‧光伏裝置
100‧‧‧光伏面板
100A‧‧‧向光面
100B‧‧‧背光面
200‧‧‧框體
210‧‧‧容置空間
300A、300B、300B’、300C‧‧‧支撐架
301A、301B、301C‧‧‧懸掛部
310‧‧‧連接部
311‧‧‧片體
312‧‧‧延伸肋
313‧‧‧間隙
320‧‧‧C型掛鉤
320P‧‧‧C型掛鉤之內徑
320F‧‧‧C型掛鉤的自由端
321‧‧‧C型弧面
322‧‧‧承載空間
322E‧‧‧入口
330‧‧‧第一引導肋
340‧‧‧第二引導肋
340S‧‧‧傾斜面
350‧‧‧連接部
360‧‧‧扣件
361‧‧‧本體
362‧‧‧弧形彈臂
362F‧‧‧弧形彈臂之自由端
363‧‧‧容納空間
363E‧‧‧入口
364‧‧‧引導肋
365‧‧‧橫移肋
370‧‧‧扣件
371‧‧‧本體
372‧‧‧弧形彈臂
372F‧‧‧自由端
373‧‧‧容納空間
373E‧‧‧入口
374‧‧‧引導肋
380‧‧‧連接部
390‧‧‧限位掛鉤
390C‧‧‧弧形段
390L‧‧‧直線段
390F‧‧‧自由端
391‧‧‧容納槽
391E‧‧‧入口
392‧‧‧貫穿口
392P‧‧‧口徑
393‧‧‧引導肋
394‧‧‧限位部
395‧‧‧橫移肋
400、401‧‧‧T型電合流部
410‧‧‧水平部
420‧‧‧第一段
430‧‧‧第二段
440‧‧‧桿體
440P‧‧‧桿體之外徑
441‧‧‧凸緣
441P‧‧‧凸緣之外徑
450‧‧‧中間段
450W‧‧‧寬度
460、460’‧‧‧垂直部
460P‧‧‧垂直部之外徑
461‧‧‧柱體
462‧‧‧錐形部
500‧‧‧連接盒
600‧‧‧微型逆變器
C1~C3‧‧‧接頭
D1‧‧‧第一最小直線距離
D2‧‧‧第二最小直線距離
D3‧‧‧第三最小直線距離
D4‧‧‧第四最小直線距離
D5‧‧‧最大直線距離
D6‧‧‧最小直線距離
D7‧‧‧最小直線距離
D8‧‧‧最小直線距離
D9‧‧‧最小直線距離
D10‧‧‧最小直線距離
D11‧‧‧最小直線距離
D12‧‧‧最小直線距離
H‧‧‧螺絲孔
I1、I2‧‧‧假想線
K1‧‧‧延伸方向
K2‧‧‧延伸方向
K3‧‧‧延伸方向
L1、L2、L3‧‧‧假想延伸線
M1‧‧‧第一運動方向
M2‧‧‧第二運動方向
S‧‧‧螺絲
θ1‧‧‧第一夾角
θ2‧‧‧第二夾角
θ3‧‧‧夾角
θ4‧‧‧夾角
W1~W4‧‧‧導線
2A‧‧‧局部
第1A圖繪示依據第一實施方式之光伏陣列的正視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光伏裝置的後視圖。
第2A圖繪示第1B圖之局部2A立體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之T型電合流部之立體圖。
第3A圖繪示第2A圖之支撐架之立體圖。
第3B圖繪示第3A圖之支撐架之側視圖。
第3C圖指出T型電合流部之水平部進入C型掛鉤之承載空間內之運動路線。
第4圖依據第二實施方式之光伏裝置之局部立體圖。
第5A圖繪示第4圖之支撐架之立體圖。
第5B圖繪示第5A圖之支撐架之俯視圖。
第5C圖繪示第5A圖之支撐架之側視圖。
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另一支撐架之俯視 圖。
第7A圖依據第三實施方式之光伏裝置之局部立體圖。
第7B圖繪示第7A圖之支撐架與T型電合流部之側視圖。
第8A圖繪示第7A圖之支撐架之立體圖。
第8B圖繪示第8A圖之支撐架之側視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1A圖繪示依據第一實施方式之光伏陣列AY的正視圖。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光伏裝置PV的後視圖。請參閱第1A圖,光伏陣列AY包含多個光伏裝置PV,此些光伏裝置PV排列成陣列,且彼此藉由線材(未示)電性連接。雖然光伏陣列AY包含8個光伏裝置PV,且排列成2X4的陣列,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請參閱第1A圖與第1B圖,每一光伏裝置PV包括光伏面板100、框體200、至少一支撐架300A以及至少一T型電合流部400。框體200具有容置空間210。光伏面板100嵌合於容置空間210內。T型電合流部400分別電性連 接二外部裝置(例如兩相鄰之光伏裝置PV)與光伏面板100。支撐架300A連接於框體200,且包含至少一個懸掛部301A。T型電合流部400可免工具地(tooless)被懸掛於懸掛部301A上,意即,裝配人員可不用任何工具而徒手將T型電合流部400懸掛於懸掛部301A上。所謂懸掛係指T型電合流部400受到懸掛部301A之承載並藉此為懸掛部301A所支撐,以避免墜落。
如此,每一光伏裝置PV之T型電合流部400可被徒手懸掛於支撐架300A上或自支撐架300A上卸除,故,可方便T型電合流部400之安裝,進而降低裝配人員的不便利性。舉例來說,當光伏陣列AY裝設在建築物的屋頂上時,裝配人員於安裝或整修光伏裝置PV時,可快速地將T型電合流部400安裝至光伏裝置PV上,進而降低裝配人員的工作時間以及自建築物墜落的風險。
此外,因為光伏裝置PV之支撐架300A可讓T型電合流部400被徒手懸掛於支撐架300A上,因此T型電合流部400不需藉由螺絲鎖固於框體200上,也就不會因為鎖固螺絲的損壞,例如崩牙,而導致無法再度鎖固的問題。如此,當需要對調T型電合流部400兩相對端之導線的安裝方向時,裝配人員只要將T型電合流部400自支撐架300A上取下後,便可任意地對調T型電合流部400兩相對端之導線的安裝方向,再快速地將T型電合流部400吊掛於懸掛部301A上,而不需先鬆開鎖固螺絲,將T型電合流部400兩相對端對調後再鎖上。
具體而言,框體200例如呈矩形,或類似矩形,其內定義出之容置空間210可容納光伏面板100,且光伏面板100嵌合於容置空間210內。光伏面板100包含相對配置之向光面100A(第1A圖)與背光面100B(第1B圖)。此外,如第1B圖所示,支撐架300A鎖固於框體200的一側,相較於光伏面板100之向光面100A(第1A圖),支撐架300A鎖固於框體200較鄰近背光面100B的一側。
第2A圖繪示第1B圖之局部2A立體圖。請同時參閱第1B圖與第2A圖,支撐架300A包含連接部310與兩懸掛部301A,支撐架300A之連接部310位於框體200與背光面100B之間,且藉由螺絲S而鎖固於框體200上。兩懸掛部301A設於連接部310同一側邊之相對兩端。
第2B圖繪示第2A圖之T型電合流部400的立體圖。如第2B圖所示,T型電合流部400包含水平部410與垂直部460。垂直部460與水平部410大致皆沿直線延伸,或至少近似直線延伸,使得水平部410與垂直部460相互垂直,或至少近似垂直,因此水平部410與垂直部460結合後之外型呈T字型或類似T字型。
水平部410包含第一段420、第二段430以及介於第一段420與第二段430之間的中間段450。第一段420、第二段430與中間段450連接呈一直線,或至少近似一直線。中間段450連接垂直部460,與垂直部460相互垂直,或至少近似垂直。如第2B圖所示,中間段450的剖面形狀呈矩形,或類似矩形,其內配置有至少一個用以引導電能 至外部裝置之金屬電線(圖中未示)。
更進一步地,如第1B圖所示,第一段420朝遠離中間段450之方向伸出導線W3,藉此導線W3末端之接頭C1電性連接前一個光伏裝置PV(如右邊之光伏裝置)。第二段430朝遠離中間段450之方向伸出導線W4,藉此導線W4末端之接頭C2電性連接後一個光伏裝置PV(如左邊之光伏裝置)。垂直部460朝遠離中間段450之方向伸出導線W2,藉此導線W2末端之接頭C3電性連接光伏面板100。
故,藉由T型電合流部400,光伏面板100輸出之交流電與前一個光伏裝置PV之交流電合流後,藉由第二段430之導線W4而送至後一個光伏裝置PV,以便所有光伏裝置PV之電能最終匯集至電儲存器(圖中未示)中。
第3A圖繪示第2A圖之支撐架300A之立體圖。如第2A圖與第3A圖所示,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兩懸掛部301A(即一對懸掛部301A)間隔地配置於支撐架300A上。當第2A圖之T型電合流部400放置於這兩懸掛部301A上時,T型電合流部400之水平部410放置於這兩懸掛部301A上,且T型電合流部400之垂直部460穿過這兩懸掛部301A之間。此時,T型電合流部400中只有水平部410為懸掛部301A所支撐。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懸掛部之數量也可為多對。
具體來說,如第3A圖所示,支撐架300A之連接部310呈U型或類似U型,包含片體311與兩延伸肋312。片體311具有螺絲孔H,以便鎖固於框體200(第2A圖) 上。片體311與兩延伸肋312共面,且這兩個延伸肋312一體成形地自片體311之長邊之二相對端分別朝相同之延伸方向K1延伸,且兩延伸肋312分別連接兩懸掛部301A。由於這些懸掛部301A間隔地配置於連接部310之同一側邊,因此這些懸掛部301A之間存在有一間隙313,使得T型電合流部400之垂直部460能夠穿過間隙313(第2A圖)。
舉例來說,各懸掛部301A均包含C型掛鉤320,C型掛鉤320之剖面呈C字型,或類似C字型,其內表面為C型弧面321,C型掛鉤320之C型弧面321定義出承載空間322。水平部410的第一段420與第二段430分別至少部分地伸入這些C型掛鉤320的承載空間322中,並得到這些C型掛鉤320的支撐。故,如第2A圖所示,當水平部410放置於這兩個C型掛鉤320上時,水平部410的第一段420與第二段430分別接觸這兩個C型掛鉤320之C型弧面321,且為這兩個C型掛鉤320所支撐。
為了讓水平部410可更穩定地放置於承載空間322內,如第2B圖所示,水平部410的第一段420與第二段430皆包含相互共軸之桿體440與凸緣441。凸緣441例如呈環形,或類似環形,介於中間段450與桿體440之間。中間段450之寬度450W大於凸緣441之外徑441P。凸緣441之外徑441P(如29.6公釐)大於桿體440之外徑440P。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變化中,水平部的第一段與第二段上也可以省略凸緣。
如第2A圖所示,當水平部410的第一段420與第 二段430分別放置於兩C型掛鉤320的承載空間322內時,水平部410的第一段420與第二段430的凸緣441匹配地接觸C型弧面321,使得水平部410緊貼地放置於C型掛鉤320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水平部的凸緣也可改為其他幾何形狀(如方形或六邊形等),且各懸掛部之C型掛鉤亦更改為與其相互匹配之形狀。
如第3A圖所示,為了有助裝配人員順利地將水平部410放入兩個承載空間322內,支撐架300A更包含一對第一引導肋330與一對第二引導肋340。這對第一引導肋330分別連接於兩C型掛鉤320的自由端320F,且共同朝平行延伸方向K1之延伸方向(參考假想延伸線I1,見第3B圖)延伸,亦即與連接部310平行設置,以便引導水平部410朝承載空間322之入口322E移動。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第一引導肋330朝假想線I延伸之寬度330W,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第一引導肋330之寬度330W可為4公釐~6公釐之範圍,或其他範圍內。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參考第3B圖,除了沿假想線I1延伸,各第一引導肋330亦可傾斜地設置於C型掛鉤320的自由端320F,意即,各第一引導肋330與假想線I1之間相夾第一夾角θ1。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第一夾角θ1。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第一夾角θ1之角度範圍可為5°~20°之範圍,或其他範圍內。如此,藉由各第一引導肋330,水平部410可更準 確地滑入承載空間322之入口322E。
各第二引導肋340傾斜地連接於連接部310與C型掛鉤320之間,各第二引導肋340與連接部310之間相夾第二夾角θ2。此外,各第二引導肋340具有傾斜面340S,傾斜面340S得以引導水平部410進入承載空間322內。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第二夾角θ2。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第二夾角θ2可為鈍角,其角度範圍例如可為115°~155°之範圍,或其他角度範圍內。
此外,由於各第二引導肋340傾斜地連接於連接部310與C型掛鉤320之間,C型掛鉤320也因此橫向地遠離連接部310所在的平面。如此,水平部410放入C型掛鉤320內時,水平部410不致受到框體200(第2A圖)的干涉。這個C型掛鉤320橫向地遠離連接部310之水平距離即為第二引導肋340與C型掛鉤320之交接處水平地延伸至連接部310之假想延伸線L1的第一最小直線距離D1,例如,但不僅限於此,可為4公釐~7公釐或介於其他範圍。然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第一最小直線距離D1。
第3C圖指出水平部410進入C型掛鉤320之承載空間322內之運動路線。如第3C圖所示,當水平部410正放入C型掛鉤320內時,水平部410先受到第一引導肋330與延伸肋312的引導而朝入口322E移動(參考第一運動方向M1),接著,隨著第二引導肋340之引導,水平部410 自入口322E進入承載空間322內(參考第二運動方向M2)。反之,水平部410也可逆向地依據第二運動方向M2與第一運動方向M1離開C型掛鉤320之承載空間322。
第3B圖繪示第3A圖之支撐架300A之側視圖。如第3B圖所示,為了有助水平部410放置於承載空間322內後(第2A圖),而不致容易脫離C型掛鉤320,C型掛鉤320之內徑320P可設計為與水平部410的凸緣441之外徑441P(第2B圖)相等。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C型掛鉤320之內徑320P可為31公釐~32公釐之範圍,或其他範圍內。然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可視實際需要,將C型掛鉤320之內徑320P設計為大於或等於水平部410的凸緣441之外徑441P。
為了更進一步地有助水平部410放置於承載空間322內後(第2A圖),而不致容易脫離C型掛鉤320,如第3B圖,各第一引導肋330與連接部310之間的第二最小直線距離D2可小於或等於水平部410的凸緣441之外徑441P(第2B圖),進而讓水平部410不致輕易脫離支撐架300A。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第二最小直線距離D2可為25.7公釐~27.5公釐之範圍內,或其他範圍內。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可視實際需要調整第二最小直線距離D2為大於水平部410的凸緣441之外徑441P(第2B圖)。
如第3B圖,各承載空間322之入口322E介於第一引導肋330與第二引導肋340之間,且第一引導肋330 與第二引導肋340之間具有第三最小直線距離D3,亦即入口322E之寬度。第三最小直線距離D3可小於或等於水平部410的凸緣441之外徑441P(第2B圖),進而讓水平部410的第一段420或第二段430限位於承載空間322中,使得T型電合流部400之水平部410不致輕易脫離C型掛鉤320。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第三最小直線距離D3可為26公釐~27.5公釐之範圍,或其他範圍內。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可視實際需要調整第三最小直線距離D3為大於水平部410的凸緣441之外徑441P(第2B圖)。
然而,因為支撐架300A由例如金屬或塑料所製成,但不限於此,支撐架300A具彈性,使得水平部410的第一段420或第二段430依然可從各第一引導肋330與連接部310之間或各第一引導肋330與第二引導肋340之間(即入口322E)推入承載空間322中。
如第3A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兩C型掛鉤320之間的第四最小直線距離D4,使得第四最小直線距離D4大於垂直部460之外徑460P(第2B圖)。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第四最小直線距離D4可為60.2公釐~61公釐之範圍,或其他範圍內。
第4圖依據第二實施方式之光伏裝置PV之局部立體圖,其局部位置與第1B圖之局部2A相同。如第4圖所示,第二實施方式之光伏裝置PV與第1B圖之光伏裝置PV 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第二實施方式中,支撐架300B之懸掛部301B數量僅為單一個,且懸掛部301B為一扣件360,扣件360抓握並支撐T型電合流部400之垂直部460。
第5A圖繪示第4圖之支撐架300B之立體圖。第5B圖繪示第5A圖之支撐架300B之俯視圖。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具體來說,支撐架300B包含連接部350。連接部350朝長軸方向延伸,呈片狀,具有相對之二端,其一端具有螺絲孔H,以便鎖固於框體200(第4圖)上,另一端連接扣件360。扣件360包含本體361與二個(一對)弧形彈臂362。本體361連接連接部350之另一端。舉例來說,這兩個弧形彈臂362分別呈C字型,或類似C字型,這兩個弧形彈臂362之一端分別連接本體361的相對兩側,使得這兩個弧形彈臂362與本體361共同定義出容納空間363。這兩個弧形彈臂362共同挾持T型電合流部400之垂直部460,使得T型電合流部400之垂直部460部份地位於容納空間363中,以得到扣件360的支撐。這兩個弧形彈臂362之另端為自由端362F,這兩個自由端362F分別間隔出入口363E。由於扣件360之入口363E正對本體361,所以,垂直部460便可朝正對本體361之方向從入口363E進入容納空間363內。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扣件360也可為單一C字型扣件,且弧形彈臂362之數量也可為多對。
容納空間363的直徑D5,例如弧形彈臂362之間的最大直線距離,係小於或大致等於垂直部460之外徑 460P(第2B圖)。這個最大直線距離D5,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其範圍可為27~33公釐(mm),或其他範圍內。
調整扣件360之入口363E的寬度,即這兩個自由端362F之間的最小直線距離D6小於垂直部460的外徑460P(第2B圖),使得垂直部460不易從入口363E脫離扣件360。然而,因為支撐架300B例如由金屬、塑料所製成(但不限於此),支撐架300B具彈性,故當垂直部460進入容納空間363內時,垂直部460依然可從入口363E撐開這兩個弧形彈臂362,以便進入容納空間363內。這個最小直線距離D6,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其範圍可為22~26公釐(mm),或其他範圍內。
為了有助裝配人員更順利地將垂直部460放入容納空間363內(第4圖),如第5A圖與第5B圖所示,支撐架300B更包含至少一對引導肋364,分別連接其中一個弧形彈臂362之自由端362F,且共同朝遠離本體361之方向K2延伸(第5B圖)。故,當第4圖之T型電合流部400之垂直部460欲進入容納空間363時,這兩個引導肋364可引導T型電合流部400之垂直部460更準確地從扣件360之入口363E進入容納空間363內。
此外,第5C圖繪示第5A圖之支撐架之側視圖。參閱第5B圖與第5C圖,支撐架300B更包含橫移肋365。橫移肋365傾斜地連接於本體361與連接部350之間,且與連接部350之間彼此相夾有夾角θ3。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夾角θ。舉例來 說,但不限於此,夾角θ3可為鈍角,其角度範圍可為115°~155°之範圍,或其他角度範圍內。參閱第5C圖,由於橫移肋365傾斜地連接於本體361與連接部350之間(第5A圖),扣件360也因此橫向地遠離連接部350,以便讓扣件360不位於連接部350之長軸方向之假想延伸線L2上,進而讓垂直部460進入容納空間363內時,T型電合流部400之水平部410不致受到連接部350的阻擋(第4圖)。這個扣件360橫向地遠離連接部350之水平距離即為橫移肋365與本體361之交接處水平地延伸至連接部350之假想延伸線L2的最小直線距離D7,例如可為4公釐~7公釐或介於其他範圍。然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最小直線距離D7。
然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彈性改變扣件之入口的位置。舉例來說,第6圖繪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之另一支撐架300B’之俯視圖。如第6圖所示,扣件370包含本體371與單一個弧形彈臂372。本體371具有相對設置之二側。這個單一弧形彈臂372例如呈C字型,或類似C字型,具有二相對端,這個單一弧形彈臂372之一端連接本體371之一側,與本體371共同定義出容納空間373,單一弧形彈臂372之另一端(為一自由端372F)與本體371之另側之間形成入口373E。由於扣件370之入口373E介於弧形彈臂372與本體371之間,所以,垂直部460便可從弧形彈臂372與本體371之間進入容納空間373內。這個單一弧形彈臂372用以 抓握垂直部460(參考第4圖)於其中,支撐垂直部460。
容納空間373之入口373E介於弧形彈臂372與本體371之間,具有最小直線距離D8。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最小直線距離D8,使得最小直線距離D8小於垂直部460的外徑460P(第2B圖),以讓垂直部460不致輕易脫離扣件370。然而,因為扣件370例如由金屬、塑料所製成(但不限於此),扣件370具彈性,故,當垂直部460進入容納空間373內時(參考第4圖),垂直部460依然可從扣件370之入口373E撐開這個單一弧形彈臂372,以便進入容納空間373內。
為了有助裝配人員更順利地將垂直部460放入容納空間373內,這個單一弧形彈臂372之自由端372F具有引導肋374,引導肋374朝容納空間373外之方向K3延伸。故,引導肋374可引導垂直部460更準確地從入口373E進入容納空間373內。
第7A圖依據第三實施方式之光伏裝置PV之局部立體圖,其局部位置與第1B圖之局部2A相同。第7B圖繪示第7A圖之支撐架300C與T型電合流部401之側視圖。如第7A圖與第7B圖所示,第三實施方式之光伏裝置PV與第1B圖之光伏裝置PV大致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第三實施方式中,懸掛部301C之數量僅為單一個,且懸掛部為一限位掛鉤390,限位掛鉤390容納水平部410(如中間段450)於其中,且限位與支撐垂直部460’。此外,第三實施方式中之T型電合流部401之垂直部460’具有相互 共軸之柱體461與錐形部462,錐形部462連接於柱體461與中間段450之間,柱體461連接導線W2。這個錐形部462之截面積隨中間段450朝柱體461之方向逐漸減少。然而,上述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中之T型電合流部之垂直部也可以具有柱體與錐形部之結構。
第8A圖繪示第7A圖之支撐架之立體圖。第8B圖繪示第8A圖之支撐架300C之側視圖。具體來說,如第8A圖,支撐架300C包含連接部380。連接部380沿長軸方向延伸,呈片狀,具有相對之二端,其一端具有螺絲孔H,以便鎖固於框體200上(第7A圖),另端連接限位掛鉤390。
舉例來說,限位掛鉤390呈C字型,或類似C字型,限位掛鉤390內定義出容納槽391,限位掛鉤390於容納槽391中具有至少一貫穿口392。貫穿口392之口徑392P,例如可為27公釐~33公釐或介於其他範圍內。更具體來說,限位掛鉤390包含弧狀段390C與直線段390L,弧狀段390C連接於直線段390L與連接部380之間。直線段390L朝假想延伸線I2方向延伸,平行於連接部380之長軸方向之假想延伸線L3(見第8B圖)。貫穿口392位於弧狀段390C上。
如第8B圖,當T型電合流部401正放入容納槽391時,需將垂直部460’之柱體461先穿過容納槽391中之貫穿口392,接著,垂直部460’之錐形部462限位(即卡固)於貫穿口392中,藉此限制T型電合流部401之向下移動以及左右移動,此時,T型電合流部401之水平部410才 至少部分放置於容納槽391中。
此外,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柱體461也可藉由接頭(圖中未示)可插拔地連接此導線W2。故,當欲使垂直部460’伸入貫穿口392內時,不需將全段之導線W2自容納槽391通過貫穿口392,以便利懸掛T型電合流部401(第7A圖)。
為了有助T型電合流部401之水平部410(如中間段450,第7A圖)穩固地位於容納槽391中,如第8A圖,支撐架300C更包含至少一限位部394。限位部394呈片狀,連接限位掛鉤390之自由端390F,且傾斜地朝連接部380之方向延伸。
如第8B圖,因為支撐架300C具彈性,當水平部410開始進入容納槽391時,水平部410可擠壓限位掛鉤390,使限位掛鉤390變形後,將水平部410推入容納槽391內,之後,待限位掛鉤390回復後(第7B圖),限位部394即刻卡扣於中間段450上,藉此限制T型電合流部401之向上移動,以便將水平部410限位於容納槽391中。
為了有助裝配人員更準確地將垂直部460’穿過容納槽391中之貫穿口392,支撐架300C更包含至少一引導肋393。引導肋393連接限位部394遠離限位掛鉤390之一側,沿假想延伸線I2方向向上延伸,與連接部380之長軸方向(參考假想延長線L3)相平行。
故,當第8B圖之T型電合流部401開始放入限位掛鉤390時,這個引導肋393與連接部380將引導T型電 合流部401之垂直部460’更順利地進入容納槽391內。
更進一步地,如第8B圖,引導肋393與連接部380之間的最小直線距離D9可小於或等於中間段450之寬度450W,進而讓水平部410不致輕易脫離支撐架300C。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最小直線距離D9可為33公釐~36公釐之範圍,或其他範圍內。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可視實際需要調整最小直線距離D9為大於中間段450之寬度450W。
此外,支撐架300C更包含橫移肋395。橫移肋395傾斜地連接於限位掛鉤390與連接部380之間,與連接部380之間彼此相夾有夾角θ4。此夾角θ4可為鈍角,其角度範圍例如可為115°~155°之範圍,或其他角度範圍內。
由於橫移肋395傾斜地連接於限位掛鉤390與連接部380之間,此限位掛鉤390也因此橫向地遠離連接部380,以便讓限位掛鉤390不位於連接部380之長軸方向之假想延伸線L3上,進而讓T型電合流部401之垂直部460’伸入貫穿口392內時,水平部410不致受到連接部380的阻擋。
這個限位掛鉤390橫向地遠離連接部380之水平距離即為橫移肋395與限位掛鉤390之交接處水平地延伸至連接部380之假想延伸線L3的最小直線距離D10,例如可為4公釐~7公釐或介於其他範圍內。然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調整最小直線距離D10。
容納槽391之入口391E形成於引導肋393與橫移肋395之間,且引導肋393與橫移肋395之間具有最小直線距離D11。最小直線距離D11小於中間段450之寬度450W,進而讓中間段450限位於容納槽391中,使得T型電合流部401之水平部410不致輕易脫離限位掛鉤390。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最小直線距離D11可為31公釐~34公釐之範圍,或其他範圍內。然而,因為支撐架300C例如由金屬或塑料所製成,但不限於此,支撐架300C具彈性,使得水平部410的中間段450依然可從引導肋393與連接部380之間以及引導肋393與橫移肋395之間(即入口391E)推入容納槽391中。
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可視實際需要調整最小直線距離D11為大於水平部410的中間段450之之寬度450W。
橫移肋395與弧狀段390C之交接處與直線段390L之間具有最小直線距離D12。這個最小直線距離D12係小於或大致等於中間段450之寬度450W。這個最小直線距離D12,舉例來說,但不限於此,其範圍可為31~33公釐(mm),或其他範圍內。
此外,見第1B圖,光伏裝置PV更包含連接盒500(junction box)以及微型逆變器600(micro inverter)。連接盒500與微型逆變器600皆固定於光伏面板100之背光面100B上。連接盒500分別電性連接光伏裝置PV之光伏面板100與微型逆變器600,以送出光伏面板100所產生之直 流電至微型逆變器600。微型逆變器600藉由多個導線W1電性連接連接盒500(例如二條),且微型逆變器600與導線W2之接頭C3電性連接,藉由導線W2電性連接T型電合流部400,以將連接盒500所送來之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後,送至T型電合流部400。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發明中。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PV‧‧‧光伏裝置
100‧‧‧光伏面板
100B‧‧‧背光面
200‧‧‧框體
210‧‧‧容置空間
300A‧‧‧支撐架
301A‧‧‧懸掛部
400‧‧‧T型電合流部
500‧‧‧連接盒
600‧‧‧微型逆變器
C1~C3‧‧‧接頭
S‧‧‧螺絲
W1~W4‧‧‧導線
2A‧‧‧局部

Claims (26)

  1. 一種光伏裝置,包含:一框體,具有一容置空間;一光伏面板,位於該容置空間內;一T型電合流部,用以電性連接二外部裝置與該光伏面板;以及一支撐架,包含一連接部以及至少一懸掛部,其中該連接部呈片狀,用以將該支撐架固定於該框體,該至少一懸掛部用於支撐該T型電合流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T型電合流部包含:一水平部,包含:一第一段,用以電性連接該些外部裝置之一者;一第二段,用以電性連接該些外部裝置之另一者;以及一中間段,介於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之間;以及一垂直部,連接該水平部之該中間段,且用以電性連接該光伏面板,其中該水平部與該垂直部其中至少一者為該至少一懸掛部所支撐。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懸掛部的數量 為一對,用以分別支撐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水平部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並使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穿過該些懸掛部間之一間隙。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每一該些懸掛部包含一C型掛鉤,該C型掛鉤定義出一承載空間,用以使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水平部的該第一段與該第二段分別至少部分位於該些懸掛部之該些C型掛鉤的該些承載空間中。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至少一對第一引導肋,別連接該些C型掛鉤的一自由端;以及至少一對第二引導肋,分別傾斜地連接於該連接部與該些C型掛鉤之間,且每一該些第二引導肋與該連接部之間具有一鈍角夾角。
  6.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懸掛部包含:一本體,連接該連接部;以及至少一弧形彈臂,該至少一弧形彈臂與該本體共同定義一容納空間,用以使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至少部分位於該容納空間中。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 一橫移肋,傾斜地連接於該本體與該連接部之間,且該橫移肋與該連接部之間具有一鈍角夾角。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弧形彈臂的數量為一對,該些弧形彈臂分別連接該本體的相對兩側,且每一該些弧形彈臂均具有一自由端,該些弧形彈臂之該些自由端之間的最小直線距離小於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的外徑。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至少一對引導肋,分別連接該些弧形彈臂之該些自由端,朝遠離該本體之方向延伸。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本體具有相對兩側,該弧形彈臂連接該本體之該相對兩側其中之一,該弧形彈臂具有一自由端,該弧形彈臂之該自由端與該本體之該相對兩側其中另一者之間的最小直線距離小於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的外徑。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一引導肋,位於該弧形彈臂之該自由端上。
  12.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懸掛部包含一限位掛鉤,該限位掛鉤連接該連接部,且該限位掛鉤內定義出一容納槽,用以使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水平部至少部分位於該容納槽中,其中該限位掛鉤具有至少一貫穿口,用以使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穿過該貫穿口。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一限位部,位於該限位掛鉤之一自由端,且傾斜地朝該連接部之方向延伸,用以將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水平部限位於該容納槽中。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至少一引導肋,連接該限位部之另一側。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伏裝置,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一橫移肋,傾斜地連接於該限位掛鉤與該連接部之間,該橫移肋與該連接部之間具有一鈍角夾角。
  16. 一種支撐架,用以支撐一光伏裝置之一T型電合流部,其中該T型電合流部包含相連接之一水平部與一垂 直部,該支撐架包含:一連接部,呈片狀,用以鎖固於該光伏裝置之一框體上;以及至少一對懸掛部,該些懸掛部均連接該連接部,用以支撐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水平部,且該些懸掛部之間具有一間隙用以使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穿過。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支撐架,其中每一該些懸掛部均包含一C型掛鉤,該C型掛鉤定義出一承載空間用以承載該T型電合流部之至少部分該水平部。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支撐架,更包含:至少一對第一引導肋,分別連接該些C型掛鉤的一自由端;以及至少一對第二引導肋,分別傾斜地連接於該連接部與該些C型掛鉤之間,且每一該些第二引導肋與該連接部之間具有一鈍角夾角。
  19. 一種支撐架,用以支撐一光伏裝置之一T型電合流部,其中該T型電合流部包含相連接之一水平部與一垂直部,該支撐架包含:一連接部,呈片狀,用以鎖固於該光伏裝置之一框體上;以及 單一懸掛部,連接該連接部,用以支撐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與該水平部其中一者。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支撐架,其中該單一懸掛部包含:一本體,連接該連接部;以及至少一弧形彈臂,該至少一弧形彈臂與該本體共同定義一容納空間,用以使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至少部分位於該容納空間中,且為該至少一弧形彈臂所支撐。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支撐架,其中該弧形彈臂的數量為一對,該些弧形彈臂分別連接該本體的相對兩側,且每一該些弧形彈臂均具有一自由端,該些弧形彈臂之該些自由端之間的最小直線距離小於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的外徑。
  22.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支撐架,其中該支撐架更包含:一橫移肋,傾斜地連接於該限位掛鉤與該連接部之間,該橫移肋與該連接部之間具有一鈍角夾角。
  23. 如請求項20所述之支撐架,其中該本體具有相對兩側,該弧形彈臂連接該本體之該相對兩側其中一者,該弧形彈臂具有一自由端,該弧形彈臂之該自由端與該本體之 該相對兩側其中另一者之間的最小直線距離小於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的外徑。
  24.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支撐架,其中該單一懸掛部包含:一限位掛鉤,該限位掛鉤連接該連接部,且該限位掛鉤內定義出一容納槽,用以容納且限位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水平部,其中該限位掛鉤具有至少一貫穿口,用以供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垂直部穿過。
  25.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支撐架,更包含:一限位部,位於該限位掛鉤之一自由端,且傾斜地朝該連接部之方向延伸,用以將該T型電合流部之該水平部限位於該容納槽中。
  26. 如請求項24所述之支撐架,更包含:一橫移肋,傾斜地連接於該限位掛鉤與該連接部之間,該橫移肋與該連接部之間具有一鈍角夾角。
TW102129504A 2013-06-18 2013-08-16 Bracket and photovolta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TWI56171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41366.3A CN103378189B (zh) 2013-06-18 2013-06-18 支撑架及具有支撑架的光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0631A true TW201500631A (zh) 2015-01-01
TWI561710B TWI561710B (en) 2016-12-11

Family

ID=49463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9504A TWI561710B (en) 2013-06-18 2013-08-16 Bracket and photovolta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66931A1 (zh)
CN (1) CN103378189B (zh)
DE (1) DE112013007173T5 (zh)
TW (1) TWI561710B (zh)
WO (1) WO2014201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4503A (zh) * 2013-01-18 2014-07-2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盒支架、使用接线盒支架的接线盒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KR102298674B1 (ko) * 2014-01-28 2021-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US20160329857A1 (en) * 2015-05-07 2016-11-10 RSI Development LLC Solar panel kit
US10230324B2 (en) * 2016-03-07 2019-03-12 Ecolibrium Solar, Inc Support assembly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and mount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7808907A (zh) * 2016-08-31 2018-03-16 河南日昇源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伏组件
CN114785246B (zh) * 2022-06-22 2022-10-25 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固定装置、光伏系统、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33856A (en) * 1963-07-01 1966-02-08 Rca Corp Article holding device
US4991801A (en) * 1990-03-01 1991-02-12 Trumbull Terry N Universal support strap
NL1021582C2 (nl) * 2002-10-04 2004-04-06 Stichting Energie Modulair samengestelde fotovoltaïsche inrichting.
CN101538905B (zh) * 2009-04-17 2010-11-03 李毅 一种光伏中空玻璃的光伏构件及用途
EP2911263A3 (en) * 2009-06-15 2015-10-14 Tenksolar, Inc. Illumination agnostic solar panel
IT1400465B1 (it) * 2010-06-08 2013-05-31 Siti B & T Group Spa Elemento per parete ventilata.
CN102468348A (zh) * 2010-11-16 2012-05-23 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安装装置
TW201244124A (en) * 2011-04-26 2012-11-01 Du Pont Junction box, frame component and solar cell module
US20130140416A1 (en) * 2011-06-07 2013-06-06 Zep Solar, Inc.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d Mounting a Photovoltaic Array
JP6062208B2 (ja) * 2011-10-31 2017-01-18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M452527U (zh) * 2012-07-06 2013-05-01 Avc Ind Corp 一種多向線件的固定裝置
CN202930399U (zh) * 2012-11-16 2013-05-08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光伏组件的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201698A1 (zh) 2014-12-24
TWI561710B (en) 2016-12-11
CN103378189B (zh) 2015-12-09
DE112013007173T5 (de) 2016-03-17
US20140366931A1 (en) 2014-12-18
CN103378189A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00631A (zh) 支撐架及具有支撐架之光伏裝置
US879480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and leveling a light fixture
JP2013044114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
US20170207743A1 (en) Photovoltaic module accessory clamp
KR102265933B1 (ko) 장착 브라켓 조립체 및 방법
CN106253808A (zh) 瓦屋顶太阳能电池组件固定挂钩架组合件
EP4334616A2 (en) Solar cable retention clips with resilient hooks for structure mounting
CN203878958U (zh) 吊篮
US10247373B1 (en) Luminaire mounting system
JP2014015751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KR101156747B1 (ko) 태양전지모듈 고정 클램프
CN210517727U (zh) 一种电缆线路架设用电力金具
KR20210000963U (ko) 태양광 모듈 고정용 브라켓
US20160190975A1 (en) Clamp assembly for securing panels to substrates
SE1000993A1 (sv) Upphängningsanordning Magup Light
KR20140132863A (ko) 태양광 모듈 고정 장치
CN211377469U (zh) 一种新型线缆桥架及转接端头
CN208797511U (zh) 一种钢丝网桥架
CN202914894U (zh) 缆线整理装置
CN215956311U (zh) 墙面挂件结构及具有其的光伏系统
CN218942789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可伸缩安装码
CN218952560U (zh) 一种设于建筑内部的模块化空间结构
KR20200033443A (ko) 태양광 모듈 거치대
CN219067728U (zh) 一种具有可调节布线组件的电缆桥架
CN214280903U (zh) 一种可多方位调节的线缆放线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