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1450U -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1450U
CN219261450U CN202223596385.1U CN202223596385U CN219261450U CN 219261450 U CN219261450 U CN 219261450U CN 202223596385 U CN202223596385 U CN 202223596385U CN 219261450 U CN219261450 U CN 219261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module
frame
curtain wall
photovoltaic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63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丰溢
郎荣佳
刘帅
张松
冯春暖
吕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63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1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1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14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包括:固定部、边框及光伏组件;固定部包括挂钩部和挂件部,挂钩部包括相连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挂件部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第一挂件用于固定连接光伏组件的边框,第一挂件挂接在第一钩部,第二挂件用于固定连接与光伏组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边框,第二挂件挂接在第二钩部;第二挂件与第二钩部末端连接的位置穿设有调节紧固件,调节紧固件位于同一个固定部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之间,调节紧固件用于调节第二挂件与第二钩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光伏组件的位置。在调节时,光伏组件板块的上方为开敞空间,操作人员可以对调节紧固件直接使用常规工具旋转调节,实现整体板块位置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单位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背景技术
幕墙是悬挂于主体结构之上的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但并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结构,幕墙可以为石材、光伏组件、玻璃等板块组成。
以石材为例,在铺设石材幕墙的过程中,需要对石材的位置进行调节,参考图1,由于石材的调节螺栓41设置在石材第一挂件42上,而石材通常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在调节时,需要操作人员从上方弯腰够到箭头所指的螺栓41,对螺栓进行调节。
上述调节方式导致施工效率较低,操作人员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包括:固定部、边框及光伏组件;
所述固定部包括挂钩部和挂件部,所述挂钩部包括:相连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所述挂件部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所述第一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一钩部,所述第二挂件用于固定连接与所述光伏组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边框,所述第二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二钩部;
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二钩部末端连接的位置穿设有调节紧固件,所述
调节紧固件位于同一个固定部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之间,所述调节紧固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二钩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所述光伏组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挂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挂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包括:调节紧固件螺母槽;所述调节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螺母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紧固件螺母槽中,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调节紧固件螺母槽和所述螺母并与所述第二钩部末端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挂接部挂接于所述第二钩部时,所述第一挂接部与所述第二钩部的内壁接触的外壁为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紧固件螺母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边框。
可选地,所述第一挂件包括:第二挂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挂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挂接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平行,与第三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延伸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挂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钩部挂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挂件与所述边框。
可选地,所述边框包括:第三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安装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将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一挂件或第二挂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固定所述光伏组件侧边。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安装扣盖;
所述第一框板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柔性胶条,所述柔性胶条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内表面接触;
所述第二框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板的一端连接,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板;
所述安装扣盖包括: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四侧板扣接于所述第二框板,所述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安装扣盖形成安装所述光伏组件侧边的夹持空间。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角钢连接件和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所述角钢连接件与建筑墙体固定,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挂钩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幕墙,包括:多个如权第一方面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中,每个光伏组件由多个固定部间隔固定于建筑墙体,多个光伏组件排列布置形成光伏幕墙。
可选地,在所述多个固定部间隔固定于建筑墙体时,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局部区域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边框的局部区域之外的区域相对于所述建筑墙体形成安装间隙,光伏组件的线缆穿过所述安装间隙与相邻的另一个光伏组件的线缆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光伏幕墙系统,包括:固定部、边框及光伏组件;固定部包括挂钩部和挂件部,挂钩部包括相连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挂件部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第一挂件用于固定连接光伏组件的边框,第一挂件挂接在第一钩部,第二挂件用于固定连接与光伏组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边框,第二挂件挂接在第二钩部;第二挂件与第二钩部末端连接的位置穿设有调节紧固件,调节紧固件位于同一个固定部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之间,调节紧固件用于调节第二挂件与第二钩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光伏组件的位置。在铺设光伏组件时,光伏组件以及边框的整体板块通过第二挂件挂接在第二钩部,此时,整体板块的上方开敞空间,没有任何遮挡,操作人员可以对设置在第二挂件处的调节紧固件直接使用常规工具(如扳手等)旋转调节紧固件实现整体板块位置调节,无需绕过整体板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的石材位置调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挂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挂件以及第二钩部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挂接部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挂接部活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横剖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布线横剖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布线竖剖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光伏幕墙布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固定部;11-角钢连接件;12-第四连接部;13-第一钩部;14-第二钩部;15-第一挂件;151-第二挂接部;152-第二连接部;153-第二安装孔;16-第二挂件;161-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2-第一连接部;163-第一挂接部;164-第一安装孔;17-调节紧固件;171-螺栓;172-螺母;18-紧固件;20-边框;21-第三连接部;22-安装部;211-第一凹槽;221-第一框板;222-第二框板;223-安装扣盖;224-第二凹槽;23-柔性胶条,30-光伏组件;31-密封胶泡沫棒;40-石材;41-石材调节螺栓;42-石材第一挂件;51-接线盒;52-线缆;53-线缆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包括:固定部、
边框及光伏组件;固定部10包括挂钩部和挂件部,挂钩部包括相连的第一钩部13和第二钩部14,挂件部包括第一挂件15和第二挂件16,第一挂件15用于固定连接光伏组件30的边框,第一挂件15挂接在第一钩部13,第二挂件16用于固定连接与光伏组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边框,第二挂件16挂接在第二钩部14;第二挂件16与第二钩部14末端连接的位置穿设有调节紧固件17,调节紧固件17位于同一个固定部的第一钩部13和第二钩部14之间,调节紧固件17用于调节第二挂件16与第二钩部14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光伏组件30的位置。
具体地,光伏组件30要安装于建筑体的墙体表面,需在墙体外表面首先固定安装横梁、支承立柱等承重以及支持结构框架,再将光伏组件安装于横梁上,固定部10用于与横梁连接固定,并挂接光伏组件30以及边框20构成的整体板块。固定部包括挂钩部和挂件部,挂钩部包括第一钩部13和第二钩部14,第一钩部13用于挂接第一挂件15,第二钩部14用于挂接第二挂件16,其中处于同一个挂件部的第一挂件15与连接光伏组件的第一侧边的边框连接,第二挂件16与另一个光伏组件连接第二侧边的边框连接,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为同一个光伏组件相对的两条侧边。
参考图3,在铺设光伏组件时,将整体板块挂接于固定部10的第二钩部14,此时,该整体板块的上方为开敞空间,在对该整体板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可直接使用工具,如扳手,对调节紧固件17进行调节,调节紧固件17的末端与第二钩部14的末端相抵,在通过工具调节时,调节紧固件17受力向下,使得第二挂件16整体朝向与之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与第二挂件16连接的整体板块同步向上移动,实现对光伏组件的位置的调节。
可选地,参考图4,第二挂件1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挂接部163和第一连接部162,第一挂接部163包括: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1;调节紧固件17包括:螺栓171和螺母172;螺母172固定设置于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1中,所述螺栓171依次穿过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1和螺母171并与第二钩部14末端接触。
具体地,螺母172从侧面滑入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1中,调节紧固件螺
母槽161的槽口尺寸设计刚好将螺母172侧边卡住,这时螺母172在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1的槽口内无法旋转。螺栓171依次穿过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1和螺母171并与第二钩部14末端接触。在旋转螺栓171时,由于螺母172固定,螺栓171的末端与第二钩部14的末端相抵接,因此在旋转时若产生向下作用力,将导致第二挂件16向上移动,第二挂件16的移动带动与第二挂件16连接的整体板块的位置移动,使得通过直接旋转调节紧固件17即实现对光伏组件的位置的调节。进一步地。调节紧固件17的可调节范围由螺栓171的螺纹长度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考图5,第一挂接部163挂接于第二钩部14时,第一挂接部163与第二钩部14的内壁接触的外壁为弧面。
具体地,第一挂接部163与第二钩部14的内壁接触的外壁为弧面,使得从截面看,该弧面的截面为中间宽,两端逐渐窄的造型,在将第二挂件16挂接于第二钩部14时,弧面可以起到安装导向的作用,便于第二挂件16准确的挂接于第二钩部14,进一步地,弧面的设计可以让第二挂件16以及固定部在受到荷载时,无论如何变形,第二钩部14内壁总会有一个接触面与第二挂件16接触而卡住,不会发生由于第二挂件16受力前后晃动导致噪声产生或光伏组件与边框构成的整体板块晃动而产生的失去稳定的问题,弧面的设计可更好的适应微小变形的能力。
进一步地,参考图6,弧面设计,使得第二挂件16和第二钩部14接触时可以发生适当的旋转角度,从而适应曲面造型设计。弧面可以设置为旋转的角度在±3°之内,或小于10°的其他度数。实际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考图2,图4,第一连接部162的一端连接调节紧固件螺母槽161,第一连接部16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64,第一安装孔164用于通过紧固件18连接第二挂件16与边框20。
具体地,第一挂接部163为第二挂件16中用于挂接于第二钩部14的部分,第一连接部162为第二挂件14中用于与光伏组件的边框20连接的部分。第一连接部162与第一挂接部163相连,第一连接部162可以为板状结构,
在第一连接部162上可以开设第一安装孔164,紧固件18穿过第一连接部162进入边框20预设的凹槽内,将第二挂件16与边框固定连接。
可选地,参考图2,第一挂件15包括:第二挂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第二挂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连接;第二挂接部151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平行,且与第三侧板垂直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共同形成第二挂接部151,第三侧板的一端延伸后与第二连接部152垂直连接,第二挂接部151用于与第一钩部13挂接;第二连接部15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53,第二安装孔153用于通过紧固件18,连接第一挂件15与边框20。
具体地,第二挂接部151挂接于第一钩部13,当光伏组件的位置调节时,第二挂接部151可在第一钩部13处进行上下活动,以配合光伏组件的位置调节,第二连接部15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53,在第二连接部152上可以开设第二安装孔153,紧固件18穿过第二连接部152进入边框20预设的凹槽内,将第一挂件15与边框20固定连接。
可选地,参考图2,边框20包括:第三连接部21以及与第三连接部21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安装部22;第三连接部21设置有第一凹槽211,第一凹槽211用于将边框与第一挂件15或第二挂件16固定连接,安装部22用于固定光伏组件30的侧边。
具体地,第一凹槽201设置于边框的框体的一侧,用于容纳紧固件,紧固件可以为六角螺栓或T型螺栓,在通过第一凹槽201将边框与第一挂件15或第二挂件16固定连接时,螺栓的头部可以从第一凹槽的侧边滑入,螺栓穿过第一凹槽201以及第一挂件15或第二挂件16的安装孔,通过螺母的配合,将第一挂件15或第二挂件16与边框固定,本实用新型对紧固件的类型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考图2,安装部22包括:第一框板221、第二框板222和安装扣盖223;第一框板221设置有第二凹槽224,第二凹槽224朝向光伏组件30,第二凹槽224内设置有柔性胶条23,柔性胶条23与光伏组件30的内表面接触;第二框板222的一端与第一框板221的一端连接,且垂直于第
一框板221;安装扣盖223包括: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第四侧板的一端与第五侧板垂直连接,第四侧板扣接于第二框板222,第一框板221、第二框板222和安装扣盖223形成安装光伏组件侧边的夹持空间。
具体地,边框20的第二凹槽224内设置柔性胶条23,安装扣盖223的一端也设置有柔性胶条23,第一框板221、第二框板222和安装扣盖223形成安装光伏组件侧边的夹持空间后,第一框板221设置的柔性胶条23与安装扣盖223设置的柔性胶条23形成前后接触面从而将光伏组件夹住压合固定。光伏组件30内外两侧的柔性胶条与光伏组件接触的一面可设置为粗糙平面,以增加与光伏组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起到柔性配合以及将噪的作用。夹持空间可夹持的不限于是太阳能光伏组件,还可以为中空玻璃、夹胶玻璃、单玻、石材、人造板材(陶板、瓷板、微晶玻璃)等均适用。
可选地,参考图2,固定部还包括:角钢连接件11和第四连接部12;第四连接部12通过角钢连接件11与建筑墙体固定,第四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挂钩部。
具体地,角钢连接件11用于与建筑墙体进行固定,通过紧固件穿过第四连接部12以及角钢连接件11,将第四连接部12与角钢连接件11固定,第四连接部的一端还连接挂钩部。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光伏幕墙系统,包括:固定部、边框及光伏组件;固定部包括挂钩部和挂件部,挂钩部包括相连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挂件部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第一挂件用于固定连接光伏组件的边框,第一挂件挂接在第一钩部,第二挂件用于固定连接与光伏组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边框,第二挂件挂接在第二钩部;第二挂件与第二钩部末端连接的位置穿设有调节紧固件,调节紧固件位于同一个固定部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之间,调节紧固件用于调节第二挂件与第二钩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光伏组件的位置。在铺设光伏组件时,光伏组件以及边框的整体板块通过第二挂件挂接在第二钩部,此时,整体板块的上方开敞空间,没有任何遮挡,操作人员可以对设置在第二挂件处的调节紧固件直接使用常规工具(如扳手等)旋转调节紧固件实现整体板块位置调节,无需绕过整体板块。
第二方面,参考图2,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光伏幕墙,包括:多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中,每个光伏组件30由多个固定部10间隔固定于建筑墙体,多个光伏组件30排列布置形成光伏幕墙。
具体地,本方案中光伏组件边框20是沿光伏组件30的四周通长布置,但是第一挂件15和第二挂件16是分段布置的,挂件的长度和数量可以由计算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光伏组件30通过第一挂件15与第二挂件16挂接在挂钩部,安装于建筑墙体,也即光伏组件30的边框20仅有部分区域与挂件连接,通过间隔设置的挂件将光伏组件与建筑墙体安装,相邻的光伏组件的边框20之间可以通过密封胶泡沫棒31进行密封连接。
可选地,参考图2、8、9,在多个固定部10间隔固定于建筑墙体时,光伏组件30的边框20的局部区域与固定部10连接,边框20的局部区域之外的区域相对于建筑墙体形成安装间隙,光伏组件30的线缆穿过安装间隙与相邻的另一个光伏组件30的线缆实现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10,传统光伏幕墙方案中,线缆52穿过孔洞后需要转弯90°角才能进入铝型材形成的腔体中,但该转角往往达不到线缆最小转弯半径需求,有部分风险导致该线缆在弯折的过程中发生损坏,导致该光伏板块失效,但往往是把很多个板块组合起来后才能发现板块失效,导致需要重新排查失效板块,而且有时候安装环节为有序安装,在拆卸时需要将组件按顺序才可以一一拆卸,导致效率低下,安装工期变长。另外,铝型材开孔位置形成的薄壁圆孔边缘往往非常锐利,铝合金线缆在转弯过程中有被该边缘割破的风险发生,割破线缆代表该组件失效,有漏电风险、断路风险等,导致组件板块仍然需要更换,并且,传统的光伏幕墙方案线缆布线安装空间较小,且基本只能将线缆布线放在胶缝的后面,导致施工空间较小,安装工人需要在一个较小的空腔内部完成线缆的旋转以及线缆插头的安装工作,对安装工人的操作要求较高,且效率较低。
本方案中,参考图2、8、9,因为第一挂件15和第二挂件16是分段布置的,所以光伏组件的边框20仅有部分区域与挂件连接,边框的局部区域
之外的区域相对于建筑墙体形成安装间隙,使得线缆52可以在边框中错开第一挂件15和第二挂件16的安装间隙穿过,因此相邻光伏组件接线盒51引出的线缆52可以从边框后面绕过完成线缆插头53的接线工作,而不是通过传统光伏幕墙在边框位置开孔穿过完成线缆插头的接线工作,本方案避免了在边框处开孔,因此可以避免边框因为开孔带来的应力集中导致受力损失,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价了加工成本,使得边框可以承受更强的荷载。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幕墙,包括:多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中,每个光伏组件由多个固定部间隔固定于建筑墙体,多个光伏组件排列布置形成光伏幕墙,由于因为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是分段布置的,所以光伏组件的边框仅有部分区域与挂件连接,边框的局部区域之外的区域相对于建筑墙体形成安装间隙,使得线缆可以在边框中错开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的安装间隙穿过,避免了边框因为开孔带来的应力集中导致受力损失,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价了加工成本。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边框及光伏组件;
所述固定部包括挂钩部和挂件部,所述挂钩部包括:相连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所述挂件部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所述第一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一钩部,所述第二挂件用于固定连接与所述光伏组件相邻的光伏组件的边框,所述第二挂件挂接在所述第二钩部;
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二钩部末端连接的位置穿设有调节紧固件,所述调节紧固件位于同一个固定部的第一钩部和第二钩部之间,所述调节紧固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二钩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所述光伏组件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挂接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挂接部包括:调节紧固件螺母槽;所述调节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所述螺母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紧固件螺母槽中,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调节紧固件螺母槽和所述螺母并与所述第二钩部末端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接部挂接于所述第二钩部时,所述第一挂接部与所述第二钩部的内壁接触的外壁为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紧固件螺母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边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件包括:第二挂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挂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
所述第二挂接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平行,与第三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二挂接部,所述第三侧板的一端延伸后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挂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钩部挂接;
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用于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挂件与所述边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包括:第三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侧固定连接的安装部;
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于将所述边框与所述第一挂件或第二挂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固定所述光伏组件的侧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安装扣盖;
所述第一框板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光伏组件,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柔性胶条,所述柔性胶条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内表面接触;
所述第二框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板的一端连接,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框板;
所述安装扣盖包括:第四侧板和第五侧板;所述第四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四侧板扣接于所述第二框板,所述第一框板、第二框板和安装扣盖形成安装所述光伏组件侧边的夹持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角钢连接件和第四连接部;
所述第四连接部通过所述角钢连接件与建筑墙体固定,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挂钩部。
9.一种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其中,每个光伏组件由多个固定部间隔固定于建筑墙体,多个光伏组件排列布置形成光伏幕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固定部间隔固定于建筑墙体时,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局部区域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边框的局部区域之外的区域相对于所述建筑墙体形成安装间隙,光伏组件的线缆穿过所述安装间隙与相邻的另一个光伏组件的线缆实现连接。
CN202223596385.1U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Active CN219261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6385.1U CN219261450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6385.1U CN219261450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1450U true CN219261450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6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6385.1U Active CN219261450U (zh) 2022-12-30 2022-12-30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14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140416A1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and Mounting a Photovoltaic Array
CN112726909A (zh) 曲形屋面幕墙系统
CN219261450U (zh) 一种小单元光伏幕墙系统及光伏幕墙
WO2014201698A1 (zh) 支撑架及具有支撑架的光伏装置
CN107289380B (zh) 旋转开启式软膜天花灯箱及其施工方法
CN209509277U (zh) 一种可调式幕墙转接件
CN200955227Y (zh) 可调式屋面连接装置
CN214696614U (zh) 一种护墙板安装组件及护墙结构
CN212404782U (zh) 一种栈桥钢梁上吊架装置
CN210622623U (zh) 角码
CN114197726A (zh) 一种勾搭式装配式吊顶及安装方法
CN113293923A (zh) 一种龙骨的吊点错位调整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8668124U (zh) 铝蜂窝板集成吊顶微缝结构、吊顶
CN113356500A (zh) 装饰板安装组件及安装方法
CN107152115B (zh) 矿棉板扇形吊顶体系
CN217232358U (zh) 一种平顶低位吊顶的吊挂组件
CN216810309U (zh) 一种阳光房限定角度连接件
CN218958461U (zh) 一种电缆桥架
CN218522319U (zh) 一种接缝式屋面挂点安装组件及悬挂装置
CN215889027U (zh) 一种墙板可横竖双向安装的装配式墙面系统
CN21365375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框架通用连接件
CN216920948U (zh) 一种勾搭式捏合承载龙骨
CN220247667U (zh) 一种三维可调支座
CN218116899U (zh) 一种装修幕墙固定装置
EP4249697A1 (en) Pergol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