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2107A - 雙成份纖維,其製備方法與用途,以及包含其之織物 - Google Patents

雙成份纖維,其製備方法與用途,以及包含其之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2107A
TW201432107A TW102141387A TW102141387A TW201432107A TW 201432107 A TW201432107 A TW 201432107A TW 102141387 A TW102141387 A TW 102141387A TW 102141387 A TW102141387 A TW 102141387A TW 201432107 A TW201432107 A TW 2014321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lymer
bicomponent fiber
fib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1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6231B (zh
Inventor
de-hui Yin
Akira Nomura
Original Assignee
Basf S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sf Se filed Critical Basf Se
Publication of TW201432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6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62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雙成份纖維,包含i)第一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及ii)第二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其與成份i)可能相同或不同,其中成份i)及ii)中之至少一者藉由交聯劑發生交聯從而形成聚合物i)及聚合物ii)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其中聚合物i)之熔點比聚合物ii)之熔點高至少10℃,且纖維尺寸在8丹尼爾(denier)與300丹尼爾之間,更佳在10丹尼爾與100丹尼爾之間。本發明之雙成份纖維具有優良的熱黏合性質及恢復率,且可具有可染性及耐化學性。

Description

雙成份纖維,其製備方法與用途,以及包含其之織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雙成份纖維、其製備方法與用途,以及包含其之織物。
顯示各種特性之多成份纖維經歷了大力開發並獲得了廣泛應用。其重要用途在於針織或編織織物。與非編織織物相反,針織或編織織物具有相對較高的彈性及恢復特性,使得最終產品耐用且容易順應使用或穿戴此等產品之個體。
當前,多成份或雙成份纖維一般藉由溶液紡絲方法製得。然而,此方法導致最終纖維中包含對纖維之機械特性或耐久性或人類健康有負面影響的雜質,諸如溶劑、單體及寡聚物。舉例而言,溶液紡絲方法中通常使用DMF(二甲基甲醯胺)作為溶劑,但其包含於最終纖維中會引起健康上的擔憂。熔融紡絲方法通常用於製備聚酯、耐綸及聚烯烴纖維,其可用於生產服裝,但很少用於製備由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製成的纖維。隨著對多樣化針織或編織產品之需求增大,不斷地需要開發用於製造針織或編織物品(諸如女士內衣及褲襪)的高彈性纖維,其中溶劑含量為零且單體及寡聚物之含量較低。
US2011/0275262揭示一種雙成份斯潘德克斯彈性纖維(spandex),其橫截面之至少一個區域中包含聚胺基甲酸酯-尿素組合物。其 應用於諸如服裝、泳裝及襪類之產品。其中所揭示之雙成份斯潘德克斯彈性纖維藉由溶液紡絲技術製備。
US 6,773,810 B2揭示具有核心/外鞘構造之彈性雙成份纖維,特別是其中形成外鞘之聚合物之熔點比形成核心之聚合物低的纖維。其亦揭示核心包含熱塑性彈性體,較佳為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PU),且外鞘包含均勻分枝的聚烯烴。
US 7,740,777 B2揭示一種用於生產包括多種聚合物成份的聚合物纖維及非編織織物的方法及裝置。
EP 1,944,396 Al揭示一種藉由熔融紡絲方法所得之用於可拉伸衣物的彈性核心-外鞘結合物纖維,其中用於核心與外鞘之材料均可為TPU。然而,其未揭示使用交聯劑來製備纖維。
因此,本發明之一個目的為提供一種包含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PU)成份且藉由熱塑性胺基甲酸酯預聚物至少部分交聯的雙成份纖維,該纖維具有優良的高恢復率、熱黏合性質、可染性及耐化學性。
特定而言,根據本發明之雙成份纖維包含i)第一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及ii)第二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其與成份i)可能相同或不同,其中成份i)及ii)中之至少一者藉由交聯劑發生交聯從而形成聚合物i)及聚合物ii)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其中聚合物i)的熔點比聚合物ii)之熔點高至少10℃,且纖維尺寸介於8丹尼爾與300丹尼爾之間,更佳介於10丹尼爾與100丹尼爾之間。
在一個特定具體實例中,成份i)與成份ii)相同。
根據本發明之第二態樣,雙成份纖維藉由熔融紡絲方法製 備,其中將交聯劑分別添加至TPU成份i)之熔體與TPU成份ii)之熔體之任一者或兩者中。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個態樣,提供使用本發明之雙成份纖維製得的具有優良彈性伸展性的針織或編織織物,從而為具有高支撐性之時髦、可拉伸衣物(諸如女士內衣、長襪及褲襪)提供材料。
本發明之另一個態樣係關於本發明之纖維用於生產針織或編織織物的用途。
圖1為顯示本發明方法之一個具體實例的示意圖。
圖2a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之核心-外鞘雙成份纖維的示意圖,其中聚合物i)用於核心且聚合物ii)用於外鞘。
圖2b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之並排式雙成份纖維的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之核心-外鞘(50%/50%)雙成份纖維的顯微照片。纖維尺寸為30丹尼爾。
在第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雙成份纖維,其包含i)第一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及ii)第二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其與成份i)可能相同或不同,其中成份i)及ii)中之至少一者藉由交聯劑發生交聯從而形成聚合物i)及聚合物ii)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其中聚合物i)的熔點比聚合物ii)之熔點高至少10℃,且纖維尺寸介於8丹尼爾與300丹尼爾之間,更佳介於10丹尼爾與100丹尼爾之間。
如本文所用,「雙成份纖維」意謂包含至少兩種成份(亦即,具有至少兩種不同聚合區域)的纖維。為了簡化起見,本發明之雙成份纖維可描述為核心/外鞘結構;然而,纖維亦可具有任一種組態之結構,諸如對稱(同心)核心/外鞘、不對稱(偏心)核心/外鞘、並排式、扇形區(pie section)、娥眉月及其類似組態。較佳地,本發明之雙成份纖維由兩種聚合物組成,該兩種聚合物各自衍生自相同或不同TPU成份且已藉由相同或不同交聯劑至少部分交聯,限制條件為該等聚合物具有至少10℃之熔融溫度差。熔融溫度差較佳為至少15℃。
TPU成份i)與TPU成份ii)可能相同或不同,其由(a)異氰酸酯與(b)可與異氰酸酯反應且具有400g/mol至8000g/mol之數目平均分子量之化合物及(c)具有50g/mol至500g/mol之數目平均分子量之鏈伸長劑,視情況在(d)催化劑及/或(e)慣用助劑及/或(f)添加劑存在下反應而製備。
可使用之有機異氰酸酯(a)為通常已知之脂族、環脂族、芳脂族及/或芳族異氰酸酯,較佳為二異氰酸酯,例如三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五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七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及/或八亞甲基二異氰酸酯、2-甲基五亞甲基1,5-二異氰酸酯、2-乙基伸丁基1,4-二異氰酸酯、五亞甲基1,5-二異氰酸酯、伸丁基1,4-二異氰酸酯、1-異氰酸酯基-3,3,5-三甲基-5-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HDI)、2,4-四亞甲基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TMXDI)、1,4-雙(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HXDI)及/或1,3-雙(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HXDI)、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1-甲基環己烷2,4-二異氰酸酯及/或1-甲基環己烷2,6-二異氰酸酯,及/或二環己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二環己基甲烷2,4'-二異氰酸酯及二環己基甲烷2,2'-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2,2'-二異氰酸酯、二苯基甲烷2,4'-二異氰酸酯及/或二 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MDI)、伸萘基1,5-二異氰酸酯(NDI)、伸甲苯基2,4-二異氰酸酯及/或伸甲苯基2,6-二異氰酸酯(TDI)、3,3'-二甲基二苯基二異氰酸酯、1,2-二苯基乙烷二異氰酸酯及/或伸苯基二異氰酸酯,或其混合物。
在一個特別較佳具體實例中,有機異氰酸酯為包含至少90重量%、更佳至少95重量%、尤其較佳至少99重量%之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的異氰酸酯。
通常已知之可與異氰酸酯反應的化合物可用作多羥基化合物(b),例如聚酯醇、聚醚醇及/或聚碳酸酯二醇,其一般亦彙總於「多元醇(bl)」項下,其具有400至8000g/mol、較佳500g/mol至6000g/mol、尤其1000g/mol至4000g/mol之數目平均分子量,且較佳具有1.8至2.3、較佳1.9至2.2、尤其2之平均官能度。亦可使用多元醇(bl)混合物。
多元醇(bl)在此項技術中通常已知,且已描述於「Polyurethane Handbook,第2版.Gunter Oertel」,Carl Hanser Verlag,Munich 1994,第3.1章中。
可使用的鏈伸長劑(c)為通常已知的脂族、芳脂族、芳族及/或環脂族化合物,其具有50至500之分子量,較佳為雙官能化合物,例如伸烷基中具有2至10個碳原子之二胺及/或烷二醇,尤其1,4-丁二醇、1,6-己二醇,及/或具有3至8個碳原子之二伸烷基、三伸烷基、四伸烷基、五伸烷基、六伸烷基、七伸烷基、八伸烷基、九伸烷基及/或十伸烷基二醇,較佳為相應的寡丙二醇及/或聚丙二醇,亦可使用鏈伸長劑混合物。特別較佳之鏈伸長劑為1,4-丁二醇。
特別適合於使二異氰酸酯(a)之NCO基團與成份(b)及(c)之羥基及/或胺基之間的反應加速的催化劑(d)為根據先前技術已知的慣用三級胺,諸如三乙胺、二甲基環己胺、N-甲基-嗎啉、N,N'-二甲基哌嗪、 2-(二甲基胺基乙氧基)乙醇、二氮雜雙環-(2,2,2)辛烷及其類似物;及金屬化合物,諸如鈦酸酯、鐵化合物(例如乙醯丙酮酸鐵(III))、錫化合物(例如二乙酸錫、二辛酸錫、二月桂酸錫或脂肪族羧酸之二烷基錫鹽,諸如二乙酸二丁基錫、二月桂酸二丁基錫或其類似物)。以100重量份之多羥基化合物(b)計,催化劑用量一般為0.0001至0.1重量份。
除催化劑(d)之外,亦可向成份(a)至(c)中添加慣用助劑(e)及/或添加劑(f),包括表面活性物質、無機及/或有機填料、增強劑、增塑劑、耐火劑、成核劑、氧化穩定劑、潤滑劑及脫模劑、染料及色素、適當時除根據本發明之穩定劑混合物之外之另外的穩定劑例如水解、光或熱穩定劑或防止褪色之穩定劑。在一個較佳具體實例中,成份(e)亦包括水解穩定劑,諸如聚合及低分子量碳化二亞胺。成份(f)可包括其他熱塑性材料,諸如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醯胺(PA)、聚對苯二甲酸伸丁酯(PBT)、聚苯乙烯(PS)、熱塑性聚酯彈性體(TPEE)等。
除該等成份(a)、(b)及(c)及適當時(d)、(e)及(f)之外,亦可使用一般具有31至499之分子量的鏈長調節劑。此等鏈長調節劑為僅具有一個可與異氰酸酯反應之官能基的化合物,諸如單官能醇、單官能胺及/或單官能多元醇。藉助於此等鏈長調節劑,可以控制方式建立流動行為,特別是在TPU情況下。以100重量份之組分b)計,鏈長調節劑用量一般可為0至5重量份,較佳為0.1至1重量份,且根據定義包括於成份c)下。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提及之所有分子量以g/mol之度量單位呈現。
或者,本發明所用之TPU之製備方法可見於EP1078944B1中。根據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所用TPU可具有20,000至1,000,000、較 佳40,000至500,000且更佳50,000至300,000之重量平均分子量。本發明中可使用一些商業化產品作為TPU成份,諸如BASF之商標為Elastollan®之TPU。最佳使用BASF之Elastollan® 2200、1100或600系列產品。
本發明所用之TPU較佳彼此獨立地具有根據DIN 53505所量測如下之蕭氏A硬度(Shore A hardness):65蕭氏A至98蕭氏A,更佳為70蕭氏A至95蕭氏A,甚至更佳為75蕭氏A至90蕭氏A,對於兩種TPU成份而言,其可能不同或相同。若硬度太低,則纖維強度極低;另一方面,若硬度太高,則纖維彈性極低。
根據本發明,將交聯劑添加至至少一種TPU中以改良雙成份纖維之機械性質。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交聯劑僅添加至TPU成份i)中,此可形成聚合物i)用於提供雙成份纖維之高恢復率。在本發明之另一個具體實例中,一或多種交聯劑添加至TPU成份i)與ii)中,分別產生聚合物i)及聚合物ii)。
在核心-外鞘型雙成份纖維中,具有較高熔點之聚合物i)用於核心且具有較低熔點之聚合物ii)用於外鞘,諸如圖2(a)中所示。對於並排型雙成份纖維而言,諸如圖2(b)中所示,具有較高熔點之聚合物i)可使纖維具有捲曲性質且具有較低熔點之聚合物ii)可使纖維具有熱黏合性質。
在本發明纖維之製備方法中,如下文定義之交聯劑添加至熔融成份i)與ii)之任一者或兩者中。添加時,交聯劑添加量以用於聚合物ii)之TPU重量計,為約0%至約15%,較佳為1%至10%,更佳為2%至8%,且以用於聚合物i)之TPU重量計,為約5%至25%,較佳為8%至20%,且更佳為10%至15%。
本發明中所用之交聯劑為NCO封端預聚物,其官能度為1.5至3,較佳為1.5至2.5,且更佳為1.6至2.1。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所用交聯劑為NCO含量為3重量%至20重量%,較佳為4重量%至10重量 %且更佳為5重量%至8重量%的預聚物。
交聯劑可由異氰酸酯與可與異氰酸酯反應之化合物反應來製備,該等化合物之數目平均分子量為200g/mol至10000g/mol,較佳為250g/mol至8000g/mol,且更佳為500g/mol至6000g/mol。
在本發明之一些具體實例中,交聯劑添加至TPU成份之熔體中。在一些其他具體實例中,交聯劑添加至TPU成份中,隨後熔融。添加預聚物之時間無限制,且其可由熟習此項技術者根據實際方法確定。交聯劑可呈固體或液體狀態。
適當交聯劑以及其製造及加工描述於例如EP2139934A1中。交聯劑可基於脂族及/或芳族異氰酸酯,較佳基於芳族異氰酸酯。本發明所用交聯劑較佳可為商業化產品,諸如BASF之商標為Elastollan®之預聚物。最佳可使用BASF之PLP9302或CR-1型產品。
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聚合物i)之熔點比聚合物ii)高至少10℃,較佳至少15℃,更佳至少20℃。較佳地,在本發明之雙成份纖維中,聚合物i)之熔點比聚合物ii)高至多80℃,更佳至多60℃且甚至更佳至多40℃。
在雙成份纖維中,以雙成份纖維之總重量計,聚合物ii)(例如用於外鞘)之存在量為5重量%至80重量%,較佳為8重量%至50重量%,更佳為10重量%至40重量%。
雙成份纖維可具有外鞘-核心型(同心或偏心)或並排型橫截面。較佳為外鞘-核心型(同心或偏心)結構。較佳地,在外鞘/核心結構中,纖維含有用於核心之聚合物i)及用於外鞘之聚合物ii),其中聚合物i)具有較高熔點,諸如超過170℃,且聚合物ii)可具有較低熔點,諸如低於170℃,更佳低於160℃且甚至更佳低於150℃。另一方面,聚合物i)一般具有比聚合物ii)高之彈性,從而使最終纖維之超過80%具有300%恢復率。 根據DIN 53835測試300%恢復率。在此情況下,纖維同時具有良好彈性及熱黏合性質,此特別適合於生產女士內衣、褲襪等。
在其他具體實例中,纖維可另外於兩種成份之一或兩者中包括添加劑。舉例而言,在核心-外鞘型纖維中,外鞘包括可改良纖維之耐化學性或可染性之添加劑。
驚人的是,已發現由於纖維中之兩種成份均為TPU,因此與由不同類型聚合物製成之習知雙成份纖維相比,根據本發明之兩種聚合物之相容性可得以改良。因此,即使根據DIN 53835多次反覆拉伸之後,根據本發明之雙成份纖維仍具有出色的恢復率,例如超過75%、更佳超過80%且甚至更佳超過88%具有300%恢復率。
在本發明之第二態樣中,雙成份纖維由包括以下步驟之方法製成:(1)使成份i)及ii)在不同擠壓機中、在160至230℃溫度下熔融,(2)在熔融製程(1)中,將交聯劑添加至TPU之任一者或兩者中,(3)使用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噴嘴的紡絲頭將成份i)及ii)之熔體擠出,熔體在160至230℃下加熱以獲得雙成份纖維,(4)使纖維通過輥以100m/min至1000m/min之紡絲速率捲繞。
熟習此項技術者會瞭解,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噴嘴之紡絲頭具有使得所產生雙成份纖維具有核心/外鞘結構或具有任一組態(諸如對稱(同心)核心/外鞘、不對稱(偏心)核心/外鞘、並排式、扇形區、娥眉月及其類似組態)之結構的組態。
纖維以拉伸狀態通過一或多個導絲輥捲繞,且藉由捲繞機之旋轉捲繞於捲線軸上。較佳將紡絲油(諸如基於聚矽氧之油或礦物油)施加(較佳噴霧)於纖維上以促進捲繞。
在製程中,如上文定義之預聚物作為交聯劑添加至熔融成份 i)與ii)之任一者或兩者中。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預聚物添加量以用於聚合物ii)之TPU重量計,為約0%至約15%,較佳為1%至10%,更佳為2%至8%,且以用於聚合物i)之TPU重量計,為約5%至25%,較佳為8%至20%,且更佳為10%至15%。
諸位發明人已發現,在纖維用於特定用途的情況下,諸如用於需要高恢復率及彈性以及舒適皮膚觸感的女士內衣或褲襪,拉製纖維之輥較佳具有200m/min至800m/min且甚至更佳300m/min至700m/min之速度。
較佳使用2至5個導絲輥;更佳使用2至4個,最佳3個導絲輥。在本發明之一個具體實例中,使用2至4個導絲輥以300m/min至700m/min之速度拉製纖維,從而製得在適當尺寸與高恢復率之間達成完美平衡的纖維。
根據本發明製得之雙成份纖維用於生產編織或針織織物。在具有外鞘-核心結構之纖維中,具有相對較低熔融溫度的外鞘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黏合能力,而核心聚合物使得纖維具有高恢復率。經針織形成產品之後,可向該產品施加另外的加熱步驟,使得外鞘聚合物部分熔融,以便在兩種纖維連接處形成黏合位點。由此便避免由高彈性纖維製成之物品的運作問題。此在生產女士內衣或褲襪時特別有利。
實施例
以下方法及準則用於測定及評估各參數。
拉伸強度
拉伸強度根據DIN 53834測定。
斷裂伸長率
斷裂伸長率根據DIN 53834測定。
300%恢復率
300%恢復率根據D1N53835測定,其中在伸長率為300%、拉伸速度為100mm/min的連續5次負載-恢復循環之後測試恢復率。提供以下準則來評估結果(「+」意謂良好,且「-」意謂不良)。
熔點Tm
在30kg力、1mm模內徑、10mm模長度及3℃/min加熱速率之條件下由毛細管流變儀測試之流動開始溫度(FBT)視為Tm。提供以下準則來評估測試結果(「+」意謂良好,且「-」意謂不良)。
纖維尺寸藉由顯微鏡量測。
實施例1
使用兩種商業化TPU E1180A及E2280A(獲自BASF,兩者均具有80A蕭氏A硬度;其重量平均分子量分別為130,000及210,000)製備單成份纖維。使用商業化預聚物PLP9302(獲自BASF,分子量為約2500)作為交聯劑(PLP9302官能度為2.0且NCO%為約5.3)。
亦使用E1180A、E2280A及PLP9302製備雙成份纖維。特定而言,藉由以下步驟製備纖維:(1)使E1180A及E2280A分別在不同擠壓機中、在200℃及210℃溫度 下熔融,(2)使PLP9302分別以相應基質TPU重量之2%及10%之量混合於所熔融E1180A及E2280中,(3)用具有兩個同心排列之噴嘴的紡絲頭將兩個熔體擠出,熔體在210℃下加熱以獲得具有核心-外鞘結構的雙成份纖維,(4)纖維在通過獲自Takemoto Oil & Fat有限公司之紡絲油噴霧之後,通過三個導絲輥捲繞且以300m/min之紡絲速率捲繞。
如自表1可見,在添加交聯劑的情況下,單組分纖維恢復率變得更高,此有利於最終使用;纖維之熱黏合溫度(Tm)亦變得更高,此不利於最終使用。亦即,使用單成份纖維難以同時達成良好恢復率及良好熱黏合性質。
如自表2可見,對於核心-外鞘雙成份纖維而言,即使外鞘使用大量聚合物ii),纖維仍顯示良好恢復率。結合外鞘所提供之良好熱黏合性質,如此形成之纖維有利於最終使用。

Claims (15)

  1. 一種雙成份纖維,包含i)第一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及ii)第二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成份,其與成份i)可能相同或不同,其中成份i)及ii)中之至少一者藉由交聯劑發生交聯從而形成聚合物i)及聚合物ii)中之至少一種聚合物,其中聚合物i)之熔點比聚合物ii)之熔點高至少10℃,且纖維尺寸介於8丹尼爾與300丹尼爾之間,更佳介於10丹尼爾與100丹尼爾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聚合物i)之熔點比聚合物ii)之熔點高至少15℃,更佳至少2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該聚合物i)之熔點比聚合物ii)之熔點高至多80℃,更佳至多60℃。
  4.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以該雙成份纖維之總重量計,該聚合物ii)為5重量%至80重量%,較佳為8重量%至50重量%,更佳為10重量%至40重量%。
  5.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該成份i)或ii)具有根據DIN 53505所量測為65至98,較佳為70至95,更佳為75至90之蕭氏A硬度(Shore A hardness)。
  6.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該成份i)或ii)彼此獨立地藉由NCO封端預聚物發生交聯,該預聚物具有1.5至3之官能度及以該預聚物之重量計3%至20%之NCO含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該預聚物為聚胺基甲酸酯。
  8.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中任一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該纖維具有外鞘-核心型或並排型橫截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用於該聚合物ii)之交聯劑為該TPU成份ii)之約0重量%至約15重量%,較佳1重量%至10重量%,更佳2重量%至8重量%;且用於聚合物i)之交聯劑為該TPU成份i)之約5重量%至25重量%,較佳8重量%至20重量%,且更佳10重量%至15重量%。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雙成份纖維,其中該外鞘-核心型纖維中之該聚合物i)用於核心且該外鞘-核心型纖維中之該聚合物ii)用於外鞘。
  11. 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之雙成份纖維,其中根據DIN 53835,該纖維超過80%具有300%恢復率。
  12. 一種製備如前述申請專利範圍之雙成份纖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使成份i)及ii)在不同擠壓機中、在160℃至230℃溫度下熔融,(2)在熔融製程(1)中,將交聯劑添加至TPU之任一者或兩者中,(3)使用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噴嘴的紡絲頭將成份i)及ii)之熔體擠出,熔體在160℃至230℃下加熱以獲得雙成份纖維,(4)使纖維通過輥以100m/min至1000m/min之紡絲速率捲繞。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輥之紡絲速率為300m/min至700m/min。
  14. 一種針織或編織織物,其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雙成份纖維或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製備之雙成份纖維。
  15.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11項中任一項之雙成份纖維或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製備之雙成份纖維用於製備針織或編織織物的用途,該等針織或編織織物用於生產女士內衣及褲襪。
TW102141387A 2012-11-16 2013-11-14 雙成份纖維,其製備方法與用途,以及包含其之織物 TWI646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84718 2012-11-16
CN2012084718 2012-11-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107A true TW201432107A (zh) 2014-08-16
TWI646231B TWI646231B (zh) 2019-01-01

Family

ID=49584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1387A TWI646231B (zh) 2012-11-16 2013-11-14 雙成份纖維,其製備方法與用途,以及包含其之織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2920343B1 (zh)
JP (1) JP6418610B2 (zh)
KR (1) KR102108988B1 (zh)
CN (1) CN104797749B (zh)
ES (1) ES2622199T3 (zh)
TW (1) TWI646231B (zh)
WO (1) WO20140759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1296B (zh) 2013-07-16 2019-10-25 巴斯夫欧洲公司 异氰酸酯预聚物组合物以及由其制备的交联的聚氨酯
EP3394679A1 (en) 2016-04-18 2018-10-31 Hp Indigo B.V. Liquid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CN108277554A (zh) * 2017-12-21 2018-07-13 苏州浩洋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聚氨酯纤维
DE102018110246B4 (de) * 2018-04-27 2020-12-31 Johann Borgers GmbH Faservliesformteil
WO2019213932A1 (en) * 2018-05-11 2019-11-14 Covestro Deutschland Ag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composition and use thereof
CN113544320A (zh) * 2019-03-07 2021-10-22 安道拓工程技术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生产行李厢盖的方法和用于车辆的行李厢盖
EP3994299A1 (en) * 2019-07-03 2022-05-11 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 Inc. Bicomponent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fibers and fabrics made therfrom
KR20220034027A (ko) * 2019-07-15 2022-03-17 프리마로프트, 인크. 재생 폴리에스테르 바인더 섬유
CN115803488B (zh) * 2020-06-15 2024-04-0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针织面料及其用途
TWI775508B (zh) * 2021-06-30 2022-08-21 三芳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彈性纖維、彈性纖維包紗及其抽絲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6573B2 (ja) * 1980-12-27 1983-10-17 カネボウ合繊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の製造方法
JPS58163727A (ja) * 1982-03-16 1983-09-28 Kanebo Ltd ポリウレタン系複合弾性糸の製造方法
JPS6114245A (ja) * 1984-06-29 1986-01-22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040560C (zh) * 1989-10-03 1998-11-04 钟纺株式会社 复合弹力丝及其制备方法
JP2773943B2 (ja) * 1990-01-18 1998-07-09 鐘紡株式会社 耐熱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糸
MXPA04000504A (es) * 2001-07-17 2004-07-2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ibras biconstituyentes y bicomponentes elasticas, y metodos para hacer estructuras celulosicas a partir de las mismas.
US7799255B2 (en) * 2003-06-30 2010-09-21 Lubrizol Advanced Materials, Inc. Melt spun elastic tape and process
KR100615778B1 (ko) * 2004-12-28 2006-08-25 주식회사 효성 항균성 탄성섬유의 제조방법
JP4810924B2 (ja) * 2005-01-13 2011-11-09 Jnc株式会社 熱バインダー不織布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積層物
US20060216506A1 (en) * 2005-03-22 2006-09-28 Jian Xiang Multicomponent fibers having elastomeric components and bonded structures formed therefrom
JP5246997B2 (ja) * 2005-09-16 2013-07-24 グンゼ株式会社 エラストマー系芯鞘コンジュゲート繊維
US11603605B2 (en) * 2008-10-17 2023-03-14 The Lycra Company Llc Fusible bicomponent spandex
WO2010045155A2 (en) * 2008-10-17 2010-04-22 Invista Technologies S.A.R.L. Bicomponent spandex
WO2010104531A1 (en) * 2008-10-17 2010-09-16 Invista Technologies S.A R.L. Fusible bicomponent spandex
BR112012009822A2 (pt) * 2009-10-26 2016-11-22 Invista Tech Sarl "fio de poliuretano e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um fio elástico de poliuretano"
KR101151058B1 (ko) * 2009-10-28 2012-06-01 니신보 텍스타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심초형 컨주게이트사, 편지, 의류 제품, 및 심초형 컨주게이트사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6231B (zh) 2019-01-01
ES2622199T3 (es) 2017-07-05
EP2920343A1 (en) 2015-09-23
JP2016503466A (ja) 2016-02-04
KR20150086508A (ko) 2015-07-28
JP6418610B2 (ja) 2018-11-07
EP2920343B1 (en) 2017-01-11
WO2014075987A1 (en) 2014-05-22
CN104797749A (zh) 2015-07-22
CN104797749B (zh) 2017-06-13
KR102108988B1 (ko) 2020-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32107A (zh) 雙成份纖維,其製備方法與用途,以及包含其之織物
TWI649468B (zh) 具降低摩擦力之雙成份彈性纖維
TWI751100B (zh) 生物衍生之聚胺基甲酸酯纖維
JP5717733B2 (ja) 薄ゲージの定圧縮率弾性繊維からなる高強度布
JP6152056B2 (ja) エラストマー樹脂、その繊維および布、ならびにそれらの使用
US20160053408A1 (en) High strength constant compression elastic fibers and fabrics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