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30185A - 洗衣機 - Google Patents

洗衣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30185A
TW201430185A TW102133657A TW102133657A TW201430185A TW 201430185 A TW201430185 A TW 201430185A TW 102133657 A TW102133657 A TW 102133657A TW 102133657 A TW102133657 A TW 102133657A TW 201430185 A TW201430185 A TW 2014301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ubricating oil
groove
sliding contact
contact surface
low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3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ji Aita
Hisayasu Nemoto
Tetsuya Yamamoto
Yoshiaki Inoue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30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01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0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 D06F37/24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in machines with a receptacle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課題]本發明之課題係為提供一種洗衣機,其係不會受到吊棒變形的影響,可抑制外槽之離心旋轉,防止外槽與防振裝置之滑動接觸面的斷油,增加滑動接觸面的阻力,使脫水啟動時之外槽的離心旋轉變小。[解決手段]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的洗衣機係具有:在底部具有旋轉翼的洗衣兼脫水槽;內包該洗衣兼脫水槽的外槽;收納該外槽的外筐;以及將上述外槽懸吊支撐於上述外筐的防振裝置,該防振裝置係具有:吊棒;從上述外筐支撐上述吊棒的上部支撐體;下部支撐體,該下部支撐體是被上述吊棒的下部所插通,且滑動接觸於上述外槽的支撐部下面;以及配置在上述吊棒的下部,承受荷重的防振彈簧,其特徵為:在上述外槽的支撐部下面或上述下部支撐體的滑動接觸面係設有凹凸。

Description

洗衣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利用防振裝置來降低懸吊支撐外槽之洗衣機的振動。
以往的洗衣機係具備:在底部具有旋轉翼的洗衣兼脫水槽;內包上述洗衣兼脫水槽的外槽;收納上述外槽的外筐;將上述外槽懸吊支撐於上述外筐的防振裝置;安裝上述旋轉翼的洗衣軸;以及驅動該洗衣軸的馬達,上述防振裝置係具有:吊棒;從上述外筐的四個角支撐上述吊棒的上部支撐體;下部支撐體,該下部支撐體是被上述吊棒的下部所插通,且滑動接觸於上述外槽的支撐部下面;以及配置在上述吊棒的下部,承受荷重的防振彈簧。上述構成的洗衣機在洗衣以及清洗步驟後,衣類偏倚於外槽內的洗衣兼脫水槽內之狀態下,一旦上述洗衣兼脫水槽因為離心脫水步驟而以高速旋轉,在旋轉中,特別是共振時,內包洗衣兼脫水槽的外槽也會振動。為了抑制該振動有各種的防振裝置被實用化。例如下記的專利文獻1。在該專利文獻中,係在上部支撐體的球面部設有放射 狀或同心圓狀的溝,上部支撐體係位在:以球面部和洗衣機本體的四角補強體接觸之防振裝置的上部。藉由如此,上述溝即可做為潤滑油貯存溝,可防止上部支撐體在脫水中邊卡住邊旋轉,除了可防止外筐的四角補強體與上部支撐體的接觸面發生衝突音之外,還可以防止在洗衣中因為上部支撐體的滑動所產生的異常音,甚至,在脫水起動時,使外筐的四角補強體與上部支撐體的接觸面之阻力變大,可使外槽的離心旋轉變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11-19388號公報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技術的防振裝置是利用防振裝置的上部支撐體來抑制外槽的離心旋轉,所以,外槽的離心旋轉雖是藉由構成防振裝置的吊棒而傳達至上部支撐體,但因為沒有考慮到細棒材的吊棒會受到來自外槽的力量而變形,所以上部支撐體的移動量變少,離心旋轉的抑制力降低。
本發明的目的即為提供一種:不會受到吊棒變形的影響,可抑制外槽之離心旋轉的洗衣機。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具有:在底部具有旋轉翼的洗衣兼脫水槽;內包該洗衣兼脫水槽的外槽;收納該外槽的外筐;以及將上述外槽懸吊支撐於上述外筐的防振裝置,該防振裝置係具有:吊棒;從上述外筐支撐上述吊棒的上部支撐體;下部支撐體,該下部支撐體是被上述吊棒的下部所插通,且滑動接觸於上述外槽的支撐部下面;以及配置在上述吊棒的下部,承受荷重的防振彈簧之洗衣機,其特徵為:在上述外槽的支撐部下面或上述下部支撐體的滑動接觸面係設有凹凸。
根據本發明,即可提供一種洗衣機,其在設於外槽支撐部或下部支撐體之滑動接觸面的凹凸之較低的部分會變成潤滑油貯存部,可防止在洗衣中或脫水中,外槽支撐部與下部支撐體產生像不連續作動等卡住般的異常作動,可防止在外槽支撐部與下部支撐體之滑動接觸面產生衝突音等的異常音,甚至,在洗衣中或脫水起動時,使外槽與下部支撐體的滑動接觸面之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的離心旋轉。
1‧‧‧外筐
2‧‧‧防振裝置
3‧‧‧外槽
4‧‧‧攪拌翼
5‧‧‧洗衣兼脫水槽
6‧‧‧凸緣
7‧‧‧減速機構
8‧‧‧馬達
9‧‧‧安裝板
10‧‧‧平衡器
11‧‧‧洗衣軸
12‧‧‧脫水軸
13‧‧‧外槽支撐部
14‧‧‧上部支撐體
15‧‧‧吊棒
16‧‧‧下部支撐體
17‧‧‧防振彈簧
18‧‧‧滑動構件
19a‧‧‧外槽之支撐部的滑動接觸面
19b‧‧‧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滑動接觸面
20‧‧‧溝部
21‧‧‧外槽支撐部
22‧‧‧滑動接觸面
23‧‧‧溝部
24‧‧‧外槽支撐部
25‧‧‧滑動接觸面
26‧‧‧溝部
27‧‧‧外槽支撐部
28‧‧‧滑動接觸面
29‧‧‧溝部
30‧‧‧外槽支撐部
31‧‧‧滑動接觸面
32‧‧‧溝部
33‧‧‧外槽支撐部
34‧‧‧滑動接觸面
35‧‧‧溝部
36‧‧‧外槽支撐部
37‧‧‧滑動接觸面
38‧‧‧溝部
39‧‧‧外槽支撐部
40‧‧‧滑動接觸面
41‧‧‧突起部
42‧‧‧潤滑油貯存面
43‧‧‧外槽支撐部
44‧‧‧滑動接觸面
45‧‧‧突起部
46‧‧‧潤滑油貯存面
47‧‧‧外槽支撐部
48‧‧‧滑動接觸面
49‧‧‧突起部
50‧‧‧潤滑油貯存面
51‧‧‧外槽支撐部
52‧‧‧滑動接觸面
53‧‧‧突起部
54‧‧‧潤滑油貯存面
55‧‧‧外槽支撐部
56‧‧‧滑動接觸面
57‧‧‧突起部
58‧‧‧潤滑油貯存面
59‧‧‧外槽支撐部
60‧‧‧滑動接觸面
61‧‧‧突起部
62‧‧‧潤滑油貯存面
63‧‧‧外槽支撐部
64‧‧‧滑動接觸面
65‧‧‧突起部
66‧‧‧潤滑油貯存面
67‧‧‧下部支撐體
68‧‧‧滑動接觸面
69‧‧‧溝部
70‧‧‧下部支撐體
71‧‧‧滑動接觸面
72‧‧‧溝部
73‧‧‧下部支撐體
74‧‧‧滑動接觸面
75‧‧‧溝部
76‧‧‧下部支撐體
77‧‧‧滑動接觸面
78‧‧‧溝部
79‧‧‧下部支撐體
80‧‧‧滑動接觸面
81‧‧‧溝部
82‧‧‧下部支撐體
83‧‧‧滑動接觸面
84‧‧‧溝部
85‧‧‧下部支撐體
86‧‧‧滑動接觸面
87‧‧‧溝部
88‧‧‧下部支撐體
89‧‧‧滑動接觸面
90‧‧‧突起部
91‧‧‧潤滑油貯存面
92‧‧‧下部支撐體
93‧‧‧滑動接觸面
94‧‧‧突起部
95‧‧‧潤滑油貯存面
96‧‧‧下部支撐體
97‧‧‧滑動接觸面
98‧‧‧突起部
99‧‧‧潤滑油貯存面
100‧‧‧下部支撐體
101‧‧‧滑動接觸面
102‧‧‧突起部
103‧‧‧潤滑油貯存面
104‧‧‧下部支撐體
105‧‧‧滑動接觸面
106‧‧‧突起部
107‧‧‧潤滑油貯存面
108‧‧‧下部支撐體
109‧‧‧滑動接觸面
110‧‧‧突起部
111‧‧‧潤滑油貯存面
112‧‧‧下部支撐體
113‧‧‧滑動接觸面
114‧‧‧突起部
115‧‧‧潤滑油貯存面
[圖1]為防振裝置的縱剖面圖。(實施例1)
[圖2]為洗衣機的縱剖面圖。(實施例1)
[圖3]為洗衣機的平面剖面圖。(實施例1)
[圖4](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1),(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A1-A1剖面圖。(實施例1)
[圖5](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1),(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A2-A2剖面圖。(實施例1)
[圖6](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1),(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A3-A3剖面圖。(實施例1)
[圖7](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1),(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A4-42剖面圖。(實施例1)
[圖8](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2),(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A5-A5剖面圖。(實施例2)
[圖9](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2),(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A6-A6剖面圖。(實施例2)
[圖10](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3),(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A7-A7剖面圖。(實施例3)
[圖11](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 例4),(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B1-B1剖面圖。(實施例4)
[圖12](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4),(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B2-B2剖面圖。(實施例4)
[圖13](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4),(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B3-B3剖面圖。(實施例4)
[圖14](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4),(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B4-B4剖面圖。(實施例4)
[圖15](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5),(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B5-B5剖面圖。(實施例5)
[圖16](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5),(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B6-B6剖面圖。(實施例5)
[圖17](a)為從下部所看到之外槽支撐部。(實施例6),(b)為外槽之支撐部的B7-B7剖面圖。(實施例6)
[圖18](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7),(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C1-C1剖面圖。(實施例7)
[圖19](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 體。(實施例7),(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C2-C2剖面圖。(實施例7)
[圖20](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7),(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C3-C3剖面圖。(實施例7)
[圖21](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7),(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C4-C4剖面圖。(實施例7)
[圖22](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8),(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C5-C5剖面圖。(實施例8)
[圖23](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8),(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C6-C6剖面圖。(實施例8)
[圖24](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9),(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C7-C7剖面圖。(實施例9)
[圖25](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10),(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D1-D1剖面圖。(實施例10)
[圖26](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10),(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D2-D2剖面圖。(實施例10)
[圖27](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 體。(實施例10),(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D3-D3剖面圖。(實施例10)
[圖28](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10),(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D4-D4剖面圖。(實施例10)
[圖29](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11),(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D5-D5剖面圖。(實施例11)
[圖30](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11),(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D6-D6剖面圖。(實施例11)
[圖31](a)為從上方所看到之防振裝置的下部支撐體。(實施例12),(b)為防振裝置之下部支撐體的D7-D7剖面圖。(實施例12)
以下茲參考適當圖式,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來詳加說明。
<實施例1>
圖2及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洗衣機的全體構造,圖2為洗衣機的縱剖面圖,圖3為洗衣機的平面剖面圖。在該圖中僅記載洗衣機的基本構成要素,其他要素,例如像面板開關等則予以省略未加以圖示。該主要構 成係為:外筐1;藉由防振裝置2而被該外筐1所彈性支撐的合成樹脂製之外槽3;SUS製的洗衣兼脫水槽5,該洗衣兼脫水槽5係裝置在該外槽3並內裝有攪拌翼4,並且安裝有用來消除不平衡的流體平衡器10;用來將該洗衣兼脫水槽5固定在脫水軸11的鋁製凸緣6;支撐該凸緣6,與洗衣軸11構成內外雙重構造的脫水軸12;當驅動洗衣軸11時,利用齒輪來降低來自馬達8之輸入的減速機構7;與該減速機構7設在同一軸上的馬達8;以及支撐該減速機構7以及馬達8,被保持在外槽3的安裝板9。上述馬達8在洗衣時,藉由減速機構7,經過洗衣軸11僅使攪拌翼4旋轉,在脫水時則經過脫水軸12,使洗衣兼脫水槽5以及攪拌翼4一起高速旋轉。又,在上述外槽3係設有與防振裝置2滑動接觸,承受荷重的支撐部13。
防振裝置2的基本構成如圖1所示般,係由:上部支撐體14,該上部支撐體14係具有用來使外槽3以可自由搖動的方式被支撐在外筐1的球狀面;被該上部支撐體14所保持,懸吊外槽3的吊棒15;被該吊棒15所插通,與上述外槽的支撐部13下面滑動接觸的下部支撐體16;配置在上述吊棒15下部,用來使外槽3彈性化的防振彈簧17;以及滑動構件18所構成,該滑動構件18係內封於筒狀的上述下部支撐體16,並與其內周面滑動,用來摩擦減振。在本實施例中,不受構成上述防振裝置2之上述吊棒15變形的影響,上述外槽3與上述防振 裝置2所滑動接觸的部分除了抑制上述外槽3的離心旋轉外,還用來防止該滑動接觸面的潤滑油用盡,藉由在上述外槽3的支撐部13與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14的滑動接觸面19a,19b設置凹凸,被較高部分所包圍的較低部分即可做為潤滑油貯存部,可防止在洗衣中或脫水中,上述外槽3的支撐部13與上述防振裝置2的上述下部支撐體14發生斷續作動等卡住般的異常作動,可防止在上述外槽3與上述下部支撐體14的滑動接觸面19a,19b發生衝突音等的異常音,甚至,在洗衣中或脫水起動時,使在上述外槽3與上述下部支撐體14之滑動接觸面19a,19b的阻力變大,即可降低上述外槽3的離心旋轉。
設置凹凸的位置可以是:上述外槽3之支撐部13的滑動接觸面19a,也可以是上述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14的滑動接觸面19b。在本實施例中,設置凹部的地方係以溝部來表現,設置凸部的地方則以突起部來表現。
該一例如圖4所示般,藉由在外槽3之支撐部13的滑動接觸面19a設置同心圓狀的溝部20,該溝部20成為潤滑油的貯存部,即可實現上述的作用效果。因為該溝部20為同心圓狀,所以潤滑油不易流到外槽3之支撐部13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溝部20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貯存在溝部20的潤滑油會被擠向滑動接觸面 19a,使滑動接觸面19a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不管是如圖5所示之圓的一部分是斷掉般形狀的溝部23,或是如圖6所示之橢圓形狀的溝部26,又或是如圖7所示之渦卷狀的溝部29,都是和同心圓狀的溝部20一樣,即使外槽3和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都會存在朝向與溝部23,26,29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可和同心圓狀之溝部20得到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2>
如圖8所示,藉由在外槽3之支撐部30的滑動接觸面31設置放射狀的溝部32,該溝部32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溝部32為放射狀,所以潤滑油不易流向外槽3之支撐部30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往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溝部32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貯存在溝部32的潤滑油會被擠向滑動接觸面31,使滑動接觸面31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如圖9所示,藉由將溝部35設定為兩端沒有開放的放射狀,潤滑油更加不易流向外槽3之支撐部33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在實施例 中,放射狀溝雖為直線,但曲線也能得到同樣的效果。
<實施例3>
如圖10所示,藉由在外槽3之支撐部36的滑動接觸面37設置半球狀的溝部38,該溝部38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半球狀的溝部38為貯存保持潤滑油的構造,所以可防止潤滑油用盡。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往彼此對向的方向移動,貯存在溝部38的潤滑油會被擠向滑動接觸面37,使滑動接觸面37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即使將該溝部的形狀設定為圓柱狀或圓錐台的略圓柱狀,也可以和半球狀的溝部38一樣將潤滑油貯存在溝部內,所以可得到相同的效果。又,溝部的形狀也可以為底面非為圓形的半球狀或略圓柱狀等,而是為橢圓形或三角形或四角形等多角形亦可。
<實施例4>
如圖11所示,藉由在外槽3之支撐部39的滑動接觸面40設置同心圓狀的突起部41,該突起部41與潤滑油貯存面42的高度差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突起部41為同心圓狀,所以高度較低,做為潤滑油貯存部的潤滑油貯存面42也變 成同心圓狀,所以潤滑油不易流向外槽3之支撐部39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突起部41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潤滑油貯存面42的潤滑油會被擠向突起部41,使滑動接觸面40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不論是如圖12所示之圓的一部分是斷掉般形狀的突起部45,或是如圖13所示之橢圓形狀的突起部49,又或是如圖14所示之渦卷狀的突起部53,都和同心圓狀的突起部41一樣,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突起部45,49,53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可得到和同心圓狀之突起部41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5>
如圖15所示,藉由在外槽3之支撐部55的滑動接觸面56設置放射狀的突起部57,該突起部57與潤滑油貯存面58的高度差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突起部57為放射狀,所以潤滑油可貯存在放射狀之突起部57間的潤滑油貯存面58,可防止潤滑油用盡。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突起部57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潤滑油貯存面58的潤滑油 會被擠向突起部57,使滑動接觸面56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如圖16所示般,即使突起部61的兩端沒有一直到達最內周或外周,仍可將潤滑油貯存在放射狀之突起部61間的潤滑油貯存面62,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實施例中的放射狀突起部雖為直線,但是曲線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6>
如圖17所示,藉由在外槽3之支撐部63的滑動接觸面64設置半球狀的突起部65,該突起部65與潤滑油貯存面66的高度差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在突起部65間的潤滑油貯存面66可貯存潤滑油,故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4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潤滑油仍可通過突起部65之間,所以滑動接觸面64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不管該突起部的形狀為圓柱狀或圓錐台的略圓柱狀,都可和半球狀的突起部65一樣,於突起部間的潤滑油貯存面貯存潤滑油,所以可得到相同的效果。又,突起部的形狀也可以是底面為非圓形的半球狀或略圓柱狀等,而是橢圓形或三角形或四角形的多角形狀。
<實施例7>
如圖18所示,藉由在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67的滑動接觸面68設置同心圓狀的溝部69,該溝部69成為潤滑油的貯存部,即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溝部69為同心圓狀,所以潤滑油不易流到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67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因為在下部支撐體67的上面具有溝部69,所以潤滑油也不易流向下方。又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67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溝部69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貯存在溝部69的潤滑油會被擠向滑動接觸面61,使滑動接觸面68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不管是如圖19所示之圓的一部分是斷掉般形狀的溝部72,或是如圖20所示之橢圓形狀的溝部75,又或是如圖21所示之渦卷狀的溝部78,都是和同心圓狀的溝部69一樣,即使外槽3和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70,73,75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都會存在朝向與溝部72,75,78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可和同心圓狀之溝部69得到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8>
如圖22所示,藉由在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79的 滑動接觸面80設置放射狀的溝部81,該溝部81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溝部81為放射狀,所以潤滑油不易流向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79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並且,因為在下部支撐體79的上面具有溝部81,所以潤滑油也不易流向下方。又,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79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溝部81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貯存在溝部81的潤滑油會被擠向滑動接觸面80,使滑動接觸面80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如圖23所示,藉由將溝部84設定為兩端沒有開放的放射狀,潤滑油更不易流向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82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在實施例中,放射狀溝雖為直線,但曲線也能得到同樣的效果。
<實施例9>
如圖24所示,藉由在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85的滑動接觸面86設置半球狀的溝部87,該溝部87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半球狀的溝部87是為貯存保持潤滑油的構造,故可防止潤滑油用盡。並且,因為在下部支撐體85的上面具有溝部87,所以潤滑油也不易流向下方。又,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85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 存在朝向與溝部87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貯存在溝部87的潤滑油會被擠向滑動接觸面86,使滑動接觸面86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即使將該溝部的形狀設定為圓柱狀或圓錐台的略圓柱狀,也可以和半球狀的溝部87一樣將潤滑油貯存在溝部內,所以可得到相同的效果。又,溝部的形狀也可以不是底面為圓形的半球狀或略圓柱狀等,而是為橢圓形或三角形或四角形等多角形。
<實施例10>
如圖25所示,藉由在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88的滑動接觸面89設置同心圓狀的突起部90,該突起部90與潤滑油貯存面91的高度差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突起部90為同心圓狀,高度較低的潤滑油貯存面91也變成同心圓狀,所以潤滑油不易流向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88的內側或外側,可防止潤滑油用盡。並且,因為在下部支撐體88的上面具有潤滑油貯存面91,所以潤滑油也不易流向下方。又,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88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突起部90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潤滑油貯存面91的潤滑油會被擠向突起部90,使滑動接觸面89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 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不論是如圖26所示之圓的一部分像斷掉般形狀的突起部94,或是如圖27所示之橢圓形狀的突起部98,又或是如圖28所示之渦卷狀的突起部102,都和同心圓狀的突起部90一樣,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92,96,100往彼此對向的方向移動,仍存在朝向與溝部94,98,102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可得到和同心圓狀之溝部90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11>
如圖29所示,藉由在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104的滑動接觸面105設置放射狀的突起部106,該突起部106與潤滑油貯存面107的高度差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該突起部106為放射狀,所以在放射狀突起部106之間的潤滑油貯存面107可貯存潤滑油,故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04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仍存在朝向與突起部106平行之不同方向移動的部分,所以潤滑油貯存面107的潤滑油會被擠向突起部106,使滑動接觸面105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又如圖30所示,即使突起部110的兩端沒有到達最內周或外周,但是潤滑油可貯存在放射狀之突起部110間的潤滑油貯存面 111,所以可防止潤滑油用盡。再者,實施例中的放射狀突起雖為直線,但是曲線也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
<實施例12>
如圖31所示,藉由在防振裝置2之下部支撐體112的滑動接觸面113設置半球狀的突起部114,該突起部114與潤滑油貯存面115的高度差成為潤滑油貯存部,可實現同於上述實施例1的作用效果。因為可將潤滑油事先貯存在該突起部114間的潤滑油貯存面115,故可防止潤滑油用盡。此外,即使外槽3與防振裝置2的下部支持體112朝任何方向相對移動,潤滑油仍可通過突起部114間,所以滑動接觸面113的阻力變大,可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甚至,藉由使用黏性較高的潤滑油可得到更大的阻力,可進一步降低外槽3的離心旋轉。不管該突起部的形狀為圓柱狀或圓錐台的略圓柱狀,都可和半球狀的突起部114一樣,於突起部間的潤滑油貯存面貯存潤滑油,所以可得到相同的效果。又,突起部的形狀也可以是底面非圓形的半球狀或略圓柱狀,而是橢圓形或三角形或四角形的多角形狀。
2‧‧‧防振裝置
3‧‧‧外槽
13‧‧‧支撐部
14‧‧‧上部支撐體
15‧‧‧吊棒
16‧‧‧下部支撐體
17‧‧‧防振彈簧
18‧‧‧滑動構件
19a,19b‧‧‧滑動接觸面
20‧‧‧溝部

Claims (5)

  1. 一種洗衣機,係具備:在底部具有旋轉翼的洗衣兼脫水槽;內包該洗衣兼脫水槽的外槽;收納該外槽的外筐;以及將上述外槽懸吊支撐於上述外筐的防振裝置,該防振裝置係具有:吊棒;從上述外筐支撐上述吊棒的上部支撐體;下部支撐體,該下部支撐體是被上述吊棒的下部所插通,滑動接觸於上述外槽的支撐部下面;以及配置在上述吊棒的下部,承受荷重的防振彈簧,其特徵為:在上述外槽的支撐部下面或上述下部支撐體的滑動接觸面係設有凹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洗衣機,其中,上述凹凸係為溝或突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洗衣機,其中,上述溝或突起係為同心圓狀或渦卷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洗衣機,其中,上述溝或突起係為放射狀。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洗衣機,其中,上述溝或突起係為略半球狀或略圓柱狀。
TW102133657A 2012-11-30 2013-09-17 洗衣機 TW2014301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1848A JP2014104310A (ja) 2012-11-30 2012-11-30 洗濯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0185A true TW201430185A (zh) 2014-08-01

Family

ID=5085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3657A TW201430185A (zh) 2012-11-30 2013-09-17 洗衣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04310A (zh)
CN (1) CN103850091A (zh)
TW (1) TW2014301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042328A (ja) * 2015-08-25 2017-03-02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洗濯機
CN108662068B (zh) * 2017-03-27 2021-06-11 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减震器和包括该减震器的洗衣机
JP2018201631A (ja) * 2017-05-31 2018-12-2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洗濯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1472A (en) * 1975-09-29 1977-03-31 Hitachi Ltd Vibration-preventing apparatus for full-automatic washing machine
JPS52112676U (zh) * 1976-02-24 1977-08-26
JP2583808Y2 (ja) * 1990-09-07 1998-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防振機構
JPH1119388A (ja) * 1997-07-02 1999-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脱水兼用洗濯機の防振装置
CN1570251A (zh) * 2003-07-25 2005-01-2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直立型洗衣机的悬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0091A (zh) 2014-06-11
JP2014104310A (ja) 2014-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2700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белья
JP6827049B2 (ja) 洗濯機の可変減衰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及び洗濯機
KR100513033B1 (ko) 하부 발란서가 구비된 세탁기
RU2384660C1 (ru)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барабанного типа
WO2017114036A1 (zh) 一种洗衣机变阻尼减振装置及洗衣机
TW201430185A (zh) 洗衣機
CN105839348A (zh) 波轮洗衣机和用于波轮洗衣机的吊杆组件
WO2017114035A1 (zh) 一种洗衣机变阻尼减振装置及洗衣机
US9562312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EP2390400B1 (en) Laundry machine
RU2497991C2 (ru)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US2957331A (en) Tub support
JP2017153631A (ja) 洗濯機
JP6484461B2 (ja) 洗濯機
RU2628974C2 (ru)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с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м амортизирующ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JP2016137092A (ja) 洗濯機
US4403484A (en) Dual node support assembly for washing machine
CN106917235B (zh) 洗衣设备
JP648481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US2964192A (en) Liquid centrifugal balancer
US11255035B2 (en) Laundry apparatus
KR100273366B1 (ko) 세탁기의 원심균형조절장치
KR100206855B1 (ko) 회전체의 원심균형 조절구조
JP2015107197A (ja) 洗濯機
JP7170172B2 (ja) 洗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