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6802A - 發光鍵盤 - Google Patents

發光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6802A
TW201426802A TW101148413A TW101148413A TW201426802A TW 201426802 A TW201426802 A TW 201426802A TW 101148413 A TW101148413 A TW 101148413A TW 101148413 A TW101148413 A TW 101148413A TW 201426802 A TW201426802 A TW 2014268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button
light
keycap
key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8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9425B (zh
Inventor
Chung-Yu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TW101148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9425B/zh
Priority to CN201320023133.1U priority patent/CN203054739U/zh
Priority to US13/920,993 priority patent/US20140166457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426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68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9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942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83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characterised by legends, e.g. Brail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ight emitting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17/97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using a capacitive movable element
    • H03K17/98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using a capacitive movable element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trol members, e.g.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36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H01H2219/044Edge lighting of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6Le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12Push-buttons
    • H01H3/122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 H01H3/125Push-buttons with enlarged actuating area, e.g. of the elongated bar-type; Stabilising means therefor using a scissor mechanism as stabilis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94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 H03K2217/965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 H03K2217/9653Switches controlled by moving an element forming part of the switch with illumination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發光鍵盤,包括按鍵、按鍵線路板以及發光元件。發光元件設置於按鍵線路板之側邊,按鍵設置於按鍵線路板上方,當按鍵被觸壓時將使按鍵線路板產生相應之按鍵訊號。本發明利用形成於按鍵線路板上之導光結構引導於按鍵線路板中傳導之來自發光元件之光束朝向按鍵之方向散射,而後朝向按鍵之方向散射之光束通過形成於按鍵線路板上之聚光微結構而匯聚並集中投射至按鍵之鍵帽區域。

Description

發光鍵盤
本發明關於一種鍵盤,尤其是指一種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
鍵盤是常用的電腦週邊裝置,用以輸入文字或指令至電腦。近來鍵盤廠商致力於研發各種具有特殊功能之鍵盤以滿足不同使用者之各種需求,例如為令使用者在光源不足的環境中仍能清楚看見按鍵上的字樣,而有了發光鍵盤的問世。
以下就習知之發光鍵盤之內部結構進行說明。請參閱圖1,圖1係顯示習知之發光鍵盤之剖面示意圖。
發光鍵盤1包括複數按鍵11、薄膜線路板12以及發光元件13。
其中,薄膜線路板12包括下層板121、上層板122以及介於下層板121與上層板122之間的中層板123。
再者,下層板121具有複數下接點1211,而上層板122則具有複數上接點1221,此外,中層板123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1211與複數上接點1221的接點開孔1231,其中,每一上接點1221與其對應的下接點1211共同形成一薄膜開關124。
此外,每一按鍵11包括鍵帽111以及彈性體112。
組裝時,複數按鍵11設置於薄膜線路板12上方,發光元件13則設置於下層板121側邊,用以提供光束射入下層板121,光束的傳 播路徑如圖中之光路L1所示。
下層板121由導光材質所製成,其中,下層板121之下表面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光束的複數導光點1212,複數導光點1212設置於對應複數按鍵11之處,因此薄膜線路板12的下層板121即具有導光功能。
由上述內容可知,習知的發光鍵盤1利用薄膜線路板12之下層板121傳導光束,並利用位於下層板121之下表面之複數導光點1212使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11之方向散射,以令部分光束投射至複數鍵帽111而使複數按鍵11具有發光效果。
習知的發光鍵盤1存在著以下的問題,首先,由於薄膜線路板12具有複數上接點1221與複數下接點1211,因此並無法於對應每一鍵帽111中央處之下層板121上設計導光點1212,導光點1212僅能設計於每一下接點1211周圍的下層板121上。
如此光束通過複數導光點1212而部分向上散射時將會偏離複數鍵帽111區域,故兩兩鍵帽111之間將透出部分光束而使發光鍵盤1有嚴重的漏光問題,更重要的是複數鍵帽111處的亮度將減弱而需使用更高亮度的發光元件13或者設置更多的發光元件13,成本即因此而提高。
因此需要一種改良的發光鍵盤以改善習知的發光鍵盤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聚光微結構之發光鍵盤。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一按鍵線路板,用以產生至少一按鍵訊號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包括:一上線路板,由透光材質製成;一下線路板,由導光材質製成,用以傳導該至少一光束;以及一間隔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之間;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被觸壓而使該按鍵線路板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按鍵之處,用以引導來自該發光元件之該至少一光束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以及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導光結構之處,用以使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之該至少一光束匯聚並投射至該至少一按鍵之至少一鍵帽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間隔層為一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或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之一UV絕緣油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 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方式形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為至少一V形溝槽或至少一U形溝槽,該至少一導光結構為一導光油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側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上線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點,該下線路板則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下接點而與該至少一上接點形成至少一薄膜開關,其中,該至少一上接點與其所對應之該至少一下接點之間不具有該間隔層。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按鍵線路板更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包括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以及一第二電極層,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包括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其中,當該按鍵線路板通電時,每一該第一電極電路圖案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電極電路圖案之間形成一電場,於該至少一按鍵接近其所對應之該電場時,該電場發生變化而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至少一導電物質設置於該該 至少一按鍵。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導電物質為金屬漆或導電泡棉。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以及該第二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質。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按鍵線路板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或薄膜開關線路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用以提供該至少一鍵帽一回復力。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固定並導引該至少一鍵帽之移動,其中該該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包括至少一鏤空部,該至少一鍵帽於該至少一鏤空部內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以使該至少一鍵帽相對於該按鍵線路板上下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支撐板位於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下方,用以固定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包括: 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一按鍵線路板,用以產生至少一按鍵訊號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包括:一上線路板;一下線路板,由導光材質製成,用以傳導該至少一光束;以及一中層板,設置於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之間,用以避免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接觸;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被觸壓而使該按鍵線路板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按鍵之處,用以引導來自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之該至少一光束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以及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或該中層板上對應該至少一導光結構之處,用以使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之該至少一光束匯聚並投射至該至少一按鍵之一鍵帽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 中層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方式形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為至少一V形溝槽或至少一U形溝槽,該至少一導光結構為一導光油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側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中層板與該上線路板由透光材質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上線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點,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第一開孔,該至少一第一開孔用以當該按鍵線路板被觸壓時被該至少一上接點伸入,該下線路板則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下接點而與該至少一上接點形成至少一薄膜開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按鍵線路板更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包括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以及一第二電極層,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包括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其中,當該按鍵線路板通電時,每一該第一電極電路圖案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電極電路圖案之 間形成一電場,於該至少一按鍵接近其所對應之該電場時,該電場發生變化而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至少一導電物質設置於該至少一按鍵。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導電物質為金屬漆或導電泡棉。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以及該第二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質。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按鍵線路板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或薄膜開關線路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用以提供該至少一鍵帽一回復力。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固定並導引該至少一鍵帽之移動,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包括至少一鏤空部,該至少一鍵帽於該至少一鏤空部內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以使該至少一鍵帽相對於該按鍵線路板上下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支撐板位於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下方,用以固定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一按鍵線路板,用以產生至少一按鍵訊號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包括: 一上線路板,由透光材質製成;一下線路板;以及一中層板,由導光材質製成,設置於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之間,用以避免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接觸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被觸壓而使該按鍵線路板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中層板上對應該至少一按鍵之處,用以引導來自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之該至少一光束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以及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導光結構之處,用以使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之該至少一光束匯聚並投射至該至少一按鍵之至少一鍵帽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 該中層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方式形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為至少一V形溝槽或至少一U形溝槽,該至少一導光結構為一導光油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中層板之一側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上線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點,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第一開孔,該至少一第一開孔用以當該按鍵線路板被觸壓時被該至少一上接點伸入,該下線路板則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下接點而與該至少一上接點形成至少一薄膜開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按鍵線路板更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包括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以及一第二電極層,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包括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其中,當該按鍵線路板通電時,每一該第一電極電路圖案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電極電路圖案之間形成一電場,於該至少一按鍵接近其所對應之該電場時,該電場發生變化而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至少一導電物質設置於該至 少一按鍵。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導電物質為金屬漆或導電泡棉。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以及該第二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質。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按鍵線路板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或薄膜開關線路板。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用以提供該至少一鍵帽一回復力。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固定並導引該至少一鍵帽之移動,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包括至少一鏤空部,該至少一鍵帽於該至少一鏤空部內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以使該至少一鍵帽相對於該按鍵線路板上下移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更包括一支撐板位於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下方,用以固定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以下說明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請參閱圖2至圖4,圖2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圖3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圖4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如圖2以及圖3所示,發光鍵盤2包括複數按鍵21、鍵帽導引支架22以及按鍵線路板23。此外,更包括發光元件24設置於按鍵線路板23側邊。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23。請注意,圖4中之按鍵線路板23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23之形成方式及電路圖案。
按鍵線路板23設置於複數按鍵21下方,用以感應複數按鍵21被使用者按壓與否而產生相應之複數按鍵訊號以執行相應之功能,例如於電腦系統中輸入文字、符號、數字等。於本例中,按鍵線路板23為薄膜開關線路板。
按鍵線路板23包括上線路板231、下線路板232以及間隔層233。下線路板232的上表面具有第一電路圖案2321,且第一電路圖案2321具有複數下接點2321a,而上線路板231的下表面具有第二電路圖案2311,且第二電路圖案2311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2321a的複數上接點2311a,其中,每一上接點2311a與其相對應之下接點2321a共 同形成一薄膜開關234,且每一個薄膜開關234對應一按鍵21。
間隔層233形成於下線路板232之上表面或上線路板231之下表面,用以阻隔下線路板232與上線路板231,使複數下接點2321a與複數上接點2311a之間維持一距離,其中,複數上接點2311a與複數下接點2321a之間不具有間隔層233,因此任一上接點2311a與其所對應之下接點2321a之間具有一空隙235。於本例中,間隔層233為UV絕緣油墨。
發光元件24設置於下線路板232之側邊232a,用以提供光束射入下線路板232。於本例中,發光元件24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另外,於本例中發光元件24之設置位置並無限制,發光元件24可設置於下線路板232之任一側邊,亦可以分別於下線路板232之兩側設置發光元件24。
當發光元件24提供之光束進入下線路板232後,光束會在下線路板232中進行傳導,光束的傳播路徑如圖中之光路L2所示。請注意,光路L2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光束之傳播路徑。
下線路板232具有低吸收率以及高折射係數,可選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矽樹脂(silicone)等透明導光材質,但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下線路板232之下表面(圖2)或上表面(圖3)具有用以聚 集並散射發光元件24所提供之光束的複數導光結構236,且複數導光結構236係依據複數按鍵21的位置而被設置,當光束遇到複數導光結構236時,複數導光結構236會將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21之方向散射。
於本例中係將導光油墨印在下線路板232之下表面或上表面而形成複數導光結構236,但並不以此為限,利用其他方式而形成於下線路板232之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複數導光結構236,只要能達到使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21之方向散射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本案之主要發明特徵在於複數導光結構236上方具有與其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237,通過複數導光結構236而朝向複數按鍵2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通過與複數導光結構236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237,於是朝向複數按鍵2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匯聚而使偏離的光束得以投射至複數按鍵21之複數鍵帽211區域,於是複數按鍵21之複數鍵帽211區域將產生高亮度的發光效果。
如圖2以及圖3所示,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237可形成於上線路板231之下表面或者上線路板231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236之處,其中複數聚光微結構237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等方式形成,複數聚光微結構237可為複數V形溝槽2371、複數U形溝槽2372等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注意,圖2以及圖3中之複數聚光微結構237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複數聚光微結構237之形狀及分布範圍, 只要能達到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236而朝向複數按鍵2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匯聚並集中投射至複數按鍵21之複數鍵帽211區域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另外,為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236而朝向複數按鍵2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能夠投射至複數按鍵21區域,上線路板231為透光材質製成而能使朝向複數按鍵2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通過。
接下來請繼續參照圖2以及圖3,以下繼續說明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複數按鍵21以及鍵帽導引支架22之結構。首先,每一按鍵21具有鍵帽211以及彈性元件212。
每一鍵帽211具有複數透光部211a,透光部211a通常為字母或符號所在之處,當光束投射至鍵帽211時,透光部211a將透出光束。
鍵帽導引支架22設置於按鍵線路板23上方且具有鏤空部22a,鍵帽211被固定於鍵帽導引支架22之鏤空部22a,並可於鏤空部22a內上下移動。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鍵帽導引支架22可如圖2所示,為一完整片狀體,亦即複數鍵帽211共用一鍵帽導引支架22,並於每一鍵帽211下方形成鏤空部22a以容置鍵帽211,亦可如圖3所示,每一鍵帽211下方皆具有獨立之鍵帽導引支架22,每一鍵帽導引支架22具有一鏤空部22a以容置鍵帽211。
接著,彈性元件212設置於鍵帽211下方,其中彈性元件212具有一突部212a位於其內部。
當任一鍵帽211被按壓而向下移動時,將擠壓彈性元件212使其產生形變,於是突部212a向下移動而觸壓上線路板231,使得對應於鍵帽211之上接點2311a伸入相應之空隙235,而與下線路板232上相應之下接點2321a接觸,藉此令相對應的薄膜開關234達成電性導通,以使發光鍵盤2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
當鍵帽211不再被壓抵時,彈性元件212回復原狀而提供鍵帽211回復力以令鍵帽211相對於鍵帽導引支架22之鏤空部22a向上移動至未被按壓時之位置。
以下說明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請參照至圖5至圖7,圖5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圖6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圖7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發光鍵盤3包括複數按鍵31、鍵帽導引支架32以及按鍵線路板33。此外,更包括發光元件34設置於按鍵線路板33側邊。
首先說明本例之按鍵線路板33,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於本例中,按鍵線路板33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
請注意,圖7中之按鍵線路板33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33之形成方式及電路圖案。
按鍵線路板33包括上線路板331、下線路板332以及間隔層333。下線路板332的上表面具有第二電極層3321,且第二電極層3321具 有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3321a,而上線路板331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電極層3311,且第一電極層3311具有對應於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3321a的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3311a,其中,每一第一電極電路圖案3311a與其相對應之第二電極電路圖案3321a共同形成一非接觸式按鍵開關334,且每一非接觸式按鍵開關334對應一按鍵31。
間隔層333形成於下線路板332之上表面或上線路板331之下表面,用以阻隔下線路板332與上線路板331,使第一電極層3311與第二電極層3321之間維持一距離而不互相接觸。於本例中,間隔層333為UV絕緣油墨。
如圖5以及圖6所示,發光元件34設置於下線路板332之側邊332a,用以提供光束射入下線路板332。於本例中,發光元件34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另外,於本例中發光元件34之設置位置並無限制,發光元件34可設置於下線路板332之任一側邊,亦可以分別於下線路板332之兩側設置發光元件34。
當發光元件34提供之光束進入下線路板332後,光束會在下線路板332中進行傳導,光束的傳播路徑如圖中之光路L3所示。請注意,光路L3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光束之傳播路徑。
下線路板332具有低吸收率以及高折射係數,可選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 矽樹脂(silicone)等透明導光材質,但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下線路板332之下表面(圖5)或上表面(圖6)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34所提供之光束的複數導光結構335,且複數導光結構335係依據複數按鍵31的位置而被設置,當光束遇到複數導光結構335時,複數導光結構335會將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31之方向散射。
於本例中係將導光油墨印在下線路板332之下表面或上表面而形成複數導光結構335,但並不以此為限,利用其他方式而形成於下線路板332之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複數導光結構335,只要能達到使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31之方向散射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本案之主要發明特徵在於複數導光結構335上方具有與其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336,通過複數導光結構335而朝向複數按鍵3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通過與複數導光結構335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336,於是朝向複數按鍵3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匯聚而使偏離的光束得以投射至複數按鍵31之複數鍵帽311區域,於是複數按鍵31之複數鍵帽311區域將產生高亮度的發光效果。
如圖5以及圖6所示,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336形成於上線路板331之下表面或者上線路板331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335之處,其中複數聚光微結構336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等方式形成,複數聚光微結構336可為複數V形溝槽3361、複數U形溝槽3362等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注意,圖5以及圖6中之複數聚光微結構336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複數聚光微結構336之形狀及分布範圍,只要能達到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335而朝向複數按鍵3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匯聚並集中投射至複數按鍵31之複數鍵帽311區域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使來自發光元件34之光束能夠投射至複數按鍵31,上線路板331為透光材質製成而能使光束通過,第一電極層3311與第二電極層3321則為透明導電材質,可選自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氧化鋅鋁、導電高分子、石墨烯(Graphene)、溴化銀(AgBr)、氧化銦鎵鋅(IGZO)、碳奈米管(carbon nanotube)、奈米銀(nano silver)或奈米銅(nano Cu),但並不以此為限。
接下來請繼續參照圖5以及圖6,以下繼續說明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複數按鍵31以及鍵帽導引支架32之結構。首先,每一按鍵31具有鍵帽311以及彈性元件312。
每一鍵帽311具有複數透光部311a,透光部311a通常為字母或符號所在之處,當光束投射至鍵帽311時,透光部311a將透出光束。
鍵帽導引支架32設置於按鍵線路板33上方且具有鏤空部32a,鍵帽311被固定於鍵帽導引支架32之鏤空部32a,並可於鏤空部32a內上下移動。彈性元件312則被設置於鍵帽311下方。
當按鍵線路板33通電時,每一非接觸式按鍵開關334中之第一電極電路圖案3311a與第二電極電路圖案3321a之間形成電場,當使 用者向下按壓鍵帽311時,鍵帽311向下移動並擠壓彈性元件312使其產生形變,於是鍵帽311與彈性元件312接近其所對應之非接觸式按鍵開關334所產生之電場而使電場發生變化,於是控制器(圖中未示)即以此為依據產生相應之非接觸式按鍵訊號。
當鍵帽311不再被壓抵時,彈性元件312回復原狀而令鍵帽311向上移動至未被按壓時之位置。
需要說明的是,為使按鍵31接近其所對應之電場時能使電場產生變化,於本例中需於按鍵31中設置導電物質313(圖5及圖6),當導電物質313接近其所對應之電場時電場即會發生變化。導電物質313可為塗佈於按鍵31之金屬漆或固設於按鍵31之導電泡棉,但並不以此為限。
以下說明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請參照圖8至圖10,圖8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圖9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圖10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如圖8以及圖9所示,發光鍵盤4包括複數按鍵41、支撐板42以及按鍵線路板43。此外,更包括發光元件44設置於按鍵線路板43側邊。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43,於本例中,按鍵線路板43為薄膜開關線路板。請注意,圖10中之按鍵線路板43僅為例示說明之 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43之形成方式及電路圖案。
按鍵線路板43設置於複數按鍵41下方,包括上線路板431、下線路板432以及中層板433,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於本例中按鍵線路板43具有中層板433。
具體而言,下線路板432的上表面具有第一電路圖案4321,且第一電路圖案4321具有複數下接點4321a,而上線路板431的下表面具有第二電路圖案4311,且第二電路圖案4311具有對應於複數下接點4321a的複數上接點4311a,其中,每一上接點4311a與其相對應之下接點4321a共同形成一薄膜開關434,且每一個薄膜開關434對應一按鍵41。
中層板433設置於下線路板432與上線路板431之間,用以阻隔下線路板432與上線路板431,使複數下接點4321a與複數上接點4311a之間維持一距離,其中,中層板433於對應複數上接點4311a之處具有複數第一開孔435。
發光元件44設置於下線路板432之側邊432a,用以提供光束射入下線路板432,於本例中,發光元件44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另外,於本例中發光元件44之設置位置並無限制,發光元件44可設置於下線路板432之任一側邊,亦可以分別於下線路板432之兩側設置發光元件44。
當發光元件44提供之光束進入下線路板432後,光束會在下線 路板432中進行傳導,光束的傳播路徑如圖中之光路L4所示。請注意,光路L4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光束之傳播路徑。
下線路板432具有低吸收率以及高折射係數,可選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矽樹脂(silicone)等透明導光材質,但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下線路板432之下表面(圖8)或上表面(圖9)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44所提供之光束的複數導光結構436,且複數導光結構436係依據複數按鍵41的位置而被設置,當光束遇到複數導光結構436時,複數導光結構436會將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
於本例中係將導光油墨印在下線路板432之下表面或上表面而形成複數導光結構436,但並不以此為限,利用其他方式而形成於下線路板432之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複數導光結構436,只要能達到使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本案之主要發明特徵在於複數導光結構436上方具有與其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437,通過複數導光結構436而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通過與複數導光結構436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437,於是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匯聚而使偏離的光束得以投射至複數按鍵41之複數鍵帽411區域,於是複數按鍵41之複數鍵帽411區域將產生高亮度的發光效果。
如圖8以及圖9所示,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437可形成於上線路板431之下表面或者上線路板431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436之處,其中複數聚光微結構437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等方式形成,複數聚光微結構437可為複數V形溝槽4371、複數U形溝槽4372等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注意,圖8以及圖9中之複數聚光微結構437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複數聚光微結構437之形狀及分布範圍,只要能達到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436而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匯聚並集中投射至複數按鍵41之複數鍵帽411區域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請先參照至圖11以及圖12,圖11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三剖面示意圖,圖12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四剖面示意圖。
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437還可以形成於中層板433之下表面或者中層板433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436之處,其中複數聚光微結構437可為複數V形溝槽4371、複數U形溝槽4372等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注意,圖11以及圖12中之複數聚光微結構437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複數聚光微結構437之形狀及分布範圍,只要能達到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436而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匯聚並集中投射至複數按鍵41之複數鍵帽411區域 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另外,為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436而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能夠投射至複數按鍵41區域,中層板433與上線路板431為透光材質製成而能使朝向複數按鍵4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通過。
接下來請繼續參照圖8以及圖9,以下說明本發明之複數按鍵41以及支撐板42之結構。
複數按鍵41設置於按鍵線路板43上方,每一按鍵41具有鍵帽411、剪刀式連接元件412以及彈性元件413。
此外,每一鍵帽411具有透光部411a,透光部411a通常為字母或符號所在之處,當鍵帽411被投射光束時,透光部411a將透出光束。
再者,支撐板42設置於按鍵線路板43與按鍵41之間用以固定剪刀式連接元件412,彈性元件413則設置於鍵帽411與支撐板42之間用以提供鍵帽411一回復力。
詳細的說,每一剪刀式連接元件412具有第一框架4121以及第二框架4122,第一框架4121樞設於第二框架4122並交叉設置,第一框架4121之第一端4121a與第二框架4122之第一端4122a分別連結於鍵帽411之第一固定結構4111以及第二固定結構4112,第一框架4121之第二端4121b與第二框架4122之第二端4122b則分別卡固於支撐板42之第三固定結構421以及第四固定結構422。
請注意,當支撐板42為透光材質製成時,位於透光部411a下方之支撐板42不需具有相應之孔洞,但當支撐板42為不透光材質製成時,位於透光部411a下方之支撐板42將設有孔洞以利光束通過並投射至鍵帽411。
當鍵帽411被按壓時,第一框架4121與第二框架4122將相對旋轉而使鍵帽411向下移動。
接著,鍵帽411擠壓彈性元件413使其產生形變,於是彈性元件413內部之突部413a向下移動並穿過支撐板42之破孔42a而觸壓上線路板431,使得對應於鍵帽411之上接點4311a伸入相應之第一開孔435,而與下線路板432上相應之下接點4321a接觸,藉此令相對應的薄膜開關434達成電性導通,以使發光鍵盤4產生相對應的按鍵訊號。
當鍵帽411不再被壓抵時,彈性元件413回復原狀而令鍵帽411向上移動至未被按壓時之位置,同時剪刀式連接元件412之第一框架4121與第二框架4122將再次相對旋轉至回復初始狀態。
另外,本例中之複數按鍵41以及支撐板42可應用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而取代複數按鍵21以及鍵帽導引支架22,複數按鍵21以及鍵帽導引支架22亦可應用於本例中而取代複數按鍵41以及支撐板42。
以下說明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請參照至圖13至圖15,圖13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 面示意圖,圖14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圖15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發光鍵盤5包括複數按鍵51、支撐板52以及按鍵線路板53。此外,更包括發光元件54設置於按鍵線路板53側邊。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53,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於本例中按鍵線路板53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請注意,圖15中之按鍵線路板53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53之形成方式及電路圖案。
按鍵線路板53設置於複數按鍵51下方,包括上線路板531、下線路板532以及中層板533。下線路板532的上表面具有第二電極層5321,且第二電極層5321具有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5321a,而上線路板531的下表面具有第一電極層5311,且第一電極層5311具有對應於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5321a的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5311a,其中,每一第一電極電路圖案5311a與其相對應之第二電極電路圖案5321a共同形成一非接觸式按鍵開關534,且每一個非接觸式按鍵開關534對應一按鍵51。
中層板533設置於下線路板532與上線路板531之間,用以阻隔下線路板532與上線路板531,使第二電極層5321與第一電極層5311之間維持一距離而不互相接觸。
發光元件54設置於下線路板532之側邊532a,用以提供光束射入下線路板532,於本例中,發光元件54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
另外,於本例中發光元件54之設置位置並無限制,發光元件54可設置於下線路板532之任一側邊,亦可以分別於下線路板532之兩側設置發光元件54。
當發光元件54提供之光束進入下線路板532後,光束會在下線路板532中進行傳導,光束的傳播路徑如圖中之光路L5所示。請注意,光路L5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光束之傳播路徑。
下線路板532具有低吸收率以及高折射係數,可選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矽樹脂(silicone)等透明導光材質,但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下線路板532之下表面(圖13)或上表面(圖14)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54所提供之光束的複數導光結構535,且複數導光結構535係依據複數按鍵51的位置而被設置,當光束遇到複數導光結構535時,複數導光結構535會將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51之方向散射。
於本例中係將導光油墨印在下線路板532之下表面或上表面而形成複數導光結構535,但並不以此為限,利用其他方式而形成於下線路板532之上表面或下表面的複數導光結構535,只要能達到使部分 光束朝向複數按鍵51之方向散射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本案之主要發明特徵在於複數導光結構535上方具有與其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536,通過複數導光結構535而朝向複數按鍵5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通過與複數導光結構535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536,於是朝向複數按鍵5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匯聚而使偏離的光束得以投射至複數按鍵51之複數鍵帽511區域,於是複數按鍵51之複數鍵帽511區域將產生高亮度的發光效果。
如圖13以及圖14所示,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536可形成於上線路板531之下表面或者上線路板531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535之處,其中複數聚光微結構536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等方式形成,複數聚光微結構536可為複數V形溝槽5361、複數U形溝槽5362等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注意,圖13以及圖14中之複數聚光微結構536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複數聚光微結構536之形狀及分布範圍,只要能達到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535而朝向複數按鍵5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匯聚並集中投射至複數按鍵51之複數鍵帽511區域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請先參照至圖16以及圖17,圖16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三剖面示意圖,圖17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四剖面示意圖。
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536還可以形成於中層板533之下表 面或者中層板533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535之處,其中複數聚光微結構536可為複數V形溝槽5361、複數U形溝槽5362等形狀,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注意,圖16以及圖17中之複數聚光微結構536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複數聚光微結構536之形狀及分布範圍,只要能達到使光束匯聚並集中朝向複數按鍵51之複數鍵帽511之方向投射的目的,皆應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另外,為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535而朝向複數按鍵5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能夠投射至複數按鍵51區域,中層板533與上線路板531為透光材質製成而能使朝向複數按鍵5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通過。
接下來請繼續參照圖13以及圖14,以下說明本發明之複數按鍵51以及支撐板52之結構。
複數按鍵51設置於按鍵線路板53上方,每一按鍵51具有鍵帽511、剪刀式連接元件512以及彈性元件513。此外,鍵帽511具有透光部511a,透光部511a通常為字母或符號所在之處,當鍵帽511被投射光束時,透光部511a將透出光束。
支撐板52設置於按鍵線路板53與按鍵51之間用以固定剪刀式連接元件512,彈性元件513則設置於鍵帽511與支撐板52之間用以提供鍵帽511一回復力。
詳細的說,剪刀式連接元件512具有第一框架5121以及第二框 架5122,第一框架5121樞設於第二框架5122並交叉設置,第一框架5121之第一端5121a與第二框架5122之第一端5122a分別連結於鍵帽511之第一固定結構5111以及第二固定結構5112,第一框架5121之第二端5121b與第二框架5122之第二端5122b則分別卡固於支撐板52之第三固定結構521以及第四固定結構522。
請注意,當支撐板52為透光材質製成時,位於透光部511a下方之支撐板52不需具有相應之孔洞,但當支撐板52為不透光材質製成時,位於透光部511a下方之支撐板52將設有孔洞以利光束通過並投射至複數鍵帽511。
當按鍵線路板53通電時,每一非接觸式按鍵開關534中之第一電極電路圖案5311a與第二電極電路圖案5321a之間形成電場,當使用者向下按壓鍵帽511時,第一框架5121與第二框架5122將相對旋轉而使鍵帽511向下移動,同時鍵帽511將擠壓彈性元件513使其產生形變,於是鍵帽511與彈性元件513接近其所對應之非接觸式按鍵開關534所產生之電場而使電場發生變化,於是控制器(圖中未示)即以此為依據產生相應之非接觸式按鍵訊號。
當鍵帽511不再被壓抵時,彈性元件513回復原狀而令鍵帽511向上移動至未被按壓時之位置,同時剪刀式連接元件512之第一框架5121與第二框架5122將再次相對旋轉至回復初始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為使按鍵51接近其所對應之電場時能使電場產生變化,於本例中需於按鍵51中設置導電物質514(圖13及圖14), 當導電物質514接近其所對應之電場時電場即會發生變化。導電物質514可為塗佈於按鍵51之金屬漆或固設於按鍵51之導電泡棉,但並不以此為限。
另外,本例中之複數按鍵51以及支撐板52可應用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而取代複數按鍵31以及鍵帽導引支架32,複數按鍵31以及鍵帽導引支架32亦可應用於本例中而取代複數按鍵51以及支撐板52。
以下說明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請參照至圖18以及圖19,圖18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圖19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
如圖18以及圖19所示,發光鍵盤6包括複數按鍵61、鍵帽導引支架62以及按鍵線路板63。此外,更包括發光元件64設置於按鍵線路板63側邊。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63,於本例中,按鍵線路板63為薄膜開關線路板。
按鍵線路板63設置於複數按鍵61下方,包括上線路板631、下線路板632以及中層板633。
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於本例中發光元件64係設置於中層板633之側邊633a,當發光元件64提供之光束進入中層板633後,光束會在中層板633中進行傳導,光束的傳播路徑如圖中之光路L6 所示。請注意,光路L6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光束之傳播路徑。
需要說明的是,剖面示意圖中之光路L6與按鍵線路板63並不位於同一平面,故以虛線表示光路L6,亦即光路L6為於中層板633中之其他區域中傳導的光束。
另外,於本例中發光元件64之設置位置並無限制,發光元件64可設置於中層板633之任一側邊,亦可以分別於中層板633之兩側設置發光元件64。
中層板633具有低吸收率以及高折射係數,可選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矽樹脂(silicone)等透明導光材質,但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中層板633之下表面(圖18)或上表面(圖19)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64所提供之光束的複數導光結構634,且複數導光結構634係依據複數按鍵61的位置而被設置,當光束遇到複數導光結構634時,複數導光結構634會將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61之方向散射。
再者,複數導光結構634上方具有與其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635,通過複數導光結構634而朝向複數按鍵6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通過與複數導光結構634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635,於是朝向複數按鍵6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匯聚而使偏離的光束得以投射至複數按鍵61區域,於是複數按鍵61區域將產生高亮度的發光效 果。
如圖18以及圖19所示,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635可形成於上線路板631之下表面或者上線路板631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634之處。
另外,為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634而朝向複數按鍵6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能夠投射至複數按鍵61區域,上線路板631為透光材質製成而能使朝向複數按鍵6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通過。
按鍵線路板63之其他結構、材質、形成方法與運作原理等皆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按鍵線路板43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再者,複數按鍵61與鍵帽導引支架62之結構、材質、組裝順序與運作原理等則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複數按鍵21與鍵帽導引支架22相同,故於此亦不再贅述,此外,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複數按鍵41與支撐板42亦可應用於本例中而取代複數按鍵61與鍵帽導引支架62。
最後說明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請參照至圖20以及圖21,圖20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圖21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
如圖20以及圖21所示,發光鍵盤7包括複數按鍵71、鍵帽導引支架72以及按鍵線路板73。此外,更包括發光元件74設置於按鍵線路板73側邊。
首先說明本發明之按鍵線路板73,於本例中,按鍵線路板73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
按鍵線路板73包括上線路板731、下線路板732與中層板733設置於上線路板731與下線路板732之間,與第四較佳實施例不同的是,於本例中發光元件74係設置於中層板733之側邊733a,當發光元件74提供之光束進入中層板733後,光束會在中層板733中進行傳導,光束的傳播路徑如圖中之光路L7所示。請注意,光路L7僅為例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光束之傳播路徑。
另外,於本例中發光元件74之設置位置並無限制,發光元件74可設置於中層板733之任一側邊,亦可以分別於中層板733之兩側設置發光元件74。
中層板733具有低吸收率以及高折射係數,可選自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矽樹脂(silicone)等透明導光材質,但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中層板733之下表面(圖20)或上表面(圖21)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74所提供之光束的複數導光結構734,且複數導光結構734係依據複數按鍵71的位置而被設置,當光束遇到複數導光結構734時,複數導光結構734會將部分光束朝向複數按鍵71之方向散射。
再者,複數導光結構734上方具有與其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735,通過複數導光結構734而朝向複數按鍵7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 束將通過與複數導光結構734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735,於是朝向複數按鍵7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將匯聚而使偏離的光束得以投射至複數按鍵71區域,於是複數按鍵71區域將產生高亮度的發光效果。
如圖20以及圖21所示,於本例中複數聚光微結構735可形成於上線路板731之下表面或者上線路板731之上表面對應複數導光結構734之處。
另外,為使通過複數導光結構734而朝向複數按鍵7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能夠朝向複數按鍵71之方向投射,上線路板731為透光材質製成而能使朝向複數按鍵71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通過。
按鍵線路板73之其他結構、材質、形成方法與運作原理等皆與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按鍵線路板52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
複數按鍵71與鍵帽導引支架72之結構、材質、組裝順序與運作原理等則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複數按鍵31與鍵帽導引支架32相同,故於此亦不再贅述,此外,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複數按鍵51與支撐板52亦可應用於本例中而取代複數按鍵71與鍵帽導引支架72。
根據以上較佳實施例之說明可知,本發明於複數導光結構上方設置與其相對應之複數聚光微結構,使得通過複數導光結構而朝向複數按鍵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於通過複數聚光微結構後匯聚並集中投射至複數按鍵之複數鍵帽區域,於是複數按鍵之複數鍵帽區域將產生高亮度的發光效果。
於是通過複數導光結構而朝向複數按鍵之方向散射的部分光束即不會偏離複數鍵帽區域,而能完善的被利用,故兩兩鍵帽之間將不會有嚴重的漏光問題,更重要的是鍵帽處的亮度將有所提升,而不必使用較高亮度的發光元件或設置更多數量的發光元件,而能節省製造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他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發光鍵盤
11‧‧‧按鍵
111‧‧‧鍵帽
112‧‧‧彈性體
12‧‧‧薄膜線路板
121‧‧‧下層板
1211‧‧‧下接點
1212‧‧‧導光點
122‧‧‧上層板
1221‧‧‧上接點
123‧‧‧中層板
1231‧‧‧接點開孔
124‧‧‧薄膜開關
13‧‧‧發光元件
L1‧‧‧光路
2‧‧‧發光鍵盤
21‧‧‧按鍵
211‧‧‧鍵帽
211a‧‧‧透光部
212‧‧‧彈性元件
212a‧‧‧突部
22‧‧‧鍵帽導引支架
22a‧‧‧鏤空部
23‧‧‧按鍵線路板
231‧‧‧上線路板
2311‧‧‧第二電路圖案
2311a‧‧‧上接點
232‧‧‧下線路板
232a‧‧‧側邊
2321‧‧‧第一電路圖案
2321a‧‧‧下接點
233‧‧‧間隔層
234‧‧‧薄膜開關
235‧‧‧空隙
236‧‧‧導光結構
237‧‧‧聚光微結構
2371‧‧‧V形溝槽
2372‧‧‧U形溝槽
24‧‧‧發光元件
L2‧‧‧光路
3‧‧‧發光鍵盤
31‧‧‧按鍵
311‧‧‧鍵帽
311a‧‧‧透光部
312‧‧‧彈性元件
313‧‧‧導電物質
32‧‧‧鍵帽導引支架
32a‧‧‧鏤空部
33‧‧‧按鍵線路板
331‧‧‧上線路板
3311‧‧‧第一電極層
3311a‧‧‧第一電極電路圖案
332‧‧‧下線路板
332a‧‧‧側邊
3321‧‧‧第二電極層
3321a‧‧‧第二電極電路圖案
333‧‧‧間隔層
334‧‧‧非接觸式按鍵開關
335‧‧‧導光結構
336‧‧‧聚光微結構
3361‧‧‧V形溝槽
3362‧‧‧U形溝槽
34‧‧‧發光元件
L3‧‧‧光路
4‧‧‧發光鍵盤
41‧‧‧按鍵
411‧‧‧鍵帽
411a‧‧‧透光部
4111‧‧‧第一固定結構
4112‧‧‧第二固定結構
412‧‧‧剪刀式連接元件
4121‧‧‧第一框架
4121a‧‧‧第一端
4121b‧‧‧第二端
4122‧‧‧第二框架
4122a‧‧‧第一端
4122b‧‧‧第二端
413‧‧‧彈性元件
413a‧‧‧突部
42‧‧‧支撐板
421‧‧‧第三固定結構
422‧‧‧第四固定結構
42a‧‧‧破孔
43‧‧‧按鍵線路板
431‧‧‧上線路板
4311‧‧‧第二電路圖案
4311a‧‧‧上接點
432‧‧‧下線路板
432a‧‧‧側邊
4321‧‧‧第一電路圖案
4321a‧‧‧下接點
433‧‧‧中層板
434‧‧‧薄膜開關
435‧‧‧第一開孔
436‧‧‧導光結構
437‧‧‧聚光微結構
4371‧‧‧V形溝槽
4372‧‧‧U形溝槽
44‧‧‧發光元件
L4‧‧‧光路
5‧‧‧發光鍵盤
51‧‧‧按鍵
511‧‧‧鍵帽
511a‧‧‧透光部
5111‧‧‧第一固定結構
5112‧‧‧第二固定結構
512‧‧‧剪刀式連接元件
5121‧‧‧第一框架
5121a‧‧‧第一端
5121b‧‧‧第二端
5122‧‧‧第二框架
5122a‧‧‧第一端
5122b‧‧‧第二端
513‧‧‧彈性元件
514‧‧‧導電物質
52‧‧‧支撐板
521‧‧‧第三固定結構
522‧‧‧第四固定結構
53‧‧‧按鍵線路板
531‧‧‧上線路板
5311‧‧‧第一電極層
5311a‧‧‧第一電極電路圖案
532‧‧‧下線路板
532a‧‧‧側邊
5321‧‧‧第二電極層
5321a‧‧‧第二電極電路圖案
533‧‧‧中層板
534‧‧‧非接觸式按鍵開關
535‧‧‧導光結構
536‧‧‧聚光微結構
5361‧‧‧V形溝槽
5362‧‧‧U形溝槽
54‧‧‧發光元件
L5‧‧‧光路
6‧‧‧發光鍵盤
61‧‧‧按鍵
62‧‧‧鍵帽導引支架
63‧‧‧按鍵線路板
631‧‧‧上線路板
632‧‧‧下線路板
633‧‧‧中層板
633a‧‧‧側邊
634‧‧‧導光結構
635‧‧‧聚光微結構
64‧‧‧發光元件
L6‧‧‧光路
7‧‧‧發光鍵盤
71‧‧‧按鍵
72‧‧‧鍵帽導引支架
73‧‧‧按鍵線路板
731‧‧‧上線路板
732‧‧‧下線路板
733‧‧‧中層板
733a‧‧‧側邊
734‧‧‧導光結構
735‧‧‧聚光微結構
74‧‧‧發光元件
L7‧‧‧光路
圖1係顯示習知之發光鍵盤之剖面示意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一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二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三剖面示意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三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四剖面示意圖。
圖13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 圖。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按鍵線路板之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三剖面示意圖。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四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四剖面示意圖。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一第五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一剖面示意圖。
圖21係顯示本發明一第六較佳實施例之發光鍵盤之第二剖面示意圖。
2‧‧‧發光鍵盤
21‧‧‧按鍵
211‧‧‧鍵帽
211a‧‧‧透光部
212‧‧‧彈性元件
212a‧‧‧突部
22‧‧‧鍵帽導引支架
22a‧‧‧鏤空部
23‧‧‧按鍵線路板
231‧‧‧上線路板
2311a‧‧‧上接點
232‧‧‧下線路板
232a‧‧‧側邊
2321a‧‧‧下接點
233‧‧‧間隔層
234‧‧‧薄膜開關
235‧‧‧空隙
236‧‧‧導光結構
237‧‧‧聚光微結構
2371‧‧‧V形溝槽
2372‧‧‧U形溝槽
24‧‧‧發光元件
L2‧‧‧光路

Claims (48)

  1. 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一按鍵線路板,用以產生至少一按鍵訊號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包括:一上線路板,由透光材質製成;一下線路板,由導光材質製成,用以傳導該至少一光束;以及一間隔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之間;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被觸壓而使該按鍵線路板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按鍵之處,用以引導來自該發光元件之該至少一光束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以及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導光結構之處,用以使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之該至少一光束匯聚並投射至該至少一按鍵之至少一鍵帽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間隔層為一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或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之一UV絕緣油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該至少一聚光 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方式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為至少一V形溝槽或至少一U形溝槽,該至少一導光結構為一導光油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側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上線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點,該下線路板則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下接點而與該至少一上接點形成至少一薄膜開關,其中,該至少一上接點與其所對應之該至少一下接點之間不具有該間隔層。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按鍵線路板更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包括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以及一第二電極層,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包括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其中,當該按鍵線路板通電時,每一該第一電極電路圖案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電極電路圖案之 間形成一電場,於該至少一按鍵接近其所對應之該電場時,該電場發生變化而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至少一導電物質設置於該該至少一按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導電物質為金屬漆或導電泡棉。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以及該第二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質。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按鍵線路板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或薄膜開關線路板。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用以提供該至少一鍵帽一回復力。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固定並導引該至少一鍵帽之移動,其中該該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包括至少一鏤空部,該至少一鍵帽於該至少一鏤空部內移動。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以使該至少一鍵帽相對於該按鍵線路板上下移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一支撐板位於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下方,用以固定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17. 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一按鍵線路板,用以產生至少一按鍵訊號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包括:一上線路板;一下線路板,由導光材質製成,用以傳導該至少一光束;以及一中層板,設置於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之間,用以避免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接觸;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被觸壓而使該按鍵線路板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按鍵之處,用以引導來自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之該至少一光束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以及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或該中層板上對應該至少一導光結構之處,用以使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之該至少一光束匯聚並投射至該至少一按鍵之一鍵帽區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中層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方式形成。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為至少一V形溝槽或至少一U形溝槽,該至少一導光結構為一導光油墨。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側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中層板與該上線路板由透光材質製成。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上線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點,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第一開孔,該至少一第一開孔用以當該按鍵線路板被觸壓時被該至少一上接點伸入,該下線路板則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下接點而與該至少一上接點形成至少一薄膜開關。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按鍵線路板更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包括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以及一第二電極層,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包括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其中,當該按鍵線路板通電時,每一該第一電極電路圖案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電極電路圖案之間形成一電場,於該至少一按鍵接近其所對應之該電場時,該電場發生變化而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至少一導電物質設置於該至少一按鍵。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導電物質為金屬漆或導電泡棉。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以及該第二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質。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按鍵線路板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或薄膜開關線路板。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彈性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用以提供該至少一鍵帽一回復力。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固定並導引該至少一鍵帽之移動,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包括至少一鏤空部,該至少一鍵帽於該至少一鏤空部內移動。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以使該至少一鍵帽相對於該按鍵線路板上下移動。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一支撐板位於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下方,用以固定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34. 一種發光鍵盤,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一按鍵線路板,用以產生至少一按鍵訊號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包括:一上線路板,由透光材質製成;一下線路板;以及一中層板,由導光材質製成,設置於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之間,用以避免該上線路板與該下線路板接觸並傳導該至少一光束;至少一按鍵,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被觸壓而 使該按鍵線路板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中層板上對應該至少一按鍵之處,用以引導來自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之該至少一光束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以及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上對應該至少一導光結構之處,用以使朝向該至少一按鍵之方向散射之該至少一光束匯聚並投射至該至少一按鍵之至少一鍵帽區域。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該至少一導光結構形成於該中層板之一上表面或一下表面。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由雷射雕刻或化學蝕刻或熱壓方式形成。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聚光微結構為至少一V形溝槽或至少一U形溝槽,該至少一導光結構為一導光油墨。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設置於該中層板之一側邊。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上線路板具有至少一上接點,該中層板具有對應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第一開孔,該至少一第一開孔用以當該按鍵線路板被觸壓時被該至少一上接點伸入,該下線路板則具有對應 於該至少一上接點之至少一下接點而與該至少一上接點形成至少一薄膜開關。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按鍵線路板更包括: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包括複數第一電極電路圖案;以及一第二電極層,形成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上表面,包括複數第二電極電路圖案,其中,當該按鍵線路板通電時,每一該第一電極電路圖案與其相對應之該第二電極電路圖案之間形成一電場,於該至少一按鍵接近其所對應之該電場時,該電場發生變化而產生該至少一按鍵訊號。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至少一導電物質設置於該至少一按鍵。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導電物質為金屬漆或導電泡棉。
  4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第一電極層以及該第二電極層為透明導電材質。
  4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按鍵線路板為電容式感應線路板或薄膜開關線路板。
  4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彈性 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用以提供該至少一鍵帽一回復力。
  4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5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設置於該按鍵線路板上方,用以固定並導引該至少一鍵帽之移動,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導引支架包括至少一鏤空部,該至少一鍵帽於該至少一鏤空部內移動。
  4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發光鍵盤,其中該至少一鍵帽具有至少一透光部,該至少一按鍵更包括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連接於該至少一鍵帽,以使該至少一鍵帽相對於該按鍵線路板上下移動。
  4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發光鍵盤,更包括一支撐板位於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下方,用以固定該至少一剪刀式連接元件。
TW101148413A 2012-12-19 2012-12-19 發光鍵盤 TWI459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413A TWI459425B (zh) 2012-12-19 2012-12-19 發光鍵盤
CN201320023133.1U CN203054739U (zh) 2012-12-19 2013-01-16 发光键盘
US13/920,993 US20140166457A1 (en) 2012-12-19 2013-06-18 Illuminated keyboar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413A TWI459425B (zh) 2012-12-19 2012-12-19 發光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6802A true TW201426802A (zh) 2014-07-01
TWI459425B TWI459425B (zh) 2014-11-01

Family

ID=48737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8413A TWI459425B (zh) 2012-12-19 2012-12-19 發光鍵盤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66457A1 (zh)
CN (1) CN203054739U (zh)
TW (1) TWI45942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032A (zh) * 2014-08-28 2014-12-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TWI556279B (zh) * 2015-03-27 2016-1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裝置
TWI611445B (zh) * 2015-09-01 2018-01-11 Hua Qing Xiu 石墨烯應用於鍵盤按鍵之接點表面及其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1067B (zh) * 2013-12-02 2016-03-02 珠海恒宇新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全键无冲和特殊背光功能的薄膜键盘
TWI501279B (zh) * 2014-10-24 2015-09-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鍵盤
CN105632825B (zh) * 2014-10-28 2018-01-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
FR3030797B1 (fr) * 2014-12-17 2018-05-11 Thales Clavier a fiabilite amelioree
CN106158483B (zh) * 2015-04-03 2018-09-25 郑国书 具悬浮字键区中板结构的发光键盘
CN205542525U (zh) * 2015-09-11 2016-08-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键盘的背光模组及键盘
TWI590281B (zh) * 2016-01-06 2017-07-01 Hua qing-xiu Luminous key module
CN106024473A (zh) * 2016-06-23 2016-10-12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CN107731605A (zh) * 2016-08-10 2018-02-23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6128833B (zh) * 2016-08-16 2018-10-09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按键
CN107768170A (zh) * 2016-08-19 2018-03-0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CN109872906B (zh) * 2017-12-01 2020-11-0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TWI764597B (zh) * 2021-02-26 2022-05-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保護功能的鍵盤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US11977250B2 (en) 2022-03-31 2024-05-07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ing keyboar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ghting substr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21167A (en) * 1974-06-14 1975-11-18 Ibm Capacitive circuitboard
US4818827A (en) * 1988-04-07 1989-04-04 Amp Incorporated Low force membrane switch
JP2000207101A (ja) * 1999-01-19 2000-07-28 Alps Electric Co Ltd キ―ボ―ド装置
JP2009094036A (ja) * 2007-10-12 2009-04-30 Panasonic Corp 可動接点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TWI441044B (zh) * 2008-04-18 2014-06-11 Self-luminous board with keyboard
US20120228109A1 (en) * 2011-03-08 2012-09-13 Ibiden Co., Ltd. Sensor, key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nsor
TWM419151U (en) * 2011-08-23 2011-12-2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 keyboard
TWM420756U (en) * 2011-09-09 2012-01-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Light-emitting keyboard
TWI459424B (zh) * 2011-11-25 2014-11-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發光鍵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1032A (zh) * 2014-08-28 2014-12-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键盘
TWI556279B (zh) * 2015-03-27 2016-1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裝置
TWI611445B (zh) * 2015-09-01 2018-01-11 Hua Qing Xiu 石墨烯應用於鍵盤按鍵之接點表面及其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4739U (zh) 2013-07-10
TWI459425B (zh) 2014-11-01
US20140166457A1 (en) 2014-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9425B (zh) 發光鍵盤
US9213416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TWI478194B (zh) 發光鍵盤
TWI489499B (zh) 發光鍵盤
TWI478192B (zh) 發光鍵盤
TWI465965B (zh) 發光觸控鍵盤
US8173922B2 (en) Thin type illuminated keyboard
TWI478195B (zh) 發光鍵盤
TWI451290B (zh) 發光鍵盤
US9142370B2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TWI553682B (zh) 發光鍵盤
US20140138227A1 (en) Illuminated keyboard
TW201503195A (zh) 發光鍵盤
TW201421513A (zh) 發光鍵盤
TW201421506A (zh) 發光鍵盤
TWI571900B (zh) 發光鍵盤
US20140138231A1 (en) Luminous keyboard
TW201426793A (zh) 發光鍵盤
TWI523056B (zh) 按鍵
CN109872907A (zh) 发光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