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4842A -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4842A
TW201424842A TW101150978A TW101150978A TW201424842A TW 201424842 A TW201424842 A TW 201424842A TW 101150978 A TW101150978 A TW 101150978A TW 101150978 A TW101150978 A TW 101150978A TW 201424842 A TW201424842 A TW 2014248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exhaust
quantitative detection
cassette
m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50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7321B (zh
Inventor
Nien-Jen Chou
Chih-Wen Yang
Shaw-Hwa Parng
Kuo-Hsing We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101150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7321B/zh
Priority to CN201510764888.0A priority patent/CN105424952B/zh
Priority to CN201310122365.7A priority patent/CN10391358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4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4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73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73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微流體混合方法,其包含有:提供一離心力驅動一工作流體,以流入一具有磁性粒子之定量檢測室;一導磁體帶動一磁性體遠離該定量檢測室;一轉動單元以一斷續性正逆旋轉,驅動該磁性粒子與該工作流體,於該定量檢測室內混合;該導磁體帶動該磁性體接近該定量檢測室,以將該磁性粒子吸引至該定量檢測室的一側;該轉動單元提供一離心力,使該工作流體進入一廢液收集區;以及以一偵測單元偵測該定量檢測室中之該工作流體,以進行一光判讀。

Description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一種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微流體系統,其係於各個單元中執行各種反應,以分析或處理一生物樣品溶液,現今係以一密封碟盤作為該微流體系統,該微流體系統係使用一離心力與磁性粒子,以執行所期望的任務。
該生物樣品中具有一目標生物材質能夠與該磁性粒子的表面官能團結合,以使該目標生物材質與該生物樣品相分離,然後再將磁性粒子與該目標生物材質相分離。
上述之檢測方式,其係用多個磁力,以使磁性粒子與生物樣品(以下稱為檢測流體)結合,再使檢測流體與磁性粒子分離,故進行微流體檢測的裝置中需要裝設附設個磁鐵,方能提供上述之磁力,但多個磁鐵係具有相當的重量,該重量係造成該裝置於運轉時的不順適。
另外,多個磁鐵係具有相當的磁力,該磁力會影響提供離心力之馬達的運轉。並且現有之磁性粒子與流體混合的方式不易使磁性粒子均勻分散於流體之中,故使得混合效率不佳。
如上所述,於現有的裝置中如何減少磁鐵的數量與重量,並且使磁鐵不影響馬達或裝置的運作,以及如何使磁性粒子在流體中均勻分散,就有可以討論的空間。
於一實施例,本揭露之技術手段在於提供一種微流體混合裝置,其包含有:一卡匣單元,其具有:至少一儲存槽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一面,該儲存槽區具有複數個儲存槽與複數個微針活動室,各微針活動室係位於該卡匣單元的另一面,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之間具有一微針針孔,以使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相通;至少一定量檢測室,其係相鄰於該儲存槽區,該定量檢測室係相通該儲存槽區;以及至少一廢液收集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邊緣,並且相通於該定量檢測室;以及一卡匣載台,其係供該卡匣單元設置。
於一實施例,本揭露係提供一種微流體混合裝置,其包含有:一卡匣單元,其具有:至少一儲存槽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一面,該儲存槽區具有複數個儲存槽與複數個微針活動室,各微針活動室係位於該卡匣單元的另一面,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之間具有一微針針孔,以使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相通;至少一定量檢測室,其係相鄰於該儲存槽區,該定量檢測室係相通該儲存槽區,該定量檢測室中具有磁性粒子;以及至少一廢液收集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邊緣,並且相通於該定量檢測室;以及一卡匣載台,其係供該卡匣單元設置,該卡匣載台具有至少一滑槽,該滑槽中具有一磁性體。
於一實施例,本揭露係提供一種微流體混合方法,其 包含有:提供一離心力驅動一工作流體,以流入一具有磁性粒子之定量檢測室;一導磁體帶動一磁性體遠離該定量檢測室;一轉動單元以一斷續性正逆旋轉,驅動該磁性粒子與該工作流體,於該定量檢測室內混合;該導磁體帶動該磁性體接近該定量檢測室,以將該磁性粒子吸引至該定量檢測室的一側;該轉動單元提供一離心力,使該工作流體進入一廢液收集區;以及以一偵測單元偵測該定量檢測室中之該工作流體,以進行一光判讀。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揭露之實施方式,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揭露。
請配合參考圖1及圖3所示,本揭露係一種微流體混合裝置之第一實施例,其包含有一卡匣單元1與一卡匣載台2。
請配合參考圖1及圖2所示,卡匣單元1為一圓盤體,卡匣單元1具有至少一儲存槽區10、至少一定量檢測室11、一第一排氣渠道12、一第二排氣渠道13與至少一廢液收集區14。
儲存槽區10係設於卡匣單元1的一面,於本實施例 中,該儲存槽區10的數量為至少3個或一奇數,該些儲存槽區10係以卡匣單元1的中心為一圓心,而成一等角分佈。
該儲存槽區10具有複數個儲存槽100與複數個微針活動室101。
各儲存槽100為一近似水滴型的槽體,舉例而言,該儲存槽100的數量為9個,則能夠以一第一儲存槽至一第九儲存槽說明,該數量能夠隨著不同測試,而予以增減。
各微針活動室101係設於卡匣單元1的另一面,各微針活動室101係相鄰各儲存槽100,各微針活動室101與各儲存槽100之間具有一微針針孔102,以使各微針活動室101與各儲存槽100相通,各微針活動室101係朝向卡匣單元1的邊緣處,各微針活動室101進一步具有一流道103,該些流道103係相通。
各定量檢測室11係相鄰於該儲存槽區10,舉例而言,定量檢測室11的數量係等同儲存槽區10,該些定量檢測室11與係以該卡匣單元1的中心為一圓心,而成一等角分佈,各定量檢測室11進一步具有一緩衝室110,緩衝室110係相通流道103。
各定量檢測室11進一步具有一突槽111,該突槽111係相通各定量檢測室11。
第一排氣渠道12與第二排氣渠道13分別為一環狀渠道,第一排氣渠道12與第二排氣渠道13係分別設於卡匣單元1具有微針活動室101的一面,第一排氣渠道12與第二排氣渠道13係位於卡匣單元1的中心與微針活動室101 之間。
第一排氣渠道12與第二排氣渠道13之間具有複數個第一氣體流道120,該些第一氣體流道120係使第一排氣渠道12與第二排氣渠道13相通,各第一氣體流道120進一步具有一排氣孔121。
第二排氣渠道13與流道103之間具有一第二氣體流道130,第二氣體流道130係使第二排氣渠道13與流道103相通。
廢液收集區14係設於卡匣單元1的邊緣,並且各廢液收集區14係相鄰於各微針活動室101,舉例而言,廢液收集區14的數量係等同儲存槽區10,該些廢液收集區14係以該卡匣單元1的中心為一圓心,而成一等角分佈。
各廢液收集區14進一步具有一第一排氣室140、一第二排氣室141、複數個廢液收集室142。
第一排氣室140係相鄰於定量檢測室11,並且第一排氣室140與定量檢測室11之間具有一導引槽143,導引槽143係使第一排氣室140與定量檢測室11相通,導引槽143為一具毛細作用之U型槽。
第二排氣室141係相鄰於第一排氣室140,第二排氣室141與第二排氣渠道13之間具有一第三氣體流道144,第三氣體流道144係使第二排氣室141與第二排氣渠道13相通。
廢液收集室142係相鄰於第二排氣室141、第一排氣室140與卡匣單元1的邊緣。
各廢液收集區14與第一排氣室140之間具有一第一排 液流道145,第一排液流道145係使廢液收集室142與第一排氣室140相通。
各廢液收集室142之間具有一第二排液流道146,第二排液流道146係使各廢液收集室142相通。
廢液收集室142與第二排氣室141之間具有至少一排氣流道147,排氣流道147係使廢液收集室142與第二排氣室141相通。
請配合參考圖3及圖4所示,卡匣載台2的一面具有一卡匣單元容槽20,卡匣單元容槽20係可供卡匣單元1設置。
卡匣載台2更具有至少一滑槽21,舉例而言,滑槽21的數量係等同定量檢測室11的數量,其外型可為弧線。
各滑槽21的兩端朝向該卡匣單元容槽邊緣處延伸之方向分別具有一延伸槽210,而使各滑槽21形成一近似ㄇ型的槽,各滑槽21更具有一選擇性的視窗211,該視窗211係可設置或未設置,該視窗211係用於觀察下述之磁性體22於滑槽21中的位置,各視窗211係為一近似ㄟ型的孔,並且各視窗211的一端係延伸至其一延伸槽210中,並且該延伸槽210係相對於各定量檢測室11。
一磁性體22係設於各滑槽21。在一實施例中,磁性體22之外型可為一扁平圓柱體;滑槽21之槽寬略大於磁性體22之直徑,藉由滑槽21之限制,以供磁性體22於滑槽21中進行平面移動。
二選擇性之輔助磁性體23係設於卡匣載台2,並且分別設置於卡匣單元容槽20邊緣處與二延伸槽210之間,用 以將磁性體22磁吸於延伸槽210靠近卡匣單元容槽20邊緣處之一端。
該磁性體22與該輔助磁性體23能夠為一磁性物質或一導磁物質,如磁鐵或能夠磁性所吸引的物質。
當卡匣單元1設置於卡匣單元容槽20中時,滑槽21的其中一端以及對應之其中一延伸槽210相對緊鄰定量檢測室11,而滑槽21的另外一端以及對應之另外一延伸槽210相對遠離定量檢測室11。
請配合參考圖5及圖6所示,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微流體混合裝置除包括至少一磁性體50(相當於前述之磁性體22)與設置於定量檢測室11內之磁性粒子52,更可包括至少一導磁體51與一設置於卡匣載台2外部之雙軸移動平台(圖中未示),雙軸移動平台帶動導磁體51進行二維移動,進而以磁性吸引磁性體50於滑槽21中進行平面移動以進入或離開延伸槽210。雙軸移動平台例如可由氣壓缸或馬達等所組成。
於一實施例中,磁性體50為磁性物質,例如為磁鐵;導磁體51為導磁物質,例如為磁鐵、可導磁的金屬、電磁鐵等能夠被磁性所吸引的物質。
至少一磁性體50(相當於前述之磁性體22)係可移動地設於卡匣載台的一側。
當雙軸移動平台帶動導磁體51往底端(接近卡匣載台垂直方向)移動時,磁性體50受到導磁體51之磁性所吸引。
如圖5所示,當磁性體50移動至卡匣載台的一側時, 受到磁性體50之磁性所吸引的磁性粒子52係朝向磁性體50方向聚集。
導磁體51係可藉由雙軸移動平台帶動以移動地設於卡匣載台的一端,該端能夠為一頂端(遠離卡匣載台垂直方向)或一底端(接近卡匣載台垂直方向)。
如圖6所示,當雙軸移動平台帶動導磁體51朝向遠離卡匣載台水平方向移動時,受到導磁體51之磁性所吸引的磁性體50係朝向遠離卡匣載台方向平面移動。
如圖6所示,若雙軸移動平台帶動導磁體51朝向接近卡匣載台水平方向移動時,受到導磁體51之磁性所吸引的磁性體50係朝向卡匣載台方向平面移動。
請配合參考圖7所示,本揭露係一種微流體混合方法,其具有:
步驟S1,舉例而言,如圖1及圖2所示,各儲存槽區10具有第一至第八儲存槽100,各儲存槽100依序儲存有以一密封膜封存之工作液體,該工作液體能夠為磁性粒子稀釋液、測試液體(如稀釋血液)、清洗液、偵測抗體稀釋液與色液。
如圖1所示,若干磁性粒子設置於至少一定量檢測室11中,或者若干磁性粒子能夠於下述之混合過程前加入定量檢測室11中。
一刺膜單元係透過微針針孔102,以刺破位於第一儲存槽100之密封膜,而使工作流體得以流出,舉例而言,該工作流體為磁性粒子稀釋液。
在此步驟中,磁性粒子52受到磁性體50之磁性所吸 引而聚集。如圖5所示,於一實施例中,當磁性體50(相當於前述之磁性體22)位於卡匣載台的一側時,受到磁性體50之磁性所吸引的磁性粒子52係朝向磁性體50方向聚集,並吸引至定量檢測室11的一側,例如是突槽111中。於一實施例中,磁性體50留滯於相對緊鄰定量檢測室11之延伸槽210中,並受到輔助磁性體23之磁吸。
於一實施例中,延伸槽210自滑槽21朝向該卡匣單元容槽邊緣處延伸之深度約等於或大於磁性體22(亦即磁性體50)之直徑的1/2,如無上述之輔助磁性體23,則延伸槽210的深度亦可將磁性體22停留於該處。
步驟S2,轉動單元提供一離心力驅動工作流體,以流入一具有磁性粒子之定量檢測室。
於一實施例中,轉動單元例如可為旋轉馬達,耦接於卡匣載台2,係藉由旋轉以提供一離心力驅動該工作流體,而使該工作流體流入定量檢測室,該轉動單元的轉速為1000至2500rpm,旋轉圈數為90至3000圈,時間為2至3000秒,較佳為轉速為2000rpm,旋轉圈數為100圈,時間為3秒,該工作流體的體積為61~65μl,較佳為63μl。
如圖2所示,該磁性粒子稀釋液係經過流道103,以及緩衝室110的緩衝,而流入定量檢測室11中,以與該些磁性粒子混合,因導引槽143具有毛細作用,故部份之磁性粒子稀釋液會被吸入導引槽143中。
在此步驟中,磁性粒子52仍受到磁性體50之磁性所吸引而聚集。
步驟S3,導磁體51帶動磁性體50遠離定量檢測室11。
於一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雙軸移動平台帶動導磁體51往底端(接近卡匣載台垂直方向)移動並朝向遠離卡匣載台水平方向移動時,受到導磁體51之磁性所吸引的磁性體50(亦即磁性體22)係朝向遠離卡匣載台方向平面移動,此時定量檢測室11內之磁性粒子52因來自於磁性體50之磁力被移除或減弱而無法保持聚集的狀態。於一實施例中,磁性體50受到導磁體51之吸引並克服輔助磁性體23之磁吸,而離開相對緊鄰定量檢測室11之延伸槽210,並進入滑槽21中。
步驟S4,轉動單元以一斷續性正逆旋轉,驅動磁性粒子52與工作流體,於定量檢測室內混合。
於一實施例中,轉動單元以一斷續性正逆旋轉,驅動磁性粒子稀釋液與磁性粒子混合時,藉由導磁體51於水平方向之移動,以帶動磁性體50由滑槽21進入並留滯於相對遠離定量檢測室11之延伸槽210中,並受到輔助磁性體23之磁吸。此時定量檢測室11內之磁性粒子52因來自於磁性體50之磁力被移除或更為減弱,而使該些磁性粒子係能夠與磁性粒子稀釋液充分混合均勻。
步驟S5,導磁體51帶動磁性體50接近定量檢測室11,以將磁性粒子52吸引至該定量檢測室11的一側。於一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雙軸移動平台帶動導磁體51朝向接近卡匣載台方向水平移動時,受到導磁體51之磁性所吸引的磁性體50係朝向卡匣載台方向平面移動。
如圖5所示,當磁性體50移動至接近卡匣載台的一側時,受到磁性體50之磁性所吸引的磁性粒子52係朝向磁性體50方向聚集,並至下述之S6或S7。
於一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磁性粒子52係被磁性體50吸引至定量檢測室11的一側,如突槽111中,若該卡匣載台2具有輔助磁性體23,磁性體50(亦即磁性體22)係受到輔助磁性體23的吸引,而留滯於相鄰於定量檢測室11的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磁性體50先受到導磁體51之吸引並克服輔助磁性體23之磁吸,而離開相對遠離定量檢測室11之延伸槽210,並進入滑槽21中。而後繼續藉由導磁體51於水平方向之移動,以帶動磁性體50由滑槽21進入並留滯於相對緊鄰定量檢測室11之延伸槽210中。
步驟S6,轉動單元提供一離心力,使工作流體進入一廢液收集區。
於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等待一時間,該等待時間為30秒,轉動單元再藉由旋轉以提供一離心力,而將磁性粒子稀釋液排入廢液收集區14,並重複上述之S1至S5,該轉動單元的轉速為1800至6000rpm,旋轉圈數為90至3000圈,時間為25至35秒,較佳為轉速為2000pm,旋轉圈數為100圈,時間為30秒。
上述之S5與S6可如上述之說明依序進行,或者S6可以先進行,再進行S5,或者S5與S6能夠同時進行。
承上所述,於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刺膜單元係刺破位於第二槽100之密封膜,並且轉動單元係提供一離 心力,以使另一工作流體得以流入定量檢測室11中,並與磁性粒子充分混合,該混合方式與各實施例中之排氣方式與磁性體的移動方式係可見於上述之S1至S5中,故不再贅述。
承上所述,舉例而言,該轉動單元的轉速為2000rpm,旋轉圈數為100圈,時間為3秒,該工作流體能夠為一測試液體,如稀釋血液,該工作流體的體積為60~64μl,較佳為62μl。
轉動單元係再提供一離心力,以使該工作流體流入廢液收集區中;再回到S1,並重複S1至S6的步驟,且依序刺破第三儲存槽至第七儲存槽,而使各槽的工作流體能夠流入定量檢測室中,並與磁性粒子混合後,再排出定量檢測室,第三儲存槽、第四儲存槽、第六儲存槽與第七儲存槽的工作流體為一清洗液,該清洗液係用於清洗磁性粒子與該定量檢測室,第五儲存槽的工作流體為偵測抗體稀釋液。
於一實施例中,當磁性粒子稀釋液排入廢液收集區14時,磁性粒子稀釋液係先進入第一排氣室140,再由第一排液流道145、第二排液流道146流入各廢液收集室142,各廢液收集室142的空氣係經由排氣流道147流入第二排氣室141。
位於第二排氣室141的空氣係由第三氣體流道144流至第二排氣渠道13、第一氣體流道120與第一排氣渠道12,並由排氣孔121排出至外部。
如圖4所示,於一實施例中,於工作液體排入廢液收 集區14時,磁性體22係位於相鄰於定量檢測室31之延伸槽210中;若無延伸槽210,則磁性體22係移動至相鄰於定量檢測室31。
步驟S7,承上述之S5,刺膜單元係刺破第八儲存槽的密封膜,並使工作流體流入定量檢測室中,而與磁性粒子充分混合,該工作流體之流入方式與混合方式係如上述之步驟所述,待混合完畢後,磁性體係將磁性粒子吸引至定量檢測室的一側,如S3所述,但於此步驟中,工作液體係未排出定量檢測室,一偵測單元係偵測定量檢測室中之工作流體,以進行一光判讀,該光判讀能夠為一吸收光判讀、一螢光判讀或一冷光判讀。
承上所述,本揭露係一種能夠廣泛地應用於密閉式或開放式反應空間(定量檢測室)的混合機構與方法,其係利用可移動式的磁性體,於需要磁力時方使該磁性體移動,並於分散磁性粒子時停用,並配合一轉動單元,以使反應空間產生正轉或逆轉的往復運動,於慣性與角速度作用,而使該些磁性粒子能夠均勻分散於反應空間,以提升反應效率。
另外,本揭露係於有限的磁性體的情況下,以減輕磁性體的重量與數量,並使磁性體的磁力無法影響轉動單元之運作。
惟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例,僅係用於例釋本揭露,而非用於限定本揭露之可實施範疇,於未脫離本揭露上揭之精神與技術範疇下,任何運用本揭露所揭示內容而完成之等效改變及修飾,均仍應為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卡匣單元
10‧‧‧儲存槽區
100‧‧‧儲存槽
101‧‧‧微針活動室
102‧‧‧微針針孔
103‧‧‧流道
11‧‧‧定量檢測室
110‧‧‧緩衝室
111‧‧‧突槽
12‧‧‧第一排氣渠道
120‧‧‧第一氣體流道
121‧‧‧排氣孔
13‧‧‧第二排氣渠道
130‧‧‧第二氣體流道
14‧‧‧廢液收集區
140‧‧‧第一排氣室
141‧‧‧第二排氣室
142‧‧‧廢液收集室
143‧‧‧導引槽
144‧‧‧第三氣體流道
145‧‧‧第一排液流道
146‧‧‧第二排液流道
147‧‧‧排氣流道
2‧‧‧卡匣載台
20‧‧‧卡匣單元容槽
21‧‧‧滑槽
210‧‧‧延伸槽
211‧‧‧視窗
22‧‧‧磁性體
23‧‧‧輔助磁性體
50‧‧‧磁性體
51‧‧‧導磁體
52‧‧‧磁性粒子
S1至S7‧‧‧步驟
圖1為本揭露之一種微流體混合裝置之一卡匣單元之第一實施例之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揭露之卡匣單元之仰視示意圖。
圖3為本揭露之微流體混合裝置之一卡匣載台之第一實施例之俯視示意圖。
圖4為本揭露之卡匣載台之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揭露之磁性體之一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圖6為本揭露之磁性體之又一實施例之動作示意圖。
圖7為本揭露之一種微流體混合方法之流程示意圖。
S1至S6‧‧‧步驟

Claims (42)

  1. 一種微流體混合裝置,其包含有:一卡匣單元,其具有:至少一儲存槽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一面,該儲存槽區具有複數個儲存槽與複數個微針活動室,各微針活動室係位於該卡匣單元的另一面,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之間具有一微針針孔,以使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相通;至少一定量檢測室,其係相鄰於該儲存槽區,該定量檢測室係相通該儲存槽區;以及至少一廢液收集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邊緣,並且相通於該定量檢測室;以及一卡匣載台,其係供該卡匣單元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廢液收集區更具有一第一排氣室、一第二排氣室、複數個廢液收集室;該第一排氣室係相鄰於該定量檢測室,並且該第一排氣室與該定量檢測室之間具有一導引槽;該第二排氣室係相鄰於該第一排氣室;該廢液收集室係相鄰於該第二排氣室、該第一排氣室與該卡匣單元的邊緣,該廢液收集區與該第一排氣室之間具有一第一排液流道,各廢液收集室之間具有一第二排液流道,該廢液收集室與該第二排氣室之間具有至少一排氣流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導引槽為一具毛細作用之U型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卡匣單元更具有一第一排氣渠道與一第二排氣渠道;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係分別設於該卡匣單元的一面,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係位於該卡匣單元的中心與該微針活動室之間;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之間具有複數個第一氣體流道,該些第一氣體流道係使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相通;該第二排氣室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之間具有一第三氣體流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第一氣體流道具有一排氣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微針活動室更具有一流道,該些流道係相通,各定量檢測室更具有一緩衝室,該緩衝室係相通該些流道,該些流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之間具有一第二氣體流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儲存槽區的數量為一奇數;該定量檢測室的數量係等同該儲存槽區;該廢液收集區的數量係等同該儲存槽區;該些儲存槽區、該些定量檢測室與該廢液收集區係以該卡匣單元的中心為一圓心,而成一等角分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廢液收集區具有一排氣室與複數個廢液收集室,排氣室係相鄰於定量檢測室,該排氣室與該定量檢測室 之間具有一導引槽,該排氣室與各廢液收集室之間具有複數個排氣流道,各廢液收集室之間具有至少一排液流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導引槽為一具毛細作用之U型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卡匣載台的一面具有一卡匣單元容槽,該卡匣單元容槽係可供該卡匣單元設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卡匣載台更具有至少一滑槽,該滑槽中具有一磁性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滑槽的至少一端朝向該卡匣單元容槽邊緣處延伸之方向具有一延伸槽。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滑槽為一近似ㄇ型的槽,各滑槽更具有一視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視窗為一近似ㄟ型的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更具有至少一輔助磁性體,該輔助磁性體係設於該卡匣載台,並且設置於該卡匣單元容槽邊緣處與該延伸槽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卡匣載台的一面具有一卡匣容置槽與至少一磁性層,該卡匣容置槽係供該卡匣單元設置,該磁性層係 相對於該定量檢測室。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更具有至少一磁性體與至少一導磁體,該磁性體係可移動地設於該卡匣單元的一側,該導磁體係可移動地設於該卡匣單元的頂端或底端。
  18. 一種微流體混合裝置,其包含有:一卡匣單元,其具有:至少一儲存槽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一面,該儲存槽區具有複數個儲存槽與複數個微針活動室,各微針活動室係位於該卡匣單元的另一面,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之間具有一微針針孔,以使各微針活動室與各儲存槽相通;至少一定量檢測室,其係相鄰於該儲存槽區,該定量檢測室係相通該儲存槽區,該定量檢測室中具有磁性粒子;以及至少一廢液收集區,其係設於該卡匣單元的邊緣,並且相通於該定量檢測室;以及一卡匣載台,其係供該卡匣單元設置,該卡匣載台具有至少一滑槽,該滑槽中具有一磁性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廢液收集區更具有一第一排氣室、一第二排氣室、複數個廢液收集室;該第一排氣室係相鄰於該定量檢測室,並且該第一排氣室與該定量檢測室之間具有一導引槽;該第二排氣室係相鄰於該第一排氣室;該廢液收集室係相鄰於該第二排氣室、該第一排氣室 與該卡匣單元的邊緣,該廢液收集區與該第一排氣室之間具有一第一排液流道,各廢液收集室之間具有一第二排液流道,該廢液收集室與該第二排氣室之間具有至少一排氣流道。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導引槽為一具毛細作用之U型槽。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卡匣單元更具有一第一排氣渠道與一第二排氣渠道;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係分別設於該卡匣單元的一面,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係位於該卡匣單元的中心與該微針活動室之間;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之間具有複數個第一氣體流道,該些第一氣體流道係使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相通;該第二排氣室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之間具有一第三氣體流道。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第一氣體流道具有一排氣孔。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微針活動室更具有一流道,該些流道係相通,各定量檢測室更具有一緩衝室,該緩衝室係相通該些流道,該些流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之間具有一第二氣體流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儲存槽區的數量為一奇數;該定量檢測室的數量係等同該儲存槽區;該廢液收集區的數量係等同該儲 存槽區;該些儲存槽區、該些定量檢測室與該廢液收集區係以該卡匣單元的中心為一圓心,而成一等角分佈。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各廢液收集區具有一排氣室與複數個廢液收集室,排氣室係相鄰於定量檢測室,該排氣室與該定量檢測室之間具有一導引槽,該排氣室與各廢液收集室之間具有複數個排氣流道,各廢液收集室之間具有至少一排液流道。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導引槽為一具毛細作用之U型槽。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卡匣載台的一面具有一卡匣單元容槽,該卡匣單元容槽係可供該卡匣單元設置。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滑槽的至少一端朝向該卡匣單元容槽邊緣處延伸之方向具有一延伸槽。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滑槽為一近似ㄇ型的槽,各滑槽更具有一視窗。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中該視窗為一近似ㄟ型的孔。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裝置,其更具有至少一輔助磁性體,該輔助磁性體係設於該卡匣載台,並且設置於該卡匣單元容槽邊緣處與該延伸槽之間。
  32. 一種微流體混合方法,其包含有:提供一離心力驅動一工作流體,以流入一具有磁性粒子之定量檢測室;一導磁體帶動一磁性體遠離該定量檢測室;一轉動單元以一斷續性正逆旋轉,驅動該磁性粒子與該工作流體,於該定量檢測室內混合;該導磁體帶動該磁性體接近該定量檢測室,以將該磁性粒子吸引至該定量檢測室的一側;該轉動單元提供一離心力,使該工作流體進入一廢液收集區;以及以一偵測單元偵測該定量檢測室中之該工作流體,以進行一光判讀。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該些磁性粒子係設置於一卡匣單元之定量檢測室中,或者該些磁性粒子係於該工作流體混合前加入該定量檢測室中。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包含有:一刺膜單元刺破一位於一卡匣單元之至少一儲存槽區之一儲存槽的密封膜,該密封膜中具有該工作流體。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當該工作流體流入該定量檢測室時,該定量檢測室中之空氣係排入一第一排氣渠道與一第二排氣渠道,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係設於該卡匣單元。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於提供一離心力驅動一工作流體,以流入一具有磁性粒子之定量檢測室之步驟中,其中該轉動單元的轉速為1000至2500rpm,旋轉圈數為90至3000圈,時間為2至3000秒。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該定量檢測室與該廢液收集區係設於一卡匣單元。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於該轉動單元提供一離心力,使該工作流體進入一廢液收集區之步驟中,其中該轉動單元的轉速為1800至6000rpm,旋轉圈數為90至3000圈,時間為25至35秒。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當該工作流體流入該廢液收集區中時,該廢液收集區中之空氣係排入一第一排氣渠道與一第二排氣渠道,該第一排氣渠道與該第二排氣渠道係設於該卡匣單元。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該工作液體為一磁性粒子稀釋液、一測試液體、一清洗液、一偵測抗體稀釋液與一色液。
  4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其中該光判讀能夠為一吸收光判讀、一螢光判讀或一冷光判讀。
  4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微流體混合方法,於該以一偵測單元偵測該定量檢測室中之該工作流體之 步驟前,更包括:一刺膜單元刺破一另一儲存槽的密封膜,該密封膜中具有另一工作流體;提供一離心力驅動該另一工作流體,以流入具有該磁性粒子之該定量檢測室;該導磁體帶動該磁性體遠離該定量檢測室;該轉動單元以一斷續性正逆旋轉,驅動該磁性粒子與該另一工作流體,於該定量檢測室內混合;該導磁體帶動該磁性體接近該定量檢測室,以將該磁性粒子吸引至該定量檢測室的一側。
TW101150978A 2012-12-28 2012-12-28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TWI4773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50978A TWI477321B (zh) 2012-12-28 2012-12-28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CN201510764888.0A CN105424952B (zh) 2012-12-28 2013-04-10 微流体混合装置及其方法
CN201310122365.7A CN103913582B (zh) 2012-12-28 2013-04-10 微流体混合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50978A TWI477321B (zh) 2012-12-28 2012-12-28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4842A true TW201424842A (zh) 2014-07-01
TWI477321B TWI477321B (zh) 2015-03-21

Family

ID=5103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50978A TWI477321B (zh) 2012-12-28 2012-12-28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3913582B (zh)
TW (1) TWI4773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2426B (zh) * 2014-08-04 2017-05-1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檢測模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2115B (zh) * 2017-07-18 2023-06-23 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986148A (zh) * 2019-12-12 2021-06-18 杭州微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流体检测装置、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1715314B (zh) * 2020-06-29 2023-05-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流控系统及混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43866A2 (en) * 2000-12-01 2002-06-06 Burstein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separating components of particulate suspension
US20050221281A1 (en) * 2003-01-08 2005-10-06 Ho Winston Z Self-contained microfluidic biochip and apparatus
JP2008538319A (ja) * 2005-04-14 2008-10-23 ギロス・パテント・エービー 分離用構造体
CN2874467Y (zh) * 2005-07-29 2007-02-28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磁控芯片微混合器
KR100846491B1 (ko) * 2006-07-25 2008-07-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미세유동 장치 내에서 표적 생체분자의 분리 및 정제를 위한 자성 비드 추출 장치
JP5161218B2 (ja) * 2006-08-02 2013-03-13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薄膜化学分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分析方法
KR100754409B1 (ko) * 2006-08-30 2007-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원심력을 이용한 자성비드 팩킹 유닛, 이를 구비한미세유동 장치 및 상기 미세유동 장치를 이용한 면역학적검정 방법
KR101422572B1 (ko) * 2006-09-05 2014-07-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핵산 검출을 위한 원심력 기반의 미세유동장치 및 이를포함하는 미세유동시스템
KR101278154B1 (ko) * 2007-04-16 2013-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원심력 기반의 미세유동 장치, 이를 구비한 미세유동시스템 및, 상기 미세유동 장치의 홈 위치 결정 방법
GR20070100460A (el) * 2007-07-18 2009-02-16 Πανεπιστημιο Πατρων Μεθοδος πολλαπλου ποσοτικου προσδιορισμου αλληλουχιων νουκλεϊκων οξεων με εκθερικη ενισχυση παρουσια συναγωνιστων
TWI373617B (en) * 2009-03-03 2012-10-01 Univ Nat Taiwan Compact disk based system for separating immunomagnetic bead labeled particulates and method thereof
EP2253958B1 (en) * 2009-05-18 2013-04-17 F. Hoffmann-La Roche AG Centrifugal force based microfluid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automated analysis of samples
CN101850231B (zh) * 2009-07-03 2012-08-2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一种微流体反应器、使用方法及其应用
CN102023105B (zh) * 2009-09-15 2012-10-0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分析系统、分析方法及其流路结构
WO2011094555A2 (en) * 2010-01-29 2011-08-04 Howell Peter B Jr Rotationally actuated magnetic bead trap and mixer
CN102580603B (zh) * 2012-03-07 2014-06-18 上海交通大学 微通道内利用低频间歇性磁场强化微混合的方法
CN103376312B (zh) * 2012-04-24 2015-01-28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检体免疫分析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2426B (zh) * 2014-08-04 2017-05-11 光寶電子(廣州)有限公司 檢測模組
US9844778B2 (en) 2014-08-04 2017-12-19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est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est samp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3582B (zh) 2016-04-27
CN103913582A (zh) 2014-07-09
CN105424952B (zh) 2017-11-03
TWI477321B (zh) 2015-03-21
CN105424952A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99931B (zh) 化学发光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及使用方法、试剂清洗方法
TWI477321B (zh) 微流體混合裝置及其方法
US9897596B2 (en) Microfluidic disc for use in with bead-based immunoassays
CN107076768B (zh) 用于测量生物样品的性质的可旋转筒
TW201344193A (zh) 檢體免疫分析檢測裝置
CN102243234B (zh) 一种基于免疫方法的细菌自动分选标记方法和装置
RU2013138434A (ru) Агглютинация частиц в наконечнике
CN101479609B (zh) 分析用面板以及使用该面板的分析装置
EP3616793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nucleic acid
US20220184618A1 (en) Magnetic particle luminescent micro-fluidic chip for multi-marker detection and detection apparatus
US8802028B2 (en) Disk-based fluid sample collection device
CN105149022A (zh) 分析生物液体样本的分析盒和方法
US20220184619A1 (en) Magnetic particle luminescent micro-fluidic chip for multi-marker detection and detection apparatus
JP2008032695A (ja) 分析用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分析装置
CN104540589A (zh) 用于制备样品微流体系统、盒和的方法
CN202049159U (zh) 一种基于免疫方法的细菌自动分选标记装置
CN101031500A (zh) 微流体装置
CN113970645A (zh) 多逻辑运行的生物检测设备和试剂卡及其检测方法
EP3616779A1 (en) Specimen processing method, specimen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specimen processing cartridge
CN211603208U (zh) 一种多标志物检测的磁微粒发光微流控芯片以及检测装置
CN206965757U (zh)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检测装置
CN214270910U (zh) 一种用于核酸提取、扩增及检测的装置
CN212975168U (zh) 离心式微流控芯片
TWI675106B (zh) 液體處理模組、液體檢測系統及利用液體處理模組進行檢測的檢測方法
CN118109278A (zh) 基于重力驱动和微量naa-lfd一体式的全封闭芯片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