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7942A -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7942A
TW201417942A TW101141280A TW101141280A TW201417942A TW 201417942 A TW201417942 A TW 201417942A TW 101141280 A TW101141280 A TW 101141280A TW 101141280 A TW101141280 A TW 101141280A TW 201417942 A TW201417942 A TW 2014179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t
sleeve
disposed
oil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7591B (zh
Inventor
xuan-long Wu
Original Assignee
xuan-long W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an-long Wu filed Critical xuan-long Wu
Priority to TW101141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17942A/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7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7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7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7591B/zh

Links

Landscapes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包括一機座、一固定座、一連接座、一傳動件、一壓缸單元、一前夾頭單元,及一後夾頭單元。該壓缸單元具有一設置於該連接座的缸體套筒,及一可相對於該缸體套筒移動的驅動環。該前夾頭單元具有一前筒夾及一前連接管。該後夾頭單元具有一後筒夾及一連動組件。該前、後筒夾分別可相對於一前、後軸蓋於一鬆開位置與一夾緊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鬆開位置時,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相互遠離,而連動該前、後筒夾分別呈張開狀態,在該夾緊位置時,讓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相互靠近,而連動該前、後筒夾分別呈縮束狀態。

Description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工具機夾頭,特別是指一種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參閱圖1,為申請人先前已申請且公開之第201130596號「油壓夾頭」台灣發明申請案,其內容揭露出該油壓夾頭包含一機座30,及分別安裝在該機座30內的一固定座40、一油壓缸50、一內定位單元60、一軸承單元70、一連接座80、一第一油路控制單元90、一第二油路控制單元95、一掣動座100、一傳動件110、一拉桿120、一前軸蓋130、一後軸蓋140、一前筒夾150、一後筒夾160、一前端蓋170,及一後端蓋180。其中,當油壓自該固定座40的一第四油孔45注入,則油壓會流入一連通孔89,進而推動該掣動座100的一驅動環102使該掣動座100帶動該前軸蓋130朝向前端移動,此時,該前筒夾150收束而可夾緊工件(圖未示),再藉由該拉桿120連動該後筒夾160,使該後筒夾160也縮束而可夾緊工件。
然而,由於該前、後筒夾150、160之同步夾合與開啟動作,是利用該拉桿120來進行機構上的連結而達到連動效果。如此一來,在進行夾合動作時,該後筒夾160勢必會受到該拉桿120連接的連動影響而沿一軸線L方向朝該前筒夾150方向微動,此現象易導致夾制精度上的不準確性,另一方面,由於是利用該拉桿120讓該前、後筒夾150 、160連動而產生開合狀態,如此,會造成該前、後筒夾150、160開合的程度一樣,若當該前、後筒夾150、160同時夾制一外徑尺寸非均勻之工件(圖未示)時,只要該前、後筒夾150、160其中一者先夾制到該工件,其中一筒夾就勢必夾制不到該工件,而導致該工件未達到二點夾制之作用,如此,當該油壓夾頭在高速運轉時,則會導致該工件晃動,進而影響到了加工上的精準度,再另一缺點,該油壓夾頭的該前、後筒150、160其開合的程度一樣,所以無法同步來夾持不同尺寸大小的工件,在使用上也較不具有應變性與方便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同時夾持兩獨立工件且夾持穩定性佳的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
因此,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以同時夾持不同尺寸之工件且夾持穩定性佳並可提升產能的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於是,本發明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適合連接於一驅動裝置,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包括一機座、一固定座、一軸承單元、一連接座、一傳動件、一壓缸單元、一油路單元、一內定位單元、一前夾頭單元,及一後夾頭單元。
該機座具有一圍繞一軸線的容置孔。
該固定座設置於該容置孔內,並具有一環繞該軸線且具有一軸孔的環體部。
該軸承單元安裝於該固定座的該軸孔內。
該連接座具有一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軸承單元且沿該軸線延伸的後套筒,及一形成於該後套筒前端且沿垂直該軸線往外延伸並具有一內凹面的凸環部。
該傳動件罩設於該凸環部且受該驅動裝置驅動而以該軸線為旋轉中心轉動。
該壓缸單元可沿該軸線移動,並具有一設置於該連接座內且鄰近該內凹面的缸體套筒,及一設置於該凸環部且可相對於該缸體套筒移動的驅動環,該驅動環一側、該凸環部內側,及該缸體套筒一側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一注油室,該缸體套筒另一側與該內凹面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二注油室,該驅動環另一側與該傳動件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三注油室。
該內定位單元具有一罩設於該環體部前端的內蓋,及一罩設於該內蓋與該環體部前端的外蓋。
該油路單元具有分別形成於該外蓋的一第一注油孔與一第二注油孔、一形成於該凸環部且連通於該第一注油室的第一油道、一形成於該內蓋且連通於該第一油道與該第一注油孔的第二油道、一形成於該凸環部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室與該第三注油室的第三油道,及一形成於該內蓋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孔與該第三油道的第四油道。
該前夾頭單元具有一設置於該傳動件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前內夾孔的前軸蓋、一設置於該前內夾孔內的前筒夾,及一連接於該前筒夾與該驅動環的前連接管。
該後夾頭單元具有一設置於該後套筒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後內夾孔的後軸蓋、一設置於該後內夾孔內的後筒夾,及一穿設於該後套筒且連接於該缸體套筒與該後筒夾之間的連動組件。
其中,該前、後筒夾分別可相對於該前、後軸蓋於一鬆開位置與一夾緊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鬆開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一注油孔注入而填充入該第一注油室,讓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分別相互遠離,而連動該前連接管與該連動組件分別朝相反向移動,進而推動該前、後筒夾分別與該前、後軸蓋分離,在該夾緊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二注油孔注入而填充入該第二注油室與該第三注油室,讓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分別相互靠近,而連動該前連接管與該連動組件分別相向靠近,進而拉動該前、後筒夾分別與該前、後軸蓋相連接。
於是本發明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包含一機架、一驅動裝置、一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及一加工裝置。
該驅動裝置設置於該機架上。
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設置於該機架上,並包括一設置於該機架的機座、一容置於該機座內的壓缸單元、一容置於該機座內以驅動該壓缸單元的油路單元、一設置於該機座且具有一前筒夾的前夾頭單元,及一設置於該機座且具有一後筒夾的後夾頭單元,當油壓由該油路單元灌入時,可驅動該壓缸單元作動而同時連動該前筒夾與該後筒夾於一鬆開位置與一夾緊位置之間移動。
該加工裝置包括二分別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機架上且位於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兩相反側並對應於該前筒夾與該後筒夾的刀塔單元。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透過該壓缸單元驅動該前連接管與該連動組件,讓該前筒夾與該後筒夾分別可以同時同動而進行鬆開與夾緊,由於該前筒夾與該後筒夾二者彼此機構上並無如先前技術所述利用該拉桿連接,所以該前筒夾與該後筒夾其開合的程度可以不相同,能夠同步作動來夾持不同尺寸之工件,能夠有效地提升夾持上的穩定性且也較具便利性。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參閱圖2與圖3,本發明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之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機架100、一驅動裝置200、一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300,及一加工裝置400。
該驅動裝置200設置於該機架100上之中間位置,並包括一設置於該機架100上的驅動馬達201,及一連接於該驅動馬達201與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300的皮帶202。
參閱圖4、圖5,及圖6,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300設置於該機架100(見圖2)上,並包括一機座2、一固定座3、一軸承單元4、一連接座5、一傳動件6、一壓缸單元7、一內定位單元8、一油路單元9、一前夾頭單元11、 一後夾頭單元11、一前端蓋12、一後端蓋13,及二刀具定位件14。
該機座2設置於該機架100(見圖2)上並具有一圍繞一軸線L的容置孔21。
該固定座3設置於該容置孔21內,並具有一環繞該軸線L且具有一軸孔311的環體部31。
該軸承單元4具有數分別安裝於該固定座3的該軸孔311內的軸承41。
該連接座5具有一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軸承單元4的該等軸承41且沿該軸線L延伸的後套筒51,及一形成於該後套筒51前端且沿垂直該軸線L往外延伸並具有一內凹面521的凸環部52。
該傳動件6罩設於該凸環部52且受該驅動裝置200的該皮帶202驅動,而以該軸線L為旋轉中心轉動。其中,在本較佳實施例中,該傳動件6為皮帶輪。
該壓缸單元7可沿該軸線L移動,並具有一設置於該連接座5內且鄰近該內凹面521的缸體套筒71,及一設置於該凸環部52且可相對於該缸體套筒71移動的驅動環72,該驅動環72一側、該凸環部52內側,及該缸體套筒71一側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一注油室73,該缸體套筒71另一側與該內凹面521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二注油室74,該驅動環72另一側與該傳動件6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三注油室75。
該內定位單元8具有一罩設於該環體部31前端的內蓋81,及一罩設於該內蓋81與該環體部31前端的外蓋82。
參閱圖5與圖7,該油路單元9具有分別形成於該外蓋82的一第一注油孔91與一第二注油孔92、一形成於該凸環部52且連通於該第一注油室73的第一油道93、一形成於該內蓋81且連通於該第一油道93與該第一注油孔91的第二油道94、一形成於該凸環部52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室74與該第三注油室75的第三油道95,及一形成於該內蓋81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孔92與該第三油道95的第四油道96。
該前夾頭單元11具有一設置於該傳動件6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前內夾孔104的前軸蓋101、一設置於該前內夾孔104內的前筒夾102,及一連接於該前筒夾102與該驅動環72的前連接管103。其中,該前軸蓋101與該前筒夾102為習知技術內容,故在此不詳加贅述。
該後夾頭單元11具有一設置於該後套筒51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後內夾孔114的後軸蓋111、一設置於該後內夾孔114內的後筒夾112,及一穿設於該後套筒51且連接於該缸體套筒71與該後筒夾112之間的連動組件113。其中,該後軸蓋111與該後筒夾112為習知技術內容,故在此不詳加贅述
該連動組件113具有一固設於該後套筒51內的環盤115、數分別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環盤115的套筒116、數分別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等套筒116的螺絲117,及一連接於該等螺絲117與該後筒夾112之間的後連接管118。
該前端蓋12接抵於該機座2前端面。
該後端蓋13接抵於該機座2後端面。
該等刀具定位件14分別相反向設置,並且每一刀具定位件14具有一螺設於該環盤115的第一套筒141、一與該第一套筒141相互插接的第二套筒142、一插設於該第二套筒142的頂桿143,及一連接於該第一套筒141與該頂桿143之間的彈簧144。其中,該等頂桿143藉由該彈簧144的彈性力,以頂抵安裝於該前、後筒夾102、112的工件500。
再參閱圖2與圖3,該加工裝置400包括二分別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機架100上且位於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300兩相反側並對應於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的刀塔單元401。該等刀塔單元401可以同步對夾持於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的工件500進行加工,藉此,以提升加工產能,其中,該加工裝置400非本發明主要技術內容特徵,故在此不詳加贅述。
參閱圖5與圖7,在使用上,該前、後筒夾102、112分別可相對於該前、後軸蓋101、111於一鬆開位置與一夾緊位置之間移動。參閱圖5與圖6,在該鬆開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一注油孔91注入而依序流經該內蓋81的該第二油道94、該凸環部52的該第一油道93後而填充入該第一注油室73(如圖6箭頭所示),讓該驅動環72與該缸體套筒71受到油壓的驅動而相互遠離,讓該驅動環72連動該前連接管103,讓該缸體套筒71壓抵該連動組件113的該等套筒116而連動該後連接管118,讓該前連接管103與該後連接 管118分別朝相反向移動,進而推動該前、後筒夾102、112分別與該前、後軸蓋101、111分離,讓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呈現鬆開狀態,以利於置換工件500。
參閱圖7與圖8,在該夾緊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二注油孔92注入而依序流經該內蓋81的該第四油道96、該凸環部52的該第三油道95後,而填充入該第二注油室74與該第三注油室75(如圖8箭頭所示),讓該驅動環72與該缸體套筒71受到油壓的驅動而分別相互靠近,讓該驅動環72連動該前連接管103,讓該缸體套筒71拉動該連動組件113的該等螺絲117而連動該後連接管118,讓該前連接管103與該後連接管118分別相向靠近,進而拉動該前、後筒夾102、112分別與該前、後軸蓋101、111相連接,讓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呈現緊夾狀態,以利於緊固工件500。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由於該前、後筒夾102、112的啟閉狀態,是利用注入油壓的方式來驅動該驅動環72與該缸體套筒71,以分別連動該前連接管103與該後連接管118,所以,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之間並無如先前技術內容所述之直接性機構上的連結關係,故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的開合程度可以不一樣,如此一來,以利於同時進行夾固不同尺寸的工件500,在使用上較為方便且實用性較佳。
據上所述可知,本發明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300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具有下列優點及功效:
一、透過該壓缸單元7的該驅動環72與該缸體套筒71分別驅動該前連接管103與該連動組件113的該後連接管118,讓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分別可以同時連動而進行鬆開與夾緊,由於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彼此機構上並無如先前技術內容所述利用該拉桿連接,所以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的開合的程度可以不相同,如此一來,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能夠同步作動來夾持不同尺寸之工件500,能夠有效地提升夾持上的穩定性與準確性。
二、透過將該加工裝置400配置於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300之兩相反側,而對夾持於該前筒夾102與該後筒夾112之工件500進行加工,如此一來,可以有效地提升加工產能。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機架
200‧‧‧驅動裝置
201‧‧‧驅動馬達
202‧‧‧皮帶
300‧‧‧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
2‧‧‧機座
21‧‧‧容置孔
3‧‧‧固定座
31‧‧‧環體部
311‧‧‧軸孔
4‧‧‧軸承單元
41‧‧‧軸承
5‧‧‧連接座
51‧‧‧後套筒
52‧‧‧凸環部
521‧‧‧內凹面
6‧‧‧傳動件
7‧‧‧壓缸單元
71‧‧‧缸體套筒
72‧‧‧驅動環
73‧‧‧第一注油室
74‧‧‧第二注油室
75‧‧‧第三注油室
8‧‧‧內定位單元
81‧‧‧內蓋
82‧‧‧外蓋
9‧‧‧油路單元
91‧‧‧第一注油孔
92‧‧‧第二注油孔
93‧‧‧第一油道
94‧‧‧第二油道
95‧‧‧第三油道
96‧‧‧第四油道
10‧‧‧前夾頭單元
101‧‧‧前軸蓋
102‧‧‧前筒夾
103‧‧‧前連接管
104‧‧‧前內夾孔
11‧‧‧後夾頭單元
111‧‧‧後軸蓋
112‧‧‧後筒夾
113‧‧‧連動組件
114‧‧‧後內夾孔
115‧‧‧環盤
116‧‧‧套筒
117‧‧‧螺絲
118‧‧‧後連接管
12‧‧‧前端蓋
13‧‧‧後端蓋
15‧‧‧刀具定位件
151‧‧‧第一套筒
152‧‧‧第二套筒
153‧‧‧頂桿
154‧‧‧彈簧
400‧‧‧加工裝置
401‧‧‧刀塔單元
500‧‧‧工件
L‧‧‧軸線
圖1是習知一種油壓夾頭的前視圖;圖2是本發明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之較佳實施例的一俯視圖;圖3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前視圖;圖4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視圖,說明一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 圖5是取自於圖4線V-V的一剖視圖,說明一前夾頭單元的一前筒夾與一後夾頭單元的一後筒夾分別在一鬆開位置之狀態;圖6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放大圖;圖7是該較佳實施例的另一剖視圖,說明該前夾頭單元的該前筒夾與該後夾頭單元的該後筒夾分別在一夾緊位置之狀態;及圖8是該較佳實施例的一局部放大圖。
202‧‧‧皮帶
300‧‧‧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
2‧‧‧機座
21‧‧‧容置孔
3‧‧‧固定座
31‧‧‧環體部
311‧‧‧軸孔
4‧‧‧軸承單元
41‧‧‧軸承
5‧‧‧連接座
51‧‧‧後套筒
52‧‧‧凸環部
521‧‧‧內凹面
6‧‧‧傳動件
7‧‧‧壓缸單元
71‧‧‧缸體套筒
72‧‧‧驅動環
73‧‧‧第一注油室
74‧‧‧第二注油室
75‧‧‧第三注油室
8‧‧‧內定位單元
81‧‧‧內蓋
82‧‧‧外蓋
9‧‧‧油路單元
91‧‧‧第一注油孔
92‧‧‧第二注油孔
93‧‧‧第一油道
94‧‧‧第二油道
95‧‧‧第三油道
10‧‧‧前夾頭單元
101‧‧‧前軸蓋
102‧‧‧前筒夾
103‧‧‧前連接管
104‧‧‧前內夾孔
11‧‧‧後夾頭單元
111‧‧‧後軸蓋
112‧‧‧後筒夾
113‧‧‧連動組件
114‧‧‧後內夾孔
115‧‧‧環盤
116‧‧‧套筒
117‧‧‧螺絲
118‧‧‧後連接管
12‧‧‧前端蓋
13‧‧‧後端蓋
14‧‧‧刀具定位件
141‧‧‧第一套筒
142‧‧‧第二套筒
143‧‧‧頂桿
144‧‧‧彈簧
500‧‧‧工件
L‧‧‧軸線

Claims (10)

  1. 一種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適合連接於一驅動裝置,,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包括:一機座,具有一圍繞一軸線的容置孔;一固定座,設置於該容置孔內,並具有一環繞該軸線且具有一軸孔的環體部;一軸承單元,安裝於該固定座的該軸孔內;一連接座,具有一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軸承單元且沿該軸線延伸的後套筒,及一形成於該後套筒前端且沿垂直該軸線往外延伸並具有一內凹面的凸環部;一傳動件,罩設於該凸環部且受該驅動裝置驅動而以該軸線為旋轉中心轉動;一壓缸單元,可沿該軸線移動,並具有一設置於該連接座內且鄰近該內凹面的缸體套筒,及一設置於該凸環部且可相對於該缸體套筒移動的驅動環,該驅動環一側、該凸環部內側,及該缸體套筒一側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一注油室,該缸體套筒另一側與該內凹面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二注油室,該驅動環另一側與該傳動件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三注油室;一內定位單元,具有一罩設於該環體部前端的內蓋,及一罩設於該內蓋與該環體部前端的外蓋;一油路單元,具有分別形成於該外蓋的一第一注油孔與一第二注油孔、一形成於該凸環部且連通於該第一 注油室的第一油道、一形成於該內蓋且連通於該第一油道與該第一注油孔的第二油道、一形成於該凸環部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室與該第三注油室的第三油道,及一形成於該內蓋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孔與該第三油道的第四油道;一前夾頭單元,具有一設置於該傳動件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前內夾孔的前軸蓋、一設置於該前內夾孔內的前筒夾,及一連接於該前筒夾與該驅動環的前連接管;及一後夾頭單元,具有一設置於該後套筒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後內夾孔的後軸蓋、一設置於該後內夾孔內的後筒夾,及一穿設於該後套筒且連接於該缸體套筒與該後筒夾之間的連動組件;其中,該前、後筒夾分別可相對於該前、後軸蓋於一鬆開位置與一夾緊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鬆開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一注油孔注入而填充入該第一注油室,讓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相互遠離,而連動該前連接管與該連動組件分別朝相反向移動,進而推動該前、後筒夾分別與該前、後軸蓋分離,在該夾緊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二注油孔注入而填充入該第二注油室與該第三注油室,讓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分別相互靠近,而連動該前連接管與該連動組件分別相向靠近,進而拉動該前、後筒夾分別與該前、後軸蓋相連接。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 ,其中,該連動組件具有一固設於該後套筒內的環盤、數分別穿設於該環盤的套筒、數分別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等套筒的螺絲,及一連接於該等螺絲與該後筒夾之間的後連接管,在該鬆開位置時,該缸體套筒壓抵該等套筒而連動該後連接管推動該後筒夾與該後軸蓋分離,在該夾緊位置時,該缸體套筒拉動該等螺絲而連動該後連接管,進而拉動該後筒夾與該後軸蓋相互連接。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還包括一接抵於該機座前端面的前端蓋,及一接抵於該機座後端面的後端蓋。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還包括二分別相反設置的刀具定位件,每一刀具定位件具有一螺設於該環盤的第一套筒、一與該第一套筒相互插接的第二套筒、一插設於該第二套筒的頂桿,及一連接於該第一套筒與該頂桿之間的彈簧。
  5. 一種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包含:一機架;一驅動裝置,設置於該機架上;一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設置於該機架上,並包括一設置於該機架的機座、一容置於該機座內的壓缸單元、一容置於該機座內以驅動該壓缸單元的油路單元、一設置於該機座且具有一前筒夾的前夾頭單元,及一設置於該機座且具有一後筒夾的後夾頭單元,當油壓由該油路單元灌入時,可驅動該壓缸單元作動而同時連動該 前筒夾與該後筒夾於一鬆開位置與一夾緊位置之間移動;及一加工裝置,包括二分別可移動地設置於該機架上且位於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兩相反側並對應於該前筒夾與該後筒夾的刀塔單元。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其中,該同動雙向油壓裝置還包括一固定座、一軸承單元、一連接座、一傳動件,及一內定位單元,該機座具有一圍繞一軸線的容置孔,該固定座設置於該容置孔內,並具有一環繞該軸線且具有一軸孔的環體部,該軸承單元安裝於該固定座的該軸孔內,該連接座具有一可轉動地穿設於該軸承單元且沿該軸線延伸的後套筒,及一形成於該後套筒前端且沿垂直該軸線往外延伸並具有一內凹面的凸環部,該傳動件罩設於該凸環部且受該驅動裝置驅動而以該軸線為旋轉中心轉動,該壓缸單元可沿該軸線移動,並具有一設置於該連接座內且鄰近該內凹面的缸體套筒,及一設置於該凸環部且可相對於該缸體套筒移動的驅動環,該驅動環一側、該凸環部內側,及該缸體套筒一側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一注油室,該缸體套筒另一側與該內凹面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二注油室,該驅動環另一側與該傳動件相配合界定出一第三注油室,該內定位單元具有一罩設於該環體部前端的內蓋,及一罩設於該內蓋與該環體部前端的外蓋,該油路單元具有分別形成於該外蓋的一第一注油孔與一第二注油孔、一 形成於該凸環部且連通於該第一注油室的第一油道、一形成於該內蓋且連通於該第一油道與該第一注油孔的第二油道、一形成於該凸環部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室與該第三注油室的第三油道,及一形成於該內蓋且連通於該第二注油孔與該第三油道的第四油道,該前夾頭單元還具有一設置於該傳動件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前內夾孔的前軸蓋,及一連接於該前筒夾與該驅動環的前連接管,該前筒夾設置於該前內夾孔內,該後夾頭單元還具有一設置於該後套筒且具有一漸縮孔徑的後內夾孔的後軸蓋,及一穿設於該後套筒且連接於該缸體套筒與該後筒夾之間的連動組件,該後筒夾設置於該後內夾孔內,其中,該前、後筒夾分別可相對於該前、後軸蓋於該鬆開位置與該夾緊位置之間移動,在該鬆開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一注油孔注入而填充入該第一注油室,讓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分別相互遠離,而連動該前連接管與該連動組件分別朝相反向移動,進而推動該前、後筒夾分別與該前、後軸蓋分離,在該夾緊位置時,油壓由該第二注油孔注入而填充入該第二注油室與該第三注油室,讓該驅動環與該缸體套筒分別相互靠近,而連動該前連接管與該連動組件分別相向靠近,進而拉動該前、後筒夾分別與該前、後軸蓋相連接。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其中,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的該連動組件具有一固設於該後套筒內的環盤、數分別穿設於該環盤的套筒 、數分別可移動地穿設於該等套筒的螺絲,及一連接於該等螺絲與該後筒夾之間的後連接管,在該鬆開位置時,該缸體套筒壓抵該等套筒而連動該後連接管推動該後筒夾與該後軸蓋分離,在該夾緊位置時,該缸體套筒拉動該螺絲而連動該後連接管,進而拉動該後筒夾與該後軸蓋相互連接。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其中,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還包括一接抵於該機座前端面的前端蓋,及一接抵於該機座後端面的後端蓋。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其中,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還包括二分別相反設置的刀具定位件,每一刀具定位件具有一螺設於該環盤的第一套筒、一與該第一套筒相互插接的第二套筒、一插設於該第二套筒的頂桿,及一連接於該第一套筒與該頂桿之間的彈簧。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其中,該驅動裝置包括一設置於該機架上的驅動馬達,及一連接於該驅動馬達與該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的皮帶。
TW101141280A 2012-11-07 2012-11-07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TW201417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1280A TW201417942A (zh) 2012-11-07 2012-11-07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1280A TW201417942A (zh) 2012-11-07 2012-11-07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942A true TW201417942A (zh) 2014-05-16
TWI487591B TWI487591B (zh) 2015-06-11

Family

ID=51294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280A TW201417942A (zh) 2012-11-07 2012-11-07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41794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832B (zh) * 2020-03-20 2021-11-01 特納德科技有限公司 加工機複合頭油脂回填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966B (zh) * 2017-03-10 2018-08-21 吳炫隆 具有止漏油環的油壓夾頭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99389A (en) * 1985-08-30 1987-10-13 Buck James R Workholder
JPH01170532A (ja) * 1987-12-25 1989-07-05 Kosumetsuku:Kk シリンダ形油圧クランプ
TWI253371B (en) * 2003-06-19 2006-04-21 Shiuan-Lung Wu Ultra-thin hydraulic chuck
JP4637554B2 (ja) * 2004-11-30 2011-02-23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素材把持装置、素材ガイド装置及び自動旋盤
TW201130596A (en) * 2010-03-10 2011-09-16 xuan-long Wu Hydraulic chuck
CN202207912U (zh) * 2011-06-24 2012-05-02 奥科精机(深圳)有限公司 数控车床用液压双向夹紧主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4832B (zh) * 2020-03-20 2021-11-01 特納德科技有限公司 加工機複合頭油脂回填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87591B (zh)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8582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CN105382845B (zh) 一种空间机械臂末端工具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
CN110052643B (zh) 一种自动钻孔设备
US20070290459A1 (en) Tool Unclamping Device
CN205927936U (zh) 缸盖铣面钻孔夹具
CN102380775A (zh) 自定位压紧工装
CN203062576U (zh) 自动夹紧装置
TW201417942A (zh) 具有同動雙向油壓夾頭裝置之同一動力源雙加工系統
CN105033702A (zh) 用于球阀球体加工阀杆连接孔的定位工装
CN203665023U (zh) 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斜切式连杆衬套压入装置
CN203751788U (zh) 工件夹紧装置
WO2007118377A1 (fr) Dispositif de réglage de distance à utilisation souple de vis-mère en mode automatique
CN103707083A (zh) 弹性销伸缩机构
CN103801946B (zh) 同动双向油压夹头装置及同一动力源双加工系统
CN102785098A (zh) 传动轴端齿突缘叉钻四孔液压夹具
CN212422227U (zh) 一种视觉伺服装配机
CN201168881Y (zh) 一种夹具
CN206982503U (zh) 一种自动转角度四工位夹具
CN101357440A (zh) 一种夹具
CN206474740U (zh) 一种切管机用夹头装置
CN214770043U (zh) 一种保证机架与耳板精度的焊接拼接工装
CN215824763U (zh) 一种铰链油管的双孔导正装置
CN211759771U (zh) 一种方向机齿轮轴的孔加工一体机床
CN213411223U (zh) 一种曲柄夹持机构
CN219189981U (zh) 一种工件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