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4897A - 用以將至少二疊置織物疋片互相縫合之縫紉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以將至少二疊置織物疋片互相縫合之縫紉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4897A
TW201414897A TW102132008A TW102132008A TW201414897A TW 201414897 A TW201414897 A TW 201414897A TW 102132008 A TW102132008 A TW 102132008A TW 102132008 A TW102132008 A TW 102132008A TW 201414897 A TW201414897 A TW 2014148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titching
stitches
sewing machine
fabr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iberio Lonati
Original Assignee
Santoni & C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toni & C Spa filed Critical Santoni & C Spa
Publication of TW201414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8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8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multi-thread seams
    • D05B1/18Seams for protecting or securing edges
    • D05B1/20Overedge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6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overedge-stitch sew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以縫合至少二織物疋片之切和縫“包縫”式縫紉機,該等疋片係互相疊置而屬於一或多件紡織物品,該機器包含至少一針板用以支撐一或多件運行中的紡織物品之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以形成縫合線跡,至少二縫針,裝在一針承裝裝置上可供互相在側地縫紉,彼此對準並被饋以各別的縫紗,該縫紉機更包含線跡增大裝置能夠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決定至少一或多個線跡之一預定且受控的增長,該線跡增大裝置包含至少一下鈎編針設有一用於該縫紗的附加抓持部份。

Description

用以將至少二疊置織物疋片互相縫合之縫紉機及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用以將屬於一或多件紡織物品之二疊置的織物疋片縫合在一起之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本發明亦有關一種藉一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來將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縫合在一起的方法。
發明背景
該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純為舉例地,可為一種由UNION SPECIAL®製造的9M系列型式中之一類型的機器,例如在2006年11月之相關的介紹手冊和型錄代碼103XQA-GR中所述者。該種縫法係被稱為“包縫”,亦稱為“拷邊”,其本身係已泛知於該領域中,因此不再詳述於本說明中。
如所知,此種縫紉機能被用於許多用途,其中亦包括輕織物之紡織物品的縫紉,譬如女用長襪、緊身衣褲等。此等縫紉機係特別適用作為能以自動模式來組合紡織物品的習知機器之部件,其中一種以上的紡織物品之組合 會被自動地進行(例如,組合二管狀長襪來形成一稱為褲襪的紡織物品)。
在此等用以組合紡織物品的機器之領域中,該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會藉適當的縫針及稱為鈎編針之習知類型元件的運動,來完全自動地進行至少二織物疋片的切割和縫合,而不必操作者介入。
已知由該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所實現的該種縫紉,其中二織物疋片係被互相疊置地縫合,為了該產品的最佳使用在某些情況下會呈現一過大的厚度,故在該產品的終端使用時可能會外觀美感不引人且不舒服。
該習知類型的縫紉機之一例係可見於No.US3,079,882A(Washburn)美國專利中,其示出一該包縫式機器,具有一特定的針板及二縫針,且其內容有關於縫合線跡之形成的說明,會被採用併入本文中以供參考。以此機器實現的二線跡縫法能有效地縫合該二織物疋片,但對有些特定用途會太厚,例如緊身衣物和一般的輕紡織物之縫紉,針對於此等產品該縫合接縫呈凸紋出現乃是不佳的。
該包縫式縫紉機的另一例係被示於No.US3,885,509A(Cox)美國專利案中,其示出一機器設有三支縫針會與一針板合作,其具有二用於該等縫針的通行配座,有一第一針會在一個別的配座中通過,且其餘的二針會在另一共用的配座中通過。此方案曾被推薦用以企圖獲得一較小厚度而同等有效的縫合接縫,但其結果係只能部份滿意。
一第三方案曾被推薦並示於No.US6,167,825(Marchetti)美國專利中,其中一該包縫式縫紉機係設有二縫針及一針板具有一旁側附件,其有一第一部份具有實質上平行的側邊,及一第二部份會窄縮它們。此專利的內容,有關於該針織機之結構及該等縫紉線跡的形成之描述,應被視為併入本文中以供參考。此方案的目標係為使一包縫式縫合接縫能被獲得,其稍後能藉分開該二縫合的織物疋片而被更大地伸展,故可有一較不厚的接縫。此方案並非沒有缺點,因該第一平行部份的存在會妨礙該等縫合線跡的運行,且圖示於該專利中之針板的構態會在該二織物疋片的接點處決定一不是非常窄的接縫,而會有在某些線跡中具有一接縫開口的風險,尤其是在輕紡織物的情況下,而會造成美感和功能上的缺點。
發明概要
因此本發明的目標係為消減一或更多的上述缺點。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為揭露一種包縫紉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將至少二織物疋片縫合在一起,該等疋片係被互相疊置並屬於一或多件紡織物品,而得實現高品質的紡織物品且實質上沒有瑕疵。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減少生產浪費。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減少生產浪費。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獲得高品質的線跡,並在二織物疋片間的接合點處完美地“封閉”。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以一完全受控的方式來增大由該縫紉機所實現的一或多個縫合線跡,而得能使該等線跡相對於其餘的線跡達成一受控且預定的伸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獲得可以一受控方式伸張的線跡,而來提供一相對於習知線跡較大的縫跡效果及/或更平的效果。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在所製成的不同物品中獲得具有高度一致性的產品。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能簡單地、迅速地、及自動地實現縫合,且特別是當該縫紉機整合於一用以組合紡織物品的自動機器中時。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係為提供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其相對於習知類型的縫紉機係可簡單、堅固且經濟地製造,包括所包含的調變方面。
這些及其它的目的,將會在以下描述的過程中被更完全地說明,它們係實質上會被一依據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以它們中之任何組合及/或具有以下所示之一或多種態樣的該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及其之一使用方法來獲得。
依據本發明的另外態樣,其每一者皆能單獨使用或與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一項或以下所述的其它態樣結合,本發明更係有關於一種縫紉機,其中:該縫紉機更包含線跡增大裝置能夠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決定至少一或多個線跡之一預定的增長;該線跡增大裝置包含至少一間隔元件設在該針板附近且在其上方,而使要被縫合之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能通過該間隔元件與該針板之間,該間隔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線跡增大部份會在該針板之一第一個分開部份的至少一部份延伸,而可相對於該針板之一上承抵表面界定一升高的承抵表面,故能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來決定該等縫合線跡的至少一第一線跡之一預定且受控的尺寸增大;該線跡增大裝置包含至少一下鈎編針設有一附加的抓持部份用於該等縫合紗線;可供縫針通過的每一配座係被定寸及構製成可供單一且對應的縫針通過;該等可供縫針通過的配座係藉由該等分開部份來互相完全地分開其整個長度,及/或係由互相完全各異的貫孔來界定;該等針係裝在該針承裝裝置上而具有一由一間軸所界定的相互距離在1.4至2.8mm之間,或在1.5至2.5mm之間,或在1.6至2.0mm之間,及/或該等針係互相等距地被裝在該針承裝裝置上,而在相鄰的針之間具有相同的距離;至少一旁側附件會界定一運行線,及/或該等分開部份 的至少一者及/或全部的該等分開部份係稍微地終結或推拔,以使該下鈎編針能在該針板附近通過;該旁側附件的運行線,至少在一延伸於該等縫針之通行區域與該附件之一前端部份之間的地區中,或歷經其整個伸幅,會呈現一構態其相對於該旁側附件之一主要縱向發展方向及/或該等織物片疋的運行方向,係實質上筆直且橫交的;該旁側附件的運行線,至少在一延伸於該縫針通行區域與該附件之一終端之間的區段中,或在其全部伸幅中,會呈現一構態其相對於該旁側附件之一主要縱向發展方向及/或該等織物疋片的運行方向,係實質上為曲線且橫交的,及/或其中該實質上為曲線的構態係實質上凹入的,或該實質上為曲線的構態係實質上凸出的;該旁側附件呈現一前端部具有一窄縮端,在一穿過該針板之一上承抵表面的平面中測量有一小於2mm或1mm或0.5mm的厚度,及一後基部,相反於該前端部,具有一厚度,橫交於其縱向伸幅,係在4mm至7mm之間,或在5mm至6.5mm之間,或在5.5mm至6mm之間;該旁側附件在該等縫針的通行區域處,呈現一厚度橫交於其縱向伸幅,其係在3mm至6mm之間,或在4mm至5.5mm之間,或在4.2mm至5mm之間,或其中該橫向厚度係大於3mm,或大於3.5mm,或大於4mm,或大於4.2mm。
裝在該針承裝裝置上的四支縫針會被包含,且該針板係設有四個開孔可供縫針通過; 至少有一第三線跡增大部份係由一間隔元件構成,及/或至少一個第三間隔元件會被包含;該間隔元件係與該針板實現成一單片;該上鈎編針係為一種被直接供應該接結紗者,即,設有至少一眼洞而該縫合紗會通過其中,且該下鈎編針是“盲”的,即其沒有一被供以接結紗的眼洞,而只設有一該接結紗的操縱部份;該下鈎編針係被直接饋以該接結紗,且該上鈎編針是“盲”的;該等上和下鈎編針皆為直接饋以該接結紗的類型;至少一供縫針通過的配座係被定寸且構製成能使二相鄰的縫針通過;至少有二分開部份存在,或其中該等分開部份各呈現一厚度為至少0.6mm或至少0.8mm或至少1mm;該等分開部份會沿該等織物片疋的前進方向呈現一縱向伸幅,為至少0.5cm,或至少1cm,或至少1.5cm;該針板及/或一間隔元件係由一金屬材料製成;界定該等配座的開孔係藉銑切該針板來被實現;該等分開部份係由裝在該針板上之對應安裝座中的分開元件來界定;由該上鈎編針及/或下鈎編針之接結紗的紗線引回裝置係為一會與該縫針承裝裝置同步擺動的拉伸筘片;該縫紉機是自動的及/或係整合於一用以組合紡織物品的機器中; 用於針的饋紗器和該接結紗饋送器係為主動式,而能夠主動地將紗線供應給該等針或鈎編針;該針饋紗器和該接結紗饋送器係為被動式,而能被動地供應該紗線,其係被該等針或鈎編針直接地拖拉。
在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中更有關於一種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裝置,包含至少一針板和至少二縫針,並依據任一項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示的特徵或於後所示的態樣。
在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中更有關於一種用以組合紡織物品的機器,包含一縫紉機依據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任一項或於後所示的態樣。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用於一可將至少二織物片疋縫合在一起之切和縫式縫紉機的設備,該等疋片係被互相疊置並屬於一或多件紡織物品,該設備包含至少:一針板用以支撐一或多件紡織物品之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運行以形成縫合線跡,至少一縫針承裝裝置設有至少二縫針,及至少一間隔元件及/或至少一下鈎編針具有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特徵。
在另一態樣中,可單獨地使用或與任一項的申請專利範圍或於後所示的態樣結合,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方法,更包含當製造該等縫合線跡時,相對於該針板移動該間隔元件的步驟。
1‧‧‧縫紉機
2‧‧‧針板
3a,b‧‧‧織物疋片
4‧‧‧配座
5‧‧‧縫針
6‧‧‧旁側附件
7‧‧‧運行線
8‧‧‧分開部份
9‧‧‧通行區域
10‧‧‧紗線
10a,b,c‧‧‧縫合線跡
11‧‧‧縫針承裝裝置
12‧‧‧切割裝置
13‧‧‧縫紗饋給器
14‧‧‧下鈎編針
15‧‧‧上鈎編針
16‧‧‧接結紗饋給器
17‧‧‧接結紗
18‧‧‧織物饋壓裝置
19‧‧‧眼洞
20‧‧‧織物切割線
21‧‧‧間隔元件
22‧‧‧線跡增大部份
23‧‧‧線跡伸張部份
24‧‧‧微調裝置
25‧‧‧附加抓持部份
其它的特徵和優點將會更完全地由詳細說明顯現,其係參照一較佳但非排他的實施例,並依據所附的圖 式等,其中:圖1為一依據一第一實施例之縫紉機的一些部件之立體圖;圖2為圖1之一部件的放大圖,特別是一針承裝裝置裝有相關的針;圖3為圖1之另一部件的放大圖,特別是一下鈎編針;圖4為圖1的縫紉機之一細節,有關於該縫合線跡之一形成步驟,且一針板為清楚之故而被截切;圖5為圖4的針板截面之一前視圖,示出被實現在針板處的縫合線跡;圖6為一依據一第二實現例的縫紉機之一些部件在一操作位置的立體圖,其中一針承裝裝置係相對於一各別的針板升高;圖7係類似於圖6而在一第二操作位置,其中該針承裝裝置係被降低且該等針穿過該各別針板的各別配座;圖8為圖6的部件之一頂視圖;圖8A為圖8的針板之一變化例的詳圖,為了更清楚一間隔元件只被部份地示出;圖8B為一類似圖5的視圖,但相關於圖6~圖8的第二實施例;圖9為一在二織物疋片上形成縫合線跡的步驟,在圖4和圖5中的針板處之頂視圖;圖10為一藉依據本發明的方法縫合之二織物疋片的平面圖,其中該等織物已藉拉伸所實現的縫合線跡而於後被 部份地分開;圖11為圖9的該二織物疋片之一側視圖,其係被以一依據本發明的方法縫合並藉拉伸所實現的縫合線跡而部份地分開。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請參閱該等圖式,1整體係指一切和縫包縫式縫紉機,可將屬於一或多件紡織物品之至少二疊置織物的疋片3a、3b縫合在一起。
圖1示出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的縫紉機1之一些必要部件。該縫紉機1的其餘零件係為一習知型式,因此不在所附圖式中示出,且不在本說明中詳述。
該縫紉機1包含至少一針板2能夠支撐一或多件運行中之紡織物品上的至少二疊置織物疋片3a、3b來形成縫合線跡。
該針板2係設有貫孔等會界定各別的配座4以供縫針5通過,及至少一旁側附件6會界定一用於縫紉的運行線7。
該針板2係設有至少二個,在所示實施例中為三個,用以供該等縫針5通過的配座4,每一個供縫針5通過的配坐4係構製成能被至少一各別的縫針通過。
該針板係設有各別的分開部份8,能夠在該針5通行區域9處至少部份地分開每一供縫針5通過的配座與相鄰的配坐,俾能平行地形成至少二個,而在所示實施例中 為三個的縫合線跡10a、10b、10c,它們係各異不同且彼此互相隔開。
每一個供縫針5通過的配座4可被定寸並構製成能供一單獨且對應的縫針通過,如在所附圖式中所示的實施例。
該等供縫針5通過的配座4可藉該等分開部份8而於其之一全部伸幅完全地互相分開。該等供縫針5通過的配座4可由彼此完全互異不同的貫穿開孔來界定。該針板2可包含至少二分開部份8。該等分開部份8各可呈現一厚度,例如為至少0.6mm或至少0.8mm或至少1mm。該等分開部份8可沿該等織物疋片3a、3b的前進方向呈現一縱向伸幅,例如為至少0.5cm,或至少1cm,或至少1.5cm。該針板2可由一金屬材料製成,且界定該等配座4的開孔可藉在該針板2中銑切來被製成。或者,例如,該等分開部份8可由裝在該針板2之對應安裝座處的分開元件來界定。
在一未示出的另外實施例中,至少一個該等供縫針5通過的配座4可被定寸及構製成能供二相鄰的縫針5通過,因此,例如四支穿針5可被提供於三個配座4中,或三支穿針5在二個配座4中,而二針5係為在一共用配座中的穿針。
該縫紉機1更包含至少一縫針承裝裝置11,譬如一針承裝桿。
該縫紉機1包含至少二支,而在所示實施例中為至少三支縫針5,互相在側地裝在該縫針承裝裝置11上,彼 此排列對準並被饋以各別的針用紗線10。該等縫針5係能夠通過該針板2的配座4,而來縫合疊置織物的側邊3a、3b。該等針5可被以一由一間軸所界定的相互距離來裝在該針承裝裝置11上,該距離可例如在1.4至2.8mm之間,或在1.5至2.5mm之間,或在1.6至2.0mm之間,乃對應於該等針5之眼洞19間的距離,各別的縫紗會由該眼洞離開。
該等針5可為彼此互相等距隔開,而相鄰的針5之間係以相同的距離安裝在該針承裝裝置11上。一未示出的變化例中,該等針能被以彼此不同的間軸來安裝。
該等針可具有相同的口徑並被饋以相同的紗線,或相同尺寸的不同紗線。或者該等針可呈現不同的口徑並被饋以不同尺寸的紗線。
在例如圖1、圖8A和圖9中可看出,該旁側附件6的運行線7,至少在一延伸於該等縫針5的針通行區域9與該附件6之一前端部間的區段中,或在其整個伸幅中,可呈現一實質上筆直的構態,其相對於該旁側附件6之一主要縱向發展方向及/或該等織物疋片3a、3b的運行方向乃是橫交的。
該旁側附件6可呈現一前端部6a具有一窄縮的末端,而在一穿過該針板2之一上承抵表面的平面中所測具有一厚度,例如為小於2mm或1mm或0.5mm。
該旁側附件6可呈現一後基部6b,相反於該前端部,而橫交於其縱向伸幅具有一厚度,可例如在4mm至7mm之間,或在5mm至6.5mm之間,或在5.5至6mm之間。
該旁側附件6在該等縫針5的通行區域9可呈現一 厚度6c橫交於其縱向伸幅,係例如在3mm至6mm之間,或在4mm至5.5mm之間,或在4.2至5mm之間。
該橫向厚度可為例如大於3mm,或大於3.5mm,或大於4mm,或大於4.2mm。或者,如在圖6、圖7、圖8中可見,該旁側附件6的運行線7,至少在一延伸於該等縫針5的通行區域9與該附件6之一終止端間的區段中,或歷經其一整個長度,可相對於該旁側附件6之一主要縱向及/或該等織物疋片3a、3b的運行方向,呈現一實質上為曲線且橫交的構形。該實質上為曲線的構形可為實質上凹入的,如所示者,或實質上凸出的。
如在圖5和圖8B中可見,至少該界定一運行線7的旁側附件6及/或至少一個該分開部份8及/或全部的分開部份8可為稍微地終結或推拔斜縮,而使一下鈎編針能在該針板2的附近通行。
該縫紉機1可更包含一前進裝置(未被示出因係為一習知類型且是傳統的)能夠在一縫合操作時相對於該針板2沿一前進方向來推進疊置的織物疋片3a、3b。
該縫紉機1可更包含一裝置12用以在該旁側附件6的上游附近,沿該等織物疋片3a、3b的所述前進方向,在一織物切割線20處來切割該等疊置的織物疋片3a、3b,如圖7中所示。
該縫紉機1可更包含至少一用於針的縫紗饋給器13,能夠供應縫紗給該縫紉機的針5等。
該縫紉機1更包含至少一下鈎編針14及至少一上 鈎編針15,能夠用來形成縫合線跡10a、10b、10c等。
該縫紉機1更包含至少一接結紗饋給器16,能夠供應接結紗17給該上鈎編針15和下鈎編針14的至少一者。
在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該下鈎編針14係被直接供以該接結紗17,其會在至少一相關的眼洞,或二眼洞中通過,且該上鈎編針15並未被直接供以該接結紗17而是“盲”(無孔)的。
在一未示出的實施例中,該上鈎編針15可為一種被直接饋以該接結紗17者,而該下鈎編針14可為該種盲式者。
更詳言之,在所示實施例中,被饋以接結紗17的下鈎編針14,可藉會與該縫纱10合作的相關接結紗17,用來形成該等縫合線跡10a、10b、10c,而該未被饋紗或盲式的上鈎編針15,可藉在被該下鈎編針14饋送的接結紗17上操作來貢獻於該等縫合線跡10a、10b、10c的形成。
在圖1、圖3、圖4、圖5和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該下鈎編針14係設有一用於縫紗10的附加抓持部份25,可適用於在該針板2之一底下部份,與至少一指定用來形成該等縫合線跡10a、10b、10c之至少一第一縫合線跡10c的縫紗10互動,而可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決定該第一縫合線跡10c之一預定的增大。
該附加抓持部份25係能與該縫紗10互動而來拉引該縫紗10,並增加用以實現該縫合線跡10c或該等縫合線跡10a、10b、10c之縫紗10的量。
該附加抓持部份25亦可能與指定用來形成分別是至少二個,或至少三個縫合線跡10b、10c的至少二條或至少三條的縫紗10合作,而來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決定該至少二個或至少三個縫合線跡10b、10c之一預定的增大。
該用於縫紗10的附加抓持部份25可由一設在該下鈎編針14的二端部間之一中間部份,例如為圓形的突出物所構成。
該附加抓持部份25可相對於該中間部份之一主要縱向延伸方向橫向地由該下鈎編針14伸出。
該附加抓持部份25可例如與該各別的下鈎編針14製成一單件。
該附加抓持部份25會在該鈎編針上呈現一伸幅,一構形及一位置,能夠決定與該縫紗的所需合作,如圖4中所示。
該附加抓持部份25可被設在該下鈎編針14上離該下鈎編針14的前工作端一距離處,可適於參酌所包含之不同元件的構態和該縫紗上所需的拉引效果來決定。
該縫紉機1更包含一由該上鈎編針15之接結紗及/或由該下鈎編針14之接結紗17的引回裝置(未示出因係為習知類型)。由該上鈎編針15及/或該下鈎編針14的接結紗17之引回裝置可例如為一會與該縫針承裝裝置11同步擺動的拉伸筘片。該等針5的饋紗器13及該接結紗饋給器16可為主動類型,能夠主動地供應該紗線給該等針5或鈎編針,或者該針饋紗器13和該接結紗饋給器16可為被動類型,而能夠 被動地供應紗線,其係被該等針5或鈎編針直接地拖拉。
在一未示出的變化例中,該縫紉機1可包含四支該等縫針5裝在該針承裝裝置11上,且該針板2可設有四個該等供縫針5通過的開孔。
依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示於圖6、圖7、圖8、圖8A和圖8B中,該縫紉機更包含至少一間隔元件21操作地耦接於該針板2,並具有至少一第一線跡增大部份22延伸在一第一個分開部份8的至少一部份上。而可相對於該針板2之一上承抵表面來界定一升高的承抵表面,俾得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來決定該等縫合線跡10a、10b、10c的至少一第一線跡10c之一預定且受控的尺寸增大。
該間隔元件21可更設有至少一第二線跡伸張部份23至少在一第二個分開部份8的一部份上發展,而可相對於該針板2的承抵表面界定一升高的承抵表面,並決定被該縫紉機製成的線跡10a、10b、10c的至少一第二線跡10b之一預定的增大。該間隔元件21係設在該針板2的附近上方,並以一方式而能使該二疊置的織物疋片3a、3b通過該間隔元件21與該針板2之間。
該間隔元件21能被可移動地安裝,而能相對於該針板2改變高度位置,並使該等疊置的織物疋片3a、3b能夠通過。例如,該間隔元件21可被操作地連接或安裝於一織物饋壓裝置18(係為習知類型因此不再更詳述),其在縫紉時係能壓縮並保持定位在該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3a、3b上。
該縫紉機可更包含至少一附加的間隔元件,設有 至少一附加的線跡伸張部份在一第二個分開部份8的至少一部份上,而可相對於該針板2之一承抵表面界定一升高的承抵表面,來決定所製成之線跡10a、10b、10c的至少一第二線跡10b之一預定的伸張。
依據本發明,該間隔元件及/或該線跡增大部份22會延伸在一第一及/或一第二個該等分開部份的至少一部份上,且被構製成使該承抵表面在一相對該針板2之上承抵表面升高的位置,能夠支撐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之至少一先前於該第一線跡及/或第二線跡10b、10c被製成的線跡(即至少一在該第一和第二線跡之前先被製成之一各別的線跡),或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之至少二先前於該第一線跡及/或第二線跡10b、10c被製成的縫合線跡,或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先前於該第一線跡及/或第二線跡10b、10c被製成的至少三個線跡。
例如,該線跡增大部份22可擴伸一第一個分開部份8的伸幅至少超過20%,或至少30%,或至少40%,或至少50%,或至少60%,或至少70%。
上述的特徵亦能在該等縫合線跡形成之後維持其擴伸,且多達正被製造者之前的至少一個或二個或三個先前的線跡,而能使其尺寸強固化,並阻止該紗線的張力消減所獲得的伸幅,而減少已製成的線跡之尺寸。
該間隔元件21能藉由安裝或微調裝置24來被可調地安裝,而能在至少一平行於該針板2之一上承抵表面的方向,或在至少二分別平行於該針板2之該上承抵表面且互 相垂直的不同方向中,相對於該針板2改變其位置。
該間隔元件21更可在該用以製造線跡10a、10b、10c的縫紉機操作時,至少相對於一在一平行於該針板2之該上表面的平面中之位移,被選擇地固定在至少一操作位置。
於一變化實施例中,該間隔元件21能被可移動地安裝,而能當該用以製造線跡10a、10b、10c的縫紉機操作時,在至少一平行於該針板2之一上承抵表面的方向,或在至少二平行於該針板2之該上承抵表面且互相垂直的不同方向中,相對於該針板2來改變其位置。於此例中,該縫紉機可包含作動裝置用以在該可製造該等線跡10a、10b、10c的縫紉機操作時,以一預定方式來移動該間隔元件21。
該第一線跡增大部份22及/或第二線跡增大部份23的升高承抵表面,可相對於該針板2的承抵表面,及/或相對於各別的線跡增大部份之各別的線跡增大表面之主要的縱向發展方向,及/或相對於該等織物疋片3a、3b的運行方向,係為傾斜且橫交的。
該第一22及/或第二線跡增大部份23可呈現一厚度,其會沿該各分開部份8的主要縱向發展方向逐漸地窄縮,該升高的承抵表面之高度在該第一22及/或第二線跡增大部份23的各別終端處係為最小。
該第一22及/或第二線跡增大部份23可呈現一厚度,其在一垂直於該各分開部份8之主要縱向發展方向的方向會逐漸地推拔斜縮,該升高的承抵表面之高度在朝該針 板2之旁側附件6的方向係會逐減。
該間隔元件21及/或該各線跡增大部份的至少一部份可被操作地列設及/或安裝在該針板上方。在一變化實施例中,至少一該間隔元件21的第三線跡增大部份亦可被包含,或至少一第三間隔元件可被包含。在一變化例中,該間隔元件21可被與該針板實現成一單件。
在一第三實施例中,本發明包含參照於該第一實施例來被描述和示出的元件及第二實施例的元件等,而會決定一由該間隔元件21和該附加抓持部份25之結合效果所獲得的該等縫合線跡之選擇性且受控的增大。
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用於一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1的間隔元件21,可耦接於該縫紉機1之一各別的針板2,並具有一或多個先前所述之呈任何組合的特徵。
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用於該包縫切和縫式縫紉機1的設備,該設備包含至少一針板2及至少三支縫針5,而能形成至少三個彼此互相隔開的不同線跡10a、10b、10c等,如前所述。
該設備可主要包含至少在圖1及/或圖6中所示的部件等。該縫紉機可為自動的,特別是在其係整合於一用於組合紡織物品的機器中之情況下。
本發明更有關一種習知類型因此未被描述於本說明中之用以組合紡織物品的機器,包含一上述類型的縫紉機2。該縫紉機將不會被更詳細說明,因它的其餘部份係為傳統的習知類型。
本發明更有關於一種藉由一該包縫切和縫式的縫紉機來將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3a、3b縫合在一起的方法。
在該方法之一第一實施例中包含至少以下步驟:相對於一針板2調制一間隔元件21的位置,而來界定至少一或至少二個要被製成的線跡10a、10b、10c之一所需的增大;將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3a、3b排列在一切和縫“包縫”式縫紉機1之一針板2上,該針板2係設有至少二或至少三個開孔,至少部份地彼此不同,以供該等縫針5通過;使該等織物疋片3a、3b相對於該針板2前進;漸進地切割該等織物疋片3a、3b之一側邊部份;以饋有一各別縫紗10之至少一各別的縫針穿過該各供縫針5通過的開孔,而使該至少三支互相旁設的縫針5將該等織物疋片3a、3b彼此縫合,實現至少三個不同的縫合線跡10a、10b、10c,與至少一下鈎編針14及與至少一上鈎編針15合作,該等鈎編針的至少一者係被饋以一接結紗17。
在該第二實施例中,該方法更包含一步驟為:當製造該等不同線跡10a、10b、10c時,藉該下鈎編針14之一附加抓持部份25來操縱該等線跡的至少一者10c,或該等線跡的至少二者10b、10c,或全部的該等線跡10a、10b、10c,而可在該縫紉機上製造並以該附加抓持部份25操縱時,來決定該各縫合線跡10a、10b、10c之一預定的增大。
該方法的不同態樣,對應於前述有關該縫紉機的其它態樣,不在此重複說明。
該等縫合線跡之形成方法的其它態樣未被詳述於本說明中,且不是由上述縫紉機之穎異的特徵所獲得者,係被視為習知類型。
本發明因被認為係可有許多的修正和變化,皆全落諸於發明概念的範圍內,且所述部件係能以其它技術上等效元件來替代。
本發明會提供可觀的優點。
主要是本發明能消減習知技術的至少某些缺點。本發明更能將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一起縫合,該等疋片屬於一或多件紡織物品,而能實現高品質的紡織物品且實質上沒有瑕疵。
本發明更能在二織物疋片之間的接點處獲得高品質且完美地“封閉”的縫合接縫,及/或減少生產浪費。
本發明更能獲得縫合接縫,其係能以一受控方式擴伸,而能提供一相對於習知接縫更寬及/或更平的縫合效果。
本發明更能以高精確度及可重複性而相對於其它線跡來選擇地加寬及/或軟化一所製成的線跡。
本發明更能在不同的製成物品中獲得高一致性的產品。本發明更能以一簡單、迅速且自動的方式來實現接縫,特別是亦將該縫紉機整合於一習知類型之用以組合紡織物品的自動機器中時。
本發明係可更簡單、堅固且經濟地製造,並保證高標準的可重複性和安全性。
2‧‧‧針板
5‧‧‧縫針
6‧‧‧旁側附件
8‧‧‧分開部份
10‧‧‧紗線
14‧‧‧下鈎編針
15‧‧‧上鈎編針
17‧‧‧接結紗
25‧‧‧附加抓持部份

Claims (10)

  1. 一種用以縫合至少二織物疋片的切和縫“包縫”式縫紉機,該等疋片係互相疊置且屬於一或多件紡織物品,該機器包含至少:一針板用以支撐一或多件滑動中的紡織物品之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以形成縫合線跡,該針板係設有貫穿開孔等會界定各別的配座以供縫針通過,並具有至少一旁側附件會界定一用於該縫合的運行線,該針板係設有至少二個所述配座,各構製成能被至少一各別的縫針通過,該針板係更設有各別的分開部份可適於至少部份地分開每一可供縫針通過的配座與可供相鄰縫針通過的相鄰配座,至少在該針通行區域處,而能平行地形成至少二線跡它們係各異且彼此互相隔開;一下鈎編織設有至少一眼洞且被饋以至少一接結紗;一上鈎編針;一前進裝置可適於在一縫合操作時沿一前進方向相對於該針板來推進該等疊置的織物疋片;一裝置用以在該旁側附件的附近上游處之一織物切割線沿該等織物疋片的前進方向來切割該等疊置的織物疋片;至少一針的縫紗饋給器,能夠供應縫紗給該縫紉機的針;至少一接結紗饋給器,能夠供應接結紗給該下鈎編針; 一由該下鈎編針的接結紗引回裝置;至少一縫針固持裝置;至少二縫針裝在該針固持裝置上,該等針係互相旁設,彼此排列對準,並被饋以各別的縫紗,該等縫針能夠穿過該針板的所述配座而來縫合該等疊置的織物疋片;特徵在於:該下鈎編針係設有一用於所述縫紗的附加抓持部份,可適於在該針板之一底下位置與被指定來形成該等縫合線跡之至少一第一縫合線跡的至少一縫紗互動,而來決定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該第一縫合線跡之一預定的增大。
  2. 如請求項1的縫紉機,特徵在於:該附加抓持部份係能夠與被指定來形成各別的至少二縫合線跡之至少二縫紗合作,而來決定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該至少二縫合線跡之一預定的增大。
  3. 如以上請求項之任一項的縫紉機,特徵在於:該附加抓持部份係能夠與該縫紗互動,而來拖拉該縫紗並增加用來實現該縫合線跡或該等縫合線跡的縫紗之量。
  4. 如以上請求項之任一項的縫紉機,特徵在於:該用於縫紗的附加抓持部份能夠至少與一縫紗合作,係由一設在該下鈎編針的二端部間之一中間部份的突出物所構成,及/或該附加抓持部份會相對於該中間部份之一主要縱向延伸方向由該下鈎編針橫向地伸出。
  5. 如以上請求項之任一項的縫紉機,特徵在於:該用於縫紗的附加抓持部份係與該各別的下鈎編針被實現成一 單件,及/或其會呈現一圓形構態。
  6. 如以上請求項之任一項的縫紉機,特徵在於:該附加抓持部份會在相關的鈎編針上呈現一伸幅,一構態及/或一位置,且構製成能夠決定對該等縫紗之一所需的拉引效果。
  7. 如以上請求項之任一項的縫紉機,特徵在於:其包含至少三支所述的縫針,互相旁設地裝在該針固持裝置上,且其中該針板係設有至少三個可供縫針通過的所述配座,該各可供縫針通過的配座係構製成能被至少一各別的縫針通過,該針板係設有各別的分開部份能夠至少部份地分開每一供縫針通過的配座與供縫針通過的相鄰配座,至少在該針通行區域處,俾能平行地形成至少三個縫合線跡,它們係各異且彼此互相隔開。
  8. 如前請求項的機器,特徵在於:該附加抓持部份係能夠與被指定來各別地形成三個縫合線跡的至少三條縫紗合作,而來決定在該縫紉機上製造時至少該三個縫合線跡之一預定的增大。
  9. 一種用於一切和縫“包縫”式縫紉機的下鈎編針,具有如以上請求項之任一項中所界定的特徵。
  10. 一種藉一切和縫“包縫”式縫紉機將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縫合在一起的方法,包含至少以下步驟:預先配設一依據以上請求項之任一項的縫紉機;將至少二疊置的織物疋片排列在一切和縫“包縫”式縫紉機之一針板上,該針板係設有至少二個或至少三 個開孔,至少部份地彼此不同,可供該等縫針通過;相對於該針板推進該等織物疋片;漸進地切割該等織物疋片之一側邊部份;以至少一饋有一各別縫紗的各別縫針穿過該各供該縫針通過的所述通孔,而使該至少二支或至少三支互相旁設的縫針與至少一饋有一接結紗的下鈎編針及至少一上鈎編針合作來將該等織物疋片彼此縫合,而實現至少二個或三個各異的縫合線跡;當製造該等各異的縫合線跡時,藉該下鈎編針之一附加抓持部份來操縱至少一個該等縫合線跡或至少二個該等縫合線跡或全部的該等縫合線跡,而可在該縫紉機上製造並以該附加抓持部份操縱時決定該各別縫合線跡之一預定的增大。
TW102132008A 2012-09-06 2013-09-05 用以將至少二疊置織物疋片互相縫合之縫紉機及方法 TW2014148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1491A ITMI20121491A1 (it) 2012-09-06 2012-09-06 Macchina cucitrice e procedimento per cucire tra loro, mediante tale macchina cucitrice, almeno due lembi di tessuto sovrapposti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897A true TW201414897A (zh) 2014-04-16

Family

ID=47138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008A TW201414897A (zh) 2012-09-06 2013-09-05 用以將至少二疊置織物疋片互相縫合之縫紉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893072B1 (zh)
AR (1) AR092476A1 (zh)
IT (1) ITMI20121491A1 (zh)
TW (1) TW201414897A (zh)
WO (1) WO20140378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9882A (en) 1960-08-19 1963-03-05 Merrow Machine Co Throat plate for overedge sewing machine
US3885509A (en) 1971-08-04 1975-05-27 Burlington Industries Inc Overedge seaming
US4799439A (en) * 1981-07-14 1989-01-24 Maruzen Sewing Machine Co., Ltd. Double purpose looper for overlocking sewing machine
IT8422761V0 (it) * 1984-07-31 1984-07-31 Rockwell Rimoldi Spa Crochet superiore forato per punto sopraggitto a tre fili in macchine per cucire.
JPS625387A (ja) * 1985-06-29 1987-01-12 ジューキ株式会社 オーバーロックミシンの空環巻込装置における針糸規制方法と装置
CZ296411B6 (cs) * 1996-06-28 2006-03-15 Golden Lady S. P. A. Zarízení pro obnitkovací sicí stroj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37885A1 (en) 2014-03-13
AR092476A1 (es) 2015-04-22
EP2893072A1 (en) 2015-07-15
EP2893072B1 (en) 2016-10-26
ITMI20121491A1 (it) 2014-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6042B2 (ja) 布地の縫製方法
JP4725863B2 (ja) 押え金及びミシン
US20180255852A1 (en) Article of apparel
CZ296411B6 (cs) Zarízení pro obnitkovací sicí stroje
TW201414897A (zh) 用以將至少二疊置織物疋片互相縫合之縫紉機及方法
JP6094977B2 (ja) 裁縫機械および前記裁縫機械を用いて少なくとも2つの重なり合う布端を縫い合わせるためのプロセス
TWI729090B (zh) 縫紉機
CZ285550B6 (cs) Způsob výroby polotovaru na vícesystémovém okrouhlém pletacím stroji
US3916808A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panty hose
JP2010051429A (ja) ミシンの押え及びブラインドステッチ縫い目用の縫製方法
CN214032921U (zh) 一种缝纫机构
ITMI20121490A1 (it) Macchina cucitrice e procedimento per cucire tra loro, mediante tale macchina cucitrice, almeno due lembi di tessuto sovrapposti
JPS6158683A (ja) パンテイストツキング製造装置
JP6521638B2 (ja) 縫目構造、及び当該縫目構造を備える衣服
US498616A (en) Island
CZ284876B6 (cs) Způsob výroby polotovaru na okrouhlém pletacím stroji
US456469A (en) Island
US2116176A (en) Machine for making tufted work on fabrics
US962973A (en) Hemstitch sewing-machine.
IT201900005890A1 (it) Dispositivo di controllo del cucirino superiore per macchine da cucire industriali a braccio rovescio
JPH0422391A (ja) 4つ穴ボタンの縫着方法
CZ308429B6 (cs) Způsob šití imitací rukávových dírek dvěma různými nitěmi dvoujehlovým šicím strojem se dvěma jehelními tyčemi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ITMI20110383U1 (it) Macchina cucitrice e attrezzatura per tale macchina cucitrice
KR20160137457A (ko) 연속 공정으로 형성된 홀을 포함하는 편직물
GB190407095A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Imitation Hemstitch Sewing Machines and the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