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4213A - 於通信系統中經由固有射頻連接之資料聯網 - Google Patents

於通信系統中經由固有射頻連接之資料聯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4213A
TW201414213A TW102128890A TW102128890A TW201414213A TW 201414213 A TW201414213 A TW 201414213A TW 102128890 A TW102128890 A TW 102128890A TW 102128890 A TW102128890 A TW 102128890A TW 201414213 A TW201414213 A TW 2014142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
data
entity
antenna
receiv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8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5888B (zh
Inventor
Todd P Marco
Scott N Brumm
Steven M Grad
Mark Allen Kenkel
Irwin Preet Singh
Original Assignee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3/623,95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01988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14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4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5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58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20Circuits for coupling gramophone pick-up, recorder output, or microphone to receiver
    • H04B1/205Circuits for coupling gramophone pick-up, recorder output, or microphone to receiver with control bus for exchanging commands between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10/00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5Detection of connection of loudspeakers or headphones to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put Circuits Of Receivers And Coupling Of Receivers And Audio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射頻(RF)散佈系統,其將一RF信號散佈給複數個接收器。埠提供自天線至該等接收器之RF連接性,同時亦提供該等接收器之間之資料連接性。感測器偵測到該等接收器連接至該散佈系統,使得該散佈系統可將資料自第一經偵測接收器路由至其他經偵測接收器且使資料反向路由至第一經偵測接收器。若該接收器組態發生變化,則該散佈系統可動態地改動該路由。因此,一接收器可經由一無線電散佈系統之A埠及B埠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接收器。該等A埠提供至一第一天線之RF連接性,而該等B埠提供至一第二天線之RF連接性。可經由該RF散佈系統透過該等A埠及B埠而在該等接收器之間發送用於鎖定、解鎖、掃描RF頻譜及用於組態之不同命令。

Description

於通信系統中經由固有射頻連接之資料聯網
本申請案主張2012年9月21日提交之名稱為「Data Networking Through Inherent RF Conne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623,950號之優先權,且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2/623,950號係名稱為「Self-Discovery of an RF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System」且2009年11月25日提交之美國專利申請案12/626,105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申請案12/626,105主張2009年10月7日提交之臨時申請案第61/249,438號之優先權,該案之全文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無線麥克風接收器通常連接至一同軸天線散佈系統。該等接收器通常連接至一散佈放大器且可經由一系列同軸電纜依一串接方式彼此連接。可經由聯網協定(諸如乙太網路)而控制該等接收器之指定頻率範圍。若該散佈放大器及相關聯接收器組態至不同濾波器頻帶,則失配會引起不佳或無法操作之系統效能。再者,若該等組件未被正確連接,則該散佈系統無法適當操作。
提供【發明內容】以引入以下【實施方式】中進一步描述之呈一簡化形式之概念之一選擇。【發明內容】不意欲識別本發明之關鍵特徵或基本特徵。
一種RF散佈系統(例如無線麥克風接收器、掃描器、天線散佈系統、或含有本文中所描述組件之部分或全部之任何系統)判定其組態且驗證經判定組態之一致性。該散佈系統中之一第一RF組件調變一第一埠上之一信號。若一第二RF組件於一第二埠上偵測到一經調變信號,則一處理器認為:該兩個RF組件係連接在一起的。當該組態已由該處理器判定時,該RF散佈可進一步驗證該組態是否一致(例如,所連接組件是否依相同頻帶操作及全部組件是否連接至至少一其他組件)。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一種RF散佈系統指示一RF散佈系統之一第一RF組件提供一所產生之信號。若偵測到來自一第二RF組件之一指示,則該RF散佈系統判定:該第一RF組件及該第二RF組件係電連接的。使剩餘RF組件重複該程序,使得該RF散佈系統之RF組態可被判定。該第一RF組件可藉由改變一DC電壓位準或藉由一頻調而調變該所產生之信號。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該RF散佈系統可基於各RF組件之一裝置識別符而個別地指示各RF組件提供一所產生之信號。可自由支援協定(其包含乙太網路、USB及Zigbee)支援之裝置定址獲得該裝置識別符。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可驗證經判定RF組態之操作一致性。例如,該驗證可驗證所連接RF組件之頻帶之一致性,驗證RF散佈系統中之各RF組件連接至另一組件,及驗證各RF組件在該RF組件不是該RF組態之一端點時連接至前一RF組件及後一RF組件。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一種RF散佈系統掃描一RF頻譜,基於該掃描而判定提供與該RF散佈系統之RF相容性之一組頻率,及根據該組頻率而組態RF組件。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一種射頻(RF)散佈系統將一RF信號散 佈給複數個接收器。埠提供自天線至該等接收器之RF連接性,同時提供該等接收器之間之資料連接性。感測器偵測到該等接收器連接至該散佈系統,使得該散佈系統可將資料自第一經偵測接收器路由至其他經偵測接收器且使資料反向路由至第一經偵測接收器。若該接收器組態發生變化,則該散佈系統可動態地改動該路由。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一種接收器可經由一無線電散佈系統之A埠及B埠而將資料發送至其他接收器。該等A埠提供至一第一天線之RF連接性,而該等B埠提供至一第二天線之RF連接性。可經由該RF散佈系統透過該等A埠及B埠而在該等接收器之間發送用於鎖定、解鎖、掃描RF頻譜及用於組態之不同命令。
100‧‧‧射頻(RF)散佈系統
101‧‧‧處理器
102‧‧‧天線
103‧‧‧散佈放大器
105‧‧‧接收器
107‧‧‧接收器
109‧‧‧接收器
110‧‧‧設備
111‧‧‧接收器
113‧‧‧記憶體
115‧‧‧顯示裝置
117‧‧‧掃描器
151‧‧‧乙太網路連接
153‧‧‧乙太網路連接
155‧‧‧乙太網路連接
157‧‧‧乙太網路連接
158‧‧‧乙太網路連接
159‧‧‧乙太網路連接
160‧‧‧射頻(RF)連接
161‧‧‧射頻(RF)連接
162‧‧‧射頻(RF)連接/射頻(RF)鏈接
163‧‧‧射頻(RF)連接
165‧‧‧射頻(RF)連接
171‧‧‧輸入射頻(RF)埠
173‧‧‧輸出射頻(RF)埠
201‧‧‧處理器/電源供應調變硬體
203‧‧‧電源供應器
205‧‧‧射頻(RF)扼流圈
206‧‧‧射頻(RF)電路
207‧‧‧射頻(RF)扼流圈
208‧‧‧射頻(RF)串接電路
209‧‧‧偵測器
251‧‧‧訊息
253‧‧‧訊息
300‧‧‧流程圖/程序
301‧‧‧區塊
303‧‧‧區塊
305‧‧‧區塊
307‧‧‧區塊
309‧‧‧區塊
311‧‧‧區塊
400‧‧‧射頻(RF)組態
401‧‧‧散佈放大器
402‧‧‧散佈放大器
404‧‧‧接收器
405‧‧‧接收器
406‧‧‧接收器
407‧‧‧接收器
408‧‧‧接收器
409‧‧‧接收器
410‧‧‧接收器
411‧‧‧接收器
412‧‧‧接收器
413‧‧‧接收器
414‧‧‧散佈放大器
415‧‧‧散佈放大器
416‧‧‧散佈放大器
461‧‧‧射頻(RF)連接
500‧‧‧射頻(RF)組態
501‧‧‧散佈放大器
502‧‧‧散佈放大器
503‧‧‧掃描器
504‧‧‧天線
505‧‧‧接收器
506‧‧‧接收器
561‧‧‧射頻(RF)連接
563‧‧‧連接
565‧‧‧連接
601‧‧‧天線
603‧‧‧天線
605‧‧‧散佈放大器/散佈放大器單元
607‧‧‧接收器單元
609‧‧‧接收器單元
611‧‧‧接收器單元
613‧‧‧接收器單元
615‧‧‧接收器單元
617‧‧‧接收器單元
651‧‧‧射頻(RF)連接/輸出
653‧‧‧射頻(RF)連接
655‧‧‧射頻(RF)連接
657‧‧‧射頻(RF)連接
659‧‧‧輸出/連接
661‧‧‧連接
701‧‧‧後面板
703‧‧‧後面板
705‧‧‧BNC連接器
706‧‧‧BNC連接器
707‧‧‧BNC連接器
708‧‧‧BNC連接器
709‧‧‧BNC連接器
710‧‧‧BNC連接器
711‧‧‧BNC連接器
712‧‧‧BNC連接器
713‧‧‧BNC連接器
714‧‧‧BNC連接器
715‧‧‧BNC連接器
716‧‧‧BNC連接器
717‧‧‧BNC連接器
718‧‧‧BNC連接器
719‧‧‧BNC連接器
720‧‧‧BNC連接器
721‧‧‧連接器
722‧‧‧連接器
801‧‧‧散佈系統
802‧‧‧接收器
803‧‧‧接收器
804‧‧‧接收器
805‧‧‧接收器
806‧‧‧A埠
807‧‧‧B埠
808‧‧‧A埠
809‧‧‧B埠
810‧‧‧A埠
811‧‧‧B埠
812‧‧‧A埠
813‧‧‧B埠
814‧‧‧網路陣列
815‧‧‧邏輯模組
816‧‧‧感測器
817‧‧‧感測器
818‧‧‧感測器
819‧‧‧感測器
820‧‧‧天線
821‧‧‧天線
822‧‧‧天線分離器
823‧‧‧天線分離器
851‧‧‧偵測指示
852‧‧‧偵測指示
853‧‧‧偵測指示
854‧‧‧偵測指示
855‧‧‧控制信號
901‧‧‧A埠
902‧‧‧A埠
903‧‧‧A埠
904‧‧‧A埠
905‧‧‧B埠
906‧‧‧B埠
907‧‧‧B埠
908‧‧‧B埠
909‧‧‧感測模組
910‧‧‧感測模組
911‧‧‧感測模組
912‧‧‧感測模組
913‧‧‧組態偵測模組
914‧‧‧路由模組
951‧‧‧指示信號
952‧‧‧控制信號
1000‧‧‧路由組態
1001‧‧‧散佈系統
1002‧‧‧A埠
1003‧‧‧A埠
1004‧‧‧A埠
1005‧‧‧A埠
1006‧‧‧B埠
1007‧‧‧B埠
1008‧‧‧B埠
1009‧‧‧B埠
1010‧‧‧接收器
1011‧‧‧接收器
1012‧‧‧接收器
1013‧‧‧接收器
1051‧‧‧射頻(RF)電纜
1052‧‧‧路徑
1053‧‧‧射頻(RF)電纜
1054‧‧‧射頻(RF)電纜
1055‧‧‧路徑
1056‧‧‧射頻(RF)電纜
1057‧‧‧射頻(RF)電纜
1058‧‧‧路徑
1059‧‧‧射頻(RF)電纜
1060‧‧‧射頻(RF)電纜
1061‧‧‧路徑
1062‧‧‧射頻(RF)電纜
1100‧‧‧路由組態
1151‧‧‧射頻(RF)電纜
1152‧‧‧路經
1153‧‧‧射頻(RF)電纜
1154‧‧‧射頻(RF)電纜
1155‧‧‧路經
1156‧‧‧射頻(RF)電纜
1157‧‧‧射頻(RF)電纜
1158‧‧‧路經
1159‧‧‧射頻(RF)電纜
1201‧‧‧經感測接收器
1202‧‧‧網路路徑
1301‧‧‧散佈系統
1307‧‧‧接收器
1308‧‧‧接收器
1309‧‧‧接收器
1310‧‧‧接收器
1351‧‧‧射頻(RF)電纜
1352‧‧‧射頻(RF)電纜
1401‧‧‧散佈系統
1402‧‧‧散佈系統
1451‧‧‧鏈接
1501‧‧‧散佈系統
1502‧‧‧接收器
1503‧‧‧接收器
1504‧‧‧A埠
1505‧‧‧B埠
1506‧‧‧射頻(RF)扼流圈
1507‧‧‧射頻(RF)扼流圈
1508‧‧‧處理器
1509‧‧‧模組
1510‧‧‧掃描器
1511‧‧‧天線
1512‧‧‧天線
1513‧‧‧天線分離器
1514‧‧‧天線分離器
1515‧‧‧記憶體
1516‧‧‧處理器
1517‧‧‧記憶體
1518‧‧‧處理器
1519‧‧‧記憶體
1551‧‧‧路徑
1552‧‧‧路徑
1553‧‧‧路徑
1554‧‧‧路徑
1555‧‧‧路徑
1556‧‧‧路徑
1557‧‧‧路徑
1558‧‧‧路徑
1600‧‧‧流程圖
1602‧‧‧區塊
1603‧‧‧區塊
1700‧‧‧流程圖
1701‧‧‧區塊
1702‧‧‧區塊
1703‧‧‧區塊
1704‧‧‧區塊
1705‧‧‧區塊
1706‧‧‧區塊
1800‧‧‧流程圖
1801‧‧‧區塊
1802‧‧‧區塊
1803‧‧‧區塊
1804‧‧‧區塊
1805‧‧‧區塊
1806‧‧‧區塊
1807‧‧‧區塊
1808‧‧‧區塊
1809‧‧‧區塊
1810‧‧‧區塊
1901‧‧‧接收器
1902‧‧‧可攜式裝置
1951‧‧‧反向鏈接
2001‧‧‧散佈系統
2002‧‧‧接收器
2003‧‧‧接收器
2004‧‧‧接收器
2005‧‧‧接收器
2006‧‧‧A埠
2007‧‧‧A埠
2008‧‧‧B埠
2009‧‧‧B埠
2101‧‧‧A埠
2103‧‧‧A埠
2105‧‧‧處理器
2106‧‧‧射頻(RF)扼流圈
2107‧‧‧射頻(RF)扼流圈
2108‧‧‧A埠
2110‧‧‧天線
2111‧‧‧天線
2151‧‧‧信號
2152‧‧‧路徑
2153‧‧‧路徑
2201‧‧‧散佈系統
2202‧‧‧射頻(RF)實體
2203‧‧‧輸出功率連接器
2204‧‧‧輸出功率連接器
2205‧‧‧處理器
2206‧‧‧調變器
2207‧‧‧解調變器
2208‧‧‧處理器
2252‧‧‧功率區段
2301‧‧‧天線組合器
2302‧‧‧傳輸器
2303‧‧‧傳輸器
2304‧‧‧可攜式接收器
2305‧‧‧可攜式接收器
2351‧‧‧紅外線(IR)頻道
2400‧‧‧射頻(RF)通信系統
2401‧‧‧天線
2402‧‧‧主動放大器
2403‧‧‧接收器/散佈系統
2404‧‧‧天線
2405‧‧‧主動放大器
2406‧‧‧線上放大器
2451‧‧‧埠
2452‧‧‧射頻(RF)天線輸入/資料輸出埠
2453‧‧‧埠
2454‧‧‧埠
2455‧‧‧埠
2456‧‧‧埠
2457‧‧‧埠
2458‧‧‧埠
2459‧‧‧埠
2500‧‧‧通信系統
2501‧‧‧接收器
2502‧‧‧散佈放大器
2551‧‧‧埠
2552‧‧‧埠
可藉由參考鑒於附圖之【實施方式】而獲取本發明及其優點之例示性實施例之一更完全理解,其中相同參考元件符號指示相同特徵且其中: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支援一無線系統之一設備。
圖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接收器之一方塊圖。
圖3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執行一無線系統之一RF組態之一自我發現之一流程圖。
圖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RF散佈系統之一RF組態。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無線系統之一RF組態。
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連接至無線接收器之一散佈放大器之一方塊圖。
圖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散佈放大器單元及接 收單元之後面板。
圖8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
圖9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基於感測經組態接收器之埠之間路由之一方塊圖。
圖10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例示性路由組態。
圖11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路由組態之一例示性再路由。
圖12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之至經感測接收器組態之網路路徑之一映射。
圖13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擴展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實例。
圖14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擴展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實例。
圖15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
圖16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用於鎖定一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一接收器之一流程圖。
圖17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一掃描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18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系統中之接收器之間發送資料之一流程圖。
圖19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於一無線通信系統中用至一可攜式裝置之一反向鏈接來掃描一RF頻譜之一實例。
圖20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其中串接接收器之若干者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方塊圖。
圖21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經由一串接組態而使資料在接 收器之間路由之一實例。
圖22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調變用於聯網功能性之輸出功率連接器上之直流(DC)位準之一實例。
圖23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經由一天線組合器而使傳輸器之一系統聯網之一實例。
圖24至圖25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RF通信系統。
在各種例示性實施例之以下描述中,參考構成本發明之一部分之附圖,且附圖中依繪示之方式展示其中可實踐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應瞭解: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利用其他實施例及作出結構及功能修改。
本發明之態樣係關於:判定一射頻(RF)散佈系統之組態(例如無線麥克風接收器、掃描器、天線散佈系統、或含有本文中所描述組件之部分或全部之任何系統);及驗證經判定組態之一致性。該散佈系統中之一第一RF組件調變一第一埠上之一信號。若一第二RF組件於一第二埠上偵測到一經調變信號,則一處理器認為:該兩個RF組件係連接在一起的。當該組態已由該處理器判定時,該程序可進一步驗證該組態是否一致(例如,所連接組件是否依相同頻帶操作或全部組件是否連接至至少另一組件)。
圖1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支援一無線系統之設備。麥克風接收器105、107、109及111於一同軸天線散佈系統中經由散佈放大器103而連接至天線102。處理器101可分別經由乙太網路連接153、155、157、159及151而經由聯網協定(例如乙太網路)控制接收器105、107、109及111及散佈放大器103。儘管圖1展示單獨乙太網路連接,但通常經由一菊鏈組態而支援乙太網路連接性,其中經由鏈接裝置且將唯一位址指定給各裝置而獲得乙太網路連接。
若散佈放大器103及相關聯接收器105、107、109及111組態至不同頻率範圍或頻帶(其可被稱為「頻帶」),則一失配會引起不佳或無法操作之系統效能。一電壓源可存在於接收器105、107、109及111之天線埠(例如接收器105之輸入RF埠171)及散佈放大器103處以用於驅動線路放大器及電動天線。一DC電壓可用於調變(例如導通/切斷或倍增電壓位準)由處理器101經由乙太網路連接而發給一特定接收器之命令(就一給定網路系統而言)。根據實施例,藉由使一信號之DC分量在一操作電壓位準(例如12伏特)與一中間電壓位準(例如10.5伏特或13.5伏特)之間改變而調變該DC電壓。可由上游接收器偵測經調變DC電壓(例如,若接收器107調變其輸入RF埠處之一信號,則在輸出RF埠173處偵測到經調變DC電壓),且可該偵測接收器通過乙太網路而發送一訊息以通知系統處理器101:已判定(發現)此等RF組件之間之一RF鏈接(例如RF連接160、161、162、163或165)。若RF組件調諧至不同頻帶且連接在一起,則RF散佈系統100可經由可於一顯示裝置115上顯示一指示之系統軟體而通知使用者該失配。
其他實施例可依一不同方式調變輸入RF埠171處之信號。例如,可用一或多個頻調或一串列/雙工資料流來調變一信號。
一些實施例可利用一單工/雙工數位資料流(例如具有一UART)、一低速單工資料流或一單一脈衝識別符(例如僅具有一單一識別符位元之未經格式化資料)來發送與埠171處之信號有關之資訊。
根據圖1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一接收器(例如接收器105)調變其輸入RF埠(例如埠171)上之一信號,使得當組件經由一RF鏈接而連接在一起時,前一(上游)RF組件(接收器或散佈放大器,例如放大器103)偵測到經調變信號。然而,根據其他實施例,一RF組件可調變其輸出RF埠(例如埠173),使得接續(下游)RF組件(例如接收器107)可偵測到其輸入RF埠處之經調變信號。
RF散佈系統100亦可自動組態接收器103、105、107及109以指定相同頻帶內之操作頻率。可在由掃描器117掃描頻帶或若干頻帶且判定提供最佳RF相容性之頻率組之後執行組態程序。掃描器117經由RF鏈接162而自散佈放大器103存取RF頻譜且經由乙太網路連接158而將與該頻譜有關之資訊提供至處理器101。接著,串接在一起之接收器(例如接收器105及107)可組態至相同頻帶且程式化至該頻帶內之個別頻道。系統設置似乎可被使用者視為一單一操作,該單一操作判定系統組態、清晰地掃描頻率、計算頻帶內之相容頻率及將接收器組態至經計算之頻率(頻道)。
當將一RF組件添加至RF散佈系統100時,或在系統100之操作期間,系統100可判定系統初始化時之RF組態。可回應於來自一使用者之一輸入而週期性(例如每預定時間間隔一次)或自動(例如,當初始化系統時或當將一RF組件添加至RF散佈系統100時)組態系統100。
處理器101可藉由通過乙太網路將一訊息發送至一RF組件而指示該RF組件調變其輸入RF埠處之一信號。因此,連接至所指示RF組件之RF組件應通過乙太網路而將一訊息發送至處理器101以通知處理器101偵測到經調變信號。
處理器101可執行來自一電腦可讀媒體(例如記憶體113)之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執行一發現程序(本文中所描述程序之任何者或全部)。根據一些實施例,一設備110可包括處理器101及記憶體113。設備110可包含一或多個專用積體電路(ASIC)、複雜可程式化邏輯裝置(CPLD)、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積體電路。電腦儲存媒體可包含用於儲存資訊(諸如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之任何方法或技術中所實施之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可移除及不可移除之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包含(但不限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子可擦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 (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碟儲存器、卡式磁帶、磁帶、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可用於儲存所要資訊且可由處理器101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該等可執行指令可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步驟之任何者或全部。根據一些實施例,設備110(例如一膝上型電腦)可位於接收器、掃描器及散佈放大器之外部,如圖1中所展示。根據其他實施例,設備110可嵌入至該等裝置(例如接收器105及107及/或散佈放大器103)之各者中,使得一外部電腦未必被需要。
設備100或設備100之部分可被實施為一或多個專用積體電路(ASIC)、複雜可程式化邏輯裝置(CPLD)、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具有用於執行操作之指令之其他積體電路,如結合本文中所描述實施例之任何者之一或多者所描述。該等指令可為儲存於一機器可讀媒體中之軟體及/或韌體指令,及/或可被硬編碼為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中及/或與其他電路元件組合之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中之一系列邏輯閘及/或狀態機電路。
圖2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接收器105之一方塊圖。當由處理器201經由乙太網路連接153(對應於訊息251)而指示接收器105時,接收器105調變輸入RF埠171上之信號。為調變該信號,電源供應調變硬體201改變電源供應器203之電壓位準。RF扼流圈205將電源供應器203與由RF電路206處理之RF信號組件隔離。上游接收器(圖中未展示)應偵測到經調變信號。
接收器105亦包含偵測電路以偵測來自一下游接收器(圖中未展示)之一經調變信號。為偵測經由輸出RF埠173之一經調變信號,偵測器209偵測該經調變信號之一DC電壓轉變且經由乙太網路連接153(對應於訊息253)對處理器201報告所發生之事件。當RF串接電路208將RF信號提供至下游接收器時,RF扼流圈207給偵測器209提供RF隔 離。偵測器209可呈現包含一斜率偵測器或一類比轉數位轉換器(ADC)之不同形式。
圖3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用於執行RF散佈系統100之一RF組態之一自我發現之一流程圖300。在區塊301中,程序300判定是否已測試全部RF實體(例如接收器、散佈放大器及掃描器)。若為否,則在區塊303中判定下一RF實體。根據一些實施例,自指定媒體存取控制(MAC)位址判定下一RF實體。可藉由不同準則(例如藉由隨機地選擇MAC或藉由依一預定順序選擇MAC位址)而選擇下一RF實體。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一偽隨機程序而估計MAC位址之隨機選擇。
如上文所描述,MAC定址之使用充當一裝置識別符。然而,其他實施例可使用特定裝置識別符之其他形式。例如,一些實施例可支援除乙太網路之外之一不同協定(例如USB或Zigbee)。
在區塊305中,處理器101指示所選RF實體調變其輸入RF埠處之信號。在區塊307、309及311中,除了當所指示之RF實體為連接至一天線(例如天線102)之一散佈放大器(例如圖1中所展示之散佈放大器103)時之外,上游RF實體應偵測及報告經調變信號。否則,若無RF實體(組件)偵測到經調變信號,則可由處理器101產生一組態錯誤指示。
程序300之結果可與進一步處理(其中RF散佈系統100之一圖式可顯示於顯示裝置115上(如圖1中所展示))一起使用。該圖式可包含RF實體之間之硬體連接且亦可指示RF組態中是否存在一錯誤(例如,當針對不同頻帶之兩個接收器被連接時或當一接收器未連接至一散佈放大器或另一接收器時)。分析促進正確系統連接之確認且可偵測到中斷RF電纜。
圖4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無線系統之RF組態 400。根據一例示性實施例,頻帶H、J、K、及L分別對應於470MHz至578MHz、518MHz至578MHz、578MHz至638MHz及638MHz至698MHz。一散佈放大器之輸出可設定為該四個頻帶之一者或寬頻操作,即,該輸出跨度自470MHz至698MHz之整個範圍。參考圖6,散佈放大器605所展示之濾波器頻帶A、B、C及D對應於圖4中所展示之濾波器頻帶H、J、K及L。散佈放大器401經組態以通過整個經濾波頻帶(470MHz至698MHz)。散佈放大器402、414、415及416(分別為H-0、J-0、K-0及L-0)被設定至上文所描述之470MHz至698MHz之副頻帶。各無線麥克風接收器(例如接收器404至413)、天線散佈放大器(例如放大器401及402)及掃描器(圖5中所展示之掃描器503)具有存在於天線輸入埠處之一12VDC至15VDC信號分量。DC電壓通常用於驅動線路放大器及電動天線。根據一些實施例,RF環通(loop through)(串接)埠無法具有一可用DC電壓源。可在系統設置期間透過網路命令而切斷及導通天線埠處之DC電壓(以調變其操作電壓)。若接收器係串接的,則將來自一接收器之天線埠之DC電壓給予前一接收器之環通埠。RF環通埠可感測DC之存在及調變且因此可指示RF連接鏈組態。
例如,若切斷及導通接收器(H-2)405之輸入天線埠上之DC,則經調變信號應由接收器(H-1)404之環通埠感測且被報告給網路。所報告之指示通知處理器101接收器405及404共用RF連接461且應被設定為在相同濾波器頻帶內操作。依一類似方式,網路中之各接收器及散佈放大器使其埠每次切換一下。若另一RF實體未感測到DC位準之一變化,則可認為被切換之實體處於鏈之天線端(對應於散佈放大器401)。就分集系統而言,當僅由一天線埠感測到一變化時,可偵測到一中斷或缺失RF電纜。
可透過電腦網路而報告指示RF連接之組態且發出與中斷RF電纜有關之警告之一訊息。鏈接在一起之接收器應被設定至相同頻帶,此 係因為該鏈中之第一接收器已使該等接收器之RF信號濾波至該頻帶。若一散佈放大器經頻帶選擇,則應將由該散佈放大器服務之各接收器設定至所選頻帶內之頻率。亦可將一散佈放大器(例如圖4中所展示之放大器401)設定為寬頻操作(同時通過頻帶A、B、C及D內之全部信號,如圖6中之散佈放大器605所展示)。各串接散佈放大器(例如放大器402)可經單獨頻帶選擇且支援四個接收器鏈,其中各鏈與相同頻帶相關聯。
亦可將一天線散佈放大器之環通設定為寬頻操作以支援一寬頻掃描器(圖4中未明確展示,而是如圖5中所討論)。
根據一些實施例,散佈放大器(例如放大器401及402)可經串接以增加可由RF散佈系統100支援之接收器之數目。根據一些實施例,通常將第二散佈放大器(例如放大器402)之增益設定為單位增益。
圖5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無線系統之RF組態500。組態利用掃描器503,掃描器503掃描自天線504經由散佈放大器501及RF連接561而輸入之信號之頻譜。散佈放大器501提供經濾波輸出(例如對應於圖6中所展示之輸出651)以及一未經濾波輸出(例如對應於輸出659)兩者。掃描器503分析經由連接561之未經濾波輸出且如先前所討論般將結果報告給處理器101(如圖1中所展示)。
散佈放大器501串接至散佈放大器502,散佈放大器502提供經濾波信號(例如經由連接563而至接收器505)及未經濾波信號(例如經由連接565而至接收器506)。
圖6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連接至接收器單元607、609、611、613、615及617之散佈放大器605之一方塊圖。散佈放大器605經由天線601及603而接收信號且將經濾波RF輸出提供至各接收器以支援分集接收。例如,經由RF連接651及653而將兩個RF輸入信號提供至接收器單元607(包括接收器1及2)。根據一些實施例, 接收器1及2於接收器單元607內經內部串接且被設定至相同頻帶。根據其他實施例,接收器1及2可經由一同軸電纜而外部串接。接收器單元609經由RF連接655及657而串接至接收單元607。接收器單元611進一步與接收器單元609串接。
如先前所討論,散佈放大器605亦經由連接659及661而提供未經濾波RF信號以支援額外接收器或一掃描器。
圖7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分別用於散佈放大器單元605及接收器單元607之後面板701及703。儘管圖7僅展示一個散佈放大器單元及一個接收器單元,但可將複數個散佈放大器單元及接收器組態至系統100中,其中該等單元可堆疊於一或多個支架上。例如,一些例示性組態可支援超過100頻道且因此支援超過50個雙頻道接收器單元。
兩個天線可連接至後面板701之BNC連接器713及714以提供RF分集。經濾波RF輸出(支援分集對且對應於BNC連接器705及709、706及710、707及711及708及712)及未經濾波RF輸出(對應於BNC連接器715及716)兩者可經由同軸電纜而連接至接收器單元。
後面板703對應於兩個接收器(頻道),其中經由連接器721及722藉由菊鏈而建立乙太網路連接性。分集輸入RF信號經由BNC連接器717及718而被提供且經由BNC連接器719及720而串接至另一接收器單元。
以下為例示性實施例。
一種方法(例如RF散佈系統),其包括以下態樣之一或多者之組合:
●指示一第一RF組件(例如一第一無線接收器)調變該第一RF組件之一第一埠上之信號
○藉由改變一RF輸入埠上之DC電壓(例如導通/切斷或介於一操 作電壓位準與一中間電壓位準之間)而調變一信號
○用一頻調調變一信號
○串列資料(單工或雙工)
●自一第二RF組件(例如一第二無線接收器)接收於該第二RF組件之一第二埠上偵測到一經調變信號之一指示
○於該第二RF組件之一串接RF輸出埠上偵測到一經調變信號
●對剩餘RF組件系統重複指示,使得RF組態被判定
○基於一MAC位址而判定下一RF組件
●驗證經判定系統組態之操作一致性
○驗證所連接RF組件之頻帶之一致性
○驗證一組件連接至另一組件
一種設備(例如RF散佈系統),其包括以下態樣之一或多者之組合:
●一處理器(及視情況一記憶體及通信介面),其經組態以引起該設備
○指示一第一RF組件(例如一第一無線接收器)調變該第一RF組件之一第一埠上之信號
■藉由改變RF輸入埠上之DC電壓(例如導通/切斷或介於一操作電壓位準與一中間電壓位準之間)而調變一信號
■用一頻調調變一信號
■串列資料(單工或雙工)
○自一第二RF組件(例如一第二無線接收器)接收於該第二RF組件之一第二埠上偵測到一經調變信號之一指示
■於該第二RF組件之一串接RF輸出埠上偵測到一經調變信號
○對剩餘RF組件重複指示,使得系統組態被判定
■基於一MAC位址而判定下一RF組件
○驗證經判定系統組態之操作一致性
■驗證所連接RF組件之頻帶之一致性
■驗證一組件連接至另一組件
一種電腦可讀媒體,其含有引起一設備(例如RF散佈系統)執行以下態樣之一或多者之組合的電腦可讀指令:
●指示一第一RF組件(例如一第一無線接收器)調變該第一RF組件之一第一埠上之信號
○藉由改變RF輸入埠上之DC電壓(例如導通/切斷或介於一操作電壓位準與一中間電壓位準之間)而調變一信號
○用一頻調調變一信號
○串列資料(單工或雙工)
●自一第二RF組件(例如一第二無線接收器)接收於該第二RF組件之一第二埠上偵測到一經調變信號之一指示
○於該第二RF組件之一串接RF輸出埠上偵測到經調變信號
●對剩餘RF組件重複指示,使得系統組態被判定
○基於一MAC位址而判定下一RF組件
●驗證經判定系統組態之操作一致性
○驗證所連接RF組件之頻帶之一致性
○驗證一組件連接至另一組件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通過亦用於其他目的(例如散佈射頻(RF)信號或提供直流(DC)電功率)之路徑而在一通信系統之實體之間傳輸資料。因此,可避免需要單獨資料連接(例如圖1中所展示乙太網路連接153)。圖8至圖23展示例示此方法之一些實施例。
如相對於圖16至圖18所討論,通信系統之實體可通過路徑而將資料(例如含有訊息)發送至其他實體以組態通信系統。例如,一RF散佈系統中之一接收器可掃描一RF頻譜且將結果發送至其他接收器, 使得該等接收器之各者可組態來自一組頻率之其操作頻率以使RF相容性最佳。
圖8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包括散佈系統801及接收器802至805(其等可支援一娛樂場所之複數個無線麥克風)。另外,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可支援包含與無線可攜式裝置互動之基地台之用於無線電話通訊之一通信系統。
對於傳統系統,無線麥克風之設置程序通常需要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之一手動程序或傳統聯網協定(即,乙太網路等等),RF連接用於一散佈系統801中以提供聯網功能性。一實施例之一特徵集包含在進行RF頻譜之一掃描之後之最佳組態之自動部署。亦可部署其他組態設置,諸如控制之鎖定。此外,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不再需要超出散佈系統801所需之額外連接。
各接收器802至805經組態以依分別經由天線820及821透過天線分離器822及823而接收之一RF信號之一所要頻率操作。散佈系統801使用天線820及821(各天線對應於一分集支路)來提供分集接收,該分集接收通常提供比利用一單一天線之接收更穩健之接收。
各接收器802至805自天線820分別經由A埠806、808、810及812而獲得一RF信號,及自天線821分別經由B埠807、809、811及813而獲得一RF信號。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除散佈RF信號之外,亦可透過由邏輯模組815控制之網路陣列814經由A埠806、808、810及812及B埠807、809、811及813而在接收器802至805與散佈系統801之間傳輸資料。可藉由基於分別來自感測器816至819之偵測指示851至854偵測連接至散佈系統801之經組態接收器而使資料路由通過網路陣列814。接著,邏輯模組815可處理偵測指示851至854以獲得用於控制接收器802至805之間之資料路由之路由控制信號855。圖12中展示路由控制之一實 例,其使經感測接收器1201映射至網路路徑1202,如進一步詳細所討論。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網路陣列814及邏輯模組815可包含一處理器(諸如一微型控制器單元(MCU))及/或離散邏輯裝置(諸如一陣列之多工器及電晶體)。邏輯模組815將控制信號855發送至網路陣列814。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基於系統組態而使資料路由通過同軸天線埠(對應於埠806至813)。可於散佈系統801中執行處理,接著,可將經處理資料發送至接收器802至805。此外,處理可發生於接收器802至805之一者處,且接著經由散佈系統801而路由至全部其他接收器802至805。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藉由根據先前所討論之方法之資料調變(例如調變一DC分量或一頻調)而包含一資料信號及經由埠806至813之一RF信號。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資料自各A埠路由至適當B埠,但可動態調整該路由以在接收器組態發生變化時補償連接組態且無需使用者介入。
儘管圖8中所展示之實施例展示連接至散佈系統801之四個接收器802至805,但實施例可支援除四個之外之不同數目個接收器。另外,如進一步詳細所討論,可藉由將複數個散佈系統連接在一起而擴大所支援接收器之數目。
此外,儘管圖8中所展示之實施例展示連接至散佈系統801之經組態接收器802至805,但本發明之實施例可支援其他類型之實體。例如,一通信系統可組合自傳輸器經由RF埠之RF信號且可將此等RF埠用於所連接傳輸器之間之資料連接性。
圖9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基於感測經組態接收器之埠之間 之路由之一方塊圖。接收器802至805之間之資料傳輸(如圖8中所展示)可基於來自組態偵測模組913之控制信號952經由路由模組914而自A埠901至904發送至對應B埠905至908。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感測模組909至912藉由判定是否存在疊加於一RF信號上之一資料信號而判定一接收器是否連接至對應A埠。例如,當一接收器處於一資料備用狀態時,該接收器之A埠上存在一邏輯高位準。由感測模組909至912偵測到此信號以將指示信號951提供至組態偵測模組913以產生控制信號952。路由模組914根據控制信號952而組態自A埠901至904至對應B埠905至908之一路經(圖12中所例示)。
圖10展示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例示性路由組態1000。接收器1010、1011、1012及1013藉由RF電纜1051、1053、1054、1056、1057、1059、1060及1062(通常為BNC、SMA及類似物)透過A埠1002至1005及B埠1006至1009而連接至散佈系統1001。可於散佈系統1001內經由一網路(例如圖8中所展示之網路陣列814或圖9中所展示之路由模組914)建立路經1052、1055、1058及1061。
經由1051→1052→1053→1054→1055→1056→1057→1058→1059→1060→1061→1062而建立來自接收器1010及其他接收器1011至1013之資料傳輸。此路徑對應於RX1→RX2→RX3→RX4→RX1,如相對於圖12之記入項目所展示,其中經偵測接收器指示等於「1111」。根據此實例,接收器1010可用作一主裝置,其中可產生命令資料(例如相對於圖16至圖17所討論之鎖定、解鎖及掃描)且將該命令資料傳送至其他接收器1011至1013。該主裝置可經指派使得網路通信僅初始化於一單一裝置而非系統中之任何裝置。自一使用者介面之觀點看,此方法係可取的且可最小化設計之成本或複雜性。然而,本發明之一 些實施例可使系統中之任何接收器裝置用作該主裝置。
圖11展示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路由組態1100之一例示性再路由。接收器1010、1012及1013(即,未組態接收器1011)藉由RF電纜1151、1153、1154、1156、1157及1159經由A埠1002、1004及1005及B埠1006、1008及1009而連接至散佈系統1001。可於散佈系統1001中經由一網路(例如圖8中所展示之網路陣列814或圖9中所展示之路由模組914)而建立路徑1152、1155及1158。
經由路徑1151→1152→1153→1154→1155→1156→1157→1158→1159而建立來自接收器1010及其他接收器1012至1013之資料傳輸。此路徑對應於RX1→RX3→RX4→RX1,如相對於圖12之記入項目所展示,其中經偵測接收器指示等於「1011」。圖12包含組態接收器1010至1013及散佈系統1001之全部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接收器組態可為靜態的(其中接收器組態在初始設置之後不發生變化)或可為動態的(其中接收器組態在初始設置之後發生變化)。根據動態組態,邏輯模組815(如圖8中所展示)連續監控感測器816至819且對應地修改控制信號855。
圖13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擴展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實例。對於超過與一單一散佈系統相容之接收器數目之系統擴大,多個散佈系統可菊鏈在一起。可使用一固有設計來完成菊鏈,在該情況中,在各系統之間交換一組電纜。參考圖13,藉由添加散佈系統1301且將RF電纜1351自接收器1013連接至散佈系統1301及將RF電纜1352自接收器1307連接至散佈系統1001而適應額外接收器1307至1310。
圖14展示實施例之一態樣之擴展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實例。一單獨菊鏈鏈接1451將散佈系統1401連接至散佈系統1001。鏈接1451提供雙向資料連接性以將散佈系統1001之適當A埠擴展至散佈系統1401 之適當B埠及將散佈系統1402之適當A埠擴展至散佈系統1001之適當B埠。依類似於先前所討論之方式之一方式,基於接收器之組態而動態指定至鏈接1451及來自鏈接1451之路由。
圖15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一無線通信系統。接收器1502及1503依如同圖8之一類似方式經由A埠及B埠而連接至散佈系統1501。例如,接收器1052經由A埠1504及B埠1505而連接至散佈系統1501。經由天線分離器1513及路徑1551而支援自天線1511(對應於接收器1502之第一分集支路)至A埠1504之RF連接性。類似地,經由天線分離器1514及路徑1552而支援自天線1512(對應於接收器1502之第二分集支路)至B埠1505之RF連接性。
在散佈系統1501處,經由RF扼流圈1506(其阻礙RF連接性)及路徑1553而支援自A埠1504至處理器1516之資料連接性,及經由RF扼流圈1507及路徑1554而支援至B埠1505之資料連接性。在接收器1502處,經由路徑1555及1556而提供來自處理器1508之A埠之資料連接性,及經由路徑1557及1558而提供至處理器1508之B埠之資料連接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協定模組(例如模組1509)可支援可添加至接收器1502及1503及/或散佈系統1501之替代聯網協定(乙太網路、WiFi、Zigbee、Bluetooth等等)。此額外功能性可更動(override)經由A埠及B埠而提供之資料連接性(如本文中所討論)或與該資料連接性合作。
接收器1502及1503亦可包含一掃描器(例如掃描器1510)以掃描用於判定提供最佳RF相容性之頻率組之一RF頻譜。該掃描能力可用於支援將相對於圖17而進一步討論之一掃描程序。
處理器1508、1516及1518可執行來自一電腦可讀媒體(例如分別來自記憶體1515、1517及1519)之電腦可執行指令以執行本文中所描 述程序之任何者或全部。接收器1502及1503及散佈系統1501可包含一或多個專用積體電路(ASIC)、複雜可程式化邏輯裝置(CPLD)、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積體電路。電腦儲存媒體可包含用於儲存資訊(諸如電腦可讀指令、資料結構、程式模組或其他資料)之任何方法或技術中所實施之揮發性及非揮發性、可移除及不可移除之媒體。電腦儲存媒體包含(但不限於)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子可擦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記憶體技術、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碟儲存器、卡式磁帶、磁帶、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可用於儲存所要資訊且可由處理器1508、1516及1518存取之任何其他媒體。該等可執行指令可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步驟之任何者或全部。
接收器1502及1503及散佈系統1501或其等之部分可被實施為一或多個專用積體電路(ASIC)、複雜可程式化邏輯裝置(CPLD)、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具有用於執行操作之指令之其他積體電路,如結合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之任何者之一或多者所描述。該等指令可為儲存於一機器可讀媒體中之軟體及/或韌體指令,及/或可被硬編碼為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中及/或與其他電路元件組合之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中之一系列邏輯閘及/或狀態機電路。
圖16至圖18展示其中經組態接收器之一或多者可將資料(其可被格式化為控制/命令訊息)發送至其他接收器之程序。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將該等接收器之一者指派為主接收器。在此一情況中,僅主接收器可產生一命令訊息(諸如一鎖定/解鎖訊息)或可掃描一RF頻譜以組態該等接收器之頻道設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可將經路由資料格式化為可包含命令類型、發端裝置識別符、目標裝置識別符及命令資訊之一命令訊息。根據一些實施例,可不包含發端裝置識別符及/或目標裝置識別符。在 此一情況中,接收該訊息之全部接收器應執行該命令。
圖16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用於鎖定/解鎖一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一接收器之一流程圖1600。可根據接收器1502及1503之一或多者處之使用者輸入而鎖定或解鎖設置(例如該等接收器處之頻率、增益位準及靜噪門限)。例如,一使用者可在經組態接收器之一者(例如圖8中所展示之接收器802)處選擇鎖定或解鎖。該接收器可經由所連接散佈系統之A埠及B埠而將一鎖定或解鎖訊息發送至其他接收器以通知其他接收器該設置之鎖定或解鎖。可利用及/或控制附件(例如遠端天線)及/或補充使用者介面元件(例如前面板顯示器、聯網裝置上之軟體程式)。
參考流程圖1600,一使用者藉由提供一鎖定/解鎖指示器而鎖定或解鎖一接收器(例如圖8之區塊801中所展示之接收器802)。例如,該使用者可按下於鎖定狀態與解鎖狀態之間切換之該接收器之一面板上之一鎖定/解鎖按鈕。當該鎖定/解鎖狀態在區塊1602中發生變化時,該接收器產生在區塊1603中依先前所討論之一方式經由A埠及B埠而發送至其他接收器之一對應訊息。該等其他接收器可根據該訊息而改變其等之鎖定/解鎖狀態。
圖17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用於一無線通信系統中之一掃描程序之一流程圖1700。在區塊1701中,一使用者藉由(例如)按下接收器之面板上之掃描按鈕而初始化對該系統中之任何接收器之一群組掃描。因此,接收器在區塊1702中掃描RF頻譜(例如藉由圖15中所展示之掃描器1510)以判定最公開之群組頻率且接著基於最佳可用性而分類頻道。若該使用者在區塊1703中再次按下掃描按鈕,則可在區塊1706中取消掃描。
若掃描未被取消,則初始化接收器在區塊1704中完成掃描且在區塊1705中將所得組態資料傳送至其他接收器,使得該等接收器可設 定至相同群組且繼而基於遞降RF可用性而部署頻道指定。依此方式,系統經最佳組態以用於操作之最佳頻道。該最佳化可基於RF頻譜可用性,使得依一給定頻道之較高所偵測RF雜訊或干擾導致該頻道之較低部署優先。
接收器可覺察多頻帶或多產品網路且可相應地起作用。例如,可使一不匹配頻帶/產品跳過群組/頻道部署,但可使多個頻帶/產品適應一鎖定/解鎖命令。
圖18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用於將資料發送至一無線通信系統中之接收器之一流程圖1800。一接收器在區塊1801中接收資料且在區塊1802中判定該資料是否含有匹配該接收器之識別符之識別符。若為是,則處理該資料使得在區塊1803中終止將資料傳送至其他接收器。
然而,若識別符不匹配且命令在區塊1804中鎖定/解鎖,則接收器在區塊1809及1810中執行該命令且將該命令傳送至其他接收器。否則,若在區塊1805中掃描組態資訊匹配接收器之頻帶識別符,則接收器在區塊1806中根據掃描資料而組態其頻率設置且在區塊1807中將資料傳送至其他接收器。若接收器之頻帶識別符不匹配,則在區塊1808中將命令資料傳送至後續接收器。
圖19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於一無線通信系統中用自接收器1901至可攜式裝置1902之反向鏈接1951來掃描一RF頻譜之一實例。反向鏈接1951可包括不會負面影響其他功能性之一逆向無線頻道。利用反向鏈接1951,該無線系統可掃描RF頻譜且部署至全部接收器及全部傳輸器(例如傳輸器1902)之群組/頻道組態。另外,部署亦可在操作期間動態及自動地發生。
圖20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其中串接接收器之若干者之一無線通信系統之一方塊圖。接收器2002及2003依先前所討論之一類似 方式與散佈系統2001互動。然而,額外接收器2004至2005與接收器2002串接。藉由修改A埠2006及B埠2008處之信號且分別傳送經修改A埠2007及經修改B埠2009處之經修改信號而執行串接。
圖21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經由一串接組態而用接收器2003至2005來使資料路由之一實例。接收器2004自天線2110接收RF信號且經由A埠2101而自其他接收器接收資料。信號2151串接至經修改A埠2103且在經修改A埠2103處經由路徑2152及2153而與由處理器2105產生之資料組合,其中RF扼流圈2106及2107提供與RF信號之隔離。因此,該串接信號在接收器2005之A埠2108處可用於處理。因此,A埠及經修改A埠提供來自天線2110之RF連接性,同時亦提供接收器2003、2004及2005之間之雙向資料連接性。依一類似方式,B埠及經修改B埠提供來自天線2111之連接性,同時亦提供接收器2005、2004及2003之間之雙向資料連接性。
圖22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調變用於散佈系統2201與RF實體2202(例如一接收器或傳輸器)之間之聯網功能性之輸出功率連接器2203及2204上之DC位準之一實例。該等輸出功率連接器上之DC位準之調變可經由先前所討論之A埠及B埠依一類似方式(如同RF埠)用於聯網功能性。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處理器2205將資料發送至調變器2206,調變器2206根據該資料而調變DC電功率信號。例如,一標稱13.5伏特信號可在資料位元等於「1」時增大至15伏特,及在資料位元等於「0」時減小至12伏特。由解調變器2207解調變功率埠2204處之對應信號,且通過路徑2201而將所接收資料發送至處理器2208。將DC信號給予功率區段2252以將電功率提供至RF實體2202。可依一類似方式提供沿逆向方向之資料(即,自接收器2202至散佈系統2201)。
圖23展示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之經由一天線組合器2301而使傳 輸器2302至2303之一系統聯網之一實例。與圖8中所展示之經由一散佈系統而使接收器之一系統聯網不同,天線組合器2301支援無線個人級監控器(PSM)系統,其中傳輸器2302至2303將RF信號傳輸至可攜式接收器2304至2305。
接收器2304可掃描一RF頻譜且通過紅外線(IR)頻道2351而將掃描結果發送至天線組合器2301,使得可依先前所討論之一類似方式使用RF埠來相應地組態傳輸器2302至2303。然而,在諸如此類之一系統中,資料並非依如圖10中所展示之一環路方式路由。相反,資料被直接發送至所連接裝置及直接接收自所連接裝置。路由可使得僅個別目標所連接傳輸器接收資料或使得全部所連接傳輸器同時接收資料且根據所連接埠指定而處理該資料。在已組態所連接傳輸器2302至2303之後,至可攜式接收器2304至2305之固有RF通信路徑可用於部署。根據一些實施例,傳輸器2302至2303之各者藉由使來自該傳輸器之一唯一ID相關聯於其配對接收器而與一可攜式接收器2304至2305配對。例如,資料調變技術(如幅移鍵控(ASK))可應用於在傳輸器2302至2303中輻射之一輔助信號(如導頻音或音鍵)。可攜式接收器2304至2305將接收及解調變RF信號且接著亦可解調變該輔助資料。此資料可含有部署設置(如頻率及鎖定命令),以及用於實現一傳輸器與一接收器之配對之識別符。使用此方法,可依最佳方式非常快速容易地設置多種無線個人級監控器(PSM)系統之整個集合。
根據實施例之一態樣,透過RF埠經由RF連接而支援一RF設備中之不同RF實體之間之資料通信。RF實體可包含RF接收器、線上(in-line)RF信號放大器、整合天線放大器、RF散佈放大器及/或天線陣列控制器。例如,資料通信可輸送與一線上RF信號放大器之增益、一整合天線放大器之增益、一RF散佈放大器之濾波、增益及組態參數及/或一定向天線陣列之覆蓋型樣有關之資料。
圖24展示其中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分別經由主動放大器2402及2405而自天線2401及2404獲得RF信號之RF通信系統2400。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之RF天線輸入/資料輸出埠2452可用於遠端控制沿一RF鏈連接之其他RF裝置(實體)之行為及效能。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可透過埠2451而將資料(例如一訊息)發送至主動放大器2402以控制待施加至一所接收信號之信號增益之數量。該訊息亦可含有主動放大器2402之資料以插入特定數量之衰減。主動放大器2402亦可將資料(訊息)反向發送至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以提供與當前條件及/或設置有關之資訊。根據一些實施例,自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發送至主動放大器2402之部分或全部資料可透過埠2455、2457、2458及2459而進一步傳送至另一RF實體(例如線上放大器2406及/或主動天線2401),使得其他裝置可建立至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之一通信鏈接。例如,線上放大器2406可插入於一長電纜跑道中且可經控制以使增益自低增益變動至高增益以克服已添加至RF通信系統2400之額外電纜損失且無需實體上接近天線2401。
自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通過一RF連接而傳送之資料可用於遠端控制主動天線2401之覆蓋型樣之增益或衰減設置及/或定向性。另外,主動天線2401可將狀態資料及其當前操作、組態或與系統效能有關之其他資訊之參數發送至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僅包含含於主動天線2401本身內之電路之處理所需之資訊而減少發送至主動天線2401之資料之數量。例如,主動天線2401可支援由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遠端控制之可變增益設置以減少增益以在一苛刻RF環境中達成較高系統相容性。此方法能夠在一給定RF頻譜內適應更多頻道且無需重新部署全部數目個傳輸器。此外,主動天線2401可回應於來自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之資料而調整覆蓋型樣(光束形狀)以避免干擾或改良所要信號之RF接 收。
根據一些實施例,接收器或散佈系統2403可經由埠2453、2454及2456而連接至一額外天線(例如天線2404)以提供更穩健接收。可依上文所討論之一類似方式在RF實體2403至2405之間發送對應資料。
參考圖25,經由RF連接而傳送之資料訊息亦可用於遠端控制自另一RF實體(例如接收器2501)經由埠2551及2552之散佈放大器2502之天線散佈放大器參數。例如,參數可指定含於通信系統2500內之可切換頻帶。該資料亦可含有與其輸入/輸出功率或控制相關之資訊。就超載位準而言,訊息亦可自散佈放大器2502發送至接收器2501。自接收器2501至散佈放大器2502(或反之亦然)之通信可允許由連接在一起之許多RF實體控制之一智能自適應系統。此方法可允許系統2500通過在無額外佈纜之情況下產生之一資料網路而使用廣範圍之簡單至複雜通信訊息。該等訊息亦可自散佈放大器2502發送至依上文所解釋之一類似方式沿一RF鏈連接之RF實體。例如,散佈放大器2502可控制線上放大器、主動天線或其他線上裝置。
儘管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可併入一主動天線及/或放大器(如圖24及25中所展示),但一些實施例可併入其他類型之RF實體。
儘管已相對於特定實例而描述一些實施例,但其他實施例包含上文所描述之系統及技術之諸多變動及置換。
500‧‧‧射頻(RF)組態
501‧‧‧散佈放大器
502‧‧‧散佈放大器
503‧‧‧掃描器
504‧‧‧天線
505‧‧‧接收器
506‧‧‧接收器
561‧‧‧射頻(RF)連接
563‧‧‧連接
565‧‧‧連接

Claims (40)

  1. 一種用於將一射頻(RF)信號散佈給複數個接收器之設備,該設備包括:複數個埠,各埠與一對應接收器唯一相關聯且在該對應接收器被連接時將至複數個天線之一者之射頻(RF)連接性提供至該對應接收器,該複數個天線包含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複數個感測器,其等自該複數個埠上所獲得之信號偵測到該等接收器連接至該設備;一邏輯模組,其判定該等經偵測接收器之一網路路徑且產生一邏輯信號;及一路由器,其基於該邏輯信號而使資料自一第一經偵測接收器路由通過全部其他經偵測接收器且經由該複數個埠之對應埠而使該資料反向路由至該第一經偵測接收器。
  2.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埠包括複數個A埠及複數個B埠,各A埠連接至該第一天線及各B埠連接至該第二天線;及該複數個感測器自來自一對應A埠之一所獲得信號判定該等經偵測接收器。
  3. 如請求項2之設備,其中該路由器使該資料自前一經偵測接收器之一第一A埠路由至下一經偵測接收器之下一B埠。
  4. 如請求項2之設備,其中該第一天線包括一第一分集支路及該第二天線包括一第二分集支路。
  5.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進一步包括:一處理器,其根據一所選協定而將該資料變換為一訊息且通過一單獨通信頻道而發送該訊息。
  6. 如請求項5之設備,其中:該處理器更動透過該等對應埠之資料路由。
  7.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資料包括一接收器訊息;該路由器透過提供與該等經偵測接收器之該RF連接性之該複數個埠而自該等經偵測接收器之一者接收該訊息;及透過該複數個埠而使該接收器訊息路由至下一經偵測接收器。
  8.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接收器之一者連接至散佈一射頻(RF)信號之另一設備。
  9. 如請求項1之設備,其進一步包括:一資料介面,其提供與散佈一RF(射頻)信號之另一設備之資料連接性,其中將該資料提供至該另一設備。
  10. 一種方法,其包括:由一散佈系統將經由複數個埠而至複數個接收器之射頻(RF)連接性提供至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感測該複數個接收器之何者連接至該散佈系統以判定經偵測接收器;判定該等經偵測接收器經由該散佈系統之一網路路徑;及使資料自一第一經偵測接收器路由至全部其他經偵測接收器且經由該複數個埠而使該資料反向路由至該第一經偵測接收器。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埠包括複數個A埠及複數個B埠且其中各A埠連接至該第一天線及各B埠連接至該第二天線,該方法進一步包括:自一對應A埠之一所獲得信號判定該等經偵測接收器。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使該資料自前一經偵測接收器之一第一A埠路由至下一經偵測接收器之下一B埠。
  13. 一種儲存電腦可執行指令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該等指令在被執行時引起一處理器執行:將經由複數個埠而至複數個接收器之射頻(RF)連接性提供至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天線;感測該複數個接收器之何者連接至一散佈系統以判定經偵測接收器;判定該等經偵測接收器經由該散佈系統之一網路路徑;及使資料自一第一經偵測接收器路由至全部其他經偵測接收器且經由該複數個埠而使該資料反向路由至該第一經偵測接收器。
  14. 如請求項13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複數個埠包括複數個A埠及複數個B埠,其中各A埠連接至該第一天線及各B埠連接至該第二天線,且其中該處理器執行:自一對應A埠之一所獲得信號判定該等經偵測接收器。
  15. 如請求項14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其中該處理器執行:使該資料自前一經偵測接收器之一第一A埠路由至下一經偵測接收器之下一B埠。
  16. 一種用於接收一散佈系統中之一射頻(RF)信號之接收器,該接收器包括:一A埠,其提供透過該散佈系統而至一第一天線之射頻(RF)連接性;一B埠,其提供透過該散佈系統而至一第二天線之RF連接性; 及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執行:經由該A埠而自該散佈系統接收所接收資料;處理該所接收資料以獲得經處理資料;及經由該B埠而將該經處理資料發送至該散佈系統。
  17. 如請求項16之接收器,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一RF扼流圈,其定位於一第一資料路徑中之該A埠與該處理器之間;及一第二RF扼流圈,其定位於一第二資料路徑中之該B埠與該處理器之間。
  18. 如請求項16之接收器,該接收器進一步包括一RF掃描器,且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執行:獲得由該RF掃描器執行一掃描之一指示;基於該指示而初始化該RF掃描器之該掃描;自該掃描器獲得掃描結果;使該等掃描結果包含於該經處理資料中;及經由該B埠透過該散佈系統而將該經處理資料傳送至下一接收器。
  19. 如請求項16之接收器,該資料包括來自連接至該散佈系統之另一接收器之一接收器鎖定訊息,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執行:獲得鎖定該接收器之至少一組態參數之一指示;鎖定至少一組態參數;及經由該B埠透過該散佈系統而將該接收器鎖定訊息傳送至下一接收器。
  20. 如請求項16之接收器,該資料包括來自連接至該散佈系統之另 一接收器之一接收器解鎖訊息,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執行:獲得解鎖該接收器之至少一組態參數之一指示;解鎖該至少一組態參數;及經由該B埠透過該散佈系統而將該接收器解鎖訊息傳送至下一接收器。
  21. 如請求項16之接收器,其中該資料包含一所含識別符且其中該處理器經進一步組態以執行:當該所含識別符匹配該接收器之識別符時,執行由該資料指定之一動作且終止傳送該資料;當該所含識別符不匹配該接收器識別符且該所接收資料包括一鎖定及解鎖命令之一者時,執行該動作且將該所接收資料傳送至下一接收器;當該所含識別符不匹配該接收器識別符且該所接收資料包含匹配一接收器頻帶識別符之一所含頻帶識別符時,根據含於該所接收資料中之掃描資料而組態該接收器,且將該所接收資料傳送至該下一接收器;及當該所含識別符不匹配該接收器識別符且該所接收資料包含不匹配該接收器頻帶識別符之該所含頻帶識別符時,將該所接收資料傳送至該下一接收器。
  22. 如請求項21之接收器,該接收器進一步包括:一通信介面,其支援該接收器與一可攜式裝置之間之一通信頻道,其中該處理器經由該通信介面而將資料發送至該可攜式裝置。
  23. 如請求項16之接收器,該接收器進一步包括:一經修改A埠; 一資料路徑,其將該經處理資料自該處理器傳輸至該經修改A埠;及該經修改A埠提供自該第一天線至另一接收器之RF連接性,將該經處理資料與一RF信號組合以獲得一經組合信號,及將該經組合信號傳送至下一接收器。
  24. 一種用於將一射頻(RF)信號散佈給複數個RF實體之設備,該設備包括:複數個埠,該複數個埠包含:一第一埠,其與一第一RF實體唯一相關聯且在該第一RF實體被連接時提供至一天線之RF連接性;及一第二埠,其與一第二RF實體唯一相關聯且在該第二RF實體被連接時提供至該天線之RF連接性;及一處理器,其分別透過該第一RF埠及該第二RF埠而將第一資料及第二資料發送至該第一RF實體及該第二RF實體。
  25. 如請求項24之設備,其進一步包括:該第一RF實體及該第二RF實體,其等分別包含一第一傳輸器及一第二傳輸器;及其中該處理器接收所接收資料且自該所接收資料獲得該第一資料及該第二資料。
  26. 如請求項25之設備,其中:該所接收資料包含與一RF頻譜有關之掃描資訊;該第一資料包含第一組態資訊及該第二資料包含第二組態資訊;及該第一傳輸器及該第二傳輸器分別根據該第一組態資訊及該第二組態資訊而組態。
  27. 如請求項26之設備,其中: 該第一傳輸器及該第二傳輸器將部署設置發送至複數個接收器。
  28. 一種用於將一射頻(RF)信號散佈給複數個RF實體且將直流(DC)功率提供至該複數個RF實體之設備,該設備包括:複數個功率埠,一第一功率埠與一第一RF實體唯一相關聯且在該第一RF實體被連接時將電功率提供至該第一RF實體;一處理器,其自一外部資料源獲得資料;及一路由器,其經由該第一功率埠而使該資料自該處理器路由至該第一RF實體。
  29. 如請求項28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功率埠含有一第二功率埠;及該路由器經由一第二功率埠而使該資料自該處理器路由至一第二RF實體。
  30. 如請求項28之設備,其中該第一RF實體包括一接收器。
  31. 如請求項28之設備,其中該第一RF實體包括一傳輸器。
  32. 一種散佈一射頻(RF)信號之設備,該通信系統包括:複數個埠,各埠與一對應實體唯一相關聯且在該對應實體被連接時將至複數個天線之一者之射頻(RF)連接性提供至該對應實體,該複數個天線包含一第一天線及一第二RF天線;複數個感測器,其等自該複數個埠上所獲得之信號偵測到該等實體連接至該設備;一邏輯模組,其判定該等經偵測實體之一網路路徑且產生一邏輯信號;及一路由器,其基於該邏輯信號而使資料自一第一經偵測實體路由通過全部其他經偵測實體且透過該複數個埠之對應埠而使該資料反向路由至該第一經偵測實體。
  33. 如請求項32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埠包括複數個A埠及複數個B埠,各A埠連接至該第一天線及各B埠連接至該第二天線;及該複數個感測器自一對應A埠之一所獲得信號判定該等經偵測實體。
  34. 一種用於將一射頻(RF)信號提供至複數個RF實體之設備,該設備包括:該複數個RF實體,其等包含一RF實體及一第二RF實體;及複數個埠,該複數個埠包含:一第一埠,其與該第一RF實體唯一相關聯且在該第一RF實體被連接時給該第二RF實體提供至一天線之RF連接性;及一第二埠,其與該第二RF實體唯一相關聯且給該第二RF實體提供至該天線之RF連接性,其中該第一埠及該第二埠係電連接的;及該第一RF實體經由該第一埠及該第二埠而自該第二RF實體接收第一資料。
  35. 如請求項34之設備,其中該第一RF實體經由該第一埠及該第二埠而將第二資料發送至該第二RF實體。
  36. 如請求項34之設備,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三埠,其與一第三RF實體唯一相關聯且給該第一RF實體提供至該天線之RF連接性,其中該第一埠及該第三埠係電連接的;及該第一RF實體經由該第一埠及該第三埠而將該第一資料之至少部分傳送至該第三RF實體。
  37. 如請求項36之設備,其中該第三RF實體透過該第一埠、該第二埠及該第三埠而將第三資料發送至該第二RF實體。
  38. 如請求項34之設備,其中:該第二RF實體包括一接收器;該第一RF實體包括一RF散佈放大器;及該第一資料包括該RF散佈放大器之一濾波、增益及組態參數之至少一者。
  39. 如請求項36之設備,其中:該第二RF實體包括一接收器;該第三實體包括一定向天線陣列之一控制器;及該第一資料之該至少部分包括與該定向天線陣列之一覆蓋型樣有關之組態資訊。
  40. 如請求項36之設備,其中:該第二RF實體包括一接收器;該第三實體包括一線上放大器;及該第一資料之該至少部分包括與該線上放大器之一放大增益有關之組態資訊。
TW102128890A 2012-09-21 2013-08-12 於通信系統中經由固有射頻連接之資料聯網 TWI5758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623,950 US9019885B2 (en) 2009-10-07 2012-09-21 Data networking through inherent RF conne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4213A true TW201414213A (zh) 2014-04-01
TWI575888B TWI575888B (zh) 2017-03-21

Family

ID=4898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8890A TWI575888B (zh) 2012-09-21 2013-08-12 於通信系統中經由固有射頻連接之資料聯網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2) EP2898602B1 (zh)
JP (2) JP5912006B2 (zh)
KR (1) KR101739974B1 (zh)
CN (3) CN113098539B (zh)
HK (1) HK1212114A1 (zh)
TW (1) TWI575888B (zh)
WO (1) WO20140467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94315B (zh) * 2017-04-24 2020-05-26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扫描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21050995A1 (en) * 2019-09-13 2021-03-18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Guided frequency setup for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receivers
US10985799B1 (en) 2020-01-15 2021-04-20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Bi-directional multi-band frequency manager for a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29974A (ja) * 1991-11-08 1993-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受信装置
US5719860A (en) * 1996-03-22 1998-02-17 Tellabs Wireless, Inc. Wideband bus for wireless base station
JP3538509B2 (ja) * 1996-10-09 2004-06-14 ティーオーエー株式会社 ダイバシティ受信機
JP2003244008A (ja) * 2002-02-15 2003-08-29 Audio Technica Corp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ロホン用受信機の自動周波数設定方法
GB0227048D0 (en) * 2002-11-20 2002-12-24 3Com Corp Network units for use in and organisation of cascade systems
EP1734692A1 (en) * 2005-06-14 2006-12-20 Pandui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physical network topology information
US8941471B2 (en) * 2006-02-15 2015-01-27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RF switched RFID multiplexer
JP4516044B2 (ja) * 2006-04-05 2010-08-04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受信システム
US7792548B2 (en) * 2006-09-28 2010-09-07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frequency antenna array for use with an RF transmitter or transceiver
JP4420043B2 (ja) * 2007-03-07 2010-02-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機器
US7949311B2 (en) * 2008-05-12 2011-05-24 Broadcom Corporation RF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transmitter and multipurpose output ports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20090286569A1 (en) * 2008-05-19 2009-11-19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8432258B2 (en) * 2008-08-07 2013-04-30 Wal-Mart Stor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onents of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8331883B2 (en) * 2008-10-30 2012-12-1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alibrated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circuitry
MX2011007161A (es) * 2009-01-06 2011-08-0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odulo y panel de circuito de radiofrecuencia.
EP2528279A3 (en) * 2009-02-13 2013-03-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system and nodes for network topology detec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655261B2 (en) * 2009-03-13 2014-02-18 Raytheon Company RF redirection module and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RF redirection module
US8843968B2 (en) * 2009-06-17 2014-09-23 Echostar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a satellite television outdoor unit via a network
KR101604354B1 (ko) * 2009-10-06 2016-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수신 단말기
US8843075B2 (en) * 2009-10-07 2014-09-23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Self-discovery of an RF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system
BR112012024886B1 (pt) * 2010-03-29 2018-08-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oteador agrupado e método de roteamento agrupado
US20110249831A1 (en) * 2010-04-13 2011-10-13 Bellamy David C Wireless microphone systems having improved immunity to rf interference
JP2012049776A (ja) * 2010-08-26 2012-03-08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432882B2 (ja) * 2010-11-25 2014-03-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分散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分散アンテナ切替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アンテナスイ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9463A (zh) 2015-10-28
CN108847857B (zh) 2021-04-16
CN113098539A (zh) 2021-07-09
EP3591848B1 (en) 2023-09-27
EP2898602B1 (en) 2019-09-04
WO2014046780A1 (en) 2014-03-27
JP2016146629A (ja) 2016-08-12
HK1212114A1 (zh) 2016-06-03
EP3591848A1 (en) 2020-01-08
JP2015529435A (ja) 2015-10-05
JP6248128B2 (ja) 2017-12-13
CN105009463B (zh) 2018-10-16
KR101739974B1 (ko) 2017-05-25
TWI575888B (zh) 2017-03-21
EP2898602A1 (en) 2015-07-29
CN108847857A (zh) 2018-11-20
JP5912006B2 (ja) 2016-04-27
CN113098539B (zh) 2023-06-20
KR20150058337A (ko) 2015-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9885B2 (en) Data networking through inherent RF connection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777294C (en) Self-discovery of an rf configuration for a wireless system
CN105375935B (zh) 用于发射接收单元的补偿模块、无线电系统以及用于运行该补偿模块和无线电系统的方法
US891763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a communication partner
TWI575888B (zh) 於通信系統中經由固有射頻連接之資料聯網
DE60309350D1 (de) Niedrizwischenfrequenz pre-präamble empfänger mit antennendiversity
US20180011684A1 (en) Audio Apparatus
KR100960237B1 (ko) 무선통신용 분산 중계 시스템
JP3806700B2 (ja)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システム、レシーバー、ワイヤレスマイク、充電架台
JP4564056B2 (ja) 無線中継装置
JP4983463B2 (ja) 通信機、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7417520B2 (ja) アレイ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4023116A (ja) 赤外線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