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11495A - 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11495A
TW201411495A TW101132239A TW101132239A TW201411495A TW 201411495 A TW201411495 A TW 201411495A TW 101132239 A TW101132239 A TW 101132239A TW 101132239 A TW101132239 A TW 101132239A TW 201411495 A TW201411495 A TW 20141149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reader
identification ta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9304B (zh
Inventor
song-lin Chen
ren-wei Zhang
wen-gui Fu
qing-yi Lv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Steel Corp
Priority to TW101132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9304B/zh
Priority to CN201210476366.7A priority patent/CN1036790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11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1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9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9304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該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物體、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該物體具有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相對之第二側表面,該第一及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分別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及一第二耦極天線,該第一及第二耦極天線可分別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及一第二水平極化波,該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b)分別設置該第一及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於該物體之第一及第二側表面,並使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及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以及(c)利用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讀取該第一與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出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Description

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物體移動方向判定方法及裝置,特別係關於一種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
一般工業環境中,有很多區域或空間都是具有高度危險性的,因此,為防止工安意外的發生及確保人員作業安全,皆會對人員進出管制區訂定嚴格的管理規則,例如:需受過某種訓練、至少需兩人以上同行、每次僅能待一段時問及經過授權才能進入等。
通常管制區所涵蓋的範圍都很廣,且有很多的出入口,為達管制目的,習知已有提出利用安全門禁或員工識別證射頻識別(RFID)系統來進行管制區人員管制,如我國公告專利第I251146號所揭示之「安全門禁管制系統及方法」、第I331304號所揭示之「射頻辨識安全方法及系統」及第I333635號所揭示之「無線通報監控方法及使用該方法之系統與裝置」。
I251146「安全門禁管制系統及方法」係以射頻識別技術結合一秤重平台,利用重量資訊來確保一次一人或一次多人進入管制區的方法,進而達到門禁管制的目的。惟,上述系統硬體裝置複雜、成本高及運作流程費時,且重量比對參數可容許誤差範圍設定難度高,若進出人員攜帶工具或設備時,易出現誤判,故不適用於工業管制區之人員 進出管制。
I331304「射頻辨識安全方法及系統」係利用射頻識別技術控制受控裝置的使用權限是否開啟,進而達到對受控裝置的保護。然而,上述系統僅能確保受控裝置在區域內使用,無法確認是經過允許的人員在該區域內使用受控裝置,故無法應用於管制區人員之進出管制。
I333635「無線通報監控方法及使用該方法之系統與裝置」係以一主控端與多個接收端透過小區域無線網路架構成一無線通報監控系統,藉此掌控各接收端的移動現況,進而達到自動點名與安全監控的效果。惟,上述系統僅能做到各接收端在可通訊的範圍內,無法進一步得知所在的位置或方位,更無法獲得移動方向的資訊,因此,無法應用於管制區人員之進出管制。
此外,上述系統大多是13.56 MHz頻段的射頻識別系統,其讀取距離都在10公分以內,使得其在工業環境中的應用更加受到限制。
近年來UHF頻段的射頻識別系統日益蓬勃發展,其讀取距離皆可超過5公尺以上,故可用以解決前述讀取距離不足的問題。惟,UHF頻段的射頻識別標籤本身很容易受到臨近物品的影響而改變其原有特性,進而導致有效讀取距離降低及電波輻射特性改變。此外,標籤天線放置方式或設置位置不佳時,極易產生讀取死角的問題。
圖1A顯示習知耦極天線水平放置時之輻射場形示意圖。圖1B顯示習知耦極天線垂直放置時之輻射場形示意圖。如 圖1A所示,習知耦極天線a水平放置時,其輻射平面為X-Z平面,而Y軸方向上幾乎沒有輻射電波,因此,若讀取器天線設置在Y軸方向上,將無法讀取標籤資訊。另外,如圖1B所示,當耦極天線a垂直放置時,其輻射平面為X-Y平面,而Z軸方向上幾乎沒有輻射電波,因此,若讀取器天線設置在Z軸方向上,將無法讀取標籤資訊。
圖2A顯示習知耦極天線標籤水平貼設於物體上之輻射分佈前視圖。圖2B顯示習知耦極天線標籤水平貼設於物體上之輻射分佈俯視圖。如圖2A及圖2B所示,當習知耦極天線標籤Ta水平貼設於一物體O上時,可發現其在標籤側有最強的輻射電波,其次是在標籤的相對側,而該物體O的前後方向電波訊號最弱,因而成為標籤讀取死角。
綜上所述,習知讀取器在讀取標籤時,一旦遭遇讀取死角,便無法順利讀取標籤資訊,使得習知射頻識別系統要實現物體移動方向判斷非常困難。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創新且具進步性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裝置及使用該裝置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物體、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該物體具有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分別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及一第二耦 極天線,該第一耦極天線及該第二耦極天線可分別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及一第二水平極化波,該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b)分別設置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於該物體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並使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及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以及(c)利用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與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出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包括: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係設置於一物體之一第一側表面,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該第一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該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係設置於該物體之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二耦極天線,該第二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二水平極化波,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以及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用以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與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出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本發明又提供一種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包括:至少一管制出入口;複數個物體,係分別設置於每一進出人員身上,以通過該管制出入口;至少一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包括複數個第一射頻識別標籤、複數個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及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該等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係分別設置於各該物體之一第一側表面,各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各該第一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各該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各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各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各該物體之移動方向,該等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係分別設置於各該物體之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各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二耦極天線,各該第二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二水平極化波,各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各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各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各該物體之移動方向,該射頻識別讀取器係設置於該管制出入口之一側,用以讀取各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與各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一系統伺服器,係電性連接該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之射頻識別讀取器,用以分析該射頻識別讀取器所讀取之標籤資訊及判斷出各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本發明係於設置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時,使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之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與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之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皆垂 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藉此,可讓該第一耦極天線之第一水平極化波及該第二耦極天線之第二水平極化波於該物體四周構成一全向性輻射電波,該全向性輻射電波使該射頻識別讀取器不論設置在平面上的哪一方位皆可有效讀取,進而可順利判斷出物體之移動方向。
為了能夠更清楚瞭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並且為了讓本發明所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3顯示本發明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之流程圖。圖4顯示本發明之方法中之一物體、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之示意圖。圖5A顯示本發明之方法中之第一耦極天線及第二耦極天線之水平極化波分佈前視圖。圖5B顯示本發明之方法中之第一耦極天線及第二耦極天線之水平極化波分佈俯視圖。請配合參閱圖3之步驟S31、圖4、圖5A及圖5B,提供一物體O、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及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該物體O具有一第一側表面S1及一第二側表面S2,該第二側表面S2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S1,在本實施例中,該物體O係為管制區人員使用之安全帽。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分別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111及一第二耦極天線121,該第一耦極天線111及該第二耦極天線121可分別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W1及一第二水平極化波W2。
圖6顯示本發明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的示意圖。圖7顯示本發明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的示意圖。請配合參閱圖5B、圖6及圖7,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水平極化波W1之輻射方向WD1係垂直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而該第二水平極化波W2之輻射方向WD2係垂直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LD2。
圖8顯示本發明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物體之移動方向的示意圖。圖9顯示本發明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物體之移動方向的示意圖。請配合參閱圖3之步驟S32、圖4、圖5B、圖8及圖9,分別設置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於該物體O之第一側表面S1及第二側表面S2,並使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及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LD2垂直該物體O之移動方向MD,以使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第一水平極化波W1及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第二水平極化波W2於該物體O四周構成一全向性輻射電波W。較佳地,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係與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LD2平行。
圖10顯示本發明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之示意圖。請配合參閱圖3之步驟S33及圖10,利用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與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出該物體O之實際移動方向。在本實施例中,該全向性輻射電波W可使 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不論設置在平面上的哪一方位皆可有效讀取標籤資訊。
本發明判斷該物體O之實際移動方向的方式有下列幾種,茲詳細說明如后。
[第一種判斷方式]
圖11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一方向往第二方向移動之第一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2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二方向往第一方向移動之第一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請參閱圖11,本發明第一種判斷方式係利用一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及一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當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先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後由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時,則判斷該物體O由一第一方向D1往一第二方向D2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方向D2相對於該第一方向D1,而該第一方向D1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請參閱圖12,當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先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後由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時,則判斷該物體O由該第二方向D2往該第一方向D1移動,而該第二方向D2亦可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第二種判斷方式]
圖13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一方向往第二方向移動之第二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4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二方向往第一方向移動之第二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本發明第二種 判斷方式基本上與第一種判斷方式相同,其差異處僅在於第二種判斷方式係利用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及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讀取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
請參閱圖13,當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先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後由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時,則判斷該物體O由一第一方向D1往一第二方向D2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方向D2相對於該第一方向D1,而該第一方向D1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請參閱圖14,當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先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後由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時,則判斷該物體O由該第二方向D2往該第一方向D1移動,而該第二方向D2亦可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第三種判斷方式]
圖15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一方向往第二方向移動之第三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6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二方向往第一方向移動之第三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請參閱圖15,本發明第三種判斷方式係利用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並根據兩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的不同,判斷出該物體O之實際移動方向。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分別具有一第一識別碼(如149377R)及一第二識別碼(如149377L),該第一識別碼係與該第二識別碼不相同,以區分兩標籤。此外,由於標籤的正向輻射增益 大於背向輻射增益,因此,當該物體O通過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之前方時,正對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之標籤的回覆訊號強度必然大於背對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之標籤的回覆訊號強度,故利用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所讀到兩標籤之識別碼及回覆訊號強度,即可判斷出該物體O之實際移動方向。
當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之回覆訊號強度(-45dB)大於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之回覆訊號強度(-68dB)時,則判斷該物體O由一第一方向D1往一第二方向D2移動,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方向D2相對於該第一方向D1,而該第一方向D1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請參閱圖16,當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之回覆訊號強度(-68dB)小於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之回覆訊號強度(-45dB)時,則判斷該物體O由該第二方向D2往該第一方向D1移動,而該第二方向D2亦可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圖17顯示本發明第三種判斷方式之資訊處理流程圖。請參閱圖17之步驟S171,判斷是否同時讀到兩標籤資訊。若是,進行步驟S172;若否,進行步驟S173。
請配合參閱圖15、圖16及圖17之步驟S172,判斷回覆訊號強度是否為標籤12<標籤11。若是,則判定物體O從射頻識別讀取器R的左側往右側移動通過射頻識別讀取器R前方;若否,則判定物體O從射頻識別讀取器R的右側往左側移動通過射頻識別讀取器R前方。
請配合參閱圖15、圖16及圖17之步驟S173,判斷是否為標籤11的資訊。當射頻識別讀取器R無法同時讀到兩標籤資訊時,必仍能讀到與其最接近之標籤,藉由判斷是否為標籤11的資訊,仍可判斷出物體O之實際移動方向。若是,則判定物體O從射頻識別讀取器R的左側往右側移動通過射頻識別讀取器R前方;若否,則判定物體O從射頻識別讀取器R的右側往左側移動通過射頻識別讀取器R前方。
請再參閱圖10,本發明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10包括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以及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
請配合參閱圖4、圖5B、圖6、圖8及圖10,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係設置於一物體O之一第一側表面S1,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111及一第一識別碼,該第一耦極天線111可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W1,該第一水平極化波W1之輻射方向WD1係垂直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而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垂直該物體O之移動方向MD。
請配合參閱圖4、圖5B、圖7、圖9及圖10,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係設置於該物體O之一第二側表面S2,該第二側表面S2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S1,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具有一第二耦極天線121及一第二識別碼,該第二耦極天線121可產生一第二水平極化波W2,該第二水平極化波W2之輻射方向WD2係垂直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 LD2,而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LD2垂直該物體O之移動方向MD。此外,該第二識別碼係與該第一識別碼不相同,以區分兩標籤。
請再參閱圖10,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用以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與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出該物體O之實際移動方向。
圖18顯示本發明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請配合參閱圖10及圖18,該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包括至少一管制出入口20、複數個物體O、至少一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10以及一系統伺服器30。
該等物體O係分別設置於每一進出人員P身上,以通過該管制出入口20。在本實施例中,該等物體O係為安全帽。
該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10包括複數個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複數個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及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
請配合參閱圖5B、圖6、圖8、圖10及圖18,該等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係分別設置於各該物體O之一第一側表面S1,各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111及一第一識別碼,各該第一耦極天線111可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W1,各該第一水平極化波W1之輻射方向WD1垂直各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而各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垂直各該物體O之移動方向MD。
請配合參閱圖5B、圖7、圖9、圖10及圖18,該等第二射 頻識別標籤12係分別設置於各該物體O之一第二側表面S2,該第二側表面S2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S1,各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具有一第二耦極天線121及一第二識別碼,各該第二耦極天線121可產生一第二水平極化波W2,各該第二水平極化波W2之輻射方向WD2垂直各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LD2,而各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LD2垂直各該物體O之移動方向MD。在本實施例中,各該第一水平極化波W1及各該第二水平極化波W2係於各該物體O四周構成一全向性輻射電波W。此外,較佳地,各該第一耦極天線111之長度方向LD1係與各該第二耦極天線121之長度方向LD2平行。
請再配合參閱圖10及圖18,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係設置於該管制出入口20之一側,用以讀取各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11與各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12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該系統伺服器30係電性連接該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10之射頻識別讀取器R,用以分析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所讀取之標籤資訊及判斷出各該物體O之實際移動方向。在本實施例中,該系統伺服器30及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係連接一配線站40,以完成兩者之間的電性連接。
透過本發明前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該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可順利統計及記錄人員進出管制區的資料。
請參閱圖19,其係顯示本發明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 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第二實施例架構基本上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其差異處僅在於第二實施例包括至少一電控門50,該電控門50裝設於該管制出入口20。當人員要進入管制區時,該射頻識別讀取器R讀到該員之識別碼,便進行資料比對,若該員是可允許進入管制區者,則系統會傳送一開門訊號至該電控門50,使該電控門50自動開啟讓該員進入。反之,若該員不是可允許進入管制區者,則該電控門50不會開啟,進而達到人員管制目的。
請參閱圖20,其係顯示本發明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之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第三實施例架構基本上與第二實施例相同,其差異處僅在於第三實施例之該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10包括一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及一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及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分別設置於該管制出入口20之兩側,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R1係在人員進入該管制出入口20時進行標籤資訊讀取及控制該電控門50之開閉,而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R2係在人員離開該管制出入口20時進行標籤資訊讀取及控制該電控門50之開閉。
此外,為使該電控門50之開閉狀態能即時反應在系統操控畫面上,本實施例可另包括至少一感測器60,該感測器60裝設於該電控門50上,用以監控該電動門50的開閉狀態。
上述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並非限制本發明,因此習於此技術之人士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改及 變化仍不脫本發明之精神。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10‧‧‧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
11‧‧‧第一射頻識別標籤
111‧‧‧第一耦極天線
12‧‧‧第二射頻識別標籤
121‧‧‧第二耦極天線
20‧‧‧管制出入口
30‧‧‧系統伺服器
40‧‧‧配線站
50‧‧‧電控門
60‧‧‧感測器
a‧‧‧耦極天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LD1‧‧‧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
LD2‧‧‧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
MD‧‧‧物體之移動方向
O‧‧‧物體
P‧‧‧進出人員
R‧‧‧射頻識別讀取器
R1‧‧‧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
R2‧‧‧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
S1‧‧‧第一側表面
S2‧‧‧第二側表面
Ta‧‧‧耦極天線標籤
W‧‧‧全向性輻射電波
W1‧‧‧第一水平極化波
W2‧‧‧第二水平極化波
WD1‧‧‧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
WD2‧‧‧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
圖1A顯示習知耦極天線水平放置時之輻射場形示意圖;圖1B顯示習知耦極天線垂直放置時之輻射場形示意圖;圖2A顯示習知耦極天線標籤水平貼設於物體上之輻射分佈前視圖;圖2B顯示習知耦極天線標籤水平貼設於物體上之輻射分佈俯視圖;圖3顯示本發明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之流程圖;圖4顯示本發明之方法中之一物體、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之示意圖;圖5A顯示本發明之方法中之第一耦極天線及第二耦極天線之水平極化波分佈前視圖;圖5B顯示本發明之方法中之第一耦極天線及第二耦極天線之水平極化波分佈俯視圖;圖6顯示本發明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的示意圖;圖7顯示本發明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的示意圖;圖8顯示本發明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物體之移動方向的示意圖;圖9顯示本發明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物體之移動方向的示意圖; 圖10顯示本發明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之示意圖;圖11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一方向往第二方向移動之第一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2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二方向往第一方向移動之第一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3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一方向往第二方向移動之第二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4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二方向往第一方向移動之第二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5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一方向往第二方向移動之第三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6顯示本發明物體由第二方向往第一方向移動之第三種判斷方式之示意圖;圖17顯示本發明第三種判斷方式之資訊處理流程圖;圖18顯示本發明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9顯示本發明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及圖20顯示本發明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之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Claims (46)

  1. 一種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物體、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該物體具有一第一側表面及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分別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及一第二耦極天線,該第一耦極天線及該第二耦極天線可分別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及一第二水平極化波,該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b)分別設置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於該物體之第一側表面及第二側表面,並使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及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以及(c)利用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與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出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a)之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分別具有一第一識別碼及一第二識別碼,該第一識別碼係與該第二識別碼不相同。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射頻識別讀取器係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 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並根據兩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的不同,判斷出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大於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時,則判斷該物體由一第一方向往一第二方向移動。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第二方向相對於該第一方向,而該第一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小於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時,則判斷該物體由一第二方向往一第一方向移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第一方向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而該第二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利用一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一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時,則判斷該物體由一第一方向往一第二方向移動。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 第二方向相對於該第一方向,而該第一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時,則判斷該物體由一第二方向往一第一方向移動。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第一方向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而該第二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利用一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一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讀取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時,則判斷該物體由一第一方向往一第二方向移動。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第二方向相對於該第一方向,而該第一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步驟(c)之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時,則判斷該物體由一第二方向往一第一方向移動。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 第一方向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而該第二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第一水平極化波及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係於該物體四周構成一全向性輻射電波。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方法,其中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係與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平行。
  20. 一種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包括:一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係設置於一物體之一第一側表面,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該第一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該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一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係設置於該物體之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二耦極天線,該第二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二水平極化波,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該物體之移動方向;以及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用以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與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判斷出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 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分別具有一第一識別碼及一第二識別碼,該第一識別碼係與該第二識別碼不相同。
  22.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射頻識別讀取器係讀取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並根據兩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的不同,判斷出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大於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係做為該物體由一第一方向往一第二方向移動之判斷條件。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二方向相對於該第一方向,而該第一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25. 如請求項22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小於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之回覆訊號強度係做為該物體由一第二方向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之判斷條件。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方向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而該第二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27.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包括一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一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係讀取該第一 射頻識別標籤。
  28. 如請求項27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係做為該物體由一第一方向往一第二方向移動之判斷條件。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二方向相對於該第一方向,而該第一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30. 如請求項27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係做為該物體由一第二方向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之判斷條件。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方向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而該第二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32.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包括一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一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係讀取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係做為該物體由一第一方向往一第二方向移動之判斷條件。
  34. 如請求項33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二方向相對於該第一方向,而該第一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35. 如請求項32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 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先讀取到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係做為該物體由一第二方向往一第一方向移動之判斷條件。
  36. 如請求項35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方向相對於該第二方向,而該第二方向選自如下的一種:前、後、左及右。
  37.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水平極化波及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係於該物體四周構成一全向性輻射電波。
  38. 如請求項20所述之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中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係與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平行。
  39. 一種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包括:至少一管制出入口;複數個物體,係分別設置於每一進出人員身上,以通過該管制出入口;至少一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其包括:複數個第一射頻識別標籤,係分別設置於各該物體之一第一側表面,各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一耦極天線,各該第一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一水平極化波,各該第一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各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各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各該物體之移動方向;複數個第二射頻識別標籤,係分別設置於各該物體之一第二側表面,該第二側表面相對於該第一側表面, 各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具有一第二耦極天線,各該第二耦極天線可產生一第二水平極化波,各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之輻射方向垂直各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而各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垂直各該物體之移動方向;及至少一射頻識別讀取器,係設置於該管制出入口之一側,用以讀取各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與各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所構成之群組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一系統伺服器,係電性連接該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之射頻識別讀取器,用以分析該射頻識別讀取器所讀取之標籤資訊及判斷出各該物體之實際移動方向。
  40. 如請求項39所述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其中各該第一射頻識別標籤及各該第二射頻識別標籤分別具有一第一識別碼及一第二識別碼,各該第一識別碼係與各該第二識別碼不相同。
  41. 如請求項39所述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另包括一配線站,該系統伺服器及該射頻識別讀取器係連接該配線站。
  42. 如請求項39所述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另包括至少一電控門,該電控門裝設於該管制出入口。
  43. 如請求項42所述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另包括至少一感測器,該感測器裝設於該電控門上。
  44. 如請求項39所述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其中該物體移動方向射頻識別裝置包括一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 一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該第一射頻識別讀取器及該第二射頻識別讀取器分別設置於該管制出入口之兩側。
  45. 如請求項39所述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其中各該第一水平極化波及各該第二水平極化波係於各該物體四周構成一全向性輻射電波。
  46. 如請求項39所述之管制區人員進出管制系統,其中各該第一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係與各該第二耦極天線之長度方向平行。
TW101132239A 2012-09-05 2012-09-05 Object movement direc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the use of the device control area personnel access control system TWI459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2239A TWI459304B (zh) 2012-09-05 2012-09-05 Object movement direc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the use of the device control area personnel access control system
CN201210476366.7A CN103679089B (zh) 2012-09-05 2012-11-21 物体移动方向射频识别方法、装置及人员进出管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2239A TWI459304B (zh) 2012-09-05 2012-09-05 Object movement direc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the use of the device control area personnel access control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1495A true TW201411495A (zh) 2014-03-16
TWI459304B TWI459304B (zh) 2014-11-01

Family

ID=50316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2239A TWI459304B (zh) 2012-09-05 2012-09-05 Object movement direc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the use of the device control area personnel access control system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79089B (zh)
TW (1) TWI4593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8754B (zh) * 2016-07-12 2017-06-21 茂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標籤的接力棒結構及其計時系統
US9852556B2 (en) 2016-04-15 2017-12-26 Cal-Comp 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imited Dynamic entranc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dynamic entrance controlling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2137A (zh) * 2015-07-21 2015-09-30 华北理工大学 高校宿舍夜不归宿检测系统
CN105844756B (zh) * 2016-04-22 2018-12-0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射频反向散射信号的人数计数方法
KR102656655B1 (ko) * 2018-08-16 2024-04-1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외부 전자 장치의 이동 방향에 기반하여 동작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2139A (ja) * 2005-12-20 2007-07-05 Toshiba Tec Corp 無線id検出装置および無線id検出方法
JP2008072226A (ja) * 2006-09-12 2008-03-27 Fujitsu Ltd Rfタグリーダ及び方法
US7755492B2 (en) * 2007-03-22 2010-07-13 Round Rock Research,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of tagging objects and reading tags coupled to objects
TW201113546A (en) * 2009-10-07 2011-04-16 Syris Technology Corp Motion tracking detection system
TWI415005B (zh) * 2010-12-09 2013-11-11 Claridy Solution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monitoring method
CN102354361A (zh) * 2011-09-13 2012-02-15 魏中海 一种有源rfid识别行进方向的方法及rfid系统
TWM435688U (en) * 2011-11-29 2012-08-1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Car access gateway using radio frequency tag and tag base thereof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2556B2 (en) 2016-04-15 2017-12-26 Cal-Comp 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imited Dynamic entrance controlling system and dynamic entrance controlling method
TWI630583B (zh) * 2016-04-15 2018-07-21 泰金寶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動態門禁控制系統及動態門禁控制方法
TWI588754B (zh) * 2016-07-12 2017-06-21 茂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無線射頻識別標籤的接力棒結構及其計時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59304B (zh) 2014-11-01
CN103679089A (zh) 2014-03-26
CN103679089B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340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control proximity location
US11244282B1 (en) RFID loss-prevention based on transition risk
KR101812527B1 (ko) Ble 비콘 기반 항만 출입 차량 관리와 위치 추적 스마트 포트 시스템
TWI459304B (zh) Object movement directi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the use of the device control area personnel access control system
EP171908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on and tracking of objects within a defined area
US9384608B2 (en) Dual level human identification and location system
US20100176918A1 (en)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of information stored 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
KR101670283B1 (ko) 도어 개폐 제어 시스템 및 방법,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07163249A (ja) 移動物体の検知方法および検知システム
WO2017136121A1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with curtain antenna system
EP3834186B1 (en) Pedestal with embedded camera(s) for beam steering
EP357152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ovement of a mobile asset and controlling operations of the asset based on its movement
Motroni et al. An rfid-based ranging system for worker safety in agricultural working areas
Jusoh et al. Motorcycle security system using GSM and RFID
KR102517260B1 (ko) 이중 레벨 인간 식별 및 로케이션 시스템
KR20060066923A (ko) Rfid 기반의 출입관리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EP2230624A1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for persons and vehicles based o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JP2017218766A (ja) 扉開閉検知システムおよび扉の開閉判定方法
CN116167399B (zh) 一种涉密载体终端在位监测方法及系统
JP6508860B1 (ja) アドオン型制御器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TANN et al. Development of Steel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Automation System
Hruboš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RFID data into traffic flow monitor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