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8685A - 壓力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壓力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8685A
TW201348685A TW101118503A TW101118503A TW201348685A TW 201348685 A TW201348685 A TW 201348685A TW 101118503 A TW101118503 A TW 101118503A TW 101118503 A TW101118503 A TW 101118503A TW 201348685 A TW201348685 A TW 2013486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ensor
sensing
sensing element
connecting elements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8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72730B (zh
Inventor
wen-zhong Dai
Original Assignee
Dmp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mp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mp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TW101118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4868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48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2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2730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壓力感測器,包括二連接元件及一感應元件,該等連接元件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器之一側,且能與一電子裝置相電氣連接;該感應元件係由導電橡膠構成,其兩端係與該等連接元件相連接,以導通該電子裝置傳來之電流,且使該電子裝置能透過該電流及該等連接元件間之電位差,計算該感應元件之阻抗值的變化,該感應元件之中段部係被彎折形成複數個感應部,該等感應部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器之另一側,在該壓力感測器受到外力擠壓的情況下,該等感應部將因該感應元件受力所產生之彈性變形,而彼此接觸。如此,由於該感應元件上之電流導通路徑係隨著各該感應部的形變而改變,故該電子裝置將能透過偵測該感應元件上阻抗值的變化,據以判斷出該壓力感測器所承受的外力大小。

Description

壓力感測器
本發明係一種壓力感測器,尤指以導電橡膠為材質之一壓力感測器,該壓力感測器係與一電子裝置相電氣連接,且具有複數個感應部,在該壓力感測器受到外力擠壓的情況下,該等感應部能產生彈性變形,以改變其阻抗值,使該電子裝置能透過阻抗值的變化,判斷該壓力感測器承受外力的大小。
按,隨著微電腦技術的精進及電子產業的高度發展,機器人(Robot)已成為一種新興產業,在當代工業中,機器人已能夠取代或協助人類進行高危險性工作,如:組裝、噴漆、焊接、高溫鑄鍛…等,甚至是醫療救援、娛樂服務、軍事保全與太空探索等領域,亦使用了諸多機器人設備,根據IFR(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所提供的統計資料,2010年全球機器人的消費市場已達到350億美元,其中產業用機器人的銷售額約為190億美元,服務型機器人的銷售額則約為160億美元,因此,為能設計出更為適用與高效能的機器人設備,現今已出現各種機器人競賽,例如:WRO國際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FLL OIC(Open International Championship)高雄世界盃機器人大賽、PMC機器人創意競賽、香港青少年機器人世界盃(RCJHK),且眾多業者亦紛紛針對機器人的各部位結構進行改良,以能滿足產業上的各種需求。
一般言,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大抵朝向專業應用為主,但隨著 社會結構的變化,如:老年人口增加、小家庭數量上升…等,服務型機器人亦逐漸獲得業者與消費者的重視。服務型機器人的整體外觀大多被設計成近似人類,具備四肢及五官等特徵,故業者的研發重點主要著落於「靈巧手掌」、「安全感知」、「敏捷移動」、「智慧控制」等四大方面。然而,由於機器人並不具備人類的神經系統,無法依據其聽覺、觸覺及視覺進行動作上的調整,因此在前述四大方向的控制上並不理想,以機器人的「敏捷移動」要求為例,請參閱第1圖所示,傳統的雙足機器人藉由兩腳掌11、12行走於非平坦的地面10上時,若其中一腳掌11踩踏至地面10的隆起處101,由於雙足機器人之控制單元未得知該腳掌11僅有局部碰觸到該隆起處101,故當機器人抬起另一腳掌12後,雙足式機器人的全身重量將會落至該腳掌11上,由於該腳掌11絕大部分皆為懸空狀態,故會造成該雙足式機器人的重心不穩,而發生晃動甚至是摔倒等情形,不僅嚴重影響雙足式機器人於行走上的流暢性,更可能導致雙足式機器人損壞。又,除了前述地面10隆起的情況外,當地面10具有凹陷處時,在雙足式機器人的其中一腳掌11、12踩踏至凹陷處後,同樣會發生重心不穩的問題,導致雙足式機器人整體傾斜而摔倒。同理,當機器人欲以手掌抓持住一較易變形之物件(如:水杯、紙盒)時,由於機器人無法判斷出目前施力的大小是否適當,故很容易因施力過重而破壞物件,或因施力過輕而摔落物件,造成其動作上的侷限。
承上,目前雖然有業者以奈米微粒層設計出用於機器人之感應器,而在醫療領域中亦已研發出可感應觸覺的電子皮膚,然而,無論是感應器或電子皮膚,其感測方式及內部結構皆過於複雜, 需要極為精密的電子控制系統,且其生產成本亦過於高昂,難以普及推廣。因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壓力感測器,除能準確地感測出機器人所受的外力,尚具備結構簡單及成本低廉等優點,即成為本發明在此亟欲解決的重要問題。
有鑑於習知機器人因缺少一觸覺感應機制,致使在動作上不夠敏捷靈巧的問題,發明人憑藉著多年的研究經驗,經過多次的實驗及測試後,終於設計出本發明之一種壓力感測器,期能用以提昇機器人在控制上的精密度及流暢度。
本發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壓力感測器,包括二連接元件及一感應元件,該等連接元件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器之一側,彼此間隔一第一間距,且能分別與一電子裝置(如:機器人足部控制器)相電氣連接;該感應元件之材質為導電橡膠,其兩端係分別與各該連接元件相連接,以導通該電子裝置傳來之電流,並在該等連接元件間形成一電位差,該感應元件之中段部係彎折形成複數個感應部,該等感應部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器之另一側,且彼此間分別間隔有一第二間距,在該壓力感測器受到外力擠壓時,該等感應部將因該感應元件受力所產生之彈性變形,而彼此接觸。如此,由於該等感應部產生形變時,流經該感應元件上之電流傳輸路徑將隨之改變,故該電子裝置能透過該等連接元件,據以偵測出該感應元件上阻抗值之變化,並據以判斷出該壓力感測器所 承受的外力大小,並執行相對應之動作(如:控制機器人步行)。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乃該壓力感測器尚包括一絕緣殼體,該絕緣殼體上開設有二開孔,該等開孔係與該絕緣殼體內之一容置空間相連通,且其構型係與該感應元件之兩端相匹配,以在該感應元件定位於該容置空間中的情況下,該等開孔能與該感應元件之兩端相嵌卡,以使該絕緣殼體與該感應元件結合成一體。如此,由於該絕緣殼體能隔絕外界之水氣及塵埃,且能將該感應元件限位於該容置空間中,故除能提昇該壓力感測器之使用壽命外,尚能確保該等感應部係沿著該壓力感測器之軸線方向進行位移,使該感應元件之阻抗變化能更精確地與外力相對應。
為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之技術、結構特徵及其目的,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係一種壓力感測器,請參閱第2及3A圖所示,係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該壓力感測器2係應用於一電子裝置(如:機器人)上,包括二連接元件21及一感應元件22,該等連接元件21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器2之一側,且彼此間間隔有一第一間距M1,該等連接元件21係能與該電子裝置之電子線路相電氣連接。
復請參閱第2圖所示,該感應元件22之材質為導電橡膠,其兩端分別連接至各該連接元件21,以導通該電子裝置傳來之電流,且該感應元件22係能經彎折形成二連接部221及複數個感應部222,各該連接部221係位於鄰近該感應元件22兩端之位置, 該等感應部222則位於該等連接部221之間對應於該壓力感測器2之另一側之位置,且彼此間分別間隔有一第二間距M2,在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等感應部222包括一第一感應部222a、一第二感應部222b及一第三感應部222c,該等感應部222係沿著該壓力感測器2之軸線L排列,且與該軸線L相垂直,但彼此間係相互平行。
茲以第3A~3B圖為例,詳細說明該壓力感測器2實際感測方式如後:請參閱第3A圖所示,在該壓力感測器2未受外力擠壓的情況下,由於該等感應部222並未接觸,故該電子裝置之電流將依序流經第3A圖中之A1、B1、C1、D1及E1等各該傳輸部位,並在該等連接元件21之間形成一電位差,該電子裝置在偵測出流經該壓力感測器2上之電流及其兩端之電位差後,即能進一步計算出該感應元件22在未受力時的一第一阻抗值R1;請參閱第3B圖所示,在該感應元件22受較輕程度之外力擠壓時,該第一感應部222a係與該第二感應部222b相接觸,由歐姆定律可知,阻抗越低的線路,電流分佈越大,故在第3B圖中,電流的主要傳輸路徑將改為依序流經A2、B2、C2、D2及E2等傳輸部位,由於此時的傳輸路徑並未完全包括該第一感應部222a及第二感應部222b,故其傳輸距離明顯較該感應元件22未受外力時短,因此該電子裝置計算出之一第二阻抗值R2將小於該第一阻抗值R1。
同理,請參閱第3C圖所示,在該壓力感測器2承受較大之外力擠壓時,該第一感應部222a、第二感應部222b及第三感應部222c將會全部抵靠接觸,使電流的傳輸路徑改為依序流經A3、B3、C3、D3及E3,且此時該電子裝置計算之第三阻抗值R3將小於之 前計算之阻抗值R1、R2。在此要特別一提者,復請參閱第2圖所示,雖然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感應部222係透過彼此之相互接觸與否,以改變該壓力感測器2上之阻抗,惟,在本發明之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該等感應部222之阻抗變化並無須限定於需相互接觸,此乃因彈性橡膠係為一彈性材質,故在該壓力感測器2受外力擠壓時,各該感應部222之厚度M3亦將隨外力擠壓而產生形變,而各該感應部222之厚度M3的變化,即能使電流傳輸路徑縮短,進而改變各該感應部222之阻抗上。意即,前述第3A~3C圖中,係為了特別凸顯該等感應部222在受壓時電流傳輸路徑之明顯變化,故始將各該感應部222繪製為相互接觸,惟,在實際施作上,各該感應部222並無需相互接觸,僅需受力形變,即可使該壓力感測器2之阻抗產生變化,進而供電子裝置判斷出該外力之大小,合先陳明。
復請參閱第2圖所示,如此,該電子裝置僅需依據該等阻抗值R1~R3之變化,即能正確地得知該壓力感測器2目前承受的外力大小,進而執行相對應之動作,例如:業者能將複數個壓力感測器2裝設於一機器人之腳掌,以透過該等壓力感測器2,得知機器人之腳掌是否完全踩實,或腳掌上各個部位的受力是否平均,使機器人能更精確、穩定地行走。此外,該壓力感測器2之受力方向並不以該感應元件22之底側(即,第3A圖中之正下方)為限,無論該壓力感測器2之受力部位為該連接部221、該連接部221及該第一感應部222a之交接處,該感應元件22均能藉由彈性變形改變其阻抗,以提昇該壓力感測器2之感測範圍、敏銳度及其實用性。
復請參閱第2~3C圖所示,在前述實施例中,該等感應部222間雖保持相同之第二間距M2,惟,該等感應部222之間距係可依業者之需求進行調整,或該等感應部222間亦能間隔極小或甚至相互貼靠,由於該感應元件22係具有彈性,故該等感應部222將能朝彼此方向迫緊,以改變該等感應部222之整體厚度,如此,該電子裝置之電流的導通路徑亦將隨著該等感應部222的壓縮而減短,進而改變該感應元件22之阻抗值,達成相同的壓力感測效果。
另,請參閱第2及4圖所示,係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該壓力感測器2尚包括一絕緣殼體23,該絕緣殼體23係由絕緣之彈性材質構成,且其內部設有一容置空間231,該容置空間231之構型係略大於該感應元件22,以供容置該感應元件22,且包覆住該等感應部222,該感應元件22之兩端係能穿過該絕緣殼體23之頂部,使該等連接元件21外露於該絕緣殼體23外,使該連接元件21、感應元件22及該絕緣殼體23結合成一體。如此,該絕緣殼體23不僅能隔絕外界之水氣及塵埃,以提昇該壓力感應器2之使用壽命,且由於該感應元件22係被限位於該絕緣殼體23中,故尚能確保該感應元件22在受外力擠壓時,該等感應部222能沿著該軸線L之方向位移(或沿著該軸線L之方向產生形變),使該感應元件22之阻抗變化能更精確地與外力大小相對應。
又,復請參閱第4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等連接元件21之材質亦為導電橡膠,且係與該感應元件22一體成形製成,各該連接元件21上鄰近其一端之位置尚分別凹設有一凹陷部210,該凹陷部210之構型係小於該連接元件21之兩端,但與該電子裝置 中一電路板4上的穿孔40相匹配,以在該連接元件21之一端經由形變穿過該穿孔40後,該凹陷部210能與該穿孔40相嵌卡,使該壓力感測器2穩固地定位至該電路板4上,並與該電路板4上之電子線路相電氣連接。
在此要特別一提者,復請參閱第2圖所示,該壓力感測器2除應用於機器人感測之外,尚能應用在各種不同層面,例如:業者可將該壓力感測器2裝設於住家、汽車之入口或窗戶邊,且將該壓力感測器2與一防盜設備相電氣連接,如此,在該防盜設備未被解除的情況下,若該防盜設備偵測到該壓力感測器2上產生阻抗變化,即能自動發出警報。
按,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若干較佳實施例,惟,本發明之技術特徵,並不侷限於此,凡相關技術領域之人士在參酌本案之技術內容後,所能輕易思及之等效變化,均應不脫離本發明之保護範疇。
2‧‧‧壓力感測器
21‧‧‧連接元件
210‧‧‧凹陷部
22‧‧‧感應元件
221‧‧‧連接部
222‧‧‧感應部
222a‧‧‧第一感應部
222b‧‧‧第二感應部
222c‧‧‧第三感應部
23‧‧‧絕緣殼體
231‧‧‧容置空間
4‧‧‧電路板
40‧‧‧穿孔
A1、A2、A3、B1、B2、B3、C1、C2、C3、D1、D2、D3、E1、E2、E3‧‧‧傳輸部位
M1‧‧‧第一間距
M2‧‧‧第二間距
M3‧‧‧厚度
L‧‧‧軸線
第1圖係習知之機器人腳掌示意圖;第2圖係本發明之壓力感測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第3A圖係本發明之壓力感測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第3B圖係本發明之壓力感測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第3C圖係本發明之壓力感測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示意圖;及第4圖係本發明之壓力感測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示意圖。
2‧‧‧壓力感測器
21‧‧‧連接元件
22‧‧‧感應元件
221‧‧‧連接部
222‧‧‧感應部
222a‧‧‧第一感應部
222b‧‧‧第二感應部
222c‧‧‧第三感應部
L‧‧‧軸線

Claims (6)

  1. 一種壓力感測器,包括:二連接元件,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器之一側,該等連接元件間係間隔有一第一間距,且能與一電子裝置相電氣連接;及一感應元件,係由導電橡膠製成,該感應元件之兩端係分別與各該連接元件相電氣連接,以導通該電子裝置傳來之電流,並在該等連接元件間形成一電位差,該感應元件之中段部係彎折形成複數個感應部,該等感應部係位於該壓力感測器之另一側,且相鄰之該等感應部間分別間隔有一第二間距,在該壓力感測器受到外力擠壓的情況下,各該感應部將因該感應元件受力所產生之彈性變形,而改變該感應元件上之電流傳輸路徑以及電阻值。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壓力感測器,其中該等感應部係被包覆於一絕緣殼體中。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壓力感測器,其中該絕緣殼體係由彈性材質構成,其內部設有一容置空間,以供容置該感應元件,該感應元件之兩端係能穿過該絕緣殼體之頂部,使該等連接元件露出至該絕緣殼體外。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壓力感測器,其中該等連接元件亦由彈性橡膠構成,且該等連接元件係與該感應元件一體成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壓力感測器,其中各該連接元件上尚分別凹設有一凹陷部,該凹陷部之構型係小於該連接元件之兩端,但 與該電子裝置中一電路板上的穿孔相匹配,以在該連接元件之一端經由形變穿過該穿孔後,該凹陷部能與該穿孔相嵌卡,使該壓力感測器穩固地定位至該電路板上,並與該電路板上之電子線路相電氣連接。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壓力感測器,其中該等感應部係沿該壓力感測器之軸線方向形變。
TW101118503A 2012-05-24 2012-05-24 壓力感測器 TW2013486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8503A TW201348685A (zh) 2012-05-24 2012-05-24 壓力感測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8503A TW201348685A (zh) 2012-05-24 2012-05-24 壓力感測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685A true TW201348685A (zh) 2013-12-01
TWI472730B TWI472730B (zh) 2015-02-11

Family

ID=50157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8503A TW201348685A (zh) 2012-05-24 2012-05-24 壓力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4868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4342A (ja) * 1999-12-17 2001-06-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圧力センサ
JP2007271285A (ja) * 2006-03-30 2007-10-18 Millenium Gate Technology Co Ltd ひずみゲージの製造方法
JP5568206B2 (ja) * 2006-09-15 2014-08-0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変形センサ
TW200844416A (en) * 2007-05-14 2008-11-16 Ind Tech Res Inst A tactile sensor,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 film for a tactile sen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2730B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70445B2 (ja) 温度センサパッチ、及びそれを含む接着式温度計
US10365172B2 (en) Tactile sensor that includes two sheets each having at least either flexibility or elasticity
US8272278B2 (en) Enhancements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a biomimetic tactile sensor
US8181540B2 (en) Measurement of sliding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s for biomimetic tactile sensing
CN104919291A (zh) 用于力测量的多形态装置的电子测量单元和包括该电子测量单元的多形态装置
JP5187856B2 (ja) 触覚センサ
JP2018529934A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透明なひずみセンサ
WO2004066194A8 (en) Improved sensing arrangement
US20160265985A1 (en) Soft-body deformation and force sensing
CN106716838A (zh) 电容式传感器
US20190289951A1 (en) Pressure detection sensor and pressure detection insole including same
Rocha et al. Soft-matter sensor for proximity, tactile and pressure detection
CN112373596B (zh) 一种仿生机械足部装置及仿生机械
WO2009124209A1 (en) Robust measurement of sliding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s for biomimetic tactile sensing
Nassour et al. Design of new sensory soft hand: Combining air-pump actuation with superimposed curvature and pressure sensors
Shih et al. 3D printed resistive soft sensors
CN108444617A (zh) 一种数字式仿生毛发传感结构
US9699894B2 (en) Deformation sensing flexible substrate using pattern formed of conductive material
KR20170017262A (ko) 촉각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7084337A3 (en) Senso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929444B2 (en)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of indicating remaining capacity thereof
US10421199B2 (en) Skin for robot
TW201348685A (zh) 壓力感測器
CN102735378B (zh) 压力传感器
US20180031411A1 (en) Thin Weight Sca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