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7431A - 在一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的資料傳輸和功率控制 - Google Patents

在一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的資料傳輸和功率控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7431A
TW201347431A TW102125991A TW102125991A TW201347431A TW 201347431 A TW201347431 A TW 201347431A TW 102125991 A TW102125991 A TW 102125991A TW 102125991 A TW102125991 A TW 102125991A TW 201347431 A TW201347431 A TW 2013474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cqi
transmission schedule
transmission
rel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0003B (zh
Inventor
Pranav Dayal
ting-fang Ji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47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7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0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案描述用於在一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藉由分散式及集中式排程來傳輸資料之技術。對於分散式排程,一中繼站台可產生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且將其發送至一基地台及接收來自一用戶台之第二CQI。該中繼站台可基於該第一CQI接收由該基地台發送之資料且可基於該第二CQI將該資料重發送至該用戶台。對於集中式排程,該中繼站台可產生用於該基地台之第一CQI、接收來自該用戶台之第二CQI及將兩個CQI皆發送至該基地台。該中繼站台可基於該第一CQI接收由該基地台發送之資料且可根據基於該第二CQI判定之一排程決策將該資料重發送至該用戶台。本揭示案亦描述用於分散式及集中式功率控制之技術。

Description

在一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的資料傳輸和功率控制
本揭示案大體係關於通信,且更具體言之,係關於用於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傳輸資料之技術。
本申請案主張2007年3月16日所申請之名為"無線多跳頻中繼系統中的通道資訊測量及報告(CHANNEL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SYSTEM)"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0/895,388號之優先權,其已讓與其受讓人且其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廣泛布署無線通信系統以提供各種通信服務,諸如,語音、視訊、封包資料、訊息傳遞、廣播等。此等無線系統可為能夠藉由共用可利用之系統資源來支援多個使用者之多重存取系統。此等多重存取系統之實例包括分碼多重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重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重存取(FDMA)系統、正交FDMA(OFDMA)系統及單載波FDMA(SC-FDMA)系統。無線系統已成為電信領域中的增長區域。當前趨勢及需求為提供具有保證的服務品質(QoS)之多媒體服務,諸如,語音、視訊、互動式遊戲等。高資料傳輸性能係理想的,以便支援高品質多媒體服務。
無線通信系統可支援多跳頻中繼,以便改良覆蓋範圍及/或效 能。藉由多跳頻中繼,基地台可經由一或多個中繼站台將資料傳輸至用戶台。每一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上游站台(例如,基地台或另一中繼站台)之資料及可將資料再傳輸至下游站台(例如,用戶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將自一站台至另一站台之傳輸看作跳頻。可能需要每一中繼站台以有效率的方式再傳輸資料。
本文中描述用於在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傳輸資料及執行功率控制之技術。在一態樣中,可支援用於資料傳輸之分散式排程及/或集中式排程。在另一態樣中,可支援在上行鏈路上之分散式功率控制及/或集中式功率控制。
在分散式排程之一設計中,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基地台之第一導航,基於該第一導航估計基地台之鏈路品質,基於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及將該第一CQI發送至基地台。中繼站台亦可將第二導航發送至用戶台及接收由用戶台基於第二導航產生之第二CQI。中繼站台可接收由基地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且可基於第二CQI將資料重發送至用戶台。
在集中式排程之一設計中,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基地台之第一導航,基於該第一導航估計基地台之鏈路品質及基於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中繼站台可將第二導航發送至用戶台及接收由用戶台基於第二導航產生之第二CQI。中繼站台可將第一CQI及第二CQI發送至基地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基地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中繼站台亦可接收由基地台基於第二CQI判定之排程決策。中繼站台可基於排程決策將資料重發送至用戶台。
在分散式功率控制之一設計中,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用戶台之第一傳輸(例如,在CQI通道上),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用戶台之鏈路品質,基於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功率調整及將第一功率調整發送至用 戶台。中繼站台可將第二傳輸(例如,在另一CQI通道上)發送至基地台及接收由基地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功率調整。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用戶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中繼站台可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基地台。
在集中式功率控制之一設計中,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用戶台之第一傳輸,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用戶台之鏈路品質及將該用戶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及第二傳輸發送至基地台。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基地台之第一及第二功率調整。可基於用戶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功率調整,及可基於來自中繼站台之第二傳輸產生第二功率調整。中繼站台可將第一功率調整發送至用戶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用戶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中繼站台可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基地台。
以下將進一步詳細地描述本揭示案之各種態樣及特徵。
100‧‧‧無線通訊系統
110‧‧‧基地台
120‧‧‧中繼站台
122‧‧‧中繼站台
124‧‧‧中繼站台
130‧‧‧用戶台
132‧‧‧用戶台
200‧‧‧訊框結構
310‧‧‧訊框
320‧‧‧下行鏈路子訊框
322‧‧‧下行鏈路存取區
324‧‧‧可選透通區
330‧‧‧上行鏈路子訊框
332‧‧‧上行鏈路存取區
334‧‧‧上行鏈路中繼區
350‧‧‧訊框
360‧‧‧下行鏈路子訊框
362‧‧‧下行鏈路存取區
364‧‧‧可選透通區
370‧‧‧上行鏈路子訊框
372‧‧‧上行鏈路存取區
374‧‧‧上行鏈路中繼區
410‧‧‧訊框
420‧‧‧下行鏈路子訊框
422‧‧‧下行鏈路存取區
424‧‧‧下行鏈路中繼區
430‧‧‧上行鏈路子訊框
432‧‧‧上行鏈路存取區
434‧‧‧上行鏈路中繼區
450‧‧‧訊框
460‧‧‧下行鏈路子訊框
462‧‧‧下行鏈路存取區
464‧‧‧下行鏈路中繼區
470‧‧‧上行鏈路子訊框
472‧‧‧上行鏈路存取區
474‧‧‧上行鏈路中繼區
510‧‧‧訊框
512‧‧‧下行鏈路存取區
516‧‧‧下行鏈路中繼區
522‧‧‧上行鏈路存取區
526‧‧‧上行鏈路中繼區
530‧‧‧訊框
532‧‧‧下行鏈路存取區
534‧‧‧下行鏈路中繼區
536‧‧‧下行鏈路中繼區
542‧‧‧上行鏈路存取區
544‧‧‧上行鏈路中繼區
546‧‧‧上行鏈路中繼區
550‧‧‧訊框
552‧‧‧下行鏈路存取區
554‧‧‧下行鏈路中繼區
556‧‧‧下行鏈路中繼區
562‧‧‧上行鏈路存取區
564‧‧‧上行鏈路中繼區
566‧‧‧上行鏈路中繼區
900‧‧‧裝置
912‧‧‧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例如,導航)之模組
914‧‧‧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
916‧‧‧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之模組
918‧‧‧將第一CQI發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
920‧‧‧將第二傳輸(例如,導航)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922‧‧‧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CQI之模組
924‧‧‧接收由第一站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之模組
926‧‧‧基於第二CQI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100‧‧‧裝置
1112‧‧‧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例如,導航)之模組
1114‧‧‧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
1116‧‧‧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之模組
1118‧‧‧將第二傳輸(例如,導航)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120‧‧‧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CQI之模組
1122‧‧‧將第一CQI及第二CQI發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
1124‧‧‧接收由第一站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之模組
1126‧‧‧接收在基地台處基於第二CQI判定之排程決策之模組
1128‧‧‧基於該排程決策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500‧‧‧裝置
1512‧‧‧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之模組
1514‧‧‧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
1516‧‧‧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功率調整之模組
1518‧‧‧將第一功率調整發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
1520‧‧‧將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522‧‧‧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功率調整之模組
1524‧‧‧接收由第一站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之模組
1526‧‧‧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700‧‧‧裝置
1712‧‧‧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之模組
1714‧‧‧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
1716‧‧‧將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及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718‧‧‧接收來自第二站台之第一及第二功率調整之模組
1720‧‧‧將第一功率調整發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
1722‧‧‧接收由第一站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之模組
1724‧‧‧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810‧‧‧傳輸處理器
1812‧‧‧發射器
1814‧‧‧天線
1816‧‧‧接收器
1818‧‧‧接收處理器
1820‧‧‧控制器/處理器
1822‧‧‧記憶體
1830‧‧‧傳輸處理器
1832‧‧‧發射器
1834‧‧‧天線
1836‧‧‧接收器
1838‧‧‧接收處理器
1840‧‧‧控制器/處理器
1842‧‧‧記憶體
1850‧‧‧天線
1852‧‧‧接收器
1854‧‧‧接收處理器
1856‧‧‧傳輸處理器
1858‧‧‧發射器
1860‧‧‧控制器/處理器
1862‧‧‧記憶體
圖1展示支援多跳頻中繼之一無線通信系統。
圖2展示無多跳頻中繼之一訊框結構。
圖3展示用於在透通模式下之多跳頻中繼的一訊框結構。
圖4展示用於在非透通模式下之多跳頻中繼的一訊框結構。
圖5展示用於在非透通模式下之三次跳頻的一訊框結構。
圖6展示2次跳頻中繼中的分散式排程之一方案。
圖7展示2次跳頻中繼中的集中式排程之一方案。
圖8展示用於支援分散式排程之過程。
圖9展示支援分散式排程之裝置。
圖10展示用於支援集中式排程之過程。
圖11展示支援集中式排程之裝置。
圖12展示2次跳頻中繼中的分散式功率控制之一方案。
圖13展示2次跳頻中繼中的集中式功率控制之一方案。
圖14展示用於支援分散式功率控制之過程。
圖15展示支援分散式功率控制之裝置。
圖16展示用於支援集中式功率控制之過程。
圖17展示支援集中式功率控制之裝置。
圖18展示一基地台、一中繼站台及一用戶台之方塊圖。
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可用於各種無線通信系統,諸如CDMA、TDMA、FDMA、OFDMA及SC-FDMA系統。常可互換地使用術語"系統"與"網路"。CDMA系統可實施諸如cdma2000、通用陸上無線電存取(UTRA)等之無線電技術。OFDMA系統可實施諸如超行動寬頻(UMB)、演進的UTRA(E-UTRA)、IEEE 802.11(其亦被稱作Wi-Fi)、IEEE 802.16(其亦被稱作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之無線電技術。此等各種無線電技術及標準在此項技術中為已知的。常可互換地使用術語"無線電技術"、"無線電存取技術"及"空中介面"。
為了清晰起見,以下針對WiMAX描述技術的某些態樣,WiMAX涵蓋於日期為2004年10月1日之題為"Part 16:Air Interface for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的IEEE 802.16、日期為2006年2月28日之題為"Part 16:Air Interface for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Amendment 2:Physical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s for Combined Fixed and Mobile Operation in Licensed Bands"的IEEE 802.16e及日期為2007年12月24日之題為"Part 16:Air Interface for Fixed an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 Multihop Relay Specification"的IEEE 802.16j中。此等文獻可公開得到。該等技術亦可用於IEEE 802.16m,其為正被開發用於WiMAX之新型空中介面。IEEE 802.16j涵蓋多跳頻中繼,且意欲藉 由引入中繼站台而增強IEEE 802.16標準之效能。IEEE 802.16j之一些目標包括延伸覆蓋區域、增強輸貫量及系統容量、節約用戶台之電池壽命及使中繼站台之複雜性最小化。
圖1展示支援多跳頻中繼之一無線通信系統100。為了簡單起見,圖1僅展示一個基地台(BS)110、三個中繼站台(RS)120、122及124,及兩個用戶台(SS)130及132。一般而言,一系統可包括支援任何數目個用戶台之通信的任何數目個基地台及任何數目個中繼站台。基地台為支援用戶台之通信的站台。基地台可執行諸如中繼站台及用戶台之連接性、管理及控制的功能。基地台亦可被稱作節點B、演進節點B、存取點等。中繼站台為提供至其他中繼站台及/或用戶台之連接性的站台。中繼站台亦可提供對下級中繼站台及/或用戶台之管理及控制。中繼站台與用戶台之間的空中介面可與基地台與用戶台之間的空中介面相同。可經由回程(圖1中未展示)將基地台耦接至核心網路以便支援各種服務。中繼站台可或可不直接耦接至回程,且可具有有限的功能性來支援經由彼中繼站台之多跳頻通信。
用戶台可分散於整個系統上,且每一用戶台可為靜止或行動的。用戶台亦可被稱作行動台、終端機、存取終端機、使用者設備、用戶單元、站台等。用戶台可為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器件、無線數據機、手持式器件、膝上型電腦、無線電話等。用戶台可經由下行鏈路(DL)及上行鏈路(UL)與基地台及/或中繼站台通信。下行鏈路(或前向鏈路)指自基地台或中繼站台至用戶台之通信鏈路。上行鏈路(或反向鏈路)指自用戶台至基地台或中繼站台之通信鏈路。
在圖1中所示之實例中,基地台110可經由中繼站台120與用戶台130通信。在下行鏈路上,基地台110可將用於用戶台130之資料傳輸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將資料再傳輸至用戶台130。在上行鏈路上,用戶台130可將資料傳輸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將 資料再傳輸至基地台110。基地台110與用戶台130亦可能夠直接地相互通信。
基地台110亦可經由中繼站台122及124與用戶台132通信。在下行鏈路上,基地台110可將用於用戶台132之資料傳輸至中繼站台122,中繼站台122可將資料再傳輸至中繼站台124,中繼站台124可進一步地將資料再傳輸至用戶台132。在上行鏈路上,用戶台132可將資料傳輸至中繼站台124,中繼站台124可將資料再傳輸至中繼站台122,中繼站台122可進一步地將資料再傳輸至基地台110。基地台110可能不能夠直接與用戶台132通信且可能依賴於一或多個中繼站台來與用戶台132通信。
圖1展示基地台110與用戶台130之間的2次跳頻通信之實例。圖1亦展示基地台110與用戶台132之間的3次跳頻通信之實例。一般而言,基地台與用戶台可經由任何數目個跳頻來通信。在以下描述中,自一給定站台之觀點看來,上游站台為在至基地台之上游路徑中之站台,及下游站台為在至用戶台之下游路徑中之站台。
圖2展示用於IEEE 802.16中之分時雙工(TDD)模式的無多跳頻中繼之實例訊框結構200。可將傳輸時間線分割為訊框單元。每一訊框可跨越一預定持續時間,例如,5毫秒(ms),且可被分割為一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一上行鏈路子訊框。下行鏈路與上行鏈路子訊框可由一發射傳輸間隙(TTG)及一接收傳輸間隙(RTG)分隔。
可定義許多實體子通道。每一實體子通道可包括一組副載波,其可為相鄰的或分布於系統頻寬上。亦可定義許多邏輯子通道,且亦可基於已知映射將其映射至實體子通道。邏輯子通道可簡化資源之分配。
如圖2中所示,下行鏈路子訊框可包括一序文、一訊框控制標頭(FCH)、一下行鏈路映射(DL-MAP)、一上行鏈路映射(UL-MAP)及若干下行鏈路(DL)叢發。序文可載運可由用戶台用於訊框偵測及同步之已知傳輸。FCH可載運用以接收DL-MAP、UL-MAP及下行鏈路叢發 之參數。DL-MAP可載運DL-MAP訊息,其可包括用於下行鏈路存取之各種類型的控制資訊(例如,資源分配)之資訊要素(IE)。UL-MAP可載運UL-MAP訊息,其可包括用於上行鏈路存取之各種類型的控制資訊之IE。下行鏈路叢發可載運用於正被服務的用戶台之資料。上行鏈路子訊框可包括上行鏈路叢發,其可載運來自經排程用於上行鏈路傳輸之用戶台之資料。
一般而言,下行鏈路及上行鏈路子訊框可涵蓋一訊框之任何部分。在圖2中所示之實例中,一訊框包括43個正交分頻多工(OFDM)符號,下行鏈路子訊框包括27個OFDM符號,及上行鏈路子訊框包括16個OFDM符號。訊框、下行鏈路子訊框及上行鏈路子訊框亦可具有其他持續時間。
如圖1中所示,基地台可經由一或多個中繼站台將資料傳輸至用戶台。系統可支援多跳頻中繼之透通模式及非透通模式。表1列出了透通模式及非透通模式之一些特性,其詳細地描述於前述IEEE 802.16j文獻中。
圖3展示用於在透通模式下之多跳頻中繼的一訊框結構。圖3之頂半部展示用於基地台之訊框310,及圖3之底半部展示用於中繼站台之訊框350。
訊框310包括一下行鏈路子訊框320及一上行鏈路子訊框330。可將下行鏈路子訊框320分割為一下行鏈路存取區322及一可選透通區324。每一區可包括任何數目個OFDM符號。基地台可在下行鏈路存取區322中將序文、FCH、DL-MAP、UL-MAP、中繼MAP(R-MAP)及下行鏈路叢發傳輸至中繼站台及/或用戶台。R-MAP可載運R-MAP訊息,其可在可選透通區324中傳送中繼站台之詳細分配。在區324期間,基地台可或可不傳輸。可將上行鏈路子訊框330分割為一上行鏈路存取區332及一上行鏈路中繼區334。上行鏈路存取區332可包括由用戶台發送至基地台及/或中繼站台之上行鏈路叢發。上行鏈路中繼區334可包括由中繼站台發送至基地台之上行鏈路叢發。
訊框350包括一下行鏈路子訊框360及一上行鏈路子訊框370。可將下行鏈路子訊框360分割為一下行鏈路存取區362及一可選透通區364,可使下行鏈路存取區362及可選透通區364與訊框310之區322及324時間對準。區362與364由一中繼接收過渡間隙(R-RTG)分隔。中繼站台可在下行鏈路存取區362中接收來自基地台的序文、FCH、DL-MAP、UL-MAP、R-MAP及下行鏈路叢發。中繼站台可再傳輸自可選透通區364中之基地台接收的資料中之一些或所有,如由R-MAP訊息指示。可將上行鏈路子訊框370分割為一上行鏈路存取區372及一上行鏈路中繼區374,可使上行鏈路存取區372及上行鏈路中繼區374與訊框310之區332及334時間對準。上行鏈路存取區372可包括由用戶台發送至基地台及/或中繼站台之上行鏈路叢發。上行鏈路中繼區374可包括由中繼站台發送至基地台之上行鏈路叢發。
在透通模式下,基地台可發送DL-MAP訊息,其傳送指派至正被 服務的每一用戶台之下行鏈路叢發。用戶台可接收來自基地台之序文、FCH及DL-MAP訊息且可基於DL-MAP訊息判定其經指派之下行鏈路叢發。用戶台可接著處理經指派之下行鏈路叢發,經指派之下行鏈路叢發可由基地台或中繼站台傳輸。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基地台之資料及再傳輸該資料(如由基地台指示)。
圖4展示用於在非透通模式下之多跳頻中繼的一訊框結構。圖4之頂半部展示用於基地台之訊框410,及圖4之底半部展示用於中繼站台之訊框450。
訊框410包括一下行鏈路子訊框420及一上行鏈路子訊框430。可將下行鏈路子訊框420分割為一下行鏈路存取區422及一下行鏈路中繼區424。基地台可在下行鏈路存取區422中將序文、FCH、DL-MAP、UL-MAP及下行鏈路叢發傳輸至用戶台。基地台可在下行鏈路中繼區424中將中繼FCH(R-FCH)、R-MAP及下行鏈路叢發傳輸至中繼站台。可將上行鏈路子訊框430分割為一上行鏈路存取區432及一上行鏈路中繼區434。上行鏈路存取區432可包括由用戶台發送至基地台及/或中繼站台之上行鏈路叢發。上行鏈路中繼區434可包括由中繼站台發送至基地台之上行鏈路叢發。
訊框450包括一下行鏈路子訊框460及一上行鏈路子訊框470。可將下行鏈路子訊框460分割為與訊框410之區422及424時間對準之一下行鏈路存取區462及一下行鏈路中繼區464。中繼站台可在下行鏈路中繼區464中接收來自基地台之R-FCH、R-MAP及下行鏈路叢發。中繼站台可在下一個訊框之下行鏈路存取區462中傳輸自基地台接收的資料中之一些或所有資料的序文、FCH、DL-MAP、UL-MAP及下行鏈路叢發。對於由中繼站台再傳輸之資料,存在一個訊框之延遲。可將上行鏈路子訊框470分割為一上行鏈路存取區472及一上行鏈路中繼區474,可使上行鏈路存取區472及上行鏈路中繼區474與訊框410之區 432及434時間對準。上行鏈路存取區472可包括由用戶台發送至基地台及/或中繼站台之上行鏈路叢發。上行鏈路中繼區474可包括由中繼站台發送至基地台之上行鏈路叢發。
在非透通模式下,基地台可發送R-MAP訊息,其可在下行鏈路中繼區424中傳送每一中繼站台之下行鏈路叢發。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基地台之資料,如由R-MAP訊息所指示。中繼站台可在下行鏈路存取區462中將序文、FCH、DL-MAP、UL-MAP及含有自基地台接收的資料之下行鏈路叢發傳輸至用戶台。DL-MAP訊息可將由中繼站台指派之下行鏈路叢發傳送至每一用戶台。每一用戶台可接收來自中繼站台之序文、FCH、DL-MAP訊息及資料,且可能不需要接收來自基地台之任何事物。
圖5展示用於在非透通模式下之三次跳頻的一訊框結構。圖5之頂部展示用於基地台之訊框510,圖5之中部展示用於第一中繼站台(RS1)之訊框530,及圖5之底部展示用於第二中繼站台(RS2)之訊框550。
對於訊框510,可將下行鏈路子訊框分割為一下行鏈路存取區512及一下行鏈路中繼區516。可將上行鏈路子訊框分割為一上行鏈路存取區522及一上行鏈路中繼區526。基地台可在下行鏈路存取區512中傳輸至用戶台,在下行鏈路中繼區516中傳輸至第一中繼站台,在上行鏈路存取區522中自用戶台接收,及在上行鏈路中繼區526中自第一中繼站台接收。
對於訊框530,可將下行鏈路子訊框分割為一下行鏈路存取區532及下行鏈路中繼區534及536。可將上行鏈路子訊框分割為一上行鏈路存取區542及上行鏈路中繼區544及546。第一中繼站台可在下行鏈路中繼區536中自基地台接收,在下行鏈路存取區532中傳輸至用戶台及在下行鏈路中繼區534中傳輸至第二中繼站台。第一中繼站台可在上行鏈路存取區542中自用戶台接收,在上行鏈路中繼區544中自第 二中繼站台接收及在上行鏈路中繼區546中傳輸至基地台。
對於訊框550,可將下行鏈路子訊框分割為一下行鏈路存取區552及下行鏈路中繼區554及556。可將上行鏈路子訊框分割為一上行鏈路存取區562及上行鏈路中繼區564及566。第二中繼站台可在下行鏈路中繼區554中自第一中繼站台接收及在下行鏈路存取區552及下行鏈路中繼區556中傳輸至用戶台。第二中繼站台可在上行鏈路存取區562及上行鏈路中繼區566中自用戶台接收及在上行鏈路中繼區564中傳輸至第一中繼站台。亦可省略中繼區556及566。
圖3及圖4展示支援經由一個中繼站台之兩次跳頻的兩個訊框結構。圖5展示支援經由兩個中繼站台之三次跳頻的一訊框結構。對於圖4及圖5之訊框結構,對於由每一中繼站台再傳輸之資料存在一訊框之延遲。亦可將其他訊框結構用於多跳頻中繼。一般而言,一訊框可包括任何數目個用於基地台-用戶台(BS-SS)通信、中繼站台-中繼站台(RS-RS)通信及中繼站台-用戶台(RS-SS)通信之區。
在一態樣中,系統可支援對於在下行鏈路上藉由多跳頻中繼之資料傳輸的分散式排程及/或集中式排程。在一設計中,分散式及集中式排程皆可用於非透通模式,且僅集中式排程用於透通模式。表2列出了分散式及集中式排程之一些特性。
圖6展示藉由2次跳頻中繼之分散式排程傳輸資料之一方案。第一跳頻自基地台110至中繼站台120,及第二跳頻自中繼站台120至用戶台130。
對於第一跳頻,基地台110可將導航傳輸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基於來自基地台110之導航估計BS-RS鏈路之品質,產生指示BS-RS鏈路品質之CQI(將其表示為CQI #1),及將CQI #1發送至基地台110。可按載波對干擾及雜訊比(CINR)報告之形式及一些其他形式提供CQI。基地台110可基於CQI #1排程針對中繼站台120之BS-RS傳輸。舉例而言,基地台110可基於CQI #1將無線電資源分配至中繼站台120及/或選擇用於BS-RS傳輸之一調變及編碼方案。基地台110可將用於用戶台130之資料發送至中繼站台120,如基於CQI #1所排程。
對於第二跳頻,中繼站台120可將導航傳輸至用戶台130。用戶台130可基於來自中繼站台120之導航而估計RS-SS鏈路之品質,產生指示RS-SS鏈路品質之CQI(將其表示為CQI #2),及將CQI #2發送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基於CQI #2排程針對用戶台130之RS-SS傳輸,且可將自基地台110接收之資料重發送至用戶台130,如基於CQI #2所排程。
中繼站台120可週期性地在CQI通道(CQICH)上將CQI #1發送至基地台110,及用戶台130可週期性地在另一CQICH上將CQI #2發送至中繼站台120。基地台110可分配用於中繼站台120之CQICH,及中繼站台120可分配用於用戶台130之CQICH。可經由如下各物來提供每一鏈路之CQICH分配:(i)快速回饋分配IE,其指示用於CQI的可被分割為槽之區域,及(ii)CQICH分配IE,其指示將哪一槽分配至每一站台以及每一站台應發送CQI之頻度及/或時間。
圖7展示藉由2次跳頻中繼之集中式排程而傳輸資料之一方案。基地台110可將導航傳輸至中繼站台120,及中繼站台120可將導航傳 輸至用戶台130。中繼站台120可基於來自基地台110之導航估計BS-RS鏈路之品質及產生指示BS-RS鏈路品質之CQI #1。類似地,用戶台130可基於來自中繼站台120之導航估計RS-SS鏈路之品質、產生指示RS-SS鏈路品質之CQI #2及將CQI #2發送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將由中繼站台產生之CQI #1以及自用戶台130接收之CQI #2發送至基地台110。
基地台110可基於CQI #1排程針對中繼站台120之BS-RS傳輸,及亦可基於CQI #2排程針對用戶台130之RS-SS傳輸。基地台110可將用於用戶台130之資料發送至中繼站台120,如基於CQI #1所排程。基地台110亦可將用於RS-SS傳輸之排程決策發送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接收來自基地台110之資料及排程決策且可將資料重發送至用戶台130,如由排程決策所指示。
圖6及圖7分別展示2次跳頻中繼之分散式及集中式排程。可以類似方式執行兩個以上跳頻的分散式及集中式排程。
對於N跳頻分散式排程(其中N可為任一整數值),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下一個上游站台之導航,下一個上游站台可為基地台或另一中繼站台。中繼站台可基於接收之導航產生用於下一個上游站台之CQI,且可將該CQI發送至此上游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下一個上游站台基於由中繼站台發送之CQI而發送之資料。中繼站台亦可將導航發送至下一個下游站台,下一個下游站台可為用戶台或另一中繼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下一個下游站台基於來自中繼站台之導航而產生之CQI。中繼站台可基於自此下游站台接收之CQI將自下一個上游站台接收之資料重發送至下一個下游站台。
對於N跳頻集中式排程,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每一下游站台之CQI。中繼站台亦可產生用於下一個上游站台之CQI。中繼站台可將針對下一個上游站台產生之CQI以及來自所有下游站台之CQI發送至 下一個上游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下一個上游站台基於由中繼站台產生之CQI而發送之資料。中繼站台亦可接收(i)用於中繼站台之排程決策,其可由基地台基於來自下一個下游站台之CQI而產生,(ii)用於其他下游中繼站台(若有)之排程決策,其可由基地台基於來自其下游站台之CQI產生。中繼站台可基於用於中繼站台之排程決策而將資料重發送至下一個下游站台。中繼站台亦可將用於其他下游中繼站台(若有)之排程決策發送至下一個下游站台。
圖8展示由中繼站台執行的用於多跳頻中繼中之分散式排程之過程800的一設計,其可對應於圖6。該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該第一站台可為基地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812)。第一傳輸可包含導航、控制資訊等。中繼站台可基於第一傳輸而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區塊814),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區塊816),及將第一CQI發送至第一站台(區塊818)。中繼站台亦可將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第二站台可為用戶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820)。第二傳輸可包含導航、控制資訊等。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CQI(區塊822)。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第一站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區塊824)且可基於第二CQI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區塊826)。
第一站台可基於第一CQI排程自第一站台至中繼站台之資料傳輸。中繼站台可基於第二CQI排程自中繼站台至第二站台之資料傳輸。由每一站台進行之排程可包括指派用於資料傳輸之無線電資源、選擇用於資料傳輸之一調變及編碼方案等。
圖9展示用於支援多跳頻中繼中之分散式排程之一裝置900的設計。裝置900包括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例如,導航)之模組912、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914、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之模組916、將第一CQI發送至第 一站台之模組918、將第二傳輸(例如,導航)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920、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CQI之模組922、接收由第一站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之模組924及基於第二CQI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926。
圖10展示由中繼站台執行的用於多跳頻中繼中之集中式排程之過程1000的一設計,其可對應於圖7。該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該第一站台可為基地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1012)。第一傳輸可包含導航、控制資訊等。中繼站台可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區塊1014),及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區塊1016)。中繼站台可將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第二站台可為用戶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1018)。第二傳輸可包含導航、控制資訊等。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CQI(區塊1020)。
中繼站台可將第一CQI及第二CQI發送至第一站台(區塊1022)。中繼站台可在媒體存取控制(MAC)管理訊息中在CQICH上將第二CQI(同時第一CQI在另一回饋通道上)(或者經由一些其他方式)發送至第一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第一站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區塊1024)。中繼站台亦可接收由基地台基於第二CQI判定之排程決策(區塊1026)。排程決策可包含指派至第二站台之無線電資源(例如,子通道)、經選擇用於第二站台之一調變及編碼方案等。中繼站台可基於該排程決策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區塊1028)。
圖11展示用於支援多跳頻中繼中之集中式排程之一裝置1100的設計。裝置1100包括: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例如,導航)之模組1112、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1114、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之模組1116、將第二傳輸(例如,導航)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1118、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 輸產生之第二CQI之模組1120、將第一CQI及第二CQI發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1122、接收由第一站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之模組1124、接收由基地台基於第二CQI判定之排程決策之模組1126及基於該排程決策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1128。
圖9及圖11中之模組可包含處理器、電子器件、硬體器件、電子組件、邏輯電路、記憶體等或者其任何組合。
圖8至圖11展示用於多跳頻中繼中之分散式及集中式排程的中繼站台之過程及裝置。基於圖6及圖7及以上描述,可以相似方式實施用於基地台之過程及裝置與用於用戶台之過程及裝置。
在另一態樣中,對於藉由多跳頻中繼之上行鏈路傳輸,系統可支援分散式功率控制及/或集中式功率控制。表3列出了分散式及集中式功率控制之一些特性。
一般而言,可基於經由一給定鏈路接收之任何傳輸來估計彼鏈路之品質。由於中繼站台及用戶台可各自週期性地傳輸CQICH,所以 上游站台可使用CQICH來估計傳輸站台之鏈路品質。以下描述假定使用CQICH來估計鏈路品質。
站台(例如,用戶台或中繼站台)可將資料及/或控制資訊(例如,CQI)傳輸至上游站台。資料之傳輸功率及控制資訊之傳輸功率可具有預定關係,例如,固定偏移。站台可基於自上游站台接收的功率調整來調整其針對資料及控制資訊之傳輸功率。舉例而言,傳輸功率可(i)按由功率調整指示之量加以調整,(ii)增加或減少如由功率調整指示之預定量,或(iii)基於功率調整按一些其他方式加以調整。功率調整亦可被稱作功率調節、功率控制(PC)命令、傳輸功率控制(TPC)命令等。
圖12展示對於2次跳頻中繼的分散式功率控制之一方案。第一跳頻係自用戶台130至中繼站台120,及第二跳頻係自中繼站台120至基地台110。
對於第一跳頻,用戶台130可將第一CQICH(將其表示為CQICH #1)傳輸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基於CQICH #1估計RS-SS鏈路品質,基於經估計之RS-SS鏈路品質產生第一功率調整(將其表示為功率調整#1),及將功率調整#1發送至用戶台130。用戶台130可在基於功率調整#1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發送至中繼站台120。
對於第二跳頻,中繼站台120可將第二CQICH(將其表示為CQICH #2)傳輸至基地台110。基地台110可基於CQICH #2估計BS-RS鏈路品質,基於經估計之BS-RS鏈路品質產生第二功率調整(將其表示為功率調整#2),及將功率調整#2發送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在基於功率調整#2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自用戶台130接收之資料重發送至基地台110。
圖13展示對於2次跳頻中繼的集中式功率控制之一方案。用戶台130可將CQICH #1傳輸至中繼站台120,及中繼站台120可基於CQICH #1估計RS-SS鏈路品質。中繼站台120可將CQICH #2及經估計之RS-SS鏈路品質發送至基地台110。基地台110可基於經估計之RS-SS鏈路品質產生功率調整#1。基地台110亦可基於CQICH #2估計BS-RS鏈路品質,及基於經估計之BS-RS鏈路品質產生功率調整#2。基地台110可將功率調整#1及功率調整#2發送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將功率調整#1轉發至用戶台130。用戶台130可在基於功率調整#1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發送至中繼站台120。中繼站台120可在基於功率調整#2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基地台110。
圖12及圖13分別展示對於2次跳頻中繼之分散式及集中式功率控制。可以類似方式執行對於兩次以上跳頻的分散式及集中式功率控制。
對於N跳頻分散式功率控制,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下一個下游站台之傳輸,該下一個下游站台可為用戶台或另一中繼站台。中繼站台可基於接收之傳輸估計下一個下游站台之鏈路品質,基於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一功率調整,及將該功率調整發送至下一個下游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下一個下游站台在基於來自中繼站台之功率調整判定的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中繼站台亦可將一傳輸發送至下一個上游站台,該下一個上游站台可為基地台或另一中繼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下一個上游站台基於中繼站台之鏈路品質產生之功率調整,可基於來自中繼站台之傳輸而估計該鏈路品質。中繼站台可在基於來自下一個上游站台之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自下一個下游站台接收之資料重發送至下一個上游站台。
對於N跳頻集中式功率控制,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下一個下游站台之傳輸以及所有另外下游站台(若有)的經估計之鏈路品質。中繼站台可基於來自此下游站台之傳輸估計下一個下游站台之鏈路品質。中繼站台可將傳輸以及所有下游站台的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發送至下一個 上游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基地台基於中繼站台之鏈路品質而判定之功率調整,可基於來自中繼站台之傳輸而估計該鏈路品質。中繼站台亦可接收用於所有下游站台之功率調整,該等功率調整可由基地台基於此等下游站台的經估計之鏈路品質而產生。中繼站台可將此等功率調整轉發至下一個下游站台。中繼站台可接收由下一個下游站台在基於對此下游站台之功率調整而判定的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中繼站台可在基於對中繼站台之功率調整而判定的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下一個上游站台。
圖14展示由中繼站台執行的用於在多跳頻中繼中之分散式功率控制之過程1400的一設計,其可對應於圖12。該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該第一站台可為用戶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1412)。第一傳輸可包含在CQICH上發送之CQI、導航等。中繼站台可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區塊1414),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功率調整(區塊1416),及將第一功率調整發送至第一站台(區塊1418)。
中繼站台可將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第二站台可為基地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1420)。第二傳輸可包含在CQICH上發送之CQI、導航等。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功率調整(區塊1422)。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第一站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區塊1424)。中繼站台可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區塊1426)。
圖15展示用於支援多跳頻中繼中之分散式功率控制之一裝置1500的設計。裝置1500包括: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之模組1512、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1514、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功率調整之模組1516、將第一功率調整發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1518、將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520、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功率調整之模組1522、接收由第一站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之模組1524及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1526。
圖16展示由中繼站台執行的用於多跳頻中繼中之集中式功率控制之過程1600的一設計,其可對應於圖13。該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該第一站台可為用戶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1612)。第一傳輸可包含在CQICH上發送之CQI、導航等。中繼站台可基於第一傳輸而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區塊1614)。中繼站台可將第一站台的經估計之鏈路品質及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第二站台可為基地台或另一中繼站台(區塊1616)。第二傳輸可包含在CQICH上發送之CQI、導航等。中繼站台可在CQICH上、在回饋通道上、在MAC管理訊息中或經由一些其他方式將第一站台的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發送至第二站台。
中繼站台可接收來自第二站台之第一及第二功率調整,其中第一功率調整係基於第一站台的經估計之鏈路品質而產生,及第二功率調整係基於第二傳輸而產生(區塊1618)。中繼站台可將第一功率調整發送至第一站台(區塊1620)。中繼站台可接收由第一站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區塊1622)。中繼站台可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區塊1624)。
圖17展示用於支援多跳頻中繼中之集中式功率控制之一裝置1700的設計。裝置1700包括: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之模組1712、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1714、將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及第二傳輸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1716、接收來自第二站台之第一及第二功率調整之模組1718、將第一功率調整發 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1720、接收由第一站台在基於第一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發送之資料之模組1722及在基於第二功率調整判定之傳輸功率下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1724。
圖15及圖17中之模組可包含處理器、電子器件、硬體器件、電子組件、邏輯電路、記憶體等或者其任何組合。
圖14至圖17展示用於多跳頻中繼中之分散式及集中式功率控制的中繼站台之過程及裝置。基於圖12及圖13及以上描述,可以相似方式實施用於基地台之過程及裝置與用於用戶台之過程及裝置。
圖18展示圖1中之基地台110、中繼站台120及用戶台130之設計的方塊圖。在基地台110處,傳輸處理器1810接收用於用戶台130及其他用戶台之資料、處理(例如,編碼、交錯及調變)該資料且產生資料符號。傳輸處理器1810亦處理附加項資訊(例如,MAP訊息、功率調整、排程決策等)以獲得附加項符號及處理導航以獲得導航符號。傳輸處理器1810進一步處理資料、附加項及導航符號(例如,用於OFDM)且產生輸出碼片。發射器(TMTR)1812調節(例如,轉換為類比、放大、濾波及增頻變換)輸出碼片且產生一下行鏈路信號,經由天線1814傳輸該下行鏈路信號。
在中繼站台120處,天線1834接收來自基地台110之下行鏈路信號且將接收之信號提供至接收器(RCVR)1836。接收器1836調節(例如,濾波、放大、降頻變換及數位化)接收之信號且提供樣本。接收處理器1838處理樣本(例如,用於OFDM)以獲得接收之符號、處理接收之導航符號以獲得通道估計及藉由該通道估計對接收之資料及附加項符號執行偵測以獲得偵測之符號。接收處理器1838進一步處理(例如,解調變、解交錯及解碼)偵測之符號以恢復由基地台110發送之資料及附加項資訊。傳輸處理器1830處理自基地台110接收之資料、附加項資訊及導航以分別產生資料、附加項及導航符號。傳輸處理器1830進 一步處理此等符號(例如,用於OFDM)以產生輸出碼片。發射器1832調節輸出碼片且產生一下行鏈路中繼信號,經由天線1834傳輸該下行鏈路中繼信號。
在用戶台130處,來自中繼站台120之下行鏈路中繼信號由天線1850接收、由接收器1852調節且由接收處理器1854處理以恢復由中繼站台120重發送之資料。來自基地台110之下行鏈路信號亦由天線1850接收、由接收器1852調節且由接收處理器1854處理以恢復由基地台110在透通模式下發送之附加項資訊。在上行鏈路上發送的資料、信號傳輸(例如,CQI)及導航由傳輸處理器1856處理且由發射器1858調節以產生一上行鏈路信號,經由天線1850傳輸該上行鏈路信號。
中繼站台120接收且處理來自用戶台130之上行鏈路信號以恢復由用戶台發送之資料及信號傳輸。中繼站台120處理資料、信號傳輸及導航以產生一上行鏈路中繼信號,上行鏈路中繼信號經傳輸至基地台110。在基地台110處,上行鏈路中繼信號由天線1814接收、由接收器1816調節且由接收處理器1818處理以恢復由中繼站台120發送之資料及信號傳輸。
控制器/處理器1820、1840及1860分別指導在基地台110、中繼站台120及用戶台130處的各種單元之操作。控制器/處理器1840可執行或指導圖8中之過程800、圖10中之過程1000、圖14中之過程1400、圖16中之過程1600及/或用於本文中描述之技術的其他過程。記憶體1822、1842及1862儲存分別用於基地台110、中繼站台120及用戶台130之資料及程式碼。
本文中描述之技術可由各種構件實施。舉例而言,此等技術可實施於硬體、韌體、軟體或其組合中。對於硬體實施而言,用以執行該等技術之處理單元可實施於以下各者內:一或多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數位信號處理器件(DSPD)、可程 式化邏輯器件(PLD)、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處理器、電子器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其他電子單元、電腦或其組合。
對於韌體及/或軟體實施,可藉由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程式碼(例如,程序、函數、模組、指令等)來實施該等技術。一般而言,在實施本文中描述之技術的過程中,可使用具體實施韌體及/或軟體程式碼之任一電腦/處理器可讀媒體。舉例而言,韌體及/或軟體程式碼可儲存於一記憶體(例如,圖18中之記憶體1822、1842及1862)中且由一處理器(例如,處理器1820、1840或1860)執行。可將記憶體實施於處理器內或處理器外。韌體及/或軟體程式碼亦可儲存於電腦/處理器可讀媒體中,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VRAM)、可程式唯讀記憶體(PROM)、電可抹除式PROM(EEPROM)、快閃記憶體、軟性磁碟、緊密光碟(CD)、數位通用化光碟(DVD)、磁性或光學資料儲存器件等。程式碼可由一或多個電腦/處理器執行且可使電腦/處理器執行本文中描述之功能性的某些態樣。
提供本揭示案的先前描述,以使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夠進行或使用本揭示案。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而言,對本揭示案之各種修改將易於顯而易見,且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本文中界定之一般原理可適用於其他變化。因此,本揭示案並不意欲限於本文中描述之實例及設計,而應符合與本文中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相一致之最廣泛範疇。
1100‧‧‧裝置
1112‧‧‧接收來自第一站台之第一傳輸(例如,導航)之模組
1114‧‧‧基於第一傳輸估計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之模組
1116‧‧‧基於第一站台之經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CQI之模組
1118‧‧‧將第二傳輸(例如,導航)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1120‧‧‧接收由第二站台基於第二傳輸產生之第二CQI之模組
1122‧‧‧將第一CQI及第二CQI發送至第一站台之模組
1124‧‧‧接收由第一站台基於第一CQI發送之資料之模組
1126‧‧‧接收由基地台基於第二CQI判定之排程決策之模組
1128‧‧‧基於該排程決策將資料重發送至第二站台之模組

Claims (30)

  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一處理器;及一與該處理器電子通信之記憶體,該記憶體實施多個指令,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基於自一第一站台所接收之一傳輸估計鏈路品質;基於該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將該第一CQI發送至該第一站台;接收來自一第二站台之第二CQI,該第二CQI與該第一CQI不同;接收由該第一站台根據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一傳輸排程而發送之資料,該第一傳輸排程包含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識別傳輸至該第二站台之一第二傳輸排程,該第二傳輸排程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及基於該第二傳輸排程使用該等經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第二站台。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自該第一站台接收一導航;基於該導航估計該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及基於該第一站台之該估計鏈路品質產生該第一CQI。
  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將一導航發送至該第二站台;及基於該導航接收由該第二站台所產生之該第二CQI。
  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站台根據該第一傳輸排程將來自 該第一站台之該資料之傳輸作排程。
  5. 如請求項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處理器經組態以執行以下操作中之至少一者:將多個無線電資源指派至該第二站台,及基於該第二CQI選擇用於該第二站台之一調變及編碼方案以排程該資料至該第二站台之傳輸。
  6.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根據該第二傳輸排程將該資料至該第二站台之傳輸作排程。
  7.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站台為一基地台且該第二站台為一用戶台。
  8.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用以識別該第二傳輸排程之該等指令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分析該第二CQI;及判定該第二傳輸排程,其包含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該分配。
  9.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用以識別該第二傳輸排程之該等指令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傳輸該第二CQI至該第一站台;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站台之該第二傳輸排程,其包含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該分配。
  10.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基於自一第一站台所接收之一傳輸估計鏈路品質;基於該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將該第一CQI發送至該第一站台;接收來自一第二站台之第二CQI,該第二CQI與該第一CQI不 同;接收由該第一站台根據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一傳輸排程而發送之資料,該第一傳輸排程包含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識別傳輸至該第二站台之一第二傳輸排程,該第二傳輸排程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及基於該第二傳輸排程使用該等經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第二站台。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第一站台接收一第一導航;及將一第二導航發送至該第二站台,該第一CQI係基於該第一導航而產生,且該第二CQI係基於該第二導航而產生。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根據該第二傳輸排程將至該第二站台之該資料之傳輸作排程。
  13.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識別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之該第二傳輸排程包含:分析該第二CQI;及判定該第二傳輸排程,其包含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該分配。
  14.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識別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之該第二傳輸排程包含:傳輸該第二CQI至該第一站台;及接收來自該第一站台之該第二傳輸排程,其包含該第二站台之該等無線電資源之該分配。
  15.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用以基於自一第一站台接收之一傳輸估計鏈路品質之構件;用以基於該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之構件;用以發送該第一CQI至該第一站台之構件;用以接收來自一第二站台之第二CQI之構件,該第二CQI與該第一CQI不同;用以接收由該第一站台根據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一傳輸排程而發送之資料之構件,該第一傳輸排程包括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用以識別傳輸至該第二站台之一第二傳輸排程之構件,該第二傳輸排程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及用以基於該第二傳輸排程使用該等經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第二站台之構件。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以自該第一站台接收一第一導航之構件;及用以將一第二導航發送至該第二站台之構件,該第一CQI係基於該第一導航而產生,且該第二CQI係基於該第二導航而產生。
  17. 如請求項15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用以根據該第二傳輸排程將該資料至該第二站台之傳輸作排程之構件。
  18. 一種包含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可讀儲存媒體儲存多個指令,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基於自一第一站台所接收之一傳輸估計鏈路品質;基於該估計之鏈路品質產生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將該第一CQI發送至該第一站台;接收來自一第二站台之第二CQI,該第二CQI與該第一CQI不 同;接收由該第一站台根據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一傳輸排程而發送之資料,該第一傳輸排程包含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識別傳輸至該第二站台之一第二傳輸排程,該第二傳輸排程包含至該第二站台之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及基於該第二傳輸排程使用該等經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第二站台。
  19. 如請求項18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根據該第二傳輸排程將該資料至該第二站台之傳輸作排程。
  20.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一處理器;一與該處理器電子通信之記憶體;及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之多個指令,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將一導航發送至一中繼站台;接收由該中繼站台基於該導航產生之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產生一第一傳輸排程,其包含至該中繼站台之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及使用該等經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資料發送至該中繼站台,根據一第二傳輸排程藉由該中繼站台發送至一用戶台之該資料包含至該用戶台之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
  21.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一處理器; 一與該處理器電子通信之記憶體;及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之多個指令,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產生一第一站台之該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接收來自於一第二站台之第二CQI,該第二CQI與該第一CQI不同;將該第一CQI及該第二CQI發送至該第一站台;接收由該第一站台根據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一傳輸排程而發送之資料,該第一傳輸排程包含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接收來自於該第一站台且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二傳輸排程,該第二傳輸排程識別一無線電資源以分配至該第二站台;及基於該第二傳輸排程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第二站台。
  22.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自該第一站台接收導航;基於該導航估計該第一站台之鏈路品質;及基於該第一站台之該估計鏈路品質產生該第一CQI。
  23.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以:將導航發送至該第二站台;及基於該導航接收由該第二站台所產生之該第二CQI。
  24.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站台根據該第一傳輸排程對來自於該第一站台之該資料之傳輸作排程,且產生該第二傳輸排程。
  25.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第二傳輸排程包含以下之至少一者:被指派至該第二站台之多個無線電資源及經選擇給該第二 站台之一調變及編碼方案。
  26.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該第一站台為一基地台且該第二站台為一用戶台。
  27.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產生一第一站台之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接收來自一第二站台之第二CQI,該第二CQI與該第一CQI不同;將該第一CQI及該第二CQI發送至該第一站台;接收由該第一站台根據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一傳輸排程而發送之資料,該第一傳輸排程包含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接收來自於該第一站台且由該第一站台所判定之一第二傳輸排程,該第二傳輸排程識別一無線電資源以分配至該第二站台;及基於該第二傳輸排程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第二站台。
  28.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自該第一站台接收一第一導航;及將一第二導航發送至該第二站台,該第一CQI係基於該第一導航而產生,且該第二CQI係基於該第二導航而產生。
  29. 如請求項27之方法,其中來自於該第一站台之該資料之傳輸係根據該第一傳輸排程而藉由一基地台所排程,且該第二傳輸排程係由該基地台所產生。
  30.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一處理器;一與該處理器電子通信之記憶體;及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之多個指令,該等指令可被該處理器執行 以:將一導航發送至一中繼站台;接收來自該中繼站台之第一通道品質資訊(CQI)及第二CQI,該第一CQI係基於該導航而產生,且該第二CQI係由一用戶台發送至該中繼站台,該第二CQI與該第一CQI不同;判定一傳輸排程,該傳輸排程包含多個無線電資源之一分配以分配至該用戶台;將資料發送至該中繼站台;及將該傳輸排程發送至該中繼站台,該資料係基於該傳輸排程被該中繼站台發送至該用戶台。
TW102125991A 2007-03-16 2008-03-17 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及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510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9538807P 2007-03-16 2007-03-16
US12/042,901 US8417255B2 (en) 2007-03-16 2008-03-05 Data transmiss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7431A true TW201347431A (zh) 2013-11-16
TWI510003B TWI510003B (zh) 2015-11-21

Family

ID=3976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9413A TWI411248B (zh) 2007-03-16 2008-03-17 在一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的資料傳輸和功率控制
TW102125991A TWI510003B (zh) 2007-03-16 2008-03-17 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及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產品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09413A TWI411248B (zh) 2007-03-16 2008-03-17 在一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的資料傳輸和功率控制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8417255B2 (zh)
EP (2) EP2663003B1 (zh)
JP (3) JP5113197B2 (zh)
KR (1) KR101185869B1 (zh)
CN (2) CN101632251B (zh)
BR (1) BRPI0808921B1 (zh)
CA (2) CA2760486C (zh)
ES (1) ES2806248T3 (zh)
RU (1) RU2433545C2 (zh)
TW (2) TWI411248B (zh)
WO (1) WO20081158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47231A1 (en) * 2006-05-31 2007-12-2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US8417255B2 (en) 2007-03-16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56509B1 (ko) * 2007-07-30 2014-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채널 제어 방법
KR101046697B1 (ko) * 2007-08-03 2011-07-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기반으로 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투피어통신을 위한 자원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EP2187540B1 (en) * 2007-09-06 2016-04-06 Fujitsu Limit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daptive multiantenna
US8626181B2 (en) * 2007-09-07 2014-0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dedicated access zone to relay station (RS)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BW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052784A (ko) * 2007-11-21 2009-05-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를 통한 통신 방법
KR101485977B1 (ko) * 2007-11-21 2015-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이중 중계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자원할당을 위한 프레임 구조, 방법 및 장치
US8462743B2 (en) 2008-01-25 2013-06-11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signal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a network that employs relay nodes
US8477734B2 (en) * 2008-03-25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of ACK and CQI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02239B1 (ko) * 2008-04-02 2014-06-27 한국과학기술원 다중 홉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81592B1 (ko) * 2008-04-04 2015-0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중계기를 통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CN101567713B (zh) * 2008-04-25 2012-10-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系统中上行传输功率的确定方法、系统及装置
KR101447443B1 (ko) * 2008-05-09 2014-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 단말들을 이용한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WO2010005927A1 (en) 2008-07-07 2010-01-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cooperative relays using incremental redundancy and spatial diversity (distributed spatial multiplexing or distributed space time coding)
KR101563032B1 (ko) * 2008-08-12 2015-10-23 노오텔 네트웍스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다운링크 투명 중계를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GB0816992D0 (en) * 2008-09-17 2008-10-22 Vodafone Plc Reference symbol design for relay
CN102388670B (zh) * 2008-09-29 2015-02-04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通过利用继电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数据的设备和方法
US9294219B2 (en) * 2008-09-30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upporting relay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77633B2 (en) 2008-10-01 2013-07-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03564B2 (en) * 2008-10-20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34395B2 (en) * 2008-10-24 2015-0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network MIMO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Y155578A (en) * 2008-11-04 2015-11-03 Mimos Berhad Cooperative relaying data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
EP2319195B1 (en) * 2008-11-05 2019-04-17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frame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transparent and bidirectional relays
US8243649B2 (en) * 2008-11-26 2012-08-1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s in relay networks
US8331975B2 (en) 2008-12-03 2012-12-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distribu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155628B1 (ko) 2008-12-10 2012-06-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대역 무선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펨토셀 기지국의 전력제어 방법 및 자원관리방법
US8848594B2 (en) * 2008-12-10 2014-09-3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y of relay nodes
US8402334B2 (en) 2008-12-17 2013-03-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unctionality in a relay node
US20100150022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Research In Moti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elay Protocol Stack
US8311061B2 (en) 2008-12-17 2012-11-1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user multiplexing
US8040904B2 (en) 2008-12-17 2011-10-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 combining
US8355388B2 (en) * 2008-12-17 2013-01-1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l access to relays
JP4507021B2 (ja) * 2008-12-18 2010-07-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265128B2 (en) * 2008-12-19 2012-09-1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with relay nodes
US8446856B2 (en) 2008-12-19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node selection
US8335466B2 (en) 2008-12-19 2012-12-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EP2372927A4 (en) * 2008-12-24 2016-06-01 Lg Electronics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RELAY
KR101625060B1 (ko) * 2009-02-19 2016-05-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중계기 및 단말에 대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5487294B2 (ja) 2009-03-18 2014-05-07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アンド テレ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リサーチ インスチチュート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有するレファレンス信号を送信するシステム
US9154352B2 (en) 2009-04-2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mmunication for relay base st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521888B1 (ko) * 2009-06-26 2015-05-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링크 추가 및 삭제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10002298A1 (en) * 2009-07-06 2011-01-06 Muthaiah Venkatachalam Reducing Overhea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110014101A (ko) 2009-08-04 2011-0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 백홀 자원 할당
WO2011021759A1 (en) * 2009-08-18 2011-02-24 Lg Electronics Inc. The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88801B2 (en) * 2009-08-21 2013-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oint equalization framework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8848597B2 (en) * 2009-09-07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lay station
CN101657012B (zh) * 2009-09-23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中继进行下行数据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42970A1 (ja) * 2009-10-07 2011-04-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中継局、及び方法
CN102055509B (zh) * 2009-11-11 2014-03-26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下行信号加权处理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KR101646265B1 (ko) * 2009-11-16 2016-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국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8488562B2 (en) * 2009-12-18 2013-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 multi-hop networks
US9166677B2 (en) * 2010-01-19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ociating a rel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2170646B (zh) * 2010-02-26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继系统回程链路资源配置方法、系统及装置
US9356680B2 (en) * 2010-03-11 2016-05-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ceiving signal at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EP2550781B1 (en) 2010-03-22 2017-1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feedback of channel information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on a wireless backhaul
JP5418353B2 (ja) 2010-03-25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中小規模基地局
JP5672779B2 (ja) * 2010-06-08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制御装置、および送信制御方法
CN101895990B (zh) * 2010-06-13 2013-04-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948235A (zh) * 2010-06-17 2013-02-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资源分配的控制方法
JP2012044333A (ja) * 2010-08-16 2012-03-01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
US8588840B2 (en) * 2010-09-30 2013-11-1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06026B2 (en) * 2010-09-30 2014-04-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5639452B2 (ja) * 2010-11-26 2014-12-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2667524A4 (en) * 2011-01-23 2017-10-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by a rela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98147B (zh) * 2011-02-01 2013-06-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qi调整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及系统
GB2491857B (en) * 2011-06-14 2015-07-29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CN103369646A (zh) * 2012-04-01 2013-10-23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3159585A1 (zh) * 2012-04-23 2013-10-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3858502B (zh) * 2012-08-10 2018-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辅助上行传输的方法和基站
US9049668B2 (en) 2012-09-06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D2D relays as an underlay in LTE uplink
US9072000B2 (en) 2012-10-19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relay discovery protocol
US9900931B2 (en) 2013-05-02 2018-0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relay selection
CN103260247B (zh) * 2013-05-20 2016-04-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调度方法、中继节点及基站
EP2835927B1 (en) * 2013-08-07 2016-1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at relay station (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S2774943T3 (es) * 2013-09-25 2020-07-23 Sony Corp Aparat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es, método de control de comunicaciones, aparato de radiocomunicaciones y método de radiocomunicaciones
JP5655923B2 (ja) * 2013-11-18 2015-01-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中小規模基地局
CN106031070A (zh) 2014-02-19 2016-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用户设备及自适应重传方法
US9794889B2 (en) * 2014-05-09 2017-10-17 Huawei Device Co., Ltd.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5180181A1 (zh) 2014-05-30 2015-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SE539871C2 (en) 2015-02-04 2017-12-27 Lumenradio Ab A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selecting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P3160194B1 (en) * 2015-10-21 2018-08-08 Alcatel Lucent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determin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7347207B (zh) * 2016-05-04 2019-10-0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移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0475329B (zh) * 2018-05-11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11197246B2 (en) 2018-08-02 2021-12-0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Power control enhancements for multi-hop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US11470604B2 (en) * 2018-08-24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and scheduling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network
CN114189269B (zh) * 2021-11-17 2023-03-2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智能中继器的上下行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3112106A1 (ja) * 2021-12-13 2023-06-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中継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0236B1 (ko) 2000-08-24 2004-09-30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7035284B2 (en) * 2002-03-14 2006-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a non-periodic interleaver
KR100837351B1 (ko) * 2002-04-06 2008-06-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무선링크 파라미터 갱신 방법
ATE346433T1 (de) 2002-08-06 2006-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Inf Tech Übertragungsqualitätsberichtverfahren
KR100956817B1 (ko) 2003-01-11 2010-05-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패킷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4218387B2 (ja) 2003-03-26 2009-02-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無線リンク品質情報補正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KR100943624B1 (ko) * 2003-09-15 2010-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자원 할당장치 및 방법
JP4237605B2 (ja) * 2003-11-04 2009-03-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WO2005060132A1 (en) 2003-12-18 2005-06-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067433A (ja) 2004-08-30 2006-03-09 Fujitsu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
US7738859B2 (en) 2005-03-10 2010-06-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ulti-n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questing, reporting and collecting destination-node-based measurements and route-based measurements
TW201001986A (en) 2005-03-10 2010-01-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ulti-n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requesting, reporting and collecting destination node-based measurements and route-based measurements
EP1852986B1 (en) 2005-03-14 2013-01-16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734665B1 (en) * 2005-06-17 2011-08-10 Fujitsu Limited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2005009340D1 (de) * 2005-06-17 2008-10-09 Fujitsu Ltd Leistungsregelung im Mehrstreckenkommunikationssystem
US8229448B2 (en) * 2005-08-01 2012-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A2617727A1 (en) 2005-08-18 2007-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qi selecting method
US8417255B2 (en) 2007-03-16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8115826A1 (en) 2008-09-25
CN101632251B (zh) 2013-10-16
CA2678411A1 (en) 2008-09-25
TWI510003B (zh) 2015-11-21
BRPI0808921A2 (pt) 2014-08-19
CN101632251A (zh) 2010-01-20
CN103490857A (zh) 2014-01-01
US8417255B2 (en) 2013-04-09
JP2015029302A (ja) 2015-02-12
CA2760486A1 (en) 2008-09-25
EP2663003B1 (en) 2022-06-29
EP2663003A3 (en) 2017-10-18
RU2009138229A (ru) 2011-04-27
CN103490857B (zh) 2017-12-15
JP2010521927A (ja) 2010-06-24
JP5944454B2 (ja) 2016-07-05
EP2135379A1 (en) 2009-12-23
US20080227461A1 (en) 2008-09-18
KR20090117907A (ko) 2009-11-13
CA2678411C (en) 2014-07-15
BRPI0808921B1 (pt) 2020-09-29
US20130188507A1 (en) 2013-07-25
US8903412B2 (en) 2014-12-02
JP5113197B2 (ja) 2013-01-09
CA2760486C (en) 2019-12-17
ES2806248T3 (es) 2021-02-17
RU2433545C2 (ru) 2011-11-10
KR101185869B1 (ko) 2012-09-27
TWI411248B (zh) 2013-10-01
JP2012151866A (ja) 2012-08-09
TW200849855A (en) 2008-12-16
EP2135379B1 (en) 2020-05-20
EP2663003A2 (en)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0003B (zh) 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及方法以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526013B (zh) 藉由一多跳頻中繼通信系統中之中繼站台的導航傳輸
US9544116B2 (en) Pilot transmission by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