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41487A - 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水壓轉印方法及水壓轉印品 - Google Patents

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水壓轉印方法及水壓轉印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41487A
TW201341487A TW101149800A TW101149800A TW201341487A TW 201341487 A TW201341487 A TW 201341487A TW 101149800 A TW101149800 A TW 101149800A TW 101149800 A TW101149800 A TW 101149800A TW 201341487 A TW201341487 A TW 2013414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transfer
solvent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plasticiz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9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ataru Ikeda
Kazutoshi Toda
Takeshi Niwa
Original Assignee
Taic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 Corp filed Critical Taic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41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148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5Transfer using solvent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用以使塗佈於水壓轉印用之轉印薄膜(20)之印刷圖型層(40)上之印刷圖型層(40)活性化之溶劑型活性劑組成物(60),該組成物含有樹脂成分、溶劑成分及可塑劑成分,且可避免使用擔心對環境負荷高之材料之苯二甲酸二丁酯,又為了確保樹脂成分之優異可塑化、轉印薄膜對物品基材之良好附著性、印刷圖型層對基材之優異密著性及減低可塑劑自水壓轉印品表面滲出(bleed)而可進行良好水壓轉印,其特徵為可塑劑成分係選自苯甲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系可塑劑之至少一種。

Description

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水壓轉印方法及水壓轉印品
本發明係關於塗佈於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上之經乾燥之印刷圖型層且用以使該印刷圖型層活性化,恢復其附著性之活性劑組成物,尤其係關於利用溶劑成分使印刷圖型層之油墨活性化之溶劑系活性劑組成物、使用該活性劑組成物之水壓轉印方法及以該方法製造之水壓轉印品。
一般,溶劑系活性劑組成物包含樹脂成分與溶劑成分及可塑劑成分,過去技術之活性劑組成物之若干例揭示於專利文獻1及2(日本專利第3366149號公報及日本專利第3385576號公報)中。該等過去技術中,樹脂成分係確保由短油性醇酸樹脂與纖維素乙醯丁酸酯(CAB)所成之印刷圖型層之油墨對基材(被轉印物品)之初期密著性同時防止油墨擴散,而溶劑成分係使由丁基溶纖素、丁基卡必醇乙酸酯所成之印刷圖型層之油墨溶解以確保直至印刷圖型轉印結束之前油墨之黏著性,且可塑劑係對由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所成之油墨之樹脂成分賦予可塑性以確保轉印時之印刷圖型層之伸展性。又,專利文獻2之活性劑組成物包含超微粒子二氧化矽,但該成分與其他添加於過去技術之活性劑組成物中之體質顏料相同,係為了防止污物等附著經活性化之油墨並使油墨增黏且實現油墨表面之外觀乾燥化同時對油墨賦予觸黏性且一面防止油墨暈開 一面維持油墨伸展性為目的所添加。
如上述,專利文獻1及2所揭示之活性劑組成物之可塑劑係由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所成,但該成分在其他過去技術之活性劑組成物中亦同樣被使用(參照專利文獻3至5)。然而,苯二甲酸二丁酯如EU法規之REACH所規定,係被指定為對環境負荷有高度顧慮之物質(SVCH),於往後不僅無歐洲,並且於包含日本在內之其他國家均有使用限制之可能性,故期望避免使用苯二甲酸二丁酯作為可塑劑。
另一方面,活性劑組合物用之可塑劑被要求具有下述之至少4個必要條件:(1)對樹脂成分之可塑化優異,(2)於水壓轉印時,油墨經活性化之轉印薄膜對被轉印基材以良好附著性地予以附著,(3)印刷圖型層對基材之密著性優異,及(4)轉印後可塑劑難以自水壓轉印品之表面滲出。
於專利文獻3中雖例示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外之數種成分作為可塑劑,但該等成分均無法滿足上述4個條件。關於該等成分為滿足上述條件可參照後文之與本發明實施例比對而說明之比較例得以理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36614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38557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3399700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2003-247007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2010-83048號公報
本發明欲解決之第一課題為提供包含可滿足可塑劑之必要條件,且可避免環境負荷顧慮之可塑劑的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
本發明欲解決之第二課題為提供使用包含可滿足可塑劑之必要條件,且可避免環境負荷顧慮之可塑劑的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於物品上水壓轉印印刷圖型層之方法。
本發明欲解決之第三課題為提供具有經水壓轉印之印刷圖型層所得之裝飾層之水壓轉印品,該裝飾層係使用包含可滿足可塑劑之必要條件,且可避免環境負荷顧慮之可塑劑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而水壓轉印者。
解決本發明之第一課題之手段為一種水壓轉印活性劑組成物,其係用以使塗佈於水壓轉印用之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上之前述印刷圖型層活性化,且含樹脂成分及溶劑成分及可塑劑成分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特徵為前述可塑劑成分係選自苯甲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系可塑劑之至少一種。
解決本發明之第一課題之手段中,前述可塑劑成分之 分子量較好為300以上,於前述樹脂成分為短油性醇酸樹脂基底時,前述可塑劑成分之SP值較好為9.4[(cal/cm3)1/2]以上,且前述可塑劑成分之添加量相對於樹脂成分之重量比率較好為0.9至4.0。
本發明之第一課題解決手段中,前述溶劑成分較好為疏水性溶劑,且前述疏水性溶劑較好至少由乙酸酯系溶劑與環狀酮系溶劑所成。該情況下,環狀酮系溶劑相對於前述乙酸酯系溶劑之調配比(重量比)宜為0.06至1。具體而言,前述乙酸酯系溶劑為丁基卡必醇乙酸酯,前述環狀酮系溶劑較好為環己酮。
本發明之第一課題解決手段中,溶劑成分為疏水性溶劑時,溶劑成分中更好進一步含有疏水性二氧化矽。
本發明之第二課題解決手段係提供一種將使用第一課題解決手段獲得之活性劑組成物之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水壓轉印於物品上之方法。
本發明之第三課題之解決手段係提供一種具有藉由使第二課題之解決手段使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水壓轉印所得之裝飾層之水壓轉印品。
依據本發明,活性劑組成物之可塑劑係選自苯甲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系可塑劑之至少一種,故可避免使用未來或許會被規範為禁止使用之對環境負荷有高度顧慮之材料的苯二酸二丁酯。
且,可塑劑由苯甲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系可塑劑所組成時,可提供可滿足下述4個最少必要條件且優異之活性劑組成物:(1)對樹脂成分之可塑化優異,(2)於水壓轉印時,油墨經活性化之轉印薄膜對被轉印基材以良好附著性地予以附著,(3)印刷圖型層對基材之密著性優異,及(4)轉印後可塑劑難以自水壓轉印品之表面滲出。
參照圖式詳細敘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時,圖1為概略性顯示使用本發明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而成之水壓轉印方法,該水壓轉印方法為以印刷圖型層40成為上面之方式將由施加有印刷圖型層40之水溶性薄膜(載體薄膜)30所成之轉印薄膜20供給於轉印槽內之水50上且浮起,介隔該轉印薄膜20將待進行水壓轉印之物品10壓入水50中進行水壓轉印之方法。
水溶性薄膜30係由以可吸收水並潤濕且軟化之例如聚乙烯醇作為主成分之水溶性材料所成。該水溶性薄膜30在水壓轉印時,可藉由與轉印槽之水50接觸而軟化並附著於待加飾之物品上,進行水壓轉印。印刷圖型層40在一般的水壓轉印時,為了以如凹版印刷或軟版印刷之適當印刷手段預先施加於水溶性薄膜30上,而以滾筒卷等之狀態存放轉印薄膜,故在水壓轉印前處於完全喪失附著性之乾燥固化狀態。又,該印刷圖型層40除了嚴密意義上 之花樣以外亦包含無花紋(無花樣)之印刷層。
該水壓轉印方法之具體步驟示於圖2,該方法係在物品10被水壓轉印前(參照圖2A),將溶劑系之活性劑組成物60塗佈於轉印薄膜20之印刷圖型層40上(參照圖2B),以該活性劑組成物中之溶劑成分恢復(再現)印刷圖型層40之附著性。藉由此活性劑組成物60將具有附著性經恢復之印刷圖型層40之轉印薄膜20水壓轉印於物品10上(參照圖2C、圖2D)。隨後,如圖2E所示,以淋洗70等對物品10進行水洗,而去除被覆在轉印於物品10上之印刷圖型層40(裝飾層42)上面之水溶性薄膜(膨潤溶解薄膜層),進而,如圖2F所示,以熱風80使表面乾燥,將印刷圖型層40轉印於物品10表面上形成裝飾層42(參照圖3),但為保護該裝飾層42,可進而視需要施以透明上塗覆而完成加飾物品12。至於上塗覆係使用例如透明之紫外線硬化性塗料。
本發明中使用之活性劑組成物60為含樹脂成分及溶劑成分及可塑劑成分作為必要成分之溶劑系之組成物,該組成物亦可進一步含微粒子二氧化矽。
樹脂成分為確保印刷圖型層40之油墨對基材(被轉印物品)之初期密著性同時防止油墨擴散用者,可為例如(1)如亞麻子油、大豆油、合成乾性油之各種油脂類,(2)如松脂、氫化松脂、松脂酯、聚合松脂之天然樹脂,(3)如酚樹脂、松脂改質酚樹脂、馬來酸樹脂、醇酸樹脂、石油樹脂、乙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醯胺 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胺基醇酸樹脂、氟樹脂之合成樹脂,(4)如硝基纖維素、纖維素乙酸酯丁酸酯樹脂、乙基纖維素之纖維素衍生物,(5)如氯化橡膠、環化橡膠之橡膠衍生物,(6)如明膠、糊精、玉米蛋白(zein)之其他樹脂成分(參照專利文獻4)之任一種或複數種之組合。其中,以短油性醇酸樹脂較佳,更好為於其中組合纖維素醯基丁酸酯(CAB),其理由係如專利文獻1(參照段落編號0025)中之記載。
溶劑成分為使印刷圖型層40之油墨溶解且於印刷圖型層轉印結束之前確保油墨黏著性者,可為過去之溶劑系活性劑組成物中使用之適宜溶劑成分,但為了補足與可塑劑有關之後述四個必要要件中之轉印時之轉印薄膜對物品之附著及與物品表面之密著性之提高,較好為疏水性溶劑。疏水性溶劑除了提高轉印薄膜對物品之附著與密著性以外,由於有降低水痕不良之附加效果,故為較佳之溶劑。疏水性溶劑可使用酯類(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醚類(例如二乙基醚、丁基醚)、非芳香族烴類(例如正己烷、環己烷)、芳香族烴類(例如甲苯)、環狀酮類等之習知溶劑。具體而言,較好至少為乙酸酯系溶劑,更好為由乙酸酯系溶劑與環狀酮系溶劑所成。該情況下,相對於前述乙酸酯系溶劑,環狀酮系溶劑之較佳調配比(重量比)為0.06至1。又,亦可使用過去以來使用之如丁基溶纖素之親水性溶劑與疏水性溶劑之混合物。
較佳之疏水性溶劑為於過去之溶劑系活性劑中慣用之乙酸酯系溶劑,尤其是丁基卡必醇乙酸酯(BCA),但更好進一步組合具有接近於物品之基材的SP值(溶解度參數)之溶解度(SP值)的疏水性溶劑。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BCA)組合之較佳疏水性溶劑一般為環狀酮,但物品之基材為ABS樹脂或聚碳酸酯(PC)時,較好為環己酮或環戊酮。又,活性劑之樹脂成分中含有相較於丁基卡必醇乙酸酯相溶性較小之纖維素乙醯丁酸酯時,環狀酮較好為容易溶解纖維素乙醯丁酸酯之環己酮或環戊酮。
如先前所述,於疏水性溶劑由乙酸酯系溶劑與環狀酮所成時,環狀酮相對於乙酸酯系溶劑之較佳重量比(環狀酮/乙酸酯系溶劑)為0.06~1,其理由為環狀酮相對於乙酸酯系溶劑之重量比超過1時,相較於在前述重量比之範圍內之情況,會有溶劑成分對於油墨樹脂成分之溶解性降低之情況,未達0.06時,相較於前述重量比之範圍之情況,將活性劑塗佈於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上經再溶解後溶劑容易揮發,因此,無法以再溶解狀態維持至水壓轉印之時點,故有難以安定地進行水壓轉印之情況,又印刷圖型層對被轉印基材表面之侵襲性(溶解性)過大而有容易引起轉印品之圖樣不良之情況。
樹脂成分與溶劑成分之較佳調配比例,相對於樹脂成分與溶劑成分之合計,樹脂成分為4~15重量%(換言之,樹脂成分與溶劑成分之重量比為1:24~1:6),其理由為樹脂成分未達4重量%時,轉印層(印刷圖型層)與基材 之密著性缺乏,容易產生如油墨之保持性降低或花樣模糊之缺陷,且超過15重量%時,活性劑之塗佈性或油墨之溶解性降低,難以進行良好之油墨活性化。
可塑劑成分為對油墨之樹脂成分賦予可塑性以確保轉印時之印刷圖型層之伸展性者,但本發明中使用之可塑劑為了避免使用REACH法中對環境負荷有高顧慮之物質的過去技術中使用之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且滿足下述四個必要條件,故由苯甲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系可塑劑之至少一種選出之成分所成。
(1)對樹脂成分之可塑化優異。
(2)水壓轉印時,使油墨經活性化之轉印薄膜以良好之附著性附著於對被轉印基材上。
(3)印刷圖型層對基材之密著性優異。
(4)轉印後可塑劑難以自水壓轉印品之表面滲出(breed)。
本發明中可使用之苯甲酸酯系可塑劑樹脂為末端以苯甲酸封端之二元酸與二醇之聚酯或二烷二醇苯甲酸酯之二酯,其例有二丙二醇苯甲酸酯、苯甲酸正丁基酯、2,2,4-三甲基-1,3-戊二醇異丁酸酯苯甲酸酯、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苯甲酸酯。
又,本發明中可使用之磷酸酯系可塑劑之例有三甲苯基磷酸酯(TCP)、三辛基磷酸酯(TOP)、三-二甲苯基磷酸酯(TXP)、單辛基二苯基磷酸酯、單丁基-二-二甲苯基磷酸酯(B-Z-X)、三丁基磷酸酯。
本發明中使用之可塑劑為了可容易地滿足上述四個必要條件中(1)至(3)項之條件(可塑性、附著性及密著性),於樹脂成分為短油性醇酸樹脂基底時,較好為具有9.4[(cal/cm3)1/2]以上之SP值。可塑劑之SP值未達9.4時,由於產生(1)至(3)之條件之至少一者不良之狀況,其根據敘述於後述之實施例之記載中。
本發明中使用之可塑劑、前述基材及溶劑之「SP值」為溶解性參數(solubility parameter)之簡稱,此係定義為內聚能密度(cohesive energy density)之平方根,因混合產生之焓變化幾乎為零,為由Hildebrand與Scott一起提倡之引起焓變化之正規溶液之參數。所謂「內聚能密度」意指某分子經氣化時所需之能量與其分子之克分子體積之比,化學構造類似之溶劑與溶質之SP接近,且溶解熱變小故易溶,此與「近似者彼此可良好相互溶解」之經驗法則一致,且作為與溶解最相關之參數使用。而且,一般「溶劑」之SP值係由蒸發熱求得,且「高分子」之SP值係藉由黏度或膨潤度測定或逆氣相層析法求得,SP值為未知時,作為推定方法有利用Hildebrand法則或依經驗導出之與表面張力之關係之方法,一起利用構造式及原子團之內聚能常數之Fedors之方法等。亦即,SP值(δ)之基本式為δ=[△E/V]1/2[cal/cm3]1/2]
(上式中,△E:分子內聚能(cal/mol),V:克分子體積(ml/mol)),本發明中使用之SP值為以small之計 算法(J.Applied Chem.3卷,71頁(1953年)獲得者。
又,本發明中使用之可塑劑,為了可容易地滿足上述四個必要條件中之(4)的條件(低滲出性),較好具有300以上之分子量。可塑劑之分子量未達300時,滲出減低效果不充分故而不佳,其根據同樣係敘述於後述之實施例之記載。但,分子量太大時,可塑劑之黏度變大使活性劑全體之黏度變高,而產生樹脂之可塑化性能降低之不良,故有必要設為不會產生該不良之範圍的分子量,但基於與滲出減低效果之均衡,可塑劑之分子量上限較好為700,更好為600。又,本發明中之分子量為數平均分子量。
使用如苯甲酸酯系之二丙二醇苯甲酸酯之具有羥基(OH基)之成分作為可塑劑時,由於可與施於藉由水壓轉印而形成之裝飾層上之上塗劑中之如異氰酸酯之反應性成分反應而減低滲出,故具有羥基之可塑劑成分基於(4)之條件的觀點而言為更佳。該情況下,可塑劑中之較佳羥基值為15~16mgKOH/g。
磷酸酯系可塑劑除滿足必要條件(1)至(4)以外,由於對印刷圖型層40(轉印後之裝飾層42)附加難燃性故為較佳之成分。
可塑劑之較佳調配量相對於樹脂成分之重量比率(可塑劑重量/樹脂成分重量)為0.9~4.0之範圍,更好為1.4~3.0,最好為1.6~2.5。其調配量未達0.9時,會有無法對良好油墨活性化為必要之油墨樹脂成分賦予充分之可 塑性之情況,又調配量超過4.0時,可塑劑變得容易滲出,於轉印品之加飾面上容易發生黏著感(指觸感)故而不佳。
於活性劑組成物之必要成分中進而添加之微粒子二氧化矽係用以防止污物等附著於活性化之油墨,使油墨增黏實現油墨表面之外觀乾燥化,同時具有賦與油墨觸變性防止油墨暈開一面維持油墨伸展性之功能,但與疏水性溶劑同樣,為了補足轉印薄膜對物品之附著性與密著性,較好為疏水性微粒子二氧化矽。
該疏水性微粒子二氧化矽較好使用例如以日本AEROSIL公司之AEROSIL(註冊商標)或TOKUYAMA公司之REOLOSIL(註冊商標)、CABOT公司之CAB-O-SIL(註冊商標)為代表之發煙二氧化矽中之一次粒徑(單一粒子之粒徑)為0.005至0.1μm者。又,微粒子二氧化矽之一次粒徑之數值可藉SEM或TEM(透射型電子顯微鏡),自可視覺辨識一次粒子之倍率之畫像隨機選擇1000個微粒子二氧化矽之一次粒子畫像並測定各輪廓之最長徑,經相加平均而獲得之數值。
本發明之活性劑組成物中,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可添加如體質顏料、平流劑、消光劑之習知添加劑。
〔實施例〕 (實施例1至24及比較例1至12)
以下邊對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1至24(表1至4)與比較例1至12(表5及6)進行比較邊加以說明。所有實施例及比較例除活性劑組成物不同以外餘均以圖2之步驟進行水壓轉印。又,所有實施例及比較例均以另外步驟於水壓轉印面(裝飾層)之表面施以25±5μm之胺基甲酸酯系紫外線硬化型透明上塗層(藤倉化成公司製造PG2455A-N7透明漆)。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轉印薄膜、活性劑、被轉印體係如下所述。
(1)轉印薄膜
使用申請人提供授權單位被稱為「G5100 Trust Walnut 4C」之水壓轉印薄膜。又,此轉印薄膜係於PVA薄膜之被轉印面側,使用由顏料與合成樹脂之混合系所成之溶劑系油墨,利用凹版印刷施以木紋化樣之印刷圖型層(溶劑成分經揮發去除之狀態)而形成。
(2)活性劑與塗佈條件
本發明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活性劑係使用表7 之可塑劑、表8之樹脂成分、溶劑成分、微粒子二氧化矽,對每一實施例及比較例以表1~6所示之組成調製。活性劑係以10μm之厚度以繞線棒塗佈法塗佈於(1)之轉印薄膜上。
(3)被轉印體
被轉印體的物品係使用100mm×200mm×3mm之ABS樹脂製之平板(UMG.ABS股份有限公司製TM20)與100mm×200mm×3mm之PC/ABS樹脂製之平板(Techno Polymer公司製CK50)二者,將因該等平板而變化之品質用於評價結果。
(可塑劑一覽表)
(其他成分一覽表)
表1~6中之「評價」結果中之各評價方法如下。
(密著性)
針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水壓轉印品,使用Cellotape(註冊商標)(NICHIBAN製造),對每試驗片以十字切割試驗(依據舊JIS K5400-8.5)觀察剝離狀態且分別評價密著性。已轉印於ABS製之平板與PC/ABS製之平板上之印刷圖型層(表面加飾層)完全未剝離之情況記為「○」,僅PC/ABS樹脂製之平板有剝離之情況記為「△」,所有樹脂製平板均有剝離之情況記為「×」。又,ABS製之平板比PC/ABS製之平板之密著性更佳,故ABS製之平板有剝離時,當然不會有PC/ABS製之平板未剝離之結果。
(附著性:圓筒試驗)
圓筒試驗係在圓筒狀之試驗片表面上沿著其軸線方 向,將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液壓轉印,進行曲面印刷,確認此試驗片表面之油墨附著之試驗。此試驗中,被轉印體由於為圓筒狀,故轉印時,圖案花樣承受相當之變形應力而變形,此變形應力程度及其規模係配合油墨之特性而變化,故由圖案花樣之變化(油墨之附著)可判斷油墨之特性。試驗片設為直徑(外徑)30mm×長200mm之厚紙(「TOCHIMAN頂級美術紙(first kent paper)F160」TOCHIMAN為註冊商標)製之圓筒體,以圓筒體之中心軸與轉印液面大致正交之方式,與塗佈有活性劑而使接著性恢復之具有印刷圖型層,且浮上水面上之轉印薄膜一起自一圓桶端部以1.5m/min之速度沉入水中,而將花樣轉印至圓筒面上,將轉印開始位置設為0mm,於圓筒之長度方向200mm之全長完全無花樣模糊地轉印之情況記為「◎」,於150-200mm之範圍內花樣模糊地轉印之情況記為「○」,於100-200mm之範圍內花樣模糊地轉印之情況記為「△」,轉印開始後直至100mm之間花樣已模糊轉印之情況記為「×」。又,該情況下,由於圓筒體邊捲繞浮游在液面之經活性化之轉印薄膜邊沉入水中,故自沒入於水中之時點開始對捲繞之轉印薄膜(圓筒體側面)施加水壓,而將花樣轉印於圓筒體側面。
(水痕不良)
使用容易觀察水痕不良之「J1502金屬系線銀(metallic line silver)2C」之轉印薄膜代替其他試驗中 使用之「G5100 Trust Walnut 4C」(參照段落編號[0047](1)),對轉印之水壓轉印品之外觀,以目視見到脫膜時附著之水分痕跡時記為「△」,以目視雖見到水痕但比過去之活性劑更難看見之情況記為「○」,以目視未見到水分痕跡時記為「◎」。又,該試驗中使用之轉印薄膜「J1502金屬系線銀2C」除了印刷圖型層具有銀色細線以略平行地極窄間隔描繪之花樣以外,與其他試驗中使用之「G5100 Trust Walnut 4C」之轉印薄膜具有相同構成。
(滲出性:結霧(fogging)試驗)
使用100mm×50mm×0.012mm之鋁膜(TOYO ALUMI EKCO PRODUCTS公司製Cooking Foil)之試驗片代替其他試驗中使用之ABS樹脂製之平板或PC/ABS樹脂製之平板作為被轉印體,於依據ISO-6452之玻璃濁度(結霧)試驗裝置(將試驗片放入燒杯中以專用玻璃板蓋住,藉加熱使向外滲出成分固著在專用玻璃板上之裝置)中,設置對上述鋁膜之被轉印體施以水壓轉印及上塗覆加工而形成之試驗片,以加熱溫度80℃、加熱時間20小時進行處理。因該處理而固著有向外滲出成分之專用玻璃板,使用JIS-K7105規定之積分球式光線透射率測定裝置(SUGA試驗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直讀式濁度電腦)測定濁度值(濁度程度)。該試驗中之評價係針對各實施例及比較例,針對各三個試驗片各以上述方法測定濁度值,濁度值在3個均為10以下之情況記為○,3個的濁度值之平均為 10以下但有個別濁度值為10以上者之情況記為△,3個的濁度值之平均超過10時記為×。又,滲出試驗係在密著性為×以外之情況時實施。
(評價結果)
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評價係如表1至6之「評價」欄中所記載,但由該等評價結果解讀如下。
(1)可塑劑為苯甲酸(聚)酯系或磷酸(聚)酯系之本發明各實施例1~24可實現近似可塑劑為過去之DMP(苯二甲酸二甲酯)之比較例6、12之密著性與附著性。另一方面,使用DMP以外之自過去即已知之其他可塑劑之比較例1~5以及比較例7~11無法實現以DMP作為可塑劑之比較例6、12之密著性或附著性,故判斷本發明之實施例之可塑劑的苯甲酸(聚)酯系或磷酸(聚)酯系極為有效。
(2)實施例1~24中,可塑劑之分子量未達300之實施例4、8,相較於分子量300以上之其他實施例,有滲出評價降低之傾向,故判斷可塑劑之分子量較好為300以上。
(3)實施例1~24中,使用含有SP值未達9.4[(cal/cm3)1/2]之可塑劑的活性劑之實施例4、8,由於密著性降低,故可判斷以短油性醇酸樹脂作為樹脂成分時,苯甲酸(聚)酯系或磷酸(聚)酯系可塑劑之SP值較好為9.4[(cal/cm3)1/2]以上。
(4)除了可塑劑之添加比例以外其他條件均相同之實施例5、13至18與實施例19、20比較時,由於密著性與耐滲出性均良好,故可判斷可塑劑之添加比例相對於樹脂成分之重量比率較好為0.9至4.0。又,實施例14~18之滲出試驗之評價均為「○」,但實際上即使均同樣為「○」,但以試驗數據確認可塑劑之添加量愈多滲出量亦未變大(濁度值未變大)(此於表3中並未記載)。若基於滲出量之觀點,則可塑劑之「更佳」添加比例之上限為3.0,又由實施例13與14之比較可知,基於附著性之觀點,可塑劑之更佳添加比例之下限為1.4,據此,就滲出與附著性二者之觀點而言,可塑劑之添加比例相對於樹脂成分之重量比率更好為1.4至3.0,尤其以1.6至2.5之範圍最佳。
(5)對比實施例1與5、實施例2與6、實施例3與7、實施例4與8時,除各溶劑成分以外其他條件均相同時,使用實施例5-8之疏水性溶劑的環己酮代替實施例1-4之親水性溶劑的丁基溶纖素時,判斷附著性被提高,同時有減低水痕不良之效果。
(6)實施例5及實施例21至24係疏水性溶劑為由乙酸酯系溶劑與環狀酮所成之調配中,僅改變環狀酮相對於乙酸酯系溶劑之重量比時之實施例,環狀酮相對於乙酸酯系溶劑之重量比,在實施例5中為0.13,在實施例21中為0.03,在實施例22中為0.06,在實施例23中為1,在實施例24中為1.5。該等實施例中,若將環狀酮相對於 乙酸酯系溶劑之重量比與各實施例之評價結果對應來看時,相較於實施例5、22、23,實施例21與24之附著性或密著性降低,故可知疏水性溶劑由乙酸酯系溶劑與環狀酮所成時之環狀酮相對於乙酸酯系溶劑之重量比較好為0.06至1。
(7)對比實施例5與9、實施例7與10時,可判斷除各微粒子二氧化矽之種類以外其他條件均相同之情況,相較於於實施例9、10之親水性二氧化矽,實施例5、7之使用疏水性二氧化矽者之附著性被提高,同時有減低水痕不良之效果。
(8)又,表1~3之「評價」中雖未記載,但將實施例5、7與未添加二氧化矽之實施例11、12比較時,可確認於添加微粒子二氧化矽之實施例5、7之情況,藉由二氧化矽微粒子所具有之一面防止油墨暈開一面維持伸展性之功能,相較於未添加微粒子二氧化矽之實施例11、12,轉印品之加飾層之圖樣比使用活性劑時更為鮮明。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由於包含由苯甲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系可塑劑之至少一種選出之可塑劑,故可避免使用將來可能會被規範禁止使用之對環境負荷有高度顧慮之物質的苯二甲酸二丁酯,且確保樹脂成分之優異可塑化、轉印薄膜對物品基材之良好附著性、印刷圖型層對基材之優異密著性及可塑劑自水壓轉印品表面滲出 (breed)之減低而可進行良好之水壓轉印,具有高的產業上利用性。
10‧‧‧物品
20‧‧‧轉印薄膜
30‧‧‧水溶性薄膜(載體薄膜)
40‧‧‧印刷圖型層
50‧‧‧水
60‧‧‧溶劑系之活性劑組成物
70‧‧‧淋洗
80‧‧‧熱風
圖1係使用本發明之活性劑組成物將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水壓轉印於物品上之方法之概略圖。
圖2係模式性顯示圖1之方法的各步驟之圖式。
圖3為具有以圖2之方法獲得之裝飾層之物品之放大剖面圖。
10‧‧‧物品
20‧‧‧轉印薄膜
30‧‧‧水溶性薄膜(載體薄膜)
40‧‧‧印刷圖型層
50‧‧‧水
60‧‧‧溶劑系之活性劑組成物
70‧‧‧淋洗
80‧‧‧熱風

Claims (11)

  1. 一種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係用以使塗佈於水壓轉印用之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上之前述印刷圖型層活性化,且含樹脂成分、溶劑成分及可塑劑成分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特徵為前述可塑劑成分係選自苯甲酸酯系可塑劑、磷酸酯系可塑劑之至少一種。
  2. 如請求項1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中前述可塑劑成分之分子量為300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中前述樹脂成分為短油性醇酸樹脂基底時,前述可塑劑成分之SP值為9.4[(cal/cm3)1/2]以上。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中前述可塑劑成分之添加量相對於樹脂成分之重量比率為0.9至4.0。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中前述溶劑成分為疏水性溶劑。
  6. 如請求項5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中前述疏水性溶劑係至少由乙酸酯系溶劑與環狀酮系溶劑所組成。
  7. 如請求項6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中前述環狀酮系溶劑相對於前述乙酸酯系溶劑之調配比(重量比)為0.06至1。
  8. 如請求項6或7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中前述乙酸酯系溶劑為丁基卡必醇乙酸酯,前述環狀酮系 溶劑為環己酮。
  9. 如請求項5至8中任一項之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其進而含有疏水性二氧化矽。
  10. 一種水壓轉印方法,其特徵為以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活性劑組成物使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活性化,隨後將前述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水壓轉印於物品上。
  11. 一種水壓轉印物品,其特徵為具有藉如請求項10之方法使水壓轉印用轉印薄膜之印刷圖型層進行水壓轉印所得之裝飾層。
TW101149800A 2011-12-27 2012-12-25 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水壓轉印方法及水壓轉印品 TW2013414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85437 2011-1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1487A true TW201341487A (zh) 2013-10-16

Family

ID=4869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9800A TW201341487A (zh) 2011-12-27 2012-12-25 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水壓轉印方法及水壓轉印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276237B1 (zh)
TW (1) TW201341487A (zh)
WO (1) WO20130998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1576B2 (ja) * 2013-09-27 2017-11-0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フィルム用活性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756416B2 (ja) * 2018-03-22 2020-09-16 Dic株式会社 転写紙用樹脂組成物及び積層体
JP7098258B2 (ja) * 2019-03-25 2022-07-11 株式会社タイカ 水圧転写用活性剤組成物、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91030B2 (ja) * 2002-07-01 2005-08-31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用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水圧転写体の製造方法
JP5115007B2 (ja) * 2007-03-30 2013-01-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加飾成型品
JP5178316B2 (ja) * 2008-05-19 2013-04-10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液圧転写印刷用ベースフィルム
JP5169698B2 (ja) * 2008-09-30 2013-03-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加飾成型品
TW201242795A (en) * 2011-01-20 2012-11-01 Taica Corp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method, a transfer film for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n ink for a transfer film and a water pressure transfer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76237B1 (ja) 2013-08-28
JPWO2013099833A1 (ja) 2015-05-07
WO2013099833A1 (ja)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0899B (zh) 水压转印用膜
CA2695401C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applying and removing a top coating for removable graphics
EP3313918A1 (de) Hochtransparente beschichtete cellulosetriacetatfolie und anlösemedium
CN103725222A (zh) 一种含有印刷层的美纹纸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214420A (ja) 水圧転写用シート、及び水圧転写方法
TW201341487A (zh) 水壓轉印用活性劑組成物,水壓轉印方法及水壓轉印品
KR20000016495A (ko) 액압전사용 잉크, 액압전사용 필름, 액압전사품 및 액압전사방법
JPH04197699A (ja) 液圧転写による転写用シート
JP201510099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転写フィルム用活性剤組成物、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品
JP5115007B2 (ja)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加飾成型品
TW201313505A (zh) 水壓轉印方法、水壓轉印膜用塗佈劑及水壓轉印品
WO2020195939A1 (ja) 水圧転写用活性剤組成物、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品
KR20170043857A (ko) 폴리에틸렌수지 표면 전사용 전사지
JP5169698B2 (ja)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加飾成型品
JP2009220419A (ja) 水圧転写用活性剤組成物、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品
JP4684400B2 (ja) ラベル用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プラスチック製ラベル
KR102146626B1 (ko) 보안용 테이프
US1893626A (en) Method of transferring desings and transfer composition
JP5521877B2 (ja) 印刷方法及び加飾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5082550B2 (ja) 水圧転写方法及び水圧転写加飾成型品
JP2005239804A (ja) 液圧転写用水系塗料組成物
DE102015218193A1 (de) Flächengebilde mit vernetztem hydrophilen Polymer
US1785260A (en) Stencil sheet
JP5672835B2 (ja) パッド印刷用転写シート
JP2022079263A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印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