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9470A - 光源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9470A
TW201339470A TW101109713A TW101109713A TW201339470A TW 201339470 A TW201339470 A TW 201339470A TW 101109713 A TW101109713 A TW 101109713A TW 101109713 A TW101109713 A TW 101109713A TW 201339470 A TW201339470 A TW 2013394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module
light source
pattern element
control patter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9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9056B (zh
Inventor
Hsin-Hung Lee
Chiao-Chih Yang
Wei-Ching Wu
Hung-Sen Lin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1109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89056B/zh
Priority to US13/848,065 priority patent/US955747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39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9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9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90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G02B6/002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for hous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light source, e.g. by forming holes or rece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導光板、至少一發光元件、控光圖案元件以及吸收圖案元件。導光板具有出光面、相對於出光面的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開口。開口貫穿第一表面並由第一表面向出光面延伸。發光元件配置於開口中且沿著排列方向排列。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出光面上且覆蓋開口以及發光元件。開口朝向吸收圖案元件。吸收圖案元件配置於發光元件旁且向開口的側壁延伸。此外,另二光源模組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光源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源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控光圖案元件的光源模組。
習知的光源模組包括具有複數個凹槽的導光板、配置於凹槽中的複數個發光二極體燈條、至少一反射元件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發光二極體燈條位於反射元件與導光板之間。導光板位於光學膜片與發光二極體燈條之間。在習知光源模組中,雖然發光二極體燈條所發出的大部分光線會以垂直於導光板之出光面的方向自凹槽的側壁進入導光板,但仍有部份的光線會自發光二極體燈條上方穿出導光板之出光面,而造成習知光源模組在發光二極體燈條上方過亮的問題。此外,習知的光源模組可被複數個凹槽分成複數個區域,而在各區域與相鄰區域的交界處易產生混光不均勻的問題,而使得均勻度不佳。
日本專利公開第2010177085號揭露了一種背光單元,此背光單元包括導光體,而導光體的出光面上設有光擴散部件。日本專利公開第2009230163號揭露了一種背光單元,其導光板與擴散部件的間距在15釐米(mm)以下。日本專利公開第201090029號揭露了一種背光單元,其導光板的出光面及相對於出光面的一表面上設有擴散點。中華民國專利第I354812號揭露了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光源、導光板及反射片。中華民國專利第I358004號揭露了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光源以及至少一個與導光板光學耦合的光源。中華民國專利第M366080號揭露了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光學膜片,此光學膜片具有擴散層與反射層。美國專利公開第20110141764號揭露了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反射腔。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第01122554號揭露了一種導光板,其中段處設有溝槽。中華民國專利第M368093號揭露了一種側光式背光模組,其包括複數個導光板、複數個光源、複數個遮光板、擴散膜、增亮膜以及反射板。美國專利公開第20110242794號揭露了一種發光裝置,其具有複數個導光板。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源模組,其可改善習知光源模組在發光二極體燈條上方過亮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光源模組,其可改善習知光源模組混光不均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再一種光源模組,其可亦改善習知光源模組混光不均的問題。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光源模組。此光源模組包括導光板、至少一發光元件、一控光圖案元件以及一吸收圖案元件。導光板具有出光面、相對於出光面的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開口。開口貫穿第一表面並由第一表面向出光面延伸。發光元件配置於開口中且沿著排列方向排列。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出光面上且覆蓋開口以及發光元件。開口朝向吸收圖案元件。每一吸收圖案元件配置於發光元件旁且向開口的側壁延伸。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光源模組。此光源模組包括導光板、至少一發光元件、一控光圖案元件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導光板具有出光面、相對於出光面的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開口。開口貫穿第一表面並由第一表面向出光面延伸。發光元件配置於開口中且沿著排列方向排列。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出光面上且覆蓋開口以及發光元件。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出光面與光學膜片之間。控光圖案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寬度為a。第一方向與排列方向交錯。出光面到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a及h滿足a≦h。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光源模組。此光源模組包括導光板、至少一發光元件、一控光圖案元件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導光板具有出光面、相對於出光面的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開口。開口貫穿第一表面並由第一表面向出光面延伸。發光元件配置於開口中且沿著排列方向排列。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出光面上且覆蓋開口以及至少一發光元件。控光圖案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第一孔洞邊緣與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出光面與光學膜片之間。出光面到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d1及h滿足d1≦h。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中,吸收圖案元件可將傳往反射元件的部分光束吸收,進而改善習知光源模組在發光元件上方過亮的問題。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藉由適當地設計控光圖案元件的寬度以及導光板與光學膜片之間的最短距離可有效避免光源模組在控光圖案元件附近發生混光不均勻的問題。
在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中,光源模組的控光圖案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藉由此第一孔洞與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以及出光面到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可有效避免光源模組在控光圖案元件附近發生混光不均勻的問題。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第一實施例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2為對應圖1之側視圖。請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包括導光板100、至少一發光元件200以及一控光圖案元件300。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更可選擇性地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400。圖1及圖2繪示複數個發光元件200、二個控光圖案元件300以及一片光學膜片400。然而,本發明不限定發光元件、控光圖案元件以及光學膜片的數量,其數量均可視實際的需求作適當的設計。
請繼續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導光板100具有出光面110、相對於出光面110的第一表面120以及至少一開口130。開口130貫穿第一表面120並由第一表面120向出光面110延伸。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30可不貫穿導光板100的出光面11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開口亦可貫穿導光板的出光面。以下配合圖3舉例說明之。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側視圖。請參照圖3,圖3之光源模組1000A與圖2之光源模組1000類似,因此相同之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光源模組1000A與光源模組1000之間的差異在於:圖3之開口130A的型式與圖2之開口130的型式略有不同。詳言之,在光源模組1000A中,開口130A可貫穿第一表面120以及出光面110。
圖4A繪示圖1之導光板。請參照圖1及圖4A,本實施例之導光板100更具有第二表面140以及相對於第二表面140的第三表面150(標示於圖4A)。第二表面140連接出光面110與第一表面120。第三表面150亦連接出光面110與第一表面120。開口130除了由第一表面120向出光面110延伸之外,開口130更可由第二表面140向第三表面150延伸。更進一步地說,如圖4A所示,開口130可選擇性地貫穿第二表面140以及第三表面150。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30可為長條狀凹槽。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開口130之外型可視實際的需求做適當的改變。另外,若忽略開口130的部份,本實施例之導光板100的外型大致上可成長方體。換言之,如圖4A所示,出光面110可平行於第一表面12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圖4B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請參照圖4B,若忽略開口130的部份,此實施例之導光板100’的外型大致上可近似於楔形板。換言之,如圖4B所示,出光面110可不平行於第一表面120。需說明的是,圖4A及圖4B所繪之導光板為示例。本發明之導光板的外型可視實際的需求做適當的設計,並不侷限於圖4A及圖4B所繪之導光板。
請再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發光元件200配置於開口130中且沿著排列方向D(繪示於圖1)排列。出光面110及第一表面120可位於與xy平面平行的二平面上,而排列方向D可與方向x平行。換言之,發光元件200的排列方向D可與開口130之其中一個延伸方向相同。如圖2所示,發光元件200所發出的大部分光束L可經由開口130的相對二側壁132進入導光板100中。進入導光板100中的光束L可透過光學微結構160而自出光面110離開導光板100。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200可為發光二極體。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5為圖1之光源模組的上視透視圖。為清楚表示起見,圖5中省略了光學膜片400、吸收圖案元件500、反射元件600以及驅動電路板700的繪示(相關說明請參考後文)。請參照圖1及圖5,本實施例之控光圖案元件300配置於出光面110上且覆蓋開口130以及發光元件200。在本實施例中,控光圖案元件300的延伸方向與發光元件200的排列方向D可相同。更進一步地說,控光圖案元件300包括寬部310以及與寬部310連接的細部320,其中寬部310的往出光面110方向的正投影會與發光元件200重疊,且當寬部310及細部的數量為多個時,細部320與寬部310會交替排列。如圖5所示,任意二相鄰的發光元件200之間存在第一區域R1,而細部320與第一區域R1重疊。
本實施例之控光圖案元件300具有調整發光元件200所發出的光強度分佈的功能。更進一步地說,發光元件200所發出之光束在通過控光圖案元件300後,其在各方向上的光強度差異縮小,進而使得發光元件200上方不易發生過亮的問題。以下配合圖6及圖7舉例說明之。圖6繪示圖1之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束在未通過任何元件前的光強度分佈。由圖6可看出,發光元件200所發出的光束在未通過任何元件前的光強度分佈集中在正視方向(即圖1之方向z)上。圖7繪示圖1之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束在通過導光板以及控光圖案元件後光強度分佈。由圖7可看出,發光元件200所發出的光束在通過導光板100以及控光圖案元件300後,其在各方向上的光強度之差異縮小。換言之,透過控光圖案元件300,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在發光元件200上方不易發生過亮的問題。
本實施例之控光圖案元件300可具有反射光束的功能。控光圖案元件300亦可具有散射光束的功能。此外,控光圖案元件300更可具有吸收光束的功能。本實施例之控光圖案元件300例如為黏貼在出光面110上的白色反射片。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控光圖案元件300亦可為具透光性的散射圖案(其反射率可大於70%)、銀色反射片、蒸鍍在出光面110上的金屬圖案,或者,以印刷或噴墨方式形成在出光面110上的圖案。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寬部31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可由發光元件200的相對二邊緣210朝向寬部310二側的細部320漸縮。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實質上可與排列方向D垂直。寬部310可具有二第二孔洞H2。二第二孔洞H2曝露出部份的發光元件200。寬部310位於二第二孔洞H2之間的部份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可相同。整體而言,寬部310可呈寬扁的八邊形,而細部320可呈長方形。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寬部310及細部320的外型可視實際需求做調整。
請繼續參照圖1及圖5,任一寬部310在第一方向D1上的最大寬度為b(標示於圖5),導光板的厚度為g(標示於圖1)。在本實施例中,b、g可滿足下式(1):b≧2g。任一寬部310在排列方向D(例如與方向x平行的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c(標示於圖5)。寬度c的值可考量發光元件200在排列方向D上的寬度w(標示於圖5)來做設計。詳言之,在本實施例中,c、w、g可滿足下式(2):c≧2g+0.5w。當b、c、w、g滿足對應之式(1)及式(2)之任一時,光源模組1000在大視角下不易發生漏光的問題。另外,請參考圖1,在本實施例中,出光面110到光學膜片400的最短距離為h,而導光板的厚度為g,其中h、g滿足:g≦h≦3g。此時,光源模組1000的均勻性佳。
請再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可選擇性地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400。控光圖案元件300配置於出光面110與光學膜片400之間。出光面110到光學膜片400的最短距離為h。控光圖案元件300與第一區域R1(標示於圖5)重疊的部份(即圖5所標示之細部320)可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H1時,第一孔洞H1邊緣與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而d1及h可滿足下式(3):d1≦h。當控光圖案元件300與第一區域R1重疊的部份具有至少二第一孔洞H1時,二第一孔洞H2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而d1’及h可滿足下式(4):d1’≦h。
本實施例之控光圖案元件300與任一發光元件200重疊的部份(即圖5所標示之寬部310)可具有至少一第二孔洞H2。如圖2所示,第二孔洞H2曝露出發光元件200。第二孔洞H2邊緣與控光圖案元件300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可滿足下式(5):d2≦h。在本實施例中,控光圖案元件300與任一發光元件200重疊的部份可具有二第二孔洞H2。二第二孔洞H2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可滿足下式(6):d2’≦h。控光圖案元件300可避免過量的光束自發光元件200上方離開導光板100,而改善習知光源模組在發光元件上方過亮的問題。另外,在控光圖案元件300上設計第一孔洞H1、第二孔洞H2或其組合可使少部份的光束自發光元件200上方離開導光板100,進而避免光源模組100中與控光圖案元件300對應之區域發生暗帶的問題。此外,當d1、d1’、d2、d2’、h滿足對應之式(3)、式(4)、式(5)以及式(6)之任一時,光源模組1000亦不易發生混光不均勻的問題。
請再參照圖5,本實施例之導光板100更具有複數個光學微結構160。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160可配置於出光面110。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160亦可配置於第一表面120上。本實施例之光學微結構160可為印刷網點、噴墨點或形成於導光板上的微結構。但,本發明不已此為限。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之出光面110具有至少一第二區域R2以及複數個第三區域R3。第三區域R3位於細部312與第二區域R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第三區域R3可為三角形區域,而第二區域R2可為與這些三角型區域鄰接的不規則區域。值得注意的是,光學微結構160在第三區域R3中的密度可大於光學微結構160在第二區域R2中的密度。更進一步地說,出光面110可具有至少一第二區域R2、複數個第三區域R3以及複數個第四區域R4,其中第四區域R4被第二區域R2、第三區域R3以及寬部310所共同圍繞出。在本實施例中,光學微結構160可配置於第二區域R2以及第三區域R3中且可不配置於第四區域R4中。
請再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可進一步包括吸收圖案元件500。開口130朝向吸收圖案元件500。換言之,第一表面120位於吸收圖案元件500與出光面110之間。吸收圖案元件500配置於發光元件200旁且由發光元件200之開口130的側壁132延伸。在本實施例中,吸收圖案元件500可環繞發光元件200且覆蓋開口130的相對二側壁132。如圖2所示,吸收圖案元件50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為p,開口13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寬度為r,而發光元件200之出光面到側壁132的最短距離為q。在本實施例中,p、q、r可滿足下式(7):0.5q≦p≦2r。
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可進一步包括反射元件600。開口130朝向反射元件600。換言之,第一表面120位於反射元件600與出光面11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元件600可具有複數個貫孔610。發光元件200可穿過貫孔610而配置於開口130中。本實施例之吸收圖案元件500可位於反射元件600與第一表面120之間。具體而言,本實施例之吸收圖案元件500可與反射元件600接觸且環繞在貫孔610的邊緣。如圖2所示,吸收圖案元件500可阻擋傳往反射元件600的部分光束L,而使發光元件200上方不易出現亮紋的情形。此外,來自發光元件200’的光束L在穿出導光板100而進入開口130時,有較高的機率被發光元件200旁的吸收圖案元件500所吸收,進而使發光元件200上方不易出現亮紋的情形。如此一來,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的均勻性便可明顯提升。
需說明的是,吸收圖案元件500的位置並不限於圖1及圖2所繪示。以下配合圖8舉例說明之。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側視圖。請參照圖8,圖8之光源模組1000B與圖2之光源模組1000類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光源模組1000B與光源模組1000的差異在於:吸收圖案元件500A的位置與吸收圖案元件500的位置不同。詳言之,光源模組1000B可進一步包括驅動電路板700。驅動電路板700與發光元件200電性連接。反射元件600的貫孔610可暴露出驅動電路板700以及吸收圖案元件500A。吸收圖案元件500A可位於驅動電路板700與第一表面120之間。吸收圖案元件500A與吸收圖案元件500具有類似的功效,於此便不再重述。
第二實施例
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10為圖9之光源模組的上視透視圖。需說明的是,為清楚表示起見,圖10中省略了光學膜片400、吸收圖案元件500、反射元件600以及驅動電路板700的繪示。請參照圖9,本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C與第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1000類似,因此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標號表示。光源模組1000C與光源模組1000的主要差異在於:光源模組1000C之控光圖案元件300A與光源模組1000之控光圖案元件300略有不同。以下就此差異處做說明,二者相同之處便不再重述。
本實施例之控光圖案元件300A可不具有孔洞。控光圖案元件300A與第一區域R1重疊的部份在第一方向D1上的最小寬度為a。出光面110到光學膜片400的最短距離為h。a及h可滿足下式(7):a≦h。當a、h滿足式(7)時,在光源模組1000C中,位於控光圖案元件300相對二側區域之間的混光距離足夠,而光源模組1000C不易發生均勻度不佳的問題。另外,本實施例之導光板100可為一體成型的。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板100亦可為拼接式的。此外,光源模組1000C具有與光源模組1000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便不再重述。
補充說明一點,於上述實施例中,控光圖案元件具有寬部與細部,然而於其他實施例中,控光圖案元件不以具有寬部與細部為限,可根據不同的需求將控光圖案元件設計為多邊形、不規則形、圓形、橢圓形等,控光圖案元件也可不具備細部,或者於細部或寬部上可不具有孔洞。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藉由適當地設計控光圖案元件的寬度以及導光板與光學膜片之間的最短距離可有效避免光源模組在控光圖案元件附近發生混光不均勻的問題。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中,吸收圖案元件可設置於發光元件周邊。此吸收圖案元件可將傳往反射元件的部分光束吸收,進而改善習知光源模組在發光元件上方過亮的問題。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發明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發明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1000、1000A~1000C...光源模組
100、100’...導光板
110...出光面
120...第一表面
130、130A...開口
132...開口之側壁
140...第二表面
150...第三表面
160...光學微結構
200、200’...發光元件
210...發光元件的邊緣
300...控光圖案元件
310...寬部
320...細部
400...光學膜片
500、500A...吸收圖案元件
600...反射元件
610...貫孔
700...驅動電路板
a...控光圖案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寬度
b...寬部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
c...寬部在排列方向上的最大寬度
D...排列方向
D1...第一方向
d1...第一孔洞邊緣與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d1’...二第一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
d2...第二孔洞邊緣與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d2’...二第二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g...導光板的厚度
H1...第一孔洞
H2...第二孔洞
h...出光面到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
L...光束
p...吸收圖案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q...發光元件之出光面到側壁的最短距離
r...開口在第一方向上的寬度
R1...第一區域
R2...第二區域
R3...第三區域
R4...第四區域
w...發光元件在排列方向上的寬度
x、y、z...方向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之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側視圖。
圖4A繪示圖1之導光板。
圖4B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導光板。
圖5為圖1之光源模組的上視透視圖。
圖6繪示圖1之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束在未通過任何元件前的光強度分佈。
圖7繪示圖1之發光元件所發出的光束在通過導光板以及控光圖案元件後光強度分佈。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側視圖。
圖9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光源模組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9之光源模組的上視透視圖。
1000...光源模組
100...導光板
110...出光面
120...第一表面
130...開口
140...第二表面
160...光學微結構
200、200’...發光元件
300...控光圖案元件
310...寬部
320...細部
400...光學膜片
500...吸收圖案元件
600...反射元件
610...貫孔
700...驅動電路板
D...排列方向
D1...第一方向
d1...第一孔洞邊緣與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d1’...二第一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
d2...第二孔洞邊緣與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d2’...二第二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
g...導光板的厚度
H1...第一孔洞
H2...第二孔洞
h...出光面到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
x、y、z...方向

Claims (40)

  1.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相對於該出光面的一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開口,其中該開口貫穿該第一表面並由該第一表面向該出光面延伸;至少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開口中且沿著一排列方向排列;一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上且覆蓋該開口以及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控光圖案元件在一第一方向上的最小寬度為a,該第一方向與該排列方向交錯,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而a及h滿足a≦h。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控光圖案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該第一孔洞邊緣與該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而d1及h滿足d1≦h。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控光圖案元件具有至少二第一孔洞,該些第一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而d1’及h滿足d1’≦h。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該控光圖案元件與該發光元件重疊的部份具有至少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孔洞曝露出部分該發光元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二孔洞邊緣與該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滿足d2≦h。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孔洞為二第二孔洞,該些第二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滿足d2’≦h。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控光圖案元件包括一寬部以及與該寬部連接的一細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為複數個發光元件,任二相鄰的該些發光元件之間存在一第一區域,該細部與該第一區域重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寬部在該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b,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b、g滿足b≧2g。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為複數個發光元件,該寬部在該排列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c,該些發光元件之任一在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c、w、g滿足c≧2g+0.5w。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h、g滿足g≦h≦3g。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排列方向實質上垂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一吸收圖案元件,該開口朝向該吸收圖案元件,該吸收圖案元件配置於該發光元件旁且向該開口的一側壁延伸。
  14.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相對於該出光面的一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開口,其中該開口貫穿該第一表面並由該第一表面向該出光面延伸;至少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開口中且沿著一排列方向排列;一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上且覆蓋該開口以及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以及一吸收圖案元件,該開口朝向該吸收圖案元件,該吸收圖案元件配置於該發光元件旁且向該開口的一側壁延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一反射元件,該開口朝向該反射元件,該反射元件具有一貫孔,該發光元件穿過該貫孔而配置於該開口中。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一驅動電路板,與該發光元件電性連接,該貫孔之暴露出該驅動電路板,而該吸收圖案元件位於該驅動電路板與該第一表面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一反射元件,該開口朝向該反射元件,該吸收圖案元件位於該反射元件與該第一表面之間。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該控光圖案元件在一第一方向上的最小寬度為a,該第一方向與該排列方向交錯,而a及h滿足a≦h。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排列方向實質上垂直。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該控光圖案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該第一孔洞邊緣與該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而d1及h滿足下式:d1≦h。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該控光圖案元件具有至少二第一孔洞,該些第一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而d1’及h滿足d1’≦h。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控光圖案元件與該發光元件重疊的部份具有至少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孔洞曝露出部分該發光元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該第二孔洞邊緣與該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滿足d2≦h。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該至少一第二孔洞為二第二孔洞,該些第二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滿足d2’≦h。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為複數個發光元件,任二相鄰的該些發光元件之間存在一第一區域,該控光圖案元件包括一寬部以及與該寬部連接的一細部,該細部與該第一區域重疊。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寬部在一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b,該第一方向與該排列方向交錯,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b、g滿足b≧2g。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為複數個發光元件,該寬部在該排列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c,該些發光元件之任一在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c、w、g滿足c≧2g+0.5w。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h、g滿足g≦h≦3g。
  29. 一種光源模組,包括:一導光板,具有一出光面、相對於該出光面的一第一表面以及至少一開口,其中該開口貫穿該第一表面並由該第一表面向該出光面延伸;至少一發光元件,配置於該開口中且沿著一排列方向排列;一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上且覆蓋該開口以及該至少一發光元件,該控光圖案元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該第一孔洞邊緣與該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以及至少一光學膜片,該控光圖案元件配置於該出光面與該光學膜片之間,該出光面到該光學膜片的最短距離為h,其中d1及h滿足d1≦h。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一方向與該排列方向實質上垂直。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為複數個發光元件,任二相鄰的該些發光元件之間存在一第一區域,該控光圖案元件與該第一區域重疊的部份在該第一方向上的最小寬度為該a。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孔洞為二第一孔洞,該些第一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1’,而d1’及h滿足d1’≦h。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該控光圖案元件與該發光元件重疊的部份具有至少一第二孔洞,該第二孔洞曝露出部分該發光元件。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第二孔洞邊緣與該控光圖案元件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滿足d2≦h。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第二孔洞為二第二孔洞,該些第二孔洞邊緣之間的最短距離為d2’,而d2’及h滿足d2’≦h。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為複數個發光元件,任二相鄰的該些發光元件之間存在一第一區域,該控光圖案元件包括一寬部以及與且該寬部連接的一細部,該細部與該第一區域重疊。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寬部在一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b,該第一方向與該排列方向交錯,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b、g滿足b≧2g。
  3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寬部在該排列方向上的最大寬度為c,該些發光元件之任一在該排列方向上的寬度為w,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c、w、g滿足c≧2g+0.5w。
  3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之光源模組,其中該導光板的厚度為g,而h、g滿足:g≦h≦3g。
  4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更包括一吸收圖案元件,該開口朝向該吸收圖案元件,該吸收圖案元件配置於該些發光元件之一旁且向該開口的一側壁延伸。
TW101109713A 2012-03-21 2012-03-21 光源模組 TWI489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9713A TWI489056B (zh) 2012-03-21 2012-03-21 光源模組
US13/848,065 US9557470B2 (en) 2012-03-21 2013-03-21 Light source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9713A TWI489056B (zh) 2012-03-21 2012-03-21 光源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9470A true TW201339470A (zh) 2013-10-01
TWI489056B TWI489056B (zh) 2015-06-21

Family

ID=49211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9713A TWI489056B (zh) 2012-03-21 2012-03-21 光源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57470B2 (zh)
TW (1) TWI489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049B (zh) * 2012-03-12 2014-06-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色偏平衡薄膜、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556280B (zh) * 2015-07-03 2016-11-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TWI553683B (zh) * 2015-07-03 2016-10-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鍵盤
CN105570762B (zh) * 2015-12-31 2018-03-20 成都康拓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缓解糖尿病眼底病变仪器的光源装置
JP7265459B2 (ja) * 2019-09-26 2023-04-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428C (zh) 2001-07-04 2004-12-29 刘保伸 用于背光组件的发光体和导光板的组合装置
JP4775578B2 (ja) * 2006-10-26 2011-09-21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TW200823556A (en) * 2006-11-16 2008-06-0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Direct-type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backlight module
TW200825529A (en) * 2006-12-06 2008-06-16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mixer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it
TWI358004B (en) 2007-10-05 2012-02-11 Foxsemicon Integrated Tech Inc Backlight module
TW200921149A (en) * 2007-11-08 2009-05-16 Exploit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guide diffusion device and light source thereof
TWI354812B (en) 2007-11-16 2011-12-21 Chimei Innolux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057056B2 (en) * 2008-08-09 2011-11-15 Tsinghua University Light guide plates and backlight module
JP2010123459A (ja) * 2008-11-20 2010-06-03 Nippon Mektron Ltd 導光板、導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携帯機器のキーモジュール
TWM368093U (en) 2008-12-26 2009-11-01 Top Victory Invest Ltd Sidelight type backlight module
JP2010177085A (ja) 2009-01-30 2010-08-12 Hitachi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TWM366080U (en) 2009-03-19 2009-10-01 Taiwan Nano Electro Opt Tech Optical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5401247B2 (ja) 2009-10-02 2014-01-2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TWM385715U (en) 2009-12-14 2010-08-0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cklight module
JP2011216322A (ja) 2010-03-31 2011-10-27 Sony Corp 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5422473B2 (ja) 2010-04-09 2014-02-1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1114774B1 (ko) * 2010-10-27 2012-03-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모듈
TWM416720U (en) * 2011-04-19 2011-11-21 Kinpo Elect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250611A1 (en) 2013-09-26
TWI489056B (zh) 2015-06-21
US9557470B2 (en) 2017-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3186B2 (ja)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9086595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JP566788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JP4717494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0021131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08130248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JP2009043636A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489056B (zh) 光源模組
US7815359B2 (en)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US84415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backlight with reflective member
JP5774942B2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US20100165662A1 (en) Backlight unit
JP2012119246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CN108885302B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JP658589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5899722B2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3008327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4265813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696799B2 (ja) 面光源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モバイル機器
JP2005228535A (ja)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7446065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13114452A1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TWI405102B (zh) 背光模組與光學式觸控面板
WO2012053262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CN110542945A (zh) 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