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6626A - 取芯加工方法,取芯加工裝置及透鏡定位單元 - Google Patents

取芯加工方法,取芯加工裝置及透鏡定位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6626A
TW201336626A TW101145276A TW101145276A TW201336626A TW 201336626 A TW201336626 A TW 201336626A TW 101145276 A TW101145276 A TW 101145276A TW 101145276 A TW101145276 A TW 101145276A TW 201336626 A TW201336626 A TW 2013366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ositioning
molding
processed lens
proces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5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61342B (zh
Inventor
Teruo Yamashita
Hideki Mutou
Norihiro Shiozawa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6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6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1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13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22Equipment for exact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t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 B24B47/225Equipment for exact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t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for bevelling optical work, e.g.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13/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optical surfaces on lenses or surfaces of similar shape on other work;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13/005Blocking means, chucks or the like; Alignment devices
    • B24B13/0055Positioning of lenses; Marking of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9/00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edges or bevels on work or for removing bur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9/02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edges or bevels on work or for removing bur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pecific to articles to be ground
    • B24B9/06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edges or bevels on work or for removing bur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pecific to articles to be ground of non-metallic inorganic material, e.g. stone, ceramics, porcelain
    • B24B9/08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edges or bevels on work or for removing bur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pecific to articles to be ground of non-metallic inorganic material, e.g. stone, ceramics, porcelain of glass
    • B24B9/14Machines or devices designed for grinding edges or bevels on work or for removing burrs; Accessori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design with respect to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specific to articles to be ground of non-metallic inorganic material, e.g. stone, ceramics, porcelain of glass of optical work, e.g. lenses, pris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Abstract

本發明作為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透鏡(16)進行透鏡(16)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方法,包含:使用藉成形金屬模的成形面所成形的透鏡(16)的平坦部(16C),相對於透鏡(16)可定位之定位構件(40)的引導部(41)進行透鏡(16)定位的第1步驟,及將第1步驟所定位的透鏡(16),以一方的保持具和另一方的保持具夾持著透鏡(16),使透鏡(16)的光軸與一方保持具的中心軸一致的第2步驟。藉此取芯加工方法,以非球面或球面的透鏡作為被加工透鏡進行取芯加工的場合,可防止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或反射防止膜的損傷。

Description

取芯加工方法,取芯加工裝置及透鏡定位單元
本發明是有關取芯加工方法及取芯加工裝置及透鏡定位單元。
一般,使用於數位單鏡頭反光照相機或攝錄影機等的透鏡之中,有經過透鏡成形步驟和取芯加工步驟所製造的透鏡。透鏡成形加工是使用成形金屬模進行透鏡成形的步驟。取芯加工步驟為研磨透鏡成形步驟所獲得透鏡的外圍部,使透鏡形成預定的外徑並使得透鏡的外圍形狀形成以透鏡的光軸為中心的正圓形的步驟。
透鏡的取芯加工中,作為加工時的透鏡保持方式有鐘型夾持方式為人所知(例如,參閱專利文獻1、2)。鐘型夾持方式是藉著彼此同軸所配置的一對保持具夾持著透鏡支撐(以下,也稱「夾持」)的方式。各個保持具是形成為在接觸透鏡側開口的圓筒形。
實際在夾持透鏡進行取芯加工的場合,首先,在一方保持具裝設透鏡,隨後,使另一方保持具接近一方的保持具(透鏡),藉此將透鏡夾持支撐在一對保持具之間。此時,各個保持具的開口端是形成從透鏡的兩側接觸分別對應透鏡的光學面的狀態。在此階段是將一對保持具的夾持壓設定為低的壓力。
如上述以一對保持具夾持透鏡,並以其狀態旋轉一對 保持具時,一邊承受著上述的夾持壓一邊使透鏡滑動運動,藉此自動進行透鏡的定心。具體而言,在一對保持具的轉軸與透鏡的光軸不一致的狀態下旋轉一對保持具時,使透鏡朝著該等軸一致的方向滑動運動,藉此進行透鏡的定心。
如上述進行透鏡的定心之後,使一對保持具一邊旋轉,一邊設定使得一對保持具的夾持壓大於透鏡進行至定心為止的壓力(具體而言,取芯加工中使透鏡不致偏位程度的壓力)。藉此,使得和一對保持具成一體的透鏡旋轉。在此狀態下,將研磨砂輪接觸於旋轉中的透鏡的外圍部。藉此,研磨(取芯加工)透鏡的外圍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27415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4084919號公報
但是,上述透鏡成形步驟所獲得的透鏡的種類有球面透鏡與非球面透鏡。其中,球面透鏡的場合是以相同的曲率形成透鏡的光學面。因此,在一對保持具接觸透鏡的光學面夾持著透鏡旋轉時,透鏡容易順利地滑動運動。另一方面,非球面透鏡的場合,則不以相同的曲率形成透鏡的光學面。此外,非球面透鏡的光學面是從透鏡的光軸隨著 朝徑向遠離使得與球面透鏡的光學面的形狀差(非球面量)越大。
一對保持具原來是形成與球面透鏡的光學面容易密合的圓筒形。因此,非球面狀透鏡的場合,在保持具接觸透鏡的光學面夾持著透鏡旋轉時,藉取芯前透鏡的偏位將保持具的開口端單側抵接於透鏡,使透鏡容易掛於保持具上。因此,藉保持具的旋轉進行定心的場合,非球面透鏡和球面透鏡比較不易滑動。其結果,在非球面透鏡進行取芯加工時,由於透鏡光學面與保持具的摩擦,會有在透鏡的光學面容易擦傷的問題。尤其是在光學面上塗敷反射防止膜的非球面透鏡進行取芯加工的場合,會因為反射防止膜的微小凹凸使得透鏡的滑動更為惡化,而導致透鏡的光學面及反射防止膜容易損傷的狀況。
為防止透鏡的光學面不致損傷(只要在光學面形成反射防止膜,即不致損傷光學面及反射防止膜),除了取代或非球面的透鏡之外,球面透鏡也有此一期待。
並且,取芯加工後的透鏡是例如以透鏡的平坦部或外圍部為基準安裝在光學設備的鏡筒上。安裝時,在透鏡的反射偏心或透鏡偏心的精度低的場合,對於光學設備的光學特性會有產生不良影響的問題。因此,為提升反射偏心或透鏡偏心的精度,以儘可能抑制減少取芯加工時之透鏡的偏位為佳。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以透鏡(典型為具有非球面擊球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透鏡)為被加工透鏡進行取芯 加工的場合,也不會造成被加工透鏡之光學面(只要在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形成反射防止膜,即不致損傷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及反射防止膜)損傷的技術。
本發明的第1樣態是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被加工透鏡進行被加工透鏡外圍部之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方法,包含:使用藉成形金屬模的成形面所成形的被加工透鏡的第1基準部,將被加工透鏡定位在被加工透鏡可定位之定位構件的第2基準部的第1步驟,及將第1步驟定位的被加工透鏡,以一方的保持具與另一方保持具夾持被加工透鏡,使被加工透鏡的光軸與一方保持具的中心軸一致的第2步驟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2樣態為第1基準部,包含:從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或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的外圍緣部朝著徑向延伸的平坦部之上述第1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2樣態的第1例為被加工透鏡是以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面作為第1基準部,在第1步驟中,利用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面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藉以使被加工透鏡的光軸相對於定位構件的基準軸成平行,或實質上一致的上述第1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2樣態的第2例為被加工透鏡是以從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的外圍緣部朝徑向延伸的平坦部作為第1 基準部,在第1步驟中,利用被加工透鏡的平坦部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藉以使被加工透鏡的光軸相對於定位構件的基準軸成平行,或實質上一致的上述第1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2樣態的第3例為被加工透鏡是以從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的外圍緣部朝徑向延伸的平坦部與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面為基準部,在第1步驟中,以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面及平坦部作為第1基準面使用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藉以使被加工透鏡的光軸相對於定位構件的基準軸成平行,或實質上一致的上述第1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3樣態為成形金屬模,具有:被加工透鏡之光學面成形用的第1成形面,及在第1成形面的外側設置形成第1基準部之第3基準部的第2成形面,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得藉第3基準部所形成的第1基準部與第2基準部一致的上述第1或第2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4樣態為第3基準部包含在第2成形面上,具有與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正交的平面的平坦部,在使用成形金屬模進行壓製成形時將平坦部轉印至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第1基準部,並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第1基準部與第2基準部一致的上述第3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5樣態為包含在第3基準部在第2成形面 上,與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平行的外圍面部,外圍面部成形有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在使用成形金屬模進行壓製成形時將外圍面部轉印至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第1基準部,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第1基準部與第2基準部一致的上述第3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6樣態是第2基準部為定位構件的基準軸,第1步驟中的定位是校正光軸使其平行於基準軸的上述第1至第5樣態其中之一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7樣態是第2基準部為定位構件的基準軸,第1步驟中的定位是校正光軸使其交叉於基準軸的上述第1至第6樣態其中之一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8樣態是第2步驟,包含:將第1步驟所定位的被加工透鏡從被加工透鏡定位的位置朝著一對保持具移動,及進行被夾持之被加工透鏡加工的上述第1至第7樣態其中之一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第9樣態是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被加工透鏡,並進行被加工透鏡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裝置,具備:定位單元,使用成形金屬模的成形面所成形被加工透鏡的第1基準部,對被加工透鏡可定位之定位構件的第2基準部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及加工單元,具有一對保持具,將定位單元所定位的被加工透鏡,以一方的保持具和另一方的保持具夾持被加工透鏡,使被加工透鏡的光軸與一方保持具的中心軸一致,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外圍部的取芯加工 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0樣態為第1基準部,包含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或從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的外圍緣朝徑向延伸的平坦部的上述第9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1樣態為成形金屬模,具有: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成形用的第1成形面,及在第1成形面的外側設置形成第1基準部之第3基準部的第2成形面,定位單元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第3基準部所形成的第1基準部與第2基準部一致的上述第9或第10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2樣態為第3基準部,包含在第2成形面上具有和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正交的平面的平坦部,使用成形金屬模的壓製成形時將平坦部轉印至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第1基準部,定位單元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第1基準部與第2基準部一致的上述第11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3樣態為第3基準部包含在第2成形面上,與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平行的外圍面部,外圍面部成形有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在使用成形金屬模進行壓製成形時將外圍面部轉印至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第1基準部,定位單元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第1基準部與第2基準部一致的上述第11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4樣態是第2基準部為定位構件的基準軸,定位單元進行的定位是校正光軸使其平行於基準軸的 上述第9至第13樣態其中之一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5樣態是第2基準部為定位構件的基準軸,定位單元進行的定位是校正光軸使其交叉於基準軸的上述第9至第14樣態其中之一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6樣態是第2步驟,包含:將第1步驟定位的被加工透鏡從被加工透鏡所定位的位置朝著一對保持具移動,及進行被夾持之被加工透鏡加工的上述第9至第15樣態其中之一樣態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
本發明的第17樣態是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被加工透鏡,並進行被加工透鏡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在將被加工透鏡裝設在一方保持具之前,進行被加工透鏡定位的透鏡定位單元,被加工透鏡具有藉成形金屬模的成形面所成形的第1基準部,透鏡定位單元具備有被加工透鏡可定位之第2基準部的定位構件,透鏡定位單元藉著使第1基準部抵接或接近第2基準部,可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定位。
根據本發明,以透鏡(典型為具有非球面及球面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透鏡)作為被加工透鏡進行取芯加工的場合,可有效防止被加工透鏡光學面(只要在光學面形成反射防止膜,即不致損傷光學面及反射防止膜)的損傷。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一邊參閱圖示一邊詳細加以說明。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是以下述順序進行說明。
1.第1實施形態
1-1.取芯加工裝置的概要
1-2.取芯加工的順序
1-3.針對被加工透鏡的偏位
1-4.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
1-5.定位單元的構成
1-6.取芯加工方法
1-7.第1實施形態的效果
1-8.變形例等
2.第2實施形態
2-1.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
2-2.定位單元的構成
2-3.取芯加工方法
2-4.第2實施形態的效果
2-5.變形例等
3.第3實施形態
3-1.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
3-2.定位單元的構成
3-3.取芯加工方法
3-4.第3實施形態的效果
3-5.變形例等
<第1實施形態>
(1-1.取芯加工裝置的概要)
第1圖是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裝置的概要模式圖。
取芯加工裝置,主要具有三個處理部份。第1處理部份為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第2處理部份為透鏡定位部12。第3處理部份為透鏡加工部13。取芯加工裝置具有:根據預先組裝於取芯加工裝置的控制系統之控制程式動作的自動模式,及根據來自外部所輸入的指示動作的手動模式。本發明可運用其中任意的動作模式。
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是如第1(A)圖表示,進行取芯加工前的透鏡的供應作業與取芯加工後之透鏡收納作業的處理部份。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設定有:收納取芯加工前的透鏡的托盤14與收納取芯加工後的透鏡的托盤15。其中,收納於托盤14的透鏡16是成為被加工透鏡。被加工透鏡為球面透鏡及非球面透鏡的其中之一皆可。在托盤14以一定的配列間距設有複數個透鏡袋14A。各個透鏡袋14A是形成剖面凹形,在各個透鏡袋14A收納著取芯加工前的透鏡16。並在各個透鏡袋14A收納有表裏同一方向的複數個透鏡16。另一方面,也在托盤15形成複數個透鏡袋15A,可在各個透鏡袋15A收納取芯加工後 的透鏡16。
並在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設有透鏡搬運裝置17。透鏡搬運裝置17是以吸附部(未圖示)保持透鏡16,進行透鏡的供應作業與收納作業。透鏡的供應作業中,透鏡搬運裝置17從托盤14的透鏡袋14A取出取芯加工前的透鏡16供應給下一步驟(透鏡定位步驟)。並在透鏡的收納作業中,透鏡搬運裝置17是將取芯加工後的透鏡16從前步驟接收後收納於托盤15的透鏡袋15A。再者,取芯加工前的透鏡16與取芯加工後的透鏡16雖然會產生透鏡的外徑及形狀的差異,但是在第1(A)圖中已予簡化。又,第1(A)圖與(B)、(C)在顯示方向不同。
透鏡定位部12是如第1(B)圖表示,將由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藉著透鏡搬運裝置17所供應的透鏡16在供應透鏡加工部13之前予以定位的處理部份。在後段針對透鏡定位部12詳細說明。透鏡定位部12所定位的透鏡16被保持在設置於未圖示之移載臂的透鏡架18上,以其狀態藉著移載臂的移動供應至透鏡加工部13。又,透鏡加工部13中,將透鏡架18保持的透鏡16傳遞至後述的保持具21時,使透鏡16的中心軸Jo與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一致。
透鏡加工部13是如第1(C)圖表示,對使用成形金屬模(詳細於後述)所成形的透鏡(被加工透鏡)16施以取芯加工的處理部份。透鏡加工部13設有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21、22。各保持具21、22形成為一方開口 的圓筒形。保持具21是設置在旋轉軸部23的前端,保持具22則是設置在旋轉軸部24的前端。一對保持具21、22彼此是以相同的中心軸J2被配置在同軸上。並且,旋轉軸部23、24也是以和一對保持具21、22相同的中心軸J2彼此配置在同軸上。旋轉軸部23、24是以馬達等為驅動源設置成可旋轉。又,一方的旋轉軸部24被設置成可朝著與中心軸J2平行的方向移動。此外,在透鏡加工部13設有研磨砂輪25。研磨砂輪25是以馬達等為驅動源設置成可旋轉。又,研磨砂輪25被設置成可朝著與中心軸J2正交的方向移動。研磨砂輪25也可使用於後述之透鏡16的平坦部加工的場合或對透鏡16進行分步加工的場合,設至成可朝著與中心軸J2平行的方向移動。
(1-2.取芯加工的順序)
針對使用上述構成所成的取芯加工裝置進行透鏡16的取芯加工場合的順序簡單地說明。
首先,取芯加工裝置是以透鏡搬運裝置17的吸附部保持著收納於托盤14的透鏡16之後,藉透鏡搬運裝置17的驅動將透鏡16供應至透鏡定位部12。接著,取芯加工裝置以透鏡定位部12進行透鏡16的定位(詳細如後述)。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在透鏡定位部12以透鏡架18保持著定位狀態的透鏡16之後,藉未圖示的移載臂的移動將透鏡16供應至透鏡加工部13。
於透鏡加工部13,首先,將以透鏡架18成保持狀態 的透鏡16配置在隔著一方保持具21的開口端與預訂的距離成相對的方向。此時,透鏡16的中心軸Jo是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成一致的狀態。又,另一方的保持具22在以透鏡架18進行透鏡16的供應動作之前,與該等不干涉地成退避的狀態。
接著,藉未圖示的移載臂的移動,以透鏡架18保持的透鏡16是接近保持具21的開口端。並且,透鏡16的一方的光學面一旦接觸保持具21的開口端時,通過旋轉軸部23的內部進行空氣吸引,藉此吸引力將透鏡16吸附在保持具21上。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在將透鏡架18從透鏡16分開之後,使透鏡架18退避於一對保持具21、22之間。接著,取芯加工裝置使另一方的保持具22接近一方的保持具21,藉此一接近使保持具22的開口端接觸透鏡16另一方的光學面。藉此,形成以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著透鏡16的狀態。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從未圖示的噴嘴一邊供應潤滑油等至以一對保持具21、22所夾持的透鏡16,一邊藉未圖示的馬達等的驅動,使一對保持具21、22與旋轉軸部23、24成一體地旋轉。此時,透鏡16的光軸Jo未與中心軸J2一致的場合,或者,使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中心軸J2有更接近餘地的場合,透鏡16進行滑動運動使該等的軸彼此一致。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在將一對保持具21、22對透鏡 16的夾持壓提高到預定的壓力(取芯加工中使透鏡未偏位程度的壓力)之後,使研磨砂輪25接近透鏡16,藉以使研磨砂輪25接觸透鏡16的外圍部。藉此,在透鏡16的光軸Jo與一對保持具21、22的中心軸J2一致的狀態下,藉研磨砂輪25進行透鏡16的加工。
隨後,取芯加工裝置在將透鏡16的外圍部加工成預定的尺寸暨形狀之後,使研磨砂輪25從透鏡16分開。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在使保持具22從透鏡16分開之後,使透鏡架18進出於中心軸J2上。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將透鏡16從保持具21傳遞到透鏡架18之後,藉著未圖示的移載臂的移動將透鏡16供應至透鏡定位部12。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以透鏡搬運裝置17的吸附部(未圖示)保持著置於透鏡定位部12的已加工後的透鏡16。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藉著透鏡搬運裝置17的驅動將透鏡16移送至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在此將透鏡16收納於托盤15的空透鏡袋15A內。
再者,在此雖時序針對一個透鏡16進行取芯加工時的基本順序已作說明,但實際上複數個透鏡16是連續進行取芯加工。此時,透鏡加工部13的透鏡16的加工動作中,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之透鏡16的供應暨收納動作與透鏡定位部12之透鏡16的定位動作為同時進行。
(1-3.針對被加工透鏡的偏位)
形成取芯加工對象的透鏡16的偏位有兩個形態。其 中之一是如第2(A)圖表示,透鏡16的光軸(中心軸)Jo相對於基準軸Jr成平行移動形態的偏位(以下,稱「移動偏位」)。另外之一是如第2(B)圖表示,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基準軸Jr成傾斜狀態的偏位(以下,稱「傾斜偏位」)。實際上,透鏡16的偏位多是移動偏位與傾斜偏位同時(複合式)發生。
(1-4.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
接著,針對被加工透鏡的成形所使用的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說明。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與透鏡的構造的剖面圖。具體而言,第3(A)圖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的剖面圖,同圖(B)是表示使用此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透鏡的構造的剖面圖。
成形金屬模30是藉壓製成形來形成目的的被加工透鏡。成形金屬模30具備上模31與下模32與胴體模33。
上模31設有成形面31A、31B,也在與此相對的下模32設有成形面32A、32B。成形面31A為透鏡16之一方光學面16A成形用的面,成形面32A為透鏡16之另一方光學面16B成形用的面。成形面31A、32A是相當於「第1成形面」的一例,壓製成形時被配置成透過成形空間34彼此相對的狀態。成形面31A、32A是形成使各個曲面(對應透鏡光學面所成球面或非球面的面)的中心與成形 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一致。又,成形面31A、32A是分別配合對應的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形成凹面。再者,本說明書中的「成形面」是例如意味著壓製成形時成為透鏡成形材料的玻璃材接觸成形金屬模的面,在以下的實施例中為同義。
成形面31B是從透鏡16的光學面16A的外圍緣朝徑向延伸之平坦部16C成形用的面,成形面32B是從透鏡16的光學面16B的外圍緣朝徑向延伸之平坦部16D成形用的面。成形面31B、32B是相當於「第2成形面」的一例,壓製成形時被配置成彼此相對的狀態。成形面31B是形成在成形面31A的外側,成形面32B是形成在成形面32A的外側。並且,成形面31B、32B是相對於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形成與此正交的平面所形成。
另外,上模31與下模32分別形成有退避部31C、32C。退避部31C、32C在使用成形金屬模30進行透鏡的壓製成形時,形成為避免與朝外側隆起的自由表面部16E之干涉用的退避空間35。退避空間35是連通於成形空間34所形成。本實施形態雖是表示形成退避部31C、32C的例,但是也可以不設退避部31C、32C,此時,退避部31C、32C也可以是與成形面31B、32B連續的面,或者是與成形面31B、32B連續的曲面。
胴體模33是將上模31及下模32收容於同軸上。胴體模33是形成圓筒形。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與上模31的退避部31C及下模32的退避部32C一起區隔出退 避空間35。因此,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與退避空間35面對。胴體模33構成可使上模31與下模32進出於沿著中心軸J3的方向。但是,設定上模31及下模32的外徑與胴體模33的內徑,使得上模31與下模32插入於胴體模33的狀態下,上模31的外圍面與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之間不會產生間隙,且下模32的外圍面與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之間也不會產生間隙。
使用上述構成所成的成形金屬模30進行透鏡成形的場合,取芯加工裝置以在玻璃材夾入上模31與下模32的形態下將該等收容於胴體模33之後,施加預定的溫度和預定的壓力,藉此軟化玻璃材進行透鏡16的壓製成形。此時,藉著上模31的成形面31A及下模32的成形面32A,進行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的成形。並與此同時,藉著上模31的成形面31B及下模32的成形面32B,進行透鏡16的平坦部16C、16D的成形。另外,在以上模31的退避部31C與下模32的退避部32C所形成的退避空間35,將多餘的玻璃材朝向成形金屬模30的成形面31A、32A推壓而流動,在透鏡16的平坦部16C、16D的外側形成自由表面部16E。此時所形成的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但任何的場合,透鏡16的光軸Jo皆是成形為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一致的狀態。再者,本說明書中的自由表面部16E,玻璃材並非藉著吸收熱隆起所形成,而是藉著壓製成形使玻璃材流動暨變形所形成。
(1-5.定位單元的構成)
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
定位單元是在上述取芯加工的順序之中將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之前,具備透鏡16可定位的定位構件40。定位構件40是形成為圓筒形。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中心軸)J4,使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該基準軸J4定位,藉此將定位狀態的透鏡16供應至透鏡加工部13時,在取芯加工中機械地定精度以使得透鏡16的光軸Jo和一對保持具21、22的中心軸J2一致。
定位構件40的上端部是以大於透鏡16的外徑D1的內徑D2形成具階梯狀,該具階梯狀的底部份是形成引導部41。引導部41是相對於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J4形成與此正交的平面所形成。並設定使引導部41內周緣的直徑(孔徑)D3大於透鏡16的光學面16B外周緣的直徑D4。
(1-6.取芯加工方法)
接著,針對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說明。該取芯加工方法是使用上述構成的定位單元。並且,在此盡可能省略與上述取芯加工順序重複的說明。
首先,取芯加工裝置是如上述,從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藉著透鏡搬運裝置17將透鏡16供應至透鏡定位部 12。此時,使用上述構成的定位構件40進行透鏡16的定位。具體而言,如以下進行透鏡16的定位。
首先,取芯加工裝置將以透鏡搬運裝置17的吸附部(未圖示)保持的透鏡16搬運到透鏡定位部12。此時,取芯加工裝置將透鏡16配置在定位構件40的正上方。接著,取芯加工裝置使得以透鏡搬運裝置17的吸附部保持的透鏡16,沿著透鏡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J4的方向下降,藉此將透鏡16載放於定位構件40的引導部41。取芯加工裝置是在此階段,解除吸附部對透鏡16的保持,使吸附部從透鏡16分開。如上述,一旦將透鏡16移載於定位構件40時,透鏡16的平坦部16D即成為抵接於定位構件40的引導部41的狀態。此時,從透鏡16的上方對透鏡施加推壓力P,即可使透鏡16的平坦部16D與定位構件40的引導部41更為確實地抵接。並且,在透鏡16的自由表面部16E和與此相對的定位構件40的上部內周圍面42之間,形成對應上述內徑D2與外徑D1之尺寸差的間隙(例如,單側為0.002~0.2mm的間隙)產生的狀態。
如上述,在定位構件40載放透鏡16,對於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J4進行透鏡16之光軸Jo的定位。具體而言,將透鏡16的光軸Jo定位成不相對於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J4傾斜的狀態(平行狀態)。因此,在將定位構件40所定位狀態的透鏡16供應至透鏡加工部13時,可使得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成平行的狀態,將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
再者,將透鏡16載放於定位構件40時,也可僅藉著透鏡16本身重量使得平坦部16D抵接於引導部41。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藉設置在未圖示的移載臂的透鏡架18保持以透鏡定位部12成定位狀態的透鏡16。此時,透鏡架18是例如不使透鏡16的位置移動地接近。並且,透鏡架18的下端部一旦抵接透鏡16的光學面16A時,透鏡架18可藉空氣吸附等保持著透鏡16。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藉著移載臂的移動將透鏡16供應至透鏡加工部13。在透鏡加工部13中,取芯加工裝置,首先將以透鏡架18成保持狀態的透鏡16,配置在與一方保持具21的開口端隔著預定距離相對的方向。此時,配置透鏡16使透鏡16的中心軸Jo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成一致的狀態。並在藉透鏡架18進行透鏡16的供應動作之前,另一方的保持具22是形成退避至不與該等干涉的狀態。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藉著未圖示的移載臂的移動,使透鏡架18所保持的透鏡16接近保持具21的開口端。並且,透鏡16的光學面16B一旦接觸保持具21的開口端,取芯加工裝置通過旋轉軸部23的內部進行空氣的吸引,藉此將透鏡16保持於保持部21,並且停止以透鏡架18進行空氣的吸引使得透鏡16從透鏡架18分開。藉此,取芯加工裝置,將以定位構件40成定位狀態的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使得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的狀態與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定位構件 40的基準軸J4的狀態形成相同狀態。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將透鏡架18從一對保持具21、22之間退避後,使另一方的保持具22接近一方的保持具21,藉此一接近使保持具22的開口端接觸透鏡16的光學面16A。藉此,以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透鏡16。又,一方的保持具21與另一方的保持具22是以共同的中心軸J2配置。因此,一方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與另一方保持具22的中心軸(J2)實質上是成一致的狀態夾持著透鏡16。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從未圖示的噴嘴一邊對著一對保持具21、22所夾持的透鏡16供應潤滑油等,並藉著未圖示的馬達等的驅動,使一對保持具21、22和旋轉軸部23、24成一體地旋轉。此時,透鏡16的光軸Jo與中心軸J2不一致的場合,或者使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中心軸J2有更接近餘地的場合,透鏡16進行滑動運動使該等的軸彼此一致。因此,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保持具21、22的中心軸J2移動偏位的場合,藉此滑動運動校正移動偏位。使用隨後的研磨砂輪25的加工或將加工後的透鏡16收納於托盤15為止的順序已如上述。
再者,關於移動偏位除了以上述滑動運動校正之外,例如,取芯加工裝置也可以使透鏡架18保持的透鏡16一邊抵接於保持具21,並一邊使透鏡16朝著與中心軸J2正交的二維方向適當微動,找出透鏡16最接近保持具21的位置進行校正。
(1-7.第1實施形態的效果)
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在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取芯加工時,利用透鏡16的平坦部16D將透鏡16的光軸Jo定位在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J4,隨後,將定位狀態的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可以高位置精度將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具體而言,不致使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成傾斜偏位地將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因此,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時,或以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透鏡16時,可抑制小的透鏡16的位移量(起因於被加工透鏡從正規位置偏位裝設的位移量)。
又,與藉著使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的透鏡16旋轉時的滑動運動同時校正移動偏位和傾斜偏位雙方的場合比較,由於傾斜校正是預先進行校正,可抑制小的透鏡16的位移量。因此,可有效防止和一對保持具21、22摩擦所導致透鏡16的損傷,或者,取芯後的偏心精度變好。又,在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形成有反射防止膜的場合,可有效防止此反射防止膜的損傷。上述的效果,透鏡16為球面透鏡、非球面透鏡的其中之一皆可獲得,但是尤其在非球面透鏡的場合與球面透鏡比較,由於和保持具21、22的摩擦容易損傷,因此期待可獲得更良好的效果。
(1-8.變形例等)
再者,本實施形態在進行透鏡16的光軸Jo定位的場 合,雖是利用透鏡16的平坦部16D,但不限於此,也可使用位於其相反側之透鏡16的平坦部16C。並且,透鏡16的平坦部16C、16D也並非必需是平坦的面,例如,整體或只要一部份為平坦即可表面具有凹凸亦可。
並且,對於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也可採用如第5(A)、(B)圖表示的構造。圖示的成形金屬模30和上述第3(A)圖表示的成形金屬模30比較,以下的點不同。即,上述第3(A)圖表示的成形金屬模30中,上模31的成形面31A和下模32的成形面32A皆是以凹面形成。因此,壓製成形所獲得的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是如第3(B)圖表示,皆是成凸面。相對於此,第5(A)圖表示的成形金屬模30中,上模31的成形面31A和下模32的成形面32A皆是以凸面形成。因此,壓製成形所獲得的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是如第5(B)圖表示,皆是成凹面。對於其他的部份,成形金屬模30及透鏡16皆形成相同的構造。透鏡的光學面的凹凸組合為可自由變更。
又,使用於透鏡16定位的平坦部16C(或是16D)並非必需在與透鏡16的光軸Jo正交的平面內成平坦。其理由如下。即,透鏡16的光軸Jo與平坦部16C(或是16D)所成的角度即使不是直角,只要其角度在透鏡設計上可預先得知的場合,配合其角度形成定位構件40的引導部41,與上述同樣在透鏡定位部12進行傾斜偏位的校正即可。
<2.第2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說明。取芯加工裝置的概要等是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2-1.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
第6圖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與透鏡的構造的剖面圖。具體而言,第6(A)圖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例的剖面圖,同圖(B)為使用此所成形透鏡之構造例的剖面圖。對於圖中所標記的各部符號,針對已說明實施形態相對應的部份賦予相同的符號。
成形金屬模30是藉壓製成形來形成被加工透鏡之用,具備上模31與下模32與胴體模33。上模31設有成形面31A,也在與此相對的下模32設有成形面32A。成形面31A為透鏡16之一方光學面16A成形用的面,成形面32A為透鏡16之另一方光學面16B成形用的面。成形面31A是以和上模31的外徑大致相同的直徑所形成。成形面32A是以小於下模32外徑的直徑所形成。成形面31A、32A在壓製成形時透過成形空間34配置成彼此相對的狀態。成形面31A、32A是形成分別使得曲面的中心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一致。並且,成形面31A是配合透鏡16的光學面16A形成凹面,成形面32A是配合透鏡16的光學面16B形成凸面。
另外,在下模32形成有退避部32C。退避部32C在使用成形金屬模30進行透鏡的壓製成形時,形成為避免與向下側隆起的自由表面部16E之干涉用的退避空間35。退避空間35是連通於成形空間34所形成。
胴體模33是將上模31及下模32收容於同軸上。胴體模33是形成圓筒形。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形成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平行。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的剖面形狀是形成在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具有中心的正圓形。並且,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與成形空間34及退避空間35的雙方面對。與成形空間34面對的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形成透鏡16的外圍面16F成形用的面。並且和退避空間35面對的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形成與下模32的退避部32C一起區隔出退避空間35的面。胴體模33是構成上模31與下模32可出入於沿著中心軸J3的方向。但是,上模31與下模32插入於胴體模33的狀態下,上模31的外圍面與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之間幾乎不產生間隙,因此設定上模31及下模32的外徑與胴體模33的內徑,使得下模32的外圍面與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之間也幾乎不會產生間隙。
使用上述構成所成的成形金屬模30進行透鏡16成形的場合,以在玻璃材夾入上模31與下模32之間的形態將該等收容於胴體模33之後,施加預定的溫度和預定的壓力,藉此軟化玻璃材進行透鏡16的壓製成形。此時,藉 著上模31的成形面31A及下模32的成形面32A,進行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的成形。並與此同時,藉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進行透鏡16之外圍面16F的成形。並且,使多餘的玻璃材從下模32C的退避部32C所形成的退避空間35隆起,藉此形成透鏡16的自由表面部16E。此時所形成的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但是任何的場合,透鏡16的光軸Jo皆是成形為和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一致的狀態。並且,透鏡16的外圍面16F是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平行且成形為同心。
(2-2.定位單元的構成)
接著,針對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成,使用第7圖說明。第7圖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第7(A)圖為上面概略圖,同圖(B)是表示側面概略圖(第7(A)圖的A-A’剖面圖)。
定位單元具備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作為在上述取芯加工的順序之中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之前,可使透鏡16定位的定位構件。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以在該等之間配置透鏡16的狀態進行關閉動作,藉此進行透鏡16的定位使透鏡16的光軸Jo與該等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基準軸J5一致。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為基準的基準軸J5相對於其基準軸J5進行透鏡16的光軸Jo 的定位,藉以使在定位狀態的透鏡16供應至透鏡加工部13時,在取芯加工中機械地定精度以使得透鏡16的光軸Jo和一對保持具21、22的中心軸J2一致。
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被設置成可朝著與基準軸J5正交的一軸方向移動。並且,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被設置成可朝著彼此接近離開的方向移動。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接近的方向是成為該等關閉動作的方向,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分開的方向是成為該等開啟動作的方向。
在一方的透鏡推壓構件51形成有V字型的抵接基準面51A、51B。在另一方的透鏡推壓構件52形成有平面狀的抵接基準面52A。抵接基準面51A、51B、52A是相當於「引導部」的一例。抵接基準面51A、51B形成的V字型的面與抵接基準面52A形成的面是在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移動的方向,配置成彼此相對的狀態。
並且,在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進行定位的部份,設有透鏡承台53。透鏡承台53是從下側支撐著透鏡16。設定使透鏡承台53的外徑小於透鏡16的外徑。且透鏡承台53的上面53A是配置成水平。又,透鏡承台53是以上面53A承接透鏡16的自由表面部16E下端的方式支撐著透鏡16。
再者,第7(A)圖中,透鏡16承受來自兩側定位構件51、52的壓力也可以是相同。亦即,定位構件51、52從左右側每單位面積推壓的力也可以相同。
並且,第7(A)圖中,夾持著透鏡16時,定位構件51的V谷(頂點)和基準軸J5,也可以是和夾持壓力P的方向平行的相同線上的通過地點。
又,實際上,雖依據透鏡16的直徑來決定定位構件51的V的開角,但是以定位構件51、52分開的狀態將透鏡16配置在定位構件51、52之間夾持著透鏡時,可獲得透鏡16與定位構件51、52的兩點接觸的狀態。具體而言,例如,在定位構件52之P3表示的第1點與定位構件51之P2表示點的略下方的第2點,獲得透鏡16與定位構件51、52接觸的狀態。以上的場合,取芯加工裝置開啟定位構件51、52(根據需要,進行複數次之定位構件51、52的開關),隨後,關閉定位構件51、52,使透鏡16的中心O接近基準軸J5,並使得相對於透鏡16的定位構件51、52的相對位置偏移至可支撐三點的位置之後,夾持透鏡16。此時的開關動作時的定位構件51、52的各壓力(相對於定位構件的移動方向每單位面積所施加的力)為可適當調整,例如,可大於或小於夾持壓力P,也可以和夾持壓力P相同,定位構件51與52也可以不同。
(2-3.取芯加工方法)
接著,針對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取心加工方法說明。該取心加工方法是使用上述構成的定位單元。
首先,取芯加工裝置是如上述,從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藉著透鏡搬運裝置17將透鏡16供應至透鏡定位部 12。此時,使用上述構成的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進行透鏡16的定位。具體而言,如以下進行透鏡16的定位。
首先,取芯加工裝置將透鏡搬運裝置17的吸附部(未圖示)所保持的透鏡16搬運至透鏡定位部12。此時,取芯加工裝置是將透鏡16配置在透鏡承台53的正上方。接著,取芯加工裝置使透鏡搬運裝置17的吸附部所保持的透鏡16,沿著,基準軸J5的方向下降,藉此將透鏡16載放於透鏡承台53的上面53A。取芯加工裝置在此階段,解除吸附部對透鏡16的保持,使吸附部從透鏡16分開。如上述透鏡16一旦移載於透鏡承台53時,透鏡16的自由表面部16E會成為抵接透鏡承台53的上面53A的狀態。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使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進行關閉動作。如此一來,透鏡推壓構件51的抵接基準面51A、51B與透鏡推壓構件52的抵接基準面52A,分別形成總共三處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具體而言,抵接基準面51A是成為以P1位置線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抵接基準面51B是成為以P2位置線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抵接基準面52A是成為以P3位置線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並且與此同時,透鏡16是形成藉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以預定壓力所夾持的狀態。藉此,將透鏡16的光軸Jo定位於基準軸J5。具體而言,將透鏡16的光軸Jo定位在實 質上與基準軸J5一致的狀態。在此記載的「實質上一致的狀態」是例如在透鏡的反射偏心量或穿透偏心量被納入於預定規格值以內的程度內,透鏡的光軸Jo與定位構件51、52的中心軸J5或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的移動與傾斜一致的狀態。透鏡的反射偏心或穿透偏心是藉著以透鏡的外徑部、透鏡光學面部及透鏡平坦部其中之一為基準時的透鏡面之光學軸的偏位量(移動偏位及傾斜偏位的至少其中之一)所產生的反射光像或穿透光像的偏位量來定義。透鏡外徑部、透鏡光學面或透鏡平坦部是作為透鏡鏡筒組裝時的安裝基準部使用。透鏡外徑部、透鏡光學面或透鏡平坦部分別成為透鏡反射偏心或穿透偏心的基準。取芯加工裝置是藉著機械加工形成作為透鏡反射偏心或穿透偏心的基準的透鏡外徑部或透鏡平坦部的步驟,所以在取芯加工時,在透鏡光軸Jo和取芯加工的治具或支架的中心軸被納入於反射偏心或穿透偏心的規格內之程度內的狀態進行取芯加工即可。
此外,在此雖是將透鏡推壓構件51的抵接基準面51A、51B與透鏡推壓構件52的抵接基準面52A抵接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進行透鏡16的光軸Jo的定位,但也可以不抵接而是以接近的狀態進行定位。但是,此時,各個抵接基準面51A、51b、52a和與此接近的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間隙是以設單側0.002mm以內(最小值大於0)為佳。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將以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 所定位狀態的透鏡16,藉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夾持後供應至透鏡加工部13。透鏡加工部13中,取芯加工裝置,首先將以透鏡推壓構件51、52成夾持狀態的透鏡16,配置在與一方保持具21的開口端間隔預定距離相對的方向。此時,例如,取芯加工裝置預先將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基準軸J5與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的機械座標(空間位置座標)記憶在取芯加工裝置的控制系統的記憶體等,根據該機械座標藉控制系統控制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移動。藉此,可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進行以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所夾持透鏡16之光軸Jo的對位。並且,在以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移動進行透鏡16的供應動作之前,另一方的保持具22是以退避不與該等干涉的狀態待機。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藉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移動,使透鏡16接近保持具21的開口端。並且,透鏡16的光學面16B一旦接觸保持具21的開口端之後,通過旋轉軸部23的內部進行空氣的吸引,藉此將透鏡16保持於保持具21,並進行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開啟動作。藉此,取芯加工裝置將以透鏡推壓構件51、52成定位狀態的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以使得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之透鏡16的光軸Jo的狀態與相對於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基準軸J5之透鏡16的光軸Jo的狀態形成相同的狀態。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在透鏡推壓構件51、52從一對 保持具21、22之間退避之後,使另一方的保持具22接近一方的保持具21,藉此一接近使得保持具22的開口端接觸於透鏡16的光學面16A。藉此,以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透鏡16。又,一方的保持具21和另一方的保持具22是以共同的中心軸J2所配置。因此,一方的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與另一方的保持具22的中心軸(J2)實質上是以一致的狀態夾持著透鏡16。
接著,取芯加工裝置是從未圖示的噴嘴一邊供應潤滑油等至一對保持具21、22所夾持的透鏡16,一邊藉未圖示的馬達等的驅動,使一對保持具21、22與旋轉軸部23、24成一體地旋轉。此時,透鏡16的光軸Jo未與中心軸J2一致的場合,或者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中心軸J2有更接近餘地的場合,透鏡16進行滑動運動使該等的軸彼此一致。但是,本實施形態中,使用以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精度良好成形後的透鏡16的外圍面16F,將透鏡16裝設在透鏡加工部13的保持具21之前,進行透鏡16的定位。因此,取芯加工裝置,即使使一對保持具21、22旋轉,透鏡16幾乎不會進行滑動運動,對透鏡16不會造成損傷。如果,即使透鏡16滑動運動的場合,由於透鏡16的光軸Jo與中心軸J2為大致一致,同樣對透鏡16不會造成損傷,可進行偏心精度高的取芯加工。隨後使用研磨砂輪25的加工或將加工後的透鏡16收納於托盤15為止的順序已如前述。
(2-4.第2實施形態的效果)
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在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取芯加工時,利用透鏡16的外圍面16F將透鏡16的光軸定位在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基準軸J5,隨後,將定位狀態的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可以高位置精度將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具體而言,不致使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成移動偏位及傾斜偏位地將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因此,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時,或以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透鏡16時,可以最小限抑制小的透鏡16的位移量。
並且,與第1實施形態的取芯加工裝置比較,根據第2實施形態的取芯加工裝置,由於事先校正移動偏位及傾斜偏位的雙方,所以可抑制小的透鏡16的位移量。因此,第2實施形態的取芯加工裝置可有效防止與一對保持具21、22摩擦而造成透鏡16的損傷或反射防止膜的損傷,或者獲得較佳的取芯後的偏心精度。
(2-5.變形例等)
再者,本實施形態雖利用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所成形的透鏡16的外圍面16F,藉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進行移動偏位與傾斜偏位雙方的校正,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也可利用透鏡16的外圍面16F,僅進行移動偏位或僅進行傾斜偏位的校正。如上述僅進行移動偏位或僅進行傾斜偏位校正的場合是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的場 合相同,可以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透鏡16使其旋轉,利用藉此所產生透鏡16的滑動運動進行傾斜偏位或移動偏位的校正。此時與使得一對保持具21、22所夾持的透鏡16旋轉時的滑動運動同時校正移動偏位和傾斜偏位雙方的場合比較,可降低透鏡16的位移量,所以可獲得透鏡16或反射膜損損傷的防止,或取芯後之偏心精度較佳的效果。
又,本實施形態作為定位構件的構成,雖是在一方的透鏡推壓構件51設置V字型的抵接基準面51A、51B,並在與此相對之另一方向的透鏡推壓構件52設置平面狀的抵接基準面52A,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如第8圖表示,也可採用在一方的透鏡推壓構件51設置V字型的抵接基準面51A、51B,並在與此相對之另一方向的透鏡推壓構件52也設置V字型的抵接基準面51A、51B的構成。
採用上述構成的場合,進行一對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關閉動作時,透鏡推壓構件51的抵接基準面51A、51B與透鏡推壓構件52的抵接基準面52A、52B是形成總計以四處分別接觸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具體而言,抵接基準面51A是成為以P1位置線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抵接基準面51B是成為以P2位置線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並且,抵接基準面52A是成為以P3位置線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的狀態,抵接基準面52B是成為以P4位置線接觸於透鏡16的外圍 面16F的狀態。藉此與上述同樣地,將透鏡16的光軸Jo定位在基準軸J5。
並且,針對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例如也可採用第9(A)、(B)圖表示的構造。圖示的成形金屬模30與上述第6(A)圖表示的成形金屬模30比較,以下的點不同。即,如上述第6(A)圖表示的成形金屬模30是設定使上模31的成形面31A的曲率半徑大於下模32的成形面32A的曲率半徑。因此,以壓製成形所獲得非球面的透鏡16是如第6(B)圖表示形成凹透鏡。相對於此,第9(A)圖表示的成形金屬模30是設定使上模31的成形面31A的曲率半徑小於下模32的成形面32A的曲率半徑。因此,以壓製成形所獲得非球面的透鏡16是如第9(B)圖表示形成凸透鏡。對於其他的部份則是成形金屬模30及透鏡16皆為相同的構造。透鏡的光學面的凹凸組合為可自由變更。
<3.第3實施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說明。取芯加工裝置的概要等是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3-1.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構造)
第10圖是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與透鏡的構造的圖。具體而言,第10(A)圖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例的剖面 圖,同圖(B)為使用此所成形透鏡之構造例的剖面圖。對於圖中所標記的各部符號,針對已說明實施形態相對應的部份賦予相同的符號。並且,上述各實施形態雖是表示透鏡具有平坦面或外圍面的例,但本實施形態是針對凸透鏡具有平坦面及外圍面加以說明。以下,針對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的點進行說明。
成形金屬模30是藉壓製成形來形成被加工透鏡之用,具備上模31與下模32與胴體模33。上模31設有成形面31A及成形面31B,並在與上模31的成形面31A及成形面31B相對的下模32設有成形面32A。
成形面31A為透鏡16之一方光學面16A成形用的面,成形面31B為平坦面16C成形用的面。並且,成形面32A為透鏡16之另一方光學面16B成形用的面。
成形面31A是以小於上模31外徑的直徑所形成。且,成形面32A是以小於下模32外徑的直徑所形成。成形面31A、32A在壓製成形時透過成形空間34配置成彼此相對的狀態。成形面31A、32A是形成分別使得曲面的中心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一致。並且,成形面31A是配合透鏡16的光學面16A形成凹面,成形面32A是配合透鏡16的光學面16B形成凸面。
另外,在下模32形成有退避部32C。退避部32C在使用成形金屬模30進行透鏡的壓製成形時,形成為避免與向下側隆起的自由表面部16E之干涉用的退避空間35。退避空間35是連通於成形空間34所形成。
胴體模33是將上模31及下模32收容於同軸上。胴體模33是形成圓筒形。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形成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平行。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的內面形狀是形成在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具有中心的正圓形。並且,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與成形空間34及退避空間35的雙方面對。與成形空間34面對的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形成透鏡16的外圍面16F成形用的面。並且和退避空間35面對的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是形成與下模32的退避部32C一起區隔出退避空間35的面。胴體模33是構成上模31與下模32可出入於沿著中心軸J3的方向。但是,上模31與下模32插入於胴體模33的狀態下,上模31的外圍面與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的間隙及下模32的外圍面與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的間隙是例如設定成0.1μm~10μm的程度。
使用上述構成所成的成形金屬模30進行透鏡16成形的場合,取芯加工裝置以在玻璃材夾入上模31與下模32之間的形態將該等收容於胴體模33之後,施加預定的溫度和預定的壓力,藉此軟化玻璃材進行透鏡16的壓製成形。此時,藉著上模31的成形面31A及下模32的成形面32A,進行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的成形。並與此同時,藉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33A,進行透鏡16之外圍面16F的成形,並且藉上模31的成形面31B來形成透鏡16的平坦面16C。此時,在透鏡16的外圍面16F與平坦面16C之間存在有成形金屬模與玻璃材成為非接觸的部位, 其部位的透鏡的表面16G是成曲面形狀的自由表面所形成。並且,使多餘的玻璃材流動於下模32的退避部32C所形成的退避空間35,藉此形成透鏡16的自由表面部16E。此時所形成的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可以是球面或非球面,但是任何的場合,透鏡16的光軸Jo皆是成形為和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一致的狀態。並且,透鏡16的外圍面16F是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平行且成形為同心。
(3-2.定位單元的構成)
接著,針對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成,使用第11圖說明。並且,省略與上述實施形態的說明重複的內容。
第11圖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造例的概略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定位單元是在透鏡供應至定位單元時,形成使透鏡16的外圍面16F實質上抵接於定位構件40的外圍面引導部43的點與上述第4圖不同。在此的「實質上抵接」是意味著例如透鏡16的外圍面16F與定位構件40的外圍面引導部43之間隙的單側在2μm以內。
定位構件40的上端部是以較透鏡16的外徑D1大約上述間隙量的內徑D2形成具階梯狀,該具階梯狀的底部份是形成引導部41。引導部41是相對於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J4形成與此正交的平面所形成。並設定使引導部41 內周緣的直徑(孔徑)D3大於透鏡16的光學面16A外周緣的直徑D4。
(3-3.取芯加工方法)
接著,針對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說明。該取芯加工方法是使用上述構成的定位單元。
首先,取芯加工裝置是如上述,從透鏡供應暨收納部11藉著透鏡搬運裝置17將透鏡16供應至透鏡定位部12,使透鏡16的平坦面16C與設置在定位構件40的引導部41抵接。此時,透鏡16的自由表面部16E在第11圖上形成朝向上側的狀態,使透鏡16的外圍面16F實質上抵接於定位構件40的外圍面引導部43。隨後的步驟可以和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進行。
(3-4.第3實施形態的效果)
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在進行被加工透鏡的取芯加工時,利用透鏡16的平坦面16C及外圍面16F,將透鏡16的光軸Jo高精度定位在定位構件40的基準軸J4,隨後,將定位狀態的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可以高位置精度將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具體而言,不致使透鏡16的光軸Jo相對於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成移動偏位及傾斜偏位地將透鏡16裝設於保持具21。因此,透鏡16裝設在保持具21時,或以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透鏡16時,可以最小限抑制小的透鏡16的位移量。
並且,與第1實施形態的取芯加工裝置比較,根據第3實施形態的取芯加工裝置,由於事先校正移動偏位及傾斜偏位的雙方,所以可抑制小的透鏡16的位移量。因此,第3實施形態的取芯加工裝置可有效防止與一對保持具21、22摩擦而造成透鏡16的損傷或反射防止膜的損傷,或者獲得較佳的取芯後的偏心精度。
(3-5.變形例等)
再者,針對上述的11圖表示的定位構件40,以此作為固定構件已作說明,但不限於此,定位構件40也可以活動的構件構成。具體而言,也可以左右一對的活動構件構成定位構件40,藉透鏡16本身重量使透鏡16的平坦部16C抵接在引導部41的狀態下,藉其左右一對的活動構件以預定的壓力夾持著透鏡16,使外圍面引導部43抵接於透鏡16的外圍面16F。
各實施形態中,除上述之外,可以設取芯後的透鏡16的反射偏心量及穿透偏芯量的至少其中之一較小。
以上,雖已說明數個實施形態及數個變形例,但此僅為本發明說明用的例示,本發明的範圍不僅限於該等的實施形態為主旨。亦即,本發明也可以實施其他種種的形態。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的至少其中之一中,也可以胴體模33的內周圍面形成透鏡16的平坦部。
又,例如,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的至少其中之一 中,也可藉上模31及下模32形成透鏡16的外圍面。
又,例如,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形例的至少其中之一中,透鏡16的外圍面及平坦部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也可具有斜錐面。
並且,透鏡16的外圍面也可以非全周圍圓筒面,而是以平面部形成透鏡16的外圍面的一部份(例如,所謂D裁切透鏡或I裁切透鏡等)。
又,藉定位構件40進行透鏡16的定位時,針對透鏡16的光軸Jo與定位構件40的中心軸J4、J5成平行或一致的狀態已作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在定位構件40進行透鏡16的定位時,校正(僅校正移動偏位)透鏡16的光軸Jo與定位構件40的中心軸J4、J5交叉。
最後,使用圖等總括第1~第3實施形態。
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是如第1圖、第3圖~第11圖表示為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30所成形的透鏡16進行透鏡16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方法,包含:使用成形金屬模30的成形面(31A、32A、31B、32B、33A)所成形透鏡16的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將透鏡16定位在透鏡16可定位之定位構件(定位構件40、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第2基準部(引導部41、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透鏡承台的上面53A、外圍面引導部43、基準軸J4、J5)的第1 步驟,及將第1步驟所定位的透鏡16,以一方保持具21與另一方保持具22夾持著透鏡16,使透鏡16的光軸Jo與一方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一致的第2步驟。
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中,如第3(B)圖、第5(B)圖、第6(B)圖、第9(B)圖、第10(B)圖表示,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包含從透鏡16的外圍面16F,或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的外圍緣朝徑向延伸的平坦部16C、16D。
此外,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中,如第3圖~第11圖表示,成形金屬模30,具有: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成形用的第1成形面(成形面31A、32A),及在第1成形面(成形面31A、32A)的外側設置形成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的第3基準部(成形面31B、32B、33A)的第2成形面(成形面31B、32B、33A),使第3基準部(成形面31B、32B、33A)所形成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與第2基準部(引導部41、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52B、外圍面引導部43)一致地進行透鏡16的定位。
並且,另外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中,如第3圖~第5圖、第10圖、第11圖表示,第3基準部(成形面31B、32B)在第2成形面(成形面31B、32B)上,包含具有和成形金屬模30的中 心軸J3正交的平面的平坦部16C、16D,在使用成形金屬模30進行壓製成形時將平坦部16C、16D轉印至透鏡16,形成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並使得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與第2基準部(引導部41、外圍面引導部43)一致地進行透鏡16的定位。
較佳為本發明第2、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中,如第6圖~第11圖表示,第3基準部(成形面33A)包含在第2成形面(成形面33A)上,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平行的外圍面部(成形面33A),外圍面部(成形面33A)成形有透鏡16的外圍面,在使用成形金屬模30進行壓製成形時將外圍面部(外圍面16F)轉印至透鏡16,形成第1基準部(外圍面16F),進行透鏡16的定位,使第1基準部(外圍面16F)與第2基準部(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外圍面引導部43)一致。
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中,如第4圖、第7圖、第8圖、第11圖表示,第2基準部為定位構件的基準軸J4、J5,第1步驟的定位是校正使光軸Jo平行於基準軸J4、J5。
並且,此外較佳為第2基準部是定位構件的基準軸J4、J5,第1步驟的定位是校正使得光軸Jo與基準軸J4、J5交叉。
並且,此外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中,如第1圖表示,第2步驟,包含:將第1 步驟所定位的透鏡16從透鏡16定位後的位置朝一對保持具21、22移動的步驟,及夾持後之透鏡16的加工步驟。
在其他的局面可如以下進行。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方法是如第1圖、第3圖~第11圖表示為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30所成形的透鏡16進行透鏡16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裝置,具備:使用成形金屬模30的成形面(31A、32A、31B、32B、33A)所成形透鏡16的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相對於透鏡16定位在透鏡16可定位之定位構件(定位構件40、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第2基準部(引導部41、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透鏡承台的上面53A、外圍面引導部43、基準軸J4、J5)進行透鏡16定位的定位單元,及具有一對保持具21、22,使透鏡16的光軸Jo與一方的保持具21的中心軸J2一致地,以一方保持具21和另一方保持具22夾持著透鏡16,進行透鏡16位圍部之取芯加工的加工單元。
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如第3(B)圖、第5(B)圖、第6(B)圖、第9(B)圖、第10(B)圖表示,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包含從透鏡16的外圍部,或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的外圍緣朝徑向延伸的平坦部16C、16D。
此外,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 工裝置中,如第3圖~第11圖表示,成形金屬模30,具有:透鏡16的光學面16A、16B成形用的第1成形面(成形面31A、32A),及在第1成形面(成形面31A、32A)的外側設置形成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的第3基準部(成形面31B、32B、33A)的第2成形面(成形面31B、32B、33A),定位單元是使第3基準部(成形面31B、32B、33A)所形成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與第2基準部(引導部41、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外圍面引導部43)一致地進行透鏡16的定位。
並且,另外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如第3圖~第5圖、第10圖、第11圖表示,第3基準部(成形面31B、32B)在第2成形面(成形面31B、32B)上,包含具有和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正交的平面的平坦部16C、16D,在使用成形金屬模30進行壓製成形時將平坦部16C、16D轉印至透鏡16,形成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定位裝置並進行透鏡16定位,使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與第2基準部(引導部41、外圍面引導部43)一致。
此外,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如第6圖~第11圖表示,第3基準部(成形面33A)在第2成形面(成形面33A)上,包含與成形金屬模30的中心軸J3平行的外圍面部,外圍面部成形有透鏡16的外圍面16F,在使用成形金屬模30進行壓製成形 時將外圍面部轉印至透鏡16,形成第1基準部(外圍面16F),定位裝置並進行透鏡16定位,使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與第2基準部(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外圍面引導部43)一致。
較佳為本發明第2、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如第4圖、第7圖、第8圖、第11圖表示,第2基準部為定位構件的基準軸J4、J5,定位單元進行定位是校正使光軸Jo平行於基準軸J4、J5。
此外,較佳為第2基準部是定位構件的基準軸J4、J5,定位單元進行定位是校正使得光軸Jo與基準軸J4、J5交叉。
並且,此外較佳為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如第1圖表示,第2步驟,包含:將第1步驟所定位的透鏡16從透鏡16定位後的位置朝一對保持具21、22移動的步驟,及夾持後之透鏡16的加工步驟。
在其他的局面可如以下進行。本發明第1~第3實施形態相關的透鏡定位單元是如第1圖、第3圖~第11圖表示,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21、22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30所成形的透鏡16進行透鏡16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將透鏡16裝設於一方保持具21之前,相對於透鏡16可定位之定位構件(定位構件40、透鏡推壓構件51、52)的第2基準部(引導部41、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外圍面引導部43)進行透鏡16定位的定位單元,透鏡16具有藉成形金屬模30的 成形面所成形第1基準部,透鏡定位單元,具備有透鏡16可定位之第2基準部(引導部41、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外圍面引導部43)的定位構件(定位構件40、透鏡推壓構件51、52),透鏡定位單元藉著使第1基準部(平坦部16C、16D、外圍面16F)抵接或接近第2基準部(引導部41、抵接基準面51A、51B、52A、52B、外圍面引導部43),可進行透鏡16的定位。
11‧‧‧透鏡供應暨收納部
12‧‧‧透鏡定位部
13‧‧‧透鏡加工部
16‧‧‧透鏡
16A、16B‧‧‧光學面
16C、16D‧‧‧平坦部
16E‧‧‧自由表面部
16F‧‧‧外圍面
21、22‧‧‧保持具
30‧‧‧成形金屬模
31‧‧‧上模
32‧‧‧下模
33‧‧‧胴體模
31A、32A‧‧‧成形面
31B、32B‧‧‧成形面
33A‧‧‧內周圍面
40‧‧‧定位構件
41‧‧‧引導部
51、52‧‧‧透鏡推壓構件(定位構件)
第1圖是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的取芯加工裝置的概要模式圖。
第2圖是說明透鏡的偏位形態的圖。
第3圖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與透鏡的構造的剖面圖。
第4圖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5圖是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其他構造例的圖。
第6圖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與透鏡的構造的剖面圖。
第7圖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成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8圖是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變形例的概略剖面圖。
第9圖是說明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與透鏡的其他構造例的圖。
第10圖是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成形金屬模的構造與透鏡的構造的圖。
第11圖是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相關定位單元的構造例的剖面圖。
12‧‧‧透鏡定位部
16‧‧‧透鏡
16A、16B‧‧‧光學面
16C、16D‧‧‧平坦部
16E‧‧‧自由表面部
40‧‧‧定位構件
41‧‧‧引導部
42‧‧‧上部內周圍面
D1‧‧‧外徑
D2‧‧‧內徑
D3、D4‧‧‧直徑(孔徑)
J4‧‧‧基準軸(中心軸)
P‧‧‧推壓力

Claims (17)

  1. 一種取芯加工方法,係藉鐘型夾持方式之一對保持具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被加工透鏡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外圍部之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方法,包含:第1步驟,使用藉上述成形金屬模的成形面所成形的上述被加工透鏡的第1基準部,將上述被加工透鏡定位在上述被加工透鏡可定位之定位構件的第2基準部,及第2步驟,將上述第1步驟定位的上述被加工透鏡,以上述一方的保持具與上述另一方的保持具夾持上述被加工透鏡,使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光軸與一方保持具的中心軸一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其中,上述第1基準部包含,從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或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的外圍緣部朝著徑向延伸的平坦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其中,上述成形金屬模,具有:上述被加工透鏡之光學面成形用的第1成形面,及在上述第1成形面的外側設置形成上述第1基準部之第3基準部的第2成形面,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得藉上述第3基準部所形成的上述第1基準部與上述第2基準部一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其中,上述第3基準部包含在上述第2成形面上,具有與上述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正交的平面的平坦部, 在使用上述成形金屬模進行壓製成形時將上述平坦部轉印至上述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上述第1基準部,並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上述第1基準部與上述第2基準部一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其中,上述第3基準部包含在第2成形面上,與上述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平行的外圍面部,上述外圍面部成形有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在使用上述成形金屬模進行壓製成形時將上述外圍面部轉印至上述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上述第1基準部,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上述第1基準部與上述第2基準部一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其中,上述第2基準部為上述定位構件的基準軸,上述第1步驟中的定位是校正上述光軸使其平行於上述基準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其中,上述第2基準部為上述定位構件的基準軸,上述第1步驟中的定位是校正上述光軸使其交叉於上述基準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取芯加工方法,其中,上述第2步驟,包含:將上述第1步驟所定位的上述被加工透鏡從上述被加工透鏡定位的位置朝著上述一對保持具移動,及進行被夾持之上述被加工透 鏡的加工。
  9. 一種取芯加工裝置,係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被加工透鏡,並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裝置,具備:定位單元,使用上述成形金屬模的成形面所成形上述被加工透鏡的第1基準部,對上述被加工透鏡可定位之定位構件的第2基準部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定位,及加工單元,具有上述一對保持具,將上述定位單元所定位的上述被加工透鏡,以上述一方的保持具和上述另一方的保持具夾持上述被加工透鏡,使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光軸與一方保持具的中心軸一致,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外圍部的取芯加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1基準部,包含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或從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的外圍緣朝徑向延伸的平坦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或第10項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其中,上述成形金屬模,具有: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光學面成形用的第1成形面,及在上述第1成形面的外側設置形成上述第1基準部之第3基準部的第2成形面,上述定位單元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上述第3基準部所形成的上述第1基準部與上述第2基準部一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其 中,上述第3基準部,包含在上述第2成形面上具有和上述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正交的平面的平坦部,使用上述成形金屬模的壓製成形時將上述平坦部轉印至上述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上述第1基準部,上述定位單元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上述第1基準部與上述第2基準部一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3基準部包含在上述第2成形面上,與上述成形金屬模的中心軸平行的外圍面部,上述外圍面部成形有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外圍部,在使用上述成形金屬模進行壓製成形時將上述外圍面部轉印至上述被加工透鏡,藉此形成上述第1基準部,上述定位單元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定位,使上述第1基準部與上述第2基準部一致。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基準部為上述定位構件的基準軸,上述定位單元進行的定位是校正上述光軸使其平行於上述基準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4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基準部為上述定位構件的基準軸,上述定位單元進行的定位是校正上述光軸使其交叉於上述基準軸。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至第15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取芯加工裝置,其中,上述第2步驟,包含:將上述第1步驟定位的上述被加工透鏡從上述被加工透鏡所定位的位置朝著上述一對保持具移動,及進行被夾持之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加工。
  17. 一種透鏡定位單元,係藉著鐘型夾持方式的一對保持具夾持使用成形金屬模所成形的被加工透鏡,並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外圍部的取芯加工的取芯加工裝置中,在將上述被加工透鏡裝設在一方保持具之前,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定位的透鏡定位單元,上述被加工透鏡具有藉上述成形金屬模的成形面所成形的第1基準部,上述透鏡定位單元具備有上述被加工透鏡可定位之第2基準部的定位構件,上述透鏡定位單元藉著使上述第1基準部抵接或接近上述第2基準部,可進行上述被加工透鏡的定位。
TW101145276A 2011-12-01 2012-12-03 取芯加工方法,取芯加工裝置及透鏡定位單元 TW2013366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3310 2011-12-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6626A true TW201336626A (zh) 2013-09-16
TWI561342B TWI561342B (zh) 2016-12-11

Family

ID=48535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5276A TW201336626A (zh) 2011-12-01 2012-12-03 取芯加工方法,取芯加工裝置及透鏡定位單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47750A1 (zh)
JP (1) JP5399591B2 (zh)
CN (1) CN103635289B (zh)
TW (1) TW201336626A (zh)
WO (1) WO20130811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20182A1 (en) * 2014-03-18 2017-01-25 Essilor International (Compagnie Générale D'Optique) A mould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hthalmic lens equipped with an insert
CN105789197B (zh) 2014-12-25 2019-03-15 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模块、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光学模块的电子装置
CN110744389B (zh) * 2019-10-22 2021-09-17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一种自由曲面棱镜的定位设计及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0064B2 (ja) * 2001-07-23 2009-11-2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の心取り装置
JP2003094279A (ja) * 2001-09-27 2003-04-0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被加工物供給装置、及び被加工物供給方法
JP4418652B2 (ja) * 2003-07-09 2010-02-17 中村留精密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芯取機
TWI296052B (en) * 2004-09-15 2008-04-21 Asia Optical Co Inc Centering method of lens and centering holder of lens
JP5080309B2 (ja) * 2008-02-19 2012-11-21 株式会社春近精密 レンズ芯取機のレンズ芯出方法
JP2009204752A (ja) * 2008-02-26 2009-09-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複合レンズ
JP2009274155A (ja) * 2008-05-13 2009-11-26 Olympus Corp 心取り加工装置および心取り加工方法
JP2010184340A (ja) * 2009-02-13 2010-08-26 Nakamura Tome Precision Ind Co Ltd レンズの加工方法及び研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81153A1 (ja) 2015-04-27
CN103635289A (zh) 2014-03-12
US20140347750A1 (en) 2014-11-27
CN103635289B (zh) 2015-03-25
JP5399591B2 (ja) 2014-01-29
WO2013081153A1 (ja) 2013-06-06
TWI561342B (zh) 2016-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38775B2 (en) Lens layout block device
EP1260313B1 (en) Lens layout block device
TW201336626A (zh) 取芯加工方法,取芯加工裝置及透鏡定位單元
JP2012056315A (ja) 光学部品での使用のためのウェハー形成方法及びそのようなウェハーを組み込んだ光学部品
CN215942404U (zh) 一种复合式定心磨边机
WO2019131277A1 (ja) 光学素子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118111A (ja) レンズ枠、レンズ組立体、およびレンズ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TWI420154B (zh) 鏡頭模組組裝裝置
JP2007268706A (ja) レンズ用レイアウト・ブロック装置
JP3776679B2 (ja) レンズホルダ供給機構
JP2005258100A (ja) 光学部材の位置決め装置、光学部材の組立装置、及び光学部材の位置決め方法
JP4181563B2 (ja) レンズホルダおよびそのホルダを使用した眼鏡レンズの加工方法
CN113211237A (zh) 一种复合式定心磨边机
TWI354601B (en) Lens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
KR101655720B1 (ko) 일축 면가공기
WO2024004552A1 (ja) 眼鏡レンズ加工システム
US11150435B2 (en) Lens apparatus
JP4081104B2 (ja) レンズ用レイアウト・ブ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眼鏡レンズの加工方法
TW202243797A (zh) 透鏡支撐部件及用於透鏡表面加工的系統和方法
US20210308818A1 (en) Method for machining an optical surface of an optical lens
JP2024005309A (ja) 搬送ロボット及び眼鏡レンズ加工システム
JP2023100437A (ja) 眼鏡レンズ加工装置及び眼鏡レンズ加工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325492A (zh) 镜片及其定位方法以及镜组、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TW201524688A (zh) 定心加工裝置及定心加工方法
JP2024005390A (ja) 眼鏡レンズ加工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