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0399A - 同軸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軸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0399A
TW201330399A TW101139667A TW101139667A TW201330399A TW 201330399 A TW201330399 A TW 201330399A TW 101139667 A TW101139667 A TW 101139667A TW 101139667 A TW101139667 A TW 101139667A TW 201330399 A TW201330399 A TW 20133039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housing
sleeve
dielectric inse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9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chael Timothy Sykes
Mattia Scheggia
Keith Richard Foltz
Michael Jon Block
Kevin Edward Weidner
Jeffrey Kenneth Orner
Tim R Chevalier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Te Connectivity Solutions Gmbh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03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39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H01R24/44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5Connection to a rigid planar substrate,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24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action of a clamping member, e.g. screw fastening mean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一同軸連接器(300)係包含一外側接頭(314),該外側接頭具有一匹配端(360)與一終結端(362),該匹配端經配置以與一匹配連接器匹配,該終結端經配置以固定至一電路板(302)。一中央孔腔(364)於該匹配端與該終結端之間延伸。一中心接頭(310)係位於該中心孔腔中,並經配置以終結於該電路板。一電路板架座(316)係與該終結端耦合,並經配置以將該外側接頭與該電路板機械及電氣連接。一介電插件(312)則接收於該中央孔腔中,而該介電插件具有一內孔(340),該內孔接收並固持該中心接頭。該介電插件具有多數結構特徵(346),該等結構特徵沿著該介電插件之外部軸向延伸,於該等結構特徵之間則界定多數空氣間隙(348)。該等結構特徵與該外側接頭(314)接合,以將該介電插件(312)固定至該中央孔腔(364)。

Description

同軸連接器
本發明與一同軸連接器有關。
典型的同軸連接器具有一金屬外殼、一內部介電插件與一中心接頭,該中心接頭用以運載電子訊號並固定於該內部介電插件之中。同軸連接器可以係標準配置或反針配置之插頭連接器或是插座連接器。同軸連接器可以終結於纜線或終結於一印刷電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對於纜線固定之應用方法而言,該金屬外殼係被壓接或焊接至該同軸纜線之外側金屬織帶或固定金屬套管,以提供該纜線遮蔽層與該同軸連接器之間之電連接,同時該中心接頭係被壓接至該同軸纜線之中心導體,以提供訊號通路的連接。對於板固定之應用方法而言,該金屬外殼係與該PCB之一接地導體機械與電氣連接,同時該中心接頭係與該PCB之一訊號導體機械與電氣連接。
典型的同軸連接器並非無缺點。例如,市場上典型的同軸連接器並非以平台設計,且無法進行客製化及自動生產。例如,該等插頭連接器係以該插頭連接器設計所專用之多數個部件或組件所製造,而該等插座連接器係以該插座連接器設計所專用之多數個部件或組件所製造。此外,該等纜線固定連接器係由該纜線固定設計所專用之多數個部件或組件所製造,以及該等板固定連接器係由該板固定設計所專用之多數個部件或組件所製造。此外,該等同軸 連接器典型係以手組裝,這係一耗時程序。該等同軸連接器之該等部件或組件一般來說係以機器方式扭緊。
需要一種同軸連接器,其適合進行產品設計擴充、自動化製造及/或降低成本。
根據本發明,一同軸連接器係包含一外側接頭,該外側接頭具有一匹配端與一終結端,該匹配端經配置以與一匹配連接器匹配,該終結端經配置以固定至一電路板。一中央孔腔於該匹配端與該終結端之間延伸。一中心接頭係位於該中心孔腔中,並經配置以終結於該電路板。一電路板架座係與該終結端耦合,並經配置以將該外側接頭與該電路板機械及電氣連接。一介電插件則接收於該中央孔腔中,而該介電插件具有一內孔,該內孔接收並固持該中心接頭。該介電插件具有多數結構特徵,該等結構特徵沿著該介電插件之外部軸向延伸,於該等結構特徵之間則界定多數空氣間隙。該等結構特徵與該外側接頭接合,以將該介電插件固定至該中央孔腔。
第一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具體實施例所形成之一同軸連接器系統10。同軸連接器系統10包括一插頭連接器100,插頭連接器100係經配置以連接至一插座連接器200。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插頭連接器100可以連接至板固定插座連接器300(示於第九圖)。插頭連接器100係終結於一同 軸纜線102,而插座連接器200則終結於一同軸纜線202。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插頭連接器100係可利用插頭連接器100內部螺紋與插座連接器200外部螺紋以螺紋方式連接至插座連接器200。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使用其他連接方式,以將插頭連接器100固定至插座連接器200。
第二圖為插頭連接器100之分解圖。插頭連接器100包括一中心接頭110、一介電插件112與一外側接頭114,介電插件112則固持中心接頭110,外側接頭114則接收介電插件112與中心接頭110。中心接頭110係經配置以終結於同軸纜線102(示於第一圖)之一中心導體(未圖示)。外側接頭114係經配置以與同軸纜線102之一外側導體或纜線遮蔽層(未圖示)電氣連接,像是以壓接或焊接至該纜線遮蔽層的方式連接。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外側接頭114係為一種兩部件本體,該本體由一後方外殼116與一前方外殼118所形成。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前方外殼118界定一插頭外殼,並在此之後稱之為插頭外殼118。
插頭連接器100包括一墊片120,墊片120與插頭外殼118耦合,以在匹配至插座連接器200(示於第一圖)時對插座連接器200密封。插頭連接器100包括一接合螺帽122,接合螺帽122經配置以可旋轉方式耦合至插頭外殼118。接合螺帽122具有多數內部螺紋124,以將插頭連接器100固定至插座連接器200。
插頭連接器100包括一壓接套筒126,壓接套筒126耦合至後方外殼116。壓接套筒126係用以將插頭連接器100 壓接至同軸纜線102。壓接套筒126係用以將插頭連接器100與同軸纜線102進行機械與電氣連接。
中心接頭110沿著插頭連接器100之一縱軸128於一可分離介面端130與一不可分離終結端132之間延伸。當插頭連接器100耦合至可分離介面端130時,可分離介面端130係經配置以與插座連接器200之一對應接點匹配。視情況所需,中心接頭110可以於可分離介面端130處選擇性電鍍,以強化該可分離介面的效能及/或傳導性。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可分離介面端130界定一接腳,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110可以具有不同的匹配介面,像是一種插座,以界定一反針連接器(reverse polarity connector)。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110係為一種壓印成形接頭。壓印成形接頭相對於機器製接頭而言於製造上較便宜。
終結端132係經配置以終結於同軸纜線102之一中心導體。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110於終結端132處具有一套筒134。套筒134係經配置以接收同軸纜線102之中心導體於其中。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110可以多種方式終結於同軸纜線102之中心導體。例如,在一第一終結應用方法中終結端132可以壓接至該中心導體,而在一第二終結應用方法中可以焊接至該中心導體。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終結於該中心導體的終結應用方法,像是交錯(indenting)、衝縫(lancing)、主動束終結應用(active beam termination)、絕緣錯位連接與其他類似方式。藉由允許中心接頭110可以多於一種方式終 結於該中心導體的方式,便可由不同使用者使用相同的中心接頭110於不同應用之中,而該等使用者可能較喜歡壓接或是焊接方式。因此,該產品家族並不需要為了不同的終結類型而包括不同的中心接頭類型,藉此降低該產品家族的整體部件數量,並降低該平台整體成本。視情況所需,可以選擇性將套筒134電鍍以促成於終結端132處的焊接。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110包括套筒134前方之一開口136。開口136中斷開口136前方套筒134的壓接效果,使開口136前方中心接頭110的剩餘部分不受到壓接程序的影響。開口136界定中心接頭110之一方向特徵,對於利用機器組裝插頭連接器100而言,該方向特徵允許在一特定方向固持中心接頭110。利用允許由一機器固持中心接頭110並插入至介電插件112的方式,開口136便允許插頭連接器100的自動組裝程序。
中心接頭110包括從其本身延伸之多數鎖定突片138。鎖定突片138係為可變形。鎖定突片138係用以將中心接頭110固定於介電插件112中。
介電插件112係以介電材料製成,像是塑膠材料。該介電材料可以是一種複合材料。介電插件112具有一內孔140,內孔140於其之中延伸貫穿,並接收及固持中心接頭110。介電插件112於一前端142與一後端144之間延伸。內孔140於前端142與後端144之間完全延伸穿過介電插件112。內孔140沿著插頭連接器100之縱軸128軸向延伸。
一般而言介電插件112係為圓筒形狀並包括多數個結構特徵146,像是翼部或突片,結構特徵146從圓筒介電插 件112外部徑向朝外延伸。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結構特徵146沿著介電插件112外部軸向延伸。使介電插件112軸向延伸允許介電插件112可被模造而非以機器扭緊,這在製造介電插件112時可能較便宜。於結構特徵146之間界定多數空氣間隙148,並將空氣(另一介電類型)引入至隔離區域圍繞中心接頭110。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結構特徵146只部分沿著介電插件112延伸。視情況所需,結構特徵146可以大概沿著介電插件112軸長度之半延伸。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結構特徵146可以沿著介電插件112的任何距離軸向延伸。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結構特徵146位於靠近後端144,然而結構特徵146可以位於沿著介電插件112的任何軸向位置處。
結構特徵146係用於將介電插件112固定於外側接頭114之中。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介電插件112係接收於插頭外殼118之中,而結構特徵146與插頭外殼118接合,以將介電插件112固定於插頭外殼118中。結構特徵146可以與外側接頭114接合,並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介電插件112。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結構特徵146係從結構特徵146之一前端150至一後端152逐漸變細,以增加在後端144處介電插件112的直徑。當介電插件112裝載至插頭外殼118之中時,結構特徵146開始與插頭外殼118接合,並隨著介電插件112進一步裝載至插頭外殼118之中而於介電插件112與插頭外殼118之間建立更緊密的安裝。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可選擇結構特徵146的尺寸與形狀以提供中心接頭110與外側接頭114之間的介電質之 一理想介電常數。當中心接頭110與介電插件112裝載至外側接頭114時,中心接頭110係因介電插件112的材料及空氣而與外側接頭114電氣隔離。該空氣與介電插件112構成中心接頭110與外側接頭114之間的介電性質。該介電常數則受到介電插件112材料總量與空氣總量的影響。介電插件112材料具有的介電常數係大於空氣的介電常數。藉由選擇介電插件112的尺寸與大小,便可調整插頭連接器100的阻抗,因此達到50歐姆或是其他的目標阻抗,介電插件112則包括結構特徵146。例如,在外側接頭114與中心接頭110之間該隔離區域中具有較多塑膠的設計(例如,較厚的管、較寬的特徵結構146、較多的特徵結構146、較長的特徵結構146等等)可以降低阻抗,而提供較多個空氣可以提高阻抗。
插頭外殼118於一前端160與一後端162之間延伸。插頭外殼118具有一中央孔腔164,中央孔腔164於前端160與後端162之間延伸。中央孔腔164接收介電插件112與中心接頭110。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插頭外殼118之前端160界定外側接頭114之一可分離介面端166。插頭外殼118之後端162則經配置以與後方外殼116耦合。
插頭外殼118於後端162處包括一套筒168。複數個支柱170則從套筒168向後延伸。如以下進一步詳細敘述,支柱170係經配置以支撐後方外殼116,以將插頭外殼118固定至後方外殼116。例如,可以使用一特殊工具對支柱170朝下推壓以使支柱170變形。該工具具有一特殊形狀以使該等支柱變形,並對該等支柱超過後方外殼116端部的部分 施力,藉此將插頭外殼118固定至後方外殼116。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方式或程序使插頭外殼118與後方外殼116耦合。
插頭外殼118包括一凸緣172,凸緣172從插頭外殼118之一外部延伸。凸緣172圍繞插頭外殼118於周邊延伸。凸緣172係位於套筒168前方。凸緣172係用於將接合螺帽122固定至插頭外殼118。
插頭外殼118於其外部上包括一平表面174。平表面174係經配置以在耦合插頭外殼118至後方外殼116期間,使插頭外殼118相對後方外殼116成一角度方向。例如,在組裝期間支柱170可以相對於後方外殼116成一特定角度方向。平表面174可以利用一機器進行接合,該機器係用於組裝插頭連接器100,以固持插頭外殼118之該角度位置供插頭外殼118裝載至後方外殼116之中。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提供其他特徵,其允許插頭外殼118相對於該組裝機器呈一方向,以組裝插頭連接器100。
因為後方外殼116包括允許耦合插座外殼218(示於第六圖)或插頭外殼118之多數特徵,因此後方外殼116係經配置以可交換方式如所描述實施例般耦合至插頭外殼118或插座外殼218。此外,插座外殼218與插頭外殼118係包括類似多數特徵,以固定至後方外殼116,因此後方外殼116可以與插座外殼218或插頭外殼118一起使用。
後方外殼116包括一前端180與一後端182。一中央孔腔184於前端180與後端182之間延伸穿過後方外殼116。後方外殼116之後端182界定外側接頭114之一終結端 186。後方外殼116包括一圓筒壓接端188,圓筒壓接端188則靠近後端182。
後方外殼116包括一輪緣190,輪緣190則靠近前端180。輪緣190從壓接端188朝前延伸。輪緣190界定一腔室192,腔室192則接收插頭外殼118。輪緣190與腔室192於後方外殼116前端180處界定一外殼介面194。插頭外殼118係耦合至外殼介面194。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後方外殼116於腔室192後方或底部處包括複數個開口196。當插頭外殼118耦合至後方外殼116時,插頭外殼118之套筒168便接收於腔室192中,而插頭外殼118之支柱170便延伸穿過後方外殼116中的多數對應開口196。支柱170完全延伸穿過開口196,並可以從輪緣190後方支撐,以將插頭外殼118固定至後方外殼116。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後方外殼116包括複數個擠壓肋部(crush ribs)198,擠壓肋部198沿著壓接端188之外部軸向延伸。壓接套筒126係經配置以插在壓接端188上,並藉由與擠壓肋部198之干涉配合拉住壓接端188。該干涉配合可能受到或不受到壓接套筒126壓接至壓接端188的影響。壓接套筒126係透過擠壓肋部198與壓接端188機械及電氣耦合。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或程序將壓接套筒126固定至壓接端188,像是利用將壓接套筒126焊接至壓接端188的方式。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壓接端188可以不包括擠壓肋部。
第三圖為插頭連接器100之橫截面圖,其顯示中心接 頭110之平衡狀態,用以裝載至介電插件112與外側接頭114之中。在組裝期間,墊片120係裝載於插頭外殼118之前端160上。墊片120係抵住凸緣172。接合螺帽122係裝載至插頭外殼118之後端162上。接合螺帽122從插頭外殼118前端160朝前延伸。接合螺帽122界定一腔室,該腔室係接收插座連接器200(示於第一圖)之一部分。接合螺帽122包括一唇部199,唇部199與凸緣172接合,以終止接合螺帽122朝前裝載至插頭外殼118。唇部199於凸緣172與後方外殼116輪緣190之間被抓取,以將接合螺帽122相對於插頭外殼118軸向定位。接合螺帽122係可相對於插頭外殼118旋轉。凸緣172限制接合螺帽122之朝前移動,而輪緣190限制接合螺帽122之朝後移動。
介電插件112係插入至插頭外殼118之中穿過後端162。結構特徵146與插頭外殼118接合,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介電插件112於中央孔腔164中。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介電插件112後端144係定位於插頭外殼118後端162前方。插頭外殼118係與後方外殼116耦合,因此後端162便與界定腔室192底部之壁部接合。插頭外殼118之後端162係接收於腔室192中。輪緣190環繞插頭外殼118後端162周圍。在腔室192底部或後端之該壁部係位於介電插件112後方,以確保介電插件112保持於插頭外殼118之位置中。支柱170(於第三圖中只可見其一部分)延伸穿過後方外殼116並於輪緣190後方支撐。
壓接套筒126係被裝載至後方外殼116之後端182上以及壓接端188上。擠壓肋部198與壓接套筒126接合,以 固持壓接套筒126位於壓接端188上。壓接套筒126之一部分係從壓接端188朝後延伸,並係經配置以壓接至同軸纜線102(示於第一圖)。
中心接頭110係於箭頭A所示之裝載方向沿著縱軸128裝載。中心接頭110可以於組裝程序任何階段裝載至介電插件112之中。例如,中心接頭110可以在介電插件112裝載至插頭外殼118中之前裝載至介電插件112之中。或者,中心接頭110可以在插頭外殼118與後方外殼116係彼此耦合之後裝載至介電插件112之中。中心接頭110可以在壓接套筒126裝載至壓接端188上之前或之後裝載至介電插件112之中。中心接頭110可以在中心接頭110終結於同軸纜線102之中心導體之前或之後裝載至介電插件112之中。
第四圖插頭連接器100之一部分後方立體圖,其顯示中心接頭110、介電插件112與插頭外殼118。所描述之中心接頭110係裝載至介電插件112之中。所描述之介電插件112係裝載至插頭外殼118之中。
結構特徵146與插頭外殼118接合,以固持介電插件112與中心接頭110之軸向位置。結構特徵146與插頭外殼118接合,以固持介電插件112相對於插頭外殼118之該角度位置。在與插座連接器200匹配期間,結構特徵146與插頭外殼118之間之干擾抵抗介電插件112與中心接頭110的旋轉或扭矩。
套筒134係於插頭外殼118後方暴露。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110係由一平整金屬片彎曲或捲動至一圓筒形之中而壓印成形。中心接頭110包括一第一邊緣400 與一第二邊緣402,該等邊緣係為壓印過程形成之切邊。中心接頭110係由朝向彼此捲動第一與第二邊緣400、402,直到第一與第二邊緣400、402於一接縫404相遇時所形成。在套筒134處,中心接頭110可以利用將第一與第二邊緣400、402朝內壓接至該中心導體上的方式壓接至該中心導體。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該壓接頭可以係一種F壓接頭。
開口136係位於套筒134前方。當套筒134被壓接時,中心接頭110受影響的部分只有套筒134。開口136中斷開口136前方的壓接效果。中心接頭110於開口136前方的部分保持圓柱狀,並因此在中心接頭110與插頭外殼118之間保持一相同間隔,這可幫助保持沿著縱軸128的相同阻抗。
第五圖為插頭連接器100之一部分後方立體圖,其顯示外側接頭114。插頭外殼118係耦合至後方外殼116。支柱170延伸穿過開口196,並位於輪緣190後方。支柱170可以支撐後方外殼116,像是利用施加壓力及/或熱以使支柱170變形而將插頭外殼118鎖在後方外殼116上的方式。
插頭外殼118與後方外殼116兩者都以一金屬材料製成。插頭外殼118係透過實體接觸或插頭外殼118與後方外殼116之間的介面與後方外殼116電氣耦合。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提供四個支柱170與對應開口196,其彼此以相等距離間隔於周圍。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支柱170係位於擠壓肋部198之間的間隙中。提供四個擠壓肋部198,且以相等距離間隔於壓接端188四周。
第六圖為插座連接器200之分解圖。插座連接器200 包括一中心接頭210、一介電插件212與一外側接頭214,介電插件212則固持中心接頭210,外側接頭214則接收介電插件212與中心接頭210。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介電插件212可與介電插件112(示於第二圖)相同。因此,該產品家族(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兩者)並不需要為了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而包括不同的介電插件類型,藉此降低該產品家族的整體部件數量,並降低該平台整體成本。
中心接頭210係經配置以終結於同軸纜線202(示於第一圖)之一中心導體(未圖示)。外側接頭214係經配置以與同軸纜線202之一外側導體或纜線遮蔽層(未圖示)電氣連接,像是以壓接或焊接至該纜線遮蔽層的方式連接。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外側接頭214係為一種兩部件本體,該本體由一後方外殼216與一前方外殼218所形成。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後方外殼216可以與後方外殼116(示於第二圖)相同。因此,該產品家族(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兩者)並不需要為了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而包括不同的介電插件類型,藉此降低該產品家族的整體部件數量,並降低該平台整體成本。
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前方外殼218界定一插座外殼,並在此之後稱之為插座外殼218。插座外殼218具有多數外部螺紋224,以將插座連接器200固定至插頭連接器100。視情況所需,插座外殼218可以係為平板固定組件,並包括用於將插座外殼218固定至一平板或其他結構組件之多數特徵。例如,插座外殼218可以包括多數外部螺紋、 閂扣或是其他將插座外殼218固定於穿過該平板之開口中的多數特徵。
插座連接器200包括一壓接套筒226,壓接套筒226耦合至後方外殼216。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壓接套筒226可以與壓接套筒126(示於第二圖)相同。因此,該產品家族(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兩者)並不需要為了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而包括不同的介電插件類型,藉此降低該產品家族的整體部件數量,並降低該平台整體成本。壓接套筒226係用以將插座連接器200壓接至同軸纜線202。壓接套筒226係用以將插座連接器200與同軸纜線202進行機械與電氣連接。
中心接頭210沿著插座連接器200之一縱軸228於一可分離介面端230與一不可分離終結端232之間延伸。當插座連接器200耦合至可分離介面端230時,可分離介面端230係經配置以與插頭連接器100中心接頭110(示於第二圖)之可分離介面端130(示於第二圖)匹配。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可分離介面端230界定一插座,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210可以具有不同的匹配介面,像是一種接腳,以界定一反針連接器。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210係為一種壓印成形接頭。壓印成形接頭相對於機器製接頭而言於製造上較便宜。
終結端232係經配置以終結於同軸纜線202之一中心導體。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210於終結端232處具有一套筒234。套筒234係經配置以接收同軸纜線202之中心導體於其中。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210 可以多種方式終結於同軸纜線202之中心導體。例如,在一第一終結應用方法中終結端132可以壓接至該中心導體,而在一第二終結應用方法中可以焊接至該中心導體。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210包括套筒234前方之一開口236。開口236中斷開口236前方套筒234的壓接效果,使開口236前方中心接頭210的剩餘部分不受到壓接程序的影響。開口236界定中心接頭210之一方向特徵,對於利用機器組裝插座連接器200而言,該方向特徵允許在一特定方向固持中心接頭210。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開口236使一F壓接工具對準中心接頭210,以確保該F壓接工具直接靠近該接縫的位置,以適當將中心接頭210壓接及/或壓縮同軸纜線202之中心導體。開口236中斷該焊料傳播至開口236前方之中心接頭210之中。
中心接頭210包括從其本身延伸之多數鎖定突片238。鎖定突片238係為可變形。鎖定突片238係用以將中心接頭210固定於介電插件212中。
介電插件212具有一內孔240,內孔240於其之中延伸貫穿,並接收及固持中心接頭210。介電插件212於一前端242與一後端244之間延伸。內孔240於前端242與後端244之間完全延伸穿過介電插件212。內孔240沿著插座連接器200之縱軸228軸向延伸。
一般而言介電插件212係為圓筒形狀並包括多數個結構特徵246,結構特徵246從圓筒介電插件212外部徑向朝外延伸。於結構特徵246之間界定多數空氣間隙248。結構特徵246係用於將介電插件212固定於外側接頭214之中。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介電插件212係接收於插座外殼218之中,而結構特徵246係與插座外殼218接合以將介電插件212固定於插座外殼218中。結構特徵246可以與外側接頭214接合,並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介電插件212。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結構特徵246係從結構特徵246之一前端250至一後端252逐漸變細。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可選擇結構特徵246的尺寸與形狀以提供中心接頭210與外側接頭214之間的介電質之一理想介電常數。
插座外殼218於一前端260與一後端262之間延伸。插座外殼218具有一中央孔腔264,中央孔腔264於前端260與後端262之間延伸。中央孔腔264接收介電插件212與中心接頭210。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插座外殼218之前端260界定外側接頭214之一可分離介面端266。插座外殼218之後端262則經配置以與後方外殼216耦合。
插座外殼218於其後端262處包括一覆板272(示於第七圖)。覆板272一般而言係為盒形,並界定插座外殼218之一外側周圍。外部螺紋224係從覆板272朝前延伸。覆板272於後端262處圍繞一套筒268(示於第七圖)。複數個支柱270(示於第七圖)則從套筒268向後延伸。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套筒268與支柱270可以具有與套筒168與支柱170(皆示於第二圖)相同尺寸與形狀。使套筒268與支柱270與套筒168與支柱170相同,允許後方外殼216係與後方外殼116相同,以進行該產品家族平台化製成。
插座外殼218於覆板272外部上包括多數平表面274。平表面274係經配置以在耦合插座外殼218至後方外殼216 期間,使插座外殼218相對後方外殼216成一角度方向。平表面274可以利用一機器進行接合,該機器係用於組裝插座連接器200,以固持插座外殼218之該角度位置供插座外殼218裝載至後方外殼216上。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提供其他特徵,其允許插座外殼218相對於該組裝機器呈一方向,以組裝插座連接器200。
因為後方外殼216包括允許耦合插座外殼218或插頭外殼118(示於第二圖)之多數特徵,因此後方外殼216係經配置以可交換方式如所描述實施例般耦合至插座外殼218、插頭外殼118或其他纜線變化(例如,隔板連接器外殼、直角連接器外殼等等)。此外,插座外殼218與插頭外殼118係包括類似多數特徵,以固定至後方外殼216,因此後方外殼216可以與插座外殼218或插頭外殼118一起使用。
後方外殼216包括一前端280與一後端282。一中央孔腔284於前端280與後端282之間延伸穿過後方外殼216。後方外殼216之後端282界定外側接頭214之一終結端286。後方外殼216包括一圓筒壓接端288,圓筒壓接端288則靠近後端282。
後方外殼216包括一輪緣290,輪緣290則靠近前端280。輪緣290從壓接端288朝前延伸。輪緣290界定一腔室292,腔室292則接收插座外殼218之一部分。輪緣290與腔室292於後方外殼216前端280處界定一外殼介面294。插座外殼218係耦合至外殼介面294。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後方外殼216於腔室292後 方或底部處包括複數個開口296。當插座外殼218耦合至後方外殼216時,插座外殼218之套筒268便接收於腔室292中,而插座外殼218之支柱270便延伸穿過後方外殼216中的多數對應開口296。支柱270完全延伸穿過開口296,並可以從輪緣290後方支撐,以將插座外殼218固定至後方外殼216。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後方外殼216包括複數個擠壓肋部298,擠壓肋部298沿著壓接端288之外部軸向延伸。壓接套筒226係經配置以插在壓接端288上,並藉由與擠壓肋部298之干涉配合拉住壓接端288。壓接套筒226係透過擠壓肋部298與壓接端288機械及電氣連接。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或程序將壓接套筒226固定至壓接端288。
第七圖為插座連接器218之後方立體圖。覆板272於後端262處環繞套筒268。支柱270從套筒268朝後延伸。一周邊溝槽276係位於套筒268與覆板272之間。在一示例實施例中,於後端262處提供多條通道278,通道278於溝槽276與覆板272外部之間延伸。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於覆板272之該等角落提供通道278,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於其他位置處提供通道278。提供四個通道278,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提供任意數量的通道278。視情況所需,通道278可以徑向朝外位於支柱270,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通道278相對於支柱270可具有偏移。
第八圖為插座連接器200之橫截面圖,其顯示中心接 頭210之平衡狀態,用以裝載至介電插件212與外側接頭214之中。在組裝期間,介電插件212係穿過後端262插入至插座外殼218之中。結構特徵246與插座外殼218接合,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介電插件212於中央孔腔264中。插座外殼218後端262係接收於腔室292中。輪緣290係周圍環繞插座外殼218後端262。輪緣290係於覆板272與套筒268之間所界定之溝槽276被抓取。
壓接套筒226係被裝載至後方外殼216之後端282上以及壓接端288上。擠壓肋部298與壓接套筒226接合,以固持壓接套筒226位於壓接端288上。壓接套筒226之一部分係從壓接端288朝後延伸,並係經配置以壓接至同軸纜線202(示於第一圖)。
第九圖為根據一示例具體實施例所形成之一插座連接器300前方立體圖。插座連接器300係經配置以固定至一印刷電路板(PCB)302。插座連接器300係經配置以與插頭連接器100(示於第一圖)電氣連接。插座連接器300包括插座連接器200(示於第一圖)之一相同匹配介面。插座連接器300可以包括與插座連接器200相同的組件,像是插座外殼218、介電插件212與中心接頭210(皆示於第六圖)。
PCB 302包括第一與第二表面303、304。一訊號連通孔305係於第一與第二表面303、304之間延伸穿過PCB 302。訊號連通孔305可被電鍍並與PCB 302之一訊號導線電氣連接,以界定PCB 302之一訊號導體。訊號連通孔305係經配置以與插座連接器300之一中心接頭310(示於第十 圖)電氣連接。
PCB 302包括多數接地連通孔306,接地連通孔306係於第一與第二表面303、304之間延伸穿過PCB 302。接地連通孔306環繞訊號連通孔305。接地連通孔306可被電鍍並與PCB 302之一或多個接地平面電氣連接,以界定PCB 302之多數接地導體。接地連通孔306係經配置以與插座連接器300之一電路板架座316(示於第十圖)電氣連接。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利用將中心接頭310與電路板架座316分別插入至訊號連通孔305與接地連通孔306的方式,將中心接頭310與電路板架座316以貫通孔方式固定至PBC 302。插座連接器300可以利用替代方式終結至PCB 302,像是以表面固定中心接頭310及/或以電路板架座316固定至PCB 302。
第十圖為插座連接器300之分解圖。插座連接器300包括一中心接頭310、一介電插件312與一外側接頭314,介電插件312則固持中心接頭310,外側接頭314則接收介電插件312與中心接頭310,而一電路板架座316係耦合至外側接頭314,並用以將插座連接器300固定至PCB 302(示於第九圖)。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介電插件312可與介電插件112、212(示於第二圖、第六圖)相同。因此,該產品家族(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300並不需要為了插頭及插座連接器100、200、300而包括不同的介電插件形式,藉此降低該產品家族的整體部件數量,並降低該平台整體成本。
中心接頭310係經配置以終結於PCB 302(示於第九 圖),像是終結於PCB 302之一訊號導體。外側接頭314係經配置以與PCB 302電氣連接,像是與PCB 302之一接地導體電氣連接。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外側接頭314係為一種由一插座外殼318所形成之單一部件主體。外側接頭314並不包括像是將插座連接器200連接至一同軸纜線之後方外殼。插座外殼318具有外部螺紋324,以將插座連接器300固定至插頭連接器100。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310可以與中心接頭210(示於第六圖)相同。因此,該產品家族(插座連接器200、300)並不需要包括不同的中心接頭類型,藉此降低該產品家族的整體部件數量,並降低該平台整體成本。中心接頭310係經配置以終結於一纜線之中心導體(與插座連接器200一起使用)及PCB 302中之一電鍍連通孔(與插座連接器300一起使用)。
中心接頭310沿著插座連接器300之一縱軸328於一可分離介面端330與一不可分離終結端332之間延伸。當插座連接器300連接至可分離介面端330時,可分離介面端330係經配置以與插頭連接器100中心接頭110(示於第二圖)之可分離介面端130(示於第二圖)匹配。
終結端332係經配置以終結於PCB 302。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中心接頭310於終結端332處具有一套筒334。套筒334係經配置以接收於PCB 302之電鍍訊號連通孔305(示於第九圖)中,以將中心接頭310與PCB 302電氣連接。視情況所需,套筒334可焊接至PCB 302。當套筒334 裝載至該連通孔之中時,套筒334可被壓縮,因此套筒334便抵住該連通孔而偏斜,並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於該連通孔中。除了參考插座連接器200所描述之焊接與壓接方式以外,貫通孔固定至PCB 302則界定中心接頭310的另一種終結應用方法。
介電插件312具有一內孔340,內孔340於其之中延伸貫穿,並接收及固持中心接頭310。介電插件312於一前端342與一後端344之間延伸。內孔340於前端342與後端344之間完全延伸穿過介電插件312。內孔340沿著插座連接器300之縱軸328軸向延伸。
一般而言介電插件312係為圓筒形狀並包括多數個結構特徵346,結構特徵346從圓筒介電插件312外部徑向朝外延伸。於結構特徵346之間界定多數空氣間隙348。結構特徵346係藉由干涉配合以將介電插件312固定於插座外殼318之中。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結構特徵346係從結構特徵346之一前端350至一後端352逐漸變細。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可選擇結構特徵346的尺寸與形狀以提供中心接頭310與外側接頭314之間的介電質之一理想介電常數。
因為插座外殼318包括允許耦合電路板架座316或後方外殼216之多數特徵,因此插座外殼318係經配置以可交換方式如所描述實施例般耦合至電路板架座316或後方外殼216(示於第六圖)。插座外殼318於一前端360與一後端362之間延伸。插座外殼318具有一中央孔腔364,中央孔腔364於前端360與後端362之間延伸。中央孔腔364 接收介電插件312與中心接頭310。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插座外殼318之前端360界定外側接頭314之一可分離介面端366。插座外殼318之後端362則界定外側接頭314之一終結端。
插座外殼318於其後端362處包括一覆板372(示於第十一圖)。覆板372一般而言係為盒形,並界定插座外殼318之一外側周圍。外部螺紋324係從覆板372朝前延伸。覆板372於後端362處圍繞一套筒368(示於第十一圖)。複數個支柱370(示於第十一圖)則從套筒368向後延伸。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套筒368與支柱370可以具有與套筒268與支柱270(皆示於第七圖)相同尺寸與形狀。使套筒368與支柱370與套筒268與支柱270相同,允許電路板架座316與後方外殼216係具有相同形狀及/或尺寸,以進行該產品家族平台化製成。
插座外殼318於覆板372外部上包括多數平表面374。平表面374係經配置以在耦合插座外殼318至電路板架座316期間,使插座外殼318相對電路板架座316成一角度方向。平表面374可以利用一機器進行接合,該機器係用於組裝插座連接器300,以固持插座外殼318之該角度位置。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以提供其他特徵,其允許插座外殼318相對於該組裝機器呈一方向,以組裝插座連接器300。
電路板架座316係經配置以與外側接頭314機械與電氣連接,而在該描述之具體實施例中,係將插座外殼318連接至PCB 302。電路板架座316包括一前端380與一後端382。一圓柱形輪緣384於前端380與後端382之間環繞一 中央孔腔386,中央孔腔386則於前端380與後端382之間延伸。多數固定腳部388係從輪緣384之後端282延伸。固定腳部388係終結於PCB 302,以將電路板架座316固定至PCB 302。固定腳部388可以接收於PCB 302之多數電鍍接地連通孔306(示於第九圖)中,以將電路板架座316與PCB 302機械及電氣連接。固定腳部388可以壓入安裝方式壓至PCB 302之該等連通孔中,以將電路板架座316與PCB 302機械及/或電氣連接。
輪緣384於後端382包括多數凹坑392。凹坑392係用於將電路板架座316固定於插座外殼318中。凹坑392與外側接頭314接合,以固持輪緣384於外側接頭314中。輪緣384於電路板架座316前端380處界定一外殼介面394。插座外殼318則耦合至外殼介面394。
第十一圖為插座外殼318之後方立體圖,其顯示電路板架座316與插座外殼318耦合。覆板372於後端362處圍繞套筒368。支柱370從套筒368朝後延伸。一周邊溝槽376係位於套筒368與覆板372之間。
在一示例實施例中,於後端362處提供多條通道378,通道378於溝槽376與覆板372外部之間延伸。在該描述具體實施例中,於覆板372之該等角落提供通道378,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於其他位置處提供通道378。提供四個通道378,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可提供任意數量的通道378。視情況所需,通道378可以徑向朝外位於支柱370,然而在替代具體實施例中通道378相對於支柱370可具有偏移。
固定腳部388係延伸至對應通道378之中。固定腳部388係固定於通道378中。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覆板372於通道378之邊緣處係可支撐固定腳部388,以將固定腳部388固定於通道378中。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或程序與將電路板架座316與插座外殼318機械及電氣連接。
凹坑392係用以將電路板架座316固定於插座外殼318中。凹坑392係接收於溝槽376中,並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於溝槽376中。可以提供任意數量的凹坑392。
第十二圖為插座連接器300之橫截面圖,其顯示中心接頭310係裝載至介電插件312與外側接頭314中。在組裝期間,介電插件312係穿過後端362插入至插座外殼318之中。結構特徵346與插座外殼318接合,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介電插件312於中央孔腔364中。利用將輪緣384裝載於覆板372及套筒368之間之溝槽376中的方式將電路板架座316耦合至插座外殼318。中心接頭310與固定腳部388從插座外殼318朝後延伸,並經配置以固定至PCB302(示於第九圖)。
在一示例具體實施例中,纜線固定與板固定同軸連接器200、300包括進行平台化生產線的相同組件。一外側接頭214、314與一介電插件212、312係為相同。後方外殼216與一電路板架座316則不相同以界定該纜線與板介面,但兩者都經配置以固定至相同外側接頭214、314。中心接頭210、310係為相同且可經配置以在不同應用方法中以複數種不同終結技術終結,像是壓接、焊接或板固定。藉由在兩連接器類型之間使用相同組件的方式可減少該產品家 族的整體成本。
10‧‧‧同軸連接器系統
100‧‧‧插頭連接器
102‧‧‧同軸纜線
110‧‧‧中心接頭
112‧‧‧介電插件
114‧‧‧外側接頭
116‧‧‧後方外殼
118‧‧‧前方外殼/插頭外殼
120‧‧‧墊片
122‧‧‧接合螺帽
124‧‧‧內部螺紋
126‧‧‧壓接套筒
128‧‧‧縱軸
130‧‧‧可分離介面端/匹配端
132‧‧‧不可分離終結端
134‧‧‧套筒
136‧‧‧開口
138‧‧‧鎖定突片
140‧‧‧內孔
142‧‧‧前端
144‧‧‧後端
146‧‧‧結構特徵
148‧‧‧空氣間隙
150‧‧‧前端
152‧‧‧後端
160‧‧‧前端
162‧‧‧後端
164‧‧‧中央孔腔
166‧‧‧可分離介面端
168‧‧‧套筒
170‧‧‧支柱
172‧‧‧凸緣
174‧‧‧平表面
180‧‧‧前端
182‧‧‧後端
184‧‧‧中央孔腔
186‧‧‧終結端
188‧‧‧壓接端
190‧‧‧輪緣
192‧‧‧腔室
194‧‧‧外殼介面
196‧‧‧開口
198‧‧‧擠壓肋部
199‧‧‧唇部
200‧‧‧插座連接器
202‧‧‧同軸纜線
210‧‧‧中心接頭
212‧‧‧介電插件
214‧‧‧外側接頭
216‧‧‧後方外殼
218‧‧‧前方外殼/插座外殼
224‧‧‧外部螺紋
226‧‧‧壓接套筒
228‧‧‧縱軸
230‧‧‧可分離介面端
232‧‧‧不可分離終結端
234‧‧‧套筒
236‧‧‧開口
238‧‧‧鎖定突片
240‧‧‧內孔
242‧‧‧前端
244‧‧‧後端
246‧‧‧結構特徵
248‧‧‧空氣間隙
250‧‧‧前端
252‧‧‧後端
260‧‧‧前端
262‧‧‧後端
264‧‧‧中央孔腔
266‧‧‧可分離介面端
268‧‧‧套筒
270‧‧‧支柱
272‧‧‧覆板
274‧‧‧平表面
276‧‧‧溝槽
278‧‧‧通道
280‧‧‧前端
282‧‧‧後端
284‧‧‧中央孔腔
286‧‧‧終結端
288‧‧‧壓接端
290‧‧‧輪緣
292‧‧‧腔室
294‧‧‧外殼介面
296‧‧‧開口
298‧‧‧擠壓肋部
300‧‧‧同軸連接器/板固定插座連接器
302‧‧‧印刷電路板
303‧‧‧第一表面
304‧‧‧第二表面
305‧‧‧訊號連通孔
306‧‧‧接地連通孔
310‧‧‧中心接頭
312‧‧‧介電插件
314‧‧‧外側接頭
316‧‧‧電路板架座
318‧‧‧插座外殼
324‧‧‧外部螺紋
328‧‧‧縱軸
330‧‧‧可分離介面端
332‧‧‧不可分離終結端
334‧‧‧套筒
340‧‧‧內孔
342‧‧‧前端
344‧‧‧後端
346‧‧‧結構特徵
348‧‧‧空氣間隙
350‧‧‧前端
352‧‧‧後端
360‧‧‧前端/匹配端
362‧‧‧後端/終結端
364‧‧‧中央孔腔
366‧‧‧可分離介面端
368‧‧‧套筒
370‧‧‧支柱
372‧‧‧覆板
374‧‧‧平表面
376‧‧‧溝槽
378‧‧‧通道
380‧‧‧前端
382‧‧‧後端
384‧‧‧輪緣
386‧‧‧中央孔腔
388‧‧‧固定腳部
392‧‧‧凹坑
394‧‧‧外殼介面
400‧‧‧第一邊緣
402‧‧‧第二邊綠
404‧‧‧接縫
第一圖描述根據一示例具體實施例所形成之一同軸連接器系統。
第二圖為第一圖所示之該同軸連接器系統之一插頭連接器分解圖。
第三圖為第二圖所示之該插頭連接器橫截面圖。
第四圖為第二圖所示之該插頭連接器之一部分後方立體圖。
第五圖為第二圖所示之該插頭連接器之一部分後方立體圖。
第六圖為第一圖所示之該同軸連接器系統之一插座連接器分解圖。
第七圖為第六圖所示之該插座連接器之一部分後方立體圖。
第八圖為第六圖所示之該插座連接器橫截面圖。
第九圖為根據一示例具體實施例所形成一插座連接器前方立體圖。
第十圖為第九圖所示之該插座連接器分解圖。
第十一圖為第九圖所示之該插座連接器之一部分後方立體圖。
第十二圖為第九圖所示之該插座連接器橫截面圖。
100‧‧‧插頭連接器
110‧‧‧中心接頭
112‧‧‧介電插件
114‧‧‧外側接頭
116‧‧‧後方外殼
118‧‧‧前方外殼/插頭外殼
120‧‧‧墊片
122‧‧‧接合螺帽
126‧‧‧壓接套筒
128‧‧‧縱軸
144‧‧‧後端
146‧‧‧結構特徵
160‧‧‧前端
162‧‧‧後端
164‧‧‧中央孔腔
170‧‧‧支柱
172‧‧‧凸緣
182‧‧‧後端
188‧‧‧壓接端
190‧‧‧輪緣
192‧‧‧腔室
198‧‧‧擠壓肋部
199‧‧‧唇部

Claims (8)

  1. 一種同軸連接器(300),該同軸連接器(300)包含一外側接頭(314),該外側接頭具有一匹配端(360)與一終結端(362),該匹配端經配置以與一匹配連接器匹配,該終結端經配置以固定至一電路板(302),一中央孔腔(364)於該匹配端與該終結端之間延伸,一中心接頭(310)係位於該中心孔腔中,並經配置以終結於該電路板,一電路板架座(316)係與該終結端耦合,並經配置以將該外側接頭與該電路板機械及電氣連接,一介電插件(312)則接收於該中央孔腔中,該介電插件具有一內孔(340),該內孔接收並固持該中心接頭,其特徵在於:該介電插件具有多數結構特徵(346),該等結構特徵沿著該介電插件之外部軸向延伸,於該等結構特徵之間則界定多數空氣間隙(348),該等結構特徵與該外側接頭(314)接合,以將該介電插件(312)固定至該中央孔腔(364)。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中心接頭(310)具有一介面端(330)、一終結端(332)與位於該中心接頭終結端處之一套筒(334),該套筒係經配置以接收於該電路板(302)之一連通孔中,以將該中心接頭與該電路板電氣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等結構特徵(346)之尺寸與形狀係經選擇以提供該中心接頭(310)與該外側接頭(314)之間的介電質之一現 想介電常數,以調整該同軸連接器之阻抗。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介電插件(312)與該外側接頭(314)接合,而該等結構特徵(346)藉由於該中央孔腔(364)中干涉配合以固持該介電插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電路板架座(316)包含多數固定腳部(388),該等固定腳部經配置以終結該電路板(302),將該電路板架座固定至該電路板以使其機械及電氣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外側接頭(314)於該終結端(362)包含一套筒(368),該外側接頭(314)於該終結端具有圍繞該套筒之一覆板(372),該外側接頭具有位於該套筒與該覆板之間之一周邊溝槽(376),該電路板架座(316)具有一輪緣(384)及從該圓柱形輪緣延伸之多數固定腳部(388),該圓柱形輪緣係接收於該周邊溝槽中,而該等固定腳部係經配置以終結於該電路板(302),將該電路板架座固定至該電路板以使其機械及電氣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圓柱形輪緣(384)包含從其延伸之多數凹坑(392),該等凹坑與該外側接頭(314)接合,藉由干涉配合以固持該圓柱形輪緣於該溝槽(376)中。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同軸連接器,其中該外側接頭(314)於該終結端(362)包含一套筒(368),該外側接頭於該終結端具有圍繞該套筒之一覆板 (372),該外側接頭具有位於該套筒與該覆板之間之一周邊溝槽(376),該外側接頭具有延伸穿過該覆板之多條通道(378),該電路板架座(316)具有一圓柱形輪緣(384)及從該圓柱形輪緣延伸之多數固定腳部(388),該圓柱形輪緣係接收於該周邊溝槽(376)中,而該等固定腳部(388)係接收並支撐於對應通道(378)之中,以將該電路板架座(316)固定至該外側接頭。
TW101139667A 2011-10-28 2012-10-26 同軸連接器 TW2013303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284,577 US8636522B2 (en) 2011-10-28 2011-10-28 Coaxial connec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399A true TW201330399A (zh) 2013-07-16

Family

ID=47115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9667A TW201330399A (zh) 2011-10-28 2012-10-26 同軸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36522B2 (zh)
EP (1) EP2587591A1 (zh)
CN (1) CN103094766B (zh)
TW (1) TW20133039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46244B2 (en) * 2012-06-25 2016-01-26 Dish Network L.L.C. RF connector with push-on connection
US9106035B2 (en) 2012-06-25 2015-08-11 Dish Network L.L.C. RF connector with push-on connection
US9297972B2 (en) 2012-07-30 2016-03-29 Glenair, Inc. Advanced fiber-optic contact and method
US8740629B1 (en) * 2012-11-29 2014-06-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eader assembly
JP5768989B2 (ja) * 2013-09-06 2015-08-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US9819107B2 (en) 2013-11-26 2017-11-14 Glenair, Inc. Advanced panel mount connector and method
JP6439555B2 (ja) * 2015-04-06 2018-12-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EP3332454A4 (en) * 2015-08-06 2019-03-2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ELECTRIC SPACER FOR COAXIAL CABLE AND CONNECTOR
WO2017124119A1 (en) * 2016-01-15 2017-07-20 Ppc Broadband, Inc. Printboard contact grip
US10958000B2 (en) * 2016-01-15 2021-03-23 Ppc Broadband, Inc. Printboard contact grip
US9762007B2 (en) 2016-02-10 2017-09-12 Dish Network L.L.C. Push on connector
US20170256873A1 (en) * 2016-03-07 2017-09-07 JST Performance,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lectrical power to a circuit
EP3240117A1 (en) * 2016-04-25 2017-11-01 Delphi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Luxembourg S.à r.l.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erminal centering system
KR102575386B1 (ko) * 2016-08-11 2023-09-06 에이치알에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0181692B2 (en) * 2016-11-07 2019-01-15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translating grounding collar for establishing a ground path with a mating connector
KR102635158B1 (ko) 2016-11-17 2024-02-13 몰렉스 엘엘씨 부유식 소켓 커넥터
CN106785740B (zh) * 2016-11-30 2019-07-26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制板与射频接触件连接结构及连接器、接触件、印制板
US9979132B1 (en) * 2017-04-28 2018-05-22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Rf Llc Coaxial connectors with grounding tube for altering a ground path with a conductor
CN207265325U (zh) * 2017-07-13 2018-04-2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US10439323B1 (en) * 2017-10-02 2019-10-08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High voltage RF connector for coaxial-to-stripline transition
US10096955B1 (en) * 2017-10-02 2018-10-09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High voltage radio frequency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D878304S1 (en) 2018-06-29 2020-03-17 Molex, Llc Contact for a connector
USD936015S1 (en) 2019-03-06 2021-11-16 Molex, Llc Floating socket connector
CN112787121A (zh) * 2019-11-11 2021-05-11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同轴连接器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4254973U (zh) * 2021-02-02 2021-09-21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内部印刷电路板对印刷电路板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2349A (en) 1965-08-13 1968-03-05 Amphenol Corp Modular coaxial switch
US4010538A (en) * 1975-07-01 1977-03-08 Amp Incorporated Phono plug
US4453796A (en) * 1982-06-21 1984-06-12 Amp Incorporated Coaxial connector plug
US4964805A (en) 1990-01-03 1990-10-23 Amp Incorporated Microcoxial connector having bipartite outer shell
US5577924A (en) 1995-01-09 1996-11-26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Jack module with inductive monitor
US5730622A (en) 1996-06-06 1998-03-2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oax connector
US5860812A (en) 1997-01-23 1999-01-19 Litton Systems, Inc. One piece molded RF/microwave coaxial connector
JP3936859B2 (ja) 2001-11-09 2007-06-27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当該同軸コネクタを用いた電磁波漏洩抑制方法
CN201075518Y (zh) * 2007-08-07 2008-06-18 镇江天安电信电器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
DE202007017308U1 (de) 2007-12-12 2008-02-28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Koaxialsteckverbinder mit einem Kodiergehäuse
US8419464B2 (en) * 2008-11-17 2013-04-16 Ppc Broadband, Inc. Coaxi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ted molded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8016613B2 (en) 2009-11-12 2011-09-13 Amphenol Corporation Coaxial connector with locking sleeve for terminating cab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4766B (zh) 2017-04-12
CN103094766A (zh) 2013-05-08
US8636522B2 (en) 2014-01-28
EP2587591A1 (en) 2013-05-01
US20130109228A1 (en) 201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0399A (zh) 同軸連接器
TW201334305A (zh) 同軸連接器
US8647128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8641447B2 (en) Coaxial connector
US2018001324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shell
US7137825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jack connector
US8556655B2 (en) Friction weld coaxial connector
TWI458203B (zh) 用以與同軸纜線端接之電氣連接器
EP2161788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nents
US8894444B2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tubular contact for reducing the height and improving the retention strength against mating or removal
CN109149277B (zh) 能使接地端子与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组件的信号连接器
US7789675B2 (en) Power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intern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S6232585B2 (zh)
US20130157505A1 (en) Coaxial connector
CN101630781A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壳体
TWI651905B (zh) 電線用連接器
US5691251A (en) Connector kit, and connector assembly
TW201347319A (zh) 同軸連接器
CN107689507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US7517226B2 (en) Helical contact connector system
CN102456971A (zh) 线缆连接器
CN212304016U (zh) 缆线连接器
TWI392170B (zh) 線纜連接器組合
WO2020138037A1 (ja)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コネクタ
JP4336819B2 (ja) 3重同軸ケーブル圧着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