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5719A - 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5719A
TW201325719A TW101131823A TW101131823A TW201325719A TW 201325719 A TW201325719 A TW 201325719A TW 101131823 A TW101131823 A TW 101131823A TW 101131823 A TW101131823 A TW 101131823A TW 201325719 A TW201325719 A TW 2013257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arbon atoms
group
transition metal
produc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1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15043B (zh
Inventor
Yoshitaka Ishibashi
Naoya Fukumoto
Masato Kitamura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Univ Nagoya Nat Univ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Univ Nagoya Nat Univ Corp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25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5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504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6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from amin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amino groups, e.g. reduction of unsaturated amines, aromatisation, or substitution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 C07C209/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or of etherified or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 C07C209/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or of etherified or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 C07C209/1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or of etherified or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with formation of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of rings other than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2Organic complexes
    • B01J31/2204Organic complexes the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or sulfur as complexing atoms
    • B01J31/2208Oxygen, e.g. acetylacetonates
    • B01J31/2217At least one oxygen and one nitrogen atom present as complexing atoms in an at least bidentate or bridging liga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 C07C209/1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or of etherified or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 C07C209/18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or of etherified or esterified hydroxy groups with formation of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r from amines having nitrogen atom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0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09/04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 C07C209/2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by substitu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by amino groups by substitution of other functional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0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11/2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un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21Monoam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30Addition reactions at carbon centres, i.e. to either C-C or C-X multiple bonds
    • B01J2231/34Other additions, e.g. Monsanto-type carbonylations, addition to 1,2-C=X or 1,2-C-X triplebonds, additions to 1,4-C=C-C=X or 1,4-C=-C-X triple bonds with X, e.g. O, S, NH/N
    • B01J2231/3411,2-additions, e.g. aldol or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8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VIII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82Metal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B01J2531/821Ruthen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8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VIII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82Metal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B01J2531/822Rho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8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VIII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82Metals of the platinum group
    • B01J2531/827Iridi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以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及2-烯基化合物作為起始原料,有效率且低成本的製造對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方法。本發明提供一種使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反應進行2-烯基化時,添加布忍斯特酸(Br□nsted acid),且藉由在由錯化劑與利用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而安定化之過渡金屬前驅物所成之觸媒存在下之2-烯基化,而製造2-烯基胺化合物。

Description

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以烯丙基胺為代表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更詳細而言係關於可藉由在特定之過渡金屬錯合物與配位子之存在下使具有胺基之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反應,以高效率地獲得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以烯丙基胺為代表之2-烯基胺化合物具有雜原子(氮原子)與官能基可變之烯烴部位(碳-碳雙鍵),且獲得有機合成上有用之構成要素(Building Blocks)。因此廣泛的利用作為醫藥品或農藥等生理活性機能分子、或高分子之改質劑、化學反應之觸媒等。
烯丙基胺類之製造方法已知有使烯丙基氯與氨水反應而合成之方法(專利文獻1)。該方法中生成單烯丙基胺、二烯丙基胺、三烯丙基胺之三種烯丙基化合物,因副反應(烯丙基醇之副生)而使目標物之收率下降。由於生成與生成物相同化學計量之鹽,且原料中使用鹵化物故對環境之負荷大。且,以該方法於烯丙基化合物中必定會殘留有機氯化物,在幾種用途例如電子用途中使用時,會有絕緣特性變低之缺點故不佳。
近年來,欲解決該問題,已開發出不使用鹵化物作為烯丙基化劑之藉各種過渡金屬觸媒之胺之烯丙基化方法。例如,非專利文獻1中已報導使用乙酸烯丙酯作為烯丙基 化劑,且以N,N-二甲醯胺作為基質,使用鈀觸媒進行烯丙基化。然而,胺本身(N,N-二甲醯胺)之親核性弱,需要用以轉化成鋰鹽或鈉鹽之強鹼,且反應性亦低,烯丙基化需要長時間。
另外,非專利文獻2中記載以苄基胺作為基質,且使用中心金屬為鈀且具有二齒光學活性磷酸酯-硫醚化合物作為配位子之觸媒之不對稱烯丙基化之方法。雖觸媒量亦低,且反應性亦高,但溶劑中需要對環境負荷大的鹵系溶劑,且由於反應溫度亦必須保持在低溫,配位子必須另外合成,觸媒調配複雜故亦難以工業化。
非專利文獻3揭示使用碳酸烯丙酯作為烯丙基化劑,且使用中性釕錯合物之烯丙基胺類之製造方法。以三甲基磷酸酯作為配位子,在THF溶劑中、於室溫進行反應。然而,胺親核劑由於其反應性高,故以甲苯磺酸保護後,需要使用化學計量以上之鹼進行陰離子化,反應係在本質上強鹼性之條件下實施。由於配位子及胺等價體陰離子對於氧或水不安定,故不適合大量合成。
使用銥觸媒之例為利用烯丙基化劑的碳酸烯丙酯或乙酸烯丙酯使胺烯丙基化之方法,已於例如非專利文獻4~6被報告。獲得收率高之脂肪族胺、芳香族胺均為目的之烯丙基化物。烯丙基化劑中使用碳酸烯丙酯時,脫碳酸及甲醇等醇類之脫離成為反應原動力。工業上大規模合成時,於共生成物中發生二氧化碳等氣體,就安全性方面有問題。另外,觸媒需要昂貴之銥、(對掌性(chiral))亞 磷醯胺化合物(phosphoramidites)配位子,就成本面而言之缺點亦大,依據基質,需要化學計量之三氮雜雙環十一碳烯(TBD)或三乙胺等之鹼。
於中心金屬利用釕之方法亦為已知。非專利文獻7中揭示以碳酸烯丙酯作為烯丙基化劑,錯化劑中具有環戊二烯基陰離子之中性釕錯合物作為觸媒之烯丙基化法。在THF溶劑中,在0℃、於1小時內反應結束。胺係使用親核性高之哌啶,是否適用其他基質則不清楚。
另外,非專利文獻8中揭示使用二陽離子性釕錯合物之烯丙基胺類之製造方法。使用於錯化劑中具有五甲基環戊二烯陰離子、於配位子中具有聯吡啶,以六氟磷酸陰離子作為相對陽離子之觸媒,在溶劑中於室溫進行反應。雖為釕錯合物顯示對於烯丙基化具反應性之先驅結果,但反應性均低,必需使用較多觸媒量,由於使用脫碳酸型之烯丙基化劑,故無法避免上述工業上的問題。
專利文獻2及非專利文獻9揭示使用亞磷醯胺配位子與銥觸媒而自烯丙基醇製造烯丙基胺之方法。以烯丙基醇作為烯丙基化劑,以胺磺酸作為胺源可選擇性地獲得一級之分支型烯丙基胺。雖列舉可作為烯丙基醇之烯丙基化劑使用之可能性作為代表性例示之例,但就觸媒成本、觸媒調製之觀點而言伴隨而來的是難以工業化。
專利文獻3中揭示在具有α-亞胺酸型配位子或α-胺基酸型配位子之環戊二烯釕錯合物存在下製造烯丙基醚類之方法。依據該方法亦不使用任何添加劑,而可自烯丙基 醇與醇之脫水製造烯丙基醚。共生成物僅為水,為對環境友善之極有效之方法,但使用胺類時,由於基質之鹼性,認為會抑制觸媒活性化所需之配位子之質子化,而喪失觸媒本身之性能。因此,認為無法進行與鹼性化合物之烯丙基化反應,對於該種化合物之應用迄今為止尚被擱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8-2832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9-46452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5-289977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K. Ding等人,J. Org. Chem,. 66, pp. 3238-3241 (2001)
〔非專利文獻2〕D. A. Evans等人J. Am. Chem. Soc., 122, pp.7905-7920 (2000)
〔非專利文獻3〕P. A. Evans等人Org. Lett., 1, pp. 1929-1931 (1999)
〔非專利文獻4〕G. Helmchen等人Angew. Chem. Int. Ed., 45, pp.5546-5549 (2006)
〔非專利文獻5〕J. F. Hartwig等人, J. Am. Chem. Soc., 127, pp.15506-15514 (2005)
〔非專利文獻6〕J. F. Hartwig等人, J. Am. Chem. Soc., 128, pp.11770-11771 (2006)
〔非專利文獻7〕T. Kondo, Y. Watanabe等人, Organometallics, 14, pp.1945-1953 (1995)
〔非專利文獻8〕B. Demerseman, C. Bruneau等人Angew. Chem. Int. Ed., 42, pp.5066-5068 (2003)
〔非專利文獻9〕E, M. Carreira等人J. Am. Chem. Soc. 132, pp.11917-11919 (2010)
本發明之課題為提供一種以具有胺基之化合物及2-烯基化劑作為起始原料,有效地製造對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方法。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前述課題而積極研究且重複實驗之結果,認為由於過去之基質(胺化合物)之鹼性,而抑制了觸媒活性化所需之配位子之質子化,而使觸媒本身之性能喪失,並發現在使用具有α-亞胺酸型配位子之環戊二烯釕錯合物(過渡金屬錯合物)及2-烯基化劑之胺化合物的2-烯基化反應中,藉由使用布忍斯特酸(Brnsted acid),可有效地獲得2-烯基胺化合物,因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為以下者。
〔1〕一種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在觸媒存在下,使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反應之2- 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前述觸媒為分子內具有對於過渡金屬原子二齒配位之氮配位部-氧配位部之錯化劑與分子內具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作為配位子之過渡金屬前驅物之反應產物的過渡金屬錯合物,且添加布忍斯特酸。
〔2〕如前述〔1〕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錯化劑為以以下之通式(2)表示之α-亞胺酸型配位子化合物, {式中,R6~R9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1~30之烷基取代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6~30之芳基取代之矽烷基,但,R6與R7、R7與R8、R8與R9、R6與R8、R6與R9、R7與R9可各自彼此相互鍵結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4~8員環}。
〔3〕如前述〔1〕或〔2〕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過渡金屬前驅物包含由屬於週期表第8族及第9族之過渡金屬所組成群組選出之過渡金屬原子之至少一種。
〔4〕如前述〔3〕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過渡金屬原子係由釕、銠、及銥所組成群 組選出。
〔5〕如前述〔1〕~〔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具有以下述式(3)之任一者表示之可共軛之一價陰離子構造{式中,陰離子係與R10~R30之鍵結碳共軛而存在}, {式中,R10~R30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1~30之烷基取代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6~30之芳基取代之矽烷基,鍵結於環上鄰接之兩個碳原子之基亦可相互鍵結與前述鄰接之兩個碳原子一起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4~8員環}。
〔6〕如前述〔1]~〔5〕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2-烯基化合物為以下述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R3、R4、及R5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2~10之烯基、碳數1~10之烷氧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3~12之環烯基、乙醯氧基或碳數6~10之芳基,X表示由NO2-、HO-、RO-、RS(O)2O-、RCOO-及ROCOO-(R為碳數1~30之有機基)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任一取代基}。
〔7〕如前述〔6〕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通式(1)中,R1、R2、R3、R4、及R5均為氫原子。
〔8〕如前述〔1〕~〔7〕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係由分子內具有一個或兩個胺基之碳數為1~30之飽和脂肪族胺、分子內具有一個或兩個胺基之碳數為3~30之飽和脂環式胺、分子內具有1~10個胺基之碳數為6~30之芳基胺化合物、及構成雜環之氮原子上具有氫原子之碳數為2~30之含氮雜環式化合物所組成群組選出。
〔9〕如前述〔1〕~〔8〕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之總和(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莫耳量+2-烯基化合物之莫耳量)1莫耳,係使用0.000001~10莫耳 之前述過渡金屬錯合物。
〔10〕如前述〔1〕~〔9〕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下列步驟:使具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骨架之化合物與過渡金屬化合物反應,製造分子內具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作為配位子之過渡金屬前驅物之步驟,混合前述過渡金屬前驅物與錯化劑,製造過渡金屬錯合物之步驟,與混合前述過渡金屬錯合物、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布忍斯特酸、與2-烯基化合物並反應,製造2-烯基胺化合物之步驟。
依據本發明之2-烯胺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可提供不需要過去使用如乙酸烯丙酯之烯丙基化劑(2-烯基化劑)與如乙酸鈀之鹽做為觸媒時所需之強鹼之添加劑。胺化合物由於藉由添加布忍斯特酸而成為鹽,故可在接近中性之溫和條件下進行反應,提高生產性,且對環境亦友善之方法。利用胺化合物之溶解性或反應性而可不使用溶劑下進行反應。2-烯基化劑之代表例的烯丙基化劑可使用可大量供給且便宜之羧酸烯丙酯或烯丙基醇,由於為工業化時生產性亦高之方法,故本發明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就生產性、操作性之觀點而言極為有益。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之特徵為使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反應之2-烯基化時添加布忍斯特酸,且使用錯化劑與分子內具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作為配位子之過渡金屬前驅物之反應產物的過渡金屬錯合物作為觸媒。
本發明中使用之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只要為含有具有氫原子之胺基之化合物即可,可為具有一個胺基之化合物,亦可為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化合物,並無特別限制。本說明書中之「一級胺」化合物意指分子內具有一級胺基,且無二級胺基之化合物(分子內亦可具有三級胺骨架)。「二級胺」化合物意指分子內具有至少一個二級胺基之化合物(分子內亦可具有一級胺基及/或三級胺骨架)。
至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列舉為例如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1~30之飽和脂肪族一級胺、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2~30之飽和脂肪族二級胺、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2~30之不飽和脂肪族一級胺、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3~30之不飽和脂肪族二級胺、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3~30之飽和或不飽和脂環式一級胺、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4~30之飽和或不飽和脂環式二級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數1~30之飽和脂肪族一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 數2~30之飽和脂肪族二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數2~30之不飽和脂肪族一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數3~30之不飽和脂肪族二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數3~30之飽和脂環式一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數4~30之飽和脂環式二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數3~30之不飽和脂環式一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之胺基之碳數4~30之不飽和脂環式二級二胺或多元胺、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6~30之單一級胺基芳基化合物、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7~30之單二級胺基芳基化合物、分子內具有2~10個胺基之碳數6~30之多一級胺基芳基化合物、分子內具有2~10個胺基之碳數7~30之多二級胺基芳基化合物、構成雜環之氮原子上具有氫原子之碳數2~30之含氮雜環式化合物等。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亦可含有鹵素原子等之取代基。
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1~30之飽和脂肪族一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甲胺、乙胺、正丙基胺、異丙基胺、正丁基胺、第三丁基胺、新戊基胺、2-乙基己基胺、正辛基胺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2~30之飽和脂肪族二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二甲基胺、二乙基胺、二異丙基胺、二丁基胺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2~30之不飽和脂肪族一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烯丙基胺、巴豆基胺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3~30之不飽和脂肪族二級胺之 具體例列舉為二烯丙基胺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3~30之飽和脂環式一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2-甲基環戊胺、環己胺、金剛胺(amantadine)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4~30之飽和脂環式二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N,N-甲基環戊基胺、N,N-甲基環己基胺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3~30之不飽和脂環式一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2-(1-環己烯基)乙胺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4~30之不飽和脂環式二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N-甲基-2-(1-環己烯基)乙胺等。
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1~30之飽和脂肪族一級二胺或多元胺之具體例列舉為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2-氯-1,3-丙二胺、N,N-二甲基乙二胺等。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2~30之飽和脂肪族二級二胺或多元胺之具體例列舉為N,N’-二甲基乙二胺、N,N’-二甲基-2-氯-1,3-丙二胺、N-甲基乙二胺、N,N,N’-三甲基乙二胺等。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2~30之不飽和脂肪族一級二胺或多元胺之具體例列舉為2-丁烯-1,4-二胺等。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3~30之不飽和脂肪族二級二胺或多元胺之具體例列舉為N,N’-二甲基-2-丁烯-1,4-二胺等。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3~30之飽和脂環式一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1,2-環戊烷二胺、(環己烷-1,4-二基)雙(甲烷胺)等。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4~30之飽和脂環式二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N,N’-二甲基-1,2-環戊烷二胺、N,N’-二甲基-(環己烷- 1,4-二基)雙(甲烷胺)等。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3~30之不飽和脂環式一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1,2-環戊烯二胺、(1-環己烯-1,4-二基)雙(甲烷胺)等。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胺基之碳數4~30之不飽和脂環式二級胺之具體例列舉為N,N’-二甲基-1,2-環戊烯二胺、N,N’-二甲基-(1-環己烯-1,4-二基)雙(甲烷胺)等。
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6~30之單一級胺基芳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苯胺、甲苯胺、4-硝基苯胺、2,4-二第三丁基苯胺、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胺、1-胺基萘、2-胺基萘、苄基胺、2-苯基乙基胺等。分子內具有一個胺基之碳數7~30之單二級胺基芳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N-甲基苯胺、N-甲基甲苯胺等。分子內具有2~10個胺基之碳數6~30之多一級胺基芳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聯苯胺、1,2-二胺基萘、1,8-二胺基萘、1-甲基-2,3-二胺基萘、1,2,4-苯三胺等。分子內具有2~10個胺基之碳數7~30之多二級胺基芳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N,N’-二甲基聯苯胺、N,N'-二甲基-1,2-二胺基萘、N,N'-二甲基-1,8-二胺基萘、N,N'-二甲基-1-甲基-2,3-二胺基萘、N,N’,N”-三甲基-1,2,4-苯三胺等。
構成雜環之氮原子上具有氫原子之碳數2~30之含氮雜環式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氮丙啶、吖丁啶、吡咯啶、哌啶、氮雜環庚烷(azepan)、嗎啉、唑類(例如吡唑、咪唑等)、咪唑啉、噻嗪、吲哚、苯并咪唑等。
該等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更好為由分子內具有一個或 兩個胺基之碳數1~30之飽和脂肪族胺、分子內具有一個或兩個胺基之碳數3~30之飽和脂環式胺、分子內具有1~10個胺基之碳數6~30之芳基胺化合物、及構成雜環之氮原子上具有氫原子之碳數2~30之含氮雜環式化合物所組成群組選出。
本發明中使用之2-烯基化合物只要是可與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胺基反應生成2-烯基胺者即無特別限制,列舉為例如以下述通式(1)表示者。本說明書中所謂「2-烯基化合物」意指以通式(1)表示之取代基X所鍵結之碳原子鄰接之β位之碳原子進而與其所鄰接之位在γ位之碳原子之間形成雙鍵之化合物。代表例列舉為通式(1)中之R1、R2、R3、R4、及R5全部為氫原子之烯丙基化合物。又,本說明書中所謂「2-烯基胺」意指與胺基之氮原子所鍵結之碳原子鄰接之β位之碳原子進而與其所鄰接之位在γ位之碳原子之間形成雙鍵之胺化合物。代表例列舉為烯丙基胺。
{式中,R1、R2、R3、R4、及R5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2~10之烯基、碳數1~10之烷氧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3~12之環烯基、乙醯 氧基或碳數6~10之芳基,X表示由NO2-、HO-、RO-、RS(O)2O-、RCOO-及ROCOO-(R為碳數1~30之有機基)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任一取代基}。R1、R2、R3、R4、及R5較好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或碳數2~10之烯基,R較好為碳數1~10之烷基、或碳數6~10之芳基。
X為NO2-之2-烯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1-硝基-2-丁烯、1-硝基-1,3-二苯基-2-丙烯、3-硝基-3-甲氧基丙烯等。X為HO-之2-烯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烯丙基醇、2-丁烯-1-醇、2-甲基丙烯-1-醇、3-丁烯-2-醇等。X為RO-之2-烯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甲基烯丙基醚、乙基烯丙基醚、二烯丙基醚、烯丙基苯基醚等。X為RS(O)2O-之2-烯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苯磺酸烯丙酯、對-甲苯磺酸烯丙酯等。X為RCOO-之2-烯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乙酸烯丙酯、乙酸-2-己烯酯、乙酸-2,4-己二烯酯、乙酸異戊二烯酯、乙酸香葉酯(geranyl acetate)、乙酸法尼酯(farnesil acetate)、乙酸桂皮酯、乙酸沉香酯(linalyl acetate)、乙酸-3-丁烯-2-基酯、乙酸-2-環戊烯酯、乙酸-2-三甲基矽烷基甲基-2-丙烯酯、乙酸-2-甲基-2-環己烯酯、丙酸-1-苯基-1-丁烯-3-基酯、丁酸-1-環己基-2-丁烯酯、4-環戊烯-1,3-二醇-1-乙酸酯、1,4-二乙醯氧基丁烯-2,3-乙醯氧基-4-羥基丁烯-1等。X為ROCOO-之2-烯基化合物之具體例列舉為烯丙基甲基碳酸酯、4-乙醯氧基-2-丁烯乙基碳酸酯、橙花基甲基碳酸酯、碳酸二烯丙酯等。該等之2-烯基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該等任意組 合複數種而使用。本發明中使用之2-烯基化合物最佳者就脫離產物之安定性高,或取得容易之觀點而言,為X係RCOO-之羧酸酯及X係ROCOO-之碳酸酯。
2-烯基化合物相對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使用量為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胺基具有之氫原子每1當量,2-烯基化合物為0.1~500當量,較好為0.5~50當量,更好為1~20當量。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胺基具有之氫原子每1當量,2-烯基化合物之當量顯著大於1(當量比為1)時,過量之2-烯基化合物不僅使用作為2-烯基化劑,亦可使用作為溶劑。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胺基具有之氫原子每1當量,2-烯基化合物之當量未達1(當量比為1)時,會有成為目的產物之轉化變極低之情況,當量比未達0.1時變得顯著。又,當量比未達1時,可視需要回收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於該製程中再循環。由於2-烯基化反應較好在均勻系統中進行,故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及2-烯基化合物較好組合混合成均勻之液狀者使用。
本發明中使用之布忍斯特酸之具體例列舉為鹽酸、氟化氫、溴化氫、碘化氫等鹵化氫類,硫酸、甲烷磺酸、對-甲苯磺酸、三氟甲烷磺酸等磺酸類,磷酸、焦磷酸、多磷酸、亞磷酸、二亞磷酸等磷之含氧酸類,乙酸、三氟乙酸、苯甲酸等羧酸類,硼酸、苯基硼酸等硼酸類。
上述布忍斯特酸對每1莫耳之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係以0.1~500莫耳,較好0.5~50莫耳,更好1~20莫耳之量使用。
2-烯基化反應較好以接近中性之條件進行,且較好使成為質子源之上述布忍斯特酸預先與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作用,成為鹽後用於2-烯基化反應中。
本發明中使用之過渡金屬錯合物為使以下詳述之錯化劑與藉由使過渡金屬化合物及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化合物錯化形成獲得之過渡金屬前驅物反應獲得之錯合物。
本發明中使用之過渡金屬錯合物之形成中有用之錯化劑為分子內具有對過渡金屬原子二齒配位之氮配位部-氧配位部(氮原子及氧原子)者,且較好為以以下之通式(2)表示之α-亞胺酸型配位子化合物,
{式中,R6~R9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以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1~30之烷基取代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6~30之芳基取代之矽烷基,但,R6與R7、R7與R8、R8與R9、R6與R8、R6與R9、R7與R9可彼此相互鍵結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4~8員環}。α-亞胺酸型配位子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為喹那啶酸(quinaldinic acid)、吡啶甲酸(Picolinic acid),但並不限於該等。α-亞胺酸型配位子 化合物由於對2-烯基化反應顯示高的活性,故較好地使用於本發明中。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任意組合使用。
對於本發明中使用之過渡金屬錯合物之形成中有用之過渡金屬前驅物之製造中使用之過渡金屬化合物係使用含有由屬於週期表第8族及第9族之過渡金屬所組成群組選出之過渡金屬原子之至少一種之化合物。具體而言,列舉為氯化鐵(III)、溴化鐵(III)、硝酸鐵(III)等鐵化合物、氯化釕(III)、溴化釕(III)、硝酸釕(III)、六胺釕(II)、六水合釕(III)等釕化合物,氯化鋨(III)、氧化鋨(VI)等鋨化合物,氯化鈷(III)等鈷化合物,氯化銠(III)等銠化合物,氯化銥(III)、乙酸銥(II)等銥化合物等,其中以釕化合物、銠化合物、銥化合物較佳,尤其釕化合物因2-烯基胺化反應之活性高且較便宜故較佳。
本發明中之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係藉由與上述過渡金屬化合物反應之錯化形成而形成過渡金屬原子經安定化之過渡金屬前驅物。本說明書中,所謂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化合物意指分子內具有環戊二烯骨架之一價陰離子,且較好為具有以下述通式(3)表示之可共軛之一價陰離子構造之化合物。
{式中,R10~R30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以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1~30之烷基取代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6~30之芳基取代之矽烷基,鍵結於環上鄰接之兩個碳原子之基亦可相互鍵結與前述鄰接之兩個碳原子一起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4~8員環,式中,陰離子係與R10~R30之鍵結碳共軛存在}。
本發明中有用之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之具體例列舉為例如具有η5-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甲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二甲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三甲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四甲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乙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正丙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異丙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正丁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第二丁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第三丁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正戊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新戊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正己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正辛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苯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萘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三甲基矽烷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三乙基矽烷基環戊二烯 基陰離子、η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茚基陰離子、η5-甲基茚基陰離子、η5-二甲基茚基陰離子、η5-乙基茚基陰離子、η5-正丙基茚基陰離子、η5-異丙基茚基陰離子、η5-正丁基茚基陰離子、η5-第二丁基茚基陰離子、η5-第三丁基茚基陰離子、η5-正戊基茚基陰離子、η5-新戊基茚基陰離子、η5-正己基茚基陰離子、η5-正辛基茚基陰離子、η5-正癸基茚基陰離子、η5-苯基茚基陰離子、η5-甲基苯基茚基陰離子、η5-萘基茚基陰離子、η5-三甲基矽烷基茚基陰離子、η5-三乙基矽烷基茚基陰離子、η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茚基陰離子、η5-四氫茚基陰離子、η5-茀基陰離子、η5-甲基茀基陰離子、η5-二甲基茀基陰離子、η5-乙基茀基陰離子、η5-二乙基茀基陰離子、η5-正丙基茀基陰離子、η5-二正異丙基茀基陰離子、η5-異丙基茀基陰離子、η5-二異丙基茀基陰離子、η5-正丁基茀基陰離子、η5-第二丁基茀基陰離子、η5-第三丁基茀基陰離子、η5-二正丁基茀基陰離子、η5-二第二丁基茀基陰離子、η5-二第三丁基茀基陰離子、η5-正戊基茀基陰離子、η5-新戊基茀基陰離子、η5-正己基茀基陰離子、η5-正辛基茀基陰離子、η5-正癸基茀基陰離子、η5-正十二烷基茀基陰離子、η5-苯基茀基陰離子、η5-二苯基茀基陰離子、η5-甲基苯基茀基陰離子、η5-萘基茀基陰離子、η5-三甲基矽烷基茀基陰離子、η5-雙三甲基矽烷基茀基陰離子、η5-三乙基矽烷基茀基陰離子、η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茀基陰離子等之化合物,較好為η5-環戊二烯基陰離 子、η5-四甲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陰離子、η5-茚基陰離子、或η5-茀基陰離子。該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源係使用例如具有鉀、鈉、鋰等作為相對陰離子(相對陽離子)之化合物。
上述過渡金屬前驅物之合成可藉習知方法進行,較好藉由使上述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化合物與過渡金屬之鹵化物等反應而獲得。適當之調製法之例為例如Adv.Synth.Catal,346,pp.901-904(2004)或特表2003-507387號公報中所記載。例如,可使氯化釕(III)與η5-環戊二烯鈉反應,獲得二(η5-環戊二烯基)釕錯合物後,以Adv.Synth.Catal,346,pp.901-904(2004)中所記載之方法,轉化成環戊二烯釕三乙腈錯合物(過渡金屬前驅物)。
藉由使上述錯化劑與過渡金屬前驅物溶解於反應溶劑中並經反應,獲得由過渡金屬錯合物所成之觸媒。過渡金屬錯合物係藉由使錯化劑與過渡金屬前驅物二者之混合比(錯化劑/過渡金屬前驅物(莫耳比))為0.8~1.5,更好為0.9~1.1,反應溫度為0~100℃,較好為20~50℃下混合而獲得。由於將二者溶解於溶劑中,混合後快速反應形成過渡金屬錯合物,故亦可在溶解於溶劑中混合後立即使用,但亦可在混合後暫時老化使用。反應時間較好為0.01~10小時,更好為0.2~1小時。
2-烯基化反應較好在均勻系統中進行,過渡金屬錯合物較好亦溶解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及2-烯基化合物中。 過渡金屬錯合物溶解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及2-烯基化合物時,可將過渡金屬錯合物與一級或二級胺化合及2-烯基化合物同時饋入反應容器中使用。觸媒之使用量可依據多種要因,例如觸媒形態、反應種類(批式反應、連續式固定床反應、連續式流動床反應)、後述溶劑之使用量等適當調節。一般,過渡金屬錯合物之使用量於以均質系觸媒使用(使觸媒溶解於反應系統中使用)時,相對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之總和(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莫耳量+2-烯基化合物之莫耳量)1莫耳,為0.000001~10莫耳,批式反應中,相對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之總和1莫耳,為0.000001~0.5莫耳。又,亦可使用與擔體(聚苯乙烯等)結合之錯化劑與過渡金屬前驅物反應而成之擔持觸媒(不均勻系觸媒)。使用該擔持觸媒之連續式固定床或流動床反應中,過渡金屬錯合物之使用量相對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之總和1莫耳為0.0001~0.5莫耳。
反應步驟中,為了使反應液均勻化、調整黏度等,亦可視需要使用溶劑。使用之溶劑列舉為水、脂肪族、脂環式及芳香族烴、脂肪族、脂環式及芳香族鹵化烴、硝基烷、以及醚類、二醇醚類、酯類、酮類等含氧烴。該等中較佳之溶劑,脂肪族烴之例為己烷、辛烷,脂環式烴之例為環己烷,芳香族烴之例為甲苯、二甲苯,脂肪族鹵化烴之例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芳香族鹵化烴之例為氯苯,硝基烷之例為硝基甲烷,醚類之例為四氫呋喃,二醇 醚類之例為二甲氧基乙烷,酯類之例為乙酸乙酯,酮類之例為丙酮、甲基乙基酮,尤其就反應性、溶解性、成本等之觀點而言較佳之溶劑為環己烷、二氯甲烷、甲苯及二甲氧基乙烷。該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任意組合使用。
上述溶劑相對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100質量份係在1000質量份以內,較好以0.5~500質量份,更好在1~100質量份之量使用。
2-烯基化反應可在10~200℃,較好在50~150℃,更好在60~90℃之溫度下,實施使反應本質上完成之充分時間,通常為0.1~72小時,較好為0.1~48小時,更好為0.1~24小時。對於各個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最適之2-烯基化反應溫度及時間隨著使用之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反應性、溶劑及觸媒而不同。反應較好以液相進行,因此反應系統較好在保持成液相之壓力環境下進行。例如可使用約5~約2000kPa之壓力。
實施2-烯基化反應直到在上述步驟中達到期望之轉化率後,較好使用任意之適當方法或手段,自反應液去除不必要之成分。例如使用均勻系觸媒時,均勻系觸媒及其合成中使用之剩餘錯化劑或反應副產物以均勻相存在於反應混合物中,故可藉由洗淨反應液或吸附劑處理反應液將該等雜質分離。自反應液去除上述不必要之成分較好在該等後處理前添加溶劑。藉由添加溶劑可降低含2-烯基化反應產物之反應液之黏度,結果可提高去除效率。添加之溶劑較好包含由脂肪族、脂環式及芳香族烴、脂肪族、脂環式 及芳香族鹵化烴、硝基烷、及醚類、二醇醚類、酯類、酮類等含氧烴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有機溶劑。具體而言,為由脂肪族烴的己烷、辛烷,脂環式烴的環己烷,芳香族烴的甲苯、二甲苯,脂肪族鹵化烴的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芳香族鹵化烴的氯苯,硝基烷的硝基甲烷,醚類的四氫呋喃,二醇醚類的二甲氧基乙烷,酯類的乙酸乙酯,酮類的丙酮、甲基乙基酮所組成群組選出之至少一種有機溶劑。又,起因於通式(1)之X之脫離產物為水溶性時,為提高洗淨時之萃取效率,較好同時添加水。但,該情況下須使用非水溶性之有機溶劑。反應液分離成包含2-烯基胺產物之有機層,與包含2-烯基胺與布忍斯特酸之鹽、源自觸媒之無機鹽或水溶性脫離產物之水層。為提高水層中所含之2-烯基胺與布忍斯特酸之鹽之回收效率,可於水層中添加鹼性化合物,使水溶性之pH成為大於7之鹼性,而提高2-烯基胺向有機層中之萃取效率。水層成為鹼性後可經分離、去除而去除剩餘之雜質。且,藉由與添加水同時添加氫氧化鈉等之強鹼而促進觸媒殘渣朝水層之移動。
自2-烯基化反應液分離如上述之均勻系觸媒後,再以與前述添加溶劑相同之溶劑洗淨分離殘渣(分離之水層),且將水層中微量含有之2-烯基胺產物萃取於洗淨液中,藉由使其洗淨液與反應液混合,可提高產物之回收率。使用洗淨、分餾、萃取蒸餾、液液萃取、固液萃取及結晶化或該等方法之任意組合,可自反應液分離及回收2- 烯基化反應產物。作為一例使用羧酸烯丙酯作為2-烯基化(烯丙基化)劑使用時之產物分離方式,可藉由蒸餾或蒸發自反應混合物去除如溶劑及未反應之2-烯基化(烯丙基化)劑之揮發成分,接著以蒸餾或萃取回收羧酸副產物,可作為底部產物回收目的之2-烯基衍生物產物。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限於以下之實施例。
〔實施例1〕
於10mL之裝設楊氏旋塞之Schlenk型反應管中,於氬氣流下添加作為錯化劑之喹那啶酸(3.5mg,0.02mmol;東京化成工業(股)製造)、作為過渡金屬前驅物之〔CpRu(CH3CN)3〕PF6(8.7mg,0.02mmol;Aldrich公司製造)(Cp:環戊二烯基錯合物)。對其施以三次之冷凍-乾燥操作,且添加N-甲基苯胺(1.07g,10mmol)與烯丙基醇(1.7g,30mmol)(通式(1)之R1、R2、R3、R4及R5均為氫,X為HO-)、乙酸(600mg,10mmol)之混合液,使喹那啶酸與〔CpRu(CH3CN)3〕PF6溶解、混合,且在80℃攪拌3小時。NMR分析之結果,以95%之收率獲得N-甲基苯胺之2-烯基化物(烯丙基化物)(N-甲基苯胺之轉化率>99%,2-烯基化物收率為95%)。又,2-烯基化反應之收率只要 沒有特別指明,則包含其他實施例、比較例均基於以下述條件之1H-NMR光譜測定而求得。
核磁共振(1H-NMR)光譜測定條件
BRUKER AVANCE400(BRUKER公司製)
溶劑 氘化氯仿,測定溫度 27℃
[實施例2〕
實施例1中,除將錯化劑換成吡啶甲酸(2.4mg,0.02 mmol;關東化學公司製造)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下進行2-烯基化。分析反應後溶液之結果,獲得轉化率93.2%,收率58%之2-烯基化物(烯丙基化物)。配位子使用喹那啶酸時,2-烯基化物(烯丙基化物)之收率比使用吡啶甲酸時高。
〔實施例3〕
實施例1中,除將N-甲基苯胺換成2-苯基乙基胺(1.21g,10mmol;東京化成工業(股)製造)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下進行2-烯基化。分析反應後溶液之結果,獲得收率為55.8%之2-苯基乙基胺之二(2-烯基)化物(二烯丙基化物)、21.2%之2-苯基乙基胺之單(2-烯基)化物(單烯丙基化物)(2-苯基乙基胺之轉化率77%)。
〔實施例4〕
實施例1中,除將2-烯基化劑的烯丙基醇換成乙酸烯丙酯(3.0g,30mmol;昭和電工(股)製造)(通式(1)之R1、R2、R3、R4及R5均為氫原子,X為CH3COO-)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下進行2-烯基化。分析反應後溶液之結果,獲得N-甲基苯胺之轉化率93.2%,收率78%之2-烯基化物(烯丙基化物)。
〔實施例5〕
實施例1中,除將觸媒前驅物換成〔Cp*Ru(CH3CN)3〕PF6(10.1mg,0.02mmol;Aldrich製)(Cp*:五甲基環戊二烯基錯合物)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下進行2-烯基化。分析反應後溶液之結果,獲得N-甲基苯胺之轉化率99.7%,收率76.9%之2-烯基化物(烯丙基化物)。
〔實施例6~8〕
實施例1中,除共存有下表1中所記載之各溶劑(2.0mL)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進行2-烯基化。分析反應後溶液之結果彙整於表1。
〔實施例9~12〕
實施例1中,除將作為布忍斯特酸使用之乙酸換成下述表2中所記載之布忍斯特酸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下進行2-烯基化。表2中以布忍斯特酸、物質量(g)、莫耳量(mmol)、N-甲基苯胺之轉化率(%)、2-烯基化物收率(%)之順序彙整結果。
〔比較例1~2〕
使用與α-亞胺酸型配位子化合物不同之錯化劑時之結果:實施例1中除將作為錯化劑使用之喹那啶酸換成下表3所記載之錯化劑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 下進行2-烯基化。表3中以錯化劑、物質量(mg)、莫耳量(mmol)、N-甲基苯胺之轉化率(%)、2-烯基化物收率(%)之順序彙整結果。
使用磷系配位子之三苯基膦或磺酸系配位子之對-甲苯磺酸時,2-烯基化物之收率低,認為係副反應(乙醯化反應)優先成為主反應。
〔比較例3〕
實施例1中,除將過渡金屬前驅物換成乙酸鈀(4.4mg,0.02mmol)以外,餘以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之條件下予以2-烯基化。分析反應後溶液之結果,轉化率<1%,2-烯基化物收率<1%,2-烯基化反應幾乎未進行,完全無法獲得目的物。
〔比較例4〕
實施例1中,完全未添加布忍斯特酸在相同條件下予以2-烯基化。分析反應後溶液之結果,轉化率<1%,2-烯 基化物之收率<1%,烯丙基化反應幾乎未進行,完全無法獲得目標物。
〔產業上之可能利用性〕
依據本發明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藉由於2-烯基化反應系統中添加布忍斯特酸,使用2-烯基化劑使一級或二級胺基選擇性地2-烯基化,藉此可以高反應率製造2-烯基胺。2-烯基化劑之代表例的烯丙基化劑可較好地使用可大量供給且便宜之羧酸烯丙酯或烯丙基醇。本發明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為工業化時之生產性亦高之方法,故就生產性、操作性之觀點而言極為有益。
圖1為本發明之實施例1所得之2-烯基化(烯丙基化)產物之1H-NMR光譜。

Claims (10)

  1. 一種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在觸媒存在下,使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反應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前述觸媒為分子內具有對於過渡金屬原子二齒配位之氮配位部-氧配位部之錯化劑與分子內具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作為配位子之過渡金屬前驅物之反應產物的過渡金屬錯合物,且添加布忍斯特酸(Brnsted acid)。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錯化劑為以以下之通式(2)表示之α-亞胺酸型配位子化合物, {式中,R6~R9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1~30之烷基取代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6~30之芳基取代之矽烷基,但,R6與R7、R7與R8、R8與R9、R6與R8、R6與R9、R7與R9可各自彼此相互鍵結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4~8員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過渡金屬前驅物包含由屬於週期表第8族及第9族之過渡金屬所組成群組選出之過渡金屬原子 之至少一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過渡金屬原子係由釕、銠、及銥所組成群組選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中任一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具有以下述式(3)之任一者表示之可共軛之一價陰離子構造{式中,陰離子係與R10~R30之鍵結碳共軛而存在}, {式中,R10~R30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6~10之芳基、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1~30之烷基取代或取代基之碳數合計為6~30之芳基取代之矽烷基,鍵結於環上鄰接之兩個碳原子之基亦可相互鍵結與前述鄰接之兩個碳原子一起形成飽和或不飽和之4~8員環}。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中任一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2-烯基化合物為以下述通式(1)表示之化合物, {式中,R1、R2、R3、R4、及R5各獨立表示氫原子、碳數1~10之烷基、碳數2~10之烯基、碳數1~10之烷氧基、碳數3~12之環烷基、碳數3~12之環烯基、乙醯氧基或碳數6~10之芳基,X表示由NO2-、HO-、RO-、RS(O)2O-、RCOO-及ROCOO-(R為碳數1~30之有機基)所組成群組選出之任一取代基}。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通式(1)中,R1、R2、R3、R4、及R5均為氫原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係由分子內具有一個或兩個胺基之碳數為1~30之飽和脂肪族胺、分子內具有一個或兩個胺基之碳數為3~30之飽和脂環式胺、分子內具有1~10個胺基之碳數為6~30之芳基胺化合物、及構成雜環之氮原子上具有氫原子之碳數為2~30之含氮雜環式化合物所組成群組選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中相對於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與2-烯基化合物之總和(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之莫耳量+2-烯基化合物之莫耳量)1莫耳,係使用0.000001~10莫耳之前 述過渡金屬錯合物。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任一項之2-烯基胺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下列步驟:使具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骨架之化合物與過渡金屬化合物反應,製造分子內具有一價陰離子性五員環共軛二烯作為配位子之過渡金屬前驅物之步驟,混合前述過渡金屬前驅物與錯化劑,製造過渡金屬錯合物之步驟,與混合前述過渡金屬錯合物、一級或二級胺化合物、布忍斯特酸、與2-烯基化合物並反應,製造2-烯基胺化合物之步驟。
TW101131823A 2011-08-31 2012-08-31 2-enylamine compounds TWI5150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8545 2011-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719A true TW201325719A (zh) 2013-07-01
TWI515043B TWI515043B (zh) 2016-01-01

Family

ID=47756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1823A TWI515043B (zh) 2011-08-31 2012-08-31 2-enylamine compound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40907B2 (zh)
EP (1) EP2752401B1 (zh)
JP (1) JP6000256B2 (zh)
KR (1) KR101660390B1 (zh)
CN (1) CN103764613B (zh)
TW (1) TWI515043B (zh)
WO (1) WO20130318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0257B2 (ja) * 2011-08-31 2016-09-2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2−アルケニルアミ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8740A (en) 1994-12-23 1996-11-26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epoxy compounds essentially free of organic halides
JPH08283209A (ja) 1995-04-11 1996-10-29 Sumitomo Chem Co Ltd アリルアミンの製造法
US6437161B1 (en) 1999-08-13 2002-08-20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Monocyclopentadienyl complexes of chromium, molybdenum or tungsten
JP4910186B2 (ja) * 2004-03-10 2012-04-04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新規なルテニウム錯体を用いたアリル系保護基の除去方法及びアリルエー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JP4101852B2 (ja) 2004-05-26 2008-06-18 エーザイ・アール・アンド・ディー・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シンナミド化合物
JP4804965B2 (ja) * 2006-03-10 2011-11-02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ビニル又はアリル基含有化合物の製造法
US8076480B2 (en) * 2007-07-26 2011-12-13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ion Chiba University Process of preparing optically active allyl compound
JP2009046452A (ja) 2007-08-22 2009-03-05 Erick M Carreira ホスホルアミダイト配位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アリル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JP5574477B2 (ja) * 2010-01-06 2014-08-20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モノ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JP6000257B2 (ja) * 2011-08-31 2016-09-28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2−アルケニルアミン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31839A1 (ja) 2015-03-23
EP2752401B1 (en) 2018-10-10
JP6000256B2 (ja) 2016-09-28
EP2752401A4 (en) 2015-05-06
KR20140051982A (ko) 2014-05-02
KR101660390B1 (ko) 2016-09-27
CN103764613A (zh) 2014-04-30
US9440907B2 (en) 2016-09-13
US20140171687A1 (en) 2014-06-19
WO2013031839A1 (ja) 2013-03-07
EP2752401A1 (en) 2014-07-09
TWI515043B (zh) 2016-01-01
CN103764613B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005429A1 (e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rylamine Compounds
TWI524940B (zh) 2-enylamine compounds
US20190177265A1 (en) Method for coupling a first compound to a second compound
AU2006286808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ilines
TWI515043B (zh) 2-enylamine compounds
US10947170B2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uterated ethanol from D2O
AU2008274584B2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mines
JP2005320332A (ja) モノアリールピペラジンの製造方法
JP2009190974A (ja) オルト位置換トリアリールアミン類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