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0558A - 電動機 - Google Patents

電動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0558A
TW201320558A TW101120300A TW101120300A TW201320558A TW 201320558 A TW201320558 A TW 201320558A TW 101120300 A TW101120300 A TW 101120300A TW 101120300 A TW101120300 A TW 101120300A TW 201320558 A TW201320558 A TW 2013205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terminal block
cable
cables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03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04112B (zh
Inventor
Mitsunori Nagao
Takeshi Inoue
Toshio Nagao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filed Critical Yaskawa Denki Seisakusho Kk
Publication of TW201320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0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4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411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發明課題〕本發明使電動機內部的配線捲繞變容易。〔解決手段〕電動機,具有:經由捲繞部份(29)拉出之複數纜線所連接之至少1個繞線用端子台(22);及設置在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一端側,固定有繞線用端子台(22)的配線單元框架(21),此外,複數纜線是包括不同粗細的纜線,繞線用端子台(22)是以可使至少包括有複數纜線當中1條最粗之纜線的高速用纜線(26)配線在配線單元框架(21)之半徑方向最外圍側的狀態,連接著複數纜線,並且以可使至少包括有複數纜線當中1條比高速用纜線(26)還細之纜線的低速用纜線(27)配線在配線單元框架(21)之半徑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狀態,連接著複數纜線。

Description

電動機
本發明所揭示之實施形態是關於電動機。
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馬達為一體性具備有馬達本體部和馬達本體部之繞線轉換用的繞線轉換器。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47253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雖然沒有明顯記載,但是一體性具備有繞線轉換器的馬達中,要連接馬達本體部的繞線和繞線轉換器用的配線等是捲繞在馬達的內部。特別是,利用繞線轉換器在低速區域獲得大扭力,並且能夠執行高速區域之運轉的形態時,由複數繞線端部形成之比較粗的高速用配線,和,由單數繞線端部形成之比較細的低速用配線,是會形成捲繞。如上述所示不同粗細的配線捲繞時,配線粗細會造成捲繞通融性有所不同。然而,上述先前技術對於配線捲繞並未特別下功夫等。
本發明是有鑑於上述問題點而為的發明,目的在於提 供一種配線捲繞容易的電動機。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時,其適用的電動機,具有:筒狀的框體;設置在上述框體內側的定子;設置在上述定子一端側,使上述定子之線圈端部朝圓周方向捲繞的環狀配線群;從上述環狀配線群拉出之複數配線所連接的至少1個端子台;及設置在上述框體一端側,固定著上述端子台的端子固定構件,此外,上述複數配線是包括粗細不同的配線,上述端子台,是以可使上述複數配線當中至少包括有1條最粗之配線的第1配線群配線在上述端子台固定構件之半徑方向最外圍側的狀態連接上述複數配線。
根據本發明時,是可使電動機的配線捲繞變容易。
〔發明之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面的同時對本發明一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相關之電動機其整個主要構成部分解後的狀態外觀全體透視圖,第2圖為表示組裝狀態下之電動機其第1圖A-A剖線的軸方向側剖面 圖。圖示的電動機,例如是應用在電動車之驅動用馬達的電動機。另,第2圖中,為了避圖示繁雜,省略纜線等的配線。
該等第1圖、第2圖中,電動機100,其具有電動機本體1、配線單元2、轉換控制單元3及蓋部4。電動機本體1其全體的外觀為大致圓筒形狀,在其一方側(第1圖的左下側,第2圖中的左側)的軸方向端部突出下述的輸出軸12,於該相反側(第1圖的右上側,第2圖中的右側)的軸方向端部,以同軸性重疊連結著分別為大致相同外徑且軸方向短之形狀的配線單元2和轉換控制單元3。其重疊順序為電動機本體1、配線單元2及轉換控制單元3的順序。再加上,於轉換控制單元3的開放端部安裝有相同外徑的蓋部4,藉此使電動機100的全體構成為大圓筒形狀的組裝體。
電動機本體1,具有:電動機本體框架11、輸出軸12和埋入有永久磁鐵的轉子13及具有線圈的定子14以及解析器15。電動機本體框架11,其全體以大圓筒形狀構成,其一方側(第1圖中的左下側,第2圖中的左側)的軸方向端部由閉塞壁11a遮蔽著,其另一方側(第1圖的右上側,第2圖中的右側)的軸方向端部為開口著。圖示之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中,於閉塞壁11a貫通有上述輸出軸12,於開口側的軸方向端部連結有配線單元2。此外,在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內部,於接近開口側之軸方向位置設有支撐壁11b。該支撐壁11b和上述閉塞壁11a是在各 自的中心位置透過軸承11c將輸出軸12支撐成旋轉自如。另外,於該電欉機本體框架11的外圍側壁11d內部,是遍及全周圍設有可使冷卻水朝圓周方向流通的冷卻水道11e。另,雖然未特別詳細圖示,但是於該冷卻水道11e是透過要使冷卻水流通的配管連接於外部的冷卻水泵浦(配管、冷卻水泵浦都省略圖示)。藉由冷卻水流通在該冷卻水道11e,就能夠吸收電動機本體1的發熱。
本實施形態電動機100的例子,埋入有永久磁鐵的轉子13構成為大致圓柱形狀,在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內部以同軸性固定在上述輸出軸12。此外,具有線圈的定子14構成為圓筒形狀,配置成包圍著埋入有上述永久磁鐵之轉子13外圍側的狀態固定在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內圍面。如上述,輸出軸12之一方側(第1圖中的左下側,第2圖中的左側)的端部是貫通上述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閉塞壁11a形成為突出著,另一方側(第1圖中的右上側,第2圖中的右側)的端部是納入在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內部。於該輸出軸12之另一方側的端部設有要檢測該輸出軸12之旋轉速度及旋轉位置用的解析器15。
如以上所述構成的電動機本體1,是一種3相交流同步式馬達,藉由對具有線圈的定子14供應3相交流電力,就能夠旋轉驅動埋入有永久磁鐵的轉子13和輸出軸12,利用解析器15就能夠檢測出該轉子13的旋轉角。雖然未特別圖示,但是於具有線圈的定子14具備有2組由可對應3相交流之各相的線圈捲繞成3條排列構成的繞 組。當該等繞組當中只有一個線圈供應有3相交流電時,由於阻抗低因此即使在高頻區域也能夠流通有充分電流,使電動機100成為高速驅動的最佳狀態。此外,2組繞組排列成直列其全體供應有3相交流電時,由於阻抗高因此即使在低頻區域也能夠施加有充分電壓,針對同一電流可使電動機100產生大的扭力,使電動機100成為低速驅動的最佳狀態。
轉換控制單元3,是一種針對外部所供應的3相交流電其要如何連接上述2組繞組進行供應之轉換控制執行用單元,配線單元2,是一種可使3相交流電的供應端子和轉換控制單元3及電動機本體1的2組繞組之間連接用的纜線捲繞成最佳狀態收容在其內部的配線單元。
第3圖為上述第2圖B-B剖線之配線單元2的平面圖。於上述第1圖~第3圖中,配線單元2,具有配線單元框架21、繞線用端子台22、電源用端子台23、屏蔽板24。
配線單元框架21的外觀,除了於外圍部份在上述電源用端子台23的配置位置具有角部21a以外,具有與上述電動機本體框架11相同外徑的大致圓筒形狀。此外,該配線單元框架21,是於電動機本體框架11連結側(第1圖中的左下側,第2圖中的左側,第3圖中的裡側)的軸方向端部具有遮蔽壁21b,相反側(第1圖中的右上側,第2圖中的右側,第3圖中的跟前側)的軸方向端部為開口。於配線單元框架21的內部,在遮蔽壁21b上之 接近軸中心的位置固定著繞線用端子台22,在遮蔽壁21b上之上述角部21a的位置固定著電源用端子台23。
繞線用端子台22其全體由成型樹脂構件構成,一體具備有直接固定在遮蔽壁21b的基台部22a和上述轉換控制單元3連結用的連結部22b。基台部22a,具備有其高度從其設置在遮蔽壁21b之設置面算起為比較低的大致長方體形狀。連結部22b,是沿著基台部22a之寬度方向一方側(第2圖、第3圖中的上側)的邊朝長向配置成相同長度,具備有高度為其上端會從配線單元框架21之開口側端部突出的大長方體形狀。因此,該繞線用端子台22,具備有第2圖所示之大致L字形狀剖面連續在長向的形狀。位於配線單元框架21底面之大致圓形形狀的遮蔽壁21b上,繞線用端子台22的基台部22a是偏離遮蔽壁21b的中心以其沿著長向的邊為遮蔽壁21b之弦的配置固定在遮蔽壁21b。此外,連結部22b是位於基台部22a當中較接近遮蔽壁21b外圍側的邊位置。
於連結部22b連接用以外之基台部22a的上面,以等間隔或不等間隔的配置設有遍及其長向的6個端子結合部22c。相鄰的2個端子結合部22c之間設有高度稍為較高的分斷壁22d。另外,於連結部22b的前端部,以等間隔或不等間隔的配置設有遍及其長向的6個連接部22e(參照下述第4圖)。位於相同之長向位置的端子結合部22c和連接部22e彼此,是透過設置在基台部22a和連結部22b之內部的金屬製匯流墊片22f連接成通電。
電源用端子台23,其與上述繞線用端子台22相同具備有大致L字形狀剖面連續在長向的形狀,配置在配線單元框架21外圍側的角部21a且固定在遮蔽壁21b。該電源用端子台23,以等間隔或不等間隔的配置設有遍及其長向的3個電源結合部23a。該等3個電源結合部23a是透過外部電源纜線25連接於未圖示之外部的換流器。
於配線單元框架21的遮蔽壁21b中心位置,設有外徑要比設置在上述電動機本體1之解析器15還稍微大例如由磁性體等形成的屏蔽板24。此外,於遮蔽壁21b,在要比屏蔽板24還外圍側之適當的圓周方向位置設有連接的2個插通孔21c、21d。另外,於遮蔽壁21b,在要比繞線用端子台22還外圍側的位置,設有貫通遮蔽壁21b藉此使上述解析器15的配線可通往配線單元框架21之內部的連通孔21e。
接著,設置在繞線用端子台22之基台部22a的6個端子結合部22c當中,第3圖中左側的3個端子結合部22c分別為高速用纜線26之端子結合用的結合部,第3圖中右側的3個端子結合部22c分別為低速用纜線27之端子結合用的結合部。上述連結部22b是分別對應該等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成長向二分割。設置在電源用端子台23的3個電源結合部23a,分別為電源用纜線28之端子結合用的結合部。各結合部是利用螺栓等的鎖緊使各纜線的端子結合。高速用纜線26、低速用纜線27及電源用纜線28分別各配線有3條,但該等3條的規格分別 對應3相交流之U、V、W的各相。
電源用纜線28,是流通有未圖示外部之換流器所供應之驅動用3相交流電流的纜線。高速用纜線26,是針對上述電動機本體1內部所具備的2組繞組要轉換成高速驅動時連接用的纜線,其根據連接的轉換狀態流通有較大的電流因此使用粗的纜線。低速用纜線27,是針對上述電動機本體1內部所具備的2組繞組要轉換成低速驅動時連接用的纜線,其於任何轉換狀態都流通有與上述電源用纜線28相同或較低的電流,因此使用與電源用纜線28相同粗細的纜線。
3條高速用纜線26,是插通在最接近繞線用端子台22之位置的插通孔21c藉此插通在電動機本體1的內部。3條低速用纜線27,是通過另一方的插通孔21d藉此插通在電動機本體1的內部。如上述,插通在電動機本體1內部的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合計有6條纜線,如第1圖所示,分別在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內圍側以相同捲繞方向捲繞成多層的狀態收納在電動機本體1內,從該捲繞部份29伸出之各纜線的端部是連接於2組的繞組(第2圖中省略圖示包括該捲繞部份29的配線全體)。
該電動機本體1內之纜線的捲繞部份29的捲繞路徑,從第3圖的剖面看時,是沿著與配線單元框架21相同外徑之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外圍側壁11d內面形成逆時針方向的圓形路徑(未特別圖示)。針對該圓形路徑,第3圖中所示配置的高速用纜線26,是捲繞成能夠以曲率 較小(曲率半徑大)的配線路徑引入。此外,針對相同圓形路徑,第3圖中所示配置的低速用纜線27,是捲繞成能夠以曲率較大(曲率半徑小)的配線路徑引入。
於此,基台部22a上面相鄰的2個端子結合部22c之間的分斷壁22d,是沿著附近之纜線的配線路徑方向設置。當考慮該等分斷壁22d之間的出口位置時,最粗之3條的高速用纜線26,就是連接成為配線在繞線用端子台22的半徑方向最外圍側,最細之低速用纜線27,就是連接成為配線在繞線用端子台22的半徑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另,於是所謂半徑方向,是指大致圓筒形狀之配線單元框架21的半徑方向。此外,於圖示中該例的配線路徑,是3條高速用纜線26和3條低速用纜線27配置成彼此鄰接著。
第4圖為上述第2圖C-C剖線之轉換控制單元3的平面圖。於上述第1圖、第2圖及第4圖中,轉換控制單元3,具有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二極管模組32、IGBT模組33、控制電路板34。
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外觀,具有與上述電動機本體框架11相同外徑的大致圓筒形狀。此外,該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於配線單元框架21連結側(第1圖中的左下側,第2圖中的左側,第4圖中的裡側)的軸方向端部具有水冷冷卻室35,相反側(第1圖中的右上側,第2圖中的右側,第4圖中的跟前側)的軸方向端部為開口。上述水冷冷卻室35,於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圓周方向的一 部份(第2圖中、第4圖中的上方部份)是設置成朝向配線單元2開口,除此之外的部分是設置成全面遮蔽。轉換控制單元3與配線單元2成連結時,是於未設有該水冷冷卻室35的開口部份(以下稱開放口31a)貫通有上述繞線用端子台22的連結部22b,使連結部22b插入在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內部。另,針對水冷冷卻室35的構造是稍後詳細進行說明。
於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內部,二極管模組32是在上述開放口31a近側的位置固定在水冷冷卻室35的上面壁35a(第2圖中右側的壁面,第4圖中跟前側的壁面),IGBT模組33是在上述開放口31a遠側的位置固定在水冷冷卻室35的上面壁35a。接著,控制電路板34,是以重疊在二極管模組32及IGBT模組33之上方側(第2圖中右側,第4圖中跟前側)的配置固定,透過外部控制纜線36連接於未圖示之外部的轉換控制裝置。另於此,為了方便說明,將蓋部4側為上方側,將電動機本體1側為下方側。二極管模組32,是從配線單元2插入在該轉換控制單元3內部之上述連結部22b前端的6個連接部22e分別透過適當的配線形成連接著。此外IGBT模組33,是分別透過適當的配線(該等配線省略圖示)連接於二極管模組32和控制電路板34。該等當中,於上述連結部22b、二極管模組32及IGBT模組33,是透過上述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流有較大的電流,於是就會高溫度發熱。因此,該等連結部22b、二極管模組32及 IGBT模組33,是需要接觸於設置在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水冷冷卻室35構成用的構件藉此散熱。
第5圖為上述第2圖D-D剖線之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軸方向剖面圖,第6圖為第5圖E-E剖線之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側剖面圖。即,第5圖、第6圖分別為主要表示水冷冷卻室35的軸方向剖面及側剖面。於該等第5圖、第6圖中,水冷冷卻室35,是由朝向配線單元2側之開放口31a周圍部份除外的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外圍側面部份和上述開放口31a區隔用的內壁部31b包圍著側方,再加上是由位於配線單元2側的下面壁35b和其軸方向反側的上面壁35a所包夾的密閉空間構成。另,本實施形態的例子,下面壁35b和上面壁35a的各內面是並列配置成相向。
又加上,於水冷冷卻室35的內部,設有從其大致中心位置延伸設置到上述開放口31a相反側(第2圖中、第5圖中的下側)的外圍壁側,做為要連接下面壁35b和上面壁35a用的分隔壁部35c,因此以第5圖之平面圖所看之該水冷冷卻室35的全體具備有大致U字型形狀(第5圖中為上下相反)。該大致U字型形狀的兩端位置,即以上述開放口31a相反側夾著分隔壁部35c之2個位置上的外圍側壁分別為開口,分別連通設有噴嘴37、38。本實施形態的例子,第5圖中左側的噴嘴37其做為供給口噴嘴37具有要將冷卻水供應至該水冷冷卻室35內部的功能,第5圖中右側的噴嘴38其做為排出口噴嘴38具有要將冷 卻水從該水冷冷卻室35內部排出的功能。該等供應口噴嘴37和排出口噴嘴38,是分別透過可流通冷卻水的配管連接於外部的冷卻水泵浦(配管、冷卻水泵浦省略圖示)。
接著,於該大致U字形狀的水冷冷卻室35的內部,是以從供應口噴嘴37朝排出口噴嘴38的方向流通有冷卻水,但是以第5圖之平面圖看時水冷冷室35的形狀,是形成為其上述開放口31a的設置側(即大致U字形狀的彎曲側)比上述供應口噴嘴37和排出口噴嘴38的設置側(即大致U字形狀的兩端側)還流路寬度大。即,流路寬度是形成為從2個噴嘴37、38側朝流路裡側擴大。特別是於上述分隔壁部35c所區隔的區域,流路寬度是從噴嘴37、38側朝開放口31a側形成為擴大。
此外,於水冷冷卻室35的內部,在配線單元2側的上面壁35a設有複數整流翼片35d。該等整流翼片35d,是從上面壁35a突出成未到達下面壁35b程度的壁部,於冷卻水流通路徑的各區域分別沿著冷卻水流通方向設有4個。接著,如上述所示,特別是於上述分隔壁部35c所區隔的區域,由於流路寬度從噴嘴37、38側朝開放口31a側形成為擴大,因此設置在該區域的各整流翼片35d就會配置成大致放射狀。除此之外的區域,4個整流翼片35d是沿著冷卻水流通方向配置成大致平行。
另外,於水冷冷卻室35的內部,設有安裝部35e,該安裝部35e內部具有要使上述二極管模組32和IGBT模組 33接觸固定在上面壁35a用的螺絲孔39。各整流翼片35d,是以不干涉到該等安裝部35e的配置設置在水冷冷卻室35的內部。各安裝部35e,是從上面壁35a到達下面壁35b設置成接觸於該等雙方。如此一來二極管模組32和IGBT模組33就會透過螺合在各螺絲孔39的螺絲固定在各安裝部35e,以寬廣的範圍接觸水冷冷卻室35的上面壁35a。基於此,即使二極管模組32和IGBT模組33因流通有較大的電流而發熱,也能夠由水冷冷卻室35吸收該等的發熱。此外,即使為相同的水冷冷卻室35,但流路寬度窄之噴嘴37、38側的區域(第2圖中、第5圖中的下側區域)其冷卻水的流速會比流路寬度寬之開放口31a側的區域(第2圖中、第5圖中的上側區域)還快因此冷卻效果就會比較好。基於此,如圖示,發熱溫度比較高的IGBT模組33就配置在噴嘴37、38側的區域,而發熱溫度比較低的二極管模組32就配置在開放口31a側的區域。
此外,如第2圖、第5圖所示,從配線單元2貫通上述開放口31a插入在轉換控制單元3內部的上述繞線用端子台22的連結部22a,其側部的平坦面是接觸水冷冷卻室35之開放口31a側的上述內壁部31b。基於此,設置在該連結部22b內部的匯流墊片22f即使流通有較大的電流導致連結部22b全體發熱,還是可由水冷冷卻室35吸收該發熱。另外,電源用端子台23也是電流流通時會發熱的構件,因此如上述第2圖所示將其剖面大致L字形狀的前 端部構成為接觸水冷冷卻室35的下面壁35b藉此就能夠達到散熱。此外,雖然未特別圖示,但是設置在電動機本體1內部的解析器15所連接的配線,是透過配線單元框架21的上述連通孔21e及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開放口31a形成配線,然後連接於控制電路板34。
如以上所述構成之電動機100的全體,以整體來看,如上述所示,是以電動機本體1、配線單元2、轉換控制單元3、蓋部4的順序重疊成連結的構成。其中,電動機本體1的內部具備有定子14,該定子14具有線圈,因此其發熱量為最大,其次是內部具備有二極管模組32和IGBT模組33的轉換控制單元3其發熱量高。配線單元2,其內部所具備的各端子台22、23及纜線26、27、28都會有大的電流流通導致發熱,但以單元單位來看時該發熱量都比電動機本體1及轉換控制單元3的發熱量還相當低。基於此,配線單元2就可做為隔熱室發揮阻擋熱傳達的功能防止熱從電動機本體1傳達至轉換控制單元3。
於以上所示說明,電動機本體框架11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框體;插通在電動機本體1內部的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的捲繞部份29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環狀配線群;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複數配線;繞線用端子台22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端子台;配線單元框架21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端子台固定構件;高速用纜線26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 第1配線及第1配線群;電動機100全體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電動機。此外,低速用纜線27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第2配線及第2配線群;繞線用端子台22近側的插通孔21c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第1開口;繞線用端子台22遠側的插通孔21d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第2開口;輸出軸12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旋轉軸;連通孔21e相當於申請專利範圍各項記載的第3開口。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電動機100時,於具有線圈的定子14一端側設有可使該線圈的端部朝圓周方向捲繞的捲繞部份29,從該捲繞部份29拉出之複數的高速用纜線26及低速用纜線27,是連接於設置在配線單元框架21的繞線用端子台22。
於此,從捲繞部份29拉出之複數的高速用纜線26及低速用纜線27當中,有時會包括有粗細不同的纜線。於該形態時,粗的高速用纜線26因彎曲剛性高所以配線路徑的曲率就無法大,相對於此細的低速用纜線27其彎曲剛性低所以配線路徑的曲率就能夠較大,基於此,纜線的粗細就會造成捲繞通融性有所不同。
於是,本實施形態中,至少包括有1條最粗纜線的高速用纜線26是以配置在配線單元框架21之半徑方向最外圍側的狀態,使繞線用端子台22連接複數的纜線。如此一來,高速用纜線26從其捲繞部份29至繞線用端子台22為止之配線路徑的曲率就能夠極力抑制成較小,藉此就能 夠容易執行最粗的配線即高速用纜線26的捲繞。因此,配線的捲繞就變容易。
此外,因不會勉強進行捲繞,所以就能夠防止纜線的斷線等,並且,能夠使纜線的收納良好,因此又具有可使電動機100小型化的效果。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時,至少包括有1條比高速用纜線26還細之纜線的低速用纜線27是以配置在配線單元框架21之半徑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狀態,使繞線用端子台22連接複數的纜線。如此一來,低速用纜線27從其捲繞部份29至繞線用端子台22為止之配線路徑的曲率就會比高速用纜線26還大,但是因為低速用纜線27是比高速用纜線26還細的纜線所以彎曲剛性低,因此就能夠容易執行捲繞。
此外,於電動機100,為了檢測輸出軸12的旋轉速度及旋轉位置是在輸出軸12的端部設有解析器15,但該解析器15是配置在配線單元框架21的中央位置附近。因此,將比較細的低速用纜線27配線在配線單元框架21的半徑方向大中央位置,是可使纜線造成的干擾影響較小,能夠避免降低解析器15的檢測精度。
再加上,粗的高速用纜線26和細的低速用纜線27,是分別區分配線成各自的配線群,因此配線是經過整理,所以結線作業就變容易。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時,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是以鄰接配線的狀態使繞線用端子台22連接複數 纜線。如此一來,如本實施形態所示,於一體性具備有轉換控制單元3的電動機100要將定子14之繞組中的2個線圈和轉換控制單元3連接時,就能夠提昇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經整理後進行結線處理時的便利性。
此外,根據本實施形態時,從捲繞部份29拉出的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是插通在配線單元框架21上所設置的2個插通孔21c、21d,在配線單元框架21的捲繞部份29的相反側連接於繞線用端子台22。如上述,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分別插通在不同的插通孔21c、21d藉此進行配線,是能夠使複數纜線彙集成相同種類的纜線群,能夠更加整理纜線。另外,與配線單元框架21設有1個大的插通孔再將全部的纜線插通在該大插通孔的形態相比,形成有2個插通孔21c、21d是能夠在各插通孔21c、21d間形成肋條21f(參照第3圖),因此就能夠提昇配線單元框架21的強度。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時,在配線單元框架21的遮蔽壁21b設有屏蔽板24,是能夠防止解析器15受到纜線造成的干擾影響,能夠確實防止解析器15的檢測精度降低。
此外,根據本實施形態時,於繞線用端子台22的配線連接側區域,是捲繞有從捲繞部份29拉出的複數纜線。於是本實施形態中,就在配線單元框架21之繞線佣端子台22的配線連接側之相反側區域設有連通孔21e,在該連通孔21e插通有解析器15所要連接的解析器用配 線。如此一來,就能夠使解析器用配線離開複數纜線進行捲繞,能夠抑制解析器15受到纜線造成的干擾影響。
另,於上述實施形態中,繞線用端子台22是彙整設置成1個,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本發明也可個別對應高速用纜線26和低速用纜線27區分設置2個繞線用端子台22,或者是也可分割成3個設置。此外,3條高速用纜線26為最粗,3條低速用纜線27和3條電源用纜線28為相同細的纜線,但並不需要如上述限定為2種類的粗細。例如:本發明也可將高速用纜線26當中的1條纜線為最粗,其他的高速用纜線26比該1條纜線還細,又可將低速用纜線27當中的任一條纜線形成為比細的高速用纜線26還粗。即,本發明也可將纜線的粗細為3種類以上。於該形態時,最細之纜線的配線路徑也可不需位於半徑方向中央位置。即,原則上只要使最粗之纜線的配線路徑位於半徑方向最外圍位置即可,除此之外之中程度粗的纜線也可位於半徑方向中央位置。
另,於設置在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的水冷冷卻室35,上述實施形態中下面壁35b和上面壁35a的各內部是配置成平行相向,單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本發明也可如上述第6圖所對應的第7圖所示,從側面方向看時流路寬度是以開放口31a側的流路寬度W2比噴嘴37、38側的流路寬度W1還小的狀態,使下面壁35bA和上面壁35aA的各內面彼此傾斜配置。即,本發明也可構成為流路的深度從噴嘴37、38側往流路裡側逐漸形成為較淺。 形成為上述所示之流路形狀時,當從第5圖的平面方向看時該流路寬度就會從噴嘴37、38側往流路裡側逐漸擴大,同時可保持流路的剖面積大致為一定。其結果,是能夠保持冷卻水的流速大致為一定,因此冷卻效率就不會降低,能夠增加冷卻面的面積。其結果,是能夠更加提昇冷卻性能。
此外,上述構成的水冷冷卻室35,也可應用在上述之轉換控制單元3及電動機100以外的裝置,例如也可有效應用在以相同高溫度發熱的換流器等。另外,針對整流翼片35d,是設置成從上面壁35a突出成未到達下面壁35b程度的壁部,但並不限於此。例如:整流翼片35d也可設置成從下面壁35b突出或者是從下面壁35b和上面壁35a的雙方突出使雙方之間留有空隙,或者使雙方形成連接。
另,如第2圖所對應的第8圖所示,本發明又可構成為電源用端子台23之剖面L大字形狀的底邊部接觸水冷冷卻室35的下面壁35b,使該電源用端子台23本身固定在水冷冷卻室35,藉此更加提昇冷卻效率。此外,對於配線單元2側的構件,是只以各端子台22、23之樹脂部份的平坦面接觸水冷冷卻室35的內壁部31b及下面壁35b,但並不限於此。例如:本發明也可將各纜線26、27、28配線成接觸水冷冷卻室35構成用的任一壁部。另外,本發明也可將各端子台22、23之內部的金屬製匯流墊片22f露出在外部,使該匯流墊片22f直接接觸水冷冷卻室35構成用的任一壁部。於該形態時,是需要考慮到各匯流墊 片間之絕緣的構成。
另,電動機本體框架11和配線單元框架21雖然都是個別體構成,但並不限於此。例如:雖然未特別圖示,但電動機本體框架11和配線單元框架21也可構成為一體。於該形態時,為了對電動機本體框架11的內部容易引線,上述閉塞壁11a需以個別體形成為能夠拆裝。又,配線單元框架21和轉換控制單元框架31也可構成為一體。此外,電動機本體1和配線單元2並不一定要鄰接連結,例如該等之間也可配置有輸出軸12所連結之煞車的單元等藉此連結。另外,於電動機本體1,是在輸出軸12之突出側反側的軸方向端部配置連結有配線單元2和轉換控制單元3,但並不限於此。例如:本發明也可在電動機本體1之輸出軸12的突出側其軸方向端部配置連結有配線單元2和轉換控制單元3。於該形態時,是需要構成為輸出軸12貫通在配線單元2和轉換控制單元3的中心位置。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是以電動機為馬達時的一例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電動機也可應用在發電機。
另外,上述實施形態中,做為反向負荷側托座的支撐壁11b和配線單元2雖然是以個別體構成,但例如配線單元2的配線單元框架21也可具備有支撐壁,藉此做為軸承11c支撐用的構成。換句話說,配線單元2也可構成為設置在反向負荷側托座。如此一來,就能夠使電動機100達到更加小型化。
此外,以上所述之外,也可適當組合上述實施形態或 各變形例的手法加以利用。
其他,雖然未一個一個例示,但是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範圍是可加以各種變更實施。
1‧‧‧電動機本體
2‧‧‧配線單元
3‧‧‧轉換控制單元
4‧‧‧蓋部
11‧‧‧電動機本體框架(框體)
11e‧‧‧冷卻水道
12‧‧‧輸出軸(旋轉軸)
13‧‧‧轉子
14‧‧‧定子
15‧‧‧解析器
21‧‧‧配線單元框架(端子台固定構件)
21c‧‧‧插通孔(第1開口)
21d‧‧‧插通孔(第2開口)
21e‧‧‧插通孔(第3開口)
22‧‧‧繞線用端子台(端子台)
22b‧‧‧連結部
22f‧‧‧匯流墊片
23‧‧‧電源用端子台
24‧‧‧屏蔽板
25‧‧‧外部電源纜線
26‧‧‧高速用纜線(複數配線、第1配線、第1配線群)
27‧‧‧低速用纜線(複數配線、第2配線、第2配線群)
28‧‧‧電源用纜線
29‧‧‧捲繞部份(環狀配線)
31‧‧‧轉換控制單元框架
31a‧‧‧開放口
31b‧‧‧內壁部
32‧‧‧二極管模組
33‧‧‧IGBT模組
34‧‧‧控制電路板
35‧‧‧水冷冷卻室
35a‧‧‧上面壁
35b‧‧‧下面壁
35c‧‧‧分隔壁部
35d‧‧‧整流翼片
35e‧‧‧安裝部
37‧‧‧供應口噴嘴
38‧‧‧排出口噴嘴
100‧‧‧電動機(馬達)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一實施形態相關之電動機其整個主要構成部分解後的狀態外觀全體透視圖。
第2圖為表示組裝狀態下之電動機其第1圖A-A剖線的軸方向側剖面圖。
第3圖為第2圖B-B剖線的配線單元平面圖。
第4圖為第2圖C-C剖線的轉換控制單元平面圖。
第5圖為第2圖D-D剖線的轉換控制單元框架軸方向剖面圖。
第6圖為第5圖E-E剖線的轉換控制單元框架側剖面圖。
第7圖為變形例之具備水冷冷卻室的轉換控制單元框架其對應第6圖時的側剖面圖。
第8圖為繞線用端子台固定在水冷冷卻室時電動機對應第2圖時的側剖面圖。
2‧‧‧配線單元
21‧‧‧配線單元框架(端子台固定構件)
21a‧‧‧角部
21b‧‧‧遮蔽壁
21c‧‧‧插通孔(第1開口)
21d‧‧‧插通孔(第2開口)
21e‧‧‧插通孔(第3開口)
21f‧‧‧肋條
22‧‧‧繞線用端子台(端子台)
22a‧‧‧基台部
22b‧‧‧連結部
22c‧‧‧端子結合部
22d‧‧‧分斷壁
22f‧‧‧匯流墊片
23‧‧‧電源用端子台
23a‧‧‧電源結合部
24‧‧‧屏蔽板
25‧‧‧外部電源纜線
26‧‧‧高速用纜線(複數配線、第1配線、第1配線群)
27‧‧‧低速用纜線(複數配線、第2配線、第2配線群)
28‧‧‧電源用纜線

Claims (6)

  1. 一種電動機,其特徵為,具有:筒狀的框體;設置在上述框體內側的定子;設置在上述定子的一端側,使上述定子之繞線端部朝圓周方向捲繞的環狀配線群;從上述環狀配線群拉出之複數配線所連接的至少1個端子台;及設置在上述框體一端側,固定著上述端子台的端子固定構件,上述複數配線是包括粗細不同的配線,上述端子台,是以可使上述複數配線當中至少包括有1條最粗之第1配線的第1配線群配線在上述端子台固定構件之半徑方向最外圍側的狀態連接上述複數配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電動機,其中,上述端子台是以可使上述複數配線當中至少包括有1條比上述第1配線還細之第2配線的第2配線群配線在上述端子台固定構件之半徑方向大致中央位置的狀態連接上述複數配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電動機,其中,上述端子台是以上述第1配線群和上述第2配線群配線成鄰接的狀態連接上述複數配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記載的電動機,其中, 上述端子台固定構件,具有:上述第1配線群所要插通的第1開口;及上述第2配線群所要插通的第2開口,上述端子台是將從上述環狀配線群拉出分別插通上述第1及第2開口的上述第1及第2配線群連接在上述端子台固定構件之上述環狀配線群的相反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記載的電動機,其中,又具有:旋轉自如支撐在上述框體內側的旋轉軸;及設置在上述旋轉軸一端側的解析器,上述端子台固定構件是於接近上述解析器的半徑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具有屏蔽板能夠遮蔽上述配線造成的干擾。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電動機,其中,上述端子台固定構件是於上述端子台之配線連接側的相反側區域,具有連接在上述解析器之解析器用配線其所要插通的第3開口。
TW101120300A 2011-11-10 2012-06-06 Motor TWI504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5901 WO2013069127A1 (ja) 2011-11-10 2011-11-10 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558A true TW201320558A (zh) 2013-05-16
TWI504112B TWI504112B (zh) 2015-10-11

Family

ID=4828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0300A TWI504112B (zh) 2011-11-10 2012-06-06 Moto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39758A1 (zh)
JP (1) JP5700232B2 (zh)
CN (1) CN103918166B (zh)
TW (1) TWI504112B (zh)
WO (1) WO20130691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004287A1 (de) * 2012-03-01 2013-09-05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Elektromotor
JP6183288B2 (ja) * 2014-05-07 2017-08-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JP6569306B2 (ja) * 2014-09-30 2019-09-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256304B2 (ja) * 2014-10-31 2018-01-10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乗り物
CN107835755B (zh) * 2015-07-07 2019-05-31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轮驱动装置的配置构造
JP6740063B2 (ja) * 2016-09-09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17401B2 (en) * 2017-04-21 2020-07-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for electrified vehicles
DE102019216762A1 (de) * 2019-10-30 2021-05-06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20209761A1 (de) * 2020-08-03 2022-02-03 Magna powertrain gmbh & co kg Elektrisches Antriebs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40222A (en) * 1985-12-06 1989-06-20 Fasco Industries, Inc. Heat sink and mounting arrangement therefor
JPH07288941A (ja) * 1994-04-12 1995-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動機
JP3775621B2 (ja) * 1997-09-09 2006-05-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高電圧部品内蔵回転電機
JP4054137B2 (ja) * 1999-06-03 2008-02-27 株式会社東京アールアンドデー パワー半導体素子の給電及び放熱装置
US6824432B2 (en) * 2000-10-26 2004-11-30 Fanuc Ltd. Terminal unit for electric motor
TW571487B (en) * 2001-10-16 2004-01-11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 Self-starting synchronous motor and compressor using the same
JP2003235201A (ja) * 2001-12-03 2003-08-22 Mitsuba Corp 電動モータ
DE102004003146B4 (de) * 2003-01-22 2023-08-24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otor, Kraftstoffpumpe, Kommuta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mmutators
JP4052168B2 (ja) * 2003-04-04 2008-02-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モータと電力変換器との結線方法
JP5186767B2 (ja) * 2007-01-11 2013-04-2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およびレゾルバの製造方法
JP4920472B2 (ja) * 2007-03-29 2012-04-18 オリエンタルモーター株式会社 端子箱付電動機
JP5325483B2 (ja) * 2008-07-07 2013-10-23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10057278A (ja) * 2008-08-28 2010-03-11 Mitsuba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256117B2 (ja) * 2009-05-15 2013-08-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5370928B2 (ja) * 2010-01-14 2013-12-1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車両
US8446058B2 (en) * 2010-09-20 2013-05-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 motor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69127A1 (ja) 2013-05-16
CN103918166B (zh) 2016-04-06
JP5700232B2 (ja) 2015-04-15
TWI504112B (zh) 2015-10-11
CN103918166A (zh) 2014-07-09
US20140239758A1 (en) 2014-08-28
JPWO2013069127A1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4112B (zh) Motor
TWI506925B (zh) Rotating motor
US9337706B2 (en)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integrated module
WO2013069129A1 (ja) 回転電機
US9231446B2 (en) Motor drive device and vehicle
US9425673B2 (en)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integrated module
JP4859950B2 (ja) 回転電機
CN106233589B (zh) 机电一体型马达装置
JP5859031B2 (ja) 機電一体モジュール
JP5533842B2 (ja) 巻線切替器及び回転電機
JP5501257B2 (ja)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
US7652402B2 (en) Brushless motor
JP2005504493A (ja) 流体冷却型電気機械
JP2014093879A (ja) 回転検出器を備える駆動ユニット
JP2004159453A (ja) 電動機
JP2014138489A (ja) インバータ付きモータ
JP2010226841A (ja) 回転電機
WO2024045795A1 (zh)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JP2016007108A (ja) 制御部一体型回転電機
JP3666480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11695314B2 (en) Electric drive unit for driving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