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8621A -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8621A
TW201318621A TW100141472A TW100141472A TW201318621A TW 201318621 A TW201318621 A TW 201318621A TW 100141472 A TW100141472 A TW 100141472A TW 100141472 A TW100141472 A TW 100141472A TW 201318621 A TW201318621 A TW 20131862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cancer
cancer cells
ursolic acid
blood
cell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1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zou-Chi Huang
Mei-Li Wu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Pingtung Sci & Tech
Priority to TW100141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18621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18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8621A/zh

Links

Landscapes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該熊果酸係具有促進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及細胞毒殺作用。一種促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係包含:熊果酸,作為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活性成分;以及至少一種醫藥可接受之藥物佐劑或藥物載劑,使熊果酸成型為該醫藥食品組合物。

Description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熊果酸之用途,特別是一種關於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
請參照第1圖所示,係熊果酸(Ursolic acid,簡稱UA)之化學結構,其IUPAC命名為3β-hydroxy-urs-12-en-oic acid,分子式為C30H48O3,係一種五環三萜類(Pentacyclic triterpenoid)化合物。許多研究已針對熊果酸之生物活性進行探討,證實熊果酸可能具有抗微生物活性(Collins and Charles,1987)、抗發炎(Baricevic et al.,2001)、抑制脂質氧化(Yim et al.,2006)、抗癌(Shan et al.,2009;Yang et al.,2010;Neto,2011)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Kwon et al.,2010)等作用。
截至目前為止,許多研究資料顯示熊果酸可能具有抑制乳腺癌(Sovak et al.,2007)、前列腺癌(Sweeney et al.,2004)、卵巢癌(Mabuchi et al.,2004)、胰腺癌(Sclabas et al.,2005)、結腸癌(Kojima et al.,2004)、甲狀腺癌(Pacifico et al.,2004)、直腸癌細胞(Shan et al.,2009)、肝癌細胞(Yang et al.,2010)及黑色素瘤細胞(Amiri and Richmond,2005)之作用,然而,尚未有研究資料指出熊果酸具有抑制血癌之作用。
血癌,又稱白血病(Leukemia),係指人體的造血系統-骨髓發生病變,特別係由於幹細胞失去變成正常白血球細胞應有的分化能力及凋亡現象,而成為不斷增生的血癌細胞,並使血癌細胞佔據整個骨髓而遍佈於血液中,進而影響紅血球及血小板的正常功能,因此,血癌患者初期可能會發生貧血或容易瘀青或出血的情形;當血癌細胞侵犯到其他組織器官(例如肝臟、脾臟、淋巴腺或胸腺等)時,便造成該等組織器官腫大。
目前治療血癌的方法主要有骨髓移植法、放射線治療法及化學治療法:
1.骨髓移植係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欲進行骨髓移植者必須先找到與血癌患者的白血球血型相容的捐贈者,取得捐贈者的骨髓並移植到血癌患者體內,然而,白血球血型分類近百種(例如HLA-A、HLA-B、HLA-D、HLA-DR、HLA-DQ、HLA-DP及其亞型等),平均每十萬人才能找到白血球血型相容的人,因此,血癌患者要找到與其配對的捐贈者十分困難,在尚未找到適當的骨髓捐贈者之前,血癌患者仍必須依靠化學治療法或放射線治療法,延緩血癌的病症及延長其生存時間。
2.局部或全身性放射線治療法則係以X光或高能量射線照射血癌細胞聚集的部位,然而,放射線治療法不僅殺死血癌患者的血癌細胞,也殺死了許多正常細胞,因此,放射線治療法對於血癌患者的身體負擔極大,也會產生使血癌患者不適的副作用(例如:頭痛、疲倦、噁心、嘔吐、掉髮或照射部位的皮膚產生紅、乾、搔癢或壓痛感等症狀),而降低血癌患者的生活品質及求生意志。
3.化學治療法係以抗癌藥物殺死體內的血癌細胞,以緩解血癌細胞之擴散,延長血癌患者的生存時間,目前應用於治療血癌之藥物可分為二類:第一類抗癌藥物為具有直接毒殺癌細胞作用的賽德薩注射劑(Cytarabine)、唐黴素注射劑(Daunorubicin)或艾達黴素注射劑(Idarubicin)等,以及第二類抗癌藥物係抑制癌細胞發展及轉移現象的基利克膜衣錠(Imatinib),然而,第一類抗癌藥物具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貧血、免疫力下降或肝腎功能下降等副作用,而第二類抗癌藥物則可能發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膚乾燥、搔癢、心跳過速、低血鉀、低血鈣、低血磷、高血糖、免疫力下降或肝腎功能下降等副作用,因此,服用上述的抗癌藥物會造成血癌患者的生活品質低落。
由於各種抗癌藥物誘導癌細胞凋亡或者抑制癌細胞增生的機制並不相同,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何種抗癌藥物能夠有效抑制血癌細胞的增生或者有效誘導血癌細胞凋亡,如能夠針對血癌細胞的凋亡機制對症下藥,實為血癌醫療上的一大進步,也係血癌患者的一大福音。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特別係藉由熊果酸作為血癌細胞凋亡促進劑,可以同時抑制核轉錄因子(Nuclear factor κ-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簡稱NF-κB)及核轉錄蛋白3(Signal tran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簡稱STAT3)之活化,使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Apoptosis),進而抑制血癌細胞之增生現象。
本發明之次一目的係提供一種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特別係藉由熊果酸有效抑制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Glyoxalase I)基因的表現,因血癌細胞中的糖解副產物-丙酮醛(Methylglyoxal,簡稱MG)無法被排出體外,而大量累積在癌細胞中,對血癌細胞造成毒性作用而使血癌細胞死亡。由於血癌細胞繁殖時,使用大量葡萄糖,與正常細胞不同,熊果酸係選擇性抑制血癌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此為本發明之創見。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提供一種促進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特別係可應用於製備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包含有:一種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該熊果酸係具有促進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及細胞毒殺作用。
本發明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中,熊果酸係抑制血癌細胞之核轉錄因子之轉位現象。
本發明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中,該核轉錄因子為NF-κB(Nuclear factor κ-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
本發明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中,熊果酸係抑制血癌細胞之核轉錄蛋白之磷酸化或轉位現象。
本發明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中,該核轉錄蛋白為STAT3(Signal tran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本發明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中,熊果酸係抑制血癌細胞之乙二醛酶(Glyoxalase I)基因表現,降低該血癌細胞內之乙二醛酶表現量。
一種促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係包含:熊果酸,作為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活性成分;以及至少一種醫藥可接受之藥物佐劑或藥物載劑,使熊果酸成型為該醫藥食品組合物。
本發明之促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中,該醫藥食品組合物可以選擇為錠劑、膠囊、粉劑、粒劑或液劑。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請參照第1圖所示,係本發明熊果酸之化學結構,熊果酸係能夠專一性地抑制血癌細胞之核轉錄因子(Nuclear factor κ-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簡稱NF-κB)及核轉錄蛋白3(Signal tran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簡稱STAT3),促使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Apoptosis);此外,本發明之熊果酸亦能夠抑制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Glyoxalase I)基因表現,使血癌細胞於糖解作用中所產生之細胞毒素-丙酮醛無法被清除,血癌細胞因毒性累積於細胞內,產生細胞毒殺作用而死亡,因此,本發明之熊果酸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之擴散,係可應用於製備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醫藥食品組合物,以改善血癌之治療現況。
本發明之熊果酸係可由各種人工合成方式獲得,或者由天然植物(如神秘果、蘋果、羅勒、覆盆子、蔓越莓、山楂、接骨木之花部、黑棗、薰衣草、奧勒岡葉、薄荷、迷迭香或百里香等)中萃取而得,再且,熊果酸為一種天然化合物,因此,長期服用熊果酸對人體所造成之肝腎毒性較低,且不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本實施例之熊果酸係萃取自神秘果,並選擇但不限定以二甲基亞碸(Dimethyl sulfoxide,簡稱DMSO)作為溶劑。
為證實本發明之熊果酸具有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作用,將本發明之熊果酸與一血癌細胞株共同培養一段時間,再分別進行以下各試驗:(A)血癌細胞之存活率、(B)血癌細胞之凋亡現象、(C)血癌細胞中核轉錄因子(NF-κB)之抑制、(D)血癌細胞中核轉錄蛋白3(STAT3)之抑制及(E)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基因之抑制等分析試驗,紀錄該血癌細胞株之細胞生理變化。
本實施例係選用人類前骨髓性血癌細胞株HL-60,該血癌細胞株係購自台灣新竹食品工業科學研究所,編號為BCRC 60027。本實施例將該血癌細胞株培養於一適當培養基中進行繼代培養,待該血癌細胞數量增殖至培養容器之7~8分滿,取一緩衝液,將增殖培養之血癌細胞由該培養容器之器壁沖刷至該緩衝液中,以方便進行該血癌細胞株之細胞計數,以及後續細胞存活率、細胞凋亡現象、細胞內核轉錄因子或核轉錄蛋白之活性抑制以及細胞內乙二醛酶基因抑制之分析。
更詳言之,本實施例係選擇但不限定將該血癌細胞於含有10%胎牛血清蛋白(Fetal bovine serum,簡稱FBS)之RPMI培養基(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 medium)中增殖培養,其培養條件為5%二氧化碳氣體、溫度為37℃,待該血癌細胞長至培養容器之七或八成滿,以一商用EDTA緩衝液(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MERCK)重複沖洗該培養容器,以便將貼壁生長的血癌細胞沖刷至該EDTA緩衝液,並進行細胞計數;本實施例含有10%FBS之RPMI培養基配方如第1表所示。
(A)血癌細胞之存活率
為證實本發明熊果酸確實能抑制血癌細胞之增生現象,本實施例係以MTT細胞活性染色法(MTT assay)測定細胞活性,證實本發明熊果酸確實具有細胞毒殺作用而能夠抑制血癌細胞之增生。更詳言之,MTT細胞活性染色法係利用活細胞粒線體中所含有之琥珀酸去氫酶(Dehydrogenase)可代謝溶於血癌細胞培養液中的黃色MTT(3-(4,5-c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化合物,將MTT化合物中的tetrazolium轉為一藍色產物formazan,該formazan會堆積在細胞中,另以一DMSO溶液將formazan溶解,測量該DMSO溶液於波長570nm處之吸光值,代表各組細胞之存活率,當活細胞數越多,則570nm之吸光值越高。
請參照第2圖所示,本實施例係將6組血癌細胞(各組均含有4x105 cells/ml之HL-60)分別與0、10、20、30、40及50微莫耳濃度(μM)之熊果酸共同培養24小時,各組分別為未添加熊果酸之對照組-第A0組,以及實驗組-第A1、A2、A3、A4及A5組,進行MTT細胞活性染色法之試驗,確認各組血癌細胞之存活率。
以第A0組所測得之吸光值為基準(該組血癌細胞存活率定義為100%),其餘組別之細胞存活率分別隨熊果酸濃度增加而下降,特別係第A3組之細胞存活率為62.1%、第A4組為47.9%、第A5組為18.1%。由本試驗之MTT細胞活性染色法顯示,當添加熊果酸之濃度增加,該血癌細胞之存活率會隨之下降,顯示熊果酸對於血癌細胞的抑制作用係呈現一正向趨勢;此外,選用濃度為30~50 μM之劑量可有效地抑制血癌細胞之細胞活性,造成血癌細胞之死亡。由此證實,本發明之熊果酸確實具有細胞毒殺作用,進而抑制血癌細胞增生現象。
(B)血癌細胞之凋亡現象
為證實癌細胞之存活率下降係與細胞凋亡(Apoptosis)或細胞的增生作用停滯(Rest)相關,本實施例係以DNA電泳法觀察該血癌細胞之DNA片段化現象,並以流式細胞儀進行血癌細胞之細胞週期測定。更詳言之,請參照第2表所示,係本實施例針對血癌細胞對於熊果酸之濃度依賴性及時間依賴性進行DNA片段化及細胞週期分析之組別。
本實施例係將6組血癌細胞(各組均含有4x105 cells/ml之HL-60)分別與0、10、20、30、40及50 μM之熊果酸共同培養24小時,各組分別為未添加熊果酸之對照組-第B1-0組,以及實驗組-第B1-1、B1-2、B1-3、B1-4及B1-5組,觀察各組DNA片段化現象及細胞週期。
本實施例另取6組血癌細胞(各組均含有4x105 cells/ml之HL-60)與濃度為50 μM之熊果酸共同培養,各組分別培養0、3、6、12、18及24小時,各組分別為未添加熊果酸之對照組-第B2-0組,以及實驗組-第B2-1、B2-2、B2-3、B2-4及B2-5組,觀察各組DNA片段化現象及細胞週期。
「血癌細胞之DNA片段化現象」
當細胞發生凋亡時,細胞呈現有細胞核凝集、DNA斷裂成小片段(約180~200個鹼基)或產生凋亡小體的情形(Edinger and Thompson,2004);本實施例係抽取各組血癌細胞之總DNA,並以DNA電泳檢視該血癌細胞之DNA斷裂情形。
請參照第3a圖所示,係如第2表之條件所示,以不同濃度之熊果酸對於血癌細胞作用後之DNA電泳圖,其中,由第B1-3至B1-5組可知,當熊果酸濃度大於30 μM,則血癌細胞之DNA開始發生片段化現象;請參照第3b圖所示,係如第2表之條件所示,以一定濃度(50 μM)之熊果酸對於血癌細胞作用不同時間後之DNA電泳圖,其中,由第B2-2至B2-5組可知,當熊果酸之作用時間大於6小時,則血癌細胞之DNA開始發生片段化現象。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之熊果酸能夠使血癌細胞發生DNA片段化現象,使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以致該血癌細胞無法生長、增生或擴散。
「血癌細胞之細胞週期測定」
當細胞發生凋亡時,凋亡細胞之染色體數目低於2N之時稱作次G1期(Sub-G1),本實施例係藉由一螢光染劑-碘化丙碇(Propidum iodine,簡稱PI)標定細胞之核酸,並以一流式細胞儀(FACScan laser flow cytometer analysis system;Becton Dickenson)讀取該螢光染劑受雷射光激發之特定波長(488 nm)圖譜,當該次G1期之波峰大於10%者,即代表該血癌細胞係停留於次G1期,本實施例係以血癌細胞停留於次G1期百分比代表該組血癌細胞之細胞凋亡率。
請參照第3表所示,係本實施例以第2表各組別之寫癌細胞進行細胞週期測定之結果,血癌細胞之細胞凋亡率係隨熊果酸之濃度增加而遞增,特別係由第B1-3至B1-5組可知,各組血癌細胞之細胞凋亡率分別為20.99%、37.08%及59.88%;此外,血癌細胞之細胞凋亡率係隨熊果酸的作用時間增加而遞增,特別係由第B2-3至B2-5組可知,當熊果酸之作用時間大於12小時,則血癌細胞便開始凋亡。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之熊果酸能夠使血癌細胞停留於次G1期,使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以致該血癌細胞無法生長、增生或擴散。
「血癌細胞之細胞核型態變化」
當細胞發生凋亡時,血癌細胞的細胞核形態會發生變化,例如:細胞皺縮、細胞核發生斷裂、DNA片段化,最後會形成凋亡小體(Higuchi,2003)。
本實施例係取6組血癌細胞(各組均含有4x105 cells/ml之HL-60)分別與0、10、20、30、40及50 μM之熊果酸共同培養24小時,再以DAPI染劑(4’,6-diamidino-2-phenylindole,InvitrogenTW)對血癌細胞之細胞核進行染色,以波長為358 nm之光源激發,而發散波長為461nm之光源,並以共軛焦螢光顯微鏡(Leica TCS SP2 confocal microscope)觀察該血癌細胞之細胞核型態。
請參照附件一之第(a)至(f)圖,係利用DAPI對各組血癌細胞之細胞核進行染色,觀察各組血癌細胞的細胞核型態。其中,第(a)圖之未與熊果酸共同培養者,其細胞核保持完整的型態,並未發生皺縮的現象,而第(b)至(f)圖係分別與10、20、30、40及50 μM熊果酸共同培養1小時之組別,各組血癌細胞之細胞核發生皺縮,且形成數個凋亡小體(如箭頭所指之處),且該血癌細胞之凋亡現象確實隨著熊果酸之濃度增加而增加。
由血癌細胞的DNA片段化現象、血癌細胞停留於次G1期及血癌細胞之細胞核皺縮現象可知,本發明之熊果酸能夠使血癌細胞停留於次G1期,使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以致該血癌細胞無法生長及增生。
(C)血癌細胞中核轉錄因子(NFκB)之抑制
為證實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係由於添加本發明之熊果酸相關,本實施例係以共軛焦螢光顯微鏡(Leica TCS SP2 confocal microscope)觀察與調控致癌基因轉錄相關的調控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κ-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於血癌細胞中分布的情形,其中NFκB以螢光抗體標定追蹤,當NFκB活化會發生轉位現象而進入細胞核中,誘發使細胞發生增生作用,因此可利用NFκB做為標定癌細胞增生之現象。
本實施例係將7組血癌細胞(各組均含有4x105 cells/ml之HL-60)分別以第4表所示之條件進行培養,其中,第C1及C2組係不與熊果酸共同培養,而第C3至C7組係分別與10、20、30、40及50 μM之熊果酸共同培養1小時,第C2至C7組分別加入10 ng/ml之TNF-α以刺激各組血癌細胞之NFκB發生轉位現象,再以一級抗體(Anti-NFκB p65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Santa Cruz Biotechnology,USA)標定NFκB,另以二級抗體(Goat anti-mouse IgG conjugated Fluorescein PE,Santa Cruz Biotechnology,USA)增強該一級抗體之訊號,再以DAPI染劑對細胞核染色,藉此觀察各組血癌細胞之NFκB之轉位現象。
請參照附件二之第(a)至(g)圖,係利用免疫染色的方式標定NFκB在血癌細胞中之分布情況,進一步推定各組血癌細胞的細胞狀態。其中,第(a)圖之未與熊果酸共同培養且未以TNF-α刺激之組別,其NFκB並未發生轉位現象,第(b)圖係僅以TNF-α刺激之組別,其NFκB確實發生轉位現象,第(c)至(g)圖係分別與10、20、30、40及50 μM熊果酸共同培養1小時,再以TNF-α刺激之組別,各組血癌細胞NFκB的轉位現象確實隨著熊果酸之濃度增加而被抑制。
由此可知,將血癌細胞添加本發明之熊果酸培養1小時,以螢光標定血癌細胞之NFκB,未添加熊果酸之組別(第(a)圖),其細胞核中存在有NFκB(即代表NFκB發生轉位現象),而相較於添加本發明之熊果酸之組別(第(c)至(g)圖),NFκB無法進入血癌細胞之細胞核中,使得血癌細胞無法進行細胞增生。由此可證實本發明之熊果酸可使血癌細胞中調控細胞增生之轉錄因子(NFκB)無法進入癌細胞的細胞核中,導致乙二醛酶被抑制,使癌細胞凋亡。
(D)血癌細胞中核轉錄蛋白3(STAT3)之抑制
為證實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係由於添加本發明之熊果酸相關,本實施例係以共軛焦螢光顯微鏡(Leica TCS SP2 confocal microscope)觀察與調控致癌基因轉錄相關的調控蛋白-STAT3(Signal tran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於血癌細胞中分布的情形,其中STAT3以螢光標定追蹤,當STAT3活化會發生轉位現象而進入細胞核中,使細胞發生增生作用,因此可利用STAT3做為標定癌細胞增生之現象。
本實施例係將6組血癌細胞(各組均含有4x105 cells/ml之HL-60)與50 μM之熊果酸,分別以第5表所示之培養時間進行培養,其中,第D1-1至D1-6組係分別與50 μM之熊果酸培養10、20、30、40、50及60分鐘後,以一級抗體(STAT3 anti-mouse monoclonal IgG,Santa Cruz Biotechnology,USA)標定STAT3,另以二級抗體(Goat anti-mouse IgG conjugated Fluorescein PE,Santa Cruz Biotechnology,USA)增強該一級抗體之訊號,再以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InvitrogenTW)對細胞核染色,藉此觀察各組血癌細胞之STAT3之轉位現象。
請參照附件三之第(a)至(f)圖,係利用免疫染色的方式標定STAT3在血癌細胞中之分布情況,進一步推定各組血癌細胞的細胞狀態。由附件三之第(a)至(f)圖可知,各組血癌細胞中,其STAT3之轉位現象係隨著熊果酸之作用時間增加而被抑制。
此外,由於STAT3亦會受到IL-6之誘導而發生轉位現象,請參照第6表所示,本實施例另以同樣培養條件培養各組血癌細胞,惟另以10 ng/ml之IL-6刺激各組血癌細胞10分鐘,再觀察各組血癌細胞之STAT3轉位現象。
請參照附件四之第(a)至(f)圖,係利用免疫染色的方式標定STAT3在血癌細胞中之分布情況,進一步推定各組血癌細胞係由IL-6之誘導而發生STAT3之轉位現象。由附件四之第(a)至(f)圖可知,各組血癌細胞中,其STAT3之轉位現象亦隨著熊果酸之作用時間增加而被抑制。
本實施例除了觀察STAT3之轉位現象,請參照第7表所示,本實施例另取6組血癌細胞,分別與不同濃度之熊果酸共同培養,並以IL-6刺激該血癌細胞之STAT3活化,使STAT3磷酸化後發生轉位現象,再以西方墨點法標定各組血癌細胞中活化的STAT3(即磷酸化的STAT3,簡稱pSTAT3),確認各組血癌細胞中pSTAT3之活化結果。
由此可知,將血癌細胞添加本發明之熊果酸培養1小時,以螢光標定血癌細胞之STAT3,本發明之熊果酸不僅能夠抑制血癌細胞本身持續活化STAT3之現象,也能夠抑制由IL-6誘導血癌細胞STAT3活化之現象,使STAT3無法被磷酸化,而無法轉位進入血癌細胞之細胞核中,使得血癌細胞無法進行細胞增生。由此可證實,本發明之熊果酸可使血癌細胞中調控細胞增生之轉錄蛋白(STAT3)無法進入癌細胞的細胞核中,使癌細胞無法進行細胞增生。
(E)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基因之抑制
血癌細胞為了能夠獲得能量以便大量增生,血癌細胞的增生過程中會產生糖解作用的代謝副產物-丙酮醛(Methylglyoxal,簡稱MG),血癌細胞必須產生較正常細胞為多的乙二醛酶(Glyoxalase I,簡稱GLO-1),以分解MG,避免血癌細胞內累積過多毒性而死亡。
為證實添加本發明之熊果酸可使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基因之表現被抑制,以西方墨點法偵測該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基因之表現量。更詳言之,請參照第8表所示,係本實施例以不同濃度之熊果酸之不同培養時間之組別,測量各組之GLO-1表現量。
本實施例係將6組血癌細胞(各組均含有一定細胞數量之血癌細胞,如1x105 cells/ml)與0、10、20、30、40及50 μM之熊果酸共同培養12、18及24小時,進行西方墨點法之試驗,確認各組血癌細胞中GLO-1之表現量,其中,以第E1-1組之GLO-1表現量作為基準(定義為100%),比較其他組別之GLO-1表現量的增減。
更詳言之,本實施例係自上述第E1-1至E1-6組中分別取出適量血癌細胞,以一定比例(較佳係1:10)稀釋於一商用蛋白質抽取溶劑(Lysis buffer;Sigma),進行均質處理,造成各組細胞溶解、破裂,以獲得細胞內的蛋白質;再由一商用蛋白質定量套組(Protein Assay Kit;Invitrogen)分析由第E1-1至E1-6組細胞所抽取的蛋白質總量,取等量蛋白質,利用取自兔子之商用抗乙二醛酶多株抗體(Glyoxalase-I rabbit polyclonal IgG antibody,Santa Cruz Biotechnology,USA)進行西方墨點法分析。
請參照第4至6圖西方墨點法之蛋白質染色結果所示,本實施例係以血癌細胞中正常表現之β-actin的表現量為定量標準,分別比較各組血癌細胞中GLO-1的表現情況;由第4至6圖結果可知,各組血癌細胞的GLO-1表現量係隨著本發明熊果酸之作用時間增加而遞減,且不同熊果酸濃度之組別,其GLO-1表現量亦隨著熊果酸之作用濃度增加而遞減。由此可證實,本發明之熊果酸係可以抑制人類血癌細胞中GLO-1的表現,而較高劑量(如20至50 μM)之熊果酸,或者較長之熊果酸作用時間者,則可呈現較佳之抑制效果。
此外,為證實本實施例之GLO-1表現量係由於熊果酸抑制乙二醛酶基因的表現,而降低GLO-1表現量,而不是由血癌細胞中的蛋白酶降解GLO-1而使GLO-1表現量下降。本實施例另取6組血癌細胞以如第9表所示之條件培養,並以西方點墨法定量該GLO-1表現量。
由第E2-1至E2-4組可知,本實施例之血癌細胞的GLO-1表現量確實係隨熊果酸之作用濃度增加而遞減,且由第E2-5及E2-6組可知,僅加入MG132蛋白酶無法降低GLO-1表現量,當加入本發明之熊果酸之後,第E2-6組之GLO-1遂降低。由此可知,本發明之熊果酸係藉由直接抑制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基因的表現,使血癌細胞無法有效清除細胞中的丙酮醛,致使該血癌細胞發生細胞毒殺作用,造成血癌細胞死亡。
承上所述,本發明之熊果酸係可以阻斷血癌細胞中核轉錄因子-NFκB及核轉錄蛋白-STAT3的轉位現象,中斷該血癌細胞之細胞增生作用,並且直接抑制人類血癌細胞之乙二醛酶基因表現,使血癌細胞無法有效排除由糖解作用所產生的毒素丙酮醛,使大量毒素堆積於癌細胞內,影響其細胞活性,最後引發癌細胞自發性的死亡,進而抑制癌細胞的增生與擴散;據此,本發明之熊果酸確實具有抑制血癌細胞核轉錄因子及核轉錄蛋白之活化,以及血癌細胞之乙二醛酶基因表現之功能,可應用於開發促進血癌細胞凋亡之抑制劑,係可應用於製備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醫藥食品組合物,具有提升臨床醫療品質之功效。
本發明之熊果酸係可以做為一藥物活性成分(Active substrate),以各種方式單獨,或者結合至少一種醫藥食品可接受之藥物佐劑、藥物載劑、其他副成分、營養成分或他種藥物活性成分,使熊果酸成型為該醫藥食品組合物,並共同給予各種生物個體,較佳係經由口服方式定期給予各種生物個體一適當劑量,如每天給予1~2次,每次給予100~500毫克(mg)/每單位重量公斤(kg);再者,本發明之熊果酸可以藉由任何食品加工方法製成各種方便食用之的劑型,如錠劑、膠囊、粉劑、粒劑或滴劑,或者將熊果酸與其他食品或飲料組合,以符合各種生物個體之使用。
藉此,本發明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特別係藉由熊果酸作為血癌細胞抑制劑以同時抑制核轉錄因子及核轉錄蛋白之活化,使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Apoptosis),具有達到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功效。
本發明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特別係藉由熊果酸有效抑制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基因的表現,使血癌細胞中乙二醛酶之含量不足以清除血癌細胞內的毒素,具有使血癌細胞發生毒殺作用而無法增生或擴散之功效。
本發明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係包含有上述之熊果酸作為活性成分,該熊果酸可應用於製備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醫藥食品組合物,使血癌細胞發生細胞毒殺及細胞凋亡作用,進而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以提升臨床醫療的水準,為本發明之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第1圖:本發明之熊果酸化學結構示意圖。
第2圖:本實施例之血癌細胞存活率長條圖。
第3a圖:本實施例不同濃度之熊果酸對血癌細胞作用之DNA電泳結果圖。
第3b圖:本實施例之熊果酸對血癌細胞於不同作用時間之DNA電泳結果圖。
第4圖:本實施例不同濃度之熊果酸作用12小時所抑制血癌細胞GLO-1表現量之長條圖。
第5圖:本實施例不同濃度之熊果酸作用18小時所抑制血癌細胞GLO-1表現量之長條圖。
第6圖:本實施例不同濃度之熊果酸作用24小時所抑制血癌細胞GLO-1表現量之長條圖。
附件一:本實施例以不同熊果酸濃度作用於血癌細胞之細胞核型態的共軛焦螢光顯微鏡照片。
附件二:本實施例以不同熊果酸濃度作用於血癌細胞之NFκB轉位現象的共軛焦螢光顯微鏡照片。
附件三:本實施例以不同熊果酸濃度作用於血癌細胞之STAT3轉位現象的共軛焦螢光顯微鏡照片(一)。
附件四:本實施例以不同熊果酸濃度作用於血癌細胞之STAT3轉位現象的共軛焦螢光顯微鏡照片(二)。

Claims (8)

  1. 一種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該熊果酸係具有促進血癌細胞發生細胞凋亡及細胞毒殺作用。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其中,熊果酸係抑制血癌細胞之核轉錄因子之轉位現象。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其中,該核轉錄因子為NF-κB。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其中,熊果酸係抑制血癌細胞之核轉錄蛋白之磷酸化或轉位現象。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其中,該核轉錄蛋白為STAT3。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其中,熊果酸係抑制血癌細胞之乙二醛酶基因表現,降低該血癌細胞內之乙二醛酶表現量。
  7. 一種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係包含:熊果酸,作為抑制血癌細胞增生之活性成分;以及至少一種醫藥可接受之藥物佐劑或藥物載劑,使該熊果酸成型為該醫藥食品組合物。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其中,該醫藥食品組合物係錠劑、膠囊、粉劑、粒劑或液劑。
TW100141472A 2011-11-14 2011-11-14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TW201318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1472A TW201318621A (zh) 2011-11-14 2011-11-14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1472A TW201318621A (zh) 2011-11-14 2011-11-14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8621A true TW201318621A (zh) 2013-05-16

Family

ID=48872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1472A TW201318621A (zh) 2011-11-14 2011-11-14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3186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1944A (zh) * 2013-05-31 2013-08-21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熊果酸作为免疫佐剂疫苗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1944A (zh) * 2013-05-31 2013-08-21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熊果酸作为免疫佐剂疫苗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akaya et al. The gold compound auranofin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through both down-regulation of STAT3 and inhibition of NF-κB activity
CN107648216A (zh) 作为新型癌症疗法的芳烃受体(AhR)调节剂
Aziz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olmesartan and l-carnitine on 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toxicity in rats
Ke et al. Foeniculum vulgare seed extract induces apoptosis in lung cancer cells partly through the down-regulation of Bcl-2
Zhang et al. Walsuronoid B induces mitochondrial and lysosomal dysfunction leading to apoptotic rather than autophagic cell death via ROS/p53 signaling pathways in liver cancer
KR101747775B1 (ko) 유포비아 인자 l1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 가능한 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골질환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Asmaa et al. Apoptosis induction in MV4-11 and K562 human leukemic cells by Pereskia sacharosa (Cactaceae) leaf crude extract
Upadhyay et al. Methyl-β-cyclodextrin enhances the susceptibility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to carboplatin and 5-fluorouracil: Involvement of Akt, NF-κB and Bcl-2
Xu et al. 12-Deoxyphorbol 13-palmitate mediated cell growth inhibition, G2-M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BGC823 cells
Yang et al. Antrodia camphorata induces G 1 cell-cycle arrest in human premyelocytic leukemia (HL-60) cells and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in athymic nude mice
Young et al. Phase I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ic evaluation of lonidami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CN111615393B (zh) 人参皂苷m1用于制造供治疗口腔癌的药物的用途
TW201318621A (zh) 熊果酸用以製備血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血癌細胞凋亡之醫藥食品組合物
CN106163515A (zh) 抗癌剂和副作用减轻剂
KR20220124040A (ko) 해삼 생식선 추출물 또는 이로부터 유래된 화합물의 항암 용도
WO2020199973A1 (zh) A-失碳-5α雄甾烷化合物类药物与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
CN108324952B (zh) 金簇分子的新应用
Hong et al. Ulmus davidiana Nakai induces apoptosis and autophagy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Artanti et al. Cellular Mechanism of the Cytotoxic Effects of Medinilla speciosa (Parijoto) Methanol Extract on MCF-7/HER-2 Cells is Through Increased Caspase-9 Protein and Decreas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Jiang et al. Regulation of the Keap1‐Nrf2 Signaling Axis by Glycyrrhetinic Acid Promoted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H9C2 Cell Apoptosis
TWI384983B (zh) 一種木樨素用於製備治療或預防血癌的保健食品之用途
TWI722492B (zh) 含蓮蓬萃取物之組合物及其用於治療頭頸癌症之用途
KR20170022868A (ko) 고리형 린유소브 b3을 함유하는 암 치료용 조성물
TW201321008A (zh) 牛蒡子苷元用以製備肝癌藥物之用途及促肝癌細胞凋亡之醫藥組合物
TWI406658B (zh) 使用異硫氰酸酯類來治療癌症之方法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