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13437A - 射出成形機 - Google Patents

射出成形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13437A
TW201313437A TW101124786A TW101124786A TW201313437A TW 201313437 A TW201313437 A TW 201313437A TW 101124786 A TW101124786 A TW 101124786A TW 101124786 A TW101124786 A TW 101124786A TW 201313437 A TW201313437 A TW 2013134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movable
rod
movable memb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4816B (zh
Inventor
Atsuro Tamura
Tomohiro Moriya
Tatsuya Shibat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313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3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4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48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61Means for guiding movable mould supports or injection units on the machine base or frame; Machine bases or frames
    • B29C2045/1764Guiding means between the movable mould plate and tie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2045/645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using magne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射出成形機,其採用基於電磁鐵之吸附力產生合模力之合模力產生機構,並將構成制動機構之棒狀構件的長度抑制在最小限度。本發明的射出成形機,具備:第1固定構件,安裝有定模;第2固定構件,配設成與第1固定構件對置;第1可動構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與第1可動構件連結而與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棒狀構件,設置於第2可動構件與第2固定構件之間,一端固定於第2可動構件及第2固定構件中的任一方,並且另一端延伸至第2可動構件及第2固定構件中的另一方;及卡止構件,能夠在與棒狀構件卡合之卡合位置與從棒狀構件脫離之脫離位置之間移動,在處於卡合位置時防止第2可動構件移動。

Description

射出成形機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具備驅動合模動作之電磁鐵之射出成形機。
以往,在射出成形機中,從射出裝置的射出噴嘴射出樹脂並填充於定模與動模之間的模穴空間並使其固化來得到成形品。而且,為了相對於定模移動動模來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而配設合模裝置。
該合模裝置包含藉由向液壓缸供給油來驅動之液壓式合模裝置及藉由電動機驅動之電動式合模裝置,該電動式合模裝置可控性較高,不會污染周邊,且能量效率較高,因此被廣泛利用。此時,藉由驅動電動機使滾珠螺桿旋轉來產生推力,藉由肘節機構放大該推力而產生較大之合模力。
但是,在這種結構的電動式合模裝置中,由於使用肘節機構,因此在該肘節機構的特性上很難變更合模力,響應性及穩定性較差,無法在成形中控制合模力。於是,能夠將藉由滾珠螺桿產生之推力直接用作合模力之合模裝置提出。此時,電動機的轉矩與合模力成比例,因此能夠在成形中控制合模力。
然而,在習知之合模裝置中,滾珠螺桿的耐荷重性較低,不僅無法產生較大之合模力,而且合模力會因產生於 電動機之轉矩脈動而變動。並且,為了產生合模力,需要始終向電動機供給電流,電動機的耗電量及發熱量增多,因此需要將電動機的額定輸出加大其相應量,導致合模裝置的成本增高。
因此,針對模開閉動作使用線性馬達而針對合模動作利用電磁鐵的吸附力之合模裝置被提出(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05/090052號小冊子
然而,在射出成形機中,為了保護模具等,設置在既定條件成立時強制性地停止模開閉動作之機械性制動機構。該制動機構,在為了進行合模動作而使用肘節機構之結構中,例如包含固定於可動壓板且形成有槽之棒狀構件、和設置於後壓板且嵌入棒狀構件的槽之卡止構件,藉由驅動卡止構件將卡止構件嵌入棒狀構件的槽來實現機械性卡止。
另一方面,當如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使用利用電磁鐵的吸附力之合模裝置之結構時,若在可動壓板與後壓板之間設置棒狀構件,則可動壓板與後壓板之間的距離因模厚調整發生變化,因此產生棒狀構件的長度變得較長之類的 問題。亦即,棒狀構件的長度應以可動壓板與後壓板之間的距離變得最大時(最小模厚)為基準來決定,因此其長度必須為可動壓板的行程加上模厚調整量。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射出成形機,能夠採用基於電磁鐵之吸附力產生合模力之合模力產生機構,並將構成制動機構之棒狀構件的長度抑制在最小限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態樣,係提供一種射出成形機,其特徵在於,係具備:第1固定構件,安裝有定模;第2固定構件,配設成與前述第1固定構件對置;第1可動構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與前述第1可動構件連結而與前述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與前述第2固定構件協同作用而構成基於電磁鐵的吸附力產生合模力之合模力產生機構;棒狀構件,設置於前述第2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固定構件之間,一端固定於前述第2可動構件及前述第2固定構件中的任一方,並且另一端延伸至前述第2可動構件及前述第2固定構件中的另一方;及卡止構件,能夠在與前述棒狀構件卡合之卡合位置與從前述棒狀構件脫離之脫離位置之間移動,在處於前述卡合位置時防止前述第2可動構件移動。
根據本發明,可得到一種射出成形機,能夠採用基於電磁鐵之吸附力產生合模力之合模力產生機構,並將構成制動機構之棒狀構件的長度抑制在最小限度。
以下,參閱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最佳方式進行說明。另外,本實施方式中,關於合模裝置,將進行閉模時的可動壓板的移動方向設為前方,將進行開模時的可動壓板的移動方向設為後方,關於射出裝置,將進行射出時的螺桿的移動方向設為前方,將進行計量時的螺桿的移動方向設為後方來進行說明。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射出成形機中的合模裝置閉模時的狀態之圖,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射出成形機中的合模裝置開模時的狀態之圖。另外,在第1圖及第2圖中,加上陰影線之構件表示主要截面。
圖中,10為合模裝置,Fr為射出成形機的框架(架台),Gd為可相對於該框架Fr移動之導引件,11為載置於未圖示之導引件上或框架Fr上之固定壓板,與該固定壓板11隔著既定間隔且與固定壓板11對置而配設後壓板13,在固定壓板11與後壓板13之間架設4根繫桿14(圖中只示出4根繫桿14中的2根。)。另外,後壓板13相對於框架Fr固定。
繫桿14的前端部(圖中的右端部)形成有螺紋部 (未圖示),將螺母n1螺合緊固於該螺紋部,藉此使繫桿14的前端部固定於固定壓板11。繫桿14的後端部固定於後壓板13。
而且,沿繫桿14與固定壓板11對置且在模開閉方向進退自如地配設可動壓板12。因此,可動壓板12固定於導引件Gd上,在可動壓板12中與繫桿14對應之部位形成用於使繫桿14貫穿之未圖示之導引孔或缺口部。另外,導引件Gd上還固定有後述的吸附板22。導引件Gd可以如圖所示對於吸附板22與可動壓板12各自分開設置,亦可以由對於吸附板22與可動壓板12為共通的一體物構成。
而且,在固定壓板11上固定定模15,在可動壓板12上固定動模16,定模15與動模16伴隨可動壓板12的進退而接觸分離,進行閉模、合模及開模。另外,隨著進行合模,在定模15與動模16之間形成未圖示之模穴空間,從射出裝置17的射出噴嘴18射出之未圖示之樹脂填充於模穴空間。而且,由定模15及動模16構成模具裝置19。
吸附板22與可動壓板12平行地固定於導引件Gd上。藉此,吸附板22在比後壓板13更靠後方進退自如。吸附板22可由磁性材料形成。例如,吸附板22可以由電磁積層鋼板構成,該電磁積層鋼板藉由積層由強磁性體構成之薄板而形成。或者,吸附板22可以藉由鑄造來形成。
線性馬達28為了使可動壓板12進退而設置於導引件Gd上。線性馬達28具備定子29和可動件31,定子29形成為在框架Fr上與導引件Gd平行且與可動壓板12的移動範圍對應,可動件31形成為在可動壓板12的下端與定子29對置且遍及既定範圍。
可動件31具備磁心34及線圈35。而且,磁心34具備朝向定子29突出且以既定間距形成之複數個磁極齒33,線圈35捲繞於各磁極齒33。另外,在相對於可動壓板12的移動方向垂直之方向上磁極齒33形成為相互平行。而且,定子29具備未圖示之磁心及在該磁心上延伸而形成之未圖示之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藉由使N極及S極的各磁極交替磁化來形成。藉由向線圈35供給既定電流來驅動線性馬達28,使可動件31進退,隨此,藉由導引件Gd使可動壓板12進退,而能夠進行閉模及開模。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將永久磁鐵配設於定子29上,將線圈35配設於可動件31上,但亦能夠將線圈配設於定子上,將永久磁鐵配設於可動件上。此時,線圈不會隨著線性馬達28的驅動而移動,因此能夠輕鬆地進行用於向線圈供給電力之配線。
另外,不限於在導引件Gd上固定可動壓板12和吸附板22之結構,亦可設為將線性馬達28的可動件31設置於可動壓板12或吸附板22上之結構。而且,作為模開閉機構不限於線性馬達28,亦可為液壓式或電動式等。
若可動壓板12前進而使動模16與定模15抵接,則 進行閉模,接著,進行合模。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配設用於進行合模之電磁鐵單元37。並且,進退自如地配設貫穿後壓板13及吸附板22而延伸且連結可動壓板12和吸附板22之中心桿39。該中心桿39在閉模時及開模時與可動壓板12的進退連動而使吸附板22進退,在合模時將藉由電磁鐵單元37產生之吸附力傳遞至可動壓板12。
另外,由固定壓板11、可動壓板12、後壓板13、吸附板22、線性馬達28、電磁鐵單元37及中心桿39等構成合模裝置10。
電磁鐵單元37包括形成於後壓板13側之電磁鐵49、及形成於吸附板22側之吸附部51。而且,在後壓板13的後端面的既定部分,本實施方式中為在中心桿39周圍形成槽45,在比槽45更靠內側形成磁心46,而且在比槽45更靠外側形成磁軛47。並且,在槽45內繞著磁心46捲繞線圈48。另外,磁心46及磁軛47可由鑄件的一體結構構成,亦可藉由積層由強磁性體構成之薄板來形成之電磁積層鋼板。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可與後壓板13分開形成電磁鐵49,與吸附板22分開形成吸附部51,亦可以將電磁鐵作為後壓板13的一部分形成,並將吸附部作為吸附板22的一部分形成。並且,亦可相反配置電磁鐵與吸附部。例如,可在吸附板22側設置電磁鐵49,在後壓板13側設置吸附部。
在電磁鐵單元37中,若向線圈48供給電流,則電磁鐵49被驅動而對吸附部51進行吸附,藉此產生合模力。
中心桿39配設成在後端部與吸附板22連結且在前端部與可動壓板12連結。因此,中心桿39在閉模時與可動壓板12一同前進而使吸附板22前進,而在開模時與可動壓板12一同後退而使吸附板22後退。因此,在後壓板13的中央部分形成用於使中心桿39貫穿之孔41。
藉由控制部60控制合模裝置10的線性馬達28及電磁鐵49的驅動。控制部60具備CPU及記憶體等,還具備用於根據由CPU運算出之結果向線性馬達28的線圈35及電磁鐵49的線圈48供給電流之電路。控制部60上還連接荷重檢測器55。荷重檢測器55在合模裝置10中設置於至少1根繫桿14的既定位置(固定壓板11與後壓板13之間的既定位置),檢測施加於該繫桿14之荷重。圖中示有在上下2根繫桿14上設置荷重檢測器55之例子。荷重檢測器55例如由檢測繫桿14的延伸量之感測器構成。藉由荷重檢測器55檢測出之荷重(應變)被送至控制部60。控制部60根據荷重檢測器55的輸出檢測合模力。另外,為了方便起見在第2圖中省略控制部60。
另外,圖示的例子中,在吸附板22的後側設置有模厚調整機構44。模厚調整機構44為對應模具裝置19的厚度,而調整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相對位置(亦即該等之間的距離)之機構。模厚調整機構44的結構本身可以是任意的。例如,模厚調整機構44能夠藉由未圖示 之模厚調整用馬達改變中心桿39相對於吸附板22之位置。藉此,調整中心桿39相對於吸附板22之位置,並調整可動壓板12相對於固定壓板11之位置。亦即,藉由改變可動壓板12與吸附板22的相對位置來進行模厚調整。
接著,對合模裝置10的動作進行說明。
藉由控制部60的模開閉處理部61控制閉模製程。在第2圖的狀態(開模時的狀態)下,模開閉處理部61向線圈35供給電流。接著,線性馬達28被驅動而使可動壓板12前進,如第1圖所示,動模16與定模15抵接。此時,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亦即,電磁鐵49與吸附部51之間形成間隙δ。另外,與合模力相比,閉模所需之力非常小。
接著,控制部60的合模處理部62控制合模製程。合模處理部62向線圈48供給電流,藉由電磁鐵49的吸附力對吸附部51進行吸附。隨此,合模力透過吸附板22及中心桿39傳遞至可動壓板12,並進行合模。開始合模時等之合模力發生變化時,合模處理部62進行控制,將為了產生應藉由該變化得到之目標合模力、亦即穩定狀態下之目標合模力產生而所需之穩定電流值供給至線圈48。
另外,合模力藉由荷重檢測器55檢測。檢測出之合模力被送至控制部60,在控制部60中,為了使合模力成為設定值,係調整供給至線圈48之電流並進行反饋控制。在此期間,在射出裝置17中熔融之樹脂從射出噴嘴18射出並填充於模具裝置19的模穴空間。
若模穴空間內的樹脂冷卻並固化,則模開閉處理部61控制開模製程。在第1圖的狀態下,合模處理部62停止向線圈48供給電流。隨此,線性馬達28被驅動而使可動壓板12後退,如第2圖所示,使動模16位於後退極限位置而進行開模。
在此,參考第3圖和其後的圖對制動機構90進行說明。另外,由於在第1圖及第2圖中為截面圖,因此未圖示制動機構90。制動機構90例如可以設置於射出成形機的側方。
第3圖係表示制動機構90的一實施例之圖。第4圖係表示制動機構90的動作態樣的一例之截面圖,表示卡止構件94嵌入棒狀構件92中之態樣之一例。
如第3圖所示,制動機構90設置於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具體而言,制動機構90包含設置於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間之棒狀構件92與卡止構件94。
棒狀構件92為由金屬等構成之高強度/剛性的構件,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延伸。棒狀構件92可以為圓棒亦可以為角棒,可具有任意的截面形狀。棒狀構件92實際上具有與開模狀態(參考第2圖及第3圖)中的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的距離對應之長度。棒狀構件92的後側端部與吸附板22結合。棒狀構件92的前側端部延伸至後壓板13。棒狀構件92在閉模時與吸附板22一同朝向前方(參考第3圖的箭頭Y)移動。另外,棒狀構件92在這樣的前方移動時(後方移動時亦相同)通過 後壓板13的側方(第3圖的紙面鉛垂方向正前方),不干擾後壓板13。
棒狀構件92形成有複數個制動槽93(本例中為5個)。制動槽93形成為讓後述的卡止構件94嵌入之形狀。另外,制動槽93的數量或間隔可以是任意的。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制動槽93的截面,是從前側經傾斜面93a到達底面93c且在底面93c的後側豎設垂直之卡止面93b。
卡止構件94為由金屬等構成之高強度/剛性的構件,如第4圖所示,具有嵌入於棒狀構件92的制動槽93之端部。卡止構件94能夠在嵌入於棒狀構件92的制動槽93之卡合位置(參考第4圖(B))與從棒狀構件92的制動槽93脫離之脫離位置(參考第4圖(A))之間移動。卡止構件94藉由未圖示之致動器驅動。
在制動機構90不動作時,卡止構件94保持在脫離位置(參考第4圖(A))。此時,棒狀構件92及伴隨棒狀構件之吸附板22能夠向後壓板13的方向(參考第3圖的箭頭Y)及其反方向移動。亦即,能夠進行模開閉動作。另一方面,在制動機構90動作時,從脫離位置向卡合位置(參考第4圖(B))驅動卡止構件94。此時,吸附板22因棒狀構件92從制動槽93的卡止面93b承受之力F(參考第4圖(B))無法向後壓板13的方向移動。亦即,若卡止構件94與制動槽93的卡止面93b抵接,則吸附板22無法進一步向前方移動。
制動機構90的動作、亦即卡止構件94的位置的切換控制可以藉由控制部60實現。在制動機構90應動作之既定條件成立時,控制部60藉由未圖示之致動器向卡合位置驅動卡止構件94。既定條件是任意的,可包含例如射出成形機的門被開啟之情況。另外,若卡止構件94向卡合位置驅動,則卡止構件94嵌入複數個制動槽93中的任一個。具體而言,複數個制動槽93設置為即使制動機構90在閉模時的吸附板22移動中的任意時刻動作亦可接受卡止構件94。另外,取決於制動機構90動作時的吸附板22與後壓板13的位置關係,卡止構件94在制動機構90動作時有可能直接嵌入制動槽93內,還有可能與制動槽93以外部位接觸並透過傾斜面93a嵌入制動槽93內。傾斜面93a具有在閉模中的制動機構90動作時輔助卡止構件94順暢地嵌入制動槽93內之功能。
另外,第3圖及第4圖所示之例子中,基於與卡止構件94的碰撞之強度上的觀點,複數個制動槽93並非連續形成,而是相互分開形成。亦即,若將從前側的制動槽93的傾斜面93a到前側的下一個制動槽93的卡止面93b之間的距離設為零,則傾斜面93a的頂部變得銳利,對於與卡止構件94的碰撞在強度上處於劣勢,因此在從制動槽93的傾斜面93a到相鄰之制動槽93的卡止面93b之間設置有一定的距離。並且,第3圖及第4圖所示之例子中,複數個制動槽93都在後側具有卡止面93b,在前側具有傾斜面93a,因此制動機構90實際上僅在閉模時發 揮作用。亦即,開模時即使卡止構件94嵌入制動槽93內,亦無法在傾斜面93a將卡止構件94卡止,因此允許吸附板22向後方移動。
如此,根據第3圖所示之制動機構90,棒狀構件92設置於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因此棒狀構件92所需之長度(模開閉方向的長度)為模開閉的行程量即可。與此相對,作為比較例,當相同的制動機構(及其棒狀構件)設置於後壓板13與可動壓板12間的情況,棒狀構件需要與模開閉的行程量和模厚調整量對應之長度。這起因為,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的距離不會因模厚調整而發生變化,與此相對,後壓板13與可動壓板12之間的距離因模厚調整而發生變化。這樣,藉由在距離不會因模厚調整而發生變化之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配置制動機構90,能夠將棒狀構件92的長度抑制在最小限度。
第5圖係表示其他實施例之制動機構90’之圖。第6圖是表示卡止構件94嵌入制動槽93’之狀態之截面圖。
本實施例的制動機構90’相對於參考第3圖及第4圖來說明之制動機構90的主要不同點在於,將最後側的制動槽93置換為制動槽93’。亦即,制動機構90’的棒狀構件92’形成有複數個制動槽93(本例子中為4個)和制動槽93’,制動槽93’形成於最後側。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制動槽93’的截面,是在底面93c的前側緊設垂直之卡止面93a’並在底面93c的後側緊設垂直之卡止面93b。棒狀構件92’中的制動槽 93’之形成位置設定成,當卡止構件94嵌入制動槽93’時,使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的距離成為與合模時的間隙δ(參考第1圖)對應之距離。亦即,第6圖所示之狀態下,吸附板22因卡止構件94從制動槽93’的卡止面93a’承受之力F1,無法向後方(開模方向)移動,在該狀態下,使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的距離與合模時的間隙δ對應。藉此,在模具更換時(包含以模具維修為目的之更換時),能夠進行模具向固定壓板11或可動壓板12之所謂無供電合模。具體而言,在後壓板13與吸附板22之間的距離成為合模時的間隙δ之狀態下,使制動機構90’動作。藉此,如第6圖所示,吸附板22因卡止構件94從制動槽93’的卡止面93a’承受之力F1而無法向後方(開模方向)移動。藉此,在該狀態下,無需電磁鐵49的驅動就可在模具更換中始終維持間隙δ,並能夠高效率地進行模具更換操作。例如,在將卡止構件94嵌入制動槽93’的狀態下藉由模厚調整機構44使可動壓板12前進,藉此能夠產生所希望之合模力。藉此,能夠在固定壓板11與可動壓板12之間維持所希望之合模力之狀態下進行模具裝置19的正式固定作業。
另外,上述實施例中,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1固定構件”對應固定壓板11,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1可動構件”對應可動壓板12。而且,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2固定構件”對應後壓板13,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2可動構件”對應吸附板22。而且,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1 槽”對應制動槽93,申請專利範圍中的“第2槽”對應制動槽93’。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就能夠對上述之實施例施加各種變形及置換。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制動槽93形成傾斜面93a來僅卡止後壓板13的閉模方向的移動,並實現讓卡止構件94順暢地嵌入制動槽93內,但亦能夠在卡止構件94的端部形成相同的傾斜面來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卡止構件94設置於後壓板13,但亦可設置於如框架Fr等的其他固定構件。例如,卡止構件94可構成為從框架Fr朝向卡合位置之上方移動。此時,制動槽93(制動槽93’亦相同,以下相同)形成於棒狀構件92(棒狀構件92’亦相同,以下相同)的下面側即可。
而且,在上述實施例中,棒狀構件92固定於吸附板22側,卡止構件94設置於後壓板13側,但亦可為相反的結構。亦即,棒狀構件92固定於後壓板13(或者如框架Fr等其他固定構件),卡止構件94設置於吸附板22上。後者的情況,棒狀構件92可與框架Fr一體地構成。
而且,上述中,例示了特定結構的合模裝置10,但合模裝置10可為利用電磁鐵進行合模之任意結構。
Fr‧‧‧框架
Gd‧‧‧導引件
10‧‧‧合模裝置
11‧‧‧固定壓板
12‧‧‧可動壓板
13‧‧‧後壓板
14‧‧‧繫桿
15‧‧‧定模
16‧‧‧動模
17‧‧‧射出裝置
18‧‧‧射出噴嘴
19‧‧‧模具裝置
22‧‧‧吸附板
28‧‧‧線性馬達
29‧‧‧定子
31‧‧‧可動件
33‧‧‧磁極齒
34‧‧‧磁心
35‧‧‧線圈
37‧‧‧電磁鐵單元
39‧‧‧中心桿
41‧‧‧孔
44‧‧‧模厚調整機構
45‧‧‧槽
46‧‧‧磁心
47‧‧‧磁軛
48‧‧‧線圈
49‧‧‧電磁鐵
51‧‧‧吸附部
55‧‧‧荷重檢測器
60‧‧‧控制部
61‧‧‧模開閉處理部
62‧‧‧合模處理部
90、90’‧‧‧制動機構
92、92’‧‧‧棒狀構件
93、93’‧‧‧制動槽
93a‧‧‧傾斜面
93a’‧‧‧卡止面
93b‧‧‧卡止面
94‧‧‧卡止構件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射出成形機中的合模裝置閉模時的狀態之圖。
第2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射出成形機中的合模裝置開模時的狀態之圖。
第3圖係表示制動機構90的一實施例之圖。
第4圖係表示制動機構90的動作態樣的一例之截面圖。
第5圖係表示其他實施例之制動機構90’之圖。
第6圖係表示卡止構件94嵌入制動槽93’之狀態之截面圖。
13‧‧‧後壓板
22‧‧‧吸附板
94‧‧‧卡止構件
90‧‧‧制動機構
92‧‧‧棒狀構件
93‧‧‧制動槽
93b‧‧‧卡止面
93c‧‧‧底面
93a‧‧‧傾斜面
Fr‧‧‧框架

Claims (4)

  1. 一種射出成形機,其特徵在於,係具備:第1固定構件,安裝有定模;第2固定構件,配設成與前述第1固定構件對置;第1可動構件,安裝有動模;第2可動構件,與前述第1可動構件連結而與前述第1可動構件一同移動,與前述第2固定構件協同作用而構成基於電磁鐵的吸附力產生合模力之合模力產生機構;棒狀構件,設置於前述第2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固定構件之間,一端固定於前述第2可動構件及前述第2固定構件中的任一方,並且另一端延伸至前述第2可動構件及前述第2固定構件中的另一方;及卡止構件,其能夠在與前述棒狀構件卡合之卡合位置與從前述棒狀構件脫離之脫離位置之間移動,在處於前述卡合位置時防止前述第2可動構件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棒狀構件形成有複數個讓處於前述卡合位置之前述卡止構件嵌入之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複數個槽包含第1槽和第2槽,在前述卡止構件嵌入第1槽時,第1槽發揮卡止閉模方向的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移動之作用,在前述卡止構件嵌入第2槽時,第2 槽發揮卡止開模方向的前述第2可動構件的移動之作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射出成形機,其中,前述棒狀構件上的前述第2槽之形成位置設定成,當前述卡止構件嵌入時,使前述第2可動構件與前述第2固定構件之間的距離成為與合模時的間隙對應之距離。
TW101124786A 2011-09-21 2012-07-10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574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446A JP5764020B2 (ja) 2011-09-21 2011-09-21 射出成形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3437A true TW201313437A (zh) 2013-04-01
TWI574816B TWI574816B (zh) 2017-03-21

Family

ID=47958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786A TWI574816B (zh) 2011-09-21 2012-07-10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64020B2 (zh)
KR (1) KR101327254B1 (zh)
CN (1) CN103009584B (zh)
TW (1) TWI5748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5167A (zh) * 2017-09-05 2017-12-01 苏州浩焱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稳定且便于脱料的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288Y2 (zh) * 1985-11-06 1991-04-03
JP2612069B2 (ja) * 1989-07-10 1997-05-21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シール機構
US5322430A (en) * 1992-01-30 1994-06-21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Mold clamping device i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US5753153A (en) * 1996-01-02 1998-05-19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Method for mold clamping units
US5620723A (en) * 1995-06-07 1997-04-1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3496194B2 (ja) * 1995-12-15 2004-02-09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2002200658A (ja) 2000-12-28 2002-07-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め装置
US7080978B2 (en) * 2003-04-17 2006-07-25 Husky Injection Molding Systems Ltd. Platen
WO2005090052A1 (ja) * 2004-03-19 2005-09-29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型締装置及び型厚調整方法
JP4531737B2 (ja) * 2006-11-07 2010-08-25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4842873B2 (ja) 2007-03-29 2011-12-21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2011083956A (ja) * 2009-10-15 2011-04-28 Ube Machinery Corporation Ltd 電動型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67059A (ja) 2013-04-18
KR20130031792A (ko) 2013-03-29
KR101327254B1 (ko) 2013-11-08
CN103009584B (zh) 2015-05-20
JP5764020B2 (ja) 2015-08-12
CN103009584A (zh) 2013-04-03
TWI574816B (zh)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4804B (zh)
TWI405658B (zh) Locking device and mode - locked control method
JP2008093987A (ja) 型締装置
JP2010269591A (ja) 型締装置
TWI513570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2012201036A (ja) 射出成形機
TWI501858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574816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586514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607852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2008093986A (ja) 型締装置
TWI495551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5774443B2 (ja) 射出成形機
JP5749127B2 (ja) 射出成形機
JP4842705B2 (ja) 型締装置
JP5710293B2 (ja) 成形機
TWI533996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TWI541120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2007307870A (ja) 型締装置
JP2013078935A (ja) 射出成形機
JP2008194850A (ja) 型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