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9561A -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 Google Patents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9561A
TW201309561A TW100130122A TW100130122A TW201309561A TW 201309561 A TW201309561 A TW 201309561A TW 100130122 A TW100130122 A TW 100130122A TW 100130122 A TW100130122 A TW 100130122A TW 201309561 A TW201309561 A TW 2013095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groove
cushioning member
engage
sha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0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ih-Hung Fan
Shih-Che Fu
Original Assignee
Briview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view Corp filed Critical Briview Corp
Priority to TW100130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9561A/zh
Priority to CN2012100756753A priority patent/CN10262717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9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9561A/zh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種緩衝件包含本體、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本體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分別與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連接之第三表面。第一凹槽由第一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鏤空透出。第一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第二凹槽由第二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鏤空透出。第二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並且,第二凹槽與第一凹槽為不同外觀。

Description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緩衝件以及包裝組合。
坊間許多薄型物產品會應用到脆性板材,例如液晶顯示器的面板即為一例。由於產品在產製過程中,脆性板材需要經過運輸才能送達下游廠商。但是,脆性板材不但成本昂貴,特別是容易破損,因此如何在運輸途中減少或防止損傷,實係產業相當重要的課題之一。傳統運送薄型物產品之模式,通常會以箱體包覆於外,其內部以配合薄型物產品尺寸、形狀之固定結構予以包裝,再以發泡體等緩衝墊材填充閒置之空間,以緩衝外來之衝擊力,以達到預防薄型物產品因衝擊力產生破損之情形的發生。早期的緩衝墊材,通常是利用保麗龍或氣泡紙所製成,由於其加工容易且重量較輕,所以被廣泛地利用在各種包裝上。
前述之外來衝擊力,有時是於一具有面積之表面施予之衝擊,有時是一對該箱體指向特定點集中之穿刺。因此,為保護前述薄型物產品因該衝擊力而產生破損,在使用單一材料完成箱體及內部包裝結構之前提下,以強化箱體剛性(增加厚度)、加大內部緩衝空間(閒置空間)、強化包裝結構剛性(包裝結構複雜化)或包裝結構全面化(箱內六面向均放置具相當厚度之包裝結構)等手段或設計思想,以達成前述保護之目的。
以液晶顯示器為例,其所應用之緩衝墊材不僅只與體積較大的面板相互卡合,緩衝墊材亦須夾持液晶顯示器其他體積較小的配件(例如,底座、配件盒...等)。
然而,伴隨液晶顯示器出貨使用的緩衝墊材實在是變化多端。不同尺寸與不同造型的液晶顯示器,往往需使用不同的緩衝墊材來保護運送,因此也衍生出多元的緩衝墊材需要被設計、被製造。每一種不同的緩衝墊材都需要設計一套不同的製造工具,如此將造成過度的模具開發成本與實驗成本。
為解決習知技術之問題,本發明之一技術樣態是一種緩衝件,其主要是在同一個緩衝件上的不同位置,設置適於與多個具有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物件相互卡合的凹槽。藉此,當要包裝其中一物件時,只要以本發明之緩衝件上對應該物件之外觀的凹槽進行卡合,即可達到緩衝該物件的目的。而其餘適於與其他物件卡合的凹槽,即可充作緩衝件的偷料處。換言之,本發明藉由將多個適於與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物件相互卡合的凹槽整合於單一緩衝件上,因此多個物件可以共用同一個緩衝件,使得模具開發成本與實驗成本得以大幅地降低,進而增加緩衝件之價值。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上述之緩衝件包含有本體、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本體包含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第三表面。第三表面分別與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連接。第一凹槽由第一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鏤空透出。第一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第二凹槽由第二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鏤空透出。第二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其中第二凹槽與第一凹槽為不同外觀。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分別位於本體的兩側。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連接。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垂直第一表面向內凹陷。第四凹槽垂直第二表面向內凹陷。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垂直第一表面向內凹陷。第四凹槽垂直第二表面向內凹陷。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為不同外觀。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本體進一步包含有第四表面。第四表面位於本體上,並分別與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連接。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五凹槽以及第六凹槽。第五凹槽由第一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第四表面鏤空透出。第五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六凹槽由第二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第四表面鏤空透出。第六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七凹槽以及第八凹槽。第七凹槽垂直第三表面向內凹陷。第七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八凹槽垂直第四表面向內凹陷。第八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分別位於本體的兩側。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包裝組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上述之包裝組合包含有箱體以及上述之緩衝件。箱體包含有角落。上述之緩衝件設置於角落。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緩衝件。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上述之緩衝件包含有本體、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本體包含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一凹槽垂直第一表面向內凹陷。第一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第二凹槽垂直第二表面向內凹陷。第二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其中第二凹槽與第一凹槽為不同外觀。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連接。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彼此分別位於本體的兩側。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垂直第一表面向內凹陷。第四凹槽垂直第二表面向內凹陷。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垂直第一表面向內凹陷。第四凹槽垂直第二表面向內凹陷。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為不同外觀。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包裝組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上述之包裝組合包含有箱體以及上述之緩衝件。箱體包含有內面以及相鄰內面之兩角落。上述之緩衝件設置於內面並抵靠兩角落。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緩衝件。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上述之緩衝件包含有本體、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本體包含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第一表面分別與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連接。第二表面分別與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連接。其中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彼此分別位於本體的兩側。第一凹槽由第一表面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鏤空透出。第一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第二凹槽由第二表面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鏤空透出。第二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其中第二凹槽與第一凹槽為不同外觀。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彼此分別位於本體的另兩側。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連接。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垂直第一表面向內凹陷。第四凹槽垂直第二表面向內凹陷。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於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中,上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以及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垂直第一表面向內凹陷。第四凹槽垂直第二表面向內凹陷。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第三凹槽與第四凹槽為不同外觀。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樣態是一種包裝組合。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上述之包裝組合包含有箱體以及上述之緩衝件。箱體包含有內面以及相鄰內面之兩角落。上述之緩衝件設置於內面並介於兩角落之間。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是一種緩衝件。更具體地說,其主要是在同一個緩衝件上的不同位置,設置適於與多個具有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物件相互卡合的凹槽。藉此,當要包裝其中一物件時,只要以本發明之緩衝件上對應該物件之外觀的凹槽進行卡合,即可達到緩衝該物件的目的。而其餘適於與其他物件卡合的凹槽,即可充作緩衝件的偷料處。換言之,本發明藉由將多個適於與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物件相互卡合的凹槽整合於單一緩衝件上,因此多個物件可以共用同一個緩衝件,使得模具開發成本與實驗成本得以大幅地降低,進而增加緩衝件之價值。
請參照第1A圖以及第1B圖。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1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尚未組裝至緩衝件1。第1B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緩衝件1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尚未組裝至緩衝件1。
如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本發明之緩衝件1可以應用於具有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其中之一以及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其中之一的電子裝置。舉例來說,電子裝置可以是液晶顯示器,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可以是具有不同外觀與尺寸之液晶顯示器的面板,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可以是具有不同外觀之液晶顯示器的底座,但並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本發明之緩衝件1可以應用於任何可分解拆裝的電子產品。並且,只要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可以選擇性地與第三物件80或第四物件82搭配使用,或者有搭配包裝之需求,皆可應用本發明之概念藉由單一緩衝件1提供不同外觀多種搭配組合之電子裝置的各部零件固定與緩衝的目的。
如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1可包含有本體100、第一凹槽102a以及第二凹槽104a。緩衝件1之本體100可包含有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04以及第三表面106。緩衝件1之第三表面106分別與第一表面102以及第二表面104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1之第一表面102與第二表面104彼此對立。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1之第一表面102與第二表面104位於本體100的兩側,且該兩側面向相反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緩衝件1之第一凹槽102a由第一表面102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106鏤空透出。第一凹槽1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之部分周邊。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角落40。緩衝件1之第二凹槽104a由第二表面104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106鏤空透出。第二凹槽1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之部分周邊。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凹槽1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角落60。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或尺寸之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因此緩衝件1之第二凹槽104a與第一凹槽102a相對地為不同外觀。
如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緩衝件1還可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102b以及第四凹槽104b。緩衝件1之第三凹槽102b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102向內凹陷。緩衝件1之第四凹槽104b亦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104向內凹陷。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凹槽102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104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之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因此緩衝件1之第三凹槽102b與該第四凹槽104b為不同外觀。換句話說,於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面向緩衝件1之第一表面102時,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102a與第三凹槽102b中,如第1A圖所示。相對地,當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面向緩衝件1之第二表面104時,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104a與第四凹槽104b中,如第1B圖所示,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方式中,緩衝件1位於第二表面104上之第四凹槽104b的外觀亦可與位於第一表面102上之第三凹槽102b的外觀相互交換(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1之第一表面1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102a與第三凹槽1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1之第二表面1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104a與第四凹槽104b中。
於一實施方式中,若只有使第三物件80選擇性地搭配第一物件4或第二物件6進行固定與緩衝的需求,則緩衝件1位於第二表面104上之第四凹槽104b的外觀,可以製作成與位於第一表面102上之第三凹槽102b的外觀相同(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1之第一表面1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102a與第三凹槽1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1之第二表面1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104a與第四凹槽104b中。
同樣地,於一實施方式中,若只有使第四物件82選擇性地搭配第一物件4或第二物件6進行固定與緩衝的需求,則緩衝件1位於第一表面102上之第三凹槽102b的外觀,可以製作成與位於第二表面104上之第四凹槽104b的外觀相同(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1之第一表面1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102a與第三凹槽1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1之第二表面1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104a與第四凹槽104b中。
請參照第2A圖以及第2B圖。第2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1A圖中之緩衝件1放置於箱體2中。第2B圖為繪示第2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1B圖中之緩衝件1放置於箱體2中。
如第2A圖與第2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包裝組合包含有箱體2以及如第1A圖與第1B圖所示之緩衝件1。包裝組合之箱體2包含有四個角落20。包裝組合之緩衝件1適於設置於箱體2內的任一角落20。藉此,本發明之包裝組合即可以緩衝件1選擇性地固定與緩衝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如第1A圖所示)或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如第1B圖所示),並以箱體2進行包裝,但並不以此為限。
換言之,於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中,亦可選擇性地以箱體2包裝上述其他實施方式關於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分別與第三物件80或第四物件82的搭配組合,其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如第2A圖與第2B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為箱體2的左下角落20設置單一緩衝件1。然而於實際應用時,可於箱體2的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角落20各別設置一個緩衝件1,並且每一緩衝件1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1A圖之第三物件80僅與一個緩衝件1進行卡合。若要使第三物件80固定得當,則緩衝件1的第三凹槽102b可製作得較深,藉以與第三物件80緊密地卡合。同樣地,第1B圖之第四物件82僅與一個緩衝件1進行卡合。若要使第四物件82固定得當,則緩衝件1的第四凹槽104b可製作得較深,藉以與第四物件82緊密地卡合。
於另一實施方式中,第1A圖之第三物件80亦可藉由兩個緩衝件1分別從第三物件80的兩側進行卡合。為了達到從第三物件80的兩側進行卡合的目的,當兩個緩衝件1分別設置於箱體2的兩個角落20時,兩個緩衝件1的間距必須小於第三物件80的長度。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緩衝件1的尺寸可適當地增加。同樣地,於另一實施方式中,第1B圖之第四物件82亦可藉由兩個緩衝件1分別從第四物件82的兩側進行卡合,其原理相同,因此在此與以下將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緩衝件1之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1’可包含有本體100’、第一凹槽102a’、第二凹槽104a’、第三凹槽102b’以及第四凹槽104b’。緩衝件1’之本體100’可包含有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04’以及第三表面106’。緩衝件1’之第三表面106’分別與第一表面102’以及第二表面104’連接。緩衝件1’之第一凹槽102a’由第一表面102’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106’鏤空透出。第一凹槽1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角落40。緩衝件1’之第二凹槽104a’由第二表面104’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106’鏤空透出。第二凹槽1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角落60。緩衝件1’之第三凹槽102b’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102’向內凹陷。第三凹槽102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緩衝件1’之第四凹槽104b’亦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104’向內凹陷。第四凹槽104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在此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1’與第1A圖以及第1B圖中之緩衝件1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之第一表面102’與第二表面104’連接。至於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1’選擇性地固定與緩衝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或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的原理,與第1A圖以及第1B圖中之緩衝件1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4A圖、第4B圖、第4C圖、第4D圖以及第4E圖。第4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3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尚未組裝至緩衝件3。第4B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3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尚未組裝至緩衝件3。第4C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3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尚未組裝至緩衝件3。第4D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3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尚未組裝至緩衝件3。第4E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3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如第4A圖至第4D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3可包含有本體300、第一凹槽302a、第二凹槽304a、第三凹槽302b以及第四凹槽304b。緩衝件3之本體300可包含有第一表面302、第二表面304以及第三表面306。緩衝件3之第三表面306分別與第一表面302以及第二表面304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3之第一表面302與第二表面304彼此對立。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3之第一表面302與第二表面304位於本體300的兩側,且該兩側面向相反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緩衝件3之第一凹槽302a由第一表面302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306鏤空透出。第一凹槽3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角落40。緩衝件3之第二凹槽304a由第二表面304向內凹陷並朝向第三表面306鏤空透出。第二凹槽3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角落60。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因此緩衝件3之第二凹槽304a與第一凹槽302a相對地為不同外觀。緩衝件3之第三凹槽302b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302向內凹陷。第三凹槽302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緩衝件3之第四凹槽304b亦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304向內凹陷。第四凹槽304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之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因此緩衝件3之第三凹槽302b與第四凹槽304b為不同外觀。
同樣示於第4A圖至第4D圖,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3可進一步包含有第五凹槽302c、第六凹槽304c、第七凹槽306a以及第八凹槽308a。緩衝件3之本體300可進一步包含有第四表面308。緩衝件3之第四表面308分別與第一表面302以及第二表面304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3之第三表面306與第四表面308彼此對立。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3之第三表面306與第四表面308位於本體300的兩側,且該兩側面向相反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緩衝件3之第五凹槽302c由第一表面302向內凹陷並朝向第四表面308鏤空透出。第五凹槽302c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角落60。緩衝件3之第六凹槽304c由第二表面304向內凹陷並朝向第四表面308鏤空透出。第六凹槽304c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角落40。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因此緩衝件3之第六凹槽304c與第五凹槽302c相對地為不同外觀。緩衝件3之第七凹槽306a可大體上垂直第三表面306向內凹陷。第七凹槽306a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緩衝件3之第八凹槽308a亦可大體上垂直第四表面308向內凹陷。第八凹槽308a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之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因此緩衝件3之第七凹槽306a與該第八凹槽308a為不同外觀。
換句話說,於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位於面向緩衝件3之第一表面302與第三表面306時,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302a與第七凹槽306a中,如第4A圖所示。當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位於面向緩衝件3之第二表面304與第三表面306時,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304a與第四凹槽304b中,如第4B圖所示。當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位於面向緩衝件3之第二表面304與第四表面308時,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六凹槽304c與第八凹槽308a中,如第4C圖所示。當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位於面向緩衝件3之第一表面302與第四表面308時,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五凹槽302c與第三凹槽302b中,如第4D圖所示,但並不以此為限。
如第4A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物件4係垂直地卡合至緩衝件3的第一凹槽302a,第三物件80係橫向地卡合至緩衝件3的第七凹槽306a。然而,為了組裝方便並統一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卡合至緩衝件3的方向,將第三物件80改為垂直地卡合至緩衝件3的第三凹槽302b,如第4E圖所示。同樣地,於另一實施方式中,第4C圖之第四物件82亦可改為垂直地卡合至緩衝件3的第四凹槽304b,其原理相同,因此在此與以下將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5A圖、第5B圖、第5C圖以及第5D圖。第5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4A圖中之緩衝件3放置於箱體2中。第5B圖為繪示第5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4B圖中之緩衝件3放置於箱體2中。第5C圖為繪示第5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4C圖中之緩衝件3放置於箱體2中。第5D圖為繪示第5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4D圖中之緩衝件3放置於箱體2中。
如第5A圖至第5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包裝組合包含有箱體2以及如第4A圖至第4D圖所示之緩衝件3。包裝組合之箱體2包含有四個角落20。包裝組合之緩衝件3適於設置於箱體2內的任一角落20。藉此,本發明之包裝組合即可以緩衝件3選擇性地固定與緩衝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如第4A圖所示)、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如第4B圖所示)、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如第4C圖所示)或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如第4D圖所示),並以箱體2進行包裝,但並不以此為限。換言之,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不管如何選擇性地與第三物件80或第四物件82搭配,本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皆可以緩衝件3達到固定與緩衝的目的,並以箱體2進行包裝。
如第5A圖至第5D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為箱體2的左下角落20設置單一緩衝件3。然而於實際應用時,可於箱體2的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角落20各別設置一個緩衝件3,並且每一緩衝件3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
請參照第6A圖以及第6B圖。第6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5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尚未組裝至緩衝件5。第6B圖為繪示第6A圖中之緩衝件5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尚未組裝至緩衝件5。
如第6A圖與第6B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5可包含有本體500、第一凹槽502a以及第二凹槽504a。緩衝件5之本體500可包含有第一表面502以及第二表面504。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5之第一表面502與第二表面504彼此對立。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5之第一表面502與第二表面504位於本體500的另兩側,且該另兩側面向相反方向,但並不以此為限。緩衝件5之第一凹槽502a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502向內凹陷。第一凹槽5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之部分周邊。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5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側邊42。緩衝件5之第二凹槽504a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504向內凹陷。第二凹槽5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之部分周邊。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凹槽5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側邊62。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或尺寸之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因此緩衝件5之第二凹槽504a與第一凹槽502a相對地為不同外觀。
如第6A圖與第6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緩衝件5還可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502b以及第四凹槽504b。緩衝件5之第三凹槽502b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502向內凹陷。緩衝件5之第四凹槽504b亦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504向內凹陷。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凹槽502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504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或尺寸之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因此緩衝件5之第三凹槽502b與該第四凹槽504b為不同外觀。換句話說,於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面向緩衝件5之第一表面502時,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502a與第三凹槽502b中,如第6A圖所示。相對地,當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面向緩衝件5之第二表面504時,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504a與第四凹槽504b中,如第6B圖所示,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方式中,緩衝件5位於第二表面504上之第四凹槽504b的外觀亦可與位於第一表面502上之第三凹槽502b的外觀相互交換(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5之第一表面5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502a與第三凹槽5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5之第二表面5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504a與第四凹槽504b中。
於一實施方式中,若只有使第三物件80選擇性地搭配第一物件4或第二物件6進行固定與緩衝的需求,則緩衝件5位於第二表面504上之第四凹槽504b的外觀,可以製作成與位於第一表面502上之第三凹槽502b的外觀相同(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5之第一表面5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502a與第三凹槽5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5之第二表面5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504a與第四凹槽504b中。
同樣地,於一實施方式中,若只有使第四物件82選擇性地搭配第一物件4或第二物件6進行固定與緩衝的需求,則緩衝件5位於第一表面502上之第三凹槽502b的外觀,可以製作成與位於第二表面504上之第四凹槽504b的外觀相同(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5之第一表面5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502a與第三凹槽5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5之第二表面5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504a與第四凹槽504b中。
請參照第7A圖以及第7B圖。第7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6A圖中之緩衝件5放置於箱體2中。第7B圖為繪示第7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6B圖中之緩衝件5放置於箱體2中。
如第7A圖與第7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包裝組合包含有箱體2以及如第6A圖與第6B圖所示之緩衝件5。包裝組合之箱體2包含有六個內面22,且每一內面22皆有相鄰之兩角落20。包裝組合之緩衝件5適於設置於箱體2內的任一內面22並抵靠相鄰該內面22之兩角落20。藉此,本發明之包裝組合即可以緩衝件5選擇性地固定與緩衝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如第6A圖所示)或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如第6B圖所示),並以箱體2進行包裝,但並不以此為限。
換言之,於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中,亦可選擇性地以箱體2包裝上述其他實施方式關於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分別與第三物件80或第四物件82的搭配組合,其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如第7A圖與第7B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為箱體2的下方內面22設置單一緩衝件5。然而於實際應用時,可於箱體2的上方及下方兩內面22,或是左側及右側兩內面22各別設置一個緩衝件5,並且每一緩衝件5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
於另一實施方式中,可於箱體2之下方內面22設置緩衝件5,再配合兩個緩衝件1(如第1A圖所示)或兩個緩衝件3(如第4A圖所示)分別設置於箱體2之左上角落20與右上角落20,並且緩衝件5與兩個緩衝件1,或者緩衝件5與兩個緩衝件3皆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以及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至少其中之一。或者,可於箱體2之上方內面22設置緩衝件5,再配合兩個緩衝件1或兩個緩衝件3分別設置於箱體2之左下角落20與右下角落20,並且緩衝件5與兩個緩衝件1或兩個緩衝件3皆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
請參照第8圖。第8圖為繪示第6A圖中之緩衝件5之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5’可包含有本體500’、第一凹槽502a’、第二凹槽504a’、第三凹槽502b’以及第四凹槽504b’。緩衝件5’之本體500’可包含有第一表面502’以及第二表面504’。緩衝件5’之第一凹槽502a’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502’向內凹陷。第一凹槽5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側邊42。緩衝件5’之第二凹槽504a’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504’向內凹陷。第二凹槽5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側邊62。緩衝件5’之第三凹槽502b’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502’向內凹陷。第三凹槽502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緩衝件5’之第四凹槽504b’亦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504’向內凹陷。第四凹槽504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在此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5’與第6A圖以及第6B圖中之緩衝件5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之第一表面502’與第二表面504’連接。至於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5’選擇性地固定與緩衝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或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的原理,與第6A圖以及第6B圖中之緩衝件5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9A圖以及第9B圖。第9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7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尚未組裝至緩衝件7。第9B圖為繪示第9A圖中之緩衝件7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尚未組裝至緩衝件7。
如第9A圖與第9B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7可包含有本體700、第一凹槽702a以及第二凹槽704a。緩衝件7之本體700可包含有第一表面702、第二表面704、第三表面以及第四表面708。緩衝件7之第一表面702分別與第三表面706以及第四表面708連接。緩衝件7之第二表面704分別與第三表面706以及第四表面708連接。其中,第三表面706與第四表面708彼此對立。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7之第一表面702亦與第二表面704彼此對立,但不以此為限。換言之,於本實施例中,緩衝件7之第一表面702與第二表面704位於本體700的兩對立側,緩衝件7之第三表面706與第四表面708位於本體700的另兩對立側。緩衝件7之第一凹槽702a可由第一表面702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第三表面706以及第四表面708鏤空透出。第一凹槽7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之部分周邊。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凹槽7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側邊42。緩衝件7之第二凹槽704a可由第二表面704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第三表面706以及第四表面708鏤空透出。第二凹槽7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之部分周邊。同樣地,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凹槽7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側邊62。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或尺寸之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因此緩衝件7之第二凹槽704a與第一凹槽702a相對地為不同外觀。
如第9A圖與第9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緩衝件7還可進一步包含有第三凹槽702b以及第四凹槽704b。緩衝件7之第三凹槽702b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702向內凹陷。緩衝件7之第四凹槽704b亦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704向內凹陷。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凹槽702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第四凹槽704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特別來說,為了配合分別卡合具有不同形狀或尺寸之第三物件80與第四物件82,因此緩衝件7之第三凹槽702b與該第四凹槽704b為不同外觀。換句話說,於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面向緩衝件7之第一表面702時,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702a與第三凹槽702b中,如第9A圖所示。相對地,當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面向緩衝件7之第二表面704時,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704a與第四凹槽704b中,如第9B圖所示,但並不以此為限。
於一實施方式中,緩衝件7位於第二表面704上之第四凹槽704b的外觀亦可與位於第一表面702上之第三凹槽702b的外觀相互交換(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7之第一表面7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702a與第三凹槽7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7之第二表面7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704a與第四凹槽704b中。
於一實施方式中,若只有使第三物件80選擇性地搭配第一物件4或第二物件6進行固定與緩衝的需求,則緩衝件7位於第二表面704上之第四凹槽704b的外觀,可以製作成與位於第一表面702上之第三凹槽702b的外觀相同(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7之第一表面7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702a與第三凹槽7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位於緩衝件7之第二表面7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三物件80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704a與第四凹槽704b中。
同樣地,於一實施方式中,若只有使第四物件82選擇性地搭配第一物件4或第二物件6進行固定與緩衝的需求,則緩衝件7位於第一表面702上之第三凹槽702b的外觀,可以製作成與位於第二表面704上之第四凹槽704b的外觀相同(圖未示)。因此,於此實施方式中,當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7之第一表面702的那一側時,第一物件4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一凹槽702a與第三凹槽702b中;當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位於緩衝件7之第二表面704的那一側時,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可分別卡合至第二凹槽704a與第四凹槽704b中。
請參照第10A圖以及第10B圖。第10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9A圖中之緩衝件7放置於箱體2中。第10B圖為繪示第10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9B圖中之緩衝件7放置於箱體2中。
如第10A圖與第10B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包裝組合包含有箱體2以及如第9A圖與第9B圖所示之緩衝件7。包裝組合之箱體2包含有六個內面22,且每一內面22皆有相鄰之兩角落20。包裝組合之緩衝件7適於設置於箱體2內的任一內面22並介於相鄰該內面22之兩角落20之間。藉此,本發明之包裝組合即可以緩衝件7選擇性地固定與緩衝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如第9A圖所示)或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如第9B圖所示),並以箱體2進行包裝,但並不以此為限。
換言之,於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中,亦可選擇性地以箱體2包裝上述其他實施方式關於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分別與第三物件80或第四物件82的搭配組合,其原理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如第10A圖與第10B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為箱體2的左側內面22設置單一緩衝件7。然而於實際應用時,可於箱體2的左側及右側內面22,或者上方及下方兩內面22各別設置一個緩衝件7,並且每一緩衝件7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
於另一實施方式中,設置於箱體2之上方及下方內面22或左側及右側內面22的緩衝件7,可再配合四個緩衝件1(如第1A圖所示)或四個緩衝件3(如第4A圖所示)分別設置於左上、左下、右上及右下角落20,並且兩個緩衝件7與四個緩衝件1或四個緩衝件3皆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
於另一實施方式中,設置於箱體2之上方及下方內面22的緩衝件7,可再配合兩個緩衝件5(如第7A圖所示)分別設置於左側及右側內面22,並且兩個緩衝件7與兩個緩衝件5皆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或者,於另一實施方式中,設置於箱體2之左側及右側內面22的緩衝件7,可再配合兩個緩衝件5(如第7A圖所示)分別設置於上方及下方內面22,並且兩個緩衝件7與兩個緩衝件5皆具有對應造型的凹槽以卡合第一物件4與第二物件6至少其中之一。
請參照第11圖。第11圖為繪示第9A圖中之緩衝件7之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7’可包含有本體700’、第一凹槽702a’、第二凹槽704a’、第三凹槽702b’以及第四凹槽704b’。緩衝件7’之本體700’可包含有第一表面702’、第二表面704’、第三表面706’以及第四表面708、。緩衝件7’之第一凹槽702a’可由第一表面702’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第三表面706’以及第四表面708、鏤空透出。第一凹槽702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一物件4的側邊42。緩衝件7’之第二凹槽704a’可由第二表面704’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第三表面706’以及第四表面708、鏤空透出。第二凹槽704a’之形狀配合以卡合第二物件6的側邊62。緩衝件7’之第三凹槽702b’可大體上垂直第一表面702’向內凹陷。第三凹槽702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三物件80之部分周邊卡合。緩衝件7’之第四凹槽704b’亦可大體上垂直第二表面704’向內凹陷。第四凹槽704b’之形狀配合以與第四物件82之部分周邊卡合。在此要說明的是,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7’與第9A圖以及第9B圖中之緩衝件7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方式之第一表面702’與第二表面704’連接。至於本實施方式之緩衝件7’選擇性地固定與緩衝第一物件4與第三物件80或第二物件6與第四物件82的原理,與第9A圖以及第9B圖中之緩衝件7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由以上對於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之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明之緩衝件以及包裝組合,主要是在同一個緩衝件上的不同位置,設置適於與多個具有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物件相互卡合的凹槽。藉此,當要包裝其中一物件時,只要以本發明之緩衝件上對應該物件之外觀的凹槽進行卡合,即可達到緩衝該物件的目的。而其餘適於與其他物件卡合的凹槽,即可充作緩衝件的偷料處。換言之,本發明藉由將多個適於與不同形狀與尺寸之物件相互卡合的凹槽整合於單一緩衝件上,因此多個物件可以共用同一個緩衝件,使得模具開發成本與實驗成本得以大幅地降低,進而增加緩衝件之價值。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緩衝件
100、100’...本體
102、102’...第一表面
102a、102a’...第一凹槽
102b、102b’...第三凹槽
104、104’...第二表面
104a、104a’...第二凹槽
104b、104b’...第四凹槽
106、106’...第三表面
2...箱體
20...角落
22...內面
3...緩衝件
300...本體
302...第一表面
302a...第一凹槽
302b...第三凹槽
302c...第五凹槽
304...第二表面
304a...第二凹槽
304b...第四凹槽
304c...第六凹槽
306...第三表面
306a...第七凹槽
308...第四表面
308a...第八凹槽
4...第一物件
40...角落
42...側邊
5、5’...緩衝件
500、500’...本體
502、502’...第一表面
502a、502a’...第一凹槽
502b、502b’...第三凹槽
504、504’...第二表面
504a、504a’...第二凹槽
504b、504b’...第四凹槽
6...第二物件
60...角落
62...側邊
7、7’...緩衝件
700、700’...本體
702、702’...第一表面
702a、702a’...第一凹槽
702b、702b’...第三凹槽
704、704’...第二表面
704a、704a’...第二凹槽
704b、704b’...第四凹槽
706、706...第三表面
708、708...第四表面
80...第三物件
82...第四物件
第1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與第三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1B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緩衝件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與第四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2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1A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2B圖為繪示第2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1B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3圖為繪示第1A圖中之緩衝件之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第4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與第三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4B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與第四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4C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與第四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4D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與第三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4E圖為繪示第4A圖中之緩衝件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與第三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5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4A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5B圖為繪示第5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4B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5C圖為繪示第5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4C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5D圖為繪示第5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4D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6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與第三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6B圖為繪示第6A圖中之緩衝件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與第四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7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6A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7B圖為繪示第7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6B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8圖為繪示第6A圖中之緩衝件之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第9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緩衝件的立體圖,其中第一物件與第三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9B圖為繪示第9A圖中之緩衝件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二物件與第四物件尚未組裝至緩衝件。
第10A圖為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包裝組合的立體圖,其中第9A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10B圖為繪示第10A圖中之包裝組合的另一立體圖,其中第9B圖中之緩衝件放置於箱體中。
第11圖為繪示第9A圖中之緩衝件之另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3...緩衝件
300...本體
302...第一表面
302a...第一凹槽
302b...第三凹槽
302c...第五凹槽
304...第二表面
304a...第二凹槽
306...第三表面
306a...第七凹槽
308...第四表面
4...第一物件
40...角落
80...第三物件

Claims (21)

  1. 一種緩衝件,包含:一本體,包含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以及一第三表面,該第三表面分別與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連接;一第一凹槽,由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該第三表面鏤空透出,該第一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一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以及一第二凹槽,由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該第三表面鏤空透出,該第二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一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其中該第二凹槽與該第一凹槽為不同外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分別位於該本體的兩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連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垂直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該第四凹槽垂直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該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垂直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該第四凹槽垂直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三凹槽與該第四凹槽為不同外觀。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本體進一步包含一第四表面,位於該本體上,並分別與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連接,該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五凹槽,由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該第四表面鏤空透出,該第五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該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以及一第六凹槽,由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並朝向該第四表面鏤空透出,該第六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該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七凹槽,垂直該第三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七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該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以及一第八凹槽,垂直該第四表面向內凹陷,該第八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該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第三表面與該第四表面彼此對立。
  9. 一種包裝組合,包含:一箱體,包含一角落;以及一如請求項1~8任一所述之緩衝件,設置於該角落。
  10. 一種緩衝件,包含:一本體,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一第一凹槽,垂直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一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一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以及一第二凹槽,垂直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二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一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其中該第二凹槽與該第一凹槽為不同外觀。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連接。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分別位於該本體的兩側。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垂直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該第四凹槽垂直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該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垂直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該第四凹槽垂直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三凹槽與該第四凹槽為不同外觀。
  15. 一種包裝組合,包含:一箱體,包含一內面以及相鄰該內面之兩角落;以及一如請求項10~14任一所述之緩衝件,設置於該內面並抵靠該兩角落。
  16. 一種緩衝件,包含:一本體,包含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一第三表面以及一第四表面,該第一表面分別與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連接,該第二表面分別與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連接,其中該第三表面與該第四表面分別位於該本體的兩側;一第一凹槽,由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鏤空透出,該第一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一第一物件之部分周邊;以及一第二凹槽,由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並分別朝向該第三表面以及該第四表面鏤空透出,該第二凹槽之形狀配合以卡合一第二物件之部分周邊,其中該第二凹槽與該第一凹槽為不同外觀。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分別位於該本體的另兩側。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緩衝件,其中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連接。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垂直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該第四凹槽垂直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該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
  20.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緩衝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凹槽以及一第四凹槽,該第三凹槽垂直該第一表面向內凹陷,該第四凹槽垂直該第二表面向內凹陷,該第三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三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四凹槽之形狀配合以與一第四物件之部分周邊卡合,該第三凹槽與該第四凹槽為不同外觀。
  21. 一種包裝組合,包含:一箱體,包含一內面以及相鄰該內面之兩角落;以及一如請求項16~20任一所述之緩衝件,設置於該內面並介於該兩角落之間。
TW100130122A 2011-08-23 2011-08-23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TW2013095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0122A TW201309561A (zh) 2011-08-23 2011-08-23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CN2012100756753A CN102627173A (zh) 2011-08-23 2012-03-19 缓冲件及包装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0122A TW201309561A (zh) 2011-08-23 2011-08-23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9561A true TW201309561A (zh) 2013-03-01

Family

ID=4658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0122A TW201309561A (zh) 2011-08-23 2011-08-23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7173A (zh)
TW (1) TW20130956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858A (zh) * 2013-07-30 2013-11-27 昆山维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屏压片
CN103738596A (zh) * 2013-12-30 2014-04-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包装装置
CN206704800U (zh) * 2017-05-10 2017-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填充块、包装箱及固定装置
CN108216857A (zh) * 2017-12-28 2018-06-29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缓冲板及液晶面板包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91C (zh) * 2001-08-06 2003-09-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电子产品包装用上部缓冲装置
JP4231732B2 (ja) * 2003-05-22 2009-03-0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家庭用電気機器の梱包構造
CN200954932Y (zh) * 2006-08-28 2007-10-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组合式包装箱
JP2009046154A (ja) * 2007-08-21 2009-03-05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気機器用梱包装置
JP2010254370A (ja) * 2009-04-28 2010-11-11 Sharp Corp 位置決め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の梱包装置
CN201501625U (zh) * 2009-08-07 2010-06-09 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平板电视机拆分底座的包装结构
CN102009786B (zh) * 2009-09-30 2012-03-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缓冲结构、包装模块及其相关置物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7173A (zh)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8121B (zh) 緩衝材
TWI443050B (zh) 包裝盒
US7604125B2 (en) Packaging cushion device having modular cushion units
TW201309561A (zh) 緩衝件及包裝組合
TW201408554A (zh) 包裝材及包裝體
WO2014075328A1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组件的包装盒
US9914577B2 (en) Packaging assembly
TWI501904B (zh) 包裝盒
TW201343492A (zh) 包裝組合
TWI480211B (zh) 包裝組合及其包裝方法
JP3120707U (ja) クッションを具えたベアリング装置
TWI703075B (zh) 緩衝包裝裝置
TWI426041B (zh) 包裝結構
TWI432367B (zh) 緩衝包裝盒
CN206734987U (zh) 一种包装缓冲装置
TWI438119B (zh) 包裝組合
WO2019127805A1 (zh) 缓冲板及液晶面板包装结构
TWI597216B (zh) 包裝緩衝結構
TWI597217B (zh) 包裝緩衝結構
TWI415773B (zh) 緩衝結構
CN218752571U (zh) 冰箱包装
JP3117310U (ja) 組合せ使用の紙製保護枠
TWM545769U (zh) 包裝系統
TWM326520U (en) Packaging box for LCD panel
KR100760239B1 (ko) 엘시디 패널 포장용 패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