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3432A - 液晶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3432A
TW201303432A TW101114315A TW101114315A TW201303432A TW 201303432 A TW201303432 A TW 201303432A TW 101114315 A TW101114315 A TW 101114315A TW 101114315 A TW101114315 A TW 101114315A TW 201303432 A TW201303432 A TW 2013034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electrodes
electrode
main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4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80631B (zh
Inventor
Hitomi Hasegawa
Jin Hirosawa
Arihiro Takeda
Nobuko Fukuoka
Yusuke Morit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3034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34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80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806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36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49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for low pretilt angles, i.e. lower than 15 degre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18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having a patterned common electr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81Hybrid switching mode, i.e.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with components parallel and orthogonal to the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Abstract

在一項實施例中,一第一基板具備彼此電連接之第一主像素電極及第二主像素電極,其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基板包含彼此電連接之第一主共同電極至第三主共同電極,其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第一主像素電極係配置於該第一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二主共同電極之間,且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係配置於該第二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三主共同電極之間。形成四個電極間距離。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係設定為一最佳電極間距離,且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不同於其他三個電極間距離中之至少一者。於此,該最佳電極間距離定義如下:在施加於該等電極之間的一電壓範圍中,藉由該最佳電極間距離獲得一峰值透射率之大於90%。

Description

液晶顯示裝置
本文所述之實施例大體而言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裝置。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基於並主張優先於2011年4月22日提出申請之先前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1-096508號之利益,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近年來,一種平板顯示器已迅猛發展,且特別是,液晶顯示裝置自諸如輕重量、薄外形及低電力消耗等優勢而獲得大量關注。特別是,在其中在每一像素中裝備有一切換元件之一主動矩陣型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諸如IPS(平面內切換)模式及FFS(邊緣場切換)模式之橫向電場之一結構受到關注。使用橫向電場模式之液晶顯示裝置分別裝備有像素電極及形成於一陣列基板中之一共同電極。藉由實質上與陣列結構平行之主要表面之橫向電場來切換液晶分子。
另一方面,亦提議另一技術,其中使用橫向電場或形成於陣列基板中之像素電極與形成於一相對基板中之共同電極之間的一傾斜電場來切換液晶分子。
併入本文且組成說明書之一部分之隨附圖式圖解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且與上文給出之一般說明及下文給出之實施例之詳細說明一起用於闡釋本發明之原理。
現將參照附圖來闡述根據本發明之一實例性實施例之一 液晶顯示裝置,其中相同相似元件符號貫穿數個視圖指定相同或對應部分。
根據此實施例,一液晶顯示裝置包含:一第一基板,其包含彼此電連接之一第一主像素電極及一第二主像素電極,其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基板,其包含彼此電連接之一第一主共同電極、一第二主共同電極及一第三主共同電極,其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第一主像素電極配置於該第一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二主共同電極之間以便傾斜地面對該第一主共同電極及該第二主共同電極,且該第二主像素電極配置於該第二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三主共同電極之間以便傾斜地面對該第二主共同電極及該第三主共同電極;及一液晶層,其具有液晶分子且固持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分別在沿與該第一方向垂直相交之第二方向的第一主共同電極與第一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一電極間距離、第二主共同電極與第一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二電極間距離、第二主共同電極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三電極間距離、及第三主共同電極與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一第四電極間距離當中,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係設定為一最佳電極間距離,且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不同於其他三個電極間距離中之至少一者。於此,最佳電極間距離定義如下:在可施加於主像素電極與主共同電極之間的一電壓範圍中,藉由該最佳電極間距離獲得一峰值透射率之大於90%。
圖1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裝置1之結構之一圖。
液晶顯示裝置1包含一主動矩陣型液晶顯示面板LPN、連接至該液晶顯示面板LPN之一驅動器IC晶片2、一撓性佈線基板3、用於照明該液晶顯示面板LPN之一背光源4等。
該液晶顯示面板LPN裝備有一陣列基板AR作為一第一基板,一相對基板CT作為與陣列基板AR相對地配置之一第二基板,及固持於陣列基板AR與相對基板CT之間的一液晶層(未展示)。液晶顯示面板LPN包含顯示影像之一作用區域ACT。該作用區域ACT係由配置成一(m×n)矩陣(於此處,「m」及「n」係正整數)之形狀之複數個像素PX構成。
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背光源4係配置於一陣列基板AR之背側上。可將各種類型之背光用作背光源4。舉例而言,可施加一發光二極體(LED)或一冷陰極螢光等(CCFL)等作為背光源4之一光源,且省略關於其詳細結構之闡釋。
圖2係示意性地展示圖1中所展示之液晶顯示面板LPN之一結構及一等效電路之一圖。
在作用區域ACT中,液晶顯示面板LPN裝備有「n」個閘極線G(G1至Gn)、「n」個輔助電容線C(C1至Cn)、「m」個源極線S(S1至Sm)等。沿與一第二方向X垂直相交之一第一方向Y彼此平行地配置閘極線G與輔助電容線C。然 而,其未必線性地延伸。源極線S沿第一方向Y延伸,該第一方向Y與閘極線G及輔助電容線C平行地相交。儘管源極線S分別沿第一方向Y延伸,但其未必線性地延伸。閘極線G、輔助電容線C及源極線S可部分地彎曲。
將每一閘極線G拉出至作用區域ACT之外側,且連接至一閘極驅動器GD。將每一源極線S拉出至作用區域ACT之外側,且連接至一源極驅動器SD。舉例而言,閘極驅動器GD及源極驅動器SD之至少一部分係形成於陣列基板AR中,且閘極驅動器GD及源極驅動器SD係與提供於陣列基板AR中且具有一經實施控制器之驅動器IC晶片2連接。
每一像素PX包含一切換元件SW、一像素電極PE、一共同電極CE等。保持電容Cs係形成於(舉例而言)輔助電容線C與像素電極PE之間。
另外,在根據此實施例之液晶顯示面板LPN中,在將像素電極PE形成於陣列基板AR中時,將共同電極CE形成於相對基板CT中。一液晶層LQ之液晶分子主要使用形成於像素電極PE與共同電極CE之間的一電場來切換。形成於像素電極PE與共同電極CE之間的電場係實質上與陣列基板AR平行之主要表面或相對基板CT之主要表面之一橫向電場,或相對於基板之主要表面稍微傾斜之一傾斜電場。
舉例而言,切換元件SW係由n通道型薄膜電晶體(TFT)組成。切換元件SW與閘極線G及源極線S電連接。該(m×n)個切換元件SW係形成於作用區域ACT中。
像素電極PE與切換元件SW電連接。該(m×n)個像素電極 PE係形成於作用區域ACT中。舉例而言,共同電極CE係設定為一共同電位。透過液晶層LQ將共同電極CE共同地配置至複數個像素電極PE。輔助電容線C與將輔助電容電壓外加至其之一電壓外加部分VCS電連接。
該陣列基板AR包含形成於作用區域ACT外側上之一電力供應部分VS。此外,形成於相對基板CT上之共同電極CE透過未圖解說明之一導電組件與形成於陣列基板AR中之電力供應部分VS電連接。
圖3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此實施例之一像素PX之一基本結構之一平面圖。
陣列基板AR裝備有像素電極PE。像素電極PE配置於陣列基板AR中之一源極線S1與一源極線S2之間。像素電極PE包含複數個主像素電極PA。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像素電極PE具有一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一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作為主像素電極PA。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透過沿第二方向X延伸之一電容部分或一子像素電極等互相電連接,但未詳細闡釋。於此實施例中,所有像素電極PE係形成於陣列基板上,且與面對輔助電容線(未圖解說明)之電容部分中之切換元件(未展示)電連接。電容部分係配置於像素PX之一上部部分端或一大致中心部分中。
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分別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以其間之一電極間距離沿第二方向X配置。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第一主像素電極PA1係配置 於左手側處,而非圖中像素之大致中心部分處。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係配置於圖中的右手側處,而非圖中該像素之大致中心部分處。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係形成為一條帶之形狀,其分別沿第一方向Y自像素PX之上部部分端線性延伸至一底部端部分,且實質上彼此平行地配置。
相對基板CT裝備有一共同電極CE。該共同電極CE包含複數個主共同電極CA。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共同電極CE具有一第一主共同電極CA1、一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作為主共同電極CA。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彼此電連接,但未詳細闡釋。舉例而言,將主共同電極CA拉出至一作用區域之外側,且透過一導電組件與形成於陣列基板AR中之電供應部分電連接,並施加共同電位。共同電極CE與像素電極PE電絕緣。於此實施例中,相對基板CT裝備有共同電極CE。另外,陣列基板AR可裝備有該等共同電極CE之一部分。
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分別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以一預定電極間距離沿第二方向X配置。在所圖解說明之實例中,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係實質上配置於像素中心部分中。第一主共同電極CA1係配置於毗鄰下一像素(未展示)之像素PX之左手側端處,且此外,係配置為跨騎於所圖解說明之像素PX與左手側之下一像素之間的一邊界上方。第一主共同電極 CA1與配置為跨騎於所圖解說明之像素與左手側上之下一像素之間的一邊界上方之源極佈線S1相對。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係配置於毗鄰於下一像素(未展示)之像素PX之右手側端處,且此外,係配置為跨騎於所圖解說明之像素PX與右手側之下一像素之間的一邊界上方。第三主共同電極CA3與配置為跨騎於所圖解說明之像素與右手側上之下一像素之間的一邊界上方之源極線S2相對。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分別以一條帶狀形狀且並列地沿第一方向Y線性延伸。
主像素電極PA及主共同電極CA實質上彼此並列地沿第二方向X依次配置。此時,在X-Y平面中,主共同電極CA中之任一者與主像素電極PA重疊,且在主共同電極CA與主像素電極PA之間形成主要有助於一顯示之孔隙。
在第一主共同電極CA1與鄰接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配置一個主像素電極PA1。亦即,第一主共同電極CA1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係配置於夾住第一主像素電極PA1之兩側處。第一主像素電極PA1經配置以便在第一主共同電極CA1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與第一主共同電極CA1及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傾斜地彼此面對。
此外,在第二主共同電極CA2與鄰接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間,配置一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亦即,第二主共同電極C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係配置於夾住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兩側處。第二主像素電極PA2經配置以便在第二主共同電極C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間與第二主 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傾斜地彼此面對。
此外,在鄰接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間,配置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亦即,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係配置於夾住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兩側處。第二主像素電極PA2經配置以便在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間與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傾斜地彼此面對。
因此,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一主像素電極P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第二主像素電極P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以此次序沿第二方向X配置。
於此實施例中,在一個像素中,在第一主共同電極CA1與第一主像素電極PA1之間、在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在第二主共同電極CA2與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間及在第二主像素電極P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間形成孔隙。亦即,在此處展示之實例中,在一個像素PX中形成四個孔隙。
第一主共同電極CA1與第一主像素電極PA1之間的一第一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L1,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的一第二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L2,第二主共同電極CA2與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間的一第三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L3,且第二主像素電極P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間的一第四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L4。於此,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皆為沿第二方向X之長度。
於此實施例中,液晶分子LM之一初始對準方向係與第一方向Y實質上平行,然而,可係與第一方向Y交叉之一傾斜方向D。於此處,第一方向Y與初始對準方向D之間的角度θ1係設定為大於0°且小於45°之一角度。自液晶分子之對準控制之一視角而言,角度θ1係設定至大致5°至25°之一範圍且更較佳地約10°係尤其有效的。於此處,角度θ1係相對於第一方向Y稍微傾斜達約數度(舉例而言,7°)之一角度。
此外,共同電極CE可進一步裝備有沿第二方向X延伸之子共同電極。
圖4係示意性地展示包含切換元件SW之液晶顯示面板LPN之截面之一視圖。另外,於此處僅圖解說明闡釋所需之部分。
背光源4係配置於構成液晶顯示面板LPN之陣列基板AR之背面側處。
陣列基板AR係使用具有一透光特性之一絕緣基板10(諸如一玻璃基板及一塑膠基板)形成。此陣列基板AR在面對相對基板CT之第一絕緣基板10之側上包含切換元件SW、像素電極PE、一第一對準層AL1等。
在本文中所展示之實例中,切換元件SW可係一頂部閘極型切換元件或一底部閘極型切換元件,且包含由多晶體或非晶矽形成之一半導體層,但並未進行其詳細說明。
一半導體層SC在分別跨越一通道區SCC相對之兩個側上具有一源極區SCS及一汲極區SCD。另外,可在第一絕緣 基板10與半導體層SC之間配置一底塗層(其係一絕緣膜)。半導體層SC覆蓋有一閘極絕緣膜11。此外,閘極絕緣膜11亦係配置於第一絕緣基板10上。
一閘極電極WG係形成於閘極絕緣膜11上,且係位於半導體層SC之通道區SCC上。閘極線G及輔助電容線C亦係形成於閘極絕緣膜11上。閘極電極WG、閘極線G及輔助電容線C可使用相同材料及相同製程而形成。閘極電極WG與閘極線G電連接。
切換元件之閘極電極WG、閘極線及輔助電容線C覆蓋有一第一層間絕緣膜12。此外,第一層間絕緣膜12亦係配置於閘極絕緣膜11上。閘極絕緣層11及第一層間絕緣膜12係由一無機系統材料形成,諸如氧化矽及氮化矽。
切換元件SW之一源極電極WS及一汲極電極WD係形成於第一層間絕緣膜12上。源極線(未展示)亦係形成於第一層間絕緣膜12上。源極電極WS、汲極電極WD及源極線可使用相同製程及相同材料形成。源極電極WS與源極線電連接。
源極電極WS透過穿透閘極絕緣膜11及第一層間絕緣膜12之一接觸孔與半導體層SC之源極區SCS接觸。汲極電極WD透過穿透閘極絕緣膜11及第一層間絕緣膜12之一接觸孔與半導體層SC之汲極區SCD接觸。閘極電極WG、閘極線、輔助電容線、源極電極WS、汲極電極WD及源極線係由導電材料形成,諸如(舉例而言)鉬、鋁、鎢及鈦。
如上文所述之切換元件SW覆蓋有一第二層間絕緣膜 13。亦即,源極電極WS、汲極電極WD及源極線覆蓋有第二層間絕緣膜13。此外,第二層間絕緣膜13亦配置於第一層間絕緣膜12上。此第二層間絕緣膜13係由各種有機材料形成,諸如(舉例而言)紫外線固化型樹脂及熱固化型樹脂。
像素電極PE係形成於第二層間絕緣膜13上。儘管未詳細闡述,但構成像素電極PE之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係形成於第二層間絕緣膜13上。像素電極PE透過穿透第二層間絕緣膜13之一接觸孔與汲極電極WD連接。儘管像素電極PE係由透光導電材料形成,諸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等,但亦可使用諸如鋁之其他金屬。
第一對準膜AL1係配置於面對相對基板CT之陣列基板AR之一表面上,且延伸作用區域ACT之大致整個區。第一對準膜AL1覆蓋像素電極PE,且亦係形成於第二層間絕緣膜13上。第一對準膜AL1係由展示一橫向對準特性之材料形成。
另一方面,相對基板CT係使用一第二透射性絕緣基板20形成,諸如一玻璃基板及一塑膠基板。相對基板CT包含共同電極CE及在面對陣列基板AR之第二絕緣基板20之表面上之一第二對準膜AL2。可在相對基板CT上形成面對佈線部分(諸如源極線S、閘極線G、輔助電容線C及切換元件SW)配置以定義各別像素PX之一黑色矩陣、對應於像素PX配置之濾色層、及用以平滑一黑色矩陣及濾色層之表面之 凹面及沉陷之一外塗層。
共同電極CE包含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且係形成於第二絕緣基板20上。共同電極CE係由具有透光特性之導電材料形成,諸如ITO及IZO。
一第二對準膜AL2係配置於與陣列基板AR之表面相對之相對基板CT之一表面上,且延伸大致整個作用區域ACT。第二對準膜AL2覆蓋共同電極CE。第二對準膜AL2係由具有一橫向對準特性之材料形成。
執行一對準處理(舉例而言,摩擦處理及光對準處理)用於使得第一對準膜AL1及第二對準膜AL2在一初始對準狀態中。其中第一對準膜AL1實施液晶分子之初始對準之第一對準處理之方向及其中第二對準膜AL2實施液晶分子之初始對準之第二對準處理之方向分別係平行於第一方向Y之方向。第一對準方向及第二對準方向係平行的,且係彼此沿相同方向或相反方向。
如上文提及之陣列基板AR及相對基板CT經配置以使得第一對準膜AL1及第二對準膜AL2彼此面對。於此情形中,藉由陣列基板AR上之第一對準膜AL1與相對基板CT上之第二對準膜AL2之間的樹脂材料使柱形間隔物與該等基板中之一者形成為整體。藉此,形成一預定間隙,例如一2 μm至7 μm單元間隙。藉由未圖解說明之密封材料將陣列基板AR與相對基板CT黏貼在一起,其中形成預定單元間隙。
液晶層LQ係固持於形成於陣列基板AR與相對基板CT之間的單元間隙處,且配置於第一對準膜AL1與第二對準膜AL2之間。液晶層LQ含有未圖解說明之液晶分子。液晶層LQ係由正型液晶材料構成。
一第一光學元件OD1附接至陣列基板AR之外部表面,亦即藉由黏合劑等構成陣列基板AR之第一絕緣基板10之外部表面。第一光學元件OD1含有具有一第一偏光軸之一第一偏光板PL1。此外,一第二光學元件OD2附接至相對基板CT之外部表面,亦即藉由黏合劑等構成相對基板CT之第二絕緣基板20之外部表面。第二光學元件OD2含有具有一第二偏光軸之一第二偏光板PL2。第一偏光板PL1之第一偏光軸與第二偏光板PL2之第二偏光軸係以(舉例而言)其中其垂直相交之一關係配置。一個偏光板經配置以(舉例而言)使得其偏光方向係液晶分子之長軸方向,亦即第一對準處理方向或平行於第二對準處理方向之一方向(或平行於第一方向Y),或沿一正交方向(或平行於第二方向X)。藉此,達成一般的黑色模式。
即,在非電場狀態之時,亦即當未在像素電極PE與共同電極CE之間形成一電位差(亦即,電場)時,液晶層LQ之液晶分子LM經對準以使得其長軸沿與第一對準軸AL1之第一對準方向及第二對準軸AL2之第二對準方向平行的一方向(如藉助圖3中之一虛線所展示)對準。於此狀態中,關斷(OFF)之時間對應於初始對準狀態,且液晶分子LM之對準方向對應於初始對準方向。
另外,精確地,液晶分子LM並不唯一地與一X-Y平面平行地對準,而在諸多情形中係預斜置的。出於此原因,初始對準之精確方向係其中對X-Y平面實施在關斷之時液晶分子LM之對準方向之一正交投影之一方向。然而,為在下文中簡單地闡釋,將液晶分子LM假設為液晶分子LM與一X-Y平面平行地對準,且闡釋為在與X-Y平面平行之一場中旋轉之液晶分子LM。
於此處,第一對準膜AL1之第一對準處理方向及第二對準膜AL2之第二對準處理方向兩者皆係平行於第一方向Y之方向或平行於傾斜方向D之方向。在關斷之時,液晶分子LM之長軸實質上平行於第一方向Y或傾斜方向D對準。亦即,液晶分子LM之初始對準之方向平行於第一方向Y或傾斜方向D。在圖3中展示之實例中,液晶分子LM之初始對準方向平行於第一方向Y。
另外,在第一對準處理方向及第二對準處理方向兩者平行且彼此係相反方向時,液晶分子LM經對準以使得液晶分子LM在第一對準膜AL1及第二對準膜AL2附近且在液晶層LQ之中間部分中與一大致均勻預斜置角度對準(同質對準)。另外,在第一對準膜AL1及第二對準膜AL2之對準處理之各別方向係平行且彼此相同的方向時,液晶分子LM在液晶層LQ之一截面中與大致水平方向(亦即,預斜置角度係大致O)對準。液晶分子LM與預斜置角度對準以使得第一對準膜AL1與第二對準膜AL2附近的液晶分子LM之對準變得相對於液晶層LQ之中間部分對稱(擴散對準)。
來自背光源4之背面光之一部分在穿透第一偏光板PL1之後進入液晶顯示面板LPN。進入液晶顯示面板LPN中之光之偏光狀態相依於在光通過液晶層LQ時液晶分子LM之對準狀態而改變。在關斷之時,通過液晶層LQ之光由第二偏光板PL2吸收(黑色顯示)。
另一方面,假如其中在像素電極PE與共同電極CE之間形成電位差(在接通(ON)之時),則在像素電極PE與共同電極CE之間形成平行於基板之橫向電場(或傾斜電場)。藉此,液晶分子LM在與基板表面平行之一平面內選擇,以使得長軸變得與如圖3中之一虛線所展示之電場之方向平行。
在圖3中所展示之實例中,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一主共同電極CA1之間的液晶分子LM相對於第一方向Y逆時針方向旋轉,且經對準以使得液晶分子LM可沿圖中之電場轉至左上部方向。第一主電極PA1與第二共同主電極CA2之間的液晶分子LM相對於第一方向Y順時鐘方向旋轉,且經對準以使得液晶分子LM可沿圖中之電場轉至右上部方向。第二主電極PA2與第二共同主電極CA2之間的液晶分子LM相對於第一方向Y逆時針方向旋轉,且經對準以使得液晶分子LM可沿圖中之電場轉至左上部方向。第二主電極PA2與第三共同主電極CA3之間的液晶分子LM相對於第一方向Y順時鐘方向旋轉,且經對準以使得液晶分子LM可沿圖中之電場轉至右上部方向。
因此,在每一像素PX中,假如橫向電場或傾斜電場係 形成於像素電極PE與共同電極CE之間,則將液晶分子LM之對準方向劃分成至少兩個群組之方向,且對應於各別對準方向形成兩個域。亦即,在每一像素PX中形成至少兩個域。
在接通之時,自背光4進入至液晶面板LPN之光進入至液晶層LQ中。在進入至液晶層LQ中之背面光分別穿過藉助像素電極PE及共同電極CE劃分之四個域(孔隙)時,偏光狀態改變。在接通之時,穿過液晶層LQ之光之至少一部分穿透第二偏光板PL2(白色顯示)。
根據此實施例,可能形成至少兩個域。因此,沿至少兩個方向之觀看角度可經光學補償,且獲得一寬廣觀看角度,同時可抑制漸變反轉之產生。因此,可能提供一高品質顯示裝置。
另外,與其中第一主共同電極CA1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分別配置於主像素電極側上之情形相比,假如第一主共同電極CA1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分別配置於源極線S1及源極線S2上,則可能使得孔隙放大且升高像素PX之透射率。
此外,在接通之時,由於很難在像素電極PE之主像素電極PA與共同電極CE之主共同電極CA附近形成橫向電場(或未形成足以驅動液晶分子LM之電池),因此液晶分子LM很難如在關斷之時一般地自初始對準方向移動。出於此原因,如上文提及,即使像素電極PE及共同電極CE係由在此等域中具有透光特性之導電材料形成,在接通之時背光 亦很難穿透,亦即,很難有助於顯示。因此,像素電極PE及共同電極CE無需係由一透明導電材料形成,且可使用諸如鋁及銀之導電材料形成。
另外,在其中陣列基板AR包含主像素電極PA且相對基板CT包含主共同電極CA之結構中,由於主像素電極PA及主共同電極CA係實質上平行地依次配置,因此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共同電極CA之間的電極間距離不同於由於在將陣列基板AR與相對基板CT附接在一起的製程中基板之一組裝移位所致的一經設計值。由於主像素電極PA與主共同電極CA之間的電場強度根據電極間距離而不同,因此即使將相同電壓外加至液晶層LQ,亦在其中電極間距離不同之各別面板之間出現發光變化。
若將電極間距離(進一步地,電極寬度)設置為大到足以相對於組裝移位做出電極間距離之變化量,則可能減少發光度變化。然後,設置組裝移位可允許限制,且亦設置電極間距離之一最佳值。在下文中,闡釋決定電極間距離之最佳值之一個觀點。
在使用一透射型液晶顯示面板LPN之液晶顯示裝置中,有助於發光度之透射率隨外加至液晶面板之電壓而改變。在上文闡述之正常黑色模式中,如圖5中展示,在外加至液晶分子之電壓係低的時,透射率係低的,且當外加至液晶分子之電壓係高的時,存在透射率變高之一趨勢。然而,超出某一電壓之較高電壓之外加具有使得透射率隨液晶外壓電壓之增加而相反地下降之趨勢。亦即,在一光透 射特性中存在一峰值透射率。藉以獲得此峰值透射率之液晶外加電壓稱為一白色顯示電壓,且藉以使透射率變為最小之液晶外加電壓稱為一黑色顯示電壓。
在其中外加該白色顯示電壓之一狀態中,液晶分子LM之導向器(或長軸之方向)變為對第一偏光板PL1之第一偏光軸(或吸收軸)及第二偏光板PL2之第二偏光軸(或吸收軸)大致45°之一經移位狀態,且因此液晶分子之光學調變率變為最高。
舉例而言,在圖6中展示之實例中,闡述其中液晶分子LM之初始對準方向平行於第一方向Y、第一偏光軸AX1平行於第二方向X且進一步地第二偏光軸AX2平行於第一方向Y之情形。假如外加該黑色顯示電壓,則液晶分子LM之導向器平行於X-Y平面內之第一方向Y,且平行於一90°至270°方向。假如外加該白色顯示電壓,則液晶分子LM之導向器變得平行於X-Y平面內之45°至225°之一方向或135°至315°之一方向,且獲得峰值透射率。然而,即使外加低於或高於白色顯示電壓之電壓作為液晶外壓電壓,但液晶分子LM之導向器與第一偏光軸AX1之間、及液晶分子LM之導向器與第二偏光軸AX2之間形成的角度變為45°或更小。因此,光調變率下降且透射率亦下降,而非其中外加該白色顯示電壓之情形。
此外,如圖7中展示,藉以獲得峰值透射率之白色顯示電壓之值亦隨電極間距離L之大小而改變。亦即,在電極間距離L中,在電極間距離L變大時,白色顯示電壓之值變 高。相比而言,在電極間距離L變小時,白色顯示電壓之值變低。亦即,可使得透射率隨電極間距離L之增加而變高,但白色顯示電壓之值亦趨於變得更高。
因此,若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較大,則由於組裝移位所致的發光度變化變得有利,但白色顯示電壓變大。在液晶顯示裝置中,可對可用於液晶顯示裝置中之物理性質(介電各嚮導性△ε及彈性常數k等)或最大電壓值施加約束。因此,期望在液晶顯示面板LPN中將電極間距離L設置為一最佳電極間距離Lop,其中在可使用之一電壓範圍中獲得峰值透射率。
然而,若最佳電極間距離Lop(進一步地,電極寬度)係固定的,則變得難以藉由對使用液晶顯示面板LPN及產物之需求而對應於沿第二方向X之像素長度(或像素間距)之改變。特別是,關於其中像素長度相比而言係小的之高清晰度像素,在不能以最佳電極間距離Lop配置主像素電極PA及主共同電極CA,且電極間距離L及電極寬度根據像素長度而減小時,不僅導致透射率之減小,且亦使得由於組裝移位所致的電極間距離L之改變率變大,此亦不利於發光度變化。
然後,於此實施例中,在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與第四電極間距離L4當中,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係設定為一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且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不同於其他三個電極間距離中之至少一者。
此時,將一個像素中藉由最佳電極間距離Lop設置之域的面積設置為比其他域大得多,其中將電極間距離L設置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
因此,在如上文所述藉由最佳電極間距離Lop設置之區域中,對組裝移位之裕量係大的,且可能控制發光度變化。另一方面,在其中將電極間距離L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之區域中,由於在出現組裝移位時對組裝移位之裕量係小的,因此產生發光度變化。然而,由於上述較小區域對整個像素區域之區域比率係小的,因此對發光度之影響度變小,且變得可能將由於組裝移位所致的發光度變化控制至最小。
在該實施例中,最佳電極間距離Lop定義如下。在施加於主像素電極與主共同電極之間的一電壓範圍中,藉由最佳電極間距離Lop獲得一峰值透射率之大於90%。
圖8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在自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該像素時該像素之結構之一平面圖。
在一個像素PX中,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一主像素電極P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第二主像素電極P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係沿第二方向X以此次序配置。於此實施例中,在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當中的兩個電極間距離大致相同且大於其他兩個電極間距離。
於此實施例中,第二電極間距離L2及第三電極間距離L3實質上相同且大於第一電極間距離L1及第四電極間距離 L4。此外,第一電極間距離L1與第四電極間距離L4實質上相同。此時,將第二電極間距離L2及第三電極間距離L3設定為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且將第一電極間距離L1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設置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亦即,在一個PX中,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像素之中央部分之兩個域中之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且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小於該像素之兩個端之每一域中之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作為一實例,第二電極間距離L2及第三電極間距離L3(其係最佳電極間距離Lop)分別係7.0 μm,且第一電極間距離L1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分別係4.0 μm。
另外,在此處展示之第一實施例之實例中,儘管主像素電極PA及主共同電極CA之寬度相同,但其可係彼此不同的。此外,電極間距離可設定為小於像素之中心側之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且可設定為像素之兩個端之每一域中之最佳電極間距離Lop。此外,設定為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之域與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之電極間距離之域可沿第二方向X依次定位成一線。
圖9係根據圖8中展示之第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面板LPN之一示意性剖視圖,且係展示組裝移位之一實例之一圖。
圖中之上部部分展示其中在不產生組裝移位之情況下將陣列基板AR與相對基板CT附接在一起之一狀態。將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的第二電極間距離L2及第二主共同電極CA2與第二像素電極PA2之間的第三電極間距離L3設定為最佳電極間距離Lop。將第一主 像素電極PA1與第一主共同電極CA1之間的第二電極間距離L1及第二像素電極P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間的第四電極間距離L4設定為實質上相等且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
該圖中之底部展示其中產生陣列基板AR與相對基板CT之間的組裝移位之一狀態。在此處展示之實例中,陣列基板AR移位至圖中之右手側。此時,與圖中之左手側相比,第一電極間距離L1及第三電極間距離L3延長,且第二電極間距離L2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減小。
在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的區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的區中,即使該等區自如所闡釋之最佳電極間距離Lop延長或減小,根據第一基板與第二基板之間的組裝移位所致的電極間距離之改變的透射率改變亦關於圖5而係極小的。相比而言,在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一主共同電極CA1之間的區域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間的區中,每一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因此,在電極間距離由於組裝移位而改變時,根據電極間距離改變量的透射率改變係大的。
在一個PX中,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的區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與第二主共同電極CA2之間的區主要有助於顯示。相比而言,對第一主像素電極PA1與第一主共同電極CA1之間的區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間的區中的顯示之貢獻率 係極小的。因此,可能不管像素長度而控制由於組裝移位所致的每一個像素之透射率改變,亦即發光度變化。因此,基於液晶顯示面板LPN所要求之規範等,可能在不使顯示優美性降級之情況下適當地對應於像素長度之改變。
圖10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在自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該像素時該像素之一結構之一平面圖。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當中的三個電極間距離實質上相等且大於另一者。
於此實施例中,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實質上相等且大於第一電極間距離L1。此時,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係設定為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且第一電極間距離L1係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亦即,在一個PX中,在像素左端處之區係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之一電極間距離,且在其他三個域中,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作為一實例,分別地,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其係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係7.0 μm,且第一電極間距離L1係2.0 μm。
亦於第二實施例中,取得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應。
圖11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三實施例在自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一結構之一平面圖。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二電極間距離 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當中的三個電極間距離實質上相等且大於另一個電極間距離以及第二實施例。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實質上相等且大於第二電極間距離L2。此時,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係設定為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且第二電極間距離L2係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亦即,在像素之中心部分中之一個區中,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且在其他三個區中,電極間距離係設定為一個PX中之最佳電極間距離Lop。
亦於第三實施例中,取得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應。
圖12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在自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一結構之一平面圖。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各別寬度W1不同於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寬度W2。另外,儘管如第一實施例一般地設置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但亦可如第二實施例或第三實施例一般地設置電極間距離。
於此實施例中,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寬度W1大於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與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寬度W2。作為一實例,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寬度W1分別係5 μm,且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寬度W2分別係2 μm。
圖13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在自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另一結構之一平面圖。
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第一主像素電極PA1及第二主像素電極PA2之寬度W1分別係2 μm,且第一主共同電極CA1、第二主共同電極CA2及第三主共同電極CA3之寬度W2分別係5 μm。
亦於圖12及圖13中展示之第四實施例中,取得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效應。
圖14、圖15及圖16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及第三實施例在自該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各別修改之平面圖。
在該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中,使用兩個主像素電極及三個主共同電極。然而,在該等修改中,使用三個主像素電極及兩個主共同電極。亦即,藉由在圖8、圖10及圖11中用主共同電極取代主像素電極來使用三個主像素電極PA1、PA2及PA3與兩個主共同電極CA1及CA2。在該等修改中,可獲得與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效應。將省略詳細闡釋。
接下來,驗證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效應。
於此,作為一比較性實例,當在其中第一電極間距離L1、第二電極間距離L2、第三電極間距離L3及第四電極間距離L4係相等地設置且小於最佳電極間距離Lop之一結 構中產生組裝移位時實施發光度變化之一模擬。另一方面,確認與當在產生相同條件之組裝移位之情況下實施發光度變化之模擬時的比較性實例相比,第一實施例中之發光度變化率減小30%。此外,確認與當在產生相同條件之組裝移位之情況下實施發光度變化之模擬時的比較性實例相比,發光度變化率減小15%。
如上文所述,根據該等實施例,可能提供一高品質液晶顯示裝置。
雖然已闡述某些實施例,但此等實施例僅藉由實例來呈現,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事實上,本文所闡述之新穎實施例可以多種其它形式實現;此外,可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之情況下對本文所闡述之實施例之形式作出各種省略、替代及改變。期望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涵蓋將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之此等形式或修改。
1‧‧‧液晶顯示裝置
2‧‧‧驅動器IC晶片
3‧‧‧撓性佈線基板
4‧‧‧背光源
10‧‧‧絕緣基板
11‧‧‧閘極絕緣膜
12‧‧‧第一層間絕緣膜
13‧‧‧第二層間絕緣膜
20‧‧‧第二透射性絕緣基板
ACT‧‧‧作用區域
AL1‧‧‧第一對準層
AL2‧‧‧第二對準層
AR‧‧‧陣列基板
C1‧‧‧輔助電容線
C2‧‧‧輔助電容線
C3‧‧‧輔助電容線
CA‧‧‧主共同電極
CA1‧‧‧第一主共同電極
CA2‧‧‧第二主共同電極
CA3‧‧‧第三主共同電極
CE‧‧‧共同電極
Cn‧‧‧輔助電容線
CS‧‧‧保持電容
CT‧‧‧相對基板
D‧‧‧傾斜方向/初始對準方向
G1‧‧‧閘極線
G2‧‧‧閘極線
G3‧‧‧閘極線
G4‧‧‧閘極線
GD‧‧‧閘極驅動器
Gn‧‧‧閘極線
L1‧‧‧第一電極間距離
L2‧‧‧第二電極間距離
L3‧‧‧第三電極間距離
L4‧‧‧第四電極間距離
Lop‧‧‧最佳電極間距離
LPN‧‧‧主動矩陣型液晶顯示面板
LQ‧‧‧液晶層
OD1‧‧‧第一光學元件
OD2‧‧‧第二光學元件
PA‧‧‧主像素電極
PA1‧‧‧第一主像素電極
PA2‧‧‧第二主像素電極
PE‧‧‧像素電極
PL1‧‧‧第一偏光板
PL2‧‧‧第二偏光板
PX‧‧‧像素
S1‧‧‧源極線
S2‧‧‧源極線
S3‧‧‧源極線
S4‧‧‧源極線
SC‧‧‧半導體層
SCC‧‧‧通道區
SCD‧‧‧汲極區
SCS‧‧‧源極區
SD‧‧‧源極驅動器
Sm‧‧‧源極線
SW‧‧‧切換元件
VCS‧‧‧電壓外加部分
VS‧‧‧電力供應部分
W1‧‧‧寬度
W2‧‧‧寬度
WD‧‧‧汲極電極
WG‧‧‧閘極電極
WS‧‧‧源極電極
X‧‧‧第二方向
Y‧‧‧第一方向
θ1‧‧‧第一方向與初始對準方向之間的角度
圖1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項實施例之一液晶顯示裝置之一結構之一圖。
圖2係示意性地展示圖1中展示之一液晶顯示面板之結構及等效電路之一圖。
圖3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該實施例在液晶顯示面板中之一像素之一基本結構之一平面圖。
圖4係示意性地展示包含一切換元件等的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截面視圖。
圖5係展示液晶顯示裝置之透射特性之一實例之一圖。
圖6係展示藉由一像素電極與一共同電極之間的電場在一液晶分子之一導向器與其透射率之間的關係之一圖。
圖7係展示在一單元之電極間距離、液晶外加電壓及透射率當中的關係之一圖。
圖8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一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一結構之一平面圖。
圖9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圖8中展示之第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面板及一基板組裝移位之一實例之一截面視圖。
圖10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二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該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結構之一平面圖。
圖11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三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結構之一平面圖。
圖12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一第四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結構之一平面圖。
圖13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該第四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另一結構之一平面圖。
圖14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一修改之一平面圖。
圖15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第二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一修改之一平面圖。
圖16係示意性地展示根據第三實施例在自液晶顯示面板之一法線查看液晶顯示面板中之像素時該像素之一修改之一平面圖。
1‧‧‧液晶顯示裝置
2‧‧‧驅動器IC晶片
3‧‧‧撓性佈線基板
4‧‧‧背光源
ACT‧‧‧作用區域
AR‧‧‧陣列基板
CT‧‧‧相對基板
LPN‧‧‧主動矩陣型液晶顯示面板
PX‧‧‧像素

Claims (17)

  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其包含彼此電連接之一第一主像素電極及一第二主像素電極,其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基板,其包含彼此電連接之一第一主共同電極、一第二主共同電極及一第三主共同電極,其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第一主像素電極配置於該第一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二主共同電極之間以便傾斜地面對該第一主共同電極及該第二主共同電極,且該第二主像素電極配置於該第二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三主共同電極之間以便傾斜地面對該第二主共同電極及該第三主共同電極;及一液晶層,其具有液晶分子且固持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分別在沿與該第一方向垂直相交之一第二方向的該第一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一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二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一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二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三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四電極間距離當中,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係設定為一最佳電極間距離,且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不同於其他三個電極間距離中之至少一者,於此,該最佳電極間距離定義如下: 在施加於該等主像素電極與該等主共同電極之間的一電壓範圍中,藉由該最佳電極間距離獲得一峰值透射率之大於90%。
  2.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當中,兩個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其他兩個電極間距離。
  3.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與該第三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該第一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
  4. 如請求項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與該第四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
  5.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當中,三個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另一個電極間距離。
  6.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該第一電極間距離。
  7.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該第二電極間距離。
  8.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等各別第一主像素電極及第二主像素電極之寬度不同於該第一主共同電 極、該第二主共同電極及該第三主共同電極之各別寬度。
  9.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其中在該第一主像素電極及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之該等主像素電極與該第一主共同電極、該第二主共同電極及該第三主共同電極之該等主共同電極之間未形成電場之一狀態中,該等液晶分子之一初始對準方向係設定為與該第一方向平行之一方向或與該第一方向傾斜地交叉之一方向。
  10. 如請求項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基板包含覆蓋該第一主像素電極及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之一第一對準膜,且該第二基板包含覆蓋該第一主共同電極、該第二主共同電極及該第三主共同電極之一第二對準膜,且其中用以在一初始對準狀態下對準該等液晶分子之該第一對準膜之一第一對準處理方向及用以在一初始對準狀態下對準該等液晶分子之該第二對準膜之一第二對準處理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平行之方向或與該第一方向傾斜地交叉之方向。
  11.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一第一基板,其包含彼此電連接之一第一主像素電極、一第二主像素電極及一第三主像素電極,其分別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基板,其包含彼此電連接之一第一主共同電極及一第二主共同電極,其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 第一主共同電極配置於該第一主像素電極與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以便傾斜地面對該第一主像素電極及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且該第二主共同電極配置於該第二主像素主電極與該第三主像素電極之間以便傾斜地面對該第二主像素電極及該第三主像素電極;及一液晶層,其具有液晶分子且固持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其中在分別沿與該第一方向垂直相交之一第二方向的該第一主像素電極與該第一主共同電極之間的一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一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二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二主像素電極與該第二主共同電極之間的一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二主共同電極與該第三主像素電極之間的一第四電極間距離當中,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係設定為一最佳電極間距離,且該四個電極間距離中之一者不同於其他三個電極間距離中之至少一者,於此,該最佳電極間距離定義如下:在施加於該等主像素電極與該等主共同電極之間的一電壓範圍中,藉由該最佳電極間距離獲得一峰值透射率之大於90%。
  12. 如請求項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當中,兩個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其他兩個電極間距離。
  13. 如請求項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與該第三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該第一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
  14. 如請求項13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與該第四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
  15. 如請求項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當中,三個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另一個電極間距離。
  16. 如請求項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該第一電極間距離。
  17. 如請求項11之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電極間距離、該第三電極間距離及該第四電極間距離係實質上相同的,且大於該第二電極間距離。
TW101114315A 2011-04-22 2012-04-20 液晶顯示裝置 TWI4806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6508A JP5616841B2 (ja) 2011-04-22 2011-04-22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3432A true TW201303432A (zh) 2013-01-16
TWI480631B TWI480631B (zh) 2015-04-11

Family

ID=4702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4315A TWI480631B (zh) 2011-04-22 2012-04-20 液晶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9052552B2 (zh)
JP (1) JP5616841B2 (zh)
CN (1) CN102749765B (zh)
TW (1) TWI480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6841B2 (ja) * 2011-04-22 2014-10-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JP5520896B2 (ja) 2011-08-08 2014-06-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US9329697B2 (en) 2012-06-15 2016-05-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power protection circuitry
CN103105707B (zh) * 2013-01-23 2015-05-2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5487307B (zh) 2015-12-31 2017-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2397A (ja) 1993-01-25 1994-08-12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07159807A (ja) 1993-12-06 1995-06-23 Hitachi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TW454101B (en) 1995-10-04 2001-09-11 Hitachi Ltd In-plane field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with more than two different kinds of reorientation direction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3427611B2 (ja) * 1996-03-27 2003-07-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JPH09105908A (ja) * 1995-10-09 1997-04-22 Hitachi Ltd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JPH09160041A (ja) * 1995-12-08 1997-06-20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H09160061A (ja) 1995-12-08 1997-06-20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H09160042A (ja) 1995-12-08 1997-06-20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H1026765A (ja) 1996-07-10 1998-01-27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投影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基板
JP3644653B2 (ja) 1996-08-07 2005-05-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H1090708A (ja) 1996-09-17 1998-04-10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4364332B2 (ja) 1998-06-23 2009-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805966B2 (ja) * 1999-10-21 2006-08-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57670A (ja) * 2001-08-16 2003-02-26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TW554304B (en) * 2001-12-12 2003-09-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Two-domain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CD
JP4107978B2 (ja) 2003-02-21 2008-06-25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5003802A (ja) 2003-06-10 2005-01-06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088619B2 (ja) 2004-01-28 2008-05-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0617040B1 (ko) 2004-03-16 2006-08-3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5292515A (ja) 2004-03-31 2005-10-20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TW200710521A (en) * 2005-08-05 2007-03-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247113B1 (ko) 2005-11-22 2013-04-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TW200813535A (en) 2006-09-12 2008-03-16 Wintek Corp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101413275B1 (ko) 2007-01-29 2014-06-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080071231A (ko) 2007-01-30 2008-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427708B1 (ko) 2007-02-01 2014-08-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패널
JP4421639B2 (ja) * 2007-08-03 2010-02-24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5429584B2 (ja) * 2007-09-26 2014-02-26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携帯機器、端末装置
JP4693131B2 (ja) 2008-02-14 2011-06-01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85224B (zh) * 2008-09-25 2012-01-04 光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层结构液晶透镜及其制造方法
JP5035931B2 (ja) 2010-03-29 2012-09-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セントラル 液晶表示装置
CN201765418U (zh) * 2010-08-19 2011-03-16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JP5616841B2 (ja) * 2011-04-22 2014-10-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26283A (ja) 2012-11-15
US20150227009A1 (en) 2015-08-13
US9298049B2 (en) 2016-03-29
US20120268705A1 (en) 2012-10-25
TWI480631B (zh) 2015-04-11
JP5616841B2 (ja) 2014-10-29
CN102749765B (zh) 2015-04-01
CN102749765A (zh) 2012-10-24
US9052552B2 (en) 2015-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5198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70748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35668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1120945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74333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20751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5079207A (ja) 表示装置
TWI480631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201025654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220628B2 (ja) 表示装置
US947093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29908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6884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49292A (ja) 表示装置
JP201522228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07237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1956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