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02038A -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02038A
TW201302038A TW100122884A TW100122884A TW201302038A TW 201302038 A TW201302038 A TW 201302038A TW 100122884 A TW100122884 A TW 100122884A TW 100122884 A TW100122884 A TW 100122884A TW 201302038 A TW201302038 A TW 2013020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heat dissipation
machine room
circulation heat
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2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en-Chiao Jai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TW100122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302038A/zh
Priority to US13/197,971 priority patent/US20130005234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302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20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45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by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案係關於一種冷卻系統,其包括機房、至少一個機櫃、至少一空調設備、第一流道切換單元以及第二流道切換單元。本案之冷卻系統可依據機房內之空調設備的運作狀態而主動地使機房的散熱循環狀態切換於內循環散熱狀態與外循環散熱狀態之間,藉此可於空調設備發生異常、故障或冷卻能力不足時仍可以維持機房內的環境溫度調節與降溫,確保機櫃中的伺服器與裝置可以持續運作,並且提供保護功能。

Description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本案係關於一種冷卻系統,尤指一種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隨著電腦科技以及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藉由網際網路提供的服務日益增加,尤其是雲端運算等新興技術更是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對資料中心(Data center)的需求亦與日俱增。資料中心係由多台電腦、伺服器、儲存裝置及/或網路通訊裝置所建構而成,且為提供更多、更快的服務與功能,勢必得增加電腦、伺服器、儲存裝置及/或網路通訊裝置的數量以及提升該些裝置之運算處理能力及功率,以負荷更大量的資料交換及儲存。
在資料中心的機房中,電腦、伺服器、儲存裝置及/或網路通訊裝置通常緊密地設置於機櫃中,而複數個機櫃則配置成列。一般而言,機櫃中的伺服器與裝置須持續且長時間地進行運轉,且其所設置的機房通常是密閉式的空間,為了防止機房內之機櫃中的伺服器或裝置因過熱而產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問題,因此需要利用空調設備來實現及維持機房內的環境溫度調節與降溫。換言之,由於空氣僅限於在密閉的機房內部流動,當機房內部的空氣流經機櫃加熱後,便需再經過空調設備之熱交換器進行冷卻,藉此不斷地循環來調節機房內的環境溫度。由於機房內的空調設備亦需進行持續且長時間的運作,才能維持及降低機房內部溫度,若當部分的空調設備發生異常、故障或其冷卻的能力不足時,則會因這些異常、故障或冷卻能力不足的空調設備而使得機房內部的熱量持續累積,進而使機櫃中的伺服器或裝置因過熱而產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問題。
本案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冷卻系統,其具有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藉此當機房中的部分空調設備發生異常、故障或冷卻的能力不足時,冷卻系統可由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切換為外循環散熱狀態,以解決機房內部的熱量持續累積而使機櫃中的伺服器或裝置過熱所產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問題。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其可依據機房內之空調設備的運作狀態而主動地使機房的散熱循環狀態切換於內循環散熱與外循環散熱之間,藉此以維持機房內的環境溫度調節與降溫,確保機櫃中的伺服器與裝置可以持續運作,並且提供保護功能。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種冷卻系統,至少包括:一機房,包括一內部空間、一排氣口及一入氣口;至少一個機櫃,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至少一個空調設備,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且架構於冷卻與調節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的環境溫度,以對該至少一個機櫃進行散熱,其中該空調設備包括一進風口與一出風口;一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進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排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進行流道切換運作;以及一第二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出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入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進行流道切換運作。其中,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係分別依據該空調設備之一運作狀態進行該流道切換運作,以使該機房切換於一內循環散熱狀態以及一外循環散熱狀態之間。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另提供一種冷卻系統,至少包括:一機房,包括一內部空間、一排氣口及一入氣口;至少一個機櫃,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至少一個空調設備,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且架構於冷卻與調節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的環境溫度,以對該至少一個機櫃進行散熱,其中該空調設備包括一進風口與一出風口;一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進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排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依據該空調設備之一運作狀態進行流道切換運作;以及一第二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出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入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進行流道切換運作。其中,當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使該機房由一內循環散熱狀態切換至一外循環散熱狀態時,一外部冷卻氣流係經由該機房之該入氣口導入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且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之一氣流係經由該機房之該排氣口排至該機房之外部。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式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第1A及1B圖係分別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冷卻系統於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及機房外循環散熱狀態之示意圖。如第1A及1B圖所示,本案之冷卻系統1包括機房11、一或複數個機櫃12、至少一個空調設備13、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及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機房11包括一內部空間111、排氣口112及入氣口113。複數個機櫃12係設置於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且複數個機櫃12配置成列,但不以此為限。每一機櫃12包括例如一或複數個電腦、伺服器、儲存裝置及/或網路通訊裝置(未圖示),且伺服器或該些裝置於運作時會產生熱量並藉由熱交換排至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一或複數個空調設備13係設置於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且鄰近於機房11之排氣口112及入氣口113。空調設備13係包括進風口131與出風口132,且該空調設備13係架構於冷卻與調節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的環境溫度,俾對機櫃12中的伺服器與裝置進行散熱。
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係設置於空調設備13之進風口131與機房11之排氣口112之間,且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與空調設備13之進風口131與機房11之排氣口112相通連。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係設置於空調設備13之出風口132與機房11之入氣口113之間,且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與空調設備13之出風口132與機房11之入氣口113相通連。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包括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及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其中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係架構於使空調設備13之進風口131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係架構於使機房11之排氣口112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係可選擇性地封閉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與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包括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及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其中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係架構於使空調設備13之出風口132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係架構於使機房11之入氣口113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係可選擇性地封閉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與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
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可依據該空調設備13之運作狀態而選擇性地進行流道切換運作,以使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切換於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與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之間;以及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可依據該空調設備13之運作狀態而選擇性地進行流道切換運作,以使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切換於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與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之間。於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以及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係可為風門結構,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案之構想,如第1A圖所示,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正常運作或其冷卻能力足夠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可切換至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亦即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封閉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使空調設備13之進風口131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且同時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可切換至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亦即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封閉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使空調設備13之出風口132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如此可使機房11為一內循環散熱狀態,藉此便可利用空調設備13實現與維持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的環境溫度調節與降溫。另一方面,如第1B圖所示,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發生異常、故障或冷卻能力不足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可切換至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亦即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封閉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使機房11之排氣口112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且同時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可切換至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亦即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封閉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使機房11之入氣口113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如此可使機房11由先前的內循環散熱狀態轉換為外循環散熱狀態,藉此可引進外部冷卻氣流至機房11的內部空間111中且將機房11內的高溫氣流排至機房11之外部,俾避免機房11內部的熱量持續累積而使機櫃12中的伺服器或裝置因過熱而產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問題。
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更包括第一風扇144,其係設置於機房11之排氣口112與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之間,亦即設置於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中,以架構於驅動氣流,使機房11內的高溫氣流得以經由排氣口112排放至機房11之外部。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更包括第二風扇154,其係設置於機房11之入氣口113與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之間,亦即設置於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中,以架構於驅動氣流,使機房11外部的冷卻氣流得以經由入氣口113導入至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
於一些實施例中,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正常運作或其冷卻能力足夠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將切換至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將切換至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此時第一風扇144與第二風扇154係無作動,且機房11係為內循環散熱狀態。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發生異常、故障或其冷卻能力不足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將切換至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將切換至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此時第一風扇144與第二風扇154亦同步地開始運作以驅動氣流流動,且機房11係為外循環散熱狀態。
於一些實施例中,空調設備13可包括複數個並聯連結之空調單元,但不以此為限。空調設備13可為例如上吹式、側吹式或下吹式空調設備。機房11可為一資料中心之機房,例如但不限於建築體所建構而成之資料中心或貨櫃式資料中心之機房。
第2A及2B圖係分別為本案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冷卻系統於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及機房外循環散熱狀態之示意圖。如第2A及2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冷卻系統1亦包括機房11、一或複數個機櫃12、至少一個空調設備13、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及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且其結構、功能與運作原理與前揭實施例相似,於此不再贅述。於本實施例中,機房11更包括一頂壁面114、一或複數個側壁面115、一底壁面116及一地板117,其中頂壁面114、一或複數個側壁面115與底壁面116係定義形成內部空間111,且機房11之入氣口112及排氣口113可設置於相同之壁面或不同之壁面。機房11之側壁面15、底壁面116與地板117係定義形成一氣流通道118,且地板117具有複數個通氣口119,藉由該複數個通氣口119可使冷卻氣流由氣流通道118流動至該內部空間111並進行散熱循環。
複數個機櫃12與空調設備13均設置於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且設置於地板117上。空調設備13可為但不限於下吹式空調設備,且空調設備13之出風口132係藉由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與氣流通道118相通連。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係位於空調設備13之上方,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係位於氣流通道118中,但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空調設備13包括一熱交換器133以及一第一氣流驅動裝置134,其中該熱交換器133係將入風口131導入的高溫氣流進行熱交換以形成冷卻氣流,並使其由出風口132排出;第一氣流驅動裝置134係架構於驅動氣流流動。
根據本案之構想,如第2A圖所示,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正常運作或其冷卻能力足夠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可切換至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亦即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封閉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使空調設備13之進風口131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且同時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可切換至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亦即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封閉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使空調設備13之出風口132與氣流通道18以及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如此可使機房11為一內循環散熱狀態(其氣流流動方向如箭頭指標所示),藉此便可利用空調設備13實現與維持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的環境溫度調節與降溫。另一方面,如第2B圖所示,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發生異常、故障或其冷卻能力不足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可切換至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亦即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封閉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使機房11之排氣口112與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且同時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可切換至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亦即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封閉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使機房11之入氣口113與氣流通道118以及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如此可使機房11由先前的內循環散熱狀態轉換為外循環散熱狀態(其氣流流動方向如箭頭指標所示),藉此可引進外部冷卻氣流至機房11的氣流通道118以及內部空間111中,且將機房11內的高溫氣流排至機房11之外部,俾避免機房11內部的熱量持續累積而使機櫃12中的伺服器或裝置因過熱而產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問題。
第3圖係顯示本案冷卻系統之控制架構示意圖。如第3圖所示,本案之冷卻系統1更包括一控制單元16以及一或複數個檢測單元17,其中控制單元16係連接於該一或複數個檢測單元17、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及第一風扇144、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及第二風扇154。檢測單元17係架構於檢測空調設備13之運作狀態,並發出一檢測信號S1至控制單元16。因應該檢測信號S1,控制單元16分別輸出一第一切換信號S21及一第二切換信號S22至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與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以依據空調設備13之運作狀態而控制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與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進行流道切換運作。此外,因應該檢測信號S1,控制單元16分別輸出一第一風扇驅動信號S31及一第二風扇驅動信號S32至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風扇144與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風扇154,以依據空調設備13之運作狀態而控制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風扇144與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風扇154進行運作。其中,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及第一風扇144、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之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及第二風扇154之運作方式如前揭實施例所示,於此不再贅述。於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單元16可為空調設備13之控制單元或是機房11之系統控制單元,且不以此為限。
第4A及4B圖係分別為本案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冷卻系統於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及機房外循環散熱狀態之示意圖。如第4A及4B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冷卻系統1亦包括機房11、複數個機櫃12、至少一個空調設備13、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及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由於本實施例之冷卻系統1的結構、功能與運作原理與第2A及2B圖所示實施例相似,於此不再贅述。相較於第2A及2B圖所示實施例,本實施例之冷卻系統1更包括一導流裝置18以及第二氣流驅動裝置19,且複數個機櫃12之間定義形成一熱氣流區域2。導流裝置18係設置於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且包括一導流入口181、一導流出口182及流導183,該導流入口181係對應於複數個機櫃12之間的熱氣流區域2而設置,該導流出口182則對應連接於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一入口145,以架構於將熱氣流區域2的相對熱氣流導引至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之入口145。第二氣流驅動裝置19係設置於導流裝置18之流道183中,以用於驅動氣流流動。
根據本案之構想,如第4A圖所示,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正常運作或其冷卻能力足夠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可切換至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亦即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封閉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使空調設備13之進風口131透過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以及導流裝置18而與熱氣流區域2相通連),且同時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可切換至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亦即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封閉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使空調設備13之出風口132與氣流通道18以及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如此可使機房11為一內循環散熱狀態(其氣流流動方向如箭頭指標所示),藉此便可利用空調設備13實現與維持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的環境溫度調節與降溫。另一方面,如第4B圖所示,當機房11中的空調設備13發生異常、故障或其冷卻能力不足時,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可切換至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143(亦即第一阻流切換元件141封閉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142,使機房11之排氣口112透過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以及導流裝置18而與熱氣流區域2相通連),且同時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可切換至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153(亦即第二阻流切換元件151封閉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152,使機房11之入氣口113與氣流通道118以及機房11之內部空間111相通連),如此可使機房11由先前的內循環散熱狀態轉換為外循環散熱狀態(其氣流流動方向如箭頭指標所示),藉此可透過第二流道切換單元15引進外部冷卻氣流至機房11的氣流通道118以及內部空間111中,且將機房11內的高溫氣流透過導流裝置18以及第一流道切換單元14排至機房11之外部,俾避免機房11內部的熱量持續累積而使機櫃12中的伺服器或裝置因過熱而產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問題。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冷卻系統,適用於一資料中心,且具有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藉此當機房中的部分空調設備發生異常、故障或冷卻的能力不足時,冷卻系統可由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切換為外循環散熱狀態,以解決機房內部的熱量持續累積而使機櫃中的伺服器或裝置過熱所產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問題。此外,本案之冷卻系統可依據機房內之空調設備的運作狀態而主動地使機房的散熱循環狀態切換於內循環散熱與外循環散熱之間,藉此以維持機房內的環境溫度調節與降溫,確保機櫃中的伺服器與裝置可以持續運作,並且提供保護功能。
縱使本發明已由上述之實施例詳細敘述而可由熟悉本技藝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冷卻系統
2...熱氣流區域
11...機房
12...機櫃
13...空調設備
14...第一流道切換單元
15...第二流道切換單元
16...控制單元
17...檢測單元
18...導流裝置
19...第二氣流驅動裝置
111...內部空間
112...排氣口
113...入氣口
114...頂壁面
115...側壁面
116...底壁面
117...地板
118...氣流通道
119...通氣口
131...進風口
132...出風口
133...熱交換器
134...第一氣流驅動裝置
141...第一阻流切換元件
142...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
143...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
144...第一風扇
145...入口
151...第二阻流切換元件
152...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
153...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
154...第二風扇
181...導流入口
182...導流出口
183...流道
S1...檢測信號
S21...第一切換信號
S22...第二切換信號
S31...第一風扇驅動信號
S32...第二風扇驅動信號
第1A及1B圖係分別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冷卻系統於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及機房外循環散熱狀態之示意圖。
第2A及2B圖係分別為本案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冷卻系統於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及機房外循環散熱狀態之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本案冷卻系統之控制架構示意圖。
第4A及4B圖係分別為本案又一較佳實施例之冷卻系統於機房內循環散熱狀態及機房外循環散熱狀態之示意圖。
1...冷卻系統
11...機房
12...機櫃
13...空調設備
14...第一流道切換單元
15...第二流道切換單元
111...內部空間
112...排氣口
113...入氣口
131...進風口
132...出風口
141...第一阻流切換元件
142...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
143...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
144...第一風扇
151...第二阻流切換元件
152...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
153...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
154...第二風扇

Claims (13)

  1. 一種冷卻系統,至少包括:
    一機房,包括一內部空間、一排氣口及一入氣口;
    至少一個機櫃,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
    至少一個空調設備,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且架構於冷卻與調節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的環境溫度,以對該至少一個機櫃進行散熱,其中該空調設備包括一進風口與一出風口;
    一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進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排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進行流道切換運作;以及
    一第二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出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入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進行流道切換運作;
    其中,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係分別依據該空調設備之一運作狀態進行該流道切換運作,以使該機房切換於一內循環散熱狀態以及一外循環散熱狀態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空調設備係鄰近於該機房之該排氣口及該入氣口,且包括一熱交換器以及一第一氣流驅動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包括:
    一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其係架構於使該空調設備之該進風口與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相通連;以及
    一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其係架構於使該機房之該排氣口與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相通連;
    其中,該第一阻流切換元件係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選擇性地封閉該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與該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以使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切換於該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與該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包括:
    一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其係架構於使該空調設備之該出風口與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相通連;以及
    一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其係架構於使該機房之該入氣口與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相通連;
    其中,該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係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選擇性地封閉該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與該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以使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切換於該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與該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第一阻流切換元件以及該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係分別為一風門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包括一第一風扇,設置於該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中,以架構於驅動氣流;以及其中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包括一第二風扇,設置於該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中,以架構於驅動氣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當該空調設備正常運作或冷卻能力足夠時,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切換至該第一內循環散熱路徑,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切換至該第二內循環散熱路徑,該第一風扇與該第二風扇無作動,且該機房係為該內循環散熱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當該空調設備發生異常、故障或冷卻能力不足時,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切換至該第一外循環散熱路徑,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切換至該第二外循環散熱路徑,該第一風扇與該第二風扇係開始運作以驅動氣流流動,且該機房係為該外循環散熱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當該機房為該外循環散熱狀態時,一外部冷卻氣流係經由該機房之該入氣口導入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且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之一氣流係經由該機房之該排氣口排至該機房之外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更包括:
    至少一個檢測單元,其係架構於檢測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並發出一檢測信號;以及
    一控制單元,連接於該至少一個檢測單元、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之該第一阻流切換元件與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之該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且因應該檢測信號分別輸出一第一切換信號及一第二切換信號至該第一阻流切換元件與該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以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控制該第一阻流切換元件與該第二阻流切換元件進行該流道切換運作。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該控制單元連接於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之該第一風扇與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之該第二風扇,且因應該檢測信號分別輸出一第一風扇驅動信號及一第二風扇驅動信號至該第一風扇與該第二風扇,以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控制該第一風扇與該第二風扇進行運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冷卻系統,其中冷卻系統更包括:
    一導流裝置,包括一導流入口、一導流出口以及一流道,該導流入口相對於複數個機櫃所定義之一熱氣流區域而設置,該導流出口相對連接於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之一入口;以及
    一第二氣流驅動裝置,設置於該導流裝置之該流道中,以架構於驅動氣流流動。
  13. 一種冷卻系統,至少包括:
    一機房,包括一內部空間、一排氣口及一入氣口;
    至少一個機櫃,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
    至少一個空調設備,設置於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且架構於冷卻與調節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的環境溫度,以對該至少一個機櫃進行散熱,其中該空調設備包括一進風口與一出風口;
    一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進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排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依據該空調設備之一運作狀態進行流道切換運作;以及
    一第二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空調設備之該出風口以及該機房之該入氣口相通連,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換元件以架構於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進行流道切換運作;
    其中,當該第一流道切換單元與該第二流道切換單元依據該空調設備之該運作狀態使該機房由一內循環散熱狀態切換至一外循環散熱狀態時,一外部冷卻氣流係經由該機房之該入氣口導入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且該機房之該內部空間之一氣流係經由該機房之該排氣口排至該機房之外部。
TW100122884A 2011-06-29 2011-06-29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TW2013020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2884A TW201302038A (zh) 2011-06-29 2011-06-29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US13/197,971 US20130005234A1 (en) 2011-06-29 2011-08-04 Cool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2884A TW201302038A (zh) 2011-06-29 2011-06-29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2038A true TW201302038A (zh) 2013-01-01

Family

ID=4739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2884A TW201302038A (zh) 2011-06-29 2011-06-29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05234A1 (zh)
TW (1) TW20130203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9600B (zh) * 2015-02-13 2016-09-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櫃式數據中心
TWI620054B (zh) * 2013-02-15 2018-04-0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冷卻系統
CN10826633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冷却方法
CN108901189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南京吉左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机柜双冷源冷却设备
TWI679379B (zh) * 2017-08-16 2019-12-11 捷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節能機房
CN112394773A (zh) * 2020-10-28 2021-02-23 安擎(天津)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器机柜系统
TWI767748B (zh) * 2021-06-09 2022-06-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感測網路及其相關氣體流量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2300A (zh) * 2011-10-13 2013-04-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柜
WO2016032512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Thermal management door assembly
CN109041547A (zh) * 2018-09-10 2018-12-18 南京吉左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机柜双冷源冷却接口装置
CA3055363A1 (en) * 2018-09-28 2020-03-28 Tmeic Corporation Hvac-less enclosure with temperature range augmenting recirculation system
CN109451701B (zh) * 2018-10-22 2020-06-23 上海澄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111740054B (zh) * 2020-06-22 2022-07-22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定向控温的电力电子设备密封舱系统
CN113157021B (zh) * 2021-06-04 2021-12-21 镇江云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云柜的温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9609A (en) * 1992-10-30 1994-01-18 Milton Meckler Air quality-temperature controlled central conditioner and multi-zone conditioning
GB2446454B (en) * 2007-02-07 2011-09-21 Robert Michael Tozer Cool design data centre
US8141374B2 (en) * 2008-12-22 2012-03-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Multi-mod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evaporative cooling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0054B (zh) * 2013-02-15 2018-04-0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伺服器冷卻系統
TWI549600B (zh) * 2015-02-13 2016-09-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機櫃式數據中心
CN108266337A (zh) * 2016-12-30 2018-07-10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冷却方法
TWI679379B (zh) * 2017-08-16 2019-12-11 捷洲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節能機房
CN108901189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南京吉左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机柜双冷源冷却设备
CN112394773A (zh) * 2020-10-28 2021-02-23 安擎(天津)计算机有限公司 一种伺服器机柜系统
TWI767748B (zh) * 2021-06-09 2022-06-1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感測網路及其相關氣體流量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05234A1 (en)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02038A (zh)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US11985802B2 (en) Control systems and prediction methods for it cooling performance in containment
US9313931B2 (en) Multi-level redundant cooling method for continuous cooling of an electronic system(s)
RU2318299C2 (ru) Система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ля приборных и сетевых шкафов и способ охлаждения приборных и сетевых шкафов
US814162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 situ cooling of computer data centers during service calls
US9273906B2 (en) Modular pumping unit(s) facilitating cooling of electronic system(s)
JP4883491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システム
JP5424971B2 (ja) データセンター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US8462504B2 (en) Air-cooled heat exchang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ame
US20110250831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thereof
JP2012054499A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システム
JP2010108359A (ja)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JP5492716B2 (ja) データセンター用空調システム
JP5089810B2 (ja) データセンター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計算機格納用ラック
CN102853506A (zh)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JP2012078056A (ja) サーバ室用空調システム
JP6673968B2 (ja) 情報通信機器を収容した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US11612080B2 (en) Data center airflow management
JP6325242B2 (ja) 情報通信機器を収容した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JP2008035659A (ja) 電動機駆動装置
JP6842074B2 (ja) 情報通信機器を収容した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JP2016162824A (ja) 冷却装置
JP6262590B2 (ja) 情報通信機器を収容した室の空調システム
TWI384190B (zh) 空調設備及其所適用之空調系統
Mulay Analysis of data center cooling strategies and the impact of the dynamic thermal management on the data center energy ef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