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3506A -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3506A
CN102853506A CN2011101878683A CN201110187868A CN102853506A CN 102853506 A CN102853506 A CN 102853506A CN 2011101878683 A CN2011101878683 A CN 2011101878683A CN 201110187868 A CN201110187868 A CN 201110187868A CN 102853506 A CN102853506 A CN 102853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chine room
switch unit
conditioning equipmen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78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本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1878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535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53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35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其包括机房、至少一个机柜、至少一空调设备、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以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可依据机房内的空调设备的运作状态而主动地使机房的散热循环状态切换于内循环散热状态与外循环散热状态之间,借此可于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能力不足时仍可以维持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确保机柜中的服务器与装置可以持续运作,并且提供保护功能。

Description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技以及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借由因特网提供的服务日益增加,尤其是云端运算等新兴技术更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而对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需求亦与日俱增。数据中心由多台计算机、服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所建构而成,且为提供更多、更快的服务与功能,势必得增加计算机、服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的数量以及提升该些装置的运算处理能力及功率,以负荷更大量的数据交换及储存。
在数据中心的机房中,计算机、服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通常紧密地设置于机柜中,而多个机柜则配置成列。一般而言,机柜中的服务器与装置须持续且长时间地进行运转,且其所设置的机房通常是密闭式的空间,为了防止机房内的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因过热而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因此需要利用空调设备来实现及维持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换言之,由于空气仅限于在密闭的机房内部流动,当机房内部的空气流经机柜加热后,便需再经过空调设备的热交换器进行冷却,借此不断地循环来调节机房内的环境温度。由于机房内的空调设备亦需进行持续且长时间的运作,才能维持及降低机房内部温度,若当部分的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其冷却的能力不足时,则会因这些异常、故障或冷却能力不足的空调设备而使得机房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进而使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因过热而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其具有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借此当机房中的部分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的能力不足时,冷却系统可由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以解决机房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过热所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其可依据机房内的空调设备的运作状态而主动地使机房的散热循环状态切换于内循环散热与外循环散热之间,借此以维持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确保机柜中的服务器与装置可以持续运作,并且提供保护功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至少包括:一机房,包括一内部空间、一排气口及一入气口;至少一个机柜,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至少一个空调设备,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用于冷却与调节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以对该至少一个机柜进行散热,其中该空调设备包括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一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排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及一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入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其中,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分别依据该空调设备的一运作状态进行该流道切换运作,以使该机房切换于一内循环散热状态以及一外循环散热状态之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至少包括:一机房,包括一内部空间、一排气口及一入气口;至少一个机柜,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至少一个空调设备,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用于冷却与调节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以对该至少一个机柜进行散热,其中该空调设备包括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一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排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依据该空调设备的一运作状态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及一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入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进行流道切换运作。其中,当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使该机房由一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换至一外循环散热状态时,一外部冷却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入气口导入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一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排气口排至该机房的外部。
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适用于一数据中心,且具有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借此当机房中的部分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的能力不足时,冷却系统可由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以解决机房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过热所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
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冷却系统的控制架构示意图。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冷却系统
2:热气流区域
11:机房
12:机柜
13:空调设备
14:第一流道切换单元
15:第二流道切换单元
16:控制单元
17:检测单元
18:导流装置
19:第二气流驱动装置
111:内部空间
112:排气口
113:入气口
114:顶壁面
115:侧壁面
116:底壁面
117:地板
118:气流通道
119:通气口
131:进风口
132:出风口
133:热交换器
134:第一气流驱动装置
141:第一阻流切换组件
142: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
143: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
144:第一风扇
145:入口
151:第二阻流切换组件
152: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
153: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
154:第二风扇
181:导流入口
182:导流出口
183:流道
S1:检测信号
S21:第一切换信号
S22:第二切换信号
S31:第一风扇驱动信号
S32:第二风扇驱动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发明的冷却系统1包括机房11、一或多个机柜12、至少一个空调设备13、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机房11包括一内部空间111、排气口112及入气口113。多个机柜12设置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且多个机柜12配置成列,但不以此为限。每一机柜12包括例如一或多个计算机、服务器、储存装置及/或网络通信装置(未图标),且服务器或该些装置于运作时会产生热量并借由热交换排至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一或多个空调设备13设置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且邻近于机房11的排气口112及入气口113。空调设备13包括进风口131与出风口132,且该空调设备13用于冷却与调节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的环境温度,以对机柜12中的服务器与装置进行散热。
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设置于空调设备13的进风口131与机房11的排气口112之间,且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与空调设备13的进风口131与机房11的排气口112相连通。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设置于空调设备13的出风口132与机房11的入气口113之间,且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与空调设备13的出风口132与机房11的入气口113相连通。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包括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及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其中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用于使空调设备13的进风口131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用于使机房11的排气口112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可选择性地封闭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与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包括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及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其中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用于使空调设备13的出风口132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用于使机房11的入气口113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可选择性地封闭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与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
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可依据该空调设备13的运作状态而选择性地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使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切换于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与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之间;以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可依据该空调设备13的运作状态而选择性地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使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切换于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与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之间。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以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可为风门结构,但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1A所示,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正常运作或其冷却能力足够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可切换至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亦即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封闭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使空调设备13的进风口131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且同时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可切换至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亦即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封闭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使空调设备13的出风口132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如此可使机房11为一内循环散热状态,借此便可利用空调设备13实现与维持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能力不足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可切换至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亦即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封闭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使机房11的排气口112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且同时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可切换至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亦即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封闭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使机房11的入气口113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如此可使机房11由先前的内循环散热状态转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借此可引进外部冷却气流至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中且将机房11内的高温气流排至机房11的外部,以避免机房11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12中的服务器或装置因过热而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更包括第一风扇144,其设置于机房11的排气口112与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之间,亦即设置于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中,以用于驱动气流,使机房11内的高温气流得以经由排气口112排放至机房11的外部。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更包括第二风扇154,其设置于机房11的入气口113与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之间,亦即设置于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中,以用于驱动气流,使机房11外部的冷却气流得以经由入气口113导入至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
于一些实施例中,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正常运作或其冷却能力足够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将切换至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将切换至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此时第一风扇144与第二风扇154无作动,且机房11为内循环散热状态。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发生异常、故障或其冷却能力不足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将切换至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将切换至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此时第一风扇144与第二风扇154亦同步地开始运作以驱动气流流动,且机房11为外循环散热状态。
于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13可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空调单元,但不以此为限。空调设备13可为例如上吹式、侧吹式或下吹式空调设备。机房11可为一数据中心的机房,例如但不限于建筑体所建构而成的数据中心或货柜式数据中心的机房。
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亦包括机房11、一或多个机柜12、至少一个空调设备13、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且其结构、功能与运作原理与前揭实施例相似,于此不再赘述。于本实施例中,机房11更包括一顶壁面114、一或多个侧壁面115、一底壁面116及一地板117,其中顶壁面114、一或多个侧壁面115与底壁面116定义形成内部空间111,且机房11的入气口112及排气口113可设置于相同的壁面或不同的壁面。机房11的侧壁面15、底壁面116与地板117定义形成一气流通道118,且地板117具有多个通气口119,借由该多个通气口119可使冷却气流由气流通道118流动至该内部空间111并进行散热循环。
多个机柜12与空调设备13均设置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且设置于地板117上。空调设备13可为但不限于下吹式空调设备,且空调设备13的出风口132借由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与气流通道118相连通。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位于空调设备13的上方,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位于气流通道118中,但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空调设备13包括一热交换器133以及一第一气流驱动装置134,其中该热交换器133将入风口131导入的高温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形成冷却气流,并使其由出风口132排出;第一气流驱动装置134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2A所示,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正常运作或其冷却能力足够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可切换至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亦即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封闭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使空调设备13的进风口131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且同时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可切换至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亦即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封闭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使空调设备13的出风口132与气流通道18以及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如此可使机房11为一内循环散热状态(其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指标所示),借此便可利用空调设备13实现与维持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发生异常、故障或其冷却能力不足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可切换至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亦即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封闭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使机房11的排气口112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且同时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可切换至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亦即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封闭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使机房11的入气口113与气流通道118以及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如此可使机房11由先前的内循环散热状态转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其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指标所示),借此可引进外部冷却气流至机房11的气流通道118以及内部空间111中,且将机房11内的高温气流排至机房11的外部,以避免机房11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12中的服务器或装置因过热而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
图3显示本发明冷却系统的控制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冷却系统1更包括一控制单元16以及一或多个检测单元17,其中控制单元16连接于该一或多个检测单元17、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及第一风扇144、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及第二风扇154。检测单元17用于检测空调设备13的运作状态,并发出一检测信号S1至控制单元16。因应该检测信号S1,控制单元16分别输出一第一切换信号S21及一第二切换信号S22至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与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以依据空调设备13的运作状态而控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与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进行流道切换运作。此外,因应该检测信号S1,控制单元16分别输出一第一风扇驱动信号S31及一第二风扇驱动信号S32至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风扇144与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风扇154,以依据空调设备13的运作状态而控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风扇144与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风扇154进行运作。其中,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及第一风扇144、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的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及第二风扇154的运作方式如前揭实施例所示,于此不再赘述。于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6可为空调设备13的控制单元或是机房11的系统控制单元,且不以此为限。
图4A及图4B分别为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冷却系统于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及机房外循环散热状态的示意图。如图4A及图4B所示,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亦包括机房11、多个机柜12、至少一个空调设备13、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及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由于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的结构、功能与运作原理与图2A及图2B所示实施例相似,于此不再赘述。相较于图2A及图2B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冷却系统1更包括一导流装置18以及第二气流驱动装置19,且多个机柜12之间定义形成一热气流区域2。导流装置18设置于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且包括一导流入口181、一导流出口182及流导183,该导流入口181对应于多个机柜12之间的热气流区域2而设置,该导流出口182则对应连接于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一入口145,以用于将热气流区域2的相对热气流导引至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的入口145。第二气流驱动装置19设置于导流装置18的流道183中,以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4A所示,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正常运作或其冷却能力足够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可切换至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亦即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封闭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使空调设备13的进风口131通过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以及导流装置18而与热气流区域2相连通),且同时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可切换至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亦即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封闭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使空调设备13的出风口132与气流通道18以及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如此可使机房11为一内循环散热状态(其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指标所示),借此便可利用空调设备13实现与维持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当机房11中的空调设备13发生异常、故障或其冷却能力不足时,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可切换至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143(亦即第一阻流切换组件141封闭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142,使机房11的排气口112通过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以及导流装置18而与热气流区域2相连通),且同时或同步地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可切换至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153(亦即第二阻流切换组件151封闭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152,使机房11的入气口113与气流通道118以及机房11的内部空间111相连通),如此可使机房11由先前的内循环散热状态转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其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指标所示),借此可通过第二流道切换单元15引进外部冷却气流至机房11的气流通道118以及内部空间111中,且将机房11内的高温气流通过导流装置18以及第一流道切换单元14排至机房11的外部,以避免机房11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12中的服务器或装置因过热而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适用于一数据中心,且具有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借此当机房中的部分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的能力不足时,冷却系统可由机房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换为外循环散热状态,以解决机房内部的热量持续累积而使机柜中的服务器或装置过热所产生效能降低或故障等问题。此外,本发明的冷却系统可依据机房内的空调设备的运作状态而主动地使机房的散热循环状态切换于内循环散热与外循环散热之间,借此以维持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调节与降温,确保机柜中的服务器与装置可以持续运作,并且提供保护功能。
纵使本发明已由上述的实施例详细叙述而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所附权利要求范围所欲保护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机房,包括一内部空间、一排气口及一入气口;
至少一个机柜,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空调设备,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用于冷却与调节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以对该至少一个机柜进行散热,其中该空调设备包括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
一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排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及
一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入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进行流道切换运作;
其中,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分别依据该空调设备的一运作状态进行该流道切换运作,以使该机房切换于一内循环散热状态以及一外循环散热状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空调设备邻近于该机房的该排气口及该入气口,且包括一热交换器以及一第一气流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包括:
一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用于使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口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相连通;以及
一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用于使该机房的该排气口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相连通;
其中,该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选择性地封闭该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与该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以使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切换于该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与该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包括:
一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用于使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口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相连通;以及
一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用于使该机房的该入气口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相连通;
其中,该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选择性地封闭该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与该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以使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切换于该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与该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以及该第二阻流切换组件分别为一风门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还包括一第一风扇,设置于该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中,以用于驱动气流;以及其中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包括一第二风扇,设置于该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中,以用于驱动气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空调设备正常运作或冷却能力足够时,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切换至该第一内循环散热路径,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切换至该第二内循环散热路径,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无作动,且该机房为该内循环散热状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空调设备发生异常、故障或冷却能力不足时,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切换至该第一外循环散热路径,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切换至该第二外循环散热路径,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开始运作以驱动气流流动,且该机房为该外循环散热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该机房为该外循环散热状态时,一外部冷却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入气口导入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一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排气口排至该机房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并发出一检测信号;以及
一控制单元,连接于该至少一个检测单元、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的该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的该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且根据该检测信号分别输出一第一切换信号及一第二切换信号至该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与该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以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控制该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与该第二阻流切换组件进行该流道切换运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的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的该第二风扇,且根据该检测信号分别输出一第一风扇驱动信号及一第二风扇驱动信号至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以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控制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进行运作。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冷却系统还包括:
一导流装置,包括一导流入口、一导流出口以及一流道,该导流入口相对于多个机柜所定义的一热气流区域而设置,该导流出口相对连接于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的一入口;以及
一第二气流驱动装置,设置于该导流装置的该流道中,以用于驱动气流流动。
13.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机房,包括一内部空间、一排气口及一入气口;
至少一个机柜,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
至少一个空调设备,设置于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用于冷却与调节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环境温度,以对该至少一个机柜进行散热,其中该空调设备包括一进风口与一出风口;
一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进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排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一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依据该空调设备的一运作状态进行流道切换运作;以及
一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空调设备的该出风口以及该机房的该入气口相连通,且包括一第二阻流切换组件以用于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进行流道切换运作;
其中,当该第一流道切换单元与该第二流道切换单元依据该空调设备的该运作状态使该机房由一内循环散热状态切换至一外循环散热状态时,一外部冷却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入气口导入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且该机房的该内部空间的一气流经由该机房的该排气口排至该机房的外部。
CN2011101878683A 2011-06-29 2011-06-29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Pending CN1028535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78683A CN102853506A (zh) 2011-06-29 2011-06-29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78683A CN102853506A (zh) 2011-06-29 2011-06-29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3506A true CN102853506A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0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78683A Pending CN102853506A (zh) 2011-06-29 2011-06-29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5350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4384A (zh) * 2018-08-15 2018-11-16 深圳云海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散热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01189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南京吉左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机柜双冷源冷却设备
CN113438871A (zh) * 2021-07-02 2021-09-24 成都前宏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机房及机房温度控制方法
CN114684503A (zh) * 2022-04-21 2022-07-01 陈瑞霞 稻米种储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175368A (zh) * 2023-09-13 2023-12-05 江苏恒炫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的通风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8113B1 (en) * 2000-06-12 2001-11-20 Hans F. Levy Personalized air conditioned system
CN101109550A (zh) * 2007-08-17 2008-01-23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基站空调机组及基站内空气循环的方法
CN101413704A (zh) * 2008-11-21 2009-04-22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节能空调
CN201314653Y (zh) * 2008-12-16 2009-09-23 中山大学 一种通讯基站节能空调机组
CN201416960Y (zh) * 2009-05-06 2010-03-03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一体化空调器
CN102080861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工作状态的调整方法和一体化空调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8113B1 (en) * 2000-06-12 2001-11-20 Hans F. Levy Personalized air conditioned system
CN101109550A (zh) * 2007-08-17 2008-01-23 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基站空调机组及基站内空气循环的方法
CN101413704A (zh) * 2008-11-21 2009-04-22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节能空调
CN201314653Y (zh) * 2008-12-16 2009-09-23 中山大学 一种通讯基站节能空调机组
CN201416960Y (zh) * 2009-05-06 2010-03-03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一体化空调器
CN102080861A (zh) * 2009-11-30 2011-06-0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工作状态的调整方法和一体化空调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4384A (zh) * 2018-08-15 2018-11-16 深圳云海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散热方法、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01189A (zh) * 2018-09-10 2018-11-27 南京吉左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机柜双冷源冷却设备
CN113438871A (zh) * 2021-07-02 2021-09-24 成都前宏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机房及机房温度控制方法
CN114684503A (zh) * 2022-04-21 2022-07-01 陈瑞霞 稻米种储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175368A (zh) * 2023-09-13 2023-12-05 江苏恒炫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的通风结构
CN117175368B (zh) * 2023-09-13 2024-08-27 江苏恒炫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变电站预制舱的通风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5033B (zh) 货柜式数据中心的环境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06440071B (zh) 机柜空调导向机制
CN101634477B (zh) 一种热交换器及通信装置
CN108235647B (zh) 一种机柜及其冷却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
JP5855895B2 (ja) 通信・情報処理機器室等の空調システム
CN102853506A (zh) 具机房内外循环散热切换功能的冷却系统
CN201463149U (zh) 机房节能空调
TW201302038A (zh) 具機房內外循環散熱切換功能之冷卻系統
CN110307597A (zh) 一种分区控制的空调室内机、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CN103220895A (zh) 机柜系统及其排风设备
CN104394676B (zh) 一体式散热节能室外机柜及其节能循环系统控制方法
CN108565730A (zh) 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的智能通风降温除湿方法
CN105299814B (zh) 机站自适性热平衡系统及方法
CN102095227B (zh) 一体式节能空调
CN107741064A (zh) 一种带新风热回收系统的空调室外机
CN105992499A (zh) 机柜式数据中心
CN104378959A (zh) 应用于室外机柜的散热节能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60227A (zh) 一种网络信息通讯用户外智能双循环热管理节能机柜
CN202551593U (zh) 一种集装箱式数据系统
CN216532344U (zh) 一种机房冷却系统
CN103687384A (zh) 一种带制冷空调的通信机柜
CN214891407U (zh) 油烟空调一体机
JP2013079785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03980543U (zh) 机站自适性热平衡系统
CN208871763U (zh) 一种变电站二次设备预制舱及其智能通风降温除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