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22023A - Interference filter, optical module, and analyz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Interference filter, optical module, and analyz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22023A
TW201222023A TW100125684A TW100125684A TW201222023A TW 201222023 A TW201222023 A TW 201222023A TW 100125684 A TW100125684 A TW 100125684A TW 100125684 A TW100125684 A TW 100125684A TW 201222023 A TW201222023 A TW 2012220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alloy film
atom
content
allo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5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usumu Shinto
Koji Kitahara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22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02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16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 G02B5/085Multilayer mirrors, i.e. having two or more reflecting layers at least one of the reflecting layers comprising met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12Generating the spectrum; Monochromators
    • G01J3/26Generating the spectrum; Monochromators using multiple reflection, e.g.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variable interference fil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50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3/51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using 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0808Mirrors having a single reflecting layer

Description

20122202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干涉濾光器、具備該干涉濾光器之光 模組、及具備該光模組之分析裝置。 【先前技術】 先削’已知有一種於一對之基板之彼此對向之面上對向 配置分別作為反射膜之鏡面之干涉濾光器。此種干涉濾光 器具備彼此平行地保持之一對之基板、及以彼此對向且具 有一定間隔之間隙之方式形成於該一對之基板上的一對之 鏡面(反射膜)。 於此種干㈣、光n中,於—對之鏡面間使光反射,僅使 特定波長之光透過’藉由干涉而抵消其他波長之光,藉此 使入射光僅特定波長之光透過。 鏡面係使用介電體膜或金屬膜M乍為鏡面所要求之功 能,有較高之反射率特性、及透過性。若考慮此種功能, 則金屬膜中之銀(Ag)亦為較佳之候補。 然而’由Ag構成之膜(A膜, ,.w a ^ 8以下亦稱為純銀膜)之高溫 耐性及製程耐性較低。所謂製程耐性, ^ _ 係指與例如將成膜 後之鏡面圖案化為所需形狀時 J ^^丁 <圖案化制条由 驟條件相對之耐久性。所謂製程中 1程中之各步 忸祛十4丨^ 士 & 條件,係指例如高溫 烘烤、或利用有機溶劑之抗蝕劑剝 ^ ^ ^ 別離荨。該製程加工後之
Ag膜之反射率下降較大’無法 台匕,道工、土 , 旁揮鏡面所要求之功 月b導致干涉濾光器之性能下降。 反射率下降亦較大。 ,々膜之經時變化之 154775.doc 201222023 根據此種背景, 竹進行了探討。 種鏡面使用於純銀中 ’對用於鏡面之材料進行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 加有碳(C)之Ag-C合金之干涉攄光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2009-251105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即便使用專利文獻i所記載Ug_c合金膜作為鏡
高溫耐性及製程耐性提高,但會產生反射率下降。因此, 期望一種可抑制濾光器性能之下降之干涉滤光器。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抑制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 化引起之性能下降之干涉濾光器、光模組及分析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干涉濾光器之特徵在於具備介隔間隙而對向之 2個反射膜,上述反射膜含有合金膜,上述合金膜係 含有銀(Ag)、及金(Au)之Ag-Au合金膜、 含有銀(Ag)、及銅(Cu)之Ag-Cu合金膜、 含有銀(Ag)、金(Au)、及銅(Cu)之Ag-Au-Cu合金膜、 含有銀(Ag)、矽(Si)、及銅(Cu)之Ag-Si-Cu合金膜、 含有銀(Ag)、磷(P)、及銅(Cu)之Ag-P-Cu合金膜、 含有銀(Ag)、磷(P)、銦(In)、及銅(Cu)之 Ag-P-In-Cu 合 I54775.doc 201222023 金膜、 含有銀(Ag)、蹄(Te)、及銅(Cu)之Ag-Te-Cu合金膜、 含有銀(Ag)、鎵(Ga)、及銅(Cu)之Ag-Ga-Cu合金膜、及 含有銀(Ag)、銦(In)、及錫(Sn)之Ag-In-Sn合金膜中之任 一者。 干涉濾光器之反射膜具有使光透過之透過特性及反射光 之反射#性’例如自外部透過一方之反射膜而入射至2個 (一對)之反射膜之間的光於反射膜間進行反射,使特定波 長之光自一方或另一方之反射膜通過。 根據本發明’於干涉濾光器中,介隔間隙而對向之2個 反射膜含有鬲溫对性及製程耐性較純銀或Ag_c合金更優異 之本發明之上述合金膜。因此’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 起之反射率下降變小,而可抑制干涉濾光器之性能下降。 於本發明中,上述反射膜之厚度較好的是3〇 nm以上8〇 nm以下。 根據本發明,含有本發明之上述合金膜之反射膜之厚度 為30 nm以上80 nm以下,反射膜具有光透過功能,且亦可 抑制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起之透過率變化。其結果 為,可獲得能夠抑制一對之鏡面要求之光之反射及透過此 兩個特性之下降的干涉濾光器。 再者,右上述合金膜之厚度小於3〇 nm,則厚度過薄, 述a金膜之反射率較低,進而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 起之反射率下降㈣大。又,於藉由麟法«上述合金 膜之If形時’由於上述合金膜之濺鍍速度較快,故難以控 154775.doc 201222023 制厚度,亦有可能導致製造溫度性之下降。另一方面,若 上述合金膜之厚度超過80 nm,則光透過率下降,作為一 對之鏡面之功能亦下降。 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 上述Ag-Au合金膜之Au含量為⑺丨原子%以上1〇原子%以 下, 上述Ag-Cu合金膜之。含量為〇.丨原子%以上1〇原子%以 下, 上述Ag-Au-Cu合金膜之^含量為〇」原子%以上,a含 量為(M原子。/。以上’且如及〜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 下, 上述Ag-Si-Cu合金膜之Si含量為〇丨原子%以上,a含量 為0」原子以上,且Si及Cu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上述Ag-P-Cu合金膜之P含量為〇1原子%以上,Cu含量 為(U原子%以上,且P及Cu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上述Ag-P-In-Cu合金膜之p含量為〇丨原子%以上,卜含 量為〇.1原子%以上,Cu含量為"原子%以上且p、匕及 C u之合計含量為10原子®/β以下, 上述Ag-Te-Cu合金膜之Te含量為〇丨原子%以上,Cu含量 為以原子%以上,且MCu之合計含量為_子%以下, 上述Ag-Ga-Cu合金膜之仏含量為〇丨原子%以上,。含 量為(U原子。/。以上’且⑹及〜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 下, 上述Ag-m-Sndn含量為…原子%以上,sn含量為〇]原 154775.doc 201222023 子/。以上,且匕及Sn之合計含量為丨〇原子%以下。 根據本發明’由於本發明之上述合金膜為上述組成,故 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起之反射率下降進而變小,而可 更確實地抑制干涉濾光器之性能下降。再者,若本發明之 上述合金膜所含之各元素(Au,cu,Si,P,In,Te,Ga, Sn)之含1小於〇·丨原子%,則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起 之反射率下降變大。若本發明之上述合金膜所含之各元素 之合計含量超過10原子%,則反射率變低。 於本發明中,上述反射膜較好的是由上述合金膜形成之 單層膜。 根據本發明,反射膜係由本發明之上述合金膜形成之單 層膜,故反射膜於可視光波長範圍之内、在較廣波長域内 表現較高反射率。再者,於本發明中,可視光波長範圍係 β史為400 nm以上700 nm以下之範圍。 於本發明中’較好的是具備支持上述反射膜之基板,上 述反射膜含有介電體膜' 及上述合金膜,相對於上述基板 而自基板側起依序設置上述介電體膜、及上述合金膜,上 述介電體膜係氧化鈦(Ti〇2)之單層膜、或者使氧化鈦 (Ti〇2)或五氧化鈕(τ&2〇5)之層與氧化矽(si〇2)或氟化鎂 (MgF2)之層積層而成之多層膜。 根據本發明,反射膜係自基板側起依序設置化合物之介 電體膜,故與不設置介電體膜之情形相比,可提供可視光 波長範圍内之、短波長側之反射率。 於本發明t,較好的是上述反射媒含有上述介電體膜、 154775.doc 201222023 上述合金膜、及保護膜,相對於 起依序設置上述介電趙膜、上述合基板側 二::::氧一、氣氧~), 根據本發明,藉由㈣膜而保護介電體膜、及合金膜, 故因製程加卫或經時變化5丨起之反射膜中之上述合金膜之 反射率下降進而變小’而可更確實地抑制干涉 能下降。 本發明之光模組之特徵在於具備如上述任一項之干涉滤 光器、及檢測由該干涉遽光器取出之光之光量的檢測部。 /艮據本發明,如上所述干㈣,光·器可如上述般抑制其性 能下降。因此’可藉由檢測部檢測此種干涉滤光器取出之 光,故光模組可準確地檢測所需波長之光之光量。 本發明之分析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上述光模組、及根據 上述檢測部所檢測出之光之光量而實施光分析處理之處理 部。 此處,作為分析裝置,可例示:根據由如上所述之光模 組檢測出之光之光量,分析入射至干涉濾光器之光之色度 或亮度等之光測定器;檢測氣體之吸收波長而檢查氣體種 類之氣體檢測裝置;及自受光之光中取得該波長之光所含 之資料之光通信裝置等。 根據本發明,如上述般,可藉由光模組而檢測所需波長 之光之準確的光量,故於分析裝置中可根據此種準確之光 量而實施準確的分析處理。 154775.doc 201222023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1.測色裝置之全體構成] ❸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测色裝置之概略構成的 圖。 該測色裝置1係本發明之分析裝置,如圖1所示,具備: 光源裝置2,其對被檢查對象讀出光;測色感測器3,其 係本發明之光模組;及控制裝置4,其控_色裝置i之全 體動作》而且’該測色裝置“系如下者:使光源裝置2射出 之光由被檢查對象A反射,並由測色感測器3接收經反射之 檢查對象光,根據自測色感測器3輪出之檢測信號,而分 析並測定檢查對象光之色度、即被檢查對象八之色。 [2.光源裝置之構成] 光源裝置2具備光源21、複數之透鏡22(圖1中僅記載j 個),且對被檢查對象A射出白色光。又,於複數之透鏡22 中包含準直透鏡,光源裝置2藉由準直透鏡使光源21射出 之白色光變成平行光,並自未圖示之投射透鏡朝向被檢查 對象A射出。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係例示具備光源裝置2之測色 裝置1 ’但於例如被檢查對象A為液晶面板等發光構件之情 形時,亦可為不設置光源裝置2之構成。 [3_測色感測器之構成] 如圖1所示’測色感測器3具備:標準具5,其構成本發 154775.doc 201222023 明之干涉渡光器;檢測部3 1,其接收透過標準具5之光; 及電壓控制機構’其使由標準具5透過之光之波長可變。 又,測色感測器3於與標準具5對向之位置處具備未圖示之 入射光學透鏡’其將被檢查對象A反射之反射光(檢查對象 光)導引至内部》標準具5僅對入射光學透鏡所入射之檢查 對象光中之、特定波長之光進行分光。而且,測色感測器 3係藉由檢測部31而接收由標準具5分光後之光。 檢測部3 1係由複數之光電轉換元件構成,並生成與受光 量對應之電氣信號。而且,檢測部3 i係連接於控制裝置 4 ’將所生成之電氣信號作為受光信號而輸出至控制裝置 4 〇 (3-1.標準具之概略構成) 圖2係表示構成本發明之干涉濾光器之標準具$之概略構 成的平面圖,圖3係表示標準具5之概略構成之剖面圖。再 者,圖1中’檢查對象光係自圖中下側入射至標準具5,但 圖3中’檢查對象光係自圖中上側入射。再者,標準具$係 藉由外力而改變2個(一對)之鏡面間之間隙之大小的、所謂 波長可變干涉濾光器》 如圖2所示’標準具5係平面正方形狀之板狀之光學構 件’一邊形成為例如1 〇 mm。而且,如圖3所示,標準具5 具備2個(一對)之基板,且於本實施形態中分別為第一基板 51、及第二基板52。 於第一基板51、與第二基板52之間設置有固定鏡面56及 可動鏡面57作為2個(一對)之反射膜。 154775.doc -10· 201222023 於第一基板51上設置有作為—士 啕忭馮方之反射膜之固定鏡面 ,於第二基板52上設置有作為另—方之反㈣之可動鏡 面57。此處’固定鏡面56係固定於第—基板”之與第二基 板52對向之面上’可動鏡面57偏定於第二基的之與= -基板51對向之面上…該等固定鏡面%及可動鏡面” 係介隔鏡面間間隙G而對向配置。 進而’於第-基板51與第二基板52之間,設置有用以調 整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之間之鏡面間間隙〇之尺寸的 靜電致動器54。靜電致動器54具有設置於第一基板51側之 第一位移用電極(固定電極)541、及設置於第二基板52側之 第二位移用電極(可動電極)542,且該等電極係對向而配 置。若對第一位移用電極541及第二位移用電極542施加電 壓,則第一位移用電極541及第二位移用電極542間產生靜 電引力,第二基板52變形,鏡面間間隙G之尺寸發生變 化。對應於該鏡面間間隙G之尺寸,自標準具5出射之光之 波長發生變化。 關於標準具5之詳細構成於下文進行敍述,其次對作為 一對之反射膜之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進行說明。 (3-1-1. —對之反射膜之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一對之反射膜之固定鏡面56、及 可動鏡面57均為單層膜。而且,單層膜係由以下所示之本 發明之合金膜而形成。 •含有銀(Ag)、及金(Au)之Ag-Au合金膜 •含有銀(Ag)、及銅(Cu)之Ag-Cu合金膜 154775.doc •11· 201222023 •含有銀(Ag) '金(Au)、及銅(Cu)之Ag-Au-Cu合金膜 •含有銀(Ag)、矽(Si)、及銅(Cu)之Ag-Si-Cu合金膜 •含有銀(Ag) '磷(P)、及銅(Cu)之Ag-P-Cu合金膜 •含有銀(Ag)、磷(P)、銦(In)、及銅(Cu)之 Ag-P-In-Cu 合金膜 •含有銀(Ag) '碲(Te)、及銅(Cu)之Ag-Te-Cu合金膜 •含有銀(Ag)、鎵(Ga)、及銅(Cu)之Ag-Ga-Cu合金膜 •含有銀(Ag)、銦(In)、及錫(sn)之Ag-In-Sn合金膜 該等合金膜均實質上係由Ag、及合金膜所含之各元素 (Au ’ Cu ’ Si,P,In,Te ’ Ga,Sn)構成。而且,該等合 金膜除了含有構成合金膜之上述各元素以外,亦可於無損 本發明之作用效果之範圍内含有微量之雜質元素(例如 氧、氮、碳等)。 對於標準具5而言’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之反射率 及透過率之平衡較為重要。藉由提高形成固定鏡面56及可 動鏡面57之上述合金膜之厚度可獲得較高之反射率,但透 k率會下降,故作為干涉濾光器之檢測感度之方面成為問 題。另一方面,藉由減薄形成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之 上述合金膜之厚度,可提高透過率,但反射率會下降,故 作為干涉濾光器之分光性能下降。 就此種觀點而言,形成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j 述合金膜之厚度較佳為3〇 nm以上8〇 nm以下。若上述< 膜之厚度小於30 nm,則厚度過薄,上述合金膜之反肩 較低,進而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起之反射率下降] 154775.doc 12 201222023 大。又’於藉由_法成膜上述合金膜之情形時,由於上 述合金膜之濺鍍速度較快,故難以控制厚度,亦有可能導 致製造溫度性之下降。另一方面’若上述合金膜之厚度超 過80 nm,則光透過率下降,作為標準具以岐鏡面^及 可動鏡面57之功能亦下降。再者,上述合金膜之厚度更佳 為40nm以上60nm以下。 於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藉由上述合金膜形成之情 形時’其組成係如下所示。 • Ag-Au合金膜:Au含量為〇」原子%以上1〇原子%以下 • Ag-Cu合金膜:Cu含量為〇丨原子%以上1〇原子。以下 .Ag-Au-Cu合金膜:Au含量為〇」原子%以上,Cu含量 為〇·1原子。/。以上’且AUKU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Ag-Si-Cu合金膜:Si含量為^原子%以上,Cu含量為 原子❶/。以上’且SiKu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 g_p_Cu合金膜:P含量為〇.1原子%以上,cu含量為 〇.1原子%以上,且MCu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 Ag-P-in_Cu合金膜:p含量為〇」原子。以上,^含量 為〇.1原子%以上,Cu含量為…原子%以上,且p、化仏 之合計含量為10原子%以下 • Ag-Te-Cu合金膜:Te含量為01原子。以上,Cu含量為 〇.1原子%以上’且TdCu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 Ag-Ga_Cu合金膜:Ga含量為〇1原子%以上,&含量 為〇·1原子。/。以上’且Ga及Cu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 Ag-In-Snun含量為^原子。/。以上,sn含量為〇」原子 154775.doc 13 201222023 /〇以上,且In及Sn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若上述合金膜所含之各元素(Au ,Cu,Si,P,In,Te, Ga,Sn)之含量小於〇丨原子%,則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 引起之反射率下降變大。若上述合金膜所含之各元素之合 计含量超過10原子%,則反射率變低。上述合金膜中各元 素以外之剩餘部實質上為Ag,但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作用 效果之範圍内含有微量之雜質。 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係使用具有上述合金膜之組 成之把材’藉由濺鑛法等周知之方法而形成。 (3-1-2. —對之基板之構成) 作為一對之基板之第一基板51及第二基板52分別係藉由 例如鈉玻璃、結晶性玻璃、石英玻璃、鉛玻璃、鉀玻璃、 棚矽玻璃、無鹼玻璃等各種玻璃、或水晶等形成。該等 中’作為一對之基板之構成材料,較佳為含有例如鈉(Na) 或鉀(K)等鹼金屬之玻璃,藉由利用此種玻璃形成第一基 板51及第二基板52’可提高下述作為一對之反射膜之固定 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及各電極之密著性、及基板彼此之 接合強度。又,玻璃之可視光之透過特性良好,故於如本 實施形態般測定被檢查對象A之色之情形時,可抑制第一 基板51及第一基板52對光之吸收’適用於測色處理。而 且’第一基板51及第二基板52係藉由沿外周緣形成之接合 面514、524彼此利用未圖示之電漿聚合膜接合而一體地構 成。 第一基板5 1係藉由對厚度為例如5〇〇卜❿之玻璃基材進行 154775.doc •14- 201222023 蝕刻加工而形成。具體而言,如圖3所示,於第一基板51 上藉由敍刻而形成電極形成槽511及鏡面固定部512。 自基板厚度方向觀察標準具5之俯視(以下稱為標準具俯 視)時,電極形成槽511係形成為以平面中心點為中心之圓 形。如圖3所示,鏡面固定部512係自電極形成槽511之中 心部向第二基板52側突出而形成。 電極形成槽511於鏡面固定部512之外周緣至電極形成槽 511之内周壁面為止之間,形成有環狀之電極固定面 5UA,且於該電極固定面511八上形成有上述固定電極 541。該固定電極541係經由固定電極抽出配線“〖A、及未 圖不之外部配線而連接於電壓控制機構6。該固定電極抽 出配線541A通過接合面514與接合面524之間所形成之固定 電極抽出部541B,而與外部配線相連接。 鏡面固定部512如上述般、於與電極形成槽511為同軸 上,形成為直徑尺寸較電極形成槽511小之圓柱狀。再 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鏡面固定部512之與第二 基板52對向之鏡面固定面512八係形成為較電極固定面 5ΠΑ更接近第二基板52。 進而,第一基板51於與第二基板52對向之上面為相反側 之下面,在與固定鏡面56對應之位置處形成有省略圖示之 .抗反射膜(AR)。該抗反射膜係藉由交替積層低折射率膜及 高折射率膜而形成,其降低第—基板51之表面之可視光之 反射率,增大透過率。 第-基板52係藉由對例如厚度尺寸為2〇〇 μιη之玻璃基板 154775.doc •15- 201222023 進行飯刻加工而形成。 具體而言’如圖2之俯視時,於第二基板52上具備以基 板中心點為中心之圓形之可動部521、及與可動部521同軸 且保持可動部521之連結保持部522。該連結保持部522之 外周直徑尺寸係形成為與第一基板51之電極形成槽511之 外周直徑尺寸相同的尺寸。 可動部52 1形成地較連結保持部522厚度尺寸更大,例如 於本實施形態中,係形成為與第二基板52之厚度尺寸相同 尺寸之200 μιη。 又,可動部521於與第一基板51為相反側之上面形成有 省略圖示之抗反射膜(ARp該抗反射膜具有與形成於基板 51之抗反射膜相同之構成,且係藉由交替積層折射率膜及 高折射率膜而形成。 連結保持部522係包圍可動部52丨之周圍之膜片,形成為 例如厚度尺寸為50 μηι。於該連結保持部522之與第一基板 51對向之面上,環狀形成有上述可動電極542 ^可動電極 542係介隔約1 μιη之電磁間隙而與固定電極541對向。 該可動電極542係經由可動電極抽出配線542α、及未圖 示之外部配線而連接於電壓控制機構6。該可動電極抽出 配線542Α通過形成於接合面514與接合面524之間之可動電 極抽出部542Β,而與外部配線連接。 藉由該可動電極542 '及上述固定電極541而構成靜電致 動器54。 於標準具5中,藉由對靜電致動器54施加特定之電壓, 154775.doc 16 · 201222023 極541與可動電極542之間產生靜電引力。藉由該 ,可動部521沿基板厚度方向而移動,且第二基 板2釔形’鏡面間間隙G之尺寸發生變化。如此,調整施 加電麼而控制電極541、542間產生之靜電引力,藉此可控 制鏡面間間_之尺寸變化,而可自檢查對象光選擇經分 光之光。 [4.控制裝置之構成] 控制裝置4控制測色裝置1之全體動作。 作為該控制裝置4,可使用例如通用個人電腦、便攜資 訊終端、及其他測色專用電腦等。 而且’如圖1所示,控制裝置4係由光源控制部41、測色 感測器控制部42、及測色處理部43(本發明之處理部)等所 構成。 光源控制部41係連接於光源裝置2。而且,光源控制部 41根據例如利用者之設定輸入,而對光源裝置增出特定 之控制信號,自光源裝置2射出特定亮度之白色光。 測色感測器控制部42係連接於測色感測器3。而且,測 色感測器控制部42根據例如利用者之設定輸入,設定測色 感測器3所接收之光之波長,將檢測該波長之光之受光量 之内容之控制信號輸出至測色感測器3。藉此,測色感測 器3之電壓控制機構6根據控制信號,設定施加給靜電致動 器54之施加電壓,以便僅使利用者所需之光之波長透過。 測色處理部43控制測色感測器控制部42,變動標準具5 之反射膜間間隙,而使透過標準具5之光之波長發生變 154775.doc -17- 201222023 化。又,測色處理部43根據自檢測部31輸入之受光信號, 取得透過標準具5之光之光量。而且’測色處理部43根據 上述所得之各波長之光之受光量,算出由被檢查對象八反 射之光之色度》 [5.標準具之製造方法] 第一基板51之鏡面固定部512等、第二基板52之可動部 521等係藉由對製造素材之玻璃基板實施蝕刻加工而形 成。 相對於蝕刻加工後之第一基板51、及第二基板52之各 個,藉由濺鍍法而形成上述合金膜。於本實施形態係設為 單層膜。 於將錢錢後之合金膜圖案化為所需形狀之圖案化製程 中,係使用濕式蝕刻法。於濕式蝕刻法中,例如實施如下 之處理。 ()以所需之圖案於合金膜上形成作為姓刻遮罩之抗蝕 劑膜。硬化抗蝕劑時,將合金膜置於高溫下。 (Β)藉由有機系抗蝕劑剝離液剝離抗蝕劑膜。此時,將 合金膜置於有機溶劑中。 。金膜係於此種狀況下放置,故合金膜要求高溫财性及 有機/合劑耐性。此外,合金膜要求高溫高濕耐性、硫化耐 性、函耐性等之各種耐性。以下,有時將標準具之製造步 驟之合金膜要求之耐性彙總稱為製㈣性,特別是有時將 圖案化步驟之合㈣要求的耐性稱為圖案化製程耐性。 經過此種濕式㈣加卫,於第_基板51、及第二基板52 154775.doc 201222023 上分別形成有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 其後’將第一基板51、及第二基板52接合,獲得標準具 5。於接合步驟中,例如於接合面514、524上分別成膜電 敷聚合膜’並使該電漿聚合膜貼合,從而將第一基板51與 第二基板52接合。 [6.第一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標準具5中’介隔鏡面間間隙〇而對向之固定鏡面56及可 動鏡面57包含高溫耐性及製程耐性較純銀或入§_(:合金更優 異之上述合金膜。因此,因製程加工、例如濕式蝕刻加工 或經時變化引起之合金膜之反射率下降變小,從而可抑制 標準具5之性能下降。 又,標準具5之含有上述合金膜之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 面57之厚度為30 nm以上8〇⑽以下,故固定鏡面%及可動 鏡面57具有光透過功能’且亦可抑制製程後或經時變化引 起之透過率邊化。其結果為,可抑制標準具5中固定鏡面 56及可動ϋ面57要求之光之反射及透過此兩個特性之下 降。 進而由於钛準具5之上述合金膜之組成係位於上述範 圍内’故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起之反射率下降進而變 小,從而可更確實地抑制標準具5之性能下降。 此外^準具5之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係由上述合 金膜形成之單層膜,故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Η於可視光 波長範圍之内、在較廣波長域表現出較高反射率。 而且,進而由於上述合金膜與玻璃基板之密著性良好, 154775.doc •19- 201222023 故可防止因密著力不足導致之標準具5之性能下降。 <第二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此處,第二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之 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等,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於第二實施形態中,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標準具5之不同 點在於,標準具5A之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含有介電 體膜561、571及合金膜562、572。合金膜562、572與第一 實施形態相同.。 如圖4所示’於第一基板51中,自第一基板51起依序設 置有介電體膜561、合金膜562。即,介電體膜561係設置 於第一基板51與合金膜5 62之間。同樣地,於第二基板52 中’自第二基板52起依序設置有介電體膜571、合金膜 572。即,介電體膜571係設置於第二基板52與合金膜572 之間。 介電體膜561、571係氧化鈦(Ti〇2)之單層膜、或者使氧 化欽(Ti〇2)或五氧化钽(ThO5)之層與氧化矽(Si〇2)或氟化 鎂(MgF2)之層積層而成之多層膜。於後者之介電體多層膜 之情形時,係積層高折射率材料(Ti〇2、Ta2〇5)之層、及低 折射率材料(Si〇2、MgFO之層。單層膜、或者多層膜之各 層之厚度及層數可根據所需之光學特性而適當地設定。 [第二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根據第一貫施形態之標準具5A,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 面57係積層如上所述之介電體膜561、571及合金膜562、 154775.doc -20· 201222023 572而構成,故與僅由合金膜、572構成之情形相比, 可視光範圍之短波長側之反射率提高。其結果為,可進而 擴展表現出較高反射率之波長域,從而可獲得具備遍及可 視光範圍而具有車交高反射率之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 的標準具5A。 又,由於介電體膜561、571與合金膜562、572之密著 性、介電體膜561、571與玻璃基板之密著性均良好,故可 抑制因密著力不足導致之標準具5 A之性能下降。 <第三實施形態> 其次,對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此處,第三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對與第一實施形態及第二 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符號等,省略或簡化其 說明。 於第三實施形態中,與第一實施形態之標準具5及第二 實施形態之標準具5A之不同點在於,標準具5B之固定鏡 面56、及可動鏡面57除了含有介電體膜56ι、571、合金膜 562、572以外,還含有保護膜563、573。合金膜562、572 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介電體膜561、571係與第二實施形 態相同者。 如圖5所示,於第一基板51中,自第一基板51起依序設 置有介電體膜561、合金膜562、保護膜563。即,保護膜 563係相對於合金膜562而設置於與介電體膜561之相反 側。同樣地,於第二基板52中’自第二基板52起依序設置 有介電體膜571、合金膜572、保護膜573。保護膜573係相 154775.doc •21· 201222023 對於合金膜572而設置於與介電體膜571之相反側。 保護膜563、573含有氧化矽(Si〇2) '氮氧化矽(Si〇N)、 氮化矽(SiN)、或氧化鋁。保護膜之厚度較佳為1〇 nm以上 20 nm以下。藉由設定於此種範圍,可不降低反射率及透 過率而保護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 [第三實施形態之作用效果] 根據第三實施形態之標準具5B,可藉由保護膜563、573 而保護介電體膜561、571、及合金膜562、572,故可抑制 因製程加工或經時變化引起之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 中之合金膜562、572之反射率下降,從而可更確實地防止 干涉濾光器之性能下降。 <其他實施形態>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於可達成本發 明之目的之範圍内之變形、改良等均屬於本發明。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例示俯視正方形狀之標準具,但並 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形成為俯視圓形狀、俯視多角形 狀。 又,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亦可並非藉由相同合金 膜而形成。例如,亦可將固定鏡面56設為Ag_Cu合金膜、 將可動鏡面57設為Ag-Au合金膜。 進而,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將標準具5作為波長可變干 涉濾光器進行說明,但並不限定於此。相對於不改變鏡面 間之間隙之大小之干涉濾光器,亦可應用由上述合金膜形 成之一對之鏡面。 154775.doc •22· 201222023 除此之外’電極固定面511A及鏡面固定面512A之高度 位置係根據固定於鏡面固定面512A之固定鏡面56、與形成 於第二基板52之可動鏡面57之間之鏡面間間隙G之尺寸、 固定電極541及可動電極542之間之尺寸、固定鏡面56及可 動鏡面57之厚度尺寸而適當設定者,並不限定於如上述實 施形態之構成。例如於固定鏡面56及可動鏡面57含有介電 體多層膜且其厚度尺寸增大之情形時,亦可設為電極固定 面511A與鏡面固定面512A形成於同一面之構成、於電極 固定面511A之中心部形成圓柱凹槽狀之鏡面固定槽且於該 鏡面固定槽之底面形成鏡面固定面512a的構成等。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表示相對於固定電極541而色繪 製一個抽出電極之構成,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進而增加 抽出電極。該情形時,亦可使用兩個抽出·電極中之一方作 為用以對固定電極541施加電壓之電壓施加用端子,使用 另—方作為用以檢測固定電極541保持之電荷之電荷檢測 用端子。該狀況相對於可動電極542亦相同。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例示藉由靜電致動器54而可調 整鏡面間間隙G之標準具5之構成’但亦可為藉由其他驅動 構件調整鏡面間間隙G之構成。例如,亦可為於第二基板 52之與第一基板51之相反側設置藉由斥力而按麼第二基板 52之靜電致動器、或壓電構件的構成。 土 ----w 4日蚵於暴 板而積層介電體膜、合金膜、及保護膜者,亦可為不咬置 介電體膜而相對於基板積層合金膜、及保護膜之構成。 154775.doc •23- 201222023 除此之外,本發明之實施時之具體構造及次序可於能夠 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内適當變更為其他構造等。 [實施例] 其次,列舉上述合金膜之高溫耐性及製程耐性之示例, 進而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到該等示例之記 載内容的任何限制。 [1.高溫耐性] 首先,對純銀膜及合金膜(Ag-C合金膜、Ag-Au合金 膜、Ag-Cu合金膜、Ag-Au-Cu合金膜、Ag-Si-Cu合金膜、 Ag-P-Cu合金膜、Ag-P-In-Cu合金膜、Ag-Te-Cu合金臈、
Ag-Ga-Cu合金膜、及Ag-In-Sn合金膜)之高溫耐性進行評 估。 純銀膜及上述合金膜係使用純銀膜及具有以下所示之組 成之靶材,藉由濺鍍法而於平滑之玻璃基板上形成厚度糾
Ag-C Ag。 Ag-Au Ag。 Ag-Cu : Ag。 Ag-Au-Cu : 剩餘部實質上為Ag。 Ag"Sl"Cu : Si含有 l.o原子 %, C含有5.0原子%,剩餘部實質上 為
Au含有1.〇原子% ,
Cu含有1.〇原子。/〇,
Au含有1.〇原子%, 剩餘部實質上為 剩餘部實質上為
Cu含有1.0原子%,
Cu含有1.0原子 % 154775.doc -24- 201222023 剩餘部實質上為Age ·· p含有ι·〇原子%
Ag-P-Cu 剩餘部實質上為Ag。
Cu含有1.0原子%, J.P-In-Cu -^〇,^〇/o,In^〇5^% 3有1.0原子% ’剩餘部實質上為Age 二…:Te含有i·0原子%,CU含有i•。原子% 剩餘部實質上為Ag。
Ag'Ga'Cu : Ga含有U原子%’ Cu含有U原子% 剩餘部實質上為Ag。 η η . Ιη含有i·0原子%,Sn含有1.〇原子%含 有,剩餘部實質上為Ag。 作為高溫雜’係藉由對成職之初期之純銀膜及上述 合金膜之反射率、與大氣環境下以2贼實施i小時之加熱 處理後(高溫試驗後)之反射率進行比較而進行。使用分光 測色計,測定可視光範圍之波長4〇〇 nm以上7〇〇 nm以下之 反射率。 表1中表示400 nm、550 nm、及700 nm2、純銀膜及上 述合金膜之初期反射率(單位:%)及加熱處理後之反射率 (單位:%)。進而,表1中表示自初期反射率中減去加熱處 理後之反射率所得之值作為反射率之變化量(減少量)(單 位:%)。 154775.doc •25· 201222023 [表l] 初期反射率[%] 1¾溫試驗 反射率[%] 反射率之變化量 [%] 波長[nm] 400 550 700 400 550 700 400 550 700 膜構成 純銀 74.1 90.1 95.0 48.2 78.5 86.6 25.9 11.6 8.4 Ag-C 65.2 84.3 90.5 61.1 79.3 88.8 4.1 5 1.7 Ag-Au 66.4 87.1 93.1 59.7 84.0 90.9 6.7 3.1 2.2 Ag-Cu 67.8 88.5 93.3 62.7 84.9 91.3 5.1 3.6 2 Ag-Au-Cu 65.2 86.3 92.9 59.3 83.0 90.4 5.9 3.3 2.5 Ag-Si-Cu 70.9 89.8 94.0 67.8 88.3 93.2 3.1 1.5 0.8 Ag-P-Cu 65.9 87.0 92.4 62.1 85.1 91.5 3.8 1.9 0.9 Ag-P-In-Cu 63.9 85.7 91.7 61.3 83.8 90.8 2.6 1.9 0.9 Ag-Te-Cu 62.9 81.6 87.9 61.8 80.8 87.4 1.1 0.8 0.5 Ag-Ga-Cu 60.2 82.6 89.8 53.8 78.4 86.7 6.4 4.2 3.1 Ag-In-Sn 68.0 88.0 92.8 62.8 85.1 91.3 5.2 2.9 1.5 如表1所示,與純銀膜或Ag-C合金膜相比,Ag-Au合金 膜、Ag-Cu合金膜、Ag-Au-Cu合金膜、Ag-Si-Cu合金膜、 Ag-P-Cu合金膜、Ag-P-In-Cu合金膜、Ag-Te-Cu合金膜、 Ag-Ga-Cu合金膜、及Ag-In-Sn合金膜(以下將該等合金膜 彙總稱為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之初期反射率除部分以外, 整體為較低之值。然而,可知高溫試驗後之合金膜之反射 率下降與純銀膜或Ag-C合金膜相比較小。 可知特別是Ag-Si-Cu合金膜' Ag-P-Cu合金膜、Ag-P-In-Cu合金膜、及Ag-Te-Cu合金膜之反射率下降於可視光波長 範圍内整體較小。進而,可知其中特別是Ag-Te-Cu合金膜 之反射率下降較小。 另一方面,純銀膜於成膜後之初期在可視光波長範圍内 整體具有較高之反射率。但是,置於高溫下之純銀膜由於 154775.doc -26· 201222023 膜之粒塊成長且表面粗糖度變大,故反射率大大下降。特 別是於短波長側(400 nm),純銀膜之反射率下降顯著。 又’可知與本實施例之合金膜相比,Ag-C合金膜之成膜 初期之反射率為大致相同程度,但高溫試驗後之反射率下 降較大。 [2.製程耐性] 其次’對純銀膜、Ag-C合金模、及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之 製程耐性進行評估。 與上述高溫耐性之評估同樣地,純銀膜、Ag_c合金膜、 及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係使用純銀膜、Ag-C合金膜、及具有 本貫知例之合金膜之組成的乾材’藉由濺鍵法而形成於平 滑之玻璃基板上。 而且,作為製程耐性’此處係評估圖案化製程耐性。圖 案化製程係如以下所示者。 (1) 藉由旋塗而於玻璃基板上形成之純銀膜、Ag_c合金 膜、及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上塗佈正型抗蝕劑 (2) 塗佈正型抗蝕劑之後,於潔淨烘箱中以9〇。〇預烘烤^ $ 分鐘 (3) 藉由接觸式曝光機通過光罩進行曝光 (4) 顯影液使用四甲基氫氧化銨水溶液,進行顯影 (5) 於潔淨烘箱中以12〇。(:後烘烤20分鐘 (6) 將抗蝕劑作為蝕刻遮罩,藉由磷硝醋酸水溶液來蝕 刻純銀臈、Ag-C合金膜、及本實施例之合金膜 (7) 藉由有機系抗蝕劑剝離液剝離抗蝕劑 154775.doc •27· 201222023 而且’與上述高溫耐性之評估同樣地,係藉由對成膜後 之初期之純銀膜、Ag-C合金膜、及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之反 射率、與圖案化製程後之反射率進行比較而進行。 表2中表示400 nm、550 nm、及700 nm之、純銀膜、Ag-C合金膜 '及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之初期反射率(單位:%)及 圖案化製程後之反射率(單位:%)。進而,表2中表示自初 期反射率中減去圖案化製程後之反射率所得之值作為反射 率之變化量(減少量)(單位:%)。 [表2] 初期反射率[%] 圖案化製程 後反射率[%] 反射率之變化量 r%i 波長[nm] 400 550 700 400 550 700 400 55ft 700 純銀 74.1 90.1 95.0 46.8 75.9 84.1 27.3 14.2 10.9 Ag-C 65.2 84.3 90.5 60.2 81.1 88.2 5.0 3.2 7 λ Ag-Au 66.4 87.1 93.1 58.3 84.3 91.3 8.1 2.8 1.8 Ag-Cu 67.8 88.5 93.3 64.1 87.3 92.0 3.7 1.3 1 λ Ag-Au-Cu 65.2 86.3 92.9 59.5 84.1 92.2 5.7 2.2 0.7 膜構成 Ag-Si-Cu 70.9 89.8 94.0 67.5 88.7 93.0 3.5 1.1 1.0 Ag-P-Cu 65.9 87.0 92.4 61.6 84.7 90.8 4.3 2.3 1.6 Ag-P-In-Cu 63.9 85.7 91.7 61.7 84.3 90.4 2.3 1.4 13 Ag-Te-Cu 62.9 81.6 87.9 61.2 81.6 87.9 1.7 0.0 〇.〇 Ag-Ga-Cu 60.2 82.6 89.8 55.4 81.5 88.5 4.8 1.1 1.4 Ag-In-Sn 68.0 88.0 92.8 65.1 86.5 91.3 2.9 1.4 1.5 如表2所示,與純銀膜或Ag-C合金膜相比,本實施例之 合金膜之初期反射率除部分以外整體為較低之值。但是, 可知圖案化製程後之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之反射率下降較 小 〇 可知特別是Ag-Cu合金膜、Ag-Si-Cu合金膜、Ag-P-Cu合 -28- 154775.doc 201222023 金膜、Ag-p_In-Cu合金膜、Ag-Te-Cu合金膜、Ag-Ga-Cu合 金膜、及Ag-In-Sn合金膜之反射率下降於可視光波長範圍 内整體較小。進而,可知其中特別是Ag_Te_Cu合金膜之反 射率下降較小。 另一方面’純銀膜於成膜初期在可視光波長範圍内整體 具有較尚之反射率。而且,經圖案化製程之純銀膜之反射 率大大下降。特別是於短波長側(400 nm),純銀膜之反射 率下降顯著。一般認為此種純銀膜之反射率之下降係由於 杬蝕劑之烘烤步驟中置於高溫下、或抗蝕劑剝離步驟中置 於有機溶劑所致。 又’可知與本實施例之合金膜相比,Ag_c合金膜之成膜 初期之反射率為大致相同程度,但圖案化製程後之反射率 下降較大。 如上所述’可知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之高溫試驗後之反射 率變化較小,且圖案化製程後之反射率變化較小。而且, 可知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中,特別*Ag_Te_Cu合金膜之高溫 4驗後及圖案化製程後之反射率下降與純銀膜或Ag-C合金 膜相比,顯著較小。 因此,可知一對之反射膜使用該等本實施例之合金膜之 波長可變干涉濾光器(標準具)能夠抑制其性能之下降。而 且,可知亦可抑制波長可變干涉濾光器作為製品出廠後之 經時變化引起的性能下降,從而可獲得可靠性較高之波長 可變干涉濾光器。 【圖式簡單說明】 154775.doc •29· 201222023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測色裝置之概略構 成的圖; 圖2係表示構成第—實施形態之干涉濾光器之標準具之 概略構成的平面圖; 圖3係沿圖2中之干涉濾光器之III-III線之箭視剖面圖; 圖4係表示構成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干涉濾光器之 標準具之概略構成的剖面圖;及 圖5係表示構成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干涉濾光器之 標準具之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測色裝置(分析裝置) 2 光源裝置 3 測色感測器(光模組) 4 控制裝置 5、5A、5B 標準具(干涉滤光器) 6 電壓控制機構 21 光源 22 透鏡 31 檢測部 41 光源控制部 42 測色感測器控制部 43 測色處理部(處理部) 51 第一基板 52 第一基板 154775.doc -30- 201222023 54 靜電致動器 56 固定鏡面 57 可動鏡面 511 電極形成槽 514 接合面 521 可動部 522 連結保持部 541 固定電極 541A 固定電極抽出配線 541B 固定電極抽出部 542 可動電極 542A 可動電極抽出配線 542B 可動電極抽出部 561 ' 571 介電體膜 562、 572 合金膜 563、 573 保護膜 G 間隙 154775.doc -31 -

Claims (1)

  1. 20122202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干涉濾、光器’其特徵在於具備介隔間隙而對向之2 個反射膜, 上述反射膜含有合金膜, 上述合金膜係 含有銀(Ag)、及金(Au)之Ag-Au合金膜、 含有銀(Ag)、及銅(Cu)之Ag-Cu合金膜、 含有銀(Ag)、金(Au)、及銅(Cu)之Ag-Au-Cu合金膜、 含有銀(Ag)、矽(Si)、及銅(Cu)之Ag-Si-Cu合金膜、 含有銀(Ag)、構(P)、及銅(Cu)之Ag-P-Cu合金膜、 含有銀(Ag)、磷(P)、銦(In)、及銅(Cu)之 Ag-P-In-Cu 合金膜、 含有銀(Ag)、碲(Te)、及銅(Cu)之Ag-Te-Cu合金膜、 含有銀(Ag)、鎵(Ga)、及銅(Cu)之Ag-Ga-Cu合金 膜、及 含有銀(Ag)、銦(In)、及錫(Sn)之Ag-In-Sn合金膜中之 任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干涉濾光器,其中 上述反射媒之厚度為30 nm以上8 0 n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干涉濾光器,其中 上述Ag-Au合金膜之Au含量為〇.1原子%以上1〇原子% 以下, 上述Ag-Cu合金膜之Cu含量為〇」原子%以上1〇原子% 以下, 154775.doc 201222023 上述Ag-Au-Cu合金膜之Au含量* Λ 1広7 ®马0.1原子%以上,Cu 3量為0.1原子%以上,且Au及C111 +人 #Cu之合計含量為10原子% 以下, 上述Ag-Si-Cu合金膜之Si含量為〇⑽子%以上,^含 量為0.1原子%以上,且Si及Cu之厶舛入 〈。叶含量為10原子。/〇以 下, 上述Ag-P_C#金膜之p含量為〇」原子%以上,&含量 為〇. 1原子%以上,且P及Cu之合 〜="t含量為10原子。/〇以 下, 旦上述Ag-P-In-Cu合金膜之!>含量為〇〗原子%以上,匕含 量為0.1原子。/。以上,Cu含量為〇」原子%以上且p、以 及Cu之合計含量為10原子。/c以下, 上述Ag-Te-Cu合金膜之。含量為〇丨原子%以上,“含 量為(M原子。/。以上,且Te及Cu之合計含量為1{)原子%以 下, 上述Ag-Ga-Cu合金膜之(}3含量為〇」原子%以上,cu 含量為〇」原子%以上,且以及以之合計含量為ι〇原子% 以下, 上述Ag-In-SntIn含量為〇1原子%以上,sn含量為〇 ^ 原子%以上,且卜及“之合計含量為1〇原子%以下。 4.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干涉濾光器,其中 上述反射膜係由上述合金膜形成之單層膜。 具備支持上述反射膜之基板 5·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干涉濾光器,其中 154775.doc 201222023 上述反射膜含有介電體膜、及上述合金膜, 相對於上述基板而自上述基板側起依序設置有上述介 電體膜、及上述合金膜, 上述介電體膜係氧化鈦(Ti〇2)之單層膜、或者 使氧化鈦(Ti〇2)或五氧驗(Ta2〇5)之層與氧化邦叫 或氟化鎮(MgF2)之層積層而成的多層膜。 6.如請求項5之干涉濾光器,其中 上述反射膜含有上述介電體膜、上述合金膜、及保護 膜, 相對於上述基板而自上述基板側起依序設置有上述介 電體膜、上述合金膜、及上述保護膜, 上述保護膜a有氧化石夕(Sl〇2)、氮氧化石夕⑶ON)、氮 化矽(SiN)、或氧化鋁。
    8. 9. 一種光模組,其特徵在於具備: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干涉渡光器;及 檢測部,其檢測由該干涉濾光器取出之光之光量 一種分析装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如請求項7之光模組;及 處理部,其根據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光之光量,實 施光分析處理。 一種分析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如請求項1至6中任-項之干涉濾光器; ^測心其檢測由該干涉濾光器取出之光之光量;及 理,其根據由上述檢測部檢測出之光之光量,實 施光分析處理^ 154775.doc
TW100125684A 2010-07-23 2011-07-20 Interference filter, optical module, and analyzing device TW20122202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5630A JP2012027226A (ja) 2010-07-23 2010-07-23 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023A true TW201222023A (en) 2012-06-01

Family

ID=44651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5684A TW201222023A (en) 2010-07-23 2011-07-20 Interference filter, optical module, and analyz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19827A1 (zh)
EP (1) EP2410369B1 (zh)
JP (1) JP2012027226A (zh)
KR (1) KR20120010193A (zh)
CN (1) CN102346270A (zh)
TW (1) TW20122202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9728B2 (ja) * 2011-10-26 2016-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分光測定装置
JP5811789B2 (ja) * 2011-11-09 2015-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分光測定装置
JP5910099B2 (ja) 2012-01-18 2016-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干渉フィルター、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035768B2 (ja) * 2012-02-16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干渉フィルター、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098051B2 (ja) 2012-07-04 2017-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分光測定装置
JP6260080B2 (ja) * 2013-01-07 2018-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の製造方法、光学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70195D1 (en) * 1982-06-30 1987-04-16 Teijin Ltd Optical laminar structure
US7384677B2 (en) * 1998-06-22 2008-06-10 Target Technology Company, Llc Metal alloys for the reflective or semi-reflective layer of an optical storage medium
KR100506474B1 (ko) * 2002-03-25 2005-08-03 히타치 긴조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Ag 합금막 및 Ag 합금막 형성용 스퍼터링 타겟재
CN1665678A (zh) * 2002-05-08 2005-09-07 目标技术有限公司 银合金薄膜反射器和透明导电体
WO2003102686A1 (en) * 2002-05-28 2003-12-11 Deron Simpson A system and methods for filtering electromagnetic visual, and minimizing acoustic transmissions
US6929864B2 (en) * 2002-08-17 2005-08-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xtensible, visible light-transmissive and infrared-reflective film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film
TWI237128B (en) * 2003-05-15 2005-08-01 Mitsui Chemicals Inc Reflector, usage of relfector, and manufacture method of reflector
JP3770326B2 (ja) * 2003-10-01 2006-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4309227B2 (ja) * 2003-10-16 2009-08-05 石福金属興業株式会社 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
JP2005165067A (ja) * 2003-12-03 2005-06-23 Seiko Epson Corp 波長可変フィルタおよび波長可変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2006240289A (ja) * 2005-02-07 2006-09-14 Kobe Steel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用記録膜および光情報記録媒体ならびに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
JP4418777B2 (ja) * 2005-06-10 2010-02-24 石福金属興業株式会社 Ag基合金からなるスパッタリングターゲット材および薄膜
EP1889930A4 (en) * 2005-06-10 2011-09-07 Tanaka Precious Metal Ind SILVER ALLOY HAVING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FOR PRESERVING THE POWER OF REFLECTION AND THE POWER OF TRANSMISSION
US20080239494A1 (en) * 2005-08-16 2008-10-02 Zander Dennis R Tunable Light Filter
US7508586B2 (en) * 2006-04-14 2009-03-24 Southwall Technologies, Inc. Zinc-based film manipulation for an optical filter
US7734131B2 (en) * 2006-04-18 2010-06-08 Xerox Corporation Fabry-Perot tunable filter using a bonded pair of transparent substrates
US7564628B2 (en) * 2006-06-06 2009-07-21 Cpfilms, Inc. Multiple band reflector with metal and dielectric layers
JP5564759B2 (ja) * 2008-04-02 201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装置
JP2010060930A (ja) * 2008-09-04 2010-03-18 Seiko Epson Corp 光学干渉フィルタ、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151944B2 (ja) * 2008-12-09 2013-0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モジュー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0369A1 (en) 2012-01-25
US20120019827A1 (en) 2012-01-26
KR20120010193A (ko) 2012-02-02
EP2410369B1 (en) 2015-10-14
JP2012027226A (ja) 2012-02-09
CN102346270A (zh) 201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1821B (zh) 干涉濾光器、光模組及分析裝置
US20160077260A1 (en) Interference filter,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analyzer
US9322966B2 (en) Interference filter having Ag—Bi—Nd alloy film
TW201222023A (en) Interference filter, optical module, and analyzing device
JP5779852B2 (ja)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分析装置
JP2012042651A (ja) 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分析装置
JP5707780B2 (ja)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分析装置
US7515325B2 (en) Optical device
JP5845592B2 (ja)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分析装置
JP2012027226A5 (zh)
JP5508469B2 (ja) エタロン及びエタロンの製造方法
JP5978506B2 (ja) 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分析装置
JP6727454B2 (ja) 反射防止膜、光学素子および光学系
JP2012128136A (ja) 光センサー
JP2015143869A (ja) 波長可変干渉フィルター、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