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3648A -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3648A
TW201203648A TW100111788A TW100111788A TW201203648A TW 201203648 A TW201203648 A TW 201203648A TW 100111788 A TW100111788 A TW 100111788A TW 100111788 A TW100111788 A TW 100111788A TW 201203648 A TW201203648 A TW 2012036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organic
light
laye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1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ru Kajitani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03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36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120364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於顯示裝置,有構成、原理相異之各種裝置。作 中之一,現在使用有機電激發光(以下稱為有機el)元件、 (eleCtr〇luminescent eiement,有稱為電場 形。)作為畫素光源之顯示裝置正持續實用化。疋件之情 顯示裝置具有顯示畫像資訊之顯示區域。 域,有複數有機EL元件排列。於各有機乩元 供應源供應電力。但是,因在連接各有機EL =力 生電壓降低,而使施加於各有機EL㈣之電壓氏線路產 電壓電力供應源與有機EL元件之距離越 大g此,其大小隨有機此元件的配置而異。例如 於顯不區域中央部的有機EL元件與配置於顯-己 广之有機EL讀,在供給電力時產生的電 不同。如此,因電壓降低之大小隨有機EL元件的_ :異施加於各有機EL元件之電壓亦隨有機el元件 區域内的發光強度—(2 為了減少電壓之降低,只要使連接各有機£ 線路的電阻變小即可。所以,為了使線路的電阻小= 路的厚度變大即可。但是,線路的厚度大時, 、’、 需的時間變長。特別是裝_EL元件之_置線路^斤 323007 4 201203648 了抑制對有機EL元件的損壞,通常藉由成膜速度慢之真 空蒸錄法形成線路。所以,形成線路所需的時間變得更 *長,(3因於電壓降低之發光強度不均勻隨著顯示區域變大 ,而憂知顯著。因此,隨著顯示裝置的大型化,線路的厚度 需要變得更厚。結果,有形成線路所需的時間變得 問題。 <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05-70295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口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支持基板上線路的厚度 不變大而可抑制電壓降低之發光裝置。 又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提供下述[1]至[7]。 [1]發光裝置,具備: 支持基板; 由第1電極、有機電激發光層、以及第2電極,使第 1電極靠近前述支持基板依序層合於前述支持基板上,所 構成之複數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與則述支持基板對向配置之對向基板,該對向基板具 備設於前述支持基板側之具有導電性的構件; >、 以及 有導 從前述支持基板朝前述對向基板突起之突起部; 從前述第2電極延伸至前述突起部上,與前述具 323007 5 201203648 電性的構件相接之連接電極。 [2] 如[1]記載之發光裝置,其中, 基板上區分前述複數有機電激 、U於則述支持 突起部係設置於前述間隔壁上者。%件之間隔壁’且前述 [3] 如[1]或[2]記載之發光裝置, 二 具有導電性的材料所構成者。、,前述對向基板係由 [4] 如[1]至[3]中任-項記载之發光 义 基板係由顯示電絕緣性的絕緣性、,其中,前述對向 基板上之導電性薄膜所構成者。土反以及設置於該絕緣性 [5] 如[4]記載之發光裝置,其中,<、、 濺鍍法形成於絕緣性基板上者。别述導電性薄膜係藉由 [6] 如[4]或[5] §己載之發光裝置,波 由選自^]卜八11、(:1*、(:11、11/、、中’前述導電性薄膜裔 W及Zn所成群的i種以上金屬薄g : Pt、Sn、Ta、 ⑺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 之發光裴置之製造方法,包含: 、準備已設置前述突起部、前述有機EL元件、以及寿 連接電極之支持基板的步驟; 準備已設置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之對向基板的步驟; 及 使前述連接電極與前述具有導電性的構件相接而貼合 前述支持基板與前述對向基板的步驟。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實現支持基板上線路的厚度不變大而 6 323007 201203648 可抑制電壓降低之發光裝置。 【實施方式】 ' 以下,參考圖示,說明本發明的一實施態樣。然而, 1 x下的說明,各圖只是在可理解發明的程度下概略顯示 構成要素的形狀、大小及配置,但本發明不因此而特別受 限而且’於各圖對相同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的符號表示, 有省略重複說明的情況。 本發明的發光裝置,具備:支持基板;由第i電極、 2機EL層以及第2電極,使第丨電極靠近支持基板依序層 二於則述支持基板上所構成之複數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與 剛述支持基板對向配置,具備設置於前述支持基板側之具 有導電性構件之對向基板;從前述支持基板朝前述對向基 板大起之突起部;以及從前述第2電極延伸至前述突起部 上與别述具有導電性的構件相接之連接電極。
本發明的發光裝置,例如可利用作為顯示裝置。顯示 裝置主要有主動矩陣驅動型的裝置以及被動矩陣驅動型的 骏置。本發明可應用於兩種驅動型的顯示裝置。於本實施 態樣,作為其一例,說明關於應用於主動矩陣驅動型 示裝置之發光裝置。 M 〈發光裝置的構成〉 首先,參照第1圖及第2圖說明發光裝置的構成。第 1圖表示發光裝置的一部分放大的平面示意圖。而且,第2 圖表示發光裝置中設置有一有機EL元件的區域之放大剖 面示意圖。 7 323〇〇7 201203648 於本實施態樣的發光裝置,主要包含支持基板11、排 列於該支持基板11上之複數有機EL元件15、及與支持基 板11對向配置之對向基板31所構成。 於本實施態樣,支持基板11上配置間隔壁12。該間 隔壁12係用以形成在支持基板11上預先設定的區域而設 置。而且,複數有機EL元件15係分別設置於藉由該間隔 壁12所形成的區域。本實施態樣的間隔壁12,係由第1 間隔壁構件13與第2間隔壁構件14,使第1間隔壁構件 13靠近支持基板11,依序層合所構成。以下,在沒有特別 區分第1間隔壁構件13與第2間隔壁構件14的情況進行 說明時,第1間隔壁構件13與第2間隔壁構件14統稱為 間隔壁12。 本實施態樣的間隔壁12,從支持基板11的厚度方向 Z的一側觀察時(以下稱為「平面視野」),係設置成格子 狀。亦即,間隔壁12係由延伸於行方向X之複數條的部 分以及延伸於列方向Y之複數條的部分所構成。延伸於行 方向X之複數條的部分係在列方向Y空出既定間隔配置, 延伸於列方向Y之複數條的部分係在行方向X空出既定間 隔配置。所以,延伸於行方向X之複數條的部分與延伸於 列方向Y之複數條的部分,互相垂直地一體成形。換言 之,間隔壁12具有在平板狀的絕緣性構件形成有複數開 口部19之形狀。亦即,間隔壁配置成在行方向X上空出 既定間隔,同時在列方向Y上空出既定間隔,而形成複數 開口部19。而且,於本說明書,所謂行方向X及列方向Y, 8 323007 201203648 係指互相垂直且分別與支持基板11的厚度方向Z垂直的 方向。構成間隔壁12之上述複數條的部分的寬度,可根 據發光裝置的規格、製造步驟的容易度而決定。構成間隔 壁12之上述複數條的部分的寬度,通常為10/zm至100 # m的程度。 第1間隔壁構件13與第2間隔壁構件14,在平面視 野,分別如上述設置成格子狀。第1間隔壁構件13與第2 間隔壁構件14,在平面視野,其外緣可為互相不同的位 置。第2間隔壁構件14的外緣,形成為從第1間隔壁構件 13的外緣,朝第1間隔壁構件13的内侧退避。換言之, 在平面視野,第1間隔壁構件13,形成為其外緣從第2間 隔壁構件14的外緣突出,行方向X的寬度變大。 第1間隔壁構件13的厚度方向Z之厚度,可根據發光 裝置的規格、製造步驟的容易度而決定。第1間隔壁構件 13的厚度,通常為30nm至50nm的程度。而且,第2間隔 壁構件14的厚度方向Z之厚度,可根據發光裝置的規格、 製造步驟的容易度而決定。第2間隔壁構件14的厚度,通 常為0.5/zm至5#m的程度。 於支持基板11上,設置複數有機EL元件15。各有 機EL元件15分別設置於間隔壁12所圍繞的區域。亦即, 各有機EL元件15,分別對應於間隔壁12形成之複數開 口部19而設置。於本實施態樣,因設置格子狀的間隔壁 12,複數有機EL元件15分別排列成矩陣狀。亦即複數有 機EL元件15,分別在行方向X空出既定間隔,同時在列 9 323007 201203648 方向Y空出既定間隔排列。有機EL元件15或開口部19 的大小,可根據發光裝置的規格、製造步驟的容易度等而 決定。例如,於顯示裝置,有機EL元件15或開口部19 的行方向X及列方向Y的寬度,分別為30//m至300/im 的程度。 發光裝置,更具備從支持基板11朝對向基板31在厚 度方向Z突起之突起部34。於本實施態樣,突起部34與 間隔壁12係分別設置。然而,如後述除了間隔壁12外並 不分別設置突起部34,亦可設置兼具突起部34功能之間 隔壁12。 於本實施態樣,突起部34係設置於間隔壁12上。突 起部34可在間隔壁12上之既定方向連續形成。或者,突 起部34亦可空出既定間隔離散形成。第3A圖及第3B圖表 示具備連續的突起部之發光裝置的平面示意圖。第4A圖及 第4B圖表示具備空出既定間隔配置的突起部之發光裝置 的平面示意圖。 突起部34係具有從支持基板11朝向對向基板31側之 侧面傾斜之尖細狀。如此藉由突起部34形成為尖細狀,可 容易形成互相連續的連接電極35與第2電極18。 於設置連續的突起部34的情況,例如第3A圖所示, 亦可形成與間隔壁12相同的格子狀之突起部34。而且, 如第3B圖所示,亦可形成延伸於行方向X或列方向Y的複 數條狀(str ipe)突起部34。如此之連續的突起部34,例如 形成剖面形狀為梯形。而且,於第4A圖所示,配置離散的 10 323007 201203648 突起部34的情況,例如在格子狀的間隔壁12的交叉部位, 可形成突起部34。或者,如第4B圖所示,在行方向X或 列方向Y相鄰的有機EL元件15之間,亦可形成突起部34。 如此離散配置之突起部34,例如形成為圓錐檯狀以及角錐 檯狀等錐檯狀等。 而且,支持基板11與對向基板31貼合時,例如即使 非預期的粒子存在於支持基板11上,只要突起部34形成 如上述的錐檯狀且離散配置,粒子通常被收納於藉由間隔 壁17形成的凹部。所以,可防止對向基板31與突起部34 夾著粒子而連接。從如此的觀點,突起部34以離散配置較 理想。 突起部34的大小,可根據發光裝置的規格、製造步驟 的容易度等而決定。例如,於顯示裝置,突起部34的高度 為l/zm至10/zm的程度。 有機EL元件15,係由陽極與陰極所構成的一對電極 以及設置於一對電極間的有機EL層17所構成。有機EL 層17可只由一層所構成,或者有機EL層17可由複數層層 合所構成。然而,有機EL元件15具備至少1層的發光層 作為有機EL層17。 以下,由陽極與陰極所構成的一對電極中,靠近支持 基板11配置的一侧的電極,稱為第1電極16,比該第1 電極16更遠離支持基板11的另一側的電極,稱為第2電 極18 〇 於本實施態樣,使用主動矩陣驅動型的基板,作為支 11 323007 201203648 持基板u。因此,於支持基板u,設置與有機el元件i5 相同數目的第i電極16。複數第i電極16,係與複數有機 乩兀件15相同配置成矩陣狀。亦即,複數第丨電極16, 係分別在行方向X空出既定間隔,同時在列方^空出既 定間隔配置。第i電極16係形成為薄膜狀,在平面視野例 如形成為略矩形狀、略橢圓狀等。第i電極16,在平面視 野,主要形成於設有第1間隔壁構件13的區域以外之區 域。於本實施態樣,第丨電極16的周邊部被第i間隔壁構 件13覆蓋。 換言之,本實施態樣之第丨間隔壁構件13,覆蓋第i 電極16的周邊部,使第丨電極的一部分露出而形成。 有機EL層17,係指在有機EL元件15中,夾於第i 電極16與第2電極18間全部的層。作為有機虹層I?, 如前述設置至少i層的發光層。其他,依據需要,置電 /同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子阻絕層、電洞阻絕層、電子 傳輸層及電子注人層^有機此層17,係設置於第i電 極16上藉由間隔壁12形成的區域。亦即,有機乩層17, 係设置於第1電極16上,亦即開口部丨9上。 _第2電極M,於本實施態樣中係設置作為複數有機乩 疋件15的共通電極。亦即第2電極18不僅是在有機乩 層17上,尚延伸设置至間隔壁12及突起部34上,橫跨複 數有機EL元件15連續形成。 如此,於本實施態樣十之第2電極18,係藉由具有導 電性的材料所構成的膜延伸形成至間隔壁12及前述突起 323007 12 201203648 部34上為止。該突起部34上所形成的第2電極18中的一 部分,於本說明書稱為連接電極35。 • 對向基板31係與支持基板11對向配置。對向基板31, 、於面臨前述支持基板11侧之表面部,設置具有導電性的構 件。因對向基板31至少於其表面部設置具有導電性的構件 即可,故亦可全部藉由具有導電性的構件所構成。於本實 施態樣,對向基板31由具有電絕緣性的絕緣性基板32以 及設置於該絕緣性基板32上之導電性薄膜33所構成。 對向基板31係使導電性薄膜33與設置於支持基板n 的突起部34上之連接電極35對向,而與支持基板u貼 合。如此,藉由配置對向基板31並使貼合,形成於前述突 起部34上的連接電極35即與對向基板31相接。於本實施 態樣,導電性薄膜33與連接電極35相接。 〈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 (準備支持基板的步驟) 於本步驟,準備前述突起部34、前述有機EL元件15 及前述連接電極35均已設置於其上之支持基板。 於本實施態樣,為了實現主動矩陣型的顯示裝置,可 使用已預先形成個別驅動複數有機EL元件15的電路之基 板作為支持基板11。例如可使用已預先形成TFT(薄膜電晶 體)及電容等之基板,作為支持基板11。 然後,於支持基板11上,將複數第1電極16形成為 矩陣狀。第1電極16,例如於支持基板11上的一面形成 13 323007 201203648 透明導電性薄膜,將其藉由微影法,使用圖形化成為矩陣 狀之遮罩圖形,藉由蝕刻除去不要的部分而形成。或者, 例如將在既定部位形成有開口的遮罩,配置於支持基板11 上,隔著該遮罩,藉由選擇性地沈積透明導電性材料於支 持基板11上的既定部位,亦可將第1電極16形成既定圖 形。第1電極16的材料,稍後敘述。 然後,形成間隔壁12於支持基板11上。於本實施態 樣,首先形成第1間隔壁構件13。第1間隔壁構件13,可 藉由有機物或無機物構成。作為構成第1間隔壁構件13 之有機物,例如丙烯酸樹脂、紛樹脂及聚贐亞胺樹脂等樹 脂。作為構成第1間隔壁構件13之無機物,例如SiOx、 SiNx 等。 於形成有機物所構成的第1間隔壁構件13之情況,首 先例如塗佈正型或負型感光性樹脂於一面,使既定部位曝 光、顯影。再藉由使其硬化,而形成格子狀的第1間隔壁 構件13。再者,於形成無機物所構成的第1間隔壁構件13 之情況,將無機物所構成的薄膜藉由電漿CVD(化學氣相沈 積法)法、濺鍍法等形成於一面,然後藉由除去既定的部 位,而形成格子狀的第1間隔壁構件13。既定部位之去除, 例如可藉由微影法與I虫刻法進行。 然後,形成格子狀的第2間隔壁構件14。第2間隔 壁構件14,例如使用例示作為第1間隔壁構件13的材料, 以與形成第1間隔壁構件13相同的方法,可形成為格子 狀。 14 323007 201203648 然後’形成突起部34。突起部34,例如使用例示作為 第1間隔壁構件13的材料’以與形成第i間隔壁構件13 - 相同的方法,可形成圖形於間隔壁12上。 - 間隔壁12,依據需要,在形成有機EL層17前可進行 撥液化。例如,第2間隔壁構件;u為有機物所構成的情況, 藉由在含有氟化物的環境中進行電漿處理,於第2間隔壁 構件14的表面可賦予撥液性。於本處理,作為氟化物,可 使用 CF4、CHF3、CH2F2、C3F8、C4F6、C4F8 等。如此,藉由於 第2間隔壁構件14的表面賦予撥液性,供應予間隔壁a 所圍繞的區域(開口部19)之油墨,可保持於開口部19内。 然後,形成有機EL元件15。於本實施態樣,因第j 電極16預先形成於支持基板u,再藉由形成有機el層 第2電極18而製成有機el元件15。 有機EL層17,例如藉由塗佈法形成。首先,將含有 成為有機EL層17的有機EL材料之油墨,選擇性地供應予 間隔壁12所圍繞的區域(開口部ι9)。 一 作為選擇性供應油墨的方法,例如喷墨印刷法、凸版 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等印刷法以及喷嘴塗佈法等塗佈法。 、、'後藉由固化所供應的油墨,而形成有機虹層17。 然而在全部有機EL元件15形成共通的層之情況,含 有有機EL材料之油墨,無需選擇性地供應予間隔壁以所 圍繞的區域。全部有機EL元件15共通的層,可藉由與上 述方法相同之方法,選擇性供應油墨而形成’亦^例^藉 由旋轉塗佈法、毛細管塗佈法、浸塗法等全面塗佈油墨,曰 323007 15 201203648 藉由使其固化而形成。 然後’形成第2電極18。第2電極18,於本實施態 樣係全面形成。亦即,有機EL層17上、間隔壁12上及突 起部34上’全面形成藉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所構成的薄 膜。 藉此,形成在全部有機EL元件15連續設置之第2電 極18 ’結果’連接電極35形成於突起部34上。第2電極 18的材料,稍後敘述。 然後,準備對向基板31。於本實施態樣,準備由絕緣 性基板32以及設置於該絕緣性基板32上之導電性薄膜33 所構成之對向基板31。 絕緣性基板32,例如由玻璃基板、石英玻璃基板所术 成。 導電性薄膜33,例如藉由麟法、離子鑛法,形成方 絕緣性基板32上。第2電極18成膜時,因對有機EL元卡 15造^員,’藉由對有機EL元件15損傷少的方法形成幸 ί想因法有㈣。另外,形成導電性薄膜33的^ =速度快之方法形餘理想,例如藉由 導^薄膜33,例如藉由電阻低的材 藉由Cu、In、Mg、^ ::的1種以上的金屬薄膜構成較理想 土 31,例如藉由既定的接合構件貼合於支持基 323007 16 201203648 * 板11。例如,首先於對向基板31的周圍部配置接合構件, 然後將對向基板31貼合於支持基板u。然後,藉由使接 合構件硬化,可接合對向基板31與支持基板n。對向基 板31貼合於支持基板11之步驟,例如在不活性氣體環境 或真空環境進行較理想。接合構件可使用例如熱硬化性樹 脂、光硬化性樹脂、熔塊(frit)玻璃。 以上4明的本實施態樣的發光裝置,介由連接電極 35,電連接第2電極18的導電性薄膜33係設置於對向基 板31。從電力供應源供給的電流,不僅通過第2電極, 也通過導電性薄膜33,藉由設置該導電性薄膜33,從電力 供應源供應電力予各有機EL元件15時,可減少所發生的 電壓降低。藉此,可實現支持基板上的第2電極18的厚度 不變大而抑制電壓降低之發光裝置。 而且,因上述的導電性薄膜33之成臈方法沒有限制, 可由成膜速度快的方法形成導電性薄臈33,故發光裝置的 製造所需的時間可以縮短。 而且,藉由設置導電性薄膜33,因可抑制第2電極18 的厚度,故於形成第2電極18時,可抑制對有機乩元件 15的損害。 再者’也曾考慮將突起部34形成於對向基板31。但 是,於該情況’對向基板31與支持基板丨丨貼合時,需要 以高精度進行兩者的位置對準。如本實施態樣,藉由將突 起部34形成於支持基板11,可無需進行高精度的位置對 準而進行貼合。結果,可簡化發光裝置的製造步驟。 323007 17 201203648 而且因為突起部34 力由0Γ向基板31的應力,㈣切向2的功能,分散施 :使用突起部34作為間隔構件 „的彎曲。藉 、、、。果,可簡化發絲置的製造步驟。另外形成間隔構件。 Μ於上述實施態樣的發光裝置,對向心 :緣性的絕緣性基板32 “反31係由具有電 U性_與。對峨基錢上之 誇成。例如對向基板31亦可藉由選]由導電性構件所 CU、In、%、Mo、Pt、Sn、Ta、WA_7Ag、A^AU'Cr、 的金屬薄板所構成。 n所成群的1種以上 於則述的實施態樣的發光裝置 2 12分別設置。徊θ ^ 起# 34係與間隔 隔璧心Lt :例如亦可設置發揮突起部34及間 起部34及:犬起部34。第5圖表示具備發揮突 4及間搞壁12兩者的功能之突 具備發揮犬 面7^意圖。 雙#之發光裝置的平 的功示,設置發揮突起部34及間隔壁U兩者 同之突起a 4 34之情況,無需另外形成與間隔壁i 2不 部34。所以,可簡化發光裝置的製造步驟。 而且 士 13 ’本實施態樣之間隔壁12,係由第1間隔壁構件 板u 1間隔壁構件14,以使間隔壁構件13靠近支持基 層構^形成依序層合所構成。但是’間隔壁12亦可為單 而且,士叙 13與第 +實施態樣之間隔壁12,雖然第1間隔壁構件 18 323007 1 間隔壁構件14都具有格子形狀,但間隔壁12的 201203648 形狀不限於格子形狀。例如格子形狀的第1間隔壁構件13 上,亦可設置條狀的第2間隔壁構件14,或者第1間隔壁 . 構件13與第2間隔壁構件14亦可都形成為條狀。 〈有機EL元件的構成〉 如前述,有機EL元件15可由各種層所構成。以下, 更詳細地說明有機EL元件的層構造、各層的構成以及各層 的形成方法。 如前述,有機EL元件15係由含有陽極與陰極所構成 的一對電極以及設置於一對電極間之1層以上的有機EL 層17所構成,具有至少1層的發光層,作為1層以上的有 機EL層17。再者,有機EL元件15,可包含含有無機物與 有機物的層以及無機層等。作為構成有機層的有機物,可 為低分子化合物,亦可為高分子化合物,或亦可為低分子 化合物與高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有機層以含有高分子化 合物較理想,以含有換算聚苯乙烯的數量平均分子量為103 至108之高分子化合物較理想。 作為設置於陰極與發光層之間的有機EL層Π,例如 電子注入層、電子傳輸層、電洞阻絕層等。於陰極與發光 層之間設置電子注入層及電子傳輸層兩者之層的情況,靠 近陰極的層稱為電子注入層,靠近發光層的層稱為電子傳 輸層。作為設置於陽極與發光層之間的有機EL層17,例 如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子阻絕層等。設置電洞注 入層及電洞傳輸層兩者之層的情況,靠近陽極的層稱為電 洞注入層,靠近發光層的層稱為電洞傳輸層。 19 323007 201203648 本實施態樣的有機EL元件15之可能的層構成之一例 表示如下。 a) 陽極/發光層/陰極 b) l%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陰極 c)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d)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e)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Ο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陰極 g) 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h) 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i) 陽極/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j)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陰極 k)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 極 l)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 極 n〇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 子注入層/陰極 η)陽極/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〇)陽極/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陰極 Ρ)陽極/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記號「/」表示失持記號「/」的各層係互相鄰接層合。 以下的記載也相同。 本實施態樣的有機EL元件,亦可具有2層以上的發光 20 323007 201203648 層。於上述a)至p)的層構成中之任一者,挾夾於陽極與陰 極間的層合體視為「結構單元A」時’作為具有2層發光农 •層之有機EL元件之構成,可例如以下q)所示的層構成。 而且,2個(結構單元A)的層構成,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 q) 陽極/(結構單元A)/電荷產生層/(結構單元a)/陰極 而且將(結構單元A)/電荷產生層」視為「結構單 元B」時,作為具有3層以上的發光層之有機乩元件之構 成,可為例如以下r)所示的層構成。 r) 陽極/(結構單元Β)χ/(結構單元a)/陰極 -再者,記號「χ」表示2以上的整數,「(結構單元Β)χ」 表示(結構單元Β)為Γχ」段層合的層合體。而且,複數的 (結構單元Β)的層構成,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 此處,所謂電荷產生層,係指藉由施加電場使產生電 /同與電子的層。作為電荷產生層,例如氧化鈒、銦錫氧化 物(Indium Tin 〇xide:簡稱為ΙΤ〇)、氧化鉬等所成的薄 膜。 有機EL元件15’由陽極與陰極所構成的一對電極中, 可使陽極比陰極靠近支持基板配置而設置於支持基板u, 或者亦可使陰極比%極靠近支持基板11配置而設置於支 持基板11。例如於上述約至r),可從右側記載的層依序 層合各層於支持基板11上構成有機EL元件15,或者從左 側記載的層依序層合各層於支持基板u上構成有機EL元 件15 〇 關於層合的層之順序、層數及各層的厚度,可考慮發 21 323007 201203648 光效率、元件壽命適當地設定。 然後,更具體地說明構成有機EL元件15之各層的材 料及形成方法。 〈陽極〉 於從發光層發出的光通過陽極射出有機EL元件外之 構成的情況,使用顯示光透過性的電極作為陽極。作為顯 示光透過性的電極’可使用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及金 屬等的薄膜,使用導電度及光透過率高者較適合。具體可 使用氧化銦、氧化鋅、氧化錫、銦錫氧化物(ίτ〇)、銦鋅氧 化物(簡稱ΙΖ0)、金、鉑、銀及銅等所成的薄膜,該等之 中適合使用ΙΤΟ、ΙΖ0或氧化錫所成的薄膜。 作為陽極的製作方法,例#真空蒸鐘法、濺鑛法、離 子,法t鍍法等。而且,作為陽極,亦可使用聚笨胺或 其衍^物、聚。塞吩或其衍生物等的有機透明導電膜。 陽極的膜厚,可考慮要求的特性 =選擇。陽極的厚度,例如為丨…= 想為 20nm 至 1 " ms χ田士β Α ^ 更里心為50rnn至500πηι。 〈陰極〉 為陰極材料,以功函數小、對發光層容= 且導電度高的材料較理相“机先H主入電巧 構成之有機EL元二;在:, 極侧,以對可目止’丢極反射發光層發出的光至托 相。於^ 光反射率高的材料作為陰極的材料較理 、金屬專。作為陰極的材料之例,例如使用 323007 22 201203648 鋰、鈉、鉀、铷、铯、鈹、鎂、鈣、鳃、鋇、鋁、銃、釩、 鋅、釔、銦、鈽、釤、銪、铽(Tb)、鏡(Yb)等金屬、前述 金屬中2種以上的合金、前述金屬中1種以上與金、銀、 鉑、銅、猛、鈦、鈷、鎳、鎢、錫中1種以上的合金、或 石墨或石墨層間化合物等。作為合金的例,例如鎮-銀合 金、鎂-銦合金、鎂-鋁合金、銦-銀合金、裡-鋁合金、鋰-鎮合金、裡-姻合金、妈-紹合金等。而且,作為陰極,可 使用導電性金屬氧化物及導電性有機物等所成的透明導電 性電極。具體之導電性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氧化鋅、 氧化錫、IT0及IZ0,作為導電性有機物,例如聚苯胺或其 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等。再者,陰極可為由2層以 上層合的層合體所構成。再者’電子注入層有使用作為降 極的情況。 陰極的膜厚,係考慮要求的特性、成膜步驟的容易声 等適當地設定。陰極的厚度,例如為1〇nm至1〇"m,較埋 想為20nm至1 am ’更理想為5〇nm至5〇〇nm。 作為陰極的製作方法,例如真空蒸鍍法、離子鍍等。 〈電洞注入層〉 作為構成電洞注入層之電洞注入材料之例,例如氣化 鈒、氧化錮、氧化針及氧化铭等的氧化物、苯基胺化合物、 ^爆里胺化合物、酞青(phthalocyanine)化合物、非晶質 石厌、聚笨胺及聚噻吩衍生物等。 ,洞注入層的膜厚,考慮要求的特性、成膜步驟的容 易度等適當地設^。電洞注人層的厚度,例如為lnm至! 23 323007 201203648 ,較理想為2nm至500nm,更理想為5nm至200nm。 〈電洞傳輸層〉 作為構成電洞傳輸層之電洞傳輸材料之例,例如聚乙 婦基吟β坐或其衍生物、聚石夕烧或其衍生物、侧鍵或主鍵具 有芳香族胺之聚石夕氧烧衍生物、《比嗤淋(pyrazoline)衍生 物、芳香基胺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三苯基二胺衍生 物、聚苯胺或其衍生物、聚噻吩或其衍生物、聚芳香基胺或 其衍生物、聚吡咯或其衍生物、聚(對-苯乙烯)或其衍生物、 或聚(2, 5-伸°塞吩乙稀)(p〇iy(2, 5-thienylenevinylene)) 或其衍生物等。 電洞傳輸層的膜厚,考慮要求的特性、成膜步驟的容 易度等適當地設定◎電洞傳輸層的厚度,例如為1〇111至1 Vm ’較理想為2nm至5〇〇nm,更理想為5nm至2〇〇nm。 〈發光層〉 發光層通常主要由發出螢光及/或磷光的有機物或該 有機物與輔助其之摻雜物所形成。摻雜物例如為了提高發 =效率、改變發光波長而添加。再者,構成發光層的有機 ’可為低分子化合物’亦可為高分子化合物,於藉由塗 相法:成發光層的情況,發光層包含高分子化合物較理 發光層之高分子化合物的換算聚苯乙稀的數量平 ^子㈣如為1Q3至1Q8之程度。作為構成發光層之發光 Γ換下的色素材料、金屬錯合物材料、高分子材 村、摻雜物材料。 (色素材料) 323007 24 201203648 作為色素材料,例如環喷他明(cyclopentamine)衍生 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化合物、三苯基胺衍生物、卩等二 唑(oxadiazole)衍生物、吡唑并喹啉(pyrazoloquinoline) 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二苯乙烯基伸芳基衍生物、 吡咯衍生物、噻吩環化合物、吡啶環化合物、紫環酮 (perinone)衍生物、茈(perylene)衍生物、寡聚噻吩衍生 物、曙二嗤二聚物、η比。坐琳(pyraz〇line)二聚物、喧吖咬 酮(quinacridone)衍生物、香豆素(coumarin)衍生物等。 (金屬錯合物材料) 作為金屬錯合物材料,例如具有Tb、Eu、Dy等稀土族 金屬或八1、乙11、86、11'、?1:等為中心金屬,曙二唾、喧二 唑、苯基吡啶、苯基苯并咪唑、喹啉構造等為配位子之金 屬錯合物,例如錮錯合物、鉑錯合物等具有從三重態激發 狀態發光之金屬錯合物、羥基喹啉鋁錯合物、苯并羥基喹 琳鈹錯合物、苯并曙嗤(benzoxazolyl)辞錯合物、苯并嗟 嗤鋅錯合物、偶氮甲基鋅錯合物、聚卟>#(p〇lyp〇rphyrin) 鋅錯合物、啡琳(phenanthroline)销錯合物等。 (高分子材料) 作為高分子材料的例,例如聚對苯乙婦衍生物 (polyphenylenevinylene)、聚噻吩衍生物、聚對苯 (polyparaphenylene)衍生物、聚矽烷衍生物、聚乙炔衍生 物、聚苐(polyfluorene)衍生物、聚乙稀基咔唑衍生物、 上述色素材料、金屬錯合物材料經高分子化者等。 發光層的厚度,通常約為2nm至200nm。 25 323007 201203648 〈電子傳輸層〉 作為構成電子傳輸層之電子傳輸材料,可使用習知者。 作為電子傳輸材料的例’例如卩等二唾(〇xad i azo 1 e )衍生物、 蒽醌二甲烷或其衍生物、苯醌或其衍生物、萘醌或其衍生 物、蒽醌或其衍生物、四氰蒽醌二甲烷或其衍生物、第酮 衍生物、二苯基二氰基乙烯或其衍生物、聯苯醌衍生物或 8 -羥基喹琳或其衍生物的金屬錯合物、聚喹琳或其衍生物、 聚喹Pf琳(polyquinoxaline)或其衍生物、聚苐 (polyfluorene)或其衍生物等。 電子傳輸層的膜厚,考慮要求的特性、成膜步驟的容 易度等適當地設定。電子傳輸層的厚度,例如為1 nm至1 /zro ’較理想為2nm至500nm,更理想為5nm至200nm。 〈電子注入層〉 作為構成電子注入層之材料,根據發光層的種類適當 選擇最適合的材料。作為構成電子注入層之材料之例,例 如鹼金屬、鹼土金屬、含有鹼金屬與鹼土金屬中的丨種以 上的合金、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的氧化物、鹼金屬或鹼土金 屬的鹵化物、鹼金屬或驗土金屬的碳酸鹽、或該等物質的 混合物等。作為鹼金屬、鹼金屬的氧化物、鹼金屬的鹵化 物及驗金屬的碳酸鹽之例,例如锂、鋼、卸、物、絶、氧 化鋰、氟化鋰、氧化鈉、氟化鈉、氧化鉀、氟化鉀、氧化 铷、氟化铷、氧化鉋、氟化鉋、碳酸鋰等。而且,作為鹼 土金屬、鹼土金屬的氧化物、鹼土金屬的鹵化物、鹼土金 屬的碳酸鹽之例,例如鎂、鈣、鋇、锶、氧化鎂、氟化鎂、 323007 26 201203648 氧化約、氟化舞、氧化鋇、I化鋇、氧化錯、IL化認、碳 酸鎮等。電子注入層可為由2層以上層合的層合體所構成。 電子注入層,例如為LiF膜與Ca膜的層合體等。 作為電子注入層的膜厚,以lnm至1 # m程度較理想。 上述各有機EL層,可藉由上述塗佈法、真空蒸鍍法及 層合法形成。 而且,於塗佈法,含有成為各有機EL層的有機EL材 料之油墨藉由塗佈成膜而形成有機EL層。所使用的油墨之 溶劑,例如為三氣曱烷、二氯曱烷、二氯乙烷等氯溶劑、 四氫呋喃等醚溶劑、甲苯、二曱苯等芳香族烴溶劑、丙酮、 曱基乙基酮等酮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乙賽路 蘇酯(ethyl cel losolve acetate)等醋溶劑及水等。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表示發光裝置的一部分放大的平面示意圖。 第2圖表示發光裝置中設置有一有機EL元件的區域 之放大剖面示意圖。 第3A圖表示發光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第3B圖表示發光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第4A圖表示發光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第4B圖表示發光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第5圖表示發光裝置的平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1 支持基板 12 間隔壁 13 第1間隔壁構件 14 第2間隔壁構件 27 323007 201203648 15 有機EL元件 16 17 有機EL層 18 19 開口部 31 32 絕緣性基板 33 34 突起部 35 第1電極 第2電極 對向基板 導電性薄膜 連接電極 28 323007

Claims (1)

  1. 201203648 ’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裝置,具備: 支持基板; 由第1電極、有機電激發光層、以及第2電極,使 第1電極靠近前述支持基板依序層合於前述支持基板 上而構成之複數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與前述支持基板對向配置之對向基板,該對向基 具備設於前述支持基板側之具有導電性的構件; 以 從前述支持基板朝前述對向基板突起之突起部; 及 :::第2電極延伸至前述突起部上,與前述具有 導電性的構件相接之連接電極。 申請ί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更具備 β 又置於别述支持基板上區分前述複數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壁,且前述突起部係設置於前述間隔壁上者。 3. 由=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對 向基板係由具有導電性的材料所構成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發光裝 向基板係由顯示别述對 絕緣性基板上之導電性薄膜所構成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電性薄膜係蘇^ 1 &〈《九裝置,其中,前述導 、/、3由濺鍍法形成於絕緣性基板上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笛/ TS β ^ 電性薄膜係由2 述之發光裝置’其+ ’前述導 選“g、A卜 Au、Cr、Cu、In、Mg、M〇、 323007 201203648 Pt、Sn、Ta、W及Zn所成群的1種以上金屬薄膜所構 成者。 7. —種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所述之發光裝置之製造方法,包含: 準備已設置前述突起部、前述有機EL元件(有機電 激發光元件)、以及前述連接電極之支持基板的步驟; 準備已設置具有導電性的構件之對向基板的步驟; 以及 使前述連接電極與前述具有導電性的構件相接而 貼合前述支持基板與前述對向基板的步驟。 2 323007
TW100111788A 2010-04-07 2011-04-06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TW20120364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8396 2010-04-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3648A true TW201203648A (en) 2012-01-16

Family

ID=44762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1788A TW201203648A (en) 2010-04-07 2011-04-06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233512A (zh)
TW (1) TW201203648A (zh)
WO (1) WO201112595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8129A (zh) * 2013-10-01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
TWI587555B (zh) * 2013-03-29 2017-06-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9728031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移动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51639B1 (ko) * 2013-10-16 2020-09-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32443B1 (ko) * 2013-10-16 2020-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56596B1 (ko) * 2013-12-10 2022-02-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N109558025B (zh) * 2017-09-27 2024-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639567B1 (ko) * 2018-05-14 2024-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6391A (ja) * 1998-07-16 2000-02-02 Toray Ind Inc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13010B2 (ja) * 2000-05-08 2011-06-2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DE10357472B4 (de) * 2002-12-13 2010-05-1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sches Doppeltafel-Elektrolumineszenzdisplay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KR100603836B1 (ko) * 2004-11-30 2006-07-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606772B1 (ko) * 2004-12-02 2006-08-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0872709B1 (ko) * 2007-02-26 2008-12-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7555B (zh) * 2013-03-29 2017-06-1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US9799846B2 (en) 2013-10-01 2017-10-24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organic layer on an upper electrode
TWI569438B (zh) * 2013-10-01 2017-02-01 日本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el顯示裝置
US9577213B2 (en) 2013-10-01 2017-02-21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CN104518129B (zh) * 2013-10-01 2017-03-2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
US9362520B2 (en) 2013-10-01 2016-06-07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conductive organic layer in contact with an upper electrode
CN104518129A (zh) * 2013-10-01 2015-04-15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有机el显示装置
US9929375B2 (en) 2013-10-01 2018-03-27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10043995B2 (en) 2013-10-01 2018-08-07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10388907B2 (en) 2013-10-01 2019-08-20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11145841B2 (en) 2013-10-01 2021-10-12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inorganic layer including a conductive material
CN109728031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移动通信设备
CN109728031B (zh) * 2017-10-31 2020-03-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器及移动通信设备
US10978525B2 (en) 2017-10-31 2021-04-13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33512A (ja) 2011-11-17
WO2011125950A1 (ja) 201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4015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6751459B2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TW201203648A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4734368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WO2011122481A1 (ja) 発光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11154800A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0090298A1 (ja) 表示装置用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1122445A1 (ja) 発光装置
WO2012070574A1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732735B2 (ja) 発光装置
JP6102064B2 (ja) 表示装置
JP4893839B2 (ja) 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12070586A1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96422B2 (ja) 発光装置
WO2012070587A1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3035570A1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19751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3098149A (ja) 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基板
JP2016081803A (ja) 発光装置
JP2016162633A (ja) 透明電極、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