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203647A - Light-emit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Light-emit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203647A
TW201203647A TW100110522A TW100110522A TW201203647A TW 201203647 A TW201203647 A TW 201203647A TW 100110522 A TW100110522 A TW 100110522A TW 100110522 A TW100110522 A TW 100110522A TW 201203647 A TW201203647 A TW 20120364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ght
emitting device
organic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0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oji Mim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203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364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120364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發光裝置。 【先前技術】 發光裝置依其光源不同有各種的裝置。作為各種裝置 之一’使用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以下有稱為有機el元件的 情況 organic electrolumi nescent element)為光源之 發光裝置現在正在實用化中。 因有機EL元件使用時會發熱,故導致有機EL元件本 身的溫度上升。在使用發光裝置時有機EL元件的高溫化會 促進有機EL元件本身的劣化。對此,為了抑制作為發光裝 置中發光源之有機發光元件的溫度上升而檢討各種的散熱 對策。作為此等發光裝置的散熱對策,以往,例如在有機 EL元件上設置熱擴散性高的散熱部材。以往的技術中,為 了提高散熱部材的熱擴散性,而由熱擴散性高的金屬形成 散熱部材,但同時因為其表面積大而造成散熱部材表面上 凹凸不平(參考例如特許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2-343559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如以往技術般只設置散熱部材,其散熱性未必十分良 好。因此希望能更為提升發光裝置的散熱特性。故本發明 4 322981 201203647 的目的為提供散熱特性高的發光裝置。 ' (解決課題之方法) • 本發明提供以下之發光裝置。 [1] . 一種發光裝置,其具有: 支撐基板, 依第1電極、有機電致發光層、第2電極的順序在前 述支撐基板上積層所構成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從前述支撐基板上之前述第1電極所延伸,提供與外 部電力供給來源電性連接的第1汲取電極, 從前述支撐基板之第1電極與第1汲取電極為分離配 置,提供與外部電力供給來源電性連接之第2汲取電極。 從前述支撐基板上之第2電極所延伸,與前述第2汲 取電極連接之連接電極,以及 於支撐基板上,從前述第2電極所延伸,使前述第1 電極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為電性絕緣之第1散熱部。 [2] .上述[1]所記載之發光裝置,其復具有從在第2 汲取電極上之前述連接電極所延伸之第2散熱部。 [3] .上述[1]或[2]所記載之發光裝置,由前述支撐基 板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來看,使前述第1散熱部的一部分或 全部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以重疊方式配置, 由前述支撐基板的厚度方向的一方來看,前述第1散 熱部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重疊的部位中,前述第1散熱部 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之間設置有電性絕緣膜。 [4] .上述[1]至[3]任一項所記載之發光裝置,其中熱 5 322981 201203647 傳導率與膜厚的積為第2電極比第1電極大。 [5] ·上述[1]至[4]任一項所記載之發光裝置,其復具 備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相接而設置之輔助散熱部,該輔助 散熱部之熱傳導率與膜厚的積比前述1没取電極更大。 [6] ·上述[1]至[5]任一項所記載之發光裝置,其第2 電極之熱傳導率在3W/UK)以上。 [7] ·上述[1]至[6]任一項所記載之發光裝置,其前述 第2電極之膜厚在1〇〇nm以上。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散熱特性高之發光裝置。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在以下記載中,在有機 電致發光層、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所使用之用語“電致發光” 以EL略記之。 本發明的發光裝置具有: 支樓基板, 依第1電極、有機EL層、第2電極的順序在前述支 樓基板上積層所構成之有機EL元件, 立從前述支樓基板上之前述第1電極所延伸,提供與外 部電力供給來源電性連接的第1汲取電極, 、 ^前述支躲板之第1電極與第Π及取電極為分離配 置’提供與外部電力供給來源電性連接之第2汲取電極, 從則述支撐基板上之第2電極所延伸,與前述第^没 取電極連接之連接電極,以及 322981 6 201203647 於支樓基板上’從前述第2電極所延伸,使前述第1 電極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為電性絕緣之第1散熱部。 (第1實施形態) 〈發光裝置的構成〉
首先對於發光裝置的構成做說明。第1A圖、第1B 圖、第1C圖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 1之圖。第1A圖為發光裝置1之平面圖,第1B圖為由第 1A圖剖面線Π-π來看之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第ic圖 為由第1A圖剖面線III-III來看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發 光裝置可為只具有一個EL元件,亦可為具有複數EL元件。 本實施形態以關於具有一個EL元件之發光裝置的構成為 一例做說明。 發光裝置1具有支撐基板2與在此支撐基板2上設置 之有機EL元件3。有機EL元件3是將第1電極4、有機 EL層5及第2電極6,以此順序在支樓基板2上積層所構 成。本說明書中’由切基板2的厚度方向Z的-方來看 (以下亦有稱為「平面視之」的情況),構成有機EL元件 3之所有層所重疊的部位稱為有機元件3。~本說明書 中在第1電極4、有機EL層5及第2電極6的所有層所 積層的部位中,以古η 乂支撐基板2的厚度方向ζ的一方來看, 產生發光的部位稱為古撒π — λ 锵马有機EL凡件3。如後述,本發明的發 光裝置設置有由第1電極4及第2電極6所延伸的部材, 在本說明書所錢之第1電極4及第2電極6為只有作為 有 —件3電極之機能的部位。接著本說明書在第i 7 322981 201203647 電極4及第2電極6所延伸的部材中,並非為構成有機EL 元件之一部分的部材名稱,與第1電極4及第2電極6另 外區別標記。 第1電極4及第2電極6其中之一的電極是以顯示透 光性的電極所構成。本發明不論是使用第1電極4為以顯 示透光性的電極所構成之有機EL元件的情形,或是第2 電極6為以顯示透光性的電極所構成之有機E L元件的情形 都可適用。本實施形態以關於第1電極4為以顯示透光性 的電極所構成之有機EL元件為一例說明。亦即說明關於其 光通過第1電極4及支撐基板2由發光裝置向外界射出的 構成,即所謂之底部發光型的有機EL元件。另外底部發光 型的有機EL元件設置在支樓基板上時’支樓基板也有必要 以透光性的部材所構成。 有機EL元件3具備1層以上的有機EL層5。在此有 機EL層是指夾持於第1電極4及第2電極6間的所有層。 有機EL元件3至少具備1層以上的發光層作為有機EL層 5。另外電極4, 6間依其必要設置預定的層,其不限於發光 層。例如在陽極與發光層間設置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 及電子阻擋層等作為有機EL層。另外,在發光層與陰極間 設置電洞阻擋層、電子輸送層及電子注入層等作為有機EL 層。 如第1B圖及第1C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有機EL層5 並不只在第1電極4上,而是如由第1電極4外緣所延伸 般的設置。即有機EL層5以平面視之如覆蓋第1電極4 8 322981 201203647 般的形成。因設置此等形狀的有機此層5, 述第1電極4等顯示導電性的部材與其他部材有所導2 不樂見的情形。 a吓等逋4 發光裝置1復具有第1汲取電極7。此第η及取電 7係作用為與外部電力供給源電性連接之電極 】電極7為在线基板2上由第1電極4所延伸設置。3 汲取電極7與第1電極4為-體的形成。第i汲取電極7 組入例如發光裝置i等預定的裝置時,由連接器或接 (bondmg wire)與外部的電力供給源電性連接。^、,、, 來自電力供給源的電力經由第1沒取電極7供給至第i雷 極4。以下,由第!電極4至第^取電極 ^ 向稱為第1方向X。 ^狎的方 發光裝置1復具有第2沒取電極8。 8電:=卜:電力供給源電性連咖 離—為分 电位4汉弟1 /及取電極7間電性 實施形態之第2汲取電極8’對於第!電極4係在= =絲定的間隔而配置。第2沒取電極8如第u圖所示 =向X延伸配置之同時’亦在垂直於第1方向X的 第2方^延伸配置。另外在本說明書中们方向χ及第 2方向Υ疋指互相垂直之方向, 度方向垂直的方向。 其各自與讀基板2厚 =光裝置復具備與第2電極6及第2汲取電極8連接 之連接電極9。連接電極9為由前述第2電極6所延伸並 322981 9 201203647 連接於前述第2汲取電極8。本實施形態中,連接電極9 為由第2電極6之第1方向x的端部至第2汲取電極8上 為止,在第1方向X所延伸設置。即連接電極9與第2電 極6為一體形成。因此等連接電極9由第2電極6延伸至 第2汲取電極8,故經由此連接電極9使第2電極6與第2 及取電極8電性連接。另外如前述有機5如覆蓋住第 1電極4般的形成。因此,如第1β圖所示,有機乩層5 介於連接電極9與第1電極4間。因此等有機虹層5介於 連接電極9與第1電極4間’故可防 電極4有物理的、電性的連接。 L第1 第2沒取電極8與第取電極7相同,與外部的電 力供給源電性連接。其結果,來自外部的電力供給源的預 定電力經由第2汲取電極8及連接電極9供給至第2電極 6 〇 發光褒置1復具有由支撐基板2上之第2電極6所延 :之第1散熱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u圖及第_ 所不,第1散熱部10為由第2電極6的第2方向γ 的端部向第2方向γ的-方延伸之部材1Qa; 電極6的第2方向Y之另一方的端部向第2方向二 二:所構成。第1散熱部及部 材與第2電極6為-體的形成。接著,如 本實施形態中前述部材⑽及料m為與支縣板;;目 接而設置。如前述有機EL層5如覆 土 成。因此如第H:®所示,有機既層^^電極4般的形 々b介於第1散熱部10 322981 10 201203647 與第1電極4間。因此等有機_ 5介於其間故可 與第2電極6為-體形成之第!散熱部1{)與前述第 4間有物理的、電性的連接。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如第^ 圖所示,以平面視之第丨散熱部1G在與前述第丨汲取電極 7不重疊的位置形成。因此第1散熱部1G與前述第i電極 4及前述第1汲取電極7為電性絕緣。 如以上的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具有由第2
電極6所延伸之第1散熱部10。使用發光裝i 1時有機EL 7L件3會發熱,元件3所發出的熱經由第2電極6擴散至 外界同時,亦會擴散至第丨散熱部1〇β接著擴散至第】散 熱部10的熱再由第1散熱部10擴散至外界。再者,擴散 至第1散熱部10的熱一部分擴散至支撐基板2’由支撐基 板2擴散至外界。因設置此等由第2電極6所延伸之第1 散熱部10,故有機EL元件3所生成的熱可有效率的擴散 至外界。其結果,本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可有效抑制有 機EL元件3的溫度上升。 另外為了確保設置第1散熱部10之空間,有可能使 發光装置大型化。但是,例如在發光裝置的設計上,以於 設置上不可避免之空的空間設置第1散熱部10,可抑制因 設置第1散熱部10而造成發光裝置大型化。通常,有機 EL元件並不會設置在整面支標基板上。因此若在配線等的 設計費工,則可確保能設置第1散熱部1Q的空間。例如設 置第1散熱部1〇在此等空間上則可抑制裝置大型化。 第1散熱部10以熱傳導性優良的材料構成較佳。在 11 322981 201203647 本實施形態中,第1散熱部10之熱傳導性和與其一體形成 之第2電極6相同。因此’第2電極6以熱傳導性優良的 材料構成較佳。另外,由於有機EL元件3所生成的熱由第 2電極6導至第1散熱部而擴散至外界,故熱傳導率與 膜厚的積為第2電極比第1電極更大為較佳。即第1電極 的部材之熱傳導率與膜厚的積為P1,第2電極的部材之熱 傳導率與膜厚的積為P2時,積的比值(P2/P1)超過1較 佳。積的比值(P2/P1 )為1.4以上更佳,5以上又更佳, 1〇以上更佳,18以上又更佳。如上述底部發光型的有機 =疋件中第1電極4以顯示透光性的電極所構成。一般來 說’熱傳導率與膜厚的積,以不具有透光性之第2電極所 =成之導電性材料比以顯示透光性的第1電極所構成之導 值性材料來得高。因此在底部發光型的有機EL it件中,熱 部^與膜厚的積通常第2電極比第1電極更大。因此底 的部材= 元件不用特殊的設計’可用熱傳導性優 成第1散熱部10。 此,2電極其熱料率在蕭(mK)以上較佳。因 一體形成之第 1散熱部的熱傳導率 以熱傳導率高^較佳。因此等第2電極及第1散熱部是 性。30W/二)所構成,故可提升發光裂置的散熱特 含有銘(ΑΠ以上之第2電極及第1散熱部,可由例如 (Si)、碳(C、 Cu)、銀(Ag)、金(Au)、鐵(Fe)、石夕 ..^ 的薄膜所構成。 另外第2曾1 此 玉6的膜厚在1 〇〇ηπι以上較佳。因此 322981 201203647 第2電極6和盘其一 . 1〇〇-以上較佳。因此等第成上第1散熱部10的膜厚亦在 較厚,故可提言二= 6及第1散熱部10膜厚 使敎*笛9 α電極6及第1散熱部10的熱傳導性, 以;!Γ電極6至第1散熱部10可有效率的傳導。另外 的觀點來看,並不會特別限定第2電極6及第i ,熱部1G _厚上限。但是考慮第2電極6及第ι散熱部 1〇形成時所要花費的時間’帛2電極6及第1散熱部ι〇 的膜厚上限為200 /ζιη左右。 〈發光裝置的製作〉 接著說明有關於發光裝置丨的製造方法。首先準備支 樓基板2。底部發光型的有機EL元件搭載在支標基板2上 作為有機EL元件3時,此支縣板2要使用顯示透光性的 基板。支撐基板2可使用例如玻璃板、塑膠板、高分子膜、 矽板及以此等積層者等。 、 接著在支#基板2上形成第1電極4、第1汲取電極 7及第2汲取電極8。這些電極可用例如在支撐基板2形成 導電性薄膜,再以光刻法將導電性薄膜圖案化為預定的形 狀而形成。 第1電極4、第1汲取電極7及第2汲取電極8為相 同部材所形成較佳。為了在同一步驟中形成第!電極4、 第1汲·取電極7及第2沒取電極8,係可簡略化裝置製作 所需要的步驟。第1電極4、第1汲取電極7及第2沒取 電極8可用例如後述之構成陽極或陰極的部材構成之。 另外第1沒取電極7及第2沒取電極8使用與支撲基 322981 13 201203647 板2間密著性良好的部材構成較佳。一般為了抑制有機 元件3的劣化會在發光裝置實施密封。密封可舉例如下, 首先準備預定的密封基板,接著在密封基板上的周圍部塗 上接著劑’再將此密封基板與支撐基板貼合而完成。即使 以此方式貼合密封基板與支撐基板,若第1汲取電極7及 第2及取電極8與支撐基板2間密著性不佳時,此由第j 及取電極7及第2汲取電極8所密封區域中的氣密性有下 降的疑慮。對此,藉由使用與支撐基板2間密著性良好的 ^材構成第1汲取電極7及第2汲取電極8,在密封時可 提同密封區域内的氣密性。檢討例如支撐基板是以玻璃基 斤構成的情形,與此玻璃基板間密著性高的材料可舉例 為氧化銦錫(〖ndium Tin Oxide :簡稱ιτ〇)、鉻(Cr)戋 ^如)。因此若支撐基板是以玻璃基板所構成時,以前述 =考性高的材料之任一者形成第u及取電極?及第2 冤極8較佳。 妒的形成有機㈣5。如前述,如覆蓋住第1電極4 的:成有機_ 5。另外平面視之由第i電極4所延伸 2電極/㈣只要形成可確保與預定部材(第 電=、連接電極9、第2沒取電極8及第i散熱部 性絕緣即可。因此,有機_5為設置兩層以上時, 成亦3視之全部的有機此層如覆蓋住第1電極4般的形 战丌了,但例如複數的有機EL層中只有离& + & 以平面視之如覆蓋住第丨電極4般的形= 名機層只在第1電極4上形成亦可。 322981 14 201203647 接著形成第2電極6、連接電極9及第1散熱部1〇。 在預定的部位將形成開口之光罩配置在支撐基板2上,可 藉由此光罩將預定的材料堆積而形成之。第2電極6、連 接電極9及第1散熱部1〇可用例如後述構成陽極或陰極的 部材形成之。 (第2實施形態) 上述之實施形態’如第1A圖所示,以平面視之所配 置之第1散熱部10及第1汲取電極7不重疊。因此第i 實施形態中,特別是沒有配置絕緣部材卻可確保第丨散熱 部10與第1取出電極7的電性絕緣。但是從散熱性的觀點 來看’平面視之其帛1汲取電極7擴展至與第i散熱部1〇 重疊的位置較佳。第2A圖、第2B圖、第%圖為示意性表 不第1汲取電極7擴展至與第i散熱部1〇(即部材i〇a及 l〇b)重疊的位置之型態的發光裝置i之圖。 第2A圖為本發明帛2實施形態的發光裝i 1之平面 圖,第2B圖為由第2A圖剖面線Π_Π來看之發光裝置i 的剖面圖’第2C圖為由第2A圖剖面線ΙΠ_ΙΠ來看 光裝置1的剖面圖。 Λ 另外第2AH、第2Β圖、第2C圖所示之第2實施形 態其相對於第ΙΑ ®、第1B圖、第lc圖所示之第 態的發光裝置之構成要素,有—部分構成要素(例如第1 汲取電極υ的形狀不同。但是此構成要素雖形狀相異, 但在本發明發光裝置中的用途係相同,故在第2Α圖、、第 2Β圖、第2C圖中使用與第1Α圖、第1β圖、第ic圖所表 322981 15 201203647 示符號相同之符號。接著,另外第2A圖、第28圖、第2C 圖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中,關於與第u圖、 第1B圖、第1C圖所示之第!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i對廄 =部分,在使用與第!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相同符號同時 切重複的說明。關於這點,在後述的第3實施形態、第 4實施形態、第5實施形態亦相同。 發光=圖二二^:第%圖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的 發 =裝置1,相對於第1A圖、第1B圖、第ic圖所示之第 ^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第1沒取電極7構造不同。接著 取電極7形狀不同,第2實施形態的發 具有必要之電性絕緣膜U。 第2實施形態中,第"及取電極 除第2汲取電極8側的端部,所=2 :伸而形成。即第1沒取電極7為由第i電極4之第2方 向Y的一方之端部及另一方 Λ J挪σ丨向第2方向Υ延伸所形 夂第Π及取電極中’由第i電極4向第2方 : 部分,平面視之係與第】Λ 尹之 聂皋 、政…。15 10 (部材l〇a及10b)重 且換吕之,平面視之第!散熱 汲取電極7重叠。接芸,③。成 ^ 刀與第ί 散熱部1G與第!汲取電極施=態為在平面視之第1 在前述第1散熱部㈣第】且=位’如第2C圖所示, U。因設置此等電性絕緣’ 間设置電性絕緣膜 與第1汲取雷故可雜第1散熱部1。 兴弟1,及取電極7之電性絕緣。 第2實施形態為在形成第2電極6之前形成電性絕緣 322981 16 201203647 膜11。電性絕緣膜π可在有機乩層5形成後再形成,或 亦可在有機EL層5形成前形成。但電性絕緣膜u在有機 EL層5形成刖形成較佳。係因可防止形成電性絕緣膜u 時對有機EL層5造成損傷。例如,以使用光硬化樹脂之光 刻法,可使電性絕緣膜U形成圖案。另外,例如使用氧化 矽(s^)、氮化石夕(SiN)、氧化鈦(Ti〇2)、氣化鈦(TiN) 之真空蒸鍍法、濺鍍法、電漿CVD法、離子鍍膜法等,可 使電性絕緣膜11形成圖案。 如以上之說明,第2實施形態因第丨汲取電極7擴展 至與第1散熱部1〇 —部分重疊之區域,故增加第i沒取電 極7的表面積。其結果為有機EL元件3所產生的熱的一部 =藉由從W電極4向第2方向γ延伸之具有廣大表面 的第2汲取電極7而擴散。《 2汲取電極7之第2方向γ =一方及另-方擴散之熱,由第u及取電極7的表面向外 界擴散。再者擴散至第i汲取電極7的熱的—部分擴散至 支撐基板,從而向外界擴散。如此之第2實施形態,因第 及取電極7擴展至與第!散熱部1〇重疊之區域,故 效的抑制有機EL元件3的溫度上升。 (第3實施形態) 弟3Affi、第3B圖及第3C圖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第 施形態的發光裝置!之圖。第3A圖為發光裝置^之 的:?:第^剖面糊 光裝晉〗沾第圖為由第㈣剖面線Πί-Πί來看之智 、剖面圖。第3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i為前述之 322981 17 201203647 第1及第2之各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另外復具備第2散熱 部12。第3A圖、第3B圖及第3C圖相對於第2A圖、第.2B 圖、第2C圖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丨,其表示設 置第2散熱部12的情形。但是第3實施形態也包括相對於 第1A圖、第1B圖、第ic圖所示之第工實施形態的發光裝 置1 ’其加設第2散熱部12的情形。 另外第3A圖、第3B圖、第3C圖所示之第3實施形 態的發光裝置1中,關於與第2A圖、第2B圖、第2C圖所 示之前述第2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丨對應的部分,在使用 與第2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相同符號同時省略重複的說 明。 -第3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i如第3A圖及第犯圖所 不’復具備由在第2汲取電極8上之前述連接電極9所延 伸之第2散熱部12。第3實施形態的第2散熱部12為由 第2A圖、第2B圖、第2C圖所示之前述第2實施形態的連 接電極9的邊緣延伸,在第2及取電極8上形成之。 使用發光裝置1時有機EL元件3會發熱,元件3所 ^的熱不只㈣2電極6向第1散熱部iG擴散,也會向 =2散熱部12擴散。接著擴散至第2散熱部12的熱,復 第2散熱部12向外界擴散。此等之第3實施形態的發光 、置1因復設置有將熱擴散料界之第2散熱部12,故可 更為抑制有機EL元件3的溫度上升。 (第4實施形態) 上述之第卜第2及第3之各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 322981 18 201203647 其連接電極9與第2汲取雷太 接電極9由第2電極6 = 2個別的部材。接著,連 汲取電極8電性連接。彳T取電極δ,並與第2 置中,連接電極9斑第2 H ’第4實施形態的發光裝 圖、第4Β圖及第π圖為立8為一體形成。第4Α 的發光裝置1之®。^ 麵本發料4實施形態 、 。第4Α圖為發光裝置1之平面圖,第 4Β圖為由第“圖剖面線㈣來看之發光裝 圖的J 4C圖為由第从圖剖面線m一ΙΠ來看之發光裝置 的侧。第4Α圖、第4β圖及第4C圖所示第彳實施形 :的發先裝置1 ’連接電極9由第2電極6之端部延伸之 同時’第2沒取電極8由此連接電極9的邊緣部延伸。因 此第上電極6、連接電極9及第2汲取電極8為—體形成。 刚述之第1至第3之實施形態中’在有機EL層3形 成之前形成第2汲取電極8,但第4實施形態中,第2汲 取電極8與第2電極6及連接電極9在同一步驟形成之。 如前述底部發光型的有機EL元件,通常因第2電極6 的政熱性較咼,以由與此等第2電極6相同的部材形成第 2汲取電極8 ’而可更為提升發光裝置的散熱性。 (第5實施形態) 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復具備於前述第^没 取電極相接而設置之辅助散熱部。第5A圖、第5B圖及第 5C圖表示為具有辅助散熱部的發光裝置之一例之第5實施 形態的發光裝置1。第5A圖為發光裝置1之平面圖,第 5B圖為由第5A圖剖面線11 -11來看之發光裝置1的剖面 322981 19 201203647 圖,第5C圖為由第5A圖剖面線ΠI-111來看之發光裝置 1的剖面圖。此輔助散熱部21為例如前述第1至第4的各 實施形態發光裝置的構成要素以外復加設置。辅助散熱部 21之熱傳導率與膜厚的積比前述第1汲取電極7大。輔助 散熱部21可於第1汲取電極7的2個主面的任一者相接而 設置,亦可於2個主面的兩者相接而設置。第5A圖、第 5B圖及第5C圖表示辅助散熱部21於第1汲取電極7的2 個主面的任一者相接而設置的情形。即第5A圖、第5B圖 及第5C圖中’輔助散熱部21為於第1汲取電極7之基板 兩側與相對侧的内面相接而設置。如前述,底部發光型有 機EL元件中,第1汲取電極與第j電極同樣也以顯示透> 性的電極所構成,但於第〗汲取電極7相接而設置之輔写 散熱部21並不是位於光的射出區域,故沒必要以顯示透》 性的電極所構成。因顯示透光性的電極通f散熱性未必 好,故經由透紐電極之散熱並不大4是如第5實施男 態,因其在為透紐電極之第丨電極4上,不需 卜 的區域設置以散熱性優的材料所構成之熱的連接輔助㈣ 部2卜故發光裝置的散熱性可更為提升。另料傳導率扁 膜厚之積比前述第i沒取電極7大之輔助散熱部Μ,亦琴 作為第1汲取電極7之獅電極的機能。因此,由設置出 等輔助散熱部21可提升發光裝置的發光效率。β (有機EL元件的構成) 以下附詳細說明有關於作為上述第i至第5之實施形 態的發光裝置之光源所使㈣有機a元件的層構造、各層 322981 20 201203647 的構成及各層的形成方法。 如前述之有機EL元件,其含有由陰極與陽極所構成 之一對的電極(第1及第2電極)’與在該電極間設置之1 或複數的有機EL層。1或複數的有機EL層至少具有1層 的發光層。另外有機EL元件可含有無機物與有機物的層, 以及包含無機層等。構成有機層的有機物可為低分子化合 物或高分子化合物,或是亦可為低分子化合物與高分子化 合物的混合物。有機層含有高分子化合物較佳,含有聚苯 乙烯換算之數平均分子量在103至108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 較佳。 陰極與發光層間所設置之有機EL層,可舉例如電子 左入層、電子輸送層、電洞阻擋層等。陰極與發光層間設 置有電子注入層與電子輸送層兩種的層時,接近陰極的層 稱為電子注入層,接近發光層的層稱為電子輸送層。陽極 與發光層間所設置之有機乩層,可舉例如電洞注入層、電 洞輪送層、電子阻擋層等。設置有電洞注入層與電洞輸送 層兩種的層時’接近陽極的層稱為電洞注入層,接近發光 層的層稱為電洞輸送層。 以下表示作為本發明發光裝置之光源使用之有機EL 元件’其可能的層構層之一例。 a) 陽極/發光層/陰極 b)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陰極 c)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d) 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21 322981 201203647 e)陽極/電洞注入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 層/陰極 f)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陰極 g)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h)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i) 陽極/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電子注入 層/陰極 j)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陰極 k)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注入 層/陰極 l)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 層/陰極 m) 陽極/電洞注入層/電洞輸送層/發光層/電子輸送 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π)陽極/發光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〇)陽極/發光層/電子輸送層/陰極 P)陽極/發光層/電子輪送層/電子注入層/陰極 (在此記號「/」表示,夾著記號「/」的各層為鄰接 之積層。以下亦同。) 作為本發明發光裝置之光源所使用的有機EL元件可 具有2層以上的發光層。上述a)至P)的層構造之任何一 者中’如果陽極與陰極所夾持之積#體為「構造單位A」, 具有2層的發光層之有機肛元件的構成可舉出如下式㈧ 所示之層結構。另外具有2個(構造單位A)之層構成其 22 322981 201203647 互相可相同’亦可相異。 q)陽極/(構造單 /陰極 冤何產生層/ (構造單位A) 呈右t:「(構造單位^電荷產生,A「媒 具有3層的發光層之 Θ」為構造單位B」’ 所示之層結構。 牛的構成可舉出如下式r) U陽極/ (構造單 另外記號、矣- (構造單位A)/陰極 表示X段積屉之^不2以上之整數,(構造單位Β) χ 單位Β) #層^ t單位Β的積層體。另外複數之(構造 ^構可相同,亦可相異。 在此,雷其太 的層。電荷產峰M日為藉由施加電場而產生電洞與電子 :簡稱^可舉例如氧化飢、氧化銦錫(IndiumTin 右應1 氧化銷等所形成之薄臈。 有機El升/生> _l 中,陽極阶® 由陽極及陰極所構成之一對的電極 或陰極配帛&較陰極#近支撐基板而可設置支樓基板’ 如:°、在車乂陽極靠近支撐基板而可設置支撐基板。例 a至〇中,可從右邊開始的順序在支撐基板上積層 而構成有機EL it件’或亦可從左邊開始的順序在支樓 基板上積層各層面構成有機EL元件。關於積層之層的順 序、層數及各層的厚度’可考慮發光效率與元件壽命做適 當的設定。 接下來對關於構成有機EL元件之各層的材料及形成 方法做更具體的說明。 〈陽極〉 23 322981 201203647 f發先層所發出的光通過陽極射出至 的有機EL元件情形,陽極使用顯示透光性的電極顯^ 光性的電極,可使用例如金屬氧化物 〜頁不透 等的薄膜’使用電性傳導率及透光率高者::物= 金氧:錫,、氣化銦= 、 *Izo)、金、翻、銀及銅等所製成之簿膜, 在中™、IZG或氧化錫所製成之薄膜較為適用。、 ㈣製作方法可舉例如真^蒸鑛法、濺鍍法、離子 =法聚=:ΓΓ_"聚笨胺或其衍 勿及其何生物等之有機透明導電膜。 作適之特性及成膜步驟簡易性等將陽極的膜厚 作適田的以’例如丨—至10_。 〈陰極〉 傳導>^古❸料為功函數小、電子容易注入發光層、電性 EL元件V,?斗較佳。另外由陽極側射出光之構成的有機 陰極的松奴:了在陰極將發光層發出的光反射至陽極側, 用例如岭金^對於可見光反射率高的材料較佳。陰極可使 族今属望屬、驗土族金屬、過渡金屬、及週期表的13 鈹、鎂。陰極的材料可使用例如鋰、鈉、鉀、铷、铯、 二甸銷、鎖、紹、銳、奴、辞、紀、鋼、飾、彭、 屬中i插鱗金屬;前述金屬中2種以上之合金;前述金 錫中上與金、銀、麵、銅、锰、鈦、始、鎳、鎢、 σ U上之合金;或石墨或石墨層間化合物等。合金 ,可舉例如鎂-銀合金、鎂-銦合金、鎂-鋁合金、銦一 322981 24 201203647 :.:鋰—鋁合金、鋰_鎂合金、鋰-銦合金、鈣-鋁合金 U ’可使用例如導電性金屬氧化物及導電性有 機物專所製成之制導紐電極4體而言,導電性金屬 =物可糊域仙、氧化鋅、氧⑽、ITQ及IZ0。另 =導電性有機物,可舉例如聚苯胺或其魅物、聚嗟吩或 何生物等。另外陰極可為2層以上積層之積層體所構 、此外亦有以電子注人層作為陰極使用的情形。 考慮所求之特性及成膜步驟簡易性等將陰極的膜厚 作適當的設定,例如10咖至1〇wm。 陰極的製作方法可舉例如真空蒸錢法、濺鑛法或金屬 薄膜熱壓著積層法等。 〈電洞注入層) 構成電洞注入層之材料可舉例如氧化飢、氧化钥、氣 化釕及氧化料氧化物;笨胺系化合物;星爆(細伽㈣ 型胺系化合物;料系化合物;無定形碳;聚笨胺;及聚 噻吩衍生物等。 考慮所求之特性及摘步驟簡易性等將電洞注入層 的膜厚作適當的設定’例如lnmsUm,較佳為-至 500nm,更佳為 5nm 至 200nm。 〈電洞輸送層〉 構成電洞輸送層之材料可舉例如聚乙稀味唾或其衍 生物、聚械或其衍生物、_或主鏈上具有芳香族胺之 聚石夕氧烧衍生物、t㈣衍生物、芳胺财物、R衍生物 三苯基二胺衍生物、聚笨胺或其魅物、㈣吩或其衍生 322981 25 201203647 物、聚芳胺或其衍生物、聚咕洛或其衍生物、聚(對_伸 苯基伸乙烯基)(P〇lyPhenlyeneVinylene,ρρ\Γ)或其衍生 物、聚(2, 5-伸噻吩伸乙烯基) (Poly(2,5-ThienyleneVinylene))或其衍生物等。 考慮所求之特性及成膜步驟簡易性等將電洞輸送層 的膜厚作騎賴定,例如1⑽至lp,較佳為2nm ^ 500nm,更佳為 5nm 至 200nm。 〈發光層〉 發光層通常主要是發光螢光及/或峨光之有機物,或 該有機物與辅助摻雜劑所形成之。摻雜劑為了例如提升發 光效率或變更發光波長而添加 另外構成發光層的有機物 可為低分子化合物亦可為高分子化合物,以塗佈法形成發 光層時’發光層含高分子化合物較佳,成發光層之高分 子化合物的聚苯乙烯換算之數平均分子數例如在1〇3至ι〇8 左右。構成發光層的發光材料,可舉例如以下之色素系材 料、金屬錯合物系材料、摻雜劑材料等。 (色素系材料) 色素系材料’可舉例如環片達明(cyclopendamine) 衍生物E3苯基丁一烯何生物化合物、三苯胺衍生物、曙 二嗤K并_衍生物、二苯乙稀笨衍生物 、二苯乙烯 伸芳香私衍生力tb嘻衍生物、嗟吩環衍生物、吼咬環衍 生物、茈酮何生物、茈衍生物、寡聚噻吩衍生物、噚二唑 二聚物、t坐#二聚物、切销(qui,id〇ne)衍生 物、香豆素衍生物。 322981 26 201203647 (金屬錯合物系材料) 金屬錯合物系材料可舉例如含有Tb、Eu、Dy等稀土 類金屬或Al、Zn、Be、Ir、Pt等為中心金屬,含有曙二β坐、 噻二唑、苯基吡啶、苯基苯并咪唑、喹啉構造等為配體之 金屬錯合物。該金屬錯合物可舉出如銥錯合物、鉑錯合物 等具有三重激態之發光的金屬錯合物;鋁-羥基喹啉錯合 物、苯并羥基喹啉-鈹錯合物;苯并噚唑-鋅錯合物;苯并 噻唑-辞錯合物;偶氮曱基鋅錯合物;卟啉鋅錯合物;鄰二 氮菲銪錯合物等。 (高分子系材料) 高分子系材料可舉例如聚(對-伸苯基伸乙烯基)衍 生物、聚11 塞吩衍生物、聚對伸苯基衍生物、聚>5夕烧衍生物、 聚乙块衍生物、聚苐衍生物、聚乙稀σ卡嗤、上述色素系材 料或金屬錯合物系發光材料高分子化者等。 發光層的厚度通常在2nm至200nm。 〈電子輸送層〉 作為構成電子輸送層之電子輸送材料,可使用週知 者,可舉例如噚二唑衍生物、蒽醌二甲烷或其衍生物、苯 醌或其衍生物、萘醌或其衍生物、蒽醌或其衍生物、四氰 蒽醌二曱烷或其衍生物、第酮或其衍生物、二苯基二氰基 乙烯或其衍生物、聯苯醌或其衍生物、8-羥基喹啉或其衍 生物、聚喹啉或其衍生物、聚喹噚啉或其衍生物、聚苐或 其衍生物等。 考慮所求之特性及成膜步驟簡易性等將電子輸送層 27 322981 201203647 較佳為2nm至 的膜厚作適當的設定,例如1 nm至 500nm,更佳為 5nm 至 200nm。 〈電子注入層〉 依發光層的種類不同適當的選擇最適合之材 構成電子注人㈣㈣。構成電子〜層的材料可如 鹼金屬、鹼土族金屬、含有鹼金屬及鹼土族金屬中1 上之合金、鹼金屬或鹼土族金屬的氧化物、齒化 ^ 鹽或這些物質之混合物等。驗金屬、驗金屬氧化物= 物及碳酸鹽之例,可舉例如鐘、鈉、鉀、铷、鎚、 氟化鋰、氧化鈉、氟化鈉、氧化鉀、氟化鉀、氧化铷J 化物、氧化絶、氟化铯、碳酸鐘等。此外,驗土族金屬亂 鹼土類金屬氧化物、鹵化物及碳酸鹽之例,可舉例如鎂 I化鋇、氧仏、氟化錄、碳酸料。電子注人 積層兩層以上之積層體所構成’可舉例如LiF/Ca曰等。 電子注入層的膜厚為Inra至1/zm左右較佳。 法各有機EL料由例如旋轉塗佈法、噴墨印刷 '覆盖塗佈法(Cap c〇at)、喷嘴印刷法(此灿 punting)、凸版印刷法及凹版印刷法等之塗佈法、真空基 鑛法、積層法、雜式塗佈法、狹縫塗佈機法等形成= 墨水SI:法為將含構成各有機EL層之有機乩材料的 佈成膜㈣成有機層。形成有機_ 溶媒,可用舉例如三氯代、二氣代、二氣乙 溶媒;四氫咳喃等㈣溶媒;甲苯、二曱料芳香族煙系 322981 28 201203647 /合媒,丙酮、丁酮等酮系溶媒·,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乙 二醇乙醚醋酸酯等醚系溶媒;以及水等。 【圖式簡單說明】 [0008] 第1A圖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發光裝 置1之平面圖。 第1B圖為由第ία圖剖面線π_π來看之本發明第1 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1C圖為由第ία圖剖面線ΙΠ_ΙΠ來看之本發明第 1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i之剖面圖。 第2A圖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發光裝 置1之平面圖。 第2B圖為由第2A圖剖面線π_π來看之本發明第2 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2C圖為由第2Α圖剖面線111 _ 111來看之本發明第 2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3A圖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發光裝 置1之平面圖。 第3B圖為由第3A圖剖面線ii_ii來看之本發明第3 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3C圖為由第3A圖剖面線11 ι_ιι I來看之本發明第 3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4Α圖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的發光裝 置1之平面圖。 29 322981 201203647 第4B圖為由第4A圖剖面線Π-ΙΙ來看之本發明第4 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4C圖為由第4A圖剖面線ΙΙΙ-ΙΠ來看之本發明第 4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5A圖為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第5實施形態的發光裝 置1之平面圖。 ^ 第5B圖為由第5A圖剖面線IMI來看之本發明第5 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第5C圖為由第5A圖剖面線IIMII來看之本發明第 5實施形態的發光裝置1之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發光裝置 2 支撐基板 3 有機EL元件 4 第1電極 5 有機EL層 6 第2電極 7 第1汲取電極 8 第2汲取電極 9 連接電極 10 第1散熱部 10a、 10b部材 11 電性絕緣瞑 12 第2散熱部 21 辅助散熱部 322981 30

Claims (1)

  1. 201203647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發光裝置,其具有: 支禮'基板, 二依第1電極、有機電致發光層、第2電極的順序在 月’J述支撐基板上積層所構成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從前述支樓基板上之前述第i電極所延伸,提供與 外部電力供給來源之電性連接的第丨汲取電極, 從前述支縣板之第i電極與第〗汲取電極為分離 配置’提供與外部電力供給來源之電性連接之第2汲取 電極, 從刖述支撐基板上之第2電極所延伸,與前述第2 汲取電極連接之連接電極,以及 於支撐基板上,從前述第2電極所延伸,使前述第 1電極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為電性絕緣之第1散熱部。 2. 如申凊專利範®第丨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復具備從第 2汲取電極上之前述連接電極所延伸之第2散熱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帛!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由前述 支,基板的厚度方向之—方來看,使前述第i散熱部的 一部分或全部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重疊之方式配置, 由前述支撐基板的厚度方向之一方來看前述第1 散…、邛與剷述第1汲取電極重疊的部位中,前述第!散 熱部與前述第1汲取電極之間設置有電性絕緣膜。 如申請專利㈣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熱傳導 率與膜厚的積為第2電極比第1電極更大。 20120364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復具備與前 述1汲取電極相接而設置之輔助散熱部,該輔助散熱部 之熱傳導率與膜厚的積比前述1汲取電極更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第2電 極之熱傳導率在3W/(mK)以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裝置,其中,前述第 2電極之膜厚在100nm以上。 2
TW100110522A 2010-03-29 2011-03-28 Light-emitting device TW20120364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4568A JP5732735B2 (ja) 2010-03-29 2010-03-29 発光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3647A true TW201203647A (en) 2012-01-16

Family

ID=44712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0522A TW201203647A (en) 2010-03-29 2011-03-28 Light-emit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66382B2 (zh)
EP (1) EP2555588B1 (zh)
JP (1) JP5732735B2 (zh)
KR (1) KR20130018252A (zh)
CN (1) CN102845131B (zh)
TW (1) TW201203647A (zh)
WO (1) WO2011122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0570A1 (de) * 2014-06-04 2015-12-17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Temperiervorrichtung zum Temperieren einer Batterie
CN110212002B (zh) * 2019-06-13 2022-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7134B2 (ja) 2001-05-18 2011-03-09 ローム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03272856A (ja) * 2002-03-18 2003-09-26 Toshiba Corp 表示装置
US6833671B2 (en) * 2002-05-23 2004-12-21 Kuan-Chang Pe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efficient heat dissipa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239873B2 (ja) * 2003-05-19 2009-03-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798179B2 (ja) * 2003-05-19 2011-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7342356B2 (en) * 2004-09-23 2008-03-1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protective structure with boron oxide layer and inorganic barrier layer
JP2006210216A (ja) 2005-01-31 2006-08-10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elパネル
JP2007026970A (ja) * 2005-07-20 2007-02-01 Hitachi Displays Ltd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4886540B2 (ja) * 2006-03-01 2012-02-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パネル
JP5362948B2 (ja) 2006-06-27 2013-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KR100811473B1 (ko) * 2006-10-17 2008-03-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패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광원장치
DE102007063656A1 (de) * 2007-08-14 2009-07-02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Organische elektronische Bauelemente
JP2010003797A (ja) * 2008-06-19 2010-01-07 Rohm Co Ltd 有機el素子及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5131A (zh) 2012-12-26
WO2011122480A1 (ja) 2011-10-06
KR20130018252A (ko) 2013-02-20
CN102845131B (zh) 2016-03-23
EP2555588A1 (en) 2013-02-06
JP2011210409A (ja) 2011-10-20
US8866382B2 (en) 2014-10-21
EP2555588A4 (en) 2016-08-31
US20130020924A1 (en) 2013-01-24
EP2555588B1 (en) 2018-07-11
JP5732735B2 (ja)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61044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JP5485207B2 (ja) 有機電子デバイスにおける欠陥の影響を軽減する電極
KR102383375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RU2470415C2 (ru) Органический светоизлучающий диод с излучающим слоем, содержащим материал с низким коэффициентом преломления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световывода
CN10778549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JP7208679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063553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658350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TW200924550A (en) 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080307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7506229A (ja) 電子デバイス用の複合電極
TW200950175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illuminator
JP2008251292A (ja) 有機el発光装置
US20040256978A1 (en) Array comprising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 black lattice and process for forming the same
WO2013146350A1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EP1763095B1 (en) Efficiency enhancement methods for OLED light source through index bridging
TW201203647A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15037168A (ja) 有機発光素子
JP2009288476A (ja) 色変換基板の製造方法、色変換フィルタ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WO2014192628A1 (ja) 透明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電子デバイス
CN112310301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制备的显示装置
JP2010080421A (ja) 有機el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98397A1 (ja) 電気接続部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7204403A (ja) 透明電極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