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38530A -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38530A
TW201138530A TW099137359A TW99137359A TW201138530A TW 201138530 A TW201138530 A TW 201138530A TW 099137359 A TW099137359 A TW 099137359A TW 99137359 A TW99137359 A TW 99137359A TW 201138530 A TW201138530 A TW 2011385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stination
source
destination device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7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Nasrabadi Mohammad Hossein Taghavi
Hemanth Sampath
Santosh P Abraham
Avinash Jain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38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853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113853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之特定態樣大體而言係關於無線通信, ° 且更特疋 言之,係關於藉由高能力無線器件在同級間異動中轉遞資 根據35 U.S.C. §119之優先權主張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09年1〇月29曰申請之臨時申請案第 61/255,971號之權利,且該案已讓與給其受讓人,且在此 以引用的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 【先前技術】 與存取點或其他高端器件相比,手持型/行動無線器件 常常(例如)在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能力方面具有有限能 力。此外,即使兩個無線器件具有高能力,網路幾何條件 亦可能使得該兩個無線器件之間的鏈路中之路徑損耗及/ 或遮蔽為極強的。 因此,在兩個行動台之間的同級間通信期間,此等同級 行動台可能不具有足夠的資源來形成用於高速通信之強鏈 路。此情況可在高頻鏈路中加劇,在該等鏈路中嚴重路徑 損耗使得使用定向通信成為必需。 【發明内容】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藉由一源裝置之無線通信之方 法°亥方法大體上包括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目的地裝置 之一裝置交換訊息,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 遞裝置將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 151919.doc 201138530 至該目的地裝置’及基於該判定而將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 裝置》 之裝置。該裝置大體上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 料轉遞至一目的 其經組態以基於 包括: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與能夠將資 地裝置之一裝置交換訊息;及—處理器, 置將資料發送至該目 目的地裝置,其中該 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 的地裝置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 收發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判定而將咨趾扁& _ 』疋吻將貧枓傳輪至該目的地裝 置。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大體上 包括:用於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一目的地裝置之一裝置交 換訊息之構件,用於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 遞裝置將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 至該目的地裝置之構件,及闲私1认—丨, ^ ^及用於基於该判定而將資料傳輸 至該目的地裝置之構件。 特定態樣提供-種用於藉由__源裝置之無線通信之電腦 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包含指令之電腦可讀媒 體’該等指令可執行以··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一目的地裝 置之-裝置父換訊息,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該 轉遞裝置將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 送至j目的地裝置’及基於該判定而將資料傳輸至該目的 地裝置。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無線節點。該無線節點大體上包括: 至少一天線;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經由該至少—天線而 151919.doc 201138530 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一目的地無線節點之另一無線節點交 換訊息,及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 定是經由該轉遞無線節點將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 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其中該收發 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判定而經由該至少一天線將資料傳輸 至該目的地裝置。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藉由一轉遞裝置之無線通信之方 法。該方法大體上包括:自一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 至一目的地裝置之一請求訊息;回應於該請求訊息,判定 疋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或疋經由该轉遞裝置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地 裝置為較佳的;及將一確認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該目的 地裝置,該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 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大體上 包括:-接收器,其經組態以自—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 發送至-目的地裝置之一請求訊息;一處理器,其經組態 以回應於該請求訊而判定是將該f料自該源裝置直接發 达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經由該裝置將該資料自該 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地I置為較佳的;及—傳輸器,其經 組態以將-確認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該目的地裝置,該 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 較佳的。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該裝置大體上 151919.doc 201138530 包括·用於自一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至-目的地裝 置之-請求訊息之構件,用於回應於該請求訊息而判定是 ,該資料自該源褒置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 是經由該裝置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 較佳的之構件,及詩將—確認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該 目的地裝置之構件,該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裝置將該資料 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特定態樣提供-種用於藉由—轉遞裝置之無線通信之電 腦程式產品。3電腦程式產品包括—包含指令之電腦可讀 媒體„亥等扎令可執行以:自一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 送至一目的地裝置之一請求訊息;回應於該請求訊息,判 定是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 的或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 地裝置為較佳的;及將一確認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該目 的地裝置,該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 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特定態樣提供一種無線節點。該無線節點大體上包括: 至少一天線;一接收器’其經組態以經由該至少一天線自 一源無線節點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至一目的地無線節點之 μ求sfl息,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該請求訊息而 =定是將該資料自該源無線節點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 即點為杈佳的或是經由該無線節點將該資料自該源無線節 點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為較佳的;及一傳輸器,其經 組態以經由該至少一天線將一確認訊息傳輸至該源無線節 151919.doc 201138530 點及該目的地無線節點,該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無線節點 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為較佳的。 【實施方式】 為了可詳細理解本發明之上述特徵的方式,可藉由來考 態樣(該等態樣中之一些說明於隨附圖式中)來閱讀上文簡 要概述之更特定描述。然而’應注意,隨附圖式僅說明本 發明之特定典型態樣,且因此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之範 疇,因為該描述可准許其他同等有效態樣。 在下文中參看隨附圖式更充分描述本發明之各種態樣。 然而,本發明可以許多丨同形式體現,且不應被解釋為限 於貫穿本發明所呈現之任何特定結構或功能。實情為,提 供此等態樣以使得本發明將為詳盡且完整的,且將向熟習 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發明之範疇。基於本文中之教示,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本發明之範疇意欲涵蓋本文中所 揭不之本發明的任何態樣,不管該態樣是獨立於本發明之 =何其他態樣而實施或是與本發明之任何其他態樣組合地 f施。舉例而言,可使用本文中闡述之任何數目的態樣來 實麵裝置或可使用本文中閣述之任何數目的態樣來實踐 一方法。另外,本發明之範疇意欲涵蓋使用除了本文中所 =述之本發明之各種態樣之外的或不同於該等態樣的其他 構功犯性或結構與功能性來實踐的此類裝置或方法。 …理解,本文中所揭示之本發明的任何態樣可由— 案之-或多個要素體現。 了方 詞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以意謂「充當一實例、例子 1519l9.doc 201138530 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何態樣未必被解 釋為比其他態樣較佳或有利。 ,然本文中描述特定態樣,但此等態樣之許多變化及排 列洛在本發明之範嘴内。雖然提及較佳態樣之—些益處及 優點,但本發明之範疇並不意欲限於特定益處、用途或目 輮。實情為,本發明之態樣意欲可廣泛應用於不同無線技 術、系統組態、網路及傳輸協定,其中之一些被舉例說明 於圖中及較佳態樣之以下描述中。實施方式及圖式僅說明 本發明而非限制本發明,本發明之範疇由隨附申請專利範 圍及其等效物界定。 實例無線通信系統 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可用於各種寬頻無線通信系統,包 括基於正交多工方案之通信系統。該等通信系統之實例包 括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FDMA)系統、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 (SC-FDMA)系統,等等。〇FDMA系統利用正交分頻多工 (OFDM),正交分頻多工(OFDM)為將整個系統頻寬分割成 多個正交副載波之調變技術。此等副載波亦可稱為載頻 調、頻率倉’等等。在使用OFDM的情況下,每一副載波 可藉由資料獨立地調變。SC-FDMA系統可利用交錯之 FDMA(IFDMA)以在散佈在系統頻寬上之副載波上傳輸、 利用區域化FDMA(LFDMA)以在鄰近副載波區塊上傳輸, 或利用增強之FDMA(EFDMA)以在多個鄰近副載波區塊上 傳輸。大體而言,藉由OFDM在頻域中發送調變符號,且 藉由SC-FDMA在時域中發送調變符號。 151919.doc 201138530 基於正交多工方案之通信系統的一個特定實例為 WiMAX系統。WiMAX(其代表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為基於標準之寬頻 無線技術,其在長距離上提供高輸送量寬頻連接。如今存 在WiMAX之兩個主要應用:固定WiMAX及行動WiMAX。 固定WiMAX應用為點對多點,從而使(例如)家庭及商業能 夠存取寬頻。行動WiMAX提供在寬頻速度下之蜂巢式網 路之完全行動性。 IEEE 802.1 6x為一新興標準組織,其用以定義用於固定 及行動寬頻無線存取(BWA)系統之空中介面。IEEE 802.16x在2004年5月批准用於固定BWA系統之「IEEE P802.16d/D5-2004」,且在2005年10月發佈用於行動BWA 系統之「IEEE P802.16e/D 12 Oct. 2005」。IEEE 802.16之 最新修訂「IEEE P802.16Rev2/D8 December 2008」(標準 草案)現合併來自IEEE 802.1 6e及勘誤表之材料。該等標準 定義四個不同實體層(PHY)及一個媒體存取控制(MAC) 層。該四個實體層中之OFDM及OFDMA實體層分別在固定 及行動BWA區域中為最風行的。 本文中之教示可併入至多種有線裝置或無線裝置(例 如,節點)中(例如,經實施於該等裝置内或由該等裝置執 行)。在一些態樣中,根據本文中之教示而實施之節點可 包含存取點或存取終端機。 存取點(「AP」)可包含、經實施為或稱為NodeB、無線 電網路控制器(「RNC」)、eNodeB、基地台控制器 151919.doc 201138530 (「BSC」)、基地收發器台(「BTS」)、基地台(「bs」)、 收發器功能(「…”無線電路…無線電收…基 本服務集(「謂」)、擴展服務集(「咖」)、無線電基二 。(S」)’或某其他術語。 存取終端機(「AT」)可包含、經實施為或稱為存取終端 機、用戶台 '用戶單元、行動台、遠端站台、遠端終端 機、使用者終端機、使用者代理、使用者器件、使用者設 備或某其他術語。在—些實施中’存取終端機可包含蜂巢 式電話、無線電話、會期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 域迴路(「WLL」)站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 無線連接能力之手持型器件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某其他 合適的處理器件。因此,本文中所教示之一或多項態樣可 併入至電話(例如,蜂巢式電話或智慧型電話)、電腦(例 如,膝上型電腦)、攜帶型通信器件、攜帶型計算器件(例 如,個人資料助理)、娛樂器件(例如,音樂或視訊器件, 或衛星無線電)、全球定位系統器件、耳機、感測器,或 座組態以經由無線或有線媒體通信之任何其他合適器件 中。在一些態樣中,節點為無線節點。該無線節點可提供 (例如)經由有線或無線通信鏈路之用於網路或至網路(例 如’諸如網際網路或蜂巢式網路之廣域網路)之連接性。 現參看圖1,其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各種態樣之無線通信 系統100。系統1 00包含一可包括多個天線群組之基地台 (亦即’存取點)1 〇 2。舉例而言’一個天線群組可包括天線 丄〇4及106,另一群組可包含天線108及110,且—額外群組 151919.doc • 10 - 201138530 可包括天線112及114。針對每一天線群組說明兩個天線; 然而,可將更多或更少天線用於每一群組。如熟習此項技 術者應瞭解,基地台102可額外包括一傳輸器鏈及一接收 器鏈,該等鏈中之每一者又可包含與信號傳輸及接收相關 聯之複數個組件(例如’處理器、調變器、多工器、解調 變器、解多工器、天線等等)。另外,基地台1〇2可為本籍 基地台、超微型基地台,及/或其類似者。 基地台102可與一或多個器件(諸如,器件116)通信;然 而,應瞭解,基地台102可與與器件116類似的實質上任何 數目個器件通信。如所描繪,器件116與天線1〇4及1〇6通 仏,其中天線104及106經由前向鏈路118將資訊傳輸至器 件Π6,且經由反向鏈路12〇自器件U6接收資訊。在分頻 雙工(FDD)系統中,前向鏈路118可利用與由(例如)反向鏈 路120使用之頻帶不同的頻帶。另外,在分時雙工(tdd)系 統中,前向鏈路11 8與反向鏈路12〇可利用共同頻帶。 另外,器件122及124可(諸如)以同級間組態彼此通信。 此外,器件122使用鏈路126及128而與器件124通信。在同 級間特用網路中,在彼此範圍内的器件(諸如,器件122及 124)在無用以中繼其通信之基地台1〇2及/或有線基礎結構 的情況下彼此直接通信。另外,同級器件或節點可中繼訊 務。網路内之以同級間方式通信之器件可類似於基地台起 作用且將訊務或通信中繼至類似於基地台而起作用之其他 斋件,直至該訊務到達其最終目的地為止。該等器件亦可 傳輸控制頻道,該等控制頻道載運可用以管理同級節點之 151919.doc 201138530 間的資料傳輸之資訊。 通信網路可包括進行無線(或有線)通信之任何數目個器 件或節點。每-節點可在一或多個其他節點之範圍内’且 β…、他即點進仃通信或諸如在多跳躍拓撲(例如,通信 可自節點跳躍至筋赴古$ ^。 〇 ^ 點直至到達最終目的地為止)中經由利
用其他節點而進杆诵俨。I 進仃通k舉例而言,發送器節點可能希望 與接收器節點進行通作。 通乜為了允許貫現在發送器節點與接 =郎點之間的封包傳送,可利用一或多個中間節點。應 !解,任何節點可為發送器節點及/或接收器節點,且可 貫質上同時執行發送及/或接收資訊之功能(例如,可與接 收資讯大約同時廣播或傳这咨4、斗、+ 達育讯)或在不同時間執行發送 及/或接收資訊之功能。 系統_可經組態以允許已起始經由 之節點將該會期移至一直接連 通… .y ^ 罝接連接的節點可在盔 任何囊封的情況下原生地交 乂換封包。根據一些態樣,「盔 本藉(h〇meless)」節點可在不 …、 天去八正在進仃的會期的情 况下切換至無線網路。「益 , …、本藉」意謂不具有在切換至外 藉網路時用來提供輔助以保持 ?守正在進仃的會期運作, 遞任何新的傳入請求以建立 主即點之當刖位置之新合期 任何本籍代理實體之節點。根 祀據—些態樣,節點可為行動 , … m(例如’有線的),或其組合(例 如,—個卽點為靜態的且第二 皆為行動的,等等)。 個即點為仃動的’兩個節點 圖2說明根據各種態樣的女 # 允卉兩個卽點經由廣域網路介 J5l919.doc -12. 201138530 面及/或器件至器件介面通信之系統200。一第一節點(節點D 2〇2及一第二節點(節點2)2〇4包括於該系統2〇〇中。每—節 點202、204包括至少兩個介面。第一介面可連接至提供網 際網路協定(IP)位址之網路2〇6。舉例而言,該網路可為廣 域網路(WAN)、區域網路(LAN)、本籍網路、數位用戶線 (DSL)、電纜、基於3Gpp的技術、基於3Gpp2的技術或提 供至所關注之網路(例如,網際網路)之互連接性及路徑選 擇之任何其他技術。 筇點202及204之介面可為有線的(例如,器件至器件)’ 無線的(例如,WAN),或其組合。舉例而言,節點丨介面 可為無線的且節點2介面可為有線的,或節點2介面可為無 線的且節點1介面可為有線的,兩個介面皆可為無線的, 或兩個介面皆可為有線的。 出於說明之目的,每一節點2〇2、2〇4之第一介面為WAN 介面208及210。WAN介面2〇8、21〇提供經由網路2〇6之連 接(其由鏈路212及214所說明)。另外,每一節點2〇2、2〇4 包括至少一第二介面,其連接至具有直接連接之同級者之 區域網路或多跳躍網狀網路。舉例而言,區域網路可為無 線區域網路(WLAN)或另一器件至器件(例如,同級間)技 術。出於說明之目的,每一節點2〇2、2〇4之第二介面經說 明為器件至器件(D2D)介面216、218。D2D介面216、218 允許節點202、204執行由直接鏈路22〇所說明之直接通 信。 見將痴述根據各種磕樣之用於開始經由網路206之會期 151919.doc •13- 201138530 及移至直接會期(例如,經由直接鏈路220)之程序。出於舉 例之目的,假定節點^ 202利用行動網際網路協定。由節點i 202將其行動IP本籍位址用作源位址而執行通信。本籍位 址為指派給節點之單播可路由位址,且用作該節點之永久 性位址。節點1 202藉由經由各別第一介面(例如,WAN介 面208、210)發送及接收封包而經由網路2〇6(例如,WAN) 而與節點2 204通信。可將該等封包囊封於至本籍代理之 MIPv6穿隧(其根據各種態樣可包括於網路2〇6中)中,或囊 封於直接至節點2 204之路線最佳化穿隧中。 圖3說明根據一例示性態樣之一例示性第一通信器件 3 0 0。例示性第一通信器件3 〇 〇為(例如)圖j之無線通信器件 (102 116 I22、124)中之一者或圖2之無線通信器件 (202、204)中之一者。 第一通信器件300包括經由匯流排3〇9耦接在一起之處理 器302及記憶體304,各種元件(3〇2、3〇4)可經由該匯流排 309互換資料及資訊。通信器件3⑽進一步包括可輕接至處 理器302之-輸入模組3〇6及—輸出模組,如所展示)。然 而,在一些態樣中,輪入描 模、,且306及輸出模組308位於處理 器302内部。輸入模組3〇6可接收私 楼收輪入信號。輸入模組306 可(且在一些態樣令確實)肖枯田 〇 貫)包括用於接收輸入之-無線接收 = 光學輸入介面。輪出模組3°8可包括(且在 一:二於傳輸輪出之-無線傳輸器及/或 一有線或光學輸出介面。 處理器302經組態以:自莖_ 弟一通信器件接收第一信號; 151919.doc •14· 201138530 在該第一信號滿足一庫 万白六 愿用警不準則時產生第—庫用馨-. 二_件之前-信號:第=:=來自該第 (且有時為)基地台。在-些態樣中,第=:點可為 =訊;在各種態樣中,作為經組態以接::: = 之口P刀,處理器302經組離η山产A 處 第-信號。“離樣中二,:無線同級間 A ,中,作為經組態以接收第二信之 4分,處理器302經組離 琥之 第二信號。 “枝由無線廣域網路介面接收該 上理益3。2經進一步組態以基於包括於第二信號中之 一通k盗件資訊及包括於 之減— 料以中之資訊判定將採取 作。在—例示性態樣中,該包括於第二信號中之第二 通^件資訊為關於該第二通信器件之前—位置之資訊, 該包括於第-信號令之資訊為當前位置資訊,且該摔作為 基於位置之訊務更新操作及基於位置之廣告更新操作中之 一者。在-些態樣中,處理器3〇2經進一步組態以回應於 所產生之第-應用警示而將資訊請求信號發送至請求對應 於第二通信器件之資訊之存取點。 本發明之特定態樣支援供存取點(Ap)(諸如,來自^之 AP 102)或另-⑥能力無線器件將訊務自-器件(亦即,同 級者)轉遞至另一器件(諸如’自器件122至器件124)之機 制。本發明t亦提議用來決定何時經由Ap轉遞比直接同級 間通信有利之準則。 問題設定 1519J9.doc •15· 201138530 ,歸^於高頻率無線網路(諸如,在60 GHz㈣中操作之 ,等高頻率無線網路)中之嚴重路徑損耗,預期此等系統 嚴重地依賴於定向通信。根據弗林斯(Fdis)方程式:
Prx
(4« a-NJ -Ρτχ, ⑴ 所接收功率(且因此’所接收之信號對雜訊比(SNR))可與 分別在傳輸ϋ及接收H處之天線增益如及如)之乘積成 比例。方程式⑴中之加表示傳輸功率,d為傳輪器血接 收器之間的距離’ c為傳輸信號之速度,且力為載波頻 率〇 具有插入式電源供應器及支援較高處理功率之能力(與 行動及手持型器件相比)使得八卩有可能使用大的天線陣 列。此等AP可在使用波束成形以將窄波束指向使用者站台 (STA)時獲得極大天線增益 方面,成本、空間及冷 率限制可防止手持㉟及/或攜帶型STA具有許多天線元件邊 使用複雜的波束成形演算法。 當手持型STA與AP通信時,可由Ap之高天線增益補償 方程式(1)中之STA之相對較小天線增益。然而,當具有有 限波束成形能力之兩個手持型STA以同級間方式直接通 信,所得之弱鏈路預算可嚴重限制STA至STA鏈路之輸送 量。此外,該兩個STA中之每一者可更有可能具有至Ap2 視線(LOS)路徑,因為AP可裝設於諸如天花板之較高點 上,而該兩個STA之間的直接路徑可能由諸如牆壁或較小 物件之障礙物阻隔。此等情形之一實例為具有小隔間之辦 15I9I9.doc -16 - 201138530 公空間,其中該等STA常常並不相互具有LOS,而該等 STA中之每一者可具有至安裝於天花板上之AP之LOS。 在另一情形中,兩個STA可位於無線網路之兩個遠端 處,使得該兩個STA之間的路徑損耗可為太強而不能執行 高輸送量通信。第三STA(可能地,AP)可經定位使得自該 兩個站台中之每一者至該第三站台之路徑損耗可能比該兩 個STA之間的路徑損耗小得多。此情況之一實例為房子内 之家庭網路,其中機上盒及TV可置於該房子的兩個遠端 中,但在其中間可能有一 AP。 在上述情形中,相較於AP/第三STA與兩個STA中之每一 者之間的鏈路,該兩個STA之間的鏈路可具有顯著較低容 量。因此,當兩個STA需要通信時,AP/第三STA在其之間 轉遞訊務來代替該兩個STA直接通信可為更有益的。 關於轉遞同級間訊務之準則 圖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的在行動台及天線陣列 處具有寬波束型樣、在存取點(AP)處具有精細波束型樣之 一實例無線網路。站台(STA)402可意欲將資料傳輸至另一 STA 404。在自STA 402至STA 404之直接鏈路408處所觀 測之信號對雜訊比(SNR)可由SNR〇表示,且在自STA 402 至AP 406之鏈路410處及在自AP 406至STA 404之鏈路412 處所觀測之SNR可分別由SNR】& SNR2表示(其係按複合維 度而定義)。在此等鏈路中之每一者處,可利用最好可能 的傳輸及接收波束型樣。 可符合若干條件,諸如:SNR〇可為太低的而不能支援自 151919.doc 17 201138530 STA 402至STA 404之高輸送量傳輸’ SNR〗及SNR2兩者皆 可比SNR0高得多,且訊務可容忍經由AP 406通信之額外潛 時。在此種狀況下,STA 402可將資料傳輸至AP 406 ’而 非將其直接發送至STA 404,且接著,AP 406可將該資料 轉遞至STA 404。 經由早期協商,AP 406及/或STA 402可知曉SNR〇、 SNh及SNR2之值。此外,頻道可為相對固定的,以使得 該等SNR在所意欲之通信期間並不顯著變化。藉由使用關 於加成性白高斯雜訊(AWGN)頻道之容量之向農公式 (Shannon's formula),複合頻道408、410及412之頻譜效率 可分別由C0、C!及C2表示,且經計算為: C; = l〇g2 (1十聊片)位元/秒/Hz (2) 在轉遞期間’在將資料封包自AP 406轉遞至STA 404之 前可需要完成該資料封包之自STA 402至AP 406之成功傳 輸《此外,經傳輸之資料封包可為長的,使得用於該傳輸 之頻道時間可能與封包長度成比例,而非受附加項、處理 時間及傳輸器與接收器之間的信號行進時間支配。 用於經由具有容量之頻道傳輸資料封包之頻道時間可 經近似為: 1\十 (3) ci 其中α為常數’其係封包長度及系統規格之函數。為了決 定ΑΡ轉遞是否為有益的,可比較由直接傳輸使用之總頻道 時間化與用於轉遞之頻道時間。藉由組合方程式(2)及 (3),可將化及7>阶估計為: 151919.doc 201138530 7z?_log(l + ™〇), _ a cr 〇 FW ~ log(l + SNR}) + log(l + SNR2) ° ^ ) 此外,由於可能的調變及寫碼方案(MCS)之清單常常由 無線標準定義,故可能需要考慮使用所定義之MCS當中的 最可靠MCS來進行資料封包之成功傳輸所需的最小SNR 值。此特定SNR值可由SNRmin表示。 藉由概述上文之論述,提議供AP(或供其他高能力器件) 在直接傳輸與AP轉遞之間作出抉擇之協定。AP(例如,來 自圖4之AP 406)可首先分別獲得鏈路408、410及412之SNR 值:SNR〇、SNR,及 SNR2。若 SNR〇<SNRmin,但 SNR!〉 SNRminXSNR2>SNRmin,則可挑選AP轉遞。若 SNRQ>SNRmin, 但 SNR]<SNRmin 或 SNR2<SNRmin,則可選擇自 STA 402 至 STA 404之直接傳輸。若 SNR^SNRhn、SNRfSNR^a SNR2<SNRmin,則使用任一方案之可靠傳輸皆可為不可能 的。若: ΪΏ_ =_!_<_!_十 1 :tfw, (5) a log(l + SNR0) log(l + SNR]) log(l + SNR2) a ’ 則可挑選直接通信。否則,可選擇AP轉遞。 用於轉遞同級間訊務之協定 可由AP使用信標内或其他控制訊息内之資訊要素(IE)週 期性地宣告AP轉遞能力。有轉遞能力的STA可在其關聯訊 息中宣告轉遞能力。可由源STA(例如,來自圖4之STA 402)或AP之較高層區段基於鏈路品質、訊務類型及其他考 慮因素而做出將AP轉遞當作一選項之決策。轉遞程序可能 151919.doc •19- 201138530 對目的地STA(例如,來自圖4之STA 404)之實體層(PHY) 及媒體存取控制(MAC)層為大部分透通的。STA 404可執 行其接收及應答,就好像其僅在與AP通信。 一旦STA 402或AP 406決定將AP轉遞當作一選項且若所 有涉及的STA皆支援AP轉遞,則以下協定可用以執行兩個 同級站台之間的資料通信。當STA 402決定將AP轉遞當作 一選項時,其可將轉遞請求訊息發送至AP 406。在本發明 之一態樣中,STA 402可使用其較佳天線型樣來傳輸該轉 遞請求訊息。此請求亦可含有各種訊務參數。在本發明之 另一態樣中,STA 402可藉由使用其全向波束將該轉遞請 求發送至AP 406及STA 404兩者。AP 406可藉由將AP轉遞 請求應答發送至STA 402而就該轉遞請求的接收及接受進 行應答。 AP 406可執行先前所提議之方法以決定是否AP轉遞比 STA 402與STA 404之間的直接通信較佳。若直接通信為較 佳的,則AP 406可將AP轉遞拒絕訊息傳輸至STA 402’且 轉遞協定可被終止。另一方面’若AP 4 06挑選AP轉遞’則 AP可將AP轉遞確認訊息傳輸至STA 402及STA 404,從而 宣告AP可將一些訊務自STA 402轉遞至STA 404。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AP 406可向STA 402指派用以將 該STA 402之封包中的一些傳輸至AP 406之頻道時間’以 及向STA 404指派用以自AP 406接收經轉遞之封包之其他 頻道時間。在另一態樣中,AP 406可指派用於STA 402與 AP 406之間的資料傳輸之特定頻帶,及用於STA 404處之 151919.doc -20· 201138530
資料接、收之其他可能的不同頻帶。在又另-態樣中,AP 406可人分配用於STA 與Ap侧之間的資料傳輸之空間頻 ’及用於將資料自AP他轉遞至STA 404之另一 * 間頻道集合。 1 可以-跳躍執行該轉遞,亦即,STA術可發送所有資 料’ AP4G6可接收該等資#枝對其進行緩衝,且接著,Ap 祕可將所有該等資料轉遞請A4G4。或者
躍執行該轉遞,亦即,可在多個循環中傳輸並轉遞== 包。 J 在本發月之一態樣中’ AP 406可解碼自STA 402接收之 整個資料封包,接著重新編碼該整個資料封包, 其二―。在重新編碼期間,可將一些』 貝料封包之標頭。在另-態樣中,AP 406可僅解石弓自 ⑽術接收之資料封包的—部分(例如,標頭= 重新編碼該經解碼之部分(可能將一些改變施加 =該封包之—剩餘部分(亦即,該封包之未經解碼^部 接著被增頻轉換。可處被降頻轉換且 曰貝〜換7將5亥封包之此剩餘部分與該封包 重新編碼部分一起自Αρ 406傳輸至STA 4〇4。 、 明之又另一態樣中,Ap 4。6可轉遞“τ =資料封包,而不解碼及重新編碼該封包之任何部分。 貫情為’ AP傷可僅對所接收之經降頻轉換之資 灯增頻轉換,且接著將其傳輸至sta 4〇4。可即時執行自 AP 406至STA 4〇4之資料傳輸(亦即,在具有所定義之小延 1519J9.doc 201138530 遲的情況下與在AP 406處之資料接收同時進行)。或者, 可在與在ΑΡ 406處之資料接收不同的單獨時間週期中執行 自ΑΡ 406至STA 404之資料傳輸。在此狀況下,可在將整 個封包轉遞至STA 404之前,首先在ΑΡ 406處對該整個封 包進行緩衝。 可在將每一封包轉遞至STA 404之前,在ΑΡ 406與STA 402之間完成該封包之應答程序(類似於規則資料交換)。類 似地,STA 404可與ΑΡ 406而非與STA 402執行其應答程 序。本發明之特定態樣支援:由ΑΡ 406將來自STA 404之 應答轉遞至STA 402。此可移除在ΑΡ 406處對自STA 402所 接收的封包進行緩衝之要求。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ΑΡ 406可向網路中之至少一 STA(包括STA 402)告知該網路中之該ΑΡ 406與複數個STA 之間的鏈路之頻道條件。因此,ΑΡ 406可向STA 402告知 ΑΡ 406與STA 402之間的鏈路之頻道條件,以及ΑΡ 406與 STA 404之間的鏈路之頻道條件。基於此資訊及STA 402與 STA 404之間的直接鏈路之已知頻道條件,STA 402可判定 是經由ΑΡ 406將資料發送至STA 404為較佳的或是將資料 直接發送至STA 404為較佳的。 基於此判定,STA 402可決定經由ΑΡ 406將資料發送至 STA 404。在此狀況下,STA 402可將關於決策之請求或宣 告訊息發送至ΑΡ 406。該宣告訊息可嵌入於待由ΑΡ 406轉 遞至STA 404之資料中。或者,STA 402可在該資料内包括 該資料之最終目的地為STA 404之指示,而非發送關於經 151919.doc -22- 201138530 由AP 406將該資料發送至STA 404之決策之額外訊f。▲ 指示可包含STA 404之位址。一旦接收到該資料,則Ap 406可知曉基於嵌入於該所接收之資料中的指示而將今所 接收資料轉遞至STA 404。 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在可將資料傳輸至— 裝置(其能夠將資料轉遞至目的地裝置)之源裝置處執行的 實例操作500。源裝置可為來自圖4之STA 402,轉遞袭置 可為AP 406,且目的地裝置可為STA 404。在5〇2處,源裝 置可與轉遞裝置交換訊息。在5〇4處,可基於訊息之交換 而判定是經由轉遞裝置將資料發送至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資 料直接發送至目的地裝置。在506處,源裝置可基於該判 定而將資料傳輸至目的地裝置。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訊息之交換可包含交換指示轉遞 裝置之疋向能力及源裝置之定向能力之一或多個訊息。接 著’基於轉遞裝置之定向能力及源裝置之定向能力,可判 定(在轉遞裝置處或在源裝置處)是經由轉遞裝置將資料轉 遞至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資料直接發送至目的地裝 置為較佳的。 在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中,訊息之交換可包含交換指示轉 遞裝置之傳輸功率及源裝置之傳輸功率之一或多個訊息。 接著’基於轉遞裝置之傳輸功率及源裝置之傳輸功率,玎 判疋(在轉遞裝置處或在源裝置處)是經由轉遞裝置將資料 轉遞至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資料直接發送至目的地 裝置為較佳的。 1519l9.doc •23- 201138530 在本發明之又另一態樣中 , Λ心之父換可包含交換指示 轉遞裝置之4多個波束成形增益及源裝置之 束成形增益之一或多個訊息 -夕; 多個波束成形增益及源裝置之二::轉遞裝置之-或 划〜衣罝之或多個波束成形增益,可 献、“口 在原裝置處)是經由轉遞裝置將資料 裝置為較佳的。 疋將資枓直接發送至目的地 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料“之在 轉遞至目的地裝置之轉遞癸番… 貞针目源裝置 遞裝置處執行的實例操作600。在 6〇2處,轉遞裝置可自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至目的 地裝置之請求訊息。在604處,回應於該請求訊息,轉遞 裝置可判定是將資料自源裝置直接發送至目的地裝置為較 佳的或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資料自源裝置發送至目的地裝 置為較佳的。在606處,轉遞裝置可將確認訊息傳輸至源 裝置及目的地裝置’ s亥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資 料發送至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回應於該確認訊息,源裝 置可將資料傳輸至轉遞裝置,且接著,可將該資料自轉遞 裝置轉遞至目的地裝置。 上文所描述之方法的各«作可由㈣執行相應功能之 任何合適構件執行。構件可包括各種硬體及/或軟體組件 及/或模組,其包括(但不限於)電路、特殊應用積體電路 (ASIC)或處理器。大體而言,在存在諸圖中所說明之操作 的情況下’彼等操作可具有具類似編號之對應的對應物構 件加功能組件。舉例而言,圖5及圖6中所說明之區塊5〇2 151919.doc -24- 201138530 至506及602至606對應於圖5A及圖6A中所說明的電路區塊 502A至 506A及 602A至 606A。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判定」涵蓋多種動作。舉例而 ° 判疋」可包括计算(calcu〖ating/computing)、處理、 導出、研究、查找(例如,在表、資料庫或另一資料結構 中查找)、查明及其類似者。又,「判定」可包括接收(例 如,接收資訊)、存取(例如,存取記憶體中之資料)及其類 似者。又,「判定」可包括解析、選擇、挑選、建立及其 類似者。 ~ 如本文中所使用,指代一項目清單中之「至少一者」之 短語指代彼等項目之任何組合(包括單__成員)。作為一實 例’ 「α、6或c中之至少一者」意欲涵蓋:“c、心 b、a-c、b-c反 a-b-c 〇 上文所描述之方法的各種操作可由能夠執行該等操作之 任何合適構件(諸如,各種硬體及/或軟體組件、電路及/或 模組)執行。大體而言,諸圖中所說明之任何操作可由能 夠執行該等操作之相應功能構件執行。 可藉由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判(Dsp)、特殊應用 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信號(FPGA)或其他可 程式化邏輯器件(PLD)、離散問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 則牛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何組合來 貫施或執行結合本發明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區塊、模 ㈣電路。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令,處 理器可為任何市售處理器、 I51919.doc •25· 201138530 處理器亦可實施為計算3|件之細 。…人 ^鼻益件之組合,例如,DSP與微處理 益之、·且口、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崎核心之—或多 處理器’或任何其他該組態。 1 結合::明所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之步驟可直接以硬 體:以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或以兩者之組合體現。軟 體模、,且可駐留於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形式之儲存媒體 中。可使用之儲存媒體的一些實例包括隨機存取記佾體 (讓)、唯讀記憶體(R〇M)、快閃記憶體、咖⑽記憶 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磁碟、⑶ 麵等等。軟體模組可包含單一指令或許多指令,且可在 右干不同矛王式碼片段上、在不同程式當中及跨越多個儲存 媒體而分佈。儲存媒體可麵接至處理器,以使得處理器可 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及將資訊寫入至儲存媒體。在替代例 中’儲存媒體可與處理器成一體。 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包含用於達成所描述方法之一或多 個步驟或動作。在不脫料請專利範圍之範•的情況下, 可將方法步驟及/或動作彼此互換。換言之,除非指定步 驟或動作之特疋次序’否則可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 嘴的情況下修改特定步驟及/或動作之次序及/或使用。 可以硬肢、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所描述之功 能。若以軟體實施’則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而儲存於 電腦可讀媒體上。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 媒體。舉例而言且非限制,該等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 Ram、R0M、EEPR〇M、cd r〇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 1519l9.doc •26· 201138530 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 令哎資料社错+ 4 載運或錯存呈指 其他媒體。如本文中所#田 «取之任何 rrm 4. 吏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 (CD)、雷射光碟、光學杏雄 „ RI @ ^ '數位影音光碟(dvd)、^ 磁碟及B〗U-ray®光碟,苴申 f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 料,而光碟藉由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生資料。 因此,特定態樣可包含用於舳—+ ^ 用於執仃本文_所呈現之操作的 電腦程式產品。舉例而言,該 子乍的 €胸私式產品可包含儲存有 (及或編碼有)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由 個處理器執行以執行本 一夕 个乂 T所拖述之刼作。對於特定態 樣省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包裝材料。 亦可在傳輸媒體上傳輸軟體或指令。舉例而言,若使用 同軸電I光纖I線、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 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而自網站、飼服器或盆 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纜線、雙絞線、 DSL或諸如紅外線、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於傳輸 媒體之定義中。 另外’應瞭解’詩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及技術的 模組及/或其他適當構件可在適用時由使用者終端機及/或 基地台下載及/或以其他方式獲得。舉例而言,此類器件 可柄接至飼服器以促進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的構 牛傳送或者,可經由儲存構件(例如,ram、R〇M、 諸如緊密光碟(CD)或軟性磁碟之實體儲存媒體等等)提供 本文中所也述之各種方法’以使得使用者終端機及/或基 15l919.doc -27· 201138530 地台可在將儲存構件耦接或提供至器件之後就獲得各種方 法此外,可利用用於將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及技術提供 至器件的任何其他合適技術。 應理解,中4專利圍不限於上文所說明之精確組態及 ’且件可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的情況下對上文所 描述之方法及裝置的配置、操作及細節進行各種修改、改 變及變化。 雖然前述内容係.針對本發明之實施例,但可在不脫離本 發明之基本範嘴的情況下設計本發明之其他及另外實施 例,且本發明之範疇係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判定。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一實例無線通信系 統。 圖2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允許兩個節點通信的 系統。 圖3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之通信器件的實例。 圖4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的在行動台及天線 陣列處具有寬波束型樣、在存取點(Ap)處具有精細波束型 樣之一實例無線網路。 圖5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的在可將資料傳輸至AP 以轉遞至另一 STA之STA處所執行的實例操作。 圖5A說明能夠執行圖5中所說明之操作的實例組件。 圖6說明根據本發明之特定態樣的在可將自STA接收之 資料轉遞至另-STA之AP處所執行的實例操作。 151919.doc -28- 201138530 圖6A說明能夠執行圖6中所說明之操作的實例組件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 無線通信系統 102 基地台/無線通信器件/存取點 1〇4 天線 106 天線 108 天線 110 天線 〇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6 天線 天線 無線通信器件 前向鏈路 反向鏈路 無線通信器件 無線通信器件 鏈路 128 鏈路 200 202 204 206 系統 第一節點(節點1)/無線通信器件 第二節點(節點2)/無線通信器件 網路 208 21〇 廣域網路介面 廣域網路介面 鏈路 I519l9.doc •29· 212 201138530 214 鍵路 216 器件至器件(D2D)介面 218 器件至器件(D2D)介面 220 直接鏈路 300 第一通信器件 302 處理器 304 記憶體 306 輸入模組 308 輸出模組 309 匯流排 402 站台(STA) 404 站台(STA) 406 存取點 408 直接鏈路 410 鏈路 412 500
502A
504A
506A 鏈路 在可將資料傳輸至一裝置(其能夠將資料轉遞 至目的地裝置)之源裝置處執行的實例操作 用於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目的地裝置之裝置 交換訊息之電路 用於基於訊息之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轉遞裝置 將資料發送至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資料直接發 送至目的地裝置之電路 用於基於判定將資料傳輸至目的地裝置之電路 151919.doc •30· 201138530 600 602
602A 604
604A 606
606A 在可將資料自源裝置轉遞至目的地裝置之轉 遞裝置處執行的實例操作 自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至目的地裝置 之清求訊息 用於自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至目的地 裝置之清求訊息之電路 回應於請求訊息而判定是將資料自源裝置直 接發送至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經由轉遞 裝置將資料自源裝置發送至目的地裝置為較 佳的 用於回應於請求訊息而判定是將資料自源裝 置直接發送至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經由 轉遞裝置將資料自源裝置發送至目的地裝置 為較佳的之電路 將確認訊息傳輸至源裝置及目的地裝置,該 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轉遞裝置將資料發送至目 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用於將確認訊息傳輸至源裝置及目的地裝置 之電路 151919.doc 31

Claims (1)

  1. 201138530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用於藉由一源裝置之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一目的地裝置之一裝置交換訊 息; ' 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資料發 送X目的地裝置或疋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 置;及 基於該判定而將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 該交換包含交換指示至少一頻道條件之一或多個訊 息,及 該判定包含基於該至少一頻道條件而判定是經由該轉 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該 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至少一頻道條件包含以下各 者中之至少一者.該源裝置與該轉遞裝置之間的—鏈路 之頻道條件;或該轉遞裝置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一鍵 路之頻道條件。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在基於該判定進行之該傳輸之前,決定經由該轉遞事 置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裝置;及 將關於該決策之一宣告訊息傳輸至該轉遞裝置。 5·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宣告訊息嵌入於該資料中。 6·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傳輸包含: 1519I9.doc 201138530 將4資料傳輸至該轉遞裝置,該資料包含該目的地裝 置之位址’該位址指示應將該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 置。 7.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 "亥交換包含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定向能力及該源裝 置之定向能力之一或多個訊息;及 6玄判定包含基於該轉遞裝置之該定向能力及該源裝置 之》玄疋向此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 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 地裝置為較佳的。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 忒父換包含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傳輸功率及該源 裝置之一傳輸功率之一或多個訊息;及 °玄判疋包含基於該轉遞裝置之該傳輸功率及該源裝置 之該傳輸功率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 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 地裝置為較佳的。 9.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 該交換包含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或多個波束成形 增益及該源裝置之一或多個;皮束成%增益之一或多個訊 息;及 ° 該判定包含基於該轉遞梦署# 4 ^ . 付您裒置之忒一或多個波束成形增 益及該源裝置之該一或多個诂击士,泌秘、,t , 八夕调波束成形增盈而判定是經由 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呼曰Μ从站甚& ± ’ S文主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 151919.doc 201138530 將遠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ίο. 11. 12.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交換包含: 將一請求訊息傳輸至該轉遞裝置;及 自5亥轉遞裝置接收指示應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 地裝置或是應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 裝置之一回應訊息。 如靖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將該資料之另一部分傳輸至 °亥轉遞裝置之刖將該資料之一部分傳輸至該轉遞裝置以 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且該方法進一步包含: 自該轉遞裝置接收在該轉遞裝置處成功地接收該資料 Up分之一應答’其中尚未自該轉遞裝置轉遞該資料 之該部分至該目的地裝置。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該轉遞裝置接收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成功地接收該資 料之該部分之—應答’其中該目的地裝置將該應答發送 至該轉遞裝置。 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收發器,其經組態以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一目的地 裝置之一裝置交換訊息;及 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 丞於汛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 由該轉遞裝置將資料發送?B , 、、 貞'叶贫这至5玄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該資料 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其中 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判 J疋而將負枓傳輸至該目 的地裝置。 151919.doc 201138530 14.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 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交換指示至少一頻道條件之一或 多個訊息;及 ~ 該處理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至少一頻道條件而判定是 經由該轉輕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 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該至少一頻道條件包含以下各 與該轉遞裝置之間的一鏈路之 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一鏈路 15.如請求項14之裝置,其中 者中之至少一者:該裝置 頻道條件;或該轉遞裝置 之頻道條件。 1 6.如請求項1 3之裝置,其中: 該處理器亦經組態以在基於該判定進行之該傳輸之前 決定經由該轉遞裝置而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裝置, 且其中 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將關於該決策之一宣告訊息傳輸 至該轉遞裝置。 17·如請求項16之裝置’其中該宣告訊息嵌入於該資料中。 1 8.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 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將該資料傳輸至該轉遞裝置,該 資料包含該目的地裝置之一位 衣罝乏位址,該位址指示應將該資 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 19.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 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定向能力 及該裝置之定向能力之一或多個訊息;及 15l919.doc 201138530 5玄處理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轉遞裝置之該定向能力及 該裝置之該定向能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 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 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2 0.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 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一傳輸功 率及3亥裝置之一傳輸功率之一或多個訊息;及 S亥處理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轉遞裝置之該傳輸功率及 該裝置之該傳輸功率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 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 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21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 s亥收發器亦經組態以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一或多個 波束成形增益及該裝置之一或多個波束成形增益之一或 多個訊息;及 该處理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轉遞裝置之該一或多個波 束成形增益及該裝置之該一或多個波束成形增益而判定 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 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22·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 將—請求訊息傳輸至該轉遞裝置,及 1該轉遞裝置接收指示應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 地裂置或是應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 裝置之—回應訊息。 151919.doc 201138530 23.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在將該資料之另一部分傳輸至 °亥轉遞裝置之前將該資料之一部分傳輸至該轉遞裝置以 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且其中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 自該轉遞裝置接收在該轉遞裝置處成功地接收該資料 之β玄部分之一應答’其中尚未自該轉遞裝置轉遞該資料 之該部分至該目的地裝置。 24. 如叫求項2〇之裝置,其中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 自該轉遞裝置接收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成功地接收該資 料之該D卩分之一應答,丼中該目的地裝置將該應答發送 至該轉遞裝置。 25.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用於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一目的地裝置之一裝置交換 訊息之構件; 用於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資 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 地裝置之構件;及 用於基於該判定而將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裝置之構 件。 26.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 該用於交換之構件包含用於交換指示至少一頻道條件 之一或多個訊息之構件;及 该用於判定之構件包含用於基於該至少一頻道條件而 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 权佳的或疋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151919.doc •6· 201138530 之構件。 27. 如請求項26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頻道條件包含以下各 者中之至少一者:該裝置與該轉遞裝置之間的一鏈路之 頻道條件;或該轉遞裝置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一鏈路 之頻道條件。 28.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用於在基於該判定進行之該傳輸之前決定經由該轉遞 裝置將該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裝置之構件,其中 該用於傳輸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將關於該決策之一 宣告訊息傳輸至該轉遞裝置。 29. 如請求項28之裝置,其中該宣告訊息嵌入於該資料中。 30.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 該用於傳輸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將該資料傳輸至該 轉遞裝置’ s亥資料包含該目的地裝置之一位址,該位址 指示應將該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 3 1 ·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 該用於交換之構件包含用於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定 向旎力及該裝置之定向能力之一或多個訊息之構件;及 該用於判定之構件包含用於基於該轉遞裝置之該定向 能力及該裝置之該定向能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 。亥資料發送至该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 毛送至違目的地裂置為較佳的之構件。 32.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 该用於交換之構件包含用於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一 151919.doc 201138530 置之一傳輸功率之一 傳輸功率及該裝 件;及 或多個訊息之構 :用於判定之構件包含用於基於該轉遞裝置之 ::及該裝置之該傳輸功率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 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I κ置為較佳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 达至该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之構件。 33·如請求項25之裝置,其中: ^用於交換之構件包含用於交換指示該轉遞裝置之一 之一=束成形增益及該裝置之—或多個波束成形增益 之一或多個訊息之構件;及 /於判疋之構件包含用於基於該轉遞裝置之該一戍 成形增益及該裝置之該-或多個波束成形增益 而〜疋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裂置 :較佳的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 的之構件。 往 34.如。月求項25之裝置,其中該用於交換之構件包含: 用於將-請求訊息傳輸至該轉遞裝置之構件;及 用於自該轉遞裝置接收指示應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 目的地裝置或是應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轉遞至該目 的地袈置之一回應訊息之構件。 '如請求項25之裝置,纟中在將該資料之另—部分傳輸至 该轉遞裝置之前將該資料之—部分傳輸至該轉遞裝置以 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且該裝置進一步包含: 用於自該轉遞裝置接收在該轉遞裝置處成功地接收該 151919.doc 201138530 資料之該部分之一應答之構件,其中尚未自該轉遞裝置 轉遞該資料之該部分至該目的地裝置。 36.如請求項35之裝置,其中: 該用於接收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自該轉遞裝置接收 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成功地接收該資料之該部分之一應 答’其中該目的地裝置將該應答發送至該轉遞裝置。 3 7 · —種用於藉由一源裝置之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其 包含一包含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該等指令可執行以: 與能夠將資料轉遞至一目的地裝置之一裝置交換訊 息; 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資料發 送至該目的地裝置或是將該資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 置;及 基於該判定而將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裝置。 3 8. —種無線節點,其包含: 至少一天線; 一收發器,其經組態以經由該至少一天線與能夠將資 料轉遞至一目的地無線節點之另一無線節點交換訊息;及 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基於訊息之該交換而判定是經 由該轉遞無線節點將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或β 將s亥寅料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其中 該收發器亦經組態以基於該判定而經由 μ 王夕一天線 將資料傳輸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 39. —種用於藉由一轉遞裝置之無線通信之方法,其包含· 151919.doc 201138530 自一源裝置接收用α將資料發送至-目的地裝置之一 請求訊息; 回應於該請求訊息,判定是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直接 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 資料自該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及 將一確認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該目的地裝置,該確 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 置為較佳的。 40.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及 將該所接收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且 其中同時執行該接收及該轉遞。 41 ·如請求項3 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及 將該所接收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且 其中在將所有該等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之前,在 該轉遞裝置處接收所有該等資料且對其進行緩衝。 42.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轉遞裝置之頻道 時間指派給該源裝置;及 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料之其他頻道時間 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 43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無裝置傳輸至該轉遞裝置之頻帶 151919.doc -10- 201138530 指派給該源裝置;及 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料之其他頻帶指派 給該目的地裝置。 44·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轉遞裝置之—第 一空間頻道集合指派給該源裝置;及 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料之一第二空間頻 道集合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 45.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中在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之另 一部分之前,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之一部分且將其轉 遞至該目的地裝置。 46.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在轉遞該資料之該部分之前將對該資料之該部分之該 接收進行應答的一應答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 自該目的地裝置接收指示在該目的地裝置處對該資料 之该部分之接收的另一應答訊息。 47.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中該判定包含: 基於該源裝置與該轉遞裝置之間的一鏈路之頻道條 判定一第一鏈路品質; ' 基於忒轉遞裝置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一鏈路之 條件判定一第二鏈路品質; ,道 基於該源裝置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一直接鏈 道條件判n鏈m 之頻 比較該經判定之第—鍵路品質、第二鍵路品質或第: 151919.doc 201138530 鏈路品質中之至少一者與使用—選 石馬方案成功 〇 信號對雜訊 傳輸該資料所需的鏈路品質之〜戶:調憂、寫 48. 49. 50. 51. 52. 53. :請求項47之方法,其中該頻道::義包等:一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 解碼該所接收資料之一部分; 重新編碼該資料之該經解碼之部分. 將該資料之該經重新編碼之部分與該 經解碼的一剩餘部分一起轉遞。…X所接收資料之未 經解碼部分包含一 如請求項49之方法,其中該資料之該 標頭,且其中該重新編碼包含: 修改該資料之該經解碼部分。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將關於至少一頻道條件之資訊傳輪至該源裳置, 其中該至少一頻道條件包含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 該源裝置與該轉遞裝置之間的—鏈路之頻道條件;或該 轉遞裝置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鏈路之頻道條件。 如請求項3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自广源裝置接收包含一宣告訊息之該資料,該宣告訊 息指示該源裝置決定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 目的地裝置。 如凊求項3 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自s亥源裝置接收該資料,該資料包含該目的地裝置之 151919.doc •12· 201138530 一位址;及 基於該位址判定應將該所接收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 置。 ’ 54.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接收器,其經組態以自一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 送至一目的地裝置之一請求訊息; 一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該請求訊息而判定是將 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 是經由該裝置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 為較佳的;及 一傳輸器,其經組態以將—確認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 及該目的地裝置,該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裝置將該資料 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55. 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中: 該接收器亦經組態以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及 該傳輸器亦經組態以將該所接收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 裝置,且 其令同時執行該接收及該轉遞。 56. 如凊求項54之裝置,其中: 。玄接收器亦經組態以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及 /傳輸器亦經組態以將該所接收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 裝置,且 v、中在將所有該等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之前,在 °亥裝置處接收所有該等資料且對其進行緩衝。 151919.doc 13 201138530 57. 58. 59. 60. 61. 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經組態以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裝置之 頻道時間指派給該源裝置之一電路,其中 該電路亦經組態以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 料之其他頻道時間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 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經組態以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裝置之 頻帶指派給該源裝置之一電路,其中 該電路亦經組態以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 料之其他頻帶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 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經組態以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裝置之 一第一空間頻道集合指派給該源裝置之一電路,其中 該電路亦經組態以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 料之一第二空間頻道集合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 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中在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之另 4分之前,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之一部分且將其轉 遞至該目的地裝置。 如請求項6 0之裝置,其中: 該傳輸器亦經組態以在轉遞該資料之該部分之前將對 該資料之該部分之該接收進行應答的一應答 該源裝置;及 該接收器亦經組態 的地裝置處對該資料 以自該目的地裝置接收指示在該目 之該部分之接收的另一應答訊息。 151919.doc •14· 201138530 62.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中該處理器亦經組態以: 基於該.源裝置與該裝置之間的一鏈略之頻道條件判定 一第一鏈路品質; 基於5亥裝置與該目的地穿詈之問 判定-第二鏈路品質; 鏈路之頻道條件 基於該源裝置斑兮· B α@ 的裝置H直接鏈路之頻 道條件判定一第三鏈路品質;及 比二該經判定之第-鏈路品質、第二鏈路品質或第三 鏈路-質中之至少—者與使用 傳輸該資料所需的鍵路品質之一所定義等?碼方案成功 63·:請求項62之裝置,其中該頻道條件包含-信號對雜訊 64.如s月求項5 4夕往要 置接收該資料,、騎^該接收器亦經組態以自該源裝 ^且5亥裝置進一步包含: 分;Γ石馬益’其經組態以解碼該所接收之資料之一部 部:編=中其經組態以重新編竭該資料之該經解碼之 β亥傳輪器亦經組能 與該所接收資料之;;:τ 該經重新編碼之部分 仏如請求項64之裝¥、讀碼的一剩餘部分—起轉遞。 標頭,且其中該dr資料之該經解碼部分包含一 碼部分。 態以修改該資料之該經解 66.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中: 1519I9.doc •15· 201138530 及傳輪态亦經組態以將關於至少— 夕頸道條件之資傳 輸至該源裝置,且 1寻 其中該至少一頻道條件包含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 該源裝置與該裝置之間的-鏈路之頻道條件置 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一鏈路之頻道條件。 / 67.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中: 該接收器亦經組態以自該源裝置接收包含一宣生 之該資料’該宣告訊息指示該源裝置決定經由該:置: 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 · 68·如請求項54之裝置,其中該接收器亦經組態以自該源裝 置接收該資料,該資料包含該目的地裝置之一位址,且 該裝置進一步包含: 經組態以基於該位址判定應將該所接收資料轉遞至該 目的地裝置之一電路。 69. —種用於無線通信之裝置,其包含: 用於自一源裝置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至一目的地裝置 之一請求訊息之構件; 用於回應於該請求訊息而判定是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 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經由該裝置將該 貧料自該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之構件;及 用於將一確涊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該目的地裝置之 構件,3亥確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 的地裝置為較佳的。 70.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令: 151919.doc •16- 201138530 該用於接收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自該源裝置接收該 資料;及 »亥用於傳輸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將該所接收資料轉 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且 其中同時執行該接收及該轉遞。 71. 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中: 該用於接收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自該源裝置接收該 資料;及 該用於傳輸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將該所接收資料轉 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且 其中在將所有該等資料轉遞至該目的地裝置之前,在 該裝置處接收所有該等資料且對其進行緩衝。 72. 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用於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裝置之頻道 時間指派給該源裝置之構件;及 用於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料之其他頻道 時間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之構件。 73. 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用於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裝置之頻帶 指派給該源裝置之構件;及 用於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料之其他頻帶 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之構件。 74. 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進一步包含: 用於將用於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傳輸至該裝置之—第 151919.doc 201138530 一空間頻道集合指派給該源裝置之構件;及 用於將用於在該目的地裝置處接收該資料之—第二* 間頻道集合指派給該目的地裝置之構件。 75.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中在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之另 一部分之前,自該源裝置接收該資料之一部分且將其轉 遞至該目的地裝置。 76·如請求項75之裝置,其中: 該用於傳輸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在轉遞該資料之节 部分之前將對該資料之該部分之該接收進行應答的 答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 該用於接收之構件經進一步經組態以自該目的地裝】 接收指示在該目的地裝置處對該資料之該部分之: 另一應答訊息。 77.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中該用於判定之構件包含: 用於基於該源裝置與該裂置之間的_鏈路之頻道條. 判定一第一鏈路品質之構件; 用於基於該裝置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間的一鏈路之頻支 條件判定一第二鏈路品質之構件; 1 用於基於該源裝置與該目的地裝置之門认 + 直之間的一直接鏈5 之頻道條件判定一第三鏈路品質之構件;及 用於比較該經判定之第一鏈路品質、笛 一 只弟二鏈路品質』 第三鏈路品質中之至少一者與使用一 、 砥疋调變·寫碼方: 成功傳輸該資料所需的鏈路品質之一— ’ 尸汀疋義等級之;j 件0 151919.doc -18- 201138530 78.如請求項77之裝置, 比0 其中 該頻道條件包含-信號對雜訊 :自:69之褒置,其中該用於接收之構件經進1組 ^ …原'裝置接收該資料’且該裝置進一步包含: 用於魅m汾* μ & ^ . ,、 —-仏机見逆一交 用於解碼該所接收資料之一部分之構件;及 用於重新編碼該資料之該經解竭之部分之構件且其中 =用於傳輸之構件經進—步組態以將該資料之該經重 n分與該所㈣資料之未經解碼的—剩餘 一起轉遞。 ⑥月长項79之裝置’其中該資料之該經解碼部分包含— ‘頭,且其中該用於重新編碼之構件包含: 用於修改該資料之該經解碼部分之構件。 8 1.如s青求項69之裝置,其中: 该用於傳輸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將關於至少一頻道 條件之資訊傳輸至該源裝置,且 其中该至少一頻道條件包含以下各者中之至少一者·· 。亥源裝置與該裝置之間的__鏈路之頻道條件;或該裝置 與"亥目的地裝置之間的—鏈路之頻道條件。 82. 如請求項69之裝置,其中: 該用於接收之構件經進一步組態以自該源裝置接收包 含一宣告訊息之該資料,該宣告訊息指示該源裝置決定 I由4袭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 83. 女叫求項69之裝置,其中該用於接收之構件經進一步組 I以自该源裝置接收該資料,該資料包含該目的地裝置 15J919.doc -19- 201138530 之一位址’且該裝置進—步包含: 用於基於該位址判定廄腺4 疋應將该所接收資料轉遞至該目的 地裝置之構件。 84. -種用於藉由-轉遞裝置之無線通信之電腦程式產品, 其包含一包含指令之電腦可讀媒體,指令可執行 自一源裝置接收用以將眘祖路、义s 村貢枓發送至一目的地裝置之— 請求訊息; 回應於該請求訊息,刹中θ攸# — 判疋疋將該資料自該源裝置直接 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或是經由該轉遞裝置㈣ 資料自該源裝置發送至該目的地裝置為較佳的;及/ 將-碟認訊息傳輸至該源裝置及該目的地裝置,該確 認訊息指示經由該轉遞裝置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裝 置為較佳的。 85. —種無線節點,其包含: 至少一天線; —接收器,其經組態以經由該至少一天線而自一源無 線筇點接收用以將資料發送至一目的地無線節點之—請 求訊息; β —處理器,其經組態以回應於該請求訊息而判定是將 該資料自該源無線節點直接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為 較佳的或是經由該無線節點將該資料自該源無線節點發 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點為較佳的;及 —傳輸器,其經組態以經由該至少一天線將—確認訊 151919.doc -20- 201138530 息傳輸至該源無線節點及該目的地無線節點,該確認訊 息指示經由該無線節點將該資料發送至該目的地無線節 點為較佳的。 151919.doc 21
TW099137359A 2009-10-29 2010-10-29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W20113853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5597109P 2009-10-29 2009-10-29
US12/619,170 US20110103240A1 (en) 2009-10-29 2009-11-16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8530A true TW201138530A (en) 2011-11-01

Family

ID=4392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7359A TW201138530A (en) 2009-10-29 2010-10-29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103240A1 (zh)
EP (1) EP2494845B1 (zh)
JP (1) JP5524342B2 (zh)
KR (2) KR20140108599A (zh)
CN (1) CN102598844B (zh)
TW (1) TW201138530A (zh)
WO (1) WO2011059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7450B (zh) 2011-09-29 2017-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GB2498539A (en) * 2012-01-18 2013-07-24 Renesas Mobile Corp Base station assisted asymmetric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40050123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Harris Corp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voip bridge radio providing channel design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3916886B (zh) * 2012-12-30 2017-08-04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测试方法、系统、模拟基站和测试终端
CN103974454B (zh) * 2013-01-28 2017-10-3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传送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端直接通信装置及其通信路径切换方法
US9357580B2 (en) * 2013-02-07 2016-05-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N104066126B (zh) * 2013-03-18 2017-10-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d2d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9538371B2 (en) 2013-07-10 2017-01-0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5005541A1 (ko) * 2013-07-11 2015-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직접통신의 서비스 품질을 보장하기 위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100837B1 (ko) * 2013-08-08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d2d)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54192B1 (ko) 2013-09-24 2021-05-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망 토폴로지 분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046860A1 (ko) * 2013-09-24 2015-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망 토폴로지 분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257166A1 (en) * 2014-03-04 2015-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local wireless connectivity for point-to-point media streaming
WO2016003034A1 (ko) * 2014-06-30 2016-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의 포워딩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414303B1 (en) 2015-01-16 2016-08-09 Kyynel Ltd Network access using mobile base stations
US9971714B2 (en) * 2015-05-05 2018-05-15 Oath Inc. Device interfacing
CN106303912A (zh) 2015-05-29 2017-01-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303910B (zh) 2015-05-29 2020-01-10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303908B (zh) 2015-05-29 2019-11-2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方法及设备间通信装置
JP6897566B2 (ja) * 2015-11-19 2021-06-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JP2017103586A (ja) 2015-12-01 2017-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7231702B (zh) * 2016-03-24 2021-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及其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CN109479221B (zh) 2016-07-1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6937392B (zh) * 2017-04-28 2020-04-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dash业务中用户体验质量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US10165426B1 (en) * 2017-06-22 2018-12-25 Apple Inc.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s
WO2019141371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connectivity based on a first sidelink connection and a second connection via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19239505A1 (ja) * 2018-06-12 2019-12-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US11140457B1 (en) * 2018-09-20 2021-10-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routing selection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230198645A1 (en) * 2021-12-21 2023-06-22 Dish Network Technologies India Private Limite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community of over-the-air broadcast content receiv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3618A (en) * 1995-07-18 1999-05-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Multim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16271B (en) * 1996-08-02 2001-04-18 Motorola Ltd Method of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s mode
US5995500A (en) * 1997-07-18 1999-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bile stations
US6415146B1 (en) * 1999-05-25 2002-07-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system enabling mobile-to-mobile communication
JP3801526B2 (ja) * 2002-04-30 2006-07-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US8050360B2 (en) * 2002-06-12 2011-11-0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Direct link rela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251235B2 (en) * 2002-06-12 2007-07-31 Conexant, Inc. Event-bas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JP3792632B2 (ja) * 2002-10-01 2006-07-0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無線lan通信方式
KR100547116B1 (ko) * 2003-05-23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050130634A1 (en) * 2003-10-31 2005-06-16 Globespanvirata, Inc. Location awaren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GB2408173A (en) * 2003-11-13 2005-05-18 Toshiba Res Europ Ltd Use of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s a repeater.
KR20050048414A (ko) * 2003-11-19 2005-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무선 디바이스간의 연결 요청 중계방법 및 장치
US7804762B2 (en) 2003-12-30 2010-09-28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downlink SDMA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60130634A1 (en) * 2004-03-05 2006-06-22 Bryson Alan C String stretcher for stringed instruments
KR20060035358A (ko) 2004-10-22 2006-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송수신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고속데이터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385960B2 (en) * 2005-02-28 2008-06-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based mechanism to enable two wireless devices to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o support traffic prioritization
US7542723B2 (en) * 2005-05-24 2009-06-02 Intel Corporation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JP4727371B2 (ja) * 2005-09-29 2011-07-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07295541A (ja) * 2006-03-28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668560B2 (en) * 2006-05-25 2010-02-2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network isolated devices
US7656849B1 (en) * 2006-05-31 2010-02-02 Qurio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ypass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for P2P data transfers
JP4976776B2 (ja) * 2006-07-31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並びに当該通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952135B2 (ja) * 2006-08-17 2012-06-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中継局、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4958515B2 (ja) * 2006-10-30 2012-06-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KR100965673B1 (ko) * 2006-11-15 201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KR101099993B1 (ko) 2006-12-07 2011-12-28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단말국, 무선 기지국 및 무선 통신 방법
EP1998499A1 (en) * 2007-05-31 2008-12-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olling for peer-to-peer traffic
KR101479263B1 (ko) * 2007-07-09 2015-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적 피어투피어 통신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66897B1 (ko) * 2007-07-09 2014-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투피어 통신의 연속성을 제공하기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050213B2 (en) * 2007-09-17 2011-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ssage coding in a relay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1445078B1 (ko) * 2007-10-04 2014-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시스템 및 상기 릴레이 시스템을 위한 데이터프레임 구조
WO2009069091A1 (en) * 2007-11-29 2009-06-04 Nokia Corporation Coordinating operation in infrastructure and ad-hoc mod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KR101081732B1 (ko) * 2007-12-05 2011-11-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4475328B2 (ja) * 2007-12-26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506829B2 (ja) * 2007-12-26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81312B2 (ja) * 2008-04-25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670440B2 (en) * 2008-05-13 2014-03-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ata trans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centralized MAC-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36933B2 (en) * 2008-05-23 2016-01-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multi-pa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distributed MAC
US8094577B2 (en) * 2008-07-14 2012-01-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using relay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C
US8255714B2 (en) * 2008-07-17 2012-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link on the high throughput channel of a multi-rat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351340B2 (en) * 2009-04-08 2016-05-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e selec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844B (zh) 2016-01-20
JP5524342B2 (ja) 2014-06-18
EP2494845B1 (en) 2018-08-15
US20110103240A1 (en) 2011-05-05
JP2013509826A (ja) 2013-03-14
US10412746B2 (en) 2019-09-10
WO2011059818A1 (en) 2011-05-19
CN102598844A (zh) 2012-07-18
US20140286262A1 (en) 2014-09-25
EP2494845A1 (en) 2012-09-05
KR20140108599A (ko) 2014-09-11
KR20120093314A (ko)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38530A (en)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6258524B2 (ja) ネイバーアウェアネットワーク中にBluetooth(登録商標)デバイスを組み込む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805813B2 (ja) マルチ・ユーザ・ダイバーシティを用いたピア・トゥ・ピア・ネットワーク発見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5453548B2 (ja) 仮想キャリアセンシングのための送信可フレームの受信を確認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030948B2 (ja) 無線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関する分散型媒体アクセスプロトコル
US20180176931A1 (en) Transmission schedule negotiation
JP6585310B2 (ja) 近接認識ネットワーキング(nan)データリンクマルチホップトポロジー
JP5485398B2 (ja) ピア・ツー・ピアネットワーク内のサービスディスカバリ管理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AU2007297050B2 (en) Selecting a leader node for an ad hoc network based on services
AU2007270870B2 (en) Transmission of success and failure indications (ACK_bitmap) in relay networks
JP5680657B2 (ja) ピア・ツー・ピア通信のスケジュールされた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KR20130047737A (ko) 모바일 애드혹 네트워크 내 데이터 전송
WO2010088834A1 (zh) 基于Wi-Fi和WiMAX的双模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JP2007201781A (ja)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Kim et al. Distributed quality of service routing protocol for multimedia traffic in WiMedia networks
JP2007201782A (ja)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KR101079734B1 (ko) 위치정보 기반의 메시지 전송범위 제한 방법
Hamidian Providing QoS Guarantees in Ad Hoc Networks through EDCA with Resource Reservation
Kim et al. Cooperative MAC Design for Cross-layer Link Adaptation of Wireless USB Cluster
JP2007251545A (ja)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