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8844A - 在对等式无线通信中用于转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对等式无线通信中用于转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8844A
CN102598844A CN201080048792XA CN201080048792A CN102598844A CN 102598844 A CN102598844 A CN 102598844A CN 201080048792X A CN201080048792X A CN 201080048792XA CN 201080048792 A CN201080048792 A CN 201080048792A CN 102598844 A CN102598844 A CN 1025988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quipment
destination
forwarding unit
sour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87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98844B (zh
Inventor
穆罕默德·侯赛因·塔加维·纳斯拉巴迪
赫曼特·桑帕特
桑托什·P·亚伯拉罕
阿维纳什·贾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98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98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8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定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决定是通过高能力无线装置(例如,接入点)在对等式事务中转发数据还是在源与目的地之间直接发送所述数据的方法。

Description

在对等式无线通信中用于转发的方法
根据35U.S.C.§119主张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9年10月29日申请的第61/255,971号临时申请案的权利,且所述临时申请案已转让给本受让人,且在此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特定方面大体来说涉及无线通信,且更特定来说,涉及通过高能力无线装置在对等式事务中转发数据。
背景技术
与接入点或其它高端装置相比,手持型/移动无线装置常常(例如)在发射功率及波束成形能力方面具有有限能力。此外,即使两个无线装置具有高能力,网络几何条件也可能使得所述两个无线装置之间的链路中的路径损耗及/或遮蔽为极强的。
因此,在两个移动台之间的对等式通信期间,这些对等移动台可能不具有足够的资源来形成用于高速通信的强链路。此情况可在高频链路中加剧,在所述链路中严重路径损耗使得使用定向通信成为必需。
发明内容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源设备的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大体上包括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基于消息的所述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及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大体上包括:收发器,其经配置以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及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基于消息的所述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大体上包括:用于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的装置,用于基于消息的所述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及用于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源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包含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指令可执行以: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基于消息的所述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及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节点。所述无线节点大体上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收发器,其经配置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而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无线节点的另一无线节点交换消息;及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基于消息的所述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无线节点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确定而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转发设备的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大体上包括: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及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大体上包括:接收器,其经配置以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及发射器,其经配置以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所述设备大体上包括:用于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的装置,用于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的装置,及用于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过转发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包含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指令可执行以: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及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特定方面提供一种无线节点。所述无线节点大体上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接收器,其经配置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从源无线节点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无线节点的请求消息;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无线节点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无线节点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无线节点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为优选的;及发射器,其经配置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无线节点及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无线节点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为优选的。
附图说明
为了可详细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的方式,可通过参考若干方面(所述方面中的一些说明于随附图式中)来阅读上文简要概述的更特定描述。然而,应注意,随附图式仅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典型方面,且因此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因为所述描述可准许其它同等有效的方面。
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一实例无线通信系统。
图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允许两个节点通信的系统。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通信装置的实例。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在移动台(STA)及天线阵列处具有宽波束方向图、在接入点(AP)处具有精细波束方向图的一实例无线网络。
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在可将数据发射到AP以转发到另一STA的STA处所执行的实例操作。
图5A说明能够执行图5中所说明的操作的实例组件。
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在可将从STA接收的数据转发到另一STA的AP处所执行的实例操作。
图6A说明能够执行图6中所说明的操作的实例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看随附图式更充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方面。然而,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形式体现,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贯穿本发明所呈现的任何特定结构或功能。实情为,提供这些方面以使得本发明将为详尽且完整的,且将向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发明的范围既定涵盖本文中所揭示的本发明的任何方面,不管所述方面是独立于本发明的任何其它方面而实施或是与本发明的任何其它方面组合地实施。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阐述的任何数目的方面来实施一设备或可使用本文中阐述的任何数目的方面来实践一方法。另外,本发明的范围既定涵盖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外的或不同于所述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性或结构与功能性来实践的此类设备或方法。应理解,本文中所揭示的本发明的任何方面可由一技术方案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要素体现。
词语“示范性”在本文中用以意味着“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本文中描述为“示范性”的任何方面未必被解释为比其它方面优选或有利。
虽然本文中描述特定方面,但这些方面的许多变化及排列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虽然提及优选方面的一些益处及优点,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既定限于特定益处、用途或目标。实情为,本发明的方面既定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的无线技术、系统配置、网络及发射协议,其中的一些被举例说明于图中及优选方面的以下描述中。实施方式及图式仅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随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实例无线通信系统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于正交多路复用方案的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的实例包括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等等。OFDMA系统利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是将整个系统带宽分割成多个正交副载波的调制技术。这些副载波也可称为载频调、频率区间,等等。在使用OFDM的情况下,每一副载波可通过数据独立地调制。SC-FDMA系统可利用交错的FDMA(IFDMA)以在散布在系统带宽上的副载波上发射、利用局部化FDMA(LFDMA)以在邻近副载波块上发射,或利用增强的FDMA(EFDMA)以在多个邻近副载波块上发射。大体来说,通过OFDM在频域中发送调制符号,且通过SC-FDMA在时域中发送调制符号。
基于正交多路复用方案的通信系统的一个特定实例为WiMAX系统。WiMAX(其代表微波接入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基于标准的宽带无线技术,其在长距离上提供高通过量宽带连接。如今存在WiMAX的两个主要应用:固定WiMAX及移动WiMAX。固定WiMAX应用是点对多点,从而实现(例如)到家庭及商业的宽带接入。移动WiMAX提供在宽带速度下的蜂窝式网络的完全移动性。
IEEE 802.16x为一新兴标准组织,其用以定义用于固定及移动宽带无线接入(BWA)系统的空中接口。IEEE 802.16x在2004年5月批准用于固定BWA系统的“IEEEP802.16d/D5-2004”,且在2005年10月发布用于移动BWA系统的“IEEE P802.16e/D12Oct.2005”。IEEE 802.16的最新修订“IEEE P802.16Rev2/D8December 2008”(标准草案)现合并来自IEEE 802.16e及勘误表的材料。所述标准定义四个不同物理层(PHY)及一个媒体接入控制(MAC)层。所述四个物理层中的OFDM及OFDMA物理层分别在固定及移动BWA领域中为最风行的。
本文中的教示可并入到多种有线设备或无线设备(例如,节点)中(例如,经实施于所述设备内或由所述设备执行)。在一些方面中,根据本文中的教示而实施的节点可包含接入点或接入终端。
接入点(“AP”)可包含、经实施为或称为NodeB、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eNodeB、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台(“BTS”)、基站(“BS”)、收发器功能(“TF”)、无线电路由器、无线电收发器、基本服务集(“BSS”)、扩展服务集(“ESS”)、无线电基站(“RBS”),或某其它术语。
接入终端(“AT”)可包含、被实施为或称为接入终端、订户台、订户单元、移动台、远程台、远程终端、用户终端、用户代理、用户装置、用户设备或某一其它术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接入终端可包含蜂窝式电话、无绳电话、会话起始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台、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型装置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某一其它合适的处理装置。因此,本文中所教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方面可并入到电话(例如,蜂窝式电话或智能电话)、计算机(例如,膝上型计算机)、便携式通信装置、便携式计算装置(例如,个人数据助理)、娱乐装置(例如,音乐或视频装置,或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装置、耳机、传感器,或经配置以经由无线或有线媒体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合适装置中。在一些方面中,节点为无线节点。所述无线节点可提供(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的用于网络或到网络(例如,例如因特网或蜂窝式网络等广域网)的连接性。
现参看图1,其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各种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含可包括多个天线群组的基站(即,接入点)102。举例来说,一个天线群组可包括天线104及106,另一群组可包含天线108及110,且一额外群组可包括天线112及114。针对每一天线群组说明两个天线;然而,可将更多或更少天线用于每一群组。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基站102可额外包括发射器链及接收器链,所述链中的每一者又可包含与信号发射及接收相关联的多个组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多路复用器、解调器、多路分用器、天线等等)。另外,基站102可为归属基站、毫微微基站,及/或其类似者。
基站102可与一个或一个以上装置(例如,装置116)通信;然而,应了解,基站102可与类似于装置116的实质上任何数目个装置通信。如所描绘,装置116与天线104及106通信,其中天线104及106经由前向链路118将信息发射到装置116,且经由反向链路120从装置116接收信息。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利用与(例如)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频带不同的频带。另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与反向链路120可利用共同频带。
另外,装置122及124可(例如)以对等式配置彼此通信。此外,装置122使用链路126及128与装置124通信。在对等式特别网络中,在彼此范围内的装置(例如,装置122及124)在无用以中继其通信的基站102及/或有线基础结构的情况下彼此直接通信。另外,对等装置或节点可中继业务。网络内的以对等式方式通信的装置可类似于基站起作用,且将业务或通信中继到类似于基站而起作用的其它装置,直到所述业务到达其最终目的地为止。所述装置也可发射控制信道,所述控制信道载运可用以管理对等节点之间的数据发射的信息。
通信网络可包括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的任何数目个装置或节点。每一节点可在一个或一个以上其它节点的范围内,且可与其它节点进行通信或例如在多跳跃拓扑(例如,通信可从节点跳跃到节点直到到达最终目的地为止)中经由利用其它节点而进行通信。举例来说,发送器节点可能希望与接收器节点进行通信。为了实现在发送器节点与接收器节点之间的包传送,可利用一个或一个以上中间节点。应理解,任何节点可为发送器节点及/或接收器节点,且可实质上同时执行发送及/或接收信息的功能(例如,可与接收信息大约同时广播或传达信息)或在不同时间执行发送及/或接收信息的功能。
系统100可经配置以允许已起始经由网络的通信会话的节点将所述会话移动到一直接连接。直接连接的节点可在无任何囊封的情况下原生地交换包。根据一些方面,“无归属(homeless)”节点可在不失去其正在进行的会话的情况下切换到无线网络。“无归属”意味着不具有在切换到外来网络时用来提供辅助以保持正在进行的会话运作,或转发任何新的传入请求以建立到节点的当前位置的新会话的任何归属代理实体的节点。根据一些方面,节点可为移动的(例如,无线的)、静态的(例如,有线的),或其组合(例如,一个节点为静态的且第二个节点为移动的、两个节点均为移动的,等等)。
图2说明根据各种方面的允许两个节点经由广域网接口及/或装置到装置接口通信的系统200。第一节点(节点1)202及第二节点(节点2)204包括于所述系统200中。每一节点202、204包括至少两个接口。第一接口可连接到提供因特网协议(IP)地址的网络206。举例来说,所述网络可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归属网络、数字订户线(DSL)、电缆、基于3GPP的技术、基于3GPP2的技术或提供到所关注的网络(例如,因特网)的互连接性及路由的任何其它技术。
节点202及204的接口可为有线的(例如,装置到装置)、无线的(例如,WAN),或其组合。举例来说,节点1接口可为无线的且节点2接口可为有线的,或节点2接口可为无线的且节点1接口可为有线的,两个接口均可为无线的,或两个接口均可为有线的。
出于说明的目的,每一节点202、204的第一接口为WAN接口208及210。WAN接口208、210提供经由网络206的连接(其由链路212及214所说明)。另外,每一节点202、204包括至少一第二接口,其连接到具有直接连接的对等者的局部网络或多跳跃网状网络。举例来说,局部网络可为无线局域网(WLAN)或另一装置到装置(例如,对等式)技术。出于说明的目的,每一节点202、204的第二接口经说明为装置到装置(D2D)接口216、218。D2D接口216、218允许节点202、204执行由直接链路220所说明的直接通信。
现将描述根据各种方面的用于开始经由网络206的会话及移动到直接会话(例如,经由直接链路220)的程序。出于举例的目的,假定节点1202利用移动因特网协议。由节点1202将其移动IP归属地址用作源地址而执行通信。归属地址为指派给节点的单播可路由地址,且用作所述节点的永久性地址。节点1202通过经由相应第一接口(例如,WAN接口208、210)发送及接收包而经由网络206(例如,WAN)与节点2204通信。可将所述包囊封于到归属代理的MIPv6隧道(其根据各种方面可包括于网络206中)中,或囊封于直接到节点2204的路线最优化隧道中。
图3说明根据一示范性方面的示范性第一通信装置300。示范性第一通信装置300为(例如)图1的无线通信装置(102、116、122、124)中的一者或图2的无线通信装置(202、204)中的一者。
第一通信装置300包括经由总线309耦合在一起的处理器302及存储器304,各种元件(302、304)可经由所述总线309互换数据及信息。通信装置300进一步包括可耦合到处理器302的输入模块306及输出模块308(如所展示)。然而,在一些方面中,输入模块306及输出模块308位于处理器302内部。输入模块306可接收输入信号。输入模块306可(且在一些方面中确实)包括用于接收输入的无线接收器及/或有线或光学输入接口。输出模块308可包括(且在一些方面中确实包括)用于发射输出的无线发射器及/或有线或光学输出接口。
处理器302经配置以: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一信号满足应用警示准则的情况下产生第一应用警示;及从接入点接收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载运基于来自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前一信号的第二通信装置信息。接入点可为(且有时为)基站。在一些方面中,第二通信装置信息为位置信息。在各种方面中,作为经配置以接收第一信号的部分,处理器302经配置以经由无线对等式接口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在一些方面中,作为经配置以接收第二信号的部分,处理器302经配置以经由无线广域网接口接收所述第二信号。
处理器302经进一步配置以基于包括于第二信号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信息及包括于所述第一信号中的信息来确定将采取的操作。在一个示范性方面中,所述包括于第二信号中的第二通信装置信息是关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的前一位置的信息,所述包括于第一信号中的信息是当前位置信息,且所述操作是基于位置的业务更新操作及基于位置的广告更新操作中的一者。在一些方面中,处理器302经进一步配置以响应于所产生的第一应用警示而将信息请求信号发送到请求对应于第二通信装置的信息的接入点。
本发明的特定方面支持供接入点(AP)(例如,来自图1的AP 102)或另一高能力无线装置将业务从一个装置(即,对等者)转发到另一装置(例如,从装置122到装置124)的机制。本发明中还提议用来决定何时经由AP转发比直接对等式通信有利的准则。
问题设定
归因于高频率无线网络(例如,在60GHz频带中操作的那些高频率无线网络)中的严重路径损耗,预期这些系统严重地依赖于定向通信。根据弗林斯(Friis)方程式:
P RX = G TX G RX c 2 ( 4 πd ) 2 c f c 2 × 1 σ · N f P TX , - - - ( 1 )
所接收功率(且因此,所接收的信噪比(SNR))可与分别在发射器及接收器处的天线增益(GTX及GRX)的乘积成比例。方程式(1)中的PTX表示发射功率,d为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c为发射信号的速度,且fc为载波频率。
具有插入式电源及支持较高处理功率的能力(与移动及手持型装置相比)使得AP有可能使用大的天线阵列。这些AP可在使用波束成形以将窄波束引向用户台(STA)时获得极大的天线增益。另一方面,成本、空间及功率限制可阻止手持型及/或便携式STA具有许多天线元件或使用复杂的波束成形算法。
当手持型STA与AP通信时,可由AP的高天线增益补偿方程式(1)中的STA的相对小的天线增益。然而,当具有有限波束成形能力的两个手持型STA以对等式方式直接通信时,所得的弱链路预算可严重限制STA到STA链路的通过量。此外,所述两个STA中的每一者可更有可能具有到AP的视线(LOS)路径,因为AP可安装于例如天花板等较高点上,而所述两个STA之间的直接路径可能由例如墙壁或较小对象等障碍物阻隔。这些情形的一实例是具有小隔间的办公空间,其中所述STA常常并不相互具有LOS,而所述STA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到安装于天花板上的AP的LOS。
在另一情形中,两个STA可位于无线网络的两个远端处,使得所述两个STA之间的路径损耗可能太强而不能执行高通过量通信。第三STA(可能地,AP)可经定位使得从所述两个台中的每一者到所述第三台的路径损耗可比所述两个STA之间的路径损耗小得多。此情况的一实例为房屋内的家庭网络,其中机顶盒及TV可置于所述房屋的两个远端中,但在其中间可存在AP。
在上述情形中,相较于AP/第三STA与两个STA中的每一者之间的链路,所述两个STA之间的链路可具有显著较低容量。因此,当两个STA需要通信时,AP/第三STA在其之间转发业务来代替所述两个STA直接通信可为更有益的。
对等式业务的转发准则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在移动台及天线阵列处具有宽波束方向图、在接入点(AP)处具有精细波束方向图的一实例无线网络。台(STA)402可既定将数据发射到另一STA 404。在从STA 402到STA 404的直接链路408处所观测的信噪比(SNR)可由SNR0表示,且在从STA 402到AP 406的链路410处及在从AP 406到STA 404的链路412处所观测的SNR可分别由SNR1及SNR2表示(其按复合维度而定义)。在这些链路中的每一者处,可利用最好可能的发射及接收波束方向图。
可满足若干条件,例如:SNR0可为太低的而不能支持从STA 402到STA 404的高通过量发射,SNR1及SNR2两者均可比SNR0高得多,且业务可容忍经由AP 406通信的额外等待时间。在此种状况下,STA 402可将数据发射到AP 406,而非将其直接发送到STA 404,且接着,AP 406可将所述数据转发到STA 404。
经由较早协商,AP 406及/或STA 402可知晓SNR0、SNR1及SNR2的值。此外,信道可为相对固定的,以使得所述SNR在既定的通信期间并不显著变化。通过使用关于加成性白高斯噪声(AWGN)信道的容量的香农公式(Shannon′s formula),复合信道408、410及412的频谱效率可分别由C0、C1及C2表示,且经计算为:
Ci=log2(1+SNRi)位/秒/Hz(2)
在转发期间,在将数据包从AP 406转发到STA 404之前可需要完成所述数据包的从STA 402到AP 406的成功发射。此外,经发射的数据包可为长的,使得用于发射的信道时间可与包长度成比例,而非受开销、处理时间及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信号行进时间支配。
用于经由具有容量Ci的信道发射数据包的信道时间可经近似为:
T i α C i , - - - ( 3 )
其中α为常数,其随着包长度及系统规格而变。为了决定AP转发是否为有益的,可比较由直接发射使用的总信道时间TD与用于转发的信道时间TFW。通过组合方程式(2)及(3),可将TD及TFW估计为:
T D = α log ( 1 + SNR 0 ) ,
T FW = α log ( 1 + SNR 1 ) + α log ( 1 + SNR 2 ) . - - - ( 4 )
此外,由于可能的调制及译码方案(MCS)的列表常常由无线标准定义,因此可能需要考虑使用所定义的MCS当中的最可靠MCS来进行数据包的成功发射所需的最小SNR值。此特定SNR值可由SNRmin表示。
通过概述上文的论述,提议供AP(或供其它高能力装置)在直接发射与AP转发之间做出抉择的协议。AP(例如,来自图4的AP 406)可首先分别获得链路408、410及412的SNR值:SNR0、SNR1及SNR2。如果SNR0<SNRmin,但SNR1>SNRmin且SNR2>SNRmin,则可挑选AP转发。如果SNR0>SNRmin,但SNR1<SNRmin或SNR2<SNRmin,则可选择从STA 402到STA 404的直接发射。如果SNR0<SNRmin、SNR1<SNRmin且SNR2<SNRmin,则使用任一方案的可靠发射均可为不可能的。如果:
T D α = 1 log ( 1 + SNR 0 ) ≤ 1 log ( 1 + SNR 1 ) + 1 log ( 1 + SNR 2 ) = T FW α , - - - ( 5 )
则可挑选直接通信。否则,可选择AP转发。
对等式业务的转发协议
可由AP使用信标内或其它控制消息内的信息要素(IE)周期性地宣告AP转发能力。有转发能力的STA可在其关联消息中宣告转发能力。可由源STA(例如,来自图4的STA402)或AP的较高层区段基于链路质量、业务类型及其它考虑因素而做出将AP转发当作选项的决策。转发过程可对目的地STA(例如,来自图4的STA 404)的物理层(PHY)及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为大部分透明的。STA 404可执行其接收及确认,就好像其仅在与AP通信。
一旦STA 402或AP 406决定将AP转发当作选项且如果所有涉及的STA均支持AP转发,则以下协议可用以执行两个对等台之间的数据通信。当STA 402决定将AP转发当作选项时,其可将转发请求消息发送到AP 406。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STA 402可使用其优选天线方向图来发射所述转发请求消息。此请求也可含有各种业务参数。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STA 402可通过使用其全向波束将所述转发请求发送到AP 406及STA 404两者。AP 406可通过将AP转发请求确认发送到STA 402而确认对所述转发请求的接收及接受。
AP 406可执行先前所提议的方法以决定是否AP转发比STA 402与STA 404之间的直接通信优选。如果直接通信为优选的,则AP 406可将AP转发拒绝消息发射到STA 402,且转发协议可被终止。另一方面,如果AP 406挑选AP转发,则AP可将AP转发确认消息发射到STA 402及STA 404,从而宣告AP可将一些业务从STA 402转发到STA 404。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AP 406可为STA 402指派用以将所述STA 402的包中的一些发射到AP 406的信道时间,以及为STA 404指派用以从AP 406接收经转发的包的其它信道时间。在另一方面中,AP 406可指派用于STA 402与AP 406之间的数据发射的特定频带,及用于STA 404处的数据接收的其它可能不同的频带。在又另一方面中,AP406可分配用于STA 402与AP 406之间的数据发射的空间信道集合,及用于将数据从AP 406转发到STA 404的另一空间信道集合。
可以一个跳跃执行所述转发,即,STA 402可发送所有数据,AP 406可接收所述数据且对其进行缓冲,且接着,AP 406可将所有数据转发到STA 404。或者,可以多个跳跃执行所述转发,即,可在多个循环中发射并转发数据包。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AP 406可解码从STA 402接收的整个数据包,接着重新编码所述整个数据包,且最后将其发射到STA 404。在重新编码期间,可将一些改变施加到所述数据包的标头。在另一方面中,AP 406可仅解码从STA 402接收的数据包的一部分(例如,标头)。可接着重新编码所述经解码的部分(可能将一些改变施加到其内容)。所述包的其余部分(即,所述包的未经解码的部分)在被转发到STA 404之前可仅在AP 406处被下变频转换且接着被上变频转换。可将所述包的此剩余部分与所述包的经重新编码部分一起从AP 406发射到STA 404。
在本发明的又另一方面中,AP 406可转发从STA 402接收的数据包,而不解码及重新编码所述包的任何部分。实情为,AP 406可仅对所接收的经下变频转换的数据样本进行上变频转换,且接着将其发射到STA 404。可实时执行从AP 406到STA 404的数据发射(即,在具有所定义的小延迟的情况下与在AP 406处的数据接收同时进行)。或者,可在与在AP 406处的数据接收不同的单独时间周期中执行从AP 406到STA 404的数据发射。在此状况下,可在将整个包转发到STA 404之前,首先在AP 406处对所述整个包进行缓冲。
可在将每一包转发到STA 404之前,在AP 406与STA 402之间完成所述包的确认过程(类似于规则的数据交换)。类似地,STA 404可与AP 406而非与STA 402执行其确认过程。本发明的特定方面支持:由AP 406将来自STA 404的确认转发到STA 402。这可移除在AP 406处对从STA 402接收的包进行缓冲的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AP 406可向网络中的至少一个STA(包括STA 402)告知所述网络中的AP 406与多个STA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因此,AP 406可向STA 402告知AP 406与STA 402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以及AP 406与STA 404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基于此信息及STA 402与STA 404之间的直接链路的已知信道条件,STA 402可确定是经由AP 406将数据发送到STA 404为优选的还是将数据直接发送到STA 404为优选的。
基于此确定,STA 402可决定经由AP 406将数据发送到STA 404。在此状况下,STA402可将关于决策的请求或宣告消息发送到AP 406。所述宣告消息可嵌入于待由AP 406转发到STA 404的数据中。或者,STA 402可在所述数据内包括所述数据的最终目的地为STA 404的指示,而非发送关于经由AP 406将所述数据发送到STA 404的决策的额外消息。所述指示可包含STA 404的地址。一旦接收到所述数据,则AP 406可知晓基于嵌入于所述所接收的数据中的指示而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STA 404。
图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在可将数据发射到一设备(其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源设备处执行的实例操作500。源设备可为来自图4的STA 402,转发设备可为AP 406,且目的地设备可为STA 404。在502处,源设备可与转发设备交换消息。在504处,可基于消息的交换而确定是经由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数据直接发送到目的地设备。在506处,源设备可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目的地设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消息的交换可包含交换指示转发设备的定向能力及源设备的定向能力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接着,基于转发设备的定向能力及源设备的定向能力,可确定(在转发设备处或在源设备处)是经由转发设备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数据直接发送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消息的交换可包含交换指示转发设备的发射功率及源设备的发射功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接着,基于转发设备的发射功率及源设备的发射功率,可确定(在转发设备处或在源设备处)是经由转发设备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数据直接发送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在本发明的又另一方面中,消息的交换可包含交换指示转发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源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接着,基于转发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源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可确定(在转发设备处或在源设备处)是经由转发设备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数据直接发送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特定方面的在可将数据从源设备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转发设备处执行的实例操作600。在602处,转发设备可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在604处,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转发设备可确定是将数据从源设备直接发送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从源设备发送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在606处,转发设备可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源设备及目的地设备,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响应于所述确认消息,源设备可将数据发射到转发设备,且接着,可将所述数据从转发设备转发到目的地设备。
上文所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操作可由能够执行对应功能的任何合适装置执行。装置可包括各种硬件及/或软件组件及/或模块,其包括(但不限于)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处理器。大体来说,在存在图式中所说明的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操作可具有具类似编号的对应的对应物装置加功能组件。举例来说,图5及图6中所说明的块502到506及602到606对应于图5A及图6A中所说明的电路块502A到506A及602A到606A。
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确定”涵盖多种动作。举例来说,“确定”可包括运算、计算、处理、导出、研究、查找(例如,在表、数据库或另一数据结构中查找)、查明及其类似者。又,“确定”可包括接收(例如,接收信息)、存取(例如,存取存储器中的数据)及其类似者。又,“确定”可包括解析、选择、挑选、建立及其类似者。
如本文中所使用,指代一项目列表中的“至少一者”的短语指代所述项目的任何组合(包括单一成员)。作为一实例,“a、b或c中的至少一者”既定涵盖:a、b、c、a-b、a-c、b-c及a-b-c。
上文所描述的方法的各种操作可由能够执行所述操作的任何合适装置(例如,各种硬件及/或软件组件、电路及/或模块)执行。大体来说,图中所说明的任何操作可由能够执行所述操作的对应功能装置执行。
可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信号(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施或执行结合本发明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及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在替代例中,处理器可为任何市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心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配置。
结合本发明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以硬件、以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以两者的组合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于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形式的存储媒体中。可使用的存储媒体的一些实例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快闪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装卸式磁盘、CD-ROM等等。软件模块可包含单一指令或许多指令,且可在若干不同代码片段上、在不同程序当中及跨越多个存储媒体而分布。存储媒体可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及将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在替代例中,存储媒体可与处理器成一体。
本文中所揭示的方法包含用于实现所描述方法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步骤或动作。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将方法步骤及/或动作彼此互换。换句话说,除非指定步骤或动作的特定次序,否则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修改特定步骤及/或动作的次序及/或使用。
可以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实施,则功能可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而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媒体上。存储媒体可为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举例来说且非限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可用以载运或存储呈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所要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媒体。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磁盘及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性磁盘及
Figure BDA0000158103310000151
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数据,而光盘通过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生数据。
因此,特定方面可包含用于执行本文中所呈现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举例来说,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含存储有(及/或编码有)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指令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操作。对于特定方面,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包括包装材料。
也可在传输媒体上传输软件或指令。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缆线、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的无线技术而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缆线、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的无线技术包括于传输媒体的定义中。
另外,应了解,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及技术的模块及/或其它适当装置可在适用时由用户终端及/或基站下载及/或以其它方式获得。举例来说,此装置可耦合到服务器以促进用于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的装置的传送。或者,可经由存储装置(例如,RAM、ROM、例如压缩光盘(CD)或软性磁盘等物理存储媒体等等)提供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方法,以使得用户终端及/或基站可在将存储装置耦合或提供到装置之后获得各种方法。此外,可利用用于将本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及技术提供到装置的任何其它合适技术。
应理解,权利要求书不限于上文所说明的精确配置及组件。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及设备的布置、操作及细节进行各种修改、改变及变化。
虽然前述内容是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范围的情况下设计本发明的其它及另外实施例,且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确定。

Claims (85)

1.一种用于通过源设备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
基于所述消息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及
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交换包含交换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条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确定包含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源设备与所述转发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或所述转发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在基于所述确定的所述发射之前,决定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及
将关于所述决策的宣告消息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宣告消息嵌入于所述数据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包含:
将所述数据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所述数据包含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地址,所述地址指示应将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交换包含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定向能力及所述源设备的定向能力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确定包含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定向能力及所述源设备的所述定向能力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交换包含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发射功率及所述源设备的发射功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确定包含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及所述源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交换包含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所述源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确定包含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所述源设备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换包含:
将请求消息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及
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指示是应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应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响应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将所述数据的另一部分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之前将所述数据的一部分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以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在所述转发设备处成功地接收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确认,其中尚未将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从所述转发设备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成功地接收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确认,其中所述目的地设备将所述确认发送到所述转发设备。
1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其包含:
收发器,其经配置以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及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基于所述消息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交换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条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处理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设备与所述转发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或所述转发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器还经配置以在基于所述确定的所述发射之前决定经由所述转发设备而将所述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将关于所述决策的宣告消息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宣告消息嵌入于所述数据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将所述数据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所述数据包含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地址,所述地址指示应将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定向能力及所述设备的定向能力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处理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定向能力及所述设备的所述定向能力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发射功率及所述设备的发射功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处理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及所述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所述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及
所述处理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所述设备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
将请求消息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及
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指示是应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应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响应消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将所述数据的另一部分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之前将所述数据的一部分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以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
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在所述转发设备处成功地接收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确认,
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尚未从所述转发设备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
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成功地接收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确认,其中所述目的地设备将所述确认发送到所述转发设备。
2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消息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及
用于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交换的装置包含用于交换指示至少一个信道条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的装置;及
所述用于确定的装置包含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设备与所述转发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或所述转发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在基于所述确定的所述发射之前决定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其中
所述用于发射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将关于所述决策的宣告消息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宣告消息嵌入于所述数据中。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发射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将所述数据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所述数据包含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地址,所述地址指示应将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交换的装置包含用于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定向能力及所述设备的定向能力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的装置;及
所述用于确定的装置包含用于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定向能力及所述设备的所述定向能力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的装置。
32.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交换的装置包含用于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发射功率及所述设备的发射功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的装置;及
所述用于确定的装置包含用于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及所述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的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交换的装置包含用于交换指示所述转发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所述设备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消息的装置;及
所述用于确定的装置包含用于基于所述转发设备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及所述设备的所述一个或一个以上波束成形增益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的装置。
34.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交换的装置包含:
用于将请求消息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的装置;及
用于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指示是应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应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响应消息的装置。
35.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中在将所述数据的另一部分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之前将所述数据的一部分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以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
用于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在所述转发设备处成功地接收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确认的装置,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尚未从所述转发设备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从所述转发设备接收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成功地接收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确认,其中所述目的地设备将所述确认发送到所述转发设备。
37.一种用于通过源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包含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指令可执行以:
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设备的设备交换消息;
基于消息的所述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及
基于所述确定而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38.一种无线节点,其包含:
至少一个天线;
收发器,其经配置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与能够将数据转发到目的地无线节点的另一无线节点交换消息;及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基于所述消息交换而确定是经由所述转发无线节点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还是将所述数据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其中
所述收发器还经配置以基于所述确定而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将数据发射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
39.一种用于通过转发设备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其包含:
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
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及
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及
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
其中同时执行所述接收及所述转发。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及
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
其中在将所有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之前,在所述转发设备处接收且缓冲所有所述数据。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的信道时间指派给所述源设备;及
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其它信道时间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的频带指派给所述源设备;及
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其它频带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转发设备的第一空间信道集合指派给所述源设备;及
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第二空间信道集合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另一部分之前,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一部分且将其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在转发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之前将用以确认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所述接收的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
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指示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对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接收的另一确认消息。
47.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含:
基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转发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一链路质量;
基于所述转发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二链路质量;
基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直接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三链路质量;及
比较所述经确定的第一链路质量、第二链路质量或第三链路质量中的至少一者与使用选定调制-译码方案成功发射所述数据所需的所定义链路质量等级。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条件包含信噪比。
49.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
解码所述所接收数据的一部分;
重新编码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及
将所述数据的所述经重新编码的部分与所述所接收数据的未经解码的其余部分一起转发。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包含标头,且其中所述重新编码包含:
修改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
5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将关于至少一个信道条件的信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源设备与所述转发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或所述转发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
5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源设备接收包含宣告消息的所述数据,所述宣告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决定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5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所述数据包含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地址;及
基于所述地址确定应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5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其包含:
接收器,其经配置以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及
发射器,其经配置以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接收器还经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及
所述发射器还经配置以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
其中同时执行所述接收及所述转发。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接收器还经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及
所述发射器还经配置以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
其中在将所有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之前,在所述设备处接收且缓冲所有所述数据。
5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设备的信道时间指派给所述源设备的电路,其中
所述电路还经配置以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其它信道时间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
5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设备的频带指派给所述源设备的电路,其中
所述电路还经配置以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其它频带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
59.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设备的第一空间信道集合指派给所述源设备的电路,其中
所述电路还经配置以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第二空间信道集合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
60.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在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另一部分之前,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一部分且将其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发射器还经配置以在转发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之前将用以确认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所述接收的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
所述接收器还经配置以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指示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对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接收的另一确认消息。
62.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经配置以:
基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一链路质量;
基于所述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二链路质量;
基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直接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三链路质量;及
比较所述经确定的第一链路质量、第二链路质量或第三链路质量中的至少一者与使用选定调制-译码方案成功发射所述数据所需的所定义链路质量等级。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道条件包含信噪比。
64.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器还经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
解码器,其经配置以解码所述所接收的数据的一部分;及
编码器,其经配置以重新编码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且其中
所述发射器还经配置以将所述数据的所述经重新编码的部分与所述所接收数据的未经解码的其余部分一起转发。
65.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包含标头,且其中所述编码器还经配置以修改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
6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发射器还经配置以将关于至少一个信道条件的信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源设备与所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或所述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
67.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接收器还经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包含宣告消息的所述数据,所述宣告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决定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68.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器还经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所述数据包含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地址,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
经配置以基于所述地址确定应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电路。
6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其包含:
用于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的装置;
用于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的装置;及
用于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及
所述用于发射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
其中同时执行所述接收及所述转发。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及
所述用于发射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且
其中在将所有所述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之前,在所述设备处接收且缓冲所有所述数据。
72.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设备的信道时间指派给所述源设备的装置;及
用于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其它信道时间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
73.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设备的频带指派给所述源设备的装置;及
用于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其它频带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
74.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于将用于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射到所述设备的第一空间信道集合指派给所述源设备的装置;及
用于将用于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接收所述数据的第二空间信道集合指派给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
75.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在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另一部分之前,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的一部分且将其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发射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在转发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之前将用以确认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所述接收的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
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从所述目的地设备接收指示在所述目的地设备处对所述数据的所述部分的接收的另一确认消息。
77.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确定的装置包含:
用于基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一链路质量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二链路质量的装置;
用于基于所述源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直接链路的信道条件确定第三链路质量的装置;及
用于比较所述经确定的第一链路质量、第二链路质量或第三链路质量中的至少一者与使用选定调制-译码方案成功发射所述数据所需的所定义链路质量等级的装置。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信道条件包含信噪比。
79.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
用于解码所述所接收数据的一部分的装置;及
用于重新编码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的装置,且其中
所述用于发射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将所述数据的所述经重新编码的部分与所述所接收数据的未经解码的其余部分一起转发。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包含标头,且其中所述用于重新编码的装置包含:
用于修改所述数据的所述经解码部分的装置。
8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发射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将关于至少一个信道条件的信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道条件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所述源设备与所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或所述设备与所述目的地设备之间的链路的信道条件。
82.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包含宣告消息的所述数据,所述宣告消息指示所述源设备决定经由所述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
83.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接收的装置经进一步配置以从所述源设备接收所述数据,所述数据包含所述目的地设备的地址,且所述设备进一步包含:
用于基于所述地址确定应将所述所接收数据转发到所述目的地设备的装置。
84.一种用于通过转发设备的无线通信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包含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指令可执行以:
从源设备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请求消息;
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设备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及
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设备及所述目的地设备,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转发设备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设备为优选的。
85.一种无线节点,其包含:
至少一个天线;
接收器,其经配置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而从源无线节点接收用以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无线节点的请求消息;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响应于所述请求消息而确定是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无线节点直接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为优选的还是经由所述无线节点将所述数据从所述源无线节点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为优选的;及
发射器,其经配置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天线将确认消息发射到所述源无线节点及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所述确认消息指示经由所述无线节点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目的地无线节点为优选的。
CN201080048792.XA 2009-10-29 2010-10-29 在对等式无线通信中用于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5988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5597109P 2009-10-29 2009-10-29
US61/255,971 2009-10-29
US12/619,170 2009-11-16
US12/619,170 US20110103240A1 (en) 2009-10-29 2009-11-16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CT/US2010/054732 WO2011059818A1 (en) 2009-10-29 2010-10-29 Method for forwarding in peer-to-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8844A true CN102598844A (zh) 2012-07-18
CN102598844B CN102598844B (zh) 2016-01-20

Family

ID=4392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8792.XA Active CN102598844B (zh) 2009-10-29 2010-10-29 在对等式无线通信中用于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103240A1 (zh)
EP (1) EP2494845B1 (zh)
JP (1) JP5524342B2 (zh)
KR (2) KR20120093314A (zh)
CN (1) CN102598844B (zh)
TW (1) TW201138530A (zh)
WO (1) WO2011059818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886A (zh) * 2012-12-30 2014-07-09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测试方法、系统、模拟基站和测试终端
CN103974454A (zh) * 2013-01-28 2014-08-06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传送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端直接通信装置及其通信路径切换方法
CN103987093A (zh) * 2013-02-07 2014-08-1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切换通信连线模式的方法、通信系统、基地台、传送端及接收端
WO2014146556A1 (zh) * 2013-03-18 2014-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d2d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303910A (zh) * 2015-05-29 2017-01-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7231702A (zh) * 2016-03-24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及其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WO2018010123A1 (zh) * 2016-07-13 2018-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454639B2 (en) 2015-05-29 2019-10-22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012205B2 (en) 2015-05-29 2021-05-18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7450B (zh) * 2011-09-29 2017-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GB2498539A (en) * 2012-01-18 2013-07-24 Renesas Mobile Corp Base station assisted asymmetric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40050123A1 (en) * 2012-08-17 2014-02-20 Harris Corp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cluding voip bridge radio providing channel designation featur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9538371B2 (en) 2013-07-10 2017-01-0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5005541A1 (ko) * 2013-07-11 2015-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직접통신의 서비스 품질을 보장하기 위한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100837B1 (ko) * 2013-08-08 2020-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d2d)를 위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046860A1 (ko) * 2013-09-24 2015-04-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망 토폴로지 분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254192B1 (ko) 2013-09-24 2021-05-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망 토폴로지 분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150257166A1 (en) * 2014-03-04 2015-09-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local wireless connectivity for point-to-point media streaming
WO2016003034A1 (ko) * 2014-06-30 2016-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의 포워딩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414303B1 (en) 2015-01-16 2016-08-09 Kyynel Ltd Network access using mobile base stations
US9971714B2 (en) * 2015-05-05 2018-05-15 Oath Inc. Device interfacing
JP6897566B2 (ja) * 2015-11-19 2021-06-3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装置及び方法
JP2017103586A (ja) 2015-12-01 2017-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937392B (zh) * 2017-04-28 2020-04-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dash业务中用户体验质量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
US10165426B1 (en) * 2017-06-22 2018-12-25 Apple Inc.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line-of-sight communications
WO2019141371A1 (en) * 2018-01-19 2019-07-25 Nokia Technologies Oy Multi-connectivity based on a first sidelink connection and a second connection via base sta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19239505A1 (ja) * 2018-06-12 2019-12-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US11140457B1 (en) * 2018-09-20 2021-10-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routing selections for wireless devices
US20230198645A1 (en) * 2021-12-21 2023-06-22 Dish Network Technologies India Private Limite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distributing content in community of over-the-air broadcast content receiver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8341B1 (en) * 1995-07-18 2004-01-13 Casio Computer Co., Ltd. Multim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02836A (zh) * 2003-12-30 2007-01-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实施下行链路sdma的方法和设备
WO2008069245A1 (ja) * 2006-12-07 2008-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局、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90017807A1 (en) * 2007-07-09 2009-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168736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Takeshi Itagak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56322B (en) * 1996-08-02 2001-07-25 Motorola Ltd Method of determining communications mode
US5995500A (en) * 1997-07-18 1999-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mobile stations
US6415146B1 (en) * 1999-05-25 2002-07-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Wireless system enabling mobile-to-mobile communication
JP3801526B2 (ja) * 2002-04-30 2006-07-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US8050360B2 (en) * 2002-06-12 2011-11-01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Direct link rela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251235B2 (en) * 2002-06-12 2007-07-31 Conexant, Inc. Event-based multichannel direct link
JP3792632B2 (ja) * 2002-10-01 2006-07-0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無線lan通信方式
KR100547116B1 (ko) * 2003-05-23 2006-01-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20050130634A1 (en) * 2003-10-31 2005-06-16 Globespanvirata, Inc. Location awaren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GB2408173A (en) * 2003-11-13 2005-05-18 Toshiba Res Europ Ltd Use of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s a repeater.
KR20050048414A (ko) * 2003-11-19 2005-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무선 디바이스간의 연결 요청 중계방법 및 장치
US20060130634A1 (en) * 2004-03-05 2006-06-22 Bryson Alan C String stretcher for stringed instruments
KR20060035358A (ko) 2004-10-22 2006-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송수신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고속데이터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385960B2 (en) * 2005-02-28 2008-06-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asurement based mechanism to enable two wireless devices to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o support traffic prioritization
US7542723B2 (en) * 2005-05-24 2009-06-02 Intel Corporation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in wireless networks
JP4727371B2 (ja) * 2005-09-29 2011-07-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07295541A (ja) * 2006-03-28 2007-11-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668560B2 (en) * 2006-05-25 2010-02-2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network isolated devices
US7656849B1 (en) * 2006-05-31 2010-02-02 Qurio Holding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ypassing an access point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for P2P data transfers
JP4976776B2 (ja) * 2006-07-31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並びに当該通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952135B2 (ja) * 2006-08-17 2012-06-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中継局、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4958515B2 (ja) * 2006-10-30 2012-06-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KR100965673B1 (ko) * 2006-11-15 201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EP1998499A1 (en) * 2007-05-31 2008-12-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olling for peer-to-peer traffic
KR101466897B1 (ko) * 2007-07-09 2014-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어투피어 통신의 연속성을 제공하기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050213B2 (en) * 2007-09-17 2011-1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ssage coding in a relay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101445078B1 (ko) * 2007-10-04 2014-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릴레이 시스템 및 상기 릴레이 시스템을 위한 데이터프레임 구조
EP2215886A1 (en) * 2007-11-29 2010-08-11 Nokia Corporation Coordinating operation in infrastructure and ad-hoc mod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KR101081732B1 (ko) * 2007-12-05 2011-11-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JP4506829B2 (ja) * 2007-12-26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81312B2 (ja) * 2008-04-25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670440B2 (en) * 2008-05-13 2014-03-11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Data trans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centralized MAC-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36933B2 (en) * 2008-05-23 2016-01-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multi-path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distributed MAC
US8094577B2 (en) * 2008-07-14 2012-01-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data using relay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C
US8255714B2 (en) * 2008-07-17 2012-08-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direct link on the high throughput channel of a multi-rate 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9351340B2 (en) * 2009-04-08 2016-05-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de selec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78341B1 (en) * 1995-07-18 2004-01-13 Casio Computer Co., Ltd. Multimod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02836A (zh) * 2003-12-30 2007-01-24 英特尔公司 用于无线网络中实施下行链路sdma的方法和设备
WO2008069245A1 (ja) * 2006-12-07 2008-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局、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90017807A1 (en) * 2007-07-09 2009-01-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sel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90168736A1 (en) * 2007-12-26 2009-07-02 Takeshi Itagaki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6886A (zh) * 2012-12-30 2014-07-09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测试方法、系统、模拟基站和测试终端
CN103916886B (zh) * 2012-12-30 2017-08-04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测试方法、系统、模拟基站和测试终端
CN103974454A (zh) * 2013-01-28 2014-08-06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传送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端直接通信装置及其通信路径切换方法
US9854460B2 (en) 2013-01-28 2017-12-26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Transmitting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receiving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path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CN103974454B (zh) * 2013-01-28 2017-10-31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传送端直接通信装置、接收端直接通信装置及其通信路径切换方法
CN103987093A (zh) * 2013-02-07 2014-08-1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切换通信连线模式的方法、通信系统、基地台、传送端及接收端
CN103987093B (zh) * 2013-02-07 2017-09-15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切换通信连线模式的方法、通信系统、基地台、传送端及接收端
US9826567B2 (en) 2013-03-18 2017-11-21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2D switchover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WO2014146556A1 (zh) * 2013-03-18 2014-09-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d2d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6303910A (zh) * 2015-05-29 2017-01-04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10291373B2 (en) 2015-05-29 2019-05-14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US10454639B2 (en) 2015-05-29 2019-10-22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2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6303910B (zh) * 2015-05-29 2020-01-10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设备间通信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11012205B2 (en) 2015-05-29 2021-05-18 Beijing Zhigu Rui Tuo Tech Co., Ltd D2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apparatus
CN107231702A (zh) * 2016-03-24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及其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CN107231702B (zh) * 2016-03-24 2021-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及其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节点
WO2018010123A1 (zh) * 2016-07-13 2018-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US10979960B2 (en) 2016-07-13 2021-04-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supporting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link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86262A1 (en) 2014-09-25
KR20120093314A (ko) 2012-08-22
EP2494845B1 (en) 2018-08-15
CN102598844B (zh) 2016-01-20
TW201138530A (en) 2011-11-01
US20110103240A1 (en) 2011-05-05
JP2013509826A (ja) 2013-03-14
WO2011059818A1 (en) 2011-05-19
EP2494845A1 (en) 2012-09-05
JP5524342B2 (ja) 2014-06-18
KR20140108599A (ko) 2014-09-11
US10412746B2 (en) 201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98844A (zh) 在对等式无线通信中用于转发的方法
CN102598827A (zh) 接入点调度的对等式通信
CN102668682B (zh) 针对虚拟载波侦听确认清除发送帧的接收的方法和设备
CN101485144B (zh) 中继网络的拓扑和路由发现管理
US7545811B2 (en) Efficient broadcast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KR101009154B1 (ko) 멀티홉 패킷 전송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517980B (zh) 无线多跳中继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和帧格式
US20160150459A1 (en) Techniques to support heterogeneous network data path discovery
US860567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70083669A1 (en) State synchronization of access routers
Di et al. NOMA-based low-latency and high-reliable broadcast communications for 5G V2X services
US2008017521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formation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95466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single logical link with multiple physical layer connections
CN105265001B (zh) 用于信标指示目标苏醒时间(twt)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7532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生成和传送ndp cf_结束控制帧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89860A (zh) 用于传送控制数据到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MX2009002655A (es) Seleccion de un nodo guia para una red ad hoc basada en servicios.
CN104641694A (zh) 用于在多跳网络中关联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2217403A (zh) 用于可扩展型扩展信息元素映射的方法和系统
TWI628939B (zh) 實體(phy)層及媒體存取(mac)層間的發信
CN103563473A (zh) 用于建起基本服务集的隧穿直接链路建立(tdls)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77526A (zh) 用于在对等网络中经由蜂窝覆盖来进行注册和服务宣告的方法和系统
CN103597862B (zh) 用于通过同步的发现苏醒来增强对等网络中的发现的方法和装置
Gharavi et al. Cooperative diversity routing and transmiss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PWO2010090215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