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9212A - Relay station and backhaul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Relay station and backhaul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9212A
TW201129212A TW099120232A TW99120232A TW201129212A TW 201129212 A TW201129212 A TW 201129212A TW 099120232 A TW099120232 A TW 099120232A TW 99120232 A TW99120232 A TW 99120232A TW 201129212 A TW201129212 A TW 2011292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relay station
connection
rela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0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24778B (zh
Inventor
Shu-Tsz Liu
Chih-Chiang Wu
Kan-Chei Loa
Original Assignee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TW20112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9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4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47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201129212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中繼台(relay station)及其後端連線(backhaui connection )方法。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之中繼台及其後端連線方 法修改一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 ; NAS)機制之狀態,以 獲得該後端連線。 【先前技術】 目前,無線通訊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第1A圖顯示一習知無線 通訊系統1之一示意圖。無線通訊系統1包含一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 11、一中繼台13、一基地台15及一核心網路17。使 用者設備11以無線方式連接至中繼台13,中繼台13以無線方式 連接至基地台15,基地台15則以有線方式連接至核心網路17。 中繼台13用以擴展核心網路17之伺服覆蓋區,俾使不處於基 地台15之覆蓋區内、但處於中繼台13之覆蓋區内之一使用者設 備(例如使用者設備11)可存取核心網路Π所提供之服務。基地 台15透過一 S1介面與核心網路17進行通訊,而使用者設備11 則透過一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 ; NAS )機制與核心網路 17進行通訊。 第1B圖顯示在使用者設備11中所用之一習知NAS機制之狀態 轉變。在第1B圖中,橢圓表示NAS機制中之狀態,而沿箭頭之 文字則表示操作。使用者設備11係開始於一 EPS行動性管理(EPS Mobility Management ; EMM) -Null 狀態 101。於使用者設備 11 啟用S1模式後,其便進入EMM-Deregistered狀態102。接著,若 201129212 使用者設備11請求附接至核心網路17,則使用者設備u將進入 EMM-Registeredlnitiated狀態103。若該附接請求被接受且預設承 載(default bearer)被啟動,則使用者設備u進入EMM_Registered 狀匕、104在某些情形下,使用者設備η會發出一服務請求以再 次呼叫該承載。該等情形之—實㈣當制者設備u試圖自睡眠 模式醒來時。在該承載之建立期間,使用者設備Η處於 EMM-SerViCeReqUestInitiated狀態1〇5。在承載建立之後使用者 設備11再次返回至EMM_Registered狀態1〇4。此後,若使用者設 備η自核心網路17斷開,則使用者設備n再次進入 EMM-Deregistered 狀態 1〇2。 為使中繼台13之行為對於使用者設備u而言如同—基地台, 中繼台13須建立一後端連線(即S1介面)以與核心網路進行 通訊,俾使其可解繹自使用者設備u接收之控制訊息,並將所解 譯之後端控制訊息中繼至核心網路17。此外,中繼台卩須在其自 身與基地台15之間建立一無線電連線。
無線電連線之機制 【發明内容】 而’目Μ尚不具有用於使—無線通訊系統之-節點同時建立 一後端連線與—無線電連線之機制。具體而言,現有技術僅支援 基地口建立—後端連線及支援―使用者設備建立—無線電連 線‘上所述,亟需一種用於使一節點同時建立一後端連線與— 中繼台之後端連線方法, Stratum ; NAS)機制。一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一 該中繼台採用—非存取層(Non-Access 201129212 無線通系統包含一使用者设備、該中繼台、一基地台及一核心 網路。該後端連線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於該中繼台建立與該核 心網路之一無線電連線後,令該中繼台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一 狀態;(b)於步驟(a)之後,令該中繼台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至該核 心網路;(c)於步驟(b)之後,令該中繼台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二 狀態,(d)於步驟(c)之後,令該中繼台自該核心網路接收一後端連 線回應;以及(e)於步驟(d)之後,令該中繼台進入該第一狀態。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k供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中繼 台。該中繼台採用一 NAS機制。該無線通訊系統包含一使用者設 備、該中繼台、一基地台及一核心網路。該中繼台包含一處理單 元及一收發器。該處理單元用以於該中繼台建立通往該核心網路 之一無線電連線後,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一狀態》該收發器用 以於該中繼台進入該第一狀態之後,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至該核 心網路。該處理單元更用以於該後端連線請求之該傳送之後,進 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二狀態。該收發器更用以於該後端連線請求 之該傳送之後,自該核心網路接收一後端連線回應。該處理單元 更用以於該後端連線回應之該接收之後,進入該第一狀態。 本發明中所採用之NAS機制被修改成使本發明之中繼台及其後 端連線方法可在建立與一核心網路之一後端連線時跟隨狀態轉 變0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此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 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其他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 態樣。 201129212 【實施方式】 以下將透過實施例來解釋本發明内容。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 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需在如實施例所述之任何環境、應用或方式 方能實施。因此’關於實施例之說明僅為闡釋本發明之目的,而 非用以直接限制本發明。需説明者,以下實施例及圖示中,與本 發明非直接相關之元件已省略而未繪示。 第2A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其係為一種.無線通訊系統 2。無線通sfL糸統2包含一使用者設備21、一中繼台23、一基地 台25及一核心網路27。中繼台23係以無線方式連接至基地台25, 而基地台25則以有線方式連接至核心網路27。如第2Β圖所示, 中繼台23包含一處理單元23a及一收發器23b。處理單元23a可 係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之各種處理器、中央處理裝置(centrai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器或其它計算裝置其中之任一種。此外, 收發器23b可係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習知之各種收發器其中之任 一種。 • 為如一基地台(例如基地台25) —般伺服使用者設備21,中繼 台23須在中繼台23與基地台25之間建立一後端連線。於本實施 例中’中繼台23採用一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 ; NAS )機 制’該NAS機制係為習知NAS機制之一修改形式。本發明之NAS 機制提供狀態轉變’以使中繼台23可在無線電連線建立之後被觸 發以建立與基地台25之後端連線。 中繼台23之收發器23b可在一中繼附接程序(relay attach procedure )、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程序 (generic radio bearer 201129212 establishment procedure)等期間建立與基地台25之一無線電鏈 路。於中繼台23建立與核心網路27之無線電連線後,處理單元 23a進入NAS機制之一第一狀態。於中繼台23進入NAS機制之 第一狀態後,收發器23b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至核心網路25。此 後,處理單元23a進入NAS機制之一第二狀態,此意味著中繼台 23被觸發以建立與基地台25之後端連線。於接收到後端連線請求 後’基地台25傳送一後端連線回應至中繼台23。於中繼台23之 收發器23b自基地台25接收到後端連線回應後,處理單元23a再 次進入第一狀態。 綜上所述,因中繼台23所採用之NAS機制所具有之狀態多於 習知NAS機制,故中繼台23可同時建立無線電連線與後端連線。 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亦係為無線通訊系統2。具體而言,無線 通訊系統2符合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 LTE )標準。於 本實施例中,中繼台23可為一中繼節點'一 RelayE-UTRANNodeB (ReNB)或一 Relay eNB,基地台 25 可為一 Doner E-UTRAN NodeB( DeNB ),核心網路27可為一演進核心網路(Evolved Packet Core ; EPC ) ’ 例如一行動性營理實體(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 )、一 PDN 閘道器(P-GW )或一伺服閘道器(S-GW )。 須說明者’不同的組織或/及單位係以不同名稱對LTE標準中的基 地台、中繼台及核心網路加以命名,因此基地台25、中繼台23 及核心網路27之名稱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範圍。因無線通訊系 統2係專用於LTE標準,故前述第一狀態、第二狀態及狀態轉變 亦專用於LTE標準》 201129212 於第一實施例中,中繼台23始終處於開機狀態(powered on ), 此意味著中繼台23將從不處於睡眠模式且不提供不連續接收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 DRX )。由於中繼台23不會處於睡眠 模式(即不提供DRX),故中繼台23不需使用如第1B圖所示之 習知 NAS 機制中之 EMM-ServiceRequestlnitiated 狀態 105。因此, 本發明刪除 EMM-ServiceRequestlnitiated 狀態 105,但增加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305。 第3A圖顯示第二實施例中所用之一 NAS機制之狀態及狀態轉 變。相較於習知之NAS機制,第二實施例之NAS機制移除 EMM-ServiceRequestlnitiated狀態105,並具有另一請求後端連線 之狀態。為方便起見,於本實施例中,該另一狀態被命名為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305。根據該 NAS 機制’當 中繼台23傳送一 S1介面設置請求及/或一 X2介面設置請求時, 中繼台 23 將進入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305。當中 繼台23接收到一 S1介面設置回應及/或一 X2介面設置回應時’ 中繼台 23 將退出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305 而進 入 EMM-registered 狀態 304。 以下利用一中繼附接程序之具體示例加以說明,其訊號流顯示 於第3B圖中。中繼台23初始於一 EMM-Null狀態1CH。於中繼台 23啟用S1模式後,其便進入EMM-Deregistered狀態1〇2。接下 來,中繼台23執行一中繼附接程序以建立一無線電鏈路。具體而 言,中繼台23傳送一附接請求310至核心網路27 ’隨後進入 EMM-Registeredlnitiated狀態103。接著,核心網路27傳送一附 201129212 接回應312至中繼台23。中繼台23接收附接回應312並進入 EMM-Registered狀態304 (即第一狀態)。中繼台23之無線電連 線此時便建立完成》 接下來,中繼台23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314(例如一 S1介面設 置清求或一 X2介面設置請求)至基地台25,並進入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305(即第二狀態)。應注意, 第二狀態係為一種請求後端連線之狀態。此後,基地台25傳送一 後端連線回應316至中繼台23,以因應後端連線請求314。當後 端連線請求314係為一 S1介面設置請求時,後端連線回應316係 為一 S1介面設置回應》同樣地,當後端連線請求3丨4係為一 χ2 介面設置請求時’後端連線回應316係為一 Χ2介面設置回應。於 中繼台23接收到後端連線回應316後,中繼台23再次進入 EMM-Registered 狀態 304。 於本實施例中’基地台25於接收到後端連線請求314之後,立 即傳送後端連線回應316至中繼台23。然而,於某些其它實施例 中’基地台25於接收到後端連線請求314之後,可能須等待來自 核心網路27或其它基地台之一回應。對於彼等實施例,基地台25 於接收到來自中繼台23之後端連線請求314與來自核心網路27 之一回應二者後,傳送後端連線回應316至中繼台23。 再以中繼附接程序之另一具體示例加以說明,其訊號流顯示於 第3C圖中。中繼台23初始於一 EMM-Null狀態1 〇 1。於中繼台 23啟用S1模式後,其便進入EMM-Deregistered狀態1〇2。接下 來’中繼台23執行一中繼附接程序以建立一無線電鏈路。具體而 201129212 言,中繼台23傳送一附接請求310至核心網路27,隨後進入 EMM-Registeredlnitiated狀態103。接著,核心網路27傳送一附 接回應312至中繼台23。中繼台23接收附接回應312並進入 EMM-Registered狀態304 (即第一狀態)。中繼台23之無線電連 線此時便建立完成。 接下來’中繼台23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318(例如一 S1介面設 置請求或一 X2介面設置請求)至基地台25,基地台25再將此後 端連線請求318中繼至核心網路27或其它基地台,這種作法表示 ® 基地台25不會解讀後端連線請求318的内容。中繼台23在傳送 後端連線請求318後,便進入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狀 態305 (即第二狀態)。應注意,第二狀態係為一種請求後端連線 之狀態。之後,核心網路27傳送一後端連線回應320至基地台25, 基地台25再將此後端連線回應320至中繼台23。當後端連線請求 318係為一 s 1介面設置請求時,後端連線回應320係為一 S1介 面設置回應。同樣地,當後端連線請求318係為一 X2介面設置請 r φ 求時,後端連線回應320係為一 X2介面設置回應。於中繼台23 接收到後端連線回應320後,中繼台23再次進入EMM-Registered 狀態3〇4。 知上所述’因中繼台23所採用之NAS機制藉由添加一種用於 觸發中繼台建立後端連線之狀態而修改習知之NAS機制,故中繼 台23均可建立無線電連線與後端連線。 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亦係為符合LTE標準之無線通訊系統 2。同樣地’中繼台23可為一中繼節點、一 ReNB或Rday eNB, 201129212 基地台25可為一 DeNB,核心網路27可為一演進核心網路’例如 一 MME、一 P-GW或一 S-GW。因無線通訊系統2係專用於LTE 標準,故前述第一狀態、第二狀態及狀態轉變亦專用於LTE標準。 於第三實施例中,中繼台23在其處於EMM-Registered狀態時 可發出一服務請求’因此仍需要如第1B圖所示之習知NAS機制 中之EMM-ServiceRequestlnitiated狀態105。因此,本發明藉由添 加一種請求後端連線之額外狀態來修改習知之NAS機制。為方便 起見’該額外狀態被命名為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狀態 406,如第4A圖所示。 以下利用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程序之具體示例來加以說明, 其訊號流如第4B圖所示。假定中繼台23已於一中繼附接程序期 間建立與核心網路27之一無線電連線,因而中繼台23處於 EMM-Registered 狀態 404。 由於某些原因,中繼台23進入一睡眠模式。此後,中繼台23 醒來,並隨後執行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程序以建立一無線電鏈 路。具體而言,中繼台23傳送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請求410至 核心網路27,並接著進入EMM-Servicelnitiated狀態105。接著, 核心網路27傳送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回應412至中繼台23。中 繼台23接收該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回應412,並再次進入 EMM-Registered狀態404 (即第一狀態)。中繼台23之無線電連 線此時即建立完成。 接下來,中繼台23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414(例如一 S1介面設 置請求或一 X2介面設置請求)至基地台25,並進入 12 201129212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406(即第二狀態)。應注意, 該第二狀態係為請求後端連線之一狀態。此後,基地台25傳送一 後端連線回應416至中繼台23,以回應後端連線414。當後端連 線請求414係為一 S1介面設置請求時,後端連線回應416係為一 S1介面設置回應。同樣地,當後端連線請求414係為一 X2介面 設置請求時,後端連線回應416係為一 X2介面設置回應。於中繼 台23接收到後端連線回應416之後,中繼台23再次進入 EMM-Registered 狀態 404 (即第一狀態)。 ® 於本實施例中,基地台25於接收到後端連線請求414之後,立 即傳送後端連線回應416至中繼台23。然而,於某些其它實施例 中’基地台25於接收到後端連線請求414之後,可能須等待來自 核心網路27之一回應◊對於彼等實施例,基地台25於接收到來 自中繼台23之後端連線請求414與來自核心網路27之一回應二 者之後,傳送後端連線回應416至中繼台23。 再以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程序之另一具體示例來加以說明,其 # 訊號流如第4C圖所示》假定中繼台23已於一中繼附接程序期間 建立與核心網路27之一無線電連線,因而中繼台23處於 EMM-Registered 狀態 404。 同樣的,由於某些原因中繼台23進入一睡眠模式。此後,中繼 台23醒來’並隨後執行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程序以建立一無線 電鏈路。具體而言,中繼台23傳送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請求41〇 至核心網路27 ’並接著進入EMM-Servicelnitiated狀態接著, 核心網路27傳送一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回應412至中繼台23。中 13 201129212 繼台23接收該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回應412,並再次進入 EMM-Registered狀‘態404 (即第一狀態)。巾繼台23之無線電連 線此時即建立完成。 接下來,中繼台23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418 (例如一 S1介面設 置請求或- X2介面設置請求)至基地台25,基地台再將此後端 連線請求418中繼至核心網路27。基地台25並不解讀此後端連線 請求418。中繼台23在傳送後端連線請求418後,便進入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傷(即第二狀態)。應注意, 該第二狀態係為請求後端連線之一狀態。此後,核心網路27傳送 _ -後端連線回應420至基地台25,基地台25再將此後端連線回應 420中繼至中繼台23。當後端連線請求418為一 si介面設置請求 時,後端連線回應420為一 S1介面設置回應。同樣地,當後端連 線請求418為一 X2介面設置請求時,後端連線回應420為- X2 介面設置回應。於中繼台23接收到後端連線回應之後,中繼 台23再次進入EMM-Registered狀態404 (即第一狀態)。 综上所述,因中繼台23採用之NAS機制所具有之狀態多於習鲁 知NAS機制’故中繼台23可藉由該福機制建立無線電連線與 .後端連線二者。 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係為一種於一無線通訊系统中用於一中 ’·I σ (例如中繼台23 )之後端連線方法。該無線通訊系統包含該 中繼台、一基地台及一核心網路。該中繼台採用一 NAS機制。具 體而吕’當中繼台不提供DRX時,中繼台所用之NAS機制係如 第3A圖所示者。而當中繼台提供DRX時,中繼台所用之腿機 14 201129212 制係如第4A圖所示者。第5圖顯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例之一流程 圖。 首先,該後端連線方法執行步驟501,令中繼台建立一無線電連 線。應注意,步驟501可於一中繼附接程序或一通用無線電承載 建立程序中執行。接下來,執行步驟503,令中繼台進入該NAS 機制之一第一狀態。若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LTE標準,則第一狀 態係為LTE標準之一 EMM-registered狀態。 此後,該後端連線方法執行步驟505,令中繼台傳送一後端連線 請求至基地台。當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LTE標準時,該後端連線 請求係為一 S1介面設置請求或一 X2介面設置請求。接下來,執 行步驟507,令中繼台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二狀態。當該後端 連線請求係為一 S1介面設置請求時,該後端連線回應係為一 S1 介面設置回應。當該後端連線請求係為一 X2介面設置請求時,該 後端連線回應係為一 X2介面設置回應。應注意,該第二狀態係為 一種請求後端連線之狀態,例如前述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此後,執行步驟 509,令 中繼台自基地台接收一後端連線回應。之後,執行步驟511,令中 繼台再次進入第一狀態。 除了上述步驟,第四實施例亦能執行第一實施例、第二實施例 及第三實施例所描述之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 知識者可直接瞭解第四實施例如何基於上述第一實施例、第二實 施例及第三實施例以執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不贅述。 综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NAS機制,該NAS機制具有一種 15 201129212 可於建立無線電連線之後觸發中繼台建立後端連線之狀離、。因 此,本發明之中繼台及其後端連線方法可採用該^^^機制來建立 無線電連線與後端連線二者。藉此,中繼台之行為對於核心網路 而言可如同一使用者設備去建立無線電連線,而對於—使用者μ 備而5則如同一基地台。 上述之實施例僅用來例舉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以及闡釋本發明 之技術特徵,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保護範疇。任何熟悉此技術 者可輕易完成之改變或均等性之安排均屬於本發明所主張之範 圍’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以申請專利範圍為準。 【圖式簡單說明】 第1Α圖顯示一習知無線通訊系統之一示意圖; 第1Β圖顯示一習知NAS機制之狀態及狀態轉變; 第2Α圖顯示本發明之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無線通訊系統; 第2Β圖顯示第一實施例之一中繼台之一示意圖; 第3Α圖顯示本發明之一第二實施例中所用之一 naS機制; 第3B圖顯示第二實施例之一示例之訊號流; 第3B圖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另一示例之訊號流; 第4A圖顯示本發明之一第三實施例中所用之一 NAS機制; 第4B圖顯示第三實施例之一示例之訊號流; 第4C圖顯示第三實施例之另一示例之訊號流;以及 第5圖顯示本發明之一第四實施例之一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無線通訊系統 2 :無線通訊系統 201129212 11 :使用者設備 15 :基地台 21 :使用者設備 23a :處理單元 25 :基地台 13 :中繼台 17 :核心網路 23 :中繼台 23b :收發器 27 :核心網路 101 : EPS行動性管理(EMM ) -Null狀態 102 : EMM-Deregistered 狀態 103 : EMM-Registeredlnitiated 狀態 104 : EMM-Registered 狀態 105 : EMM-ServiceRequestlnitiated 狀態 304 : EMM-Registered 狀態 305 :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310 :附接請求 312 :附接回應 314:後端連線請求 316 :後端連線回應 318 :後端連線請求 320 :後端連線回應 416 :後端連線回應 420 :後端連線回應 404 : EMM-Registered 狀態 406 : EMM-SlX2SetupRequestInitiated 狀態 410 :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請求 412 :通用無線電承載建立回應 414 :後端連線請求 418 :後端連線請求 17

Claims (1)

  1. 201129212 七、申請專利範圍. L 一種用於一中繼台之後端連線方法,該中繼台採用一非存取 層(Non-Access Stratum ; NAS)機制,一無線通訊系統包含 該中繼台、一基地台及一核心網路,該後端連線方法包含以 下步驟: (a) 於該中繼台建立通往該核心網路之一無線電連線後, 令該中繼台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一狀態; (b) 於該步驟(a)之後,令該中繼台傳送一後端連線請求至 該基地台; (c) 於該步驟(b)之後,令該中繼台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 二狀態; (d) 於該步驟(c)之後,令該中繼台自該基地台接收一後端 連線回應;以及 (e) 於該步驟(d)之後,令該中繼台進入該第一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端連線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 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以下簡稱LTE)標準,該 中繼台係為一中繼節點(relay node )、一中繼E-UTRAN NodeB (以下簡稱ReNB )及一 Relay eNB其中之一,該基地台係為 一主演進 Node B ( Doner E-UTRAN NodeB ;以下簡稱 DeNB ),且該核心網路係為一演進核心網路(Evolved Packet Core ; EPC)。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端連線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 LTE標準,該後端連線請求係為一 S1介面設置請求,且該後 端連線回應係為一S1介面設置回應。 201129212 4. 如請求項丨所述之後端連線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 該LTE標準,該後端連線請求係為一 Χ2介面設置請求’且 該後端連線回應係為一 Χ2介面設置回應。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端連線方法,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 該LTE標準,該第一狀態係為該LTE標準之一 EPS行動性管 理(EPS Mobility Management ; EMM) -registered 狀態,且 該第二狀態係為一請求後端連線之狀態。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端連線方法,更於該步驟(a)之前包含 以下步驟: (f)於一中繼附接(relay attach )程序期間,令該中繼 台建立通往該核心網路之該無線電連線。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後端連線方法,更於該步驟(a)之前包含 以下步驟: (f)於一通用無線承載建立(generic ra(ji〇 bearer establishment)程序期間,令該中繼台建立通往該核心網路之 該無線電連線。 8. 一種用於一無線通訊系統之中繼台,該中繼台採用一 NAS機 制,該無線通訊系統包含該中繼台、一基地台及一核心網路, 該中繼台包含: 一處理單元,用以於該中繼台建立與該核心網路之一無 線電連線後’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一狀態; 一收發器,用以於該中繼台進入該第一狀態之後,傳送 一後端連線請求至該基地台; 其中3亥處理單元更用以於該後端連線請求之該傳送之 19 201129212 後,進入該NAS機制之一第二狀態,該收發器更用以於該後 端連線請求之該傳送之後,自該基地台接收一後端連線回 應’且該處理單元更用以於該後端連線回應之該接收之後, 進入該第一狀態。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中繼台’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LTE標 準,該中繼台係為一中繼節點、一 ReNB及一 Relay eNB其 中之一,該基地台係為DeNB,且該核心網路係為一 EPC。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中繼台,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LTE標 準,該後端連線請求係為一 S1介面設置請求,且該後端連線 回應係為一 S1介面設置回應。 11·如請求項8所述之中繼台,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該LTE 標準,該後端連線請求係為一 X2介面設置請求,且該後端連 線回應係為一 X2介面設置回應。 12. 如凊求項8所述之中繼台,其中該無線通訊系統符合該LTE 軚準,該第一狀態係為該LTE標準之一 EMM_registered狀 態,且該第二狀態係為一請求後端連線之狀態。 13. 如凊求項8所述之中繼台’其中該收發器更用以於進入該第 -狀態之前的-中繼附接程序期間,建立通往該核心網路之 該無線電連線。 14•如請求項8所述之中繼台’其令該收發器更用以於進入該第 -狀態之前的-通用無線承載建立程序期間,建立通往該核 心網路之該無線電連線。
TW099120232A 2009-06-23 2010-06-22 中繼台及其後端連線方法 TWI424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1938109P 2009-06-23 2009-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212A true TW201129212A (en) 2011-08-16
TWI424778B TWI424778B (zh) 2014-01-21

Family

ID=427970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0232A TWI424778B (zh) 2009-06-23 2010-06-22 中繼台及其後端連線方法
TW099120407A TWI423713B (zh) 2009-06-23 2010-06-23 基地台及其附接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0407A TWI423713B (zh) 2009-06-23 2010-06-23 基地台及其附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442049B2 (zh)
EP (2) EP2268098B1 (zh)
CN (2) CN101932123B (zh)
TW (2) TWI424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2227B1 (ko) * 2009-07-26 2016-05-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중계기를 위한 제어 정보 및 시스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EP2355608B1 (en) * 2009-10-30 2016-03-09 Institute for Imformation Industry Donor evolved nodeb, relay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110164577A1 (en) 2010-01-06 2011-07-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ntra-Donor Cell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Type 1 Relay
US9385862B2 (en) 2010-06-16 2016-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subscriber authentication and device authenti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839373B2 (en) 2010-06-18 2014-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node management and authorization
US9749880B2 (en) * 2010-06-30 2017-08-2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Base station failover us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as relays
RU2598816C2 (ru) * 2010-08-03 2016-09-27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ей
US9204290B2 (en) * 2010-11-03 2015-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structing a domain name for a radio network nod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583035B2 (ja) * 2011-01-06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2448058B (zh) * 2011-01-10 2014-04-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n接口上的数据保护方法与装置
CN103249021B (zh) * 2012-02-01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基站设备上实现多小区服务的方法及设备
US9155076B2 (en) * 2012-02-02 2015-10-06 Tejas Network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bearer management
US9544877B2 (en) * 2012-02-02 2017-01-10 Tejas Networks Limited Bearer signaling management method
CN103782644B (zh) * 2012-09-03 2018-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回程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代理设备、接入设备
US8929277B2 (en) * 2013-02-15 2015-01-06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Communication units and methods for relay-assisted uplink communication
US20160150577A1 (en) * 2013-07-25 2016-05-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Lte based wireless backhaul connection to cellular network base station
US9467926B2 (en) * 2014-04-28 2016-10-11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of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cellular node and a core network
WO2016006953A1 (ko) * 2014-07-11 2016-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독 기지국 내의 단말을 표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205507B2 (en) * 2015-08-28 2019-02-12 Tejas Networks, Ltd. Relay architecture, relay node, and relay method thereof
CA2996178C (en) * 2015-09-30 2019-12-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ervice bearer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10719341B2 (en) 2015-12-02 2020-07-21 Nicira, Inc. Learning of tunnel endpoint selections
US10164885B2 (en) 2015-12-02 2018-12-25 Nicira, Inc. Load balancing over multiple tunnel endpoints
US10069646B2 (en) * 2015-12-02 2018-09-04 Nicira, Inc. Distribution of tunnel endpoint mapping information
US10148340B1 (en) 2016-03-30 2018-12-04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Multi-core communication system to serve wireless relays and user equipment
JP6953706B2 (ja) * 2016-11-22 2021-10-27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
US10567954B2 (en) 2018-01-18 2020-02-18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 under a non-standalone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N110167098A (zh) * 2018-02-14 2019-08-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邻居关系的建立方法、无线中继及网络侧节点
CN110351810B (zh) * 2018-04-04 2022-01-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方法和设备
US11743191B1 (en) 2022-07-25 2023-08-29 Vmware, Inc. Load balancing over tunnel endpoint group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1733T2 (de) * 2002-05-17 2005-03-10 Alcatel Funkzugriffsnetz und Netzwerkelement
JP4084639B2 (ja) * 2002-11-19 2008-04-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受付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受付制御装置及び受付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US7415274B2 (en) * 2003-02-19 2008-08-19 Nokia Corporation Routing procedure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237605B2 (ja) * 2003-11-04 2009-03-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EP1599060B1 (en) 2004-02-13 2009-04-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reception of an MBMS service and a dedicated service
JP4128149B2 (ja) * 2004-02-27 2008-07-3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中継端末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451325B2 (ja) * 2005-02-01 2010-04-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ノード、基地局、ルータ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KR101137340B1 (ko) * 2005-10-18 2012-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릴레이 스테이션의 보안 제공 방법
KR20070045743A (ko) * 2005-10-28 2007-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홉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WO2007078663A2 (en) * 2005-12-16 2007-07-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obility middleware architecture for multiple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apparatus
CN101094497B (zh) * 2006-01-06 2011-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用户在不同接入系统间切换的方法
TWM320260U (en) 2006-03-08 2007-10-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single tunnel combined hard hanover and serving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relocation
US20070224988A1 (en) * 2006-03-24 2007-09-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ver procedure between a 3gpp lte network and an alternative wireless network
US7620370B2 (en) * 2006-07-13 2009-11-17 Designart Networks Ltd 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point network with wireless backhaul
TW200824477A (en) * 2006-10-03 2008-06-0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Enhanced node B configuration with a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US8369255B2 (en) * 2006-10-25 2013-02-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niform out-of-service search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247628A (zh) * 2007-02-13 2008-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无线通信网络接入的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321383B (zh) * 2007-06-05 2012-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系统和方法、家用基站网关及归属用户服务器
US8830950B2 (en) * 2007-06-18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DCP reordering at handoff
FI20075761A0 (fi) * 2007-10-29 2007-10-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Käyttäjälaitetunnisteen allokointi
FI20070995A0 (fi) * 2007-12-19 2007-12-1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Verkkosolmujen skaalautuva käyttöönotto
JP5144804B2 (ja) * 2008-04-30 2013-02-13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Lteにおけるセルフバックホーリング
WO2010062043A2 (en) * 2008-11-03 2010-06-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05501B2 (en) * 2009-03-09 2014-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base station and a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
CN102349319B (zh) * 2009-03-11 2015-07-2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的设置和配置
US20100260126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lit-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KR101622406B1 (ko) * 2009-04-24 2016-05-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US8488514B2 (en) * 2009-10-02 2013-07-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lay backhaul link quality considerations for mobility proced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23713B (zh) 2014-01-11
TW201129217A (en) 2011-08-16
EP2268097A2 (en) 2010-12-29
TWI424778B (zh) 2014-01-21
CN101959314A (zh) 2011-01-26
CN101932123A (zh) 2010-12-29
EP2268098A2 (en) 2010-12-29
EP2268098B1 (en) 2013-09-11
US20100322148A1 (en) 2010-12-23
CN101932123B (zh) 2013-05-08
US8509214B2 (en) 2013-08-13
EP2268098A3 (en) 2012-05-30
US20100322147A1 (en) 2010-12-23
EP2268097A3 (en) 2012-05-30
EP2268097B1 (en) 2013-09-18
CN101959314B (zh) 2014-07-16
US8442049B2 (en) 2013-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9212A (en) Relay station and backhaul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US114776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packet data network connection on basis of local are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4206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10771242A (zh) 在没有映射数据无线电承载的情况下处理qos流
TWI484853B (zh) 通訊系統及其通訊方法
WO2017166963A1 (zh) 一种寻呼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7036343A1 (zh) 一种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TW201804857A (zh) 建立輔連接的方法和裝置
US934492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WO2017197563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12758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1208741A1 (zh) 多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im卡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JP2016504809A (ja) ローカルipアクセス接続を解放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移動管理ユニット、無線側ネットワーク要素
WO201713295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7734641A (zh) 一种配置寻呼区的方法、基站和核心网节点
WO2017121224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TW201707500A (zh) 透過基地台傳輸使用數據的方法及使用前述方法的基地台
WO2014079342A1 (zh)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的释放方法和mrn
CN10742677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2155656A1 (zh) 一种宿主基站、中继节点设备及增强路径转换的方法
JP2018078629A (ja) ページング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1175741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网节点
WO2022022702A1 (zh)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8617030B (zh) 一种业务转发方法、网关及移动性管理实体
WO2019029297A1 (zh) 建立数据通道的方法、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