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5110A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5110A
TW201125110A TW099130204A TW99130204A TW201125110A TW 201125110 A TW201125110 A TW 201125110A TW 099130204 A TW099130204 A TW 099130204A TW 99130204 A TW99130204 A TW 99130204A TW 201125110 A TW201125110 A TW 2011251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layer
layer
semiconductor region
depth
potent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0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fumi Yamashit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Kk filed Critical Toshiba Kk
Publication of TW201125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511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8Charge coupled imagers
    • H01L27/14806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 H01L27/14612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involving a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9MOS based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Description

201125110 六、發明說明: 本發明主張日本申請案 JP2009-2854 1 9 (申請日: 2009/12/16)之優先權,內容亦參照其全部內容。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實施形態係關於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先前技術】 於CMOS等之固態攝像裝置,係藉由通過濾光片之光 於半導體基板上產生電子-電洞對,僅使電子儲存於作爲 電荷儲存部之機能的η型擴散層,此被揭示於特開 2007-258684 號公報。 最近,基於多畫素化或光學尺寸之縮小要求,上述η 型擴散層之尺寸亦被要求縮小。如此則,η型擴散層所能 儲存之電子數(以下稱爲飽和電子數)將減少,導致攝影 之圖像品質降低。 【發明內容及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第1實施形態。又,於說明時,全 圖之共通部分附加共通之參照符號。 依據實施形態之一態樣之固態攝像裝置,係包含:第 1擴散層、電位層、第2擴散層、第3擴散層及讀出電極 。上述第1擴散層係形成於第1導電型或第2導電型之半 導體基板表面內,由該半導體基板表面起在第1深度之位 -5- 201125110 置以濃度成爲最大値的方式被摻雜。上述第1擴散層係上 述第2導電型。上述電位層,係於上述半導體基板表面上 ,以上述第1擴散層被配置於正下方的方式來形成,被設 爲特定電位。上述第2擴散層之至少一部分係相接於上述 第1擴散層。上述第2擴散層爲上述第1導電型。上述第 3擴散層’係在上述半導體基板表面內,以和上述第1擴 散層呈隔離的方式被形成。上述讀出電極,係於上述第1 擴散層與上述第3擴散層之間,被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基板 上。在使藉由上述半導體基板之背面側朝表面側照射之光 而產生於上述半導體基板內之電子,被儲存於作爲電荷儲 存部機能之上述第1擴散層時,係形成有上述第1導電型 之電荷儲存層,該電荷儲存層係自上述半導體基板表面與 上述第〗擴散層表面之界面起具有較上述第1深度爲淺的 第2深度。 (第1實施形態) 便用圖1說明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 力法。圖1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之一構成例 ° &下實施形態中,無特別說明時係構成爲背面照射型固 態攝像裝置。 如圖1所示,固態攝像裝置1,係具備:電源部2, 感測器核心部3,控制部5,及透鏡6。另外,感測器核 心部3係具備畫素部4。以下說明各部之詳細。 電源部2係產生複數個特定之電壓,將該產生之電壓 -6- 201125110 施加於包含畫素部4之感測器核心部3。電源部2係產生 負電壓’可將該產生之負電壓供給至畫素部4。 感測器核心部3係具備以矩陣狀配置之複數畫素(以 下稱像素)。於畫素部4,係依據由控制部5供給之信號 RESET及信號信號READ,對複數個配置之像素進行重置 動作及對選擇之像素進行信號之讀出動作。 以下說明控制部5。控制部5係依據由主時脈MCK 供給之時脈信號,來產生固態攝像裝置1之內部時脈。主 時脈MCK係以設於固態攝像裝置1之外部的例如計時器 (以下稱外部計時器)爲基準而獲得之時脈信號。另外, 控制部5係由外部受取控制資料(圖中之DATA )而使固 態攝像裝置1之全體系統動作。控制資料例如爲指令或使 固態攝像裝置1全體動作的動作時序等。具體言之爲,讀 出畫素部4所接收之光信號時,係由電源部2對該畫素部 4供給負電壓的動作時序。控制部5,係將由外部受取之 指令之中例如RESET信號及READ信號分別供給至畫素 部4。另外’控制部5係對感測器核心部3所讀出之信號 進行信號處理,而輸出至外部。 透鏡6係由外部接收光,使該接收之光透過分解濾光 片之後,供給至畫素部4。又,濾光片係對應於RGB進 行光之分解。 又’固態攝像裝置,係於感測器核心部3除了畫素部 4 以外,亦可另具備:CDS (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 )、AD轉換電路(以下稱ADC部)、閂鎖器電路 '及水 201125110 平移位暫存器。此情況下,CDS用於消除包含於由畫素部 4讀出之信號的雜訊。AD轉換電路係對經由CDS消除雜 訊後之信號,進行 A/D ( Analog-to-Digital)轉換。如此 則’可獲得例如1 0位元之數位信號。另外,閂鎖器電路 係用於閂鎖A D C部獲得之數位信號。水平移位暫存器則 提供指示而將閂鎖器電路閂鎖之數位信號予以讀出。 以下使用圖2說明上述感測器核心部3中之畫素部4 之詳細。圖2表示感測器核心部3之方塊圖。 (關於畫素部4 ) 如圖2所示,於畫素部4配置有分別連接於垂直信號 線 VLIN1〜VLIN(n+l)之各個,而且於垂直方向設有 (m+Ι)個的像素i〇(n、m均爲自然數)。亦即,畫素 部〗係具備以矩陣狀配置之複數個像素1〇。另外,以下 著眼於垂直信號線 VLIN1,針對配置於和垂直信號線 VLIN1呈正交之水平方向之第1行上的像素10加以說明 〇 如圖所示,像素1 0具備:MOS電晶體Tb、Tc、Td 及光二極體PD。於光二極體PD之陰極被形成電極(未 圖示),由電源部2對該電極供給負電壓。如後述說明, 對該電極供給負電壓之結果,在該電極與光二極體PD之 間形成容量。亦即,例如在配置於和垂直信號線VLIN ( η + 1)呈正交之水平方向之第(m+1)行上的像素10形 成容量。又,各個容量爲大略同一之特性。 -8 - 201125110 於MOS電晶體Tc之閘極係由控制部5被供給信號 R E S E T 1 ’於汲極端被供給電壓v 〇 D (例如2.8 V ),源極 端則連接於連接節點N 1。亦即,MOS電晶體Tc係作爲 重置電晶體之機能’用於產生成爲由光二極體PD讀出之 信號之基準電壓的重置電壓。 於MOS電晶體Td之閘極係由控制部5被供給信號 READ 1 ’汲極端被連接於連接節點n 1,源極端則連接於 光二極體PD之陰極。亦即,MOS電晶體Td係作爲信號 電荷讀出用電晶體之機能。另外,光二極體PD之陽極被 接地。 Μ O S電晶體T b之閘極係連接於連接節點N1,於汲 極端被供給電壓VDD,源極端則連接於垂直信號線 VLIN1。亦即,MOS電晶體Tb之閘極、MOS電晶體Tc 之源極端、與MOS電晶體Td之汲極端係共通連接於連接 節點N 1。連接節點N 1爲用於檢測電位之節點。另外, MOS電晶體Tb係作爲信號放大用之放大電晶體之機能。 亦有將MOS電晶體Tb標記爲MOS電晶體Amp之情況。 分別用於傳送信號R E S E T 1、信號R E A D 1的信號線, 係共通連接於在和垂直信號線V L IN呈正交之水平方向之 第1行上所配置之像素1 〇。亦即,信號線,係在和垂直 信號線VLIN呈正交之水平方向之第1行,針對連接於個 別之垂直信號線VLIN 1〜垂直信號線VLIN ( η + 1 )的像 素1 〇,分別被共通連接。另外,關於和垂直信號線VLIN 呈正交之水平方向之第2〜第(m+1)行亦同樣。 -9 - 201125110 另外’配置於同一列之上述像素1 0,係介由M〇s電 晶體Tb之源極’而共通連接於垂直信號線v LIN 1 \垂 直信號線VLIN ( n + 1 )之其中任一。以下不區別垂直信 號線VLIN1〜垂直信號線VLIN ( n + 1 )時係僅單純稱爲 垂直信號線VLIN。 又’針對同一行之像素1〇 ’係被共通供給信號 RESET1〜信號 RESET (m+1)、信號 rEAD1〜信號 READ ( m + 1 )之其中任一信號。以下不區別信號 RESET1〜信號RESET (m+1)、信號rEAD1〜信號 READ ( m + 1 )時係僅單純稱爲信號RESET、信號READ 〇 又,感測器核心部3具備CDS電路、ADC部、閃鎖 器電路及水平移位暫存器時,圖2中之各垂直信號線 VLIN係連接於CDS電路、ADC部、閂鎖器電路及水平移 位暫存器。 (像素1 0之構成例) 以下使用圖3、4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具 有之像素1 0之構成例。圖4所示之斷面構成,係沿圖3 之A-A方向之斷面圖。其中,以相對於矽基板20,以形 成有絕緣膜25之側爲第1方向,反之,亦即以矽基板20 之底面爲第2方向。如上述說明,本實施形態係說明背面 照射型固態攝像裝置。亦即,以下說明例之背面照射型固 態攝像裝置,係在形成有上述MOS電晶體Tb的半導體基 -10- 201125110 板之表面(表面側)之相反側的基板表面(背面側),被 形成受光面。亦即,形成有半導體元件之側的相反側係成 爲露出於射入光之側,成爲背面。以下爲基板表面之平面 構成例。 如圖4所示,於活化區域AA內,在矽基板20之表 面上被配置像素1 〇。矽基板20例如爲摻雜有硼(B )等 雜質之P型半導體基板。另外,該矽基板2〇亦可爲磊晶 成長之磊晶層(以下亦有稱爲半導體區域2 〇之情況)。 又’用於區隔元件分離區域的元件分離帶(於圖3以 STI表示)係以包圍活化區域AA (於圖3以AA表示)的 方式被設置。又’矽基板20亦可爲摻雜有磷(p)等之η 型。 於矽基板2 0上被形成電位層,例如電極2 6、電極2 7 係以寬度w 1之間隔被形成。 於電極26之正下方被形成用於構成像素的η型擴 散層24。又,電極27係作爲M〇s電晶體Td之讀出閘極 之機能,用於將儲存於n型擴散層24之電子讀出至浮置 擴散層23。以下亦有稱呼電極27爲讀出電極。其中,電 極26 ’例如爲多晶矽或多晶矽之—部分與金屬結合而成 之CoSi、TiSi、NiSi等金屬矽化物,或者cu (銅)、A1 (鋁)、W (鎢)等之金屬材料。又,如圖所示,本實施 形態之單位畫素之垂直信號線VLIN方向之畫素間距p, 係以均成爲共通的方式被配置。 又,分別構成上述重置電晶體Tc及放大電晶體Tb的 -11 - 201125110 間極電極(於圖3以Tb(Amp) 、Tc(Reset)表示), 係被形成於活化區域AA之表面上。亦即,於活化區域 AA內,係被形成作爲電晶體Tc、Tb之源極及汲極機能 的雜質擴散層(未圖示)。 以下使用圖4說明上述像素10之斷面構成例。 如圖4所示,例如在摻雜有硼(B )等而形成之p型 矽等所構成之半導體基板20表面(第1方向側)內,形 成作爲電荷儲存部機能的η型擴散層24,用於儲存產生 於該半導體基板內之電子。該η型擴散層24之底面,係 位於自半導體基板20之表面起朝第2方向僅深及W2( > w 1 )之位置。 相接於η型擴散層24,而於半導體基板20內形成p 型擴散層21。該Ρ型擴散層21之至少一部分係被接地。 亦即,擴散層21被設爲0電位。該擴散層2 1係作爲形成 如後述說明之電洞儲存層的供給源之機能。又,擴散層 2 1係作爲元件分離區域之機能。 另外,於半導體基板20之表面內形成作爲浮置擴散 層之機能的η型擴散層23。於半導體基板20內相接於擴 散層23之底面而形成ρ型擴散層22。 於半導體基板20上形成絕緣膜25,於該絕緣膜25 以擴散層24被形成於正下方的方式將電極26予以形成。 於電極26被施加由電源部2供給之例如約-1 V之負電壓 。另外,於絕緣膜25上、和電極26隔開寬度wl之間隔 而使電極27呈鄰接被形成。於電極27被施加由控制部5 -12- 201125110 供給之正電壓之信號read。 (讀出動作) 以下使用圖5、6說明固態攝像裝置1針對光二極體 PD所接收之光,由像素10予以讀出之方法。圖5、6係 表示,於上述圖4之中,藉由MOS電晶體Td,將依據通 過透鏡6(未圖示)而於濾光片被分光之光,而產生於半 導體基板20內之電子一電洞對之中之電子,讀出至外部 時之動作。又,藉由控制部5來控制供給至電極26、27 之電壓之時序。 (步驟S1 ) 首先,至少於光接收時,係由電源部2對電極2 6施 加例如約-1 V之負電壓。如此則,由設爲〇電位之擴散層 2 1所激發之電洞,會移動至擴散層2 4與絕緣膜2 5之界 面、亦即移動至半導體基板上面與絕緣膜25之界面(圖 5、6 之 S 1 )。 如此則,在擴散層2 4與絕緣膜2 5之界面所激發出之 電洞’和擴散層2 4之間將產生空乏層。以下稱呼半導體 基板20之界面激發之電洞之層爲電洞儲存層或電荷儲存 層(儲存有電洞之層)。其中,上述電洞儲存層之於第2 方向之深度(厚度)爲極薄,而且僅形成於半導體基板 20之界面。具體Η之爲,電洞儲存層之寬度設爲例如約 0.0 1〔 /i m〕〜0.05〔#m〕。結果,只要負電壓爲某一定 -13- 201125110 之値,則該空乏層之儲存容量之値將被設爲 有之寬度對應之値。亦即,空乏層可儲存之 和該空乏層之儲存容量之値成比例,該儲存 則和其成比例而使該電子之數變多。另外, 濃度係對應於施加於電極2 6之電壓大小而變 供給至電極2 6之負電壓之値(絕對値)越大 層之濃度變爲越高。 (步驟S2 ) 之後,由基板20背面沿第1方向、亦即 板20背面側接收光,而使半導體基板20內產 電洞對之中之電子移動至擴散層24 (圖5、6 此乃基於半導體基板20內產生之電場或熱擴 該產生之電子係被儲存於形成有空乏層的擴散 (步驟S 3 ) 於步驟S2之後,藉由電源部2對電極26 之同時,對電極27施加脈衝狀正電壓(信號 如此則,於電極2 7之正下方,在半導體基板 成通道。結果,儲存於擴散層24之電子會經 極27正下方之通道,介由擴散層23被讀出至 、6中之S 3 )。如此則,於像素10接收之光 讀出至外部。另外,將電子儲存於擴散層24 24與絕緣膜25之界面會激發電洞儲存層,| 該空乏層具 子之數,係 量之値越大 洞儲存層之 化。亦即, 則電洞儲存 由半導體基 生之電子_ 中之S2 )。 散引起者。 層24。 施加負電壓 READ )。 2 0之表面形 由形成於電 ^外部(圖5 變爲電荷被 時在擴散層 電洞儲存層 -14 - 201125110 於上述步驟si〜S3之期間繼續被形成。換言之,該電洞 儲存層之形成乃在對電極26施加負電壓之上述步驟S1〜 S 3之期間。 (關於半導體基板20之表面中之濃度分布) 之後,使用圖7說明於上述圖5對電極26施加負電 壓時半導體基板20之表面中之濃度分布。具體言之爲, 說明擴散層24以及擴散層24與絕緣膜2 5之界面中之電 洞、電等之載子濃度之分布。圖7表示沿圖5之B-B’方 向之斷面圖中之電洞與電子之濃度分布。縱軸取濃度,橫 軸取B-B’斷面之位置。又,位置B設爲半導體基板20之 表面。 如圖7所示,藉由對電極26施加負電壓,而於半導 體基板20之表面內,在擴散層24與絕緣膜25之界面一 面產生電洞儲存層。換言之,在位置B-B 1間電洞濃度呈 6函數分布。又,如上述說明,位置B至B 1爲止被形成 之電洞儲存層之寬度約爲〇.〇1〔 μιη〕〜0.05〔 /zm〕。 位置B2表示擴散層24內之電子濃度之峰値。空乏層之寬 度係由電洞濃度之峰値之表示位置與電子濃度之峰値之表 示位置間之距離來決定。亦即,如圖7所示,位置B 1〜 B2範圍內之間隔被設爲空乏層之寬度。由該空乏層之寬 度來決定儲存容量。亦即,該空乏層之寬度之値變爲越小 ,擴散層24可儲存之電子濃度變爲越高。 -15- 201125110 (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提 升再生畫面之品質。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之 效果,習知固態攝像裝置進行比較予以說明。 例如習知固態攝像裝置,假設於如圖4所示擴散層 24上,於半導體基板20內未形成p型擴散層以及電極26 之構成。其中所謂擴散層係指,藉由摻雜雜質而於半導體 具有極性之區域。假設未形成該擴散層,於半導體基板 20之表面內僅形成η型擴散層24之構成。此情況下,光 接收而產生於半導體基板20內之電子被儲存於擴散層24 時,由於半導體基板20與絕緣膜25之界面及其附近產生 之空乏層,該空乏層導致暗電流之產生。暗電流係指在光 二極體PD爲進行光接收期間(以下稱爲暗時),於半導 體基板20內亦產生電子及電洞,而引起之流通電流。電 子之流動導致暗時亦有電流之流動,而成爲雜訊之原因。 該暗電流之產生原因之具體理由之一,可推測爲半導體基 板20/絕緣膜25 (例如氧化膜)界面之非連續性構造之 差異。亦即,挾持界面之一方區域之構造爲穩定之矽,另 一方區域爲非晶質狀之矽與氧之結合。亦即,於該界面無 法維持規則之結合狀態,半導體基板20區域中之矽原子 之結合鍵不存在結合之對象而成爲不穩定狀態,亦即,懸 空鍵於矽(Si )之能帶(band gap )中央形成能階( energy level )。因此,於矽結晶中產生未找到對象之結 • 16 - 201125110 合鍵(懸空鍵)而成爲再結合中心。該產生之再結合中心 會促進存在於價電帶(Valence band)之電子之例如熱激 發。因此由該價電帶被激發之電子會介由該產生之再結合 中心而移至導電帶(Conduction band )。亦即,於價電帶 出現電子被放出之電洞,於導電帶則存在有電子。因此, 在該產生之再結合中心之助力下產生於界面之電子會被儲 存於擴散層24。如此而導致光接收之結果,於半導體基 板2 0內產生除電子以外之暗電流(此爲問題1 )。 爲防止上述暗電流之產生,習知固態攝像裝置係如圖 4 (其中假設爲未形成電極26者)所示,於擴散層24上 ,在半導體基板20內形成例如摻雜有硼(B)等之電洞的 P型擴散層(未圖示)。如此則,可抑制半導體基板20 之界面來自空乏層之電子之產生,可防止暗電流。 但是,將P型擴散層配置於擴散層24之正下方予以 形成時,在相接於擴散層24之界面難以調整該擴散層24 之濃度峰値。因此,在P型擴散層於擴散層24相接之界 面,電洞朝向電子之電氣力線(電場)之長度變長,結果 ,無法增大儲存容量。亦即,儲存容量小,因此擴散層 24中之飽和電子數減少,如此則,例如攝取明亮被攝體 時之S/N比變小之問題存在。具體言之爲,例如攝取明亮 被攝體之圖像所包含之雜訊,係由光曝光(photo shot ) 雜訊來決定。光曝光雜訊中之雜訊,假設儲存於光二極體 PD (於此爲擴散層24 )之電子之數爲η時可以/η予以 表示。亦即,S/N比被設爲η/ 7~η,因此隨飽和電子數之 -17- 201125110 減少’ S/Ν比亦雖之降低。因此,產生攝取之圖像品質劣 化之問題(此爲問題2 )。 關於此點’本實施形態中爲防止上述問題1及2,依 據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係將擴散層 21接地’對電極2 6施加負電壓。如此則,相對於電極2 6 可提高擴散層2 1之電位。結果,可使擴散層2〗激發之電 洞’在電極26之正下方,在擴散層24之上面被形成,而 形成電洞儲存層。如此則,可抑制矽表面之暗電流之產生 。亦即,可減低雜訊,可提升再生畫面之品質。亦即,可 防止問題1。 上述電洞儲存層之寬度,係小於習知固態攝像裝置所 形成之P型擴散層之於第2方向之深度。具體言之爲,習 知P型擴散層之於第2方向之深度爲0.10〔 #m〕〜0.5〔 // m〕。相對於此,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之電洞儲 存層之於第2方向之深度爲習知之約1/1〇。結果,空乏層 之寬度變爲小於習知固態攝像裝置之空乏層。因此,擴散 層24之儲存容量變大。因此,例如隨像素〗〇之微細化進 展’即使基板20之表面形成之電洞儲存層之區域(面積 )變小時’單位面積之容量亦可以變大,因此擴散層24 之飽和電子數增加。結果,S/Ν比增加。亦即,可防止攝 取之圖像之畫質劣化之問題2。 另外’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電極27與電極26間之距離wl,係短於構成光二極體 PD之擴散層24之深度W2。因此,在對電極27施加脈衝 -18 - 201125110 狀信號READ將儲存於擴散層24之電子讀出時,藉由電 極27而被調變電位的基板20之區域變爲接近擴散層24 之區域。結果,可以容易讀出儲存於擴散層2 4之全部電 子。 另外,電源部2所施加之電壓,不限定於負電壓,只 要是可將較擴散層21之電位低的電壓施加於26即可。亦 即,被施加於電極26之電壓,只要是能使來自於擴散層 21之電洞激發至擴散層24之上面的電壓即可。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爲背面照射型。亦 即,於圖5,光之射入方向爲第1方向。因此,電極26 使用之材料即使是透光率低之材料,亦不會衰減射入擴散 層24之光量。 (第2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第2實施形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第2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係於上述第 1實施形態中’使電極26由可透過接收之光的例如 ITO(Indium Tin Oxide)膜等形成之透明電極(如後述說 明之透明電極40)予以形成。亦即,光之受光方向可以 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背面,或表面側均可。另外, 使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讀出動作中之步驟S3對電極26施 加之負電位,在傳送至形成於電極27之正下方之通道時 予以停止。 以下說明和第1實施形態不同之構成及動作。 -19- 201125110 圖8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圖8表示沿圖 2之像素1 0之A-A方向之斷面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 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係取代電極2 6改爲設置透明電極 40之構造。該透明電極40由例如ITO ( Indium Tin Oxide )膜形成。該透明電極40係對約400〔nm〕〜700〔nm 〕之可視光具備透光性。 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於上 述步驟S3係停止對透明電極40之負電壓之施加之同時, 由電源部2對電極27施加脈衝狀之正電壓(信號READ )° 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在電極27之正下方,於 半導體基板20之表面激發出電子。亦即被形成通道。另 外’因爲停止對透明電極40之負電壓之施加,因此,於 透明電極40之正下方在擴散層24之界面之前被激發之電 洞儲存層會消滅。 結果,儲存於擴散層24之電子會經由上述通道被讀 出至外部。停止對透明電極40之負電壓之施加期間,係 成爲對電極27施加脈衝狀之正電壓之期間。至少使對透 明電極40不施加負電壓之期間(透明電極40被施加0〔 V〕之期間),與對電極2 7施加脈衝狀之正電壓之期間 重叠即可。 另外,在對電極27施加脈衝狀之正電壓之期間,亦 可對透明電極40繼續施加約-1〔 V〕之負電壓。亦即,即 使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亦可適用本實施形態之動作。 -20- 201125110 又,如上述說明,在擴散層24儲存電子時係於半導 體基板20界面激發出電洞儲存層,但該電洞儲存層之形 成係於上述步驟S1〜S2之期間。換言之,該電洞儲存層 之形成乃在於對透明電極40施加負電壓之上述步驟S1〜 S 2之期間。 (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獲 得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亦即,即使對透明電 極40施加約-1〔V〕之負電壓時,亦可於半導體基板20 之表面,在擴散層24與絕緣膜2 5之界面形成電洞儲存層 。另外,形成之電洞儲存層,亦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 爲高濃度,且較習知薄之薄膜,因此,光二極體PD之儲 存容量變大。如此則,即使固態攝像裝置之微細化進展, 亦可抑制S/N比之降低,可防止被攝體圖像之劣化。 又,於圖8,擴散層2 4係被配置於正下方,透明電 極40被配置於絕緣膜25上,但是如圖8所示,在包含電 極27之絕緣膜25之一面形成該透明電極40亦可。此情 況下,需要使電極27與透明電極40之間不致於短路而於 該電極27之周圍形成絕緣膜28。 圖9表示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之中沿像素j 〇 之A-A方向之斷面圖。此情況下,亦可獲得上述效果。 另外’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如上述說明’在對電極2 7施加脈衝狀之正電壓期間中 -21 - 201125110 ,係停止對透明電極40之負電壓之施加。此乃因爲位於 透明電極40之正下方區域、在基板20之界面被儲存之電 洞儲存層之濃度顯著降低,電極27之閘極寬度方向之端 部(接近透明電極40側者)正下方之基板20內之電位變 爲容易藉由該電極27進行調變。如此則,儲存於擴散層 24之信號電荷更容易被傳送,儲存於擴散層24之電子殘 留不致於發生。亦即,擴散層24中之電子殘留不存在時 即不致於發生殘像等問題,可以提升特別是暗時圖像中之 畫質。 又’如圖8之說明,於圖9之固態攝像裝置亦可使用 能透過可視光之透明電極40,因此上述構成不僅背面照 射型,亦可適用於習知表面照射型。 (第3實施形態) 以下說明第3實施形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係取代上述第1、第2之電 極2 δ、透明電極4 0 ’改爲形成例如絕緣膜4 1。該絕緣膜 41係對約400〔 nm〕〜700〔 nm〕之可視光具備透光性, 而且爲包含負的固定電荷之電位層,例如爲藉由氧化給(
Hf〇 )形成之膜。以下僅說明和第1、第2實施形態不同 之點。 使用圖1 〇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圖1 0表 示沿圖2之像素10之lOdO方向之斷面圖。如圖1〇所示 ’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係取代電極2 6或透明電 -22- 201125110 極4〇,改爲設有包含負的固定電荷之絕緣膜4 1。亦即 對於擴散層2 1,絕緣膜4 1係具有負的電位。因此,如 述第1、第2實施形態之說明,即使不由電源部2供給 電壓時,亦可以在半導體基板20之表面,於擴散層24 絕緣膜2 5之接觸界面激發出電洞儲存層。亦即,無須 加負電壓即可常時產生電洞儲存層,因此,基於光之接 而產生於半導體基板20內之電子,可被儲存於擴散層 。另外,電極26及透明電極40以外之構成,以及本實 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之讀出動作,除對電極2 6及透明 極40施加負電壓以外,均和上述第1、第2實施形態 樣,因此省略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可 得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之效果。亦即,即使取代電 26或透明電極40,改用包含負的固定電荷之絕緣膜41 ,亦可於半導體基板20之表面,在擴散層24與絕緣 25之界面形成電洞儲存層。另外,形成之電洞儲存層 亦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爲高濃度,且較習知薄之薄 ,因此,光二極體PD之儲存容量變大。如此則,即使 態攝像裝置之微細化進展,亦可抑制S/N比之降低,可 止被攝體圖像之劣化。 於圖10,絕緣膜41係以覆蓋一部分電極27的方 被形成於絕緣膜2 5上。但是,在和電極2 7之間被隔離 上 負 與 施 收 2 4 施 電 同 獲 極 時 膜 膜 固 防 式 寬 -23- 201125110 度wl之位置內’使擴散層24被配置於正下方的方式將 絕緣膜4 1配置於絕緣膜2 5上亦可。絕緣膜41及電極2 7 難以分別藉由自動對準方式來形成,絕緣膜41係覆蓋電 極27之一部分表面,因此大多採用如圖10所示構造。 另外,和上述第2實施形態同樣,本實施形態中使用 ’對約400〔 nm〕〜700〔 nm〕之可視光具備透光性的絕 緣膜41,因此不僅背面照射型,亦適用於習知表面照射 型。 另外,如上述說明,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亦可適用上 述第2實施形態之動作。亦即,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 停止對電極26之負電壓之施加之同時,由電源部2對電 極27施加脈衝狀正電壓亦可。亦即,在擴散層24儲存電 子時,亦即在上述步驟S1〜S2之期間係於半導體基板20 界面激發出電洞儲存層。換言之,該電洞儲存層之形成乃 在於對電極26施加負電壓之上述步驟S1〜S2之期間。此 情況下,即使是上述第1實施形態亦可獲得和上述第2實 施形態同樣之效果。亦即,擴散層24中之電子殘留不存 在’因此不致於發生殘像等問題,可以提升特別是暗時圖 像中之畫質。 又,上述電洞儲存層係針對藉由對電極26施加負電 壓而儲存有電洞者,但亦可構成爲在擴散層24之表面形 成P型擴散層,藉由該p型擴散層之形成,使電洞儲存於 擴散層24之表面。 以上依據實施形態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是本發明並不 -24- 201125110 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要旨之情況下可做各種 變更實施。另外,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之情況下,可將方 法以及系統之一部分予以省略、取代或變更。伴隨產生之 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其之等效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疇內。 【圖式簡單說明】 圖1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之方塊圖。 圖2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核心部之方塊圖。 圖3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pixel)之平面圖。 圖4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斷面圖。 圖5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之讀出動作之 圖。 圖6表示第丨實施形態之資料讀出動作之流程圖。 圖7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固態攝像裝置之濃度分布圖 〇 圖8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斷面圖。 圖9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斷面圖。 圖1 0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像素之斷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固態攝像裝置 2 :電源部 3 :感測器核心部 4 :畫素部 -25- 201125110 5 :控制部 6 :透鏡 2 0 :半導體基板 2 1 :擴散層 22 :擴散層 23 :擴散層 24 :擴散層 25 :絕緣膜 2 6 :電極 27 :電極 S2 :電子 S 1 :電洞 S 3 :電子 4 0 :透明電極 4 1 :絕緣膜 wl :寬度 w2 :寬度 -26-

Claims (1)

  1. 201125110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固態攝像裝置,其特徵爲包含: 第1導電型或第2導電型之半導體區域,上述半導體 區域係具有第1表面以及和第1表面呈對向的第2表面; 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之第1表面內被形成之第2導電型 之第1擴散層,係由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起在第1深度之 位置以濃度成爲最大値的方式被摻雜,在使由上述半導體 區域之上述第2表面朝上述第1表面照射之光而產生於上 述半導體區域內之電子,被儲存於作爲電荷儲存部機能之 上述第1擴散層時’係形成有上述第1導電型之電荷儲存 層,該電荷儲存層係自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與上述第1擴 散層表面之界面起具有較上述第1深度爲淺的第2深度; 第1導電型之第2擴散層,至少一部分相接於上述第 1擴散層而被形成; 第2導電型之第3擴散層係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之 第1表面內’上述第3擴散層,係在上述第1擴散層之於 上述第2擴散層之相反側’被形成於和上述第1擴散層呈 隔離之位置; 絕緣膜,被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之第1表面; 電位層’被形成於和上述第1擴散層對應之上述絕緣 膜上,上述電位層係被設爲特定電位; 讀出電極’被形成於位於上述第1擴散層與上述第3 擴散層之間的上述絕緣膜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27- 201125110 以上述第1擴散層作爲儲存上述電子之電荷儲存部之 機能時,係對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上之電位層施加較上 述第2擴散層之電位低的電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形成於上述半導體區域上之上述電位層爲絕緣層,上 述絕緣層係包含負的固定電荷。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讀出電極,係以較上述第1深度爲小的間隔,和 可以施加較上述第2擴散層之電位爲低之電壓的上述電極 呈鄰接。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施加於上述電位層之電壓爲負電位,上述第2擴散層 之電位被設爲接地電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電位層爲多晶矽、金屬矽化物、金屬以及可以透 過上述射入之光的透明導電膜之其中任一。 7 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在上述第1擴散層與上述電荷儲存層之間被形成空乏 層,上述空乏層所儲存之上述電子之容量,係對應於上述 第2深度與上述第1深度間之距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第1擴散層,係自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至較上述 第1深度深的第3深度爲止被形成; 上述讀出電極與上述電位層間之距離,係小於上述第 -28- 201125110 3深度。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電位層爲透明導電膜,可使上述射入之光透過, 在停止施加於上述透明導電膜之第1電壓之後,對上 述讀出電極施加第2電壓,上述第1電壓爲較上述第2擴 散層之電位低的電壓,上述第2電壓爲正電壓。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第1電壓爲負電位,上述第2擴散層之電位係被 設爲接地電位。 11. 一種固態攝像裝置,其包含: 畫素部係具備:光二極體,電位層,及讀出電晶體; 上述光二極體,係對接收之光進行光電轉換而獲得上述電 子;上述電位層係設於光二極體之陰極;讀出電晶體係將 經由上述光二極體光電轉換後之上述電子傳送至浮置擴散 層; 電源部,用於對上述電位層傳送電壓; 其特徵爲:上述電壓爲負電壓,當上述負電壓被施加 於上述電位層時,在上述電位層與上述光二極體之間形成 容量。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光二極體係具備第1擴散層,其被形成於第1或 第2導電型半導體區域表面內; 上述第1擴散層,係自半導體區域表面至上述第1深 度之位置爲止被形成; Η -29- 201125110 上述讀出電晶體具備之讀出電極與上述電位層之間之 距離,係小於上述第1深度。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第1擴散層’係自該半導體區域表面起在第2深 度之位置以濃度成爲最大値的方式被摻雜,上述第2深度 係小於上述第1深度: 在使藉由對上述半導體區域照射之光而產生於上述半 導體區域內之電子,被儲存於作爲電荷儲存部機能之上述 第1擴散層時’係形成有上述第1導電型之電荷儲存層, 該電荷儲存層係自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與上述第1擴散層 表面之界面起具有較上述第2深度爲淺的第3深度。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容量,係由上述第1導電型電荷儲存層及上述第 1擴散層形成。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容量之値,係對應於上述第1導電型電荷儲存層 被形成之上述第3深度與上述第2深度間之距離。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第1擴散層,係由該半導體區域表面起在第2深 度之位置以濃度成爲最大値的方式被摻雜,上述第2深度 係小於上述第1深度: 使由上述半導體區域之表面側朝背面側照射之光而產 生於上述半導體區域內之電子,被儲存於作爲電荷儲存部 機能之上述第1擴散層時,係被形成有第1導電型之電荷 -30 - 201125110 儲存層’該電荷儲存層係自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與上述第 1擴散層表面之界面起具有較上述第2深度爲淺的第3深 度。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固態攝像裝置,其中 上述電位層爲透明導電膜’可使上述射入之光透過, 在停止施加於上述透明導電膜之第1電壓之後,對上 述讀出電極施加第2電壓,上述第1電壓爲較上述第2擴 散層之電位低的電壓,上述第2電壓爲正電壓。 1 8 · —種固態攝像裝置之控制方法,其特徵爲包含: 藉由對電位層施加負電壓,而在形成於半導體區域表 面之第1擴散層與電位層之界面間,形成第1導電型之電 荷儲存層;上述電位層,係於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上,而 且上述電位層係使第1擴散層配置於其正下方的方式被形 成;上述第1擴散層,係由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起在第1 深度之位置以濃度成爲最大値的方式被摻雜,上述電荷儲 存層,係自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與上述第1擴散層表面之 界面起具有較上述第1深度爲淺的第2深度; 藉由上述電荷儲存層及上述第1擴散層來形成空乏層 > 使由上述半導體區域之背面側朝表面側照射之光而產 生於上述半導體區域內之電子,被儲存於作爲電荷儲存部 機能之上述第1擴散層; 對讀出電極施加電壓而於上述讀出電極與上述半導體 區域界面形成通道’將上述電子傳送至浮置擴散層;上述 -31 - 201125110 浮置擴散層,係於上述半導體區域表面,和上述第1擴散 層呈隔離被形成。 1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固態攝像裝置之控制 方法,其中 對上述電位層施加負電壓之同時,對上述讀出電極施 加上述電壓。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固態攝像裝置之控制 方法,其中 對上述讀出電極施加上述電壓之時序,係在停止對上 述電位層施加負電壓之後。 -32-
TW099130204A 2009-12-16 2010-09-07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TW20112511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5419A JP5523813B2 (ja) 2009-12-16 2009-12-16 固体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110A true TW201125110A (en) 2011-07-16

Family

ID=44141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0204A TW201125110A (en) 2009-12-16 2010-09-07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841707B2 (zh)
JP (1) JP5523813B2 (zh)
CN (1) CN102104051B (zh)
TW (1) TW2011251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5831B2 (en) 2015-09-17 2019-11-12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e sens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sens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6593B2 (ja) * 2012-06-29 2017-05-10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9859318B2 (en) * 2014-10-22 2018-01-02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Color and infrared image sensor with depletion adjustment layer
CN108257997A (zh) * 2017-12-07 2018-07-06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08257996A (zh) * 2017-12-07 2018-07-06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装置
CN108428712A (zh) * 2018-05-14 2018-08-21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JP7318518B2 (ja) * 2019-11-26 2023-08-01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用のシリコン単結晶基板及び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並びに固体撮像素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90023221A (ko) * 1997-08-20 1999-03-25 포만 제프리 엘 감광성 소자, 능동 픽셀 센서 소자, 능동 픽셀 센서 감광성 소자 및 능동 픽셀 센서 장치
JPH11214668A (ja) * 1997-11-20 1999-08-06 Nikon Corp 固体撮像装置、並びに受光素子
US6690423B1 (en) * 1998-03-19 2004-02-1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FR2820883B1 (fr) * 2001-02-12 2003-06-13 St Microelectronics Sa Photodiode a grande capacite
JP3759435B2 (ja) * 2001-07-11 2006-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X−yアドレス型固体撮像素子
US7898010B2 (en) * 2004-07-01 2011-03-01 Micron Technology, Inc. Transparent conductor based pinned photodiode
US7619266B2 (en) * 2006-01-09 2009-11-17 Aptina Imaging Corporation Image sensor with improved surface depletion
CN101079967B (zh) * 2006-02-24 2013-07-10 索尼株式会社 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摄像机
JP4992446B2 (ja) * 2006-02-24 2012-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カメラ
KR100870821B1 (ko) 2007-06-29 2008-11-27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후면 조사 이미지 센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75831B2 (en) 2015-09-17 2019-11-12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e sens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id-state image sens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23813B2 (ja) 2014-06-18
US20140084348A1 (en) 2014-03-27
JP2011129637A (ja) 2011-06-30
US9093352B2 (en) 2015-07-28
CN102104051A (zh) 2011-06-22
US20110140177A1 (en) 2011-06-16
US8841707B2 (en) 2014-09-23
CN102104051B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1356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2208427B (zh) 固体摄像器件、用于制造固体摄像器件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8692303B2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TW201125110A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2476411B1 (ko) 고체 촬상 소자, 고체 촬상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촬상 장치
TW20081886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dark current reduction in an active pixel sensor
US11139337B2 (en) Solid-state image pickup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200939462A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camera
JP2015012241A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US20140218578A1 (en) Camera module,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8066410A (ja)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20042815A (ko) 고체 촬상 소자 및 그 구동 방법, 고체 촬상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정보 디바이스
WO2017158478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201301493A (zh) 成像器件,驅動方法及電子裝置
US20130288422A1 (en) Solid-state image sens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TW200820761A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005851A1 (en) Solid-state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5166824A (ja) 固体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