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2713A -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2713A
TW201122713A TW099104453A TW99104453A TW201122713A TW 201122713 A TW201122713 A TW 201122713A TW 099104453 A TW099104453 A TW 099104453A TW 99104453 A TW99104453 A TW 99104453A TW 201122713 A TW201122713 A TW 2011227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image
unit
control unit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4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unji Shimada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2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271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7/00Panoramic or wide-screen photography; Photographing extended surfaces, e.g. for surveying; Photographing internal surfaces, e.g. of pi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20112271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攝像裝置和攝像方法。詳言之’彳系要 容易獲得用來生成全景(Panorama)影像所需的複數張攝 像影像。 【先前技術】 先前,例如使用攝像裝置來獲得全景影像,係如專利 文獻1所述,將攝像領域每次稍微移動而進行攝像’從攝 像開始點起連續地記錄畫格(或圖場)影像。然後,對已 被記錄的攝像影像,將位置上相鄰的攝像影像的重複部分 加以抽出,對該重複部分進行所定的演算,藉此,各個攝 像影像就被無縫地合成而生成全景影像。 例如,使用者係一面使攝像方向朝水平方向移動,一 面進行攝像,而記錄下複數張攝像影像。對該攝像影像就 重複部分施加設定處理,同時將攝像影像無縫地連接起來 ,就可獲得橫長的全景影像。 又’在攝像時與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相反方向地改變 光軸可變元件,光軸作線性移動之期間,將快門予以開放 ’而在快門關閉期間則迅速將光軸歸位,重複如此動作而 記錄下複數張攝像影像。若藉此,則即使攝像裝置迅速移 動也不會使解析度惡化,即使快門速度不快,仍可生成良 好的全景影像。 〔先前技術文獻〕 -5- 201122713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 1 - 8 8 7 5 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可是’在攝像裝置中,會隨著手振而導致光軸產生變 化’必須要設置用來防止手振所致之影像模糊用的手振補 正機能。可是,手振補正機能,係用來防止手振所致之影 像模糊用的機能,並非用來生成全景影像所用之攝像影像 而設計的機能。 於是,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容易獲得用來生 成全景影像所需的複數張攝像影像的攝像裝置和攝像方法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第1側面,係一種攝像裝置,其係具有:驅 動部,係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作 位移;和控制部,係隨著該當攝像裝置的運動,而使前記 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藉由前記驅動部而作位移; 前記控制部,係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全景影像而一 面移動攝像方向一面進行前記複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之際 ,使各攝像影像的曝光開始時的前記透鏡部及/或攝像元 件之位置,往前記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方向而位 移。 -6- 201122713 於本發明中,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全景影像而 一面移動攝像方向一面進行複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時,透 鏡部或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是從以光軸爲中心位置起對 光軸呈垂直的面內,朝著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方 向而位移,將所被位移之位置,當作晃振補正的補正動作 開始位置,藉此以擴大晃振補正範圍。又,伴隨著補正動 作開始位置之位移,而使曝光開始時的位置作位移,透鏡 部或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是把從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作 位移後的位置,當作曝光開始位置。又,曝光期間中,被 位移的透鏡部及/或攝像元件是隨著攝像裝置的動作而被 移動,對於攝像元件的攝像面上所被成像的光學像,進行 相應於攝像裝置之運動的晃振補正。又,當處於與爲了生 成全景影像而生成複數張攝像影像之攝像模式不同的攝影 模式時,將透鏡部與攝像元件的位置,設成以光軸爲中心 之位置而開始曝光。 本發明的第2側面,係一種攝像方法,其係具備:藉 由驅動部,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 作位移之步驟;和藉由控制部,隨著該當攝像裝置的運動 ,而使前記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被前記驅動部進 行位移之步驟;和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全景影像而 一面移動攝像方向一面進行前記複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之 際,藉由前記控制部,而使各攝像影像的曝光開始時的前 記透鏡部及/或攝像元件之位置,往前記攝像方向之移動 方向所相應的方向而位移之步驟。 201122713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藉由驅動部,就可相對於光軸而使 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位移。又,爲了從複數張攝 像影像生成全景影像而一面移動攝像方向一面進行前記複 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之際,各攝像影像的曝光開始時的透 鏡部及/或攝像元件之位置,是藉由控制部,而被驅動部 往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方向作位移。再者,將被 位移的透鏡部及/或攝像元件,隨應於該當攝像裝置的運 動而被驅動部所位移的控制,是由控制部所進行,伴隨攝 像方向的移動所產生的晃振,係被補正。因此,可進行適 合於全景影像生成的晃振補正,可容易獲得用來生成全景 影像所需的複數張攝像影像。 【實施方式】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此外,說明是按照 以下順序來進行。 1.第1實施形態 1 -1.攝像裝置之構成 1-2.攝像裝置之外觀 1-3.攝像裝置之動作 1- 4.全景影像的生成動作例(右方向掃掠模式之 情形) 2 .第2實施形態 2- 1.攝像裝置之構成 * 8 - 201122713 2-2.雲台之構成 2-3.攝像裝置之動作 < 1.第1實施形態〉 〔1-1.攝像裝置之構成〕 圖1係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示。攝像裝置1 〇係 具備:攝像光學系區塊1 1、驅動器1 2、攝像光學系感測 器部13、攝像元件21、時序訊號產生(TG)部22、類比 前端(AFE)部23、訊號處理部24、檢波部25。甚至攝 像裝置10還具備:影像輸出部31、顯示部32、記錄再生 部3 3、操作部41、運動偵測部42、控制部50。 攝像光學系區塊1 1,係具備透鏡部1 1 a和用來調節攝 像元件21之攝像面上所被形成之光學像之光量用的光圈 機構1 1 b。透鏡部1 1 a,係由例如進行變倍的變焦透鏡1 1 1 、進行對焦的對焦透鏡112、用來使後述的攝像元件21之 攝像面上所被形成之光學像之位置在攝像面上移動的補正 透鏡部1 1 3所構成。 補正透鏡部1 1 3,係由例如光軸是與攝像光學系之光 軸一致的方式而被設置的補正透鏡、和使該補正透鏡對攝 像光學系之光軸呈垂直之方向移動用的致動器等所構成。 此種構成的補正透鏡部Π 3,係藉由致動器,而使補正透 鏡對於攝像光學系之光軸呈垂直的面內,從以光軸爲中心 之位置起位移。 又,補正透鏡部1 1 3係亦可使用可變頂角稜鏡單元。 • 9 - 201122713 可變頂角稜鏡單元,係在蛇腹等可自由彎曲的筒的端面, 設置具有透光性的入射端板和出射端板,並在筒內封入帶 有所望折射率之透光性之液體而成。使用可變頂角稜鏡單 元的時候,將入射端板或出射端板之一方予以固定,另一 方以致動器加以驅動而形成光學楔。如此構成的補正透鏡 部,係例如將出射端板對入射端板的傾斜角度加以改變, 以使攝像面上所形成的光學像之位置,在攝像面上移動。 然後,透鏡部Π a係只要是能在攝像面上成像出光學 像,且藉由在對光軸垂直之面內位移就能使被成像在攝像 面上的光學像位置在攝像面上移動之構成的話,則亦可爲 其他之構成。因此,透鏡部1 1 a係並非限定於變焦透鏡 1 1 1和對焦透鏡1 1 2及補正透鏡部1 1 3所構成之情形。 驅動器1 2,係基於後述來自控制部50的透鏡控制訊 號,而驅動變焦透鏡1 1 1或對焦透鏡1 1 2及補正透鏡部 113的致動器。又,驅動器12,係基於來自控制部50的 光圈控制訊號而驅動光圏機構11b。 攝像光學系感測器部1 3,係將變焦透鏡1 1 1或對焦透 鏡1 1 2的透鏡位置、補正透鏡部1 1 3的位移狀態(相當於 補正透鏡部1 1 3的位移位置或補正角),及光圈機構1 1 b 的設定位置加以偵測,並將位置訊號供給至控制部50。 攝像元件21係使用例如CCD ( Charge Coupled Devices )、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型影像感測器等之攝像元件。攝像元件2係藉由攝像光 學系區塊1 1而將被形成在攝像面上之光學像轉換成電氣 -10- 201122713 訊號然後輸出至AFE部23。 TG部22,係生成爲了在攝像元件21中進 影像之電氣訊號之輸出所必需的各種驅動脈衝 攝像元件2 1之電荷累積期間用的電子快門脈衝 AFE部23,係對從攝像元件21所輸出的 影像訊號),進行雜訊去除處理,例如C D S < Double Sampling)處理,或將攝像訊號轉換成 位準的 AGC ( Automatic Gain Control)處理。 部23係將進行過雜訊去除處理或增益控制的 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輸出至訊號處理部24。 訊號處理部24,係進行 >目機訊號前處理或 理、解析度轉換處理、壓縮解壓處理等。在相 理中,對於從AFE部23所供給的影像訊號, 元件2 1中的缺陷像素之訊號加以補正的缺陷 將透鏡周邊光量降低予以補正的陰影補正處理 訊號處理中,進行白平衡調整或亮度補正等之 在數位相機等中,會有在攝像元件的前面設有 陣列(Color Filter Array ),以用1個攝像元 紅色、綠色、藍色各訊號之構成的情形。此種 相機訊號處理中會進行去馬賽克(demosaic) 使用周圍像素訊號的內插等,以生成各像素中 色的訊號。在解析度轉換處理中,是將進行過 理的影像訊號,或是已被解壓解碼之影像訊號 定之解析度。在壓縮解壓處理中,將相機訊號 行表示攝像 ,以及控制 等》 電氣訊號( 〔Correlated 所望之訊號 然後,AFE 類比攝像訊 相機訊號處 機訊號前處 進行將攝像 補正處理、 等。在相機 處理。又, 彩色濾光片 件就能獲得 情況下,在 處理,藉由 所缺少之顏 相機訊號處 ,轉換成所 處理後的影 -11 - 201122713 像訊號或進行過解析度轉換處理的影像訊號,進行壓縮編 碼,以生成例如JPEG方式的編碼訊號。又,在壓縮解壓 處理中,會將JPEG方式的編碼訊號予以解壓解碼。此外 ,壓縮解壓處理,係亦可以異於JPEG方式的方式來進行 靜止影像的影像訊號的壓縮編碼。又,在壓縮解壓處理中 ,亦可以動畫壓縮方式來進行動畫影像訊號的壓縮編碼。 再者,當以攝像裝置1〇進行全景影像之生成時,訊 號處理部24係使用攝像影像來進行運動向量之算出,利 用該算出的運動向量而使相同被攝體的影像重疊,進行複 數攝像影像之合成,而生成全景影像。又,攝像影像的合 成,係亦可使用來自運動偵測感測器的運動偵測訊號。此 情況下,即使運動向量未被正確獲得,仍可利用運動偵測 訊號而使相同被攝體的影像重疊,進行複數攝像影像之合 成。此外,全景影像的生成中所使用的攝像影像,係寫入 至例如未圖示的記憶體或以後述的記錄再生部3 3寫入至 記錄媒體。又,全景影像之生成’係可在攝像時或是再生 時之任一時候進行。又,亦可用與攝像裝置1〇不同的外 部機器,例如以電腦等來進行全景影像之生成。全景影像 之生成是在再生時或外部機器上進行時’使再生時或外部 機器上能夠進行全景影像之生成的識別資訊(例如表示這 是一連串攝像影像的資訊或表示攝像順序的資訊等)’是 對全景影像之生成所用的攝像影像’加以設置。藉由如此 設置識別資訊,就可以正確的順序來合成攝像影像而生成 全景影像》 -12- 201122713 檢波部2 5,係使用已被供給至訊號處理部24的攝像 訊號等,來進行被攝體的亮度位準或對焦狀態之偵測,生 成表示亮度位準或對焦狀態的檢波訊號而供給至控制部5 0 〇 影像輸出部3 1,係將已被訊號處理部24所處理過的 影像訊號,轉換成與攝像裝置1 〇所連接之外部機器所支 援之格式的影像訊號,然後輸出。 顯示部3 2,係進行攝像裝置1 0所拍攝之影像、或被 記錄再生部3 3所再生之攝像影像的顯示。又,顯示部3 2 係也進行用來進行攝像裝置10之設定等的選單顯示等。 在記錄再生部3 3中係使用,例如快閃記憶體、光碟 、磁帶等之記錄媒體。記錄再生部33,係將從訊號處理部 24所輸出的攝像影像的影像訊號或編碼訊號,記錄至記錄 媒體。又,記錄再生部3 3,係進行將記錄媒體中所記錄之 影像訊號加以讀出而供給至影像輸出部31或顯示部32的 處理,或將記錄媒體中所記錄之編碼訊號加以讀出而供給 至訊號處理部24的處理。此外,記錄再生部33,係不限 於記錄媒體是可裝卸之構成。例如,亦可內建硬碟裝置等 來作爲記錄再生部3 3。 操作部41,係由操作鈕或設在顯示部32之畫面上的 觸控面板等所構成。操作部4 1,係生成相應於使用者操作 的操作訊號,供給至控制部50。 運動偵測部42,係由用來偵測攝像裝置1 0之運動的 例如陀螺儀感測器所構成。運動偵測感測器,係由相應於 -13- 201122713 偏航(yaw )方向之晃振而偵測出例如角速度的偏航角速 度感測器、和相應於俯仰(p i t c h i n g )方向之晃振而偵測 出例如角速度的俯仰角速度感測器所構成。又,運動偵測 部42中,設有用來進行偵測訊號之訊號處理的處理電路 。在處理電路中,例如從偵測訊號中去除多餘的訊號成分 ,例如雜訊成分或比角速度値的訊號成分還要高頻之成分 及共振頻率成分等。然後,在處理電路中還會進行伴隨溫 度變化或時間變化所產生的飄移之補正、將偵測訊號轉換 成數位訊號而供給至控制部50的處理等。從運動偵測部 42將偵測訊號以類比訊號方式而輸出的情況下,控制部 5〇係亦可爲,將運動偵測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而加以使用 之構成。 此外,運動偵測部42,係不限於使用角速度偵測感測 器來構成的情形。例如,亦可使用加速度偵測感測器等來 進行運動的偵測。使用加速度偵測感測器的時候,可將加 速度偵測感測器的輸出進行積分而算出速度。甚至,可將 該速度進行積分而算出運動。 控制部 50,係由 CPU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和 記憶體等所構成。記憶體中係記憶著CPU所要執行的程 式或各種資料。作爲該記憶體係可使用例如EEPROM ( 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快閃 記憶體等之非揮發性記億體。控制部50的CPU係執行記 憶體中所記億的程式,基於記億體中所記憶的各種資料或 從操作部4 1所供給之操作訊號,控制各部,以使攝像裝 -14- 201122713 置1 〇的動作成爲相應於使用者操作之動作。例如,控制 部50 ’係當使用者進行了快門操作時,控制TG部22等 之動作’將所望之快門速度所拍攝到的靜止影像的編碼訊 號等’記錄至記錄再生部33的記錄媒體。又,當動畫記 錄開始操作是已被進行時,係將動畫的編碼訊號等,記錄 至記錄再生部3 3的記錄媒體。 又,控制部5 0,係當使用者進行了模式選擇操作時, 以使用者所選擇的模式,進行攝像動作等。 然後,控制部5 0係基於從攝像光學系感測器部1 3所 供給之位置訊號、或從檢波部2 5所供給之檢波訊號,而 生成透鏡控制訊號或光圏控制訊號,供給至驅動器1 2。因 此,藉由驅動器12,驅動著對焦透鏡112或光圈機構lib ,使其能獲得所望亮度且對合焦點的攝像影像。又,控制 部5 0,係當使用者進行了變焦操作時,生成透鏡控制訊號 而供給至驅動器1 2,藉此而驅動變焦透鏡1 1 1,使其能獲 得所望變焦比的攝像影像。 於如此構成的攝像裝置1 〇中,控制部5 0係隨著已被 運動偵測部42所偵測出來的攝像裝置1 0之運動,而使補 正透鏡部1 1 3的補正透鏡和攝像元件21之至少一方作位 移。控制部50,係藉由如此而使補正透鏡和攝像元件之至 少一方作位移,使攝像元件2 1的攝像面上所成像的光學 像,不會隨攝像裝置之運動而產生晃振地,進行晃振補正 。亦即,控制部5 0,係隨著攝像裝置1 0的運動,使補正 透鏡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位移,以將攝像裝置的運動所 -15- 201122713 造成的攝像影像晃振加以補正。 圖2係用來說明攝像裝置的運動與攝像元件的攝像面 上所被成像之光學像的位置關係用的圖示。例如,在圖2 的(A)中,是使得被攝體OBa的光學像OBb是在攝像元 件8 2的攝像面的中央位置,來設定攝像裝置8 0的位置。 接著,若攝像裝置80有發生運動,攝像裝置80是朝如圖 2的(B )所示之箭頭FA的方向移動,則攝像面上所被成 像的光學像OBb之位置,就會從攝像面的中央位置移動開 來。此處,如圖2的(C )所示,若使透鏡部81往攝像裝 置80運動方向的相反方向亦即箭頭FB方向移動,就可使 光學像OBb成像在攝像面的中央位置。又,如圖2的(D )所示,若使攝像元件82往攝像裝置80運動方向的相同 方向亦即箭頭FC方向移動,就可使光學像〇Bb成像在攝 像面的中央位置。亦即,隨著攝像裝置8 0的運動,來使 透鏡81和攝像元件82之至少一方作位移,就可補正因攝 像裝置8 0之運動所造成的攝像影像之晃振。 此外’隨著攝像裝置8 0的運動而使透鏡部8 1或攝像 元件82位移時的位移方向,只要是能補正攝像裝置80之 運動所造成的光學像OBb之移動的方向即可,並不限於圖 2的(C)或圖2的(D)所示之方向。 圖1的控制部5 0,係例如當令透鏡部位移時,基於來 自運動偵測部4 2的偵測訊號,以使得不會發生攝像影像 之晃振的方式,生成用來使補正透鏡部1 1 3的補正透鏡位 移所需的透鏡控制訊號,供給至驅動器1 2。驅動器1 2, -16- 201122713 係基於透鏡控制訊號而生成驅動訊號,輸出至補正透鏡部 1 1 3。補正透鏡部1 1 3,係基於驅動訊號而以致動器來使補 正透鏡位移。如此,基於來自運動偵測部4 2的運動偵測 訊號來驅動補正透鏡部1 1 3,藉此,就可使補正透鏡部 1 1 3的補正透鏡對光軸作位移而進行晃振補正。_ 又,當使攝像元件2 1位移而進行晃振補正的時候, 如圖1的虛線所示,在攝像裝置10中係設有,用來使攝 像元件21在對光軸呈正交之方向上移動的致動器21a。然 後,控制部50,係基於來自運動偵測部42的偵測訊號, 以使得不會發生攝像影像之晃振的方式,生成用來使攝像 元件2 1位移所需的位置控制訊號,供給至驅動器1 2。驅 動器12,係基於位置控制訊號而生成驅動訊號,輸出至致 動器21a。致動器21a,係基於驅動訊號而使攝像元件21 位移。如此,基於來自運動偵測部42的運動偵測訊號來 驅動致動器2 1 a,以使攝像元件2 1對光軸作位移,以進行 攝像元件之攝像面上所成像之光學像的晃振補正。 再者,控制部50係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全景 影像而一面移動攝像方向一面進行複數張攝像影像之各影 像的生成之際,將被位移的補正透鏡及/或攝像元件的補 正動作開始位置,朝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方向, 從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進行位移。因此,對於攝像方向 之移動的晃振補正之補正可能範圍,係比補正動作開始位 置是被設定在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時還要廣。 控制部50係當從補正動作開始位置起隨應於攝像裝 -17- 201122713 置之運動而驅動補正透鏡及/或攝像元件時,若能使其相 對於攝像裝置之運動而不會發生延遲地移動時,則將補正 動作開始時的位置,當作曝光開始時的位置而開始曝光。 又,控制部5 0係在驅動開始時,補正透鏡及/或攝像元件 的移動相對於攝像裝置之運動是有發生延遲時,則先使補 正透鏡及/或攝像元件之移動相對於攝像裝置之運動成爲 追從的狀態,然後才開始曝光。此外,補正透鏡及/或攝 像元件之移動相對於攝像裝置之運動成爲追從的狀態爲止 所需之期間係很短,曝光開始時的位置就在補正動作開始 位置的附近,是從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起,朝相應於攝像 方向之移動方向的方向而作位移之位置。 控制部5 0係在曝光期間中,將相應於攝像裝置之運 動而使補正透鏡及/或攝像元件移動以補正攝像裝置之運 動所相應之晃振的晃振補正動作,視爲動作狀態,生成沒 有攝像裝置之運動所造成之模糊的攝像影像。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係說明藉由使補正透鏡位移 ,以對攝像裝置之運動進行晃振補正時的情形。又,攝像 方向的移動時,係進行攝像裝置的平行移動或掃掠動作。 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係說明使攝像裝置1 〇進行掃掠 ,以造成攝像方向之移動之情形。 〔1-2.攝像裝置之外觀〕 圖3係例示攝像裝置1 0之外觀。在攝像裝置1 0的框 體的背面,設有顯示部32,在顯示部32的附近係設有操 -18- 201122713 作部41。操作部41,是由複數操作鍵等所構成。例如選 單鍵411,係用來在顯示部32中顯示選單用的操作鍵。方 向鍵412a〜412d,係在進彳了選單項目之選擇等時所被操作 的操作鍵。方向鍵412a〜41 2d的中心部分所被設置的決 定鍵413,係在進行所被選擇之項目的決定操作等時所被 操作的操作鍵。然後,被設在框體上面的快門鍵415,係 用來進行快門操作所需之操作鍵。此外,圖3所示的操作 部4 1係爲一例,按鍵的位置或種類並非限定於此例。又 ,亦可在顯示部32的畫面上設置觸控面板,藉由對顯示 部32的所定位置之觸碰來進行各種動作的設定或執行指 示等。 〔1-3.攝像裝置之動作〕 圖4係第1實施形態之動作的流程圖。此外,圖4係 圖示了,攝像裝置10係具有: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 成全景影像而一面移動攝像方向一面進行複數張攝像影像 之生成的第1攝像模式(以下稱「全景攝像模式」)、和 異於第1攝像模式的第2攝像模式(以下稱「通常攝像模 式」)之情形。此外,第2攝像模式係爲,例如,是用來 生成1張攝像影像的攝像模式,是在夜間等進行攝像時, 爲了獲得人物和背景分別是所望亮度的攝像影像,而將曝 光量不同的複數張攝像影像針對每一領域提高任一影像之 比率來進行重合的攝像模式(所謂的夜景模式)等,這類 與第1攝像模式不同的攝像模式。 -19- 201122713 步騾ST 1中,控制部50係判別攝像模式是 景攝像模式。當控制部50判別爲,操作部41 4 U有被操作時,就在顯示部3 2上進行選單顯$ 5係例示了以顯示部3 2進行選單顯示時的狀態。 制部50係隨應於表示上方向的方向鍵412a或表 的方向鍵412c之操作來進行模式的切換,將所 攝像模式以可識別的方式加以顯示。例如,控制 設置游標顯示G B,將游標顯示G B的位置,相應 4 12a,412c的操作而使其上下移動,就可識別所 攝像模式。然後,控制部50,係當決定鍵413已 ,將所被選擇好的攝像模式,設定成攝像裝置1 模式。此處,控制部5 0係當全景攝像模式MP 像模式時則前進至步驟ST2,當攝像模式是被設 全景攝像模式的攝像模式時則前進至步驟ST1 4。 步驟ST2中,控制部50係判別是否被設定 掃掠模式。控制部50係當全景攝像模式MP已 ,則如圖5所示,顯示出掃掠模式選擇畫面面 ,控制部50係隨應於表示左方向的方向鍵412b 方向的方向鍵412d之操作,來切換掃掠模式, 選擇的掃掠模式以可識別的方式加以顯示。例如 選擇之掃掠模式的箭頭顯示,以和其他掃掠模式 示不同的顏色或亮度來加以顯示,就可使得所被 掠模式容易被識別。 控制部50,係在掃掠模式選擇畫面面GC的 否處於全 的選單鍵 t GA。圖 其後,控 示下方向 被選擇的 部50,係 於方向鍵 被選擇的 被操作時 〇的攝像 來作爲攝 定成異於 成右方向 被選擇時 GC。其後 或表示右 而將所被 ,將已被 之箭頭顯 選擇之掃 顯示後, -20- 201122713 當表示右方向的方向鍵412d是被操作時,則判斷爲右方 向掃掠模式已被選擇。控制部50係當右方向掃掠模式已 被選擇時,則如BS 6的(A )所示,於掃掠模式選擇畫面 面GC中,將表示右方向的箭頭顯示,顯示成異於表示其 他方向之箭頭顯示。然後,在此狀態下,當表示右方向的 方向鍵412d是被操作時,控制部50係判斷爲左方向掃掠 模式已被選擇。控制部50係當左方向掃掠模式已被選擇 時,則如圖7的(A)所示,於掃掠模式選擇畫面面GC 中,將表示左方向的箭頭顯示,顯示成異於表示其他方向 之箭頭顯示。 又,當表示右方向的方向鍵412d被再次操作時,控 制部50係判斷爲上方向掃掠模式已被選擇。控制部50係 當上方向掃掠模式已被選擇時,則如圖8的(A )所示, 於掃掠模式選擇畫面面GC中,將表示上方向的箭頭顯示 ,顯示成異於表示其他方向之箭頭顯示。又,當表示右方 向的方向鍵4 1 2 d被再次操作時,控制部5 0係判斷爲下方 向掃掠模式已被選擇。控制部50係當下方向掃掠模式已 被選擇時,則如圖9的(A)所示,於掃掠模式選擇畫面 面GC中,將表示下方向的箭頭顯示,顯示成異於表示其 他方向之箭頭顯示。又,當表示左方向的方向鍵412b被 操作時,控制部50係將掃掠模式切換成位於左側的掃掠 模式。 如此,控制部50係隨應於方向鍵412b,412d的操作 來進行掃掠模式的切換,當決定鍵4 1 3被操作時則將所選 -21 - 201122713 擇的掃掠模式,設定成全景攝像模式時的掃掠模式。 控制部50,係當判別爲已被設定成右方向掃掠模式時 則前進至步驟ST3,當判別爲已被設定成其他掃掠模式時 則前進至步驟ST4。 步驟ST3中,控制部50係進行右方向掃掠模式光學 位置設定。在右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裝 置10的攝像方向往右方向移動時,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 移動方向的方向,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對光軸 位移,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 0,係藉由如此 設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右方向掃掠的晃振 補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控制部50係當處於異於全 景攝像模式的攝像模式時,係將透鏡部和攝像元件設定在 所定位置,例如將透鏡部和攝像元件的中心位置設在光軸 的位置。又,控制部5 0係當處於全景攝像模式時,則隨 著掃掠模式而將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對光軸作 位移。例如,在攝像時進行右方向掃掠而使攝像方向往右 方向移動時,攝像裝置1 0係藉由使補正透鏡往左方向移 動,就可使得攝像面上的光學像中的被攝體之位置不會隨 著右方向掃掠而移動地進行補正。此情況下,控制部5 0, 係藉由透鏡控制訊號,而將補正透鏡部1 1 3的補正透鏡 113a,從光軸的位置起以致動器113b,如圖6的(B)所 示般地往右方向作位移。因此,可使補正透鏡移動而能夠 補正的範圍,是比位移前的狀態還要寬廣。又,將位移後 的位置當成補正動作開始位置而前進至步驟ST9。此外, -22- 201122713 於圖6的(B )中,虛線AR所表示的位置,係表示補正 透鏡1 1 3 a的補正控制端的位置。 步驟ST4中,控制部50係判別是否被設定成左方向 掃掠模式。控制部5 0,係當判別爲已被設定成左方向掃掠 模式時則前進至步驟ST5,當判別爲已被設定成其他掃掠 模式(上方向掃掠模式或下方向掃掠模式)時則前進至步 驟 ST6 〇 步驟ST5中,控制部50係進行左方向掃掠模式光學 位置設定。在左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裝 置1〇的攝像方向往左方向移動時,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 移動方向的方向,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對光軸 位移,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 0,係藉由如此 設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左方向掃掠的晃振 補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例如,在攝像時進行左方向 掃掠而使攝像方向往左方向移動時,攝像裝置10係藉由 使補正透鏡往右方向移動,就可使得攝像面上的光學像中 的被攝體之位置不會隨著左方向掃掠而移動地進行補正。 此情況下,控制部5 0,係由於能使補正透鏡移動來進行補 正的範圍是較爲寬廣,所以藉由透鏡控制訊號,如圖7的 (B )所示,將補正透鏡1 1 3a以致動器1 1 3b使其從中心 位置(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起朝左方向作位移。又,將 位移後的位置當成補正動作開始位置而前進至步驟ST9。 步驟ST6中,控制部50係判別是否被設定成上方向 掃掠模式。控制部50,係當判別爲已被設定成上方向掃掠 -23- 201122713 模式時則前進至步驟ST7,當判別爲已被設定成其他掃掠 模式(下方向掃掠模式)時則前進至步驟ST8。 步驟ST7中,控制部50係進行上方向掃掠模式光學 位置設定。在上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裝 置10的攝像方向往上方向移動時,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 移動方向的方向,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對光軸 位移,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 0,係藉由如此 設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上方向掃掠的晃振 補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例如,在攝像時進行上方向 掃掠而使攝像方向往上方向移動時,攝像裝置10係藉由 使補正透鏡往下方向移動,就可使得攝像面上的光學像中 的被攝體之位置不會隨著上方向掃掠而移動地進行補正。 此情況下,控制部50,係由於能使補正透鏡移動來進行補 正的範圍是較爲寬廣,所以藉由透鏡控制訊號,如圖8的 (B)所示,將補正透鏡部113的補正透鏡113a以致動器 1 1 3b使其從中心位置起朝上方向作位移。又,將位移後的 位置當成補正動作開始位置而前進至步驟ST9。 步驟ST8中,控制部50係進行下方向掃掠模式光學 位置設定。在下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裝 置1〇的攝像方向往下方向移動時,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 移動方向的方向,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對光軸 位移,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 0,係藉由如此 設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下方向掃掠的晃振 補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例如,在攝像時進行下方向 -24 - 201122713 掃掠而使攝像方向往下方向移動時,攝像裝置10係藉由 使補正透鏡往上方向移動,就可使得攝像面上的光學像中 的被攝體之位置不會隨著下方向掃掠而移動地進行補正。 此情況下’控制部50,係由於能使補正透鏡移動來進行補 正的範圍是較爲寬廣,所以藉由透鏡控制訊號,如圖9的 (B)所示,將補正透鏡部113的補正透鏡113a以致動器 1 1 3 b使其從中心位置起朝下方向作位移。又,將位移後的 位置當成補正動作開始位置而前進至步驟S T9。 步驟ST9中,控制部50係進行掃掠方向指示。控制 部5〇,係使攝像方向朝對應於掃掠模式之方向移動,而在 顯示部32上進行表示掃掠方向的掃掠指示畫面的顯示, 將移動方向報知給使用者,然後進入步驟ST10。 步驟ST10中,控制部50係開始快門操作,然後進入 步驟S T 1 1。快門操作的開始,係基於快門鍵4 1 5的操作 或運動偵測訊號而進行。例如,控制部5 0,係當偵測出快 門鍵4 1 5已被按下之狀態時,就開始快門操作。 又,若利用運動偵測訊號,就可自動地開始快門操作 。例如,控制部5 0,係當基於運動偵測訊號而偵測出攝像 裝置1 〇的動向是朝步驟ST9所報知之移動方向移動時, 就開始快門操作。若此,則使用者係即使不操作快門鍵 415,仍可僅藉由使攝像裝置10朝所被報知之方向移動, 就能開始快門操作。當是偵測快門鍵4 1 5被按下之狀態時 而開始快門操作的情況下,一旦因快門鍵4 1 5的操作而造 成攝像裝置的晃動,該晃動的影響就有可能會呈現在全景 -25- 201122713 影像中。可是,若利用運動偵測訊號來開始快門操作,就 沒有必要操作快門鍵4 1 5,因此可較容易獲得沒有快門操 作所致晃動造成影響的全景影像。 步驟ST1 1中,控制部50係進行攝像影像生成處理。 控制部5 0,係將被設在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的補正透鏡 1 1 3 a,隨著運動偵測訊號而加以驅動,對於掃掠動作所產 生的晃振,進行補正(掃掠補正)。控制部50,係在補正 動作開始時,若對攝像裝置之運動可沒有延遲地移動補正 透鏡1 1 3 a,則將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當作曝光開始時的位置 而開始曝光。又,控制部50係在補正動作開始時,補正 透鏡113a之移動是相對於攝像裝置之運動而有發生延遲 時,則將補正透鏡 Π 3a之移動是相對於攝像裝置之運動 成爲追從之狀態的位置,當作曝光開始時之位置,而開始 曝光。此外,曝光開始時的位置,係爲補正動作開始位置 的附近,是從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起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 移動方向的方向而位移後的位置。然後,控制部5 0,係在 曝光期間中,將晃振補正動作視爲動作狀態,藉此,即使 令攝像裝置1 〇進行掃掠,仍可使其生成沒有因掃掠動作 所致之模糊的攝像影像,然後前進至步驟ST 1 2。又,控 制部5 0,係於掃掠動作時的攝像影像生成處理中,藉由使 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往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作位移,使得補 正可能範圍變得較廣。因此,隨著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的位 移,曝光開始時的位置會被位移,相較於曝光開始時的位 置是被設定在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的情況而言,相應於攝 -26- 201122713 像裝置1 〇之運動的晃振補正可能期間,可被加長。亦即 ,由於可加長相應於攝像裝置10之運動的晃振補正可能 期間,因此即使因爲被攝體較暗而需要加長曝光期間的情 況下,仍可生成沒有攝像裝置10之運動所致之模糊的攝 像影像。 步驟ST12中,控制部50係判別快門操作是否已經結 束。控制部5 0,係當判別爲快門操作尙未結束時則返回至 步驟ST 1 1,當判別爲快門操作已結束時則前進至步驟 ST13。控制部50,係一旦返回步驟ST1 1,則在攝像影像 之曝光期間和下次攝像影像之曝光期間之間,將補正透鏡 113a返回到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其後,控制部50係再度 隨應於運動偵測訊號而驅動補正透鏡113a,進行使攝像裝 置10掃掠但仍不會模糊的影像之生成。 控制部50,係例如當移動量到達預先設定的所定量時 ,就認爲快門操作結束。移動量係可使用例如運動向量來 算出。又,控制部50係亦可根據運動偵測訊號來判別掃 掠量,當掃掠量到達所定量時就認爲是快門操作的結束。 又,當是偵測快門鍵4 1 5被按下狀態而開始快門操作的情 況下,也可當偵測到快門鍵4 1 5成爲未被按下之狀態時, 就認爲是快門操作的結束。甚至,控制部5 0係亦可當基 於運動偵測訊號而偵測出攝像裝置1 〇的動向是朝已報知 之移動方向移動而開始快門操作的情況下,則在攝像裝置 10的動向是變成沒有朝已報知之移動方向移動時,就認爲 是快門操作的結束。 -27- 201122713 步驟S Τ 1 3中,控制部5 0係進行攝像影像合成 控制部50,係控制著訊號處理部24 ’將步驟ST1 1 ST 1 2之處理所生成的複數張攝像影像,按照生成 使用之,以算出運動向量。又,控制部5 0,係基於 的運動向量,以使相同被攝體的影像重疊的方式來 數攝像影像之合成,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出攝 比1個攝像影像還寬的全景影像,然後前進至步騷 〇 又,在步驟ST1中,若判別爲,攝像模式是被 異於全景攝像模式的模式而前進至步驟ST14,則 5〇係進行攝像影像生成處理。控制部50,係將被 補正動作開始位置、亦即被設定在以光軸爲中心之 補正透鏡1 1 3 a,隨著運動偵測訊號而加以驅動,針 時的手振,進行補正(手振補正)。又,控制部5 沒有手振所致模糊的影像,按照快門鍵4 1 5的操作 生成,然後前進至步驟ST15。 圖1 0的(A )係例如表示已選擇了通常攝像模 之情形。又,圖10的(B)係表示,已被設定在通 模式MN時的補正透鏡部1 1 3的補正動作開始位置 常攝像模式下,係基於運動偵測訊號來進行手振補 處,手振方向係不限定於特定的方向。因此,補正 始位置係設定成所定位置,以使得即使任一方像發 都能進行手振補正。例如,補正透鏡部1 1 3的移動 圍的中央位置,亦即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當作補 處理。 和步驟 順序而 已算出 進行複 像範圍 I ST 1 5 設定成 控制部 設定在 位置的 對攝像 〇係將 而加以 式MN 常攝像 。在通 正。此 動作開 生手振 可能範 正動作 -28- 201122713 開始位置。如此,藉由不改變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無 論手振的方向是在哪個方向,都能進行手振的補正。又, 控制部50,係隨應於快門鍵41 5的操作,而生成所定張數 的攝像影像。 步驟ST15中,控制部50係將步驟ST13中所生成之 全景影像或步驟ST14中所生成之攝像影像,以記錄再生 部3 3記錄至記錄媒體。 控制部5 0係如以上般地進行攝像影像之記錄,當動 作模式是被切換成其他模式例如要將已記錄之攝像影像予 以再生的再生模式,或攝像裝置的動作結束操作有被進行 時,則結束攝像模式。 如此,當控制部5 0係處於全景攝像模式時,將各攝 像影像生成時的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 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的 方向,加以位移。又,控制部5 0係藉由使補正動作開始 位置位移,以將對於攝像方向之移動的晃振補正的補正範 圍,設定得較廣。又,控制部5 0,係將已被位移的透鏡部 及/或攝像元件,隨著攝像裝置之運動而使其移動。然後 ,伴隨著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的位移,曝光開始時的位置係 進行位移。因此,可使能夠生成不發生模糊之攝像影像的 曝光期間,變得比未作位移時還長。因此,對攝像方向的 晃振補正之性能可獲得改善,可進行適合於全景影像之生 成的晃振補正,可進行例如即使加長曝光時間仍不會產生 模糊之攝像影像的生成,或即使掃掠速度很快仍不會產生 -29- 201122713 模糊之攝像影像的生成。又’在全景影像生成之際,被攝 體的亮度或掃掠速度等之限制可獲得減輕,可容易獲得用 來生成全景影像所需之複數張攝像影像。 此外,將攝像影像合成處理’以外部機器、例如電腦 裝置等來進行時,在步驟ST 1 5中’係將全景影像生成所 需的複數張攝像影像’記錄至記錄媒體。甚至,當以外部 機器進行攝像影像合成處理時,藉由不在攝像裝置1〇中 進行步驟ST1 3的攝像影像合成處理,就可減輕攝像裝置 1 〇上的處理。 〔1 -4 .全景影像的生成動作例(右方向掃掠模式之情 形)〕 接著說明,全景影像的生成動作,例如以右方向掃掠 模式來生成全景影像時的具體動作。 當攝像裝置10的攝像模式是以全景攝像模式而設成 右方向掃掠模式時,使用者係如圖11所示,使攝像裝置 10的方向(攝像方向)往箭頭A所示的右方向進行掃掠 〇 圖12係用來說明右方向掃掠模式被設定時之動作的 圖示。當攝像模式是以全景攝像模式而被設定成右方向掃 掠模式時,控制部5 0係如圖1 2的(A )所示,將表示右 方向掃掠動作的掃掠方向指示GE,顯示在顯示部32,以 將掃掠方向報知給使用者。此外,因爲被設定成右方向掃 掠模式,所以控制部50係如圖1 2的(B )所示,將補正 -30- 201122713 透鏡1 1 3 a的位置,從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亦即中央位置 往右方向進行位移,而當作是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然後, 控制部50係從該補正動作開始位置起開始晃振補正。 其後,控制部50係開始快門操作而進行攝像影像生 成處理。圖13係圖示了攝像影像生成處理。圖13的(A )係表示補正透鏡113a的運動。控制部50,係將被設在 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的補正透鏡1 1 3 a,相應於運動偵測訊號 而加以驅動。因此,補正透鏡113a係爲了防止右方向掃 掠所致之晃振,而從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往左方向移動。 又,控制部50係如上述般地在補正動作開始時或補 正動作開始後,開始曝光而進行攝像影像之生成》再者, 控制部5 0係在曝光期間中,將晃振補正動作視爲動作狀 態,隨著運動偵測訊號而驅動補正透鏡1 1 3 a,隨著攝像裝 置之運動而令補正透鏡113a移動,以補正攝像元件21之 攝像面上所被成像的光學像之晃振。因此,在攝像裝置10 中,係如圖13的(B)所示,即使進行右方向掃掠,仍可 生成不產生模糊的攝像影像PG1。又,補正透鏡113a的 補正動作開始位置,係從中央位置起往右方向而被位移過 了,因此相較於未將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加以位移之情形, 對於攝像方向之移動的晃振補正之補正範圍,係變得較廣 。因此,當有將補正動作開始位置予以位移時和未將其位 移時的掃掠速度是相等的時候,藉由伴隨著補正動作開始 位置之位移而將曝光開始時的位置加以位移,就可使得能 夠生成不發生模糊之攝像影像的曝光期間,變得比未作位 -31 - 201122713 移時還長。又,當曝光開始時之位置有經過位移時和曝光 開始時之位置未經過位移時的掃掠速度是相等的時候’藉 由將曝光開始時之位置予以位移’就可使得能夠生成不發 生模糊之攝像影像的掃掠速度’變得比未作位移時還快。 控制部50,係當生成1張攝像影像時,快門操作尙未 結束的情況下,則在攝像影像PG1的曝光期間和下個攝像 影像之曝光期間之間,將補正透鏡1 1 3 a返回到補正動作 開始位置。其後,控制部5 0係再度從補正動作開始位置 起,將補正透鏡Π 3 a隨著運動偵測訊號而加以驅動。此 外,在圖1 3的(A )中,使補正透鏡1 1 3 a回歸到補正動 作開始位置的處理所被進行的期間,是以期間RP來表示 。如此,藉由使補正透鏡1 1 3 a返回補正動作開始位置, 然後才再度開始隨著運動偵測訊號進行驅動,就可使得即 使令攝像裝置1 〇進行掃掠,仍可生成不發生模糊的攝像 影像PG2。 重複進行如此處理,控制部5 0係例如在生成了攝像 影像P G 5時,若判別爲快門操作的結束時,就結束攝像影 像生成處理。因此,被依序生成的攝像影像PG1〜PG5, 係如圖14所示,是攝像方向依序切換成右方向的影像。 訊號處理部24,係從依序生成的攝像影像PG 1〜PG5 算出運動向量,或是基於運動偵測訊號來偵測出運動向量 。又,訊號處理部24,係基於該運動向量,使被攝體之影 像重合的方式來進行攝像影像PG1〜PG5的定位,將攝像 影像PG1〜PG5予以合成,就可生成攝像範圍比1張攝像 -32- 201122713 影像還廣的圖1 3的(C )所示的全景影像。 如此,在全景攝像模式中使攝像方向往右邊移動時, 控制部5 0係如圖1 2的(B )所示般地使補正透鏡1 1 3 a往 右方向位移,因此對於攝像方向之移動的晃振補正的補正 範圍,就變得較廣。又,控制部50,係從該狀態起,隨著 被運動偵測感測器所測出之運動來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 至少一方進行位移。因此,例如由於被攝體較暗所以把曝 光時間加長的情況下,仍可生成不發生模糊之攝像影像。 又,即使右方向的掃掠速度很快,仍可生成不發生模糊之 攝像影像。甚至,被攝體的亮度或掃掠速度等之限制可獲 得減輕,可容易進行全景影像之生成。 < 2 .第2實施形態> 接著,說明第2實施形態。在第2實施形態中係展示 了,攝像裝置之運動是可知的情形。當使用攝像裝置來進 行攝像影像之生成時,不僅是以手持狀態來進行攝像的情 形,亦可使用雲台來進行攝像。又,亦可藉由雲台而使攝 像裝置之攝像方向自動移動。如此,藉由雲台而使攝像裝 置之攝像方向自動移動時,若攝像裝置具有用來表示攝像 方向之移動方向或移動速度的移動控制資訊,則可不必使 用來自運動偵測感測器的運動偵測訊號,就能判別攝像裝 置之運動。因此,攝像裝置係藉由基於移動控制資訊來生 成透鏡控制訊號或位置控制訊號,就可和第1實施形態同 樣地,將攝像裝置之運動所致之晃振予以補正,可將全景 -33- 201122713 影像之生成時所使用的複數張攝像影像’予以生成。 〔2-1.攝像裝置之構成〕 圖1 5係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示,是圖示利用 台來進行攝像方向之移動的情形。此外,於圖1 5中, 應於圖1的部分係標示同一符號。 攝像裝置1 〇a係具備:攝像光學系區塊1 1、驅動 1 2、攝像光學系感測器部1 3、攝像元件2 1、時序訊號 生(TG)部22、類比前端(AFE)部23、訊號處理部 、檢波部25。甚至攝像裝置10a還具備:影像輸出部 '顯示部32、記錄再生部33、操作部41、雲台對應通 部43、控制部50a。 攝像光學系區塊11,係如上述,具備透鏡部11a、 圈機構1 1 b。透鏡部1 1 a,係由變焦透鏡1 1 1、對焦透 1 1 2、補正透鏡部1 1 3所構成。 驅動器1 2,係基於後述來自控制部5 0 a的透鏡控制 號,而驅動變焦透鏡1 11或對焦透鏡1 1 2及補正透鏡 113的致動器。又,驅動器12,係基於來自控制部50a 光圈控制訊號而驅動光圈機構lib。 攝像光學系感測器部1 3,係將變焦透鏡1 Π或對焦 鏡1 1 2的透鏡位置、補正透鏡部1 1 3的位移狀態(相當 補正透鏡部1 1 3的位移位置或補正角),及光圏機構1 的設定位置加以偵測,並將位置訊號供給至控制部50a · 攝像元件21,係藉由攝像光學系區塊π而將被形 雲 對 器 產 24 3 1 訊 光 鏡 訊 部 的 透 於 lb 成 -34- 201122713 在攝像面上之光學像轉換成電氣訊號然後輸出至AFE部 23 ° TG部22’係生成爲了在攝像兀件21中進行表示攝像 #像之電氣訊痛輸出所必需的各種驅動脈衝,以及控制 攝像元件2 1之電荷累積期間用的電子快門脈衝等。 AFE部23,係對從攝像元件21所輸出的電氣訊號( 影像訊號),進行雜訊去除處理或增益控制,並將進行過 雜訊去除處理或增益控制的類比之攝像訊號,進行轉換成 數位訊號之處理等。 訊號處理部24,係進行相機訊號前處理或相機訊號處 理、解析度轉換處理、壓縮解壓處理等。再者,當以攝像 裝置l〇a進行全景影像之生成時,訊號處理部24係使用 攝像影像來進行運動向量之算出,利用該算出的運動向量 而使相同被攝體的影像重疊,進行複數攝像影像之合成, 而生成全景影像。又,攝像影像的合成,係亦可使用表示 攝像方向之移動速度或方向的資訊。此情況下,即使運動 向量未被正確獲得,仍可使相同被攝體的影像重疊,進行 複數攝像影像之合成。 檢波部25,係使用已被供給至訊號處理部24的攝像 訊號,來進行被攝體的亮度位準或對焦狀態之偵測,生成 表示亮度位準或對焦狀態的檢波訊號而供給至控制部50a 〇 影像輸出部31,係將已被訊號處理部24所處理過的 影像訊號,轉換成與攝像裝置1 〇a所連接之外部機器所支 -35- 201122713 援之格式的影像訊號,然後輸出。 顯示部3 2,係進行攝像裝置1 0a所拍攝之影像、或被 記錄再生部33所再生之攝像影像的顯示。又,顯示部32 係也進行用來進行攝像裝置l〇a之設定等的選單顯示等。 記錄再生部3 3,係將從訊號處理部24所輸出的攝像 影像的影像訊號或編碼訊號,記錄至記錄媒體。又,記錄 再生部3 3,係進行將記錄媒體中所記錄之影像訊號加以讀 出而供給至影像輸出部31或顯示部32的處理,或將記錄 媒體中所記錄之編碼訊號加以讀出而供給至訊號處理部24 的處理。 操作部4 1,係生成相應於使用者操作的操作訊號,供 給至控制部50a。 雲台對應通訊部43,係例如在攝像裝置1 0a是被安裝 在雲台60上的狀態下,據具有與雲台60的通訊部之間, 可以有線或無線方式來收送通訊訊號所需之構成。雲台對 應通訊部43,係與攝像裝置1 0a之間,執行依據所定通訊 方式的通訊。 控制部 50a,係由 CPU (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和 記憶體等所構成。記憶體中係記憶著CPU所要執行的程 式或各種資料。作爲該記憶體係可使用例如EEP ROM ( 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OM)、快閃 記憶體等之非揮發性記憶體。控制部50a的CPU係執行記 憶體中所記憶的程式,基於記憶體中所記憶的各種資料或 從操作部41所供給之操作訊號,控制各部,以使攝像裝 -36- 201122713 置1 0a的動作成爲相應於使用者操作之動作。例如,控制 部5 0a,係當使用者進行了快門操作時,控制TG部22等 之動作,將所望之快門速度所拍攝到的靜止影像的編碼訊 號等,記錄至記錄再生部33的記錄媒體。又,當動畫記 錄開始操作是已被進行時,係將動畫的編碼訊號等,記錄 至記錄再生部3 3的記錄媒體。 又,控制部50a,係當使用者進行了模式選擇操作時 ,以使用者所選擇的模式,進行攝像動作等。又,控制部 5〇a係基於從攝像光學系感測器部1 3所供給之位置訊號、 或從檢波部25所供給之檢波訊號,而生成透鏡控制訊號 或光圈控制訊號,供給至驅動器12。因此,藉由驅動器 12,驅動著對焦透鏡112或光圈機構lib,使其能獲得所 望亮度且對合焦點的攝像影像。又,控制部50a,係當使 用者進行了變焦操作時,生成透鏡控制訊號而供給至驅動 器1 2,藉此而驅動變焦透鏡1 1 1,使其能獲得所望變焦比 的攝像影像。 再者,控制部50a係藉由雲台60而一面移動攝像方 向一面進行複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之際,將被位移之補正 透鏡及/或攝像元件的各攝像影像之曝光開始時之位置, 往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方向而予以位移。又,控 制部5 0a係隨著攝像裝置1 0a的運動,而使補正透鏡和攝 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作位移,藉此而對於攝像元件之攝像面 上所被成像之光學像,進行相應於攝像裝置之運動的晃振 補正。然後,控制部50a係使可被位移之補正透鏡及/或 -37- 201122713 攝像元件的各攝像影像之補正動作開始位置進行位移,使 得對於攝像方向之移動的補正範圍,變得較廣。 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係說明藉由使補正透鏡位移 ,以對攝像裝置之運動進行晃振補正時的情形。 〔2-2.雲台之構成〕 圖16係例示雲台之構成的區塊圖。雲台60係具備橫 搖·縱搖機構,作爲其所對應之部位,係具備:橫搖馬達 64、橫搖機構部65、縱搖馬達67、縱搖機構部68。 通訊部61,係爲對應於雲台對應通訊部43的構成, 是和被安裝在雲台60上的攝像裝置l〇a的雲台對應通訊 部43,依照所定的通訊方式,執行有線或是無線的通訊。 雲台控制部62,係使用CPU和記憶體等所構成。雲 台控制部62的CPU係執行記憶體中所記憶的程式,使雲 台6 0進行橫搖動作或縱搖動作。雲台控制部6 2,係當進 行橫搖動作時,將橫搖動作控制訊號,輸出至橫搖驅動部 63。又,雲台控制部62,係當進行縱搖動作時,將縱搖動 作控制訊號輸出至縱搖驅動部66。 橫搖驅動部6 3,係基於橫搖動作控制訊號而生成馬達 驅動訊號,輸出至橫搖馬達64。又,縱搖驅動部66,係 基於縱搖動作控制訊號而生成馬達驅動訊號,輸出至縱搖 馬達67。 橫搖馬達64.係被設置在,用來對已被安裝在雲台60 上的攝像裝置1 0a給予橫搖(水平)方向之運動所需的橫 -38- 201122713 搖機構部65。橫搖馬達64,係基於馬達驅動訊號而朝正 方向或逆方向旋轉,藉此而以橫搖機構部65對攝像裝置 l〇a給予橫搖方向的運動。 縱搖馬達67係被設置在,用來對已被安裝在雲台60 上的攝像裝置l〇a給予縱搖(垂直)方向之運動所需的縱 搖機構部6 8。縱搖馬達6 7,係基於馬達驅動訊號而朝正 方向或逆方向旋轉,藉此而以縱搖機構部68對攝像裝置 l〇a給予縱搖方向的運動。 〔2-3.攝像裝置之動作〕 圖1 7係第2實施形態之動作的流程圖。步驟s T 2 1中 ,控制部5 0 a係取得攝像裝置1 0 a的移動控制資訊。控制 部5 0 a,係將表示攝像方向是朝哪個方向以哪種速度移動 (或旋轉)而進行攝像的表示移動速度的移動控制資訊, 加以取得,然後前進至步驟ST22。 移動控制資訊,係在攝像裝置1 0a和雲台60中,事 先分別記億著同等的資訊。又’亦可設計成,隨應於使用 者操作而在攝像裝置10a上生成移動控制資訊。又,亦可 構成爲’藉由攝像裝置10a和雲台60的通訊,將雲台60 中所記憶的移動控制資訊或雲台60上所生成的移動控制 資訊,加以取得。此外,當在攝像裝置l〇a上生成移動控 制資訊時’所生成的移動控制資訊,是從攝像裝置1 〇a往 雲台60輸出。 甚至’攝像方向的移動速度,係亦可由攝像裝置l〇a -39- 201122713 或雲台60來自動決定。例如,當將攝像元件的曝光期間 設成可變而生成所望亮度之攝像影像時,若攝像影像變暗 則曝光期間會變長。又,一旦加長曝光期間,則隨著攝像 裝置之運動而使補正透鏡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位移以進 行晃振補正時,補正透鏡或攝像元件的位置係很容易就到 達了補正控制之極限端。於是,當曝光期間較長時,係使 攝像方向的移動速度降低,以使得曝光期間中,補正透鏡 或攝像元件的位置不會到達補正控制之極限端。又,當將 攝像元件的曝光期間設成可變而生成所望亮度的攝像影像 時,因爲在攝像裝置l〇a的檢波部25中偵測出被攝體的 亮度位準,所以亦可隨著所被測出的亮度位準,來設定攝 像方向的移動速度。又,亦可構成爲,如圖16所示,在 雲台60設置亮度偵測部69,隨著亮度偵測部69所測出之 被攝體的亮度,以雲台60或攝像裝置10a來設定攝像方 向之移動速度。如此,攝像裝置l〇a或雲台60,係可隨著 已被測出的亮度,來控制攝像裝置之運動速度。 步驟ST22中,控制部50a係判別是否被設定成右方 向掃掠模式。控制部5 0 a,係當以移動控制資訊表示進行 使攝像方向朝右方向移動的右方向掃掠動作時,就判別是 已被設定成右方向掃掠模式而前進至步驟ST23,若判定 爲被設定成其他掃掠模式時則前進至步驟ST24。 步驟ST23中,控制部50a係進行右方向掃掠模式光 學位置設定。在右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 裝置1 〇a的攝像方向往右方向移動時,使透鏡部和攝像元 -40- 201122713 件之至少一方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的方向作位移 ,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0a,係藉由如此設 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右方向掃掠的晃振補 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然後前進至步驟ST29。 步驟ST24中,控制部50a係判別是否被設定成左方 向掃掠模式。控制部50a,係當以移動控制資訊表示進行 使攝像方向朝左方向移動的左方向掃掠動作時,就判別是 已被設定成左方向掃掠模式而前進至步驟ST25,若判定 爲被設定成其他掃掠模式時則前進至步驟ST2 6。 步驟ST25中,控制部50a係進行左方向掃掠模式光 學位置設定。在右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 裝置l〇a的攝像方向往左方向移動時,使透鏡部和攝像元 件之至少一方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的方向作位移 ,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 0a,係藉由如此設 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左方向掃掠的晃振補 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然後前進至步驟ST29。 步驟ST26中,控制部5〇a係判別是否被設定成上方 向掃掠模式。控制部5 0 a,係當以移動控制資訊表示進行 使攝像方向朝上方向移動的上方向掃掠動作時,就判別是 已被設定成上方向掃掠模式而前進至步驟ST27。又,若 判別是被設定成其他掃掠模式(下方向掃掠模式)時則前 進至步驟ST28。 步驟ST27中,控制部50a係進行上方向掃掠模式光 學位置設定。在右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 -41 - 201122713 裝置l〇a的攝像方向往上方向移動時,使透鏡部和攝像元 件之至少一方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的方向作位移 ,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 Oa,係藉由如此設 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上方向掃掠的晃振補 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然後前進至步驟ST29。 步驟ST28中,控制部50a係進行下方向掃掠模式光 學位置設定。在右方向掃掠模式光學位置設定,係使攝像 裝置1 〇a的攝像方向往下方向移動時,使透鏡部和攝像元 件之至少一方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的方向作位移 ,而當作補正動作開始位置。控制部5 0 a,係藉由如此設 定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就可使得對於下方向掃掠的晃振補 正的補正範圍,變得寬廣,然後前進至步驟ST2 9。 步驟ST29中,控制部50a,係進行攝像方向移動開 始指示。控制部50a,係由於透鏡部或攝像元件是被設定 在補正動作開始位置,因此以移動控制資訊所示的移動方 向及移動速度,藉由雲台60而開始攝像裝置l〇a的攝像 方向之移動,然後前進至步驟ST30。 步驟ST30中,控制部50a係進行攝像影像生成處理 。控制部50a,係將被設在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的補正透鏡 113a’隨著攝像方向的移動速度而加以驅動,對於掃掠動 作所產生的晃振,進行補正(掃掠補正)。此外,如上述 ,在補正動作開始時,若可對攝像裝置之運動沒有延遲地 移動補正透鏡1 1 3 a,則控制部5 0 a係將補正動作開始位置 當作曝光開始時的位置,而開始曝光。又,在補正動作開 -42- 201122713 始時,補正透鏡113a之移動是相對於攝像裝置之運動而 有發生延遲時,則將補正透鏡Π 3 a之移動是相對於攝像 裝置之運動成爲追從之狀態的位置,當作曝光開始時之位 置,而開始曝光。然後,控制部50a,係在曝光期間中, 將晃振補正動作視爲動作狀態,藉此,即使以雲台60而 使攝像裝置l〇a進行掃掠,仍可使其生成沒有因掃掠動作 所致之模糊的攝像影像,然後前進至步驟ST3 1。又,控 制部5 0a,係於掃掠動作時的攝像影像生成處理中,使補 正動作開始位置往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作位移,而使補正 可能範圍變得較廣。因此,隨著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的位移 ,曝光開始時的位置會被位移,相較於曝光開始時的位置 是被設定在以光軸爲中心之位置的情況而言,相應於攝像 裝置1 〇a之運動的晃振補正可能期間,可被加長。亦即, 由於可加長相應於攝像裝置l〇a之運動的晃振補正可能期 間,因此即使因爲被攝體較暗而需要加長曝光期間的情況 下,仍可生成沒有攝像裝置l〇a之運動所致之模糊的攝像 影像。 步驟S T 3 1中,控制部5 0 a係判別攝像方向的移動動 作是否結束。控制部50a,係當判別爲攝像方向的移動動 作尙未結束時則返回至步驟ST3 0,當判別爲攝像方向的 移動動作已結束時則前進至步驟ST32。控制部50a,係一 旦返回步驟ST30,則在攝像影像之曝光期間和下次攝像 影像之曝光期間之間,將補正透鏡1 1 3 a返回到補正動作 開始位置。其後,控制部50a係再度隨應於攝像方向的移 •43- 201122713 動速度而驅動補正透鏡113a,進行使攝像裝置l〇a掃掠但 仍不會模糊的影像之生成。 步驟ST32中,控制部50a係將步驟ST30中所生成之 攝像影像,以記錄再生部3 3記錄至記錄媒體。 如此,當控制部5 0a係處於全景攝像模式時,將各攝 像影像生成時的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 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往相應於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的 方向,加以位移。又,控制部5 0a係藉由使補正動作開始 位置位移,以將對於攝像方向之移動的晃振補正的補正範 圍,設定得較廣。又,控制部50a,係將已被位移的透鏡 部及/或攝像元件,隨著攝像裝置之運動而使其移動。然 後,伴隨著補正動作開始位置的位移,曝光開始時的位置 係被位移。因此,可使能夠生成不發生模糊之攝像影像的 曝光期間,變得比未作位移時還長。因此’對攝像方向的 晃振補正之性能可獲得改善,可進行適合於全景影像之生 成的晃振補正,可進行例如即使加長曝光時間仍不會產生 模糊之攝像影像的生成’或即使掃掠速度很快仍不會產生 模糊之攝像影像的生成。又’在全景影像生成之際’被攝 體的亮度或掃掠速度等之限制可獲得減輕’即使藉由雲台 60而使攝像裝置的攝像方向移動時’仍可容易獲得用 來生成全景影像所需之複數張攝像影像。甚至’由於不需 要藉由運動偵測感測器等來偵測攝像裝置1 0a的運動’因 此攝像裝置10a的構成是較爲簡單。 此外,以攝像裝置來進行攝像影像合成處理時’亦可 -44- 201122713 設置進行攝像影像合成處理的步驟,將攝像影像合成處理 中所生成的全景影像,記錄至記錄媒體。 又,若在攝像裝置1 Oa和雲台60中分別預先記億好 同等之移動控制资訊的情況下,則在攝像裝置1 〇a上就可 獲知攝像方向的移動方向或移動速度。因此,以雲台60 移動攝像裝置10a的攝像方向時,僅需進行複數張攝像影 像的生成,就可生成不發生模糊之攝像影像。 在攝像裝置1 〇a和雲台60之間進行移動控制資訊之 通訊時,例如即使變更移動方向或移動速度,仍可在攝像 裝置10a和雲台6 0上掌握變更後的移動方向或移動速度 。因此,以雲台60移動攝像裝置10a的攝像方向時,僅 需進行複數張攝像影像的生成,就可生成不發生模糊之攝 像影像。 又,若將攝像方向的移動速度隨著曝光期間而加以控 制,則由於可使補正透鏡或攝像元件之位置不會到達補正 控制之極限端,因此即使爲了獲得所望亮度的攝像影像而 使曝光期間設成可變,仍可生成不發生模糊之攝像影像。 此外,本發明係不應被上述之發明的實施形態作限定 解釋。例如,若是能偵測攝像裝置之晃振的機構,則不限 於使用如上述的角速度偵測感測器或加速度偵測感測器之 構成。例如,亦可根據攝像影像來偵測出攝像裝置的晃振 〇 甚至,若是可更換鏡頭的攝像裝置,則可爲將補正透 鏡設在鏡頭側之構成,也可爲將補正透鏡設在攝像裝置本 -45- 201122713 體側之構成。又,亦可爲,例如,將補正透鏡或驅動補正 透鏡用的驅動部設在鏡頭側,而將其他構成要素設在攝像 裝置的本體側之構成。又,亦可如上述,使被設在攝像裝 置本體側的攝像元件,隨著運動偵測訊號而移動。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係以例示的形態來揭露本發明, 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之範圍內,當業者自然可以進行實施 形態的修正或置換。亦即,若要判斷本發明之要旨,仍須 參酌申請專利範圍。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本發明的攝像裝置及攝像方法,係藉由驅動部,就可 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作位移。又 ,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全景影像而一面移動攝像方 向一面進行前記複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之際,各攝像影像 的曝光開始時的前記透鏡部及/或攝像元件之位置,是藉 由控制部,而被驅動部往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方 向作位移。再者,在控制部中,將被位移的透鏡部及/或 攝像元件,隨應於該當攝像裝置的運動而被驅動部進行位 移控制,伴隨攝像方向之移動的晃振,係被補正。如此, 可進行適合於全景影像生成的晃振補正,可容易獲得用來 生成全景影像所需的複數張攝像影像,因此適合於數位相 機等。 【圖式簡單說明】 -46- 201122713 〔圖1〕第1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示。 〔圖2〕用來說明攝像裝置的運動與攝像元件的攝像面 上所被成像之光學像的位置關係用的圖示。 〔圖3〕例不攝像裝置之外觀之圖示。 〔圖4〕第1實施形態之動作的流程圖。 〔圖5〕選單顯示被進行後之狀態的圖示。 〔圖6〕用來說明右方向掃掠模式被選擇時的圖示。 〔圖7〕用來說明左方向掃掠模式被選擇時的圖示。 〔圖8〕用來說明上方向掃掠模式被選擇時的圖示。 〔圖9〕用來說明下方向掃掠模式被選擇時的圖示。 〔圖10〕用來說明通常攝像模式被選擇時的圖示。 〔圖11〕以右方向掃掠模式來生成全景影像時的圖示 〇 〔圖12〕用來說明右方向掃掠模式被設定時之動作的 圖示。 〔圖13〕用來說明攝像影像生成處理的圖示。 〔圖14〕用來說明以右方向掃掠模式所生成的攝像影 像的圖示》 〔圖15〕第2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圖示。 〔圖16〕雲台之構成的圖示。 〔圖1 7〕第2實施形態之動作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l〇a :攝像裝置 -47- 201122713 11 :攝像光學系區塊 1 1 a :透鏡部 1 lb :光圈機構 1 2 :驅動器 1 3 :攝像光學系感測器部 2 1 :攝像元件 21a, 113b:致動器 22 : TG 部 23 : AFE 部 24 :訊號處理部 2 5 :檢波部 3 1 :影像輸出部 3 2 :顯示部 3 3 :記錄再生部 4 1 :操作部 42 :運動偵測部 43 :雲台對應通訊部 50,50a :控制部 60 :雲台 6 1 :通訊部 62 :雲台控制部 6 3 :橫搖驅動部 6 4 :橫搖馬達 65 :橫搖機構部 -48 201122713 6 6 :縱搖驅動部 6 7 :縱搖馬達 6 8 :縱搖機構部 69 :亮度偵測部 1 1 1 :變焦透鏡 1 1 2 :對焦透鏡 1 1 3 :補正透鏡部 1 1 3 a :補正透鏡 41 1 :選單鍵 412a〜41 2d:方向鍵 413 :決定鍵 4 1 5 :快門鍵 -49

Claims (1)

  1. 20112271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種攝像裝置,其特徵爲, 具有: 驅動部,係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 一方作位移;和 控制部,係隨著該當攝像裝置的運動,而使前記透鏡 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藉由前記驅動部而作位移; 前記控制部,係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全景影像 而一面移動攝像方向一面進行前記複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 之際,使各攝像影像的曝光開始時的前記透鏡部及/或攝 像元件之位置,往前記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方向 而位移。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使各攝像影像的曝光開始時的前記透鏡部 及/或攝像元件之位置,從以前記光軸爲中心的位置起作 位移。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驅動部,係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 —方相對於光軸而在垂直的面內作位移。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隨著前記攝像裝置的運動,使前記透鏡部 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作位移,藉此而進行被成像在前記 攝像元件之攝像面上的光學像的相應於前記攝像裝置之運 動的晃振補正。 -50- 20112271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各攝像影像的曝光期間中,隨著前記攝 像裝置的運動,而使前記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作 位移以將被成像在前記攝像元件之攝像面上的光學像的相 應於前記攝像裝置之運動的晃振加以補正的晃振補正動作 ,視爲動作狀態。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攝像影像之曝光期間和下個攝像影像之 曝光期間之間,將前記透鏡部及/或攝像元件之位置,返 回到前記曝光開始時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前記攝像影像之曝光期間中,以相應於 前記攝像裝置之運動的所定之速度,來使前記透鏡部和攝 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作位移。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基於使該當攝像裝置的攝像方向移動用的雲台而使攝像裝 置之攝像方向移動所需的移動控制資訊,判別前記攝像裝 置的運動,而使前記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作位移 〇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具有:移動控制資訊生成部,係在前記攝像影像之曝光期 間中,隨著前記曝光期間的長度來設定被前記雲台所移動 之前記攝像裝置之攝像方向的移動速度而進行前記移動控 制資訊之生成,以使得前記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 -51 - 201122713 能隨著前記攝像裝置的運動而位移。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具有爲了生成前記全景影像而進行複數 張攝像影像之生成的第1攝像模式、和異於該第1攝像模 式的第2攝像模式,在前記第2攝像模式下,係將前記透 鏡部及/或攝像元件的各攝像影像之曝光開始時之位置, 設成以前記光軸爲中心的位置。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J 具備有顯示部; 前記控制部,係將用來選擇一面使前記攝像方向朝任 —方向移動一面生成前記複數張攝像影像用的選單顯示, 顯示在前記顯示部,而朝從前記選單顯示中所被選擇出來 的移動方向所相應之方向,使前記透鏡部及/或攝像元件 的曝光開始時之位置作位移。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攝像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在進行前記複數張攝像影像的生成之際 ,進行前記所被選擇之移動方向的通知。 13. —種攝像方法,其特徵爲,具備: 藉由驅動部,相對於光軸而使透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 少一方作位移之步驟;和 藉由控制部,隨著該當攝像裝置的運動,而使前記透 鏡部和攝像元件之至少一方被前記驅動部進行位移之步驟 :和 -.52- 201122713 爲了從複數張攝像影像生成全景影像而一面移動攝像 方向一面進行前記複數張攝像影像之生成之際,藉由前記 控制部’而使各攝像影像的曝光開始時的前記透鏡部及/ 或攝像元件之位置,往前記攝像方向之移動方向所相應的 方向而位移之步驟。 -53-
TW099104453A 2009-02-27 2010-02-11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TW201122713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45495 2009-02-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2713A true TW201122713A (en) 2011-07-01

Family

ID=4266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4453A TW201122713A (en) 2009-02-27 2010-02-11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42476B2 (zh)
EP (1) EP2403232A4 (zh)
JP (1) JPWO2010098228A1 (zh)
CN (1) CN102326381B (zh)
BR (1) BRPI1008620A2 (zh)
TW (1) TW201122713A (zh)
WO (1) WO2010098228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206B (zh) * 2016-02-19 2017-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獲得影像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影像擷取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572209B (zh) * 2016-02-19 2017-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景深測量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影像擷取裝置與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3359B2 (ja) * 2010-11-11 2016-02-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65596B2 (ja) * 2011-07-27 2016-08-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55381A (ja) * 2011-08-31 2013-03-21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並びに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CN102645738B (zh) * 2012-04-23 2014-07-30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激光测距仪及适用其接收光线的聚光镜
IES20120509A2 (en) * 2012-11-27 2014-06-04 Digitaloptics Corp Europe Ltd Digital image capture device having a panorama mode
KR102041647B1 (ko) * 2014-06-30 2019-11-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의 보정 시스템 및 그 보정방법
CN105791669B (zh) * 2014-12-26 2019-12-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30265A (zh) * 2015-11-27 2016-03-2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大摄像头成像范围的方法及装置
JP6659130B2 (ja) * 2015-12-04 2020-03-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176657A1 (en) * 2016-04-06 2017-10-12 Tudor Charles R Video broadcasting through selected video hosts
JP2017212698A (ja) * 2016-05-27 2017-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70372573A1 (en) * 2016-06-22 2017-12-28 Hanwha Techwin Co., Ltd.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6454130A (zh) * 2016-11-29 2017-02-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9729264B (zh) * 2018-12-11 2021-01-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3841087A (zh) * 2019-05-27 2021-12-24 索尼集团公司 构图控制设备、构图控制方法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2196B1 (en) * 1994-10-11 2001-02-20 Keller James Mcneel Panoramic camera
JP3928222B2 (ja) 1997-09-09 2007-06-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信号撮像および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0184265A (ja) * 1998-12-16 2000-06-30 Sony Corp 画像信号撮像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639596B1 (en) * 1999-09-20 2003-10-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ereo reconstruction from multiperspective panoramas
JP2001285702A (ja) * 2000-03-30 2001-10-12 Toshiba Corp ビデオカメラシステム
JP3925299B2 (ja) * 2002-05-15 2007-06-0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293053B2 (ja) * 2004-05-19 2009-07-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方法
JP2007214620A (ja) * 2006-02-07 2007-08-23 Sony Corp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71529A (ja) 2007-03-26 2008-11-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2206B (zh) * 2016-02-19 2017-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獲得影像的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影像擷取裝置與電子裝置
TWI572209B (zh) * 2016-02-19 2017-02-2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景深測量方法以及應用該方法的影像擷取裝置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26381B (zh) 2015-07-01
CN102326381A (zh) 2012-01-18
US9942476B2 (en) 2018-04-10
WO2010098228A3 (ja) 2010-10-21
BRPI1008620A2 (pt) 2016-02-23
EP2403232A4 (en) 2012-12-19
JPWO2010098228A1 (ja) 2012-08-30
US20110298888A1 (en) 2011-12-08
WO2010098228A2 (ja) 2010-09-02
EP2403232A2 (en) 201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122713A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method
JP5493942B2 (ja) 撮像装置と撮像方法
JP5574423B2 (ja)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8580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69389B2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459126B (zh) 可產生廣角影像之影像處理裝置、影像處理方法及記錄媒體
JP2005031200A (ja) 撮像装置
KR101433119B1 (ko) 소정의 종횡비의 합성 화상을 생성하는 화상 처리 장치
JP2009268037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5912062B2 (ja) 撮影機器及び動画像データの記録方法
JP511573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95782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229914A (ja) 撮像装置、画像再生装置、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
JP2009164767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JP2011035752A (ja) 撮像装置
JP2013109034A (ja) 撮像装置と撮像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98618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73268A (ja) 画像再生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再生方法、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
JP5831492B2 (ja) 撮像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77063B2 (ja) 撮像装置と撮像方法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JP2019041399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2124575A (ja) 撮像装置
JP6242425B2 (ja) 撮影機器及び動画像データの記録方法
JP2007201774A (ja) 移動方向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721338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撮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