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0006A - Orga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carbazole compound - Google Patents

Orga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carbazole compoun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0006A
TW201120006A TW99129258A TW99129258A TW201120006A TW 201120006 A TW201120006 A TW 201120006A TW 99129258 A TW99129258 A TW 99129258A TW 99129258 A TW99129258 A TW 99129258A TW 201120006 A TW201120006 A TW 2011200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mpound
layer
substituent
organ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29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kashi Kato
Masaaki Inoue
Ikuo Kinoshita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20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00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56Ring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rings
    • C07D209/80[b, c]- or [b, d]-condensed
    • C07D209/82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 C07D209/86Carbazoles; Hydrogenated carbazol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ndole Compounds (AREA)

Description

20112000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含有具特定結構之十坐化合物的 有機電激發光兀件’特別是有關於藉由濕式 歹 材料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先前技術】 利用有機材料之元件(device)中 電激發光元件(以下稱為QLED)之研究。特 ,電激發光元件作為固態發光型大面積全彩顯示元件或^ :激發光元件由包含發光層之有機:合=及兄= 機化合物層之-對對向電極而構成 ^夾持翁 光元件施罐’則自陰極將電 電洞注入至有機化合物層。該電 式放出,由此而獲得發光。 吁將他篁以光之形 1 = Ϊ使用有機材料之元件中,自先前以來是藉由真 i 二ί作真#空蒸鍍製__有如下之問 中使用極大的能量。另-方面,濕式製轉程土 2 用濕式製膜製程製 量的研究’但存在與真空蒸鍍相比而言不能獲得二 201120006 定性高的有機元件等問題。特 件,提出了使用高分子系材料發光元 式。高分子系材料容易藉由濕式製 ==:7成良好之膜=常= 件:但存丄並製作有機元 利文獻3:_讀 『^知::化合物是賦予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較高 φΓ廄:止’雖然報告了應用於濕式製膜製程 二應2例,但存在並未獲得充分之性能的情況(專利文 獻4)。特別是賴有報告為了提高溶解度祕料骨架之 3位與6位中導人蚊取代基之化合物,但存在並未獲得 充分之性能的情況(非糊錄4、專敎獻5)。而且, 報告了於啊骨架導人有三笨甲基㈤tyl)之化合物,但 於此情形_存在並未輕料之絲的情況(專利文獻 6) °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2006_1766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7_2844〇8號公報 專利文獻3 :美國專利7,285,432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7_67383號公報 6 201120006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04-311410號公報 專利文獻6 :日本專利特開2008-162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 Organic Electronics,第 10 卷,第 189 頁,2009年 非專利文獻 2 . Organic Electronics,第 10 卷,第 581 頁,2009年 非專利文獻 3 ’ Journal 〇f Material Chemistry,第 18 卷,第1799頁,2008年 非專利文獻4 : Macromolecules,第33卷,第801頁, 2000 年 【發明内容】 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戶) =電激發光藉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卿 Ί不出較狀效率,且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伯 二述提供—種優異之有機f激發光元件用組成彩 =電組成物可藉由濕式製膜二 率::動二:^ 二ί濕Γ境下隨時間經過後亦顯 赛於上述狀況’本發明人進行了積極=: 201120006 ,由,用具有特定取代基之十坐化合物’可實現即使於高 ’皿、南濕之環境下隨時間經過後亦顯示出非常高之效率的 有機=件。本發明人等更發現了本發明之咔唑化合物適於 濕式製膜製程’且發賴由使用包含射唾化合物之有機 電2發光7L件用組成物,可提供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 下1^時間經過後亦顯示出較高之效率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另外,獲得了如下之知識見解:藉由經過濕式製膜塗 佈而進行製造,可實現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間 經過後亦顯示出非常高之效率的有機元件、特別是驅動時 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之有機元件,基於該知識見解進 一步進行研究從而完成本發明。 用以解決所述課題之方法如下所述。 [1] 一種組成物’所述組成物是用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 組成物’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板上具有一對電極以及 在該電極間具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層,其特徵在 於·所述組成物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1) [化1]
8 201120006. (於通式⑴巾’Αη表巧基録 八 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臭,β ” 土, !〜R8勿 示下述取代基⑺;糾,之至少—個以上表 之情形時,_R6表示不同之d6均f示取代基⑺ 取代基(2) ^ ; [化2]
R*m C——R \ 10 (於通式(2)中,R9、R基、芳基、或雜芳基,R9、Riq及;f 刀別獨立地表示燒日R、R月T? 及心1中之至少一個為烷基, ^;R置。)及Rll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 [2] 如[1]所述之組成物 R3為所述取代基(2)。 [3] 其特徵是於所述通式(!) 中, 如[1]或[2]所述之組成物, 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通式(3) [化3] 其特徵是所述通式(1 所表示之化合物, 所 201120006
17 η ⑶ (於通式(3)中,Ar2表示关其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基;Rl6〜R23 上表示上述取代基⑺;另外,於R 16二23之至少一個以 ⑴之情_,Rl8# ^表、^、R21均表示取代基 以上之整數21表不不同之取代基^表示2 [4] 如[3]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是 Ar2表示伸苯基或伸料基。 W通式(3)中’ [5] 如[3]或[4]所述之組成物,苴 中,η為2。 、特徵疋於所述通式⑴ [6] 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
板上具有-對f極以及在該電7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 -層有機層,其特徵在於:所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 〜f5j令所記载之以通式⑴〜、層之任意層包含如[1J 通式(3)之任意通式所表 201120006 示之化合物。 [7] 如[6]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所述發光層 包含如[1]〜[5]中所記載之以通式(丨)〜通式(3)之任意 通式所表示之化合物以及磷光發光材料。 [8] 如[7]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所述鱗光發 光材料是銥(Ir)錯合物或鉑(Pt)錯合物。 [9] 如[6]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任意的所述 有機層是使用如[1]〜[5]中任一項所述之組成物而形成。 [10] 如[6]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任意的所述 有機層是使用如[1]〜[5]中任一項所述之組成物,藉由濕式 製膜而形成。 曰 [11] 如[10]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所述濕式 製膜選自塗佈法、喷墨法、喷塗法。 [12] 一種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下述通式(4)所表 示之化合物而製造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4] 11 201120006
以上之/數1 R—R21表示不同之心表n: [化5]
中’Ri〜Rs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R ^ ^個以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 3與6均表示取代基⑺之情形時,心與!^表示不 12 201120006 之取代基)。 [13] 一種味。坐化合物,所述叶°坐化合物以下述結構式所表 [化6]
[發明之效果] 藉由本發明,提供一種組成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 其製造中間體,所述組成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其製造 中間體可提供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間經過後亦 顯示出較高之效率,且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之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而且,可提供一種使用了所述組成物、 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其製造中間體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加以詳細說明。另外,於本說明書中, 」^不包含其碰所記載之數值分卿為最小值及最 大值的範圍。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組成物]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g件驗錢是祕有機電激 13 20112000$ 發光元件之組成物,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板上具有一 對電極以及在該電極間具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 層,所述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組成物含有下述通式(1)所 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〇)所表示之化合物由於在咔唑基上具有特定取 代基之結構特徵,而非晶質性高,可於短時間内形成缺陷 少之膜,作為高性能元件,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 時間經過後亦顯*出較高之效率,且特別是獲得於驅動時 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之效果。 (通式〇)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7]
〇 FU
之It形時’ R3與尺6表示不同之取代基) 4滩方基。:^〜^分 Rs之至少一個以上表 心均表示取代基(2) 取代基(2)[化8] 20112000$
(於通式⑴中’R9、Riq、Rii分別獨立地表示烧基、 方土、或雜芳基,R9、Ri〇、Ru中之至少一個為烧基,且 R9、R1G、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鍵 結位置。) 氫原子亦可為氘原子。
Ri〜R·8所表示之取代基可列舉下述取代基群組v。 <取代基群組v> 可列舉:碳數為丨〜18、較佳為碳數為丨〜1〇、更佳為 碳數為1〜5之未經取代之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 正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環己基、庚基、辛基、 壬基)’碳數為1〜30、較佳為碳數為〗〜]〇、更佳為碳數 為1〜10之經取代之烷基{例如三苯基曱基、三氟甲基、 苄基、羧乙基、乙氧基羰基曱基、乙醯基胺基曱基,且於 此處碳數為2〜18、較佳為碳數為3〜1〇、更佳為碳數為3 〜5之不飽和烴基(例如乙烯基、乙炔基、〗·環己烯基、 次苄基、苯亞甲基)亦包含於經取代之烷基中丨;碳數為6 〜30、較佳為碳數為6〜20、更佳為碳數為6〜15之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例如苯基、萘基、對羧基苯基、對 硝基苯基、3,5-二氯苯基、對氰基苯基、間氟苯基、對曱 15 201120006 苯基、4-丙基環己基_4L聯苯基、4_丁基環己基_4,聯 4-戊基裱己基-4’-聯笨基、4_丙基苯基_2•乙炔基冲 基);碳數為1〜2G、較佳為碳數為2〜1()、更佳為= 4〜6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例如N_,唑…、 咔嗤基、2-。比咬基、5_甲基_3_n比咬基、2喧吩基、=夂 基N_嗎啉基(morpholino )、四氫呋D南, ⑽ahydr〇furfuryl)、已^ s ^基);鹵素原子二基 叙么肩、峨、氣);氰基;竣基;磷酸基;石黃基;.’如 =二〇、較佳為碳數為2〜8、更佳為碳數為“, =(例如甲基胺甲醯基、乙 之胺 及數為〇 10、較佳為碳數為2〜8 ) =〜5之胺磺醯基(例如甲基胺磺酿基》 Ϊ數=_胺麵基);硝基;碳數為1〜aC 厌數為1〜10、更佳為碳數 車乂佳為 乙氧基、备甘 錢基(例如甲氣其、 較佳μ二氧氧基、2·苯基乙氧基);碳數為6 ΙίίΪ為6〜12、更佳為碳數為6〜!〇之芳Λ ,本氧基、對甲基苯氧基、對氯、之^氣基(例 二、較佳為碳數為2〜12、更佳“ 2〇,碳數為 (例如乙酿基、苯甲醯義、更佳為反數為2〜8之酿 較佳為碳數為2叫"二氯乙醯基);碳數為Μ。、 乙醯氧基、佳為碳數為2〜8之醯氣義 、 土本甲醯氧基);碳數為1〜川、鉍办虱基(例如 〜、更料碳數為2〜8 I’ 4碳數為 、較佳為碳數之:=(=,胺基); 基(例”•基、乙•基、Ϊ:二為丨〜8 ’碳數為 201120006. 1〜20、較佳為碳數為ι〜10、更佳為碳數為i〜8之亞確 醯基(例如曱亞磺醯基、乙亞磺醯基、苯亞磺醯基);碳數 為1〜20、杈佳為碳數為1〜1〇、更佳為碳數為丨〜8之磺 醯基胺基(例如甲磺醯基胺基、乙磺醯基胺基、苯磺醯基 胺基); 碳數為〇〜20、較佳為碳數為〇〜12、更佳為碳數為〇 〜8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胺基(例如未經取代之胺基、 曱基胺基、二甲胺基、节基胺基、笨胺基、二苯基胺基); 碳數為0〜15、較佳為碳數為3〜1〇、更佳為碳數為卜6 之銨基(例如三甲基銨基、三乙基銨基);碳數為〇〜15、 較佳為碳數為1〜10、更佳為碳數為丨〜6之肼基(例如三 :基肼基:);碳數為1〜。、較佳為碳數為丨〜丨。、更佳為 石厌數為1〜6之脲基(例如脲基、N,N_二曱基脲基);碳數 為1〜15、較佳為碳數為1〜1〇、更佳為碳數為之亞 胺基(例如琥賴亞胺基);碳數為丨〜2()、較佳為碳數為 1〜12、更佳為碳數為丨〜8之烷硫基(例如甲硫基、乙硫 基:丙硫基);碳數為6〜8〇、較佳為碳數為6〜4〇、更佳 為,,為6〜3G之芳硫基(例如笨硫基、對曱基苯硫基、 對氯苯硫基、2·_基硫基、1_萘基硫基、2_萘基硫基、 4其丙基環己基_4,_聯苯基硫基、4_ 丁基環己基_4,_聯苯基硫 基=戊基環己基木聯苯基硫基、4•丙基苯基·2_乙快基本 聯^基硫基);碳數為Η0、較佳為碳數為卜仙、更佳 ,厌數為1〜3〇之雜芳基硫基(例如之』比咬基硫基、3_。比 唆基硫基、4-吼《定基硫基、2_啥琳基硫基、2•嗅鳴基硫基、 17 20112000$ 2-吡咯基硫基); 碳數為2〜2G、較佳為碳數為2〜12、更佳為碳數為2 〜8之燒氧基減(例如ψ氧基錄、乙氧基麟、2节 氧幾基);碳數為6〜2G、較佳為碳數為6〜12、更佳為礙 數為6〜1G之芳氧基緩基(例如苯氧絲基)。該些取代基 群組V亦可取苯環或萘環縮合而成之結構。另外,於該些 取代基上,亦可進一步取代選自取代基群組V之任意取代 基。 ——Ri〜Rs較佳為氫原子、烷基、芳基、雜芳基、烷氧基、 芳氧基、氟原子。特料氫原子、錄、芳基、十坐基。 取代基亦可經氘取代。
Ari表示芳基或雜芳基。
Aq所表示之芳基為碳數為6〜3〇、較佳為碳數為6〜 20三更佳為碳數為6〜15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例 如苯基、聯苯基、萘基、對羧基苯基、對硝基苯基、3,5-二氯苯基、對氰基苯基、間氟苯基、對甲苯基、4丙基環 己f-4,-聯苯基、4· 丁基環己基_4,·聯苯基、4_戊基環己基_4,_ j本基4-丙基本基_2_乙炔基_4’_聯苯基、經味唾基取代之 苯基經咔唑基取代之聯苯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特 佳為、左叶唾基取代之苯基、經^卡嗤基取代之聯苯基。 〜Ar〗所表示之雜芳基為碳數為1〜20、較佳為碳數為2 10、更佳為碳數為4〜6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 ㈤如Ν+坐基、3十坐基、2鲁定基、5_f基_3_〇比=基 2嗟%基、呋喃基、N-嗎嘛基、四氫呋喃甲基、y ^ 201120006 $ 1 基)。 ΑΓι較佳為芳基,為苯基、聯苯基,亦可進-步具有 取代基。 進一步所具有的取代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ν,較 佳為烧基、芳基、雜芳基,特佳為咪嗤基。 於通式(2)中,波線表示鍵結位置。 R9、Rh)、Ru所表示之烷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ν 中記載之絲,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第 二丁f、、戊基、己基、環己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 由㈣9、t Rn所表示之芳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V 〇之方土’較佳為苯基、1-萘基、2-萘基、2-甲基苯 基甲基苯基、2_甲氧絲基,更佳為笨基。 ν中ί載所表示之料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 中^己載之雜方基’較佳為2_如定基、3_吼咬基、^塞吩 基喧琳基、2·°夫絲,更佳為2·吼咬基。 RU、亦可進—步具有取代基。於此情形時之 氧笑'二]|上述取代基群組V,較佳為烧基、芳基、烧 氧土、方减、鹵素原子,更佳域氧基、鹵素原子。 、Rll中之至少一個為燒基,且R9、恥、^ 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 R9、R1Q、Ru之組合可列舉以下之組合: ^9 = 1^10 = 1^ =燒基 R9 = R1()=烷基、Ru==芳基 尺产尺⑴二烷基、r11==雜芳基 201120006
L R9=烷基、尺1()=^11:=芳基 尺9=烷基、雜芳基。 於上述組合中,更德的是R9、R10為甲基,尺„為乙基。 較佳的是於所述通式(1)中,R3為所述取代基(2)。 較佳的是所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通式(3) 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3) [化9]
17 Ar2 η (於通式(3)中’Ar2表示絲或雜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16〜r 土。I6〜2: 上表示下述取代基(2 )。另外,於R18與R2 3 $ ^= (2)之情形時,R18與R21表示不同之^表不取代基 以上之整數) 土。η表不: 取代基(2) [化 1〇] 20 201120006
芳基、或雜^!:2)中’R9、RiQ、Ri1分職立地表示燒基、 r9、r10、r =,R9、Rl0、Rl1中之至少一個為燒基,且 結位置。)11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鍵
Ar2表示芳基或雜芳基。 2〇、料為碳數為6〜3g、較佳為碳數為6〜 如苯基、=15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例 m冑本基、絲、對祕苯基、_絲基、3,5-基、對氰基苯基、間氟苯基、對甲苯基*丙基環 旒二其聯苯基、4· 丁基環己基不聯苯基、4_戊基環己基_4,· 聯本基、4-丙基笨基_2_乙炔基_4,·聯苯基)。 ΑΓ2所表示雜芳基為碳數為1〜2G、較佳為碳數為2〜 1〇、更佳為碳數為4〜6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例 如Ν+坐基、3+坐基、2“比咬基、5_甲基七比咬基、^ 噻吩基、2-吱喃基、嗎啉基、四氫咬味曱基、 小基)。 Αΐ"2較佳為务基,為苯基、聯苯基,亦可進一步具有 取代基。 ' 進-步所具有的取代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ν,較 佳為烷基、芳基、雜芳基,特佳為咔唑基。 21 201120006
Rl6〜R23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16〜R23之至少一個 以上表示下述取代基(2)。另外,於尺16與r23均表示取代 基(2)之情形時’心6與R23表示不同之取代基。取代基 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V。 η為2以上之整數’較佳為n=2、3、4,特佳為n=2。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於膜狀態下之1階(最 低三重激發態之能階)較佳為45 Kcal/mol以上(188.3 KJ/mol 以上)、85 Kcal/mol 以下(355.6 KJ/mol 以下),更 佳為 55 Kcal/mol 以上(251.0 KJ/mol 以上)、85 Kcal/mol 以下(355.6 KJ/mol以下),進一步更佳為60 Kcal/mol以 上(272.0 KJ/mol 以上)、85 Kcal/mol 以下(355.6 KJ/mol 以下)。 T!階可測定化合物於膜狀態下之磷光光譜,由光譜之 短波端之波長而求出。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 佳為80。(:以上400°C以下,更佳為100°C以上400〇C以下, 進—步更佳為120°C以上40(TC以下。 以下’例示本發明中可使用之以通式(1)所表示之化 合物之具體例,本發明並不受以下具體例任何限定。 [化 11]
22 201120006 例子編號 Ri r2 r3 r4 r5 Re r7 Re Ra ^10 Rn r12 No. 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aHs No· 2 H H H H H H H H H ch3 C2H5 C2H5 No. 3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No. 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2C(CH3)3 No. 5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Ph No. 6 H H H H H H H ch3 H ch3 ch3 2-pyridyl No. 7 H H H H ch3 H H H H C2Hs C2H5 o'CsHb No.8 H H H H H t-Bu H H H ch3 ch3 CaH5 No. 9 Me H H H H Ph H H H ch3 ch3 C2H5 No. 10 H Me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No. 11 H H ΟΜθ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No. 12 H H H H H H H H t-Bu ch3 ch3 C2H5 No. 13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zHsOMe No. 1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4-MePh No. 15 H H H H H H H H t-Bu ch3 Ph Ph No-16 H H H H H F H H H cf3 CFa CzHs No. 17 H H H H H CF3 H H H ch3 ch3 CHaPh [化 12] 23 201120006
Re
例子編號 Ri r2 Ra R4 Rs Re r7 Ra R9 R10 R11 r12 No. 1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Να1θ H H H H H H H H H ch3 C2HS C2HS No. 20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n-C^He No. 2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2C(CH3)3 No. 22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Ph Να 23 H H H H H H H CH3 H ch3 ch3 2-pyridyl No. 24 H H H H CH3 H H H H C2H5 CjHs n' CaHs Να 25 H H H H H cf3 H H CH3 CHj CH3 CzHa No. 26 Me H H H H OPh H H H ch3 ch3 Να 27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a C2H4CI Να 26 H H OMe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No. 29 H H H H H H H H t-Bu CH3 CHa Να 30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zHsOPh Να 3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3,4-M©2Ph No. 32 H H H H H H H H CN CH) Ph Ph No. 33 H H H H H F H H H CF3 cf3 C2H5 No. 34 H H H H H cf3 H H H ch3 ch3 CH2Ph 24 201120005
例子編號 Ri r2 Ra r4 Rs Re r7 Re «9 R10 R,2 No. 35 H H H H H H H H H ch3 oh3 C2H5 No. 36 H H H H H H H H H ch3 c2h5 C2H5 No. 37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Π·〇5^11 No. 3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CtCHgh No. 39 H H H H H H H H H CHg CH3 Ph NO. 40 H H H H H H H ch3 H ch3 CH3 2-pyridyl No. 41 H H H H CH3 H H H H C2H5 C2H5 1VC3H9 No. 42 H H H H H cf3 H H CHj CH3 ch3 C2H5 No. 43 Me H H H H OPf) H H H ch3 CH3 C2H5 No. 4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4F No. 45 H H F H H H H H H cf3 CF3 C2F5 No. 46 H H H H H H H H a ch3 ch3 CjHs No. 47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aHgOPh No. 4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3,4-Me2Ph No. 49 H H H H H H H Ph H CH3 . Ph Ph No. 50 H H H H H F H H H CF3 cf3 CaH5 No. 51 H H H H H CN H H H CH3 ch3 CH2Ph 25 201120006 [化 14]
例子編號 Ri r2 r3 R4 Rs «6 «7 Re Re R,〇 R11 R12 No. 52 H H H H H H H H H CHa ch3 c2hs No. 53 H H H H H H H H H ch3 CaHs C2H5 No. 5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Π-CgH” No. 55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a CHjCiCHsh No. 55 H H H H H H H H H CHa CH3 Ph No. 57 H H H H H H H ch3 H ch3 ch3 3-pyrWyl No. 58 H H H H CH3 H H H H C2HS C2Hs n_CeHi7 No.59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3 CHMeirvCgHz) No. 60 Me H H H H OPh H H H ch3 ch3 CzHs Np. 6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a C2H4F No. 62 H H F H H H H H H cf3 cf3 No. 63 H H H H H H H H a ch3 CH3 CaHs No.6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g CaHsOPh No. 65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3-MePh No. 66 H H H H H H H Ph Ph CH3 Ph Ph No. 67 H H H H H F H H H CH3 CH3 1-naphtyl No. 6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2Ph 26 201120006 [化 15]
入艰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可組合各種公知之合成法而 5成。例如,可使用Chemical Review、第46卷、第359 〜380頁、1947年中記载之方法。 本發明之組成物中,除通式⑴所 還可以含_(_化合物、_ = 元件性能提高之舰的化合物聚合物、具有使 劑、氧補足劑等)、塗佈溶劑、界〜氡化劑、水分補足 通式⑴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性劑等。 量而言較佳的是含有〇.i wt%〜/重,對於組成物之總重 wt%〜95 wt%,更佳的是人古 Wt/°,更佳的是含有1 而且,本發明亦關於^ ;;t:95Wt%。 方法。 )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 27 201120006 以下,對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使用下述通式(4)所表 示之化合物而製造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藉由使用該方法,可獲得純度高且元件性能高之化合 物0 [化 16]
(於通2_(3人中’ Ar2表示芳基或雜芳基Ί 分別獨立地表不虱原子或取代基,r16〜r ^ E , 23 上表示下述取代基(…另外,於R18與心 (2)之情形時,R3與R6表示不同之取代_ 代基 上之整數) 代基π表示2以 取代基(2) [化 17] 28 201120006x C-Ri 11
R 芳基、或雜ϋ中’〜、‘、^分別獨立地表示燒基、 t L 9'Rl0、Rl1中之至少一個為烧基,且 結位置)lw @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鍵 [化 18]
Ri (4) 〜R8之至小)中’ Rl〜Rs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i 盥仏均/ W X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R3 ί基/ $取代基(2)之情形時,化與R6表示不同之取 通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通式(3)所表示 之化:物的方法可列舉了偶合反應之方法,其中,較 佳的疋使用藉由偶合反應使通式⑷所表示之化合物與齒 化合物連結之方法而合成。 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及通式(4)所表示之化合 29 201120006 物之較佳之範圍及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相同之範圍及具體 例。 藉由本發明之方法’可高產率地獲得通式(4)所表示 之化合物。 偶合反應較佳的是使用過渡金屬觸媒、特別是銅、錄、 飽觸媒之方法’具體之方法例如可列舉Mauger, C.C.Mignani,G.A·著之 AldrichimicaActa 第 39 卷、第 17 頁、2006 年;Schlummer,B.、Scholz, U.著之 Advanced-Synthetic. Catalyst. 第 346 卷、第 1599 頁、 2004 年; Anderson, K.W.著之 Angew. Chem. Int. Ed.第 45 卷、第 6523 頁、2006 年 ’ Altman, R.A.、Buchwald,S.L.著之 Organic Letters 第 8 卷、第 2779 頁、2006 年;Kiyomori,A.著之 Tetrahedron
Letters 第 40 卷、第 2657 頁、1999 年;处啦 A、BuchwaW, S丄.著之 J〇urnai 〇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第 128 卷、第8742頁、2006年中記載之方法。 使用通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通式(3)所表示 之化合物的方法較佳的是於溶劑之存在下進行。溶劑可適 宜使用㈣、自!胺系、_代烴、芳香族系煙、g旨系溶劑。 觸媒可列舉把'銅、鎳等,較佳的是跑、銅。反應溫 度較佳的是5(TC〜30(rc之範圍,更佳的是恥它〜2〇(rc之 ,圍。反應時間較佳的是1〇分鐘〜1〇日之範圍更佳的 是1小時〜24小時之範圍。 [咔唑化合物] 本發明亦關於下述味峻化合物。本發明之叶唾化合物 201120006 疋新穎之化合物,可用作可提供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 下隨時間經過後亦顯示出較高之效率,且驅動時初始之發 光亮度降低較小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的化合物之製造中間 [化 19]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是在基板上具有一對電極 以及在該電極間具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層的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所述有機層之任意層包含以所述通式d) 〜通式(3)之任意通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於本發明中,通式(1 )所表示之化合物可於有機層之 任意層中含有。作為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導入層, 較佳的是於發光層、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電子傳輪 層、電子注入層、激子阻擋層(exciton block layer)、電荷阻 檔層之任一層或者多層中含有,較佳的是於電洞傳輸層、 電子傳輸層或發光層中含有’更佳的是於發光層中含有。 於發光層中含有通式(〇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 相對於發光層之總重量,較佳的是含有1 wt%〜99 wt〇/Q , 更佳的是含有5 wt%〜95 wt%,進一步更佳的是含有⑺ 31 201120006 (1) 100
Wt%〜95 wt%。於發光層以外之層中進一步含有通 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的是含有50 wt^ wt%,更佳的是含有6〇 wt%〜1〇〇 wt%。 之麵1激發光元件,财情況下對其透明1 間施加2伏特〜40伏特左右之直流電遷 …3有父流成分)或直流電流則產生發光。而且,灰 驅動本發明之發光元件時,可利用日本專利特開斗 2-148687號、日本專利特開平6顧355號、日本專利^ 平5-29G8G號、日本專利特開平7视%號、日本專利特 開平8-234685號、日本專利特開平8_241〇47號、專 2^8429號、美國專利咖⑽號、日本專利第27_5 號等中找之驅動方法1下,對形成本發日种所使用之 發光積層體之各層加崎述,但本發縣不限定於該些各 層0 — (A)基材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基材較佳的是由不透過水分之材料 或者水/7透過率極其低之材料所構成。該材料較佳的是並 不使自有觀合物層發ώ之絲射或韻。其具體例可列 舉纪穩錢化錯(yttrium Stabilized zi麵ia,YSZ)、玻璃 =無機材料’聚對苯m、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醋、 聚萘一曱git乙二S旨等聚g旨或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喊石風、 聚芳酯、碳酸-二乙二醇酯·烯丙醇酯(allyl diglycol carbonate)、聚醯亞胺、聚環烯烴、降冰片烯樹脂、聚(三 氟氣乙烯)等有機材料等。其中,特別可較佳地使用耐熱 32 20112000$ 性、尺寸敎性、雜舰、電絕緣性及加讀優異 低通氣性及低吸濕性之有機材料。基材 姑 成’亦可以2種以上之材料形成。基材之材料早可根 電極材料而適宜選擇,例如於透明電極為氧化鋼錫(订 之情形時’較佳的是使用與ΙΤ〇之晶格常數之差小的 基材之形狀、結構、大小等可根據發光元件途 目的而適宜祕。雜通常為板狀。結構可為單層沾^ 可為積層結構。基材可為無色透明亦可為有色透 =層發出之光並不散射或衰減之方面考慮較佳的是無色 於基材之電極側之表面、與電極相反側之表面或 2面亦可設置防透濕層(阻氣層)。構成防透㊆層之材料 佳的是使用氮化石夕、氧化石夕等無機物。防透可夢較 =層㈣膜。而且’亦可視需要於基材心 (B)透明電極 電^:況下,透明電極具有作為對有機化合物層 電洞之陽極的功能,亦可作為降 爾供給 背面電極作為陽極發揮功能。:時 極之情形加以說明。 職翻電極作為陽 根據、㈣ϋ㈣鱗狀限制,可 材料可使用金>8、合1目=^=成透明電極之 些之混合物等,較佳的是使用功函料該 33 201120006 )、氧化辞銦(IZ0)等)、金屬(金、銀、 料=:·_及其與ιτο有::等材 ㉒法可藉由印刷法、塗佈法等濕式方法,真空基 = 麟法、離子⑽法等物 :、電聚化學氣相沈積法等化學性方法等而; 頻_鑛法、真空驗法、離子電鑛法等了 時,可使用m電r材料作為透明電極之材料之情形 雷由,_刻、使用 之真办笑供充抵μ等而進仃。且,亦可藉由使用遮罩 化'广、、赠、剝離_。均法、印刷法等而進行圖案 適宜ϊ』電據發光元件之用途及目的而 ⑽〜極:nn材料而適宜選擇’通常為1〇 為50 nm〜20卿。透明電極之電阻值較 34 201120006
X 佳的是設為l〇3 Q/riunr 透明電極可為無色=二2的找為MW□以下。 侧射出發光,其透過率較色透明。為了自透明電極 設為70%以上。透佳的是設為嶋以上,更佳的是 法而進行測定。依照使用了分光光度計之公知方 而且’於「透明暮雷
、年)」(澤田豐監修、CMC 特別是使用耐熱性低=亦適驗本發明中。 1丁〇或ιζο作;^㈣f膠基材之情科,較佳的是使用 行製膜。作為翻電極材料,於挪C以下之低溫下進 (C)背面電極 八電子之“ί:功:面化合物層中注 背面綱為陰極之情發揮功能。以W %面_之形狀、結構 根據發光元件之用途及 =‘,、、特別之限制’可 材料可使用金屬 '合金、金二且二擇^成背面電極之 些之混合物等,較佳的是使導電性化合物、該 r具體例可列舉驗金屬⑴力:數 =二等)&金m納-卸合…i 使用,但為了兼顧穩定性斑電子公ft該些可單獨 二材枓中,自電子注入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的 35 201120006 ,驗金屬錢土金屬;自保存穩定性之觀財慮,較佳的 是以紹為主體之材料。此處,所謂以紹為主體之材料,θ 指紹單質、紹與0.01 wt%〜10 wt%之驗金屬或驗土金= =金或混合物(HS合金、鎂合金等)。背面電極 料亦可以使用於日本專利特開平2收9 = 開平wim财巾詳狀材料。 本專利特 背面電極可藉由印刷法、塗佈法 S法電=、離子電鐘法等物理性方二學氣相ΪΪ 1、=化予氣相沈積法等化學性方法等而形成。^ ^可考慮與背面電極材料之適合性 ^成方 =:上之金屬等而作為背面電極之=二於 可同^戈者依序濺錢該材料而形成。 月开/時, 雷射由微影等之化_刻、使用 罩之真空蒸錢或濺㈣離;二了遮 背面電極之形志办罢n 丨刎忐等而進仃圖案化。 適宜選擇,較佳的是形用途及目的而 電極可形成於有機化合物==層上。此時’背面 機化合物層表面之—部八卜表面整體上亦可僅形成於有 物層之間亦可設置厚度 而且’背面電極與有機化合 土金屬之氟化物等所m 511111之由驗金屬或鹼 201120006 透明。透明背面電極可薄薄地製膜為lnm〜l〇nm厚之上 述材料層’進-步積層IT〇或IZ〇等透明導電性材料而形 成。 (D)發光層 於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中,發光層含有螢光發光性化合 物(榮光發光材料)或磷光發光性化合物(鱗光發光材料)。 較,為鱗光發紐化合物。縣發絲化合物若為可由三 重悲激子而發光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之限定。磷光發光性 化合物較佳的是使用鄰位金屬化錯合物(〇rth〇metalated complexes)或卟啉(porphyrin)錯合物,更佳的是使用鄰位金 屬化錯合物。卟啉錯合物中較佳的是卟啉鉑錯合物。於本 發明中,較佳的是磷光發光材料為^錯合物或汛錯合物。 磷光發光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所明部位金屬化錯合物,是山本明夫著之「有機金屬 化學基礎與應用」、第150頁及第232頁、裳華房公司(1982 年)、H. Yersin 著之「Photochemistry and Photophysics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第 71 〜77 頁及第 135〜146 頁、 Springer-Verlag公司(1987年)等中記載之化合物群組之 總稱。形成鄰位金屬化錯合物之配位基並無特別之限定, 較佳的是2-苯基吡啶衍生物、7,8-苯並喹啉衍生物、2_(2_ 噻吩基)吡啶衍生物、2-(1-萘基)吡啶衍生物或2_苯基喧琳 衍生物。該些衍生物亦可具有取代基。 而且,該些鄰位金屬化錯合物除了形成所必須之配位 基以外亦可具有其他配位基。形成鄰位金屬化錯合物之中 37 201120006 心金屬為任意過渡金屬則可使用,於本發明中可較佳地使 用铑、鉑、金、銥、釕、鈀等。其中特佳的是銥。含有此 種鄰位金屬化錯合物之有機化合物層之發光亮度及發光效 率優異。關於鄰位金屬化錯合物,於日本專利特願 2000-254171號之段落編號0152〜0180中亦記載了其具體 例。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鄰位金屬化錯合物可藉由In〇rg.
Chem.,30, 1685, 1991、Inorg. Chem.,27, 3464, 1988、Inorg. Chem.,33, 545, 1994、Inorg. Chim. Acta, 181,245, 1991、 J.Organomet. Chem.,335, 293, 1987、J. Am. Chem. Soc” 107, 1431,1985等中記載之公知之方法而合成。 發光層中之發光性化合物之含量並無特別之限制,例 如為0_1 wt%〜70 wt%,較佳的是1 wt%〜2〇 wt%。若_ 光發光性化合物之含量未達0.1 wt%或者超過wt%,則 存在不能充分發揮其效果之情況。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之外部量子效率較佳的是5%以 上,更佳的是10%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13%以上。外部 量子效率之數值可使用於20°C下驅動元件時外部量子效 率之最大值、或者於20°C下驅動元件時於1〇〇 cd/m2〜3〇〇 cd/m2附近(較佳為200 cd/m2〜3〇〇cd/m2)之外部量子效 率之值。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之内部量子效率較佳的是3〇%以 上,更佳的是50%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7〇%以上。元件 之内部量子效率可藉由内部量子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光 38 201120006 出射效率而算出。於通常之有機el元件中,光出射效率 為約20%,但藉由設法改進基板之形狀、電極之形狀、有 機層之膜厚、無機層之膜厚、有機層之折射率、無機層之 折射率等,可使光出射效率為20%以上。 θ 本發明之發光層中所含之主體材料、電子傳輸層、及 電洞輸送材料之玻璃轉移點較佳的是9〇〇c以上4〇〇(5(:以 下,更佳的是100°c以上380°C以下,進一步更佳的是12(rc 以上370 C以下,特佳的是14〇。(:以上360°C以下。 於本發明中,發光層亦可視需要含有主體化合物、電 洞傳輸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氣惰性之聚合物黏合劑等。 主體化合物較佳的是本發明之通式(丨)所表示之化合 物,另外亦可含有其他之主體化合物。此種主體材料可列 舉咔唑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 米坐衍生物、多芳基烧烴衍生物、β比唾琳衍生物、吼唑琳 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衍生物、經胺基取代之 查耳酮衍生物、苯乙烯基蒽衍生物、第酮衍生物、腙衍生 物、芪衍生物、矽氮烷衍生物、芳香族三級胺化合物苯 婦基私·化合物、芳香族二次曱基化合 物^/卜琳化合物、蒽醒二曱烧衍生物、蒽酮衍生物、聯苯 醌衍生物、—氧化嗔喃(thiopyran dioxide)衍生物、碳二醯 生物、亞第基曱烷衍生物、二苯乙烯吡嗪衍生物、 奈茈等之雜環四羧酸酐、酞菁衍生物、8_羥喹啉衍生物之 金屬錯合物、金屬駄菁、以苯並嗎唾或苯並嗟^坐等為配位 基之金屬錯合物、聚矽烷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衍生 39 201120006 物、苯胺共聚物、嗟吩寡聚物、聚《7塞吩等導電性高分子、 聚噻吩衍生物、聚苯衍生物、聚苯乙炔衍生物、衍生 物等。主體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含有本發明之化合物之發光元件之有機層的形成方法 並無特別之限定,可使用電阻加熱蒸鍍、電子束、濺鍍、 分子疊層法,作為濕式製膜方法之各種塗佈法(噴塗^、 浸塗法、浸潰法、輥塗法、凹版印刷塗佈法、反塗法、親 式刷塗法、氣刀塗佈法、簾塗法、旋塗法、淋塗法、棒塗 法、微凹印塗佈法、氣動刮刀塗佈法、到塗法、擠壓式塗 佈法、移動減佈法、接赋塗佈法、鑄塗法、擠出塗佈 法、、拉絲錠塗佈法、絲網塗佈法等)、噴墨法、印刷法、轉 印,、喷塗料方法’於特性方面、製造方面考慮,較佳 ,是濕式製膜方法、電阻加熱級,濕式製财:較佳的 是塗佈法、噴塗、喷墨法。 若使用濕式製臈方法則可容易地將有機化合物層大面 積化’可低成本效率&好地麟冑聽 =’因而較佳。濕式製膜方法可根據有機= 材枓而輕。於藉由濕式㈣方
Hi職精絲。轉㈣伽式_層之^ 壓力等條件而進行乾燥。 物層方法中所使用之塗佈液通常由有機化合 劑並容解或分散該材料之溶劑而構成。溶 二選摆!! 可根據有機化合物層中所使用之材料 *劑之具體例可列舉:鹵素緣劑(氣仿、四氣 201120006 化石反、一氣甲燒、1,2-二氯乙燒、— 酮、曱基乙基i同、二乙基_、正氣笨等)、酮系溶劑(丙 佛爾酮、薄荷_等)、芳香族奉物内基甲基0同、環己_、異 十氫萘、萘、聯苯、經烧基取代^^苯、曱苯、二甲笨、 酸乙醋、乙酸正丙g旨、乙酸正V本等)、醋系溶劑(乙 γ-丁内醋、碳酸二乙醋等)、醚系;容:酸甲,、丙酸乙醋、 等)、醯胺系溶劑(二曱基ψ1 (四虱吱喃、二魏 甲美凸緬、疢铂口从 、二曱基乙酿胺等)、- 量二::制另==固形物相對於溶劑: 意選擇。 ㈣之Μ亦可根據製膜方法而任 關於所使用之反應溶劑,並 之較佳例包括:水、醇類、关悉;;寺別之限疋。該些溶劑 類。 方香奴烴類、醚類、_類、酯 醇類例如可列舉i元醇或2元 是碳數為1〜8之#釦护肽妗γ 其中1兀%較佳的 甲醇、3 些醇類之具體例可列舉 -醇 乙二醇、乙二醇單丁鱗、乙 而且,芳香族烴類之具體例可列舉苯、甲苯、 =’·嶋之具體例可列舉四氫料、二;= 酮望f基基闕、甲基異丁基酮、二異丁A ,曰類之具體例可列舉乙酸 乙; 酯、碳酸丙二g旨等。 夂㈣乙酸丁 ^乙_正丙酵、異丙醇、正丁醇 丁醇、乙二醇、二乙-一 〃砰弟 一醇單乙越乙酸醋等 更佳為沸點 較佳之有機溶劑是沸點為10(TC以上者, 201120006 120°C以上。沸點若處於該範圍内,則可形成均一之膜而較 佳。 另外,有機溶劑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而使用。於2種 以上混合之情形時,含有選自可溶解發光層中所含之發光 材料及主體材料、沸點為200°C以上之溶劑的至少一種作 為第一溶劑,第一溶劑之沸點較佳的是2〇(rc〜3〇(rc,更 佳的是200°C〜250°C。 由此可提高發光層塗佈膜之平滑性、提高與鄰接層之 密接性、提高有機EL元件之發光效率及元件耐久性。 第一溶劑例如可列舉醯胺系溶劑、除醯胺系之外之非 質子性極性溶劑、高沸點疏水性溶劑。 酿胺系溶劑可列舉N-曱基-2-°比略咬_ (沸點2〇2°C )、 2-吡咯啶酮(沸點245。〇、1-乙醯基-2-吡咯啶酮(沸點 231°C )、N-乙基-2-吡咯啶酮(沸點218。(:)、1,3-二曱基-2- 11米°坐°疋酉同(/弗點220 C )、曱醮胺(沸點21〇.5°C )、N,N_ 二丁基甲醯胺(沸點243°C )、間苯二曱基二胺(沸點2451 ) 等或該些化合物之衍生物。 除醯胺系之外之非質子性極性溶劑可列舉碳酸丙二酯 (沸點243°〇、γ-丁内酯(沸點204ΐ)、γ-戊内酯(沸點 207°C)、a-乙醯基个丁内酯(沸點235。〇等或該些化合 物之衍生物。 高沸點疏水性溶劑可列舉環己基苯(沸點24〇〇c;)、 1,2,3,4-四曱基苯(沸點2〇3°C )、3-曱基聯笨(沸點272°C )、 4-甲基聯苯(沸點262。(:)、1-曱基萘(沸點244.8°c)等或 42 20112000^ 該些化合物之衍生物。 劑 酮 酮 自發光材料之溶解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的是醯胺系溶 其中較佳的是N-曱基_2_吡咯啶酮、乙基_2-吡咯啶 1,3-二甲基-2-咪唾啶_,更佳的是曱基_2_吡咯啶 1,3_—甲基-2-。本嗤。定酉同。 第/谷蜊進而亦可為將2種以上溶劑混合而成者。 第一/合劑較佳的是選自與水之共沸溫度為卯。c以下 η]的,4—種溶劑。於此情形時,與水之共沸溫度較 的疋98C〜5〇C,更佳的是8(TC〜50〇C。 雷可除去所製膜之有機層中的水分’從而可使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長壽命化。 第二溶劑可列舉乙醇、卜丙醇、2_丙醇、卜 2_ 丁醇、2-正丁童其7龄 嗣、己燒、f笨土 ^二 單甲喊乙酸醋、甲基乙基 丁醋、乙酸丙己^、乙酸乙酯、乙酸丁醋、乙酸異 文内転、乙酸異丙酯等。 劑進㈣可為將2種以上溶舰合而成者。 心Π 溶劑與第二溶劑之較佳組合,較佳_爾 溶劍作為辦為第L及選自醇系溶劑之 吡口各咬納、13 m i 的疋使用選自N-甲基-2-及選自2·正Γ坐=的溶劑作為第—溶劑以 第二溶劑。▲ 一 "°單甲鍵乙酸醋的溶劑作為 是50^=:=以重量比計而言較佳的 更佳的疋6G:4G〜9〇:Κ)。其原因在 43 201120006 it 彳可_發光材料、主體材料之溶解性, 可製作並不產生析出、相分離,且 主體材料中均一地分散發光材料之有機^柄明之 一另外’較佳的是於塗佈液中進—步含有 減低塗佈液中之溶存氧濃度。該第三溶劑 -醇等j::二:、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 一知等夕70醇,亦可為將該些化合物之2種以上混人而成 之=。多元醇較佳的是選自乙二醇、二乙 二 =種;Γ的是乙二醇或二乙二醇。作為第三 =添二量^對於塗佈液之總量而言,較佳 _〜 20 wt% ’更佳的是5 wt%〜1〇以%。 ’第一溶劑、第二溶劑及第三溶劑較佳的是經過 純=處理之溶劑。具體而言可使用如下任意之方法:⑴ 石夕膠、氧她、陽離子性離子交換樹脂 之錄純化處理、⑴麻硫_、無 沸”;脫水處理、(物處理、(=氣; (氮礼I)等之起泡處理、⑷過渡、離心沈降等之雜 質^去處理等。更佳的是管柱純化處理與脫水處理之純化 方法。 本發=之有機EL元件㈣佈液之黏度較佳的是i mPa.s^〇mPa.s5^^^2mPa.^1〇mpaes〇 二且’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用塗佈液之表面張力為 20 mN/m〜70 mN/m,更佳的是乃祕如〜4〇瓜跑。藉由 44 201120006 該範圍之表面張力’可軸無收縮或無不均之平滑塗佈膜。 而且’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用塗佈液較佳的是滿足 關於上述之黏度及表面張力之至少-制所親值範圍, ,可為滿足2種以上任意組合之特性的條件的有機EL元 件用塗佈液,進而亦可為滿足所有特性之有機EL元件用 塗佈液。由此可製成適於塗佈之組成物。 電洞傳輸材料具有自陽極注入電洞之功能、傳輸電洞 之功能、及障壁自陰極注人之電子之功能的任意功能的材 料則並無特別之限定,可為低分子材料亦可為高分子材 料。其具體例可列舉:料衍生物、三_生物、噪唾衍 生物、。惡二飾生物、咪顿生物、多芳基舰衍生物、 =坐琳衍生物、対琳_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 何生物、城基取代之查耳崎生物、苯乙絲蒽衍生物、 第,何生物、騎生物、$衍生物、魏麟生物、芳香 族二級胺化合物、笨乙雜胺化合物、芳香族三次甲基化 合物、/卜啉化合物、聚矽烷化合物、聚(N_乙烯基咔唑)衍 生物、苯胺共聚物、π塞吩寡聚物、聚”塞吩等導電性高分子、 聚,吩衍生物、聚笨魅物、聚苯乙炔衍生物、聚葬衍生 物等。该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電子傳輸材料若為具有自陰極注入電子之功能、傳輸 電子之功能、及障壁自陽極注人之電洞之功能的任意功能 的材料則並無制之限定,例如可使用三嗤衍生物 、σ惡峻 :了生物、噁二唑衍生物、苐酮衍生物、蒽醌二甲烷衍生物、 蒽嗣街生物、聯苯gg衍生物、二氧化麵衍生物、碳二酿 45 201120006 亞胺衍生物、亞葬基曱烧衍生物、二苯乙稀《»比嗓衍生物、 秦茈等之雜環四緩酸針、致菁衍生物、經喧淋衍生物之 金屬錯合物、金屬酞菁、以笨並噁唑或苯並噻唑等為配位 基之金屬錯合物、苯胺共聚物、噻吩寡聚物、聚噻吩等導 電性高分子、聚噻吩衍生物、聚苯衍生物、聚苯乙炔衍生 物、聚第衍生物等。 翠合物黏合劑可使用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 聚曱基丙烯酸曱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酯、聚砜、驾 苯醚、聚丁二烯、烴樹脂、酮樹脂、苯氧基樹脂、聚醯胺 ^基纖維素、乙酸乙烯酯、ABS樹脂、聚胺基甲酸酯、二 $氰胺樹脂、不飽和聚醋、醇酸樹脂、環氧樹脂、石夕氧相 曰聚婦丁酸、聚乙婦縮搭等。含有聚合物黏合劑之養 光層可藉由濕式製膜法*容易且大面積地塗佈形成。3 發光層之厚度較佳的是l〇nm〜20〇nm,更佳的是2| nm = nm。右厚度超過2 〇 〇 則存在驅動電壓上升之# 形,若未達lGnm則存在發光元件短路之情形。 ’ (E)電子傳輪層 材料戶光元件亦可視需要具有由上述之電子傳輕 合物黏合劑。㈣纽a卞财讀亦可含有上迷之聚 W 電子傳輸層之厚度較佳的 nm,更佳的是)n 又平乂住的疋10 nm〜2〇( 又征町疋2〇nm〜8〇nm。 驅動電壓上升之愔V ·从+ 土右与度超過200 nm則存在 之情形。 ),右未達10 nm則存在發光元件短路 (F)電祠傳輪層 46 201120006 材料要具有由上述之電洞傳輪 ^ 洞傳輸層。電洞傳輸層亦可含有上述之聚 ° σ劑。電洞傳輪層之厚度較佳的是10 ηιη〜200 Γ動2G nm〜8G nm。若厚度超過綱nm則存在 之情形。权情形’若未達1G nm則存在發光元件短路 (G)其他 。本發月之發光元件亦可具有日本專利特開平1㈣% f、日本專利特開平7_192866號、曰本專利特開平8-22891 號、日本專利特開平㈣观t、日本專利特開平 10406746號等中記載之保護層。保護層形成於發光元件 之最上面。此處所謂最上面,於依序積層有基材、透明電 極、有機化合物層及背面電極之情形時,是指背面電極之 外側表面;於依序積層有基材、背面電極、有機化合物層 及透明電極之情形時’是指透明電極之外側表面。保護層 之=狀、大小、厚度等並無特別之限定。形成保護層之材 料若為具有抑制水分或氧等可使發光元件劣化之物質參入 或透過至元件内之功能的材料,則並無特別之限制,可使 用氧化矽、二氧化石夕、氧化鍺、二氧化鍺等。 保濩層之形成方法並無特別之限定,例如可應用真空 蒸鍍法、濺鍍法、反應性濺鍍法、分子束磊晶法、簇型離 子束法、離子電鍍法、電漿聚合法、電漿化學氣相沈積法、 雷射化學氣相沈積法、熱化學氣相沈積法、塗佈法等〔 而且,較佳的是於發光元件中設置用以防止水分或氧 47 201120006 滲入之密封層。 形成密封層之材料可使用四氟乙烯與至少一種共單體 之共聚物、於共聚主鏈上具有環狀結構之含氟共聚物、聚 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曱酯、聚醯亞胺、聚脲、聚 四氟乙烯、聚氯三氟乙烯、聚二氣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或二氯一氟乙烯與其他共單體之共聚物、吸水率為1%以 上之吸水性物質、吸水率為01%以下之防濕性物質、金屬 (In、Sn、Pb、Au、Cu、Ag、A1、T卜 Ni 等)、金屬氧化 物(MgO、SiO、Si〇2、Al2〇3、GeO、NiO、CaO、BaO、
Fe203、Y2〇3、Ti〇2 等)、金屬氟化物(MgF2、LiF、a%、
CaF2等)、液狀氟化碳(全氟烷基、全氟胺、全氟醚等)、 該液狀氟化碳中分散有水分或氧之吸附劑而成之材料。 實例. 以下列舉實例對本發明加以更具體之說明。以下實例 中所不之材料、試劑、物質量與其比例、操作等只要不偏 離本發明之主旨均可進行適宜之變更。因此,本發明之範 圍並不加下具體例之限制。 [合成例1] (3_第三戊基咔唑之合成) [化 20] 48 201120006l
中,滴加濃鹽酸(V^ri)、(東京化成品)之乙醇溶液 進行冷卻,,★二s 1 ),使其加熱回流6小時後, 己燒/乙酸乙酯)tli出之固體。藉由雜管柱(溶離液: 十斤侍之粗結晶進行純化,獲得白色固體 化5物M-l 18.5g (產率為65%)。 H NMR( CDC13 ): δ 7.6 (s, 1H), 7.45 (d, 1H, J = 10 Hz), 7-26 (d5 1H, J = 10 Hz), 7.1 - 7.0 (m, 2H), 2.8 - 2.7 (m, 3H), 2A (t, 1H, J = 15 Hz), 2.05 (d, 1H, J = 15 Hz), 1.7 . 1.55 (m, 1H),1.51.3 (m,3H),0.95 (s, 6H),0.85 (t,3H,J = 10 Hz) 使化合物M-l 5.0 g (21 mmol)溶解於二曱苯中,添 加銳/碳觸媒(東京化成品)0.1 g後,於氮氣環境下進行 加熱回流80小時。冷卻後’濾別觸媒,於減壓下餾去濾液, 藉由矽膠管柱(溶離液:己烷/乙酸乙酯)對所得之殘渣進 行純化,獲得白色固體之3-第三戊基咔唑( cz_i) 4.0 g(產 49 201120006 率為82%)。 !H NMR( CDC13 ): δ 8.05 (d, 1Η, J = 10 Hz), 8.0 (s, 1H), 7.95 (s,1H),7.5 - 7.4 (m,4H),7.2 - 7.I5 (m,1H),1.75 (q, 2H, J = 10 Hz), 1.4 (s, 6H, J = 15 Hz), 0.7 (t? 3H? J = 10 Hz) [合成例2](本發明之化合物]Si〇.35之合成) [化 21]
C2-1
將〇2-12.0吕(8.4 111111〇1)、4,4'-二漠苯1.1§(3.4 mmol)、乙酸鈀61 mg、碳酸铷3·1 g添加至二甲苯中後, 添加P-(t-Bu)3 218 mg ’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加熱回流4小 時。將反應液冷卻後,添加1當量之鹽酸,以乙酸乙酯萃 取有機物後,以硫酸鎂加以乾燥,然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 藉由矽膠管柱(溶離液:己烷/乙酸乙酯)對所得之殘逢進 201120006 ▲ 行純化,獲得白色固體之目標化合物(No.35) 1.7 g (產率 為 81 % )。 iH NMR (CDC13) : δ 8.18 (d,2H,J = 1〇 Hz),8.10 (s, 2H), 7.92 (d, 4H, J = 12 Hz), 7.70 (d, 4H, J = 12 Hz), 7.5 - 7.3 (m, 8H),7.3 (t,2H,J = 10 Hz), 1.8 (q,4H, J = 12 Hz), 1.42 (s, 6H), 0.74 (t, 3H,J=12Hz) [實例1] (綠色蒸鍍型OLED元件) 將經清洗後之ITO基板放入至蒸鍍裝置中,蒸鑛100 nm 之 α-NPD。 於其上,以5.95之比率(重篁比)蒸鏡50 nm之Ir(ppy)3 與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繼而於其上蒸鍍6nm之Balq, 繼而於其上蒸鍍20 nm之Alq。於其上以1〇 : 1之比率(莫 耳比)共蒸鍍100 nm之鎂與銀,製作EL元件。於經氬氣 置換之手套箱内,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 接著劑(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密封所製 作之積層體。 使用東陽技術公司製造之電源量測單元(Source Measure Unit) 2400型,對EL元件施加直流定電壓而使其 發光’則獲得於520 nm附近具有極大發光波長之發光。 (性能評價) (1 )濕熱經時耐久性 將上述元件於濕度為95%、溫度為80°C之環境下放置 1週。評價放置後之效率。將結果示於表i。 51 201120006 評價標準如下所示。 ’效率降低幅 ’效率降低幅 ’效率降低幅 ◎: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 度未達5% 〇: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 度為5%〜未達1〇%之範圍内 △: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 度為10%〜未達2〇〇/0之範圍内 x :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效率 幅 度為20%以上 _ (2)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變化 測定以驅動電流密度為2.5 mA/Cm2進行驅動之發光 亮度’求出驅動1小時後之發光亮度相對於驅動開始日^間 點之發光亮度的降低比例。測定是使用分光放射亮产叶(柯 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 S -10 0 〇 )對有機^元件 正面之分光放射亮度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評價桿 ◎: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比,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未達1% ' 〇: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比,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為1%〜未達2%之範圍内 △: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比,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為2%〜未達5%之範圍内 X :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比,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為5%以上 52 201120006 [化 22]
lKppy)3
a—NPD
[比較例1] 於實例1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比較化合物 1代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除此之外以與實例1同樣之 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 [化 23] 比較化合物1 53 201120006,
-t*Bu Q Ν’ Ο 進行與實例i同樣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表1 (綠色蒸錢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久 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 度變化 備註 A-1 No.35 〇 〇 本發明 A-2 比較化合物1 X X 比較 [實例2] (藍色蒸鍍型OLED元件) 於實例1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Firpic代替 Ir(ppy)3,除此之外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 元件。若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法使元件發光,則可獲得於 485 nm附近具有極大發光波長之發光。 進行與實例1同樣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2。 [化 24] 54
201120006 L
[比較例2] 於實例2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比較化合物1代 替本發明之化合物Νο·35,除此之外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 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 進行與實例1同樣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2。 [表2] 表2 (藍色蒸鍍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 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 久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 亮度變化 備註 A-3 No.35 〇 〇 本發明 A-4 比較化合物1 X X 比較 [實例3] (塗佈液之調整) 將銥錯合物(Ir(ppy)3) 〇.15wt%、下表所示之主體化 合物Νο.35 1·85 wt%、甲基乙基酮98 wt%加以混合,獲得 55 201120006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A)。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mmx25 mmx0.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鑛有15〇 nm厚之ITO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樓基板進行姓刻、清洗。 於該ITO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〇Tpss 溶液(聚伸乙二氧基噻吩_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Bayer& 司製造)後,於15(TC下真空乾燥1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相(露點為·68度、氧濃度為1〇 ppm)内,於 其上旋塗塗佈液A,作為發光層(膜厚約4〇nm)。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 40 nm 之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其次,於其上蒸鍍lnm之氟化鋰, 進一步蒸鍵70 nm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進行 與實例1同樣之評價方式。將結果示於表3。 [比較例3] 於實例3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比較化合物1代 替本發明之化合物Νο·35,除此之外以與實例3同樣之方 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 4貝。將結果示於表3。 [表3] 56 201120006, 表3 (綠色塗佈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言式 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 久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 亮度變化 備註 A-5 No.35 ◎ ◎ 本發明 A-6 比較化合物1 X X 比較 [實例4] (塗佈液B之調整) 將銥錯合物(Ir(ppy)3) 0.23 wt%、主體化合物No.35 1.77 wt%、溶劑(N-甲基-2-吡咯啶酮、2-正丁氧基乙醇、 乙一醇以55/35/10之重量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98 wt%加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 B)。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mm><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〇 nm厚之ITO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撐基板進行蝕刻、清洗。 於該ITO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〇T_pss 洛液(聚伸乙二氧基嗟吩_聚苯乙烯績酸摻雜體)/Bayer公 司製造)後,於HKTC下真空乾燥i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箱(露點為-68度、氧濃度為1〇ppm)内,於 其上旋塗塗佈液B,作為發光層(膜厚約4〇nm)。 其次’藉由真空蒸錢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4〇麵之 57 201120006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 其次’於其上蒸鍍1 nm之氟化锂,進一步蒸鍍70 nm 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 (性能評價) 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 (評價結果) 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4。 [比較例4] 於實例4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比較化合物1代 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除此之外以與實例4同樣之方 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丨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 價。將結果不於表4。 [表4] 表4 (綠色塗佈型0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實例5] (塗佈液C之調整) 58
201120006 ^ L 將銀錯合物(Ir(PPy)3)〇.23 wt%、主體化合物Ν〇] i 77 wt%、溶劑(Ν-甲基-2-吡咯啶酮、2_正丁氧基乙醇、乙二 醇以55/35/10之重量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加%加 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C)。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mmx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0 nm厚之ITO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撐基板進行蝕刻、清洗。 於5玄ITO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〇t_pss 溶液(聚伸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Bayer公 司製造)後,於100。(:下真空乾燥1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箱(露點為-68度、氧濃度為1〇 ppm)内,於 其上旋塗塗佈液C,作為發光層(膜厚約 40 nm )。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 40 nm 之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 其次,於其上蒸鍍1 nm之I化鋰,進一步蒸鍍7〇nm 之金屬紹,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氮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以與 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5。 [比較例5] 於實例5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之比較化合 59
201120006 L 物2〜比較化合物4代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o l,除此之外 以與實例5同樣之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1 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5。 [化 25] 比較化合物2
Macromolecules、第 33 卷、第 801 頁、2000 年記載之 骨架 比較化合物3 0
曰本專利特開2004-311410中記載之化合物 201120006t 比較化合物4
曰本專利特開2008-1621中記載之化合物 [表5] 表5 (、兔矣拿佈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对久 性 NO 口 | J只、J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 度變化 備考 A-9 No.l 〇 〇 本發明 A-10 比較化合物2 △ A 比較 A-11 比較化合物3 X A 比較 A-12 比較化合物4 A Δ 比較 [實例6] (塗佈液D之調整) 將銥錯合物(Ir(ppy)3) (U3 wt%、主體化合物N〇 18 1.77 wt%、溶劑(N-甲基-2-吡咯啶酮、2-正丁氧基乙醇、 乙·一醇以55/35/10之重置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98 wt%加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 D)。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61 201120006 將於25 mmx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〇 nm厚之ITO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撑基板進行飯刻、清洗。
於該1X0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OT-PSS 溶液(聚伸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Bayer公 司製造)後’於l〇〇°C下真空乾燥1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相(露點為—68度、氧濃度為1〇 ppm)内,於 其上旋塗塗佈液D,作為發光層(膜厚約 40 nm ) 0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40 nm之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 其次’於其上蒸鍍1 nm之氟化裡,進一步蒸鍍nm 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犁接著劑 (XNH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以與 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所得之結果禾於表6。 [比較例6] 於實例6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之比較化合 物5代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〇18,除此之外以與實例6同 樣之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 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6。 [化 26] 62 20112000^ 比較化合物5
表6 (綠色塗佈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久 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 度變化 備註 A-13 No. 18 〇 ◎ 本發明 A-14 比較化合物5 △ △ 比較 [實例7] (塗佈液E之調整) 將銥錯合物(Ir(ppy)3) 0.23 wt%、主體化合物No.52 1.77 wt%、溶劑(N-曱基-2-π比洛咬酮、2-正丁氧基乙醇、 乙·一醇以55/35/10之重量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98 wt%加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 E)。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mmx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0 63 201120006 nm厚之1το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基板進行飯刻、清洗。 於§亥IT〇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OT-PSS 浴液(聚伸乙二氧基噻吩_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Bayer公 司製造)後’於1〇〇。(:下真空乾燥卜〗、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箱(露點為度、氧濃度為1〇 ppm)内,於 其上旋塗塗佈液E,作為發光層(膜厚約4〇nm)。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4〇 nm之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其次,於其上蒸鍍1 ηιη之氟化鋰, 進一步蒸鍍70 nm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以與 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7。 [比較例7] 於實例7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之比較化合 物6代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〇.52,除此之外以與實例7同 樣之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 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7。 [化 27] 比較化合物6 64 201120006 t-Bu
表7 (綠色塗佈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 久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 亮唐#化 備註 A-15 No.52 ◎ ◎ 本發明 A.-16 比較化合物6 L—Δ_] -_Δ_ 比較 路.,評價之結果可知:使用了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有機電激 光7L件具有簡料耐久性以及购時初始之發光亮度 變化小的較高耐久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及装ίίί發明’可提供—驗絲、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間體,所述組成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其製 造中間體可提供g卩使於d 以以及共展 亦顯示出較高之效率,、境下隨時間經過後 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時减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 獨電激發先辑。而且,可提供_種使用了所述組成 65 201120006 t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造中_的麵電激發光元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 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枯 “、、其並非用以 本申請案基於2009年8月31 更動與潤飾。 (特願2009韻151),該專利申曰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 本說明書中。 明案所揭露之内容被結合於 【圖式簡單說明】 jjtt. 〇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66

Claims (1)

  1. 20112000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一·一種組成物,用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該有機電激 發光兀件在基板上具有一對電極以及在該對電極間具有包 含發光層的至少-層有機層,所述組成物之特徵在ς:^ 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3 通式(1) [化1]
    [化2] 10 C->R R11 芳基、或’H、R;細立地表示烧基、 R9、Rl〇、;a 1〇、11中之至少一個為烷基,且 U、5時均表刮目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鍵 67 201120006 結位置)。 述通fit Ί專她圍第1項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於所 述通式(1) t,R3為所述取代基⑺。 、所 特徵1====第入;1員所述之組成物’其 表示之化合物, 化合物為下述通式(3)所 [化3]
    (於通式(3)中’ An表示芳基或雜芳基;〜〜反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6〜R23之至少一個以3 ^表示上述取代基⑵;另外,於&肖&均表示取代基 ⑺之情形時’ R3與表示不同之取代基;n表示 上之整數)。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於所 述通式(3) t ,Αι*2表示伸苯基或伸聯苯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或第4項所述之組成物,盆 特徵於所述通式(3)中,η為2。 '、 6. —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在基板上具有一對電 68 201120006 極以及在該對電極間具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 ==述有:層之任意層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心 通式所表示德合物。 通式⑴之任意 I.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其特徵為所述發光層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至第5 己載之以通式⑴〜通式⑴之任意通式所表示之 化合物以及磷光發光材料。 8.如巾請專職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特徵為所述磷光發光材料是Ir錯合物或pt錯合物。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其特徵為所述有機層之任意層是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組成物而形成。 10·如申請專利範圍帛㈣所述之有機電激發 特,為所述有機層之任意層是使用如中請專利範圍 第項至第5項中任—項戶斤述之組成物,藉由濕式製膜 形成。 、q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特徵為所述濕式製麟自塗佈法、喷墨法或喷塗法。 I2· 一種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下述通式(4) 所表不之化合物而製造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4] 69 201120006 D
    17 η (3) (於通式⑴中,Αι·2表示芳基或雜.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反16〜'基,Rie〜R23 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r16^^23之至少一個以 (2)之情形時,尺3與^表示不同均表示取代基 上之整數) n基,η表示2以 [化5]
    Ri ⑷ (於通式(4)中,Ri〜R8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Rs之至少一個以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R3 與厌6均表示取代基(2)之情形時,心與R6表示不同之取 代基)。 13. ~種咔唑化合物,所述咔唑化合物以r述結構式 所表示; 201120006 [化6]
    71 201120006 四、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指定代表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無。 五、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 的化學式: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f........... 發明專利說明書 巧㈣ (本說明書格式、順序,請勿任意更動,※記號部分請勿填€乃 ※申請案號: ※申請日: ※”(:分類: 一、發明名稱:(中文/英文) S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及咔唑化合物 ORGA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CARBAZOLE COMPOUND 二、中文發明摘要: \ 一 -翻於有機電激發光it件之組成物,財機電激發 光兀件包括:基板上具有一對電極以及在該電極且^ 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層,其特徵在於: ^ ^ 有下述通式⑴所衫之化合物。、所杨成物含
    於通式(1)中,Μ表示芳基或雜料 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i〜心之=,1〜K分別 第三丁基等特定結構之取代基(2);另外個以上表示 表示取代基(2)之情形時,R3與,於汉3與I均 表不不同之取代基。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含有具特定結構之叶峻化合物的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特別是有關於藉由濕式製膜而形成該 材料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先前技術】 利用有機材料之元件(device)中,正活躍進行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以下稱為OLED)之研究。特別是期待有 機電激發光元件作為固態發光型大面積全彩顯示元件或廉 價的大面積面光源的照明用途的發展。通常情況下,有機 電激發光元件由包含㈣層之有機化合物層以及鱗該有 機化合物層之-對對向電極而構成。若·種有機電激發 =件施加電壓,則自陰極將電子注人至有機化合物層且 %極將電’就人至有機化合物層。該 層再結合,於能階自導帶恢彳川在發九 式放出,由此而獲得復%带時’將能量以光之形 於此種使用有機材料之元株 空蒸鑛製程㈣成H ,先…χ來是藉由真 題:難以製作大面籍真Γ 4料程被指出具有如下之問 中使用極大的能量。=方㈣·效率低,於製造製程 徵:容易製作大面積元件,2 式製膜製程具有如下特 製作而於製造製程中並不使太高,可於常壓下 用濕式製膜製程製作有 太二因此侧 量的研究,但存在鱼直办—雖…自先則以來進行了大 、/、二翁鍍相比而言不能獲得效率及穩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定性高的有機元件等問題。特別是關於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提出了使用高分子系材料與低分子系材料這兩種方 式。高分子系材料容易藉由濕式製膜製程而形成良好之 膜,但是另一方面容易受到雜質之影響。低分子系材料容 易獲得較高之純度且顯示出較高之性能,但是通常情況下 難以於濕式製膜製私中形成良好之膜。迄今為止,雖然有 報告使用低分子系材料利用濕式製膜製程而製作有機元 件,但存在並未獲得充分之性能的情況(專利文獻1〜專 利文獻3、非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3 )。 已廣泛知悉咔唑化合物是賦予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較高 性能之骨架,迄今為止,雖然報告了應用於濕式製膜製程 中之應用例,但存在並未獲得充分之性能的情況(專利文 . 獻4)。特別是雖然有報告為了提高溶解度而於咔唑骨架之 3位與6位巾導人蚊取絲之化合物,但存在並未獲得 充分之性能的情況(非專利文獻4、專利文獻5) 。而且, 報口了於咔唑骨架導入有三笨甲基(trityl) 之化合物,但 ◎ 於此θ㈣亦存在並未獲得充分之雜的情況(專利文獻 6) 〇 - 先前技術文獻 - 專利文獻 ^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〇〇6_Π6699號公報 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開2007-284408號公報 利文獻3 :美國專利7,285,432號公報 利文獻4 :日本專利特開2007-67383號公報 5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專利文獻5 :曰本專利特開2004-311410號公報 專利文獻6 :曰本專利特開2008-1621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 1 : Organic Electronics,第 10 卷,第 189 頁,2009年 非專利文獻 2 . Organic Electronics,第 10 卷,第 581 頁,2009年 非專利文獻 3 ; Journal 〇f Material Chemistry,第 18 卷,第1799頁,2008年 非專利文獻 4 : Macromolecules,第 33 卷,第 801 X, 2000 年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所述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間經過 後亦顯示出較高之效率,且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 小。特別是提供-難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驗成物, 所述有機電㈣光元件賴成物可藉由濕式製膜而提供即 使於而溫、高濕之環境下隨_經過後軸示出較高之效 率,且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 而且 a 種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其製造中間體, 所歧合物之製造綠及其製造巾間财提供即使 溫=濕之環境下隨時間經過後亦顯示峻高之效率 驅動$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之有麵激發光元件。 餐於上述狀況,本發明人進行了積極研究,結果發現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nf|iIE;^ 藉由使用具有特定取代基之十坐化合物,可實現即使於巧 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間經過後亦顯示出非常高之效率的 有機70件。本發明人等更發現了本發明之十坐化合物適於 料製膜製程’且發現藉由使用包含該十坐化合物之有機 t激發光元件用組成物’可提供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 下隨時間經過後亦顯示出較高之效率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另外’獲得了如下之知識見解:藉由經過濕式製膜塗 〇 佈而進行製造,可實現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間 經過後亦顯示出非常高之效率的有機元件、特別是驅動時 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之有機元件,基於該知識見解進 一步進行研究從而完成本發明。 用以解決所述課題之方法如下所述。 [1] —種組成物,所述組成物是用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之 紐·成物,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板上具有一對電極以及 在5亥電極間具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層,其特徵在 〇 於:所述組成物含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1) [化1]
    7 201120006 爲第991观δ號巾 修IH日期:99年12月24日 w獨式-(L)中’Ari表示芳基或雜芳基;〜〜〜分 ==)子或取代基,Ri,之至少-個以上表 不下达取代基(2);另外,於R^R6均表 之情形時’心與r6表示不同之取代基 ^ 取代基(2) [化2] C一 -P ' K10 Rl1 (於取代基(2)中,R n )中R9、ri〇及Ri!分別獨立地表示 烷基、方基、或雜关其,R、d ^ θ p D 土 9 Ri〇及Rii中之至少一個為烷 i示鍵二置°)。Ri1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 [2] 如[1]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是於所述通式(丨)中, R3為所述取代基(2)。 [3] 一如[1]或[2]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是所述通式⑴所 表不之化合物為下述通式⑴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3]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於通式(3)中,Al*2表示芳基或雜芳基;心〜 分別獨立絲錢原子或取代基,〜〜%之至少一個以 十表示上述取代基(2 );另外,於〜與&均表示取代基 、2)之情形時’ Rl8與知表示不同之取代基;η表示2 以上之整數)。 [4]
    如[3]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是於所述通式中, Ah表示伸苯基或伸聯苯基。 [5] 中,η為2 [6] 板上===雷:述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 -層有機層,其特徵二所電;: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 〜_記載之以通式⑴〜:=:層意= 9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示之化合物。 [7] 如问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所述發光層 包含如[1]〜[5]中所記載之以通式(1)〜通式(3)之任音、 通式所表示之化合物以及磷光發光材料。 [8] 如[7]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所述磷光發 光材料是銥(Ir)錯合物或鉑(Pt)錯合物。 $ [9] 如[6]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任意的所述 有機層是使用如[1]〜[5]中任一項所述之組成物而形成。 [10] 如[6]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任意的所述 有機層是使用如[1]〜[5]中任一項所述之組成物,藉由濕式 製膜而形成。 [11] 如[10]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其特徵是所述濕式 製膜選自塗佈法、喷墨法、喷塗法。 [12] 一種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下述通式(4)所表 示之化合物而製造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4] 201120006 Li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於通式(3)中,Ar2表示芳基或雜芳基;R16〜R2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氳原子或取代基,R16〜R23之至少一個以 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R18與R21均表示取代基 (2)之情形時,R18與R2i表示不同之取代基;η表示2 以上之整數。) [化5]
    (於通式(4)中,表示氳原子或取代基,且 &〜118之至少一個以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 R3與R6均表示取代基(2)之情形時,R3與R6表示不同 11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99年12月24曰 之取代基)。 [13] 1士 一種咔唑化合物,所述咔唑化合物以卞述、°構式所表 示; [化6]
    Me Η [發明之效果] 藉由本發明’提供一種組成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 其製造中間體,所述組成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其製造 中間體可提供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間經過後亦 顯不出較!%之效率,且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之 光元件。而且’可提供—種使用了所述組成物、 方法及其製造中間體的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組成物]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組成物是用於有機電激 .i 201120006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必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發光元件之組成物,該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在基板上具有— 對電極以及在該電極間具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 層’所述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組成物含有下述通式(1)所 表示之化合物。 〇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由於在°卡嗤基上具有特定取 代基之結構特徵,而非晶質性高,可於短時間内形成缺陷 少之膜’作為雨性能元件’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 時間經過後亦顯示出較高之效率,且特別是獲得於驅動時 初始之發光亮度降低較小之效果。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7] 〇
    R2 0) (於通式⑴中,Arl表示芳基或雜芳基。R1〜R8分 別獨立地表錢原子絲代基,R1〜R8之 示下述取代基(2)。另外,於R3“ 之情形時,R#r6表示不同之取代基)取·⑺ 取代基(2) ^ [化8] 13 201120006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5: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R10 R*I1 —(於取代基(2)中’仏^^尺^分別獨立地表示烷 基、方基、或雜芳基’ r9、r1〇、Ru中之至少一個為烷基, 且R9、R1〇、R"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 虱原子亦可為氣原子。 Ri〜R8所表示之取代基可列舉下述取代基群組v。 <取代基群組v> 可列舉:碳數為1〜18、較佳為碳數為丨〜⑺、更佳為 碳數為1〜5之未經取代之烷基(例如曱基、乙基、正丙基'、 正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環己基、庚基、辛基、 壬基)’碳數為1〜30、較佳為碳數為1〜20、更佳為碳數 為1〜1〇之經取代之烷基{例如三苯基甲基、三氟甲基、 苄基、羧乙基、乙氧基羰基曱基、乙醯基胺基甲基,且於 此處碳數為2〜18、較佳為碳數為3〜10、更佳為碳數為3 〜5之不飽和烴基(例如乙烯基、乙炔基、1_環己烯基、 次¥基、苯亞甲基)亦包含於經取代之烷基中丨;碳數為6 〜30、較佳為碳數為ό〜20、更佳為碳數為ό〜15之經取 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例如苯基、萘基、對羧基苯基、對 硝基苯基、3,5-二氯苯基、對氰基苯基、間氟苯基、對甲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苯基、4-丙基環己基-4’-聯笨基、4_丁基環己基_4,_聯笨基、 4-戍基環己基-4’-聯笨基、4_丙基苯基_2乙炔基_4,·聯笨 基);破數為1〜20、較佳為碳數為2〜1〇、更佳為碳 4〜6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例如.卡唾基、; 料基、2-♦定基、5_甲基〜比咬基、2-嘆吩基、 基、Ν·嗎琳基(m〇rph〇lln〇)、四氮咬 1 (論hyd論rfUryl)、咖定基(pyrimidyl));齡原子 ς 〇 ❹ 石;氰f;縣鳴基 :胺㈣美(制:佳為故數為2〜8、更佳為碳數為2〜5 之甲醯基(例如甲基胺甲醯 基)胺甲酿基);碳數為〇〜1Λ乙基⑯甲醯基、(N-嗎琳 為碳數為2〜5之胺續酿以、較佳為碳數為2〜8、更佳 醯基、,底咬基)胺俩i)列::基,=基、乙基胺續 為碳數為1〜1〇、更佳為 力基,讀為1〜20、較佳 基、乙氧基、2-甲氧基乙$二8找氧基(例如甲氧 基(例如苯氧基二佳為碳數為6〜U)之芳氧 碳數為H、較佳為對氯苯氧基、萘氧基); 之酿基(例如乙酸基、〜12、更佳為碳數為2〜8 〜20、較佳為碳數為2酿基、三氣乙酿基);碳數為1 (例如乙醯氧基、笨 更佳為碳數為2〜8之酿氧基 =〜12、更佳為AT〜心^ 胺基),碳數為^ 之酿基胺基(例如乙酿基 為1〜8之韻基(例如甲·;數乙為:,為碳數 兴醒基、本續酿基); 15 201120006 爲第9_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年12月24曰 碳數為卜20、較佳為碳數為卜1()、更佳為碳 之亞磺醯基(例如甲亞磺醯基、乙亞磺醢基 酿二8 碳數為卜20、較佳為碳數為卜1()、更佳為碳數為2 之續醯基胺基(例如曱顧基胺基、乙_基 醯基胺基); 本㉟ 碳數為0〜20、較佳為碳數為Q〜12、更佳 〜8之經喊絲經取狀絲(例如未練代之H 0 甲基胺基、二甲胺基、¥基胺基、笨胺基、二苯 f、· 碳數為G〜15、較佳為碳數為3〜1G、更佳 之銨基(例如三甲基銨基、三乙基銨基);碳數為〇為〜= 較佳為碳數為HO、更佳為碳數為卜6之肼基 、 甲基肼基);碳數為1〜I5、較佳為碳數為: 碳數為!〜6之縣(例如腺基、N,N•二f基職);= 為1〜15、較佳為碳數為卜10、更佳為碳數為卜6 胺基(例如琥舰亞胺基);碳數為卜2()、較佳為碳^ 〇 1〜12、更佳為碳數為卜8之烷硫基(例如甲硫基、乙: 基、丙硫基);碳數為6〜80、較佳為碳數為6〜4〇 : 為碳數為6〜3〇之芳硫基(例如笨硫基、對f基苯硫基、 對乳苯硫基、2·喊基硫基、丨_萘基硫基、2•萘基硫基、 4-丙基環己基_4’_聯苯基硫基、4_丁基環己基本聯苯基辟 基、4-絲環己基卓聯笨基硫基、4_丙基苯基_2_乙炔基^ 聯苯基硫基);碳數為卜⑽、較佳為碳數為丨〜仙、更隹 為碳數為丨〜%之雜芳基硫基(彳物2,基硫基、3_览 咬基硫基、4_«基硫基、2料基硫基、2令南基硫基、 16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2-吼咯基硫基); 反數為2〜2〇、車父佳為石炭 〜8之烷氧基羰基(例如 2圭,數為2 氧羰基);碳數為ό〜2〇、知杜^山土、 基叙基、2_苄 %L r λ Λ ^ a- 較佳為奴數為6〜12、更彳φ 數為6〜10之芳氧基幾基(例如^佳為石厌 群組V亦可取苯環或萃, 土火土)二取代基 〇 取代基上,亦可進合而成之結構。另夕卜,於該些 基。丨了進步取代選自取代基雜v之任意取代 =鳴較佳為氫原子、烧基、芳基、 方乳基、氟原子。特佳為氫原子、烧基H 取代基亦可經氘取代。 方土卡唑基。 Ar】表示芳基或雜芳基。 20 ^所綠為碳數為6〜3G、較佳為碳數為6〜 ^為石厌數為6〜15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例 聯本基、萘基、賴基苯基、對硝基苯基、3 5_ -=本基、對氰基笨基、間氣苯基、對f苯基、4丙基環 =4、聯苯基、4_ 丁基環己基,苯基、4戍基環己基七 ,本基丙基苯基_2_乙块基木聯苯基、經味唾基取代之 苯基經咔唑基取代之聯苯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 佳為經咔唑基取代之苯基、經咔唑基取代之聯苯基。 Ar】所表示之雜芳基為碳數為、較佳為碳數為2 〜1〇、更佳為碳數為4〜6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Λ (例如ν+坐基、3十坐基、2_π比唆基、5·尹基_3_吼咬基土、 2_嗟吩基、2·咳喃基、N_嗎琳基、四氫㈣甲基、♦定基土)。 17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ΑΓι較佳為芳基,為苯基、聯苯基,亦可進—步具 取代基。 〃 進-步所具有的取代基可馨上述取代基群組V 佳為烷基、芳基、雜芳基,特佳為咔唑基。 於取代基(2)中,波線表示鍵結位置。 2 ' Rh)、心所表示找基刊舉上述取代基群组ν 中喊之烧基’較佳為子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第 二丁基、戊基、己基、環己基,更佳為甲基、乙基、丙基。 R9、R1〇、Rn所表示之芳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组V ^己載之絲,較㈣苯基、丨·萘基、2萘基、2甲基苯 基、3_甲基苯基、2_甲氧基苯基,更佳為苯基。 R9、R1Q、Rll所表示之雜芳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 I中記載之歸基,較佳為2_辦基、3_㈣基、2_嗟吩 基、2’啉基、2_吱喃基,更佳為2_吼啶基。 =9、R1G、R„亦可進—步具有取代基。於此情形時之 =基I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v,較佳為烧基、芳基、烷 乳土、方氧基、鹵素原子,更佳為絲基、_素原子。 R9、r1〇、r"中之至少一個為烷基,且R9、Ri。、 不會同時全都表示相同之取代基。 %、Rio、R"之組合可列舉以下之組合: R9 =^10 = 1^11 =烷基 R9 = R10=烷基、R11=芳基 R9==Rl〇=烷基、Rii =雜芳基 R9=燒基、R1〇 = Ru=芳基 18 201120006 L J.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烧基、Ri〇 = Rii =雜方基。 於上述組合中,更佳的是R9、R10為甲基,;為乙基。 較佳的是於所述通式(1 )中,R3為所述取代基(2)。 較佳的是所述通式(1 )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通式(3 ) 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3) [化9]
    (於通式(3)中,Aq表示芳基或雜芳美。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16〜r ^ 16 23 η表示2 上表示下述取代基(2)。另外,於R4 R23 ^至少一個以 (2)之情形時,R18與R21表示不同之取^表不取代基 以上之整數) a 取代基(2) Ut 10]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1ft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日
    R” —(於取代基(2)中,R9、Rl〇、Rn分別獨立地表示烷 基、芳基、或雜芳基,R9、Rio、Rii中之至少一個為烷基, 且R9、R10、Ru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 鍵結位置。) Ar2表示芳基或雜芳基。 ΑΓ2所表示之芳基為碳數為6〜30、較佳為碳數為6〜 20三更佳為碳數為6〜15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㈠列 如,,、聯苯基、萘基、對羧基苯基、對硝基笨基、3,5_ 一氯苯基、對氰基苯基、間氟苯基、對曱苯基、4-丙基環 己,-4’-聯苯基、4_丁基環己基卓聯苯基、4_戊基環己基_4,_ 聯苯基、4-丙基苯基_2_乙炔基_4,_聯苯基)。 1Q、ΑΓ2所表示雜芳基為碳數為1〜20、較佳為碳數為2〜 1〇、更佳為碳數為4〜6之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例 =基、3十坐基、2“比咬基、5•甲基_3_如定基、2_ 呍土、2-呋喃基、嗎啉基、四氫呋喃甲基、嘧啶基)。 魏為綠,為苯基聯苯基亦可進—步具有 取代暴。 社么!? Γ步所具有的取代基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v,較 土 ’、、、'元土、芳基、雜芳基,特佳為咔唑基。 Rl6〜&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23之至少一個 20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以上表示下述取代基(2)。另外,於R16與R23均表示取代 基(2)之情形時,R16與R23表示不同之取代基。取代基 可列舉上述取代基群組V。 η為2以上之整數,較佳為n=2、3、4,特佳為n = 2。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於膜狀態下之1\階(最 低三重激發態之能階)較佳為45 Kcal/mol以上(188.3 KJ/mol 以上)、85 Kcal/mol 以下(355.6 KJ/mol 以下),更 Ο 佳為 55 Kcal/mol 以上(251.0 KJ/mol 以上)、85 Kcal/mol 以下(355.6 KJ/mol以下),進一步更佳為60 Kcal/mol以 上(272.0 KJ/mol 以上)、85 Kcal/mol 以下(355_6 KJ/mol 以下)。 乃階可測定化合物於膜狀態下之磷光光譜,由光譜之 短波端之波長而求出。 通式Ο)所表示之化合物之玻璃轉移溫度(Tg)較 佳為80°C以上400。(:以下,更佳為100X:以上400。(:以下, 進一步更佳為120°C以上400。(:以下。 〇 以下’例示本發明中可使用之以通式(1)所表示之化
    21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日 例子編號 Ri r2 r3 r4 r5 Re r7 Re Rg Rio R11 r12 No. 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aHs No. 2 H H H H H H H H H ch3 C2H5 C2Hs No. 3 H H H H H H H H H CHj ch3 n-C^g No. 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2C(CH3)3 No. 5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Ph No. 6 H H H H H H H ch3 H ch3 ch3 2-pyrbyl No. 7 H H H H ch3 H H H H C2H5 C2Hs Π~ 〇3H9 No. 8 H H H H H t-Bu H H H ch3 ch3 CaHs Να 9 Me H H H H Ph H H H ch3 ch3 c2h5 No, 10 H Me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No. 11 H H OMe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No. 12 H H H H H H H H t-Bu ch3 ch3 〇2HS No. 13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g CzHsOMd No. 1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A-MePh No. 15 H H H H H H H H t-Bu ch3 Ph Ph No. 16 H H H H H F H H H cf3 cf3 cyHs No. 17 H H H H H cf3 H H H ch3 ch3 CH2Ph [化 12] 22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Re
    例子編號 Rz R4 «5 Re r7 r8 Rs R10 R11 r12 No. 1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Να 19 H H H H H H H H H CHa C2HS CaHs No. 20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No. 2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a No. 22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Ph Να 23 H H H H H H H CH3 H CHg ch3 2-pyridyl No. 24 H H H H CHa H H H H C2H5 C2H5 Π" C^Hg Να 25 H H H H H CFa H H ch3 CHg CHa CzHs No. 26 Me H H H H OPh H H H CHa ch3 C2H5 No. 27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Cl NO. 26 H H cm H H H H H H ch3 ch3 CzHs No. 29 H H H H H H H H t-Bu 0¾ CH3 CaHs No. 30 H H H H H H H H H CHa CHS CzHsOPh No. 3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s 3t4Ato2Ph No. 32 H H H H H H H H CN CHs Ph Ph Να 33 H H H H H F H H H cf3 CF3 C2H5 No. 34 H H H H H CFa H H H ch3 ch3 CHaPh 23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化 13]
    例子編號 Ri r2 r3 R4 Rs Re r7 Re Re Rio Rn R,2 No. 35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zHs No. 36 H H H H H H H H H ch3 C2H5 C2H5 No. 37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他.3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2C(CH3)3 No. 39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Ph No. 40 H H H H H H H ch3 H CH3 CH3 2-pyridyl No. 41 H H H H CHa H H H H C2H5 C2H5 η-〇3Η9 No. 42 H H H H H cf3 H H CHs CH3 ch3 C2H5 No. 43 Me H H H H OPh H H H ch3 ch3 CzHs No. 4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4F No. 45 H H F H H H H H H cf3 cf3 C2F5 No. 46 H H H H H H H H Cl ch3 ch3 C2H5 No. 47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i^HgOPh No. 4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3,4-Me2Ph No. 49 H H H H H H H Ph H CH3 Ph Ph No. SO H H H H H F H H H cf3 cf3 C2H5 No. 51 H H H H H CN H H H CH3 CH3 CHzPh 24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曰期·· 99年12月24曰 [化 14]
    例子編號 Ri r2 Rs «4 Rs Re r7 Re Re Rio r12 No. 52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 No. 53 H H H H H H H H H CHa C2H5 C2H5 No. 5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n*CgH^ \ No. 55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zCfCHah No. 56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a Ph No. 57 H H H H H H H CHS » H CH3 ch3 3-pyridyl No· 56 H H H H ch3 H H H H C2H5 CaHs n'CeHi7 No.59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3 CHMeOvCaH^ No. 60 Me H H H H OPh H H H ch3 CHa C2H5 No. 61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4F No. 62 H H F H H H H H H cf3 cf3 C2F5 No. 63 H H H H H H H H a ch3 CH3 CaHs No.64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2H5OPh No. 65 H H H H H H H M H ch3 CH3 3-MePh No. 66 H H H H H H H Ph Ph CH3 Ph Ph No. 67 H H H H H F H H H CH3 CH3 1-naphtyl No. 68 H H H H H H H H H CH3 ch3 CH2R1 25 201120006 爲第A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化 15]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可組合各種公知之合成法而 合成。例如,可使用Chemical Review、第46卷、第359 〜380頁、1947年中記載之方法。 本發明之組成物中,除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以外, 還可以含有主體(host)化合物、發光材料、聚合物、具有使 元件性能提高之功能的化合物(例如抗氧化劑、水分補足 劑、氧補足劑等)、塗佈溶劑、界面活性劑等。 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含量相對於組成物之總重 量而s較佳的是含有〇 1 wt%〜99 wt。/。,更佳的是含有1 Wt/°〜95 wt% ’更佳的是含有5 wt°/〇〜95 wt%。 而且,本發明亦關於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 方法。 26 201120006. 爲第必129258號中文酬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曰期:"年I2月24日 以下,對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加以說明。 [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使用下述通式(4)所表 示之化合物而製造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藉由使用該方法,可獲得純度高且元件性能高之化合 物0 [化 16] 〇
    〇 (於通式(3)中’Ar2表衫基或雜料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16〜 土 16 R23 上表示下述取代基(2)。另外,於R # 23之至少一個以 ⑺之情形時,R18與R21表示不同之^^表示取代基 以上之整數) 絲。η表示2 取代基(2) [化 17] 27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個為烷基, 之取代基。波線表示 J於取基(2)中〜^、〜分_立地表示燒 基、芳基、或雜芳基,R9、Riq、Rii中之至少一 且R9、R10、Ru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 鍵結位置)
    [化 18]
    R2 Ri (4)
    (於通式(4) +,Rl〜R8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R8之至少一個以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R 與仏均表示取代基⑵之情形時,R4R6表示不同之取3 代基) 使用通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製造通式所表示 之化合物的方法可列舉利用了偶合反應之方法,其中,較 佳的是使用藉由偶合反應使通式(4)所表示之化合物與鹵 化合物連結之方法而合成。 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及通式(4)所表示之化合 28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物之較佳之範圍及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相同之範圍及具體 例0 藉由本發明之方法’可高產率地獲得通式(4)所表示 之化合物。 偶合反應較佳的是使用過渡金屬觸媒、特別是銅、鎳、 把觸媒之方法’具體之方法例如可列舉Mauger, C.C.Mignani,G.A.著之 AldrichimicaActa 第 39 卷、第 17 頁、2006 年;Schlummer,B·、Scholz,U·著之 Advanced. U Synthetic. Catalyst.第 346卷、第 1599 頁、2004年;Anderson, K.W.著之 Angew. Chem. Int. Ed.第 45 卷、第 6523 頁、2006 年;Altman,R.A.、Buchwald, S丄.著之 0rganic Letters 第 8 卷、第 2779 頁、2006 年;Kiyomori,A.著之 Tetrahedron Letters 第 40 卷、第 2657 頁、1999 年;81^&,八、Buchwald, S丄.著之 Journal 〇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第 128 卷、第87^頁、2006年中記載之方法。 使用通式⑷所表*之化合物製造狀⑶所表示 之化合物的方妹匈是祕狀縣τ進行。溶劑可適 宜使⑽系、酿㈣、鹵代烴、芳香⑽、烴、S旨系溶劑。 了列,、銅、鎳等’較佳的是L反應溫 二二β 5 5〇C〜3〇〇°Ci範圍更佳的是60°C〜200〇C之 if間較佳的是10分鐘〜10曰之範圍,更佳的 疋1小時〜24小時之範圍。 [η卡嗤化合物] 本發明亦關於下述㈣化合物。本發明之十坐化合物 29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疋新穎之化合物,Μ作可提供較於高溫 經過後亦顯示出較高之效率,且驅動時 光冗度降健奴麵電激發光元件的化合物之製造中問 [化 19]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本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是在基板上具有—财電極 ΐΐίί電極間具有包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層的有機 電激七光7〇件,所述有機層之任意層包含以所述通式(1) 〜通式⑴之任意通式所表示之化合物。 於本發明中’通式⑴所表示之化合物可於有機清之 ^層中含有。作為通式⑴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導八廣’ 較佳的是於發光層、電洞注人層、電洞傳輸層、電孑傳輸 層、電子注入層、激子阻擋層㈣it〇nbl〇ckla㈣電荷陴 ^層之任-層或者多層中含有,較佳的是於電洞傳輸廣、 電子傳輸層或魏層巾含有,更佳的是於發光層中含有。 於發光層中含有通式⑴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衫晴’ 相對於發光層之總重量,較佳的是含有i wt%〜99 一, 更佳的是含有5 wt%〜95 wt%,進一步更佳的是含有1〇 30 201120006 爲第99麵號中文說明書無_正本 修正_9年12月μ日 wt%〜95 wt%。於發光層以外之層中進一步含有通式(j ) 所表示之化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的是含有5〇 wt%,更佳的是含有60wt°/o〜i〇〇wt〇/^。 纟發明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通常情況下對其透 極與背面電極之間施加2伏特〜4〇伏特左右之^流電壓 (亦可含有交流成分)或直流電流财生發光。而且,於 驅動本發明之發光元件時,可利用日本專利特開平 2·148687號、日本專利特開平W01355號、日本專利特開 〇 平5_29_號、日本專利特開平7-134558號、日本專利特 開平8-234685號、日本專利特開平8_241〇47號、美國專 利5828429號、美國專利6〇23姻號、日本專利第2784615 號等中記載之驅動方法。以下,對形成本發明中所使用之 發光積層體之各層加以詳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些各 層。 一 (Α)基材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基材較佳的是由不透過水分之材料 〇 Α者jc刀透過率極其低之材料所構成。該材料較佳的是並 不使^有機化合物層發出之光散射或衰減。其具體例可列 舉紀穩疋氧彳b# (yttrium stabilized zireonia,YSZ)、玻璃 • f無機材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醋、聚對笨二甲酸丁二醋、 聚^二甲酸乙二酯等聚@|絲苯乙烯、聚碳_、聚醚石風、 聚芳知、碳酸-二乙二醇酯.烯丙醇酯(&⑼dig以 ^arbonate)、輯亞胺、聚環烯烴、降冰片婦樹脂、聚(三 氟氯乙稀)等有機材料等。其中,特別可較佳地使用耐熱 31 201120006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曰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φ; 性、尺寸穩定性、耐溶劑性、電絕緣性及加工性優異 低通氣性及低吸濕性之有機材料。基材可以單一村' 成’亦可以2種以上之材料形成。基材之材料可根據透‘ 電極材料而適宜選擇,例如於透明電極為氧化鋼 之情=,較佳的是使用與ΙΤ0之晶袼常數之差小的材料。) 基材之形狀、結構、大小等可根據發光元件之 =二ΓαΓ;常為板狀。結構可為單層結構亦 頻波S3而防透濕層可藉由高 層或底塗層。 亦可視需要於基材設置硬塗 (B)透明電極 J 電二透:電極具有作為對有機化合物層供給 背面電二=發:::=發揮功能,於此情形時 極之情形加以說明力月b。以下,對將透明電極作為陽 根據及結構、大小等並無特別之限制,可 材料可使用宜選擇。形成透明電極之 些之混合物等,較二Β、金屬氧化物、導電性化合物、該 幸又佳的疋使用功函數為4 eV以上之材料。 32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曰 歧别:yy千u月24日 ί 了銻的氧化錫(Ατο)、摻雜了氟的氧化 ^ ) +導性金屬氧化物(氧化錫、氧化鋅、氧化銦、 氧化銦錫ατ〇)、氧化辞鋼(IZ⑴等)、金屬(金、銀、 ,、錄等)、該些金屬解電性金屬 :以導,質(破化銅、硫刪^ 枓(聚本胺、聚嗟吩、聚轉等)及其與Ιτ〇之積層物等。 〇 透㈣極可藉由印概、塗佈法等濕式方法,真^ f法、濺鑛法、離子電鑛法等物理性 相積 i、電滎化學氣相沈積法等化學性方法等而开 1^:= ί:方法可考慮與透明電極材料之適合性而適 使用直、Μ=使用1το作為透明電極之材料之情形時,可 _波濺鍍法、真空蒸錢法、離子電鑛法等。 材料作為透明電極之材料丄 〇 雷射之化,敍刻、使用 r空蒸鑛或濺鍍、剝離(iif,法、印::二:: ί於基材之表”訂亦可_成於丄表二電_極部, 伽〜靖,通常為仞 m μηι。透明電極之電阻值較 33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的是設為1〇3 Ω/□以下,更佳的是設為ίο2 Ω/□以下。 透明電極可為無色透明亦可為有色透明。為了自透明電極 上其;過率較佳的是設為_上,更二是 ί而進賴定 衬触細了分光光輯之公知方 R :二於「透明導電臈之新擴展」(澤田豐監修、CMC 〇〇 i 9年)等中詳細記載之電極亦適用於本發明中。 低之塑膠基材之情形時’較佳的是使用 電極材料,於15此以下之低溫下進 (C)背面電極 入雷下,背面電極具有作為於有機化合物層中注 妒日#~^ *城功^1 ’亦可作為陽極而發揮功能,於此情 背透明電極作為陰極而發揮功能。以下,對將 者面電極作為陰極之情形加以說明。 根據及=而t小等並無特別之限制,可 Cj 材料可使用金2 ίΓ=選擇。形成背面電極之 此之、私堃口金屬氧化物、導電性化合物、該 :之:物專,較佳的是使用功函數為45 ev以 ^=體例可列舉驗金屬(L1、Na、K、cs等)、驗土金 金、#)、金、銀、n納,合金、裡紹合 使用r 、稀土類金屬(镱等)等。該些可單獨 但為了兼顧穩定性與電子注入性較佳的是併用兩 。该些材料中,自電子注人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的 34 201120006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曰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丨 ,驗金屬及紅金屬;自保存穩定性之觀點考慮,較佳的 ^以,為主體之材料。此處,所謂_為主體之材料,是 ^單質、㈣_ wt%〜1G wt%之驗金屬或驗土金屬之 ^或混合物(㈣呂合金、鎂·齡金等)。背面電極之材 $可以使用於日本專利特開平w测號、日本專 開平5-121172號等中詳述之材料。 〇 〇 背面電極可藉由印刷法、塗佈法等濕式方法,真空蒸 = >、濺锻法、離子電鍍料物理性方法 ^ Ϊ可==::等化學性方法等而形成:形成㊁ 使用宜選擇。例如,於 可同^者依序猶鱗料㈣成。極之材料之情形時’ 背面電極之圖案化可藉由微影等 :射等之物理性侧等而進行。 之^空顧或_、_法、_法“進 適宜選:電據發光元件之用途以的而 電極;層上。此時,背面 機化合物層表面之—部分上。而且1上亦可僅形成於有 ,之間亦可設置厚度為〇] nm〜5 與有機化合 氟化物等所形成之介電質層 减法、濺錄法、離子電鑛法等而形成。層了藉由真 咖厚度可根據歸_如卿,通常為1〇 〜為—,背面電4透=;。 35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麵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以日 透明。透明背面電極可薄薄地製膜為1 nm〜1〇nm厚之上 述材料層,進一步積層ΓΓΟ或IZ0等透明導電性材料而形 成。 (D)發光層 於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中,發光層含有螢光發光性化合 物(螢光發光材料)或磷光發光性化合物(磷光發光材料)。 較佳為磷光發光性化合物。磷光發光性化合物若為可由三 重態激子而發光之化合物則並無特別之限定。填光發光性 化合物較佳的是使用鄰位金屬化錯合物(orthometalated 〇 complexes)或卟啉(porphyrin)錯合物,更佳的是使用鄰位金 屬化錯合物。卟啉錯合物中較佳的是卟啉鉑錯合物。於本 發明中,較佳的是磷光發光材料為lr錯合物或扒錯合物。 磷光發光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2種以上。 所謂鄰位金屬化錯合物’是山本明夫著之「有機金屬 化學基礎與應用」、第150頁及第232頁、裳華房公司(1982 年)、H. Yersin 著之「Photochemistry and Photophysics of Coordination Compounds」、第 71 〜77 頁及第 135 〜146 頁、 ◎ Springer-Verlag公司(1987年)等中記載之化合物群組之 總稱。形成鄰位金屬化錯合物之配位基並無特別之限定, 較佳的是2-苯基η比唆衍生物、7,8-苯並啥琳衍生物、2-(2- . 噻吩基)吼啶衍生物、2-(1-萘基)吡啶衍生物或2_苯基喹啉 衍生物。該些衍生物亦可具有取代基。 而且’該些鄰位金屬化錯合物除了形成所必須之配位 基以外亦可具有其他配位基。形成鄰位金屬化錯合物之中 36 201120006^ 爲弟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 99年12月24日 心金屬為任意過渡金屬則可使用,於本發明中可較佳地使 用鍺、鉑、金、銥、釕、鈀等。其中特佳的是銥。含有此 種鄰位金屬化錯合物之有機化合物層之發光亮度及發光效 率優異。關於鄰位金屬化錯合物,於日本專利特願 2000-254171號之段落編號〇152〜0180中亦記載了其具體 例0 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鄰位金屬化錯合物可藉由inorg. Chem” 30, 1685, 199卜 Inorg. Chem” 27, 3464, 1988、Inorg. ◦ Chem” 33, 545, 1994、Inorg. Chim. Acta, 181,245, 1991、 J.Organomet. Chem” 335, 293, 1987、J. Am· Chem. Soc” 107, 1431,1985等中記載之公知之方法而合成。 發光層中之發光性化合物之含量並無特別之限制,例 如為0.1 wt%〜70 wt%,較佳的是1 wt%〜2〇 wt%。若鱗 光發光性化合物之含量未達0.1 wt%或者超過70 wt%,則 存在不能充分發揮其效果之情況。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之外部量子效率較佳的是5%以 Ο 上’更佳的是10%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13%以上。外部 量子效率之數值可使用於20°C下驅動元件時外部量子效 率之最大值、或者於20°C下驅動元件時於i〇〇cd/m2〜300 . cd/m2附近(較佳為200 cd/m2〜300 cd/m2)之外部量子效 率之值。 本發明之發光元件之内部量子效率較佳的是30%以 上,更佳的是50%以上,進一步更佳的是70%以上。元件 之内部量子效率可藉由内部量子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光 37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出射效率而算出。於通常之有機EL元件中,光 為約20%,但藉由設法改進基板之形狀、電極之形狀 機層之膜厚、無機層之膜厚、有機層之折射率、^ 折射率等,可使光出射效率為2〇%以上。 …、機層之 本發明之發光層中所含之主體㈣ 及電洞輸送材料之玻璃轉移點較⑽是 下’更佳的S1G(TC以上38G〇C以下,進-步更佳的是⑽ 以上37G°C以下,特佳的^: 14(rc以上·c以下。 〇 於本發明中’發光層亦可視需要含有主體化合物 洞傳輸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氣惰性之聚合物黏合 主體化合物較佳的是本發明之通式⑴所表示之化人 =另外亦可含有其他之主體化合物。此種主體材料可^ 舉十坐何生物、三飾生物令錄生物"惡二唾衍生物、 味哇衍生物、多芳基贿衍生物、吼。坐 〇 ^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衍生物、_基取= 一耳酮衍生物、苯乙稀基蒽衍生物、第贿生物、膝衍生 物、/衍生物、石夕氮燒衍生物、芳香族三級胺化合物、苯 乙婦基胺化合物、芳香族二次甲基(Dimethylidene)化合 ,^卜琳化合物、蒽酿二甲烧衍生物、葱嗣衍生物、聯苯 酉比衍生物、一氧化噻喃(thiopyran dioxide)衍生物、碳二醯 ^胺衍生物、亞第基甲烷衍生物、二苯乙烯吡嗪衍生物、 ‘茈等之雜環四竣酸酐、酿菁衍生物、8·經喧琳衍生物之 金屬錯合物、金屬酞菁、以苯並噁唑或苯並噻唑等為配位 基之金屬錯合物、聚矽烷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衍生 38 201120006. 修正日期_· 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 物、苯胺共聚物、隹吩寡聚物、聚嗟吩等導電性高分子、 聚嗟吩衍生物、聚苯衍生物、聚苯乙块衍生物、 物等。主體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二生 含有本Μ之化合物之發Μ叙有機層 並無特別之限定,可使用電阻加熱蒸錢、電子束、t ^疊層法,作為濕式_方法之各種塗佈法(噴塗法又、 塗法、浸毅、_法、·㈣塗佈法、反塗法 〇;刷塗佈法、塗法、旋塗法、淋塗法、棒: =移動輥塗佈法、接觸式塗佈法、鑄塗法、擠出= 二拉絲錠塗佈法、絲網塗佈法等)、喷墨法、印刷法 法等方法’於特性方面、製造方面考慮,較佳 是ϊ佈1噴^嘴=_驗’濕式製膜方法較佳的 右使用濕式製膜方法則可容易地將有機化合物層大面 η 料低成本效率良好地獲得高亮度且發光效率優異之 〇 7 讀膜方法可根據有機化合物層 而適宜選擇。於藉由濕式製膜方法而製膜之情形 Hi1 行乾燥。選料損傷濕式製膜狀溫度、 • 壓力等條件而進行乾燥。 又 if濕式製膜方法中所使用之塗佈液通常由有機化合 劑並無容解或分散該材料之溶劑而構成。溶 而,二、、之限定’可根據有機化合物層中所使用之材科 ' 。溶劑之具體例可列舉:鹵素系溶劑(氯仿、四氣 39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曰 化碳、二氣曱烷、二氯乙焓、 酮、甲基乙基酮、二乙基_、正丙:本甲等其):巧溶劑(丙 佛爾酮、編等)、芳香族_Γ (苯土、3苯異 =、=、錢基取代之聯笨等)、_:劑(乙 Γδθ 酸正丁醋、内酸甲醋、丙酸乙醋、 γ-丁内酉曰、石反酸二乙酯等)、醚丰 等)、醯胺嶋1(二甲基㈣胺四1^、二噪烧 ΐ選擇限制,塗佈液之黏度亦可根據製膜方法而任 關於所使用之反應溶劑,並益 之較佳例包括:水、_、芳^f別之限定。該些溶劑 類。 貞*香族_、醚類、酮類、酯 醇類例如可列舉!元醇或2 是碳數為1〜8之飽和脂肪族醇中1元醇較佳的 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士員之具體例可列舉 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 I醇、第二丁醇、第三 二醇單乙醚乙酸酯等。—一醇、乙二醇單丁醚、乙 而且 等,·賴之具體例可列舉四氣咳嗔、々甲苯、二f苯 體例可列舉_ 1基乙基綱 ^魏等,·酮類之具 綱等,醋類之具體例可列舉 ^丁基嗣、二異丁基 酯、碳酸丙二酯等。 -曰、乙醆丙酯、乙酸丁 較佳之有機溶劑是沸點為财c以上者, 更佳為沸點 201120006.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12CTC以上。沸點若處於該範圍内’則可形成均一之膜而較 佳。 、 另外,有機溶劑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而使用。於2種 以上混合之情形時,含有選自可溶解發光層中所含之發光 材料及主體材料、沸點為载以上之溶劑的至少一種作 為第一溶劑,第一溶劑之沸點較佳的是2〇〇。 佳的是200°C〜250°C。 〇 〇 由此可,高發光層㈣膜之糟性、提高與鄰接層之 密接性、提高有機EL元件之發級率及元件耐久性。 第一溶劑例如可列舉醯胺系溶劑、除醯胺系之外之非 質子性極性溶劑、高沸點疏水性溶劑。 酿胺系溶劑可列舉N-甲基-2-吼略唆_ (彿點2〇2。〇 )、 2-料领(彿點245。〇、μ乙酿基_2_料销(沸點 231C)、N-乙基吡咯啶酮(沸點218。〇、L3·二甲基_2_ 咪唑啶酮(沸點220。〇、曱醯胺(沸點21〇•’5t:)、^N_ 二丁基曱酿胺(沸點243t:)、間苯二甲基二胺(沸點2价) 等或該些化合物之衍生物。 除醯胺系之外之非質子性極性溶劑可列舉碳酸丙二醋 (沸點243ΐ)、γ_丁内醋(沸點2〇4ΐ)、γ_戊内醋(沸點 ^7C)、a-乙醯基个丁内酯(沸點235t)等或該些化合 物之衍生物。 高沸點疏水性溶劑可列舉環己基笨(沸點24〇。〇、 1,2,3,4-四曱基笨(沸點赋)、3_曱基聯笨(沸點航)、 4_甲基聯苯(彿點262°C )、1·曱基蔡(沸點244.8〇C )等或 41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該些化合物之衍生物。 劑 酮 酮 自發光材料之溶雜之_麵,較麵是醯胺系溶 其中較佳的是N_曱基_2_轉咬_、N•乙基々比錢 U-二甲基-2-味嗤销’更佳的是N_曱基七比錢 1,3-二曱基-2-咪唑啶酮。 第-溶劑㈣亦可為將2種以上_混合而成者。 第二溶劑較佳的是選自與水之共彿溫度為机以下 〇 之溶劑的至少-種溶劑。於此情科,與水之共彿溫度較 佳的是50°C〜98°C,更佳的是50°c〜8(r(:。 由此可除去所製膜之有機層中的水分 電激發光it件長壽命化。 m m㈣ 第二溶劑可列舉乙醇、h丙醇、2-丙醇、丁醇、2_ 丁醇、2·正丁氧基乙醇、丙二醇單㈣乙酸§旨 ::己院:甲苯、異丙苯、乙酸乙醋、乙酸丁醋、乙酸異 丁酉曰、乙酸丙酯、乙酸異丙酯等。 第二溶劑進而亦可為將2種以上溶劑混合而成者。 〇 作為第-溶劑與第二溶劑之較佳組合,較佳的是使用 ,自醯胺系溶劑之溶劑作為第—溶劑以及選自醇系溶劑之 冷劑作為第二溶劑。而且,更佳的是使用選自N_甲基_孓 吡咯啶酮、1,3-二甲基_2_咪唑啶酮的溶劑作為第一溶劑以 及選自2-正丁氧基乙醇、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 第二溶劑。 卿马 第一溶劑與第二溶劑之使用量以重量比計而言較佳的 是50 : 50〜95 : 5,更佳的是60 : 40〜90 : 1〇。其原因在 42 201120006 爲第9‘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於:若為該範圍,則可維持發光材料、主體材料之溶解性, 可製作並不產生析出、相分離,且為了製膜出於本發明之 主體材料中均一地分散發光材料之有機膜。 另外,較佳的是於塗佈液中進一步含有多元醇作為第 三溶劑。由此可減低塗佈液中之溶存氧濃度。該第三溶劑 例如y列舉丙三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 二醇等多元醇,亦可為將該些化合物之2種以上混合而成 之溶劑。多元醇較佳的是選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三醇 之至夕種,更佳的是乙二醇或二乙二醇。作為第三溶劑 之添加量,相對於塗佈液之總量而言,較佳的是2 wt%〜 20 wt% ’ 更佳的是 5 wt%〜10 wt%。 另外,第一溶劑、第二溶劑及第三溶劑較佳的是經過 純,處理之溶劑。具體而言可使用如下任意之方法:⑴ 矽膠、氧化銘、陽離子性離子交換樹脂、陰離子性離子交 換樹脂等之管減化處理、⑺無水硫_、無水硫酸約、 硫酸鎂、硫酸錄、硫酸鋇、氧化鎖、氧化弼、氧化鎮、分 〇 子筛、沸石等之脫水處理、⑶蒸顧處理 (氮氣、氩)等之起泡處理他慮、離心丄= • ^去處理等。更佳的是管柱純化處理與脫水處理之純化 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用塗佈液之黏度較佳的是ι ㈣· S〜5G mPa . s ’更佳的是 2 mPa · S〜1G mPa · s。 而且,本發明之有機EL元件用塗佈液之表 20 mN/m〜70 mN/m,更佳的是25 mN/m〜4〇彷 由 43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該範圍之表面張力,可形成無收縮或無不均之平滑塗佈膜。 而且’本發明之錢EL元件时佈絲佳的是滿足 關於上述之黏度及表面張力之至少一種的所述數值範圍, 亦可為滿足2種以上任意組合之特性的條件的有機EL元 件用塗佈液’進而亦可為滿足所有特性之有機EL元件用 塗佈液。由此可製成適於塗佈之組成物。 電洞傳輸材料具有自陽極注入電洞之功能、傳輸電洞 之功能、及障壁自陰極注人之電子之功能的任意功能的材 料則並無特別之限定,可為低分子材料亦可為高分子材 料。其具關可解:料衍生物、三_生物、射衍 生物、κ衍生物、咪唾衍生物、多芳魏烴衍生物、 比坐啉衍生物、吡唑啉酮衍生物、苯二胺衍生物、芳基胺 何生物、祕基取代之查·魅物' 苯乙縣蒽衍生物、 _衍生物、腙衍m魅物、德射ϊ生物、芳香 族二級胺化合物、苯乙雜胺化合物、芳魏二次甲基化 合物 '外琳化合物、聚石夕燒化合物、聚(N_乙稀基咔嗤)衍 生物、苯胺共聚物"塞吩募聚物、聚嘆吩等導電性高分子、 聚,吩衍生物、聚苯衍生物、聚苯乙純生物、聚第衍生 物等。該些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電子傳輸材料若為具有自陰極注入電子之功能、傳輸 電子之功能、及障壁自陽極注入之電洞之功能的任意功能 的材料則並無特別之限定,例如可使用三♦衍生物、射 何生物、喔二嗤衍生物、㈣衍生物、蒽酿二甲烧衍生物、 蒽酮衍生物、聯苯_生物、二氧化麵衍生物、碳二酿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亞胺衍生物、亞苐基曱烷衍生物、二苯乙烯吡嗪衍生物、 秦花等之雜環四竣酸針、醜菁衍生物、8-經啥琳衍生物之 金屬錯合物、金屬酞菁、以苯並噁唑或苯並噻唑等為配位 基之金屬錯合物、苯胺共聚物、β塞吩寡聚物、聚β塞吩等導 電性高分子、聚噻吩衍生物、聚苯衍生物、聚苯乙炔衍生 物、聚第衍生物等。
    聚合物黏合劑可使用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酯、聚砜、聚 苯醚、聚丁二烯、烴樹脂、酮樹脂、苯氧基樹脂、聚醯胺\ =基纖維素、乙酸乙烯酯、ABS樹脂、聚胺基甲酸酯、三 聚氰胺樹脂、不飽和聚酯、醇酸樹脂、環氧樹脂、矽氧樹 脂、聚乙谓、聚乙騎轉。含有聚合_合劑之發 光層可藉由濕式_法崎纽大面積地塗佈形成。X 發光層之厚度較佳的是l〇nm〜200nm,更佳的是2〇 nm〜80 nm。若厚度超過· nm則存在驅動電壓上升 形;若未達lGnm則存在發光元件腾之情形。 (E)電子傳輸層 發明之發光元件亦可視f要具有由上述之電子 制。電子傳制亦可含有上述之聚 口物卜電子傳輸狀厚度較 :動 之情形。 右達i〇nm則存在發光元件短路 (F)電洞傳輸層 45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材料:Πί:::可上述之電_輸 合物黏合劑。電洞傳輪層層之電:==上_ mn,更佳的是2〇nm〜8〇 — 疋腹200 山δυιιπι。若厚度超過2〇〇 驅動電壓上升之情形,若去@ 1Λ m則存在 之情形。 料右未達1Gm則存在發光元件短路 (G)其他 梦日發光元件亦可具有日本專利特開平 Ϊ 日 7_192866 M、日本專_平 8· «_46=::5二號、曰本專利特開平 炼右她外Λ處最依序積層有基材、透明電 層及極之情科,是指背面電極之 i=極=層有基材、背面電極、有機丄層 之綠、大 是指透明電極之外側表面。保護層 〇 料若為具有抑制°形成保護層之材 - Γ 4使發航件劣化之物質滲入 可使 =離:電錢法、聚合法、化學氣相沈積法、 雷射而子乳相沈積法、熱化學氣相沈積法、塗佈法等。 且’較佳的是於發光元件中設置用以防止水分或氧 46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滲入之密封層。
    形成密封層之材料可使用四氟乙烯與至少一種共單體 之共聚物、於共聚主鏈上具有環狀結構之含氟共聚物、聚 乙烯、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曱酯、聚醯亞胺、聚脲、聚 四貌乙稀、聚氣三氟乙烯、聚二氣二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或二氣二氟乙烯與其他共單體之共聚物、吸水率為1%以 上之吸水性物質、吸水率為0.1%以下之防濕性物質、金屬 (In、Sn、Pb、Au、Cu、Ag、A卜 Ti、Ni 等)、金屬氧化 物(MgO、SiO、Si〇2、a12〇3、GeO、NiO、CaO、BaO、 Fe203、Y2〇3、Ti〇2 等)、金屬說化物(MgF2、UF、a%、 CaF2等)、液狀氟化碳(全氟烷基、全氟胺、全氟醚等)、 該液狀氟化碳中分散有水分或氧之吸附劑而成之材料。 實例 以下列舉實例對本發明加以更具體之說明。以下實例 中所不之材料、試劑、物質量與其比例、操作等只要不偏 離本發明之主旨均可進行適宜之變更。因此,本發明之範 圍並不受以下具體例之限制。 成例1] (3-第三戊基咔唑之合成) [化 20]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Cz-1
    於4-第三戊基環己酮20 g (o.n m〇l)(東京化成品) 與苯基肼12.85 g (0.12 mol)(東京化成品)之乙醇溶液 中’滴加?辰鹽酸(0.2 mol當量)’使其加熱回流6小時後, 進行冷卻,然後濾別析出之固體。藉由矽膠管柱(溶離液: 己烷/乙酸乙酯)對所得之粗結晶進行純化,獲得白色固體 之化合物M-1 18.5 g (產率為65%)。 ^NMRCCDCls)^ 7.6 (s, 1H), 7.45 (d, 1H, J= 10 Hz), 7.26 (d, 1H, J = 10 Hz), 7.1 - 7.0 (m, 2H), 2.8 - 2.7 (m, 3H), 2.4 (t, 1H, J = 15 Hz), 2.05 (d, 1H, J = 15 Hz), 1.7 - 1.55 (m, 1H), 1.5 - 1.3 (m, 3H), 0.95 (s, 6H), 0.85 (t, 3H, J = 10 Hz) 使化合物M-l 5.0 g (21 mmol)溶解於二曱苯中,添 加鈀/碳觸媒(東京化成品)0.1 g後,於氮氣環境下進行 加熱回流80小時。冷卻後’濾別觸媒’於減壓下鶴去遽液, 藉由石夕膠管柱(溶離液:己烧/乙酸乙酯)對所得之殘渣進 行純化’獲得白色固體之3-第三戊基咔唑(cz-l)4.0g(產 48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 99年12月24曰 率為82%)。 lU NMR( CDC13 ): δ 8.05 (d, 1H, J = 10 Hz), 8.0 (s, 1H), 7.95 (s, 1H), 7.5 - 7.4 (m, 4H), 7.2 - 7.15 (m, 1H), 1.75 (q, 2H, J = 10 Hz), 1.4 (s,6H,J = 15 Hz), 0.7 (t, 3H, J = 10 Hz) [合成例2](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之合成) [化 21]
    將〇2-12_0呂(8.4 1!1111〇1)、4,4,-二溴苯1.18(3.4 mmol)、乙酸I巴61 mg、碳酸如3.1 g添力口至二曱苯中後, 添加P-(t-Bu)3 218 mg,於氮氣環境下進行加熱回流4小 時。將反應液冷卻後,添加1當量之鹽酸,以乙酸乙酯萃 取有機物後,以硫酸鎂加以乾燥,然後於減壓下餾去溶劑。 藉由矽膠管柱(溶離液:己烷/乙酸乙酯)對所得之殘渣進 49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行純化,獲得白色固體之目標化合物(N〇 35 ) 17 g (產率 為 81%)。 'H NMR (CDC13) : δ 8.18 (d, 2H, J = 10 Hz), 8.10 (s, 2H),7.92(d,4H,J=12Hz),7.70(d,4H,J=12Hz),7.5- 7.3 (m, 8H),7.3 (t,2H,J = i〇 Hz),i 8 (士 4H,j = 12 Hz), 1.42 (s, 6H), 0.74 (t, 3H, J= i2Hz) [實例1] (綠色蒸鍍型OLED元件)
    將經清洗後之ITO基板放入至蒸鍍裝置中,蒸鍍1〇〇 nm 之 α-NPD。
    於其上’以5.95之比率(重量比)蒸鑛5〇細之叫附)3 與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繼而於其上蒸鍍6nm之Balq, 繼而於其上蒸鍍20 nm之Alq。於其上以10 : 1之比率(莫 耳比)共蒸鍍100 nm之鎂與銀,製作EL元件。於經氬氣 置換之手套箱内,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 接著劑(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密封所製 作之積層體。 使用東陽技術公司製造之電源量測單元(Source Measure Unit) 2400型,對EL元件施加直流定電壓而使其 發光,則獲得於520 nm附近具有極大發光波長之發光。 (性能評價) (1)濕熱經時财久性 將上述元件於濕度為95%、溫度為80 C之環境下放置 1週。評價放置後之效率。將結果示於表1。 50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評價標準如下所示。 ◎: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效率降低幅 度未達5% 〇: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效率降低幅 度為5%〜未達10%之範圍内 △: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效率降低幅 度為10%〜未達20%之範圍内 〇
    x :與濕熱經時前之外部量子效率相比,效率降低幅 度為20%以上 (2)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變化 測定以驅動電流密度為2.5 mA/cm2進行驅動之發光 免度,求出驅動1小時後之發光亮度相對於驅動開始時間 點之發光免度的降低比例。測定是使用分光放射亮度計(村 尼卡美能達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CS-1000)對有機EL·元件 正面之分光放射亮度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丨。評價標 準如下所示。 ◎: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比,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未達1% 一〇.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比,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為1%〜未達2%之範圍内 :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為2%〜未達5%之範圍内 X .與驅動開始時之發光亮度相比,發光亮度之降低 幅度為5%以上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化 22]
    IKppy)3
    [比較例1] 於實例1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比較化合物 1代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除此之外以與實例1同樣之 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 [化 23] 比較化合物1 52 201120006 L ±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日
    進行與實例1同樣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表1 (綠色蒸鍍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久 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 度變化 備註 A-1 No.35 〇 〇 本發明 A-2 比較化合物1 X X 比較 [實例2] (藍色蒸鍍型OLED元件) 於實例1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FIrpic代替 Ir(ppy)3’除此之外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 元件。若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法使元件發光,則可獲得於 485 nm附近具有極大發光波長之發光。 進行與實例1同樣之評價。將結果示於表2。 [化 24] 53 201120006 爲第咖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曰 [比較例2] 於實例2之發光疋件之製作中,使用比較化合物i代 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 ’除此之外以與實例丨同樣之方 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 進行與實例1同樣之評價。將其結果示於表2。 [表2] 表2 (藍色蒸鍍型0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言式 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 久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 亮唐轡化 備註 A-3 No.35 〇 〇 本發明 A-4 比較化合物1 X ------ x 比較 [實例3] (塗佈液之調製) 將銥錯合物(Ir(ppy)3) 0.15wt%、下表所示之主體化 合物Νο·35 1.85 wt%、甲基乙基酮98 wt%加以混合,獲得 54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耻99年12月24日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A)。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mmx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0 nm厚之ITO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撐基板進行蝕刻、清洗。 於該ITO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〇T_pss 溶液(聚伸乙二氧基噻吩_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Bayer&
    司製造)後,於150 C下真空乾燥1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箱(露點為-68度、氧濃度為1〇 ppm) 其上旋塗塗佈液A,作為發光層(膜厚約 40 nm ^。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 40 nm 之 Ba_為電子注人層。其次,於其上紐^讀化鐘, 進一步蒸鍍70 mn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氯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進行 與實例1祕謂價料。騎衫於表3。 [比較例3] 替太2例3之發光几件之製作中,使用比較化合物1代 式進行’除此之外以與實例3同樣之方 價。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 [表3] 55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表3(綠色㈣型QLED元件之性缺價結果) 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 久性 -------1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 __亮度變化 備註 A-5 No.35 ◎ 本發明 A-6 比較化合物1 X --------- 比較 — X [實例4] (塗佈液B之調製)
    將欽錯合物(k(PPy)3) 〇.23 wt%、主體化合物n〇 35 1.77 wt%、溶劑(沁甲基_2_吡咯啶酮、孓正丁氧基乙醇、 乙二醇以55/35/10之重量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98 4加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25卿_之玻璃基板上紐有i
    進㈣糾成者料翻切紐。對該 明支撐基板進行餘刻、清洗。 於该1τ〇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OT_P; 3 乙二氧基噻吩_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Β¥ 司衣以)後,於l〇(TC下真空乾燥i小 層(膜厚約40nm)。 作為電几主 1上為·68度、氧濃度為10醇0内, 一疋^佈液Β ’作為發光層(膜厚約4〇nm)。 其人藉由真空条鑛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40 nm 56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 其次,於其上蒸鍍1 nm之氟化鋰,進一步蒸鍍70 nm 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 (性能評價) 〇
    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 (評價結果) 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4。 [比較例4] 於實例4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比較化合物i代 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o.35,除此之外以與實例4同樣之方 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丨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 價。將結果示於表4。 [表4] 表4 (綠色塗佈型0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實例5] (塗佈液C之調製) 57 201120006 爲第9912·號中翅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將銀錯合物(Ir(ppy)3)〇.23 wt%、主體化合物N〇] i 77 wt%、溶劑(N-甲基-2-吡咯啶酮、2-正丁氧基乙醇、乙二 醇以55/35/10之重量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98加%加 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c)。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mmx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〇 nm厚之ITO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撐基板進行蝕刻、清洗。 於该1Τ0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OT-PSS 溶液(聚伸乙二氧基噻吩_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 )/Bayer 公 司製造)後,於10(TC下真空乾燥i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相(露點為-68度、氧濃度為1〇 ppm)内’於 其上》疋塗塗佈液C,作為發光層(膜厚約4〇 nm)。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4〇 nm之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 其次,於其上蒸鍍1 nm之氟化鋰,進一步蒸鍍70腿 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又服55161^/、犯莒336(:迅人1^.製造)進行密封。以與 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5。 [比較例5] 於實例5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之比較化合 58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物2〜比較化合物4代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〇1,除此之外 以與實例5同樣之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1 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5。 [化 25] 比較化合物2
    Me ❹ 骨架 Macromolecules、第 33 卷、第 801 頁、2000 年記載之 比較化合物3
    〇 59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___ 比較化合物4
    日本專利特開20〇8-1621中記载之化合物 [表5] 試樣 g._(綠色專能評價結果)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久 性 Α-9 Α-10 No.l 比較化合物2 〇 △ 動時初始之發光亮 ---度變化 〇 備考 本發明 A-11 比較化合物3 △ 比較 X △ A-12 比較化合物4 A 比較 △ 比較 [實例6] (塗佈液D之調製) 將錶錯合物(Ir(PPy)3) 0.23 wt%、主體化合物n〇18 1.77 wt%、溶劑(Ν·曱基-2-吡咯啶_、2_正丁氧基乙醇、 乙二醇以55/35/10之重董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 wt%加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 D)。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201120006 .j.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曰期:99年η月24曰 將於25 mmx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0 nm厚之ITO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撐基板。對該透 明支樓基板進行姓刻、清洗。 於該ITO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OT-PSS 溶液(聚伸乙二氧基噻吩_聚苯乙烯磺酸摻雜體)/Bayer公 司製造)後’於l〇(TC下真空乾燥i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箱(露點為_68度、氧濃度為1〇 ppm)内,於 其上旋塗塗佈液D,作為發光層(膜厚約40 nm)。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40 nm之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 ^次’於其上蒸鍍1麵之氟化鐘,進-步蒸鍍7〇腿 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上XNR5516HV、Nagase_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以與 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6。 [比較例6] 6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之比較化合 樣之^式進發明^化合物N°·18,除此之外以與實例“ 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6。 之方式地 [化 26] 61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比較化合物5
    [表6] 表6 (綠色塗佈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久 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 度變化 備註 A-13 No. 18 〇 ◎ 本發明 A-14 比較化合物5 Δ Δ 比較 [實例7] (塗佈液E之調製) 將銥錯合物(Ir(ppy)3) 0.23 wt%、主體化合物No.52 1_77 wt%、溶劑(N-曱基-2-吡咯啶酮、2-正丁氧基乙醇、 乙一醉以55/35/10之重置比率加以混合而成之溶劑)98 wt%加以混合,獲得有機電激發光元件用塗佈液(塗佈液 E)。 (有機EL元件之製作) 將於25 mm><25 mmx〇.7 mm之玻璃基板上蒸鍍有150 62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 nm厚之ΙΤΟ進行製膜而成者作為透明支縣板。對該透 明支撐基板進行蝕刻、清洗。 於"玄IT〇玻璃基板上旋塗電洞注入層(PEDOT-PSS 溶液(聚伸乙二氧基嗟吩_聚苯乙烯續酸摻雜體)/Β叮沉公 司製造)後’於100°C下真空乾燥1小時,作為電洞注入 層(膜厚約40nm)。 於手套箱(露點為-68度、氧濃度為1〇 ppm)内,於 其上旋塗塗佈液E,作為發光層(膜厚約4〇nm)。 其次’藉由真空蒸鍍法於其上蒸鍍膜厚為4〇 nm之 Balq作為電子注入層。其次,於其上蒸鍍1 ηιη之氟化鋰, 進一步蒸鍍70 nm之金屬鋁,作為陰極。 將所製作之積層體放入至經氬氣置換後之手套箱内, 使用不鏽鋼製之密封罐及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 (XNR5516HV、Nagase-CIBALtd.製造)進行密封。以與 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進行評價。將所得之結果示於表7。 [比較例7] Q 於實例7之發光元件之製作中,使用下述之比較化合 物6代替本發明之化合物No.52,除此之外以與實例7同 - 樣之方式進行而製作發光元件。以與實例1同樣之方式地 進行評價。將結果示於表7。 [化 27] 比較化合物6 63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表7 (綠色塗佈型OLED元件之性能評價結果) 試樣 主體化合物 效率之濕熱經時耐 久性 驅動時初始之發光 亮度變化 備註 A-15 No.52 ◎ ◎ 本發明 A-16 比較化合物6 Δ Δ 比較 評價之結果可知:使用了本發明之化合物的有機電激 發光το件具有>i熱經時耐久性以及驅動時初始之發光亮度 變化小的較高耐久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組成物、化合物之 體,所述組成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其製 二-出二供即使於高溫、高濕之環境下隨時間經過後 亦顯不出知之效率,且鶴時初始 之有機電峨導而™1_了=: 64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物、化合物之製造方法及其製造中間體的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 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_,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 本申請案基於2009年8月31日揾ψ由咬々0 +击… (特願2__2〇1151),該專财 ^申%之日本專利
    本說明書中。 月茶所揭路之内容被結合於 【圖式簡單說明】 無。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無0
    65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曰 f........... 發明專利說明書 巧㈣ (本說明書格式、順序,請勿任意更動,※記號部分請勿填€乃 ※申請案號: ※申請日: ※”(:分類: 一、發明名稱:(中文/英文) S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及咔唑化合物 ORGA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CARBAZOLE COMPOUND 二、中文發明摘要: \ 一 -翻於有機電激發光it件之組成物,財機電激發 光兀件包括:基板上具有一對電極以及在該電極且^ 含發光層的至少一層有機層,其特徵在於: ^ ^ 有下述通式⑴所衫之化合物。、所杨成物含
    於通式(1)中,Μ表示芳基或雜料 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i〜心之=,1〜K分別 第三丁基等特定結構之取代基(2);另外個以上表示 表示取代基(2)之情形時,R3與,於汉3與I均 表不不同之取代基。 201120006 —/ 知 I ▲ p 11 1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曰 三、英文發明摘要: A composition used to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s provided. Th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es: a pair of electrodes on the substrate and at least one organic layer including a luminous layer between the electrodes, wherein the characteristic is: the composition includes the compound showed in the following formula (1).
    In formula (1), Ari represents aryl or heteroaryl group; Rx~ R8 independently represent the hydrogen or substituents respectively;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Ri~Rg are represented special structures of substituent (2) such as t-butyl groups; in addition, when R3 and R6 are represented by the same substituent (2), R3 and R6 represent different substituents.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修正日期·· 99年12月24曰 七、申請專利範圍: 1_ 一種組成物,用於有機電激發光元件,該有機電激 發光元件在基板上具有一對電極以及在該對電極間具有包 含發光層的至少-層有機層,所述組成物之賴在於:含 有下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通式(1) [化1] 尹5 ^4
    〇 …中,ΑΓι表示芳基或雜芳基;R1鳴分 = 原子或取代基,〜R8之至少-個以上表);另外’於〜與~均表示取代基⑺ 之I#开y夺R3與R6表示不同之取代基, 取代基(2) ^ [化2] ❹ C——R 10 R (於取代基(2)中,R9、R1〇、r 基、芳基、或雜芳a,r、rrt/職立地表不炫 日R、R、p芳土 9 10 11中之至少-個為烷基, 9 1。u並不同時均表示相同之取代基;波線表示 66 201120006“ 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 鍵結位置)。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 述通式(1)中’ R3為所述取代基(2)。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或第2項所述之組成物,发 特徵為所述通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為下述通式(3二 表示之化合物, # [化3] 〇 D D
    ‘17 η ⑶ 〇 分別獨立縣錢肝絲絲,Ri6〜R23之^ϋ3 •^示 =取代基⑵;科,於Ris與^均表示取代基 #R21 代基;n 表示2 述通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於所 式(3)中,Ah表示伸苯基或伸聯笨基。 述通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成物,其特徵於所 逆通式(3)中,n為2。 6. -種有機電激發光元件,包括在基板上具有一對電 67 201120006 9912925_— 修職99年咖曰 -層有機層, =項中任-項所 之任忍通式所麵之化合物。 通式(3)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任項所δ己载之以通式⑴〜, 表不之化合物以及鱗光發光材料。 忍通式所 直=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八寺,為所㈣紐光材料^錯合物心錯合物。牛’ 其特符'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植寺徵為所述有機層之任意層是使用如申請專利範 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組成物而形成。 ι〇·如中請專利範㈣6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特徵域述有機層之任意層是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 =項至第5項中任—項所述之組成物,藉由濕式製膜而 开> 成。 11. 如申凊專利範圍第1〇項所述之有機電激發光元 件,其特徵為所述濕式製膜選自塗佈法、喷墨法或喷塗法。 12. —種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使用下述通式(4) 所表示之化合物而製造下述通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化4] 68 201120006 修正曰期:99年12月24日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
    Ar2 (於通式(3)中,Ar2表示芳基或雜芳基;R16〜R2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R16〜R23之至少一個以 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R18與R21均表示取代基 (2)之情形時,R18與R21表示不同之取代基;η表示2 以上之整數) [化5]
    (於通式(4)中,RcRs表示氫原子或取代基,& 〜R8之至少一個以上表示上述取代基(2);另外,於R3 與R6均表示取代基(2)之情形時,R3與R6表示不同之取 代基)。 13. 一種味°坐化合物,所述吟唾化合物以下述結構式 所表示; 69 201120006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70 201120006 Li 爲第99129258號中文說明書無劃線修正本修正日期:99年12月24日 四、 指定代表圖: (一) 本案指定代表圖為:無指定代表圖。 (二) 本代表圖之元件符號簡單說明: 無。 五、 本案若有化學式時,請揭示最能顯示發明特徵 的化學式: ο R7
    2 R ο 3
TW99129258A 2009-08-31 2010-08-31 Orga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carbazole compound TW2011200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1151A JP5619395B2 (ja) 2009-08-31 2009-08-31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カルバゾール化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0006A true TW201120006A (en) 2011-06-16

Family

ID=43628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29258A TW201120006A (en) 2009-08-31 2010-08-31 Orga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carbazole compound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19395B2 (zh)
TW (1) TW201120006A (zh)
WO (1) WO20110249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6475B2 (ja) 2010-03-15 2014-05-28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910112B1 (ko) 2015-05-06 2018-10-1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도펀트, 유기광전자소자 및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86056A (ja) * 1999-03-30 2000-10-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材料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256625B2 (ja) * 2002-05-15 2009-04-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ヘテロ環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JP2004311411A (ja) * 2003-03-26 2004-11-0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4311410A (ja) * 2003-03-26 2004-11-04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GB0311234D0 (en) * 2003-05-16 2003-06-18 Isis Innovation Organic phosphorescent material and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
JP2008001621A (ja) * 2006-06-21 2008-01-10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トリチル化合物、トリチル化合物の製造方法、電荷輸送材料、発光材料及び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5414544B2 (ja) * 2009-01-06 2014-02-12 ユー・ディー・シー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4500364B1 (ja) * 2009-08-31 2010-07-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4926A1 (ja) 2011-03-03
JP2011051918A (ja) 2011-03-17
JP5619395B2 (ja)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Okumoto et al. New class of hole-blocking amorphous molecular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blue-violet-emitting fluorescent and green-emitting phosphoresc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CN10711242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TWI242596B (en) Organometallic compound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308141B (en) New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8)
KR101913462B1 (ko) 황 함유 그룹을 포함하는 정공 수송 물질
TWI280973B (en) Polymer compound and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482837B (zh) 具三叉配位基之複合物
JP5432147B2 (ja) 有機金属錯体誘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素子
WO2018095397A1 (zh) 含硼有机化合物及应用、有机混合物、有机电子器件
TW201231616A (en) Aromatic heterocycl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using same
TW200304487A (en) Polymer compound and polym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200936567A (en) Compound having carbazolyl group and use thereof
WO2015053459A1 (ko) 유기광전자소자용 유기합화물, 유기 광전자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TW201249808A (en) Organic compound, charge transport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compou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display and lighting
JP5276097B2 (ja) 有機金属錯体誘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発光素子
TW201223953A (en) Imidazopyridine derivative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containing same
TW201016638A (en) Anthracene derivativ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comprising same
TW201009041A (en)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omposition
TW201120001A (en) Charge transport film,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using the same
TWI808111B (zh) 電荷輸送性塗料、電荷輸送性薄膜以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TW200846321A (en) Indole compound-containing composition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composition
TW201134811A (en) Fabricating method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W201241147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07325084A (zh) 一种螺芴‑氧杂蒽化合物及其发光器件
CN103380191B (zh) 用于电子器件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