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03813A - Structure of stand-riding bicycle - Google Patents

Structure of stand-riding bicy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03813A
TW201103813A TW099114213A TW99114213A TW201103813A TW 201103813 A TW201103813 A TW 201103813A TW 099114213 A TW099114213 A TW 099114213A TW 99114213 A TW99114213 A TW 99114213A TW 201103813 A TW201103813 A TW 20110381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sprocket
chain
disposed
rear w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4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0176B (zh
Inventor
Eiichi Hamada
Original Assignee
Eiichi Hamad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iichi Hamada filed Critical Eiichi Hamada
Publication of TW201103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3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0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01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 B62M1/24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eciprocating levers, e.g. foot levers
    • B62M1/28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reciprocating levers, e.g. foot le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flexible drive members, e.g. cha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7/00Cy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3/00Bicycles
    • B62K3/002Bicycles without a seat, i.e. the rider operating the vehicle in a standing position, e.g. non-motorized scooters; non-motorized scooters with skis or run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201103813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使騎乘者站在左右踏板上並使其上下往 復而進行推進的自行車之構造。 【先前技術】 以往的自行車所採用的機構,一般都是由騎乘者坐在 座墊上並用腳使曲柄臂旋轉,利用鏈條等將旋轉傳遞至後 輪而進行推進。坐著騎車的姿勢雖然維持姿勢的肌力負擔 較少,但是並不容易利用體重使曲柄臂旋轉,因此在需要 較大推進力的情況下,會使用變速齒輪或是站著踩,然而 卻無法避免在曲柄臂旋轉之上下死點附近的推進力之減少 。而且,必須在車體設置座墊,因而使得自行車的緊緻化 受到限制。 爲了彌補這個缺點,由騎乘者以站著騎的姿勢使踏板 上下往復,並且轉換成後輪之旋轉而進行推進的自行車已 被提出(專利文獻1 )。該方法雖然容易將體重利用在踏 板的踩踏力,且可避免踏板之上下死點附近的推進力之減 少,但由於是在翹翹板式臂部的前端配設踏板並利用後端 的動作來驅動鏈條的機構,因此在翹翹板的支點的兩側需 要相同程度的長度,使兩端進行相同程度之衝程的上下運 動,因此在自行車之緊緻化或是運動部分之礙眼感這些方 面有待解決。又,由於必須在翹翹板的前端配設踏板,踏 板的運動軌跡必然會形成朝前方鼓起的圓弧狀,與上坡時 -5- 201103813 容易以前傾姿勢開始踩下踏板之朝向後方鼓起的圓弧狀會 成爲相反。 另外,也有人發表一種滑板車(scooter),是將站著 騎的騎乘者之腳部的支承表面板左右分離且在前端設置絞 鏈的構造作爲踏板,使其上下往復而轉換成後輪的旋轉以 進行推進(專利文獻2)。該方法,由於朝前後方向形成 細長形狀的腳部支承表面板本身具有成爲往復運動之旋轉 中心的絞鏈,因此具有表面簡潔的外觀,可降低騎乘者的 站立位置,又可將驅動機構隱藏在其下方,雖然有這些優 點,但由於必須在腳部支承表面板爲大致水平狀態成爲下 死點,因此往復運動只會利用圓弧軌跡的大致上半部,而 無法充分利用上下成分的大部分,爲了使左右腳部支承表 面板之運動的連動機構成立(讓驅動機構作用的前提), 在車輛中心線上從車架朝上方突出的固定物不僅會破壞簡 潔的腳部支承表面板的美觀,騎乘者在進行踩踏動作時還 必須特別小心避免碰觸,還會成爲妨礙要折疊轉向軸加以 收納時之緊緻度的主要原因等。再者,腳部支承表面板的 角度是依幾何學而決定的,因此想要使前後方向尺寸緊緻 化時,則無法獲得上下衝程,或是無法自由地獲得騎乘者 容易施力的腳部角度。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80671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6-510535 【發明內容】 -6 - 201103813 〔所欲解決之技術課題〕 本發明是鑑於上述先前技術所述的習知技術之立乘式 自行車及滑板車所具有的課題而開發完成的,其目的在於 提供一種技術,針對以容易取出人的動力的角度和軌跡動 作的踏板之上下往復運動轉換成後輪之旋轉運動的機構, 不需要左右踏板間之突出的固定物或是踏板後方顯眼的空 間,即使是前後尺寸短的立乘式自行車也能確保較低的乘 車位置而予以實現。亦即,實現一種可輕鬆騎乘且緊緻又 美觀的立乘式自行車。 爲了達成上述目的,第1發明是一種由騎乘者站在配 設於前輪與後輪之間的左右踏板111/112上並使其上下往 復而進行推進的自行車,其特徵爲具有以下機構:左右的 踏板臂部12 1/122是以其前部之與後輪平行的旋轉軸103比 踏板下死點時的水平踏面位於更前方且上方的方式配設在 車架(※:),與前述旋轉軸同軸的鏈輪功能部131/132在 比前述水平踏面更下方,其前端固定嵌合在該功能部而朝 向後方的左右臂部鏈條141/142的後端,分別與捲繞在配 設於比前述功能部更後方之車架上的轉向鏈條1 45後朝前 方進行迴轉的迴轉鏈條143的兩端相連,如此連動成藉由 踩下一方踏板能迫使另一方的踏板上升,在其後部將踏板 配設成可繞與前述旋轉軸平行的旋轉軸115/116擺動,在 踏板臂部上且踏板下部(※2)的位置配設擺動鏈輪 161/162,在車架上、踏板下部且在比下死點時之擺動鏈 輪更前方配設鏈條固定具101/102,在更後方配設惰鏈輪 201103813 171/172,後輪具有兩個僅傳遞前方向旋轉驅動力之附有 單向離合器的鏈輪181/182,左右驅動鏈條151/152是分別 將一端固定在鏈條固定具—以呈山形捲繞在擺動鏈輪—呈 谷形捲繞在惰鏈輪—呈山形捲繞在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條 的路徑配設直到朝向前方之另一端,將該另一端分別與捲 繞在配設於比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更前方之車架上的轉 向鏈條155後朝後方進行迴轉的迴轉鏈條153的兩端相連, 藉此使左右的驅動鏈條連動。 ※l在此所謂的「車架」,定義爲包含從車架突出的 剛性固定物。 ※之在此所謂的^ A位於踏板下部」,定義爲俯視下A 的一部分或全部被踏板遮住的位置關係。 根據本發明,由於踏板臂部82 1 /822在比踏板下死點 時的水平踏面899更前方且上方具有旋轉軸803,因此可實 現:上坡時容易以前傾姿勢開始踩踏之朝後方鼓起的圓弧 狀且沿著上下成分的大部分大幅擺動之踏板軌跡898。同 時,即使不使同軸的鏈輪功能部831/832比前述水平踏面 大幅地往下移位,仍可確保旋轉半徑,藉由使嵌合在該功 能部的鏈條在後方進行迴轉而使左右連動,左右踏板臂部 彼此進行反向運動的機構能以該高度(也就是較低的踏板 下死點高度)來實現’並且容易在不會妨礙腳部動作且不 顯眼的位置成立。 又,將踏板臂部的旋轉軸形成在本發明之位置的其他 優點在於’可利用爲了支承頭管804本來就必須的車架豎 201103813 起部800a,因此可減輕朝向上方的突出感;以及在折疊式 自行車的情況下,藉由以左右分離的突出固定物形成車架 豎起部900a,在左右踏板臂部旋轉軸之間也能確保讓折疊 後之零件放入的空間》 又,踏板811/812相對於踏板臂部82 1/822是配設成能 以旋轉軸81 5/8 16爲中心擺動,因此即使踏板臂部長度變 短,仍能獲得騎乘者容易施力的角度,且可有效取出所具 有的力量。此外,不會因此影響騎乘者的姿勢保持性已經 透過試作品予以確認,又從習知自行車之站著踩也容易體 驗出這種感覺。而且,依據前述連動機構,藉由與踩下去 的踏板相反側的踏板臂部之擺動鏈輪86 1/8 62之上升動作 ,驅動鏈條85 1 /8 52會被拉出,但是藉由將鏈條固定具 8 0 1 /802及惰鏈輪8 7 1 /872配設在踏板下部的車架上,被拉 出的驅動鏈條在本來就必須的踏板之往復運動區域內可不 顯眼地收納在踏板的下方,因而能緊緻且美觀地提供一種 可輕鬆騎乘的立乘式自行車。 又,第2發明是在第1發明中具有:將踏板臂部的鏈輪 功能部置換成滑輪功能部或齒輪功能部3 3 1 /3 3 2或是桿功 能部43 1/432,將相關的鏈條及轉向鏈輪分別置換成對應 的繩索及轉向滑輪、或是轉向齒輪3 45、或是棒及轉向桿 445,以構成藉由踩下一方踏板能使另一方踏板上升的連 動機構。 [S1 本發明是可依低成本化、緊緻化、輕量化、靜音化、 美觀等目的而選擇的第1發明之替代案。 -9 - 201103813 又,第3發明是在第1、第2發明中,以利用液壓的機 構,來實現藉由踩下一方踏板迫使另一方踏板上升的連動 機構。 本發明是可依緊緻化、美觀等目的而選擇的第1、或 第2發明之替代案。 又,第4發明是在第1、2或3發明中,具有:將驅動鏈 條、與其相連的迴轉鏈條同時或單獨置換成皮帶、皮帶或 繩索,並將相關的鏈輪或固定具置換成對應的滑輪或固定 具的機構。 本發明是可依低成本化、緊緻化、輕量化、靜音化、 美觀等目的而選擇的第1、2或第3發明之替代案。要將驅 動鏈條及迴轉鏈條同時置換成皮帶時,亦可使皮帶一體成 形,且捲繞在轉向滑輪使其進行迴轉。 又,第5發明是在第1、2、3或4發明中,具有:附有 單向離合器的鏈輪(或滑輪)並非配設在後輪,而是配設 在與後輪分開設定的旋轉軸,經由該旋轉而將旋轉傳遞至 後輪的機構》 根據本發明,只需要一條掛在後輪軸的鏈條(或皮帶 ),因而容易確保變速機構或制動機構等的組裝空間。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發明,針對將踏板的運動(上 坡時容易以前傾姿勢開始踩踏之朝後方鼓起的圓弧軌跡且 沿著上下成分的大部分大幅擺動,可取得容易施力的角度 )轉換成旋轉運動的機構,即使是前後尺寸短的立乘式自 行車仍能確保較低的踏板下死點高度,在不會妨礙腳部動 -10- 201103813 作且不顯眼的位置予以實現。亦即,實現一種可輕鬆騎乘 且緊緻又美觀的立乘式自行車。 【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圖面來說明一實施例,以作爲本發明之實 施形態。 〔實施例〕 第1圖是第1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等角投影圖。騎乘者 是握住把手107,並以站在踏板111/112上的姿勢騎車。首 先,針對左右踏板之上下往復運動的連動機構加以說明。 踩下踏板(右)111時,踏板臂部(右)〗21會以配設在車 架豎起部l〇〇a的踏板臂部旋轉軸103爲中心旋轉,與其一 體的鏈輪功能部(右)131會旋轉而將臂部鏈條(右)141 朝前方拉,經由正交接頭144與其相連的迴轉鏈條143會藉 由轉向鏈輪145而進行迴轉,並將在相反側經由正交接頭 144而相連的臂部鏈條(左)142朝後方拉,驅動鏈輪功能 部(左)132而使踏板臂部(左)I22旋轉,並使配設在其 後端的踏板(左)112及擺動鏈輪(左)162上升。第1圖 顯示出右/左踏板位於上/下死點的狀態。 接下來,針對使後輪旋轉的機構加以說明。驅動鏈條 151/152是分別將其一端固定在配設於車架100的鏈條固定 具101/102,以呈山形捲繞在配設於踏板臂部121/1 22之後 端的擺動鏈輪161/162,呈谷形捲繞在配設於車架100的惰 -11 - 201103813 鏈輪171/172,呈山形捲繞在後輪106之附有單向離合器的 鏈輪181/182直到朝向前方的另一端,分別經由正交接頭 154與捲繞在轉向鏈輪155而進行迴轉後的迴轉鏈條153之 朝向後方的兩端結合,藉此使左右的動作連動。 踩下右側的踏板(右)1 1 1時,如前所述,左側的擺 動鏈輪(左)162會上升,但由於驅動鏈條(左)152的端 部是固定在鏈條固定具102,因此擺動鏈輪(左)162的上 升衝程之大約兩倍的長度會從惰鏈輪(左)1 72的後側被 拉出,會使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左)182朝前進方向 旋轉而驅動後輪1 〇 6,並且經由迴轉鏈條1 5 3拉動相反側之 驅動鏈條(右)151之朝向前方的端部,以吸收由於擺動 鏈輪(右)161之下降所產生的驅動鏈條(右)151之拉出 長度的多餘部分。此時,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右) 181雖然會被迫朝後方旋轉,但由於是自由地旋轉,不會 對後輪106的旋轉造成影響。 第2圖是後輪有兩輪,且兩個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 是配設在兩輪之間之事例的俯視圖,以作爲第1發明之其 他實施形態,。 第3圖是左右踏板臂部的連動機構使用齒輪之事例的 等角投影圖,以作爲第2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也一倂顯示 出在踏板臂部後半部將踏板及擺動鏈輪偏移配設的事例。 第4圖是左右踏板臂部的連動機構使用桿及棒之事例 的等角投影圖,以作爲第2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 關於第3發明,在例如第4圖之踏板臂部的桿功能部使 -12- 201103813 油壓缸等的致動器作用而使左右的運動連動等,由於是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者容易想到實施形態故省略事例圖。使 液壓作用的部位當然不限於第4圖的桿功能部。 第5圖是將驅動鏈條及連結鏈條同時置換成皮帶’且 不利用正交接頭連結這些而是使其一體成形,並捲繞在轉 向滑輪而進行配置之事例的等角投影圖,以作爲第4發明 之一實施形態。本圖面是爲了賦予皮帶張力而設有:藉由 彈簧5 93的彈壓使轉向滑輪5 5 5的旋轉軸始終朝前方移動的 機構,可依需要來決定是否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 第6圖是將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配設在與後輪不同 的旋轉軸,並藉由使掛在後輪的鏈條只位在單側以配設輪 轂內裝變速機之事例的俯視圖,以作爲第5發明之一實施 形態。 第7圖是在兩輪的後輪之間配設一條鏈條之事例的俯 視圖,以作爲第5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 第8圖是第1發明之一實施事例的自行車之乘車姿勢的 側視圖。由於踏板臂部82 1 /822的旋轉軸803比踏板下死點 時的水平踏面899位於更上方,因此可利用騎乘者以前傾 姿勢踩下踏板時容易施力之朝後方鼓起的圓弧軌跡8 9 8之 上下成分的大部分,並且即使不使同軸的鏈輪功能部 831/832比前述水平踏面大幅地往下移位仍可確保旋轉半 徑,因此容易使左右踏板臂部的連動機構在該高度位置, 也就是較低的踏板下死點高度成立,而且,踏板臂部的旋 轉軸8〇3是配設在車架之豎起部800a,減輕了朝向上方的 -13- 201103813 突出感,又由於被擺動鏈輪861拉出的驅動鏈條851是在踏 板的往復運動區域內且可隱藏收納在踏板811下方,能減 少礙眼感。此外,即使踏板臂部821短,踏板811仍可繞踏 板旋轉軸815擺動,因此騎乘者可取得容易施力的腳部角 度。 第9圖是將第1發明適用在折疊式自行車之一事例的側 視圖。藉由以左右分離的突出固定物形成車架豎起部900 a ,在折疊時,頭管支承具9 09可進入前述突出固定物之間 ,再者,由於在左右踏板之間並未存在從車架朝上方突出 的固定物,因此轉向軸908能夠進入而可實現緊緻的收納 。兩點鏈線就是折疊收納時的狀態。 第1 0圖是第1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側視圖。利用惰 鏈輪10 73/1 074,使從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1 08 1/1 08 2之 下側出來而朝向前方的驅動鏈條1 05 1/1 052下降至轉向鏈 輪1055的高度。在該圖面,轉向鏈輪的旋轉面成爲水平, 但是當然不限定爲水平狀態。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第1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等角投影圖。 第2圖是第1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俯視圖。 第3圖是第2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等角投影圖。 第4圖是第2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的等角投影圖。 第5圖是第4發明之一實施例的等角投影圖。 第6圖是第5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14 - 201103813 第7圖是第5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俯視圖。 第8圖是第1發明之一實施例的自行車之乘車姿勢的側 視圖。 第9圖是第1發明之一實施例的折疊式自行車之折疊狀 態的側視圖。 第1 〇圖是第1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的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00,200,500,600,700,800,900 :車架 100a,800a,900a :車架豎起部 101,801/1 02,802:鏈條固定具(右)/(左) 1 03,3 03,403,803,903 :踏板臂部旋轉軸 104,804,904 :頭管 1 05,905 :前輪 106,206,506,606,706,-9 06 :後輪 1 07,807,907 :把手 1 08,908 :轉向軸 111,311,811,911/112,312,812,912:踏板(右)/(左) 115,3 15,8 15/116,3 16,816 :踏板旋轉軸(右)/(左) 121,321,42 1,82 1,921/122,322,422,822,922:踏板臂部 (右)/(左) 13 1,8 3 1 / 1 3 2,8 3 2 :鏈輪功能部(右)/(左) 141/142 :臂部鏈條(右)/(左) 1 4 3,1 5 3 :迴轉鏈條 -15- 201103813 144,154 ·•正交接頭 145,155,1 05 5 :轉向鏈輪 151,251,651,751,851,1051/152,252,652,752,852,1052 :驅動鏈條(右)/(左) 161,361,861/162,3 62,862:擺動鏈輪(右)/(左) 171,87 1 /1 72,872:惰鏈輪(右)/(左) 181,281,681,781,1081/182,282,682,782,1082 :附有單 向離合器的鏈輪(右)/(左) 3 3 1 /3 3 2 :齒輪功能部(右)/(左) 345 :轉向齒輪 43 1 /432 :桿功能部(右)/(左) 441 /442 :棒(右)/(左) 445 :轉向桿 500b :車架固定物 551 :驅動皮帶 5 5 5 :轉向滑輪 591 :轉向滑輪臂部 592 :滑輪臂部旋轉軸 593:皮帶張力賦予彈簧 695,795 :操舵鏈 696 :輪轂內裝變速機 697 :變速操作纜線 898 :踏板圓弧軌跡 8 99 :踏板下死點時的水平踏面 -16- 201103813 909 :頭管支承具 910 :頭管支承具旋轉軸 1 073/1 074 :惰鏈輪(右)/(左) -17-

Claims (1)

  1. 201103813 七、申請專利範圍: 1.—種自行車構造,是由騎乘者站在配設於前輪與 後輪之間的左右踏板上並使其上下往復而進行推進的自行 車,其特徵爲具有以下機構:左右的踏板臂部是以其前部 之與後輪平行的旋轉軸比踏板下死點時的水平踏面位於更 前方且上方的方式配設在車架’與前述旋轉軸同軸的鏈輪 功能部位在比前述水平踏面更下方,其前端固定嵌合在該 功能部而朝向後方的左右臂部鏈條的後端’分別與捲繞在 配設於比前述功能部更後方之車架上的轉向鏈輪後朝前方 進行迴轉的迴轉鏈條的兩端相連,如此連動成藉由踩下一 方踏板能迫使另一方的踏板上升,在其後部將踏板配設成 可繞與前述旋轉軸平行的旋轉軸擺動,在踏板臂部上且踏 板下部的位置配設擺動鏈輪,在車架上、踏板下部且在比 下死點時之擺動鏈輪更前方配設鏈條固定具,在更後方配 設惰鏈輪,後輪具有兩個僅傳遞前方向旋轉驅動力之附有 單向離合器的鏈輪,左右驅動鏈條是分別將一端固定在鏈 條固定具,以呈山形捲繞在擺動鏈輪,呈谷形捲繞在惰鏈 輪,呈山形捲繞在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條的路徑配設直到 朝向前方的另一端,將該另一端分別與捲繞在配設於比附 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更前方之車架上的轉向鏈輪後朝後方 進行迴轉的迴轉鏈條的兩端相連,藉此使左右的驅動鏈條 連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自行車構造,係具 有:將踏板臂部的鏈輪功能部置換成滑輪功能部或齒輪功 -18- 201103813 能部或是桿功能部,將相關的鏈條及轉向鏈輪分別置換成 對應的繩索及轉向滑輪、或是轉向齒輪、或是棒及轉向桿 ,以構成藉由踩下一方踏板能使另一方踏板上升的連‘動機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自行車構造, 其中,以利用液壓的機構,來實現藉由踩下一方踏板迫使 另一方踏板上升的連動機構。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自行車構造, 係具有:將驅動鏈條、與其相連的迴轉鏈條同時或單獨置 換成皮帶、皮帶或繩索,並將相關的鏈輪或固定具置換成 對應的滑輪或固定具的機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的自行車構造, 係具有:附有單向離合器的鏈輪或滑輪並非配設在後輪, 而是配設在與後輪分開設定的旋轉軸,經由該旋轉而將旋 轉傳遞至後輪的機構。
    -19-
TW099114213A 2009-05-08 2010-05-04 The structure of a standing bicycle TWI400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13195A JP4413986B1 (ja) 2009-05-08 2009-05-08 立ち乗り式自転車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3813A true TW201103813A (en) 2011-02-01
TWI400176B TWI400176B (zh) 2013-07-01

Family

ID=41739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4213A TWI400176B (zh) 2009-05-08 2010-05-04 The structure of a standing bicycl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413986B1 (zh)
KR (1) KR101177784B1 (zh)
CN (1) CN101879928B (zh)
TW (1) TWI4001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59913A (ko) 2010-12-01 2012-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합 스피커 및 그를 구비한 홈시어터 음향 시스템
DE102011055748A1 (de) 2011-10-17 2013-04-18 Karsten Bettin Kompaktes zusammenklappbares Fahrrad
CN103287544A (zh) * 2012-02-27 2013-09-11 王景生 双链轮组组合式增力机构
DE102012107253B3 (de) 2012-08-08 2013-05-29 Karsten Bettin Fahrrad
MY170469A (en) * 2012-10-24 2019-08-03 Katayama Kogyo Co Ltd Bicycle
CN103466023B (zh) * 2013-07-17 2016-08-10 薛华桂 一种新型扭扭车
CN113306664B (zh) * 2021-06-23 2022-11-04 付俊杰 脚踏板联动上下踩自行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53889A (en) 1926-11-27 1927-12-27 Emery E Clark Power-actuating means for tricycles and the like
JPS58133986A (ja) 1982-01-30 1983-08-09 末次 靖幸 車輪の回転伝達運動
CN2059903U (zh) * 1990-03-07 1990-08-01 黄寿郎 二轮踩踏车
US5368321A (en) 1993-08-11 1994-11-29 Allan Douglas Dual-footboard low-profile exercise cycle
ITMI20022702A1 (it) * 2002-12-20 2004-06-21 Giovanni Battista Bauce Veicolo ed in particolare monopattino
KR200328320Y1 (ko) * 2003-03-21 2003-09-29 드림스포텍(주) 발판 구동 스쿠터
TWM265070U (en) * 2004-11-15 2005-05-21 Hsin Lung Accessories Co Ltd Stand type steps vehicle
TWI246490B (en) * 2004-12-09 2006-01-01 Kuo-Yen Lai Bike's front wheel driving device
US7413206B2 (en) * 2005-12-21 2008-08-19 Pena Victor Medina Extra hand powered bicycle
CN101204979A (zh) * 2006-12-20 2008-06-25 陈燕 踏板式踏步自行车
JP2008189284A (ja) * 2007-02-01 2008-08-21 Itbox:Kk ダブルペタル式足動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21417A (ko) 2010-11-17
TWI400176B (zh) 2013-07-01
CN101879928A (zh) 2010-11-10
KR101177784B1 (ko) 2012-08-30
JP4413986B1 (ja) 2010-02-10
CN101879928B (zh) 2014-04-16
JP2010260457A (ja) 201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0176B (zh) The structure of a standing bicycle
US9475544B2 (en) Bicycle
CN102015428B (zh) 可通过圆周运动啮合的具有伸缩延长件的自行车推进组件
KR20100057684A (ko) 2개의 왕복 페달을 갖는 인력 차량
AU2010289491A1 (en) Pedal-drive system for manually propelling multi-wheeled cycles
US20170137084A1 (en) Elliptical drive mechanism and a steering mechanism, applicable to velocipedes in general
JP4125292B2 (ja) 特にスクータ等の移動体
US20060055144A1 (en) Muscle-powered continuously variable drive system and apparatus having same
JP2016501147A (ja) 特徴的な駆動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自転車
KR20090043309A (ko) 승마형 자전거
KR100854586B1 (ko) 왕복동식 페달을 가지는 자전거
KR100840262B1 (ko) 상체 운동이 가능한 핸들이 구비된 자전거
CN217260528U (zh) 一种单脚驱动自行车
CN217456245U (zh) 一种驱动装置
KR100935589B1 (ko) 롤링 각 조절수단이 구비된 핸들 롤링 자전거
JP4446331B2 (ja) 人力駆動機構。
JP4733681B2 (ja) 自転車
JP3111972U (ja) 自転車
JP3353115B2 (ja) 人力走行車の車輪駆動機構
CN1735531A (zh) 人力驱动的自行玩具
JP2010070183A (ja) 揺動ペダル駆動型自転車
JP3100035U (ja) 上下動クランクを具備する自転車
CN2658042Y (zh) 锻炼、娱乐、运输用的自行车
TWM470058U (zh) 一種符合人體工學之驅動裝置
JP2024007910A (ja) 車両の駆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