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34009A -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34009A
TW201034009A TW098145845A TW98145845A TW201034009A TW 201034009 A TW201034009 A TW 201034009A TW 098145845 A TW098145845 A TW 098145845A TW 98145845 A TW98145845 A TW 98145845A TW 201034009 A TW201034009 A TW 2010340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ize
recording
block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oshihisa Takahashi
Motoshi Ito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34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3400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11B2020/1826Testing wherein a defect list or error map is generat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20/1873Temporary defect structures for write-once discs, e.g. TDDS, TDMA or TDF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62DVDs [digital versatile discs]; Digital video discs; MMCDs; HDC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Description

.201034009 镛 六、發明說明: 【明屬4财名貝3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顯示各區域的記錄狀態/未記錄狀 態之位元映像資訊’並可隨機記錄之資訊記錄媒體、及對 於該記錄媒體之記錄再生方法、記錄再生裝置。例如有關 高密度BD-R等之只能記錄丨次的單次寫入光碟等、或是對 於其之類的光碟之記錄再生。 L· 'j 發明背景 近年來’大容量且可交換的資訊記錄媒體、以及處理 其之碟片驅動裝置廣泛普及。就大容量且可交換的資訊記 、 錄媒體而言,DVD或藍光光碟(以下也記載為BD。)之類的 " 光碟為眾所知悉。光碟驅動裝置係因為藉由使用雷射光在 光碟上形成微小的凹洞(標記)而進行記錄再生,因此適用在 φ 大谷里且可交換的資矾記錄。作為雷射光,有在DVD使用 紅色雷射,在BD使用比DVD波長更短的藍色雷射之特徵, 藉此BD係比DVD更能提高記錄密度,實現大容量化。例如 BD-R的情況,每丨層記錄層最大可以實現加邮的記錄容 量。 作為光碟的-例,有將相變化型的記錄材料用於記錄 層之光碟。相變化型光碟係在光碟照射雷射光線根據其 注入能量,藉由記錄膜面上的薄膜物質之原子結合狀態有 所變化而記錄資訊。當照射比記錄時更低非常多的功率之 3 201034009 雷射光時’根據前述之物理狀態的不同而使反射率有所變 化。若是檢測該反射率的變化量就可以進行資 1相變化型光碟係除了藉由使用在記錄Γ之Γ變Γ型的 δ己錄材料而可反覆複數次進行記錄之改寫型光碟之外也 1只能記錄1次之單:欠寫人光碟。在料單:欠寫人光碟進行 標記邊緣記錄的情況,藉由照射已調變為多重脈衝狀的雷 射光而產生記錄材料之物理狀態的變化’形成記錄標記, 並檢測已形成的標§己與間隔的反射率而讀出資訊。 然而,由於光碟為可交換的資訊記錄媒體,因此根據 塵埃或傷痕等而在其記錄面存在有缺陷的可能性很高。尤 其是越是高密度的記錄媒體越是易於受到缺陷的影響,不 只是改寫型光碟(例如BD-RE),即使是單次寫入光碟(例如 BD-R)’—㈣言都會為了記錄再生資料的信賴性保證而進 行缺陷管理的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又在3〇艰的情況進_ 步也具有所謂除了單次寫入記錄媒體的特徵之從預定的追 記點進行連續的記錄之順序記錄模式,並具備進行對任意 記錄位置的記錄之稱為隨機記錄模式的特徵(例如專利文 獻2、專利文獻3、及專利文獻4)。 第1圖為一般的光碟之區域構成圖。在圓盤狀的光碟i 使多數個軌道2形成為螺旋狀’並在各轨道2形成細微分判 的多數個區塊3。區塊3為錯誤訂正的單位,進行記錄及再 生動作的最小單位。在BD的情況也將該區塊3稱為群集 (Cluster),或是在DVD的情況,也稱該區塊3為Ecc。在bd 的情況之1區塊’也就是1群集係例如為32區段(1區段為 201034009 2Kbyte、1群集為64Kbyte),在DVD的情況之丨區塊也就 疋1ECC為16區段(32Kbyte)。又光碟1的區域係大致分為讀 入區域4、肓料區域5、及讀出區域6。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再 生為對於育料區域5進行的。讀入區域4及讀出區域6係在光 學頭(未圖示)朝資料區域5端存取的情況,即使光學頭超限 運轉,也以能夠追隨軌道的方式,達到作為塗漿處的效果。 該區域構成係在改寫型光碟、及單次寫入光碟都是共通的。 第2圖為顯示針對具有缺陷管理機能之單次寫入光碟 的1層記錄層之資料構造的圖面。 資料區域5係具備:進行使用者資料的記錄再生之使用 者資料區域14 ;及作為用以取代使用者資料區域14中的缺 陷區域之預先準備的預備區域(準備於光碟1的内周側之内 周預備區域15、及準備於外周側之外周預備區域16)。又在 第2圖中,雖然是以在資料區域5的内周側及外周側各自具 備1個預備區域的情況為例加以記載,但即使是任何一方 (例如僅配置在内周側)亦可,對於配置並不限於該圖所示。 作為用以寫入光碟1之預備區域的配置(尺寸)資訊或記 錄模式資訊、缺陷區塊的資訊等的管理資訊之碟片管理構 造(Disc Management Structure。以下稱為DMS)的區域,讀 入區域4係具備第1DMA10(碟片管理區域。Disc Management Area。以下稱為DMA 1)及第2DMA11 (以下稱為 DMA2),讀出區域6係具備第3DMA12(以下稱為DMA3)及 第4DMA13(以下稱為DMA3)。又,DMA也被稱為缺陷管理 區域(Defect Management Area)。 201034009 DMA1〜DMA4係分別配置在預定位置的區域。其中在 DMA1〜DMA4係除了位置資訊之類的預定資訊之外,以全 部同樣多重記錄管理資訊。此係在DMA1〜DMA4本身出現 缺陷的情況之防備。縱然有無法正常再生的DMA,只要有 任何1個可以正常再生的DMA,就可以取得缺陷管理資訊。 再者,讀入區域4係具備第1TDMA(暫時碟片管理區 域。Temporary Disc Management Area)l7。TDMA為無法改 寫(重寫更新)之單次寫入光碟特有的區域,被使用於為了追 記更新光碟1使用中的過渡管理資訊。又TDMA也被稱為暫 時缺陷管理區域(Temporary Defect Management Area)。 針對具體的TDMA17的使用方法,利用第14圖加以說 明。首先確定預備區域的配置(尺寸)或記錄模式,並進行使 單次寫入的光碟1達到可使用狀態的初期化格式處理(也稱 為初始化。Initialization),如第14(a)圖所示,記錄初期 TDMS(暫時碟片管理構造。Temp〇rary Disc Management Structure)20。 接著進行使用者資料區域14的記錄處理,如第14(b)圖 所示’將更新為因應其的資訊(缺陷資訊或終端記錄位置資 訊等)之TDMS21#〇記錄在TDMA17中之未記錄的最前頭位 置(也就是從已記錄位置與未記錄的交界位置朝向未記錄 側)。 之後同樣實施管理資訊更新,在如第14(c)圖所示的狀 態之情況,為顯示實施初期化格式處理與m+1次的管理資 訊更新後的狀態。換言之,最新的管理資訊(最新TDMS)係 201034009 成為鄰接在TDMA17中的已記錄與未記錄之交界位置之已 記錄的TDMS(在該圖的情況為TDMS21#m)。 DMA的配置係在單次寫入光碟、改寫型光碟沒有不 同,但是在改寫型光碟的情況由於可以改寫(重寫更新),也 包含光碟1使用中的過渡管理資訊,全部都可以利用DMA 區域進行管理資訊更新。相對於此,在單次寫入光碟的情 況則是無法改寫(重寫更新)。為此,在單次寫入光碟i的情 況,係具備單次寫入特有的所謂TDMA之過渡性資訊更新 用的區域之同時,而且在對之後的光碟丨禁止新内容記錄 (追記)並成為再生專用的最終化(Finalize,也稱為碟片關閉 (Disc Close))時’將最新的TDMS内容複製記錄在DMA。 又在第2圖中’雖然是使TDMA17在讀入區域4中存在1 個的情況為例示加以說明,但是也有TDMA17為具備2個以 上的情況(例如專利文獻5)。例如第15圖所示,對於1層記錄 層而言’除了讀入區域4中的TDMA#0,以所謂資料區域5 的内周預備區域15中的TDMA#1、外周預備區域16中的 TDMA#2的方式,例如在預備區域中也確保TDMA亦可。又 在具備複數個記錄層之單次寫入光碟1的情況,也可以在每 個記錄層具備上述的TDMA。 記錄在DMA的DMS、以及記錄在TDma17的TDMS21 之任何一個都是由相同要素加以構成。在此以TDmS21為例 加以說明。 第16圖為顯示在隨機記錄模式的情況之單次寫入光碟 的BD-R中之構成TDMS21的構成要素。又在該圖中,為以 7 201034009 記錄層只具備1層的情況之單次寫入的光碟1為例進行說 明’為此使各資訊所保持的資料内容也是只記載記錄層1層 分的資料。
TDMS21 係由 SBM(間隔位元映像。SpaceBitMap)30、 TDFL(暫時缺陷清單。Temporary Defect List)31、及TDDS (暫時碟片定義構造。Temporary Disc Definition Structure)32 所構成。 SBM30係具備:具備顯示該資訊為SBM30的識別碼、 更新次數資訊、關於SBM管理對象之區域範圍的資訊(例如 對象區域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等)等之SBM標題40 ;及顯示 SBM管理對象之區域範圍中的記錄狀態(例如包含在區域 範圍之每個區塊的已記錄/未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 41。針對位元映像資訊41,係在後述詳細說明。在具備複 數層記錄層的光碟1之情況,由於SBM30可管理的區域之資 料區域5(更詳細而言為使用者資料區域14)在各層間為物理 性的不連續,因此SBM30在每1記錄層都要具備。 TDFL31係具備:具備顯示該資訊為tdfl的識別碼、 或更新次數資訊、TDFL所具備之缺陷•更替資訊之〇1^項 目43的個數(在第16圖為n+1個)等資訊之DFL標題42 ;上述 個數分的DFL項目43;以及具備顯示因應DFL項目的個數而 使尺寸有所變化之TDFL31終端位置的識別碼、或更新次數 資訊等之TDFL終止器44。TDFL31係例如藉由與後述之^ &尺寸的TDDS32組合,在記錄層為1層的情況,最大成為4 區塊(BD的情況為4群集)尺寸,在2層的情況最大成為8區塊 201034009 (在BD的情況為8群集)。換言之,就TDFL31的尺寸而言, 在記錄層為1層的情況,最大為“4區塊(BD的情況為4群 集)-1區段”的尺寸,在2層的情況最大為“8區塊(在BD的情 況為8群集)-1區段”的尺寸。 TDDS32係具備:具備顯示該資訊為TDDS32的識別 碼、更新次數資訊等之DDS標題50 ;確定資料區域5中的區 域構造之内周預備區域15的尺寸資訊之内周預備區域尺寸 51及外周預備區域16的尺寸資訊之外周預備區域尺寸52 ; 顯示所謂順序記錄模式或是隨機記錄模式的記錄模式之記 錄模式資訊53 ;如第15圖所示’顯示在内周預備區域15及 外周預備區域16内確保TDMA的情況之尺寸資訊之内周預 備内TDMA尺寸54及外周預備内TDMA尺寸55;記錄上述最 新的SBM30的位置資訊之SBM#0位置資訊56 ;記錄上述最 新的TDFL31 (最大為4區塊分)之各區塊的位置資訊之 TDFL#0位置資訊57 ; TDFL#1位置資訊58 ; TDFL#2位置資 訊59 ;及TDFL#3位置資訊60。 TDDS32為固定尺寸’例如上述所示為1區段尺寸。 在此,針對位元映像資訊41,使用第19圖詳細說明。 位元映像資訊41為管理資料區域的已記錄部份及未記錄部 份所用之資訊,例如以區塊單位管理記錄/未記錄。位元映 像資訊41雖然是以丨位元對應SBM管理對象之區域範圍(例 如使用者資料區域14)中的丨區塊,若該區塊為未記錄狀態 則為〇,但是在被記錄的時點則變更。換言之如第19圖 所示’對於SBM管理對象之區域範圍中之a〜η的8個區塊 9 201034009 而言,使其對應位元映像資訊41之預定Byte位置的〗位元組 (8位元)資料。在顯示位元〇對應區塊A、、位元7對應區 塊Η的情況,如第19(A)圖所示,若對象區域全都是未記錄 狀態的話,對應的位元映像資訊41係使位元〇〜位元7全都 為0。相對於此,如第19(B)圖所示,在區塊β、c、F有所記 錄之後,對應的位元映像資訊41之位元2、位元3、位元5則 各自變成1,位元映像資訊41之預定Byte位置的丨位元組(8 位元)資料則變成26h( 16進位表示)。由於利用^位元對應1 區塊,因此利用1區段(2KByte)的位元映像資訊41能夠管理 4000h(16進位表示)區塊,利用30區段的位元映像資訊41能 夠管理78000h(16進位表示。以10進位表示則為9152〇)區 塊0 在BD-R的情況,記錄層丨層的最大記錄容量為27GByte 的情況,由於使用者資料區域14所包含的最大區塊(群集) 數為未滿68000h(16進位表記)區塊,若是位元映像資訊41 的尺寸為30區段則非常足夠。在SBM標題40成為1區段尺寸 的情況,可以保證組合31區段尺寸的SBM30與1區段尺寸的 TDDS32的尺寸一定收納在!區塊(32區段· 1群集)。一方 面,由於TDFL31的尺寸係因應DFL項目43的數目而為可變 的,因此與TDDS32組合後就不能夠保證一定收納在i區塊 尺寸。 SBM30及TDFL31為一定各自與TDDS32組合的形式而 作為1個記錄單位(將此稱為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並記錄 在 TDMA17。 201034009 其次針對TDMS2〇(第I4圖)加以說明。 初期TDMS20係配置在TDMA17的最前頭位置,也就是 在該光碟1中最初使用(記錄)的位置。 初期TDMS20雖然包含與通常的TDMS21相同的構成 要素,但是其内容與TDMS21稍微不同。初期TDMS20係如 第17圖所示,由初期的SBM30與TDDS32組合之1區塊(1群 集)資料(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以及接續其之初期的 TDFL31與TDDSM組合之1區塊(1群集)資料(碟片管理構造 更新單位)加以構成。 在此所謂的初期的SBM30,為只設定SBM標題40的識 別碼或是針對SBM管理對象的區域範圍之資訊,更新次數 資訊等為0,再者位元映像資訊41也全都為〇(也就是使用者 資料區域14為全部未記錄狀態)的SBM。 在與初期的SBM30組合並記錄的TDDS32中,確定只設 定識別碼資訊等的DDS標題50、預備區域的尺寸(内周預備 區域尺寸51、外周預備區域尺寸52)、預備區域内之TDMA 尺寸(内周預備内TDMA尺寸54、外周預備内TDMA尺寸 55)、及記錄模式資訊53(在該例的情況為隨機記錄模式)。 又SBM#0位置資訊56係顯示之後記錄SBM30的位置資訊。 就TDFL位置資訊而言,為記錄與後述的初期tDFl31對應 之DFL#0位置資訊5 7。DFL#0位置資訊57為顯示接在初期的 SBM30與TDDS32之後記錄初期的TDFL3^TDDS32的區 塊位置。 又針對沒使用的DFL#1位置資訊58、DFL#2位置資訊 11 201034009 59、及DFL#3位置資訊60,係以不具有顯示此等資訊不存 在的意義之資料(例如全部為〇)加以記錄。 所謂初期的TDFL31,為完全不含DFL項目43之最小尺 寸的TDFL。換言之,換言之,初期的TDFL31為只具備僅 設定識別碼資訊等並使DFL項目43的個數或更新次數資訊 等為0之DFL標題42 ;以及、設定識別碼並使更新次數資訊 為0之DFL終止器44之TDFL。由於初期的TDFL31為收納在 1區段尺寸的尺寸,因此即使連同TDDS32 —起記錄也可以 收納在1區塊(1群集)尺寸。又在此所記錄的TDDS32與利用 ® 上述初期的SBM30及TDDS32加以記錄的TDDS32大致上相 同内容。唯一的不同處為DFL#0位置資訊57,在作為欲記 錄的區塊以缺陷等理由無法記錄而朝後續的區域進行記錄 的情況,只有該值與初期的SBM30—起記錄的TDDS32的值 - 有所不同。 y0' 如此一來’在TDMA17的最前頭位置係記錄初期 TDMS20的一部份資料。此時,在最前頭位置一定會記錄具 備關於光碟1之資料區域5的區域構造或可以判斷記錄模式 參 的資訊之TDDS32。藉此,在例如TDMA為存在複數個的情 況、或是已經過複數次更新的情況等,即使在無法立即判 斷具備關於光碟1之資料區域5的區域構造或可以判斷記錄 模式的資訊之TDDS32存在於哪個位置之情況,藉由讀出 TDMA 17之最前頭位置的1區塊(若是該處為缺陷的情況,則 是後績之能夠正常記錄再生的最初1區塊)資料,也一定能 夠確定資料區域5的區域構造或記錄模式。 12 201034009 ♦在光碟1的再生專職置中,對於例如不具備預備區域 的光碟1而言’若是連光碟1的佈局(區域構造)都可以把握, 即使無法取得最新的管理資訊,讀切啸據來自主機 „求進行再生處理。為此’不一定須要最新狀態的 管理資訊,以只要能夠儘㈣實取得顯示光碟1的佈局之 TDDS32為佳。即使從那樣賴點看來,也是期望將具備 TDDS32的資料—定記錄在預定位置(例如Tdma丨7的最前 頭位置的1區塊)。 再者,若是TDMA為存在複數個的情況,在無法得知 預備區域中的TDMA之尺寸,更甚無法判斷所配置的位 置。為此,將可以取得TDDS32的資料配置在預定的位置(該 例的情況為TDMA17的最前頭位置)乙事,對於記錄再生光 碟1的光碟驅動裝置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又在此雖然是針對隨機記錄模式的情況加以說明,但 是在順序記錄模式的情況,只要記錄具備記錄軌道(SRR: 也稱為順序記錄範圍。Sequential Recording Range)的最前 頭位置及已記錄的終端位置等之SRRI(SRR資訊。 Informaion),以取代SBM30。在該情況,初期TDMS係由於 以初期的TDFL31+初期的SRRI+TDDS32收納在1區塊q群 集)尺寸,因此以1區塊(1群集)資料的形式加以記錄。 又記錄在DMA之DMS、與記錄TDMA之TDMS係在資 料的記錄順序有所差異。對於在TDMS的情況為使TDDS配 置在TDMS的終端位置而言’ DMS的情況為使DDS配置在 DMS的最前頭位置(例如專利文獻1)。 13 201034009 又近年來,在光碟中致力於更大容量化也越發活潑。 作為光碟的大容量化’也就是用以提高記錄容量的方法’ 有將記錄的標記與間隔的長度縮短、或是縮短軌道間距而 提高每1層記錄層的記錄密度之方法、及將資訊記錄層多層 化而提高記錄容量的方法等。 其中,就提高每1層記錄層的記錄密度之方法而言,正 在研討利用縮短記錄的標記與間隔的長度之方法,增加習 知的BD尺寸之最大27GByte的約略25%之每1層記錄層 32GByte或33.4GByte等,也有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 曰本特開2005-56542號公報 專利文獻2 : 曰本專利第3861856號公報 專利文獻3 : 美國專利第718827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 : 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第2007/0122124號說 明書 專利文獻5 . 曰本專利第3865261號公報 【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當增加每1層記錄層的記錄容量時,當然SBM管理 對象之資料區域5及使用者資料區域14的尺寸也會隨之增 加。如上述所示,以1區段的位元映像資訊41能夠達到 400011(16進位表示的情況。以1〇進位表示為16,384)區塊的 201034009 管理。當位元映像資訊41的尺寸成為最大30區段時,可管 理的區塊數為78000h(16進位表示的情況。以10進位表示為 491,520)。但是在假設增加每丨層記錄層的記錄容量之情 況,例如33_4GByte的情況,每1層記錄層成為約略7D000h (16進位表示的情況。以1〇進位表示為512,〇〇〇)區塊,但是 為了管理其而必要達到32區段。當變成如此時,由於組合 SBM30與TDDS32的尺寸為超過1區塊(32區段),因此組合 SBM30與TDDS32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也成為1區塊超 (2區塊以上)的尺寸。 在該情況,在利用如同習知的内容及順序記錄初期 TDMS20的情況,會變成如第18圖所示,變得無法保證所 謂能夠取得TDDS32的資料一定配置在TDMA17的最前頭 位置乙事。例如在該第18圖的情況,TDDS32係成為位在從 最鈾頭第2區塊。在作為欲記錄初期TDMS20的TDMA17之 區塊為缺陷的情況等,由於進行對於後續的區塊之記錄重 寫的同時,直到正常記錄才進行記錄,因此變成非得一邊 確認一邊搜尋正常的TDDS32被包含在哪個區塊不可。 又圮錄在初期TDMS20的最前頭區塊之被包含在 SBM30的位元映像資訊41係利用每個位元都具有意義的數 值而可以變成任何數值。為此,也有例如包含在DDS標題 5〇之顯示為TDDS32的識別碼資訊、與位元映像資訊41的資 訊偶然一致的可能性,而使得搜尋正常記錄之區塊中的 TDDS32乙事變得非常困難。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問題點而開發出來的,提供伴隨增 15 201034009 加每1層記錄層的記錄容量,即使SBM3〇之類的管理資訊之 尺寸增加,也一定能夠在預定的位置(例如tdmai7的最前 頭區塊)配置包含丁则32的資料之資訊記錄媒體,以及對 於該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再生方法。 用以欲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單次寫人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1個以上的記 錄層’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資訊記錄之單次寫人資訊記錄媒 體’前述之單次寫人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用以記錄使用 者貝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 資訊記錄龍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簡域,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述管理f訊係包含: 包含用以官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 記錄狀態之位it映像資訊的間隔位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 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訊之碟片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 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丨區塊尺寸的尺寸,在前述預 定記錄層之前述使膽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 情況,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㈣區域,形成 複數個刚述間隔位元映像’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係記錄包 含前述複數個_位元映像中的i個與前述碟狀義構造 之1區塊尺寸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右疋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 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弱述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前述位元 映像-貝3fl係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前述各個複 16 201034009 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的1個。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就前述預A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生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 料區域的尺寸。 若疋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⑴P 的資訊。 尺寸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一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i 若疋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人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磲片:述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理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二刖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 D,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碩=品 17 201034009 塊。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係對於具備1個以上的I己錄層 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的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 訊的記錄之資机§己錄裝置’ 4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 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纪 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訊 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 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之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位 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訊之碟片 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區塊 尺寸的尺寸’前述資訊記錄裝置,係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對於 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 間隔位元映像,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 間隔位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丨區塊尺寸的 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 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前述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將前述位 元映像資訊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在前述各個 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包含前述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 的1個。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18 201034009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就前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籲#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 Η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w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 《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言,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賴區 塊。 本發明之資tfue«錄方法,鑛於具備丨仙上的記錄層 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 19 201034009 訊的記錄之資訊記錄方法,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 係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 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 訊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 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 位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訊之碟 片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區 馨 塊尺寸的尺寸’前述資訊記錄方法,係包含:在前述預定 S己錄層之刖述使用者貨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产 況,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 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之步驟;及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 - 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 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之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進一步包含:在前述預定記錄 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況, © 將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之步 驟;及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包含前述複數個部 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個之步驟。 右疋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包含: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20 201034009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就前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述 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言,為 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區 塊。 本發明之資訊再生裝置,係從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 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再生之資訊再生裝置,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 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記 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訊 21 201034009
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没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 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之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位 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訊之碟片 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丨區塊 尺寸的尺寸在則述預疋s己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 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 使用者資料輯,形成複數㈣述間祕元映像在前述 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中的㈣ 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 位’前述資訊再生裝置,係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讀出包含 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前《片管理構造更新 單位’而讀出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右疋很佩承頁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增 者資料區域狀核顧定的尺权情況前述位元
資訊係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前述各個複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 個,前述資訊再生裝置係由前述間隔位元、 份位元映像資訊。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貝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 訊的標題。 22 201034009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就前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言, φ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前述資訊再生裝 置係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讀出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 位與前述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區 塊。 本發明之資訊再生方法,係從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 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再生之資訊再生方法,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 23 201034009 具備:用以§己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記 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訊 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 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之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s己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位 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來之碟片 定義構造,刖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丨區塊
尺寸的尺寸,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 尺寸超過預疋的尺寸之情況,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 使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在前述 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中的i個 與前述碟狀義構造之i區塊尺寸㈣片f理構造更新單 位’前述資訊再生方法,係包含:由前述管㈣訊區域讀 出包含前述碟>1定義構造之i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理構 造更新單位’而讀出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步驟。
月1J述間隔位元映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 者資料區_尺倾過狀的尺奴情況,前述位元映像 資訊係分縣魏個部純元映像㈣,前述各個複數個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部份位㈣像資訊中的i 個,前述資訊再生方法,進—步包含:由 像讀出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之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係包3·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24 201034009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就前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言,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前述資訊再生方 法,進一步包含: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 讀出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前述第2碟片管理構造 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之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區 塊。 25 201034009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即使增加每1層記錄層的記錄容量,並增 加關於該記錄層之管理資訊的尺寸之情況,在所謂單次寫 入資訊記錄媒體之管理資訊區域的最前頭區塊的預定位 置,一定會記錄(配置)包含具備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佈 局資訊等TDDS之管理資訊。藉此,即使在不一定須要最新 的管理資訊之再生專用裝置,由於也可以快速且確實取得 具備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佈局資訊的TDDS,因此達到 對於來自主機裝置的再生命令等可以更快速的應答。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圖面。 第2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某記錄層中 之資料構造的圖面。 第3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初期TDMS的資料構 造之圖面。 第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TDDS的保持資訊之 圖面。 第5(a)至(c)圖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TDMS的記 錄影像、及TDDS所示的位置資訊之圖面。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記錄再生裝置的方 塊圖。 第7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初期化格式 (Inistialize)處理的流程圖。 第8(a)及(b)圖為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中之初期 201034009 TDMS的資料構造之圖面。 第9圖為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初期化格式 (Inistialize)處理的流程圖。 第10圖為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中之初期TDMS的資 料構造之圖面。 弟11 (a)及(b)圖為關於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中之tdmS 的記錄影像、及TDDS所示的位置資訊之說明圖。 第12圖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中之初期SBM的資料 構造說明圖。 第13圖為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初期化格式 (Inistialize)處理的流程圖。 第14(a)至(c)圖為顯示TDMA的更新處理之圖面。 第15圖為顯示配置在某記錄層的複數個tdma之圖 面。 第16圖為顯示TDMS的保持資訊之圖面。 第17圖為顯示初期TDMS20之資料構造的圖面。 第18圖為顯示初期TDMS20之資料構造的圖面。 第19(A)及(B)圖為說明位元映像資訊的圖面。 第20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剖面圖面。 第21圖為顯示多層碟片的構成例之圖面。 第22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單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第23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二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27 201034009 第2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三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第25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四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第26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物理性構成 之圖面。 第27(A)圖為顯示25GB的BD例之圖面,第27(B)圖為顯 示比25GB的BD更高記錄密度之光碟例之圖面。
第28圖為顯示將光束照射在記錄於軌道上之標記列的 樣態之圖面。 第29圖為顯示25GB記錄容量的情況之〇tF與最短記錄 標記之關係的圖面。 第30圖為顯示最短標記(2T)的空間頻率比qtf截斷頻 率更高,且2T的再生訊號的振幅成為〇之例子的圖面。 C實施方式3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使用圖面加以說明。 又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說明中,使用僅可記錄卜欠的單欠 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作為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說明。又該吃錄 媒體之1層記錄層的記錄容量(也就是使用者資料區域14的 尺寸)係成為使SBM30為1區塊尺寸以上(更詳細說明為使位 元映像資訊41為31區段尺寸以上),而組合犯1^3〇與 TDDS32的尺寸成為1區塊超的尺寸之記錄容量。 (實施形態1) 28 201034009 (1)區域配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早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之光碟1 的區域構造係與上述之圖2所示的構造相同。 (2)初期TDM20的資料構成 第3圖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記錄在光碟1之管 理資訊區域TDMA17(在有複數個TDMA存在的情況下,其 最先使用的TDMA)最前頭之初期碟片管理構造TDMS20的 資料構造之圖面。 如第3圖所示,初期TDMS20係由初期的間隔位元映像 SBM30、碟片定義構造TDDS32、初期缺陷清單TDFL31所 構成’ SMB30與TDFL31係各自以與TDDS32組合的形式(碟 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進行記錄。雖然第3圖所示之初期 TDMS20與第17圖所示之初期TDMS構成要素相同,但是其 記錄順序不同。也就是說,在記錄包含初期SMB30的資料 之前’將初期TDFL31與TDDS32組合的1區塊(1群集)資料 (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記錄(配置)在最前頭位置,接著記 錄(配置)初期SBM30與TDDS32組合的2區塊(2群集)資料 (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又在產生組合而成為區塊單位的 資料時’針對在該區塊尺寸的資料中沒有意義的資料之部 份’藉由成為例如A110等虛擬資料、或是表示沒有意義的 填充資料,產生1區塊尺寸的資料。 利用這樣的配置,即使在SBM30的尺寸因應每1層記錄 層的記錄容量而增加,組合SBM3〇與TDDS32之碟片管理構 造更新單位的尺寸成為1區塊超(2區塊以上)的情況下,也可 29 201034009 以將包含TDDS32的資料經常配置在TDMA17最前頭位置 的1區塊(若是該處為缺陷的情況下,則是後續之能夠正確 記錄再生的最初1區塊)。 又該方法係即使適用在SBM30的尺寸為31區段以下的 情況(也就是即使組合S B Μ3 0與TDD S 3 2也收納在1區塊尺 寸的情況)也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 針對具體的記錄順序等’利用後述的第(5)項加以說明。 (3)TDDS32所具備的各種資料 第4圖為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TDDS32所具備的 資料構造之說明圖。 第4圖的TDDS32雖然在基本上與使用第16圖加以說明 者為相同的構造,但是除了 SBM#0位置資訊56,更具備 SBM#1位置資訊61。 第4圖的TDDS32係具備:具備顯示該資訊為TDDS32 的識別碼、或更新次數資訊等之DDS標題50 ;確定資料區 域5中的區域構造之内周預備區域15的尺寸資訊之内周預 備區域尺寸51及外周預備區域16的尺寸資訊之外周預備區 域尺寸52 ;顯示所謂順序記錄模式或隨機記錄模式的記錄 模式之記錄模式資訊53 ;如第15圖所示,顯示在内周預備 區域15及外周預備區域16内確保tdMA的情況下之尺寸資 訊之内周預備區内TDMA尺寸54及外周預備内TDMA尺寸 55;記錄最新的TDFL31(最大4區塊分)之各區塊的位置資訊 之DFL#0位置資訊57、DFL#1位置資訊58、DFL#2位置資訊 59、及DFL#3位置資訊6〇 ;以及記錄最新的SBM30的位置 201034009 資訊之SBM#0位置資訊56及SBM#1位置資訊61。換言之, 由於SBM30的尺寸為涵蓋2區塊的尺寸,因此SBM位置資訊 也會因應該情況而增加。 在此’使用具體例,詳細說明針對各區塊的位置資訊 要具備此等TDFL31的位置資訊及SBM30的位置資訊之理 由。 第5圖為用以說明針對記錄在TDMA17之TDMS21(第 14圖)的記錄影像、及顯不TDDS32的位置資訊之圖面。在 該圖中,以TDMA17之區塊A到區塊D之4區塊為例加以說 明。 第5(a)圖為在組合TDFL31與TDDS32的資料尺寸收納 在1區塊的情況,且同時記錄SBM30及TDFL31的情況(也就 是例如記錄初期TDMS20的情況)之例子。 在最初的區塊A記錄TDFL31及TDDS32。此時的 TDDS32中的DFL#0位置資訊係指在配置在TDFL31之區塊 A的最前頭位置。SBM#0位置資訊及SBM#1位置資訊係因 為在此之後才記錄,因此以藉由預測分別指在區塊B及區塊 C的最前頭位置之狀態加以記錄。 接著,記錄SBM30及TDDS32之跨越2區塊的資料。此 時的TDDS32中的DFL#0位置資訊57係與先前的TDDS32相 同,指在TDFL31所配置之區塊A的最前頭位置。又SBM#0 位置資訊56及SBM#1位置資料61也以分別指在實際記錄的 位置之區塊B及C的最前頭置的狀態加以記錄。 換言之在此例的情況下,所記錄的2個TDDS32係成為 31 201034009 各自顯示相同位置資訊的狀態。 第5(b)圖係使TDFL31為2區塊超的尺寸,而且記錄對象 之區塊B為缺陷的情況下之例子。由於組合tdfl3 1與 TDDS32而成為3區塊尺寸,首先,將最初的第1區塊的資料 (TDFL#0)記錄在區塊A。但是由於區塊B為缺陷區塊,因此 第2區塊的資料(TDFL#1)係記錄在之後的區塊c,接著將最 後的資料(TDFL#2與TDD S 3 2之組合的1區塊資料)記錄在區 塊D。在該情況下,如圖中的實線箭頭方向所示,dfl#〇 位置資訊57係指在區塊A的最前頭位置,DFL#1位置資訊 ® 158係指在區塊C的最前頭位置,DFL#2位置資訊59係指在 區塊D的最前頭位置。 第5(c)圖係與第5(a)圖相同,在組合DFL31與TDDS32 的資料尺寸收納在1區塊的情況下,且同時記錄SBM30與 - TDFL31的情況下,而且記錄對象之區塊C為缺陷的情況下 · 之例子。在最初的區塊A記錄TDFL31與TDDS32。此時的 TDDS32中之DFL#0位置資訊係指在TDFL31所配置之區塊 A的最前頭位置,SBM#0位置資訊56及SBM#1位置資訊61 ® 係因為在此之後才記錄,因此如圖中之虚線箭頭方向所 示,以藉由預測分別指在區塊B及C的最前頭位置之狀態加 以記錄。 接著記錄SBM30與TDDS32之跨越2區塊的的資料。在 區塊B係使SBM#0正確記錄,但是由於區塊C為缺陷而記錄 失敗,將組合SBM#1與TDDS32的1區塊資料記錄在後續的 區塊D。 32 201034009 此時之TDDS32中的各位置資訊係如圖中實際箭頭方 向所示,DFL#0位置資訊57係與先前的TDDS32相同,指在 TDFL31所配置之區塊A的最前頭位置。針對SBM#0位置資 訊56及SBM#1位置資訊61也指在實際記錄的位置,也就是 SBM#0位置資訊56指在區塊B,但是,只有SBM#1位置資 訊61係與以預測記錄在區塊a之TDDS32的内容有所不同, 成為指在區塊D的最前頭位置。 換言之在該情況下,所記錄的2個TDDS32雖然使一部 份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通常在最新的TDDS32(若是第5(c) 圖的情況下為記錄在區塊D的TDDS32)係記錄正確的資訊。 又在此雖然由於得知同時記錄TDFL31與SBM30而以 這樣的例子加以記載,但是例如第5(c)圖所示的情況,針對 SBM#0位置資訊56與SBM# 1位置資訊6丨也有所謂指在正確 記錄前之SBM30的位置的方法。換言之,不是藉由放入預 測的位置資訊,而是指在前次正確記錄的位置,無論在讀 出哪個TDDS32的情況’都不會讀出錯誤的位置資訊。 又無淪第5(a)及(c)圖的狀態,都是以比SBM3〇更早記 錄TDFL31作為TDMS21的記錄順序之例子加以顯示,位是 該順序為必要的情形係針對上述(2)的初期TDMS2〇,針對 TDMS21係比TDFL31更早記錄SBM3〇亦可。 (4)記錄再生裝置 第6圖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進行對於光碟之飞 錄再生的光碟記錄再生裝置⑽之構成的圖面。又裝置咖 係記錄裝置或再生專用裝置亦可。 33 201034009 光碟記錄再生裝置100係介由I/0匯流排18〇與上位控 制裝置(未圖示)連接。上位控制裝置係例如為主機電腦(主 機 PC)。 光碟記錄再生裝置100係具備:處理來自上位控制裝置 的命令之命令處理部no ;對於光碟1為了進行記錄再生而 照射雷射光之光學頭120 ;進行由光學頭12〇所輸出之雷射 功率等的控制之雷射控制部13〇 ;用以將光學頭12〇移動到 目的位置或是進行伺服控制之機械控制部14〇;管理已記錄 及再生的使用者資料或其他資訊之記憶體15G ;由TDMAS ❿ DMA讀出或是儲存記錄在該等之最新狀態的sbm3〇、 TDFL31、及TDDS32等管理資訊之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 160 ’及進行來自光碟丨的記錄再生處理等系統處理整體的 統括控制之系統控制部170。 - 系統控制部170係具備:進行使用者資料或管理資訊# , 資料的δ己錄再生之記錄部171及再生部172;由關於光碟丨之 &理貝汛讀出資料的位置或決定下次記錄資料的位置之# 取位置官理部173 ;進行儲存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㈣之 © e理貝sfL的更新之管理資訊更新部174;由儲存在管理資訊 儲存心隱體160之SBM30、TDFL31及TDDS32,組合為必須 更新的=貝料,產生用以記錄在TDMA或D]vl^^tdms2丨或 DMS之管理資訊產生部175。 (5)初期TDMS20之記錄(初期化 :Initialize)方法 第7圖為顯不光碟記錄再生裝置100對於單次寫入光碟 1進行初期化格式處理(初始化。Initializati〇n)的順序之流程 34 201034009 圖 步驟701 :產生初期狀態的管理資訊。具體而言,管理 資訊產生部175係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〇中產生初期狀 態的SBM30、TDFL31、TDDS32。所謂初期狀態的SBM30、 TDFL31、TDDS32為只設定各自的識別碼資訊等,更新次 數等全部都是0的狀態之管理資訊,針對SBM30及TDFL31 係各自與初期的SBM30及初期的TDFL31相同意義。 步驟702 :產生初期的TDMS20。具體而言,管理資訊 產生部175係將利用步驟701所產生的初期狀態之管理資 訊’以成為第3圖所示的狀態之初期TDMS20的形式之方 式’組合SBM30、TDFL31、TDDS312,而製作上述記錄形 式的初期TDMS20。更具體而言,例如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 體160中確保為了記錄所使用的3區塊分的資料區域,並達 到以0資料全部清除該區域的狀態,在最前頭的第1區塊之 最前頭配置初期TDFL31,在第1區塊的終端配置TDDS32。 再者,從第2區塊的最前頭配置初期的SBM30,最後在第3 區塊的終端配置TDDS32而形成相當於初期TDMS20的資 料。又針對TDDS32,由於在後述的步驟703或步驟705中進 行位置資訊的更新而使數值有所變化,因此以不在這個時 點配置而是在記錄前才配置為佳。 步驟703 :更新關於TDFL31的位置資訊。具體而言, 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在此之後進行記錄時,更新產生在管 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之相當於TDMS20的資料中之DFL位 置資訊。更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0係利用存取位置管理 35 201034009 部173算出初期TDMS20之可記錄的記錄位置(例如 TDMA17的最前頭位置)。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以指在利用 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所算出的記錄位置(例如TDMA17的最 前頭位置)的方式更新DFL#0位置資訊57,DFL#1位置資訊 58、DFL#2位置資訊59、DFL#3位置資訊6〇分別為〇。再者, 對於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〇中所確保之記錄用的資料 區域之預定位置(在該情況下為最前頭之第1區塊的終端位 置)配置該資料。 又在此時點針對關於SBM30的位置資訊,由於不能確 定記錄在哪個位置,因此以維持〇的狀態亦可,或是假定正 常記錄加以預測’成為以預測設定位置資訊的狀態亦可。 步驟704 :記錄初期TDMS20的一部份。具體而言,系 統控制部170係將進行記錄之雷射功率或策略等記錄條件 設定在雷射控制部130。對於在步驟703中利用存取位置管 理部173所求出之進行記錄的位置,使用機械控制部14〇移 動光學頭120。利用記錄部17卜記錄初期TDMS20之最初的 第1區塊之資料’也就是初期TDFL31與TDDS32的組合資 料。又若是朝該區塊的記錄為失敗的情況下,再從步驟7〇3 重複處理’重複到達成正常記錄後進行記錄。 步驟705 :更新關於SBM30的位置資訊。具體而言,管 理資訊更新部174係在此之後進行記錄時,更新產生在管理 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之相當於TDDS32的資料中之SBM位置 資訊。更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0係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 173’算出接續利用上述步驟704記錄TDMS20—部份的位置 36 201034009 之下個可記錄的記錄位置(例如在步驟704為1次記錄成功 的情況下,從TDMA17最前頭之第2區塊的位置)。管理資訊 更新部17 4係以指在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丨7 3所算出的記錄 位置(例如TDMA17最前頭之第2區塊的最前頭位置)的方式 更新SBM#0位置資訊56,並以指在其後的區塊位置(例如 TDMA17最前頭之第3區塊的最前頭位置)的方式更新 SBM#1位置資訊61。又DFL#0位置資訊57係以顯示利用步 驟704所記錄的位置之内容加以記錄。DFL#1位置資訊58、 DFL#2位置資訊59、DFL#3位置資訊60分別為〇(換言之,與 利用步驟704所記錄的TDDS32相同狀態)進行記錄。 步驟706 :記錄初期TDMS20的一部份。具體而言,系 統控制部170係將進行記錄之雷射功率或策略等記錄條件 設定在雷射控制部130。對於在步驟705中利用存取位置管 理部173所求出之進行記錄的位置,使用機械控制部14〇移 動光學頭120。利用記錄部17卜記錄初期TDMS2〇之剩餘的 2區塊之第2區塊的資料及第3區塊的資料,也就是初期 SBM30與TDDS32的、组合資料。又若是有記錄失敗的區塊之 情況下,對於記錄失敗的區塊再從步驟7〇5重複處理,重複 到所有的區塊都正常記錄後進行記錄。 又在該流程中雖然沒有特別敘述說明,但是例如 TDDS32係在DDS標題巾具備更新次數資鱗。在初期化格 式時’該更新次數係以〇等,顯示為初期化格式時所記錄的 資訊之數值加以記錄。在此針對SBM3G及娜⑶由於在初 期化格式處理中都是只有丨次,耻更新次數資訊係各自為 37 201034009 0進行記錄亦可,但是針對TDDS32係在初期化格式時為進 行2次記錄。即使在該情況下,由於無論任何一個TDDS32 都是表示包含在初期TDMS20中的TDDS32,因此以更新次 數資訊為0進行記錄。又就另外的方法而言,例如最初記錄 的TDDS32使更新次數資訊為0,第2次記錄的TDDS32使更 新次數資訊為1,設定純粹的更新次數進行記錄亦可。 藉由上述結束初期化格式時之初期TDMS20的記錄處 理。藉此,能夠將一定包含TDDS32的資料配置在TDMA17 的最前頭位置。為此,即使在根據多層化•高密度化等而 使管理資訊的資料尺寸變大的情況下,縱然不檢索 TDMA17中最新的管理資訊,藉由讀出預定位置的資料也 能夠把握光碟1之區域構造。 (實施形態2) (1) 區域配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的光碟1區域構造係與本發明之 實施形態1中的光碟1相同。 (2) 初期TDMS20之資料構成 第8圖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之記錄在光碟1的 管理資訊區域TDMA17(在存有複數個TDMA的情況下,係 其最初所使用的TDMA)之最前頭的初期光碟管理構造 TDMS20的資料構成之圖面。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的初期TDMS20係使初期的間隔 位元映像SBM30之内容與本發明實施形態1之初期的 SBM30有所不同。 201034009 在SBM30中的位元映像資訊41係由於必須有1區塊(32 區段)的尺寸’因此組合SBM32與碟片定義構造TDDS32的 資料(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則必須有相當於2區塊的尺 寸。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之包含在TDMS20中之初期 SBM30係如第8圖所示,其特徵為只具備SBM標題40,而不 具備位元映像資訊41。 針對此點加以詳細說明。在記錄初期TDMS20時,也就 是在實施初期化格式(Initialization)時,從資料區域5開始光 碟1的區域是未記錄狀態。換言之,包含在初期TDMS20中 的SBM30之位元映像資訊41係全部為〇的資料。也就是說, 針對初期TDMS20之位元映像資訊41,即使不記錄資料也能 夠判斷。因此,以抑制初期TDMS20尺寸的目的,在初期 SBM30中不具備位元映像資訊41,只具備SBM標題40的資 訊為本實施形態的特徵。 第8(a)圖為初期TDMS20的一例,必須裝入記錄在初期 TDMS20之初期的缺陷清單TDFL31及TDDS32都只要1區段 的尺寸就足夠。又由於初期的SBM30也只是區段的尺寸就 足夠,因此只針對初期TDMS20的情況下,將組合初期的 SBM30與初期的TDFL31與TDDS32之1區塊的資料作為碟 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並該將資訊集合在1區塊加以記錄。 第8(b)圖也是初期TDMS20的一例,在初期TDMS20中 的第1區塊中’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相同,將組合初期 TDFL31與TDDS32之1區塊的資料(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記錄(配置)在最前頭位置。接著在下個區塊記錄(配置)組合 39 201034009 初期的SBM30與TDDS32之1區塊的資料(碟片管理構造更 新單位)。 如此等所示,將初期的SBM30成為只包含SBM標題4〇 的貨料’藉由記錄初期的TDMS20,可以將包含TDDS32的 資料經常配置在TDMAH之最前頭位置的丨區塊(若該處為 缺陷的情況下,則是後續之能夠正確記錄再生之最初的 塊)。 (3) TDDS32所具備的各種資訊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之光碟i的TDDS32所包含的資 參 料内今係與使用第4圖說明之本發明實施形態i中的光碟i 相同。 (4) 記錄再生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中之進行對於光碟i的記錄再生之 · 光碟記錄再线置刚的構成係與❹第6圖說明之本發日月 實施形態1中的光碟記錄再生裝置100相同。 (5) 初期TDMS2〇之記錄(初期化〔Initialize)方法 “第9圖為顯示光碟記錄再生裝置1〇〇對於本發明之實施 & 形;中的單欠寫入光碟進行初期化格式處理(ΜΗ—n) 的順序之抓程圖。又在此,初期係以如第8⑷圖所 7Γ集口在1區塊加以㊉錄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又,以第8⑻ 圖的形式進行記錄時的順序係由於在基本上與以本發明之 明之第〇項’使用第7圖所示的順序相同, 在此省略說明。 步驟901 $生初期狀態的管理資訊。具體而言,管理 40 201034009 資訊產生部175係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中產生初期狀 態的SBM30、TDFL3卜TDDS32。所謂初期狀態的SBM30、 TDFL31、TDDS32為只設定各自的識別碼資訊等,更新次 數等全部都是0的狀態之管理資訊,針對SBM30及TDFL31 係各自與初期的SBM30及初期的TDFL31相同意義。 步驟902 :產生初期的TDMS20。具體而言,管理資訊 產生部175係將利用步驟901所產生的初期狀態之管理資 訊,以成為第8(a)圖所示的狀態之初期TDMS20的形式之方 式,組合SBM30、TDFL31、TDDS32,而製作上述記錄形 式的初期TDMS20。更具體而言,例如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 體160中確保為了記錄所使用的1區塊分的資料區域,並達 到以0資料全部清除該區域的狀態,在該區塊的最前頭 區段配置初期TDFL31,在從該區塊的終端之1區段分的位 置配置初期的SBM30,在終端的1區段配置TDDS32而形成 相當於初期TDMS20的資料。又針對TDDS32,由於在後述 的步驟903中進行位置資訊的更新而使數值有所變化,因此 以不在這個時點配置而是在記錄前才配置為佳。 步驟903 :更新關於TDFL31及SBM30的位置資訊。具 體而言,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在此之後進行記錄時,更新 產生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之相當於TDDS32的資料中 之DFL位置資訊、SBM30位置資訊。更具體而言,系統控 制部170係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3算出初期TDMS20之可 記錄的記錄位置(例如TDMA17的最前頭位置)。管理資訊更 新部17 4係以指在利用存取位置管理部17 3所算出的記錄位 41 201034009 置(例如TDMAl 7的最前頭位置)的方式更新DFL#0位置資 訊57,DFL#1位置資訊58、DFL#2位置資訊59及DFL#3位置 資訊60分別為0。再者,也以指在相同區塊的記錄位置(例 如由TDMA17之最前頭區塊的最前頭第31區段的最前頭位 置)的方式更新SBM#0位置資訊56。SBM#1位置資訊61係例 如為〇、或是為顯示有效的位元映像資訊41存在但該資訊尚 未記錄的狀態之數值(例如,FFFFFFFFh(16進位表示))。再 者,對於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〇中所確保之記錄用的資 料區域之預定位置(在該情況下為最前頭之第1區塊的終端 位置)配置該資料。 步驟904 :記錄初期TDMS2〇的一部份。具體而言,系 統控制部17 0係將進行記錄之雷射功率或策略等記錄條件 没定在雷射控制部130。對於在步驟903中利用存取位置管 理部173所求出之進行記錄的位置,使用機械控制部“ο移 動光學頭120。利用記錄部17卜記錄初期TDMS2〇,也就是 初期的SBM30、初期的TDFL31及TDDS32的組合資料。又 若是對該區塊的記錄為失敗的情況下,再從步驟9〇3重複處 理,重複到達成正常記錄後進行記錄。 藉由上述結束初期化格式時之初期TDMS20的記錄處 理。 藉此’能夠將一定包含TDDS32的資料配置在TDMA17 的最前頭位置。為此,即使在根據多層化•高密度化等而 使管理資訊的資料尺寸變大的情況下,縱然不檢索 TDMA17中最新的管理資訊,藉由讀出預定位置的資料也 201034009 能夠把握光碟1之區域構造。 (實施形態3) (1) 區域配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中的光碟1區域構造係與本發明實 施形態1中的光碟1相同。 (2) 初期TDMS20的資料構成 第10圖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之記錄在光碟丨的管 理資訊區域TDMA17(在有複數個TDMA存在的情況下,其 最先使用的TDMA)最前頭之初期碟片管理構造TDmS2〇的 資料構造之圖面。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中的初期TDMS20,就初期的間隔 位元映像SBM30的構成而言,雖然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丄 . 相同,但是該記錄方法係與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情況有所 • 不同。 第10圖所示之初期TDMS20係與第17圖所示者相同,雖 φ 然是由初期的間隔位元映像SBM30、碟片定義構造TDDS32 以及初期缺陷清單TDFL31加以構成,但是其記錄方法有所 不同。 組合1區段尺寸的SBM標題40及31區段尺寸以上的位 元映像資訊41之SBM30雖然成為32區段(1區塊)尺寸以上, 但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將那樣的SBM3〇形成為31區段以下 的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初期的SBM3〇#〇及初期的 SBM30#1)’並將在各自的資料組合TDDS32而成的丨區塊尺 寸資料作為1個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加以產生,並以該單 43 201034009 位進行記錄。如此一來,各個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使 用者資料區域14的尺寸無關,而是與TDDS32組合構成1區 塊尺寸。 更具體而言,例如組合SBM標題40與位元映像資訊41 的尺寸為1區塊與1區段的尺寸(SBM標題仞為!區段尺寸、 位元映像資訊41為32區段尺寸之總計33區段尺寸)的情 /兄,开>成具備由SBM標題40與位元映像資訊41的前半16區 段所構成之17區段尺寸的有效資料(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41#〇)之初期的SBM30#0、以及具備位元映像資訊41的後半 〇 16區段的有效資料(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之初期的 SBM30#1,並各自與丁013832組合而形成碟片管理構造更新 單位加以記錄。藉此,如第1〇圖所示,能夠以對於所有的 區塊都配置有TDDS32的方式進行記錄。 其中,將組合位元映像資訊41與TDDS32與SBM標題4〇 · 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使用者資料區域14之尺寸 設定為預定的尺寸。再者,在預定的記錄層中之使用者資 料區域U的尺寸超過該預定的尺寸之情況,位元映像資訊 ® 41係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例如使用者資料區 域14的尺寸為預定尺寸的2倍以下的尺寸之情況,則為部份 位元映像資訊41#0、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之2個部份位元 映像資訊)。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〇#〇、SBM3〇#1) 係成為包含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之中的丨個。各個複數 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0#〇、SBM3〇#1)的尺寸無論任何一 個都與TDDS32組合而成為!區塊尺寸的尺寸。 44 201034009 又在初期的SBM30#0及初期的SBM30#1與TDDS32組 合之各個1區塊尺寸資料中,初期的SBM30#0的17區段分及 TDDS32的1區段分以外的資料為沒有使用的資料,又初期 的SBM30#1的2區段分及TDDS32的1區段分以外的資料為 沒有使用的資料。此等沒有使用的資料係例如成為沒有意 義的資料ALL0的虛擬資料,或是為顯示沒有意義的填充資 料,並與此等沒有使用的資料組合而產生1區塊尺寸的資料 進行記錄。 SBM30(更詳細而言為位元映像資訊41)的尺寸係因應 每1層記錄層的記錄容量(使用者資料區域14的尺寸)而增 加’即使在組合SBM30與TDDS32之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的尺寸成為1區塊超(2區塊以上)的情況下,也可以藉由如上 述的配置,將包含TDDS32的資料經常配置在TDMA17之最 前頭位置的1區塊(若該處為缺陷的情況下,則是可以經常 配置在後續之能夠正確記錄再生之最初的1區塊)。更詳細 而言,根據這樣的配置,對於TDMA17中之記錄初期 TDMS20的全部區塊而言,都能夠記錄TDDS32。 又該記錄方法不僅是對於初期化格式(初期 TDMS20),即使是對於通常的TDMA記錄時之TDMS21也同 樣適用。 將32區段的位元映像資訊41分割為前半16區段分的資 料及後半16區段分的資料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並各自配 置在初期TDMS20中之SBM30的前半1區塊之SBM30#0及 後半1區塊之SBM30#1的例子加以說明。對於如此配置的優 45 201034009 點係在以下加以說明。 在利用SBMSO中之位元映像資訊_管理的sbm管理 對象的區域範圍進行記錄而使位元映像資訊W有所變化的 情況下,例如在所記誠僅為相t於利用位元映像資訊“ 中的前半16區段所管理的區域之區塊的情況,只要變化位 元映像資訊41中的前半16區段分,後半16區段分則由之前 的狀態沒有變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SBM30之中非更新不可的只有包含 位元映像資訊41之前半16區段分的資料(部份位元映像資 Θ 訊41#〇)之SBM30#0。例如在如第丨丨(a)圖所示之初期化格式 後,只在利用SBM30中之位元映像資訊41所管理的SBM管 理對象的區域範圍中之利用位元映像資訊41之前半16區段 分(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0)所管理的範圍進行記錄而使位 . 元映像資訊41有所變化的情況下,係如第11〇5)圖所示,只 . 要更新有變化的SBM30#0即可。 此時’雖然TDDS32所示之SBM30#0位置資訊56係變更 為指在重新記錄的區塊D之最前頭位置的狀態,但是SBM#1 ® 位置資訊61係以維持在指在前次所記錄的位置之區塊B的 最前頭位置為佳。 如此一來,藉由只要將像是SBM30之管理資訊中必須 更新的部份記錄在TDMA17,與每次都必須記錄SBM30全 部的資料(在本例的情況為2區塊尺寸)的情況相比,具有能 夠有效地使用管理資訊區域之TDMA17的優點。 但是像這樣,對於TDMA17僅記錄必須更新的部份之 46 201034009
情況’會使包含SBM標題40之更新次數資訊造成問題。換 言之’每次更新記錄SBM30也要增加SBM標題40中的更新 次數資訊而必須進行記錄。為此,暫且以第1〇圖說明所示, 在SBM標題40只包含在SBM30#0的構成之情況下,即使是 只利用包含在SBM30#1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所管理的 區域有所記錄’並變化SBM30#1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 的情況’不僅是SBM30#1 ’使得包含具備更新次數資訊之 SBM標題40的SBM30#0也必須同時記錄不可。 為了解決此問題’例如第12圖所示,在包含位元映像 資訊41之全部1區塊尺寸之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構成為 具備SBM標題40亦可。換言之,SBM標題40係不僅是 SBM30#0,也可以具備在SBM30#1。在該情況下,SBM30#1 係成為具備由SBM標題40與位元映像資訊41之後半16區段 形成之有效的資料(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的構成,並對於 預定的記錄層成為具備複數個(上述例為2個)獨立的SBM30 的構成。 更具體而言’ SBM標題40係具備關於SBM管理對象之 區域範圍的資訊。也就是說,將成為利用位元映像資訊41 的管理對象之使用者資料區域14分為所謂利用SBM30#0管 理的區域範圍及利用SBM30#1管理的區域範圍之2個,並各 自具備管理的SBM標題40。由於利用SBM30#0側管理的區 域範圍與利用SBM30#1管理的區域範圍有所不同,因此將 具備關於SBM管理對象之區域範圍的資訊之SBM標題40各 自具備在SBM30#0及SBM30#1為佳。再者從上述更新次數 47 201034009 資訊的更新之觀點看來,在進行SBM30的部份更新之情況 下,也以在SBM30#0及SBM30# 1各自具備SBM標題40為佳。 如以上所示,管理預定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區域14的 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0#0、SBM30#1)也可以包 含具備關於利用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0#0、 SBM30#1)所包含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41#0、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加以管理之區域範圍的資訊 之標題(SBM標題40)。再者,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SBM30#0、SBM30#1)之標題(SBM標題40)也可以包含間隔 位元映像SBM30之更新次數資訊。 藉此’例如只在利用包含在SBM30#1之部份位元映像 資訊41#1所管理的區域進行記錄,只使SBM30#1之部份位 元映像資訊41#1有所變化的情況下,可以只更新 SBM30#1。若是在SBM30#0及SBM30#1兩方的部份位元映 像資訊有所變化的情況下,將包含SBM30#0及SBM30#1兩 方之TDMS21記錄在TDMA17。但是,若是在只使SBM30#1 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ΐ#ι有所變化的情況下,則是將包含 SBM30# 1 但不含 SBM30#0 的 TDMS21 記錄在 TDMA17。 如此一來’在利用預定的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 f理區域進行記錄的情況下,只要更新包含該預定的部份 位元映像資訊之間隔位元映像,並記錄在管理資訊區域 TDMA17即可。在包含預定的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之間隔位 元映像的官理區域進行記錄的情況下,不必更新全部的間 隔位元映像並記錄在管理資訊區域TDMa17。如此一來, 201034009 由於可以只將管理資訊中之必須更新的部份記錄在 TDMA17,因此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管理資訊區域 TDMA17。 又作為將32區段尺寸的位元映像資訊41分割為 SBM30峨SBM靈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分配的尺寸, 雖然是以各前半祕段及後半16區段均#分_情況為例 進行說明,但是就分配的尺寸而言則是不限於此。 例如,採用在SBM30#0分配前半30區段分(也就是作為 部伤位元映像資訊可具備之最大尺寸),在SBM30#1分配剩 餘的後半2區段之形態也可以達到效率。此係在將具備更新 次數資訊的SBM標題40只包含在SBM3 0#0的情況下尤其有 用。在該情況下,將利用包含在具備每次記錄SBM30於 TDMA17時非記錄不可的SBM標題4〇之SBM3〇#〇之位元映 像資訊41所管理的區域尺寸比利用包含在不具備SBM標題 40之SBM30#1之位元映像資訊41所管理的區域尺寸更大。 藉此,使利用位元映像資訊41所管理的區域大者能夠提高 位元映像資訊41之變化確切率,其結果為能夠抑制必須更 新SBM30#1的次數。 若是在SBM3 0#0及SBM3 0# 1的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有所 變化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所謂的將包含SBM30#〇及 SBM30#1兩方之TDMS21記錄在TDMA17。但是,若是在只 使SBM30#1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有所變化的情況下, 則是將包含SBM30#1但不含SBM30#0的TDMS21記錄在 TDMA17之方法。藉此,可以得到所謂能夠只將管理資訊 49 201034009 中之必須更新的部份記錄在TDMA17之上述效果。 又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0#0、SBM30#1)之標題 (SBM標題40)也可以包含顯示該資訊為間隔位元映像 (SBM30#0、SBM30# 1)的識別碼、或是關於利用各個間隔 位元映像(SBM30#0、SBM30#1)所包含之部份位元映像資 訊(°卩伤位元映像資訊41#〇、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加以管 理之管理對象的區域範圍的資訊。關於利用那樣的部份位 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訊係例如對象區域之最 前頭位址或尺寸等。 參 藉此,藉由讀取關於預定的間隔位元映像之標題的管 理對象之區域範圍的資訊(對象區域之最前頭位址或尺 寸),Bb夠預定該預定的間隔位元映像所管理的區域。再 者,藉由包含關於標題之管理對象的區域範圍之資訊(對象 · 區域之最前頭位址或尺寸),可以將間隔位元映像的管㈣ 域分配為任意尺寸等’而使分配易於變更,也可以達到開 拓使用者的選擇幅度(自由度)。 (3) TDDS32所具備的各種資訊 _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中的光碟1之丁〇1)832所保持的資 料内谷係與利用第4圖說明之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i 相同。 (4) 記錄再生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中的進行對於光碟i的記錄再生之 光碟記錄再生裝置100的構成係與使用第6圖說明的本發明 實施形態1巾之光碟記錄再生裝置⑽相同。 50 201034009 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中的對於光碟1的資訊進行記錄 之資訊記錄裝置及資訊記錄方法,係說明預定記錄層之使 用者資料區域14的尺寸超過預定尺寸(組合位元映像資訊 41及TDDS32及SBM標題40的尺寸成為1區域尺寸的情況之 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的情況之處理。在該情況下,對於 預定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區域14,形成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SBM30#0、SBM30#1)。再者,在管理資訊區域TDMA17 ^ 記錄包含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0#0、SBM30#1)中的1 個與光碟定義構造TDDS32之1區塊尺寸的光碟管理構造更 新單位。 上述的記錄處理或是後述的記錄處理係藉由使系統控 制部170(第6圖)控制記錄再生裝置100的各構成要素,並使 光學頭120照射雷射光於光碟丨加以進行。 . 又在預定記錄層之使用者資料區域14的尺寸超過預定 尺寸(組合位元映像資訊41&TDDS32及SBM標題4〇的尺寸 φ 成為1區域尺寸的情況之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的情況 下,將位7L映像資訊41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部 伤位元映像資訊41#〇、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再者,在 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〇#〇、SBM3〇#l)包含複數 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個亦可。 又在管理資訊區域TDMA17中的預定位置之區塊係記 錄上述的光碟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又取代那樣的光碟管理 構更新單位,記錄包含光碟定義構造及初期的缺 陷'月單TDFUl之1區塊尺寸的第2光碟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51 201034009 亦可。此時,光碟定義構造TDDS32係具備初期的缺陷清單 之位置資訊亦可。 又所謂初期的缺陷清單TDFL31係完全不含關於缺陷 區域的資訊之DFL項目43的最小尺寸之TDFL。換言之,所 謂初期的缺陷清單TDFL31只具備僅設定識別碼資訊等並 使DFL項目43的個數或更新次數資訊等為〇之DFL標題42、 以及設定識別碼並使更新次數資訊為0之DFL終止器44之 TDFL。由於初期的TDFL31為收納在1區段尺寸的尺寸,因 此即使連同TDDS32—起記錄也可以收納在1區塊(1群集)尺 寸。 又所謂上述之管理資訊區域TDMA17中的預定位置之 區塊’例如為管理資訊區域TDMA17之可記錄再生的區塊 中之位於最前頭的區塊。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3中之進行來自光碟1的 資訊再生之資訊再生裝置及資訊再生方法。再生處理係使 光學頭120接收照射雷射光於光碟丨後所得到的反射光而取 得再生訊號,並使系統控制部17〇(第6圖)控制記錄再生裝置 100的各構成要素’藉由進行訊號處理加以實行。 對於預定記錄層中之使用者資料區域14,形成複數個 間隔位元映像(SBM30#0、SBM30#1),並在光碟1的管理資 訊區域TDMA17記錄包含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SBM30#0、SBM30#1)中的丨個與光碟定義構造TDDS322 i 區塊尺寸的光碟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從該光碟丨的管理資訊 區域TDMA17讀出包含光碟定義構造TDDswiig塊尺寸 201034009 的光碟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並讀出間隔位元映像(SBM3〇#〇 或是SBM30#1)。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光碟1中,將位元映像資訊41分割為 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〇、部份位 元映像資訊41#1)。並在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SBM30#0、SBM30#1)包含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丄 個亦可。從這樣的光碟1讀出間隔位元映像,並從間隔位元 • 映像讀出部份位元映像資訊(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 #〇、或 是、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亦可。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光碟1的管理資訊區域TDMA丨7中 的預定位置之區塊,記錄光碟管理構造更新單位,或是記 錄包含光碟定義構造TDDS32及初期的缺陷清單丁以^^之 . 1區塊尺寸的第2光碟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從這樣的管理資 . 訊區域TDMA17中的預定位置之區塊,讀出光碟管理構造 更新單位,或是第2光碟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亦可。又光碟定 φ 義構造TDDS32係具備初期的缺陷清單之位置資訊亦可。又 在此,所謂管理資訊區域TDMA17的預定位置之區塊係例 如為管理資訊區域TDMA17之可記錄再生之區塊中位於最 前頭的區塊。 (5)初期TDMS20記錄(初期化initialize)方法 第13圖為顯示光碟記錄再生裝置100對於本發明之實 施形態3中的單次寫入光碟1進行初期化格式處理 (Initialization)的順序之流程圖。 步驟1301 :產生初期狀態的管理資訊。具體而言,管 53 201034009 理資訊產生部175係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中產生初期 狀態的SBM30、TDFL31、TDDS32。所謂初期狀態的 SBM30、TDFL3卜TDDS32為只設定各自的識別碼資訊等, 更新次數等全都為〇的狀態之管理資訊,針對SBM30及 TDFL31係各自與初期的SBM30及初期的TDFL31為相同意 義。 步驟1302:產生初期的TDMS20。具體而言,管理資訊 產生部17 5係將利用步驟13 01所產生的初期狀態之管理資 訊,以成為第10圖所示的狀態之初期TDMS20的形式之方 式,組合SBM30、TDFL31、TDDS32,製作上述記錄形式 的初期TDMS20。 更具體而言,例如在SBM30的尺寸成為1區塊與1區段 之合計33區段尺寸的情況,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中媒 保為了記錄所使用的3區塊分之資料區域,並達到以〇資料 全部清除該區域的狀態。再者,從最前頭的第1區塊之最前 頭配置初期的SBM30中之最前頭的17區段分資料(由SBM 標題40的1區段與位元映像41之前半16區段(部份位元映像 資訊41 #0)之合計17區段尺寸構成之初期的SBM30#0)。在第 1區塊的終端區段配置TDDS32。再者,從第2區塊的最前頭 配置初期的SBM30中之後半16區段分資料(包含部份位元 映像資訊41#1之初期的SBM30#1)。在第2區塊的終端區段 配置TDDS32。在第3區塊的最前頭配置初期的TDFL31。在 第3區塊的終端區段配置TDDS32。如此一來,產生相當於 TDMS20的資料。 201034009 又如第12圖所示,管理預定記錄層中之使用者資料區 域14的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SBM3_、SBM30#1), 也可以包含具備_彻其等各個複數_隔位元映像所 包含之部份位it映像資訊(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綱部份位 元映像資訊41#1)加以管理之區域範圍的資訊之標題(sbm 標題40)。在該情況下,配置在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i6〇中 確保的資料區域中的第2區塊的最前頭的資料係成為組合 SBM標題40之1區段、與初期的SBM3〇中的後半16區段分資 料(包含部份位元映像資訊41#1之初期的SBM3〇#1)之17區 段分的資料。 又SBM標題40也可以包含顯示該資訊為間隔位元映像 的識別碼、或是關於間隔位元映像之各個管理對象的區域 範圍的資訊(例如對象區域之最前頭位址或尺寸等)。又SBM 標題40也可以包含間隔位元映像SBM30的更新次數資訊。 又針對TDDS32 ’由於在後述的步驟1303或1305、步驟 1307中進行位置資訊的更新而使數值有所變化,因此以不 在此時點配置而是在記錄前才配置為佳。 步驟1303 :更新關於SBM30的位置資訊。具體而言, 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在此之後進行記錄時,更新產生在管 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之相當於TDDS32的資料中之SBM位 置資訊。更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0係利用存取位置管理 部173,算出初期TDMS20之可記錄的記錄位置(例如 TDMA17的最前頭位置)。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以指在利用 存取位置管理部173所算出的記錄位置(例如TDMA17的最 55 201034009 刖頭位置)的方式更新置資訊56。DFL#1位置資訊 58、DFL#2位置資訊59、肌#3位置資訊6〇分別為〇。再者, 對於在官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〇中所確保之記錄用的資料 區域中之預定位置,配置該資料。 又在此時點針對關於SBM3 〇之位置資訊的SBM3 〇# J位 置資汛61、以及關於TDFL31之位置資訊的TDFL#0位置資 訊57,由於無法尚未確定記錄哪在位置,因此以維持〇的狀 態亦可。或是將該等假設為正常記錄加以預測,成為利用 預測所設定的位置資訊之狀態(例如SBM30#1位置資訊61 係指在從TDMA17之最前頭的第2區塊之最前頭位置、 DFL#0位置資訊57係指在從TDMA17之最前頭的第3區塊的 最前頭位置)亦可。 步驟1304 :記錄初期TDMS20的一部份。具體而言,系 統控制部170係將進行記錄之雷射功率或策略等記錄條件 設定在雷射控制部130。對於在步驟1303中利用存取位置管 理部173所求出之進行記錄的位置,使用機械控制部14〇移 動光學頭120。利用記錄部171,記錄初期TDMS20之最初的 第1區塊資料,也就是初期的SBM30#0與TDDS32的組合資 料。又若是對該區塊的記錄為失敗的情況,再從步驟13〇3 重複處理,重複到達成正常記錄後進行記錄。 步驟1305 :更新關於SBM30的位置資訊。具體而言, 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在此之後進行記錄時,更新產生在管 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0之相當於TDDS32的資料中之SBM仅 置資訊。更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0係利用存取位置管理 201034009 部173,算出初期TDMS20之可記錄的記錄位置(例如步驟 13〇4中以1次記錄成功的情況,從TDMA7之最前頭的第2區 塊之最前頭位置)。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以指在利用存取 位置管理部173所算出的記錄位置(例如從TDN1A17最前頭 的第2區塊之最前頭位置)的方式更新SB]y[#u4置資訊61。 又SBM30#0位置資訊56係在步驟1304中指在已記錄的位 置。DFL#1位置資訊58、DFL#2位置資訊59、DFL#3位置資 訊60分別為0。再者,對於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16〇中所確 保之記錄用的資料區域中之預定位置(在該情況下為最前 頭第1區塊的終端區段),配置該資料。 又在此時點針對關於TDFL31之位置資訊的TDFL#0位 置資訊57 ’由於無法尚未確定記錄哪在位置,因此以維持〇 的狀態亦可。或是將其假設為正常記錄加以預測,成為利 用預測所設定的位置資訊之狀態(例如DFL#(M&置資訊57係 指在下個可記錄的位置之從TDMA17之最前頭的第3區塊 的最前頭位置之狀態)亦可。 步驟1306 :記錄初期TDMS20的一部份。具體而言,系 統控制部17 0係將進行記錄之雷射功率或策略等記錄條件 設定在雷射控制部13〇。對於在步驟13〇3中利用存取位置管 理部173所求出之進行記錄的位置,使用機械控制部140移 動光學頭120。再者,利用記錄部ι71,記錄初期Tdms2〇 之第2區塊的資料,也就是初期的§3]^30#1與丁1)1)832的組 合資料。又若是朝該區塊3的記錄為失敗的情況下,再從步 驟1305重複處理’重複到達成正常記錄後進行記錄。 57 201034009 步驟1307 :更新關於TDFL31的位置資訊。具體而言, 管理資訊更新部Π4係在此之後進行記錄時,更位 置資訊。更具體而言,系統控制部170係利用存取位置管理 部173 ’算出接續利用上述步驟1306記錄初期TDMS20—部 份的位置之下個可記錄的記錄位置(例如在步驟13〇3及 1306中1次記錄成功的情況’係從TD]V1A17的最前頭第3區 塊的位置)。管理資訊更新部174係以指在利用存取位置管 理部173所算出的記錄位置(例如從TDMA17的最前頭第3區 塊的位置)的方式更新DFL#〇位置資訊57。SBM3〇#〇位置資 參 訊56係以指在利用步驟13〇4所記錄的位置加以更新。 SBM30#1位置資訊61係以指在利用步驟13〇6所記錄的位置 加以更新。DFL#1位置資訊58、DFL#2>&置資訊59、DFL#3 位置資訊60分別為0(也就是與利用步驟13〇4所記錄的 . TDDS32相同)。以這樣的狀態進行記錄。 _ 步驟1308:記錄初期TDMS2〇的一部份。具體而言系 統控制部17G係將進行記錄之雷射功率或策略等記錄條件 没定在雷射控制部13〇。對於在步驟13()7巾利用存取位置I Θ 理部173所求出之進行記錄的位置使用機械控制部⑽移 動光學頭12G。再者,利用記錄部171,記錄初期搬〇 的最後1區塊之第3區塊的資料’也就是TDFL31與TDDS32 的、’且°貝才斗又右是朝該區塊的記錄為失敗的情況下,再 從步驟測重複處理,重_達成正纽雜進行記錄。 又TDDS32係在咖標題5〇中具備更新次數資訊等。在 初』化格式時,該更新次數係以〇等顯示為在初期化格式 58 201034009 時所圯錄的資訊之數值加以記錄。在此,針對SBM3〇& TDFL31由於在初期化格式處理中都是只有丨次,因此更新 次數貧訊係各自為〇進行記錄亦可,但是針對TDDS32係在 初期化格«為騎3纽錄。即使在騎況下,由於無論 任何一個TDDS32都是表示包含在初期TDMS2〇中的 TDDS32,因此以更新次數資訊為〇進行記錄。又例如,將 最初§己錄的TDDS32使更新次數資訊為〇,將第2次記錄的 TDDS32使更新次數資訊為1,將第3次記錄的TDDS32使更 新次數為2之設定純粹的更新次數進行記錄亦可。 利用上述結束初期化格式時之初期TDMS2〇的記錄處 理。 藉此,能夠在TDMA17中之已記錄的所有區塊(也就 是,在所謂TDMA17之最前頭位置的預定位置也都配置 TDDS32)配置TDDS32。為此,即使在藉由多層化•高密 度化等而使管理資訊的資料尺寸變大的情況下,縱然不檢 索TDMA17中最新的管理資訊,藉由讀出預定位置的資料 也能夠把握光碟1之區域構造。 又在第13圖中,雖然顯示了初期化格式時的記錄處 理,但是在記錄包含SBM30之通常的TDMS21之情況下, 如上述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的第(2)項所說明的,不一定 要以包含構成SBM30之SBM30#0及SBM30#1全部的形態進 行記錄亦可。換言之,如上述之本發明的實施形態3中的第 (2)項所示,使用SBM30之中位元映像資訊41被更新而只記 錄在包含對於TDMA17的記錄為必要資訊的區塊之方法亦 59 201034009 0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至3中的光碟1係具備1層以上的記 錄層之單次寫入光碟。第20圖為顯示光碟1的剖面圖。作為 一例,在第20圖中顯示具備3層記錄層之多層光碟卜光碟i 係由光束所照射側到遠的順序(也就是從基板丨〇 〇丨側的順 序)’具備包含記錄層L0、記錄層L1、記錄層L2之資訊記錄 層1002。使用者資料區塊14係設置在每一記錄層。 針對光碟1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在光碟基板1001上, 將設置了用以記錄因應位址訊號或控制資料的資訊訊號之 © 軌跡的記錄層L0、§己錄層L1、記錄層L2以該順序加以形 成。藉此’能夠製造達到將使用資料區域、缺陷管理區域、 預備區域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配置的記錄層。又在記錄 層與記錄層之間包含中間層等亦可。又在記錄層之上形成 · 覆蓋層亦可。 - 又在上述的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至3中,雖然省略說 明’但是如第15圖所示’在具備複數個TDMA的情況下’ 0 例如也有在TDMA17最前頭位置確保顯示現在使用中的 TDMA的資訊,也就是指示器用的區域。包含這樣的情況, 作為記錄本發明所述之初期TDMS20的預定位置進行說明 之所謂的TDMA17最前頭位置,為除了指示器用的區域之 用於TDMS(初期TDMS20及通常的TDMS21)記錄的區域之 最前頭位置,換言之為該光碟1中之管理資訊區域中最初被 記錄的區塊(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的區塊中之位於 最前頭的區塊)。 60 201034009 又也有在上述的指示器區塊記錄該TDMA之最初記錄 的TDDS32的複本之方法’若是讀出該指示器也可以把握光 碟1的區域構造。但是由於也存在有指示器不被記錄的狀態 (例如在存在有複數個TDMA之中,將最初所使用之讀入區 域4中的TDMA17成為使用中的狀態),因此即使在這樣的情 況’也可以得到藉由在所謂最初所使用之TDMA的最前頭 位置之預定位置一定配置包含TDDS32的資料之效果。 φ 又由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至3中的SBM30之尺寸為超 過1區塊尺寸的尺寸,也就是為2區塊尺寸以上,因此與 TDFL31所具備之DFL終止器44相同,也可以具備顯示 SBM30的終端位置之SBM終止器之類的資訊。 . 又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至3中,作為管理資訊雖然以 SBM30為例進行說明,但是不限於SBM3〇。即使適用在例 如初期化格式時等使記錄在TDMA17時之尺寸為1區塊尺 寸以上,並使與TDDS32組合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的尺 φ 寸成為1區塊超(2區塊以上)的管理資訊,也可以得到相同的 效果。 其次,針對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進一步加以說明。 (主要參數) 作為本發明所適用之記錄媒體的一例,雖然有藍光光 碟(BD)或其他規格的光碟,但是在此係關於Bd進行說明。 在BE>係因應記錄膜的特性而有再生專用型之BD-ROM、追 »己3己錄型•單次寫入型之BD_R、改寫記錄型之BD_RE等形 態,在本發明係適用R(追記型•單次寫入型)的形態之記錄 61 201034009 媒體。針對藍光光碟之主要的光學常數與物理格式,係揭 示在「藍光光碟讀本」(歐姆社出版)或是記載於藍光協會的 網頁(http://blu-ravdisc.com白皮書。 在BD係使用波長約略為405nm(對於標準值4〇5nm若將 誤差範圍的許可值為±5nm則是400〜410nm)之雷射光、及 開口數(NA:數值孔徑)約略為〇.85(對於標準值〇 85若將誤 差範圍的許可值為±〇.〇1則是〇.84〜〇·86)之對物鏡。BD的軌 道間距約略為0·32μιη(對於標準值〇·320μηι若將誤差範圍的 許可值為±0.010μιη則是0.310〜0.330μιη),並設置1層或是2 層記錄層。記錄層之記錄面係從雷射入射側為單面丨層或是 單面2層的構造,從BD之保護層的表面到記錄面的距離為 75μιη〜ΙΟΟμηι。 記錄訊號的調變方式係利用17ΡΡ調變,記錄的標記之 最短標記(2Τ標記:Τ為基準時脈的周期(藉由預定的調變規 則記錄標記的情況中之調變的基準周期))的標記長度為 0.149μιη(或是0.138μηι)(通道位元長:Τ為74.50nm(或是 69.00nm))。記錄容量為單面單層25GB(或是27GB)(更詳細 則是25.025GB(或是27.020GB))、或者單面2層50GB(或是 54GB)(更詳細則是50.050GB(或是54.040GB))。 通道時脈頻率在標準速度(BDlx)的傳送速率為 66MHz(通道位元速率66.000Mbit/s),4倍速(BD4x)的傳送速 率為264MHz(通道位元速率264.000Mbit/s),6倍速(BD6x) 的傳送速率為396MHz(通道位元速率396.000Mbit/s),8倍 速(BD8x)的傳送速率為528MHz(通道位元速率 62 201034009 528.000Mbit/s)。 標準線速度(基準線速度、lx)為4.917m/sec(或是 4.554m/sec)。2倍(2x)、4倍(4χ)、ό倍(6x)、及8倍(8x)的線 速度各自為 9.834m/sec、19.668m/sec、29.502m/sec、及 39.336m/sec。比標準線速度更高的線速度雖然一般都是標 準線速度的正整數倍,但是不限於整數,為正實數倍亦可。 又可以定義0.5倍(〇.5x)等比標準線速度更慢的線速度。 ^ 又上述係有關已經進展到商品化之主要每1層約略為 25GB(或是約略27GB)的1層或2層BD者,但是作為更大容量 化’也在研檢每1層的記錄容量達到約略為32GB或是約略 33.4GB之高密度bd、或者層數達到3層或是4層的BD,在 以後也會針對其等加以說明。 ' (關於多層) ' 當形成從保護層側射入雷射光而再生及/或記錄資訊 的單面光碟時,在記錄層為二層以上的情況,雖然在基板 φ 與保護層之間係設置複數層記錄層,但是在第21圖顯示該 情況中之多層碟片的構成例。圖示之光碟係利用(n+1)層的 資訊記錄層502加以構成(n為〇以上的整數)。當具體說明該 構成時’在光碟中,係從雷射光505射入側的表面依序層疊 覆蓋層501、(η+1)張的資訊記錄層(Ln〜L0層)502、再者基 板500。又在(n+1)張的資訊記錄層502之層間係插入用來作 為光學緩衝材之中間層503。換言之,在從光射入面隔著預 疋的距離之最内側的位置(從光源最遠的位置)設置基準層 (L0)’並從基準層(L〇)在光射入面側以增加層數的方式層疊 63 201034009 記錄屬(L1、乙2、,、[η)。 在4與單層碟片相比的情況,將多層碟片之從光射 入面到基準層L0的距離形成為與單層碟片中之從光射入面 到記大致相同為佳。如此—來,藉由不論層數 到最押 遠層)的距離成為一定(換言之,成為與單層碟 片中的=大致相__),料單層或是多層都能夠保 持關於二準層的存取之互換性。又能夠抑制伴隨著層數 增加1傾斜影響之增加。能夠抑制傾斜影響的增加雖
到傾斜的影響’但是藉由將到最内層的 二為與早層碟片大致相同的距離,即使增加層 會增加到最内層的距離。 又關於光點的進行方向(或是也稱為軌道方向、螺旋方 ° ),無論是順光路徑、逆光路徑皆可。
A在順光路經係在全部的層中,使再生方向為相同。換 。之’光點的進行方向係在全層都是由内周到外周的方 向,或是在全層都是由外周到内周的方向進行。 —方面在逆光路徑係利用某層與該層鄰接的層,使再 生方向相反。換言之,使基準層(L0)中的再生方向為由内 周朝向外周的方向之情況下,g己錄層中的再生方向則為 由外周朝向内周的方向,記錄層乙2中的再生方向為由内周 朝向外周的方向。換言之,再生方向係在記錄層1^^為〇 及偶數)為由内周朝向外周的方向,在記錄層Lm+l則為由 外周朝向内周的方向。或者是在記錄層1^111(^為〇及偶數)為 由外周朝向内周的方向,在記錄層Lm+1則為由内周朝向外 64 201034009 周的方向。 保護層(覆蓋層)的厚度係隨著藉由開口數ΝΑ的提升而 使焦點距離變短,且抑制根據傾斜之光點歪斜的影響,而 設定為更薄。開口數ΝΑ係對於在CD中為0.45,在DVD中為 〇_65,在BD中則約略為0.85。例如在記錄媒體的總厚度為 1.2mm程度中,將保護層的厚度成為ΙΟμιη〜2〇〇μπι為佳。 更具體而言,在1.1mm程度的基板上若是單層碟片則設置 0.1mm程度的透明保護層,若是二層碟片則在〇.〇75mm程度 φ 的保護層設置〇.〇25mm程度的中間層(間隔層)為佳。若是三 層以上的碟片則是將保護層及/或中間層的厚度變得更薄 為佳。 (1層至4層的各構成例) . 在此,在第22圖顯示單層碟片的構成例,在第23圖顯 示二層碟片的構成例,在第24圖顯示三層碟片的構成例, 在第25圖顯示四層碟片的構成例。如前述所示,在從光照 射面到基準層L0的距離成為一定的情況,不論在第23至25 β 圖中的任一個,碟片的總厚度略約為1.2mm(在也包含標籤 印刷等的情況,以成為1.40mm以下為佳),基板500的厚度 約略為1.1mm,並使從光照射面到基準層L0的距離約略為 0.1mm。在第22圖之單層碟片(於第21圖中η為0的情況)中, 覆蓋層5011的厚度約略為0.1mm,又在第23圖之二層碟片 (於第21圖中η為1的情況)中,覆蓋層5012的厚度約略為 0.075mm,中間層5032的厚度約略為0.025mm,又在第24 圖之三層碟片(於第21圖中η為2的情況)中,覆蓋層5013的厚 65 201034009 度、及/或中間隔5033的厚度,或者是第25圖之四層碟片(於 第21圖中n為3的情況)中,覆蓋層5〇14的厚度、及/或中間隔 5034的厚度係成為更薄為佳。 (光碟的製造方法) 此等單層或是多層的碟片(具有k層記錄層的碟片,k為 1以上的整數)係_利用以下所示的卫程加以製造。
換5之,在厚度約略為Umm的基板上介由開口數為 0.84以上、0.86以下的對物鏡,利用照射波長為4〇〇11爪以 上、410nm以下的雷射而形成可再生資訊的k個記錄層。 其次,在記錄層與記錄層之間係形成k_i個中間層。又 在單層碟片的情況,因為k=l,因此使k_1=〇而不形成中間 層。 其次,從基板側開始數在第k個記錄層(在多層碟片的 情況為從基板到最遠的記錄層)之上’形成厚度為〇 irnm以 下的保護層。
再者’在形成記錄層的工程中’在從基板側開始數形 成第i個(i為1以上、k以下的奇數)的記錄層時,使再生方向 以成為從碟片的内周側到外周側的方向之方式形成@、、 狀或是螺旋狀的軌道。又在從基板側開始數形成第〗個 以上、k以下的偶數)的記錄層時’使再生方向以成為义'、 片的外周側到内周側的方向之方式形成同心圓狀咬β螺、 狀的軌道。又在單層碟片的情況,由於因為k=1,因此禹& k=l中的1以上、k以下的奇數之i只有”1”,就第i個記錄層足 言為只形成1個記錄層,又由於在滿足k=i中的i以上让而 66 201034009 下的偶數之j不存在,因此不會形成第j個記錄層。 再者,在記錄層中之軌道,係可分配各種區域。 第26圖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光碟}之物理 性構成。在圓盤狀的光碟丨係使多個軌道2形成為例如同心 圓狀或是螺旋狀,在各個轨道2則是形成細微分割的多個區 段。又如後述所示,在各軌道2係將預定尺寸之區塊3為單 位記錄資料。 根據本實施形態的光碟1,比習知的光碟(例如25GB的 BD)使第1層資訊記錄層的記錄容量更為擴張。記錄容量的 擴張係可以藉由提升記錄線密度加以實現,例如可以藉由 將記錄在光碟之記錄標記的標記長度變短加以實現。在 此,所謂「提升記錄線密度」係意味著將通道位元長度變 短。所謂該通道位元係相當於基準時脈的周期T(藉由預定 的調變規則記錄標記的情況中之調變的基準周期T)的長 度。又光碟1即使為多層化亦可。但是在以下為了方便說 明,則是只提及1層資訊記錄層。又在設置複數層資訊記錄 層的情況中,即使設置在各資訊記錄層的軌道寬幅為相同 時,藉由在每層使標記長度不同,在同一層中標記長度相 同,而在每層使記錄線密度有所不同亦可。 軌道2係以每一個資料的記錄單位64kB(千位元組)分 為區塊,並依序分配區塊位址值。區塊係分割為預定長度 的次區塊,並以3個次區塊構成1區塊。次區塊係由前依序 分配從0到2的次區塊號碼。 (針對記錄密度) 67 201034009 其次,針對記錄密度,使用第27、28及29圖加以說明。 第27(A)圖為顯示25GB的BD之例子。在BD中雷射123 的波長為405nm ’對物鏡220的開口數(數值孔徑;να)為 0.85。 與DVD相同,即使在BD中,記錄資料係在光碟之軌道 2作為物理變化的標記列120、121加以記錄。在該標記尹丨1 中長度最短者稱為「最短標記」。在圖中標記121係最短標 記。 25GB記錄容量的情況,最短標記121的物理長度係成 為0.149um。此係相當於DVD的約1/2.7,即使變更光學系的 波長參數(405nm)與NA參數(0.85),而提升雷射的分解能, 也是接近光束能夠識別記錄標記的界限,也就是光學性分 解能的界限。 第28圖為顯示將光束照射在記錄在軌道上之標記列的 樣子。在BD中利用上述光學系參數使光點3〇約略成為 〇.39um。在光學系的構造不變動且使記錄線密度提升的情 況,由於對於光點30的點徑而言記錄標記為相對性變小, 因此再生的分解能變差。 例如第27(B)圖為顯示比25GB的BD更高記錄密度的光 碟例。即使在該碟片,雷射123的波長為4〇5nm,對物鏡220 的開口數(數值孔徑)為0.85。該光碟之標記列125、124之中 最紐標記(2T標記)125的物理性長度成為〇 ! 15um(或是 〇.11175um)。當與第27(A)圖比較時,由於點徑為大約相同 之〇.39um的一方面,記錄標記係相對性變小,而且,標記 201034009 間隔也變窄,因此再生的分解能變差。 利用光束再生記錄標記時的再生訊號振幅係隨著記錄 標記變短而減低,在光學性的分解能界限成為0。該記錄標 記的倒數稱為空間頻率,並將空間頻率與訊號振幅的關係 稱為OTF(光學轉換函數)。訊號振幅係隨著空間頻率變高而 直線下降。將訊號振幅成為0之再生的界限頻率稱為〇TF截 斷(cutoff)。 第29圖為顯示2 5 GB記錄容量的情況之〇TF與最短記錄 標的關係之圖表。BD之最短標記之空間頻率係對於〇TF截 斷為80%,接近OTF截斷。又得知最短標記的再生訊號振幅 也成為可檢測之最大振幅的約10%程度之非常小。在BD之 最短標記的空間頻率為非常接近OTF截斷之情況,換言 之,幾乎是不會出現再生振幅之情況的記錄容量係在BD中 相當於約略31GB。當最短標記的再生訊號頻率為〇TF截斷 頻率附近,或者為超過其之頻率時,或許也超過雷射的分 解能界限,使得再生訊號的再生振幅變小,形成SN比急遽 惡化的區域。 為此,第27(B)圖之高記錄密度光碟的記錄線密度係可 以假設使再生訊號的最短標記之頻率為從〇TF截斷頻率附 近的情況(雖然是OTF截斷頻率以下但是也包含沒有大幅減 低OTF截斷頻率的情況)到0TF截斷頻率以上的情況。 第30圖為顯示最短標記(2T)的空間頻率比〇TF截斷頻 率更咼,而且,2T的再生訊號之振幅為〇時之訊號振幅與空 間頻率的關係之一例的圖表。在第3〇圖中,最短標記長度 69 201034009 之2T的空間頻率為OTF截斷頻率的i.i2倍。 (波長與開口數與標記長度之關係) 又高記錄密度之光碟B中的波長與開口數與標記長度/ 間隔長度之關係如以下所示。 在最短標記長度為TMnm、最短間隔長度為TSnm時, 當以”P”表示(最短標記長度+最短間隔長度)時,p為 (TM+TS)nm。在17調變的情況,成為ρ=2Τ+2Τ=4Τ。當使用 雷射波長X(405nm±5nm、也就是400〜41〇nm),開口數 ΝΑ(0·85±0.01、也就是0.84〜0.86),最短標記+最短間隔長 度Ρ(在17調變的情況,由於最短長度成為2τ,ρ=2Τ+2Τ=4Τ) 的3個參數時, Ρ ^ λ/2ΝΑ 直到滿足上式而將基準Τ變小時,最短標記的空間頻率 則變成超過OTF截斷頻率。 相當於ΝΑ=0.8 5、λ=405時之0TF截斷頻率的基準τ係成為 T=405/(2x〇.85)/4=59.558nm (又相反地,在Ρ>λ/2ΝΑ的情況,最短標記的空間頻率 比OTF截斷頻率更低)。 如此一來,即使只是提升記錄線密度,根據光學性分 解能的界限使得SN比惡化。因此,由於資訊記錄層的多層 化之SN比惡化係在系統裕度的觀點成為無法容許的情況。 尤其是如上述所示,從最短記錄標記的頻率超過〇tf截斷 頻率的一帶開始,SN比惡化變得更為明顯。 又以上雖然是比較最短標記的再生訊號之頻率與〇tf 70 201034009 截斷頻率而針對記錄密度加以闡述者,但是在高密度更為 進展的情況’根據下個最短標記(更甚者為下下個最短標記 (更甚者為第二短標記以上的記錄標記))的再生訊號之頻率 與OTF截斷頻率的關係,並基於與上述相同的原理,設定 對應各自的記錄密度(記錄線密度、記錄容量)亦可。 在此,就波長405nm、開口數〇·85等之具有規格說明書 之BD中之每1層的具體記錄容量而言,在最短標記的空間 頻率為OTF截斷頻率附近的情況中,可以推定例如約略 29GB(例如 29.0GB±0.5GB、或是29.0GB±1GB 等)或是其以 上’又或者約略30GB(例如30.0GB±0.5GB、或是 30.0GB±1GB等)或是其以上、又或者約略31GB(例如 31_0GB±0.5GB、或是31.0GB±1GB等)或是其以上,又或者 約略 32GB(例如 32.0GB±0.5GB、或是 32.0GB±1GB 等)或是 其以上等。 又就最短標記的空間頻率為OTF截斷頻率以上之每j 層的記錄容量而言,可以推定例如約略32GB(例如 32.0GB±0_5GB、或是32.0GB±1GB等)或是其以上,又或者 約略33GB(例如33.0GB士0.5GB、或是33.0GB±1GB等)或是 其以上、又或者約略33.3GB(例如33.3GB±0.5GB、或是 33.3GB 士 1GB等)或是其以上,又或者約略334GB(例如 33.4GB±0.5GB、或是33‘4GB±1GB等)或是其以上,又或者 約略34GB(例如 34.0GB±0.5GB、或是34.0GB士 1GB 等)或是 其以上,又或者約略35GB(例如35.0GB±0_5GB、或是 35.0GB 士 1GB等)或是其以上等。 71 201034009 尤其是在記錄密度約略為33.3GB的情況,以3層能夠實 現約100GB(99.9GB)的記錄容量,當成為33.4GB時以3層能 夠實現100GB以上(100.2GB)的記錄容量。此係與將25GB的 BD形成4層的情況之記錄容量大致相同。例如在記錄密度 為33GB的情況,以33x3=99GB則是與100GB之差為 1GB(1GB以下),在為34GB的情況,以34x3=102GB則是與 100GB之差為2GB(2GB以下),在為33.3GB的情況,以 33.3x3=99.9GB則是與 100GB之差為0.1GB(0.1GB以下),在 為33.4GB的情況’以33.4x3=100.2GB則是與100GB之差為 〇_2GB(0.2GB以下)。 又當大幅擴張記錄密度時,如先前敘述所示,根據最 短標記的再生特性之影響,使精密的再生變得困難。因此, 就一邊抑制記錄密度的大幅擴張,而且一邊實現100(3]3以 上的記錄密度而言,約略33 4GB為能夠實現的。 在此’產生將碟片的構造成為每1層25GB之4層構造、 或是每1層33〜34GB之3層構造的選擇性。在多層化係伴隨 著在各記錄層中之再生訊號振幅的降低(SN比惡化)、或是 多層雜散光(來自相鄰的記錄層之訊號)的影響等。為此,藉 由不是成為25GB的4層碟片,而是33〜34GB之3層碟片,可 以—邊極力抑制那樣的雜散光的影響,一邊利用更少的層 數(不疋4層而是3層)實現約100GB。為此’一邊極力回避多 層化’一邊想要實現約100GB的碟片製造者,係可以選擇 33〜34GB之3層化。一方面,想要在習知的格式(記錄密度 25GB)實現約1〇〇GB的碟片製造者係可以選擇25gb之*層 72 201034009 化。如此一來,具有不同目的的製造者係根據各自不同的 構成’可以實現各自的目的,並且可以提供碟片設計的自 由度。 又當每1層的記錄密度為30〜32GB程度時,雖然在3層 碟片中 >又有達到l〇〇GB(90〜96GB程度),在4層碟片中則可 以實現120GB以上。其中’ f記錄密度約略為3細時,在4 層碟片中可以實現約略128GB的記錄容量。所謂該128的數 字也是整合便利於利用電腦處理上之2的冪次(2的7次方)之 數值。再者,在與利用3層實現約100(58之記錄密度者相比 時,對於最短標記之再生特性此等者為比較不嚴謹。 由此看來,在記錄密度的擴張時,利用將記錄密度設 為複數種種類(例如約略32GB及約略33.4GB等),並藉由複 數種種類的記錄密度與層數的組合,對於碟片製造者可以 &供設計的自由度。例如可以達成對於一邊抑制多層化影 響,一邊圖取大容量化的製造者而言,提供所謂製造根據 33〜34GB的3層化之約ioogb的3層碟片之選擇性,對於一 邊抑制再生特性影響,一邊圖取大容量化的製造者而言, 提供所謂製造根據30〜32GB的4層化之約120GB以上的4層 碟片之選擇性。 又關於記錄方式,藉由在媒體上形成溝,雖然是形成 溝部、及溝與溝之間的溝間部,但是有記錄在溝部、或是 記錄在溝間部、或是記錄在溝部與溝間部兩者之各種方 式。在此,在溝部與溝間部之中,記錄在從光射入面看來 為凸部侧的方式稱為On-Groove方式,記錄在從光射入面為 73 201034009 :的方式稱為In_Gr〇〇ve方式。在本發明中作為記錄方 :疋on-Groove方式,或是In_Gr〇〇ve方式或是無論兩方 式的任何一方都許可的方式尤其不管。 又在兩方式的任何—方都許可的方式之情況,該媒體 ^易於辨識為哪-個記錄方式,將顯示為〇n.G_e方式 ^ Gro〇Ve方式之記錄方式辨識資訊記錄在媒體上亦 ^。在該情況,將針對各層之記錄方式辨識資訊集合在基 準層(從絲人面看來為最遠綱層(L0)或是最近層、或是
麵動時以最初存取的方式加以決定的層等)加以記錄亦 y ’在各層只將關於該層之記錄方式辨識資訊加以記錄亦 可’在各層將關於全部層之記錄方式辨識資訊加以記錄亦 可。 又就記錄記錄方式辨識資訊的區域而言,有BCA(燒錄 區)、或碟片資訊區域(位在比資料記錄區域更内周側或/及 外周側,主要儲存控制資訊的區域,又在再生專用區域比 資料記錄區域使軌道間距變得更廣)、或蛇行軌(在蛇行軌重
疊3己錄)等,記錄在任一區域或是任何複數個區域或是全部 區域亦可。 又關於蛇行軌的開始方向,利用〇n_Gr〇〇ve方式與 In-Groove方式形成為互相相反亦可。換言之,若是在利用 On-Groove方式而蛇行軌的開始方向為由碟片的内周側開 始的情況,在利用In-Groove方式則將蛇行軌的開始方向成 為由碟片的外周側開始(或者,若是在利用〇n_Gr〇〇ve方式 而蛇行軌的開始方向為由碟片的外周側開始的情況,在利 74 201034009 用In-Groove方式則將蛇行執的開始方向成為由碟片的内周 側開始)亦可。如此一來’藉由利用0n-Gro〇ve方式與 In-Groove方式使蛇行軌的開始方向形成為互相相反,無論 是哪一個方式都可以使循軌的極性相同。為何會如此,由 於在On-Groove方式,係對於從光射入面成為凸部侧進行記 錄者’在In-Groove方式,則是對於從光射入面成為凹部侧 進行記錄者,假設在兩者溝的深度為相同的情況,會使循 軌的極性成為相反的關係。因此,藉由在兩者將蛇行軌的 開始方向也成為互相相反’而可以使循軌極性成為相同。 又關於記錄膜的特性,根據記錄部份與未記錄部份之 反射率的關係,而有以下的2種特性。換言之,使未記錄部 伤較已δ己錄部份更高反射率(Highto-Low)之扭〇[特性以 . 及使未記錄部份較已記錄部份更低反射率(Lo w-to-High)之
- U〇H特性。在本發明中,作為媒體的記錄膜特性,為HtoL 特性、或是LtoH特性、或者哪一方都許可者尤其不管。 賴特性的方^,將顯*細⑶躲錢LtoH特性的記錄 膜特性辨識資訊記錄在媒體上亦可。針對多層媒體,記錄 ❿ 在%彳都δ午可者的情況,以易於辨識為哪-個記 針對各層的記錄難性觸資訊亦可。在該情況, 在該情況,將針對
"百寸』加以記錄亦可,在夂屉口收胡私
’辦識貢訊加以記錄亦可’在各層將關於 膜特性辨識資訊加以記錄亦可。 75 201034009 又“錄記錄膜特性辨識資訊的區域而言,有隐(燒 、1或碟片資訊區域(位在比資料記錄區域更内周側或/ 欠。 i主要儲存控制資訊的區域,又在再生專用區域 比資料記錄區域使軌道間距變得更廣)、或蛇行軌(在蛇行軌 重疊記錄)等’記錄在任一區域或是任何複數個區域或是全 部區域亦可。 又關於以上的各種格式或方式,當提升記錄密度時, 雖然會發生魏個靖密賴存在,妓根據記錄密度的
不同,以採用其-部分…部料採用的方式,採用其他 的格式或方式亦可。
如以上說明所示,本發明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 係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資訊記錄之單 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前述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 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記錄 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訊區 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述 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之前 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位元 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訊之碟片定 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區 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區塊尺 寸的尺寸’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 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 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在前述管 76 201034009 理資訊區域係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中的1個 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 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 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前述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前述位元 映像資訊係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前述各個複 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 的1個。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悲’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就前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官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77 201034009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 λ 蜂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人&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_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 塊。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係對於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 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 進行資 訊的記錄之資訊記錄裝置,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 係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 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 訊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 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 位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訊之碟 片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區 塊尺寸的尺寸’前述資觀錄裝置,係在前述預定記錄層 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對 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f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 述間隔位元映像,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 個間隔位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丨區塊尺寸 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201034009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 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㈣狀的尺奴㈣,將前述位 元映像資訊分料魏個部触元映像魏在前述各個 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包含前述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 的1個。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财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人A、,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 79 201034009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區 塊。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方法,係對於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 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資訊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 訊的記錄之資訊記錄方法,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 係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 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 訊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 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 位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訊之碟 片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區 塊尺寸的尺寸,前述資訊記錄方法,係包含:在前述預定 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 況,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 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步驟;及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 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 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的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進一步包含:在前述預定記錄 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況, 將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之步 201034009 驟’及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驗元映像包含前述複數個部 伤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個之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m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右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就前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剛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右疋根據某實施形態,則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右疋根據某實施形態,别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述 初期缺陷清早的位置資訊’就則述初期缺陷清單而言,為 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區 81 201034009 塊0 本發明之資訊再生裝置,係從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 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再生之資訊再生裝置,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Z,係 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 > ’久用以έ己
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ο凡 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貝前 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之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位 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之碟片 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二資料 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R義構造組 = 尺寸的尺寸,切述就㈣層之前錢_資料賴 尺寸超過駭的尺权料,料叙前述 使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在 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S映像中的二個
與前述碟R義構造之旧塊尺寸的碟片管理構 位,前述資訊再生裝置,係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讀出包含 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 單位,而讀出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若是;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 者資料區域的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 二、一 資訊係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述位兀映像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述各個複數個 f伤位凡映像資訊中的1 82 201034009 個’前述資訊再生裝置係由 份位元映像資訊。 前述間隔位元映像讀出前述部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 訊的標題。
若疋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俜因 應前述使歸㈣輯的尺切加㈣加,就前述預定=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I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 料區域的尺寸。 _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 的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 _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言,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前述資訊再生裴 置係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讀出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 位與前述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個。 83 201034009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區 塊。 本發明之資訊再生方法,係從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 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再生之資訊再生方法’前述早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 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用以記 錄關於前述卓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之管理資訊
區域,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 述管理資訊’係包含:包含用以管理預定的前述記錄層之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記錄狀態之位元映像資訊的間隔位 元映像;及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置資气之碟片
定義構造’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丨區塊 尺寸的尺寸’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 尺寸超過預定的尺寸之情況,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 使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驗元映像,在前述 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中的^固 與前述碟》定義構造之i區塊尺寸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 位’前述資訊再生方法’係包含: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讀 出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m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 造更新單位,而讀出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 者資料區賴尺核過贱蚊寸 84 201034009 資訊係分割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前述各個複數個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 個,前述資訊再生方法,進—步包含:由前述間隔位元映 像讀出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的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 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利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 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以管理的區域範圍之資 訊的標題。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 應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增加㈣加,财述預定的 尺寸而言,為組合前述位元映像資訊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與前述標題的尺寸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尺寸。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所管理的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 的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 映像的更新次數資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 置的區塊’記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包含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寸的第2碟片管理 構造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 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就前述初期缺陷清單而言, 為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缺陷清單,前述資訊再生方 85 201034009 法,進一步包含: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 讀出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與前述第2碟片管理構造 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之步驟。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位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錄再生區塊中最前頭的區 塊。 又若是根據本發明,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1 個以上的記錄層,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 記錄媒體,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用以記 錄使用者資料之資料區域;及用以記錄關於前述資訊記錄 媒體的管理資訊,也就是碟片管理構造之管理資訊區域, 前述資料區域係具備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述碟片管理構 造,係由在前述每個記錄層用以管理前述資料區域中的記 錄未記錄狀態之間隔位元映像;用以管理前述資料區域中 的缺陷之缺陷清單;及具備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中 的佈局資訊、或是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及前述缺陷清單 的位置資訊之碟片定義構造加以構成,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及前述缺陷清單係將每個各自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所 形成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記錄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 在組合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元映像與前述碟片 定義構造的尺寸具有1區塊尺寸超的尺寸,至少在前述管理 資訊區域中的預定位置之區塊記錄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201034009 為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中最初被記錄的區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前述管理資訊區域最前頭的區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記錄組 合初期狀態之前述缺陷清單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所形成之 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係分割為能夠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而形成1區 塊尺寸的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位之複數個部份間隔位 元映像,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組合前述部份間隔位元 映像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所形成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 定義構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係由顯示前述資料區域内的每個前述區塊之記錄 未記錄狀態的位元映像資料;及具備關於前述位元映像資 料的資訊之標題加以構成,在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域記錄組 合前述間隔位元映像中之不含前述位元映像資料之前述標 題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所形成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 位。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方法,係進行對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 層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 之資訊記錄方法,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 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資料區域;及用以記錄關於前述資 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也就是碟片管理構造之管理資訊 87 201034009 區域,前述資料區域係具備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述碟片 管理構造,係由在前述每個記錄層用以管理前述資料區域 中的記錄未記錄狀態之間隔位元映像;用以管理前述資料 區域中的缺陷之缺陷清單;及具備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 媒體中的佈局資訊、或是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及前述缺 陷清單的位置資訊之碟片定義構造加以構成,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及前述缺陷清單係將每個各自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組合所形成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記錄在前述管理資訊 區域,在組合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元映像與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的尺寸具有1區塊尺寸超的尺寸,前述資訊記 錄方法係至少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中的預定位置之區塊記 錄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理構 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中最初被記錄的區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前述管理資訊區域最前頭的區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在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記錄組 合初期狀態之前述缺陷清單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所形成之 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係分割為能夠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而形成1區 塊尺寸的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位之複數個部份間隔位 元映像,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組合前述部份間隔位元 201034009 映像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所形成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 定義構造更新單位。 ”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係由顯示前述資料區域内的每個前述區塊之記錄 未記錄狀態的位元映像資料;及具備關於前述位元映像資 料的資訊之標題加以構成,在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域記錄二 合前述間隔位元映像中之不含前述位元映像資料之前述標 冑與前述碟片^義構造所形成之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 位。 本發明之資訊記錄裝置,係進行對具備i個以上的記錄 層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的記錄 . 之資訊記錄裝置,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 用以6己錄使用者資料之資料區域;及用以記錄關於前述資 • 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也就是碟>;管理構造之管理資訊 區域,七述=貝料區域係具備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述碟片 φ 官理構造,係由在前述每個記錄層用以管理前述資料區域 中的§己錄未S己錄狀態之間隔位元映像;用以管理前述資料 區域中的缺陷之缺陷清單;及具備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 媒體中的佈局資訊、或是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及前述缺 fee單的位置資訊之碟片定義構造加以構成,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及前述缺陷清單係將每個各自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組合所形成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記錄在前述管理資訊 區域’在組合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元映像與前述 碟片定義構造的尺寸具有i區塊尺寸超的尺寸,前述資訊記 89 201034009 錄裝置係具備至少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中的預定位置之區 塊記錄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 理構造更新單位的控制部。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中最初被記錄的區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而言, 為前述管理資訊區域最前頭的區塊。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預定位置 的區塊記錄組合初期狀態之前述缺陷清單與前述碟片定義 構造所形成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係分割為能夠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而形成1區 塊尺寸的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位之複數個部份間隔位 元映像,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組合前述 部份間隔位元映像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所形成之1區塊尺 寸的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更新單位。 若是根據某實施形態,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 元映像,係由顯示前述資料區域内的每個前述區塊之記錄 未記錄狀態的位元映像資料;及具備關於前述位元映像資 料的資訊之標題加以構成,前述控制部係在前述預定位置 的區域記錄組合前述間隔位元映像中之不含前述位元映像 資料之前述標題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所形成之前述碟片定 義構造更新單位。 本發明之資訊再生方法,係從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 201034009 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再生之資訊再生方法,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 具備.用以a己錄使用者資料之資料區域;及用以記錄關於 前述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也就是碟片管理構造之管 理資訊區域’前述資料區域係具備在前述每個記錄層,前 述碟片管理構造,係由在前述每個記錄層用以管理前述資 料£域中的δ己錄未§己錄狀態之間隔位元映像;用以管理前 ^ 述負料區域中的缺陷之缺陷清單;及具備前述單次寫入資 訊記錄媒體中的佈局資訊、或是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及 前述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之碟片定義構造加以構成,前述 間隔位元映像及前述缺陷清單係將每個各自與前述碟片定 義構造組合所形成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記錄在前述管 理資訊區域在組合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 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的尺寸具有1區塊尺寸超的尺寸,前述 資訊再生方法係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中的預定位置之區 • 塊’讀出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 理構造更新單位。 s 本發明之資訊再生褒置,係從具備_以上的記錄層並 以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再生之資訊再生裝置,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貝係 具備: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資料區域;及用以記錄關於 前述資訊記錄媒體的管理資訊,也就是碟片管理構造氣 理資訊區域,前述資料區域係具備在前述每個記錄層之二 述碟片管理構造,係由在前述每個記錄層用以管理前述4 91 201034009 料區域中的記錄未記錄狀態之間隔位元映像;用以管理前 述資料區域中的缺陷之缺陷清單;及具備前述單次寫入資 訊S己錄媒體中的佈局資訊、或是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及 前述缺陷清單的位置資訊之碟片定義構造加以構成,前述 間隔位元映像及刚述缺陷清單係將每個各自與前述碟片定 義構造組合所形成的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記錄在前述管 理資§fl區域,在組合1個前述記錄層中的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的尺寸具有1區塊尺寸超的尺寸,前述 資訊再生裝置係具備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中的預定位置之 _ 區塊讀出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丨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 管理構造更新單位的控制部。 產業之可利用性 關於本發明之資訊記錄媒體係可以適用在能夠達到對 — 任何場所的隨機記錄之單次寫入光碟等,又關於本發明之 資訊記錄再生方法係可以適用在可記錄再生能夠達到對任 · 何場所的隨機記錄的單次寫入光碟之光碟驅動裝置等。 【圖式簡單說明】 _ 第1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圖面。 第2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某記錄層中 之資料構造的圖面。 第3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初期TDMS的資料權 造之圖面。 ’ 第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TDDS的保持資訊 圖面。 ' 92 201034009 第5⑷至⑷圖為關於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tdms的記 錄影像、及TDDS所示的位置資訊之圖面。 第6圖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 尤碟s己錄再生裝置的方 塊圖。 第7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初期化格式 (Inistialize)處理的流程圖。 第8⑷及(b)圖為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中之初期 TDMS的資料構造之圖面。 第9圖為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初期化格式 (Inistialize)處理的流程圖。 第10圖為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中之初期tdms的資 料構造之圖面。 第11(a)及(b)圖為關於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中之tdms 的記錄影像、及TDDS所示的位置資訊之說明圖。 第12圖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中之初期麵的資料 構造說明圖。 第13圖為顯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初期化格式 (Inistialize)處理的流程圖。 第14(a)至(c)圖為顯示TDMA的更新處理之圖面。 第15圖為顯示配置在某記錄層的複數個TDMA之圖 面。 第16圖為顯示TDMS的保持資訊之圖面。 第Π圖為顯示初期TDMS20之資料構造的圖面。 第18圖為顯示初期TDMS20之資料構造的圖面。 93 201034009 第19(A)及(B)圖為說明位元映像資訊的圖面。 第20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剖面圖面。 第21圖為顯示多層碟片的構成例之圖面。 第22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單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第23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二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第24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三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第25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四層碟片的構成例 之圖面。 第2 6圖為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中之光碟的物理性構成 之圖面。 第27(A)圖為顯示25GB的BD例之圖面,第27(B)圖為顯 示比25GB的BD更高記錄密度之光碟例之圖面。
第28圖為顯示將光束照射在記錄於軌道上之標記列的 樣態之圖面。 第29圖為顯示25GB記錄容量的情況之OTF與最短記錄 標記之關係的圖面。 第30圖為顯示最短標記(2T)的空間頻率比OTF截斷頻 率更高,且2T的再生訊號的振幅成為0之例子的圖面。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碟片基板 3...區塊 2.. .軌道 4...讀入區域 94 201034009 5.. .資料區域 6.. .讀出區域
10、1卜 12、13...DMA 14.. .使用者資料區域 15、16…預備區域 53.. .記錄模式資訊 54.. .内周預備内TDMA尺寸 55.. .外周預備内TDMA尺寸 56.. .5.M#0位置資訊 57.. .DFL#0位置資訊 58.. .DFL#1位置資訊 59.. .DFL#2位置資訊 60.. .DFL#3位置資訊 61.. .5.M#1位置資訊
17.. .TDMA
20…初期TDMS
21.. .TDMS
30.. .5.M
31.. .TDFL
32.. .TDDS 40.. .5.M 標題 41.. .位元映像資訊 42.. .DFL 標題 43.. .DFL 項目 44.. .DFL終止器 50.. .DDS 標題 51.. .内周預備區域尺寸 52.. .外周預備區域尺寸 100…光碟記錄再生裝置 110··.命令處理部 120.. .光學頭 130.. .雷射控制部 140.. .機械控制部 150.. .記憶體 160.. .管理資訊儲存記憶體 170.. .系統控制部 171.. .記錄部 172.. .再生部 173.. .存取位置管理部 174.. .管理資訊更新部 175.. .管理資訊產生部 180.. .1.0匯流排 95

Claims (1)

  1. 201034009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 層,並以區塊單位進行資訊之記錄的單次寫入資訊記錄 媒體, 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 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 用以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之管理 資訊的管理資訊區域,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位元映像資訊者,而該位元 映像資訊係用以管理預定前述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記錄狀態;及 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 置資訊者, 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區 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區 塊尺寸的尺寸, 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超過預定尺寸之情況下,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 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係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 位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 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201034009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在岫述預疋§己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超過前述財尺寸之情況下,前述位元映像資訊係分割 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個。 3. 如申=專利範圍第2項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區 域範圍之資訊的標題’該區域範圍係利用前述各個複數 個間隔位元映像所包含之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而管 理者。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應前述使用者資料 ' 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 而前述預定尺寸,係於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前述碟 φ 片定義構造與前述標題的尺寸形成1區塊尺寸的情況 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所管理之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的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剛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更新次數資 訊。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97 201034009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記錄以下 之中的任一個: 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 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 寸的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 置資訊, 前述初期缺陷清單,係不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 缺陷清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其中, 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係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 錄再生區塊中位於最前頭的區塊。 9. 一種資訊記錄裝置,係對於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以 區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記錄之資訊記錄裝置, 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 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 用以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之管理 資訊的管理資訊區域,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位元映像資訊者,而該位元 硬項資訊係用以管理預定前述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 料區域的記錄狀態;及 201034009 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 置資訊者, 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區 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1 塊尺寸的尺寸’ 前述資訊記錄裝置,係 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 超過預定尺寸之情況下,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 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 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丨區塊尺寸的碟 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在則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超過%述預疋尺寸之情況下,將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分割 • 為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在則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包含前述複數個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個。 Η.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0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區 域範圍之資訊的標題,該區域範圍係利用前述各個複數 個間隔位元映像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而管 理者。 12’如申租專利範圍第u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99 201034009 刖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應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 刖述預定尺寸,係於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前述碟片 定義構造與前述標題的尺寸形成1區塊尺寸的情況下,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刚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所管理之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的資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n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刖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更新次數資 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記錄以下 之中的任一個: 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 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丨區塊尺 寸的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 置資訊, 月’j述初期缺陷清單’不包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 缺陷清單。 16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資訊記錄裝置其中, 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係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 錄再生區塊中位於最前頭的區塊。 201034009 17.—種資訊記錄方法,係對於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以 區塊單位進行資訊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 的記錄之貧訊記錄方法’ 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 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 用以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之管理 資訊的管理資訊區域,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位元映像資訊者,該位元映 像資訊係用以管理預定前述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記錄狀悲,及 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 置資訊者, 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區 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區 塊尺寸的尺寸, 前述資訊記錄方法,係包含: 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超過預定尺寸之情況下,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 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步驟, 及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 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1區塊尺寸的碟 101 201034009 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的步驟。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進一步 包含以下步驟: 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超過前述預定尺寸之情況,將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分割為 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及 在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包含前述複數個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個。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區 域範圍之資訊的標題,該區域範圍係利用前述各個複數 個間隔位元映像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而管 理者。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應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 前述預定尺寸,係於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前述碟片 定義構造與前述標題的尺寸形成為1區塊尺寸的情況 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所管理之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的資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更新次數資 201034009 訊。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記錄以下 之中的任一個: 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 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 寸的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 置資訊, 前述初期缺陷清單,不包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 缺陷清單。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資訊記錄方法,其中, 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係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 錄再生區塊中位於最前頭的區塊。 25. —種資訊再生裝置,係從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以區 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的 再生之資訊再生裝置, 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 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 用以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之管理 資訊的管理資訊區域,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位元映像資訊者,該位元映 103 201034009 像資訊係用以管理預定前迷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記錄狀態;及 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 置資訊者, 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尺寸係與前述使用者資料區 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迷碟片定義構造組合成為旧 塊尺寸的尺寸, 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超過預定尺寸之情況下,對於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 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含前述複數個間隔位 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之!區塊尺寸的碟 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前述資訊再生裝置,係 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讀出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 之!區塊尺寸㈣《片管理構造更鱗位,而讀出前 述間隔位元映像。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超過前述預定財讀況,前述位元映像:纽係分割為 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1個, 元映像讀出前 前述資訊再生裝置係由前述間隔位 104 201034009 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區 域範圍之資訊的標題,該區域範圍係.前述各個複數 個間隔位元映像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而其 理者。 。6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應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 , 前述預定尺寸,係於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前述碟片 定義構造與前述標題的尺寸形成丨區塊尺寸的情況下, 之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前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所管理之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的資訊。 3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更新次數資 訊。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記錄以下 之中的任一個: 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 包含前述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丨區塊尺 寸的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105 201034009 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 置資訊, 前述初期缺陷清單,不包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 缺陷清單, 前述資訊再生裝置係由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讀出 之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與前述第2碟片管理構造 更新單位之中的任一個。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之資訊再生裝置,其中, 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係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 錄再生區塊中位於最前頭的區塊。 33. —種資訊再生方法,係從具備1個以上的記錄層並以區 塊單位進行記錄之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進行資訊的 再生之資訊再生方法, ' 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係具備: - 用以記錄使用者資料之使用者資料區域;及 用以記錄關於前述單次寫入資訊記錄媒體之管理 ^ 資訊的管理資訊區域, 前述使用者資料區域係設置在前述每個記錄層, 前述管理資訊,係包含: 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位元映像資訊者,該位元硬 項資訊係用以管理預定前述記錄層之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記錄狀態;及 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關於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位 置資訊者, 106 201034009 與前述使用者資料區 定義構造組合成為1區 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 域的尺寸無關,而是與前迷碟片 塊尺寸的尺寸, ^ m -¾. w sc 超過就尺寸之情況下,對^域的尺寸 丁於别述預定記錄層之前
    用者資料區域,形成複數個前述間隔位元映像,使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記錄包 元映像中的1個與前述碟片定義 ^ 個間隔位 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義構㈣尺寸的碟 前述資訊再生方法,係包含: 疋義構造 而讀出前 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讀出包含前述碟片 之1區塊尺寸的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步驟。 34,如申請專職®第則之資料生方法,其中 在前述預定記錄層之前沭估田土, 月J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 超過前述預定尺寸之情況,前诚 这位疋映像資訊係分割為 複數個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前述複數個 部份位元映像資訊中的丨個, 前述資訊再生方法,進—步包含: 由前述_位元映像讀㈣料純元映像資訊 35.如申請專利範_34項之f訊再生方法,立中, 前述各個複數個間隔位元映像,係包含含有關於區 107 201034009 域範圍之資訊的標題,該區域範圍係利用前述各個複數 個間隔位元映像所包含的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加而 管理者。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資訊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位元映像資訊的尺寸係因應前述使用者資料 區域的尺寸增加而增加, 前述預定尺寸,係前述位元映像資訊、前述碟片定 義構造與前述標題的尺寸形成1區塊尺寸的情況下,前 述使用者資料區域的尺寸。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資訊再生方法,其中, 月’J述標題係包含關於利用前述部份位元映像資訊 所管理之區域範圍之最前頭位址及尺寸的資訊。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之資訊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標題係包含前述間隔位元映像的更新次數資 訊0 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之資訊再生方法其中, 在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記錄以下 之中的任—個: 前述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及 i3刖述碟片定義構造與初期缺陷清單之1區塊尺 寸的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 前述碟片定義構造係包含前述初期缺陷清單的位 置資訊, 前述初期缺陷清單,不包含關於缺陷區域的資訊之 201034009 缺陷清單, 前述資訊再生方法,進一步包含: 由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預定位置的區塊讀出前述 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位與前述第2碟片管理構造更新單 位之中的任一個之步驟。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之資訊再生方法,其中, 前述預定位置的區塊,係前述管理資訊區域之可記 錄再生區塊中位於最前頭的區塊。 109
TW098145845A 2009-01-06 2009-12-30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TW201034009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1002 2009-01-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34009A true TW201034009A (en) 2010-09-16

Family

ID=4231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5845A TW201034009A (en) 2009-01-06 2009-12-30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2) US8264927B2 (zh)
EP (1) EP2375417A4 (zh)
JP (2) JP4746715B2 (zh)
KR (1) KR20110102810A (zh)
CN (1) CN102016993B (zh)
AU (1) AU2009336476A1 (zh)
BR (1) BRPI0912569A2 (zh)
MX (1) MX2010011840A (zh)
RU (1) RU2504028C2 (zh)
TW (1) TW201034009A (zh)
WO (1) WO20100795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7957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JP5011326B2 (ja) * 2009-02-24 2012-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媒体、アドレス生成及び検出方法、再生及び記録装置
WO2010120115A2 (ko) * 2009-04-14 2010-10-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기록 재생 방법
CN102473435A (zh) * 2009-09-24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追记型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生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US8406107B2 (en) 2009-09-25 2013-03-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KR101636875B1 (ko) * 2009-10-26 2016-07-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 저장 매체,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기록 재생 방법
US9690489B2 (en) * 2014-03-08 2017-06-27 Storart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improving access performance of a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US9792942B2 (en) * 2015-05-18 2017-10-1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having multiple layers wit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reas disposed at the same distance from ce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6261B2 (ja) * 1998-03-18 2006-12-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同期検出装置
JP2000251446A (ja) * 1999-03-01 2000-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ータ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US7233550B2 (en) * 2002-09-30 2007-06-19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CN1754220B (zh) * 2002-12-25 2010-11-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现装置
JP4224391B2 (ja) 2002-12-25 2009-0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装置
US7188271B2 (en) 2003-02-25 2007-03-06 Lg Electronics Inc. Write-once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n write-once optical disc
US7675828B2 (en) * 2003-02-25 2010-03-09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at least a data area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U2003282449A1 (en) * 2003-03-04 2004-09-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ording 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026517B2 (ja) * 2003-03-12 2007-12-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4870554B2 (ja) * 2003-03-13 2012-02-08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データ領域管理の可能な追記型ディスク、追記型ディスクのデータ領域の管理方法、データ記録装置、データの再生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RU2005127337A (ru) * 2003-03-13 2006-02-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Kr) Однократное записываемый диск,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области данных однократно записываемого диск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данных с такого диска
MXPA05009731A (es) 2003-03-13 2005-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metodo de manejo de area de datos de disco de una sola escritura y aparato y metodo para reproducir datos a partir del mismo.
US8184513B2 (en) * 2003-04-15 2012-05-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ed thereon program for the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RU2385509C2 (ru) * 2003-05-09 2010-03-27 Эл 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Неперезаписываемый оп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 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диска с неперезаписываемого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а
CN1784740A (zh) * 2003-05-09 2006-06-07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用于至少管理记录介质的数据区的数据结构的记录介质和记录和再现方法和设备
BRPI0410197A (pt) * 2003-05-09 2006-06-06 Lg Electronics Inc meio fìsico de gravação do tipo gravação única, método de formatação, método de gravar informação de gerenciamento no mesmo, método de gravar dados de gerenciamento no mesmo, método de reproduzir dados do mesmo e aparelho para gravar dados de gerenciamento no mesmo
JP3861856B2 (ja) 2003-06-13 2006-1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記録再生方法
EP1647014B1 (en) * 2003-07-04 2012-09-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a overwrite recording on a write-once optical disc
EP1647987A4 (en) * 2003-07-23 2007-07-18 Pioneer Corp RETRIEVABLE RECORDING MEDIA, RECOR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METHOD FOR A RECORDABLE RECORDING MEDIA, PLAYING DEVICE AND PLAYING METHOD FOR A RECORDABLE RECORDING MEDIUM, COMPUTER PROGRAM FOR RECORDING OR PLAYBACK CONTROL, AND DATA STRUCTURE
US20050162989A1 (en) * 2004-01-05 2005-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data and write-once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KR100792272B1 (ko) * 2004-03-22 2008-01-07 파이오니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추기형 기록 매체, 추기형 기록 매체용의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방법, 및 추기형 기록 매체용의 재생 장치 및 재생 방법
CN1977328A (zh) * 2004-06-21 2007-06-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隐蔽存储控制信息的系统
JP4492535B2 (ja) * 2005-12-28 2010-06-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制御方法
JP2007179666A (ja) * 2005-12-28 2007-07-12 Toshiba Corp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方法
JP2007323695A (ja) * 2006-05-30 2007-12-13 Nec Corp 書き換え型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記録再生用のドライブ装置
KR101301649B1 (ko) * 2006-11-10 2013-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재생 방법,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정보 저장 매체
KR20080065506A (ko) * 2007-01-09 2008-07-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록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그 정보 저장 매체
WO2010079578A1 (ja) * 2009-01-07 2010-07-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CN102473435A (zh) * 2009-09-24 2012-05-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追记型信息记录媒体、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生方法、信息再生装置、及信息记录媒体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4927B2 (en) 2012-09-11
JP2010231888A (ja) 2010-10-14
MX2010011840A (es) 2010-11-30
CN102016993A (zh) 2011-04-13
RU2504028C2 (ru) 2014-01-10
CN102016993B (zh) 2014-05-14
JP4746715B2 (ja) 2011-08-10
EP2375417A1 (en) 2011-10-12
US20110026391A1 (en) 2011-02-03
JPWO2010079572A1 (ja) 2012-06-21
US20100329098A1 (en) 2010-12-30
RU2010145181A (ru) 2013-02-20
BRPI0912569A2 (pt) 2015-10-13
AU2009336476A1 (en) 2010-07-15
WO2010079572A1 (ja) 2010-07-15
EP2375417A4 (en) 2013-11-13
KR20110102810A (ko) 2011-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34009A (en) Write-on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RU2453933C2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запис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и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TWI345766B (en)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ereon
WO200408637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用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RU238394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пис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 многослойный носитель данных
TW201021036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US200802124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Information on a Multi-Layered Optical Disc
CN100449629C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TWI355652B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
JP2003338049A (ja) 消去パターンのパワー情報が貯蔵された光記録媒体
WO2010079578A1 (ja) 追記型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装置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KR20120079056A (ko) 추기형 정보 기록 매체, 정보 기록 방법, 정보 기록 장치, 정보 재생 방법, 정보 재생 장치, 및 정보 기록 매체의 제조 방법
JP4353536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TW200805280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program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reon a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KR20060064633A (ko) 이중층 기록매체에 대한 기록방법과, 이중층 기록매체에대한 기록장치
RU2416130C2 (ru) Оптический диск однократной записи 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писи/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на/с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диска
TWI374438B (en) Recording medium, read/write method thereof and read/write apparatus thereof
JP4828548B2 (ja) 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114188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システム、並びに光ディスク
TW200809809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and a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reon a computer program
TW200805282A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thereon a computer program
JP2007265462A (ja) 大容量光記録媒体のファイル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20070043135A (ko) 기록매체 및 기록매체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